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红利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互联网时代的红利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互联网时代的红利

互联网时代的红利范文1

(讯)2月10日上午消息,百度今日对外《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2015贺岁版》(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盘点了2014年四季度及全年国内移动互联网市场发展情况,同时首次对00后的移动互联网行为进行了分析。

报告显示,持续多年的智能机人口红利将于2015年结束,行业格局固化——BAT三家独大,并且开始“连接人与服务”领域展开正面交锋,老用户行为固化。在此背景下,正在崛起的00后开始逐渐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产生影响。作为全新增量的他们,有着不同于老用户的行为模式和习惯,或将成为打破当前固化格局的希望。

智能机人口红利将结束,BAT继续统治移动时代

国内智能手机普及率不断提升所带来的人口红利为移动互联网行业飞速的发展提供了基础的土壤,不过根据百度移动趋势报告显示,2014年国内智能机大盘增速已明显放缓,季均增长率仅为6%,而这一数字在2012年和2013年分别为36%和14%。在经历了持续的高速发展后,智能手机发展的瓶颈期已经临近,报告预计,这一持续多年的人口红利即将于2015年终结。

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进入了格局相对固化的阶段。在PC领域占据优势的BAT 继续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占据统治地位,甚至优势比PC时代还要明显。报告显示,在移动端TOP20的APP中,属于BAT的达到了17个之多,且这些APP 在移动端所占据的媒体时长近60%。

互联网时代的红利范文2

下半场的概念其实一直就是个伪命题。王兴之所以提“下半场”,其实只是指在特定背景下的美团发展进入了下一个阶段,王兴认为和大众点评合并之后,在体量上、市场占有率上,美团都更进了一步,奠定了行业第一的地位,一段时间内市场上的外部竞争没有之前那么严峻,要把力量转入内部创新,对外创造价值。“通过创新为用户创造价值”,是王兴认为的“下半场”的核心。

风雨飘摇新美大

但是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之后,真的进入下一阶段了吗?其实不然。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之后,在2016年的市场表现看来,并没有站稳行业第一,反而在O2O服务、外卖、酒店等多条业务线上,都遭受了竞争对手的夹击。

先来看O2O本地服务业务。合并之后的新美大大幅提升抽成比例,竞争对手百度糯米马上宣布“免费”来讨好商家。新美大想要依仗市场占有率来向商户增加抽成提升利润,结果却遭到了糯米和口碑的夹击。

根据易观智库2016年第一季度的《中国互联网生活服务市场专题研究报告》,百度糯米在生活服务平台占据23.3%的市场份额,在团购市场的份额为22.7%。数据都有所上升,这还不包括口碑的份额。到了2016年底,三方在本地生活服务市场杀得难分难舍。在一些重点城市,后补贴时代还在继续。

在外卖业务上,美团和饿了么、百度外卖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小。从2016年Q3即时配送的市场份额来看,饿了么旗下蜂鸟配送仍占据市场首位,订单量市场份额占比26.9%。新达达以22.9%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美团专送占比21.8%紧随其后排名第三。在配送单量上,饿了么已经反超。

美团的酒店业务,之前也爆出了中低星市场失利,高星市场无力,再次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像是汉庭、7天、如家、锦江之星,由于不满其团购模式扰乱现有的价格体系,联合抵制美团,美团引以为豪的中低端酒店市场业务被去哪儿网弯道超车。

在高星市场的开拓也不顺利,高星酒店在线预订这个存量竞争的市场,携程、艺龙已经形成一定的壁垒优势,依靠本地生活服务,美团很难带动高端酒店这块业务。

在O2O本地服务、外卖、酒店业务上,美团其实还都处在高度竞争中,并没有形成寡头优势。

争取用户比造概念有用

要f互联网“下半场”更是个伪命题。虽然确实“新常态”就成为中国经济的主旋律,不管是移动互联网还是互联网,依靠人口红利带动目前的业务快速增长,已经不现实,的确要适应从追求速度和规模,转向追求纵深和创新。但是这也只是目前互联网发展从原本的初级阶段,进入下一个需要深度耕耘的阶段,远远还未到说已经到下半场的时间。

从1995年邮电局向全社会开放互联网接入服务开始算起,互联网的社会化普及到今年才刚刚进行了22年。如果算是下半场,那么22年之后,互联网就要被全面取代了吗?谁也不敢这么武断地下结论。

而且,我们可以看到,目前互联网的普及程度,还只能算是初级阶段,用户数在未来仍然会有巨大的增量。截止到去年1月,全球互联网用户渗透率是总人口数的42%,到了2017年,做到全民联网的只有冰岛一个国家,欧美发达国家渗透率在90%左右,发展中国家中,我国算是高的,刚刚超过50%,印度才刚超过30%,印尼则仅有20%,可见还是有很大的市场潜能可以继续挖掘。

