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目前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目前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

目前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范文1

本文首先针对中国环境管理当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生态文明和环境管理的含义,最后根据目前现状,提出了在生态文明视野下,加强我国环境管理所需要使用的相关对策,希望凭借此次经验交流,能够给予相关行业工作人员带来一定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环境管理;问题;生态文明;解决对策

虽然从改革开放时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速度始终处于稳定快速上升的状态,但是在各行各业不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逐渐忽略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造成我国环境的大范围污染。所以,针对目前的现状,政府部门需要使用多样化的环境治理手段,以改善目前岌岌可危的生态环境,同时国家还提出了生态文明观念,要求在进行环境管理的过程当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严格依照生态文明的含义开展环境治理活动。

1中国在进行环境管理过程当中所存在的问题

1.1环境保护意识缺乏

自中国1978年进入到改革开放时代之后,市场体制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改变成了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建设速度产生了质的飞跃。尽管国人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渐渐意识到了环境管理对于自身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与美国等西方先进国家进行比较,在我国绝大多数城市中,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环境污染的现象仍随处可见。国人在环境管理的意识成型上,远没有达到西方先进国家的高度,企业自身鲜有积极组织参加相关的环境保护活动,同时为了让自身的短期利益得到最大化,违反我国制定的环境管理法律政策,随意对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废弃、废渣进行排放。而在政府方面,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能够增加自身税收,会大量地引入一些化工企业,这些企业为地方政府带来丰厚税收的同时,同样也会让环境污染现象进一步加剧。

1.2环境管理技术过时

在中国污染最为严重的城市地区进行分析,产生污染的污染源涉及到了很多行业和领域,如:城市居民所产生的生活垃圾与工厂所产生的废渣、废气、废水等,并且由于工厂性质的不同,这些垃圾有着不一样的化学属性。这便要求环境管理人员需要按照所产生的城市垃圾的不同属性,开展对这些垃圾的针对性处理,由此最大程度地降低这些垃圾对城市生态环境所造成的污染[1]。

1.3国家资金支持力度不够

如表1所示,该表为我国近几年来用于环境治理和科研投入的经费表。从表1中可以看出,近几年我国用于环境治理方面所投入的经费,一直是稳步上升的态势。但是从资金数额上进行比较,一直与科研方面的资金投入存在有较大的差异,同时在这些环境管理经费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到达地方之后,政府对于这些环境治理经费的支配权极度有限。中国属于地广人稠的国家,有着14亿庞大的人口基数,而这些看似数量庞大的环境治理投入,在落实到地方之后便十分有限,城市当中无法利用更多的资金进行环境管理基础设备的建设。

2生态文明和环境管理的本质内涵

2.1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的含义是:因为我国的生态环境目前正在逐渐恶化,部分学者便提出了和传统的工业文明概念截然相反的另一种文明,即生态文明。其主要是按照生态学的基本观念,在中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生态文明是等级最高的文明,同时按照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让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进行充分的结合,由此实现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专家认为,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主要涵盖有以下几个部分:建立良好的生态意识、选择合理的经济发展方法、完善生态制度,从而创造出最好的生态环境。

2.2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有着丰富的含义,包括有管理、治理、统治和处理等,针对我国目前城市环境的污染严重程度,原有的环境管理体系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对于环境管理,应采用更加先进的环境治理观念和办法,这些先进的环境治理观念和办法主要体现于从原有的单一性环境管理转变成多元化的环境管理,城市所开展的环境管理工作需要更加民主。城市在开展环境管理的过程中,政府需要主动邀请市民进行参加,献计献策,由此实现城市环境的各阶层一同参加和管理,以求让环境管理达到最佳的效果[2]。

3增强我国环境管理的相关措施

3.1增强城市居民对生态文明概念的认识

目前,在城市建设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如需要不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就必须要让城市居民了解生态文明的相关概念,让城市居民自发地投入到环境管理的监督工作中。为了能让环境管理工作更好地开展,政府部门在让市民建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时,需要就对自身工作进行强化。同时,针对当前城市当中已经出现的环境问题,政府应充分考虑到人民群众的存在,以座谈会等形式让人民群众畅所欲言、献计献策,拓宽政府对于环境管理办法的途径[3]。

3.2增强城市当中的环保技术

当前,在我国绝大多数城市当中,针对环境管理所采用的相关技术,如污染处理技术等,已经较为落后。针对这一现状,BONWORLDLOWCARBONWORLD2016/9城市环保部门就必须要进一步增加对于这些技术进行升级的费用投入,并组织相关环境管理技术人员,根据自身城市的现状,研发更加先进的环境管理技术,由此进一步降低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对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污染。

