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卫生室慢性病工作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卫生室慢性病工作计划范文1
20xx年我村卫生室各项工作,将在镇卫生院、村委以及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镇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和20xx年度各项工作任务,进一步加强业务学习及加大卫生工作宣传力度,确保我村卫生工作各项任务指标全面落实,现将工作计划提出如下:
一、行政管理
1、年初有工作计划,年中有自查报告和半年总结,年终有总结和考核自查报告。
2、每月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一次,各种制度上墙,按时地完成各种材料上报工作。
3、使用统一的基本医疗、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工作登记表、卡、册、档案规范管理。
4、积极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及医疗服务工作,积极参加药品统一代购及乡村一体化管理。
5、按时参加例会及业务学习培训,并作好学习笔记。
二、疾病预防控制
1、认真作好疾病预防控制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按时上报疫情,报告率100%,严防传染病的发生及爆发流行。
2、计划免疫工作:按时通知和督促接种对象进行疫苗接种,按计划完成各苗的接种任务。
3、积极参加上级安排的计划外各种疫苗活动。
4、按时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
5、认真作好结核病人治疗的全程督导,督导率100%。
6、及时上报本村死亡人员、发热病人。
三、妇幼保健工作
1、及时准确地上报本村的孕妇数及出生情况,认真填写及开展高危孕妇的筛查,确保各项任务指标的全面完成。
2、认真做好妇幼卫生知识及降消项目的宣传工作,村宣传覆盖面达100%,孕妇知晓率100%(外出除外)。
3、按时准确上报各种报表,资料存根等进行归档保存。
4、做好孕产妇的转诊工作。
四、医疗工作
1、遵守职业得道德和医德医风规范以及村卫生室的各项管理制度,严格地按照操作规程开展医务服务工作。
2、处方书写规范,用药、收费合理,配伍正确,并有病情和治 疗记录。医疗垃圾及时正确处理并完善记录备查。
3、热情接待病人,不得推诿病人和拒绝出诊,做好病人的转诊工作。
4、做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的宣传动员工作,让农民得实惠。
5、认真执行基本药物制度和药物零差价销售。
五.健康教育
1、认真做好本村的健康教育和健康咨询工作,制定好全年的健康工作安排 ,做到工作有计划,做后有总结。
2、针对重点人群有针对的慢性病进行讲解,让老百姓了解一些慢性病和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情况。
3、对季节性的疾病做好预防工作,特别是一些具有传染性的疾病,让老百姓增强传染病的认识和懂得一些防治知识。
卫生室慢性病工作计划范文2
工作目标
为实施农民健康工程,服务与广大农民,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包括直接面向农村居民与农村流动人口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点人群卫生服务、基本卫生安全保障服务等三大类8个项目。第一类农村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开展健康教育,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落实计划免疫预防接种,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治等;第二类农村重点人群卫生服务,包括妇女保健、儿童保健、慢性病和精神病防治及老年人的动态健康管理等;第三类农村居民基本卫生安全保障服务,包括对农村食品和饮用水等卫生监督监测、农村公共卫生信息收集和报告等8项工作目标制定如下:
一、开展健康教育,主要包括村村设置健康宣传栏,定期更新内容,户户获得健康教育资料,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与疾病预防、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指导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开展育龄妇女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咨询与教育等。
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做好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抢救;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技术培训;承担或协助做好传染病病人的消毒隔离、治疗和其它防控工作;协助开展疾病监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等。
三、配合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治,主要包括结核病、血吸虫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寄生虫病等其他各类传染病防治工作。
四、做好妇女卫生保健服务,主要包括实行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建卡率90%以上;向孕产妇提供5次产前检查、3次产后上门访视和1次产后常规检查;向已婚育龄妇女每年提供1次常见妇女病检查等。
五、做好儿童卫生保健服务,主要包括向0—7岁的儿童免费提供省免疫规划规定的一类疫苗的接种服务;加强afp及计免相关传染病调查、报告、标本采集工作,规范实施儿童计免保偿。确保新生儿和4岁以下儿童建卡率>98%、脊灰、麻疹接种率>95%、百白破、卡介苗、流脑、乙脑苗接种率>90%、四苗全程接种率>90%、脊灰疫苗基础免疫接种及接种率>85%、新生儿乙肝疫苗合格接种率>90%、首针及时率>80%。开展儿童系统保健管理服务,0—3岁儿童在首次体格检查时建立系统管理档案,定期接受8次健康体检等。
六、进行慢性病与老年人的动态健康管理,主要包括对高血压、肿瘤、糖尿病等慢性病人和精神病人提供咨询服务和治疗指导;为60岁以上老人和特困残疾人、低保家庭、五保户等困难群体实行动态管理,跟踪服务,定期随访等。
