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业种植的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农业种植的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农业种植的知识

关于农业种植的知识范文1

一、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的职业压力及生存状态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的职业压力主要有:生存的压力、应试教育的压力、新课程改革的压力以及教育工作本身引起的压力、职称评定的压力。关于职业压力的研究表明,当职业压力超过个体所能忍受的程度又不能释放时,将会导致一系列影响心理健康的问题状态,难以放松,逐渐变得缺乏热情,自闭,生活单调、枯燥。以笔者所在的小董一中为例,语文教师任班主任的情况相当的普遍。班主任的职业压力是比较大的,压力源主要来自:高负荷的工作状态、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家长对班主任的期望值、上级和学校行政部门的管理、班主任之间的竞争。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不仅教学任务重、繁杂事务多,而且工作时间长,特别是兼任班主任的语文老师,经常需要早出晚归,身体超负荷运转,社会、家长和学生仍狂热追求升学率和考试分数,学校小考、大考不断,考学生实际上就是考教师,每次考试不仅是对学生成绩的检查,更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检验,频繁的考试使学生、同时也使教师经常处在紧张的精神状态下;学生的基础有好有坏、智商有高有低、学习成绩参差不齐、性格脾气各具特色,学生越来越难以管教,使教师对教书育人工作感到难以把握,难以驾驭,缺乏良好的控制感;花费了大量的心血,付出了极大努力,却难以看到令人欣慰的教学成绩,使教师们体会不到足够的职业成就感。

二、解决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的职业压力的对策

一些教师面临压力时,会采取一些消极的应对方法,如怨天尤人、逃避现实、自责、幻想等。这不仅不能缓解压力,还可能造成恶性循环。所以,要学会有效地管理压力,降低压力对个人带来的不良影响,使压力朝向有利,化压力为动力。笔者根据调查的情况,认为应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从外部原因入手,包括:国家的政策与投入,学校的制度与管理。一方面是从内部原因入手,包括:教师的心理素质、掌握合理的管理时间的方法、寻找放松的方法等方面。

从国家和学校的层面,关注并改善重点中学语文教师:(1)提高工资福利待遇,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国家要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提高该类地区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该解除农村贫困地区教师因经济困窘而带来的精神压力和后顾之忧,从而稳定农村贫困地区教师队伍,使农村教师爱岗敬业,体验职业生涯的乐趣以及由此产生的价值体验,使职业角色功能和潜力充分有效地发挥,为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2)农村重点中学要减轻语文教师的工作负担,保护语文教师的身心健康。农村重点中学的工作负担过重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要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第一,建议有关部门制定教师劳动保护方面的政策和法规,限定教师工作量的最高标准(如周课时或学期课时量),将语文教师的工作量控制在一个较为合理的范围之内。第二,教育部门要严格核定合理的师生比,增加农村重点中学,控制班级人数,避免班级人数过多。还要充分考虑有部分路途较远的学生中午滞留学校及在学校寄宿的实际情况,配备足够的生活指导教师,减轻教师的工作强度,保护其身心健康。第三,学校应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采取相应的措施,尽量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重视提高教育教学效率,避免随意延长教师工作时间,杜绝节假日补课及违规带生现象,严格控制考试和竞赛次数。学校领导还应多关心教学任务重的教师,让他们有松弛、休息的时间,以调节身心,消除疲劳。

从重点中学语文教师自身,寻求减轻、化解职业压力的对策:

(1)加强心理素质。调整心态,合理定位。正视现实。过高的期待往往会产生过多的压力。由于教师属于高知识、高学历群体,自尊心比较强,成就欲比较高。过高的期待超出了现实基础和自身的能力,就会让自己背上沉重的包袱。正确面对自身的条件,面对农村重点中学的现实,合理的定位,找准航向。

(2)掌握合理的管理时间的方法。时间的紧迫感常常导致压力感的产生。查资料、写教案、登台讲课、批改作业、收学杂费、找打架的学生谈话、接待家长来访、学电脑、写论文、买菜做饭、辅导孩子学习、看望照顾父母等等,农村重点中学的语文教师(尤其是兼任班主任的语文教师),总是忙忙碌碌,时间不够用。要减轻、化解压力,就要学会管理好时间。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兼任班主任的语文教师尤甚。解决这种紧迫感的有效方法是时间管理,妥善安排时间,制订计划。要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不要拣了芝麻丢了西瓜。首先,对工作要有前瞻能力,把最重要的事放到首位,防患于未然。如果总是在忙于救火,那将使我们的工作永远处于被动之中。比如,刚接手一个新班,第一步要先抓好班级的严格管理。一旦形成了良好的教学秩序和班风,各科教学工作就会顺风顺水;其次,要敢于和善于舍弃,不要面面俱到,要在适当的时候说“NO”;第三,要善于授权和借助他人的力量,不要事必躬亲。