而且,在互联网社会化发展的这几十年,入口从PC端转移到智能手机端只经历了短短不到十年的时间。而现在,市场就要面对智能手机端的既有App用户增长困难这个现实,像以前那样躺着也能实现爆发式增长已经不现实。PC时代的人口红利吃了几十年,到了智能手机,从爆发式增长到目前的增速放慢,几乎缩短了一半的时间。在技术更迭越来越快的情况下,移动互联网的新载体很快会出现,带动下一个爆发式增长。

信息传播方式经历了从口耳相传到大众媒介再到电子媒介,从书籍、电脑再到智能手机,每一次技术的升级带来的流量入口的变化,都带动了新载体和新传播形式的爆发式增长。移动互联时代,智能手机端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只是相对而言,并不代表技术发展下,新入口的人口红利也已经被吃透。

从目前来看,移动互联技术的突破,带宽的拓展等,都正在为下一个流量入口的出现做准备。不管是客厅的智能电视,还是智能手表、VR眼镜等,这些载体在移动互联时代可能将会发展成新的互联网革命的引子。

智能手机端的增速放缓,只是发展到了一定阶段的必经之路,企业要做的,并不是研究上下半场的节点,而是紧跟技术的发展,抓住每一次入口变迁的机会。就像是在十年前,PC端的领军企业百度占据绝对优势,谁能想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它因为布局稍微慢了几步,就很快被昔日小弟阿里巴巴和腾讯远远甩开呢?

需求在哪里,机会就在哪里。要跟上市场发展的步伐而不是通过预测时间节点来进行转型。像是PC时代,互联网媒体资源主要集中在门户,当时还有“七剑下天山”这样的说法。新浪、网易、腾讯、百度、360、优酷、凤凰,这些媒体集中了国内绝大部分用户的流量。

互联网时代的红利范文3

自然,每个行业、每个人对互联网思维都会有不同的理解,一旦行业发展和企业经营中融入了互联网思维,其对行业的影响可能是颠覆性的,企业亦有可能成为行业的领军者。

据知乎网对“互联网思维”展开的脑力激荡,网友普遍认为,互联网思维应该是一个比较多元性的概念,涉及不同的方面,不同的人使用该概念时可能会有不同的侧重点。

真正的互联网思维应该包括以下几个要素:便捷、免费、用户体验、数据思维、开放、分享、创新驱动。

基于以上结论,想要快速提升互联网思维,可以好好读读以下十本书,这将有助于你成为互联网时代的领跑者。

《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是人们获得新的认知,创造新的价值的源泉;大数据还是改变市场、组织机构,以及政府与公民关系的方法。维克托认为,大数据的核心就是预测。这个核心代表着我们分析信息时的三个转变。第一个转变就是,在大数据时代,我们可以分析更多的数据,有时候甚至可以处理和某个特别现象相关的所有数据,而不再依赖于随机采样。第二个改变就是,研究数据如此之多,以至于我们不再热衷于追求精确度。第三个转变因前两个转变而促成,即我们不再热衷于寻找因果关系。

《免费》

一种商业模式既可以统摄未来的市场,也可以挤垮当前的市场——在我们这个现代经济社会里,这并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免费”就是这样的一种商业模式,它所代表的正是数字化网络时代的商业未来。在《免费》中,克里斯·安德森认为,新型的“免费”并不是一种左口袋出、右口袋进的营销伎俩,而是一种把货物和服务的成本压低到零的新型卓越能力。在20世纪“免费”是一种强有力的推销手段,而在21世纪它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

《互联网商规11条》

21世纪,对于全球各地商业界而言最重要的问题是:我们将如何应对互联网?全美国最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的是艾·里斯和劳拉·里斯。作为世界上最知名的营销战略家,两位作者以独到的视角与观点,令打造互联网品牌这个当今营销界最具挑战性的问题变得陡然清晰、简单。

看过本书之后,你将知道:互联网不能身兼二职,只能作为业务,或只能作为品牌的媒介;互动性是网站最重要的要素;使用通用名称作为互联网品牌就是自寻死路;做品类中的第二品牌在互联网上没有出路。

《平台战略》

平台商业模式的精髓,在于打造一个完善的、成长潜能强大的“生态圈”。它拥有独树一帜的精密规范和机制系统,能有效激励多方群体之间互动,达成平台企业的愿景。纵观全球许多重新定义产业架构的企业,我们往往就会发现它们成功的关键——建立起良好的“平台生态圈”,连接两个以上群体,弯曲、打碎了既有的产业链。

平台生态圈里的一方群体,一旦因为需求增加而壮大,另一方群体的需求也会随之增长。如此一来,一个良性循环机制便建立了,通过此平台交流的各方也会促进对方无限增长。而通过平台模式达到战略目的,包括规模的壮大和生态圈的完善,乃至对抗竞争者,甚至是拆解产业现状、重塑市场格局。

