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范文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建设日趋完善,人们出行环境更加方便、快捷,而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完善,更带动了沿线商业、住房等一系列产业的兴起,并直接刺激群众消费,促进城市经济的增长。

关键词:

城市公共交通;经济发展;关系

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动脉,与人民群众日常出行息息相关,对城市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城市公共交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直接带动道路沿线经济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建设,由于其枢纽站和停靠站点的设置,必然要求周边基础设施及相关行业与其配套,直接带动了道路沿线餐饮、服装、商业、娱乐甚至住房等产业的兴起,特别是轨道交通的建设,对住房消费的刺激最为明显,直接影响沿线住宅的售价,甚至新楼盘的崛起,整体上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二)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经济成本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私家车已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而大量的私家车在方便群众出行的同时,带来的却是能源的极度消耗以及资金的浪费,能源就是金钱,节约能源已成为当今社会迫在眉睫的问题。而目前城市公共交通,多数采用的是电力、油电混合、可再生资源等低成本、高清洁的能源,在节约能源、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经济成本方面有着不可小觑的贡献。

(三)延长道路使用寿命,降低维护资金私家车的迅猛发展,对城市道路建设标准、通行环境提出了新的挑战,交通拥堵现象屡见不鲜,道路使用年限逐年缩短,后期养护资金持续攀升,交通建设投入逐年加大,这些势必会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增加负担。便捷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形成,将使更多的人加入到乘坐公交的行列,而公共交通的大容量特性,必将有效缓解交通压力,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减少道路后期的维修保养费用,推动城市的经济建设。

(四)降低居民出行成本,刺激消费增长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以其得天独厚的价格优势,成为大多数市民出行的首选,尤其是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实施,广大农民的出行成本极大降低,农民群众开始走出村庄、走进城市,极大地促进了城市服装、餐饮等服务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城市居民也开始到农村观光、旅游,带动农村旅游业、餐饮业的飞速发展,城市整体消费水平得到提升,经济发展更为活跃。

(五)增加城乡就业岗位,促进群众增收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壮大,将直接增加诸如驾驶员、售票员、乘务员、后勤保障人员等岗位的就业机会,其中,以地铁和轻轨的效应更为突出,据有关数据显示,每公里地铁正常营运需配备工作人员60~80名。与此同时,公共交通的发展还将间接带动餐饮、商品零售业、娱乐业等配套服务行业的人员需求,增加就业岗位,促进人民增收,推动经济发展。

(六)节约人力资源成本,创造更大价值人力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城市交通压力的增大,道路交通拥堵严重,时间和金钱严重浪费,城市公共交通的大力发展,将有效地缓解道路交通通行环境,大大缩短人们的出行时间,使人们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工作、学习和休息,促使同样的人力资源创造更多的社会、经济价值,为城市经济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二、城市经济发展对公共交通的带动作用

(一)更多的资金投入,保障公共交通持续发展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政府会将更多的重点转移到民生服务上来,而民生服务主要以构建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为主,城市公共交通的完善发展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城市经济发展了,政府才有更多的资金完善公共交通设施、规划公共交通线路、提供公共交通服务、改善公共交通服务人员的待遇,这些项目的不断完善,必将促使城市公共交通向更加长远的方向发展。

(二)更多的服务需求,促使公共交通良性发展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城市教育、文化、娱乐、商业等各个方面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居民的出行需求越来越强,与此同时,服务提供方对公共交通的需求愿望也越来越高,这都必然促使城市公共交通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科学规划线路、合理设置站点、提升服务质量,推动城市公共交通向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

(三)更多的人文需求,确保公共交通健康发展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人们在追求物质水平提高的同时,将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的建设,人们的生态城市意识逐渐增强,“城市发展,公交先行”的理念将更加深入人心,公交出行将成为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与此相适应的公共交通政策法规、资金支持、补贴机制、票价优惠、基础设施投入等相关内容将逐渐完善,城市公共交通运行软环境逐渐优化,确保城市公共交通向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结论

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在方便居民出行的同时,带动了道路沿线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区和城郊居民的交流,增加了就业岗位,促进了居民增收,刺激了消费增长,整体上促进城市经济更加繁荣。与此同时,城市公共交通的大力发展,还对提高能源利用率、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延长道路使用寿命、降低道路养护成本起到了积极作用,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容小觑。另一方面,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必然导致城市原有的公共交通不能满足更多的人流需求,必须要求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更加完善,促使城市公共交通向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顾尚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重要性[J].交通与运输,2008(01).

