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命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命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

生命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 农村小学生命教育 德育实践活动 校园文化建设 专题教育活动 家校联系

近年来,青少年采用过激形式对待自己和他人的事件一直呈上升趋势,已成为我国青少年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在农村,留守儿童都是由祖父祖母监管,老人们知识有限,加上隔代教育,造成农村学生家庭教育缺失,容易出现问题。因此,对农村小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刻不容缓,是当务之急。

一、抓好德育实践活动,为健康人格奠基

实施生命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学校充分发挥少先队活动的优势,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体验活动,寓生命教育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生命的意义,提高对生命的认识。

通过祭扫烈士墓、参观叶飞将军故居、泉州华侨革命历史纪念馆等,学习革命先辈的英勇故事,了解她们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原因,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珍惜目前拥有的幸福生活。

通过举办“遵纪守法、珍爱生命”法制报告会、“防震减灾疏散演练”、“法律知识进校园”等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耐挫教育、人生理想教育,健全人格,让孩子们的生命更有活力,更具光彩。通过学雷锋活动、开展庆六一文艺汇演、元旦体育竞技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中,学会欣赏、学会生存,懂得感恩、懂得奉献,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为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奠定坚实基础。

二、利用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学科渗透

学校重视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把课堂教学作为生命教育的主渠道。在教学践中加以渗透,让学生在学科知识的学习活动中得到生命教育的熏陶。如语文教学借助课文中人物的形象,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科学教学通过让学生观察生命体,了解生命的形成,感受生命力量的伟大;品德学科教学让学生收集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照片,说说父母在自己成长道路上所付出的艰辛,从生动活泼的故事中明白事理,并得到情感体验。

三、落实校园文化建设,创造和谐的育人环境

校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创造和谐、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可以让学生了解生命现象、感悟生命价值、实现生命关照、绽放生命精彩,做到寓生命教育于校园文化中,促进师生和谐发展。学校做到让每一面墙壁都能传达对生命的尊重,每一棵小草都会激发师生对生命的热爱。学校的橱窗、画廊里布置着学生的绘画、手工制作、书法等作品,张贴各类活动的剪影,并定期更换,它成了学生展示特长的一个舞台;墙壁上的名人名言言简意赅,发人深省;楼梯、过道里那一句句温馨的提示,既是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一种暗示和提醒,又是对学生生命关怀的体现。总之,做到以人为本,育人为先,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和谐的家园。

四、开展专题教育活动,深化生命教育的落实

开展心理教育、安全教育等专题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对生命教育的认识。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多,学校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选择教育的时间、内容、方法,以疏导学生遇到的困惑,丰富学生的认识,提高他们处理困难的能力。

(一)建立“心理咨询信箱”,开辟“知心朋友热线”。

学校建立“心理咨询信箱”,开辟“知心朋友热线”。学生把自己所有的心里话都说出来,让心理咨询人或老师了解情况适时疏导,帮助他们解决心中烦恼。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和朋友交谈、写日记等方式自我宣泄。

(二)加强安全教育,让学生学会珍惜生命。

开展针对小学生育特点安全的教育,增强安全教育效果。

1.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小学生缺乏安全意识,喜欢模仿,容易受到影响,学校应抓住适当契机,从细节入手,挖掘安全教育的材料。学校里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五年级的一位男同学在课间时与同学玩耍,模仿电视上的“大侠”对同学拳打脚踢,结果一个“无敌鸳鸯腿”就把同学踢进医院。结合这件事学校开展“课间安全我来说”的主题班会,让学生讨论。结果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剖析自己日常不安全的行为。安全隐患不可根除,我们要做的是防患于未然,让学生认识到位,提高防范意识。

2.提高学生的自护能力。体验是学生发展能力、形成技能的最好途径。学生通过情境体验进一步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主动学习安全知识。如学校开展消防安全教育演练活动的同时让学生学习如何报警、逃生、使用灭火器,向学生传授消防安全防范常识,提高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及逃生自救能力。又如在班会课上引导学生学会对陌生人的来访、流鼻血等,教会学生自我保护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使之有足够的能力和勇气沉着应对突发事件。

