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发展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交通发展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交通发展建议

交通发展建议范文1

论文摘要:随着乌鲁木齐市近几年来公共交通发展,使乌鲁木齐市的公共交通系统呈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为乌鲁木齐市居民的出行提供了更好的条件。文章通过对乌鲁木齐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分析,针对存在的不同问题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和建议

乌鲁木齐市近年来发展很快。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需求和交通量迅猛增加,由于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制约,新建或扩建道路的代价日益增大,所以应优先考虑有效地使用现有城市道路网来缓解和解决交通危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的根本出路。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意见的通知》〔2005〕46号文件,城市公共交通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有了较快发展,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城市交通拥堵、群众出行不便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城市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

一、乌鲁木齐市公共交通的发展

近几年来,乌鲁木齐市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和促进公共交通的发展。

1.2004年至2005年,由乌鲁木齐市公交总公司组建乌鲁木齐市公交线网规划优化课题小组,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了建国以来第二次比较全面的客流量调查,分别采用跟车调查和IC卡充值调查等方式进行,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收集、统计和分析,对乌鲁木齐市线网的整体情况进行研究讨论,制定出一系列的线网规划优化方案。

2005年11月,世界银行与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在乌市召开了城市交通发展国际研讨会。来自国内外的十余名交通、环保等方面的专家及有关人员参会。根据与会专家提出的制定实施停车管理政策、成立乌鲁木齐市城市停车管理机构等12条建议,乌市确定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战略。

2.积极推进公共交通系统的智能化建设。自2005年起开始筹建公交智能调度中心,现已投入使用。乌鲁木齐市的公共交通正向着全面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同时,考虑将出租车这种公共出行方式纳入其中,进行整体管理。至今,已有多条线路通过安装GPS定位系统,对公交车辆的运营情况(包括运营速度、车辆情况、发车时间、到站时间、电子报警显示等)进行全面监控,积极推行“无路单”运营。少数公交车辆安装了客流自动监测装置,可以实时对各停靠站点的上下车客流量进行监测。

3.2008年,启动中心城区“六纵四横”公交专用道网络体系的建设,进一步优化公交线网。积极开展轨道交通前期工作。

4.停运中巴车,改善公交环境,缓和城市交通压力。乌鲁木齐市城市客运统管办决定“乌鲁木齐市中巴车使用年限到期后,逐步退出运营”,对已达8年报废期的中巴车,不再予以办理城市客运行政许可手续。自2006年起至今,已有多条线路(1路、101路、2路、52路、17路、37路等)的中巴车退出乌鲁木齐公交市场,预计到2008年底所有中巴车将陆续停运。

5.积极推行公交改制。2006年5月29日,乌鲁木齐市公交集团公司、公交珍宝巴士公司成立,乌鲁木齐市引进长期战略合作伙伴——香港珍宝巴士集团,对乌市公交进行全新的改制重组。香港珍宝巴士集团有限公司、广州珍宝巴士有限公司和乌鲁木齐市城建投资有限公司在原公交总公司基础上分别合资组建为乌鲁木齐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和乌鲁木齐公交珍宝巴士有限公司。珍宝巴士集团购置900台环保公交车,使公交资产状况得到改善,车辆成新率和环保性一跃成为全国省会城市先进水平,改善了乘客的乘车环境,提高了企业的营运服务能力。

另外,还通过扩建改建城区道路、增加港湾式停车站、增加公交线路等措施来发展公共交通,使乌鲁木齐市的公共交通系统呈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为乌鲁木齐市居民的出行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但是,也有一些细节上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和进行及时改善。

二、看法与建议

笔者下面就目前乌鲁木齐市公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一些看法和建议:

1.随着中心城区“六纵四横”公交专用道网络体系的建设,应加强公交专用道的使用和管理。建议采取各种有效的监控措施,保证公交专用道的“专用”性,保证公共交通的优先权。

2.随着公交改制的推进,多家公交运营企业陆续进入公交市场,多条公交线路陆续开通,与2005年相比,各运营企业共增加公交线路30余条。建议进行统一规划管理,严格公交线路的审批制度和开通公交线路的理论论证和实践分析,使新开通的公交线路在更多更有效地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的同时,尽量少增加或者不增加市区的交通压力。另外,仅仅依靠增加公交线路,增加配车数,来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并非长远之计。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优化公交线路,优化运营调度管理,优化公交线路的运营组织,最大限度地挖掘运营潜力才是满足人们出行需求,并保障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途径。

3.在2004—2005年进行公交线网规划优化的基础上,对原有公交线路和新开通公交线路进行综合整合,以期降低整个线网(尤其是市中心区)的重复系数,为市中心的北移提供有利先决条件。根据不同线路的特点,采用多种运营形式,比如区间车、大站快车等,提高人们的出行效率。

4.随着中巴车陆续退出市场,应进行全面规划,联合各运营企业,积极推行运力的有效和合理补充。

5.因为公共交通是一项公益性的事业,需要保证公众的利益。在一些客流量比较小的地区,应在营运企业内部,对特定的公交线路予以政策性和经济性的扶持。杜绝“最孤独司机跳槽,69路公交线路停运”的现象(从美居物流园开往三宫村的69路公交线路是2006年开设的,开设时有三辆车。由于平时乘客很少,2007年运营公司将69路公交车减为两辆,2008年初又减为一辆。2008年7月,由于路况和车况都不好,开车的司机跳槽,唯一的一辆69路车就暂时停运。由于该路线的客流量不大,即使恢复运行,暂时也不会考虑增加车辆和班次)。