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范文2

关键词:城市交通,土地利用,互动关系

1.城市交通和土地利用关系的理论研究

1.1芝加哥学派的土地利用模式对交通的考虑

伯吉斯的同心环模式:假设城市所在地区为均质的平地,各种土地利用呈同心环布局。城市内的交通运输线呈放射式,同心环式的土地利用形式也将随之变形。

霍伊特的扇形模式:在同心环模式的基础上,根据线性易达性和定向惯性的影响,城市向外扩展呈不规则式。轻工业和批发商业对运输线路的易达性最为敏感,所以呈楔形。贫民住在环绕工商业土地利用的地段,中产阶级和富人沿着交通大道或河道向外发展。因此城市土地利用功能区的布局呈扇形或楔形。

哈里斯和厄尔曼的多核心模式认为,城市内部结构中除CBD外,还有其它次要的中心生长点,次中心的形成由交通位置的优越性决定,交通是多核心形成的重要因素。

1.2古典经济学派的区位论中对交通与土地利用关系的探讨

古典经济学派在研究区位中将交通作为主要因素的理论包括凡•杜能的农业区位论、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

农业区位论认为,农业发展是由市场谷价决定的,不同农作物距离市场的远近都有其相对的优势区位,即交通是区位优势的决定性因素。农业区位论是最早揭示交通对土地区位影响的理论之一。

工业区位论认为,决定区位的基本因素是生产地、原料地、消费地三者之间的运费,在决定区位的诸多因素中,交通费用是首要的。

中心地理论认为市场原则、交通原则和行政原则共同支配中心地体系的形成。交通是城市中心地土地利用模式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2.城市土地利用模式是城市交通模式形成的基础

城市土地决定了城市的交通源、交通供需特征和交通方式,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必然要求有相应特征的城市交通模式与之相适应。

2.1单中心同心圆模式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单中心同心圆模式的土地利用有一个集中强大的城市中心,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是交通系统,城市中心交通需求量大,远离城市中心交通需求量小,交通需求的分布不均匀。这种土地利用模式要求有高运载能力的交通模式与之相适应,如公共交通模式。当市中心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交通堵塞逐渐凸显,需要对城市路网进行调整:通过放射状的路网集散市中心的交通流,同时通过环路解决市中心以外的过往交通问题。

2.2多中心分散组团模式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多中心分散组团模式的城市既有强大的市中心,又有多个次级中心,交通需求分布比较均匀。次级中心之间的交通需求需要放射状交通路网的建设。城市交通网络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市中心路网,一般是发达的公交网络系统;二是环路,其主要功能是引导进出市中心的交通;三是强大的放射道路,其主要功能是便于市中心活动的集散和满足各个分散的次级中心之间的交通联系。

3.城市交通模式对土地利用的反作用

城市交通模式的改变,首先导致城市土地可达性的改变,继而引起城市经济、文化、商业等活动的重新分布组合,改变城市的土地利用状况,然后影响到下一轮的城市土地利用,同时引起城市交通模式的调整,直到两者重新达到平衡。

3.1城市交通系统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

首先,城市的交通系统必须适应城市形态所提出的交通需求;同时,也可以运用城市交通系统对城市形态的建构作用,增加城市发展的可预测性和可控制性。在规划中,应该有意识的形成适宜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这些交通方式的城市形态,以达到提高交通效率、降低交通能耗、保护环境的目的。因此,了解并运用城市形态和城市交通之间的互动关系,对于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模式具有深远意义。

3.1.1棋盘状原始路网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

棋盘状路网的城市道路用地所占比重很大,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低。由于其中心与边缘的对比没有那么强烈,因此比一般城市具有更强的扩散力,美国的底特律、洛杉矶和达拉斯等城市的空间形态,就体现了呈均质化扩散的路网对城市形态的影响。

3.1.2环形放射状路网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

由放射形和环形道路构成主要路网结构的城市称为星型城市,主要的路网结构由放射形的道路构成,它们主要承担城市中心和边缘之间的交通联系。当这类城市的规模超过一定限度时,其边缘地区相互间的交通联系就会变得薄弱,因此需要增加环状路网,以解决城市边缘区相互间的交通联系。

