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全民健身概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全民健身概论范文1
摘 要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一项具有深远战略意义和造福子孙后代的宏伟工程,而健身舞蹈符合我国国情,易于普及,对推动全民健身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健身舞蹈的特征和作用,并提出大力推广和普及的具体实施办法,以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全民健身计划 健身舞蹈 作用
一、前言
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形成比较系统的全民健身体系,不仅是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更是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的要求。广泛深入的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而健身舞蹈作为一种时尚的健身方式逐步为人民大众所接受,它对于提高国民的身心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二、什么是健身舞蹈
(一)健身舞蹈的含义
健身舞蹈既不是单纯的舞蹈,也不是单纯的健美操,它是建立在以健身为目的的基础上实施的舞蹈,可以说健身舞蹈是健美操与舞蹈的结合体。
(二)本质特征
健身舞蹈具有群众性和广泛性,因而也决定了它自身不同于专业性的舞蹈和健美操,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达到强健体魄,增强体质。健身舞蹈可以帮助那些没有舞蹈或健美操基础的人投入到锻炼当中,令他们的身心得到愉悦,并以此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与锻炼的热情,从而达到促进身心健康的目的[2]。
三、健身舞蹈的作用
(一)健身舞蹈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健身舞蹈不像舞蹈和健美操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才能进行锻炼,同时,它既不受器械、场地、经济条件、时间、气候和季节的限制: 早晚、课间、室内外,一年四季都可根据自身生活规律和身体状况来安排练习,也不受年龄、性别、职业的限制:动作编排灵活多变,可易可难,老少皆宜,因而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健身舞蹈具有健身性
健身舞蹈通过它自身特有的内容和方式达到健身的目的。它的每个动作都可以使头、颈、四肢和躯干得到运动,通过这些运动也提高了关节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三)健身舞蹈具有健心性
健身舞蹈是融合音乐为一体的,并配有和动作风格、节奏相统一的音乐,人们在欢快的乐曲中进行自娱自乐,在音乐与舞蹈中缓解了人们的压力,排除了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的心理烦恼以及精神负担。同时健身舞蹈的音乐都具有一定的节奏感,能够使人们的精神得到振奋,并富有激情,对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以及未来都充满无限的信心。
(四)健身舞蹈具有保健性
由于健身舞蹈的每个动作都可以使头、颈、四肢和躯干得到运动,使关节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得到提高,并能够使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得到增强,从而改善了身体血液循环,促进了机体各器官、机能正常发育[5]。
(五)健身舞蹈具有社会性
健身舞蹈多是集体进行的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使彼此的思想进行交流,消除隔膜、相互沟通,通过这种人与人的广泛交流,人与社会的不断接触,可以培养人们团结友爱、互相协作的集体主义观念,树立良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使人们形成一种良好的、文明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4]。
四、大力推广健身舞蹈的具体实施办法
(一)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不仅只是针对普通大众,更应该从学校体育开始抓。加强学校教育工作,不仅是现代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更是对学校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增进学生健康,是全面健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需要。切实抓好学校教育工作,对于推动全面健身活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1]。
1.学校体育是全民健身活动的重点
学生在校期间正值长身体的关键时期,而体育锻炼正是影响他们成长发育的重要而积极的因素。因此,抓好学校教育工作,引导学生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能够促进他们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增强他们的体质。
2.学校体育是全民健身活动的起点[1]
青少年和儿童的可塑性很强,选择学校体育作为全民健身活动的起点,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培养自我健身的能力和习惯。
3.学校体育是全民健身活动的基点
首先,学校体育是培养学生健身兴趣、能力和习惯的重要阵地;其次,学校体育是培养大量师资和体育人才的重要场所;再次,学校拥有较好的体育活动场所和器材。
(二)引起各级主管部门的重视,在组织管理、活动场地、经费落实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和条件,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使人们更好的从事健身舞蹈的运动中去。
(三)媒体、报刊等媒介的大力宣传,倡导健身舞蹈,提高人们的认识,使人们从根本上对健身舞蹈感到喜欢,锻炼更加的积极主动。
(四)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健身舞蹈老师、教练进行培训,使他们更牢固、更全面的掌握健身舞蹈方面的知识,自身的水平得到更好的提高。
五、结论
健身舞蹈能够充分的满足大多数人运动的需要,因为它既能像舞蹈一样塑造人体完美的气质,也能像健美操一样锻炼人体的各个部分,达到良好的健身效果,全面提高人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他们的热情,以此更好的投入到健身当中去。由此可见,健身舞蹈在全民健身中具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宁.全民健身概论[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3).
[2]王群,曹振春.论舞蹈对全民健身的促进作用[J].河北体育学院学.2005(3).
[3]卫彦武,李萍.论中国特色的老年体育[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7).