3.3完善相关法规制度

针对一些在从事生产活动当中,不能严格按照生态文明法律的企业单位,政府必须要制定一系列严格的地方性规则,对企业生产进行制约,由此改善这些企业在从事生产过程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3.4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在部分地区的领导阶层当中,其自身就无法严格依照生态文明的法规政策开展工作。针对这一现状,便需要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并与领导阶层的利益进行挂钩,由此提升领导阶层对于开展环境管理的积极性。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凭借对中国目前生态环境现状的分析,不难看出,同美国等先进国家进行比较,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状况仍较为落后,部分地方仍旧为了将短期利益最大化,以牺牲环境作为了代价,同时国家对于环境管理经费投入的不足也成为了生态文明建设迟迟无法落实的一大原因。因此,在我国普及生态文明的相关概念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地方政府部门需要脚踏实地,从生态文明意识的普开始做起,让中国逐渐实现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环境管理,使得中国经济建设能够在考虑到环境的因素下,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训芳,等.生态文明视野下环境管理的实质内涵[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19~23.

[2]张道广.浅析生态文明视野下环境管理的实质内涵[J].低碳世界,2014(13):4~5.

目前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范文2

由于当前的技术手段与施工水平的有限,建筑行业不仅没有达到人类的居住标准,反而大量的破坏环境,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系统的正常运转,本文从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建筑设计着手分析,主要针对当前建筑设计的主要类型与建筑设计的主要技术手段进行研究,实现建筑物的生态化、绿色化。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筑设计技术

1前言

自然环境问题是当前人类发展不得不面对的重要问题,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但当前人类的发展进步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自然环境,越来越多的声音呼吁人类爱护家园、爱护环境。所以说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发展道路上的重要难题,人类要将身边的各个领域方面与生态环境相结合,做到环境能源的节约节省,建筑设计就要结合当前生态文明,实现建筑与生态环境的一体化,运用生态技术进行建筑设计不仅能够提高建筑建设水平,还能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

2生态文明视域下建筑设计的主要内容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然而在人类发展进步的今天却在不断的破坏生态环境,可以说我们当前身边的一切都是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得来的。由于人类发展建设需要大量资源,大自然成为了人类伸手不断索取的资源库,近年来自然环境越来越差,地球上许多的自然资源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短缺,目前自然生态系统已经严重的威胁到人类的生活,人类未来的建设发展必须要考虑到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威胁,要将人类自身的发展和自然环境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所以说,加强对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是当前建筑设计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人类未来的建筑设计任务一定要以环保为主要宗旨进行设计,本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经济,在生态文明视域下进行建筑设计。

3生态文明视域下建筑设计三大类型

3.1节地节能建筑主要介绍

当前的生态绿色建筑中存在一种“节地节能建筑”很是流行,顾名思义,这种建筑的建筑理念就是在建筑建设的过程中最大程度的节省资源,并实现物质材料的二次利用。节地节能建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方面的体现,将废旧的材料回收进行二次加工再次用于建筑建设,在建筑建设的过程中设计留出清洁能源设施安放处,例如:太阳能热水设备的安置可以大大的降低能源的浪费,也可以降低建筑的建造成本,不仅为建筑的建造过程节省了财力,更重要的是为生态环境的建设贡献了一份力。所以说节地节能建筑是当前生态文明视域下的主流建筑设计,在自然环境极其恶劣的今天,节地节能建筑的大量建设无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施手段。

3.2生物建筑主要介绍

生物建筑也是生态绿色建筑的一种典型,这种建筑类型主要是将整个建筑看作一个生物有机体,同时这种生物建筑相比较于传统的建筑模式有着巨大的优势,在建筑过程中生物建筑更为重视建筑材料的选择,通常在生物建筑建造时,会采取更将生态化的建筑材料,也会采用更为生态化的建筑模式。同时生物建筑更加看重居住者与生态自然的联系与接触,居住者的日常活动不仅仅局限于建筑之中,生物建筑将建筑与自然融合为一个整体,生物建筑更加侧重居住者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活体验,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更为密切,通过生物建筑可以使居住者增加与自然的接触机会,共创一个和谐的自然环境。

3.3自维持建筑主要介绍

自维持建筑是一种超前的建筑思维的结晶,但当前自维持建筑仅局限在设计阶段,并不能完全的实现建筑的建造。自维持建筑是这三种建筑类型中最贴近生态文明要求的建筑模式,整个建筑切断了外部对建筑的能源供应,建筑内部能源一切来自于自然界,所有建筑内部需要的能源全部靠生态系统进行提供。自维持建筑可以依靠自然界带来的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等能源。在能源应用的同时完成建筑内部废物的循环利用。这需要自维持建筑形成一个独立有封闭的循环系统,这就需要很高的建筑成本作为代价,同时也需要更高的技术手段作为技术支出。因此当前时代下这种建筑模式的实现还存在很大的难度,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这种建筑模式也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实现。