《2: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革命》

2012年是2元年,无论是成熟的传统企业、如火如荼的电子商务企业,还是以电信、银行、娱乐等为代表的与民生相关的企业,都在探索和践行2模式。因为2中孕育着极富创新性的商业模式。《2: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革命》是国内首部020方面的著作,不仅宏观上叙述了020的概念、在各行业的应用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而且还系统阐述和解读了各行业如何借助2来顺利实现商业模式的转型和升级;不仅极富洞察力地分析了2在营销、支付和消费体验三大方面的巨大作用,而且还经验性地总结了2的产品设计、2组织的构建与组织文化、2的运营。

《微信营销与运营》

这是一本深度介绍微信营销的书,也是一本系统讲解微信公众账号运营的书,它基于微信的最新版本,从策略、方法、技巧与实践等多角度详细解析了微信的营销与运营,所有内容都是行业经验的结晶,旨在为企业运用微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大数据变革:让客户数据驱动利润奔跑》

信用卡公司真的可以提前预测一对有问题的夫妇会不会离婚吗?当然!企业需要的所有信息都已唾手可得,市场营销人员基于“直觉”的日子已一去不返,数据分析令预测客户行为变得非常简单。随着世界各地的企业艰难且长期对抗客户成本,正如谷歌、亚马逊和沃尔玛这些数据分析的先行者所表现的那样,那些将数据进行智能转换的公司才会取得成功。

《大数据营销:定位客户》

今天,我们的一切行为都在产生数据,而且数量巨大。每次浏览网页、搜索或者用智能手机上网,几乎都会增加数十亿字节之多的数据,而且这个增量还在扩大。如此庞大的数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并预测客户的行为。

最大的好消息是,我们再也无须精通数学或者统计学、甚至无须依赖昂贵的建模软件来分析客户。数据分析领域正在掀起一场革命。仿佛一夜之间,挖掘这些“大数据”的方法与工具变得格外简单,价格也不再高高在上。

《学会提问》

在一个被泛滥信息包围的时代,每时每刻都会遇到各种问题,大到涉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小到个人生活的决策。面对别人兜售的观点——他们热衷于让你相信这是“事实”。你明明觉得有什么不对劲,可一时又很难找到突破口反驳,你是不假思索懒惰地全盘接收信息,还是提出关键问题,让众说纷纭的争论立见分晓,让道貌岸然的说谎者原形毕露?

面对立场和你完全相左的意见,你是只愿听价值观取向和自己相似的观点,党同而伐异,还是能够控制感情冲动,做出理性的判断?

《社交红利》

互联网时代的红利范文4

[关键词]市场 技术 红利 互联网媒体 崛起

[基金项目]本文是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的转型战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13AXW006)

互联网于1994年4月20日正式进入我国以来,新浪、网易、搜狐、腾讯和凤凰新媒体等门户网站依次成立,此后百度、新浪微博、微信等各类具有一定媒体属性的互联网快速兴起,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主导平台,并对传统媒体带来了致命性冲击。互联网媒体为何在短短的二十多年的时间内取得如此成就呢?答案就是市场红利和技术红利。

一、市场红利是互联网媒体高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市场红利的表现是高度重视用户体验,采取市场化的体制和市场化的发展路径。

1.互联网媒体以用户为中心。

首先,互联网的规律要求必须以用户为中心。得益于“摩尔定律”等,互联网具有边际成本趋向于零的特点,这就使得互联网媒体可以汇集海量的信息,面向全国市场,搭建起具有数以亿计用户的平台,为数以亿计的用户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资讯。并且互联网具有边际效益递增的特点,互联网的商业价值与接入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因此,互联网媒体从诞生之日起,就以用户为中心,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和体验。

其次,互联网的服务和产品都秉持“用户体验为王”。互联网媒体的商业模式是“免费+收费”,即通过免费的新闻来吸引大量的用户,再通过增值服务或第三方买单来实现自身的商业价值。正是这种商业模式,要求互联网必须拥有巨量的用户为前提,这就倒逼互联网媒体想法设法提升用户体验。互联网以免费的方式把之前没有信息消费能力的普罗大众纳入到互联网信息服务中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互联网媒体的本质是准公共信息平台,在普及知识和开发民智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当然,互联网媒体在给普罗大众提供免费信息的同时,也把普罗大众变成自身的用户。

第三,互联网聚集了数以亿计的用户。我国是个人口大国,具有发展互联网的天然土壤。当互联网进入我国时,我国互联网和信息化的基础设施虽然相对落后但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网民数和手机网民数快速增长,为互联网媒体的发展带来了足够的网民红利。我国的网民数在1997年只有62万人,即使到了2000年也不过2250万人,但是网民数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速,到了2005年就突破了1亿而达到1.11亿户,具体见表1、2。