6.公交驾驶员是公交行业第一线工作人员,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不规律,加之,运营企业的管理制度不够细化,使得该岗位员工的流动性很强,不利于公交行业的发展。建议采取相应的制度上的措施,结合经济上的补贴,使该岗位上的员工能更稳定更积极地从事公交工作,使乌鲁木齐公交行业的发展更趋稳定化,为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7.通过更多的措施来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

(1)发展绿色交通。城市道路的资源是有限的,而机动车的增长是无限的,只有通过大力发展安全舒适、节能环保、便捷高效的公共交通,积极提倡公交出行,推行合乘车等措施才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出路。

(2)城市逐步设置公交优先信号系统,合理配置交叉口信号配时,在绿灯时间上给予公交车辆以优先通行权。在公交车顶装置优先通行控制器,当公交车通过路口时,控制器向路口信号机发射无线信号,遥控路口信号灯变成放行信号,使公交车优先通过路口。

(3)可考虑将公交站点设置在路口,事先配置好配时,公交车停车上人后路口绿灯即亮,公交车可以迅速通过路口。

三、结束语

对任何城市而言,道路的拓宽速度永远赶不上机动车的增长速度,拓宽道路解决拥堵是不现实的,必须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通过今年来乌鲁木齐市政府和各相关部门的努力,乌鲁木齐市的公共交通现状已得到较好改善,希望在积极投入资金进行公共交通设施建设的同时,能采取更多更有效的措施来挖掘现有道路的潜力,使资源得到更高效率的使用。

参考文献

1.张欣环,刘晓勇.乌鲁木齐市居民出行特征分析.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8(3)

2.张亚平.我国城市生态交通规划研究.生态经济(学术版),2006(2)

3.李世豪.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新发展和城市客车市场新趋势.城市车辆,2004(4)

交通发展建议范文2

关键词:云南旅游一卡通;云南旅游交通资源全面整合;发展建议

一、推行云南旅游一卡通的必要性

“全国旅游看两南,两南旅游看云南”,曾经,一句脍炙人口的话语在中国旅游界和游客当中流传甚广,基于云南旅游资源的多样性、气候条件的优越性、民族文化的神秘性和云南旅游从业人员的辛勤耕耘,云南旅游一度备受追捧和模仿。

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旅游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普遍性、经常性需求,大众旅游消费呈逐年上升趋势,各地因政策指导、管理水平、从业理念的不同而推动全国旅游发展呈百花齐放、竞相争妍。云南因地域广博、道路交通通行环境复杂、游客自主出行交通条件受限,给旅游从业者带来更加广阔的发挥空间,肥沃的土壤、良好的给养带来的是云南旅游行业管理粗糙、基础建设迟滞、产品质量低劣发展。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逐渐共享,在线旅游蓬勃发展,移动交通出行给游客带来了极大的出行便利,互动缺失与体验低劣的云南旅游深受诟病,云南省政府推出史上最严旅游市场整治措施,此时推行云南旅游一卡通恰逢其时。

二、云南旅游一卡通的发展历史

云南旅游管理行业和从业者曾推出过品类繁多的云南旅游一卡通,在一段时间里,起到过积极的作用,目前依然有个别产品在蹒跚前行,从市场层面分析,其运不久。

(一)市场驱动型

以云南快乐天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尊荣之旅《云南景点通票》和云南优悠游商务有限公司的探寻秘境《云南旅游通票》为代表。

其中云南快乐天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尊荣之旅《云南景点通票》,联合地州旅游管理部门和部分景区,整合了部分知名景区的优惠权和部分小众景区的免票权,面向车辆驾驶员进行发放,使用效果不佳,但是对景区具有一定的宣传作用。

云南优悠游商务有限公司的探寻秘境《云南旅游通票》,整合云南旅游要素资源的六条极具代表性的传统高端旅游线路产品(昆玉红、昆大丽、昆腾瑞、昆普版、昆楚元、昆罗丘),推出《云南旅游通票》,整合了部分知名景区的优惠权和部分小众景区的免票权,推出《云南景点套票》,面向省内外的高端商进行售卖,但是推广效果不明显。

(二)政策主导型

以丽江旅游一卡通为代表,由旅游管理部门主导,公司隶属事业编制,地接社在接团时,组团社须将团款打到地接社的旅游一卡通,团队在酒店、景区、餐厅消费时以旅游一卡通进行结算,曾对三角债问题解决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发卡公司对团款和场景消费进行多重提点,形成抵触,滋生腐败。目前,地接社为了获得更多的业务,已经形成垫付一卡通团款现状,违背发卡初衷。

(三)资源控制型

以大理旅游一卡通为代表,由大理旅游集团主导发行,基于对大理优质旅游景区资源的控制权,根据旅游线路将热门景区和冷门景点进行捆绑,形成景区AB套餐,应用优惠幅度、免费政策、流量返额等,对团队旅游进行消费刷卡支付策略,有效控制资金风险、合理拉动冷门景点流量,同时深受失去选择权的旅行社和游客的抱怨,同时掣肘了系统外的资源发展。

(四)秃戏⒄剐

以云南本元一卡通为代表,由云南本元支付管理有限公司发行,基于其具有支付许可而整合了涵盖吃、穿、住、用、行、游、闲、险等要素的线下商圈优惠资源,发行的可提供各领域法定票据支持的商礼卡。