全民健身概论范文2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 内容 性质 价值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b)-0225-02
我国是一个由多民族共存的国家,大力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事业是党和国家在体育工作中落实民族政策的重要举措,也是各个民族的群众对强身健体的需要。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祖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健身价值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广大体育爱好者的青睐。因此,探究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性质、价值以及推广对策等,对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我国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具有一定的价值。
1 民族传统体育的诠释
截止目前,关于民族传统体育的界定出现了很多版本。比如,民族传统体育是指近代以前的体育竞技娱乐活动;民族传统体育是指某一个特定的民族在一定范围内开展的至今还有影响的体育竞技娱乐活动;也有研究者认为,民族体育是指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系列体育活动;有学者把民族传统体育界定为在中华大地上产生并流传至今的且有有中华民族传统特色的体育活动,等等。这些概念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诠释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与此同时,从这些定义中可以挖掘出民族传统体育的特性。
首先,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历史性。体育进化是各民族历史发展的必然,随着历史的变迁,有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由于环境的变化而消失,而一些具有生命活力的项目得以积淀保存延续下来,如武术、摔跤、龙舟、舞龙舞狮等。
其次,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民族性。一个民族总是有自己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和民族精神,而这些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和民族精神随着历史进程而逐渐地被升华为代表这个本民族的标志,即民族文化。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文化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之后,已经成为民族的特殊标志。比如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特色。再如,蒙古族的摔跤、朝鲜族的秋千、苗族的上刀梯、羌族的推杆等都具有代表本民族的文化特质和民族特色。
再次,民族传统体育具有传统性。文化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是文化的积累性和变革性。即文化知识在现有基础上增加新内容是文化的积累性;而文化又会随着经济、政治的变革而变革是文化的变革性。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有着传统的延续性和继承性,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始终保留着传统的特点,这正是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命力所在。
除此之外,民族传统体育具有传承性,即历史的延续性。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性从根本上适应民族发展的内在需求,这种需求对维系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具有很大的效应。
2 民族传统体育的主要内容和性质
2.1 民族传统体育的主要内容
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是在特有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这决定其具有独特的文化特性。根据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功能,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内容:第一,技击类项目,如射箭、射柳、骑射、射弩、举重、投壶、骑戏、赛马、投彩球等;第二,养生健身类项目,如太极拳、剑、扇、球、棒、拳舞等;第三,休闲娱乐类项目,如划龙舟、龙舟竞渡、赛独木舟、象棋、围棋、军棋、三角棋、跳棋、拔河、秋千、风筝、打陀螺、跳绳等。
2.2 民族传统体育的性质
首先,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民族传统体育的健身功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使得越来越多的群众所接受和参与,形成了具有一定数量的群众基础。同时,民族传统体育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使得许多群众自然地去接受它。其次,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竞争中有礼让,富于观赏而精神气质追求高尚,这些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体现。如“以舞观其礼”、“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等正是东方文明之伦理观在民族传统体育上的反映。同时,“真、善、美”和谐统一的特点始终贯穿于民族传统体育之中,这与西方文明突出的惊险、刺激的审美观有很大区别。再次,民族传统体育注重对人精神的锤炼。比如,作为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内容之一的武术,既是武技水平提高的过程,也是锻炼习武者意志品质的过程。习武者在练习或比赛期间,会遇到许多困扰,这就习武者要有异乎寻常的品质要求,即神专志一。同时,习武过程中的酸筋痛骨非常人所能忍受,这就需要习武者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战胜自我的毅力。除此之外,民族传统体育具有传统性和地域性。民族传统体育源于人们生活的需要,并为了维系本民族的精神和意识而代代相传,表现出了明显的传统性。同时,民族体育作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具有自然环境和地域差异,这种不同地域内的传统体育项目,其形式是相对固定的,这种特定的地域环境下所形成的相对固定的形式世代相传,具有明显的传统性。
3 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
3.1 观赏价值
民族传统体育是自然美与社会美的集合。富有民族地方特色的服饰和民族音乐,赋予了动作的艺术生命力。其中,动作美主要体现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结构的设计和艺术体现,如蒙古族的摔跤,展现出力量,豪放粗犷的动作以及手势和脚步内容丰富。民族传统体育和舞蹈的关系十分紧密,两者都是身体运动动作,都要遵循运动规律。其差异体现在,后者是为了表达艺术情感,而前者则是为了增强体质。人体美是自然美与社会美的统一,也是体型美、姿势美和动作美的结合。而民族传统体育的人体美以体传情,形神兼备,以其独具民族特色的运动方式体现了人体美。如“摔跤”在既能表现人的身体素质,也能显示出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性等能力,充分地显示人体的动态美。除此之外,民族传统体育的服饰、道具等,具有一定的观赏性,服饰强化了人们的审美价值。服饰美主要体现在服装的设计、色彩和体育项目的协调统一。而服饰美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锦上添花,显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3.2 健身价值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人健身意识自觉的产物,如蒙古族经常在狩猎活动中练就了高超的骑术。而这些产物或多或少具有较好的健身价值。健身价值是人们在从事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提出健身目标时就从中被开发出来了。在宋代以前,武术被用来防身或作为谋生手段,很少有人认为练习武术是为了健身。而当整个社会的健身意识被唤醒时,武术的健身价值才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因此,民族传统体育的健身价值是时代不断发展、人们健身需求不断增长的结果。相反,只有当民族传统体育在满足人类健身需求时,其健身价值将得到更大的发挥。