3.2城市交通系统建设对土地利用及其布局的影响

城市交通系统建设是指城市交通设施及附属设施的建设,道路建设是其中的主要内容,它会促进和推动城市土地开发利用。由于城市道路系统建设改善了道路沿线土地空间的可达性,使得沿线土地的适宜功能以及市场吸引力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不同性质的土地利用的重新布局,对沿线土地利用开发有着强烈的刺激及空间吸引效应。

3.3城市交通对城市土地价格的影响

城市交通影响土地价格,城市商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价格是受交通影响最大的。具有良好交通条件地段的商业区和居住区,土地的价格较高,反之则较低。

4.对于现实的启发

研究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机理是制定交通政策和解决复杂城市交通问题的基础,同时有助于解决如何以有限的土地资源实现最佳的利用效益的问题,对实现城市交通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4.1城市交通和土地利用综合规划

“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深刻地影响着未来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关系,如果把两个规划割裂开来,未来土地利用开发与交通系统建设将难以全面协调。因此,必须实现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一体化编制,两个规划同时进行,相互反馈,达到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相互协调。

4.2以城市交通系统建设引导城市土地利用的合理开发

以城市交通建设引导土地利用开发是疏解城市中心人口、优化土地利用布局、协调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大城市的交通模式应以集约土地的、绿色的公共交通为主导,用以支撑土地利用高密度集中的开发。

4.3发展适宜的土地利用模式以支持城市交通

城市土地利用模式是城市交通模式形成的基础,因此发展公交优先的交通模式就需要公交导向的土地开发模式作为支持,例如在进行土地开发利用时尽量缩短居民往返车站的距离,加大公交站点之间的距离,完善轨道交通开发投资政策等。

4.4适度发展小汽车交通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来几十年内我国私人小汽车拥有量将会急剧增加。通过世界各国解决交通问题的经验可知,私人小汽车的迅速增加会造成公共交通的萎缩,迫使公众选择私人交通出行。我国大城市交通模式的选择应考虑国家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以及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将小汽车交通作为公共交通的一种有益的辅助交通方式适度发展。

5.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发展,城市交通问题已成为城市发展中的第一大问题。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需要选择适宜城市开发的交通模式,以交通系统建设引导土地利用合理开发,确定好与交通系统相协调的城市空间布局战略。从而为实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找到一条理想道路。

参考文献:

[1]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城市地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张尚武。城镇密集地区城镇形态与综合交通[J]。城市规划汇刊,1995,(1)。

[3]周干峙。发展我国大城市交通的研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徐永健,阎小培。西方国家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关系研究[J]。城市规划,1999。

[5]李晓江。中国城市交通的发展呼唤理论与观念的更新[J]。城市规划,1997。

[6]王兴中,孙峰华,刘继生。人文地理学概论[M]。济南:山东地图出版社,1993。

[7]黄亚平。城市空间理论与空间分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8]邵德华。试论城市轨道交通对土地空间的利用[J]。城市话题,2002。

[9]陈峰,阚叔愚。土地利用与交通相互作用理论探讨[J]。中国土地科学,2001,(5)。

[10]范炳全,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综合规划研究[J]。城市规划,1999,(11)。

[11]毛蒋兴,阎小培。我国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研究评述[J]。城市规划汇刊。2002(4)。

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范文3

关键词:城市规划;交通规划;问题;对策

引言

随着我国高速的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的矛盾日益凸现出来。以往的城市交通规划仅仅局限于交通系统本身,由此带来了诸多的交通问题和城市发展问题。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城市规划和城市交通规划的关系,并积极探索目前我国城市交通规划的问题,是完善现代城市交通规划体系所必需的。

1.城市规划与城市交通规划

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城市交通规划是对城市范围内各种交通做出长期的全面合理安排的计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建立完善综合运输系统的重要保障和解决道路交通问题的重要前提,也是获得最佳交通运输效益的有效途径和实现城市交通科学化、现代化管理,缓解交通压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城市的土地利用是城市交通需求的根源,它不仅决定了城市交通源、交通量及交通方式,而且从宏观上约束了城市交通的结构和基础,不同城市的土地利用状况要求相适应的城市交通模式;另一方面,城市交通系统的实际运行水平会对城市空间结构及城市发展规模构成影响,从而改变了城市土地利用的状况。因此,城市交通规划应结合城市规划的要求开展,并应强调 “连续性”、“综合性”和“协调性”。

