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多细胞生物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多细胞生物的特点范文1
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环境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个体形态有球状、卵圆、椭圆、柱状和香肠状等;
2、霉菌:是真菌的一部分,特点是菌丝体较发达,无较大的子实体。霉菌可能会使食品转变为有毒物质,有的可能在食品中产生毒素,即霉菌毒素。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极大,主要表现为慢性中毒、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3、食用菌: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通称为蘑菇。常见的食用菌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松口蘑(松茸)、口蘑、红菇、灵芝、虫草、松露、白灵菇和牛肝菌等;
多细胞生物的特点范文2
关键词:掌握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单倍体的和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可以恢复为二倍体。减数分裂过程中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部分片段发生交换、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得配子的遗传多样化,增加了后代的适应性,因此减数分裂不仅是保证生物种染色体数目稳定的机制,同且也是物种适应环境变化不断进化的机制。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怎样使学生在这里既能把握联系又能区分不同呢?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1 如何快速根据图像判定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时期
1.1 根据染色体行为判断细胞分裂时期
首先,如果发现染色体无规律分布,则为前期。
其次,如果发现染色体排列在中央,则为中期。
最后,如果发现染色体移向两极,则为后期。
1.2 根据染色体数目判断细胞分裂方式
首先看染色体的数目:奇数的话一定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但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期染色体数目不一定为奇数),否则可能是有丝分裂或者减数第一次分裂。
其次看有无同源染色体:有的话一定不是减数第二次分裂。
最后如果有同源染色体,看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如果有联会、四分体存在则一定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反之则为有丝分裂。
2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理论区别
首先,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只分裂一次。
其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目减半,而有丝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目不变。
再次,减数分裂后,一个细胞变为四个含有不同遗传物质组合的子细胞(考虑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片段交换)。或者两两相同的子细胞(不考虑单体片段交换)。而有丝分裂后,一个细胞只形成两个遗传物质相同的子细胞。
第四,减数分裂过程中有其特有的同源染色体配对和同源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局部交换,而有丝分裂则没有。
最后,减数分裂发生部位为或者精巢和卵巢,有丝分裂发生部位为体细胞(但是原始生殖细胞即性原细胞发生增殖时属于有丝分裂)。
3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生物学意义区别
3.1 有丝分裂的生物学意义: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可见,细胞的有丝分裂对于生物的遗传有重要意义。有丝分裂的目的是细胞增殖,即细胞数量的增加。对于单细胞生物体,细胞分裂意味着生物个体数的增加。多细胞生物体的生殖活动也是通过细胞分裂完成的。对于多细胞生物体,细胞分裂则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基础。细胞分裂保证了细胞有足够大的表面积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从而保证了新陈代谢对物质更新的需求。因此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
3.2 减数分裂的生物学意义:减数分裂是遗传学的基础。其目的是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具体表现在:
3.2.1 基因分离律的细胞学基础:在减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子细胞,故在子细胞中只具有每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体。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正是基因分离律的细胞学基础。
3.2.2 基因连锁和互换的细胞学基础:同源染色体联会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对称的位置上可能发生片段交换,也就是父源和母源染色体之间发生遗传物质的交换。这种交换可使染色体上连锁在一起的基因发生重组,这就是染色体上基因连锁和互换的细胞学基础。
3.2.3 配子的遗传基础多样化:由于减数分裂,使每种生物代代都能够保持二倍体的染色体数目。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重新组合,同源染色体间发生部分交换,结果使配子的遗传基础多样化,使后代对环境条件的变化有更大的适应性。
4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种类区别
4.1 有丝分裂的类型:出现纺锤丝的细胞分裂均可看作是有丝分裂。所以减数分裂也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4.2 减数分裂可分为三种主要类型
