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种植方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种植方式范文1
1.蔬菜、水果模式。本模式适用于城镇周边区域,交通便利,有具备购买力且持久的消费群体,该区域的种植户应成为城镇蔬菜水果的主要供销商。蔬菜的种植过程中,应分析市场情况,消费者生活习惯,预测市场走向,考虑当地气候资源,决定种植蔬菜的种类和品种,同时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注重品种搭配,如结合地膜种植技术保证白菜、莲花白等叶用蔬菜四季生产供应,蕃茄、海椒、茄子、豇豆成为反季节基层工作,同时生产供应黄等时令蔬菜,四季配种葱、蒜等调味蔬菜,达到和实现城镇居民蔬菜商品基地的目标,并能做到多余外销。水果种植过程中,应考虑矮化、密植成熟期早,更换方便的树种品种。把色鲜味美、糖分水分含量高、鲜食的水果作为主要种植种类,做到春、夏、秋都有新鲜可口的水果供应,如春季应生产供应草莓、樱桃、杏及早熟品种油桃,夏季应生产供应桃、李、枇杷、葡萄及早熟品种苹果,秋季应生产供应苹果、梨、晚桃及猕猴桃等。
2.粮食、果树、经济作物模式。该模式适应于海拔500m-900m距城镇较远,但交通较方便的区域,种植户将地势
平坦、土质肥沃、光照及灌溉条件好的用地种植一定数量的水稻、小麦和玉米,收获的粮食除部分食用和出售外,其余可作为养殖家畜、家禽的饲料。将坡度较缓、灌溉较方便的用地种植耐贮藏的果树,如苹果中的秦冠等,将坡度较大、光照较好田边、地边种植核桃,核桃品种应选择矮化、薄壳品质优良品种,同时应将核桃作为该区域主要发展果树种类之一,因为核桃易种植,管理方便,易粗加工,耐贮存,同时有很高的商品价值及广阔的国际国内市场。经济作物的种植种类,小春作物应考虑油菜、豌豆等作物,尤其把油菜种植放在首位,油菜适应性强,管理相对粗放,是南方地区主要油料作物,随着农副产品市场价格的提升,食用油市场前景乐观,该区域可大面积种植油菜作物;大春可在坡地种植一定数量的大豆,随着大豆系列产品开发,大豆市场需求量增大,
大豆种植面积应增加,因此该区域种植优质高产大豆,并扩大种植面积。
3.经济树种,药材模式。此模式需要一定的生态环境相支持,方可生产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因此农户在种植过程应了解本地的气候资源、土地资源及植物品种特性。种植经济树种中,应把茶叶和辣椒、花椒、竹作为选择种类。茶叶的种植区域需要土质肥沃、土壤偏酸性、小气候条件好,具备这些条件可种植茶叶,种植时加强管理,多施农家肥,适时采摘,配以优良的加工工艺,茶叶可作为这些区域主要种植植物;辣椒是南方大部分地区主要调味作物之一,随着各种菜系的大融合,辣椒相关产品的开发,辣椒市场需求量增大,种植辣椒时应考虑鲜销产品和干制产品品种相结合,避免市场滞销带来的不必要损失;花椒和竹的种植同样要考虑当地自然资源,多方分析后得出可行性方案,种植生产出市场走俏产品。在特殊的自然资源区域种植药材类植物,如适应茶叶种植区可种植杜仲、厚卜、黄白等木本药材,在海拔较高的区域可种植天麻、当归、党参、大黄及尝试种植虫草等药
材,在药材的种植过程中应结合前人经济和市场行情,不应盲目种植。
4.食用菌、果树模式。随着人类对自身健康的关注,人们饮食结构的调整,保健意识的上升,市场对食用菌需求量增大,食用菌市场的开发使食用菌种植规模扩大,并成为现代农业重要组成部分。山区食用菌的生产应主要放在木耳和香菇干制品的生产上。木耳(黑木耳)的生产应选择地势开阔,水源较近,交通方便,易于收集培养料的区域,种植过程中除掌握好相应的种植技术外,还应根据种植地区气候状况注重管理,适时采集和干制;适合种植黑木耳的区域同样可以种植香菇,并尽可能培养出干制花茹。该区域适合生产的果树主要品种是板栗,板栗种植过程主要是更换品种,所更换的品种应是矮化、成熟早的品种。
农业种植方式范文2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目标,以产业化建设为中心,以促进畜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出发点,以促进全县种猪标准化养殖为重点,建立健全种猪养殖标准体系,加强标准化技术服务,把养猪业建成资源节约型、生态循环型的优质高效产业。
二、总体目标
到2012年,建立西北种猪养殖基地,标准化种猪养殖企业、场(户)达到200个,种猪饲养量达到2.5万头以上,年提供仔猪60万头,全县生猪饲养量达到100万头,出栏60万头,综合总收入8亿元。
三、实施方法和步骤
(一)实施方法:以兴科牧业有限公司、县益盛源牧业公司为中心示范区,实施“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标准”的农业标准化推广网络,坚持标准化示范和循环经济发展相结合,建设标准化养殖模式(优化品种、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发展生态“四段式”)。
(二)实施步骤:项目建设分四个阶段进行。
