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的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能交通的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能交通的发展

智能交通的发展范文1

主营突出、稳定增长

交技发展目前业务主要包括两大类:智能交通系统集成业务和工业自动化业务,其中智能交通系统集成业务占据主体,该业务主要是为客户提供智能交通系统项目的解决方案和集成服务,在该公司近三年的业务收入中约90%来自于智能交通系统集成业务,报告期间内该项业务对公司毛利的贡献率达85%左右,是公司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

受益于行业需求的持续增加,交技发展经营业绩稳步增长,2007-200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7,872.84、32,020.06、36,027.47万元;净利润分别为2,094.82、2,269.20、2,717.44万元;报告期内公司的毛利水平也呈现稳定增长趋势,2008年较2007年增长8.97%,2009年较2008年增长15.18%,显示公司产品具有良好的盈利能力。

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

作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交技发展自设立以来一直将技术研发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公司秉承国家级研究所严谨的科研作风,结合行业技术的发展方向,致力于智能交通关键技术和应用产品开发,创新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前瞻性的交通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该公司设立的智能交通研发中心作为新技术应用和行业解决方案的研究开发部门,对提高公司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已取得明显成效。公司应用SOA(面向服务体系架构)等技术成功开发的收费软件,已在贵州、宁夏、重庆及云南东部等省(市)获得高速公路收费软件一揽子订单;公司自主开发的i-SCOPE交通监控软件平台已在上海长江隧桥工程等重大工程得到广泛应用。

丰富的项目实施经验

交技发展作为国内较早进入智能交通工程领域的企业,积累了多年从事系统集成项目的成功经验,拥有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统,特大桥梁、隧道智能交通系统以及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完整解决方案,基本覆盖了当前智能交通系统集成的各个领域。近年来,该公司先后承担了“世界第一外海跨海大桥”东海大桥通信、监控、收费系统;“世界第一桥隧结合工程”上海长江隧桥综合监控、收费、通信系统工程;“中华第一拱”上海卢浦大桥监控系统;“世界第一条双层双管越江隧道”上海复兴路隧道监控系统;“贵州第一隧”凉风垭隧道群监控系统等国内百项高速公路、特大型桥梁和长大隧道交通工程项目,创造了多项国内第一。

智能交通领域需求旺盛

相关数据显示,近几年,在我国对基础交通建设的大量投资下,智能交通系统行业的年均投资增速超过20%。根据发改委07年制定的《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预计到2020年我国高速公路里程将达到10万公里左右。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单位里程投资额中智能交通系统投资的比例平均约占2-3%,与国外10-15%的比例相比明显偏低,行业存在巨大发展空间。同时,我国5-8年前建成的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统正逐步进入信息化升级改造阶段,以及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市场的快速增长,智能交通领域需求旺盛。

智能交通的发展范文2

论文摘要:智能交通系统是现在交通运输发展的趋势,本文就智能交通体系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做了简要的介绍,对中国如何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智能运输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的主要思想是将传统的交通系统看成是人、车、路的统一体,运用计算机、通信、人工智能、传感器等领域的先进成果来彻底改变目前被动式的交通局面,使人在驾驶过程中可以随时通过GPS/GIS、广播、信息板等手段了解目前的交通状况,而交通管理部门则可通过道路上的车辆传感器、视频摄像机等设备随时了解各个路段的交通情况,并随时对各个交通路口的交通信号进行调整以及对外界进行信息,使整个交通系统的通行能力达到最大。

一、智能交通发展的现状

对智能运输系统的研究许多国家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并成为继航空航天、军事领域之后高新技术应用最集中的领域。目前已形成以美国、日本、欧洲为代表的三大研究中心。