2.目前我国城市交通规划的问题

目前,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我国大部分城市都面临着交通“通而不畅”以及由此带来的诸多问题,城市交通规划发展已经或多或少地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交通规划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2.1城市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分离

对于交通规划,特定的土地利用形态决定了特定的交通发生量、交通吸引量和交通分布形态。土地利用形态的不合理或者土地开发强度过高,将会导致交通容量无法满足的交通需求。以往,未能深刻认识交通发展与土地利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结果未能合理组织城市交通以及避免不必要的交通量,进一步增大了原本薄弱的交通基础设施的压力。

2.2交通布局不合理

许多城市往往只关注快速路和主干路的建设,忽视了次干路、支路等为循环道路系统,这样不仅加重了快速路和主干道的交通负荷和拥堵,还降低了城市路网的分流能力和纠错能力。同时,许多城市不重视公共交通的发展,公共交通线网覆盖不均衡,严重制约了城市交通的畅通程度。另外,停车场等静态交通设施空间不足且布局的不合理,对土地资源造成了浪费。

2.3环境保护意识不强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机动车辆的数量也大幅增加,城市中交通拥堵现象频现,并有加剧的趋势。一些城市只考虑眼前利益,不注重将交通规划与能源规划结合起来,造成了交通污染物排放超标,破坏了优良的城市生态系统。

2.4科技创新力度不足

一些城市交通规划科技化和信息程度明显滞后,交通信息系统滞后是交通管理体制的瓶颈,必须建立城市交通信息化总体构架。信息化程度不高造成了一些城市的交通管制存在盲区,违规行为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理。

3. 解决城市交通规划问题的对策

3.1同步城市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集约利用土地

城市规划的目的是促进城市的健康有序发展,而城市交通规划的目的是为城市发展所产生的交通需求服务,是支撑城市发展的血脉。所以城市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应是一个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城市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应同步实施以实现科学规划。

目前,城市的发展与交通的发展并没有紧密结合起来,主要体现在三方面:1)用地布局没有和公共交通系统有机结合,因此很难提供一个有吸引力的公共交通系统,公共交通线路也由于没有足够的客流量导致运营上的不经济;2)土地利用尤其是在公交车站周围,没有很好的空间布局,以至于很难达到理想的公交出行率和发挥土地的最大价值;3)建造功能单一而且通常相隔距离遥远的社区将产生大量的通勤交通出行。钟摆式交通导致了公共交通效率低下,限制了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营。

因此,考虑交通问题不能将交通单纯的孤立起来考虑,而是要将其与土地利用密切结合起来,尤其在制定交通规划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两者之间的关联性,在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同时有效组织城市交通,以达到城市土地利用和交通运输的相互协调、互为反馈,提高交通系统的总体效率,实现城市的均衡发展。

3.2体系化布局城市交通、健全城市交通设施

由于交通方式的多样化,相应的道路形式也应形成多样化的布局。城市快速路、干道、次干道、支路、自行车道等体系化布置且形成网络化,须从总量上达到交通健康发展的标准,并使不同级别的城市道路承担相应的交通职能,这样能对交通量进行合理的分配,最大限度地减小了交通事故和堵塞的发生,提高了整体交通效率。同时,还应健全次干路、支路等微循环道路系统,加大路网密度,组织更有效的单向交通等,从而达到有效疏解交通流量。另外,应健全城市交通设施,从实际情况出发来配置足够的社会停车场、加油站等。

3.3优先发展公交交通、有效限制城市小汽车

在城市规划中,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的主要方式之一,公共交通运量大、所占空间少、能耗低等特点,使之成为一些城市解决交通的主要选择。同时,发展快速轨道交通,可以提高中心城区的可达性,促进城市人口、产业的疏散,有利于形成新的集中点,加速城市网络化结构的形成。基于公共交通的重要地位,城市应通过赋予公共交通优先权的方式来加快其运行速度,如开辟电车、公交车专用线路和区域,在道路交叉口给公交车辆绿灯,在共用车道中其他车辆要给公交车辆让道等。

