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时代的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时代的发展

网络时代的发展范文1

传统律师是神秘的。《律师法》禁止律师做广告。由于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律师的业务水平、既往业绩、职业道德表现甚至姓名、联系方式等成为当事人的“稀缺资源”。当事人委托律师,更多依靠小范围的口口相传或者通过“熟人圈子”进行搜寻。自由与公开是网络的天性。网络使得法律知识与律师的信息变得透明,而这种透明化的信息给传统律师带来的冲击将是巨大的。律师名片曾经是律师们最有效的营销工具,但是在不久的将来,律师名片可能消失,或者其存在的价值仅仅在于印在名片下沿的“http//www…”。当事人的法律知识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由于知识的碎片化,当事人虽然没有经过法学的系统训练,但是其对某个或某些法律问题通过网络所掌握的知识可能远远超过一个普通律师。在当事人看似无意的咨询中,他/她已经将面前的律师称了一个“重量”。当事人寻找律师不再盲目、无措,而变得精准化。目标律师的专业特长、既往业绩、行业声誉、毕业院校、文凭高低等,在网络基本可以得到答案。当事人的选择范围也扩大了,外地的尤其是大城市的律师网络化水平更高,往往也成为当事人的选择对象。选择对的,而不是近的,会成为网络时代当事人的重要原则。网络时代信息透明化给律师带来的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当事人对律师执业过程中职业道德的监督力的加强。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律师业发展时间短,法律服务市场不完善,律师在执业中的失范行为很常见①。但是在传统社会中,当事人笼罩在律师的所谓权威、专业的雾霭中,对这些失范行为难以觉察,即使发觉了,由于投诉、维权的艰难,也大多理性地选择了放弃。然而,网络时代这一切将根本性改变。首先,当事人在网络的帮助下快速觉醒。以收费为例,当事人可以轻而易举地在网络找到《律师收费办法》,进而检视自己聘请的律师是否存在超标准收费、私自收费等不规范行为。其次,当事人维权的渠道变得通畅起来。针对律师的失范行为,各地律协以及司法部门的律师管理处均在相关网站公布了投诉电话、网上投诉栏目、投诉邮箱等。网络舆论监督尤其强大,被网络曝光的律师不仅可能受到相关部门的处罚,更为严重的是将被钉上“网络耻辱柱”,任何人都可以搜索到相关报道,阅读并对之进行评论,甚至在若干年之后。最后,当事人的监督成本大大下降。相对于传统的千辛万苦上门投诉,网络舆论监督或通过网络进行投诉的成本基本可以忽略。

网络时代我国律师业的新变化

由于网络时代对律师业的冲击与挑战,我国律师业的某些变化在所难免。首先,律师界新老代际更替加快,老一代律师在网络技术面前显得“笨手笨脚”而加速其被市场淘汰的进程②。这种“笨手笨脚”并非仅仅指老一代律师在电脑键盘面前的手足无措和对电子邮件的坚决抵制,更多的是指他们由于不精通电脑和网络操作,难以通过信息化技术去更新自己的法律知识,难以运用信息化技术去为自己的当事人服务,而对于一些新兴的法律服务领域比如电子商务法律问题,更是怯于接近。其次,竞争加剧,年轻律师的成长之路将更加艰难。老一代律师的加快退出,并不代表就是年轻律师的更多机会,相反,年轻律师由于资历浅、经验不足、社会资源缺乏等原因,优质的法律业务资源离他们更加遥远。利益最大化的当事人将尽可能通过各种方式去获取目标律师的信息,但年轻律师在网络行走的痕迹并不多见,而那些经验更丰富,有着更多网络曝光率的成熟律师,很快就吸引了当事人的目光,并轻易地将案源摘走。第三,跨区域办案成为常态,网络效应使得法律业务资源进一步向“知名律师”与中心城市转移,低端律师将被市场所淘汰,“村镇律师”生存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低端律师,这里包含从事低端业务的“草根律师”,也包括中国曾经大量存在的“黑律师”、“关系律师”,他们没有律师资格,依恃一些粗浅的法律知识和某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从事律师业务。他们对外以律师自居,以此欺骗当事人,而在案件处理过程中,往往追求法外手段,甚至与一些司法人员勾结,枉法裁判③。在网络时代,他们的“非律师”身份变得难以掩盖,而网络舆论监督的巨大压力,也使得司法人员不再敢于颠倒黑白。有些律师怀着美好的理想走向广大的农村,希望能够开辟出一片法律服务的广阔天地,然而这种理想必然被现实击得七零八落,网络的发展在其中也将发挥推波助澜的作用。中国农村的法律纠纷大抵可以分为四种,第一种是基本无法通过法律解决的,比如环保问题、土地权属争议;第二种是基本无需通过法律解决的,比如邻里纠纷,更多的是武力解决或者内部调停①;第三种是可以也需要通过法律解决的,但是由于成本高昂,村民因为缺乏对律师服务的“有效购买力”而选择其他更加符合“习惯法”的解决途径;最后剩下的一部分,如果真是“优质资源”,当事人会倾向于委托城市的“大律师”,而对于一些平常的法律纠纷,网络的普法效应足以指点他们的出路。

