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范文1

关键词:沼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用

中图分类号:S21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2-0031-1

1 发展农村沼气建设事业,有利于改变农民传统的用能方式和生活方式

发展沼气建设,一方面农民可以利用沼气做饭取暖,不但使日常的炊事活动和取暖不再饱受烟熏火燎之苦,而且方便、卫生、快捷,降低了劳动强度;另一方面可以很好地改变农村粪便、垃圾任意堆放的状况,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减少有害病菌的传播途径和废弃物对地下水的污染,促使农民从传统的生活方式向健康、文明、卫生的方式转变,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从而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通过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建设就可以实现农民盼望已久的“做饭不烧柴和炭,点灯不用油和电,烟熏火燎不再见,文明卫生真方便”的现代生活方式。

2 发展农村沼气事业,有利于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1 增加经济效益

(1)从吉林省来看,按每个沼气池年产气360m3(使用300天)计算,与液化石油气等价比较,每年每个沼气池可节约燃料费用570元左右。

(2)通过沼渣沼液综合利用,每个沼气池每年可出沼肥1.5m³,可种植绿色水稻面积0.1hm2,节约化肥210元,增效450元(产量按每公顷9000kg,每公斤增效0.5元计算)。再加上带动养殖业、庭院经济的发展,每个沼气池每年增效1500元左右。

2.2 增加社会效益

(1)人畜粪便投入沼气池发酵后,既能减少了农家肥料堆沤对环境的污染,又能有效地将寄生在人畜粪便的细菌性病源、病毒性病源、寄生性病源及蚊蝇虫卵杀灭,减少疾病传染发生,改善农户的卫生状况及居住环境。

(2)扩大燃料资源,将原来不作燃料使用的人畜粪便及其他生活废料变成燃料加以利用,变废为宝,节约能源。

(3)通过使用沼气,使广大农妇从烟熏火燎的传统炊事方式中解脱出来,既节约劳动力资源,又减少传统炊事带来的红眼病、哮喘病等疾病。

(4)增加有机肥料,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3 发展农村沼气建设事业,有利于改善农村的村容村貌

沼气建设不但可以改变一家一户的小环境,而且还可以带动改变农村生产生活的大环境。一家一户通过合理布局,以沼气为纽带,带动了养殖业、庭院经济的发展,使厨房净化,庭院美化。再与村镇规划结合、污水治理、生态村建设、农村环境整治结合起来,使农村村容村貌真正得到改善。

4 发展农村沼气建设事业,有利于减轻农村面源污染

农村面源污染是指有沉淀物、农药、废料、致病菌等分散污染源引起的水层、湖泊、河道、大气等生态系统的污染。加强农村沼气建设,通过沼气厌氧技术进行处理净化千家万户的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是一条投入少、见效快、最捷径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同时,利用沼渣、沼液,不断使土壤的有机质成分提高,农作物病虫害明显下降,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因此发展农村沼气,是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不可替代的措施。

5 发展农村沼气建设事业,有利于保护森林资源,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山区农民的做饭取暖大都用木材,使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发展沼气事业,改变农户用能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据统计,一个8m³的沼气池年可产沼气360m³,节约薪柴和秸秆2t左右,相当于2.5亩薪炭林一年的生长量。可以说,建一口沼气池可以保护一片青山。因此,大力推广和使用沼气,有利于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6 发展农村沼气综合利用事业,有利于农民多方面增收致富

现在以沼气为纽带的农村能源建设已不再是以解决农民生活单一性用能为重点,当今已发展到了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农业、有机农业、污水净化、环境卫生,农民增收等诸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加长了沼气建设的内涵和外延综合作用的链条。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建设实施“畜―沼―果”、“畜―沼―菜”、“畜―沼―粮” 沼气综合利用生态能源模式,有效地促进了农户养殖业、种植业的发展和农作物品质的改善和提高,所产出的农产品可直接成为有机绿色食品,有利于拓宽产品的市场销售渠道,实现增产增收。所以说沼气建设是一项一沼多能、一沼多用、一沼多效的增收致富工程,是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的新农村建设有效措施。