1、启动阶段(年元月至12月):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申报第六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种猪养殖示范区项目;制定示范区实施方案,并在全县组织实施;建立畜牧、质监、农业等部门和龙头企业联合标准化技术工作组,开展研究制(修)订符合本县优势和特色的种猪养殖技术规范标准(包括:种猪精细养殖管理技术、商品猪群生长发育参数、无公害生猪养殖技术规范、标准化猪栏圈建设,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疫病检疫测报,饲料推广应用,猪肉产品质量安全及市场营销等方面形成协调配套的综合标准体系),并实施;明确示范区示范标志,兴科牧业有限公司加挂“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标志牌;开展农业标准化宣传和培训,通过新闻媒体、印发资料、制作电视专题片等形式,向社会各界及生猪养殖企业、农户广泛宣传标准化种猪养殖的目的意义,普及标准化知识,增强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和消费者的标准化意识。
2、全面实施阶段(年元月至12月):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举办农业标准化种猪养殖技术培训班,培训生猪养殖标准化技术推广队伍100名,深入开展科技服务活动,组织实施“科技下乡入户工程”,提高科技推广应用水平;大力推进畜牧业标准化经营,培植和发展一批关联性和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场和农户,壮大企业块头,形成集团优势,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增强辐射带动功能,发展10个养殖小区,新建一批“150”、“300”养猪模式,扶持人工授精配种站(点)和良种扩繁场建设,鼓励和支持示范龙头企业实施ISO9001、ISO14000、GAP和HACCP等标准体系认证,为争创畜牧标准化养殖大县奠定基础;发展标准化生态养殖,推广“猪-沼-粮”、“猪-沼-鱼”、“猪-沼-菜”、“猪-沼-果”等立体生态健康养殖,把生猪养殖业建成资源节约型、生产环保型的优质高效产业,保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水质;加快良种工程建设,在龙头企业、养殖小区和养猪大户中推广大约克、长白、杜洛克外三元杂交,农村饲养条件相对较差的推广地方品种猪与外来良种猪二元杂交,南部高山区推行约荣杂交猪生产;大力推行标准化猪栏圈建设,推广“三位一体”的建栏模式,改善养殖条件,标准化栏圈建设的农户达到70%以上;组织开展科技攻关,贯彻执行《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重点研究解决涉及种猪饲养、繁殖、重大疫病防治、污水处理及废弃物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以标准化建设为支撑,实行养殖全过程质量监管。
3、巩固提高阶段(2012年元月至9月):大力推进名牌战略,积极培育“标准化农产品”,制订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猪肉产品、加工技术规程;建立健全猪肉产品质量标准,完善检测手段,强化质量管理,推进产品认定、认证和品牌开发,确保猪肉产品符合质量安全标准。加强示范区管理,开展检查、指导工作,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全面提高示范区建设水平,增强示范效应,充分利用龙头企业营销窗口实施绿色营销,加大品牌宣传和营销力度,完善营销机构,健全信息网络,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猪肉产品标准化市场。
4、总结验收阶段(2012年10月至12月):构建及时、准确、高效、权威、便捷的农业标准化管理信息平台,按照《国家农业标准化种猪养殖示范区任务书》和《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考核验收细则》要求,做好资料的收集归档和呈报工作,迎接国家和省、市的考核验收;向国家标准委申报《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使用标志,在其产品、包装、标签及说明书上使用“标准化农产品”标志,进一步提高示范区产品的知名度。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项目实施工作的领导,县政府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各相关乡镇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建设第六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领导小组”(人员名单附后),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建设实施工作。各相关乡镇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相应机构,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农业种植方式范文3