我国律师(业)的救赎

网络时代的发展范文2

关键词:网络时代 纸媒 发展前景

在传统意义上,纸媒被认为是以报纸、杂志为载体的信息传播媒体。然而,随着近年来网络信息技术覆盖程度的不断提升,人们接受信息的面得到了多元化拓展,传统纸媒的信息优势在一点点被压缩。

一、纸媒的优势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传统纸媒在传播方式和技术层面被远远地甩在了新兴媒体的后面,然而,就信息供应体系、受众接受方式等方面来看,纸媒仍具有乃以替代的优势:

第一,信息量大。从纸媒的传统信息传播方式来看,集合多元化信息便是其基本功能。以南方地区发行量较大的《南方都市报》为例,便包含了时政新闻、社会新闻、地方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经济新闻、声色周刊、生活消费等数十种新闻信息。受众只需要花上几毛钱便可在瞬间接受到海量的社会信息。

第二,准确性、可靠性。近年来,互联网信息平台的信息真实性越来越受到公众的质疑,很多网站新闻媒介没有将新闻信息的准确性作为的第一要务,反而将很多没有经过确定的信息公布在网上,甚至有些互联网媒体工作者为了个人利益成为了网络虚假信息散布的“推手”、“水军”。例如,前段时间被央视曝光的“秦火火”、“立二拆四”事件便是很好的案例。

与之相比,纸媒信息工作者的专业化程度和职业操守都要远远强于网络信息媒介,因此,纸媒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一直都被社会大众所认可。

第三,强大的品牌效应。时至今日,纸媒的发展已经过了数千年的历史,所构建其的品牌效应和影响力自然十分强大。例如,纸媒企业一般都具有强大的人力物力资源、丰富的信息传播经验、浓郁的地域发展特色和新闻信息的独家控制能力。目前,很多网络媒体的信息都是从传统纸媒体上转载而来,究其原因,来自于网络媒体专业化程度不足,新闻信息的独享能力仍落后与纸媒,且很多网络信息媒体根本没有自己的品牌价值观,随意性较强,这方面尚难以与纸媒抗衡。

二、纸媒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纸媒的传统优势依然明显,然而,在网络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的今天,纸媒的发展现状依然让人堪忧,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体现在多个方面。

(一)外部问题及因素

1.网络信息受众大幅度提升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受众的数量呈现“井喷”式的增长。根据我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公布的数据,截止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的数量达到5.64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090万人。与此同时,我国移动网民的数量也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手机网民数量达到4.2亿人,年增长率达到18.1%,远超网民整体增幅。网民数量的大幅度上涨使社会大众接收信息的渠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可以借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轻松地获取想要的任何信息。受众信息接收渠道的便捷程度不断提升,传统纸媒的影响力自然在一点一点被缩减。

2.利润率被不断压缩

网络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被不断拓宽。网络信息获取的成本也在不断下降。与之相比,传统纸媒行业的经营成本却没有得到缩减,庞大的人力资源体系、专业化程度高的日常运作以及网络版权问题的漏洞,使得传统纸媒行业的经营难度日益加大,成本也难以得到有效压缩。

以北京地区为例,2013年以来,北京纸媒行业的经营成本上升了3.15%,而获取的利润却在不断下降。例如,2013年1-7月份,北京市区内的报刊亭营业额再创新低,日均营业额100元,大多数报纸处于滞销状态。而卖的较好的报纸如《环球时报》、《北京晚报》等,一份的利润也仅有2分钱,其利润之地让人无法想象。

(二)外部问题及因素

1.盈利模式单一

长期以来,大部分纸媒企业都以广告作为主要的盈利来源,而这种模式让他们在面对互联网媒体时,显得毫无招架之力。尤其在互联网时代,网民的规模要远远超过纸媒的受众,纸媒的广告价值被一点点压缩,其依靠广告获取盈利的单一模式也成为制约其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

