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命教育的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命教育的方法范文1
一、建立班级学生伤病情档案
在上述案例中,导致小王猝死的主要原因就是他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他的病状是突发性的,教师毫不知情。如果该学生家长已知孩子的病情并预先告知体育教师,任课的体育教师就会在体育课中尽量让其少参加或不参加比较剧烈的活动,可能就不会导致先天性心脏病的发作,也完全可以避免这一悲剧的上演。因此,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生命安全,每年必须请正规医院的医务人员到学校组织全体学生进行体检,或者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组织体检,体检结果学校不仅要存档,而且要对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或其他对生命具有潜在威胁的病症的学生进行专门建档,并告知家长、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特别是体育教师。体育教师有了这些学生的健康档案,就能建立相应的预防方案,就能在上课中做到预防为主、安全第一。
二、要唤起家长对孩子具有潜在威胁生命病症的重视
学生的体质和健康状况是不均衡的,有少数学生患有严重疾病(比如心脑血管方面的),或刚刚动过手术、身体还没有痊愈等各种状况。这些都决定了他们不能和其他正常健康的学生一样参加所有的体育运动项目。但是部分家长对这些危害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向教师说明,再加上体育教师没有做好预防工作,上体育课时很可能会对学生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学校和班级要向家长宣传孩子潜在病症的危害,加强家校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身体状况,提高家长防范孩子潜在的威胁生命病症的能力。
三、建立良好的体育课堂教学常规
体育教师平常的教学都是对健康学生实施的,较少考虑有身体疾病学生的具体情况。《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因此,我们要因材施教,关注体质较弱或特殊体质的学生,合理安排他们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对于不能正常上体育课的学生,必须做全盘、细致的安排。同时,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对学生“察言观色”,及时发现有体质问题的学生的身体反应情况,经常提醒这些学生注意中场休息或中途退出。切不可因“一视同仁”而造成严重的后果。
体育教学的课堂在室外、在操场,这给教师的课堂组织带来了挑战。因为既要把运动相对激烈的体育课上得有趣、有效,又要防患于未然、确保安全,的确不容易。为此,体育课必须建立良好的、切实可行的课堂常规(如点名制度、课前有无生病请假制度、见习制度、着装制度、考核制度、使用器材制度、游戏规则、组织纪律教育等),使这些常规制度人人遵守,并成为体育课的上课习惯。同时,教师还应该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切不可把课上成“一个哨子几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的放羊课;要通过课堂常规,让学生上安全的体育课,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
四、开展生命意识教育和生存技能教育
首先,是生命意识的教育。体育教学过程既是学生身体练习的过程,也是学生个体体验独特的生命的过程。在体育课上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纪录片《生命的起源》,让学生了解生命诞生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来之不易。还可以播放有关唐山大地震、四川省汶川大地震等纪录片,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可贵,唤起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其次,是生存技能的教育。体育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做好自我保护。在体育课中,教师不仅自身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同时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可以结合课堂教学教给学生一些生存技能,比如创设游戏情境,开展“抗洪抢险”游戏:让学生滚过海绵垫,快速跑一段距离,再跨越一个障碍到达终点……学生在紧张、愉悦的游戏中学会了滚翻、快速奔跑、跨越障碍等基本生存技能。再比如,在进行各种姿势跑的练习中,可以让学生弯腰捂住鼻子前进,通过练习引导学生遇到火灾时学会逃生。
五、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
生命教育的方法范文2
一、让词语在运用中鲜活起来
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要“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以此来进行有效扎实的词语教学。还原词语教学应有的章法,让语文课堂本色尽显,让它充满浓郁的语文味道。
教学片断1。“熟练”一词教学。师:出示“熟练”一词,找找看,它在哪里。然后读一读它前后的句子。(生找,读。)师:这里的“熟练”是说读书读得熟练。(板书《望洞庭》)还记得这首诗吗?谁能背诵下来?生:(指名背)湖光秋月……”师:他背的怎么样?谁能说一说,要求用上“熟练”这个词语。生:XX同学古诗背得真熟练!生:XX同学《望洞庭》背得十分熟练,还很有感情呢。师:请同学们观察老师在做什么,然后用“熟练”说一句话。(老师在电脑上打《望洞庭》这首诗,因为对电脑不熟练,经常把字打错。)生:老师用电脑打字,因为老师不熟练,经常打错字。师:老师还是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吧。(老师很熟练的在黑板上把《望洞庭》这首诗写好。)生:老师熟练地在黑板上写了一首《望洞庭》。
师:“熟练”一词可以用以形容朗读背诵得很流利,同样也可以形容用笔书写得很顺畅。