七、加强农村食品和饮用水等卫生监督监测,主要包括开展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公共场所和职业卫生监督监测等。
八、做好公共卫生信息收集与报告,主要包括收集和报告传染病疫情,及时掌握食物中毒、职业危害及饮用水污染、出生死亡、出生缺陷和外来人员等信息。
主要策略及措施
一、加强领导,责任到人,狠抓落实
在卫生院院长的领导下统筹安排全年的工作任务,将工作任务分工到人,责任到人,制定奖惩措施,将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与奖金挂钩,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为了确保全年工作目标的及时完成。院长董利波负责全面工作,苏阳华负责公共卫生工作安排、艾滋病、寄生虫病的防治管理,石莉娟负责健康教育工作,柏娇负责结核病防治,李栋负责计划免疫工作,许红波负责妇女、儿童卫生保健工作,许江负责肠道传染病,急性传染病防治管理,曹化负责慢性病管理,庄晓娟负责农村食品和饮用水监督监测,李伟负责公共卫生财务管理。
二、部门协调,促进相关工作的开展
积极与教育、宣传等部门协调,落实健康教育和中小学传染病和防治工作。对在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及时与分管领导沟通,强化责任意识,努力做好健康教育,中小学生体检和传染病防治。
三、加大督导力度,提高工作制度
根据工作目标,为了确保全年工作目标的及时完成,成立公共卫生项目工作督导小组,每季度到村卫生室、青阳医院进行公共卫生工作验收。对在督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拿出督导意见,限期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使村卫生室管理、传染病防治、肠道门诊建设、健康教育等各项工作能得到及时有效地落实,同时卫生院根据工作进度,每月拿出工作计划并对上月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回顾性自查,每周有工作安排,每周召开一次院周会,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到每项工作有安排、有措施、有落实、有结果,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四、注重业务培训,提高工作水平
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工作质量,为此,我们将加强对卫生院人员和村卫生室人员的业务培训频次和力度,根据工作内容确定培训计划和培训目标,使业务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提高工作质量。
五、加强思想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卫生队伍
按照上级要求,我们将在本年度深入开展“行风廉政建设”,培养职工的廉政意识、服务意识,以思想建设保工作,使每位职工都能做到爱岗廉洁奉公,同时注重排查,调处卫生院及医疗室内部矛盾,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纠纷,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环境,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卫生队伍。
六、抓住重点,以点带面,促进全年工作目标的完成。
本年度,我们将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点人群卫生服务、基本卫生安全保障服务等三大类8个项目为村(居委会)及各卫生室为重点工作,努力提高四苗覆盖率,妇女、儿童卫生保健服务,传染病报告和疫点处理率,加强村卫生室内部建设,在此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健康教育等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按照上级的工作要求,狠抓措施落实,确保全年工作目标的全面完成。
卫生室慢性病工作计划范文3
我院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既要面临今年年底的区级考核,更得要让群众感受到公共卫生的真实服务。所以务必要继续做好2019年下半年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各项任务。具体计划如下:
一、总体性工作
(一)健康档案。继续建立健全信息化电子档案,及时更新档案,确保40%的档案有动态记录,对上半年工作进行梳理、查缺补漏,包括建档人数、建档率、慢性病数、65岁以上老年人管理数等,无法复核或长期在外人员再一次彻底清除,避免“死档”存在。按照卫计局要求,在上半年度工作的基础上将继续完善特扶家庭、流动人口及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工作;(二)、加强已纳入管理的人员档案的规范性工作。对已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按照要求及时归档,对高血压、糖尿病、65老年人等所有重点管理人群随访合理进行安排,分类登记管理,做到面对面随访,对患者做出康复指导,并规范录入电子档案,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三)、加强卫生室健康教育工作。按照社区卫生室考核标准,要求各卫生室按时开展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及健康教育宣传栏建设(每两月一次),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及时更新宣传内容,督促村医抓好日常接诊中的健康教育宣传,推进重点人群、慢病及老年人的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并将资料打印归档保存备查。(四)、进一步明确村卫生室村医的工作任务和考核机制,完善各项制度,以深化村卫生室村医考核制度为抓手,提高各卫生室的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五)、要求各卫生室及全体公卫人员加强对辖区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政策宣传与讲解。进一步提高群众健康意识,切实让辖区居民理解、明白我们基本卫生服务的真实含义和服务内容。(六)、继续督促卫生室各项设施建设与厕所改造,提高标准化建设的规范程度。(七)积极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对于上级(阳信结防所)转诊居家患者,按照《规范》要求定期开展追踪治疗及全面随访管理,督促其定期复查,做到100%的管理率,并将信息及时上报阳信县结防所。积极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工作,利用12月份的艾滋病日,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包括宣传栏、公众咨询活动)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八)继续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化建设(电子签约),在签约率不断提升的基础上,对慢病、贫困人员等重点管理对象做好履约、随访服务。