五、做好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

生命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生命教育;少年儿童;养成教育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其目的是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基础教育是根本。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教育愈来愈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关注。儿童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也逐渐受到社会重视和认可。但目前儿童养成教育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许多家长对儿童养成教育普遍重视不够、教育方法简单、忽视了孩子的主体性和自身的要求等等。生命教育关注人的发展和完善,本文从生命视角下对儿童养成教育进行深入分析,同时,希望引起家长及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并试图找到更加有效的儿童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为儿童教育提供一些建议。

一、生命视角下儿童养成教育的意义

生命教育,揭示了教育的真谛。生命教育关注人的发展和完善,是国内外备受瞩目的重要研究领域。最早践行和倡导生命教育的是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他的《生命教育》一书致力于探讨人的生长发育与生命健康的教育真谛。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倡以人为本,尊重、理解、关心、信任他人,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对生命教育的引导。生命教育的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生命教育的基础是尊重生命,尊重个性。哈佛大学教授迈尔于20世纪80年代末指出:“人和其他动物的区别在于其行为程度的开放性,道德规范就铭记在幼婴的开放程序内。人类的这一开放性程序的巨大容量才使道德的形成成为可能。在幼年期奠定的基础在正常情况下可以维持一生。”养成教育的关键期是幼儿时期和学龄前期,尤其是幼儿阶段是社会性发展和培养的重要时期。每个人的生命仅有一次,相对于整个人类历史长河来说,又是极其短暂的,因此生命的可贵性不言而喻。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尊重个体身心成长规律,以促进儿童的身心全面协调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带给人们高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社会激烈的竞争又给人们的精神世界带来不安,比如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似乎越来越脆弱,精神空虚,情感冷漠,人们的责任感降低,而且现代人似乎缺乏了我们中国人传统的美德———吃苦耐劳的精神,许多人漠视生命的价值等等。所以,我们的教育更应该从基础教育抓起,最大程度地避免浮躁的社会给儿童的成长带来的隐患。尊重生命,尊重个体的发展,培养儿童养成教育,在尊重和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同时,培养儿童对事物的正确认知,培养其积极乐观态度,构建其健康的情感世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有利于儿童身心和谐发展,其一生成长受益。

二、儿童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儿童养成教育的培养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教育意识的缺乏,教育方法简单以及忽视孩子的主体性等。

(一)教育意识缺乏,对儿童养成教育不够重视。不同年代,不同时期,养成教育的培养目标也会有所不同,有些学者认为养成教育应该是一种良好习惯的教育。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曾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动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好的习惯。”儿童养成教育的过程是引导儿童形成良好习惯的过程。有的学者则把养成教育当作是一种行为方式的教育,还有的学者认为养成教育更多的是自我教育。无论哪种说法,学校、家庭和社会层面对儿童养成教育的根本宗旨都应是建筑培养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根基,自我和谐发展的基础。而许多家长乃至教育工作者对儿童养成教育不够重视,歪曲了其宗旨,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各种能力发展上,忽视其身心的和谐发展。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隔辈教育对养成教育意识显得更为单薄。

(二)忽视孩子的主体性和自身要求。教育发展,以人为本。而儿童时期是人生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对孩子身心各方面的培养直接影响着孩子今后成长的过程,包括价值观、人生观、知识等等,都处于一个启蒙的阶段。所以对儿童的培养也受到家长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孩子内心发展相对较脆弱,这样一个特殊的不稳定的阶段,家长关注其外在能力发展的同时,更要关注其自身的需要。所以家长不应该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违背孩子的意愿,应该尊重孩子自身的需要和选择,家长应该是引导者和支持者。

(三)教育方法简单。在现代信息化社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上资金比例投入很多,唯独在陪伴孩子的时间和质量上投入较少。许多家长由于工作繁忙,没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即使陪伴在孩子身边,也并不是全身心的陪伴,诸如有些家长一边玩手机,刷微信,一边陪伴孩子,对孩子缺乏爱心及耐心,儿童的模仿性极强,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相对会缺乏安全感,并且情感上偏于冷漠。

