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节约能源的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节约能源的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节约能源的建议

关于节约能源的建议范文1

人大代表:广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曾庆洪

议案:《关于降低车辆购置税率的建议》

关注点:车辆购置税阻碍经济型轿车走入老百姓家庭。

建议:对比美、德、法、意、日等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的相关情况,可以看到这些国家均不征收车辆购置税。因此降低车辆购置税也是借鉴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的一种做法。

人大代表:上汽集团副总裁上海通用总经理 陈虹

提案:(《合理规划、有效实施汽车排放法规》

关注点:节约能源、环境保护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方针和基本国策。能源安全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的安全。节约能源和合理利用能源对国家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和重要的意义。

建议:国家尽快颁布与能源法律相配套的实施细则及相应的法律,同时尽快出台国家关于节能、替代燃料能源开发及排放控制的中长期规划,有效实施汽车排放控制法规。

人大代表:中国南方工业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长安汽车集团董事长 尹家绪

议案:《关于大力推进自主技术的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的建议》

关注点:近几年,在国家“863”计划的资助下,长安、一汽、奇瑞等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先后开展了混合动力汽车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已进入产业化关键阶段。据了解,长安的混合动力车型将于2008年上市。但是,要真正实现自主混合动力车型的普及,还有许多重大障碍,包括技术上尚存在一些关键难题、成本太高、零部件配套资源体系不成熟等。

建议:迫切需要国家在政策、资金上再给予自主品牌更大的支持力度,为自主品牌混合动力车型的成功普及再推动一把,使这一先进的节能环保产品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益,并成为提升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武器。

人大代表:东风汽车公司副总经理神龙汽车公司总经理 刘卫东

议案:《明确国家汽车发展的能源战略》

关注点:随着经济稳定增长、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消费增长迅速,汽车能源消耗增长呈现加速趋势,在总体能源消耗比例中呈上升趋势。汽车燃料消耗的增加加速了我国石油消耗总量的上升,以及石油的对外依存度的上升,亟待制定能源战略,出台具体政策进行引导,确保能源安全,并为我国汽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建议:

l、进一步倡导全民节能意识。

2、加大对高能耗产业和消费的整治或限制力度。

3、发展汽油可替代能源和技术。

4、加快发展节能技术。

人大代表江淮汽车集团董事长 左延安

议案:《资源节约型制造技术促发展》

关注点:把协调平衡的原理融入到资源节约型制造技术中,充分运用系统思考的理念来丰富和创新资源节约型制造技术的内容,是汽车企业发展资源节约型制造技术,建设和谐企业的重要手段。

建议:

1、绿色制造,清洁生产。

2、依靠技术创新,实施科技节水;达标废水再利用,扩大净化污水回用;规范科学管理,推广新技术。

3、规范科学管理,推广新技术。

政协委员:一汽集团进出口公司总经理 李维斗

提案:《加强政府的引导和监管,促使中国汽车健康走出去》

关注点:中国汽车出口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重效应轻效益、恶性竞争、售后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建议:

1.坚决落实《关于规范汽车出口秩序的通知》。

2.从生产企业授权出口经营企业逐步过渡到品牌拥有者授权出口。

3.加强行业自律和政府监管。

人大代表:湖南长丰集团董事长 李建新

议案:《关于修订和完善,鼓励支持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汽车企业发展的建议》

关注点:现行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一些矛盾与问题:

一、产业政策对现有汽车生产企业跨产品类别生产其他类汽车规定为新投资项目,与新建汽车生产企业一样实行高标准审核,导致一部分汽车生产企业在市场中发现比较好的商机,也有足够存量资产可以上新的其他类别汽车项目时,却由于核准的程序繁多而错失商机。

二、汽车产业政策规定的核准制设置的条件和审批过程中的实际操作办法矛盾。

建议:对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修订与完善,对现有汽车生产企业利用自有存量资产,自主创新开发新产品新上其他类别汽车项目的实行备案制,对核准制也增强其标准性和规范性,修改相应标准,使标准在操作中更为科学。