3.3 教育价值
武术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包含了“武德”。而武德是道德的一个独特领域,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容易广泛地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在发展大众体育的过程中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对进行广泛的传统道德教育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和意义。
3.4 经济价值
首先,民族传统体育能增强了人的体质,从而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体育活动能改善和提高人的心血管功能,增强人的体质。因此,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其显著的健身功能,使人达到了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又能提减轻国家负担。其次,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兴起,有利于满足了人的需求。我国众多的传统体育项目具有自娱娱人的独特功能。如太极拳便于推广普及,具备全民参与的特点,符合全民健身的需要。再如,舞龙舞狮开始走向了国际化赛场,它集观赏性、竞技性、娱乐性于一身,是人们增进情感、培养积极进取精神的运行项目,受到世界的青睐。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许多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定的心理疾病,这时刻告诫当代人身体锻炼的重要性。因此,在这种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在娱乐、保健等方面的优势得以发挥,迎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时机。除此之外,民族传统体育有利于国际交流,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由此,通过对现有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和开发,把我国沉积了几千年的传统体育项目推向国际舞台,能增强民族自豪感、凝聚力,也能增加相互之间的友谊,促进了民族之间的团结,从而带动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相反,经济的发展又将促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
4 推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主要对策
4.1 继承和发展现有的民族传统体育
首先,加强领导和规划。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要因地制宜,推广群众容易操作的民族传统健身项目,从而有利于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其次,坚持改革与创新。由于受传统文化思想的束缚,这导致我国民族部分传统体育仍然伴有封建迷信的色彩。因此,在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过程中,必须扬弃糟粕,取其精华,正确处理统一性与民族性的关系,在活动形式、内容、竞赛制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使之走上更加科学的轨道,使其在全民健身领域里发扬更大功效。再次,加强宣传力度,培养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专门人才,根据本民族实际情况,发掘和开发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和项目。
4.2 加强在全民健身背景下推动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民族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二者之间紧密联系,相互作用。因此,首先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使二者相辅相承。在民族体育自身作用的发挥中,不能有妄自菲薄心理,也不妄自尊大,排斥先进体育文化的渗透和发展。由于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因此只要民族体育的项目达到全民健身的目的,就自然地发挥了异曲同工的作用。同时,要着眼于中华民族整体体育文化的交融,充分发挥其整体效应,使全民健身活动得以水到渠成。民族传统体育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是增强全民族身体质量的基本点。要采取必要的方法,使民族体育服务于全民健身,从而发挥其的重要作用。
4.3 加强国际间交流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各民族之间越来越注重彼此间的文化交流,而交流过程中体育文化正在冲破地域限制开始走向世界文化的范围内。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如武术、象棋、龙舟赛等已逐渐走出了国门,走向世界。对此,要拓展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弘扬中华民族体育文化,就必须对外界加强宣传,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展示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王光,张秀萍.新时期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之路探索明[J].体育文化导刊,2008(2).
[2] 易建取.论民族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的融合及发展契机[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3).
[3] 曾于久.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全民健身概论范文3
关键词:草根体育社会组织;法律;保障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0-0126-02
草根体育社会组织是专门致力于全民健身、未经登记注册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具有非政府性、民间性、公益性、非营利性、自发性和志愿性的特征,它在培养公众的健身意识、维护公益的体育权益以及推动体育领域公众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在我国,草根体育社会组织在质量和数量还是规模上,都得到迅速发展。根据现行法律规定,草根体育社会组织只有具备一定条件(人力、物力、财力),才能到登记管理部门注册登记,才算合法存在。但大量草根体育社会组织由于条件不成熟、资质不够无法进行注册登记,达不到民政部门规定的要求也就无法取得合法身份。草根体育社会组织开展活动由于缺乏明确的身份,成为制约我国草根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的困境。 鉴于草根体育社会组织对全民健身的重要性和现有法律制度的不健全,怎样通过用法律来解决困境、保障草根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通过总结目前存在的障碍,从法律角度对草根体育社会组织进行研究,提出保障草根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的建议,以充分发挥其作用显得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一、草根体育社会组织的内涵
