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整治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环境整治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环境整治总结

网络环境整治总结范文1

为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根据文件精神,进一步健全城乡环境卫生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城乡环境卫生水平,经研究,决定在全街道深入开展城乡环境集中整治行动。结合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活动总体要求

以“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建设宜居兰江为目标;以清洁村庄(社区)、清洁道路、清洁河道和绿色家园为基本内容;以整治围村垃圾、卫生死角、污水横溢、乱堆乱放、改水改厕等突出问题为重点;以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和提高居民环境卫生意识为目的,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全面开展环境集中整治,切实改变环境卫生脏乱差状况,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

二、工作重点及责任分工

1、清理乱搭乱堆、占道经营。按照成片连线要求,集中整治道路沿线的建筑乱搭乱建、杂物乱堆乱放,进一步规范马路市场、流动摊贩和占道经营,加大对沿路广告、招牌、商铺门店的整治力度。其中街道主要道路、通村网络公路由街道城管中队负责、村配合,村道、村内道路两侧和农户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的建筑材料、柴草及杂物的整治由各行政村负责。

2、清理垃圾、整治卫生死角。由街道环卫所负责集中清理、整治街道主要道路、通村网络公路两边的陈年垃圾、渣土、杂草及其他生活废弃物。各村(社区)要动员和组织村(居)民打扫庭园内外、房前屋后卫生,清除房前屋后垃圾,清除卫生死角,“四害”孳生地,引导村民做到不散养畜禽,不乱倒垃圾,不在公共场所堆放杂物,净化生活环境。同时对村道、村内道路两边、河边、绿化地带、菜场等公共场所等的垃圾彻底清除,做到无暴露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

3、整治河(溪)道、畜禽养殖,加大对饮用水源的保护。做好二类河(溪)道的保洁管理工作,进一步落实河(溪)道等水面的保洁责任制,加强对保洁员队伍的管理、监督,对所有河道、溪道、池塘漂浮物和障碍物、水生植物彻底打捞干净,做到岸坡堆积垃圾、打捞的漂浮物垃圾及水生植物做到日产日清,并在指定地点倾倒。严格禁止各村庄居住区和饮用水源保护区发展养殖业,加大禁养区内畜禽养殖的取缔力度,加强限养区内规模养殖场和村社居住区养殖户的综合治理指导和督促养殖户及时清运畜禽排泄物,并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畜禽排泄物的无害化生态处理,确保周边环境整洁,由街道农经办牵头,各村配合落实。加大对饮用水源的保护力度,相关村对向家弄、前溪湖等危害饮用水源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进行一次集中整治。二类河(溪)道由街道农经办负责,三类(村级)河(溪)道、池塘由各行政村负责。

4、做好改水改厕、整治排水沟渠。按照选址科学、布局合理、管理规范的要求,加快农村无害化卫生公厕的改造和整治。对于公厕排污管道堵塞、粪便外溢严重的,各村必须要投入一定资金,对三格式化粪池、管道等进行彻底改造,冲洗方式改人工排水冲洗为自来水背箱冲洗,完善修补好公厕的基本设施。对各行政村辖区内排水沟、下水道进行一次全面疏通和整治改造,条件许可下变明沟为暗渠,基本消除污水随流现象。公厕改造完善由街道社会事务办牵头,各村负责落实。

5、加强对外来人口集中居住区的管理。切实加强外来务工人员的教育管理,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环境卫生意识,特别是外来人员集居较多的区域,要配套完善居住区内的道路、路灯、公厕、垃圾箱等设施,彻底治理居住区周围“脏、乱、差”现象,改善外来人员居住环境,由街道综治办牵头,各村负责落实。

6、进一步加强村级菜市场的管理。按照设施完善、管理规范、食品安全、卫生整洁的要求,落实动态保洁和管理责任,做到商品摆放有序,车辆停放整齐,道路畅通,无乱堆、乱放、乱占等现象;切实加强市场内外环境卫生动态保洁,做到市场内无积存和垃圾、无污水外溢现象,由街道城建城管办、城管中队牵头,各村负责。