二、阶段性工作安排 。
(一)、对辖区3处卫生室进行第三、四季度督导和不定期抽查。(二)、对于季度考核中达不到90分的卫生室进行督促,让其写出整改报告并限期整改。(三)、卫生院院内每月按时组织开展一期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宣传栏内容每两月更换一次。(四)、我科室向辖区居民计划开展至少3次户外公众咨询活动。(五)、按时完成卫生院及卫计局交办的其他临时性工作、常规报表。
(三)、我科计划在6月底对我院辖区内金仙寨瑶族村所有65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精神病患者以及贫困户、残疾人人员开展一次规范性的免费体格检查,具体内容见各类免费体检方案。7月份至11月份对未进行过体检的重点人群人员实行挨家挨户入户体检,然后将所有的体检资料进行完善、归类整理,并输入基层卫生信息系统(3.0版),最后再装订成册保管和备查。
总之,我将竭尽全力做好公共卫生工作,带领全体公卫人员团结协作,一致进取,真抓实干,让辖区老百姓真正享受到公共卫生服务,力争让我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卫生室慢性病工作计划范文4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76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793-02
龙都卫生院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要求,我院公共卫生科在辖区内开展这项工作。到目前为止,我院在诸城市卫生局和市疾控中心的正确领导和技术指导下,按照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操作手册和指导意见,在辖区内积极探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工作。具体工作情况如下:
龙都卫生院辖区内73个行政村,常住服务人口71984人,结合妇女查病,居民健康体检,日常诊疗活动,累计建立健康档案58382人,建档率达81.1%,规范建档率达95.6%,更新宣传栏6期,开展健康咨询活动9次,开展健康知识讲座12次,播放音像资料652次,累计管理65以上老年人5949人,免费查空腹血糖5944人,筛查高血压患者6017人,随访24068人次,筛查管理糖尿病患者1183人,随访4141人次,排查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432人,随访1728次。
龙都卫生院采取十大举措,在本辖区内深入开展居民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工作。具体做法如下:
1 加强领导建立健全一支合格的公共卫生队伍
我院全体医务人员认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统一思想,加强认识,重视医疗服务向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重点的服务意识转变。为此,我院成立了公共卫生科,现有工作人员5名,副院长兼公共卫生科科长1名,实行院长亲自抓,副院长具体抓,公共卫生科专人做。成立了公共卫生体检中心,做到辖区居民随时可来院免费体检。
2 加大宣传力度,逐步提高辖区居民健康知晓率
我院从以下五个方面在辖区内采取多种形式对辖区居民进行健康知识宣传。
2.1 印刷33种健教处方和各种宣教资料发放到村到组到人,利用DVD在门诊候诊大厅每周5次循环播放健康知识音像资料。
2.2 按上级要求设立宣传栏,每季度更换一次内容。
2.3 结合“结核病日”等重大宣传日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发放宣传资料。
2.4 在居民集中的地方主办健康知识讲座,引导居民学习和掌握健康知识和技能。
2.5 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对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进行广泛健康知识宣传,开展了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改善睡眠、限盐、限酒、戒烟、控制药物依赖等健康方式和健康干预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大大提高了本辖区群众健康知识知晓率。
3 强化业务学习,提高国家基本公共卫生管理服务水平
今年,我院组织辖区所有医务人员(含乡村医生),就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工作进行了4次业务知识培训。每次培训后,公共卫生科将公共卫生管务规出试题对培训人员进行考试,进行打分。通过学习和培训,提高了我院医务人员和乡村医生公共卫生管理服务整体服务水平。
4 强化工作职责,实行分村包干,任务分解,责任到人
我院公共卫生工作职责分工如下:公共卫生科主任(副院长)负责分管公共卫生工作。
慢性病、精神病、老年人健康管理组负责:①健康档案的建立;②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③高血压管理服务;④2型糖尿病管理服务;⑤重性精神病管理服务。
疾病控制组负责:①预防接种服务;②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③卫生监督协管服务。
妇幼保健组负责:①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②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
健康教育组负责:健康知识宣传和开展健教活动。