在美国,对ITS的研究虽然起步最晚,但由于投入较多,目前已处于该领域的领先水平。1991年,美国开始对ITS研究进行投资,仅1994~1995年就确定了104项研究项目,并成立了专门组织,着手制定ITS的研究开发计划,到1997年投资近7亿美元;1998年6月9日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面向21世纪运输权益法案(Transportation Equity Act of the 21th Century)”。该法案的确定为美国公路系统的继续发展和重建带来了创纪录的投资。法案跨度为6个财政年度(1998~2003),拨款总金额为2178.9亿美元,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用于支持ITS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欧洲在ITS的研究方面采取整个欧洲一体化的方针,由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面共同出资进行智能运输系统的研究,著名的项目有PROMETHEUS和DRIVE等,其中DRIVE工程是目前世界上交通运输界规模最大的合作研究计划,共有12个国家的700多个单位参加,经费达5亿欧元。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对汽车交通综合控制系统的研究,并成立了全国性的ITS推进组织,是对ITS进行研究最早、实用化程度最高的国家。目前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交通控制、信息服务等综合体系,并基本完成了覆盖全国的电子地图的绘制工作,有400万台汽车导航仪在使用,其中120万台可接收信息。

我国在ITS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但随着全球范围智能交通技术研究的兴起,进入20世纪80年代,我国也加快了对智能交通技术研究的步伐。一方面,北京、上海、沈阳等大城市陆续从国外引进了一些较为先进的城市交通控制、道路监控系统;另一方面,国家加大了自主开发的步伐,如国家计委、科技委组织开发的实时自适应城市交通控制系统HT-UTCS,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市交警总队合作开发的SUATS系统等;1998年交通部正式批准成立了ISO/TC204中国委员会,秘书处设在交通智能运输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智能运输系统的标准化活动,现在正进行中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体系框架的研究。此外,我国将从今年起在全国36个城市实施以实现城市交通智能控制为主要内容的“畅通工程”,并逐步推广到全国100多个城市。

二、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的意义

交通问题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交通拥挤造成了巨大的时间浪费,加大了环境污染。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平均行车速度已降至20km/h以下,有些路段甚至只有7~8km/h;由于车辆速度过慢,尾气排放增加,使得城市的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交通问题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缓解经济发展带来的交通运输发面的压力,尽量的利用现有的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各国都加大了对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和建设的力度。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公路交通运输以其机动性好、可以实现“门到门”直达运输以及运送速度快的特点,成为我国城市和城间中短途客货运输的主要方式。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综合运用检测、通信、计算机、控制、GPS和GIS等现代高新技术,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装备的利用效率、减少交通公害对加速发展我国公路交通运输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公路智能交通运输工程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三、中国发展ITS的主导思想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发展ITS的必要基础条件上还有较大差距,加上我国特有的混合交通特点,以及城市结构、路网结构、交通结构的不完善,因此要结合中国的国情来研究制定我国发展ITS的战略及发展框架。

中国交通运输正面临经济发展与资源制约的双重压力,因此也不能重复发达国家走过的老路,一定要立足本国实际,走中国ITS发展之路,以推动我国信息化进程及培育自己的ITS产业。

21世纪交通管理的发展趋势必将是管理体制集约化;管理设施现代化;管理手段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效率高效化;管理方式社会化。因此,中国ITS的发展将带来一场交通管理体制与模式的变革,而这种变革将直接影响着ITS的发展。

四、发展中国智能运输系统的对策

1、打好ITS发展基础,特别是应加强ITS基础理论的研究工作

目前,国际上ITS理论仍不完善,还处于发展时期,我们应积极加强与ITS开展较先进国家的交流,在国际ITS现有发展水平上结合中国特点,深入细致地进行理论研究,尽快接近或达到世界水平,以迎接21世纪ITS发展的挑战。否则将成为别国的追随者,成为他们不成熟技术的推广试验场。

2、建立ITS协调组织机构

中国交通运输体制目前仍是条块分割状况,铁路、公路、民航、公安、建设等部门分头管理,现已出现了各自发展自身ITS的势头,这将造成中国资源上的巨大浪费。为此应尽快成立一个由国家统一领导的,有关部门、学者、企业和研究部门参与的“ITS中国”组织,类似于美国的ITS America,日本的VERTIS及欧州的ERTICO组织,来统一制订中国ITS发展战略、目标、原则和标准,特别是制定有关ITS的技术规范和整体发展规划,实现ITS技术和产品的通用性、兼容性和互换性,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以减少局部利益的冲突和有限资金的浪费。

