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未来发展规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未来发展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未来发展规划

城市未来发展规划范文1

关键词:配电网 规划 问题

随着我国电力系统整体配置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城乡配电网建设日益重视,如何科学地设置城市配电网的规划显得尤为重要。输送配电也在无形中影响着城市供电的能力和供电的可靠性。合理适当的城市配电网规划在逐渐彰显着自己独特的优势,为电网建设的改造提供了合理性、科学性的指导经验。

一、我国配电网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有意识地改变原先的“重发电、轻输送配电”的现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使得整体上配电网的设置都趋向了正规、合理。但是由于我国在配电网规划上发展较晚,依旧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因素。

1.基础差、底子薄

基础差、底子薄是我国配电网建设的真实写照。在过去的电网建设中,由于缺乏早期的勘测、考察和规划,导致我国配电网的设置分布不合理,供电线路较长,损坏较严重。一些城市出现了市中心电源丰富,周边村落电源稀少的现状,这种情况致使一些周边农村长期处于没有电用的状态。

2.电路结构不合理,转换复杂、不灵活

我国在电网建设中呈现出电路复杂、互相交错、难以移动等现象。近电远送、电网接线复杂、迂回供电、专用线路占有主线路过多等不合理的安排也为之后重新建设新电路结构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也增大了电路维修的困难。

3.供电质量下降,故障多

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加上线路设置的不合理,就必然会影响供电的质量和效率,降低了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配电网建设不合理也使故障出现的频率较高,容易引发电路漏电、触电等事故的发生,增加了危险性。

二、我国城市配电网规划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产业的出现,高速度、高质量、安全、可靠成为了人们对电力发展的新要求。这也迫使专家和相关的工作人员对配电网规划作出了重新的审视,对城市配电网的规划进行了新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基于各方面的因素,我国城市配电网规划还面临着一些问题。

1.城市发展不稳定

国家建设部2003年提出“以人为本,以安全舒适为基础,重新调整修改城市建设规划”。该规划指出,各个城市应根据自身特色和现代化建设的需求,重现对出现的不合理的城市规划进行修改,将城市规划的重点放在危房改造、处理城市垃圾、缓解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的目标上来,同时建设相应的市政基础设施和文化设施,努力改善城市综合服务和人居环境。这个规划的提出对于城市电网建设来说既是好事,也是难题。城市规划标准的提高必然影响着城市电网建设的提升,但是由于每个城市的发展状况都不一致,而且也在不断改进和变化,这给城市电网配电网的规划带来相当大的困难。

2.城市规划的衔接存在问题

城市电网规划的衔接问题一般分为两方面,城市电网规划和城市规划衔接存在问题,城市电网建设和城市建设衔接存在问题。这两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城市规划包含电网规划,电网规划又对城市规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依据规划进行建设,所以也导致城市建设与电网建设之间有着很深的摩擦。城市在规划中一般是同一时间编制,所以在面临突发问题时不能及时快速地进行修改和协调,导致了城市规划与电网建设规划之间出现问题。另一方面,城市建设和电网建设有时候不能同时建设,这样也导致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3.配电网规划数据难以统计收集

配电网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海量数据进行考证和收集,以保障能做出合理有效的电网规划,同时还要注意各方面的因素。如前期考证、收集数据时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花费大量成本等,这都需要我们事先做好规划。但是这样的复杂大工程,其实施难度可想而知,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巨大难题。

三、城市配电网规划问题的若干解决措施

城市配电网规划牵扯着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更对整个电力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我们要排除万难,将城市配电网的规划落实到实处,真正为电网建设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安全性做好先驱保障工作。结合笔者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分析当前解决城市配电网规划问题的措施,为在以后配电网建设中指明一些方向。

第一,针对城市在规划过程中发展不稳定、不平衡的状况,我们要加大事先对城市不同区域用电量和用电指标的调查,针对各类区域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配电网架结构,从整体上做好布局,更好地融入到城市建设中来,满足广大用户对于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另外,要加强与城市主要决策人员的沟通,了解城市的进一步规划详细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避免与城市规划发生冲突。