「摘 要 题土地经济
「关 键 词农地经营方式/财政支农/大规模集中经营/农业企业/土地使用权流转
“三农”问题是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话题,就目前我国“三农”问题的现状来看,要真正解决好这一复杂而又重大的问题就必须充分重视财政对农业的投入与支持,并且紧密结合农业各方面变革的实际,特别是近年来农业用地经营方式的变化趋势,笔者认为它将代表今后我国农业、农村、农民,生产、管理、就业的发展模式与方向,并奠定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石。本文就农地经营方式变革的前提下,财政支农政策如何与其相互配合并促进其不断发展与完善加以探讨。
一、当前农地经营方式变革中财政支农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农业用地出现了许多如土地使用权流转、土地集中规模经营、企业化农业等一系列新的生产经营方式。这不仅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改革的主观愿望,更是农业生产力自身不断发展的客观要求。然而,当前的财政支农政策和现实工作在一些方面还没有完全跟上这一农业客观发展的实际情况,存在许多问题。
农业种植方式范文4
【关键词】 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 观察夜明颗粒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疗效。 方法 52例(104只眼)患者接受了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单味中药浓缩颗粒配方,自拟夜明颗粒的治疗,对其治疗前后的视力、视敏度、闪光视网膜电图的改变进行了比较。 结果 104只眼中好转88只眼(84.6%),闪光视网膜电图:66只熄灭型中44只眼出现微型b波;视敏度:76只眼中66只眼视敏度提高,治疗前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结论 夜明颗粒在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和减缓病情发展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夜明颗粒 视网膜色素变性 临床研究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具有明显遗传倾向的慢性进行性视网膜色素上皮和光感受器的变性疾病。病程早期主要损害杆状细胞及色素上皮细胞,晚期视网膜所有细胞以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均受损害。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自2002年1月~2004年12月用单味中药浓缩颗粒配方夜明颗粒治疗本病取得一定疗效。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52例104只眼,其中男35例,女17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65岁,平均32.1岁;年龄分布:8~10岁1例,11~20岁5例,21~30岁18例,31~40岁10例,41~50岁10例,51~60岁6例,61岁以上2例;有家族史14例,占26.9%;父母属近亲结婚者6例;合并白内障者21例。
1.2 诊断标准 [1] 凡接受治疗的病例均符合以下标准:(1)夜盲;(2)视野缩小,早期环状暗点,并随病情逐渐向内外两侧扩大,晚期呈10°以内管状视野,进而影响黄斑,中心视力减退可致失明;(3)视网膜血管显著变细,早期在赤道部散布骨细胞样色素,随病情进展,视呈蜡黄色,色素向周边部和后极部扩展,可覆盖于视网膜血管上,视网膜呈青灰色可透见硬化的脉络膜血管;(4)视网膜电图(ERG),a波、b波振幅降低,峰时延迟,以致消失,呈熄灭型;(5)常有家族史。
1.3 纳入标准 (1)有明确的病史及临床诊断;(2)外眼无异常;(3)除视网膜色素变性以外的其他影响视力的眼底改变;(4)连续接受本治疗的时间为60天。
1.4 治疗和观察 52例患者均服夜明颗粒,每日一剂,30天为一疗程,连续服用两个疗程。夜明颗粒方由黄芪、丹参、石菖蒲、枸杞子、当归、灵芝、制全蝎、山萸肉等组成,接受治疗前后对视力、视敏度、闪光视网膜电图进行了观察。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1] (1)好转:环状暗点缩小或中心视野扩大5°以上,视力提高2行(含)以上;(2)未愈:视野、视力无改善。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本组疗效判定标准。好转:(1)视力提高2行以上(含2行,0.1以下视力每提高0.02等于1行);(2)视敏度增高。无效:视力和视野无改善或退步。治疗前后比较,达到以上标准之一者,分别归属好转或无效。