7 发展农村沼气建设事业,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增长

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范文2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分析研究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形成的区域差异、城乡差距在逐渐扩大。近几年来,城乡一体化思想正在逐渐受到重视,不仅是观念上的转变,也是政策措施的转变,对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1]。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步伐,带动区域经济增长,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对实现我国整体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有重要意义,所以通过对目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分析,把握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方向,提出几点合理的发展策略。

1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问题分析

1.1自然村落布局分散,城乡工作难以开展

我国各地区在自然环境、文化构成、风土人情等方面差异比较明显,造成部分地区农村自然村落数量庞大、布局分散,使得城乡发展难以规划,影响了城乡一体化工作的发展。分散的村落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阻碍了农村城镇化进程,也给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带来了一定难度。近两年来,随着经济和交通的发展,村与村的距离正在缩小,但由于各村镇行政分割,在村镇基础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上难以共建共享,也给新农村建设发展带来了影响。

1.2村镇基础设施薄弱,城乡一体化交流不畅

我国村镇基础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比较薄弱,最明显的就是交通道路不畅。很多地区的道路建设落后,质量偏低,路面破损速度快,公路改造和维修不到位;农村基础公共设施的不健全,部分村落的排水系统、排污系统、垃圾处理系统等公共基础设施比较匮乏,造成新农村建设质量偏低;代表信息时代的互联网,在有些地区还尚未普及,不利于城乡信息交流,给农村和外界交流带来了极大的不便,难以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有序发展。

1.3城镇建设缺乏合理规划,资源浪费严重

很多地区富裕起来的农民建房热情高,胡乱划分土地进行建房,导致布局整体缺乏规划,村容村貌问题严重,部分农村宅基地审批环节不当,造成楼房建设用地的随意性,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上缺乏管理和规划,出现农民个人用地和公共设施建设用地的矛盾性;垃圾处理、排污系统等公共设施无人问津,垃圾污染、土地滥用、不完善的道路建设,存在着大量的落后局面。加之农民缺乏现代化意识,不懂得资源的合理利用,造成土壤污染严重和土地资源浪费,很多地区还出现了因小企业发展带来了水资源污染和破坏问题,加剧了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很多不利于新农村建设的问题正在发生甚至恶化。

2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下新农村建设的合理路径

实现城乡一体化对城乡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通过技术、资金、资源、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流动,城乡结合相互发展,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协调发展[2]。

2.1大力发展农村城市化

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步伐,首先就是要大力发展农村城市化。首先,针对农村城市化地域差异进行区别对待,走具有地域特色的农村发展道路。由于我国农村各地自然条件不均衡、经济发展不平衡,发展农村城市化就要针对这二者的不同找出不平衡原因,并进行特别指导,建设特色新农村。其次,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只有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才能为建设新农村奠定经济条件基础,走向新的发展道路。最后,挖掘本地区特色经济产业,大力发展支柱产业,以点带面的发展农村经济。

2.2建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

新农村建设的实质是更新农民思想观念,从基本层次上维护农民的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引导其自主发展,防止农民被边缘化。所以农村基础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式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关系着新农村建设的质量。这就要求建立农村基础建设管理机制,基于农村服务发展农村经济,大力发展农村道路建设、公共设施服务系统建设,加强城乡交流。按照城乡一体化的原则构建联系中心和各村落的干线公路,并对公路进行周期性的维护和改造;完成村落之间的电讯和互联网覆盖,为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条件基础,彻底扭转农村交通不便、交流不便的局面。

2.3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小城镇是城市化进程的关键过程,在农村城市化发展中的作用也也越来越大,充分发挥小城镇的经济发展作用,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小城镇在经济发展上有着辐射作用,对小城镇周围的农村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通过小城镇的建设,给农村区域发展提供一个合适的着力点。发挥小城镇的经济辐射作用,以它贴近农业、根植农村、服务农民的特点,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发展找到新路径。