资料档案室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录入、保管。
辖区73个村公共卫生组8人,每人包9个村,负责公共卫生工作的技术指导、健康档案的建立、健康教育、“三人三病”的体检、管理、随访、督导。各种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
5 突出工作重点,重点对“三人三病”进行规范管理
“三人三病”的规范管理,既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难点也是重点。我院狠抓“三人三病”规范管理工作,具体做法是:按照服务规范要求,排查摸底,建立“三人三病”信息台账,工作任务按照职责分工在辖区开展工作。重点宣传,走村入户,认真随访,积极筛查,发现和规范管理“三人三病”,按要求开展健康体检和体检项目,逐步提高“三人三病”的管理率、规范管理率。
6 抓住薄弱环节,做到辖区内公共卫生工作无死角
我院有几个村没有卫生室,公共卫生工作这几个村是我辖区的这项工作的薄弱环节。如何把这几个村的公共卫生工作做好,关系到我院公共卫生工作的服务质量。因此,我院这几个村由公共卫生科副主任负责这几个村的公共卫生工作。争取政府重视,村委会协助,院方支持,公卫人员下乡,走村入户,开展公共卫生各项工作。
7 发扬协作精神,全院一盘棋为辖区居民提供优质公共卫生服务
我院就公共卫生工作召开多次职工会议,会上强调全院职工团结协作,共同投入到公共卫生规范服务中去,完成好任务。公共卫生工作没有科室之分,院各科室医生在日常诊疗活动中,积极填写接诊单,建立健康档案,完善资料,筛查发现慢性病病人,对病人进行健康指导和生活方式指导和干预。院辅助科室免费为辖区服务对象进行检查,在日常工作中发现慢性病人,及时报告公共卫生科,纳入慢性病进行管理。
8 统筹计划安排,在辖区内认真开展公共卫生管理规范服务
我院公共卫生科在年初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制定公共卫生工作各项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每月就辖区公共卫生工作制定工作目标任务,组织公共卫生工作人员进行实施。在工作中查找问题,反馈问题,解决问题;了解辖区公共卫生工作完成情况,督导总结,召开一次公共卫生会议,对卫生室完成公共卫生工作任务和服务质量情况会上进行评价公布,纳入乡医考核内容,与乡医公共卫生项目补助绩效挂钩。
9 建立信息台账,完善信息资料,为公共卫生信息化打基础
卫生室慢性病工作计划范文5
一、全面开展大病救治
从2017年正式开展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工作以来,国家和省市先后5次调整大病救治病种,由最初的9种扩大到34种(目前国家30种),区人民医院作为大病专项救治定点医院,按照大病病种特点和病程阶段,根据临床实际,为每位患者制定诊疗方案,建立贫困患者就医绿色通道,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为全区农村贫困大病患者提供方便、快捷、优质、连续性的医疗服务。建立专门的大病专项救治台账,每位患者有救治档案,动态追踪管理,2017-2020年以来区人民医院收治贫困人口门诊28387人次、住院患者8360例,全区34种大病患者1574人,已救治1574人,救治率达100%。随着病种的增加,使更多贫困患者受益,为保证贫困人员医疗质量,有效合理使用医疗费用,区人民医院对所有收治病种临床路径全覆盖,所有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全部自动纳入临床路径管理。
二、严格落实慢病签约服务管理
(一)深入开展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2016年8月31日全面启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家庭医生与居民签订签约服务协议,当好健康“守门人”和政策“引路人”,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服务,讲清医疗报销政策和流程,同步宣传健康知识、健康脱贫政策,并对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每季度进行1次履约服务。印发《市区农村贫困人口健康服务“1+1+1”管理模式试点工作方案》,引导区级专家资源参与基层健康服务,确保每位贫困人口均能享受到“1+1+1”健康服务,即:“有一名家庭医生签约,一个全科医生团队服务,一位区级专家指导”。为患病贫困人口提供有效救治和康复随访服务;为一般贫困人口提供完善的预防保健服务,有效减少因病致贫、返贫发生,贫困群众健康素养得到显著提升。2020年将2014年和2015年已脱贫贫困人口也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签约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截止2020年底贫困人口共签约14718人,其中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重性精神病分别签约4930人、1227人、13人、545人,实现应签尽签,履约率达99.38%。
(二)开展送药上门服务。印发《关于做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常见慢性病药品配送管理工作的通知》(叶卫计〔2018〕95号),聚焦特定贫困群众,为行动不便贫困慢性病患者在14个慢性病病种推行“长处方”,依托签约服务团队开展送药上门服务,加强村卫生室药品配送管理,按照医供体建设要求,由区医供体中心药房统一配送管理,方便贫困群众取药报销,累计完成上门送药服务198人次。开通了贫困人口慢性病鉴定绿色通道,简化了慢性病申报流程。
(三)大力实施公共卫生项目。实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两卡制”。加强对慢性病、常见病的防治,开展专项活动,优先为老人、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服务和慢性病规范管理,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分别建立电子健康档案30812份、9225份、1050份,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92.13%、92.78%、93.05%。截止2020年底全区慢性病防控核心信息人群知晓率达75%以上;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和测血糖分别达到50%和40%;管理人群血压、血糖控制率分别达到88.79%、88.97%。