互联网媒体不同于传统媒体,从一开始起就采取完全市场化的体制机制。

首先,在业务选择上,基于市场的全新业务。无论是谷歌、百度基于搜索业务、腾讯基于IM业务打造的生态级公司,还是基于细分市场的新兴创业互联网公司,无不是从0到1,在全新的业务基础上进行拓展,进而探索出适合自身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而反观传统媒体的互联网业务仍多局限在现有业务基础上。

其次,互联网采取的是完全市场化、企业化的体制。为了与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相匹配,其安排了股权和期权制度,以更好地平衡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关系。互联网完全按照贡献分配,高贡献者能够拿到千万甚至上亿元的薪酬,而低贡献者可能只能拿到他们的几十分之一甚至几百分之一,其员工收入完全由市场决定。

第三,市场化的用人理念。在互联网公司,建立起了真正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人才制度;形成了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文化,而不是按资排辈,排排坐、吃果果;技术人才的价值得到极大程度的彰显;年轻人的价值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3.市场化的发展路径。

首先,互联网媒体在创立之初就利用完全市场化的风险资金。人民日报社、新华社等传统媒体创办的人民网、新华网等在创办之初,由传统媒体或者相关部门出资成立,且不允许民营资本进入,而互联网媒体在创办之初只能依靠自身到社会上筹集开办资金。

其次,互联网媒体依靠市场化的手段到海外上市。互联网媒体的“免费+收费”的商业模式也要求其前期进行大量的投入,这就要求互联网媒体必须通过上市融来巨额资金来支持自身发展。但是由于互联网媒体尚处于亏损期且根本不能满足我国资本市场的条件,导致其不得不想办法到海外上市,在这种情况下,新浪在国内因地制宜地独创了“VIE模式”(协议控制方式),即境外注册的上市实体与境内的业务运营实体相分离,境外的上市实体通过协议的方式控制境内的业务实体,业务实体就是上市实体的VIEs。此后,搜狐、网易等绝大多数互联网公司在登陆国外资本市场时都采取了这一模式。

第三,互联网媒体成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媒体从门户网站到社交媒体,再到智能媒体而不断演化,其根本驱动力是市场需求。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奇虎360和小米等互联网巨头正在大力打造属于自身的生态系统,阿里巴巴重点围绕“人与交易”、腾讯重点围绕“人与交流”、百度重点围绕“人与信息”,并都力图延伸到人与服务。当然,也需要强调的是,在互联网巨头的生态系统中,媒体所起的盈利功能就比自己独立运作时弱化很多。在互联网巨头的生态系统中,与社交媒体和新一代智媒体相比,T户网站的价值越来越低。

二、市场化的互联网媒体颠覆了传统媒体

互联网媒体分流了传统媒体的受众、广告和人才,其结果是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大幅度下滑,互联网媒体已经成为彻头彻尾的主流媒体,并在进一步彻底颠覆传统媒体。

首先,互联网媒体大幅度分流传统媒体的受众。根据CNNIC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首次过半;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有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其中只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1.27亿人,占整体网民规模的18.5%。而与此对应的则是传统媒体受众的大量流失,表现为传统媒体的印刷量和发行量大幅度下降,收视率严重下滑。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在当今“用户体验为王”的背景下,传统媒体只有受众而并没有真正的用户。

其次,互联网广告收入超过传统媒体广告收入。一是我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超过2000亿元。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2015年我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超过2000亿元,达到2096.7亿元,同比增长36.1%,是2010年的325.5亿元的6.44倍,具体见表3。从表2可以看出,随着互联网市场基数的快速增加,互联网增速也有所放缓,首次低于40%,但是依然保持35%以上的高速发展。

二是互联网市场规模超过传统媒体。由于国家工商总局2015年的广告业数据尚未公布,我们这里以国家工商总局2014年的广告数据为基数,采取央视市场研究(CTR)的《2015中国广告市场回顾》的增长率计算出传统媒体2015年的广告数据。根据CTR的数据显示,2015年电视广告下跌4.6%,报纸广告跌35.4%,杂志广告跌19.8%,电台下跌0.4%,进而可以计算出2015年广电、报刊四大传统媒体行业的广告之和为1743.53亿元,远远低于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这充分证明2015年我国传媒业市场发生了本|性的革命性变化,互联网媒体的广告收入首次超过电视、报纸、广播和杂志四家传统媒体广告收入之和,从市场规模上,互联网媒体成为真正的主导,而传统媒体则更加式微,具体见表4。从个体来看,传统媒体的龙头老大央视的广告收入也正面临断崖式下滑,2015年以来,其广告收入同比呈现两位数以上的下滑速度,而且从目前来看,并没有出现好转的迹象。

第三,移动化能力强的互联网媒体高速增长。

在互联网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颠覆性影响的同时,互联网媒体自身也在进化和迭代,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社交媒体颠覆了之前的PC互联网,有人甚至把PC互联网媒体称之为传统媒体,主要表现是移动化能力强、互动性强的互联网媒体高速增长,反之则增长速度较低甚至负增长。