2.发展模式落后

对于大多数纸媒企业来说,“新闻研发”是其日常运营发展的主要模式。在此模式下,由少数人员根据假想的读者需求,对新闻进行选择、加工,并提供给读者。而互联网媒体采用的是“新闻运营”模式,即网站给用户一个公共交流平台,信息的产生、传播完全靠用户完成。这在极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大众的信息传递感,也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思路。而纸媒企业长期以来积累的发展模式和组织模式,难以使得其在面对互联网媒体时,迅速找到新的价值定位,并完成转型。

三、纸媒的发展前景及对策

(一)提升新闻信息的实效性,扩大“涉猎范围”

传统纸媒的信息准确性和专业化程度是网络媒体无法比拟的,在网络时代下,纸媒企业应将这种优势不断放大化。例如,报纸改为日刊发行,甚至可尝试一日两刊的模式;杂志则改为半周刊、周刊的发行模式。目前,国内一些纸媒企业已经在探索上述提升新闻信息实效性的模式,例如《南方都市报》便采用了一日四刊的发行模式,大大提升新闻信息的实效性和密度,与网络媒体争抢市场份额,也能够为自身盈利模式的拓展和创新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采取特色发展战略,注重“报道深度”

在面对互联网媒体“大举进攻”的压力下,纸媒企业必须迅速转变发展思路,依靠自身高度的专业化、强有力的信息独占能力,采取特色发展的战略。例如,以人物专访、趣味评论、坊间杂谈等吸引读者的眼球;同时,定期增加副刊、特刊,扩大信息范围,为读者打造一种全新的信息阅读平台。

此外,在新闻信息的报道中,纸媒应不断注重“报道深度”的拓展,通过特色评论、专家解读等方式不断增加新闻信息的阅读性和深度,不断提升自身信息的市场价值,不断放大传统纸媒的优势。

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传统的纸媒行业受到了一定的冲击。然而,挑战和机遇往往是并存的,纸媒的发展潜力仍然巨大。对于纸媒企业来说,要合理有效地扬长避短,不断放大自身的传统优势,成为市场竞争的胜利者!

参考文献:

网络时代的发展范文3

关键词:网络时代;信息;会计发展;采取措施

1 网络会计及特点

所谓网络会计是基于网络环境的信息系统,通过识别,测量和交易的披露的会计活动。它打破了原有的传统会计模式,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利用互联网来传输数据,来检查和企业日常财务管理和会计报告的批准,远程操作与控制,要在财务信息上变化,实现无纸化。

网络会计有以下特点:

(一)及时全面的获取信息,以往财务部门采用手工记账,会计核算工作繁琐滞后,浪费人力财力、信息数据查找困难。

(二)突破了时空的限制,网络会计能够及时、准确的进行远程操纵,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在任何时点都可以进行办公,及时的获取想要的信息。

(三)有针对性的获取信息,通过网络,公司将设计专用的软件,通过密码进入查询,既防止信息外漏又能准确的找到想要的信息,如:按部门搜索,就可获得企业的分布情况。

(四)会计交易的处理,在网络会计上,一个复杂的任务可以分布式多层处理,最终获得通过计算机的总结报告,以避免由人工输入造成的数据冗余。

(五)企业的运营成本降低,利润增加,最大限额的降低成本,使利润最大化,为公司创收。它可以降低企业的采集成本,在手工会计时代,管理决策人员查账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必须翻阅纸质数据耗费人力成本;还可以降低双方的交易费用,与邮信的方式相比既能节约时间又能节约中间费用,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对财务数据一目了然,出现错误及时改正,减少重复工作的劳务成本。

2 网络会计对传统会计的影响

(1)会计的管理模式的转变,人人都知道,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传统会计仅限于手工的记账,而网络会计师财务会计与管 理会计和信息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

(2)会计确认基础不同,传统会计的确认基础是权责发生制,无论款项是否收到,都应进行收入或费用,传统会计决定于净利润。网络会计以信息为基础,在收入和费用期间发生的现金支出,以现金流为基础的网络会计系统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统会计只能对历史的资金进行收付而现金流动制既能对现时的资金进行收支确认,还能对未来的资金情况进行预测,网络会计朝着更广阔的方向发展。