(3)寻找放松的方法。压力常常地存在,我们应该学会减轻压力的方法。农村重点中学的语文教师应调节生活节奏,形成张弛有度的生活方式。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要学会放松身心。除了通常所说的深呼吸、自然入静、欣赏音乐、出门旅游等方法之外,还可采用“清空”自己的办法,在周末腾出一段时间,关掉手机,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想,静静地独自呆一会,可以使人得到精神小憩,体验到一种与平时忙碌感、紧张感完全不同的感受:宁静、祥和,从而缓解心理压力。更可以去读一读文学作品,练一练书法,既放松了身心,又陶冶了情操。

关于农业种植的知识范文2

探讨工作满意度在农村中学教师职业角色意识与职业倦怠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工作满意度问卷和自编教师职业角色意识问卷对265名中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职业角色意识与职业倦怠呈显著负相关,职业角色意识对职业倦怠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工作满意度在职业角色意识与职业倦怠之间存在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研究表明,职业角色意识、工作满意度是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预测变量,工作满意度在职业角色意识与职业倦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 农村中学教师 职业角色意识 职业倦怠 工作满意度

分类号B849

1 引言

教师的职业角色意识,是指教师对其角色的身份地位、行为规范及其角色扮演的觉察、认识、理解与体验,它包括教师对其角色地位的认识与理解、角色规范的把握及角色扮演的体验三部分,而且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形成一个不可分隔的整体。作为支配教师职业角色行为的内在动因——教师职业角色意识,它是教师教育行为的内部源头。因此,具有明确而清晰的职业角色意识的教师,他会倾向于理性化与有序化的教育行为,反之,具有模糊不清职业的角色意识的教师,其教育行为的随意性、情绪性就会增强。较多研究发现:职业角色意识与个体情绪感受、心理健康存在紧密联系。有研究结果表明,教师所体验到的角色冲突强度越大,则教师产生的工作心理压力也越大,即教师个体所感受到的角色冲突程度与工作压力有显著的正相关;同时,Gmelch和Torelli的研究也证明,教师的角色冲突与角色模糊会引起教师的职业倦怠,角色冲突与职业倦怠有显著正相关,角色冲突与角色模糊对职业倦怠有预测作用。因为,长期相互冲突的角色要求或规范让教师无所适从,身心承受着很大的压力,进而使个体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以一种消极、否定、麻木不仁的态度来对待自己工作中的人和事,工作效率差,自我效能感降低,并表现出消极工作态度与情。

职业倦怠是个体在体力、精力和能力上都无法应付外界的要求时,所产生的生理、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身心疲惫状态,主要表现在情绪衰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三个方面。有关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表明,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很多,其中工作满意度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国内外研究发现:职业倦怠及其情绪衰竭、去人性化、低个人成就感与工作满意度呈负相关。康勇军、屈正良与吴娴、迟景明的研究结果也显示,教师工作满意度总分和教师工作倦怠总分之间基本呈线性关系,即两变量之间负相关。也就是说,随着教师工作满意度提高,教师的倦怠程度有下降的趋势;反之,若教师的工作满意度降低,其职业倦怠的倾向就上升。

农村中学教师是我国教师群体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职业角色意识可能与职业倦怠有直接关系,那么是否又会通过其他途径对职业倦怠产生作用?即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是否在角色意识与职业倦怠倾向之间起到某种中介作用呢?因此,本研究要了解四川农村中学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在职业角色意识与职业倦怠之间中介作用,试图从结构层面揭示三者的内部关系,从职业角色意识明确到工作满意的角度为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干预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2 方法

2.1 被试

在内江某县随机选择乡村中学教师85人,以及参加四川省“农村初中骨干省级培训”和四川“灾区农村初中骨干国家培训”的教师180人。发放问卷265份,收回有效265份。其中初中教师177人,高中教师88人;男教师119人,女教师146人;骨干教师180,非骨干教师85人。