纵观以上一卡通的模式和运营,或因产品的单一性、资源的局限性,或因资本金投入明显不够、资源拉动力小、产品供给不足,或因服务能力不足,征信体系缺失,投诉处理通道缺乏,最重要的是没有能够站在全域旅游的制高点上,最终都没有成为能够带动云南旅游全域发展的“牛鼻子”。

三、对旅游交通资源整合推行云南旅游一卡通的可行性分析

在旅游要素资源中,云南旅游餐饮发达、特产丰富,在旅游热点区域,稍加挖掘即可进行资源的互动与协同。在住宿和娱乐要素领域,依托在线旅游平台,绝大多数游客能够轻松解决住宿问题,而娱乐层面的刚需是民族风俗、地域文化以及当地喜闻乐见的娱乐项目,其在旅游中的参与度及份额稍弱。

从散客出行角度来说,决定旺季出行的要素首先是住宿问题,其次是交通问题,最后是景区和美食问题。决定淡季出行的要素首先是交通问题,其次才是住宿问题,最后是美食和景区问题。旅游交通始终是困扰游客的“牛鼻子”,也是牵动云南全域旅游要素资源互联互通的“牛鼻子”,是云南旅游提质增效、转型发展的“牛鼻子”。

发展云南全域旅游,推行云南旅游一卡通需要重点整合的要素资源是景区和交通。其中景区资源整合难度大、成本高,而交通资源的整合已经出现拐点,是整合的重点,整合交通要素资源即可以整合互动旅游其他要素资源。

当前云南旅游市场正处于低迷期,是云南旅游交通整合的黄金时期。依托对旅游交通资源的全面整合,实现旅游交通作为旅游的前置要素,控制云南旅游要素资源整合和价格制定的主导权,协调政府政策扶持,引导行业管理、从业企业、资源要素,站在全域旅游的制高点,适时推出云南旅游一卡通,以游客为核心,以交通为纽带,进行云南全域旅游的产品重构与设计。

四、推行云南旅游一卡通的发展建议

(一)加强对景区资源整合

站在云南全域旅游的制高点,以昆明为辐射中心,加强对昆-大-丽、昆-腾-瑞、昆-玉-红旅游专线的景区资源整合;站在区域旅游与全域旅游互动的角度,加强以旅游热点区域为辐射中心,向周边旅游潜力区域形成环线旅游的景区资源整合。

(二)集中对旅游交通资源整合

实施对云南全域旅游交通全面整合,通过对旅游交通的并购整合,实现以旅游交通为龙头,开展对其他要素资源的互动。云南旅游目前和较长一段时间的旅游出行方式依然是公路交通,可以依托公司目前在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西双版纳的旅游交通网络基础,进行区域性全域旅游交通大整合,既有全域旅游的考量,也有区域旅游节点的控制,还兼具区域性环线旅游交通的疏导职能,形成短线、长线、环线、跨境旅游交通交互发展网络。

(三)产品设计与运营

产品设计思路:借助云南旅游交通资源整合,推出景区直通车、旅游专线直通车、旅游环线直通车、文化旅游产品、温泉旅游产品、美食旅游产品、探险旅游产品、自驾旅游产品、跨境巴士旅游、会务旅游、婚纱拍摄旅游、高尔夫旅游、古镇旅游、乡村旅游、游学旅游产品、雨林旅游产品、徒步拓展……最终形成云南乃至全国最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云南旅游一卡通产品。

交通发展建议范文3

公共交通作为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是一个地区城市形象和综合服务能力的重要体现。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以较少道路资源运送较大量乘客、增强城市道路通行能力、促进交通集约发展的需要,是降低广大群众出行成本、节约出行时间、提高出行效率的需要,是推进节能减排、实现低碳运输、改善城市环境的需要,必须放在突出位置。

坚持公交优先,就是坚持百姓优先。建市以来,我市不断加大城市道路和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公共交通有了较快发展,基本满足了城乡居民出行需求。但随着我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公交出行不便、运行效率不高等问题日益凸显,对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各县(区)、各有关部门必须牢固树立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理念,推进改革创新,优化发展环境,在公交规划、设施建设、政策扶持、运营体制、运力投放等方面,全面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

二、进一步明确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主要思路和工作目标

(一)主要思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公交优先、城乡一体的发展理念,通过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政策扶持、市场互动等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公交基础设施,优化城乡运营结构,实现公共交通统一线网规划、统一场站建设、统一运营管理、统一考核标准,尽快建立起与城市规模、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结构合理、设施配套、节能环保、方便快捷的公共交通体系。

(二)工作目标。至“十二五”末,市区(含、城区、经济开发区、市新城、州工业园区,下同)及各县初步建立以市(县)为中心、乡镇为节点、站场为依托,多种交通方式相互衔接,线路覆盖城乡的公共交通新格局,形成城市、县乡(镇)、乡(镇)村之间衔接有效的城乡客运一体化网络,公共交通的便捷性、舒适性与群众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市区万人拥有公交车辆15标台以上,各县14标台以上,公交运输能力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市区公交出行分担率35%以上,各县25%以上,公共交通成为广大群众出行的主要方式;城乡客运一体化覆盖率100%;市区建成2-3条快速公交线路和公交服务示范线路,有条件的县开展试点工作;建设完善的公交基础设施;推广使用公交IC卡、车载GPS监控系统,并试点与公交场站、调度指挥中心之间信息联网,逐步实施公交智能化管理。

三、进一步加快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规划修编和组织实施

在“”公共交通规划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推进情况,优先修订完善公共交通发展规划,并维护公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认真组织实施。