三、工作步骤

本次环境集中整治活动从6月底开始到9月30日基本结束,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1、宣传动员准备阶段(6月底—7月初)。各村(社区)进行深入细致的环境卫生摸底调查,明确本单位在环境卫生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重点整治对象,制订相应的实施方案。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发动,营造浓厚的整治氛围,做到人人动员,广泛参与。

2、集中整治阶段(7月上中旬—9月中旬)。对照工作计划和整治重点,在全街道范围内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大行动,实施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清理乱搭乱堆、占道经营、卫生死角等,全面改造环卫公益设施。街道及相关职能部门将对各村(社区)整治工作开展督查。

3、完善制度,总结验收阶段(9月中旬—9月30日)。配齐配强环卫保洁队伍,建立健全长效保洁管理机制,街道相关职能办(所)对全街道的整治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和总结评比,对本次环境集中整治活动中涌现的先进村(社区)及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并作为年终对村、社区评比各类先进和荣誉的重要依据。

四、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街道已经成立了城乡环境集中整治领导小组,由街道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并抽调相关办、线同志组成实干班子,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各村、社区也要把此项工作作为今年的重点之一,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成立相应领导小组,负责本村、社区的环境整治工作,按照街道整治方案要求,结合实际,抓紧制定出本村、社区的整治方案,分解任务到点,明确责任到人,确保此项环境整治和今后日常卫生保洁不留盲区,不留死角,抓出成效,使村、社区环境面貌焕然一新。街道联村(社区)领导及联村(社区)干部要做好所联村、社区整治的监督指导工作。

网络环境整治总结范文2

以付延成同志在涉外服务环境整治行动动员会上的讲话精神为指导,以此次涉外服务环境整治为契机,认真执行科学发展观,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紧紧围绕创建“文明诚信之都,国际商旅名城”的目标要求,深入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综合整治工作,形成打击、防范、联动、长效的工作格局,不断增强城管执法能力,为提升城市对俄竞争力、影响力和吸引力做出应有贡献。

二、重点整治的问题

强买强卖等兜售商贩尾随、拉扯、阻截、强硬出售商品,以及以次充好、以低廉的商品骗取高额利润等扰乱对俄市场秩序,有损我市对外形象等问题。

三、工作目标

1、通过整治工作,使我市兜售商贩尾随俄罗斯游客强买强卖现象得到有效控制,真正意义上肃清尾随兜售者,保护俄罗斯游客合法利益和我市合法经营者利益,维护我市对俄良好形象。

2、通过整治工作,检验城管执法属地管理、队员路段承包责任制的可行性,和建立各分局联合作战、跨区域机动作战机制,提高我局城乡管理执法能力,建立整治尾随兜售商贩长效机制。

3、通过整治工作,与*、工商、旅游等相关部门建立起联动机制,为形成多部门联合行动、全民广泛参与城乡管理的大城管格局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主要工作措施

采取日常巡查与专项整治相结合,辖区巡查与集中会战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基本达到近期治标,长期治本的目标,最大限度地控制尾随兜售等无证商贩。

(一)加大日常巡查力度,严控尾随兜售等无证商贩

尾随兜售等无证商贩具有地域性强、机动性大、反复易发作等特点,所以,在治理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分局辖区制和队员路段承包责任制的优势,强化日常巡查力度,严控尾随兜售等无证商贩。一是认真执行人盯车巡工作机制。对中心广场、站前广场、山城路、通天路等重点部位、重点街区,在6点至17点时段内尾随兜售等无证商贩多的情况派专人进行死看死守,及时发现,及时取缔。车辆全区巡查,减少尾随兜售等无证商贩赖以存在空间区域。二是加大夜查力度,减少执法空缺时间。17点以后是城市管理执法力度相对薄弱的时段,这一时间段也是尾随兜售等无证商贩活动最频繁的时间段。所以,在这一时段内,要严格执行夜间巡查制,集中全局优势兵力,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减少尾随兜售等无证商贩赖以存在的时间空缺,力争起到打击、警示、防范的效果。