草根体育社会组织,从字面意义上就可以看出,它的成立宗旨在于提供体育服务。草根体育社会组织是从事各种体育运动、健身活动的未经批准登记注册的组织,是我国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草根体育社会组织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尤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的提出,确立了社会组织在治理中的重要主体地位。它具有非政府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公益性等性质。没有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以娱乐和健身为主的草根体育社会组织,如健身团队、健身站点、晨晚练点等。
二、我国草根体育社会组织法律保障所面临的困境
(一)我国草根体育社会组织的法律地位有待明确
根据2000年4月的民政部的关于《取缔非法社会组织暂行办法》的决定,其中指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非法社会组织:第一,未经批准,擅自开展社会团体筹备活动的;第二,未经登记,擅自以社会团体或者民办非企业单位名义进行活动的;第三,被撤销后继续以社会团体或者民办非企业单位名义进行活动的。”由此看来,一个草根体育社会组织不管是否有存在的合理性与正当性,只要是不符合法律的要件,就是非法存在。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对于我国目前大量未经登记的草根体育社会组织,如全民健身站点、健身团队、晨晚练点等,他们并不具有被法律认可的身份,而是一种“非法社会组织”。但实际上,往往是这些组织关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对百姓的健身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我国草根体育社会组织的政府支持力度有待加强
在西方一些国家,“结社自由”作为一种宪法赋予的权利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是可以得到切实保障的。这与我们国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我们国家的草根体育社会组织缺乏经费资助,活动经费主要来自健身者自筹和一些热心人士的捐赠。草根体育社会组织是非政府组织,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他们是靠自筹资金、自负盈亏来求得发展的,因此在经费方面就严重制约了他们的发展。
(三)我国草根体育社会组织的发展受碍
目前,草根体育社会组织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定的困境,通常来说,一个草根体育社会组织要获得合法的身份进行活动,必须根据我国社会组织登记管理的几个主要法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进行注册登记,一旦进行了登记注册,必然要面临着各级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管理和日常性管理,即草根体育社会组织在成立登记阶段需要遵循民政部门的一套原则,在开展活动时则要遵循业务指导部门的一套相关审批程序,这样一来,草根体育社会组织在具体发展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业务指导单位和登记机关互推职责的境况。
(四)我国草根体育社会组织的质量
在发达国家,草根体育社会组织是实实在在的“第三种力量”,在一些发展中国家,草根体育社会组织的声音却极其微弱。当然,这和草根体育社会组织的发展情况及其所处的社会经济、政治、法律环境有一定的关系。在草根体育社会组织的发展中,光有数量还不能保证草根体育社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草根体育社会组织自身的质量也是非常关键的。因为草根体育社会组织的质量涉及组织健全状况、组织职能分配、章程制度完备情况、独立性、社会公信度、人们的参与度等诸多方面。由于缺乏规范的筹资模式和多元的渠道导致经费一直制约其发展。一些草根体育社会组织举办活动的数量和质量都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尤其是业务指导部门和登记注册部门,只注重数量的增加,缺乏对草根体育社会组织的引导和培育发展。
三、优化我国草根体育社会组织法律保障问题的对策
(一)提升草根体育社会组织的法律地位
提升草根体育社会组织的法律地位,主要指已成立但没有登记的草根体育社会组织,鉴于他们缺乏法律保障,在此提出,可以采取备案制。首先可以在通过民政部门的调查分析和研究探讨的基础上,对达不到登记条件但是已经在现实生活中开展活动的草根体育社会组织进行备案,备案可以在民政部门备案、亦可到属地街道备案、亦可到业务指导部门备案等政府部门。备案制主要出于考虑到两个原因:一是可以使一些在民政部门做了一定的登记(诸如名称、发起人、负责人、办公场所、业务范围、启动资金、活动区域等等内容)但又无法达到注册条件的草根体育社会组织,这将使这类组织不再处于一种“地下活动”的地位,可以获得一定的法律保障,以独立的个体参与健身活动的组织与指导。二是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其登记内容对草根体育社会组织的工作更好地进行监督,以此形式相应的对他们的活动给予支持。三是从社会治理角度来看,备案制的草根体育社会组织有利于培育孵化,促使其成长至条件成熟。由此看来,备案制不仅给社会组织提供了一个过渡的台阶,也给注册条件过高的登记门槛打开了一个突破口,相对来说,扩大了社会公众的参与范围。
(二)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
首先,加大政府对草根体育社会组织的支持力度,重点应体现在对草根体育社会组织资助和培育。目前社会组织主管部门应该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对草根体育社会组织采取助强扶弱,强的继续通过政策进行引导并发挥其功能,弱的应该给予扶持,先扶上马再送一程,对优秀的草根体育社会组织进行奖励。
(三)完善草根体育社会组织发展中的相关法制
应该赋予草根体育社会组织一定的独立自主性,我们知道草根体育社会组织是群众组织,是群众自己组建起来的,因此应该由草根体育社会组织自己选举自己的管理层,而他们只服从于法律。
还有,应该对草根体育社会组织的成立与登记创造宽松的法律环境,适当取消目前成立草根体育社会组织的一些不合理的准入条件,有利于草根体育社会组织身份合法化的同时也促进了草根体育社会组织的形成和发展。
再有应该完善草根体育社会组织参与的相关立法,比如全民健身影响评价的相关立法应当对公众的参与方式、参与程序、参与的保障等问题加以明确规定,以保障草根体育社会组织对政府决策的参与和事前监督作用的发挥,这在很大程度上为草根体育社会组织参与全民健身活动提供了具体的、可操作的程序性规定。
(四)提高草根体育社会组织的质量
草根体育社会组织作为提供体育公共服务的重要主体,其发展程度、发展质量直接决定了它们作用的发挥。草根体育社会组织的数量和规模,往往可以在政府的支持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然而,草根体育社会组织的质量必须从多方面进行着手:可以从志愿者中挑选骨干成员,让他们起到一定的带头作用;也可以利用政府和其他方面的资助对组织成员进行一定的培训,只有这样才能以点带面,才能在发展的过程中提升整个草根体育社会组织的质量,从而扩大草根体育社会组织的声誉,更多地赢得社会和政府的认同与支持。
四、结论
本文简要分析了草根体育社会组织的内涵、草根体育社会组织法律保护的必要性,以及我国草根体育社会组织法律保障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并围绕我国草根体育社会组织目前所面临的种种困境,重点论述了优化草根体育社会组织法律保障的对策。事实上,我国目前之所以体育法律法规实施效果不理想,草根体育社会组织的法律地位没有得到立法层面的确认,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草根体育社会组织是自发性的组织,在全民健身领域中不仅有一定的兴趣爱好,还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于这样的自发组织,应该从立法层面给予肯定,应该从立法层面引进一些关于草根体育社会组织的相关条款,来促进我国草根体育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从而促进全民健身,实现增强全民体质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成思危.中国事业单位改革模式选择与分类引导[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0:39.