2.2 治疗结果
2.2.1 视力变化 治疗后104只眼中视力提高2行以上81只眼,提高1行13只眼,视力无变化但无视力下降10只眼。治疗前后比较视力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前后视力分布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104只眼视力分布(略)
2.2.2 视敏度变化 采用静态视野检查,使用北京生产的MQDS-Ⅰ型视野分析仪,采用定量分析,检查程序:2mm直径白色视标,76个刺激点,适阈曲线阈上值测定法,整个过程通过计算机处理后给出视野结果。104只眼中76只眼治疗前后进行了视敏度检查,其中视敏度提高66只眼,无变化10只眼,10°、30°和60°平均视敏度治疗前后比较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视敏度变化 (略)
2.2.3 内光视网膜电图(F-ERG)变化 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86只眼闪光视网膜电图的变化(略)
66只熄灭型眼,经服中药2个疗程后,44只眼出现微型b波,22只眼仍为熄灭型,该22只眼治疗前视力均在0.1以下,视敏度为零。提示中药对晚期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闪光视网膜电图的作用不大。
2.3 综合疗效评定 52例104只眼中好转88只眼,无效16只眼,有效率为84.6%。
3 讨论
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组以进行性感光细胞及色素上皮功能丧失为共同表现的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疾病。以夜盲、进行性视野损害、眼底色素沉着和ERG异常或无波为其主要临床特征。视网膜色素变性是眼科最常见的遗传性视网膜疾病。世界各国发病率为1/3000~1/5000,在西方国家累计约(1~2)/5000的新生儿发病。据估计世界上现有150万人患此病,是遗传性视觉损害的盲目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也是当今发达国家儿童盲目最常见的原因 [2] 。
本病类似于中医学“高风内障”,祖国医学认为本病为先天禀赋不足,肝肾脾虚血滞,血脉枯涩,脉道不通所致。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我们筛选的补益肝肾、益气活血、通络开窍的中药组成复方?夜明颗粒方在临床用之有效。方中黄芪、当归、白芍、首乌对全面提高机体免疫力与代谢均有促进作用,同时通过酶的作用,对视网膜神经细胞及色素细胞起到良好的营养补助。另外,通过临床实践,我们认为必须要配合应用活血通络药,这是因为“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内经》);“人之眼耳鼻舌……能为用者,皆由升降出入之通利气,有所闭塞者,不能为用也,若目无所见”(《河间六书》)。本病眼底所见视网膜血管细狭,特别在后期,视网膜血管闭塞,是因为本病病变同时累及内层、黄斑区及脉络膜组织。由于视网膜及视神经供血不足,所以发生萎缩。近代研究认为它的发生是与神经元轴突的物质流动在节细胞体附近阻滞的结果。根据中医理论结合近代研究,配合活血化瘀药非常重要。所以该方中用丹参、石菖蒲等活血通络开窍药,可以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从而使视网膜的供血、供氧状况得到好转。本方综合作用,可以提高视网膜感光细胞的敏感性,改善视网膜的营养与代谢,从而有利于提高视力、改善视敏度及视网膜电图的作用。
本组52例104只眼经过两个月的系统观察治疗,有效率达84.6%。特别是治疗前66只眼闪光视网膜电图为熄灭型,治疗后44只眼出现微型b波,提示本方对早、中期视网膜素色变性患者闪光视网膜电图有改善作用。闪光视网膜电图b波在临床分析中很有价值,是视网膜功能诊断上可靠而灵敏的指标。b波主要反映双极细胞及周围的神经活动,并与感受器的色素浓度及神经节细胞的活动均有关系。在一定强度的光照刺激下,如b波在正常值以下,可以认为视网膜功能低下,如在一定强度刺激下b波消失,而经过治疗后用同一光刺激强度出现b波时,即使此b波低于正常b波,也可说明视网膜功能?双极细胞及其周围的神经活动与感受器的色素浓度及神经节细胞的活动均有改善 [3] 。本研究表明,中药夜明颗粒在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和减缓病情发展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43.