4生态文明视域下建筑设计技术手段

4.1能源选取利用技术

能源选取利用技术是当前生态文明视域下建筑设计的主要实现技术,能源选取利用技术的实现关系到建筑物的生命力。生态系统中存在的自然资源可以利用到生态建筑的各个领域中,所以能源的选取工作变得十分重要,大部分的自然能源在建筑的建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太阳能作为清洁能源在建筑中发挥着采暖、干燥、降温的重要作用,在建筑上安装太阳能的收集装置可以储存部分太阳能,使太阳能源能够为建筑贡献能量。同理地热能源是北方建筑冬季里不可或缺的能源,这种能源也是一种十分清洁的能源,对能源的选取关乎到建筑物未来的使用情况,所以能源选取利用技术是当前生态文明视域下建筑设计实现的重要手段。

4.2生态绿色建筑技术

生态绿色建筑技术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结合多方面知识理论的综合技术,生态绿色建筑技术需要对天气、生物物种、能源循环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有较深的了解,总的来说生态绿色建筑技术在生态文明视域下建筑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技术的使用阶段也需要有较强的技术专业性才能够将生态绿色建筑技术融入到建筑建造中去,当前生态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不仅仅能够做到建筑的节能工作,更加能够推动建筑的生态化建设,这种技术在建筑设计上的应用,使得建筑能够更好的与生态自然相融合,同时生态绿色技术也能够在性能上提升建筑水平,增强建筑强度、提高建筑的稳定性与安全性都是生态绿色建筑技术的主要特点。

4.3建筑循环利用技术

建筑的循环利用技术是建筑本身从材料、能源的循环利用角度出发所产生的一项生态化技术,每一个建筑的使用都存在一定的期限,建筑本身有着自己的寿命与使用周期。在建筑无法再投入使用后废旧建筑如何处理已经成为当前建筑设计的一大难题,当前对于废旧建筑的处理主要倾向对废旧材料进行回收、循环利用,这种旧式材料的二次利用不仅能够很好的解决废旧材料的存放问题,还能在新的建筑建造过程中提供大量的建筑材料,更好的完成建筑的资源节省,很大程度的降低了建筑物的建造成本。所以说,当前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循环利用技术应该被重视并投入到建筑的建设中去。

5结语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一直都不被人们所重视,直到生态环境出现了危机,人类终于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但幸好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生态环境建设在近几年的努力下已经初步得到了改善,所以说在满足人类需求发展的同时,不能忘记自然环境的保护工作。对人类居住的建筑设计也是同样,不仅要选择合适的建筑类型也要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选取合适的生态技术,这样才能保证建筑物能够与生态环境相结合,达到建筑设计的最终目的,以生态环保技术来实现人类的日常需求,保证生态环境的建设,只有改善了建筑对环境造成破坏这一现状,才能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目前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范文3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2B-0010-02

1971年美国学者Haugen提出了“语言生态”(languageecology概念,按照Haugen的说法,语言生态是指“特定语言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语言生态的相关概念提出后,在国外受到多个学科领域的广泛关注,德国、奥地利、丹麦等国积极响应,给予了热切关注,成立了专门的研究组织,在大学开设生态语言学课。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濒危语言研究比较受关注,少数学者尝试用生态语言学原理研究汉语和其他少数民族语言问题,但研究尚不够全面、深入,真正以语言生态作为专门研究课题尚少见。进入新世纪以来,学界对语言生态问题尤其是濒危语言问题的重视程度日渐提高,语言生态问题成为新兴学科生态语言学和语言生态学关注的核心问题。语言生态问题关系到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文化传承创新、语言保护等重大课题,在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关注语言生态建设。广西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语言状况复杂,方言多样,语言濒危问题严重,加强语言生态问题研究刻不容缓。

一、广西语言生态问题研究的意义

广西语言生态问题研究对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文化传承创新等热门课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语言保护、语言学的深入研究和发展无疑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同时,广西语言生态问题研究可以为国家语言普查工作提供可靠资料,具有实用价值。

1.对生态文明建设和文化传承创新的意义

语言环境与生态环境有很多共通之处:人类社会、语言的发展形态和自然界生物的发展走向基本一致,即由原始形态到低级形态再到高级形态发展;语言际关系与自然界生态际关系一样,都是一种共生共长、协同发展的关系,需要一个和谐的大环境。语言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具有相似的特点,语言多样性可以促进生物的多样性,反之则会给某些物种带来毁灭性的打击;物种的减少、消失,也会反过来影响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语言作为人类社会文明的产物,自然也会深受其害。广西地处沿海地区,又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孕育了大量珍贵的动植物资源,生物物种丰富多样。语言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结果,保护语言的多样性就是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因此,研究语言生态问题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建设生态文明显得极为重要。