3、注重人才的培养

随着ITS的进一步发展,21世纪交通运输将会发生重大变化,而与之相应的是对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需求情况与以往大不相同,为此应加强国内高校及科研单位交通运输领域与国外ITS的交流合作,派出人员学习培训,走出去、请进来,将最新的ITS技术溶入交通运输专业的教学内容和科研之中,以高素质的ITS人才去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智能交通的发展范文3

【关键字】:智能交通;产业联盟;技术创新

1 我国智能交通产业存在的问题

1.1参与企业众多,品牌杂乱

现如今,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参与企业有很多,例如在PDA、PDN等信息接受产品移动终端和联通通讯终端等等,不仅仅是通讯企业的参与很多家电企业也纷纷挤入智能交通产业,比方说TCL、创维、康佳、步步高等企业,数码企业也积极地参与智能交通产业比方说爱国者、纽曼等等企业,从GPs导航产品上来说,其主要的产地在于深圳、广州、佛山、东莞以及珠江三角洲等地,据之前统计,我国的车载应用的数量其中广东卫星导航产业的比重高达一半以上,其中对于卫星导航产品有百分之六十之多来自于广东,就目前来说,仅对导航产品来看其品牌就有上百种,知名企业以及小企业都有。众多的品牌导致消费者在选择智能产品的时候处于茫然的状态,不知道选择哪一个品牌。

1.2.企业规模小,成立时间短

在众多的智能交通企业之中很多导航产品的生产企业都是在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各企业的竞争力都比较薄弱,根据统计众多的智能交通产业的员工人数在100以下,营业额在500至3000万不等,而且在车载导航系统上很多品牌都走得是贴牌代工的经营模式。

2 制约我国智能交通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2.1关键核心技术问题

掌握核心科技是智能交通产业发展的中心所在,现如今我国的智能交通产业之中众多的核心科技还是掌握在国外企业中,很多设备都需要从国外进口,不论是智能交通产业的管理还是智能导航产业,其核心技术的缺失导致了国内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受到了制约,在我国智能导航之中,很多国外的产品占到了80%之多,尤其是专业测量接收机以及测向接收机等高端产品,就接收机来说,现如今国外的产品在我国之中占比高达三分之二,尤其是航空导航接收机,国外产品甚至可以说是垄断了整个中国市场,而且很多国内的产品的芯片都是采用外国进口。

2.2技术的标准化问题

由于产品没有标准化,市场准入缺乏适当标准和门槛,任何投资商都可以自由进入,导致产品质量缺乏保障,降低了消费者对产品的信心和信任度。例如,目前我国大部分GPS生产商都没有标准的生产线和相应的模拟环境检测线以及品控GPS运营商为了节省投入,程序,不买正版软件和电子地图而使用供应商提供的盗版软件和自行拼凑的电子地图,从而导致不同公司的GPS产品及运营系统难以兼容通用、软件无法正常升级、系统经常瘫痪、地图信息过时误导用户,部分监控中心甚至是多系统并存,操作使用不灵,维护复杂困难,不但影响工作效率,而且还存在隐患风险,使庞大的汽车消费群体不能完全成为智能交通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

2.3产业链整合问题

具备专业的生产程度的智能交通企业在我国很低,仍处于一种分散的状态,之后,尚未形成大量的GPS载波,以减少整个产业链。在我国,成本,节约投资,集研究与开发的软件和硬件系统开发终端功能于一体,同时对硬件和软件的生产、销售和运营。因为它在任何专业生产不足,导致其终端产品有严重的质量问题,产品维修率高,最终导致该行业的竞争力。

2.4市场培育问题

目前,即使在一些国家智能交通示范城市之中,智能交通产品和服务市场形式还仅仅是一部分,对于大多数智能交通产品和服务不了解。如PDA包括SMS、WAP交通信息服务,MMS,和车载患产后抑郁症的单位等交通导航信息服务方式的理解和理解不深,更不用说应用程序。需求不足的智能交通公司无法实现规模经济,而且还严重影响工业的发展空间和发展速度。