(二)部门联动,集中优势兵力,开展集中整治活动

依据尾随兜售等无证商贩地域性强和反复性强的特点,要合理调配执法力量,突出执法重点,适时开展集中整治活动。联合*局、工商局等部门,集中优势兵力对主要街区、重点部位尾随兜售等无证商贩进行反复打击,坚决遏制尾随兜售等无证商贩蔓延,加大执法力度,将尾随兜售等无证商贩控制在最低点,防止出现反弹现象。

(三)依托数字监控系统,辅助治理尾随兜售等无证商贩

单单依靠加大巡查力度、开展专项整治活动治理尾随兜售等无证商贩,还存在一定弊端,难免会有所遗漏,所以,我们要加快数字化城管建设步伐,扩大数字城管职能范围,利用现代技术网络进行治理尾随兜售等无证商贩,与人防、专项治理有效结合,切实提高监管效率。

五、工作步骤

这次整治行动从8月19日开始到10月底结束,分散三个阶段。

(一)动员部署阶段(8月19日至25日)

此次整治所在重点区域的分局要制定出具体的工作方案,方案中要明确整治的重点部位、重点时段和主要措施,所在非重点整治区域的分局要制定详实、可行性强的配合方案,力求在整治工作中做到全局一盘棋,统一指挥、行动有力,确保此次工作顺利完成。

(二)全面集中整治阶段(8月25日至9月25日)

局属各单位要密切配合,协同作战,认真执行市领导小组、及局领导小组下达的整改命令,要加强日常管理,对重点街区实行严格管理,坚决杜绝出现尾随兜售现象。通过专项整治活动,基本达到对俄商贸市场秩序良好,商旅环境井然有序。

(三)巩固整治成果、总结经验阶段(9月25日至10月底)

整治成果来之不易,在涉外服务环境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要把此项工作作为城乡管理的日常工作来抓,长期部署、长期治理,防控整治死角、时段漏洞,坚决打掉漏网之鱼;局属各单位要注意查找整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时整改,要注意总结经验,建立整治尾随兜售的长效机制,努力打造*文明诚信品牌。

六、组织领导

为加强整治行动的组织领导,成立涉外服务环境整治行动领导小组:

组长:*城乡管理综合执法局局长

副组长:*城乡管理综合执法局副局长

成员:一分局、二分局、三分局、四分局、五分局

七、工作要求

网络环境整治总结范文3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养护转型、管理升级、改革加速、服务提高”的要求,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加强引导、强化监督,进一步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和机制,强化农村公路日常管养和预防性养护,推进样板示范路和养护示范街镇建设,实现公路通行环境“畅、安、舒、美”的总体目标。

二、工作目标

(一)管养意识进一步增强。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重要的公益性基础设施。搞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加强后续管理、保障农村公路持续通行能力的重要举措。要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农村公路管养工作的认识,在全区上下形成重视、支持、积极参与农村公路管养工作的浓厚氛围,营造“政府重视、上下联动、社会关注、群众参与”的良好工作局面。

(二)管养机制进一步健全。通过活动开展,加快推进农村公路管养工作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实现机构健全、人员到位、资金落实、专款专用的目标,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养工作的长效机制。

(三)管养成效进一步提升。全区农村公路实现常态化管养,保持路面平整、路肩整洁、边坡稳定、排水畅通,构造物、沿线设施完好,标志标牌和安保设施齐全完善、绿化美观,路产路权得到有效保护,全区农村公路养护综合好路率达到75%以上,形成“五纵、六横、二环”的文明样板路网络。

(四)管养考核体系进一步完善。健全完善农村公路管养工作监督检查和考核体系,保证农村公路管养工作高效、有序推进。

三、活动范围

全区所有农村公路,包括除国、省道干线以外的所有县道、乡道和村道。

四、考核标准

农村公路管养检查考核标准参照《市交通运输局农村公路日常管理养护检查考核方案》和《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考核办法》的有关规定(《区农村公路日常管理养护考核评分表》附后)。