三、优化儿童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儿童养成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源于学校和家庭,所以无论是教育工作者还是家长,都应该积极努力地为儿童的成长创造优良的环境,探索更加积极有效的方法。

(一)加强儿童养成教育意识,创造最优教育环境。儿童的养成教育的实施离不开学校层面,也离不开家庭层面,学校教育工作者和父母都有责任加强养成教育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普及,加强教育意识,为孩子创造最优的教育环境。家庭中,父母应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心和耐心,以身作则,注意榜样的力量,比如教给孩子应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如何区分并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增强心理承受力等。而作为学校中的教育工作者,更应该以身示教,提高自身素质,首先学习相关知识并学有所用,发挥其教书育人的作用。

(二)注重养成教育的系统性持续性培养。养成教育的培养并不仅仅停留在儿童时期,人成长的各个不同时期都应针对其特点探索养成教育的内容以及方式方法,儿童时期的养成教育是萌芽,是基础教育,青少年时期的养成教育更应丰满起来。所以我们应该将养成教育作为一项系统性持续性的工程重点抓。

(三)儿童养成教育的核心是知、情、意、行的教育引导。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知、情、意、行。知指的是认知,只有对自己有正确的认知,才能更好地认知周围事物。情指的是自我体验,教育儿童学会自尊自爱。意,更多指的自我控制自我教育,行则指行为。一个人的知情意行协调统一,他的身心才能健康成长。所以,对儿童知、情、意、行的教育引导是养成教育的核心,其宗旨是培养身心健康协调发展的人。任何时代,教育都肩负着培养人的重要使命。从生命视角发展教育,使教育更贴近具体的人、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养成教育有利于儿童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生命视角下的儿童养成教育能够尊重和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培养儿童对事物的正确认知,培养其积极乐观态度,构建其健康的情感世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所以,无论是家庭层面还是社会学校层面都应该对儿童的养成教育引起足够的关注,都应该立足于尊重生命,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育活动和教育投资,最大程度地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的生命基础”之内涵[J].山西教育,2004

[2]卢淑仪.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3]刘孟.“新期的养成教育”研究[D].西北大学国际商学院,2012

[4]范晓光.浅谈生命教育的内涵、意义及实施路径[J].教学与管理,2011,5

[5]曾丽.如何进行幼儿的养成教育[J].少年儿童研究,2011,14

[6]蔡巍然.不可缺席的生命教育[J].中国科学教育,2004,6

生命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范文3

一、中职语文教育的现状

在现实中,中职语文一直在学校课程安排中处于劣势,中职语文得不到师生的重视原因有三:

1.家长“导”的现状

就我校而言,学生大部分来自县镇农村,学生家长大多入城打工,大部分家长都忽略了孩子的沟通诉求,有的家长在和孩子交流时不具备相关的知识背景和生活体验,往往不能用“孩子能接受的语言”去和孩子沟通,缺少了来自父母的家庭教育,导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得不到很好的引导与确立。同时,多数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工作岗位主要集中于工人、个体户和办事员,有些父母有喝酒、赌博等不良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学习与成长不能起到一个很好的榜样作用,导致孩子从小就不想学习,不懂学习,不会学习。对于不少家长来说,把学生送来就不管了,家长没了对孩子学习上的目标,学生当然也没有动力。

2.学生“学”的现状

近年来,中职校的学生来源基本是考不上高中的分流学生,且这些学生在初中已基本被“放弃”。他们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兴趣不浓厚、自控能力较差,导致学生基础较差,成绩不理想。目前学生的语文知识,尤其是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好,更不善于提炼思想,不善于运用相应的语言表达方式,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和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和提高。多数学生表现为书写过差、错别字太多,阅读理解写作能力太低,直接制约其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从而影响专业课程的学习。