结语

为我国智能交通产业能够更好的发展,应当在合理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同时,基于中国的基本国情,一般来说,在中国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第一,充分结合我国道路交通的实际情况和国家经济的基本国情,选择性的关键技术研究和系统;其次,在发展模式的选择方面,不应该盲目地复制自顶向下的模型和欧盟的政治和模式,应当走出一条适应我国国情的智能交通产业发展道理。

参考文献

[ 1] Ran B,Lee K Y K,Dong H. Cost - benefit Analysis on Deployment of Automated Highway Systems [J] . Transporta1997 , 1588 : 137 - 144. tion Research Record,

[ 2] Lee D B Jr. Benefit - cost Evaluation of Traveller Information: Seattle's Washington State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website [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2000 , 1739 : 25 - 34.

[ 3] Bristow L,Pearman A,Shires J. An Assessment of AdJ] . Transvanced Transport Telematics Evaluation Procedures[ port Reviews, 1997 , 17 ( 3 ) : 177 - 205.

智能交通的发展范文4

【关键词】大数据;智能交通;应用

大数据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云计算等先进科学技术发展和计算方法变革的产物,在很多行业领域中广泛应用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云时代的到来进一步推动了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现今在交通管理方面也将大数据加以应用。世界各国陆续开始对交通运输管理数据采用数字化的方式进行收集、存储和利用,智能交通系统的建立和应用对缓解交通压力,解决交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1、大数据概述

随着世界各国对“大数据”关注度的提高,大数据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其所蕴含的内容价值也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信息时代的发展进步导致了信息量的极速扩大,海量的多样的信息使我们逐渐的步入了“大数据”的时代。大数据是各种数据集的集合体,大而且复杂,是IT产业一次颠覆性的技术变革。大数据信息量之大,种类之多,采用已有的普通的数据库管理工作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处理。要在大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处理,就需要应用到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第一,数据体积大。一般来说大型的数据集多位TB级,而大数据的数据集普遍为PB级,甚至达到EB级。第二,数据处理速度快。大数据与传统的数据采用不同的挖掘技术,而且数据处理不需要消耗仓储,因此在数据的处理速度上非常快。第三,数据种类多。大数据中的数据不仅包括传统的结构化数据,还包括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数据呈多种类型增加了大数据的复杂性。第四,数据具有实时性。虽然大数据中的数据量非常大,即便如此当用户将数据需求提交上来后,大数据即可自动对相关的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提取。在智能交通中,数据的类型以交通管理系统数据、服务数据、传感器数据和应用数据为主,拥有多种数据类型,而且数据体积大,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具有一定的难度。

2、大数据技术与智能交通的契合

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机动车的数量呈现出逐年大幅度增长的趋势。车辆的增多和各地间交流的日益频繁,为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交通管理工作难度增加,交通堵塞问题严重。传统的交通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交通需求,智能化交通的系统的发展,加上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促进了交通管理模式的变革。

2.1跨越行政区域的限制

我国幅员辽阔,政府为了对国家加强统治和管理,将我国分为多个不同的行政区域实行区域化管理制度。行政区域的划分下的各个行政区域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拥有区域自治的权利,这也使得各地政府为了促进本区域的经济发展,努力注意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但是在各个区域连接的边界处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没能做到充分的重视,对于区域交界处的交通线路上的建设投入不高。大数据在交通管理中的应用,打破了区域限制,实现了区域管理的跨越化,各区域遵循信息共享的原则,对跨区域管理的问题在自己的行政区域下就能有效的管理。

2.2信息集成优势和组合效率

我国大多数城市的交通运输管理主体是呈分散性的。交通管理相关部门多,且各自都建立起属于自己部门的信息化系统。但是这些数据信息的应用是呈单一化的,垂直于各自的业务范围之内。这样一来,关联业务系统在沟通和交流互动方面就有所欠缺,造成了交通管理各司其职,互不干涉,管理分散的现象。大数据促进了综合通信息体系的建立,讲不同领域不同范围内的数据库集中起来形成一个大型的数据库,实现了信息集成,综合加以利用。这样一来,交通管理的整体性能得以提升,使各个领域的数据库中的存储的数据得到充分的利用,各部门之间协作性加强,有效的提升了交通管理的质量。