五、活动安排

(一)宣传动员阶段(2011年2月)。区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制定活动方案,各街镇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深入广泛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各街镇认真查摆农村公路管养工作开展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深入组织开展路容路貌整治、边沟疏通、公路绿化、文明样板路建设、危(窄)桥整治、标准化养护站建设、路田(路宅)分家和公路安保“八项养护工程”。通过活动开展,到2011年底,全区206公里县道及部分主要乡道基本实现标准化养护,宜林路段全部进行绿化,加强路域环境整治,保障公路安全畅通;到2013年底,完成所有农村公路管养提升工作,实现农村公路“畅、安、舒、美”的总体目标,基本建立符合我区农村实际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和运行管理制度,建立稳定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筹集渠道,实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正常化和规范化。

区领导小组不定期开展明查暗访,并及时通报情况,保证活动深入扎实开展,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三)总结评比阶段(2011年—2013年每年年终)。认真总结“农村公路管理提升年”活动开展情况,组织成果展示和综合评比,表彰先进,鞭策后进。

六、工作措施

(一)深入宣传发动。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优势,采取发放宣传单、悬挂横幅、喷涂标语等各种有效形式,扎实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二)加强制度建设。一是街镇农村公路管理站要有专门的办公场所和办公设施,明确专职工作人员,制度、图表上墙,内业资料齐全;村村要有养护员,制订《乡村公路管护村规民约》。二是落实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开展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业务培训教育,不断提高养路工养护技能。三是建立养护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养路工上路作业时机具齐全,穿着安全标志服,严格执行养护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四是完善养护资金管理制度。积极筹措养护专项资金并及时足额到位,设立专户,专款专用。五是强化目标管理责任。完善考核办法,做到年年有计划、有目标、有安排,月月有检查、有考核、有记录。六是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制定奖惩措施,严格兑现奖惩,做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

(三)加强公路养护。严格按照《公路养护技术规范》,组织实施农村公路养护工作。一是做好日常养护工作。公路保持路面平整、横坡适度、路容整洁、边坡稳定、排水畅通、结构物完好、标志标线齐全醒目、沿线设施完善、绿化协调美观,定期召开养护工作例会。二是加强养护巡查。对影响交通安全的公路病害,应及时、快速处治,消除隐患;对因自然灾害造成的交通中断,应迅速上报并设立醒目、规范的警告标志,及时组织进行抢修。三是打造养护样板示范路。每个街镇必须创建以县、乡道为主的1—2条养护样板示范路,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四)加强路域综合整治。各街镇与区交通运输、国土资源、城管执法、工商、交警等部门要密切协作,大力开展农村公路综合环境整治工作,积极组织沿线村民开展公路两侧违法违章建筑物整治、取缔占道经营集市贸易、堆积物清除,公路排水边沟开挖、路肩培土拓宽等工作。可结合环卫进农村、农田水利整修、关停沿线石料场等工作积极开展路域环境整治工作,改变公路沿线脏、乱、差现象,以保障农村公路安全畅通、环境美观。要加强对农村公路的巡查治理力度,鼓励沿线村组及村民提高爱路护路意识,及时举报、制止损坏破坏公路行为,有效保护路产路权,保障交通安全。对因违法占路引发安全事故诉讼案件的街镇,要视情节轻重扣减养护补助资金。

网络环境整治总结范文4

11年度工作总结

一、全力配合重点工程建设

重点工程建设是国家经济建设的推动器,科室全体人员在思想上充分重视,共谋划,共努力,为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1、电厂、电厂线路工程建设进入关键时期,辖区内50万伏、22万伏、11万伏、3.5万伏大小不等的线路工程共有近80个塔基,涉及到土地征用、政策兑现、损害赔偿、宣传教育等一系列问题,工作量大、头绪多而人员少,给工作带来不小的难度。科室知难而上,配合县重点办,逐户做工作,逐丘量地,细致有效的工作保证了重点电力工程顺利开展,到目前为止,基本上完成了线路安装任务和各项政策处理工作。