农业种植方式范文5
关键词:节水型农业;结构优化;研究;种植
我国近些年不断加强保护耕地的措施,但是依然存在侵占农业用地、大水漫灌浪费水资源等现象。发展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不但要合理调配水资源,还要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和合理规划农业用地。
1发展节水型农业种植的重要性
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是一种能够调节和优化资源的种植结构,发展节水型农业的目的就是科学高效地进行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生产,促进资源合理分配。发展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要合理调配水资源,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要对农业用地进行合理布局,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还要考虑土地本身的肥力和作息,交叉种植不同的农作物,恢复土地营养。分析不同植物的覆盖和种植情况,规划种植面积,综合确定最终的农业种植结构。针对农业用水方面,要完善不同的用水系统,减少水资源浪费,最大程度优化资源配置[1]。
2发展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的措施
2.1科学选择农业种植作物
发展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应该在合适的区域科学地挑选农业作物,使之符合当地的气候条件。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种类、不同型号的农作物都对自然环境有着不同的需求,例如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等。因此,自然环境的实际状况是挑选农业种植作物的决定性因素。在发展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的过程当中,应该结合当地的地域背景,考虑种植区域的地势环境、土壤种类、湿度和温度等,然后综合分析这些因素,划分土地种植结构,科学地种植农作物。除此之外,还要合理分配农业种植用水,掌握不同农作物对水资源的需求和季节差异,做好农业用水的规划和分析工作;选择最合适的灌溉方式,例如喷灌、滴灌等,最大程度减少农业用水的浪费和损耗,提高农作物的灌溉效率和水资源的利用效率[2]。
2.2规划农业用地区域
农业用地的划分也是发展节水型农业结构需要考虑的因素。在发展节水型农业结构时,应该对当地的农业用地进行规划,优化农业用地结构。在农业种植区,如果有自然的湖泊河流,或者人工修建的水库,应该根据这些便捷的水利条件规划用地。在河流和湖泊附近种植需水量大的农作物,并且分析和培养周围的土地,掌握该区域的水利条件,完善农业用地灌溉方案。另外,还要从农作物需要的其他条件入手,例如光照等,合理规划农业种植结构[3]。
2.3分层次种植
发展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时,要最大限度利用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客观分析当地的气候条件,必要的时候可以采用分层次交叉种植的方法,为农作物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例如有些农作物怕太阳直晒,可以将这些植物种植在有树的区域,利用树木为其遮挡一部分阳光,树木本身也能涵养水源,落下的树叶还能为土地积聚养分。因此,发展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要综合利用土地和水资源,让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2.4发展农业科技
要想让农业种植结构更加科学,就要不断改进农业科学技术,强化农业种植技术手段,科学研究农作物的品种,升级和优化农作物,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节水性,提高我国农作物的种植水平和种植技术。目前,喷灌和滴灌技术及覆盖地膜的方式,都能提高农业灌溉用水的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损耗。在我国农业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农业科学技术的作用功不可没,很多新型的农作物品种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成活率,并且其节水特性也在不断提高,病害率更低。从农业技术的发展和作用来看,发展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必然要运用更加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生产出更加优质的作物品种。
2.5发展农业设施
从根本上来说,我国的农作物都是由农民种植,但是很多农民的农业生产知识还存在不足,例如选什么样的农作物、选择怎样的方式等。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加强农业设施的建设,尤其是农业灌溉设施,建立更多的供水站,优化农业供水体系;修建喷灌和滴灌等灌溉设施,为农民提供便捷的生产条件。除此之外,还应该向农民普及种植知识,让农民了解发展节水型农业的实际意义和必要性,让节水农业更好地发展。
3发展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的意义
3.1综合不同方面的效益
发展节水型的农业种植结构关系到不同方面的效益,节水不仅仅是农业生产的问题,更是所有社会生产都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发展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能够兼顾多方面的效益,形成一个全面的结构体系。在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节水型农业能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减少资源浪费,协调生态水系统、生产生活水系统、农业水系统,还能保护环境。在经济效益方面,节水型农业通过优化土地和资源,提高了农作物的质量,采用更加科学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了经济效益[4]。
