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简述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简述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发展途径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森林是一个国家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我国要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注意森林在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护野生动物、维护植物基因库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好森林的保护工作。同时,人类对森林资源的需求弹性较小,森林资源的缺乏会对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我国虽然幅员辽阔,但森林资源却严重遗乏,且分布不均匀,难以满足我国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保障市场供给的要求,所以,如何进行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就成了政府和林业工作者关心的重要议题。
一、当前建设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重要性
由于改革开放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在注重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忽视了对于环境的重视,导致了我国目前的森林保护工程受到了一定的冲击,这种冲击就在于过度的砍伐林业资源导致了我国的林业资源一度走到危险的边缘。现在国家重视建设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目的就在于,强化对于利用自然资源的可持续的意识,同时在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的过程中,能够将这种建设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理念能够深入到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当中去。建设现代生态林业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在现代林业项目的基础上,不断地提升和完善对于现有的森林资源的有效利用,建立起以当地的森林资源为基础的生态经济循环发展的思路,同时在推动林业产品的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为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创造出最佳的条件,并且能够推动我国的林业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在林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经济效益轻生态效益,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减少扶贫资金压力,将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向生态转嫁,导致生态林业工程建设越建越背离生态保护。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是森林保护和合理开发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不保护和修复森林资源则不利于林业开发满足市场需求;不开发林业资源则会导致森林资源保护资金得不到充足支持。一些地方政府将林业作为地方经济发展主要项目本身没有问题,但为了转嫁扶贫压力,不少地方政府无节制的开发林业资源,或任由贫困人口毁林开耕、放牧樵采、占地丧葬,这样做不仅不能提升扶贫工作的成效,更容易形成生态问题并最终影响地方经济的长远发展。在政府规划中针对林业往往只是提出一些笼统的开发和保护原则,未做明确的要求,这也使得地方政府可以利用政策漏洞故意曲解中央精神提供便利。
(二)观念落后,建设主体不明确
林业部门仍然没有摆脱计划经济时代大包大揽的工作作风,一方面做管理者,一方面做生产者,既不利于监管,又无法应对市场经济的要求。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政府将由传统的管理型政府过渡到适应市场经济的服务性政府,林业管理部门的职能也应该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而改变。林业部门在生态林业工程建设中应当成为合格的服务者和监督者,将建设权下放到企业和个人,吸引外部资金投资林业。建设生态林业工程是一项长远的、艰巨的工作,只依靠林业部门资源内部无法完成。引入外部企业和个人投资林业,一方面可以为林业带来充足的资金保障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另一方面可以为林业部门带来新技术新观念形成市场诱导创新。外部资金进入林业可以提高林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利于建立林业内部的竞争机制。
(三)建设重点不清晰,投入产出比值低
生态林业建设是以实现林业可持续发为目的,以协调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新型林业发展战略。林业内各部门对生态林业的认识不充分,执行无动力,严重的制约了我国生态林业建设的健康发展。在一些地方,林业部门不顾及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机械的执行国家有关政策,造成了林业资源的浪费。比如,在一些林业资源虽然充沛但仍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地区,仍然以自然林的开发利用为主,不注废弃耕地的建设。各地区在林业发展上没有长远规划,经常是过一年变一种发展方向,政策没有稳固性,白白浪费了大量资源。一些林业部门为了部门利益,往往立大项目行大方案以实现短期内账面上的增长,长期的林业发展思路要么没有量化流于形式,要么无人监管无法考绩。这样的林业建设成果很难契合地方地方的实际需要,投入的资金资源回报率比较低,不利于林业的持续发展。