(四)抓好贫困人口地方病和重点疾病防控。开展地方病和重大传染病攻坚行动,实施预防、筛查、治疗、康复、管理的全过程综合防治,降低因病致贫返贫风险。持续开展了碘缺乏病监测工作,各项指标达到消除标准。做好消除疟疾防控工作,全区上报疟疾血检1005人,无疟疾病例报告。认真做好传染病疫情监测和网络报告管理工作,紧紧围绕“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目标,全区各医疗机构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运转正常,疫情网络直报及时、准确,全区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5963例,其中乙类传染病2691例,丙类传染病3272例,无甲类传染病报告,疫情报告及时率、审核率100%,全区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积极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大艾滋病监测检测力度和对全区艾滋病人规范化管理、抗病毒治疗、定期随访,先后发现报告居住我区的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共53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死亡9例,5年来累计完成医疗救助159人次,总计17.42万元。认真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年初制定结核病防治工作计划,明确了各医院的职责和任务。全区新增报告结核病468例,累计救治贫困肺结核患者218人次,救治金额18.15万元。我区共报告和治疗手足口病995例,无重症和死亡病例发生。进一步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积极与教育部门联系沟通,认真做好全区秋季入学新生体检结核病筛查工作,筛查结果异常的,需经进一步检查排除,全区各学校没有聚集性结核病发生。加大对各乡镇街结核病人的发现、报告、转诊及治疗管理工作督导,指导乡村医生按公共卫生管理要求,对治疗病人及时随访,规范做好病人的治疗管理工作。每年采集200份8-10岁儿童及100份孕妇家中食用盐样、尿样分别进行盐碘、尿碘含量检测以及学生甲状腺B超检查甲状腺肿大。
(五)加强妇幼保健工作。优先实施妇女宫颈癌、乳腺癌检查和儿童营养改善、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2017年8月区政府办印发《市区2017年农村贫困户家庭妇女“两癌”检查项目实施方案》《市区2017年农村贫困户家庭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实施方案》,于2017年9月,正式全面启动,进一步提高了贫困妇女乳腺癌、宫颈癌的早发现早治疗几率,保障了妇女健康权益,逐步改善了贫困儿童营养状况,降低了儿童发病率。贫困家庭新生儿筛查累计63人;贫困人口家庭6-24月龄婴幼儿共发放儿童营养包237人;贫困家庭妇女“两癌”筛查累积完成乳腺癌筛查2140人,宫颈癌筛查2201人。切实加强免疫规划工作,完成疫苗追溯系统建设,实现无纸化办公,提高接种效率,保障接种安全。全区免疫规划疫苗适龄儿童接种率达90%以上,建卡率达95%以上,加大培训和宣传力度。为进一步强化预防接种人员的业务技能,对全区预防接种人员培训,进一步提升了接种人员业务能力和服务意识;利用预防接种宣传日契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以妈妈课堂、乡村讲座、发放宣传资料、播放宣传片、新媒体等方式大力宣传预防接种知识,增强了宣传氛围,有效提高了家长的认识度和满意率。
(六)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结合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我区成立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抽调专人负责,2020年市顺利完成国家验收。新建、改建的城区公厕累计12所。积极开展农村饮用水卫生监测,严格按照《省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方案》要求,进行科学监测,超额完成年度水样监测任务。2020年每季度对全区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出厂水、末稍水和城市水龙头水开展监测工作,共检测水样40份,检测结果及时在区政府网站公示。同时对全区19个贫困村的饮用水开展水质检测,为每个行政村采集1份集中供水和1份分散供水,共计38份水样,检测结果均为合格。
卫生室慢性病工作计划范文6
一、工作目标
(一)促进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通过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明确各级政府责任,对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实施干预,减少主要健康危害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主要传染病及慢性病,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使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公共卫生服务。
(二)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妇幼保健、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及服务网络。加强公共卫生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切实提高其理论水平以及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预测预警和处置能力。同时进一步强化基层卫生人员公共卫生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执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强以健康档案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三)转变公共卫生服务模式