3.教师“教”的现状

语文教学不被重视,加之多数文化课教师对职校专业缺乏了解,因而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改变,中职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沿用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只是“知识的储存库”。这种教学模式满足于让学生听、记教师的繁锁讲析和现成的答案,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也阻滞了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和个性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也许在应试中能加上一定的砝码,然而未必能真正提高学生运用语文工具的能力和语文素养。同时,职业学校的特殊性也让传统语文教育索然无味,学生不再需要过多学习语法、文章解释等一系列考纲内容,而是更多贴近社会,贴近专业的语文知识。

二、生命教育的现状与重要性

爱因斯坦的一句话对我影响颇深:“学校的目的始终应该是:青年人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专家。”仅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诚的感情,那是最根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的辨别力。生命教育学教授袁卫星认为,加强对青少年的道德理想教育十分必要,但任何德育教育都不能取代生命教育,没有了生命哪还有什么道德和理想,生命教育最初始的任务就是让孩子珍惜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就目前而言,大多数中职学生生命现状不容乐观,有损自身身心健康的事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大多数孩子成长过程中缺乏对生命的认识。因而,职业教育不仅是成材、成器的教育,更应该是生命教育,也就是在孩子成材、成器的教育过程中让其进行必要的生命教育。

三、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可行性。在教育部新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课程教学目标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这就表明,语文教学在传输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还必须渗透生命教育。

1.感受生命可贵,唤醒生命意识

中职语文教材入选了许多名家名篇,其中许多篇目不仅是文化的荟萃,也是人生体验的沉淀。因此,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渗透生命教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内容,随时捕捉时机,在课堂上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价值所在。例如,在讲授老舍的《我的母亲》和罗曼・加里的《我的母亲》时,引入了“感恩”课题,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感受父母在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的一片深笃之情,进而在一片爱的纯情体悟中很好地理解生命成长过程的艰辛和不易,从而培养学生对亲人的感恩情怀,在亲情的感悟中体会生命的厚重。在《生命的化妆》中,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最高境界是无妆,是自然,而不是靠浓妆来打扮。只有品质的美,才是真正的美。只有给自己的灵魂穿上盛装,才是真正的生命。让学生一起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

2.探求生命意义,构建发展目的

赫舍尔曾经强调:“探索有意义的存在是生存的核心”。中职学生处在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在成长过程中,他们会有烦恼;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他们会有困惑,因而有时感到迷惘,甚至会迷失人生的方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生命观,构建坚定的人生信仰。在教学活动中重点让学生学会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比如,在讲《过万重山漫想》时,我们要深入挖掘“开天辟地”的第一人,不惧艰险,探索未知。让学生懂得告别习得性无助,突破自我设限。例如,在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时候,林冲由随遇而安、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中,引入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探讨,启发他们敢于与不好的现象作斗争,而不是受恐吓、威胁后妥协。

教师利用尽可能多的教学资源,借助一些生命、实例的参照,引导学生积极探求生命的意义,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提升生命存在的价值,拥有一个充实、丰富、坚强的生命。

3.改变传统思路,构造新社会人才

生命教育是一种情感和信念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思考与体验,能够使得生命教育的理念真正内化到学生的思想观念中去。

生命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大学生 生命观 教育

[中图分类号] B82-0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4-0120-02

一、当代大学生生命观现状

(一)对珍惜自身生命的意识不够强烈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自杀现象频频发生。根据相关统计显示,在我国,大学生自杀事件自2001年至2010年就发生了将近600起。当代大学生已经成为主要的自杀群体之一,他们在遇到来自学习、情感、家庭、人际交往、就业压力等问题时,脆弱的心灵和承受能力无法应对,部分学生就产生轻生念头,甚至走向极端,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课题组对贵州省某高校的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调查显示:11.7%的大学生表示当遭遇到挫折时想到用结束生命的方式来解决,27.5%的大学生偶尔有或经常有自杀的念头,5.69%的大学生认为死亡是解决一切痛苦的办法。以上数据表明,当代大学生对自身生命的珍惜和保护意识整体上还不够强烈。