语言生态问题不仅关涉到自然生态,还关系到人类社会的“生态”,关系到文化传承创新和民族的发展。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同时,语言是一个民族诸特征中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部分。因此语言与民族的关系也至关密切。广西是汉语方言的宝库,也是少数民族语言的宝库。除汉族外,广西境内居住着壮、苗、瑶、侗、水、仫佬、毛南、彝、京等民族,许多地区双语、双方言或多语、多方言的现象很普遍。多民族分布使得广西民族风情浓郁,加上文物古迹遍布,由此形成的民族文化独具魅力,但随着少数民族语言及其文字的逐渐退化、消失,越来越多少数民族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令人堪忧。可见,研究语言生态问题关系到民族生命的延续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创新。

2.对语言保护和语言学研究的意义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语言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某种文化特质,然而,语言的多样性正日益受到挑战和破坏。据有关报道,全球已经有超过750种语言灭绝,还有许多语言也只有少数的使用者,语言濒危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话题。而在少数民族众多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的多样性正在遭受严峻的威胁。据官方报道,中国有120多种少数民族语言,只有50多种语言有文字,没有文字的语言,使用人数极少,仅仅保留在老人的山歌、传说等口头语言形式中,实际上处于消亡的边缘。广西境内的部分语言尤其是少数民族语言,目前正处于濒危状态,亟需抢救。语言濒危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抢救濒危语言、保护语言多样性成为极其紧迫的任务。研究语言生态问题。引起人们对语言尤其是濒危语言的广泛关注,对于语言的传播和发展、对于濒危语言的保护,均有直接作用。

语言生态问题的研究还可以促进语言本身的纵深研究、加强语言学的理论建设,拓宽语言学与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人口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历史学、地理学、植物学、动物学等学科的结合面,进一步发展并加强边缘学科的优势,具有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价值;学科交叉,综合研究,唤起更多的具有强烈使命感的学者参与进来,关注语言生态问题,为解决全球性的语言生态危机贡献智慧和力量。

3.广西语言生态问题研究的实用价值

广西语言生态问题的研究可以为国家语言普查做好先行的、基础性的工作,具有实用价值。国家开展语言普查具有现实必要性,符合保护和促进语言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符合新时期调整语言政策和当代语言科学创新与发展的需要。国家开展语言普查具有现实紧迫性,语言濒危已成为当代全球性的问题,国内语言生活急剧变化,由语言引起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凸现。语言普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语言基本要素和特征做面上调查,二是对语言生态系统进行普查。研究语言生态问题在广西这样一个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都极其复杂的地区,有助于解决广西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和谐共生的问题,有利于保护地方文化尤其是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同时可以为国家语言普查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的、区域性的可靠数据。

二、广西语言生态问题研究的内容

研究广西语言生态问题,内容涉及广西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的现状;广西濒危语言调查及保护;语言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1.广西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现状的研究

广西汉语方言分布异常复杂,除分布较广的粤语、西南官话和平话外,还分布有不少方言,“隔墙不同语,十里不同音”的现象相当普遍。方言之间相互影响,方言受少数民族语言影响,方言受普通话影响,形成了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如何保护各地方言,协调各方言之间、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关系,保护地方文化,进一步做好推广汉语普通话工作,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努力。同时,广西的少数民族语言及其方言众多,呈现出互相融合替代的局面。因此,研究的内容可包括汉语及其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及其方言的地理分布、使用人口、语言变异、语言接触、语言融合(替代),以及如何协调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之间、不同的少数民族语言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普通话与少数民族语言使用空间的关系,如何做好民族语言与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等。

2.广西濒危语言调查及保护

语言生态问题研究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如何保护和抢救濒危语言,这不仅是语言本身的问题,它还涉及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与民族的关系、语言生态与自然生态的关系,涉及到语言政策、民族政策和环境保护等重大问题。广西境内有哪些语言处于濒危边缘,造成语言濒危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拯救濒危语言等,都可以作为研究的课题。

3.语言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关系的研究

语言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生物多样化的环境能形成丰富多样的食物链,适合人类生存与进化;生态多样化造就了人类种群的多样化。从而促成了文化的多样性。语言是人类进化的产物。在本源上也是生物多样化的结果。通过收集相关例证和数据,研究语言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存在着怎样的联系、生物多样化是如何影响语言多样化的、广西的实际又有哪些特殊性等,具有现实意义。