4.2.1 配子减数分裂:配子减数分裂,也叫终端减数分裂,其特点是减数分裂和配子的发生紧密联系在一起。在雄性脊椎动物中,一个精原细胞变为初级精母细胞后减数分裂为2个次级精母细胞,2个次级精母细胞又一次进行减数分裂,总共形成4个精细胞。精细胞在经过一系列的变态发育,形成成熟的。在雌性脊椎动物中,一个卵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1个极体和1个次级卵细胞,次级卵细胞再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一个极体,极体也分裂为两个极体,总共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
4.2.2 孢子减数分裂:孢子减数分裂,也叫中间减数分裂,(居间减数分裂)见于植物和某些藻类。其特点是减数分裂和配子发生没有直接的关系,减数分裂的结果是形成单倍体的配子体(小孢子和大孢子)。小孢子再经过两次有丝分裂形成包含一个营养核和两个雄配子()的成熟花粉(雄配子体),大孢子经过三次有丝分裂形成胚囊(雌配子体),内含一个卵核、两个极核、3个反足细胞和两个助细胞。
4.2.3 合子减数分裂:合子减数分裂,也叫初始减数分裂,仅见于真菌和某些原核生物,减数分裂发生于合子形成之后,形成单倍体的孢子,孢子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新的单倍体后代。此外某些生物还具有体细胞减数分裂现象,如在蚊子幼虫的肠道中,有一些由核内有丝分裂形成的多倍体细胞,在蛹期又通过减数分裂降低了染色体倍性,增加了细胞数目。减数分裂由紧密连接的两次分裂构成。通常减数第一次分裂分离的是同源染色体,所以称为异型分裂或减数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分离的是姊妹染色体,类似于有丝分裂,所以称为同型分裂或均等分裂。
5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同点及联系
5.1 DNA分子的数量计算都相同:其一,有染色单体时,DNA数等于染色单体数。其二,无染色单体时,DNA数等于染色体数。
5.2 染色体数的计算都相同:染色体数等于着丝点数。
5.3 都有纺锤丝、染色体出现:纺锤丝、染色体在两种分裂过程中均出现。
多细胞生物的特点范文3
关键词 生物学教学 人教版教材 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文件编号:1003-7586(2011)07-0034-03
“从生物圈到细胞”是人教版必修一第1章第1节的内容,由“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两部分组成。本节是学生升入高中后第一节生物课,教学效果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高中三年生物学习,又因教材内容涉及较多的初中知识。因此,本节教学除完成知识上的教学目标之外,还具有熟悉学生,了解学生,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
1 分析学情、培养兴趣
1.1设计调查问卷
精心设计调查内容,了解学生学业情况,设计的内容既要简洁明了又能达到学情分析的目的。如初中你看过哪些与生物学有关的书籍?初中生物学你学过吗?你在初中做过生物实验吗?你参加过生物学竞赛吗?是什么层次?获过什么奖励?根据你对生物学科的了解,你对生物学科有什么看法?你心目中的生物老师具有什么特点?……调查后将问卷收回,认真统计分析,掌握所任班级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做到上课时有的放矢,结合实际情况组织教学。
1.2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方面,总有一种“亲其师,信其道”的现象。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博士曾对师生关系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做过专门的研究分析,最后向广大一线教师大声疾呼:“要想让学生喜欢你的课,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你本人。”而开学第一课无疑是众多途径中比较关键的,也是容易产生长远影响的一个契机。教师可以利用新生入学时,帮助学生找班级、找宿舍时,或利用军训期间去倾听和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学习风格及学习需求。同时帮助学生制定学期、学年发展计划,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依据。
2 教材内容的处理
每一种教材不可能对每个地区、每所学校、每一个学生的情况都适应,因此教学时应因校、因生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处理。
2.1补充和拓展
在新课引入后,首先要补充“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因为学生在初中学习的这个知识点已经忘记了,补充的目的是重温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应激性、生长发育与繁殖、衰老死亡、遗传变异、细胞结构(除病毒外)、适应并改变环境。这样做能够引导学生回答并引出本课重点知识。其次是在学习“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时拓展以下知识: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它具有生物的哪些基本特征?人的生殖发育顺序:卵巢开始-卵细胞成熟-释放-受精-受精卵-卵裂-胚泡-三胚层-着床于子宫-胚胎(附胚胎的形态特点)-胎儿(细胞的凋亡起到的作用)-出生。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受精卵之前为生殖,之后为发育,在此过程中离不开细胞的融合、分裂、分化、凋亡。另外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还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故事等方式拓展艾滋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等知识,同时与SARS病毒进行比较,目的是引导学生比较病毒和细胞差异,并探究病毒增殖过程与细胞的关系,得出病毒增殖过程不能离开细胞。
2,2删改
教材中“问题探讨”素材滞后于科技的发展,不利于“驱动”学生的问题意识,因此要灵活应用时事热点、最新科技进展和科研成果作素材。教师可以引用香港流感事件:2008年3月初,香港部分学校出现流感疫情,
并发生3宗因流感病症儿童死亡个案。为防止流感蔓延,港府曾一度宣布全港小学及幼稚园放假两周。这个案例比教科书“问题探讨”中素材更加鲜活。这样充分利用与学生生活距离较近的素材,拉近课本知识与学生的距离,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需要深入探讨SARS,应提前引导学生上网收集SARS的相关资料,课堂上引导学生去分析、去讨论。只有这样,讨论才有深度。这里要避免只重搜集,而不重处理、利用,材料搜集到了,只是在课堂上展示一下,读一读,而没有加工、分析。因此课堂教学要达到有效、高效,必须进行教学资源的优化。