2、在配合水利重点工程建设方面,科室积极协助县里有关部门做好了水库引水工程、排污工程的政策调处,补偿兑现等工作。同时为引水工程上陈家段签定了合同,且进场准备工作就绪。桥头胡引水工程段的施工也全面进入扫尾阶段。为解决老百姓的喝水问题贡献了力量。

3、铁路是国家的经济大动脉,作为沿海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铁路工程已经开工,我们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沿线村庄的土地征用和政策处理等调查和前期准备工作。

4、支持地方重点工程建设,首先是以三角坛拆建为工作重点,全面推进城市化建设,其次,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全街道62个未审批建房厂家进行测量、处罚、补办等手续。并配合县二职高扩建土地征用工作。

二、有序推进村庄环境整治

今年,我们围绕路网、水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开展了村庄环境整治工作:

1、在路网建设方面,街道已建成18条道路,完成总投资1267万元,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今年科室还配合建设局完成了兴园路等6条市政道路的建设。其中心园路、梅大路、心农路的建设更是改变了的道路结构,完善了城区道路网络。同时,还加快了村级道路的硬化工作,今年已投入850余万元建设公路段,以及等18个村庄的道路硬化工程,硬化面积达35000平方米。其中街道出资350余万元。最后,通过实地勘察,科室还进一步确定了明年的道路建设计划,做到科学规划,心中有数。

2、在水网建设方面,在建城区,科室通过与建设局的积极衔接,在6月底实现了大水网建设,建城区的老百姓已经喝上放心安全的自来水。

3、在村庄环境整治方面,我们突出以“三拆、三化、三整治”为工作重点。以环境整治“推进月”活动为契机,要求各村都制订整治方案。克服各村基础、财力、物力、进度上的不平衡,因地制宜、稳步推进,按制订的实施方案抓好落实工作。今年我们确定了大墙后三村为县级环境整治示范村,在科室的指导下,三村共完成了道路硬化面积9000多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5000多平方米,拆除露天粪缸60余只,净化河道1000余米,有效地促进乡村人居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探索已整治村庄的长效保持制度。

三、严格执行城乡规划管理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在经济利益和村民实际困难的驱动下,违反城乡规划管理,违占违建的现象日益严重,为维护城乡规划的严肃性、统一性,科室花费较大的精力,有效遏制了不良态势。

1、规划先行,11年我们配合4个村庄完成规划编制,分别是村、村、村、村;目前,正在编制的村庄有5个,分别是村、村、村、村、村。

2、建房审核,对于符合条件的村民建房我们给予了积极的配合。今年完成建设项目初审,个人建房审核共上报190户,其中,上报89户,城中村过渡房上报91户,其它补办70户,已审批28户,共计3048平方米。

3、纠违纠占,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规划区内村民在集体土地上违占违建的现象较为严重,为此科室采取了疏堵结合的办法,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拆迁了半洋、、仇家等地一批违法砌基、建房,抑制了乱搭乱建的势头。并且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发现并劝阻了违法建设行为共计60次。在建设项目批后进行有效的管理,协调处理由此造成的建房纠纷共计80次。

四、探索和完善社区建设

社区工作将会是我们科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街道目前城市化水平并不高,但随着撤村建居工作的开展,如何建设和谐社区,创建社区精神文明是摆在我们的面前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为此我们科室社区工作者做了有益的探索。广泛调研并撰写了发展和思考的文章。并且参加了县社区的展览活动,完成了医保、劳动力身份证换证等登记存档工作,还负担起社区的党建和日常管理工作,为完善社区文化和制度建设做了有益探索。

虽然我们在工作上做了不少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①在各类工程建设过程中,如何既要保障群众利益,又能化解矛盾纠纷,如何改变工作作风还需进一步探索,同时部分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比较淡薄,我们的宣传教育工作还有待加强。②辖区违占违建现象严重,一方面是存在客观原因,迁移区的迁建安置点工作未启动,一些住房紧张的村民迫切需要建房;而且土地升值,乱搭乱建的经济利益客观。另一方面仍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规划管理工作力度。