当前,全球都在倡导构建生态文明,谋求全球语境下的文化共生共荣;我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要中,提出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与自然环境、经济、政治、文化等协调发展。研究语言生态的平衡与发展。对生态文明建设和文化协调发展意义重大。广西是少数民族自治区,语言与少数民族文化密切相关,语言生态问题的探讨更有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研究语言生态问题,对繁荣民族文化、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建设“文化广西、生态广西”均大有裨益。

目前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范文4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生态文明

伴随着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而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自然而然也让国民对于自身的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息息相关。但是,在当前社会工业化程度不断加深,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矛盾也越来越深。各种自然灾害以及因为环境污染而引发的环境问题屡屡发生。譬如说地震、雾霾、山体滑坡、温室效应、大气污染等,这些灾害的发生都与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有着巨大的关系。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当前各国都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到了首要问题。在我国,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也从来没有停止过。除了出台了相关措施条例避免生态环境被人恶意破坏以外,也开始积极调整林业产业的结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管理理念,提高林业生态资源的利用率,在保障林业生态资源可再生的情况下,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这样一来,才能实现建立可持续发展社会的目的,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提供巨大帮助。当然,除此之外,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还需要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构建生态文明的举措,这样一来才能确保林业生态资源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同实现。

1加强天然林保护

对于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构建生态文明的工作来说,首先要做到一点就是要加强对天然林的保护。从目前我国林业的实际工作状况来看,由于认识上的缺陷,导致在当前天然林的保护并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导致我国天然林面积日益减少,严重影响了当前我国的生态环境。除此之外,目前矿山的开发,特别是露天矿的开采,不仅会对天然林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同时也会导致当地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认为,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相关部门,在进行开发建设的时候都要积极开展对天然林的保护,避免天然林再次遭到破坏,同时对于已经被破坏的天然林要进行及时的恢复,这样一来才能更好地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为我国国民创造一个更为良好的生活环境。

2强化森林资源保护意识

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来说,强化森林资源的保护意识是格外重要的。一定要让每一个人都认识到,生态环境的保护是确保人类正常生活与生存的重要条件,因此可以说,保护生态环境,也是为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提供保障。而在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当中,对森林的保护是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这是因为,森林是整个生态系统中最为核心的一部分,同时森林本身也具有防风固沙、净化大气、含蓄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多种作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有着巨大帮助。除此之外,在森林之中,还有许多动植物在生长和成长,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生态资源。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一个人都要重视对森林资源的保护,要认识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护森林资源。这样以来,才能有效的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利用森林中的生态资源,进行产业化的发展,无论是木材以及其他动植物的利用,还是创建林业生态旅游产业,都对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帮助,实现林业生态中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

3国土生态空间的规划意识

对于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生态文明的构建工作来说,生态空间的规划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工作人员在工作当中,一定要强化国土生态空间的规划意识,注重每一个生态系统的特征和需求,按照这些要求去拟定不同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这样一来才能有效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譬如说,国土生态空间就可以分为荒漠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以及城市生态系统等。

4重大生态修复工程的建设体系

在前文笔者就有提到过,在当前我国天然林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需要进一步加强生态修复工作才能更好的保护天然林,从而让天然林在生态环境中发挥作用。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认为,要想更好的保护林业生态环境,构建良好的生态文明,就必须要重视生态修复工程的建设。当然,在建设生态修复工程之前,必须要对林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和分析,以此有针对性的制定生态修复计划。这样才能确保生态修复工程真正发挥作用,以此对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生态文明的构建提供帮助。

5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支持体系

对于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构架生态文明工作来说,除了要加强每一个人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以外,同时也需要政府出台相关的生态文明建设政策确保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生态文明构建工作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实施,并且对每一项工作进行监督,确保工程所使用的资金和资源真正落实到位,这样以来才能更好的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除此之外,由于林区处于相对偏远的地区,在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都不甚理想,因此在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当中,没有充足的资金和资源保障工作的完成。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认为还可以建立相关的生态产业金融以及税收扶持政策,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6维护生态安全的法制体系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拥有丰富的林地以及湿地资源,同时也具有较大范围的可治理沙地。这些资源既是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不过,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无论是林地、湿地还是沙地,都存在较为严重的破坏现象,要想彻底根治还需要长时间的治理,有些地方甚至已经是不可逆装的破坏。因此,为了更好的治理生态环境,还需要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林业的行政执法体系,这样才能避免生态环境遭到进一步的破坏。

7培育生态文化的综合体系

要想进一步加强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构建良好的生态文明,那么培育生态文化的综合体系也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是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还是自然保护区,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建立相关的文化馆、科技馆以及其他的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可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普及相关的生态环境保护知识,这样一来才能真正将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根植到每一个人的心中,从而为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文明的构建提供帮助,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建设。

8结论

对于我国的社会发展建设来说,加强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构建良好生态文明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要做到这两点,就必须要加强对天然林的保护、强化森林资源保护意识、提高国土生态空间的规划意识、建设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构建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注重生态安全的法律体系以及培育生态文化的综合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构建良好的生态文明提供巨大帮助,从而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增添助力。

作者:麦海森 单位:广西姑婆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管理局

参考文献

[1]房成杰.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及构建生态文明的举措[J].吉林蔬菜,2014(8):59-60.