2.2 研究工具

教师职业角色意识问卷,采用自编的中学教师职业角色意识问卷。该问卷包3个方面6个维度23个题项。3个方面为:教师对角色地位(社会、经济地位)、知识传授者与执行者、研究者与课程开发者、合作者与促进者的认识与理解,教师对角色规范的理解与把握,教师对角色扮演的认识与体验;6个维度为:地位(社会、经济)角色意识,知识传授者与执行者角色意识,研究者与课程开发者角色意识,合作者与促进者角色意识,职业角色规范意识,职业角色体验意识。量表各因子的Cronbach a系数在0.54—0.89之间,分半信度在0.56—0.84之间;总问卷的Cronbach a系数为0.90,分半信度系数为0.85。这说明本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量表采用5级计分,每个测验项目最低分数为1分,最高分数为5分,分数愈高,表明职业角色意识认可程度愈高。

3.2 工作满意度在职业角色意识与职业倦怠之间的中介作用探讨

为验证工作满意度是否在职业角色意识和职业倦怠之间起着中介作用,研究采用温忠麟等人提出的多重回归检验中介效应的程序。多重回归检验步骤为:第一步是自变量职业角色意识对职业倦怠影响的回归(即c),当c显著时才能继续进行中介效应的分析,第二步是自变量职业角色意识对中介变量工作满意度的回归(即a),第三步是自变量职业角色意识与中介变量工作满意度对职业倦怠影响的回归(即c’和b)。

教师工作满意感量表,采用我国台湾学者舒绪伟编制的教师工作满意量表,该量表由教学工作、工作环境、发展升迁、福利报酬和领导管理5个维度共30个题目组成,量表采用5点记分法。分数越高表明其对工作越满意,其中有部分反向记分题。本研究中总问卷的Cronbach a系数为0.82。

职业倦怠量表,采用马氏工作倦怠量表,共包含22个题项,分为3个维度。其中,情绪耗竭包括9个题项,低成就感包括8个题项,去人性化包括5个题项。量表采用7点计分,得分越高说明倦怠程度越高。在本研究中职业倦怠3个分量表的Cronbach a系数在0.79—0.90之间,总量表的Cronbach a系数为0.88,均达到可接受程度。

2.3 统计处理

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调查人员由培训过的校长或培训班班主任承担,现场发卷,教师做完后现场收卷。结果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农村中学教师职业角色意识、工作满意度与职业倦怠的相关

相关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农村中学教师职业角色意识与工作满意度呈正相关,而职业角色意识、工作满意度与职业倦怠呈显著负相关,而且两两之间的相关都达到了显著性水平。

工作满意度分别在职业角色意识和职业倦怠、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低成就感之间起着显著的中介作用,职业角色意识不仅可以直接作用于职业倦怠及其各因子,同时也可以通过工作满意度间接作用于职业倦怠及其各因子,工作满意度在角色意识与总体职业倦怠、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低成就感的中介作用比例分别是18.8%,45.7%,13.1%,6.4%。可见工作满意度对总体职业倦怠和情绪衰竭之间的作用最大。直观地展示了职业角色意识、工作满意度和职业倦怠及其各因子之间的关系。

4 讨论

4.1 农村中学教师职业角色意识、工作满意度与职业倦怠的相关分析

本研究的相关分析表明,职业角色意识与工作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而两者与职业倦怠呈显著负相关,回归分析表明:职业角色意识、工作满意度对职业倦怠存在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第一,说明教师的职业角色意识程度越高,其工作满意度越强。因为,教师职业角色意识是影响教师获得内在职业满足感的重要变量。具有职业角色意识清晰的教师,他们能觉察、认识和理解自身所承担的权利与职责,预测与了解自身行为的规范及行为要达到怎样的结果。所以,他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易产生一种有序感、安全感与满足感。第二,表明随着教师职业角色意识和工作满意度的提高,教师职业倦怠有下降的趋势。这与国外有关教师职业角色意识不明、角色冲突与职业倦怠研究结果是一致的,消极职业角色意识与职业倦怠呈正相关,而积极职业角色意识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同时教师工作满意度与职业倦怠的负相关与国内外的研究结果一致。因为,教师对工作的满意程度会影响教师个人的情绪、认知评价,对工作满意的教师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和热情,对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产生认同,不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4.2 工作满意度在农村中学教师职业角色意识与职业倦怠之间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的回归及soble结果显示,职业角色意识对职业倦怠及其各个因素的直接负向作用和间接负向作用都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工作满意度在职业角色意识与职业倦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工作满意在职业角色意识与情绪衰竭中的中介作用达到45.7%,中介效应最大。这说明,一方面,职业角色意识可以直接影响到职业倦怠,因为职业角色意识作为教育者教育行为的内部动机,势必影响其对教育的热情、教育过程中的付出和教育的最终结果,能对自己在工作中所具有身份角色地位、行为的规范与要求和相应权利有恰当认识,而且能积极参与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对自己工作有积极、肯定的评价,进而产生教学工作的满足和积极情绪色彩的感受与看法,所以良好的职业角色意识就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育中的问题并有效的解决问题,因此产生职业倦怠的可能性就较小,否则,产生职业倦怠的可能性就较大;另一方,职业角色意识也可以通过工作满意度对职业倦怠产生间接的影响,即职业角色意识越清晰的教育者,更容易在教学中产生较高的工作满意感,从而降低产生职业倦怠的可能性。此外,工作满意度对职业角色意识和职业倦怠的中介作用如此之大,说明工作满意度更重要的是影响个体的情绪,工作满意度低的农村中学教师在很大程度上会降低他们在教育中的正性情感体验。