(二)对尊重他人和其他生命体的认识不够充分

在当今高校里,暴力事件也经常出现,特别是他杀事件作为最严重的暴力行为,已经成为影响校园和谐发展的一大因素。杀害同学、杀害老师、杀害学校工作人员的事件不再是高校里的新鲜事。例如,2004年云南大学“马加爵事件”,2010年西安音乐学院的“药家鑫事件”,这样的事例都是危害极其严重的事件。校园暴力事件的隐患还没有从根本上消除,根据课题组的调查,49.2%的同学承认对其他同学有过不同程度的暴力行为。

(三)对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的观念树立不够正确

人的生命和动植物的生命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人的生命存在并不是指单个的躯体的存活,而是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价值和意义的存在。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不但要进行死亡教育,更重要的还要进行对生命认识、态度、价值、意义等方面的教育,让他们从根本上理解生命的本质。随着社会各领域和改革的不断深化,利益分配格局的调整,以网络为代表的现代媒体的发展、中西文化碰撞和社会文化多元化等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也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尽管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好的,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其中,大学生不能够充分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表现。据中国人口宣教中心的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2010年调研报告显示,“高达29%的大学生对大学生活感到迷茫和困惑,觉得无聊、没意思”。 生命教育应该突破狭隘的教育理念,从哲学的高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

二、影响大学生正确生命观形成的因素分析

(一)家庭环境的不利影响和家庭教育的不健全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是人出生和成长的最基本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国前女子乒乓球单打世界冠军邱钟惠在回忆自己的少年时代时说:“在认识人类的过程中,对我影响较大的,在家中。”因此,家庭对人的影响也是最原始和最根本的。随着家庭物质条件的不断优越化,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青年出生和成长在养尊处优的环境里,从小心理上就很脆弱。随着离婚率的上升,家庭矛盾和家庭的不完整,也对孩子的生命观形成有重大影响。同时,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和受社会功利化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也走向偏颇。

(二) 学校负面校风的影响和生命教育模式构建的不完善

学校是培养学生的主要阵地所在,学校教育具有专门性和目的性。高校日益形成的浓厚的功利化的校园风气,在观念层面上潜移默化地对当代大学生造成了不良影响。正如鲁洁教授所言:当今的教育从根本上偏离了它本真的意义,成为一种在工具理性操纵下的功利主义教育。大学生在学校里遇到的人际交往困顿、情感纠结、目标模糊等现象,都与学校校风的影响有密切的关系。高校在生命教育模式和预防自杀机制构建方面的措施还不完善。部分高校没有提前做好充分的预防机制,特别是没有形成生命教育模式从理论研究到制度构建、从课堂教学到生活领域、从集体到个人的有序、有机、系统的整体模式。

(三) 社会文化环境的不良影响与大学生“本我”和“自我”的失衡

社会是建立在人们共同的物质生产基础上的共同体,社会对家庭、学校、个人的影响都是紧密而又潜移默化的。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各领域的改革在不断深化,对外开放领域不断扩大,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型媒体也在迅速发展,这些都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促进社会进步发展的同时,也在产生一些不良的文化现象,需要我们警惕和辨别。如部分大学生模仿网络上面的“安乐死”,相信“死亡是结束痛苦的”谬论。受不良文化的影响,他们消极怠惰,失去人生目标等。由于大学生人生阅历的有限和心灵的脆弱,在面对社会大环境时,容易在“自我”和“本我”之间失去平衡。一方面,他们对社会不能有足够的心理适应能力;另一方面,他们对社会各种负面文化和不良现象缺乏明确的辨析能力和坚强的抵抗能力。