[2]王名.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杨冠琼.政府治理体系创新[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4]王名.改革民间组织双重管理体制的分析和建议[J].中国行政管理,2007(4):62.
[5]谢海定.中国民间组织的合法性困境[J].法学研究,2004,(2):28.
[6]吴玉章.公法权利的实践―――结社现象的法学意义[J].法学研究,2006,(5):117.
全民健身概论范文4
关键词:传统体育文化;大学;体育教学;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1-0359-02
前言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如何在实现现代化和保存民族文化特色之间实现共存成为新时期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民族传统体育引入课堂,不仅可以保存传统民族文化,而且可以丰富学校体育的内容。因此,如何在高校普及和推广传统体育文化值得认真思考。
一、传统体育文化进入大学教学的价值
1.1 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
“全民健身计划”旨在增强群众体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高校是一个较大的群体,人文素质普遍较高,在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一个重要举措。民族传统体育凭借其分布广泛,种类繁多、趣味性强等特点,应能在高校得到广泛开展[4]。
1.2 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在大学校园里开展传统体育课程,起到了宣传、普及民族传统体育、培养观众、培养市场的作用。广大学生目前对传统体育的认识还很少。因此,通过民族传统项目的学习,不仅可以对学生群体进行全面的灌输,还有助于这些群体对传统体育产生兴趣。大多数人的兴趣正是一项运动传承、传播的重要因素之一。喜爱传统体育的群体壮大了,传统发展的后备力量自然会随之强大,后备力量的强大必将促进民族体育事业的发展。
1.3 丰富体育课内容、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民族传统体育通常可按健身性、竞技性、娱乐性进行分类,而具备这“三性”的项目都适合在学校开展。在体育课中,将各民族特有的,特色的项目呈现在同学们面前,不但扩大了体育课堂,而且增加了学生的见识。民族传统体育以其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对这一领域的深入接触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完善青年一代对中华文化的进一步认识。1.4 形成大学校园的文化特色
各高校体育教学中开设民族传统体育课,其主要内容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当地的民情风俗,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项目,例如:在传统保健体操的基础上创编的“练功十八法”;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创编的“木兰拳”、“木兰剑”、“木兰扇”、“木兰双圈”等。另外还有投绣球、舞狮子、摔牛、秋千、赛马、叨羊、摔跤、射箭、赛龙舟、秧歌、毽球、放风筝、跳竹竿等等[4]。总之,各高校可以根据周边环境,师资力量,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形成校园文化特色。
1.5 有助民族传统体育走向世界
目前,国外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多限于武术,其它方面的研究常常被忽视,这与我们宣传推广的力度有脱不了的干系。日本的柔道和韩国的跆拳道的发展给我们很大的启示。一方面两国都致力于该项目在学校的长远发展,两个项目均为大、中、小学的必修课。另一方面两国都狠抓普及工作,其管理体系既科学又完善。就是因为其目标明确具体、化民族性、按国际惯例修改规则等优点才使其最终实现走向世界,走向完美的目标[2]。国内大学的体育教学应引进一些民族传统项目,利用高校大力推广普及民族传统体育,有利于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掘、发展、改善,有利于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及普及,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走向世界。
二、大学体育面临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体育一直受阶级体育观、体质教育观、竞技体育观的影响,虽然在多年的实践中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长足的发展,但暴露出的弊端和缺陷也很多。
2.1 教材单调枯燥、重复内容多
高校体育教育一直深受传统体育思想的束缚,体育教材内容枯燥乏味,缺乏新颖。就大学体育的作用而言就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兴趣,使学生选择自己所爱,发挥其特长。但是事实并非如此。田径、篮球、排球、足球等体育项目从学生开始进入校园生活一直到大学毕业甚至更高学府一直不间断,并且重复率高,这些无味的教学内容不仅不会起到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学生兴趣的作用反而会对学生的健康带来不利,使他们对学校体育生活失去信心。因此,如何选择、开展更多的体育教学内容,将会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成为大学体育面临的重要问题。2.2 学校体育与社会大众体育活动的脱节
学校体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兴趣爱好。然后将所学习到的运动项目和大众体育活动紧密的联系起来。但是实际上在学校所学到的学习内容不能很好的与社会大众体育相融合。以排球运动为例,排球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占据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可是排球运动不像传统体育那样,它对专业技术和场地器材的要求是很严格的,所以即便是大学里的必修课,但在实际生活中是很难开展的。因此,如何选择体育学习内容并且将它与社会大众体育相融合是我们值得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2.3 体育场馆设施、器材的现状
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物质资源的现状不容乐观,各种场馆、器材缺乏的程度非常严重,人均拥有量大大低于国家标准。标准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和体育馆等物质资源,是维持体育教学秩序所必需的硬件设施,这些硬件设施的差额数量是相当大的。另外,像风雨操场、网球场、健身房、乒乓球馆等关系到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场馆也严重匮乏。并且,各高校体育器材的拥有数量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学生要掌握相应的技术,单纯靠徒手的模仿是学不会的,更需要学生身体力行去实践它。因此,体育场馆设施、器材的缺乏也是大学体育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
三、大学体育传承民族传统体育的优势
3.1 雄厚的师资力量
传统体育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技能的简单传承,它需要人力智力支持。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师队伍相对较强,学历层次较高,绝大多数都受到过专门的训练,并且他们拥有先进的民族传统体育思想,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不仅在教学方面较强,而且有着较好科研的能力,这都有利于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3.2 学生具有文化自觉性及文化基础
当代大学生的主要特点就是文化基础扎实,学习的主动性强,更难能可贵的是强烈的好奇心和保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信念。他们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学习兴趣较高,在高校开设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即适应学生体育锻炼的需要,符合当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是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良好时机,又是保护民族传统文化最有力的行动措施。
3.3 改造民族传统体育技术力量
大学校园由于它的师资力量比较雄厚,再加上场地器材的优势更容易将传统体育改造成现代体育。客观的讲,将传统体育项目引进学校课堂,必须要完成一系列的改造和科学化的整理,简单地将民间项目引入学校体育教学只能是适得其反。因此,将民间体育利用现代体育学的学科基础进行合理的整理和改造,并尽量保持其文化学特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高校可以利用所在院校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设备,对项目进行科学分析和实验性教学,探讨合理的教学内容,构建科学的教学环节,促进部分项目完成现代体育转化的过程,并促进项目的发展。
四、建议与措施
4.1 培养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兴趣