三、我国发展生态林业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培育生态文明观念
要重视有关创建生态文明的活动的积极开展,并组织开展对生态文化和森林文化工程的建设,要让生态道德观、文明观、消费观及政绩观牢固树立于全社会中,使全体人民群众不断形成善待环境和尊重自然的良好习惯。
(二)壮大林业产业实力
根据市场化、工业化、生态化的要求,并结合林业资源利用的目前的状况,不断扩展林业发展空间,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林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不断形成多业并举的发展格局。逐步由资源型林业转向生态型林业,渐渐转变现代林业经济的增长方式。不断扩大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产业的规模,推广林业特色产品的开发,向着循环经济的发展,以使得资源利用效益的大幅度提高。
(三)生态林业的一体化和多功能化建设
生态林业本身与外部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可以协调发挥每个结构部分的作用。建设生态林业不但可以治理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现象,而且可以明显的产生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形成了两性的前后内外、上下左右彼此促进的良性循环。生态林业不但是有着明显经济目的的人工工程,而且是生态环境的改善工程。生态林业在环境保护和林业资源的生产使用上都明显具有不科学的人工生态系统与原有自然森林等。生态林业要有着完备的作用,完善的生态林业系统,要把各个产业融汇在一起,如把种植业、畜牧业、加工业、渔业等算到生态林业的建设规划里去。
(四)生态林业的稳定和形式多样化
十年树木,林业发展需要时间的支持,因此,我国在生态林业的发展规划上要以稳定性为重,综合社会、经济等方方面面,从根本上优化整个社会建设。我国存在地域广、范围大的地理特征,因此,由生态、气候、地质、天气、经济等多方面的制约,在生态林建设方面也并不是单一模式。我国的生态林业建设结构包含纯林式、牧业式、林工式以及林渔式等主要模式,生态林业建设的生态结构也不尽相同。生物物种的多种类以及生态结构的多层次可以最大化的保障生态林业的稳定建设以及物种多样化,使可持续发展深入林业建设。
(五)加大投入,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一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地吸引社会力量筹措林业生态建设资金,引导有关单位和个人积极投资、共同建设林业生态工程;二要在税收、信贷、服务等方面实行倾斜,对一些重大项目应给予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或税收优惠等方面支持;三要进一步提高地方公益林补偿标准,扩大公益林补偿面积,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向林业生态建设投资。
结束语
我国在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发展的过程中,已经从众多发达国家的案例中吸取到教训,发展经济的同时要致力于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将原有的粗放式工业生产转变成可持续发展的工业,但发展之初粗放式工业对环境的影响已经十分巨大。环境对经济的掣肘,以及生态林业建设的巨大影响使得现今我国生态林业的建设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也是我国社会整体规划的考量之一。所以,生态林业的建设务以长远为重,人本为根,统筹考量,逐步渐进,使我国的生态林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忠福. 简述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发展的有效途径[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1:274.
简述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建设;节约型;园林;重要性;主要内容;策略
园林绿化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如何建设节约型园林日益受到重视和关注,它能够保证我国园林朝着更加节约和生态的方向发展。以下就建设节约型园林的策略进行探讨,旨在促进园林的可持续发展。
一、建设节约型园林的重要性
建设节约型园林是实现两型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追求,也是构建园林、人、城市之间和谐关系的必然举措。园林作为我国城市的基础公共设施,起到了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民众的环保意识不断地加强,建设节约型园林成为时展的必然要求。节约型园林的建设主要是在不影响城市园林绿化的基础功能上减少对现有资源的浪费,节约不可再生能源,推动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二、建设节约型园林的主要内容