3.2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发展是重要的民生问题,无论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还是其他新型的农业种植结构,都是时展的产物,目的都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水资源问题和土地问题都非常严峻,而农业用水用地又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应该不断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寻找新的农业生产种植方式,保护耕地,提高耕地的种植效率和土地的使用效率。发展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不仅能优化配置资源,还能降低农业生产的风险,提高农业种植的科学性。
农业种植方式范文6
关键词: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策略
引言
伴随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绿色健康的生活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食品是人们生存发展的必要基础,主要源于各种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绿色农业是一种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它讲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我国绿色农业发展起步较晚,还需要在技术方面多加完善;在技术推广上要结合时展和农民需求,努力促进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运用。
1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概念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是发展绿色农业的基础,它不是对传统农业种植技术的全盘否定,而是在原本的种植技术基础上进行合理有效的完善和创新;并结合农业市场需求、生态环境需求和社会需求等多种因素对技术发展的影响,提出新型的农业种植技术。绿色农业种植技术要求农业生产活动要符合农作物的生长规律,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要保证农产品的高品质和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和农药残留直接影响着人们的食品安全,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发展绿色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2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意义
2.1发展农业经济
农业生产是农民日常收入的主要来源,我国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较晚,农产品价格还比较低,深度推广新的农业种植技术有利于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发展绿色农业可以生产更加优质且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在竞争激烈的世界农产品市场中提升我国的农业竞争力。在我国加入WTO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增加绿色农产品的数量是保证农产品能够顺利出口海外的关键[1]。在这样的国际经济环境下,提升农业种植技术并有效推广运用才能增加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优势。运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生产的农产品具有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对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农业经济快速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2.2增强食品安全
社会的不断发展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基本的温饱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人们对食物的需求从数量转向了质量,安全无公害的绿色农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直接影响着食品的质量安全,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较多,给人们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还能够减少农药的使用,使农产品的质量得到保障和有效提升,减少农产品中毒事故,可以很好地改善食品安全现状,创造更加安全有序的农贸市场。有需求就有市场,为了满足人们的食品需求,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势在必行。
2.3保护环境
在我国以往的农业种植生产过程中对于土地的利用率较低,但对自然生态的破坏比较严重,大量的农药和化肥以及农业种植中不合理的土地修整,对土壤结构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使很多土地无法再进行农业生产。推广运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可以通过科学合理地安排施肥与施药工作来对土壤结构进行保护,并根据土壤实际情况进行修复;这样可以很好地控制土壤营养的流失,保持土壤质量。因为减小了土地的负担可以有效地延长土地的农业使用寿命,增加循环种植生产的次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策略
3.1加强技术推广宣传
3.1.1增大宣传力度。虽然目前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推广应用,但仍需继续坚持宣传,要让农民充分理解运用新型种植技术的意义和优势,建立起绿色农业的概念,更自觉地去学习和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来改善生活。宣传人员要引导农民改变以往比较陈旧和不合时宜的农业种植观念,培养农民的环保意识,让农民懂得在农业种植生产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当地政府要积极支持技术宣传工作,增强对于宣传工作的重视程度,增加宣传工作人员的数量、提升宣传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确保技术宣传工作能够顺利有序地开展。同时政府要宣传绿色农产品,增强农民的食品安全意识,从源头改善食品安全,满足人们的绿色食品需求。