(一)明确规划修订原则。一是科学规划、相互衔接原则。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城市总体规划、城乡路网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结合,一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提高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科学性。二是远近结合、适度超前原则。公共交通规划不仅要立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公共交通现状,更要充分考虑未来尤其是“十二五”期间实现更大突破对公共交通的发展需求,超前谋划,为今后一段时期公交发展留足空间。三是城乡统筹、线网一体原则。立足城乡客运一体,统筹布局公交线路,实现城乡对接,并综合考虑各种交通方式换乘以及对外交通的协调衔接,实现零距离换乘。

(二)调整优化线网布局。根据公交规划,调整线路走向,优化线网结构,增加线网密度,不断提高公交覆盖率,减少公交盲区,实现路通车通目标。市区及三县城区内双向六车道以上的道路,符合条件的都要设置公交专用车道,优先单向、逆向专用线路等,合理调整公交车辆与其他车辆的路权分配关系,提高公交车辆运行效率。大力实施农村客运班车通达工程,符合通车条件的行政村全部通上班车,允许达到规定标准和要求且实行公司化经营的公交车辆进入中心城区经营,确保农村居民单次出行直达乡镇,一次换乘到城区。

(三)科学设置场站设施。按照以人为本、经济实用、富有特色、体现形象的要求,建设公交场站设施。在长途汽车站、火车站、客运码头、居住小区、开发区、商业集中区、学校、医院、行政办公区以及大型公共活动场所等客流集散地和城市主干道,配套建设公共交通停车场、首末站、候车亭等设施,符合条件的地区建设公交保养场、调度中心、换乘枢纽,并实行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竣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对新建(改造)的城市道路,由交通运输部门提出配套场站设施规划和建设要求,经规划部门审定后,纳入当地年度道路建设改造计划,交建设单位实施。“十二五”期间,市区及三县都要配套建设公交调度指挥中心、换乘枢纽、停车场、首末站以及加气站、充电站等公交基础设施;各开发区要预留公交首末站建设用地;每个中心镇建有一个农村客运站,每个行政村建有一个招呼站或候车亭。

(四)合理调配运营结构。公共汽车作为公共交通的主要形式,各地应大力发展,将公共汽车作为公交主力向居住小区、商业区、学校、旅游景点、乡镇和农村等功能区延伸,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出行需求。出租汽车作为补充形式,对非流向性、非时段性的城市客流运输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应根据城市人口数量,合理确定运力规模。三轮车作为特定时期特定交通工具,应按照规范管理、总量控制、局部限制、逐步减少的要求,加强监督管理。有条件的地方启动建设轨道交通。

四、进一步创新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运营体制和经营机制

在保障公共利益和安全前提下,引进市场机制,鼓励适度竞争,加快推进公共交通行业改革,最终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规模经营、规范有序的大公交格局。

(一)实行股份运作,促进有序竞争。对国有公交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交通运输部门代表政府对公交企业持有一定股份,鼓励同城公交企业相互参股,引导符合条件的国有、集体、个人等多种资本投资参与公交建设和经营。允许和支持市区及三县以城市为单位,实行公交经营一个主体或多个主体并存的运行体制,按照统一管理标准和要求,加强行业监管。对现有公交企业兼营其他业务的,必须将其公交业务从公司综合业务中剥离出来,成立专门的公交经营企业,明确企业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资产权属及相关权益关系,实行公交业务专业化,使公交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独立核算、公平竞争、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

(二)推进公司化改造,采取多模式运营。以公司化、规范化、集约化为主导,加快现行公交经营机制改革。对企业挂靠、承包的公交车辆在“十二五”期间分年度、按比例完成公司化改造,对新增(更新)的公交车辆全部实行公司化经营。对市与县、县与县、县与乡(镇)之间的线路,鼓励选用公交车型,实行公交化运营模式;对乡(镇)与乡(镇)、乡(镇)与村、村与村之间的线路,根据实际情况,在满足群众出行需要的前提下,实行多样化的运营模式。

(三)规范市场行为,健全进出机制。公交经营实行行政许可制度,对申请从事公交业务经营的,严格审查其经营资质、安全技术、服务质量等条件,采取招投标等方式,公开竞争、择优选择。对经营管理混乱、安全隐患严重、考核不达标以及擅自转让公交线路、车辆、场站设施等经营权的经营者,提出限期整改要求,经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依法收回经营权。

五、进一步完善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和措施

由于公交公益性强、覆盖面广、运营成本高,为保证公交正常运行,对公共交通的基础设施建设、车辆改造、经营亏损等,优先给予政策扶持。

(一)增加对公共交通的资金投入。将公共交通投入纳入市、县(区)政府公共财政体系,列入年度预算,以不低于省规定标准,逐年加大投入。建立健全公共交通经济补贴补偿机制,对新建(改造)的公交场站、企业新增(更新)符合标准要求且实行公司化经营的车辆及其配备的智能化设施,由政府给予资金补贴。对公交企业的政策性亏损、线路补贴、公益负担(包括70岁以上老年人、学生、盲人、伤残警察、军人、市级以上劳模、高新技术人才等实行免费或优惠乘车)和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增加的支出,由各级交通运输部门会同级财政、审计、物价等部门审核后,由同级政府给予专项补贴补偿。

(二)优先安排建设用地。对公共交通规划确定的停车场、保养场、首末站、调度(服务)中心、换乘枢纽等公交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按政府公益性用地供地方式,优先供地;经营性公交基础设施用地实行有偿供应。对依法取得的公共交通设施用地,不得随意挤占,不得擅自改变用途。