第二,对于城市规划建设与电网规划建设之间的衔接问题,电网规划工作人员要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析其中的利弊关系。城市规划建设一般倾向于城市总体布局的规划,它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既要有利于城市建设的发展,又要满足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一个综合性的规划。而配电网的规划建设是针对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一个部分,对城市空间内电网的分布进行合理的布局,改变之前的电路结构不合理,转换复杂、供电质量下降、故障多等现状,做到科学合理的修改和完善。为了保证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和人力、物力的有效利用,在进行规划时,争取做到城市规划与配电网规划同步,即同步编制、同步审批、同步执行,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第三,收集数据难。收集数据复杂是现阶段所面临的问题。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要广泛地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科学有效的数据平台,收集整合各种电网规划建设所需要的各类数据,并通过计算机网络查找关于电网历史发展过程、电量使用状况、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等历史性的数据。同时,要注重高科技统计人才的培养,将人才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述几点主要阐述了配电网规划建设之前应该做出的相应准备。针对这些准备,为了保证配电网规划的正常实施,我们要开展城市电网的负荷预测计划。经过预测,判断配电网规划实施的有效性,并针对不足之处,立即进行修改和完善。

城市未来发展规划范文2

一、规划的重点内容和相互间的关系

1.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定目标”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主导内容是确定近远期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明确需要重点建设的项目列表,规定项目一经确定,严格进行更改。其他规划均要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准,不需要另行界定。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标和坐标”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突出体现对建设定用地规模、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等指标的刚性约束。建设用地、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等规模必须以土地规划为准。综合协调农用地、建设用地和其他土地等三大地类的结构和布局,解决各地类“放哪里”的坐标定位问题。

3.城乡总体规划----“定布局”

城乡总体规划发挥宏观战略分析的优势,领衔制定城市发展战略,具体确定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建设用地内部各项用地比例和空间布局。具体解决“放什么”的用地布局问题。

4.各类专项规划----“定方向”

各类专项规划主要是依据地区的产业、资源现状,提出未来发展的思路、重点打造的方向,但是其最根本的原则是不能违背“三大规划”。

关于规划的问题,要从规划体系的角度去加以完善。总体上讲,规划体系大体可以分为三大块,一块是发展规划,一块是专项规划,还有一块是空间规划。发展规划主要是各级政府授权各级发改委牵头编制的五年发展规划纲要。专项规划是发展规划的细化,包括发改委和其他政府各个部门编制的行业规划、事业规划,等等。第三块包括建设部门抓的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或谓城乡规划,国土部门抓的土地利用规划,发改部门抓的区域规划,这些规划合在一起叫做空间规划。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发展规划处于统领地位,由它确定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是管“干什么”的;专项规划明确一个一个领域、一个一个行业怎么去干,是管“怎么干”的;空间规划是解决空间布局和管制问题的,是管“哪里干”的。三大规划有机统一,这就是我们的规划体系。

二、当前各类规划之间存在的矛盾

当前,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三规合一”,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土地利用规划合为一体。2004年我国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2008年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均提出了“三规合一”的相关要求。《土地管理法》第二十二条对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衔接关系作出明确规定: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中建设用地规模不得超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城乡规划法》第五条提出: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以及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但如何依据、如何衔接依然是目前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非常棘手的问题。

多年的规划实践表明,我国当前的空间规划体系突出地存在着城乡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缺乏有效衔接的弊端,在同一个城市空间上,往往多个政府部门都有规划引导和控制要求,但由于彼此之间缺乏协调甚至相互冲突,导致了开发管理上的混乱和建设成本的增加,这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三规”之间在工作目标、空间范畴、技术标准、运作机制等方面存在交叉和矛盾。住建主管的城市规划最具有技术和管理实力,但它属于专业管理部门,城市规划在综合作用的发挥上受到较大制约。发改委具有综合协调社会经济发展职能,但其空间规划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以耕地保护为主要约束条件的单一目标规划体系,难以在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发挥各项用地供需之间的综合协调作用。