2.3配置交通资源

传统人工规划和管理交通的模式,在交通动态化管理方面存在严重的弊端。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对交通管理部门的决策和解决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不仅有效减少了交通管理部门在人力和物力方面的投入,同时使交通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如根据大数据结果确定多模式地面公交网络高效配置和客流组织方案,多层次地面公交主干网络绿波通行控制以及交通信号自适应控制。

2.4有效提高交通预测水平

以往对于交通拥堵状况的改善通常是采取加宽道路、增加里程等方法来提高交通运营的能力。但是这样的解决办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土地资源的制约、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方案前景预测等等,而且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都很大。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在对各个部门的数据进行准确提炼和构建合适的交通预测模型后,可以有效模拟交通未来运行状态,验证技术方案的可行性。而在实时交通预测领域,大数据的快速信息处理能力,对于车辆碰撞、车辆换道、驾驶员行为状态检测等实时预测也有非常高的可靠性。

3、大数据在智能交通中的重要作用和发展前景

3.1有效的提高交通运营能力

大数据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有效的提高的道路交通的通行能力,使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效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对交通需求能够科学有效的分析和调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涉及工程量大,投入多,受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大数据具有的大体积特点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比如,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对交通拥堵地段通过传感器通知机动车驾驶员,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大大接受了形成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大数据的实时性,使处于静态闲置的数据被处理和需要利用时,即可被智能化利用,使交通运行的更加合理。

3.2有效的提高交通安全水平

大数据的实时性和可预测性有利于交通安全系统在对数据信息分析处理方面能力的提升。大数据技术能够都驾驶员的状态进行自动检测,当驾驶员的驾驶处于疲劳状态时,车载装置可对驾车者的身体状态是否正常进行检测。同时车载装置还可与路边探测器进行信息交互,对车辆运行的轨迹的检测。大数据技术能都对各个传感器传递的数据信息进行快速的整合处理,建立起安全模型对车辆行驶的安全型进行综合的分析,有效的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

3.3有效的进行环境监测

大数据技术通过建立区域交通排放的监测及预测模型,共享交通运行与环境数据,建立交通运行与环境数据共享试验系统,分析交通对环境的影响。数据技术能提供降低交通延误和减少排放的交通信号智能化控制的决策依据,建立低排放交通信号控制原型系统与车辆排放环境影响仿真系统。

参考文献

[1]庄仕昂,李世杰.浅谈无线网络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J].科学之友,2011(12).

智能交通的发展范文5

1概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道路交通监控领域中国家系列规范的颁布和实施,“高清监控”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具有图像清晰、信息量丰富、色彩逼真、视角宽广等重要特征的“高清监控”被运用到实际工程当中,带来了不可低估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00万、200万、500万像素的高清摄像机,CCD或者是CMOS的感光材料,全嵌入式、工控式、混合式结构等,都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竞相登场,呈现出一派“百舸争流”的景象。笔者将通过本文,与读者分享对当下高清卡口、电警工程技术发展新特点的认识。