5 建议

本文探讨了农村中学教师的职业角色意识、工作满意度和职业倦怠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职业角色意识与工作满意度之间呈正相关,职业角色意识、工作满意度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中介效应分析表明,工作满意度在职业角色意识和职业倦怠及其各因子之间起着显著的中介作用,且工作满意度对情感衰竭的中介效应最为明显。

以上结果说明,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与其对角色地位、行为规范及角色扮演的认识、理解、体验和教学工作满意度、工作环境优劣、发展升迁机会、福利报酬多少和领导管理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要有效地预防和缓解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主要从几方面人手:一是,关注农村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现状,提高教师职业角色意识认同。一方面,学校及相关部门要积极关注农村中学教师对其自身的职业角色意识情况,全面了解农村中学教师的认识与观点,认真研究他们的想法与愿望,并进行深层次分析,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提高他们的职业角色意识。如,改善农村教师工资待遇,提高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鼓励教师定期脱产或在职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对教育的热情,清晰地认识自己的职业角色,也可以提高他们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另一方面是提高农村中学教师个人理论水平,增强农村中学教师自身能力和素质,明晰教师角色规范和要求,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有利于实现农村中学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的调整与改善,形成适宜的职业角色意识。二是,相关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应从多方面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降低教师患职业倦怠的风险。如,教育管理部门要构建发展性、支持性组织系统,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农村教师成长空间,提供农村中学教师发展机会;鼓励教师参与管理,发挥教师能动性和自主性;以人性化、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的管理制度来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提升农村中学教师的公平感和生活质量,营造和谐氛围等。教师在这种积极向上、自主、民主的环境中,感受到融洽、和谐的氛围,易产生教育的热情,提高个体的教育有效性和工作满意度,抑制职业倦怠产生的可能性,保持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梁玉华,庞丽娟,论教师角色意识:内涵、结构与价值的思考,教育科学,2005,21(4):39—42.

2 郭笑尘,多元文化教育视野下教育教师角色转变研究,硕士论文,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0.

关于农业种植的知识范文3

[关键词]新课标高考 地理复习 联系复习法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1-0154-01

一、新课标中关于“联系”的要求

在地理学科新课标中多次提到“联系”,如:“联系本地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变化”;“联系本地实际讨论某一工业企业的布局特点,以及该工业的原料供应和市场联系”;“联系实际案例,模拟设计某地区交通运输线路和站点的布局方案,简述设计理由”;联系与运用本地人口资料绘制探究本地人口发展模式和人口迁移的特点”;“联系本地实际,讨论产业活动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以及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而提出改进措施等”。以上要求都给我们提供了复习备考与命题设计的很多启示。

二、高考试题中的“联系”体验

在2011年全国各地的高考卷中,多次出现了知识联系比较的题目。例如:全国卷3-5题关于巴西、美国、中国大豆生产的比较;山东卷5-6题关于光照图与洋流、气候的联系;浙江卷37题关于我国黄河中游自然环境特征与农业类型、沙地治理措施之间的关联性;天津卷地理部分13题关于尼罗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均适宜棉花生长的共同原因;四川卷第4题关于巴西里约热内卢同纬度东西两岸的比较,36题关于新疆北部与云贵高原南部两地区在发展种植业方面的不同。从这些高考题中不难看出,有些地理知识联系是显性的,有些知识联系是隐形的,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复习时多注意不同区域、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关联性。