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意蕴,目前很多地区开展的民族体育竞赛项目,由于它本身具有民族性、表演性、娱乐性、竞技性、审美性、健身性、教育性等功能而深受各族人民所喜爱[4]。培养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兴趣,吸引广大的大学生参与到该项活动中来是在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基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受场地、器材、气候条件的限制,灵活多样,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进行锻炼,这样既发展了民族传统体育也可以使学生从中受益。
4.2 培养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专门人才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对全国高等院校的教学课程不断的进行调整,为了培养民族传统体育的运动人才和理论研究人员以及适应社会大众体育运动的需求,体育学类增设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把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进行有机结合。这个调整使得民族传统体育方面的专业人才更加充分,对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更加有利。
五、结论
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文化的有机载体。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教育、健身、娱乐、竞技表演和经济价值,且有较高的道德教育功能。对于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维系民族感情,增强民族凝聚力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校体育应在抓好近代体育项目的同时,加大挖掘整理和研究民族传统体育的力度,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选择有效的途径与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科学的筛选和改造,择优引入高校体育课程,使其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出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曹丹.民族传统体育引入高校体育教学可行性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8,30(4):82-83. [2]白晋湘.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丰富世界现代体育报库[J].体育(人大复印资料),2002,(4):4.
[3]曾于久,刘星亮.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0-11.
[4]李天白.普通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可行性分析研究[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23(12).308-309.
[5]张涛.民族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2,(6).
[6]苏学良等.论民族传统体育及其专业设置[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9).
[7]鲁鹏.普通高校开设传统体育养生公共课的可行性研究[J].科教文汇,2007,(10):140.
[8]刘德明.论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辽宁体育科技,2003,25(4):72.
[9]唐春芳.保健体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可行性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5,18(5):64-65. [10]芦平生.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科学认识[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18(2):4-7.
[11]匡志兵,刘明明.脚斗士运动进入普通高校可行性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8,27(2):98-100.
[12]李建荣.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J].贵州民族研究,2007,27(4):173-176.
全民健身概论范文5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 作用 对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我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所以没有农村的和谐就不可能有全社会的和谐。但是,近年来,我们在研究“三农”问题时,对农村农民健身问题的关注并不多。对于农村农民健身工程与建设和谐社会之间的联系探索不够。如果农村全民健身问题得不到重视和解决,那么建设和谐、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将是一个空幻的影子。
体育作为全民健身的主要途径与方法,在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社会作用。本文在分析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和功能的基础上对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讨论。并对在农村如何积极有效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1 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功能
1.1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的财富。据统计,仅汉族传统体育项目就有301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676项,共计977项。它是各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民族传统体育特点的研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总结出了不尽相同的结论。但总体而言,基本上把握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独特特点,可简要总结如下:(1)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以“天人合一”和“气一元论”为哲学基础,以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为土壤;(2)崇文尚柔,重视体育的伦理教化功能;(3)重视人和自然的和谐、重视整体和基本功练习,养生体育最为发达;(4)体育的礼仪性、等级性和表演性弱化了体育的竞争特征;(5)在体育的深层次文化方面,以宽厚、礼让、平和为价值取向。
在对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民族性、文化性、健身性、区域性和娱乐性方面的认识,学者们较为一致。
1.2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
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世代沿袭下来具有悠久历史的一种文化物质和文化模式。它所具有的传承性、地域性、稳定性、健身娱乐性,使其民族文化特征在一代又一代自我复制中得以保存。有些项目已成为民族成员喜闻乐见的活动,甚至成为该民族的一种象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特别是现代体育科技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自身的特征及与各种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不断被揭示出来,传统体育的功能也在不断地被认识、被开发。学者们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地讲,其功能主要表现在:健身功能、娱乐功能、教育功能、表演功能、竞赛功能等方面。这些功能在丰富群众生活、促进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等方面得到很好的体现。
2 在农村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可行性分析
2.1民族传统体育在农村根深叶茂,开展优势明显。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来自于民间、扎根于民间,又服务于民间。在农村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文化传统,因此,开展优势明显。同时,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强身健体的同时追求人的“形、神统一”以及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它所具有的独特的价值和功能(主要表现在其鲜明的文化特征上――生产实用性,民族、民俗性,性,健身娱乐性,文体交融性等)也是促进其在农村广泛开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2.2经济发展为民族传统体育在农村的开展赋予了广阔的空间。