议案:《国家财政预算应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比例,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关注点:目前我国财政预算对科技的投入比例每年都在增加,但财政投入主要在科研院所和学校,而非发达国家的科研院所、企业、高校三者共分财政预算的情况。

建议:

1.应增大国家财政对企业创新的扶持,首要是扩大财政科技投入总量。

2.在增大科技投入总量的基础上,要增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提高财政预算中对企业科技投入的比例,使我国创新体系从以政府为核心转变为以企业为核心。

3.利用直接财政科技拨款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全国工商联

《关于修订的提案》

关注点:《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实施以来,汽车流通领域对此批评声此起彼伏,《办法》有以下弊端:

1.强化了品牌的垄断地位,使已经处于弱势地位的汽车销售企业和消费者更加被弱化。

2.《办法》以品牌授权的方式由厂家管理汽车流通市场,把社会的汽车市场变成汽车厂家的市场。

3.《办法》间接强化了4s店经营模式,抑制了其他经营业态。

4.压抑了经销商和维修、保养企业的品牌建设。

5.从进口汽车销售情况看,《办法》赋予了总主宰市场的权力。

6.从目前汽车市场总体情况看,《办法》实施以来,并没有对规范、整顿市场起到作用。

建议:

1.在汽车服务贸易领域应该造就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而不应该强化垄断。

2.政府要相信企业,企业内部的事情让企业自己去管理,制定政策、法规时不要强行规定销售模式。

3.政府部门颁布政策要使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降低投资成本、降低经营成本、节约社会资源,建立有利于竞争和多元化发展的汽车销售体系。

4.应允许品牌经销商在市场内自行设立分支机构,厂家不得干预。汽车品牌经销商只能在工商部门监管的汽车市场内设立非分支机构的二级经销商,便于规范管理。

《关于授权建立我国汽车零部件营销流通统计渠道的提案》

关于节约能源的建议范文2

关键词:绿色变电站;环保节能;设计探讨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1 绿色变电站的概念和评价指标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能源的需要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对电能的需求更为迫切。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的需求,变电站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变电站建设也带来了一些困扰,变电站在提供给我们电能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的环境污染。那么,为了解决这个污染的问题,为了坚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走绿色产业道路,建设绿色变电站就显得极为重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日益的更加需要绿色变电站。为此,我们对于绿色变电站的建设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1绿色变电站的概念

绿色变电站是指在变电站工作的全部过程中,能够尽可能的节约土地、能源、水、材料等资源,环保、污染少,并且能够提供安全、合适、稳定的工作环境,能耗少效率高、保护环境、能够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的变电站。绿色变电站就是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做到对环境的少污染无污染,做到高效稳定的供电,绿色变电站的设计理念充分体现了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同时也是我国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必然要求,绿色变电站的建设理论研究和实践不仅能够推动我国经济和环境的不断进步,而且能够推动我国电力产业技术的突飞猛进。

1.2绿色变电站的评价指标

绿色变电站在我国属于一个新兴事物,在我国并没有出台一个绿色变电站的评价指标,虽然在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起步较早,但是也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目前的情况就是,虽然绿色变电站的建设是大势所趋,但是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指标。在我国对于绿色变电站的建设指标,也只能参考绿色建筑的建设指标进行分析,同时借鉴外国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从而尽可能的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化的、可操作的评价指标。

我国从几年前开始颁布了关于绿色建筑的标准,先后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等,与此同时部分省份也因地制宜的颁布了自己的评价指标。这些指标的出台和实践操作为我们进行绿色变电站的建设提供了标准,绿色建筑标准的主要评价内容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节约用地和土地资源利用;节约能源和能源利用;节约水资源和水资源的利用;节约材料和材料的利用;环境质量评价;运行管理评价等。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和绿色变电站的评价标准,重点都是走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达到以上指标也是绿色变电站的设计标准,绿色变电站的设计要围绕这些相关指标展开,并力求充实完备。