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要重心下移,关口前移,根据人力资源和工作任务,划定责任范围,明确责任人,完善考核制度,定期深入工作场所、学校、社区和家庭,开展卫生学监测评价,研究制定公共卫生防治策略,指导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深入调查,全面掌握辖区健康危害因素及居民主要健康问题,主动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做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有机结合,强化对居民的健康管理,有效控制主要健康危险因素的危害,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二、实施范围
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全县范围内逐步实施。
三、工作任务
在全县实施国家统一确定的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具体内容如下:
(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人等人群为重点,在自愿的基础上,为辖区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档案主要信息包括居民基本信息、主要健康问题及卫生服务记录等。要积极推进健康档案电子化管理,及时更新健康档案。到年全县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率达到20%。
(二)健康教育
针对健康基础知识和技能、优生优育及辖区重点健康问题等内容,按照卫生部《健康教育规范》要求,采取发放健康教育资料、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举办健康教育讲座等多种形式,引导居民学习和掌握健康知识及必要的健康技能,促进辖区居民的身心健康。乡镇卫生院每月举办健康教育讲座不少于1次,每年开展公众健康宣传咨询活动不少于6次。
(三)预防接种
为全县所有适龄儿童提供安全、有效、免费、均等化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服务,对15岁以下未免疫人群实施乙肝疫苗接种,进一步降低该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和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保护儿童身体健康。以乡镇(街道)为单位,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包括含麻疹成份的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麻腮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接种率达到90%以上。
(四)传染病防治
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建立并完善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监测报告与处理机制,保障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正常运行,及进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参与现场疫点处理。开展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配合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对非住院结核病病人、艾滋病病人进行治疗管理。全县传染病疫情报告率达到90%以上。
(五)儿童保健
为0-36个月婴幼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开展新生儿访视及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管理率达到70%以上;新生儿访视至少2次,访视率达到90%以上;儿童保健1岁以内至少4次,1-3岁每年至少2次。开展体格检查和生长发育监测及评价、心理行为发育、母乳喂养、辅食添加、意外伤害预防、常见疾病防治等指导。
(六)孕产妇保健
为孕产妇建立保健手册,开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及孕期营养、心理等健康指导,了解产后恢复情况并对产后常见问题进行指导。到年底孕产妇保健覆盖率达到90%以上,住院分娩率达到99%以上,系统管理率达到75%以上。
(七)老年人保健
开展对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工作,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老年居民健康管理率达40%以上。
(八)慢性病管理
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指导。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进行随访,每次随访时询问病情、进行体格检查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开展高血压和糖尿病健康管理试点,力争高血压和糖尿病健康管理率达30%。
(九)重性精神疾病管理
对辖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对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每季度至少随访1次,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管理试点,力争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率达到30以上。
四、组织机构
(一)成立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协调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组织协调、信息收集、反馈等日常业务管理工作。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局,办公室主任由兼任,副主任由(县卫生局疾控股股长)、(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县妇幼保健院院长)担任,成员县卫生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妇幼保健有关人员组成。