(三)规范公交票价定价和调整机制。合理调整各种公共交通方式票价之间的比价关系,鼓励有条件的线路推行公交一票制,最大限度地吸引客流,提高公共交通运行效率。公共交通票价调整实行听证制度,公开透明,充分征求广大乘客和社会各界意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程序进行。

(四)减免相关税费。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免收市权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和地方征收的相关基金,涉及公交运营及社会各界捐赠赞助资产的相关税费,财政、物价、地税、住建、公安等部门给予减免支持。对不能直接减免的,按“先征后奖”方式予以支持。

(五)广告收益分配。公交站亭广告收益属政府非税收入,纳入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主要用于公交事业发展。对已有站亭,广告收益主体和支付渠道不变。需要提升改造的,如原实施主体愿意按政府规定的标准和要求进行改造的,仍由原实施主体实施改造,广告经营权和收益权在原规定的期限内有效,期限到期及原实施主体不愿意改造的,政府收回广告经营权另行公开拍卖,并进行改造。对政府投资新建站亭,由政府明确实施主体,广告经营权属政府所有,公开拍卖。对公交企业自筹以及政府补贴购置的车辆,车辆广告经营权归公交企业所有;对企事业单位出资购车支持公交经营的,车辆广告经营权归购车单位所有。公交广告与设置按政府有关要求和规定统一管理,广告收益实行收支两条线。

六、进一步加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行业创建和监管考核

建立完善的公共交通行业监管考核体系,促进公交企业服务水平和行业形象的进一步提升。

(一)加强公交品牌建设。全面开展文明企业、文明线路、文明车队、服务明星及青年文明号等创建活动,颁布实施公共交通文明公约,健全社会服务承诺制度,重点加强安全行车、准点运行、文明服务、职业道德等培训,不断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队伍素质、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平台,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加快打造公交服务品牌。

(二)加强公交行业监管。建立健全公交运营服务监管制度及其标准体系,全面推行等级服务评审制度,加强行业自律。交通、公安、城管、住建等部门要依法严查非法营运、破坏公共交通设施、扰乱公交运营秩序、危害公共交通安全等行为,规范公交市场运营秩序。

(三)加强公交服务考核。实行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完善的考核奖惩机制,全面考核企业公司化率、经营行为、服务规范、服务质量、车容车貌等。考核结果作为公交企业享受财政补贴、获取线路经营权的重要依据。

交通发展建议范文4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意见的通知》(〔*〕46号)精神,进一步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缓解交通拥堵,促进城市交通与城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市民提供安全可靠、方便周到、经济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现就我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如下实施意见:

一、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优先地位

公共交通是由公共汽车、轨道交通、出租汽车等交通方式组成的公共客运系统,是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公共交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随着我市经济和城市化、机动化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工具快速增加,出现了城市主要道路趋于饱和、车辆行驶速度降低、居民出行时间延长的问题,影响了城市发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关键要确立公共交通在全市交通系统中的主导地位,全面实施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战略,充分发挥公共交通运量大、价格低廉的优势,引导群众选择公共交通作为主要出行方式。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不仅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有效措施,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各镇区、各有关部门要把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我市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管理和监督,努力营造有利于公共交通优先、稳定、健康发展的社会氛围,促进公共交通与我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明确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基本思路和目标

基本思路:坚持城市公共交通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服务的指导方针,按照城乡统筹、政府主导、政策扶持、有序竞争、优先发展的总体要求,以构建地面快速公交系统为主要载体,通过优化行政管理、完善市场运作机制、整合现有公交资源、改善公交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公交服务质量,努力提高公交车辆出行分担率,形成干支协调、结构合理、高效快捷并与我市城市规模、人口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公共交通系统,为群众提供安全可靠、方便周到、经济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引导群众选择公共交通作为主要出行方式。

近期目标:争取在*年底,万人公共汽车拥有量达7标台,基本形成以公共汽车为主,出租汽车为补充的公共交通系统。全面铺开智能公交系统建设工作,启动ic卡自动缴费系统建设。完成中心城区主干道和组团中心镇主干道上公共汽车停靠站的港湾式改造,争取年公交分担率达到7%以上。

中期目标:到2010年基本确立公共交通在市域交通中的主体地位。万人公共汽车拥有量达10标台,市区内公共汽车平均运营速度达到20公里/小时,准点率达到90%以上;城区范围300米站点覆盖率,建成市区大于50%,中心城区大于70%。城区任意两点间公共交通可达时间不超过50分钟,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总出行中的比重达20%以上,其中轨道交通2%,出租汽车5%,公共汽车13%。公交站场及车辆运营实现数字化全市统一调度,完成线网基础线路的布设,实现公交ic一卡通。

远期目标:到2020年建成以快速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为骨架,以常规公交为主,出租车为补充的多层次的市域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万人公共汽车拥有量达18标台,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总出行中的比重达40%以上,其中轨道交通8%,公共汽车18~22%,出租汽车8~10%。公共交通能向乘客提供安全、准点和便捷的客运服务,相对小汽车交通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公交线网布设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对外交通换乘方便。经营实体主次搭配,有序竞争,共同发展。公共交通为我市建设最适合人类居住和创业的城市提供交通便捷的支撑,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在*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三、建立完善的城市公共交通市场运作机制