[2]巩固.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集体林权改革与林业法变革[J].东吴法学,2013.

[3]李丹.林业生态建设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5.

目前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范文5

【关键词】:生态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有效策略

1对生态风景园林的概述

生态风景园林就是将生态思想与设计理念的完美融合,把人以及自然当成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从而在生态风景园林施工中使两者相融合,而不是以人类为中心从生态景观的设计角度来讲,设计者是将生态思想当成了设计过程中的基础思想,不过也就是由于生态价值的存在,才使得生态景观设计出现了不同以往的思想。其中一种思想是重视对生态步骤的协调;另一种思想是关注设计对艺术的体现习此外,园林设计人员还要将景观设计与现代美学进行有机的融合,通过对一些生命体的排列组合以及创新设计,打造出精妙绝伦的生态园林景观,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2当前生态风景园林施工中存在的弊端

2.1施工部门之间欠缺协调力

在各省市生态风景园林的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参与者众多,且实际工种混杂的局面经常发生,为了提升园林工程的实际施工质量,第一步要做的便是将所有参与施工的各个部门有机联结起来,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在每一道施工环节上面,各个部门都可以做到协调分配,有效沟通。但是从目前的园林施工中可以看出,施工中各个工种部门之间没有就施工工序展开及时的沟通,这样就会导致各项施工环节出现衔接不当的现象发生,严重影响到施工进度,施工质量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2.2园林设计人员与施工单位没有进行有效沟通

设计人员只有同施工单位就园林具体施工设计问题上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才会促使最初的设计理念完全融入到各项施工环节之中,同时也可督促各项施工工序依照园林设计理念进行,继而实现最佳的园林建设效果。但是现阶段,诸多园林施工单位在进行具体施工期间,没有同设计人员进行详细交流,导致施工单位就设计人员的意图理念不全面,甚至对于设计人员的想法进行断章取义。另外,由于园林施工队伍整体水平不过关,其具体施工人员自身没有形成较高的生态思维模式,再加上施工用料不合理,同样是导致生态风景园林施工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3新时期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有效应用策略研究

3.1加强设计理念与施工原则相统一

在园林景观工程的具体施工期间,施工单位要就园林设计人员整体的构想意图进行明确领会,要将园林设计人员想要呈现出的效果进行有效把握,增强园林工程的施工质量,这样才能促使整个生态风景@林在建设后为人们展示出最佳的效果。在以往的园林施工建设中,其设计人员更加重视人文效果的呈现,经常是沿用着古时笔墨画像中所描绘出的意境进行具体的园林设计,增强园林的艺术气息。基于这一点,就需要施工人员必须在施工前,对园林施工作品其内在含义进行深入理解,并对施工放样技术进行有效运用,这样才能保证施工质量。例如:在进行假山施工中,应该遵循叠石筑假山的施工原理,切实的将假山构建中所要表达出的意境进行准确掌握,如:中国古典园林在进行假山的构建中,主要突出三远的意境,即从下至上看,形如“高远”。施工人员只有在深入的体会出三远的设计内涵,才能将假山建设得更加到位,并在具体施工中,依据三远理念对假山整体进行不断的调改,以此将假山的风韵展现得淋漓尽致。

3.2针对园林施工现场中的表层土壤进行有效处理

基于表层土壤中蕴含着大量的营养成分,从而为植物的茁壮成长赋予了一定的养料,在园林施工中,会先对施工现场的地形进行相应改造,主要利用机械将表面的土壤翻出,这样会致使表土层受到机械的压力受到损伤,使得土壤中一直保存较好的土质柔软度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造成大量的养分流失。因此在针对部分土质较差的区域,需要对该部分的土壤进行相应的改良,促使不同根系植物的健康成长。在具体施工中,在对实际土壤成分进行改良时,需要施工人员借助深耕、施基肥等技术手段来进行,这样既有助于确保土壤自身的透气性和透水性得到有效增强,同时还有利于排水通道得以畅通无阻;在合理的控制土质质地施工环节上面,为了最大限度的缓解超重机械设备对土壤表层产生的挤压程度,可在机械设备正式驶进施工现场时,采用倒退铲车掘土的方式完成。