以上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在课堂上着力创设了多个语言运用的有效语境:先从文中提出词语“熟练”,感受“熟练”在课文中的意思是“把书读得滚瓜烂熟的”。接着创设了新的语言环境,引导学生感受背诵流畅可以说“背得熟练”。在逐步提高难度,从电脑打字、黑板上写字等方面进行对比引导,体会书写流畅还可以说“写得熟练”。在此基础上,教师又针对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丰富了“熟练”一次的语用范围,将语境逐步延展。这样的词语教学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使用词语,使得学生跨越了从“理解”到“运用”的沟壑,相信今后他们面对这一词语时也会运用自如。
词语学习,不应该只停留在“理解”的层面,应当实现其更重要的目标,那就是要运用自如。所以,词语教学,要以文章中具体的语境为基础,才能让词语在运用中最大限度地增值,同时也在语境中变得鲜活。在这样的运用中,学生记住的不是死的、单独的词语,而是鲜活的、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运用范例。这样的词语教学,才是最有实效的。
二、让词语在情境中温暖起来
董桥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曾说:“人心是肉做的,文字也是肉做的,是有呼吸的,有脉搏的,有翅膀的。再容易的词语,都有可能让课堂变得富有朝气。” 词语教学是语文课堂学习的必经通道,“通道”越通畅,我们的语文课堂会更精彩、更丰满。
教学片断2。“抚摸”一词教学。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先利用词典自行理解了“抚摸”的含义,接着又让学生找近义词:触摸、轻抚……随后,老师走近学生,轻轻地抚摸着学生的头,告诉学生,这就是抚摸。同时轻轻地问学生,当老师抚摸你的时候,你心里幸福吗?这样的幸福,你还在其他时候体验过吗?此时,学生们的思绪开了闸,纷纷举手发言:生:爷爷抚摸着我的头,说:“做事情要认真点。”生:我生病去医院吊水的时候,爸爸抚摸着我的脑袋说:“男孩子要坚强些!”生:奶奶经常抚摸着我的头,问:“今天想要吃点什么菜?”
接着,老师又启发学生,除了在我们生活中有这么多的温暖抚摸,其实,在大自然中也有很多温暖的抚摸呢,你能找到吗?学生们七嘴八舌,课堂气氛越来越活跃,在不断的交流中,孩子们妙语连珠。生:风儿轻轻地抚摸着小草,给它们穿上了绿衣裳。生:春风抚摸着花儿,花儿绽开了美丽的笑脸。生:春风像妈妈的手,温柔地抚摸着大地…………
“抚摸”一词,看似简单,但是老师就是在这样简单而又独具匠心的抚摸中,让学生们体验到了抚摸的幸福,感受到了抚摸的温暖,以学生的生活体验、知识积累,引导他们感悟“抚摸”一词。通过这样的语境创设,学生们触摸到了词语的温度,词语教学也得以进一步升华。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感受到的是富有生命力的词语,体验到的是富有生活气息的语境。
三、让词语在挖掘中丰厚起来
在汉语中,每一个字,都是一副美丽的画;每一个词语,都蕴藏着一段美妙的传说。我们在进行词语教学的时候,不能只注重意思的理解,而应当尽量去挖掘词语的内涵,让词语教学富有生趣,让学生体悟词语潜在的、深层的含义,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片断3。“奴仆”一词的教学。师:吴王和越王他们俩本来是生死宿敌,可是却变成了主人和奴仆的关系。孩子们,明白奴仆是什么吗?生:奴仆是给别人做事的。师:那我为你做事情算奴仆吗?生:奴仆就是服侍别人的。师:他提到服侍别人,是有这个意思的。还有补充吗?生:奴仆有点像保姆,但和保姆不一样的是,奴仆没工资,保姆有工资的。师:哦。像现在的保姆,只不过待遇差点。生:古时候打仗的时候,一个国家战败了,国王就会被抓过去,当战胜国国王的奴仆。师:奴仆是什么样的呢?看黑板,老师画一画,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画的内容想象一下。师:(一边画、一边叙述)瞧,这个人站着这里,但他的腰却弯着,显示出对主人的恭敬。这是两只手,这是头,每次见到有人来时,都要把头低着,并且手要交叉放在身体前面。猜猜看,这样的人会是什么人呢?生:是奴仆、奴隶。师:是的,古时候,女的见到了男的都需要像这样低着头,显得听从、恭敬。这样的人很听话,但她们的日子却过得异常艰苦。师:(师继续作画)接着看,这是一只手,抓住了她的头发,想骂的时候就骂,想打的时候就打,这样的女人毫无地位可言,这样的人在古时候是什么?――这是奴仆的“奴”,明白了吗?还跟我们现在的保姆一样吗?师:但现在就不一样了,虽然有人做了保姆,但在同学们家里的时候,地位还是平等的。虽然为你们提供服务,但你也得提供报酬。可是在古时候,“奴”却是没有任何地位的,没有地位也就意味着没有尊严。接着,我们继续看另外一个人。同样,这个人的腰也弯得非常厉害,(师边讲边画)同时,头上还带着一种东西,这是古代的刑具。我们一看就明白了,要么是犯人,做了坏事被抓了起来,接受惩罚;要么就是战俘,就是打了败仗被对方抓起来的人,这样的人还要在屁股后面插一根毛,当作尾巴。头上带着刑具,屁股后面有尾巴。你知道是什么吗?生:牛、马、猪……
师:对,因为牲口是有尾巴的,看到他们,你有什么样感受?生:很难受,这样的人生不如死。师:他们还必须干很重的活计,这样的人在古代叫什么?生:仆。师:对,(指着黑板上的两幅画)古代这样的女人加上男人就叫――生:奴仆。…………
教师运用自己丰实的语言文字底蕴,通过一系列的文字知识,形象地将“奴”和“仆”“画”了出来,把这两个字形象化,对字的本源进行了讲解。这样的词语教学,由浅入深,让学生有层次地进行理解,在无声中润物。词语也就在不断深入地挖掘中复活了,更容易让学生理解。
生命教育的方法范文3
关键词:通识教育;生命科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3-129-03
Discussion on the Necessity and Method of Setting up the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 of Life Science in the Universit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Chu Jun et al.
(The Center of Scientific Research,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Hefei 230038,China)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life science has played a huge role in promoting the progress of the whole societ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plan of university,life science courses have been the core courses of general education in the more and more universities at home and abroad. The teaching meaning,the teaching mode,teaching methods,content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of life science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 were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which was expected to provides educational reference for this kind of course carried out in 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Key words:General education;Life science;Teaching reform