随着手机网民的快速成长,我们已经进入移动互联时代,2015年,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乐视网和猎豹移动等移动能力强的互联网媒体依然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并且带动整个互联网媒体广告市场高歌猛进。根据已经披露的财报,2015年百度、阿里巴巴、腾讯、搜狐、新浪、网易、搜房网、乐视网等11家互联网上市公司的销售收入为3321.16亿元;净利润为1400.17亿元,同比增长93.59%;广告收入为1641。12亿元,同比增长45.37%;市值为4979.73亿美元,具体见表5。

从表5可以看出,阿里巴巴的净利润超过600亿元,有较大部分来自于财务投资等收益,百度的净利润也在300亿元以上,腾讯的净利润也近300亿元;在广告方面,百度的收入最高,为640.37亿元;阿里巴巴次之,为541亿元;广告收入增长率最高的是猎豹移动,同比增长145.3%,腾讯同比增长110%。

三、技术能力决定互联网媒体的兴衰

我国互联网媒体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WEB1.0时代,以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等门户网站为典型代表,主要特征是海量的内容突破了传统媒体的版面限制,大大丰富了内容和信息,给传统媒体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二是WEB2.0时代,以博客自媒体、新浪微博、腾讯微信等为代表,其主要特征是互动、及时,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影响;三是WEB3.0时代,以今日头条等为代表,其主要特点是数据化、智能化,将给传统媒体带来颠覆性影响。每一次变迁的背后都是技术的更新和迭代。

1.技术决定传播方式更替。

在技术的推动下,传播也经历了传统传播、互联网传播和智能传播三个阶段。我们可以从信息丰富程度、传播模式、信息公开度、及时性、商业模式等方面对进行比较分析,智能传播时WEB3.0的互联网媒体的根本特征。

首先,在信息丰富程度方面。传统传播适应的时代为信息稀缺时代,在该时代信息相对稀缺,无论是报纸、杂志,广播还是电视,只要内容做得好,就能够吸引用户;互联网传播适应的时代为信息丰裕时代,在该时代信息相对丰富,以门户网站为代表的PC互联网媒体,单纯依靠内容已经难以赚取真金白银;智能传播适应的是信息过载时代,在该时代信息过多过滥,过载的信息带来极大的信息噪音,单纯的内容已经难以吸引到用户,这就需要提供针对每个用户的个性化、定制化的信息。

其次,在传播模式方面。传统传播是大众式的传播,即一点对多点、标准化的传播;互联网传播则是多点对多点、全立体的、链式的、病毒式的传播方式;智能传播则是多点对一点式的传播方式,即多个信息源来对应一个用户。

第三,在信息公开度方面。传统传播的信息公开度较低,是精英式的传播;互联网传播则信息公开度较高,实现了信息的高度公开和透明,也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信息的不对称性;智能传播则实现了传播者和用户两端的高度公开,实现了信息的对称和透明。

第四,在及时性和互动性方面。传统传播一般滞后于信息,及时性不够,互动性更为缺乏;互联网传播较好地解决了及时性,互动性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智能传播则在信息和用户两端都实现了及时性和互动性。

第五,在商业模式方面。传统媒体的商业模式为“两次销售”,即第一次通过发行把传媒产品售卖给用户,进而获得传播功能,第二次再把传播功能售卖给广告主;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为“免费+收费”的商业模式,即先通过免费的信息和服务来吸引巨量的用户,然后再通过增值业务向某些用户或者第三方收费,正可谓“羊毛出在猪身上,让狗来买单”;智能传播的商业模式则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上,进一步实现智能信息直接收费。具体见表6。

2.门户网站已经衰落。

从门户网站的发展阶段来看,1998年到2000年是门户网站的培育期,2001到2013年是快速发展期,而到了2014年则进入衰落期,开始出现下滑。

首先,在培育期阶段,门户网站凭借其海量的空间,内容快速丰富,用户数量快速增加,在运营方面主要是资金大量投入但依然盈利无望。

其次,在快速发展期阶段,门户网站呈现如下特点:一是门户网站纷纷上市。新浪于2000年4月13日在纳斯达克上市,搜狐于2000年7月12日在纳斯达克上市,网易于2000年6月30日在纳斯达克上市,腾讯于2004年6月16日在香港证交所上市,凤凰新媒体于2010年5月12日在纽交所上市。二是总收入与广告收入快速增长。从2004年到2013年,新浪的总收入从2亿美元增长到6.651亿美元,广告收入从0.654亿美元增长到5.265亿美元;搜狐的总收入从1.032亿美元增长到14亿美元,广告收入从0.557亿美元增长到6.27亿美元;从2005年到2013年,腾讯的总收入从1.768亿美元增长到99.13亿美元,广告收入从0.14亿美元增长到8.205亿美元;网易的总收入从2.1亿美元增长到16亿美元,广告收入从0.299亿美元增长到1.8亿美元;凤凰新媒体的总收入从2011年的1.51亿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2.353亿美元,广告收入则从0.74|美元增长到1.37亿美元,具体见表7和表8。尤其需要指出的是,2008年新浪网的广告收入一举超过当时广告收入最多的报纸――广州日报,也发出了对传统媒体冲击的号角,之后传统媒体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先是广告收入增速放缓,再是广告收入断崖式下滑,目前正被互联网媒体逼入死角。