2前端采集环节趋于采用全嵌入式、智能化、工业级别的高清抓拍、控制、采集系统

(1)高清抓拍摄像机采用以TI公司的DM6467为核心的嵌入式主板,功耗低;采用无风扇设计,耐75℃高温;内置硬件看门狗电路,能够在系统异常后自动重启、恢复工作。软件方面,高清抓拍摄像机采用专门针对DM6467设计的嵌入式Linux系统,避免遭受网络攻击和病毒侵袭。相对于工控机模式或者是嵌入式的工控机,以上改进显然提高了系统的整体稳定性。(2)高清抓拍摄像机内部集成高清抓拍系统软件和号牌定位识别软件;植入自动控制模块,将线圈触发、视频触发、雷达触发与启动补光无缝地集成;直接把图像数据上传到远端服务器的数据库中。(3)前端存储采用嵌入式网络硬盘盒,以固态电子硬盘为存储介质。相对于采用SD卡或者使用工控机而言,此举可使存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到大幅的提升。(4)采集设备防护罩采用特殊设计。护罩的窗口采用透光率达99.5%的特殊光学防尘玻璃(普通玻璃透光率为80%左右),减少了反射干扰,使采集的图像色彩更加扎实、细节更加丰富。另外,护罩还引入了对承受高温、低温、雨淋、盐雾、粉尘等各种气候环境压力的考虑;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且达到适应应用环境的防尘、防水密封的要求,长期使用不会有严重锈蚀,符合IP66的防护要求。