早在20世纪,日本学者伊东光就预言:“生命科学会在20世纪90年代取得创造性的突破,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如今,这个预言在生命科学的高速发展下成为现实,生命科学代表了现代科学发展的最前沿。新世纪以来,人们清楚地认识到,人类未来的生活与生命科学的发展息息相关,而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必须掌握一定的现代生物学基础知识。因此,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斯坦福大学和剑桥大学等世界知名学府早在20世纪80年代纷纷开设了生物类课程作为大学生的全校必修课[1]。在国内,随着国内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高校对非生物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生命科学类课程,而且随着通识教育重要性逐渐受到国内高校认可,部分高校已将此类课程列为面向全校的通识教育课。
生命科学类通识教育课课程内容丰富,集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于一体,是一门以拓展知识层面,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为目标的课程。安徽中医药大学在肯定和借鉴当今世界先进的通识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和师资,致力于培养掌握医药类专业深厚基础、具备相关的实践和临床经验、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的医药类专业人才。对这些学生开设生命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不仅仅可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和专业基础,而且对他们进一步理解社会问题和现象奠定了知识基础和智力保证,尤其在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与素养,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提升整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等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 开设生命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的意义
通识教育源于西方,是一种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其本质是对本科生进行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的素质教育,使他们了解不同经典的文化、观念和价值,从而能够进行有效的思考和沟通,对社会现象和问题做出正确、恰当的判断。换言之,通识教育是针对所有大学生的教育,是一种大学的理念,是整个高等教育办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是对人文传统和自由的继承[2]。高等教育的宗旨是“通识为本,专识为末”,现代社会的高等教育应该是以培养一个合格的公民,培养一个宽基础、宽口径、高情商、高素质的现代公民为目的。在这样的前提下,笔者认为开设生命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1 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对人类自我的认识高度 随着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完成,新一代测序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人类第一次从分子水平上认识自我,对于由“A、T、C、G”4个字母组成的无字天书的海量信息的理解,对人类基因组中冗余序列的功能的判断等等问题的思考和甄别,进一步提升了我们对人类自我的认识高度,进一步拓展了人类在认识自我上的思维空间。
1.2 有利于提升对生命现象及生命活动的理解和尊重 作为医药类高校,提高学生对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的理解,对生命的尊重,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巩固专业思想,提升专业技能,养成良好的专业素养。
1.3 有利于大学生对社会生活、生命现象的本质探索 应该清楚地看到,目前社会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问题,如粮食短缺、疾病危害、环境污染、能源危机、资源匮乏、生态失衡和大量物种灭绝等问题,而解决这一系列重大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命科学的发展,对这些问题的深度理解和对其本质的把握都需要大学生具备相应的生命科学知识和基础[3]。开设生命科学通识教育课程,将一些最新的生命科学理论和进展引入课堂,使学生了解本世纪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趋势和热点问题,以便在专业学习中发现学科之间的交叉点,拓展学生的知识领面,既是完善自我知识结构,认识自然科学核心内容的需要,也是培养既了解生命科学又具备其他专业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2 生命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
这类通识教育课程的重点不在于具体传授了多少专业知识观点和内容,而是要传授给学生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思维方式。因此,要想吸引学生选修此课程,就必须从讲授内容和讲授方法2个方面下功夫,力求内容新颖,方法得当,通俗易懂,在授课时尽可能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深入浅出,从大学生关注的问题入手去介绍以上所述内容中的最新成果和进展,这样学生才更易于接受和理解[4]。