建立完善的公交市场运作机制,整合公交线路资源,形成国有主导、多方参与、规模经营、有序竞争的格局,为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提供机制保障。

(一)深化国有公交企业改革,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引导镇区资金和集团资本参与国有公交企业的改革,优化公交企业的资本结构,加快体制和机制转换,进一步整合全市公交资源,实施全市公交一盘棋战略,促进公交企业的持续发展。

(二)实行公交特许经营,规范公交企业服务行为。根据《*市域公共客运交通规划》和城市发展需要,对现有公交线路进行调整和优化,并由交通行业主管部门明确营运主体、期限和服务标准。建立公交线路经营权招投标制度,对现有经营城市公共交通的企业和通过招投标进入的企业,实行特许经营制度,由交通行业主管部门授予营运企业在一定时间和区域内的公交经营权,打破公交线路终身经营制。以公共服务质量规范公交企业,突出公交服务质量、服务装备、服务标准和公共义务,为乘客提供质优价廉的公共服务。通过特许经营和政府监管,将营运效率低、服务质量差的公交企业淘汰出公交市场,促进我市公交服务水平的全面提高。

四、加快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是实施“公交优先”的硬件,要把公交专用道和场站设施建设作为近期工作的重点所依托。规划、建设、交通、公安等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责加快公交基础设施建设,为尽快实现“公交优先”创造良好条件。

(一)加快公交设施建设。公交场站是城市重要基础设施,也是实现“公交优先”的重要保证。根据《*市域公共客运交通规划》,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加大投资力度,积极推进公交站场枢纽、公交首末站和公交候车亭的规划建设。在长途车站、口岸、轨道交通等交通节点建设大型公交换乘枢纽,形成市内公交与对外交通的转换,使乘客能及时换乘公交车。按照规划在城区市人民医院、京华酒店、中医院、大信新都汇、博爱医院、中恳百货等地建设六个大型公交换乘枢纽站,在城南、城北、*区、黄圃、坦洲等地建设综合客运枢纽站。在主要交通干道上,建设港湾式停靠站,配套完善站台、候车亭等设施。对符合公共交通车辆通行条件的居住区,设置公共交通线路及相应的站点。按照“满足群众需求,不干扰正常通行”的原则,合理规划、科学设置公共汽车和出租汽车停靠点,严禁已投入使用的公共交通场站设施随意改变用途。将公共交通场站作为新建居住小区、大型公共活动场所等工程项目配套建设的内容,实行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竣工、同步交付使用。

(二)建立城市快速公交路网。把公交专用道建设作为城市道路建设的重点,通过设置和划定公交专用道,保证公交车辆对道路的专用或优先使用权。积极创造条件在市区现有主干道上逐步辟建公交专用道,市区新建、改建的主干道也应同步规划、建设公交专用道。通过公交专用道建设,使中心城区形成比较完善、便捷的城市公共交通主干路网,充分发挥城市公共交通方便、快捷、经济的优势,使广大市民和乘客主动选择公共交通作为主要的出行工具。

(三)实施“镇镇有站、村村有亭”工程。采取向省争取一点,市镇两级各出一点的办法,在明年底前实现所有镇区至少有一个四级车站,各行政村均有一对候车室亭的目标,改善农村候车条件,吸引市民乘坐公交车。

(四)启动地面快速公共汽车营运系统和轻轨规划的研究。地面快速公共汽车营运系统(下称brt系统)是利用大容量的专用公交车辆,在专用的道路空间营运并由专用信号控制的新型公共交通方式,具有容量大、速度快、工程造价低、建设周期短、运营成本低等特点,是当今世界解决交通拥堵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要加快brt系统的可行性研究,力争在3至5年内启动brt系统专用线路。尽快启动市内轻轨规划的研究,推进轨道交通的建设,发展现代化的城市公共交通。

五、强化以“公交优先”为重点的交通管理

强化交通管理是实施“公交优先”的重要手段。其重点是设置公交优先权标志、调整路网布局、优化车辆结构、建立智能交通系统,以改善公交服务质量、提高公交运行能力、缓解道路拥堵。

(一)强化“公交优先”通行权。在市中心城区设置公交车优先通行道路网络,在有条件的路口增设公交车专用导向车道。在道路交叉口,公交线路的布置可不受禁左、禁直等交通管制措施限制。在具备公交车辆通行条件的部分拥堵道路,可设置除公交车外其他车辆禁驶区域。加大对违反交通法规、擅自占用公交专用道路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促进“公交优先”通行权的落实,实现公交全面提速。

(二)完善公交路网布局。公交线路向新建大型居住区、商业区、学校、风景旅游景区(点)等区域延伸,缩短公交班次间隔时间,延长服务时间。优化公交线网,减少线路重叠,调整非直线系数过大的公交线路,减轻道路交通压力,提高公交服务效率。

(三)实行公交人性化服务。大力发展大容量、低能耗、环保型的公交车,提高公交车辆的档次和舒适度;加强对车辆的维护保养,不断改善乘车服务硬件,增强城市公共交通车辆在交通出行中的吸引力。在有条件的公交停靠站设置候车亭,在市区主要道路逐步设置盲人触摸式站牌、中英文标识站牌,提供公交人性化服务。在公交转乘线路比较多的停靠站点设置触摸式多媒体电脑查询系统,为乘客提供相关信息服务。加强公交企业员工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教育,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做到诚信服务、礼貌待客、安全营运、规范操作。

六、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市政府成立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领导机构,负责组织本实施意见的落实、检查和监督工作。各镇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根据实施意见制定工作方案,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工作落到实处。