近年来,我国大多数城市中小汽车拥有量增长速度过快,不仅给环境造成了损害,而且也给交通事业带来深层次的影响。结合城市发展实际,可以通过合理有效的手段,如中心区限速、限制使用停车场地、单向行驶、控制驶入时间、控制小汽车的总流通量等手段来限制小汽车的发展,这样可以有效缓解给交通、环境、能源、土地等带来的压力,并能增加公共交通的吸引力。

3.4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城市交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随着城市交通的不断膨胀,需要加大高科技投入,引进使用先进的交通管理设备和手段来提高城市交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应对新时期庞大的交通体系。相应措施有:建设完善的城市交通实时监控指挥系统,提高对交通运输的监控力度和应急反应能力;加强对超速辆的监测,以规范其行使行为;建设城市交通信息系统,以促进交通指挥的主动性,有效疏导交通等。

4.结语

城市交通的科学合理规划与建设对城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我们认真探究与城市规划相对应的城市交通规划,及时的发现和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城市和城市交通才能健康迅速的可持续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孔令斌.新形势下中国城市交通发展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J] .城市交通,2009(06).

[2]王放.中国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范文4

关键词:城市交通;区域土地利用;瓶颈路段;土地开发余量模型

Abstract: in the 21 century, the pace of China's urbanization is more and more quickly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 economy, urban traffic problem is more and more serious. The urban traffic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s is regional land use, in order to solve the urban transportation problem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land use and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rban traffic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Based on the bottleneck section as the foundation, established the village land use and sections of the basic relations between the traffic flow, and finally gives the land development surplus model.

Keywords: city traffic; Regional land use; Bottleneck section; The land development surplus model

中图分类号:C913.3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交通规划与城市开发建设不协调,也没有很好的结合城市用地规划,从而导致了各自为政的局面,致使城市用地规划与城市交通规划形成相对独立的体系。

目前,城市发展中的一大重要问题就是要解决城市交通的问题,于是人民逐步重视土地利用对城市交通的影响,也是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源[1]。

2 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的互动关系研究

2.1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的互动机理

1. 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的“源流”关系

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载体是土地,交通流的引发是由于各种性质土地利用在空间上的分离,而复杂的城市交通网络是由各类用地之间的交通流构成的。

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之间存在复杂的互动关系,在宏观上表现为一种“源流”关系,如图1所示。

·图 1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源流关系简图

2土地利用模式与城市交通模式的相互关系

①城市交通模式是由土地利用模式决定的

(1)低密度分散模式

(2)高密度集中模式

城市交通模式与城市土地利用模式之间存在着互动反馈的关系,见图2。

②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的相互影响

土地开发项目对于交通则影响其交通生成、运输网上的交通、交通的空间模式;而城市交通对于城市土地利用具有影响其可达性、指向性、增值性的特点[2]。

2.2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的互动影响因素

1.土地利用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因素

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体现城市土地利用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用地性质

用地强度

用地布局

用地的综合程度

城市交通用地的比率

2.城市交通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因素

相对可达性,

交通设施系统容量[3]

2.3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协调发展途径

1.精明增长的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模式

2交通需求与建成环境

3交通对城市形态与土地利用的影响

3 道路通行能力对区域土地利用的限制模型

3.1各小区土地利用密度与路段交通量的关系

1.确定瓶颈路段

路段交通量在路段上的分配结果可表达为:

(0≤Pij≤1,i=1,2,3, ……,n)

式中:Vi——i路段分配的交通量;

Pij——jOD点对出行量分配于i路段的概率;

tj——jOD点对出行量;

n、m—分别表示路段数和OD点对数(假设在进行分配前,已对OD点对和路段进行了编号)。

由此,即可得到确定瓶颈路段的判断式如下:

当(V/C)>0.9时,即当:

该路段即为瓶颈路段。式中——第i路段设计通行能力。

3.2关键OD点对的确定

在确定出瓶颈路段后,还必须确定出形成瓶颈路段的关键OD点对。设第i路段为瓶颈路段,则第j对OD点对在i路段上分配的交通量如下:

(j=1,2,……,m)

式中:——jOD点对分配到i路段上的交通量;

——jOD点对出行量分配到路段i的概率;