三是不同的门户网站采取不同的盈利模式。不同的门户网站在其成长壮大的过程中,选择了不同的盈利模式,新浪和凤凰新媒体选择了广告模式,搜狐选择了“广告+网游+搜索”模式,但主要依靠广告,腾讯选择了“网游+增值服务+广告”模式,网易则选择了“网游+广告”模式。2015年,新浪净营收8.807亿美元,广告营收7.432亿美元,其中广告营收占比为84.39%;搜狐总营收为19亿美元,广告营收为11.69亿美元,广告营收占比为61.53%。而腾讯、网易、搜狐等3家上市的网络游戏公司的收入为780.16亿元,同比增长34.32%;腾讯的游戏收入为87.14亿美元,占比为55.01%,网易游戏收入为26.73亿美元,占比75.94%,搜狐的游戏收入为6.37亿美元,占比33.53%。具体见表9。

第三,门户网站的衰落期到来。门户网站作为PC互联网的杰出代表,毫无疑问取得了巨大发展,但是随着手机网民的快速增加以及移动、社交技术和个性化推荐技术的快速发展,门户网站的好日子已经到了尽头。根据门户网站的财报,新浪门户的广告收入从2014年第三季度开始下滑:当季微博广告营收同比增长2170万美元,而门户广告营收同比下降650万美元,2016年第一季度门户广告营收减少750万美元,其间除了2015年第四季度门户广告营收持平之外,其它季度都为下降。2015年搜狐网(不计搜狐视频)营收为1.98亿美元,同比持平。凤凰新媒体2015年第三季度净广告营收同比下滑7.9%,PC端广告营收的下降被移动广告营收89.8%的同比增长所部分抵消;第四季度,净广告营收仅同比增长2.3%,PC广告营收的下降被移动广告营收同比增长118.2%所抵消;2016年第一季度,凤凰新媒体净广告营收仅增长1.1%,PC广告收入的下滑被移动广告收入同比增长115.3%所抵消。美国的类门户网站雅虎从2011财年开始出现下滑,当年营收为49.84亿美元,同比下滑21%。

为什么尚不到20岁的门户网站已经出现了未老先衰的症状,面临越来越多的困境?根本原因就是领一时风气之先的门户网站技术能力相对落后导致难以有效满足用户需求。

3.未来属于智媒体。

门户网站的致命缺陷在于再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过载,基于社交技术和移动技术的微信和微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信息过载,而基于个性化推荐技术的今日头条等智媒体能够更好地解决信息过载难题,也更能满足用户需求,代表着媒体的发展方向。根据今日头条内部人士的报告,预计2016年今日头条的广告收入将达到60亿元,同比增长2倍多,将一举超过新浪和网易,并在未来依然保持较高的增速,必将在互联网媒体市场居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所谓智媒体,是指立足于共享经济,充分发挥个人的认知盈余,基于移动互联、大数据、虚拟现实、人机交互等新技术的自强化的生态系统,形成了多元化、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实现信息与用户需求的智能匹配的媒体形态。

那么智媒体具有什么特点呢?一是智媒体以互联网为主导;二是智媒体是技术媒体。大数据技术、移动互联技术、VR、AR、MR技术、人工交互等新技术将成为智媒体的基础;三是智媒体能够更好地建立用户连接,能够更好地吸引和服务更多的用户;四是智媒体是生态系统;五是智媒体实现了盈利模式多元化。

互联网时代的红利范文5

最近两年来,自媒体概念炒的很热,事实上这是互联网新媒体在社交环境下的一种形态,加上移动互联带来的便利性,这一轮的媒体革命不亚于当年的博客,博客要求人的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而移动社交背景下的媒体变革则让每一个人都可以轻松参与,这次媒体变革带来的商业价值更高,媒体内容产业在悄然发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裂变。

安卓红利和微博红利,成就了小米手机抢占年轻人的第一部智能手机,在已经有大量用户后,小米开始重点耕耘手机生态平台;与此同时,乐视在以低于传统电视厂商产品的半价形态疯狂抢占电视屏,超级电视要做年轻人的第一台互联网电视。手机阅读和移动社交改变了纸媒的观念,有危机感的纸媒开始重视移动端的阅读,在移动阅读和新闻领域,网易云阅读、多看、中搜搜悦、搜狐新闻客户端、网易新闻客户端、zaker等大批一线互联网企业抢占平台入口,而互联网电视的玩家相比少很多,传统电视厂商在内容平台运营方面没有优势,乐视作为内容商和硬件厂商的双重身份出现,却成为互联网电视领域的强力推动者,只因为他们尝到了平台式运营的甜头。