根据安徽中医药大学的学生情况和知识基础,把学生分为医药类、文史类两大类别,根据不同类别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医药类学生教学内容选择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交叉意识,重点讲述生命科学的一些新成就和新进展,以及生命科学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如基因编辑技术、干细胞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生态系统的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基因治疗、动物克隆、生物芯片、生物信息学、生物材料与仿生学、生物技术与人类未来等,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并初步能运用生物学知识去认识生命、了解生命,同时争取对学生跨学科创新思维起到一定的科学启迪作用,对社会上的一些热点生物学问题有个清晰的认识;对于文史类学生,教学内容选择上注重安排生物学基础知识的传授,以及生物技术发展与人类社会进步的密切关系,如生命的化学组成、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营养与健康、社会生物学与繁殖对策、人类遗传学与优生、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生命伦理及社会决策等,通过学习,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现代生命科学基础知识,认识人类自身;了解现代生命科学的新发展及其与人文科学交叉的趋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科学观,增强社会公民责任感,提高综合素质。
3 生命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及考核方法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笔者认为,第一,课堂教学尽可能采用先进的现代教学技术,灵活、恰当地利用多媒体课件、录像、动画,使教学形式生动活泼,教学内容形象直观,更易于学生认识、理解和接受;第二,在教学中积极结合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来,以传统的授课方式中学生被动接收知识改变为启发式教学风格,以学生主动整理归纳、主动学习为特点,重视对小组讨论的及时总结和点评,如目前关于转基因问题的讨论等;第三,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生物学知识的自主性探究,例如,安徽中医药大学特意规定至少要保证在整个学时的15%的时间给学生作为自主学习的课时,让学生根据教学目标,主动搜集、整理资料,自主探究掌握知识,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对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轮廓,为进一步听讲学习打下了基础;第四,考虑到生命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了加深对讲授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增强实践环节教学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在课堂讲授快结束时,可以安排学生参观校园的药用植物标本馆,充分利用当地和学校资源,组织学生到安徽中医药大学的校办制药企业、合肥当地的食品加工企业、生物技术研发企业参观一些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过程,使学生对涉及的生产过程有个形象具体的感性认识[5]。
课程考核方面,要改变“一张试卷决定成绩”的方式,考核时机灵活多样,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首先,应采取多种考核方式以检测和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尽可能采取开卷考试、写小论文、生活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进行考查,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生物学综合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每次上课都要有相应的小组讨论的形式以及全班同学参与的课堂讨论,这样可以根据同学的表现,及时给予平时成绩来提供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积极性,也给平时积极上课,参与讨论的同学获得较好的成绩提供了公平和可能[6]。总之,课程考核系统要贴近学生,做到公平公正的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学习,最终达到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生命科学领域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这样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哈里・李维斯.21世纪的挑战:大学的使命、通识教育与师资的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07,3A(5):1-7.
[2]杨叔子,余东升.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之比较[J].高等教育研究,2007,28(6):1-7.
[3]李曼丽.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理念及制度的构建反思:1995-2005[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4(3):86-99.
[4]张建斌,马凯,李利军,等.非生物专业“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内容的研究与实践[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1):104-108.
[5]王国强,吴敏,丁鸣.非生物类专业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10):116-119.