——jOD点对出行量。

式中为各OD点对分配到i瓶颈路段中的关键OD点对。

3.3土地开发余量模型

根据重量模型:

把r作为平衡因子引入,令,则有:

即:

将OD量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不与局部土地开发发生关系的OD矩阵,第二部分是与局部土地开发发生关系的OD矩阵,由此可得:

式中:,而第二部分可通过所述模型求得,若流量分配的结果是,令,则上面的式子可改进为,

因为,,与m,k无关,所以有:

令,则可得到道路网的平衡:

式中:——i产生出行量;

——j吸引出行量;

——i地块到j地块的出行量;

——i地块到j地块的交通阻抗;

——重力模型参数;

——第m个OD点对i—j的分布量;

——第m个OD点对分配到第k个路段的分配比例;

——分配到k路段上的流量;

N——OD点对总数;

——k路段的容量;

——平衡因子;

——i地块的土地利用量;

——i地块的出行发生(吸引)率;

——研究范围内还可能用于开发的用地量;

——研究范围内除拟开发地块外的第i个地块的用地量;

——拟开发地块的出行发生(吸引)率;

——研究范围内除拟开发地块外的第i个地块的出行发生率;

——道路网络的通行能力;

——交通需求总量;

L——道路网络所包含的路段数;

可以利用拟开发的土地量(强度)和开发的土地量及时调整土地开发政策。土地利用规划中也可以利用所建立的用地反馈模型的思路和方法。

5 结论

本人通过对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提出新思路来建立需求分析模型,以及如何确定城市道路中的瓶颈路段,和关键OD点对,并以交通瓶颈为基础,初步建立了各小区土地利用强度之间与瓶颈路段的土地开发余量模型,为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相互关系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方法。

参考文献

[1]张燕萍.城市土地利用和交通综合规划研究的进展.系统工程.1993.11.

[2]李泳.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结构关系研究.热带地理.1998.18(4).307~310

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范文5

关键词:交通规划交通问题更新改造

0引言

现代人们正以惊人的步伐从农村向城市集中,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国家的人口也正在急速增长,居民出行次数及出行距离均有所增加。日益严重的交通问题还给城市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城市交通问题己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整个城市经济发展的活力。

我国交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交通速度;车祸;公共交通;步行者;交通环境;停车问题等六个方面。城市道路系统设施的供应短缺和我国城市现状道路系统结构欠完善是造成城市交通问题最直接的原因。因此应研究整个道路系统的问题,根据我国城市交通特有的问题与矛盾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目标,改善城市道路系统现状,寻求符合我国大城市实际的交通对策,使城市交通逐步实现现代化,并提到城市发展与城市建设的议事日程上来。

1城市道路系统更新改造的思路

1.1中近期规划与远期规划

在我国,城市交通综合治理方针从1984年提出以后,对缓解大城市交通紧张局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它的最大特点是联系实际,围绕当前存在的交通矛盾,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可以用有限的资金,挖掘现有及新投入交通设施的潜力,具有现实的经济和实用价值。

因此,道路系统的更新改造应重点将中期交通规划(5-15年)和近期治理规划(1-5年)相结合,既要考虑中期交通规划,进行道路网络的结构性调整与优化,使近期规划有中期规划的指导,也要制订切实可行的近期交通治理实施方案,提出见效最快的交通工程措施或建议,使中期规划通过近期规划得以落实,并对中期规划做出反馈和修正。

道路系统更新改造的原则是:远近结合,标本兼治,点面配套,软硬兼施,分清主次。基于我国城市面临紧迫的交通问题的现实,城市交通发展与建设应重视近、中期的交通规划,要有由近及远(而不是由远及近)的发展步骤,着眼于实施。

1.2重视整体协同效应

城市道路系统的结构主要指它的功能层次结构,容量是指道路系统的承载能力。形成城市道路网系统的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与支路之间按照合理比例及衔接关系组成一个整体网络时,其整体效应便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协同作用是城市道路系统本身运转规律的客观要求,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忽视路网系统整体协同效应。

1.3注意保护城市风貌和历史文化

进行城市道路系统的更新改造要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既要改善城市交通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又要延续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减少道路系统更新改造可能对历史文化和城市风貌的破坏。在对道路网络系统作更新和调控时,需要以积极谨慎的态度,坚持以全面的旧城更新改造规划和古城保护规划为指导,把握城市道路格局,分清道路系统在城市不同地段的不同改造要求,将道路景观与城市风貌统一起来。