3 利用表格、概念图等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
学生对第一节生物课都会有某种新鲜感,部分学生还可能有某种程度的焦虑。因此,教师能否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保持学生的希望和新鲜感,克服学生的不安和焦虑,帮助树立信心,就成了第一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教学时结合多媒体演示,引导学生观察、阅读,通过质疑讨论、反馈矫正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中采取表格归纳、概念图等教学方法比较适合本节教学目标的达成。
3.1表格归纳法
教学要达到有效,必须用一种易于学生感知的方法。本节知识零散,学生普遍感到不容易记。教师不仿采取表格归纳教学法,因为表格归纳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易于学生接受。例如,教学“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表格,明确告诉学生设计的表格要利于识记、理解,可以利用教材中的例子,也可以自己列举熟悉的例子。这样做的目的是先行让学生从观察、体验中认识到实例或特质,并能总结出规律(表1)。还可以让学生列表比较生态系统的结构层次;病毒与细胞的区别;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区别等。
3.2概念图法
俗话说:“一图胜千言”,人们往往会从图形、图像中得到较为清晰的信息。在概念较多且相互之间有密切联系,又极易混淆的知识内容的学习上,用概念图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策略。概念图是通过人脑的“加工整理”,把隐形的思维可视化、零散的知识系统化。通过学生的绘图能够反映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如果学生对知识有不完全以及错误的理解,或者有创新的科学思维,就会反映在学生画的概念图中。教师在教学“生命系统结构层次”时,可采取先让学生通过表格归纳法比较概念之间的区别。当学生已经获得并建立了概念后,再让学生(按照小组合作方式进行)按其内在关联进行组织呈现和意义建构。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P14的图示先行尝试画概念图,然后师生共同总结的概念图(如图1,这仅是其中一种画法)。这样能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打破了传统的罗列条款式展示教学内容的方法,学生不容易产生疲劳,还能直观地发现知识内容间的联系,使学生在第一次接触知识时便形成一个系统的概念体系,从而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概念间的联系并形成系统论观点。
4 以生活案例渗透系统论的观点
案例教学是把实践引入课堂的有效工具,利于渗透生物学观点。由于学生仅具有初中生物基础(调查发现还有的学生初中未学过),因此在第一节生物教学中采取案例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备课时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以及接
受能力编写教案。
本节系统论观点表现在两方面:其一,细胞是生命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其二,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与系统论观点相应的案例资源丰富多样,有书面、音频、视频等形式,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课前的学情调查分析)选择相应的案例资源。
在渗透系统论第一方面时要围绕“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为主线来构建,通过举例说明细胞形态的生物(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人的生命活动:生殖、发育、缩手反射等)、非细胞形态的生物(艾滋病病毒感染淋巴细胞)等众多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比如由受精卵经过细胞的分裂、生长、分化发育成新个体,组成新个体的每个细胞仍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具有各自的生命现象,但各细胞之间又是密切合作,共同完成生物体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例如,生长、发育、繁殖、遗传和变异、生命活动的调节等生命现象中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至于比细胞更微小的层次,如细胞器、细胞中的各种分子、原子等,虽然也可以看作系统,但是不能表现出完整的生命活动,这样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从具体事例上升到普遍意义。教学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举反例来证明生物体正常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例如,胰岛细胞受损容易导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受损容易导致相应的肢体瘫痪;大脑皮层上的听觉神经元受损可导致听觉发生障碍,等等。
多细胞生物的特点范文4
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分为:分裂间期:G1期S期:DNA复制时期G2期分裂期:M期
特点:分裂间期历时长
染色质、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关系:第一,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细胞中的两种不同形态。第二,染色单体是染色体经过复制(染色体数量并没有增加)后仍连接在同一个着丝粒的两个子染色体(染色单体);当着丝粒分裂后,两个染色单体就成为独立的染色体。
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关系和变化规律: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等于着丝粒的数目,无论一个着丝粒上是否含有染色单体。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染色体上含有一个DNA分子,但当染色体(染色质)复制后且两个染色单体仍连在同一着丝粒上时,每个染色体上则含有两个DNA分子。
§2、动、植物有丝分裂过程及比较