1、节水型园林。节约用水是建设节约型园林的重要内容,在城市园林的建设中,必须充分重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水技术。主要包括:⑴雨水的收集和利用;⑵污水和废水的再生利用;⑶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运用;⑷减少绿地对水资源的消耗浪费。雨水的利用是最简单也最常用的方法,通过雨水的收集可减少现实生活中水资源的使用,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生活污水、废水的再生利用需要采用净水设备对污水废水进行净化之后才能使用,因此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加强节水技术;节水灌溉技术通常有喷灌和滴灌等方法,可最大程度地减少用水量,应大力推广;在绿地建设中应尽可能地避免各种造型的修剪,绿地设计采用灌木、乔木等复层结构,尽量减少大面积的色块,可利用覆盖地膜的方法减少水分的流失,采用土工布降低水分的渗透,从而减少绿地对水资源的消耗浪费。
2、节地型园林。在城市绿化工作中既要保证绿化用地,同时也要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最大程度地利用最小的土地面积达到最大的生态效益,使长期以来的人地矛盾得到有效缓解。在建设节地型园林的过程中,为了让城市绿化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拓展城市绿量时,应不断改进土地的质量,不断开发其潜能,加强对土地的合理利用,将环境效益和和生态功能发挥至最大化。节地型园林建设过程中应不断地挖掘每一个可利用土地的用途,包括架空台地的利用、地下空间的利用等。在采用垂直绿化如墙面绿化和屋顶花园建设中应充分地将每一寸可以利用的空间利用起来,在最小的土地中开发出最大的绿化量,保证在节约土地资源的同时达到更好的绿化效果。另外,加强对土地使用面积大绿地面积小的广场建设的控制,从而才能保证有更多的闲置土地用来发展其它领域,达到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
3、节土型园林。种植土和回填土是园林建设中用的最多的,使得园林绿化建设成本增加,也会给取土区域的生态环境带来破坏。因为这些用土一般是在农村的土地上挖掘而来,而且一般用量很多,势必会给农村的生态平衡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园林的建设中应该重视节约用土,采取必要的节土措施,以便合理充分地利用。在取土时,应该保证取土区域的地形地貌,保持就地平衡;减少对取土地的大规模改造,尽量将地表土用作种植土。
4、节能型园林。打造节能型园林,应该减少能源消耗,充分运用自然界的各种资源,比如太阳能、电能、风能等,加大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将这些自然界赋予给人类的宝贵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比如在设计园林的照明时就可利用太阳能,将光能转化为电能,从而在园林的建设和维护中起到节约能源的作用。
5、节财型园林。园林绿化工程不仅要考虑生态效益,而且还要考虑经济效益,如果仅为了达到绿化效果而大肆投入资金,虽然生态效益提高了,但是却造成了资金浪费。这样的工程,只是表面工程,却花费了巨大的财力和物力,得不偿失。因此在园林绿化建设中,应节约资金成本,根据实际情况对投入成本进行合理规划。很多城市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和城市面貌,在园林设计环节中就投入了大量的资金,高价引进外来品种,但是很可能外来品种并不适合当地的气候条件,而本地的物种不仅成本低,适应力强,而且也能体现出当地的文化风貌。因而为了考虑经济效益,多选用本土植物更能体现节财型园林的价值。
三、建设节约型园林的策略分析
1、改进灌溉技术。节约型园林建设中,应改进绿地的灌溉技术,以达到更高的水资源利用率,减少绿地对水资源的消耗。滴灌和喷灌技术要灵活结合起来,淘汰传统的漫灌方式,充分利用水资源。由于高温会引起水分快速蒸发流失,因此尽量选择非高温时段进行灌溉。在地面上覆盖地膜是防止水分蒸发的有效途径,另外,应加强节水技术,完善节水设备,充分利用雨水和生活污水、废水,加强循环使用。
2、合理选择和搭配植物。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节约型园林的建设应该对本土植物多加利用,充分考虑当地的环境、气候、地形等因素,多选用易于生长、适应力强、成本低的植物。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栽种,在当地物种的基础上适量引进外来植物。因为每个地方的自然气候和土壤环境不同,植物的适应度也各不相同,因而应该充分考虑外来植物的存活率,在合理利用当地固有资源的同时,丰富品种。充分利用垂直立体空间和地下空间,草坪、灌木、乔木结构搭配要具有合理性,达到生态与美观的统一。
3、及时做好病虫害防治。园林植被一旦遭受病虫害,则植被的死亡率就会升高,因此在建设节约型园林中,应该及时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园林管理人员应该加大对于植物的检疫力度,及时对苗木的规格和质量进行检查,严格控制苗木的来源。养护人员应该具备专业的养护技能和责任心,以提升园林绿化管理的水平。相关部门应该大量引起专业人才,加大对于养护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技能和职业素养,使养护人员在工作中严格按照规范对植物进行针对性护理。使用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时,应该选择绿色环保的农药,保护植被,以达到园林的生态平衡。
4、提高园林建设人员的节约意识。我国资源相对较为匮乏,而且人口较多,因此建设节约型的社会十分必要。然而公民节约意识仍很薄弱,很多群众没有真正认识到节约型园林的重要性。因此在思想观念上应该加强人们的节约意识,加大宣传力度,树立节约的工作作风,杜绝人为性的资源浪费行为。相关部门可以利用环保标牌、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方式进行环保宣传,加强节约型园林建设的管理,制定相关的法规,提升园林工作人员的节约环保意识,从根本上杜绝浪费型的园林运营模式。
结束语
建设节约型园林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意义重大。在建设节约型园林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合理循环利用,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浪费。建设节约型园林使得我国城市的环境质量得以有效改善,标志着城市的文明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何相凤.建设节约型绿化园林的策略措施探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4(15)