2.4引进多元化投资机制,发展农村经济

新农村建设中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资金引进不到位,通过多元化投资机制的建立,有力的突破农村城市化过程中经济建设的资金限制。在新农村建设中,形成国家投资、地方政府投资、个人投资和引进投资多种资金投入格局,极大的改变农村建设的内需不足问题。合理的利用引进的资金发展农村经济,改革农村原有产业的运行模式,并逐步的创新农村产业发展新道路,提高资金的有效性,让农民获益。

3结语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关系着国计民生的系统工程,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3]。重视城乡一体化发展、关注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进程,让更多处在现代化边缘的弱势群体感受到现代化、信息化的优越性,逐步提高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刘文琦 单位:山西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李文政.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径审视[J].中国农学通报,2009,17:343-347.

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范文3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意义;作用

1水土流失的影响分析

水土流失是在自然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出现破坏性损失的状况,主要为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存在水土流失面积广、体量大的情况。根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结果,我国目前的水土流失面积超过了290万km2。造成我国严重水土流失的关键在于我国生态环境的恶化,由于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逐渐忽略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而水土流失就是我国环境质量急速下降的一方面体现。水土流失严重威胁了我国的饮水安全、粮食安全和防洪安全,严重限制了我国山区和丘陵地区的经济发展,阻碍了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

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重要意义

罗扣河小流域位于玉屏自治县亚鱼乡,区内基础条件落后,种植模式不科学,耕地灌溉设施缺乏,田间地头交通条件差。流域内急需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改种植传统农作物为附加值较高的经果林,流域内属玉屏县规划的黄桃种植基地,因此,流域内进行经果林种植,树种选择黄桃,将积极促进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流域所在区域在玉屏县凉庭寨休闲观光示范园内,该观光示范园位于亚鱼乡沙子坳村,该农业园区是贵州省2015年新增认定的112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之一,在2015年全省综合评审中排名第25位。该园区依托亚鱼区位优势及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以发展黄桃、温氏生猪养殖等产业为主导产业,打造集产业发展、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升级版。流域内有罗扣水库、凉亭寨水库,本项目的建设,可有效遏止库区水土流失,通过综合治理,可对库区绿化美化,促进当地农业观光旅游的发展。通过在罗扣河小流域内建设机耕道、耕作便道,改善当地交通条件;修建溪沟整治、蓄水池、引水渠、截水沟,改善当地耕地灌溉与排涝条件。因此,项目的建设意义重大,非常必要。