三、盱眙规划的基本现状

就盱眙的规划实际情况来看,主要有:

一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五年纲要。该规划由县发改委牵头编制,目前正在执行的是“十二五规划”,从2011年至2015年,是重点针对产业发展布局的规划。同时,着手考虑“十三五规划”。

二是城乡规划。该规划由县住建局牵头负责编制,盱眙县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旨在恢复盱眙县城区山水生态风貌。规划通过有机疏解老城区人口,改善城区住房条件,优化城区生活空间;控制城区建筑高度,凸显盱眙山水城市风貌特色,将“山、水、城”融为一体;完善城区文化、旅游服务设施,充分展示盱眙地方文化,助推旅游产业发展。

三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该规划由县国土局牵头编制,规划期限是2006年到2020年,该规划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对上级下达的各项规划指标,围绕全县经济发展大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力争在规划基期年内确保各类项目用地的需求。

其他的还有各类产业规划、行业规划、特色园区规划等,这些都是各职能部门牵头负责编制,是比较专业、单一的规划。

四、对规划整合的建议

1.构建领导机制体系。县级政府成立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专家库,负责对全县所有的规划编制进行指导、审查。建议由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各位分管县长任副组长,成员单位为县直各职能部门,并且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具体的日常工作。

2. 重点重抓关键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大重点规划是地区规划的核心,规划的水平和层次必须要高。建议对此三大规划在编制过程中,聘请资质水平较高的咨询机构参与编制,之后县政府组织专家反复论证。

城市未来发展规划范文3

关键词:机场选址,城市规划,服务半径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机场工程是一个涉及到国家政治、军事、社会、经济、技术、地理环境、交通和旅游事业等并且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十分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其中,选址是建设新机场最重要的一步,它是一项复杂、专业的工程,除机场距离消费人群的距离、机场净空、气象、空域等众多技术因素外,还应考虑机场与城市发展相协调的问题。城市为机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平台,机场为城市的发展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一个场址规划合理的机场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是有目共睹的,据分析从美国飞往欧洲大陆航班数由每天3班增至4班时,将增加3000个就业岗位,跨大西洋的每1000位乘客,就可围绕枢纽创造出约44―73个工作岗位。

目前,我国民航事业发展迅速,“十一五”期间,我国民航新增机场33个,迁建机场4个,改扩建机场33个。“十二五”期间,新建机场70个,迁建机场16个,改扩建机场100个,至2015年末,我国民航运输机场数量将达到230个以上,届时将覆盖全国94%的经济总量、83%的人口和81%的县级行政单元。与“十一五”相比,“十二五”期间新建机场、迁建机场和改扩建机场的数量分别增长112%、300%、203%,我国已成为机场新建、迁建或改扩建最频繁和工程量最大的国家。因此,在机场选址时必须慎重地综合考虑,机场的地理位置不仅要满足战略和运输的要求,还要考虑机场建成后的使用及未来发展的需求。

机场一旦建成,迁建或改扩建都非常不易,规划的衔接,不停航施工,巨额的花费,漫长的建设周期都给机场的运营带来影响。由于机场选址前未深入调研了解机场及周边的发展情况,仅凭可研阶段保守的预测或以往经验对机场进行规划,往往造成大型运输机场不到设计目标年就已经达到了设计容量,有些新建或改扩建机场运行数年后,甚至刚启用不久就陷入饱和。频繁的扩建不仅给机场总体规划带来困难,同时与城市规划不协调等问题屡屡出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是双方面的,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看:由于长期“条条块块”的分割,机场布局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分属不同的系统,城市建设与机场发展的矛盾比较突出,协调好机场区域布局与城市总体规划之间的关系,是新建机场科学合理规划的前提。我国城市总体规划中针对不同需要要求编制交通、环境、消防等专项规划,比如专门针对城市交通运输的交通专项规划、专门针对改善城市环境的绿化景观专项规划等,而机场布局尚未作为一个专项内容被纳入到城市发展的规划体系中。从机场布局的角度来看:中小机场选址首先考虑解决当地居民出行便利问题,再考虑其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而大机场选址除考虑最基本的出行和技术等因素外,更要认真思考选址与城市规划的协调性、对区域经济的带动效应以及对各相关产业的聚集效应等。以英国希斯罗机场为例,1982年被乘客评为世界上最糟糕的机场,到2009年依然如此。过去 20年里,通航城市数目下滑20%,在此期间无一家欧洲机场愿开辟更多至该机场的航线,将总部建在希斯罗机场周边的跨国公司也纷纷计划离去。英国政府曾计划修建第三条跑道,但这将使机场周围的整个村庄消失在跑道下而不得不最终放弃。北京首都机场已成为旅客吞吐量世界第二大机场,在航班业务量逐年不断攀升下现已达到饱和甚至超负荷运行,机场几乎已无航班高峰时刻,航班保障压力十分巨大。机场计划修建第四条跑道为机场扩容,但因建成并正在使用的六环路占据了可以用来建设第四跑道的用地,致使计划最终放弃。正是因为当初修建六环路未能认真考虑与机场发展的潜在冲突,致使机场不得不考虑限制规模或另规划新机场。