随着农民经济收入不断提高,农民可供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和金钱增多,他们迫切要求改变农村那种“干活、吃饭、看电视、睡觉”的枯燥乏味的生活,对文体活动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有文化的新一代农民大军在关注身体健康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的健康。健康观念的深刻变化,使农民们迫切需要既强身健体、娱乐身心又能提高人涵养的体育运动。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和功能能够很好地满足他们的这一需求。同时农村的这些变化,从物质基础、时间保证、思想重视和活动阵地等方面,为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农村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提供了可能性。
3 民族传统体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3.1促进农村人口健康水平的提高。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价值和目标,而身体健康、体质强健则是人全面发展的首要目标。对于社会而言,良好的国民健康状况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党的十六大已经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一起列为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健康的身体,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而体育运动则是增强人的体质、增进健康的最佳途径。我国各族人民在漫长的社会生活中发现并积累了丰富的、各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的健身方式。因此,在农村广泛开展健康向上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增进农民的健康、增强体质,还可使人们在锻炼的同时,享受到精神的愉悦和美的教育。
3.2丰富农民体育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具有深刻历史内涵和丰富活动内容的文化类型,是一种从逻辑上脱离生产劳动的文化活动,同时,也是一种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活动。它在劳动教养、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保证了其社会文化价值的实现。它将精神的愉悦与充实作为其主要目标。农民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对增进社会和谐、提升文明素质等具有重要作用。农民可利用农闲季节、节假日、民族传统节日开展有益的民族体育活动,如扭秧歌、耍社火、舞龙舞狮、武术等项目,既有利于增强体魄,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密切人际关系,也有利于移风易俗,丰富文化生活,形成良好的农村社会风气。对于净化社会环境,提升社会道德水准,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一些地区,随着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该地区农村的社会治安情况有了很大变化,原来赌博、打架等现象少了,参加文体活动的多了,这说明在农村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3体育搭台,经济唱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健康意识的逐渐增强,体育消费在农民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会不断地增加。而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在农村的广泛开展,一方面可以扩大农村体育人口的数量,增强农民群众的健身观念,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运动,这必将拉动农村体育消费,客观上为整个体育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农村具有广阔的、天然的健身场所,各地区可根据附近地形优势,开发形式多样的民族体育项目旅游资源,吸引游客参与的同时,又能加快当地体育附属设施的健全,加速农村体育产业、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全面发展,从而带动一方经济。
3.4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众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有的反映民族自然观,有的反映民族宗教观,有的反映民族历史观,有的反映民族文化史……这些都凸显了各民族在发展过程中体育文化的主观精神、进取精神和创造精神。如果把这种精神贯穿于国民自身素质的提高和中华民族的经济建设中,那将是一种强大的社会动力。
农村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祥地,在广大农村开展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以激发各族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进取、创新精神,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得到继承和弘扬的同时,也得到更好地发展与创新。
4 促进农村积极、健康的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对策
4.1加强宣传,积极引导农村群众转变思想,增强健身意识。
相比较而言,农村的信息不足、经济还落后,农民的健身意识还很薄弱。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民的体育宣传,增强其体育健身意识。同时,广泛开展《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学习和社会宣传活动,主动地向广大农民朋友介绍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以及体育锻炼的知识和方法,使农村群众逐步树立“花钱买健康”、“少吃药多流汗,只有身体健康才能奔小康”的新型体育观。
4.2加强农村群众体育科研工作。
加强对农村群众体育的系统调查研究,了解、把握农村群众体育的现状,分析农村群众体育发展的特点,探索农村体育发展的独有特征、难点和重点及当前亟待解决的主要矛盾,使农村体育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理性的基础之上。加强对农村基层体育工作如何适应农村经济社会总体发展需要的研究,为充分发展农村体育,提高农民素质、促进经济的发展献计献策。同时,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方面的科研,通过“拿来主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大胆创新,选择积极健康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农村开展。
4.3统筹规划、积极引导,促进农村体育工作的发展。
把农村体育工作作为省市县群众体育工作的重点,政府相关部门和组织要统筹规划、积极引导、“出点子、想法子”,在农村积极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各级政府尤其是乡镇一级政府要提高对农村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意义、价值和作用的认识,加大对农村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扶植和检查、监督力度,多渠道筹措经费、改善体育设施、扩大宣传,树立民族传统体育的“品牌意识”,充分挖掘出民族传统体育的显性价值和潜在价值,促进农民的健康和农村文化建设、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使民族传统体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5 结语
5.1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我国人民自古以来的精神活动和健身活动的主要方式,它对人们的价值观、行为方式都有深刻的影响,其功能和价值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精神及物质支持。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精神,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有利于增进农民身体健康;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等方面。
5.2在农村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重点应以乡镇为龙头,村民委员会为基础,农民体协为纽带,形成有辐射力的组织网络。以业余、自愿为原则,开展当地农民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要把这项工作做好,就要加强宣传,积极引导农村群众转变思想,增强健身、健心意识;加强农村群众体育科研工作;统筹规划、积极引导,促进农村体育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兆振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农村体育若干问题的探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22):15-17.
[2]张玉生.体育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探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25):30-32.
[3]王丽丽等.民族传统体育在农村的社会意义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5.11:58-59.
[4]周伟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级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1.