2012年度工作思路

一、继续抓好重点工程建设,配合落实工作

明年,街道辖区内的重点工程建设任务仍然艰巨,数量多,时间紧,主要有下列项目:1、引水工程;2、22万伏奉跃线工程;3、铁路工程;4、园区政策处理工作。我们要全力配合完成的土地征用、政策兑现、损害赔偿、宣传教育等工作,继续为重点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二、继续抓好环境整治工作

1、巩固已整治村庄的村容村貌,落实人员、资金,做好长效机制,特别是、大墙后等6个村庄的巩固工作。同时,总结经验,先行规划,做好明年的重点整治村庄的指导工作,分别是、下应、等3个村庄。

2、做好旧村改造工作,明年我们将以村为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进旧村改造工作,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3、做好江厂陈村的迁移工作,由于电力工程线路的建设,该村需全村迁移,12年我们要加快工作进度,努力为群众服务做好工作。另外继续配合建设、园林绿化部门高起点、高标准地做好梅丹线沿线绿化工作。

网络环境整治总结范文5

关键词: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实证考察;理性分析;辽宁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0-0064-02

一、问题发现与解构的意义

近年来,中国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2008年中央为农村环境保护设立了专项资金,决定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环境治理成效,从2010年开始,国家以连片整治的方式,分阶段选取示范省,集中资金进行农村区域环境治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以解决区域性突出环境问题为目的,对地域空间上相对聚集在一起的多个村庄(受益人口原则上不低于2万人)实施同步、集中整治。

2010年辽宁作为北部地区的代表成为第一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示范省。2010—2012 年,国家和辽宁省预算投入21.25亿元进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整治以大伙房水库及输水工程周边地区为重点,延伸到输水工程供水及采水所涉及的地市,共包括抚顺、本溪、沈阳、鞍山、辽阳、营口及盘锦7个城市。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在各地没有基础、无可遵循的成功模式、建设时间紧迫,是一项空前艰巨的环境建设工程。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开展后,急需总结经验,反馈问题。

二、辽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实证的发现

1.实证方法。调研组选取辽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村庄实地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对村民入户问卷调查、对环保局、乡镇政府等管理者进行半结构性访谈,以及收集有关公共数据和记录。(1)实地考察。以实地调研的方式对沈阳市辽中县六间房镇、杨士岗镇,盘锦市胡家镇,抚顺市上马乡、后安镇,本溪市桓仁县北甸子乡,营口市大石桥汤池镇等进行实地的考察。(2)问卷调查。以问卷的形式对村庄连片治理情况及农民环境保护意识进行考察。先后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32份。(3)半结构性访谈。访谈35名当地环保人员、基层乡镇负责人员、村组织成员。

2.基层管理者视角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中存在的问题。调研表明,基层管理者普遍认为辽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选取特大饮用水水源地周边农村进行连片整治示范,对于流域污染治理和农村污染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整治的过程做到规范化。调查的村庄均对示范项目资金的使用进行了规范和监督,建立了农村环境整治目标责任制。对于日常保洁机制,受访村庄均建立了日常保洁机制,分别采取外包保洁公司或内包村民的方式,基本建立了治管结合机制。调研表明,大量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投入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设施、畜禽粪便污染治理设施、生活污水治理设施、重点水源保护设施的建设。

调研中也反馈出一些实际问题。对于部门之间的协调,83%的受访环保人员认为财政部门审批手续周期长,影响环保部门项目建设;40%的基层乡镇人员认为项目建设过程中缺乏基层政府有效参与机制。对于环保资金的投入,30%的受访者反映资金有时不能及时到位;几乎全部受访者都认为县、乡、村各级财力有限,连片整治项目运行和维护资金缺乏,后续管理和运营负担过重。针对治理技术,57 %的受访者反映水污染治理技术趋于雷同、缺乏有效的适合北方特点的技术支持。对于基层环保管理情况,85 %受访者反映基层环保工作压力大,往往身兼数职,乡镇政府专门环保人员短缺。