当前,城市发展太快也是国内机场迁建或改扩建现象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海口机场、白云机场、合肥骆岗机场,包括大连机场等,要么早已完成迁建,要么已在迁建规划之列,例如,大连机场现年旅客吞吐量已经接近1500万人次,机场现有航站区和飞行区资源有限,保障压力巨大。大连机场距市中心仅9.5公里,但由于机场周边已被居民区等所紧密环绕,同时可用征地有限且大部分为军方产权,所以机场进行大规模扩建几无可能。自从上世纪90年代起,机场就已经开始筹划搬迁的前期工作。如此事例,不胜枚举。然而,国际上有关机场与城市和谐发展的例子不在少数,东京羽田机场距市中心16公里、美国拉瓜迪亚机场距市中心15公里、伦敦城市机场距离市中心仅10公里,孟菲斯机场距市区 14 公里,优越的地理位置,科学合理的选址规划,更受到了联邦快递的青睐。甚至地处北京四环外的北京西郊机场,也没有因为安全和噪声的威胁而影响到该地区的和谐发展。这些机场虽都邻近市中心,但并未因城市扩张而迁离,却实现了机场与城市共同发展、共赢的局面。

我们在对国际成功经验学习借鉴的同时,更应对国内机场频繁迁建或改扩建现象做深刻反思。为了更好地使机场选址和城市规划相融合,笔者对影响预留机场空间位置的因素做了以下总结:

(1)服务半径:我国的大中型干线机场的服务半径应该至少设立150公里,小型或支线机场的服务半径应该在30~50公里,以满足人们对快速交通的需求。

(2)距离:大中小型机场选址均不宜离城市太远,尤其小型机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距离城市近,否则无法发挥其优势。同时需考虑新建机场与已有机场的距离关系,以及与周边市县未来发展的关系。

(3)综合运输体系:机场选址应该有利于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立和网络优化,提高城市综合运输效率和效益。应充分考虑已有城市交通运输方式的优势,实现航空运输与其他运输之间的有效衔接。

(4)特殊的民用航空要求。民航的行业特点决定自身布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具体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净空条件、跑道方位、长度、飞行区保护范围等。

城市未来发展规划范文4

【关键词】通州新城;机遇;挑战

1.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产业一体化、城镇快速化的背景下,我国迎来了新一轮城市化浪潮。各城市为了在这一浪潮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承担更高的职能分工,不约而同的将新城开发作为提升城市能级的重要突破点,新城建设如火如荼。如何充分发挥城市规划在新城建设中的引导作用,以科学有效的城市规划管控方法促进新城良性发展是新城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