(二)建立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资金,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规范补贴制度。各级政府要对轨道交通、综合换乘枢纽、场站建设,以及车辆和设施装备的配置、更新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基础设施配套费等政府性基金要用于城市交通建设,并向公共交通倾斜。市、镇两级政府要分别建立公共交通发展专项资金,规范公交成本费用评价制度和政策性亏损评估制度,对公共交通实行经济补贴、补偿政策。对公交企业的成本和费用进行年度审计与评价,合理界定和计算政策性亏损,并给予适当补贴;对公交企业承担社会福利(包括老年人、残疾人、军人免费乘车,学生和成人持月票乘车等)和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所增加的支出,由市、镇两级财政分别给予专项经济补偿。

(三)完善价格调控机制。建立油价运价联动机制,缓解由燃油价格上涨给公共交通经营者带来的经营压力。兼顾企业经营成本和群众承受能力,科学合理地确定公共交通价格,充分发挥客运价格的导向和杠杆作用,最大限度地吸引客流,提高公共交通工具的利用率。各种公共交通方式之间要建立合理比价关系,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整个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

(四)强化公交设施规划和用地制度。以“公交优先”理念统领城市交通规划,做好对《*市域公共客运交通规划》实施及滚动修编等方面的工作。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确定我市城乡统筹发展的城市公共交通战略和目标。近期形成以公共汽车为主、出租汽车为补充的公共客运体系;远期形成以常规公交为基础、轨道交通和地面快速公交为主、出租汽车为补充的协调发展的公共客运体系。统筹规划城市公共交通专用路网,组织开展公共交通场站设施专项用地规划,科学论证需求规模。建立公交设施用地保障制度,优先安排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建设用地,《*市域公共客运交通规划》确定的停车场、保养场、首末站、换乘枢纽等设施,其用地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采用划拨方式供地。不得随意挤占公共交通设施用地或改变土地用途。

(五)健全法制保障体系。结合我市实际,借鉴国内外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成功经验,在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加快建立确保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出台《*市公共交通管理办法》,为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提供法制保障。

(六)加大科研投入。加大对公共交通行业的科研投入,强化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科技支撑。对公共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综合交通枢纽设计、公共交通优先的道路网利用和信号系统、综合交通信息平台、车辆智能化和安全性有关标准等组织立项,加大科研力度。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科技成果,满足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技术需要。公共交通营运企业要加大对企业管理系统的科技投入,提高运营组织水平。

交通发展建议范文5

(一)、全力谋划好“十一五”规划,加快养护事业发展。

各单位要对“十五”以来养护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查找不足,认真分析研究发展形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省厅、市局“十一五”规划及今年工作总体目标,按照全市养护工作“坚持一个中心,强化两种能力,开展三项活动,突出三个重点,抓好七项工作”的工作思路,制定本单位的公路养护工作“十一五”发展规划和20*年工作计划,要立足当前、谋划长远,要紧紧把握相关政策,抢抓机遇,重点做好项目规划和项目储备,保证全市养护事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二)、稳步推进养护机制改革,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要认真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制约公路养护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主要因素,加快养护生产市场化进程,选1-2个县区进行养护生产市场化试点,锻炼队伍,逐步形成适应市场经济需要,面向全市,竞争有序的公路养护市场;利用公路的区位优势,大力开发公路三产市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劳动用工制度。逐步解决养路养人问题、建勤代表工问题、等问题。

(三)、继续抓好队伍建设和科技进步,提高管理水平。

认真研究当前和“十一五”期的队伍建设面临的新问题,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引进制度,进一步加强业务技术教育,抓好职工继续教育,建立学习培训制度和渠道,提倡和鼓励职工自学。围绕工作实际,认真开展好岗位大练兵和各类业务技术定期培训活动,作到缺啥补啥,立竿见影,下大力量解决好人员整体素质较低问题。进一步抓好各类业务技术能手培养、选拔、评比工作,鼓励各种业务技术人才脱颖而出;进一步加强各类后备人才的培养、储备工作,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需要。

进一步加强大中修工程、绿化工程、危桥维修加固工程和安保工程的科学管理,优化设计、精心组织、精心施工,确保质量。

加大科技投入,根据实际购置、更新养护设备,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提高养护工程及生产科技含量。加快信息化管理进程,年内建成和完善养护系统局域网,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四)、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公路安全畅通。

今年养护系统的安全生产工作要以安全生产落实年活动为主题,以构建“和谐交通”和“关爱生命,关注安全”为宗旨,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原则,突出重点,层级负责,狠抓落实,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最大限度遏制各类事故的发生,营造良好的交通环境。

在全市交通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对全市20*年交通系统安全生产工作已经作出了安排部署和具体要求,各单位要按照要求制定出安全生产年度计划,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工作措施和抢险预案,各级公路安全生产委员会要把道路安全保畅方面作为重点,对路面病害、危险桥涵,地质不良和地质灾害路段、事故多发和隐患点段、水毁和冰雪路段、标志标线完善、施工现场规范、平交道口审批和治理等重点部位,进行及时排查,及时治理,彻底消除隐患,确保干线公路行车舒适和安全畅通。

同时各单位切实做好内保工作,进一步落实完善安全工作各项制度,加强安全法规学习教育,提高防范意识,加强对重点部位和环节监管:规范使用电器设备,贵重物品保管,财务现金存放,路政票据和赔补费管理,驾驶员和车辆、机械设备管理,切实做好预防火灾、盗窃和交通安全事故发生。