三、高校对大学生生命意识的培育和生命教育模式构建

(一)强化生命教育认识和深化生命教育理论创新

生命教育是一个宏观的概念,但又包含着许多细致的内容,包括提高大学生正确认识生命、调试心理、疏通感情、化解矛盾、促进身体健康、强化人生责任等内容。上世纪90年代,我国内陆的部分高校开始尝试生命观的教育。由于生命观教育在我国内陆地区起步相对较晚,所以到目前,我国内陆高校在生命教育方面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规模。但是,我国古代文化中早就有丰富的生命教育的理论,古人已经为我们奠定了重视生命教育的基石,特别是在儒、道、佛文化中,提倡对生命的敬畏和珍惜。例如,孔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孟子曰:“知命者,不立乎危垣之下” ,佛家的“众生平等”、“慈悲为怀”等都是讲求对生命的爱惜和尊重。在进行生命教育理论创新的同时,更好地挖掘中华文化中关于生命教育的精华,创造性地运用到今天的高校生命教育当中。

(二)加快生命教育课程建设和完善生命教育机制构建

生命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内容和形式,应当具有独立性和完备性。当前,我国高校在生命教育专门课程设置上还没有取得有效性的进展,很多高校都把生命教育融合在心理咨询、思想政治课教学当中,把生命教育当做附加教学内容。只有设置专门的课程,才能提高生命教育的系统性。在生命教育课堂上,给学生讲述生命的起源、发展、伟大、价值等内容,才能全面强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论认识。课堂生命教育只是生命教育的理论环节,还需要加强相关的责任制和规章制度建设,严格规定各学科、各部门以及个人等承担的生命教育的内容和做好突发事件的预防。

(三)拓展生命教育的实践模式和创造生命教育良好文化氛围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正确的认识来源于实践。生命教育在进行理论课堂教学和课程建设的同时,必须深入实践,在实践中进步和完善。引导学生到生命教育实践基地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参加公益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参观革命英雄事迹等。激发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生命的高贵和无价,懂得珍惜生命,珍惜生活的重要性。好的文化对人的成长起着熏陶作用,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也对生命教育至关重要。特别是高校要加强生命保护和珍惜人生的宣传,充分发挥现代媒体的先进作用,扩大生命教育的影响。建立生命教育网络平台是新形势下有效的教育举措。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抵制和杜绝各种不良文化的侵蚀,净化校园文化环境;加强网络监督和网站建设,净化网络环境。采取由点到面,面面俱到的措施,创造生命教育的良好文化环境。

[ 参 考 文 献 ]

[1] 徐海元,张艳红,付海玲.大学生生命意识及生命价值取向的实证研究[J].高教探索,2009,(1).

[2] 刘继荣.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培育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2,(4).

[3] 周满江.孟子选注[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5:168.

生命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安全教育 警钟长鸣 教育责任 生命护航

小学生安全和健康成长,涉及亿万家庭的幸福。因此,保障少年儿童的安全,是教育工作的首要职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责任重于泰山。近年来,小学生生命伤害事件(伤己、伤人、伤害动物、被伤害)屡有发生,且呈现低龄化趋势。究其原因,除了心理因素、家庭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以外,最直接的原因是由于小学生受知识经验的限制,尚未形成明晰的生命意识,进而缺乏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因此,我国在教育研究中“生命教育”一词也被广泛提了出来。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意见》,其别强调了未成年人的“生命教育”,强调要通过开展生命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增强爱心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健全发展。因此,学校高度重视的安全教育工作。而我真正走进“生命安全”教育研究的科研之路,却是因为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事。

2010年12月的一天早晨,当我刚走进学校的大门,一位同事急急地对我说:“你还记得毕业了的林某吗?”我说:“当然记得啊,她不是在某某中学吗?怎么了?”她说:“昨天这孩子被老师批评后从三楼跳下来了,现在还知道怎么样呢?”我大吃一惊,心一下子收紧了:林某是我的一个非常出色的学生,她不仅学习成绩非常优秀,而且体音美都很擅长,组织能力也特别强,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各种书画、征文等大赛的获奖名单上都会有她的名字。而且她性格开朗,乐于助人,老师们都非常喜欢她。我曾带她参加过全县中小学生运动会,是我在全校树立的学生的榜样之一。她怎么会……担忧让我的心隐隐作痛,而作为学校安全工作的管理者我深深的陷入更大的担忧:现在的孩子们对生命的意识太差了,更不要说对生命的珍惜、对生命的敬畏,我们的学校和家庭对孩子的生命教育缺失的太多了!媒体上也常常报道孩子们自杀的事件:湖南常德一名13岁学生在家上吊自杀,留书称学校伙食太差,愿意为同学们作出“牺牲”;杭州某小学“十二岁小学男生因游戏机被老师没收从三楼跳下”……这样的事件真是随时都有,而且近年来小学生生命伤害事件(伤己、伤人、伤害动物、被伤害)屡有发生,且呈现低龄化趋势。