通过对基层管理者的访谈,调研小组发现,从基层管理者视角,辽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中在政府部门间的配合、环保资金、治理技术以及农村环保人力资源上存在尚需解决的问题。在乡镇基层环保部门能力普遍较弱和后续维护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能否从项目短期管理转向日常长效管理,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3.村民视角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中存在的问题。针对环境连片整治设施建设、连片整治效果感知、连片整治政策实施认知三方面,调研组对村民进行了入户访谈和问卷调查。调研显示:

在连片整治环境设施建设上,村民普遍反映在垃圾处理、牲畜粪便处理上设施建设明显,97%的村民反馈本村有专门的垃圾处理设施;39%的村民反馈村庄有户用沼气池;48%的村民反馈村庄实现牲畜粪便有机肥加工利用;17%的村民反馈村庄实现有机生态农业。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上,尽管大部分村民都承认村庄修建了排水沟,但仍有66%的村民认为村庄缺乏专门的生活污水治理措施。

在连片整治效果感知上,74%的村民认为村庄治理后环境有明显变好;35%的村民对村庄污染治理效果满意,48%的村民对村庄治理效果基本满意;83%的村民认为污染治理设施轻微存在利用低的现象;22%的村民认为村委会还缺乏专门负责人员;在影响农村环境整治效果的主要原因上,30%的村民认为农民旧的生活习惯不好,47%的村民认为资金投入不足;33%的村民认为农村环境治理保持长期好的效果主要靠个人自觉、61%的村民认为农村环境治理保持长期好的效果主要靠村委会和政府的监督。

在连片整治政策实施认知上,45%的村民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相关政策不了解、53%的村民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相关政策有些了解;在获知本村环境连片整治信息上,23%的村民通过村固定公告牌和媒体、20%村民通过村开会征求村民意见、22%村民通过村民交流、35%村民通过设施建成后;对当地领导治理态度,52%村民认为积极主动。

通过对村民的访谈,调研小组发现,从村民的视角,辽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中在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管理行为、村民行为、政策宣传上存在尚需解决的问题。

三、问题产生的深层解构——基于理性的分析

1.基层环境管理有效性的制约因素。农村环境保护具有公共性,成本较高,由政府提供充足的经费、人力资源与成熟的技术支持是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政策资源基础。长期以来,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难以深入开展,根本的制约因素就是农村环境治理的经费、人力资源与成熟的技术支持主要依赖于地方政府,而地方政府或者资源不足或者轻视农村环境治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中,中央政府以协议的方式,明确中央与地方资金的配套比例、资金保障及人员保障,并制定技术指南,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有效实现奠定了良好基础。然而,农村环境监管对象量大面广,基层环境管理监管能力相对薄弱的现象不能完全改变。在农村环境治理的经费上尤其是项目运行和维护资金供应上仍然是基层政府很大的经济负担。在技术资源上,适宜北方环境、廉价而有效的治理技术尤其是生活水污染治理技术开发也不能依靠基层环境部门解决。另一方面,农村环境管理的复杂特点极易造成权力重叠和权利真空。农村环境管理存在纵向和横向的复杂分工,往往导致部门之间工作衔接不畅,整体效率降低。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中,财政部门资金审批迟滞影响环保部门的项目建设进度,环保部门项目建设监管缺位加重基层乡镇部门的后续管理负担等,都表现为一种部门配合上的失力。

2.村民参与环境治理的制约因素。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兼有管理和治理双重含义。中国农村环境污染主体分散零落,农村环境整治不能单纯依赖点线式的“政府—管理”模式,更需要村民与政府的合作。然而调查显示目前村民与参与环境连片整治仍然呈被动状态。

制约村民参与环境治理的因素首先来自于主观因素。村民缺乏参与环境治理的主体意识。受传统依附文化及政府机制惯性的影响,村民更多地关注个人经济利益,淡薄政治、环境权益。乡村缺乏维权气氛、缺乏维护公共利益的精神。