注意:有丝分裂中各时期始终有同源染色体,但无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分离。
2、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变化特点:(体细胞染色体为2N)
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
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DNA。
3、动植物有丝分裂的区别
间期:动物有中心体的复制而植物没有。
末期:细胞质分裂不同,植物中部出现细胞板;动物从外向内凹陷缢裂。
§3、真核细胞分裂的三种方式
1、有丝分裂:绝大多数生物体细胞的分裂、受精卵的分裂。
实质:亲代细胞染色体经复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意义:保持亲子代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2、减数分裂:特殊的有丝分裂,形成有性生殖细胞
实质: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新细胞染色体数减半。
§4、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
细胞分化: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分化的意义:普遍存在的。经分化,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形成各种不同的细胞和组织。
细胞全能性: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或动物细胞核)仍然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
§5、(A)癌细胞的特征、致癌因子
1、癌细胞特征:无限增殖、癌细胞表面发生变化(易扩散、转移)
2、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子(辐射)、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
§6、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酶活性降低,呼吸减慢;细胞在形态和结构上发生变化:线粒体数量减少体积增大,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向内折叠等。
§7、细胞凋亡
注意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不同。
本章实验:§1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
多细胞生物的特点范文5
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科教学的目标之一。在生物学科复习中,对于遇到相近知识点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归纳相近知识点,通过展开联想,找出知识点内在联系和本质区别,对易混知识进行归类整理。比如:对于食物链与食物网、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导管与筛管、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消化与吸收、动脉与静脉、近视与远视、中枢神经系统与周围神经系统、反射与反射弧等概念的学习,教师可以引导从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入手,让他们自主复习,并设计相对应的复习巩固题,让他们自主练习。这样自主归纳复习法,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为基础较差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也有利于教师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落实和达成复习目标。
二、通过对知识点整合 采用图表归类复习
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内容进行归类复习,并以图表的形式展示出来,能帮助学生快速地准确把握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结构,提高复习质量。“图表”复习具有形象直观,变复杂为简明特点,通过填充表格,小组交流形式把握类别,明确其特点,既节省时间,又增强实效性,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比满堂灌的效果有明显优势。比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教师可以通过以下表格形式进行,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穿插巩固。
通过“表格”整合,形成知识体系,提高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量,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解题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在对比复习中强化了易错点和易混点的理解和掌握,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通过对知识点的整合采用识图对比复习
采用识图对比复习,将知识体系相近的问题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认真体会、准确理解,这样更加完整,深刻形成知识体系。这符合复习课中的认知发展规律,将直观地观察到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最终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例如:对于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可以通过下图直观展示的方式呈现出来:
通过以上识图对比复习后,引导学生归纳出相同点:植物、动物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不同点:植物特有结构是细胞壁、叶绿体、液泡。学生会记忆深刻,理解更加准确。
再如:青霉和曲霉的区别:
通过以上识图对比复习后,引导学生归纳出相同点:它们都是多细胞真菌,菌体是由菌丝构成的,它们都能产生孢子;不同点:青霉:颜色:青绿色。菌丝:呈扫帚状,曲霉:颜色:黄、黑、褐或绿色。学生对照图形,加以理解和区分,提高思维能力。
四、引导学生利用整合手段进行实验复习