2 绿色变电站设计探讨

针对以上几个参考标准,为了更好的保护环境,推动电力事业的发展,笔者对绿色变电站的设计进行了以下的探讨。

2.1节约用地和土地资源利用

在变电站的建设过程中,无论怎么规划,最终变电站都是要跟旁边的环境共同构成一个整体。因此,我们在绿色变电站的选址方面要做到人文和生态的绿色建设,因地制宜的利用当地的有利条件、气候以及地形条件进行变电站的建设。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根据变电站的功能作用,结合城市建设规划和人们使用的方便,进行合理选址,避免引起群众抵制事件。

绿色变电站的选址规划要跟当地的城镇建设规划、工业园区建设规划、自然保护区等的规划建设保持和谐统一,要留出一定的预留用地,方便后期的建设使用。绿色变电站的建设不能占用耕地和道路,不能破坏具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和水流源泉。要尽量避开文物古迹和古墓葬地区。要积极努力的进行废弃场地和污染区域的改造处理,让这些废弃的土地成为能够建设绿色变电站的新型土地。另一方面,绿色变电站要确保稳定的、长期的供电,必须要选址在地壳稳定的区域,避开不稳定的区域。

2.2节约用水和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十分珍贵,我们在建设绿色变电站的时候也应该更加关注水资源的利用和节约用水。在变电站的设计中,应该根据国家的相关标准进行定额用水,做到合理的使用水资源,避免生活用水的浪费和污染。要积极采用先进的设备进行生活用水的控制和节约,同时要做到水资源的充分和循环使用。

绿色变电站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污水等,要根据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排放,必须对排污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把关,做到入口和出口的无一纰漏。

2.3节约能源和能源的利用

现代社会对能源资源的需求日益突出,能源问题也日益严峻,从出现能源危机至今,世界范围内都在呼吁节约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对能源的消耗和浪费现象也十分严重,特别是在建筑方面的能耗不断增加,变电站的建设也是其中的一个很大部分。因此,对于我们国家来说,要树立节约能源资源的观念,合理的节约和使用能源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笔者在此提出了一些关于绿色变电站建设中节约能源和能源利用的建议。

首先,绿色变电站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太阳辐射情况、建筑物的方位、以及风向和湿度问题等。要根据建筑物的热量得失,来进行最终的设计规划,选择最适合的一种方案。

其次,要通过使用节能技术来节约能源。绿色变电站在施工设计的时候,要尽可能的使用光伏发电技术,做到对太阳光的充分利用,为照明等辅用电提供电能。虽然光伏发电节能环保,但是造价较高,在经济情况能够满足的情况下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使用该技术。

最后,绿色变电站应该采取自动控制装置。应该在变电站的排风系统上设置具有自动控制功能的装置,利用该装置根据室内的温度自动打开和关闭风机。并且要尽可能的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避免能源的浪费和过度损耗。

结语

综上所述,在日益进步的今天社会,绿色变电站将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绿色变电站的发展进步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也需要更加先进的科技和设备的投入,绿色变电站应该做到大力的推广和应用,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吴琛.绿色变电站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1(12).

关于节约能源的建议范文3

2、为了更好的落实各类节能降耗措施、满足能源管理方针,成立节能降耗工作领导小组,落实、检查节能降耗工作开展情况,并进行指导监督,以全面完善、推进节能降耗管理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3、修订节能管理制度。为了使节能降耗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根据我公司的生产经营现状,进一步修订各类节能管理办法,对其进行梳理,使节能措施更符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确保节能措施执行到位。

4、制作节能降耗宣传标语、横幅,在公司内张贴、悬挂,为节能降耗工作开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同时在公司宣传栏,开辟节能降耗专题栏,做好舆论宣传的节能降耗导向工作。