各乡镇也要成立领导机构,负责本乡镇项目的实施。
(二)成立项目技术专家指导小组。专家指导小组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妇幼保健院以及其他医疗卫生单的相关专家组成,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对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技术指导和监督。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妇幼保健院为县级项目技术指导单位,负责组织专家进行培训与考核,并承担项目技术指导和信息管理工作。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妇幼保健院在县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对全县项目实施机构进行管理、技术指导、业务培训、绩效考核,并承担辖区信息管理工作。
五、项目管理
(一)县卫生局负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的行政管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妇幼保健院具体负责项目实施的业务管理,包括制定实施方案与工作计划,组织县级技术专家指导小组对辖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实施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工作考核、人员培训、信息管理、绩效考核等。
(二)县卫生根据全县卫生规划,确定实施项目的定点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对项目实施进行监督指导和绩效考核,推进项目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通过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免费为全体居民提供,覆盖不到的区域可的由县卫生局指定其他医疗卫生机构提供。
六、工作要求
(一)明确职责,合理分工
县发改、卫生、财政、编制等部门要主动向县政府汇报,提出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建议,明确并履行本部门职责,积极落实各项具体措施。县卫生局会同发改、编制、财政、人社等部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落实乡镇卫生院的人员编制,保证经费开支,明确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机构和人员,并及时组织业务培训工作。其他有关部门要结合本部门职责,积极配合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有关工作。
(二)科学规划,加强管理
各乡镇要根据本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本乡镇的实际情况和人民群众健康需要,制定规划,认真组织落实,加快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在实施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管理制度。
(三)加强宣传,督查落实
各乡镇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宣传,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接受社会监督。要通过新闻媒体定期宣传健康知识,动态报道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政策、内容和进展情况。各级政府要将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纳入民生工程,每年都要组织督查和考核评估,逐步使居民平等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四)强化管理,考核绩效
各乡镇卫生院要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实施方案,以重点人群和服务对象为切入点,逐步建立规范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积极推进健康档案电子化管理,加强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建设。全面实施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保健及主要传染病、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县卫生局和财政局要根据自治区卫生厅《关于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监管的通知》(桂卫办〔〕22号)要求,建立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制度,考核各乡镇卫生院履行职责、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社会满意度等情况,保证公共卫生服务落实和群众受益。要充分发挥考核结果在激励、监督和资金安排分配等方面的作用,考核结果要与经费补助挂钩,作为人员奖惩及核定绩效工资的依据。
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坚持中西医并重,积极应用中医药预防保健技术和方法,充分发挥考中医药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
七、经费保障
(一)区、市、县财政部门按照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桂发〔〕29号),逐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年和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
(二)县财政部门按照《关于明确年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标准》(南财社〔〕13号)落实项目配套资金,以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