3前端采集设备通过集成多功能应用软件实现更完善的智能化

对多功能应用软件的集成,使得系统在更有广泛性的同时,凭借特殊功能的引入获得了更强的针对性。下面分别对高清卡口、高清电警、后端平台的特殊功能加以介绍。(1)目前的高清卡口系统,对监控区域内正向、逆向行驶的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及其他物体的图像捕获,以及车辆品牌识别(如大众、奥迪等)、车身长度识别等捕获功能的扩展,准确率可达99%以上。除了能够捕获所有车道上行驶的车辆外,系统还可以捕获到在车道中线上行驶的车辆,并能保证不受各种异常状况干扰:支持逆行抓拍,可抓拍逆行机动车、非机动车,并且将其标示为逆行;支持并行抓拍,可抓拍并行(含双向并行)车辆,并识别成两条记录;可抗停车干扰,能在路边停车干扰下准确识别运动车辆(不会误将路边停放的车辆作为识别对象);支持抗干扰抓拍,可保证在灯光、阴影、雨天等干扰因素下不误拍。①高清智能卡口(图略)基本配置如下:选用25mm高清镜头时,摄像机与抓拍位置距离16~18m;每条车道配置一台摄像机、一个闪光灯;频闪灯闪光方向与车辆行驶方向的夹角在45°左右;建议在摄像机镜头前安装偏振镜,以消除车辆挡风玻璃反光的不良影响;每个方向配置一台高清全景摄像机,采用LED灯补光。②在不允许安装地感线圈的点位,系统可以采用虚拟线圈抓拍技术:在监视画面合适的位置上设置一个虚拟线圈框;当运动车辆的整个车头进入虚拟线圈时,虚拟线圈触发抓拍,并联动对抓拍图片的车牌定位、号牌识别。在安装了地感线圈的点位,当地感线圈故障时,摄像机可自动开启虚拟线圈功能进行抓拍。③当运动车辆正常通过抓拍位置时,系统自动抓拍,并开启频闪灯进行同步补光,保证抓拍效果。④针对超速、逆行的车辆,系统自动抓拍两张不同位置的照片,用于违章处罚的举证。⑤每台摄像机的监控范围覆盖一个半车道,大约6m路面宽度,保证能够抓拍到骑线行驶车辆完整的车辆号牌。⑥由于交通路况等原因,当前后车辆的车距比较近时,往往会出现前面的大型车挡住后面的小型车的情况(尤以市区内部最为常见)。系统在对此种情况予以充分考虑的情况下可保证不漏拍。⑦除了机动车以外,治安卡口还需要对非机动车、行人及其他物体进行抓拍。通过运用视频检测技术,摄像机能够完成对正行、逆行的非机动车,以及行人和其他物体的抓拍。(2)目前的高清电警系统同时具有直行车道左、右转抓拍功能,左、右转车道直行抓拍功能,逆向行驶抓拍功能,借逆向车道闯红灯抓拍功能,闯禁左、禁右抓拍功能。①基本路口电警配置(图略)。②系统具有高清智能卡口功能。在任何状态下,当车辆离开第一个线圈(位置见下文)时,系统能够完成对每一辆经过车辆的抓拍(捕获率不低于99%)和对车辆车牌号码、车身颜色的识别,准确地记录并存储车牌和全景影像等信息(每辆车辆都有相对应的一张全景图片和一张车尾特写的合成图片),并在图片上添加车辆经过的时间(年、月、日、时、分、秒,精确到0.1秒)、路口(地点)、方向、车道(左转、直行、右转)等相关信息。各条车道的监控是独立完成的。如交通灯由红转绿时,两辆车同时通过,触发抓拍;系统将生成两条记录。其全景照片可能为同一帧,但特写照片为各自车尾的照片。③系统支持闯红灯抓拍。在地感线圈模式下,一般每个车道安装两个线圈,第一个线圈安装在停车线以内,第二个线圈安装在停车线以外,两个线圈中心相距2m左右;在视频检测模式下,在监控画面每个车道停车线前后的相应位置上,各设置一个虚拟线圈,用于对车辆的检测。当前车道处于红灯状态时,若系统检测到有车辆经过,即对该车辆进行连续抓拍:当车辆进入第一个线圈时,抓拍第一张照片;当汽车离开第一个线圈时,抓拍第二张;当汽车离开第二个线圈时,抓拍第三张。整个过程在红灯状态下完成才认为是闯红灯行为。而后摄像机对三张照片进行合成,并发送到数据库中,作为违章记录。图片可清晰地记录违法车辆的车型、车身的彩色特征、车辆牌照及信号灯色,并显示车辆经过时的时间(年、月、日、时、分、秒,精确到0.1秒)、路口(地点)、方向、车道(左拐、直行、右拐)、红灯时间(精确到0.1秒)等相关信息。④系统采用车辆跟踪技术分析车辆的行驶轨迹,因此同时具有直行车道左、右转抓拍功能,左、右转车道直行抓拍功能,逆向行驶抓拍功能,借逆向车道闯红灯抓拍功能和闯禁左、禁右抓拍功能。⑤系统支持对过往车辆进行动态实时监控。摄像机可在输出高清抓拍图片的同时输出720P、H.264、2~4Mbps高清实时视频(非25帧),用于高清监控。⑥前端抓拍摄像机具有网管功能,能够把工作状态及故障情况,如摄像机实时视频功能是否异常、抓拍功能是否异常、闪光信号是否异常、前端存储功能是否异常等发送到网管平台。维护人员可通过查询网管平台的报表,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表略)。系统在检测到线圈或红灯信号异常时,自动切换到视频检测模式,并且实时通知网管平台。⑦系统中的所有设备、设备通信接口均引入防雷设计,立杆及基础符合防雷设计标准要求。系统弱电部分引入了防雷设计后,在静电放电、浪涌、电源短时中断等电磁干扰下,摄像机通信接口可能出现性能指标的暂时降低,但不会出现电气故障;系统内已贮存的图像、数据不会丢失。摄像机通信接口防雷设计(图略)。系统供电线路中加入空气开关、电源防雷器和稳压电源,以避免路口电源的不稳和干扰导致设备工作异常。摄像机电源的大地线和护罩外壳大地相连。若有雷击等干扰时,干扰电流将通过护罩外壳大地导到立杆上,最终导入大地。为了保障系统正常运行,还需要引入立杆防雷设计(3)后端平台技术特点如下:包括卡口平台、内网视频监控平台、专网视频监控平台、网管平台、实战平台,实战平台可以调用卡口平台、视频监控平台数据,以支持业务应用;支持视频监控基本功能,调用录像不需要经过前端网络摄像机;卡口平台具有各种数据检索功能、布控功能,以及可疑车辆自动挖掘功能;能够支持电子地图;具有录像智能视频分析功能;支持电视墙、大屏拼接应用;具有设备权限、用户权限管理功能,拥有丰富、实用的信息共享数据库,可将智能识别所得的车牌号、车型、颜色、时间、经过路段统一归档,形成数据库文件,供实战平台、交通管理处罚平台以及公安(交警)、治安、刑警监控平台共享使用。