5、抓好节能监察和监控。通过限制消耗定额,对水、电、油、车、办公耗材等方面严格执行管理办法和节约措施。加强可用资源重复的利用。

6、根据公司部要求,利用空余时间,组织员工进行学习、讨论,不断强化员工的节能意识。

7、加强班组学习,并鼓励广大职工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我公司节能降耗工作献计献策活动,结合本公司特点,对节能降耗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

8、开展节能降耗讲座、培训,让在节能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员工或生产专业技术人员,组织相关的节能技术、节能优秀事迹讲座,并组织交流。

9、建立节能目标和评价考核制度,将节能降耗的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班、组、个人,重点能耗岗位,签订责任书,严格进行考核。

10、积极挖掘身边节能降耗的典型员工、典型事例。对平时在节能降耗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员工、项目、以及节能降耗工作较突出的事迹,进行发掘,在公司内进行宣传。

11、制定鼓励政策,严格奖惩。制定节能降耗、建设奖惩办法和措施,评选节约型部门、节约型个人等先进典型,给予表彰奖励。

关于节约能源的建议范文4

关键词:建筑节能;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TU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7953(2009)04008002

The Inquired of Strategy on Construc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Control

XIAO Jun,LUO Hongge

(Southwest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university basic construction department Mianyang 621010,China)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control strategy is guaranteed the reduced construction energy consumption, saves the resource, improves the lives of the people quality the important action. Must enhance the public for this construc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consciousness, the establishment construc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laws and regulations system, the establishment construc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management structure.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ergy;conservation;control;strategy

城镇化建设的加快,人均居住面积的不断增加,对建筑物舒适性的需求提高,以及采暖与空调制冷的区域不断扩大,使得今后建筑能耗持续增长将是不可避免的。据专家预测,如果维持目前的用能标准和建设速度,到2020年,建筑能耗将达到10.89亿吨标准煤,为2000年的10倍以上,必将造成对我国有限的能源和资源的巨大压力,影响城镇化和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甚至影响国家的经济安全。如果国家抓紧建筑节能工作,则2020年建筑能耗达到7.54亿吨标准煤,增长约1倍,比不节能少2倍,必将大大缓解能源和资源的约束矛盾,有利于保证国家经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因此,探究建筑节能管理机制,强制推进建筑节能,并使其走上市场化的进程,是当今唯一的解决途径,也是建筑业乃至全社会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明智选择。

1 提高公众的建筑节能意识

将建筑节能纳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确定为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党的十六大提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生产力的发展与人口增长相适应,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国家政府必须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建筑节能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定期组织政府节能管理人员、重点企业节能管理人员及社会公众,开展建筑节能教育和培训,树立建筑节能的新观念。通过宣传教育使公众意识到,在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少的基本国情下,只能走一条比发达国家能源利用效率更高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建筑节约应成为我国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成为公众主动意识的产物。

2 建立建筑节能法规体系

政府应将建筑节能作为贯彻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纳入到有关工作计划中,并责成相关部门对建筑节能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制定政策。同时,建议国家政府加快《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配套法规及其他重要节能法规建设,在已经制定的重点用能单位、节约用电、节能产品认证等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研究制定能源效率标志、节能监督、节能信息、节能机构管理、节能人员管理、节能设计规范等法规,协调有关部门的责任、义务,完善建筑节能法规体系,依法管理和监督节能工作。

3 设立建筑节能管理机构

建筑节能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部门多,协调工作量大,应建立国家的协调管理机构。把建筑节能纳入到国家宏观经济运行体制之中,协调各方利益和各部门关系,明确有关职责。建议国家政府成立由各相关部门组成的建筑节能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各地也相应建立和健全建筑节能的执法机构,建立以政府监督考核为主,与企事业单位自我考核相结合的建筑节能检查监测体系。