制约村民参与环境治理的因素还来自于客观因素。一些村庄仍然沿用传统的命令式管理模式,没有处理好环境与村民参与的关系,缺少与村民沟通。村民对环境信息的占有不均衡和不充分,村民的话语权不能充分有效地实现。

四、应对策略

1.创新农村环境治理模式。创新农村环境治理,需要改变传统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管理体制,建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治理模式来连接政府管理机制和村民参与机制。一是协调联动,加强政府部门间合力。横向联系是农村环境保护十分重要的关系网络。平行部门之间应建立各部门联动协调配合工作机制,相互沟通信息,主动配合,形成合力。二是培育乡村环境文化,加强村民与政府间合力。环境文化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远远超过其他力量,对人们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念和管理理念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2.优化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资源结构。(1)地方政府财政责任的制度化与法制化。尽管在连片整治资金供给上,国家以协议的方式,明确了中央与地方资金的配套比例及资金保障措施,但是实践中,仍然存在地方配套资金供给不足或迟滞的问题。解决的路径是寻求政策的制度化和法制化。(2)乡镇环保组织的功能化。县级及以下基层环保部门力量薄弱,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机构建设,在乡镇及行政村设置专门环保机构、配备专兼职监管员队伍。在完善基层环保组织建设的同时,增强环保人员能力建设,提高环保人员的创新能力。(3)环境技术开发和推广的多元化。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重在采取有效的方式、途径和技术措施,因此,应进一步研究适用于北方农村环境整治的技术和模式。农村环保技术的开发完全依靠地方基层力量存在很大困难,应在国家层面上建立科技支撑体系,组织环境科研机构和高校等专业人员对农村环保实用技术开发和推广,确保集中连片村庄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 中央财政投入120亿元资金推进农村环境整村连片整治工作[J].农村财政与财经,2010,(7):24.

[2] 张克中,贺雪峰.社区参与、集体行动与新农村建设[J].经济学家,2008,(1):32-35.

[3] 刘侃,栾胜基.论中国农村环境管理体系的结构真空[J].生态经济,2011,(7):24-27.

网络环境整治总结范文6

(一)进一步加强对“七彩·生态”保护行动工作的领导,找准工作的重点和薄弱环节,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加以突破,取得实质性的工作成效,为社会经济健康发展服务。

(二)进一步加大污染减排工作力度

,认真细致地做好污染减排的各项工作,一是进一步算清增量,核准减量,确保实现“十一五”减排工作目标。二是早计划,早落实污染治理项目,采取各项有力措施,督促污染减排项目及早开工,实现年度污染减排目标。三是注重污染减排环保部门和企事业的档案管理,使其规范化,经得起核查和检验。四是向上争取污染减排项目经费投入,做好国控、省控重点企业的在线监测、监控系统的建设工作。

(三)做好污染源普查成果的开发应用工作,对污染源普查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回顾总结,研究普查成果的开发与应用,让普查成果服务于全市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大局。

(四)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按照市政府的统一安排和部署,与各相关部门紧密配合,进一步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力度,从源头上杜绝和控制城区噪声、油烟、建筑扬尘等污染扰民问题。不断推进我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的工作,制定相应管理措施,确保正常运行。

(五)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把全面完成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作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重要前置条件,从源头上防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不符合环保准入标准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办理环保审批手续。

(六)严格环保执法,对环保大检查活动进行回头看,继续深入开展打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专项行动。

(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及村容村貌整治。

(八)实行环境行为公开制度。建立全市环境状况季度分析报告制度,定期通过媒体和网络全市环境状况,公开重要水体和重点城市环境质量信息。建立公布企业环境形象制度,公开曝光严重环境违法行为,完善建设项目阳光审批制度,新建项目法人代表继续向社会公开承诺履行环保义务,接受社会监督。

(九)加快市环境监测站整体搬迁建设工作步伐,结合搬迁建设,实施市级空气质量自动站建设,建立思茅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日报制度;实施污染事故应急响应中心和中日合作东亚酸沉降监测站建设,努力使环境监测站能力建设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