而通州发展新城具有它的独特优势分别是:首先,区位优势,处于京津冀交接地带,是京杭大运河的东起点,北京东部人流、物流、交通流的汇聚地,在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中承担桥梁纽带作用;其次,交通优势,与中心城交通联系便捷,有多条道路及轻轨八通线相连,区内有京哈、京沈、京津塘高速公路及京秦、京承铁路经过,五环路、六环路沟通与周边城镇的快捷联系,为通州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再次,资源优势,水网纵横、泉脉众多,汇集大小河流13条,地势平坦,且处在北京的下风下水方向,是进行产业和人口转移的重要基地;最后,人文优势,历史上商旅云集、人文荟萃,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区内大运河曾是北京的生命线,文化要素为提高通州的城市品味和竞争力奠定了重要基础。

2.新城的概念及发展模式

2.1 新城的概念

新城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新城市主义”,其理想模式是紧凑的、功能混合的、适宜步行的邻里。新城是相对独立的城市社区,一般位于大城市近郊,交通便利、设施齐全、环境优美,能分担城市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城市无序蔓延的问题。可分为田园新城、边缘新城、TOD新城、产业新城、副中心新城和行政中心新城等6种类型。

2.2 新城的发发展模式

自二战以来,国外的新城建设经历了4个阶段。我国自建国以来,新城建设也经历了3个阶段。目前,新城建设呈现出区域平衡发展的趋势,一批功能性新城向城市副中心转变。根据人口增加和人均收入增加这两个因素在新城建设中的重要性不同,新城发展模式可以分为两种,即以人口增加为主的综合型新城建设模式和以人均收入增加为主的专业化新城建设模式。各地在新城建设实践中采用的模式有:以龙头企业的“触媒”效应带动新城发展的龙头企业带动模式;以行政中心的迁移带动新城发展的行政中心辐射模式;以完善的配套设施建设和城市职能带动新城发展的注重“职住平衡”模式。

3.通州新城的发展背景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确定通州为东部发展带的重要节点,北京重点发展的新城之一,也是北京未来发展的新城区和城市综合服务中心,给通州新城带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北京的空间结构做出了重大调整,新城应配合中心城调整优化,疏散中心城人口和部分职能,培养新的产业聚集。这是通州新城发展的重要保障。通州新城位于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上,地势平坦,土地资源充足,与中心城的交通联系便捷,发展空间巨大。这是通州新城发展的现实基础。东部次区城市未来重点发展的地区,也是北京面向区域,联系天津、河北等省市的重要地区。通州、顺义和亦庄地区是承接中心城人口、智能疏散和新的产业聚集的主要地区。通州新城位于北京城区空间结构“两轴—两带—多中心”的重要节点上。这是通州新城发展的重大使命。国家大力推进以京津冀为核心、以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为两翼的环渤海经济区的共同发展,将形成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在环渤海经济核心区中,京津唐三市分工协作的潜力巨大,其中,唐山与天津都利用港口优势发展临港工作,对北京的高端服务业将产生巨大的需求,而通州位于北京东大门,区域战略地位突出,是北京主动参与区域分工、服务环渤海的前沿。

4.通州新城发展的规划

4.1 发展定位与目标

通州新城的发展目标是将通州发展成为区域服务中心、文化产业基地、滨水宜居新城。

通州新城产业发展以高端现代服务业为目标,积极发展和提升区域商贸、康体、休闲、娱乐等消费业;大力拓展和延伸金融、商务、技术服务等生产业;着力培育和壮大专业会展、出版交易、影视制作、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构建立足东部发展带、服务首都、面向京津冀乃至环渤海的区域服务中心;打造为首都文化中心服务、现代文化资源聚集、运河文化彰显的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具有多样化高端服务设施和良好人居环境的滨水宜居新城。

4.2 通州新城发展规划的重点

强化生态环境和资源集约利用的前提地位。节约水、地、能源、原材料,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友好型社会。强化市政交通基础设施的服务与引导作用。加强市政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保障,建立高效、便捷的城市支撑体系。保障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全面履行政府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构建和谐社会。立足引导,以产业发展带动新城发展。履行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职责,发挥资源配置在市场引导中的基础作用。突出重点问题和重点地区,包括:新城功能定位、城乡统筹、综合交通系统生态建设,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新城建设标准等对通州新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问题,以及北运河环境综合整治、西海子生态示范公园、街区环境整治、城中村改造、近期重点启动区等重点地区的内容。