三、教学中主干知识的“联系”呈现

(一)大气运动专题: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日常实例风形成的受力分析三圈环流中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及分布气压带、风带随季节的南北移动气压带受海陆分布影响被分割成不同的气压中心季风的形成原因及分布。

(二)气候专题:九种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分布规律、自然带全球各大洲的气候类型分布。

(三)天气专题:锋面系统、气旋反气旋系统、锋面气旋等天气系统的形成原理、特点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如:台风的形成与气旋有关;干旱和洪涝与副高的进退有关;寒潮与锋面有关。

(四)水循环专题:结合水循环的四个环节,1.蒸发太阳辐射强弱的影响因素;2.水汽输送全球的风带分布气候类型;3.降水全球的降水类型;4.径流河流的水文特征、河流径流量的补给类型、水能开发、跨流域调水。

(五)运动专题:大气运动水运动(水循环和洋流)岩石运动(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外力作用对地表的塑造)土壤、自然带分异规律。

(六)农业专题: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自然、社会经济)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地中海农业、热带种植园农业、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世界主要国家的农业分布及特点中国农业的类型、农作物的分布。

(七)工业专题: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自然、社会经济、环境)世界主要国家的工业区(发展条件、工业中心)中国三大工业区(发展条件、工业中心)世界和中国工业的产业转移和升级(条件、影响)。

(八)交通专题:交通线的区位因素世界主要铁路、海峡、港口、运河的分布、位置中国铁路网。

(九)世界区域地理专题:1.中国江南、日本、美国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南部、巴西东南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比较;2.田纳西河流域与莱茵河流域的工业、环境问题的比较;3.北海沿岸与南海沿岸气候、资源等特征的共同点和差异性;4.俄罗斯与澳大利亚的农业、工业条件的比较;5.印度德干高原与巴西高原气候、农业、矿产的比较。

(十)主干知识与热点知识的联系:地理高考时刻关注社会的时事热点,以热点为载体,考查课本的主干知识。所以教师在复习地理主干知识的同时,要不失时机地关注热点、渗透热点、联系热点。例如:“天宫一号”的发射与宇宙环境知识的联系;高铁建设与交通线的区位因素的联系等。

四、应试中知识与能力“联系”的训练

关于农业种植的知识范文4

在中学地理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选择性的将人文历史知识和地理知识相结合,让二者之间产生巧妙的联系,联系人文历史知识,同时又和地理知识产生相关的联系,突出地理教学的特点。这些教学内容都需要教师进行巧妙的安排,才能够发挥良好的教学作用。例如,在学习中东政治的地图变化的时候,可以与侵略战争产生联系,在以后,外国列强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对我国领土进行侵占,一些不平等的条约更是侵占了我国东北以及新疆的大片领土,沙俄一次次的对我国发起侵略,占据了大量的土地。直到1991年,苏联政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苏联加盟的15个加盟共和国解散,因此中东的版图也发生了改变。教师在讲解这些地理知识的同时又让学生感受到了当时国家领土遭到侵略的沉痛心情,进而激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教学的过程中巧妙的联系相关的历史知识,能够让学生形成知识之间的联系,对相关学科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能够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地理学习的趣味性。

二、在教学过程中巧妙的渗透人文历史知识

中学生是思想比较独立的个体,如果在地理教学中强行的灌输人文历史知识,不但起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而会让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厌倦的心理,结合中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师应该以更加自然的方式进行人文历史知识的渗透,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可以根据相关的知识有联系性的讲述一些历史人文故事和史实。比如,在学习关于洋流的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据此讲解一些关于人口迁移的事件,历史上著名的“三角贸易”的故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欧洲的努力贩子利用的正是洋流,才能够将那些黑人贩卖到美洲,在整个贩卖人口的交易过程中,人贩子很好的利用了地理中的洋流知识,还能够顺利的到达和返航,可见地理知识在历史事件中也是存在的。另外在讲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时候,可以适当的讲解一下关于发现地球自转的、公转的历史故事,让学生对这些知识背景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在地理教学的合理巧妙的渗透历史知识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提升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合教材内容,对当代的人文历史知识进行学习