虽然互联网电视可能在未来三年里大规模普及到全民阶段,但是,这对于电视台来说确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内容生产一直是国内绝大多数电视台的短板,电视台更多时候是制播分离的播放平台,依赖播出平台的渠道独有属性左右着电视内容产业链的上下游。而互联网电视除了硬件的跨时代升级之外,最重要的是app store化和互联网化了,视频内容生产商和创意作品想出现在观众的电视屏幕上,不再需要去不对等地跪求几大电视台了,只需要像入驻手机app store那样入驻letv等电视应用商店即可,电视观众根据自己的喜好在应用商店里选择内容和应用,而不需要被动地等待电视台的下行播放。

互联网电视app store模式的覆盖和普及,会给视频内容创作机构们带来平台红利,同时,也给一些小成本工作室靠创意和专注取得成功的机会,互联网电视把电视屏的内容播放模式给改变了,用长尾丰富内容来把电视机播放内容的时间维度和内容个性化的决定权交给了电视观众。可以想象,很可能在app store里出现数以万计的小小电视台或小小电视栏目,“上电视”的机会要出现平民化的特点了,这是一次巨大的媒体解放和变革。

电视台作为长期体制管束和垄断机制下的畸形儿,在互联网电视时代里,会加速像纸媒那样的快速衰落,无论是从娱乐内容消费,还是教育内容消费,互联网电视app store都有完整的生态闭环,而机制落后的电视台播放平台有可能在年轻观众重新回到电视机前的时候,他们自己却已经经营不下去了。虽然乐视的副总裁彭钢说超级电视有极高的开机率,但是这些开机率并不见得有多少回到了电视台内容,相反,store模式给电影行业登陆电视屏带来了机会,并且有盈利模式上的解决方案。

互联网时代的红利范文6

9月30日的清晨,腾讯宣布启动战略升级:扎根消费互联网,同时也要拥抱产业互联网。

一个月后,11月1日,以“开放·共生”为主题的腾讯第八届全球合作伙伴大会正式召开。而在前一天,马化腾依照惯例发表了公开信,表明了“助力实体产业成长出更多世界冠军”的决心。

对于这艘正在转舵的巨轮,没有人会否定的是,腾讯创造了互联网时代中那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东西。先QQ后微信,让腾讯从即时通讯的弄潮儿变成了引路人,而游戏到泛娱乐生态的壮大,更是让腾讯成为了一个内容帝国。

从即时通讯时代走来的腾讯,现在要走向产业互联网时代了。对腾讯来说,这是在创造新的自我,而对互联网来说,它也在等待腾讯创造和革新带来的新基因。腾讯的变革,某种意义上也是互联网的变革。

“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之变:连接不变,工具在变

在腾讯的架构调整中,新增的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其实就是服务于产业互联网这一方向的。而所谓的产业互联网,在外界看来就是2B,简单来说就是企业服务。

不同的是,消费互联网时代,腾讯的社交和内容更多都是服务于C端的消费者,而自互联网诞生以来所爆发出的数十亿人口红利也成了腾讯最好的跳板,于是创造了QQ和微信的腾讯,成为消费互联网时代最好的代言人。

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互联网在覆盖率上进入成熟期宣告了人口红利的消退,这意味着从前依靠人口红利所推动的消费互联网,已经走到了一个非常节点,稳定但遇到了天花板。

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不论从服务对象,还是从服务内容来看,这种趋势变化是异常深刻的。

腾讯谋变,一方面也是看到了这样的方向调整充满了新机会,另一方面对于腾讯自身来说,在消费互联网时代积累的阅历,可以适当地转化为产业互联网的耕作经验。

但现在这个阶段,还处在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的过渡期,产业互联网的爆发信号,可能还是资本和企业步调一致地把脚迈到当中时才会释放。按照现在的情况,虽然AI、大数据、云计算这些领域正站在风口上,但其中还是存在一些消费互联网的印记。

不过,腾讯转舵的这个时机,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它自己创造的。因为腾讯的成长与消费互联网的成长是同步的,他们相互影响,异常敏感,所以说腾讯在见势的同时自然也会顺势。

这种顺势甚至极其自然。虽然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服务对象不同,但服务逻辑是一样的,都是靠产品和技术。而腾讯这个在消费互联网时代扮演引路人角色的企业,在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功能不会变,变的只是服务工具罢了。

一如马化腾在公开信中提到“接下来,我们要做好‘连接器’,为各行各业进入‘数字世界’提供最丰富的‘数字接口’”一样,只是在消费互联网时代,连接的工具以社交和内容为主,而在产业互联网时代,连接的工具则是以AI、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为主。