但说实话,在听到、看到这些报道时,心中只是觉得孩子们的行为不可理喻,却没有这样的心痛的感觉,而当这样的事情真实地发生在自己的身边,而且又是发生在自己熟悉的孩子身上时,我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更被震惊了:现在的孩子们到底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怎么了?孩子们,你们对待动物的生命为何如此冷漠?本该充满憧憬的生命在你们的眼里为何如此无望?你们放弃生命又为何如此轻率?在痛心疾首的同时,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更多地是反思: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作为老师,我们必须担当起“生命教育”这个重任,引导学生走出生命的误区,教育他们了解生命、关注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珍爱生命,让他们从小建立起积极向上、健康安全的生命价值观,让他们幼小的生命焕发活力,更加灿烂!一个又一个鲜活生命的消逝,一次次警钟在敲响,这让我们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清楚的看到:对孩子们进行生命教育事在必行、刻不容缓!在十二五科研课题选项中,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生命安全学科系列中的《小学生生命价值教育研究》,我真心的希望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逐步的培养孩子们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我们的老师既要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领者,更要成为学生生命的守护者!

我们教育者都有这样的体会:口头传达式的安全教育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了。父母老师总是习惯于担负起孩子安全的责任,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诉孩子:“当心,这样太危险,不能做。”“小心,这样不安全,不可行。”而孩子本身很少关心自己的安全问题。我们倡导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平安校园,这就要求学校、社会、家庭的“三维”管理的安全大格局。我们只要都树立起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明确自己的安全管理责任,正确实施安全管理方法,创新安全管理模式,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安全管理网络,就能真正确保我们学生的安全,使学生能快快乐乐上学,平平安安回家。正像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做孩子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育孩子悦纳自己,善待自己,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学会提升自我生命的价值。

我和我的实验教师认真的学习讨论、研究制定实验方案,确定研究实验的方法,并在实际的研究中不断改进,积极探索小学生生命价值教育的内容、方法与途径。一年来的实验中,我们在开学初发放“安全教育书”“致学生及家长的一封信”,让学生和家长的心中都记下“安全”二字;开展了“遵章守法,珍爱生命”系列主题活动,让学生在血淋淋的教训中看到生命的脆弱;“生命的起源”多媒体科普宣传,让学生了解生命的现象、认识生命的可爱;而各应急疏散演练提高了学生的自护自救能力;生命安全教育讲座丰富了学生们安全知识;学科教学中的生命安全教育,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更懂得了生命安全的重要意义……一年来的研究与努力,让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的生命意识有所增强:放学时同学们不再横冲直撞而是快步走出校门、不再有人趴二楼的窗户上让人心惊胆战、玩体育器材时有人在提醒着――小心点!一次次的安全演练让孩子们的疏散严肃有序、每天晨会时的安全教育5分钟,让老师们时时把学生的安全放在了首位、主题观摩班会让师生共同进步健康发展!一期期的安全板报宣传内容丰富、一张张安全主题手抄报,让孩子们向老师们展示――他们正在成长的道路上安全前行……

生命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范文6

一、“三生教育”提出的背景。

最近几年,广大教师都有一种共同的感觉:书难教了,课难上了,要是学生不听话或做错事也不敢批评了,学生自杀、学校暴力、学校安全事故等报道时有所闻。许多学生不尊重生命,甚至对自己以及别人的生命持一种蔑视的态度,学生对未来充满了迷茫,完全不懂得珍惜生命的可贵,根本不能体会自己生存的意义。这对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应对?如何更有效的推进素质教育,营造和谐校园?如何正确引导广大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并能享受生活?“三生教育”正好应运而生。