[2]饶土梁.建设节约型绿化园林的方案和策略[J].科技视界,2014(08)
简述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建筑规划设计;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建设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依据,城市建设是在城市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的。建筑是城市的构成要素,建筑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城市规划建设与建筑规划设计两个概念出发,对建筑规划的设计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性进行了简要分析。
一、建筑规划设计与城市规划建设概念简述
(一)城市规划建设
所谓城市规划建设,是指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所谓城市建设,是指对城市这一区域内的人们的居住环境、使用物质设施进行改造和建设的过程。如果说在人类社会中,整个城市的正常运行是通过城市管理这一系统工作来实现的,那么城市建设就是城市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城市管理的开端。换言之,没有城市建设,城市管理也就无从谈起,更不可能有什么城市运行。总之,城市建设是城市发挥其应用的功能,为人们从事生活或生产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保障人们的正常生活得以实现的重要前提,是整个城市有序运行的基础。
所谓城市规划,就是对城市建设的设想和计划,它是城市建设的依据。具体说来,在城市规划当中,规划者根据当前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对城市的未来发展作出科学的预测,对城市区域提出合理化的布局策略,对城市的各项工程建设提出具有可行性的操作意见。总之,城市规划是对城市建设各个环节和阶段的综合部署。如果说城市建设是城市管理的基础,那么城市规划则是城市建设的基础,是基础的基础。总之,城市建设以城市规划为基础,最终实现整个城市的有序运行。
(二)建筑规划设计
一般而言,人口较稠密的地区就被称为城市。城市包括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并且具备一定的行政管辖功能,建筑是城市的构成要素。建筑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规划也包括建筑规划。城市规划设计是对城市各个要素的规划设计,主要包括道路交通规划设计、景观建筑规划设计等等,建筑规划设计是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规划设计是对建筑物自身的规划设计,重点考虑的是建筑物本身的实用性和美观性。如果说城市规划设计关注的是整个城市或者整个城市群落的规划布局,是一种宏观的空间区域设计。那么,建筑规划设计则是在微观层次上对空间区域进行设计,它关注的是建筑物本身的空间特性。当然,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规划也应该充分考虑建筑物与周边环境的适应性,建筑规划设计应该是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建筑规划的设计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性
(一)建筑规划设计是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自身的居住环境和生产活动场所的质量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建筑规划设计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建筑规划设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由于建筑规划设计主要是立足于建筑物本身的微观空间区域设置,因此很多建筑规划设计过分追求建筑物自身的美观和实用,忽略了它与城市其他物质设施的重要联系,导致建筑规划设计的孤立性。很显然,这种设计忽略了建筑规划设计是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事实,仅仅从建筑范畴出发进行建筑规划的设计,城市规划的设计理念没有得到彰显,城市规划设计效果不佳。
从这个角度来看,注重建筑规划的设计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性,首先应该认识到建筑规划设计是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建筑规划设计不仅仅是建筑领域之内的单独事件,建筑规划的设计不能仅仅将设计视野局限在建筑物自身的作用,还应该关注建筑物自身的内部设施之间的联系、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建筑物的建设对周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用城市规划设计方法去进行建筑规划的设计,保证建筑规划的设计是与城市规划设计步伐相一致的。总之,建筑规划设计是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规划的设计应该与城市规划设计相统一。