2城市道路系统更新改造的措施

城市交通现代化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今后一个阶段我国城市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现代化建设的起步虽晚,起点却要高,这是关系到城市社会经济切实利益的长远大计,也直接影响到新区建设和旧区改造的成败。如何顺利过渡到持续、高效的交通形态,尚需多方面的改进。主要的改造措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规范道路分级,保障道路功能

应把城市道路按照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的等级进行划分,实行交通分离,不同等级道路各尽其职。通过道路系统的有序连接,实行长短距离交通的分离,提高长距离交通的速度与效率,把慢速、短距离交通消化于不同等级的道路上,减轻城市主干道的交通压力。

(2) 建立并完善交通分流体系

无论是地铁还是高架路,其实质都是采用渠化同一交通空间中的交通流的方式来减少干扰,实现快速和大容量的交通,从规划角度讲,最关键还是人车分流和自行车与机动车的分流制度。

(3) 调整路网结构

城市道路系统的更新与改造不能停留在对道路的拓宽、修建立交桥等单纯工程项目的实施上,必须着眼于城市道路系统的整体结构性改造。道路作为城市交通的基本载体,把总量增加与道路网结构调整统一起来,同步实施,对缓解大城市市区交通阻塞具有重要作用。

(4) 现有城市道路的改建

城市道路系统的改造完善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城市范围内,逐步整理完善道路系统,区分道路功能,设立专用道等;另一方面,对道路本身而言,对存在问题的道路的线型、路面、沿线交叉口、瓶颈等均须做改造整理,使其满通通畅、行车顺利的需要。道路系统的改造对策见表2-1:

道路网体系的结构性完善 加宽道路、消除瓶颈等工程措施

建设快速道路系统 附加车线、加宽路肩

改良环状道路 拓宽道路

建设绕行路 改良交叉点、交叉点立交

建设汽车专用路、自行车专用道 铁路路口立交化

建设步行街 新建桥梁、加宽桥面

建设机动车和自行车停车场(库) 各类道路合理的级配

图2-1 道路系统的改造对策

3道路系统与城市交通规划的关系

城市交通规划是道路系统更新改造的重要理论依据。所谓城市交通规划,是通过对城市交通需求发展的预测,为较长时期内城市的各项交通用地、交通设施、交通项目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综合布局与统筹规划,并进行综合评价。

3.1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的关系

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有极密切的关系,交通规划的部分内容(道路网络布局)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紧密结合是非常重要的,二者的结合不仅有其历史渊源,而且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只有两者方案互相补充,才能得到有根据和协调一致的城市道路网。

与城市规划一样,城市交通规划必须划分阶段进行,而且交通规划必须与城市规划各个阶段的规划年限和规划内容相呼应(如图3-1)。

图3-1 交通规划层次框图

3.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城市道路系统设施的建设要占用大量的城市用地,影响着城市格局的形成,且需要大量的投资,道路系统设施的影响力将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交通需求的大幅度增加越来越大。城市交通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观念更新的过程。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和交通特点的城市交通规划理论体系己成为当前城市交通建设中一项重要课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研究: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阶段划分;②近期交通综合治理实施规划;③针对现状交通系统存在的问题,以远期和中长期交通规划为依据和指导,提出能充分挖掘现有设施潜力,见效最快的交通工程措施或建议。

4结束语

为实现城市道路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交通效率,促进城市交通现代化和城市更新,应对城市交通系统进行合理规划,优化建设,超前预警,科学管理。 并且处理好和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正确认识城市交通规划地位。依据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实际情况,综合考虑道路交通供求关系,路网等级结构、道路功能、道路规划建设标准及城市历史文物保护等各个因素。

参考文献

[1].李清波,符锌砂.道路规划与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范文6

    一、城市交通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1.城市交通建设的乘数效应分析

    在城市的规划过程中,通过大规模建设城市的交通设施,可以有效的带动城市很大一部分相关的产业快速发展,并且城市的基础设施改善,交通运输能力的提高更可以进一步刺激提品服务的一些相关企业公司的消费,对于城市居民的消费能力也是一种提高,这样也可以提高消费需求,拉动内需。通过相关统计资料数据的现实表明,城市交通运输的投资乘数大约在2.5左右,累计的社会总产乘数大约在7左右,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国家在城市交通运输方面投资1亿元,那么就可以在社会上带动7个亿的总产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城市的交通运输建设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也是值得大力投入的。