3.3草坪建设施工技术的运用

生态风景园林建设中,其草坪的选取是其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草坪种植期间,需要施工人员对草种进行合理化选择。具体的操作方法有如下几点:其一,在园林种植绿地的选择上面,要以实际温度为基准,对草坪类别进行科学化的选择。通常情况下,可将园林草坪划分成冷、暖型草坪类别。为此我们来进行详细说明:首先,冷型草坪主要是指以北方为代表的草坪种类,如高羊茅、黑麦草等,其草坪生长习性为极易耐寒,并且其草坪叶色会保持在嫩绿色;暖性草坪最具代表性的种类有狗牙根、结缕草等,特别在夏季时叶色特别的艳绿;其二,需要将土地平整度作为草坪构建的首要前提条件,促使草坪排水通畅性佳,有效的规避掉在排水期间出现积水的现象发生;其三,在针对大型草坪的构建中,需要将草坪周边与中心地带相比偏低一些,要将中心与周边带有一定的层次性,进行这样的施工可以促使在设计排水中,可以形成一个良好的排水角度,在排水角度的控制上面,可以保持在2至4度之间即可。同时,施工人员也可结合园林建设场地地形,在地下挖出一个排水沟渠,将排水沟持有一个正常的间距,间距保持在25m左右即可,且实际宽度合理的控制在25至45cm之间,这样做的目的是促使地下排水沟形成一个网络化的排水体。

结语

总之,在城市文明建设中,构建生态风景园林可以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人们提供出舒适的休闲场所,增强人们心中对城市化建设整体的满意度,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在具体施工中,要切实结合整体园林构建风格,采用科学的施工技术,并注重施工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景观园林施工的整体建造水平,提高施工质量,将生态风景园林的建设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目前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范文6

一、生态旅游及其产生

1.生态旅游的提出

生态旅游一词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谢贝洛斯·拉斯喀瑞于1983年首次提出,并在1986年墨西哥召开的一次国际环境会议上被正式确认,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在这20多的时间里,世界生态旅游发展非常迅速。据世界旅游组织估计,目前生态旅游收入已占世界旅游业总收入的15%~20%。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宣传主题和产品品牌,日益深入人心。

2.生态旅游的概念

关于生态旅游的概念,目前,理论界对此说法不一。综合各方观点,有人给生态旅游下了一个这样的定义:生态旅游是一种在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以自然区域或某些特定的文化区域为对象,以享受大自然和了解研究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和相关文化特征为主要目的,以不改变生态系统的有效循环及保护自然和人文生态资源与环境为宗旨,并使当地和旅游企业在经济上受益为基本原则的特殊形式的旅游行为。

3.生态旅游的特点

相对于传统的自然旅游来说,新兴的生态旅游有着显著的特点。生态旅游是人类希望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产物,其主要特点是:①以回归大自然为基调;②以保护自然资源、自然环境与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的;③游人与景区居民将自己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时,要尽到保护自然的职责和义务。

二、我国生态旅游区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一些生态旅游区由于缺乏景观保护意识和生态思想,偏重于追求旅游的经济利益,忽视了对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盲目开发,造成了旅游资源的退化、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据有关资料,我国已有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展生态旅游而造成保护对象的破坏,11%的自然保护区出现旅游资源退化。还有一些生态旅游区为了迎合游客,大兴土木,修建宾馆、索道,引进、仿制、移植项目,用众多的城市化和商业化景观代替了具有多种生态功能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

纵观我国生态旅游区的开发现状,当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盲目开发,景观污染严重

景观污染系指不适当的人为干扰导致的景观退化现象。主要表现为景观的生态整体性和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景观结构破碎化,景观功能受损、生态风险增大和审美价值降低等。

一些生态旅游区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时,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盲目开发导致许多不可再生的资源遭到破坏,造成了景观污染。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破坏植被,危及生物多样性。一些生态旅游区在进行建筑过程中,大片砍伐树林,造成严重损失。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白山旅游区,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共占绿地30hm2左右,砍伐树木千余株。

(2)破坏地形,毁坏自然生境。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近年来开凿了一条登山栈道,用水泥、钢桩和铁网代替了自然生境。栈道不仅破坏了雄伟的地貌景观,而且络绎不绝的人流践踏草地,向天池扔垃圾,增大了对保护区核心区的生态胁迫。

(3)捕杀野生动物,生态系统受损。一些生态旅游区在开发和管理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善,执法不力,使许多野生动物遭到捕杀,造成不少珍稀动物灭绝。据调查,20年来,长白山旅游区已有2种哺乳动物灭绝,16种濒危。