生命教育的方法范文4
【关键词】生命教育 课程实施 台湾
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最早源于20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死亡学(Thanatology)和死亡教育(Death Education),主要关注自杀、吸毒、艾滋病和暴力等社会问题。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物质生活的富裕,我国青少年中出现一些极端生命行为,如自残、自杀、伤害他人生命等,生命教育因而受到关注。我国台湾地区对生命教育的关注较早,已日渐走向成熟。而大陆地区的生命教育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台湾的中学生命教育课程实施独具特色,从中可以提炼出可以借鉴的经验。
一、台湾地区生命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台湾地区的生命教育最早于1976年由民间团体从日本引入,并以伦理课程的形式在一些学校中实施。1997年台湾教育部门成立“生命教育推广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和学校规划《 生命教育实施计划 》,设计生命教育课程、编写相关教材和培养师资队伍等,生命教育逐渐受到重视。为推动生命教育的全面实施,台湾正式成立了“生命教育推动委员会”,并将2001年定为台湾的“生命教育年”,至此台湾生命教育进入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从以“预防自杀”为主,逐渐发展为以匡正社会风气、提升生活品质和重建社会价值为目标,生命教育呈现多元化的价值取向。[1]
二、台湾地区中学生命教育课程的目标和内容
1.台湾地区中学生命教育课程的目标
台湾地区的生命教育有“从生论生的生命关怀伦理取向”和“从死论生的死亡体悟生死取向”两大主流。“伦理取向”的生命教育从生的层面引导学生了解生命,体验生命活着的意义,陶冶健全的人格,其课程的目的在于认知群己关系、增进人我和谐相处,提升对人、事、物的关怀。[2] 其课程目标可表述为:认识生命—关怀生命—珍惜生命。“生死取向”的生命教育从死的层面引导学生认识死亡的本质,进而体会到生命的价值。其目标为认识死亡、建立正确面对死亡的态度和有效的适应方式,以理性的态度省思生命与死亡的真谛,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了解生命的意义,珍惜生命,努力提升生命的价值。[3] 死亡取向的生命教育课程目标可表述为:认识死亡—尊重生死—珍惜生命。可见,不同取向的生命教育课程其实施路径不同,但其终极目标都旨在引导学生珍惜生命。
2.台湾地区中学生命教育课程的内容
生命教育取向的多元性和内涵的丰富性使得生命教育课程的内容呈现多样化特点。“从生论生的生命关怀伦理取向”生命教育课程包含社会教育、伦理教育、家庭教育、生涯教育和心理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从死论生的死亡体悟生死取向”生命教育课程包括生死教育、哲学教育和宗教教育等内容,具体包括认识死亡、失落与哀伤的心理调试辅导、特殊死亡议题的探讨(如安乐死、艾滋病)、丧葬仪式与死亡禁忌学习等。归结起来,台湾中学生命教育课程的内容包含人际关系、伦理、生死学、宗教、殡葬礼仪五大课题。
三、台湾地区中学生命教育课程的实施
课程的有效实施涉及教材选择、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外部支持等方面。台湾地区的中学生命教育课程实施有以下特色。
1.教材选择方面
台湾地区许多中学参照生命教育课程纲要自行编制教材,强调教材应与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的衔接,教材内容应与时俱进。同时教材内容要尽量与学生生活经验和时事相结合,以帮助学生在具体生活中做判断和抉择。教材各章节之后,提供各种“启发式问题”“思考性问题”或“讨论性问题”,使学生在思辨过程中学得并尊重多元价值,亦提供相关辅助读物或媒体资料,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渠道。[4]
2.教学方法方面
台湾地区的生命教育包括活动课程与理论课程,强调体验、省思和实践。理论课程部分教师采用讲演法、启发法、讨论教学法、问题教学法、价值澄清教学法等进行,而活动课程部分采用座谈、参观、访问、演练、调查、辩论、竞赛、服务学习、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等形式进行。总之要做到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融洽的学习氛围,可结合采用多媒体和各种影像资料辅助教学。另外强调教师授课必须遵循“态度必须开放、立场不必中立”的原则,并协助学生遵循此原则来学习。[5] 因为中学生心理发展尚不成熟,对人、对事、对物缺乏准确的判断,若教师授课中持模棱两可的立场,不利于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3.教学评价方面
教学评价涉及怎么评价、谁来评价和评价什么等方面的问题。在台湾地区《 普通高级中学选修科目“生命教育”课程纲要 》中指出,生命教育课程的成绩评定以“能达成课程目标”为原则,评价的范围包括行为、态度、知识与技能等方面,可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及每堂课教学中进行,而评价方法倡导适当多元,以形成性评价为主,采用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评价方式。[6] 可见,台湾地区生命教育课程的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突出对学生行为、态度、知识和技能的全面评价,倡导评价方法多元化,反对采用单一量化手段对学生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
4.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
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对课程实施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辅助读物、影像资料和其他校内外课程资源等。台湾地区许多中小学设立了专门的生命教育研究委员会,承担着生命教育发展研究的功能,负责生命教育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教材的编制、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等,如聘请生命教育专家到学校做报告,组织不同学校之间进行生命教育教学经验分享和交流会,等等。[7] 这些做法提高了生命教育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