5.通州新城发展的机遇

通州新城的发展面临着几方面的机遇,首先,是CBD东扩以及行政资源外迁东移,这必然会给通州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其次,通州新城区域功能定位方面的重大变化。无论是市政府还是区政府都高度重视,通州新城的规划明确后,未来通州向什么样的方向发展,或者未来通州是什么样,都会有比较清晰的方向,这个对于通州未来发展来说,是个重大的规划,是至关重要的。再次,通州有非常明显的交通优势,条条道路通通州,是名副其实。现在已经开通的、在建的,包括规划要建的轨道交通,已经有8条,加上京哈、京沈、京津通道,往东延伸的干线,在北京其他区县当中,像通州具备这么丰富的交通资源的不多见,交通优势是未来引领通州未来发展重要的优势条件。最后,通州未来发展的后发优势。早几年,通州作为北京的远郊区县,错过了一些发展机会,但是正因为如此,它的后发优势明显。过去一些老城区和中心城区,都发展的比较早,先行一步获得了比较快的发展,但错过了昨天对通州来说,正好迎接明天更好的发展空间,经济学上的后发优势在通州可能会获得很好的例证。这些条件都会给通州带来更好的机遇。

6.通州新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通州相对缺乏商业。目前因为新的新城规划重点以发展商务为主,定位十分明确,所以通州未来一定是招商先行,商业、购物包括会展等都在此次规划之列。而且产业规划未来也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同时,教育和医疗将是今后通州需要加强的两方面。同时也包括人们的观念,现在住在通州的很多人还是认为自己是住在通县,他们认为一进五环是来北京了,这种观念上的落后还是很严重,包括他们对于通州发展前景的认识。其次,如何在通州未来发展上既保持交通的顺畅和经济的发展,又坚持走低碳环保的路子,这方面也面临着考验。而因为规划核心区的调整,对一些企业和项目的影响不是很严重,因为原来通州的发展方向是依附地铁八通线的,现在的很多项目都集中在八通线沿线,八通线的优势到现在为止仍然很明显,向南的区域都已经发展成熟,商业配套等已经基本完善,八通线的拥堵情况也会因为未来轨道交通的增多而有所缓解,因此核心区的规划调整基本不会严重冲击原有发展区域。

7.结论

把通州新城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好通州新城,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好产业选择、节能减排等工作,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突出通州作为“首都新区、历史名镇、北方水城”的特色;要合理规划,充分发挥产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使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更加紧密融合;要抓紧新城核心区建设,构筑北方魅力水城的优势特色;要加快推动文化旅游区建设,加强政府协调,创新投资模式,吸引符合文化旅游区定位要求的大企业、大项目落地,同时,要切实维护农民利益,通过土地入股等形式,让农民参与到新城建设开发中来,通过发展产业解决农民就业问题;要加快推进北京国际医疗中心建设,引导企业向教育、医疗、服务、养老、休闲等领域投资,努力培育新的产业,形成新的增长点;要充分利用五河交汇的独特优势,做好水文章,进一步加强新城环境建设;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在引导、扶持好体制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同时,发挥优势,创造条件,改善环境,引导、组织和发展好体制外文化创意产业,通过改革、改组、改造,进一步加强合作,整合资源,推进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把企业做大、做强,尽快形成强大的文化创新能力,打造“文化航母”,多出精品力作;要在发展中做到人民共建共享,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让群众分享到新城建设发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The House of Commons:The New Towns:Their Problems and Future[R].London:The Stationery Office Limited,27th July 2002.

[2]黄胜利,宁越敏.国外新城建设及启示[J].现代城市研究,2003(4).