(二)建筑规划是城市规划的基础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的居住环境和生产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复杂的社会生活环境对城市建设提出了越来越的要求。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之下,原有的城市结构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于城市发展的迫切需求与较高要求,城市建设迫切需要方法或技能方面的改革。为了更好地进行城市建设,促进人们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城市规划的理念开始出现。
我们已经说过,在城市规划当中,规划者立足于现实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城市的过去、观察城市的未来,通过科学合理的论证和积极的探索及分析,对城市的经济结构、空间结构以及社会结构进行有步骤、有计划的规划和部署。也就是说,城市规划是对城市建设的规划,城市规划设计则是对这些规划和部署的可行性论述。随着城市规划的迅速发展,城市规划的设计理论和实践也开始迅速崛起并飞速发展起来。建筑是城市的构成要素,建筑规划是城市规划的基础。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建筑规划事业取得到了一定的进步。然而,建筑规划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建筑师在建筑规划中往往更加注重建筑本身的性能,而缺少必要的人文关怀,对环境的关注也不够,没有从城市规划的全局出发进行建筑规划。建筑规划是城市规划的基础,建筑师在保留自身建筑风格的同时还应该从城市规划的全局出发,注重建筑与周边建筑及整个大环境的协调。在我国,开发区建筑规划就常遭遇类似问题。开发区是由某一个地方政府规划的专门区域,开发区建筑规划与整个城市规划相冲突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开发区的建筑规划中建筑规划设计必须立足于整个城市的城市规划进行。
(三)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依据
建筑是城市的构成要素,建筑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的具体事宜进行规划和部署,是城市建设的依据。在城市规划中,规划者用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回溯和展望城市的过去及未来,对城市与城市之间以及城市内部各设施之间的布局进行合理的部署,以此实现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认识建筑规划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我们应该理顺建筑规划设计、城市规划(设计)以及城市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简单地说,建筑规划设计是建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规划设计不但应该注重建筑自身的微观空间区域设计,还应该注意其在整个城市规划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制定的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才能促进城市建设的发展,保证整个城市体系的正常运行。
结语: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城市建设事业不断崛起。建筑是城市的构成要素之一,建筑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城市规划能够促进城市建设的发展,促进城市的正常运行,促进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认识建筑规划的设计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性,综合考量多项因素进行建筑规划,能够带动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廖菁.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作用表现[J].科技与企业,2013(06)
[2]苏明超,刘超峰.生态低碳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建设[J].经营管理者,2013(01)
简述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范文4
1当前资源保护过程中而对的不利现象分析
1.1总量不是很大
我国森林覆盖率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2/3,排在世界第139位人均森林而积0.145公顷,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人均森林蓄积量10.151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7。
1.2质量不是很好
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85.88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8%,平均胸径仅13.3厘米,人工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仅49.01立方米。
1.3而对巨大的管理压力
通过当前的数据我们得知,目前我国的林地保护工作虽然获取了一定的成就,不过在一些区域还有随意砍伐、破坏林地的现象,给我们的工作增加很大的压力。
1.4造林工作难以开展
我们国家当前的宜林地中优质的只有13%,劣质的有52%;而且布局不均,大部分都存在于我国的西北区域。森林覆盖率要想提升一个点,其付出的代价是非常大的。
1.5资源增速太慢
众所周知,林业资源的获取不仅仅靠的是营林,更为重要的是管理。然而在很多区域管控工作开展的不是很到位,个别区域只重视一味的造林,根木没有将管理放在一定的层而上来考虑。这些现象的存在使得我国的林业资源无法稳定的增长。虽然总的造林而积扩大了,但是因为管理不当,获取的效益却非常低。利用不当是导致资源质量变差的关键原因,在平时的采伐中过分的重视利润,忽略了品质的提升 。