2.游客超载,生态环境受损

由于偏重于追求旅游的经济效益,一些生态旅游区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除了盲目开发之外,对游客数量不加以限制,造成旅游高峰人满为患的现象,由此引发系列环境问题。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对保护区旅游现状作了深入调查后发现,目前44%的自然保护区存在垃圾公害,12%出现水污染,11%有噪音污染,3%有空气污染。

3.景观趋同,天然优势被磨灭

很多生态旅游区热衷于旅店等豪华设施的建设,大建楼、堂、管、所,盲目扩大旅游区,在旅游开发中市场定位不准,不注意生态保护和文化内涵,“贪大、求洋”,有的甚至不惜以牺牲具有多种生态功能的自然景观为代价,修建过多的人造景观,进一步走向城市化、商业化。有的旅游区抛弃了自己独具的天然优势,盲目改造,造成大多景区景观的趋同。

以索道为例,世界各国在作为国家公园的名山上修建索道都是严格控制的,如日本富士山海拔3776m,公路只修到约2000m,游人再多,也是自己一步步登上去的。但在我国,有些古代名山上修建现代索道,甚至修几条,有的山相对高度不到百米也修建索道。

4.管理和文明建设落后

(1)维护措施不够。许多古建筑群有的因为地质条件、地形状况而倾斜;有的因地震、洪水而被损坏;有的因地质、滑坡多年风化失修而破旧不堪等,这些问题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2)部分游客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加之保护措施不严,很多珍贵的植物被随意折断,还有人在建筑物、岩画、古雕像上随意刻画,造成文化景观的破坏和旅游活动的视觉污染。

(3)缺乏必要的监测和管理。据报道,以自然保护区为例,在已开展旅游的保护区,仅有16%的保护区定期进行环境监测,有的保护区连一台必须的测量仪器也没有,有的则对旅游会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一无所知,依据科学监测对保护区游客数量进行控制的仅有20%,甚至一些保护区在核心区也有活动,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生态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关于实现生态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实现生态旅游区旅游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保护为主,保护、开发和利用相统一的原则,在严格保护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适度、合理、科学地开发其旅游资源,必须建立完整的法律、技术与管理体系。

1.完善制度建设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时间短、发展速度快,但同时也缺乏必要的法律规制,需要吸收国外先进的立法理念,加快立法步伐,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制度,促进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健康快速发展,维护好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使自然保护区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在树立“以自然保护为主,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思想的基础上,建立保护区进行功能分区制度,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制度,生态旅游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生态旅游区的立项审批制度。

2.合理功能分区,科学合理规划

要在保护区功能区(核心区、缓冲区、试验区)划分的基础上,实现实验区内旅游小区或旅游景点的确定,进行生态旅游开发。核心区、缓冲区实行严格的保护措施,禁止开发旅游,确保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

同时还要从景观结构和功能上对生态旅游区进行景观生态规划,主要包括对旅游产品市场的需求及特征分析,生态旅游区自然、社会要素等基础资料和相关资料的调查收集,景观分类和对景观结构功能及动态的诊断,然后通过不同类型的结构规划,构建不同的功能单元,从整体协调和优化利用出发,确定景观单元及组合方式,选择合理的利用方式。

3.明确管理主体,当地群众参与

外部机构和单位到生态旅游区开发旅游,必须服从保护区管理机构的协调、安排、管理,避免出现多头管理的混乱现象。

当地群众的参与,可以把部分破坏资源的量转变为保护资源的力量。群众参与存在着直接性,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利益主体部分;同时还存在着协调性,当地群众参与所开发的生态旅游,是原汁原味的,这一人文与当地的生态是协调互补的。只有当地群众参与,让他们获得了利益,才能让他们体会到资源的价值,自觉地进行保护。过去在自然保护区乱砍乱伐,乱捕滥猎,禁而不止,保护区在开展生态旅游中,允许他们在社区内开设农家乐,做些土特产经营和劳务,使破坏的力量转变为保护的力量,因为他们从中得到了收益。

4.确定旅游容量,适度控制规模

旅游容量是指在保护旅游资源及生态环境不受破坏,又满足游客需求的条件下,一个旅游区在一定时限内所能容纳的最大游客数量。生态旅游区管理人员可以以生态指标、环境质量指标、设施指标、游客感应指标和客流分布指标为依据,确定生态旅游区每天总旅游容量,使旅游活动的开展控制在总体容量内。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曾做过此方面的研究与尝试。

5.加强游客管理

对进入生态旅游区的游客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技术,实施生态环境意识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游客生态环境意识的增强,是旅游目的地实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条件。可以采取以下操作:①在旅游区内设立具有环境教育功能的基础设施,如各种指示牌等;②利用门票、导游图导游册等进行多种渠道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③一定的处罚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