3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总体设计措施和布置

3.1土地调整方向及结构调整。根据罗扣河小流域的实际情况,流域所在区域在玉屏县凉庭寨休闲观光示范园区,以发展黄桃、温氏生猪养殖等产业为主导产业。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把荒山荒坡及坡耕地作为重点开发,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形成一个以林、果的农业园区,使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生态平衡相结合,促进粮食生产和发展多种经营相结合,使其互相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具体调整方向为:①坚持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合理开发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②结合玉屏县凉庭寨休闲观光示范园区规划,建设高效益和商品性的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业经济生态系统,实现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根据土地调整方向及流域内土地资源评价,结合流域内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农户意愿调查结果,对流域内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全面调整,以提高耕地的蓄水保土能力和土地利用率,改善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流域内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结果为:在荒山荒坡、流失严重并适宜种植水保林的地块种植水保林282.55hm2,在坡耕地种植经济林27.03hm2及保土耕作127.15hm2,除此之外,还将对62.38hm2灌木林和583.89hm2疏幼林地实行封育治理。3.2总体布置。(1)蓄水灌溉:配套蓄水池、沉沙池、引水沟、截水沟建设,解决小流域内经果林的灌溉,同时有效利用地表径流及保持水土,有序排除洪水,保护周边农田。(2)溪沟整治:对因溪沟泥沙淤积导致两岸耕地受灾的地段实施沟道疏浚,修建护岸,有序排除洪水,保护溪沟两岸农田。(3)耕作便道、机耕道:为方便当地农民群众日常生活、生产劳动,根据实际情况在项目区内布置耕作便道和机耕道,以现有公路为依托,在项目区内辐射到田间地块。(4)经果林:在群众积极性较高,交通便利的区域,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坡耕地进行经果林种植,加快当地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小流域的经济发展。(5)封育治理:通过对项目区现状调整,针对人为干扰较大及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灌木林、疏幼林地,采取封育治理措施。(6)保土耕作:根据小流域坡耕地的产出现状,在坡耕地上采取耕犁整地,培肥改土,栽培管理和间套轮作等一整套耕作措施,以达到蓄水保土,减轻水土流失,增加农作物产量的目的。3.3治理成效。(1)改善土地结构调整,提高人均收入。该流域通过水土流失治理,在项目措施实施后,有效减少地表径流,增加水分下渗,涵养水源,控制水土流失,减轻自然灾害,维持流域生态平衡,改善流域生态环境。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得到合理调整,提高土地利用率,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加快流域农、林、牧、副及第三产业协调发展,极大的改善了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2)有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水土保持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推手,水土保持工作的原则是始终将流失的水土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同当地乡村的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结合环境改善与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村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对于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而言,应充分了解当地新农村建设的格局以及农民的需求,不断优化并调整水土保持的具体方案,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一,应强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水土保持的促进作用,使相关技术、人员、资金和经验能够向建设新农村领域倾斜,以水土保持为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且保证新农村的建设需求能够对水土保持建设的进一步提升起到良性循环的作用。第二,应强调水土保持部门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在以统一规划为基础的前提下,努力改善当地的水土资源结构和生态环境,提高农村民众的生产能力,并积极改善当地的生活环境,通过综合治理的方式,逐步实现对当地各农业相关产业的提升,形成“十位一体”的新农村完整产业。第三,应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与当地实际情况的结合,将水土保持的科技创新转化能力列为科研的重点项目,在增进农业产值方面投入更多精力,保证水土保持的资金能够落到实处,最终见到应有的成果。

4结束语

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范文4

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省、市、区的安排部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小组被派驻*村。现将近年来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开展工作情况

进驻*村委会后,积极主动协助配合基层干部开展好农村“两委”换届、区乡人大代表换届选举等工作,指导和开展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是抓好宣传,营造氛围。进村入驻后,针对部份基层干部对中央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认识有偏差,理解不全面,及时召开两委班子会和部分群众大会,利用标语、广播、宣传栏等形式,宣传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总体要求,宣传工作组入村工作职责,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让党员干部首先充分理解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和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和认识。用党十七大精神武装党员村干部头脑,引导他们把握政策方向,掌握工作方法,以便更好地带领村民发家致富奔小康。

二是协助基层干部,搞好指导工作。按照“帮忙而不添乱,协助而不代替”的工作要求,努力做到指导不指挥,帮忙不包办,监督不对立,到位不越位,对内做好出谋划策,对外当好桥梁纽带,并主动配合基层干部开展好农村“两委”换届,健全村领导班子。通过近年来扎实有效的工作,做到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各项中心工作两不误、两促进,并获得了农业增产、经济增量、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有了良好的开端。

三是深入调研,熟悉村情。为熟悉了解掌握村情民意,有效指导好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除自身抓好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涉农法律法规及农业科技等有关知识外,积极深入村组与农民交真心,换真情,做朋友,了解掌握村情民意,找准工作的突破口、话语权,较快地进入了工作角色,并顺利开展工作。

四是做好事,办实事。根据调研了解掌握的情况和村民的要求和愿望,积极实施街道整修,庭院绿化,沿街沿路开发,鼓励有条件的村民投资办企业,组织开展物流配送等,实施农村道路、科技信息和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引导农民建立沼气池,节水灌溉工程和农民安全饮水工程。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农村经济落后是新农村建设最大的困难。近一年来的实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部分党员和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认识不高,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强,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意识不强,“等、靠、要”思想严重;二是农民素质普遍较低。突出表现在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相距甚远。在教育方面,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接受新事物、学用新技能的能力弱,掌握一技之长的人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