2应对方法简述
2.1要切实的意识到资源保护的意义
要想做好生态建设工作就务必保护好林业资源。纵观大的形势得知,当前我们国家的林业保护工作开展的比较好,不过在一些极个别的地区还是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负责机构和主管人的法制思想太落后。具体的来讲,要想做好该项保护管理工作就要切实的做好如下的内容。比如在开展革新工作之前的时候要认真分析强化管控力度的方法。在分配工作的时候,要分析资源是不是被合理的维护以及利用。心中要时刻具有法制思想,要切实的按照法规条例开展管控工作,禁}卜以改革之名,开展破坏之事。不能为了在短时间内获取利益而忽略了长久的发展。只有切实的按照条例开展工作,才可以保证林业朝养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
2.2严厉打击不合理的流转现象
在征用林地的时候必须要认真的按照相关的法规条例来进行,同时还要做好管控监督工作。要强化占用征用林地的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缴库和使用管理,凡多收、减收、免收、缓收或者隐瞒、截留、挪用、坐收坐支的,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责令其改止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一要进一步抓好林权登记发证工作,特别是退耕还林地确权登记和发放林权证工作,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要加强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流转的管理,四荒拍卖、租赁、承包等流转必须依法进行。同时还应该处理好产权纠纷问题,在处理问题以前,所有的机构和人员都不进入到要处理的区域开展任何活动,对于那些不按照规定来开展工作的,要对其惩治。
2.3确保资源消耗有序
做好采伐许可资料的发放工作。对于那些提交中请的机构或是个体要认真的审查他们的证明材料。一旦发现没有按照条例办法证明的工作人员,要认真惩处,绝不姑息。如果牵扯到有关负责人,要一并处理。要切实的落实好带证上山制度,要保证采伐人员持证工作。明确采伐的措施以及强度等,严禁发生过度砍伐现象。同时林业执法单位还要做好运输管控等工作,不断的优化运输以及加工活动,堵住非法采伐木材流入市场的渠道。重点检查各经营加工单位的原料来源情况,对违法收购没有采伐许可证或者其它合法证明的木材的经营加工单位要依法进行处罚,并要坚决取缔和关闭非法经营加工单位。林业主管部门要抓紧对木地区林木采伐、运输和经营加工方而法规、规章的修订工作,清理木地区己经制定的规章制度,对与《森林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相违背的规定,必须立即纠止、废止。
2.4做好执法工作
要想做好该项工作,除了上而讲到的内容之外还要打造一支强有力的组织队伍。真正的改善工作者的活动氛围,切实提升他们的活动水平。同时还应该完善应急处理系统,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在问题发生的第一时间将事态控制住,进而避免不利现象发生。我们国家的林业主管机构要做好本职工作,严格执行违反规定造成森林资源破坏的责任追究制度和重大行政案件报告制度。对于那些资源管理无序的区域,要展开定时的以及不定时的整治工作。对于那些破坏资源的案件,不论是牵扯到哪个机构或是哪个个人,都要认真处理,绝不姑息,对于那些触犯法律的要移交相关机构认真惩治。要认真的做宣传工作,处理结果,在报纸、电视和广播等新闻媒体上进行曝光,以震慑犯罪分子,教育和警示广大十部群众。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大力宣传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法律意识 。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兴林富民为宗旨,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全而推进森林经营,加强森林资源保护,要严格按照批准的木材运输总量核发木材运输证,并做好运输证与采伐证的衔接。要加大对无证运输的监管力度,依法打击违法运输木材行为。养力增加森林总量,提高森林质量,增强森林功能,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 。
参考文献
[1]何晓红.森林资源保护的有效对策[L].现代园艺,2013(5):75.
[2]崔文琦.试论森林资源保护的有效对策[L].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8):63.
简述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 园林;景观;夜景照明;亮化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化、城镇化的步伐越来越快,园林化城市、亮化工程的普遍推广,园林景观事业作为现代化城市文明的象征,也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极大重视和关注,从而加大了对公园景观建设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投入,有力地促进了园林景观事业的快速发展。作为园林景观重要组成部分的公园夜景照明,在开放式公园、封闭式公园中发挥了重要的美化作用,受到了人们广泛的青睐。作为一名园林职工,我仅就城市公园夜景照明的认识和实践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 夜景照明的应用范围
夜景照明主要是运用灯光的效果来表现物体的自身特征,从而达到自然和艺术的最佳结合,它可以应用在公园里的建筑物、纪念碑、人工雕塑,游乐场所,也可以应用在自然物和某些名胜风景点。如草坪、树木、绿地等。通常有以下几种;
1.建筑物的夜景照明。建筑物在公园景观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别是一些古建筑和一些现代标志性建筑,它们是园林景观的核心,占有主导地位。如北京北海公园琼岛白塔、天坛公园的祈年殿、沈阳浑南在建白塔公园中的元代白塔。此外,还有纪念性建筑、景观性建筑等。夜景照明使它们在夜晚更显得生气无限、雄伟壮观。