在地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渗透人文历史知识,并不是仅限于古代历史知识的渗透,对于现代的一些发展状况,学生也应该进行了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对西方的一些历史文化知识有所了解,对当地的一些人文知识有一定的研究,比如,在学习农业地域类型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带领学生分析我国各地区种植的主要作物,根据不同地区种植的作物的生活习性可以判断出当地的气候状况,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拓展学习,了解一下西方国家的重要农业类型,比如水稻种植业一般集中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等地区,商品谷物农业一般集中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乌克兰等地,混合农业一般分布在北美、南非、新西兰等地,根据不同地区的农业种植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当地所属的气候类型进行判断,了解当地的文化习惯以及生产类型,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

四、结语

关于农业种植的知识范文5

【关键词】农业气象学 高职农业教育 课程设置

农业气象学是研究与农业生产密切的气象条件,并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应用气象科学,它是气象学、农学、农业生物学和农业生态学的边缘学科。是种植业、园林业、畜牧业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长期以来,在传统的农业中专及本科院校中的农学类专业中一直作为专业基础课开设。但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高职教育的兴起,在教学模式、专业设置、培养方向等方面都强调以市场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适用性、应用性、综合性、先进性的专门人才。为此,各专业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高职农业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如何改革,本文就《农业气象学》这一课程设置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农业气象学在农学教学中的地位

农业气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是重要的农业基础科学之一。其研究对象是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气象条件及其在这些气象条件影响下的农业生产对象的生长发育状况和产量,农业生产的质与量的好坏离不开农业气象条件,通过对农业气象学知识的学习,目的在于利用气象科学技术为农业服务,使农业生产能够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气和气候条件,减少和避免灾害性天气的危害,从而使农业生产达到高产、稳产、优质、低耗。开设它除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外,还应具备熟练的农业气象技术技能以及较强的实际操作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并掌握揭示农业生产与农业气象条件相互关系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手段,为农业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

2.《农业气象学》在高职农业教育教学中的开设现状

农业气象学一直在传统的农业中专和本科中的农业类专业中作为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开设。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出现及蓬勃发展,使高职课程建设受着本本科课程和中职课程的双重影响。虽然教材方面已有了专门的高职高专系列教材,但高职教育探索的时间不长,对如何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满足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要求的教材还在逐步完善中。在这种形势下。各院校在原有的基础上,对课程建设进行了各种尝试与探索。

2.1 作为传统的独立学科继续开设。

作为农学的专业基础课,普遍地还是用"农业气象学"为课程名称。多年来,该课程的教学体系较侧重于系统的、成形的农业气象学基本理论和知识的介绍,实践教学较薄弱。这种模式已不能适应"宽基础、强能力",以全面素质培养为主、加强技能应用人才培养的要求。在这样的形势需要下,各校对课程进行了改革,加强了实践技能环节,强化农业气象学在农学学科中的横向应用性。目前新出版的教科书中高深的纯理论内容比以前简单化,加强了农业设施小气候的特点及气象条件调控等方面内容,使学科更具生命力。这方面建设得较好的有华中农大、江西农大等高校,该课程被列为国家精品课程。吉林特产高等专科学校在教材建设方面也很有特色,由该校奚广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的《农业气象》,是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该教材在保证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够用的前提下,力求反映学科发展的新知识、新成果,增补了农业气象在农业生产及实践中的应用内容。

2.2 新编教材整合课程内容。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整合专业基础课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综合植物(作物)的生长基础、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和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过程、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水分,肥料,土壤,空气,温度)的关系、如何通过生长环境的改变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进程等植物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将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肥料学和农业气象学5门专业基础课充分整合,删繁就简,构建为一门全新的课程--植物生长与环境,作为农业种植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为2003年国家精品课程,教材为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植物生长与环境课程内容共分三部分:第一,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包括植物的结构特点和植物的生命活动规律,这部分内容是整个课程的基础知识;第二,植物生长与环境调控,包括土壤环境、水分条件、温度条件、养分条件和气候条件,这部分内容是全课程的重点;第三,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包括植物的生长、发育、生殖和衰老,这部分内容是全书的概括与总结。农业气象学属第二部分,与独立学科比较,内容约为四分之一。