所以说,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方向之变,本质上也可以被认为创造时代的工具之变。因为在消费互联网时代和产业互联网时代,腾讯都要做同一件事:连接。

社交与内容的融合:从相互辅助到相互依赖

除了CSIG,腾讯新成立的另一个事业群是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

谈起内容,就不得不谈到当下围绕内容的互联网生态,社交与内容的融合已经越来深度,越来越多样化。

简单梳理下互联网时代有关内容表现形式的变化,一开始,内容的主要以文字形式展示,3G向4G的进化推动了图片和视频这两大内容媒介的兴起,随着技术的不断进化以及移动互联网时代各项基础设施的成熟,直播、短视频成了内容展现形式的新秀。

这也是社交媒介和生态的演变轨迹。在即时通讯的早期,在QQ上的交流主要以文字为主,后来微信出现以后,图片和视频渐渐成了社交的重要媒介,到现在,爆红的直播和短视频又成了社交的新渠道,发掘出了社交的新生命力。

可以说,社交和内容的关系正在从相互辅助变成相互依赖,到了谁都离不开谁的地步。对于社交和内容的关系变化,腾讯这个社交霸主其实看得很明白。无论是让微视上前线,还是说把阅文捧上市,抑或是说升级企鹅号并开放内容生态,近几年,腾讯在视频、新闻、短视频、音乐、直播等方面的发力非常明显。

考虑到内容生态于社交生态的重要性,腾讯还有另外一个极其重要的动作,在微信和QQ两大社交平台内嵌入多样化的内容形式。不难看出,腾讯想以短视频等新兴内容媒介的爆发力进一步带动社交生态的活跃度和多样性。

大趋势亦是如此。这几年,依靠内容,短视频也好,新闻也罢,做起来的平台并不在少数。除了此类内容媒介本身的吸引力外,潜藏在其背后的社交动能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因。

整体来说,社交和内容的融合,就是社交生态和内容生态的相互渗透,一方面,新内容和新的展现形式能够多维度带动社交活跃度,另一方面,社交给新内容和新的展现形式注入了更多活力。

其实早在2016年,腾讯就对外公布了AI落地的四大方向:内容、游戏、社交和平台。腾讯在社交和内容上做的事简单概括就是,一边激发内容生态的社交属性,比如在将内容推荐功能用在天天快报上;一边增大社交生态内的内容丰富度,比如QQ看点的进化。

可见,社交和内容的融合早就开始了,而初期的重点在于单纯的关联性增强,但越到后面我们发现,这种融合开始趋向于全面化,到现在,社交离不开内容的滋养,而内容也离不开社交的盘活。

而社交和内容的融合远未结束,随着AI、5G等技术的逐渐成熟和普及,社交产品和内容产品之间会形成更多的化学反应。

用户价值到伙伴和社会价值的转变:从共存到共生

对于与用户的关系定位,马化腾在公开信中用了“生态共建者”、“连接器”、“数字化助手”等这样的词汇。

不得不说,即便是在三五年前,绝大多数互联网企业对于用户关系的思考更多还是建立在主动和被动对立性的思维上,而不是上面这些词所体现出的“亲密感”。

这是完全正常的阶段性特征。在互联网和坐落其中的产品生态还都没有成熟的时候,用户比较迷茫,有什么用什么成为了非常普遍的一种现象,而即便用户有了意见,也不能以合理的方式传达到企业耳中,这导致了企业与用户之间看似是直接服务关系,但却少了一个“传声筒”。

从商业目的来看,用户在其中也扮演着商业结果的角色,在越短时间内俘获更多的用户一度成为了互联网企业竞争的一个至高法则。

但这样的关系正开始从根本上被颠覆。比如我们看到腾讯最近几年在新零售上的动作,和沃尔玛、永辉合作,腾讯将自己一直定位在“赋能者”的角色,只提供零售改革的工具,比如流量、数字化等。从腾讯的角度出发,腾讯要完成赋能这件事,绝不是靠一己之力,而是要靠双方,所以以伙伴而非用户的眼光去看待,则更为符合实际。

把握好度,是合作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将用户关系变为伙伴关系的关键。而在当下传统产业转型的关键期,这样的商业底层逻辑变革更加重要。原因很简单,在相同的合作背景下,用户关系创造的价值没有伙伴关系高,因为前者是单枪匹马,后者则是同心协力。

腾讯坚持以“伙伴”来面对所有的用户,也是源于这个道理。在未来,得益于连接的工具和效率的大大改善,用户与企业的关系还会发展到更高的层次,用户和企业的合作不仅仅可以服务于各自共建的产品生态,更能够通过这样的内部生态改善辐射到整个行业,甚至整个社会。

公开信还提到一点,腾讯要“与各行各业合作伙伴一起共建‘数字生态共同体’”。这正是未来商业生态的最佳模式,用户和企业的共同建设成果,可以为一个行业所用,也可以为社会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