    2.城市交通建设的区位效应分析

    城市交通运输的发展,也逐渐提高了交通干线沿线以及周边城市的可达性,使其在经济地理位置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发展,给各大企业原材料的运输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在很短时间内可以收集到企业发展需要的材料,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城市交通运输的发展,对于城市的集约化,产业化都是一种极大的促进,也渐渐在加快城市化的程度。

    二、城市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分析

    城市交通运输的发展与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相辅相成,紧密联系,两者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城市交通运输的发展还可以强化社会经济内部各个系统之间的联系从城市交通运输建设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特点和作用来看,城市交通运输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交通运输建设影响区域经济发展

    城市交通运输建设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城市交通运输可以有效地拉动经济内需,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关键点,促进区域的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城市交通运输的过程中,由于产业链的作用,在城市交通运输建设导致的相关部门经济效益增加基础之上,还会引起别的产业部门经济效益增加,最终引起连锁的反应,促进整体经济效益的增加;(2)城市交通运输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城市交通运输项目成立,可以提高运输的效率,便于形成统一市场,并且由于市场经济自己具有的淘汰机制,还可以进一步推动城市各个产业链间的资源调整组合,从而推进区域一体化经济,改变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3)城市交通运输可以促进区域的投资增长,城市交通运输能力的提高大大拉近了各个城市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工业区之间的距离,提供了良好投资环境。目前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城市周边的各类产业园区、工业园区在道路两边拔地而起,足以证明城市交通运输建设为招商引资提供了便利条件。城市区域投资的增长又可以带动边远地区对优势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形成新的优势产业,再次促进社会经济结构像更优化。城市交通建设的经济效益见图 1。

    2.城市交通项目的发展影响区域资源开发

    城市交通项目的发展对区域资源的开发影响主要体现在一下四个方面:(1)城市交通运输可以使各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合理化,城市交通运输项目的建成,为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便利的运输服务,让经济潜能逐渐转化为经济效益提供动力。(2)城市交通运输可以促进国土的开发和增加土地的含钱量,城市交通运输项目的建设能够改善道路沿线区域的交通状况、投资环境与基础设施水平,促进了城市交通运输沿线土地的增值。(3)城市交通运输可以促进人力资源的开发,增加就业岗位。城市交通运输建设项目可以在道路的建设期与营运期提供比较多的就业岗位。这样的话,现代化农村的城镇建设会大大加快。(4)城市交通运输可以促进旅游资源的开发。由于城市交通运输越来越发达了,人们的出行变得越来越重要。城市交通运输建设项目可以促进旅游资源开发的效益。大量的人涌向一个城市,一定会引领一种年轻健康的生活方面。一是促进原有旅游景点的效益增加,二是促进新旅游景点开发的效益。

    3.城市交通项目的发展影响社会进步

    城市交通运输项目的发展对社会进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下三个方面:(1)城市交通运输可以促进区域的生活水平改善,城市交通运输建设项目对区域生活水平的改善主要表现在卫生条件、区域医疗、城镇化水平、文化娱乐活动、消费水平和收入水平等方面。只有城市交通运输的高度发达,才能让人们的出行变的方便。同时,如果遭遇紧急疾病的话,高速的交通运行速度才能保证人本身的生命安全。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在市区买房子是他们微薄的收入所做不到的,但因为交通运输的高度发达,他们可以选择房价相对便宜的郊区。因为交通发达了,从郊区到他们上班的办公区距离远一些也不是问题了。(2)城市交通运输可以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城市交通运输项目的建设使地区之间的往来更方便,经济与信息的交流得到进一步加强,导致人们思想观念逐渐发生变化,人们的生活效率逐渐在提高,使城市交通运输沿线社会经济逐步加速发展。原来交通不发达的时候,人们的生活是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3)城市交通运输可以促进区域出行的变化,城市出行的变化反映一个地区的社会环境改变,从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体现社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城市交通运输建设项目对区域社会发展进步影响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