2.3 取消了农业气象学课程的单独设置。

少数高职院校在传统种植类专业如园艺、农学不设置农业气象学课程或内容,但开设农业生态学课程,从中提及气候对生物的影响,内容极为简略。

3.高职农业气象学课程设置的几点建议

如上所述,目前各高职院校农类种植专业农业气象学教学的现状差异很大,农业气象学作为农学类专业基础课,到底是作为一门具有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独立课程设置?还是综合在植物生长环境中作为环境要素而描述,还是根本不需要设置?究竟哪一种模式更适合高职教育的需要?国家教育部在高职教育各专业基础课程设置上并没有统一要求,这使各院校有了课程设置的自主空间,但也不免造成一些混乱。笔者结合自身二十多年农业气象基层工作及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经验与体会,对高职农业气象学的课程设置做了一些思考,并提出如下建议,以供参考。

3.1 根据专业特点进行课程设置。

3.1.1 种植类专业必须设置农业气象学课程或内容。

农业生产无论是传统种植或人工设施种植,都必然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尤其是气象条件的影响更为显著。作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光、温、热、水、气和养分,其中养分虽然不是气象因子,但养分在作物中的运输、吸收和利用仍受制于水热条件。掌握气象条件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开展农事活动。农业气象学在农类高职教育中,无论是以传统农业气象学出现,还是综合于植物生长与环境课程中,它都是农类专业学生不可缺少的专业基础知识,没有对农业气象条件的充分认识,专业知识的掌握就成了无根之本。但是作为一门独立农业气象学学科设立还是综合在植物生长环境课程中可根据专业特点全面考虑。

3.1.1.1 纯种植类(如农学、生态农业、种子种苗、园艺、草业等)专业应将农业气象学作为必修课程开设。农业生产要达到高产、稳产、优质、低耗,农业气象知识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了解大气、光、温、热、水和风的变化特征,能让农业生产顺应天时变化,为育种提供依据,为栽培提供向导;了解有关天气系统与变化的一般知识,能让农业工作者对天气变化增强敏感性,提前做好农事安排;了解农业气象灾害及掌握防御措施,能避免灾害性天气的影响,减少灾害损失;了解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及农业气候区划,可科学地调整种植结构;了解小气候的特点及改善措施,可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提高设施农业的经济效益。这些知识的获得需要系统地学习农业气象学。忽略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片面强调某项专业技能的获得会使学生不适应科技的发展与创新,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工作后就会缺乏知识的应变与应用能力。例如,当学生处于不同的地域时,由于缺乏农业气象基础知识的理论指导,就会在面对诸如"如何根据各地区气候引进或推广新品种?""如何设计种植制度?""如何改良农田小气候以营造适宜的农业气象条件?""采取什么样的措施防御气象灾害?"等问题就会感到无措。

3.1.1.2 与种植相关(如城市园林设计、农业生物环境工程、农产品运输与加工、畜牧等)专业开设植物生长环境必修课程。与种植有一定关系,又非以种植为主的专业可选用把农业气象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肥料学组合成的植物生长与环境,该课程在农业气象学内容上删减较多,其中太阳辐射、温、湿、压、风删减了形成及变化规律部分;灾害性天气只描述表现,没有形成部分及防御部分;气候部分删除了气候形成、中国及地方气候、设施小气候等部分,只保留农业小气候中的农田小气候的介绍。这可使这部分专业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能"通",而非必要的"专"或"精",只要能满足专业学习的需要就可。但在该门课程的类容取舍上,笔者认为,应减少天气系统部分的内容,增加灾害性天气的防御及设施小气候的特点及气象条件调控部分,以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实践需要。

3.1.2 在农类高职院校其他专业可开设农业气象学为任意选修课。

目前,各院校推行的学分制,体现"加强基础、淡化专业、扩大知识面,培养能力"的指导思想,在人才培养上有较大灵活性,能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学分制模式下的选课制要求调整课程设置,适当减少必修课,开设数量足、质量高的选修课,让学生根据社会对人材的需求情况和自己的兴趣、爱好及学习基础,选修其它学科专业的课程。这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构筑在复合型基础之上,增强了学生走向社会后的适应能力和迁移能力。在农类高职院校其他专业(如城镇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农业经济管理等)开设农业气象学任意选修课可扩大学生知识视野,对综合素质的养成及专业课学习也有一定的帮助。

3.2 根据市场需求强化技能训练。

农业气象学课程的开设应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思维潜能作为目的,合理安排知识结构,在基础理论方面力求浅显易懂,着重突出和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通过实训,让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学会如何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气和气候条件,减少和避免灾害性天气的危害,从而使达到高产、稳产、优质、低耗,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

参考文献

[1] 阎凌云.农业气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 吉林省农业学校主编.农业气象,中国农业出版社.