5.外部支持力量方面
课程的有效实施还受到外部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如政府重视程度、师资水平、社会舆论导向、学生家长的态度等。在台湾,地区政府的推动在生命教育实施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台湾地区政府从政策精神的倡导、资源的整合与提供两个方面推动生命教育的实施 [8] ,成立了“生命教育推动委员会”,并规定中小学成立“生命教育中心”。同时,政府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课程的开发和教材的编写,组织师资培训等。如今,台湾地区大部分中小学配备了生命教育的专职教师或兼职教师,这无疑有效地推动了台湾地区生命教育的发展。同时台湾地区的非营利组织通过开展研习活动和相关活动、出版宣传品、组织学生夏令营和家长研习活动等,有效地推动了台湾地区的生命教育。上至政府部门,下至学校、非营利民间组织,均做出有效行动,这让台湾中学生命教育在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中不断发展。
四、台湾地区中学生命教育课程实施对大陆的启示
1.重视教育行政部门的推动作用
台湾地区生命教育课程的有效实施与地区政府和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是分不开的。前述的台湾地区教育部门采取的举措都体现了台湾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对生命教育的高度重视。而大陆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对生命教育的重视明显不足,当前只有部分省、市出台了相关的指导纲要。为推动生命教育课程的实施,笔者认为应重视教育行政部门的宏观调控作用,国家教育部应出台相关的指导纲要,使地方教育部门有据可依。各地区可结合当地实际,成立“生命教育研究委员会”,负责生命教育课程的开发研究,如编制教材、培养师资等。各学校应成立“生命教育教研室”,负责本校生命教育课程的实施工作。总之,国家层面、地方层面和学校层面都应重视,真正落实课程的“三级管理”体制,重视生命教育课程的实施。
2.构建完善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
生命教育的课程体系包括生命教育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在构建目标体系上,笔者认为,不管实施何种取向的生命教育,其终极目标应是一致的,即应促进学生自我实现。应构建“认识生命(认识死亡)—关怀生命(尊重生死)—珍惜生命—发展生涯—自我实现”的生命教育目标体系。生命教育的基础目标是培养学生珍惜生命,体会生命的意义,认识生命的基本议题,了解生命的来之不易,并转化为生命正能量,珍爱生命,获得尊严。中级目标为帮助学生发展生涯,当学生认识生命的可贵并体验到生命的意义时,应帮助学生提升生命的价值。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生涯规划,构建生命的愿景,让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彩绘亮丽的人生。生命教育的最高目标是促成学生达到自我实现,学生在不断的学习、思考和体悟中,不断调和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达到人格和心灵的成长。
在内容方面,笔者认为大陆地区中学生命教育课程应包含生死教育、伦理教育、道德教育、性教育、婚姻家庭教育、生涯教育、心理教育等内容。大陆许多学生对宗教文化不了解,也无,因而在生命教育课程中加入宗教教育的内容可能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可考虑删除这方面的内容,或融入哲学教育的内容中进行。构建生命教育的保障体系,笔者认为学校在师资配备、教材选择、经费使用方面都应有一定的保障。学校可成立专门的教研室,配备分管领导,负责生命教育课程的研究和实施工作。应组织相关人员结合本校实际编制校本教材,并组织教师进行课前培训,使教师充分理解生命教育的内涵和教学方法。同时应完善生命教育课程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倡导评价方法、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除了对学生进行评价外,也应对教师、学校进行评价,形成完整的评价机制。对于教师,在计算教学工作量的基础上,对其教学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并给予一定的激励。
3.开发生命教育校内外课程资源
台湾地区在“生命教育推动委员会”之下设立了“课程与教学推广组”专门负责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教学推广工作。大陆地区在教学资源的开发力度上明显不足,教育部应组织相关专家学者进行生命教育课程资源的研发,编写一些典型的教辅教参、生命教育读本、音像资料等,供各地学校参考。而学校更应注重本校实际,组织教师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除此之外,加强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可促进校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改善课程实施的效果。
4.建设生命教育课程的师资队伍
生命教育课程的顺利开展需要一支有力的师资队伍,台湾地区非常重视培养生命教育的师资队伍。成立了“生命教育推动委员会”,负责教师的培训工作。各学校指派一定的教师或自愿报名参加课程培训,包括理论培训和实践指导。通过专家讲解、现场教学观摩、观看视听教学资料、举办交流会等方式加深教师对生命教育理念的认识,并指导教师的具体教学。大陆地区可借鉴这些做法,除了聘请有关专家进行理论讲解外,更应注重实践指导,使教师真正学有所用。
【注: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1XSH023)、“广西哲社规划课题”(项目编号:11FSH024)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教育学院,广西 南宁,530004)
参考文献:
[1]冯建军.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实施[J].新德育·思想理论教育:综合版,2006(11).