4 制定经济鼓励政策

建筑节能工作的有序实施将大大扩大内需,拉动相关产业,如建材、电子仪表、化工、轻工业等的发展。但是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供暖收费制度改革中,用户、产权单位、供热企业与国家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政府应当权衡并采取必要政策及经济激励措施调动住户的积极性。另外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的开发难度大、投入大、投资回收周期长,也需有政策性投入。要借鉴和学习国外成功经验和模式,建议国家建立建筑节能政府基金。由财政单独安排建筑节能资金,专项用于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供暖收费制度的改革以及建筑节能政策的制定和技术调研、科研开发、试点示范等。建议政府制定相应的经济鼓励政策,通过减免税收、贴息贷款等方式,支持建筑节能的开发应用。鼓励新能源、清洁能源和如太阳能、天然气、地热能、风能、生物能等的应用研究。

5 进行供热收费体制改革

供热采暖的费用由单位和国家财政补贴,这种包烧包供体制显然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城市住房体制改革的成功,使建筑的使用权、产权归职工个人所有,消费主体的变化,使得建筑用"热"的商品属性已显现出来,因此把原来的用热福利部分计入工资,改革用热和收费体制,已势在必行。另外福利制的包烧,使得用户对建筑的节能没有积极性,成了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最后一个堡垒,成为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障碍。建议借鉴国家住房体制改革的经验,加快改革城市供热收费制度的步伐,制定合理的热价管理和收费办法,使职工供暖货币化、商品化,改暗补为明补,并加大对采暖供热系统实施分户调控室温,以及按热量计量收费工作的力度。

6 建立配套的建筑节能的评估认证制度

建筑节能产品的专业性强,与建筑物安全性和长期使用寿命有关,但由于目前建筑节能技术水平低,性能还不完善,市场机制也很不规范。因此有必要借鉴国外成熟经验,建立建筑节能技术产品评估认证制,成立评估认证管理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成立评估认证执行机构,建立推广和限制、淘汰公布制度和管理办法,规范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市场,推动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的创新。其次,还要建立建筑用能产品强制性能源效率标志制度。能源效率标志是表示用能产品消耗量、能源效率等能源利用性能的一种标签。用能产品上加上能效标志后,可以使消费者在购买用能产品时,得到直观的能耗信息,以判断同类型产品中哪些型号能效更高,使用成本更低。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公认的能效基准,有助于能源供应部门和政府节能部门鼓励消费者购买能效高的产品。强制性能效标志不同于目前我国开展的节能产品认证。认证是对数量一定且符合指定标准要求的产品提供一种统一的标签,标签上没有具体的能效信息,仅表示产品达到标准要求,不表示程度的高低。在我国实施能效标志制度,是适应市场经济的一种较好的节能管理模式。因此,我们应依据节能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制定能源效率标志管理办法,为能效标志制度的实施确立法律基础和实施规则。

参考文献

关于节约能源的建议范文5

1绿色建筑的内涵

绿色建筑也称生态建筑、生态化建筑、可持续建筑。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将绿色建筑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广义上的节能,除“四节”外,主要是强调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二是保护环境,强调的是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三是满足人们使用上的要求,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四是强调与自然和谐共生。

学术界对绿色建筑有两个观点是比较一致的:一是要求绿色建筑关注对全球生态环境、地区生态环境及自身室内外环境的影响。二是要求绿色建筑关注建筑本身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即从材料开采、加工运输、建造、使用维修、更新改造直到最后拆除)各个阶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绿色建筑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绿色平衡理念,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化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太阳能利用、地热利用、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绿色建筑具有选址规划绿色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综合措施有效节能、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六大特点,不仅可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而且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最为经济合理,对绿色环境的冲击最小。