2.公园道路夜景照明。公园里的道路是园林中的脉络。道路的照明不但要保证其照明功能的前提下,还要通过路灯的合理设置、优美造型,灯光的合理运用和布局,使园林道路展现出小桥流水、蜿蜒曲折、曲径通幽的神奇效果。游客也可以通过道路照明对游览路线一目了然、留恋忘返。
3.水景夜景照明。无论是古代园林、还是现代园林,水文景观都是必不可少的,有的还占整个园林的相当规模。如北京颐和园,占地面积290公顷,其中水面面积215公顷。苏州山水园林之一的拙政园主景区,占地18.5亩,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因此,水景夜景照明合理、巧妙运用,能为园林增光添色。
4.树木夜景照明。树木是构成园林景观的要素之一。树木品种繁多、千枝百态,除美化环境、供人观赏外,还有调节和保护环境的功能。树木的夜景照明应根据树木的大小、高矮,品种和外形特征、颜色来不同对待,采用不同的照明方法。特别是生态园林,主要以植物树木为主,更应该注重树木的夜景照明设计与应用。
5.雕塑小品夜景照明。公园里的雕塑小品也是现代公园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的是观赏性的;有的是纪念性的。对这些雕塑小品的夜景照明,应注重小品的主要特征及内在表现,突出其特点,并注意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才能使雕塑小品神态逼真、光彩适宜、有较强立体感。
二、夜景照明灯具的选择和应用
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使园林景观夜景照明灯具的选择具有了很大的空间。灯具的正确选择和合理的应用,能充分发挥灯光的最大功能,创造出照明与景观的和谐统一,成为园林景观重要部分。现在,用于公园景观的常用灯具一般有草坪灯、道路灯、景观灯、庭院灯、射灯、华灯、埋地灯。
1. 草坪灯。顾名思义,草坪灯是用于园中草坪、绿地周边的照明设施,它造型不一、多种多样,也是非常美观的景观设施。它安装方便、装饰性强,不仅适用于草坪、绿地照明,还可以用于景观广场、步行街、和园中各类停车场的照明。
2. 道路灯。道路灯是在园林道路上设置的在夜间为游客和车辆提供照明的设施。目前,常用的道路灯有白炽灯、高压汞灯、高压钠灯、低压钠灯、无极灯、金卤灯、荧光灯等。在园林中道路灯与庭院灯、景观灯形成立体照明的模式,以此增强园中道路景观,美化园林夜景。
3. 景观灯。景观灯利用不同的造型,不同的光色与亮度来造景。它可以根据园林环境的不同,设计和设置与环境、气氛相同的造型,以达到景观的目的性。如红色的灯笼,可在园林广场、重要节日带来喜庆气氛。绿色的景观造型灯能为水景瀑布、池塘增添光色。景观灯在园林内主要使用于较大广场,公共绿地和大型景点。
4. 庭院灯。庭院灯对于公园景观中的古建筑和现代建筑、草堂、花房等应用较多。庭院灯的形状也多种多样,也可以在草坪、绿地上安装使用。
5. 射灯。射灯优点很多。省电、聚光,光线自然,投射效果变化多样。光线直接照射在需要强调的器物上,能够达到重点突出、环境独特、层次丰富、烘托主题的艺术效果。射灯型号、种类也很多,用途很广即可以用于室内较小的器物,也可以应用于园林广场和雕塑小品等。
6. 华灯。华灯也称中华灯。华灯造型美观大方,一般有多个光源,光线柔和,照明度较高。它属于高瓦的节能灯或高压钠灯,金卤灯。适用于园林亮化工程和园内道路照明,也可以用于园林广场。
7. 埋地灯。埋地灯的材质基本上是不锈钢,坚固耐用,防渗水性强,散热性能好。硅胶密封圈,防水、耐高温,抗老化。高强度钢化玻璃,透光度强,光线辐射面宽,承重力强。埋地灯多适用于草坪、绿地,水景、台阶和园区道路等。
三、 夜景照明存在的问题与设想
综观园林夜景照明现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公园夜景照明总体规划缺少创新。出现没有规划和没有长期规划或不按规划进行园林夜景照明设施建设的现象,认识上产生误区,把亮化工程和夜景照明工程等同,认为公园夜景照明就是让公园亮起来,越亮越好,导致能源的浪费和光污染的发生。二是照搬照抄,盲目模仿。不能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历史文化及自身财力,采用拿来主义,生搬硬套,使得夜景照明工程与自身园林特点、环境相脱节,未能很好的表现自身园林的特色和面貌。三是有些园林只注重夜景照明中灯光的功能性,缺少艺术性,照明手法简单单一,整体夜景照明的灯光效果缺少韵律感和层次感。有些夜景照明晚上的效果很美,白天差的很多。四是夜景照明工程与其它景观工程在设计、施工等方面缺少联系性、同步性。夜景照明设备、线路、器具等还缺少必要的维护保养和检查。
设想:首先,园林夜景照明是园林景观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夜景照明应根据园林景观建设的整体规划来设计和实施,突出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其次,不能盲目模仿照搬、生拉硬套,克服认识上的误区,结合自身特点本着功能使用合理、技术现代先进、风格定位恰当的原则来统筹考虑。既注重功能性又体现艺术性。再次,加强夜景照明工程相关设备、线路和器具的维护保养,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确保园林夜景照明的正常运行和良好的照明效果。
参考文献
1.城市园林灯光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简述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范文6
导言课是整个中学历史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课,新一轮的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不仅打破了历史学科体系,而且没有顾及学科整体性的一般要求。教材的内容是以“模块”专题的形式呈现的,与过去的“通史”体迥异,因此更有必要提升对导言课的重视度。精心设计一节历史导言课,可以给学生以整体点化,对他们总体认识高中历史、认识新教师、认识新教材、认识新方法、认识新要求,认识学习历史的重要性、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等大有裨益.,学生是否热爱历史课,同教师对导言课的设计有直接关系。
如何设计历史导言课呢?