对于生物学科,实验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而复习课中,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会总结与归纳,能提高复习效率,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当然,实验手段可以多样化,比如对于简单易于操作的实验,可以进行整合,让学生在一节课中做几个不同类型的实验,然后进行比较分析;也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手段进行生物实验复习,将实验过程通过多媒体播放,可以恢复学生对以往实验课的回忆,又可以让学生在另一种学习氛围中对以往知识进行复习。例如:将《观察植物细胞》《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等实验,将实验顺序打乱,让学生重新排序,然后总结实验现象和实验原理,这也是提高复习质量的有效手段。
多细胞生物的特点范文6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活动 兴趣 效率
一、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开展广泛的学生活动
由于受过去传统教学的影响,许多教师的教学,大多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缺少学生发现知识,解决知识的过程。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能力得不到锻炼。即使部分教师在课上设计了一些学生活动,但都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而走的形势而已。而真正注重学生的参与,加强学生活动,是需要教师在平时就注重在课堂中开展的。而活动的内容也是可以丰富多样的。比如: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组织学生观看具有生物教学、生物知识的电影、电视以及生物知识的短片等。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看而获得的感想结合所学的生物知识进行有效学习。这样不仅起到了教育的目的,而且还有利于引导学生实现情感的升华和能力的锻炼。此外,还可以开展内容丰富的演讲比赛、辩论赛、常规知识问答等。这些活动学生都比较乐于参与,而且易于接受。在开展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自己寻找、搜集相关知识用以解决在活动中需要面对的问题,这样他们的主动性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且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生物课的兴趣也就大为提高了。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多媒体教学已经普及到各个学校,所以作为高中化学教师就应该充分运用好这一资源。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提高高中生物课的实效性。如利用多媒体播放与课程相关的视频资料,不仅可以烘托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还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落实知识点。如在讲《光合作用》时,视频播放一小段有关原始地球的录像,然后就人类生存而言,让学生比较原始地球和现在地球气体成分中最大的不同是什么?作为导入,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就被吸引了,听课明显认真了许多。接下来,视频展示:植物生长的一生。问题:植物为什么长大?所需营养物质来自哪里?展开教学。讲到普利斯特利实验的时候,充分利用Flas演示实验过程,引导思考:几组实验的现象是什么?有无植物的两组实验装置起什么作用?该实验装置中玻璃罩有什么作用?小组分析讨论,得出结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三、联系实际深化教学
高中生物课的一个重要特点即为较强的实时性,学习生物课,除了掌握相关知识点,树立一定的价值观外,还应该学会时刻参与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并会用所学知识理解,分析生物事件,树立自己一定的评判标准和原则。而对高中生而言,教师主要做的就是应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一些活动方案,并将这些活动方案适当的联系相关生物知识,开设部分专题活动,强化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生在活动中运用知识的能力。
另外,教师还可以运用身边的资源,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组织学生进行探讨相关知识,帮助其端正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如讲解《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时,教师可以这样教学: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的完善等,人的寿命在延长,老年人的比例上升。那如何能延缓衰老,保持身体健康显得尤其重要。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来探讨这问题。首先:让我们一块来看短片,片名:“人的一生”然后回答学案上的问题。人的一生必然要经历哪些生命历程出生——生长 ——成熟 ——繁殖——??????? ——??????? 的生命历程。播放《人的一生》对于人的一生来说,出生,衰老,死亡都是非常重要,活细胞也一样。衰老和死亡是细胞不可忽视的部分。小组讨论:完成问题:我们学过的单细胞生物有: ???????????????????????(举一例,单细胞生物的衰老????????????? (= 或 ≠)细胞的衰老。人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有哪些?人体是由许许多多的????????? ——不同的?????????? ——不同的器官—》不同的????????? ——人。人的细胞时刻都在????????????? ;所以,老年人的体内有幼嫩的细胞,年轻人的体内也有衰老的细胞。得出结论:个体衰老和细胞衰老的关系,单细胞生物的衰老=细胞的衰老,多细胞生物的衰老≠细胞的衰老,细胞时刻都在更新。
总的来说,高中生物活动课,是提高生物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目的主要在于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得到发展,实践能力得到提高,视野得到开阔,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教学内容。当然这除了合理利用相关教学资源外,还需要教师善于把教材相关内容联系学生实际,联系社会实际,帮助学生在实际中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