城市未来发展规划范文5

我区现在在做两件事情,一是发展工业,二是建设城东新区,这也是我们常说的两翼齐飞,双轮驱动,只有这两件事情都做好了,两个轮子都转起来了,才能加快我区发展。发展工业,要求我们打造工业区,引进一批重大项目,特别是有根的产业项目。建设城东新区,要求我们规划先行,逐年推进,使我区迅速向中心城区迈进,使我区为××做强做大作出应有的贡献。那么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城东新区呢?建设生态文明新城区的战略构想回答了这个问题。

为什么要提出这样一个战略构想?首先,是我区发展的需要。在今后一定时期内,我区必须以建设生态文明新城区为核心战略,其他战略任务乃至一切工作恐怕都要围绕这个核心战略来推进。其次,我们只要看一看××做强做大的整体态势,就可以知道为什么要提出这一核心战略了。

××市的城市建设是按照东拓、西进、南延、北突的思路推进的。东拓,是我区的城东新区和高新开发区的科技新城。这些年以来,城东的变化最为迅速,一些专家学者常常对城东的变化赞叹不已。西进,则是西湖区的朝阳洲的开发建设,这块××储备多年的土地今年已经启动建设,并要将其打造成为“新四城”。南延,有××县全力推进的南大门建设,将莲塘县城打造成昌南新区和××新城,并计划以红谷滩的标准建设和打造,用3至5年的时间实现与××市区的无缝对接。还有青云谱区雄心勃勃规划了一个新昌南城,并要将其打造成一个以产业为支撑的城市副中心。北突,在一江两岸,建设大昌北新城的总体框架下,红谷滩新区作为××市加快现代城市建设的核心区域,无疑处在领跑的位置。新建县则以红谷滩为依托,基础设施与红谷滩区全面对接,迅速融入大××,并要将其建成大××的核心区,实现从城郊新建向××新城的历史性转变。××的未来到底属于谁?这是一个房地产商在推介他的楼盘时说的一句广告用语,却道出了当今××各地城市开发建设的热闹场面和竞争态势。

20*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全力推进城市建设的82个重点项目,总投资70亿元。重点加快旧城改造建设,分期实施低洼危旧房和“城中村”改造。围绕2011年承办第七届城运会,今后几年××必将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建设。在今年的在建项目中,与我区发展密切相关并具有战略意义的几个项目特别引人注目。比如洪都大桥,××隧道、高新大道三期、艾溪湖综合改造、火车站东广场、天香园扩建,解放东路二期,紫阳大道改造等项目。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当今,城市建设已成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也是争夺今后发展主动权的制高点。××大规模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对我区发展必将产生愈来愈大的影响。我区自改名为××区以来,已经迈进了城市开发建设和发展城市经济的新阶段。如何利用好城市资源,如何增创城市发展新优势,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已经成为我区新的发展模式和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甚至可以说,生态文明新城区的开发建设是我区发展最大最重要的项目。而要实施这个项目,就必须抓紧制订规划。

这个规划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走新型城镇化的路子,坚持完善一核二区三带的功能布局,全面启动罗家板块,储备“留白”扬子洲新区,逐步将我区开发建设的重心东移,用3-5年的时间,力争在罗家板块上再造一个××经济总量。

这个规划的意义在于:对外是树立形象,吸引眼球,是影响力。对内可以统一思想,激活内力,鼓舞士气,凝聚力量。对客商则是吸引力,是投资环境。

城市未来发展规划范文6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 城市规划设计 应用

中图分类号:TU-856 文献标识码:A

1 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也可以简称为VR技术,它可以对城市中每一个阶段进行有效而又详细的分析与规划。它通过对现实生活环境中的现象,对未来人口在城市生活中的环境进行细致的描绘。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构建对未来城市生活蓝图,对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城市的发展前景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的经济迅速发展,导致城市管理者对城市的未来发展有着更强烈的要求,管理者必须要把握好城市发展的动态,对城市未来发展有着超长预期性。管理者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从各个方面对城市进行强有力的分析与规划,使城市在建筑、交通、人口、环境有着最合理的分配格局,使他们和平相处相互融合,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使人们总任何一个角度来查看城市的规划效果,提高了城市管理的透明度,使人们增强作为社会主人翁精神,能够树立人们的责任心,积极参与到城市规划管理中来。