[2]钱永镇.校园推动生命教育的具体做法[J].上海教育研究,2006(10).
[3]刘香.不同取向生命教育课程对高中生自我概念、人际关系及生命意义影响之研究[D].南华大学,2003.
生命教育的方法范文5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命教育;实践与研究
生命教育的思想从1986年开始,由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首先倡导并实践,迄今已有40余年的历史,生命教育一经提出,即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在此期间华特士还编著了《生命教育:与孩子一同迎向人生挑战》,对生命教育的思想、目的、过程、任务和课程内容等作出了全面阐述。
一、生命教育的渗透方式
教育是一种面对生命,提升生命价值的事业。生物学是实施生命教育的显性课程,在渗透生命教育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在21世纪这个信息化、社会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浮躁的社会风气深深地影响着生命成长和发展的正常轨迹,那么,生命到底是什么?对它的认识人们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生命似乎永远是一个无法解开的斯芬克斯之谜。许多国家地区在实施生命教育时都采用学科渗透的方式,那么渗透方式又有哪些好处呢?例如,渗透式使生命教育成为日常教学的一部分,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领悟到生命的精髓;在与生命教育有关的各科目中讲授生命教育知识,还可以调动全校教工参与和关注生命教育。
渗透人文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应该深挖教材资料,找准人文教育切入点,教师应发挥自身表率作用,展现自身的人文素养来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同时,必须注重生物学与人文学科知识的衔接。我们的中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面对激烈的竞争,不仅要求他们可以良好地驾驭科学文化知识,更应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以此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形式和环境,在《学会生存》中认为,“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就是一个对教育基本目的的广义的界说”。
二、生命教育所要解决的问题及研究内容
从世界范围看,人类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以技术革命为基础的对自然所造成的“全球环境问题”,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人类总是在施展主体力量改造自然,从而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危害,工业社会和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与此同时,由于对自然资源的超额采伐,对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生物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的发展意义,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因此,提出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教育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有:
(1)在生物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生命意识,通过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和开展培养学生生命意识的课外相关活动,使学生认识生命的伟大与神圣。
(2)探讨在生物教学中进行生命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关爱人的生命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理想思路之一,实施生命教育有助于解决当今人类的种种生存危机,有助于端正教育思想,科学施教,使教育走向健全与高效。教育是世间充满生机与希望的一种事业,它承载了人类最美好的愿望,引领着受教育者走向美好生活。生命教育的内涵,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广义的界定,认为所有与青少年生命有关的教育都可以称之为生命教育。从这个角度讲,素质教育也可称为生命教育;一类是狭义的界定,认为那些针对青少年生命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是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的研究内容有以下几点:
(1)初中生生命意识现状调查;
(2)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
(3)引导学生开展关于增强生命意识的研究性学习;
(4)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性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
生命教育研究的意义就在于能为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提供可行的方法、促进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如何开展生命教育的实验研究,探索出生命教育的有效实施途径与方法,为生命教育体系的建构与完善提供一些好的实践方法案例,生命教育概念是我们每个人应该了解和认识的,生命教育的内涵是宽泛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这对我们把握生命教育的概念起到了一定的参考价值。每个人的初中阶段是个体生命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各方面都会发生剧烈变化,初中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人生观、世界观开始形成,青少年阶段的核心任务是建立自我确认,排除自我迷茫,而他们自己也渴望更多地了解外部世界,所以需要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所以在初中生的教育过程中需要有良好的引导,否则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偏差、人际关系协调能力不强等问题,将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生命教育倡导有科学理性的人文理想,给予科学实践以人文关怀,生命有关的所有人文内容都应作为科学理性的依据,这样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科学理性地对待生命。
参考文献:
[1]刘欢.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与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生命教育的方法范文6
【关键词】生命教育;内容;方法;途径
生命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条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生理、心理、社会和灵性全面均衡的发展。通过生命教育,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然而,在现今社会中,有个别学生迫于来自父母对其学习上的巨大压力而产生残杀父母的极端行为,这虽属个案,但说明了开展生命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以下是笔者在初中生命科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一些尝试.