2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我国目前的城市化发展将一直保持较高的速度。城市化率将从目前40%左右发展到本世纪中叶的75%以上,这意味着每年约有1200~1500万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而每个城镇人口平均耗能水平比农村人口高3~3.5倍。同时,近年来我国每年城乡新建房屋面积近20亿平方米,其中80%以上为高能耗建筑。既有建筑近400亿平方米,95%以上都属于高能耗建筑,能源利用率仅为33%。而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全过程中的能耗占用了全部资源和能源的50%,同时增加了环境负荷。这对我国的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因此,必须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理念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

我国建设部、科技部已于2005年10月印发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国家建设部和质量监督检疫检验总局于2006年6月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2007年10月,在党的第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200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指出:节能减排目标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是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必须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把推进现代化与建设生态文明有机统一起来,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3我国绿色建筑目前存在的不足

3.1法制建设和激励机制有待完善:我国已颁布实施的绿色建筑相关法律法规,存在二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只有节能与节地的相关规定,缺乏对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方面的专门法规;二是强调规划设计、评价、施工方面,忽视了物料生产、运营维护及拆除、回收阶段的相关政策。同时,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发展缺乏财政补贴、绿色贷款、减税政策等方面有效的激励政策的引导和扶持,没有可操作的奖惩方法来规范和制约各方利益主体必须积极参与。使得建筑节能长期落后,成为我国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一个薄弱环节。

3.2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不够:目前,我国关于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的理论研究多数停留在关于建筑设计的理论框架、设计原则及生态学理论对建筑学的指导,国外先进绿色、生态建筑的经验介绍等方面,缺乏实际工程实践模式、计算机模拟、环境效果的测试分析。关于农村绿色建筑的深入理论研究较少,工程实践则更少。

3.3对绿色建筑的理解片面:绿色建筑的核心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建筑学、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合理安排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建筑物的自我调节能力,并具有节地、节水、节能、减少污染、延长建筑寿命、改善生态环境等优点。但是有人片面地认为加强建筑内外的绿化就是绿色建筑;建筑物单纯的节能就是绿色建筑;还有人认为建筑的平面将来有重新划分的可能就是生态建筑等等。

3.4绿色建材行业发育不健全:在绿色建材方面存在着:片面强调材料的性能使用,对于材料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安全环保考虑不多;缺乏完整有效的绿色建材认证体系,对绿色建材的评价简单和盲目追求新型材料等问题。

4推进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的建议

4.1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激励性政策:首先,针对建筑节能的相关问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进行适当的补充修改,同时制定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来法规,形成由统一的基本法律和相关配套法规组成的完善的法律体系。其次出台财政补贴、绿色贷款、减税政策等方面的成套激励政策,支持绿色产品、绿色建筑、新能源的开发与建设。

4.2完善绿色建筑的技术支撑体系: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发展绿色建筑的技术支撑,我国目前在这方面还未形成体系化。建设部新近制定出版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是一套科学全面、简明易操作的评价体系和标准,将十分有利于促进我国绿色建筑事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关于节约能源的建议范文6

关键词:大型公共建筑;能源审计;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P754.1 文献标识码:A

伴随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型公共建筑的数量逐渐增加,随之而来的是能源管理与建筑节能中暴露出的大量问题。大型公共建筑能源审计本身作为建筑节能管理以及服务的新举措,已逐渐变成政府相关系统管理大型公共建筑能耗以及节能的核心措施。利用建筑能源审计,将能够通过分析建筑能源利用模式与能源利用率,对被审计建筑的能源分项计量以及节能改造进行辅助以及指导。

1.建筑能源审计的概念

1.1.能源审计的核心概念

建筑能源审计能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上实施审计管理。一般来说,宏观角度的建筑能源审计是以政府相关系统为核心的,主要指的是政策法规的制定,在建筑设计里以节能为标准,对项目的节能实施审核、测定以及监管;微观角度的能源审计,则指的是建筑节能的核心措施及模式,其通过对建筑物的正常运行以及用户耗能因素进行能效审计,并通过能效提升以及完善节能,最终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目前建筑能源审计以微观角度为主进行能源管理,从环境测定、能源管理等相关方面实施审计。