关于农业种植的知识范文6

1.1发展概况

大田县休闲农业企业登记在册的共有11家,其中开展营业的有6家,包括农家乐1家、休闲农庄3家、休闲农业园区2家。据初步统计,2011年休闲农业经营面积392.33hm2,营业收入5745万元,接待人数110多万人次,带动农户300多户。6家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均已完成农业部主办的魅力乡村网站有关企业信息的填报工作。

1.2交通状况

目前,大田县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主要分布于均溪、武陵、华兴、石牌、桃源、湖美等乡镇,均离城关中心点较近,交通便利,除了桃源、湖美2个乡镇,其余企业交通路线离市区都在30min内,可步行而至,也可乘车前往,是城区居民休闲的好场所。

1.3休闲种类丰富

从经营类型上看,有季节采摘类型的,如梅园山庄;有常年垂钓园类型的,如桃源烤坂山庄、高才河鲜馆;有休闲农庄,如翰林森林人家,可满足不同人群需求。

1.4经营理念多样

有以“田园风光和休闲养生”相结合的经营理念的,如梅园山庄种植杨梅、李子、桃子等多种果树,还规划建设山峰木屋,打造“旅游休闲+养生度假”项目;有宣传“文化底蕴为引线结合农家乐”的,如翰林森林人家,周边有佳话传千古的龙潭、千米跳崖、龙山池、犁耙石、仙棋盘、黄牛石、金鸡寨等;有以“休闲健身”为经营理念的,如庆联休闲农庄,位于象山北边,省道306线旁,交通十分便捷,山庄周围均是省级生态公益林和自然保护区,形成以山水—草场—原始森林为一线的具有休闲健身特色的绿色生态旅游;有以“养生和特色美食”相结合为经营理念的,如石牌温泉农家乐,除了石牌大骨头具有独特农家风味,远近驰名,还投资建设福建省仙峰养生温泉度假区,该项目被大田县委、县政府列为旅游开发的重点建设项目。

2大田县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媒体宣传力度不够除了在经营地点悬挂宣传牌、宣传标语外,各经营主体对充分利用媒体宣传自身优势和引导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建立新的消费观方面的宣传不够深入和广泛。

2.2经营主体在某些设施方面的投资还不够如对农耕文化展示和农业科技普及、教育等设施还需完善,以体现农业观光体验、农耕文化展示等功能,增强知识性、趣味性、体验性。

2.3旅游项目缺乏特色现有的一些观光休闲农业旅游项目是在原有农业基础上自发形成的,缺乏科学的规划与设计。投资者简单地模仿其他地区的休闲农业旅游项目,内容与形式缺乏特色,精品工程少。

2.4经营内容品质有待提升如种植业方面,除了因地制宜种植一些农作物,没有更具科普宣传性的种植类型品种,主导产业产品申请“三品”认证的不多。

3大田县休闲农业发展对策

3.1高度重视,加强指导

要充分认识发展休闲农业的重大意义,学习中央有关休闲农业方面的文件,如《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关于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活动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政府要高度重视休闲农业项目发展的重要性,把休闲农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载体来抓,政策上给予倾斜,项目资金上给予扶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使休闲农业项目得到指导、扶持工作落到实处。

3.2广泛宣传,扩大影响

以电视、网络等群众认知度较高的媒体,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宣传,引导消费观念,尤其是本地居民的就近休闲、养生的观念,开发本地收入来源为主,吸引更多外地收入来源的经营理念。

3.3发展精致农业,提升品质

根据各休闲农业经营实体的特点,以科普性、观赏性为着力点,在特色、科技上下功夫,发展一至两项精致农业,如种植采用以稻草、豆粕为基质或以营养液为基质的无土栽培,如小西红柿、食用菌、花卉的无土栽培,形成一处种植区域就是一片风景,就是一块科普宣传园的景观,同时提高农产品的商品质量,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合理转变。

3.4规划休闲农业项目,展示特色

城市居民往往渴望去感受休闲观光农业,除了寻求新鲜、安全的农产品,观赏自然、体验农事活动,更要在农村自然环境中学习、接触农村传统文化及生活,因此可以将各经营实体所在地的特有传统民俗民情结合农事开展一些农耕文化,如定期不定点举办特色民俗产品和民俗文化节,以此征集和展示本县的民俗产品、名特优农产品和民俗文化节目,也可展示现代农业新型耕作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