(五)强化超限运输治理工作,确保超限运输治理工作规范、有序、经常。

超限运输治理工作使公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县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对治超工作的领导,抽调精兵强将从事治超工作,配足配齐治超人员,严格按省、市治超要求开展治超工作。各县区治超站要明确一名副站长专门负责治超工作。要明确责任,落实制度,规范行为和程序。狠抓源头治理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做到规范、有序、经常。市公路管理处要加大对各治超站点的监管力度,确保完成省厅规定的控制目标。

(六)继续深化党风廉政和作风建设,树公路行业新风。

交通发展建议范文6

 

对于公路经济而言,主要是指于公路建立中具有一定关联性的经济,在公路建设的过程中不但会直接影响公路经济的建设及发展,同时也可能为整个工程建设的材料以及商贸运输带来一定的影响,从而在根本意义上促进经济的快速性发展,为整个经济事业的建立带来充分性的保证。

 

但是,在现阶段公路经济建立及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性的经济理念,以及基本的价值观念的转变,为整个环境的经济化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公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相关的管理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建立科学化的制度管理体系,从而使公路交通的建设为整个公路经济的发展带来充分性的保证。

 

一、公路交通经济建设的基本现状以及相互关系

 

(一)公路交通经济建设的基本现状

 

在现阶段公路经济建设及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很多公路施工企业在发展的同时认识到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较为严峻的问题。首先,在公路建设的过程中缺乏经济建设的基本理念,在长期经济建设及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会受到产业基本体制的影响,思想过于陈旧,缺少一定专业性的经济意识,从而为经济化的建设带来一定制约性的影响。

 

其次,缺少价值功能的持续性发展,在实践的过程中,会出现公路养护的问题,很难满足公路建设中经济性的发展,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路的经济化建设。最后,在公路建设的过程中,缺乏一定合理性的基础,很难对相关问题进行支持,所以,经常会出现经济效益不高的现象,在行政监管的过程中,相关的管理人员会过多的注重公路的建设,对于公路内容的发展却没有过多关注,因此,为整个建设行业的建立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二)经济增长与公路交通投资的关联性

 

对于公路交通的建设而言,在整个问题研究的过程中与公路的经济化投资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首先,公路交通对经济的增长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原有的公路交通设施很难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人员的流动、原材料的运输,都会为交通运输经济化的发展带来一定制约性的影响,所以,在新时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就应该通过投资项目建立及优化,实现经济的合理性发展。其次,在公路交通投资的过程中,基础性的设施是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对经济的发展以及资源的优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可以为公路的投资提供充分性的保证。最后,可以实现经济化的发展。对于一个地区而言,要想提高自身的经济化建设,就应该强化交通事业的全面性发展,提高交通内容的建立,为经济增长带来充分性的保证,提高交通企业的核心性竞争力,从而为经济化的建立树立科学性的发展方向。

 

二、公路经济理念发展中的公路交通建设

 

(一)公路交通促进区域的产业化发展

 

通过公路交通的科学化建设,可以有效推动社会经济化大发展,扩大企业的核心性竞争力,实现经济化发展的基本需求,在公路建设的过程中,会随着企业效应的逐渐增加,促进区域的经济化建设,优化区域产业的核心性结构。

 

在公路项目建立的同时,逐渐改善了沿线的交通经济条件,使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统一性的发展需求,顺应了社会的核心性竞争力,同时也可以逐渐实现区域经济的统一性发展,为产业的结构优化做出了合理性的调整。与此同时,通过公路交通环境的建立,能够促进区域的投资化增长,拉近地区与城市之间的距离,为交通企业的发展树立核心性的发展理念,使社会的经济化发展得到有效性的保证。

 

(二)公路项目影响区域资源开发

 

通过公路项目内容的建立,可以使公路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提高核心性的竞争力。首先,能够促进自然经济的全面性发展,在公路项目建立的过程中,可以为自然资源的开发提供优质性的服务,同时也为经济化的发展带来了有力性的保证,提高了自然资源开发的难度。

 

其次,可以促进国土资源的开发,通过公路项目的建立,可以及时改善传统公路建设过程中的制约性影响,实现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最后,通过公路资源的逐渐优化,可以使人在得到全面性的发展,通过公路施工项目的建立,能够逐渐提高人才的培养,从而带动地区的经济化发展,为整个资源的建立及开发提供了科学化的发展以依据。

 

(三)公路项目的建设会影响社会的进步

 

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发展,通过公路项目的建立可以促进区域的经济的优化,逐渐改善区域医疗、卫生环境以及基本的娱乐性活动,提高人们生活的整体水平。与此同时,在公路项目建立的过程中,能够逐渐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优化信息想交流,从而为人们的生产及生活带来了便利,改变了传统的思想理念,在提高经济水平的同时,促进了经济化的发展。对于公路项目的研究而言,不仅可以促进外贸发展,实现公路沿线的区域优势,还可以逐渐强化外商的投资力度,从而实现地区的外贸易发展。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公路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要想在公路交通建设的同时实现公路交通建设的有效性发展,就应该建立科学性的发展理念,坚持公路交通的可持续性建筑,提高地区的经济化产业,从而为公路交通建设提供充分性的保证。与此同时,在公路交通建设的过程中,能够促进国际文化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区域与区域之间的距离,在科学化发展理念建立的同时,逐渐拓宽了人们的视野,从而引起了国民经济的全面性发展,同时为推动城市的经济化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