1.2.能源审计的核心框架

为提升建筑能源管理效率,更为深入地节约能源、减少水资源浪费、合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民用建筑能源管理规定》、《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关于加强国家机关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源审计导则》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要求,借助于建设系统的统筹计划,由当地政府组建建筑能源审计小组进行领导,安排专家与管理部门实施建筑能源审计。

3.建筑能源审计评价体系的建立

3.1.评定标准的选择

按照建筑能源审计的核心理念,建筑能源审计的评定主要涵盖了能源管理、环境检测、现场检测、用能测评等多个方面,这几个方面关系到许多的评价因子具体标准。

3.2.能源审计评定措施

建筑能源审计涵盖了大量指标。各指标的评定措施中又涵盖了定量测量、定性评定以及统计计算等相关环节。目前主要利用的评定措施主要有李克特量表、虚拟变量还有定量测量等。在评价统计过程中,如果只用其中的一种方法,很有可能造成评定结果的过度主观。因此评定标准体系里应尽量使用多种种方法实施统一测量计算,防止偏颇,从而提升评定结果的正确性。

4.对建筑能源审计的相关建议

4.1.深化政府职能介入

建筑能源审计作为一项社会事业,具有较大的社会责任,对加强节能减排、提升能源管理起到基础作用,也是落实国家政策及社会能源管理目标的重要途径。因而,大型公共建筑能源审计必须被提升到政府管理和社会职能的层面,必须获取政府管理机构的政策法规、执行力等方面的有力支持。通过政府职能的介入和管理,可以在全社会更有效地推行大型公共建筑能源审计工作,提升能源节约,实现节能减排,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4.2.完善能源审计过程

大型公共建筑的能源审计要深化全过程管理。譬如制定大型公共建筑单位能源管理方面的相关制度,构建明确及容易操作的能源管理架构,让能源管理有章法,规范建筑能源审计的评定硬性指标,保证被评定的大型公共建筑的审计结果有其依据,提升能源审计结果的公开性、透明性。还有在能源审计过程中以政府管理系统为核心,引入第三方能源审计服务机构实施评定,从而促进能源审计工作的合理运转。

4.3.吸纳专业精、素质高的能源管理人才

大型公共建筑能源审计的有效性主要依附于个体。所以,为提高大型公共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相关部门及能源审计系统都要吸纳专业精、素质高的能源管理人才,这样的好处是能够提升建筑管理部门实施能源管理的效果,还能够提高能源审计执行的合理性及客观性。

结论.

总而言之,能源审计就是一种监督的机制,同样也是大型公共建筑能源管理及节能管理的重要手段。目前,在国内市场机制运行的环境中,能源审计工作还处在高速发展时期,工作前景是十分开阔的。在将来,国内能够将能源审计评定归入到法律之中,并完善能源管理评定机制及体系,从更高的层面对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管理实施评定,以大型公共建筑为切入点,推动既有建筑改造,促进社会整体节能减排的进程,从而提升国内建筑用能效率。

参考文献:

[1].周宴平,吴静怡,王如竹.商业建筑中空调系统方案的能耗仿真和评价[A].制冷空调新技术进展——第四届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14(02):421-422.

[2].程卓明,黄钊,马勇.空调室外机安装方式对能效的影响与解决方案[A].第九届全国空调器、电冰箱(柜)及压缩机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22(06):106-108.

[3].郜义军,韩宗伟,李先庭,石文星,张小芬.一种“总线式”复合中央空调系统[A].庆祝北京制冷学会成立三十周年暨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12(11):201-203.

[4].郝学华,金建平,杨海英,邹南昌.住宅生态化是未来城乡人居环境发展的方向[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14(01):142-144.

[5].张延军,胡忠君,王世辉,李录娟.地源热泵在零能耗建筑中的应用[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三集)[C].2010,13(21):264-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