智能交通的发展范文6

关键词:童话剧;幼儿;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由于交往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关系,它主要表现在人与人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关系的深度、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等心理方面的关系。童话剧是幼儿戏剧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亲切、生动、活泼有趣的方式极易让幼儿接受。我园以班级为单位,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适宜性进行以童话表演为核心载体的园本课程,童话剧特色课程的开展有助于幼儿情绪的疏通与自我的展示,能有效地促进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一、重视童话剧特色课程的筹划准备,有效地促进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1.选择剧本动态改编

(1)适宜地选择童话剧剧本。童话剧是我们幼儿园的园本课程,经过前期的准备,结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幼儿发展的实际状况,我班选择了幼儿较为熟悉和喜欢的《拔萝卜》作为我班的童话剧特色课程。《拔萝卜》这个故事最早是由俄罗斯的阿尔克谢·托尔斯泰所写,是一个很幽默的民间童话,很适合五岁以下或者刚刚开始学习阅读的幼儿。

(2)动态地改编童话剧剧本。《拔萝卜》这个故事深受幼儿喜爱,有助于主题课程的开展与实施。我们的童话剧表演是全体参与,人人有角色,个个有表演。从幼儿的观点和立场出发来创编情节,以鼓励肯定的态度适宜性地采纳他们的想法,让课程实施的过程成为幼儿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唤醒和激发的过程,这也更好地帮助幼儿融入故事,为接下来的表演做好铺垫,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2.课程框架科学建构

童话是以幻想为主要特色,以拟人、夸张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法的适合儿童欣赏和接受的叙事文学样式。幼儿特别是小班幼儿非常喜欢模仿,幼儿在观赏了其他童话剧的表演后更是希望自己也能成为其中的一个角色。为了满足幼儿的需要,特别设置了为期两周的童话剧主题活动。

(1)主题目标:①能认真倾听故事,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尝试分组表演故事内容,激发对表演的热情。②能动手设计和制作童话剧所需头饰、道具等,增强班级童话世界的氛围。③积极参与童话剧的排练活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合作完成童话剧的演出。

(2)课程网络图:(如右图)

3.家园一致合作互动

实施前,教师通过家长论坛、家校路路通、QQ群等就“童话剧特色课程《拔萝卜》的设想”与家长达成共识,同时共同商讨计划方案,并通过种种方式互通家园合作内容。同时,建议家长多创设幼儿参与外界活动的机会,鼓励孩子大胆、大方地与同伴、成人交往,包括:

(1)指导孩子进行交往的策略,如表示友好(微笑、拥抱、问好等)、服从、交换、轮流、模仿、借、收回、声明、道歉、提问、赞赏、安慰、建议、说理、协商、申辩等。

(2)家园共同建立奖励的方式:如,家里说说:宝宝的好朋友真正多;班上评评:我是讲文明讲礼貌的好孩子等。

(3)班里开设分享区角,如:鼓励幼儿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图书、拼图等做上自己的标志带来幼儿园,分类放于活动区跟同伴、好朋友一起分享玩耍,创造多种机会并鼓励幼儿与同伴友好交往。

二、重视童话剧特色课程的组织实施,有效地促进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1.让环境说话,创设适宜的童话剧特色课程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第八条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在创设环境时从三个维度考虑,注重做有“层次”的环境,能“活动”的环境,有“专题”的环境。通过创设适宜的童话剧特色课程环境,把交往的目标渗透其中,为幼儿提供相互交往与实践的机会,使教师与幼儿、主题和环境之间产生有效互动,让环境说话,激发幼儿交往的欲望,并在亲自探究的过程中尝试交往,能有效提高交往的技能。

2.在玩中发展,提供适宜的童话剧的表演机会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是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形式。而游戏对幼儿同伴间的人际交往,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社会性角色游戏中,幼儿有机会学习扮演社会角色,使自己处于他人的地位,体验别人的情感和态度。因此通过角色的扮演,彼此的交流,不断地丰富交往的经验,习得了交往的技能。

能与人和谐相处,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品质。交往能力是在不断交往的实践活动中发展和提高的。愿幼儿在童话剧特色课程的实践活动中愉悦地、适宜地得到锻炼和发展,愿童话剧真正成为孩子们精神成长的乐园!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3]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修订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