三、下步工作建议

一是继续抓好宣传教育工作。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切实把宣传教育贯穿在新农村建设工作始终,让党的政策深入人心,努力引导农民投身新农村建设,真正让农民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范文5

结合上述内容,我们清晰认识到了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经济管理的意义和重要性,也分析了其存在问题的原因。为解决这些问题,深化新农村经济管理力度,促进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素质。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大的受益者,同样农民的认识水平也关系到我国农业的发展。因此,村、乡、镇一定要坚持提升农业人员的认识水平,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让他们支持新农村的经济管理制度,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农村的现代化建设。所以,国家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新农村经济管理对农村发展的重要意义,让他们了解其重要性,做好现代化技术和设备的推广工作,帮助农民群众明确产业化经营的巨大作用,从而加强农村经济管理水平,使其更加适应新农村建设。所以也要加大对农民的培训、教育工作。在目前农村经济发展的条件下,农民的培训与教育还是要立足于现有的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进行教育与培训工作。在总结国内诸多成功经验基础上,可以结合各地情况大力发展农村的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培养造就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第二,健全完善相关的经济制度。做任何事情就要有完善的制度体系作保障,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经济管理更是如此。各农村地区在保证制度体系不违背党和国家相关规定的基础上,要结合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完善制定具体的体系政策,使农村经济管理内容更符合地区情况。对此,农村地区要明确规定经济管理的具体方向、相关内容,注重农业市场的拓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升其管理力度,才能实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

第三,加强农村专业经济管理队伍建设。为将我国有关的农村政策切实落实,并实现其政策的经常化、制度化以及长期稳定所以要加强经济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当地经济管理机构需要制定出较为完善的管理体制,并且实现对管理队伍的建设,所以要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依法治国方略的大背景下,还要做好农村的经济信息化发展工作,能够保证信息化工作能够有效的开展、实施。同时也要做好农业经济的统计信息工作,做好农民收入的分类分析,为主管部门制定农村发展政策提供支持。

二、结束语

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范文6

关键词: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途径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日益增长。在此背景下,新农村文化建设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1]。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新农村建设又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基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其途径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新农村文化建设概述

1.1基本内涵

所谓农村文化指的是,适合于农业生产生活方式,能够为农村提供秩序规范,体现农民终极关怀的一整套娱乐方式。

所谓农村文化建设指的是,建设一种包涵价值观、文化认知、交往方式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等在内的新的乡村文化形态。

1.2重要意义

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言,农村文化建设属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重视并做好新农村文化建设有助于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有助于和谐新农村的构建,有助于农村各项建设的进行,这是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需要,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具体而言,重视并做好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有利于城镇化水平的提升[2]。

2.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2.1农村文化基础薄弱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基础性文化设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完善,日常生活普遍单调,特别是文化生活几乎不存在。部分农村地区的文化设施已经有十年甚至数十年的历史,毁损情况较为严重,特别是农村电影院,大部分处于半废弃或者全废弃状态。大部分乡镇的文化站有名无实,图书馆也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作用。由于文化基础设施陈旧且不完善,无法为农村群众性文化活动提供有效的硬件支持,因而导致农村文化事业迟迟没有起色。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现阶段我国农村学龄儿童的受教育情况不容乐观,仅为95%。这一数据说明我国农村仍旧无法完全避免文盲的出现,这给农村经济文化建设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民群众是当仁不让的主体,而他们素质水平偏低,很难及时而有效地接受新知识、新理念以及新文化,思想受到一定的桎梏,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的高效进行[3]。