3.1.2创新宣传方式。技术宣传的方式可以是丰富多样的,除了传统的讲座、乡村刷墙、宣传栏之外,还可以通过举办农业种植技术交流会、农民美食文化节等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推广宣传。如今互联网信息技术发达,农民对于新媒体、新的传播方式也已经很熟悉,在推广时可以采用新媒体传播的形式实现全方位的宣传。
3.1.3建设示范基地。建设示范基地是进行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宣传推广的一个有效方法,这是一种让农民直观感受技术优势的方式。若在一个种植区域内分隔出两种不同的种植技术展示区,一边采用传统的种植方式,另一边采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经历时间变化,通过强烈的对比让农民自主发现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优势,感受到技术、产品上的差异,从而更加愿意应用新技术甚至帮助宣传。当地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多个绿色农业示范基地,让当地农民可以直接到基地去参观学习,基地的工作人员要具备教导农民学习新技术的能力,让农民能够及时了解最新的技术和种植理念,保证新技术的快速学以致用。
3.2政府扶持
3.2.1制定惠民政策。一项技术的推广运用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当地政府可以出台一些鼓励农民的惠农政策,激发农民应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热情。有以下一些惠农政策可以考虑:其一,为了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可以设置绿色种植补贴、绿色种子化肥优惠购买;还可以对采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农民进行经济补助。其二,政府带头引导和促进当地新技术的研发,为农民提供免费的技术指导,打造当地特色农产品品牌。其三,充分激发农村集体种植的优势,组织新型农村经营主体,鼓励农民创办企业等等。
3.2.2增大资金支持力度。当地政府要对技术推广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发放宣传费用来保证宣传工作的顺利开展。因为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运用需要大量的技术和资金,农民自身负担不起,政府可以通过推行招商引资政策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助推当地的绿色农业,促进产业化农业经济的发展。政府投入的资金有限,所以政府要积极与当地农业发展银行进行有效的沟通,减小农民的贷款限制,保证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和发展不会受到资金问题的制约,使农民有足够的资金来开展绿色农业种植生产。
3.3技术支持
3.3.1组建专业技术团队。要实现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更新需要组建专业的技术团队,多多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优秀技术人才,使其具备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和能力,同时能够细心指导农民完成新技术的运用。政府要积极鼓励和支持能够提出农业种植技术创新方案的人才,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经济和技术环境条件。专业的技术队伍组建完成后,还要定期对其进行培训,增加技术学术交流;建立完善的责任制来提高责任意识与服务意识,并用绩效考核制度来提升工作热情,合理增加工作人员的收入。
3.3.2提供专家指导。有了专业的种植技术人才队伍,就可以在农民遇到技术应用问题时及时予以帮助和解决。实际农业种植生产过程中由于农民知识水平有限,对于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理解和掌握可能存在偏差,容易影响种植效果。除了专业的工作人员在平时多为农民讲解和示范之外,当地政府还可以定期委派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专家下乡村帮助农民解决技术问题,实地进行操作指导和示范,将具体操作要点分步骤详细讲解,让农民能够尽快熟悉技术要点,并在实际种植中实现有效的技术应用。
3.3.3注重汲取经验和开发新技术。因为我国绿色农业起步较晚、种植经验较少,所以在技术推广过程中可以参考和借鉴国外绿色农业的发展经验,根据当地种植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运用。比如日本制定了一系列推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发展的相关法规,要求农民必须在种植时遵照自然生态的循环模式,适当将动物的排泄物进行加工并融入到种植所需的肥料中,并且将农作物除去人们需要的部分后,把剩余部分留给家禽家畜食用。这种循环方式可以明显减少化肥用量,实现绿色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新技术的研发要与实际的推广应用同时进行,根据当地特点不断进行改良和创新;努力培育出更加优质的种子、逐步简化种植生产流程,寻找更加高产高效且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的种植技术和方法。
3.4保障农民收入
3.4.1建立预警机制。农业种植生产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所以在进行技术推广时必须要保证农民的经济效益。绿色农产品的销售与经济市场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些农民并不具备独立判别市场的能力,需要相关部门为农民建立健全的风险预警机制,使农民在经济市场中能够取得较好的收益。
3.4.2与相关企业合作。当农产品生产加工环节出现问题、预期生产经营目标难以实现时,需要农民与绿色种植企业达成合作,当地政府要积极促进农企合作,帮助农民解决问题。有效的农企合作可以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应用更加规范和科学,能够大量增加绿色农业种植面积,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农企合作不仅可以在技术应用上实现突破,还能为农产品的质量和销路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