一、挖掘教材内容,突显生命教育
虽然现在国内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对生命教育进行了大量研究和探索,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设计出生命教育的课程。亦或,在我国把生命教育的内容渗透在有关学科中,如《生命科学》、《新综合科学》和《中学公民》等。因此,要开展生命教育,首先要求我们教师要挖掘教材内容,以突现生命教育。作为生命教育显性学科的初中生命科学,包含的生命教育内容有:了解人体的组织结构,理解人体的整体性。认识人体遗传和变异现象,懂得健康的概念,学习制定健康计划。了解常见病和传染病的危害和预防方法,了解安全用药的常识。学会对以外伤害进行紧急处置的基本方法。了解生物与人类的关系,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的影响,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上海市中小学学科中实施生命教育的指导意见》勾勒出的初中生命科学学科生命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主要内容如下:
二、开展生命教育的途径
(1)课堂教学。迄今为止,课堂教学依然是学生接受生命教育和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主渠道。因此,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渗透生命教育是开展生命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可获得诸如:人体的结构和功能、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控制、疾病与健康的关系等基础知识;学会用显微镜来观察细胞和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学会解剖小动物、设计和完成简单生理小实验和调查与问卷等基本技能。(2)拓展活动。拓展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生命科学》学科中蕴藏着丰富多彩的拓展活动内容,教师可针对性地选择部分内容,开展相关的生命教育。例如,家庭饲养宠物的种类和数量的调查、抵制食用野生动物的活动等等,以此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和善待生命的美好情感。(3)专题讨论。现代社会通讯技术发达,传媒方式多样,发生在地球任何一个角落的重大事件,通过传媒,几分钟后,全世界便可知道何时何地发生了何事。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如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等获取的信息量是惊人的。教师要从大量的信息中,选择一些社会热点,引导学生进行专题讨论。例如,结合课本内容——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可组织学生进行“基因与克隆”的专题讨论。讨论前,教师可提出一些问题,如:人类基因组计划有何意义?中国参与这一计划的意义何在?基因与健康有什么关系?基因技术应用的前景如何?如何看待转基因食品?人类为什么要克隆哺乳动物?克隆技术的意义何在?对欧美一些国家克隆人类自身这一做法,你持什么观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索。学生将查阅的资料结合自己的思考整理成文,并制作成PowerPoint或Flas或网页在讨论会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学生之间可以发表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但必须有理有据,以理服人。最后,通过讨论欧美一些国家克隆人类自身这一做法,引导学生展开道德与伦理方面的讨论。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行为不仅要合法,而且要符合人类道德和伦理的规范。(4)参观访问。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在我国获得许多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理念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与社会发展背道而驰的现象,如吸毒和艾滋病等。如何看待我国在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高速发展的同时所出现的这些不和谐的音符?教师可结合每年的世界禁毒日和世界艾滋病日,带领学生参观相关的展览会。通过展览会上触目惊心的图片和数据,使学生认识到吸毒与艾滋病的关系,吸毒对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危害。
三、开展生命教育的方法
(1)讲述法。讲述法是目前课堂教学中最常用、也是较为有效的一种方法,且适用领域较为广泛,在目前学生所学的各个学科中均可采用此法。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就是孝敬父母的一种表现的道理。(2)实验法。《生命科学》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因而实验法也是《生命科学》教学中教常用的一种方法。尤其是在二期课改时期,为了让学生体验实验的整个过程,并要求学生观察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而得出结论,所以实验法的使用愈加广泛。初中《生命科学》学科中可进行有关动物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行为等方面的实验。(3)实例法。发生在人们身边的事是最有说服力和最具教育意义的了。因此,实例法是最具实效的了。我校初一年级一位新生因家庭矛盾而产生自残行为。这件事在学生中引起很大反响。教育学生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和珍惜生命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作为《生命科学》学科的教师更加责无旁贷。
生命教育任重而道远,但只要持之以恒,我坚信总会看到一丝曙光的。从以下学生所写的一则短文中,我似乎已看到了生命教育的实效了:“那里有一条大山谷,被一张巨大的铁丝网网住,鸟儿在山谷里飞翔歌唱,但却无法冲破那个巨大的樊笼。很多小鸟忽上忽下、忽高忽低,在被巨网罩着的山谷里唱歌、跳舞、做游戏。只有一只小鸟停在树枝上,不叫也不跳,一会儿在低头寻找食物,一会儿抬头望望网外的蓝天,像在积蓄力量,又像在寻找一个突破口。突然,只见它一个弹跳,猛地冲向那张巨网,但没有成功。也许是那网外的天空对它太有诱惑力了吧!它一次一次地冲撞着那张网,一次一次地失败。有一次钻进网眼里被夹住了头,挣脱了很久才得以挣脱出来。身上的羽毛掉了几根。这一刻,我的心被揪得紧紧的,恨不得把它从里面放出来……”学生从他们独特的视角描述了小鸟试图挣脱束缚、向往生命自由过程,抒发了关注自由、关爱生命的情感。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