2.2相关领导重视不足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农村地区都在积极进行经济建设,如此一来,造成部分领导干部产生一种“重经济、轻文化”的思想,即侧重经济建设,而对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不足。经济建设见效快且能够凸显政绩,因而获得了部分领导的重视;文化建设涉及面较广且短时间内难见成效,因而部分领导只是表面文章,没有将相关工作落实到行动中去。

2.3文化建设氛围薄弱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农民群众日益重视经济收益,追求更高的物质生活水平,因此,外出务工人员一年比一年多,造成了老人、妇女以及孩童大量留守的局面,导致农村文化建设存在主力军严重不足的问题,即便留守群众有兴趣参与,也可能由于相应文化技能的缺乏而无法融入其中,最终造成农村文化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和高效开展[4]。

3.农村新文化建设的途径

3.1提升农民综合素质

让广大农民更快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相关农业知识以及发家致富的本领,从而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积极发掘乡镇文化站潜力,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如某镇文化活动中心近些年来陆续举办了近百场文艺演出活动,以舞台为媒介主动为农村输送知识和技能,并将这些内容有机地融入到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中去,让农民群众在轻松愉悦中学到了许多有用、实用的东西[5]。地方政府应重视并做好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在提高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想方设法提高群众文化生活水平,让群众意识到文化建设的积极意义,并让群众从中受益,从而提高农民群众的参与热情。

3.2投入资金,强化基础

若想实现农村文化建设的正常进行,既要保证软件的充足性,而且要保证硬件的充足性。如果硬件设施严重不足,那么农村文化建设便难以甚至无法开展,所以,重视并做好文化设施建设至关重要。若想做好文化设施建设,最关键的问题是解决资金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广大农村地区普遍存在资金匮乏的问题,能够真正投入到文化设施建设方面的资金更是严重不足,所以,有必要进一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作用,借助一系列调控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来加大政府资金投入,使文化建设的资源配置更合理,从而将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真正落到实处。应及时且合理地转变传统资金管理模式,实现领导、计划以及调控的高度统一,实现步步为营、分层实施的效果,将文化建设及相关工作由传统的部门性工作转变为当前的政府性工作,改变过去那种较为单一的工作模式及理念[6],紧紧跟着社会发展潮流,及时更新观念,从而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高效进行,一改当前的不利局面,最终更好地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3.3健全机制,营造氛围

若想更快更好地开展农村文化建设工作,营造一种健康的先进文化环境,则需要提高各级领导对该项工作的重视和认识。各级政府及领导应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给予高度重视,不仅要认真统筹安排,严格贯彻落实,而且要结合当地具体情况以及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具体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计划,从而使得该项工作具有一个明确的前进方向;应积极建立相关政策保障制度,并予以不断完善,通过制度来促进农民群众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同时监督相关工作是否真正落实;应基于群众切身需要构建一个相对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广大农民群众能够真正体会到农村文化建设所带来的好处,通过一系列文化下乡活动的开展,让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有机会享受到农村文化建设的先进成果,从而提高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性。乡镇文化站应主动承担起引导责任和宣传责任,组织丰富多彩且贴合生活的文化活动,传授相关组织技巧,让越来越对多的文化产品走入农民群众的生活,让广大农村地区的农民群众从思想上认识到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意义,并主动投身其中。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新农村文化建设还存在诸多不足,如农村文化基础薄弱,相关领导重视不足,文化建设氛围薄弱等,给新农村文化建设,乃至新农村建设形成了严重阻碍。为解决上述问题,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更好进行,不仅要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而且要投入资金,强化基础,同时还应健全机制,营造氛围。如此一来,才能更好地服务农村文化建设,推动农村建设,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作者单位:浙江海洋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延明,李春萌. 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与思考――以广西偏僻山村为例[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11:150-152.

[2]陈运贵. 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战略思考――以安徽省农村文化建设为研究视角[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02:156-159.

[3]梁捍东,王晓瑞. 河北省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 河北学刊,2011,04:195-198.

[4]李双燕,董淑湛,梁晓宁. 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及路径分析――以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552-7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