[5]王建欣.开展农村体育重要性的几点认识[J].体育文化导刊,2003,(8):18-19.
[6]陈至立.2004年全国体育局长会议讲话[R].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7]王岗,王铁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审视[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190-106.
[8]梁廷方.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19):69-71.
全民健身概论范文6
前言:家庭体育以其独特的优势,在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日益显现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1家庭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1.1 家庭体育增进身心健康。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人们的营养摄入越来越多,加上家务劳动的电气化,体力付出越来越少,某些“文明疾病”的蔓延威胁着人们的生存条件。家庭体育能够把家庭成员吸引到体育活动中来,可以有效预防疾病,是促进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的一种最积极、最有效、最便捷的手段。
开展家庭体育,不但可以使家庭成员在享受天伦之乐的同时接受体育文化的熏陶和教育, 而且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可以培养人们团结、沉着、勇敢、顽强、果断、积极进取、吃苦耐劳和坚持不懈的优良品质,从而为人们意志品质的形成提供一个良好的机会。[1]
1.2 家庭体育增强家庭凝聚力。
家庭体育的意义不仅在于增强体质、增进健康、防病祛病或降低医疗费用,还可以起到增强家庭凝聚力,促进家庭团结、和睦、幸福的作用。[2]幸福家庭首先是平等和谐的家庭,能以家庭成员的全面发展为基础,以家庭成员积极向上为价值取向、以民主协商的家庭氛围为主要内容。开展家庭体育活动把分散的人都聚集在一起,运动的过程中加强彼此的沟通,通过相互之间的合作努力完成运动,从而营造和谐、向上、团结的家庭气氛,通过体育活动减少相互之间的隔阂,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拉近彼此的距离,使家庭更加和睦、温馨,这对一个家庭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1.3 家庭体育促进社会和谐
1.3.1 家庭体育促进经济发展。
家庭体育使人们体力充沛、精神旺盛、肢体灵活、动作敏捷,保证了人的绝对劳动时间和工作效率,从而有助于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余暇时间增多,家庭对购买体育器材和体育书刊、观赏体育比赛,参加体育培训和健身俱乐部,进行体育旅游等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绿色消费,花钱买健康,已成为世界消费的新时尚,是21世纪人们消费的新观念、新理念。家庭体育作为体育的一个分支点,家庭体育消费直接影响体育产业的发展,而体育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组成部分,又对国民经济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
1.3.2 家庭体育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在我国家庭成员面临着不同的压力,少儿的学习压力,青年人的就业发展压力,中年人的家庭经济压力,老年人的孤独失落等,家庭体育是在集体中进行的,每个成员可以从侧面了解到家庭成员状况,养成相互照顾、相互关心的品质。理解体贴的人际关系使整个家庭朝气蓬勃,和睦美满,增强了家庭凝聚力,创造出一种和谐的家庭环境。另一方面,在公共场合从事锻炼的各种活动中,可以结交朋友,增进友谊,这样既锻炼身体,也增强了社会交往、促进人际关系和谐。
1.3.3 家庭体育能够促进社会稳定。
在高度竞争的社会里,大都市的“高楼效应”使得人们的人际交往变得极为有限。在这种环境下人们容易在精神上、心理上陷入混乱。有的心理学家认为“在任何特定时期,人口中都有25%的人经受着轻度到中度不等的焦虑、抑郁和其他情感不稳定的痛苦”。 [3]据资料显示,青少年犯罪者90%是出于闲暇无事或在精神压力极大的状态下去从事犯罪的。通过家庭体育运动的方式,人们可以发泄和释放被压抑、被积聚的精神冲动,缓和心理紧张和调节心理平衡,从而使自我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家庭体育架起一座桥梁,可以起到扩大交往,调节情绪,愉悦身心的作用,使得人际关系和睦,从而为维持社会的稳定做出贡献。
2 发展家庭体育的对策
2.1 加大宣传,强化家庭体育观念。
充分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因特网、宣传展览或民族体育比赛等形式进行宣传,引导家庭成员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提高家庭成员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观意识,从而发自内心地接受体育锻炼,只有强化人们的体育锻炼意识,才能使其体育活动行为趋于主动和习惯化。
2.2 发展经济,促进家庭体育消费。
继续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促进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进而提高人们的家庭经济收入,为家庭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
2.3增加投入,建立家庭体育场所。
各级政府部门应把有限的体育经费按一定比例投入社会体育,增加公共体育场地设施, 方便居民锻炼,同时无偿或低价开放现有的体育场馆,为家庭体育提供必要的场所条件。在家庭经济不断好转的情况下,家庭也可以自行进行体育投资,比如室内健身器材的购置、屋前屋后基本体育设施的架设等等。
2.4 加快对学校、家庭、社区体育 一体化结构建设。
抓住基础,以学校为中心,以社会为依托,充分挖掘学校的潜力和优势,实行学校、家庭、社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群策群力,使家庭体育、学校体育、社区体育有机地统一,把发展家庭体育作为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社区体育发展规划中,有计划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家庭体育竞赛活动和家庭体育娱乐活动。
3结语
家庭体育的开展,可以促进人与自然、人和社会以及人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所以家庭体育作为现代社会中一种文明、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必然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一种积极的作用,我们深信,家庭体育必将是全民健身体系的一种时尚潮流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参考文献
[1] 关青,葛振斌.论家庭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