2 虚拟现实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作用

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迅猛增多,都大量的增加了城市的信息化数量。如果仅仅只是利用传统的管理手段来规划城市,是不利于城市的发展的。城市信息量的快速增加,每一种现状都可能发生,这就要求着管理者要从城市的各个地方角度对城市的发展进行有效的分析,因此,管理者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对城市中的大量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和管理。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使人们能够直接的观看到管理者对城市发展进行的规划,有利于改变城市的内部结构,使城市的各项管理任务透明化,使群众树立强烈的主人翁精神,积极主动的参与城市规划管理当中来。

虚拟现实技术是利用网络信息化,对三维空间进行有效的操作与运用,能够提高城市规划管理中的信息化数据。它可以对规划中的环境进行一定的展示,使管理者在对城市化管理中能够很好的避免出现的风险。

3 虚拟现实技术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应用

(1)虚拟现实技术它是主要在计算机的基础之上,利用计算机当中三维图形的技术、仿真技术、显示技术等,通过对现实环境的分析,来形成一个虚拟但是逼真的感官世界。通过计算机中的显示技术,让人类进行查看与管理。

(2)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在城市规划中可以建立一种仿真的虚拟环境。这种环境是利用VR技术建立的具有一定的真实性科学性的环境,它严格遵守现在环境下的真实数据,与当下的信息,而建立出城市未来的环境。群众可以在这种环境中任意的进行查看,甚至,可以在三维的环境中进行遨游,使人们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3)在城市规划管理中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对三维图形中出现的一切物体进行修改。比如可以修改城市中的建筑高度,改变构建建筑的材料、建筑的颜色;对环境进行一定的改善,改变城市环境中的绿化程度,拓宽城市中的道路,增加城市中的人工河流等等。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只需要改变一下其中设立的信息数据就可以改变成我们所期望环境。这时,不仅可以使管理者能够更好的管理城市的发展,也大大的提高了规划管理的速度。这项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加快了设计者对城市环境的设计,也提高了他们在对城市进行修改的速度,同时,也为建设城市规划节省了大量的资金成本。

(4)设计者在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对城市规划管理构建设计蓝图时,利用三维动态的效果,可以更好的展现自己所要表达的设计意图。如果设计者仅仅是利用平面图、效果图等等的传统的设计表现方式,不但使管理者以及公众不能够理解自己的设计理念,也使自己的设计意识付诸东流。虚拟现实技术是可以真实的展现设计者所设计的规划前景,展示了规划出来的效果,让城市管理者、工程开发商、技术人员以及群众更好的掌握城市未来的发展状态。

(5)自己所居住的环境一直是人类最为关心的话题。管理者在对城市进行规划管理时,一定要保证规划的透明度。在设计师和管理者在对城市进行设计构想和管理城市发展时,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中利用视频输出制作多媒体宣传片,将这些多媒体资料进行一定的公开,提高项目的宣传力度,使群众能够了解城市发展的动态,树立群众的责任意识,提高他们的参与热情,让群众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4 总结

在城市规划管理中,需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将城市中的环境与人类进行一定的统一,让他们共同进步。城市管理者和设计者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城市的发展规划进行一定的展现,对促进城市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城市规划管理需要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将城市的未来规划展示出来,让群众对规划有一定的了解,使群众更好的参与到城市管理中。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加快了社会水平的发展速度。利用现代的先进技术,构建城市规划管理的发展蓝图,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的居住环境,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 Cruz-Neira C,Sandin DJ,DeFanti TA.Surround-Screen Projection-Based Virtual Reality: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CAVE. Computer Graphics Proceeding,Annual Conference Series,ACM SIGGRSPH . 1993

[2]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Center for Science,Mathematics,and Engineering Education.Developing a Digital National Library for Undergraduate Science, Mathematics,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Journal of Women s Health . 1998

[3] 沈朝阳.大型体育场馆选址布点评价方法研究――以杭州奥体博览城选址布点为例[A]. 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4-园区规划)[C]. 2013

[4] 王亚男,韩仰君,谢水木,杨建敏,李若帆,李丹妮.成熟产业区用地更新与优化研究――以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A]. 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4-园区规划)[C].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