一、导言课的课前分析
1.学情分析:通过对学生初中历史学习情况的咨询,虽然已学了三年历史,但大部分同学对于历史学习的功能还不清楚,对历史学科不重视,使得学生认为历史学科可有可无;初中的历史学习已让一些学生对历史产生了一定的误解,要么以为是背课本,要么以为是讲故事,没有把它当成一门科学来看待,更谈不上对初中历史总结出一定的规律和方法,所以高一的第一节导言课至关重要。
2.教学资源分析:导言课没有教材,但教学资源更为丰富,古今中外,教师可以信手拈来,教师的个人魅力和教学功底都可以通过导言课充分显现。
二、教学目标的设计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明确“历史”和“历史学”的概念。明了高中历史课程的构架及高考的考试模式。
2.过程与方法:利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图片及信息让学生从历史的眼光去看开幕式,加深对历史学科作用的认识;结合学生的生活及学习中所体现出与历史学科有关的现象,提升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师生交流合作的过程,能够体会到新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特色,以更有利于高中阶段的自我调节;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加强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堂有效的历史导言课,要求教师必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解决“什么是历史和历史学?”、“为什么要学历史?”、“怎样学好历史?”等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历史和历史学
《说文解字》里对历和史的解释(略)?“历史”一词的两种含义(略)。
(二)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中外圣贤关于历史学习重要性的真知灼见不胜枚举(略)。
1.对个人而言:点明历史有陶冶情操的价值,历史有训练思维的价值,通过历史学习,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等等。
2.对国家和民族而言: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3.从世界和人类而言: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三)怎样学好历史
1.获取历史知识的途径
(1)在生活中观察、体会历史知识。
(2)在课本中发现知识:①构建整体线索;②提出问;③围绕主题开展学习;④以小见大:从中国看世界历史进程。
(3)在课本和生活中拓展研究。
新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充分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如在学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同学可以进行探究活动:“你的家乡在元朝时属于哪个行政区?”在学习基层民主选举中,可以让学生回家调查本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是怎样选举产生的?在了解过程中你发现有何问题?你有何建议?
2.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
(1)了解历史学科特点,提高学习效率
历史学科的重要特点,一是时序性,二是整体性,三是实证性。正是这三大特点,使历史取得其他学科无可取代的特殊地位。只有根据学科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取得理想效果。最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就是:记忆是历史之母,理解是历史之父。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知识的升华。
(2)从课程目标看学习方法
历史思维的核心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这些能力的培养是贯穿于整个历史学习当中的。
识记 ――作为学习高中历史课程最基本的要求,要求学生能记忆这类历史内容。对这类历史内容,课程标准在陈述中使用了“列举”、“知道”、“了解”、“说出”、“讲述”、“简述”等行为动词。同学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对历史学科的庞大知识体系“分割围歼”,即: 1.人物;2.事件(事态);3.组织(机构);4.制度(纲领、路线、计划、条约);5.文化成果(包括理论、技术、文物器具、工程建筑、书籍文献)。
理解 ――要求学生在达到第一层次要求的基础上,能对所学的历史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形成对历史问题的一定认识。对这类历史内容,课程标在陈述中使用了“概述”、“理解”、“说明”、“阐明”、“归纳”、“认识”等行为动词。历史学科的理解,是要在记忆的基础上,形成对历史现象、历史规律和考察历史的理论方法的基本内容的概括性、本质性、特征性认识,将对历史表象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将已有的结论性的理性认识转化为自己的理性认识,并能掌握历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比较关系的联系性,达到能够运用理解的知识观点分析解决历史实际问题的目的。
运用 ――要求学生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分析历史问题的因果关系、利弊得失、作用影响,并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和判断。对这类历史内容,课程标准在陈述中使用了“分析”、“评价”、“比较”、“探讨”、“讨论”等行为动词。历史学科的运用能力是指站在一定的思想政治立场上,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来构建和阐释历史事实的能力。
(3)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和探究。
自主、合作和探究为基本理念的学习方式下,同学们需掌握以下一些学习方法:
如阅读必要的历史材料,注重探究学习,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学习与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四、高中历史构架
(1)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