二、何为“三生教育”及其意义。

“三生教育”的概念是学校德育范畴的概念,它包括“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生命教育”,让每一位教师和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关心自己和家人;“生活教育”,提倡珍视生活,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关心他人和集体,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生存教育”,强调学习生存知识,保护珍惜生态环境,关心社会和自然,强化生存意志,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众所周知,“三生教育”的缘起,是出于不少学生对生命的机械、单向、孤立的理解,乃至对生命的漠视态度及其不负责任的生命行为。简言之,是缘于学生的人生中出现的“生命问题”。针对生命问题施以救助之方,就要让学生体悟生命内涵,让学生逐步体认生命的可贵,感悟生命的魅力,进而激发生命的潜能,创新生命的价值。这就要求我们从“生命”、“生存”与“生活”三方面的教育入手。

三、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三生教育”

“三生教育”是学校德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既是具体组织实施者,又是引导者和研究者,必须利用一切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和课内外活动中渗透“三生教育”,让它体现在学生的每一项生活和学习活动中。

(一)、注重班级文化建设。如主题班会“我为学校添光彩”、“学习经验大家谈”等,板报《祖国在我心中》等。同学们看到自己的劳动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体验到收获后的满足感,进一步增强了参与意识。由班干部轮流记载《班级日志》,班主任及时在班级中表扬好人好事。学生们意识到老师、同学都在关心自己的成长,进一步增强了班级的归属感。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做到人人都是班集体的主人,人人都能自觉遵守班级纪律,对班级负责,人人都能凭借班集体这个舞台来锻炼自己的能力,施展自己的才华,挖掘自己的潜能,发现新的自我,最终达到全面优化班级氛围的目的。形成积极上进,乐于助人,遵纪守法,热爱集体,崇尚科学,文明健康的良好学风。

(二)、加强养成教育。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就必须让学生学习日常行为规范。借助主题班会、演讲会、竞赛等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学习,严格要求学生佩戴校徽、穿好校服,每天自行检查、督促规范养成的效果。从常规训练入手,使文明具体化。平时注意抓好班级日常工作,严格常规管理,每天检查学生的出勤、值日、纪律、教室卫生打扫等情况。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除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学习管理和生活管理外,还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如,平时的考勤由学习委员登记;清洁卫生由劳动委员安排值日并督促检查;黑板报等宣传工作由宣传委员带领学生组成的板报组负责征稿编排;纪律由班长带领值日班干部负责检查、评比。对校园的清洁卫生天天坚持清扫,让学生参与义务清扫,分享劳动成果,从劳动中受到教育。通过各种方式的教育活动,让学生明白班级建设需要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学规矩,懂生活,珍爱生命,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学习目标。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空洞的说教和距离学生们相对遥远的事例,不能引起学生们的共鸣,只有创设恰当的活动情景,才能有效地为学生提供亲历事件的机会和感受,从而真正起到影响学生心智的作用。比如开展《珍爱生命》这个主题的活动,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在一张白纸上写上最爱的四个人的名字,并说出那个人成为他最爱的人的原因,然后告诉他们,由于疾病,天灾等不可预知的因素,必须依次选择将这些人的生命划去。当忧伤的音乐响起,学生们的神情很凝重,手里的笔根本划不下去。学生们开始抽噎,到后来放声大哭。这个活动,激起了学生对生命的感悟,她们小小的心里知道了亲人的生命一旦失去,将永不再来。同时激起了内心深处对亲人的爱,在她们的生命中,一直是很坦然地接受着亲人的呵护和关爱,而今天,她们在课堂上体验到了亲人离去的痛楚,在学生十一、二岁的生命历程中,这不亚于是场天塌地陷的灾难,正是这种特殊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和珍惜的重要。这种情感体验胜过任何一种说教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