(3)财务报告模式发生改变,传统的会计信息由于信息技术的不完善,处理滞后,要求为报表的编制留出时间,而网络会计可以将数据合理有效的收集、核算、监察,不仅快速而且可以双向交流。传统的会计报告模式是基于资产和负债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和注释为主体,半年度报告和年度报告中报告模式的分期,在这种情况下,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得以确认和披露。但是随着技能的发展,传统的手工会计模式已经落后,由于企业的经营行为连续,而手工会计由于技术的制约使财务报告是间断的,势必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及时程度,决策者看到的财务报告可能是历史的信息,从而使会计信息失真影响决策。一些企业看似经营情况良好,但从短期看由于资金周转困难可能面临着破产,如巴林银行破产,1995年巴林银行被宣告破产,而在1994年巴林银行,财务报告尚未完成,所以对财务报告和公司决策的传统会计信息滞后密切相关。而网络会计将每天做出会计信息做出汇总,通过预算、核算进行分析,对公司的资金情况一目了然。

(4)财务管理模式的变化,随着互联网的一个新行业悄然进入我们视野的崛起--网络会计,看来,企业财务管理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摒弃了原有复杂繁琐的会计管理模式,能够实现远程办公和管理,还能够远程审查等工作,传统会计利用算盘和纸的阶段进行核算和检查大有不同,因此现如今会计人员除了掌握会计的相关知识还得熟练地掌握电脑,灵活的运用电算化软件,进行核算和管理,为企业应该可靠的信息,合理准确的作出决策。

3 网络会计所面临的问题

(1)会计从业人员对网络会计认识不够,由于我国网络会计起步比较晚,人们还没充分了解网络会计的重要意义。一些人认为,网络会计是会计与计算机,只是减少人员的负担,而不是手工会计仅是提高工作效率的计算机,并没有认识到会计信息系统完整性的重要程度。

(2)网络中会计信息的安全性、真实性和完整性。网络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风险,计算机可能会被病毒入侵的危险使得信息泄露或复制从而暴露商业机密,还有可能是人为恶意等原因使系统瘫痪。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病毒逐渐增加,其破坏力极强的会计信息影响了安全。再者软件自身的安全问题,由于技术的限制、软件设计的错误都不可避免的导致企业存在安全风险。企业的会计信息对企业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从内部看,它直接影响管理层做出决策分析,使股东能够正确做出判断。从外部看,加强审计管理,然而在会计信息通过网络传递的过程中会导致一些信息的流失,会计信息会被非法的修改、删除,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3)缺乏专业的人才,无论多么高端的软件都得需要人去管理,管理网络会计需要复合型的人才,既需要精通会计也要了解计算机的知识并同时学会管理高素质人才,缺乏了其中的一样都不能很好的发挥网络会计的作用,而目前我国这种复合型的人才非常稀缺,很多会计从业人员的基础知识薄弱,视野较窄,不能快速的接受会计政策带来的变化,适应能力差、人员素质不高等原因会影响信息的安全和网络会计的发展。

(4)会计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目前会计法律制度还没有跟上网络会计的步伐,缺少了很多会计法律知识,使得出现了很多盗窃者偷取信息的行为,同时企业缺乏安全监督人员当信息流失时没有第一时间察觉,所以网络会计的安全很难保证。

4 对网络会计所面临的问题采取的措施

(1)确保网络会计信息的安全和完整,为了抵御人为和系统病毒带来的威胁加强信息在传输中带来的破坏,应该从多方面加强内部控制,首先在软件中安装保密系统,使用人员必须经过手纹验证或密码验证方可打开页面,在输入数据后经过安全系统过滤。

(2)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对会计录入人员的信息进行网络监控跟踪,对档案的加密保管,管理人员与会计人员不能有相同的权限,审计人员应对每天的账务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建立规范的法律体系,在我国网络会计的制度相对外国比较落后,国家相关部门要加强制定法律体系,在安全的前提并适应我国的国情条件下规范网上的交易、核算,如:实名交易,制定财务人员上岗标准、会计核算的规范管理以及监督等要求。对不遵守法律的给予一定的措施,给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4)提高网络会计人员的素质,目前在我国熟悉会计知识懂得计算机并会管理的人才非常少见,为了适应会计发展的需要,我国应加强培养此方面的人才。对会计专业的学生应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掌握计算机知识,让学生去参加实践活动,对在职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使会计人员丰富会计理论,讲述会计、计算机和管理相结合的运作方式,高素质的人才是企业不可或缺的,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

5 结束语

随着中国网络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将越来越大,为了满足企业经济发展的要求,以扩大自己的领域,所以我们应该加强企业管理是培养高端人才非常重要,企业的财务管理不仅在资金方面要加强,要实现网络多元化发展,比如:资金投资、预算,人力资源管理,内部人员审计等。有了多元化的发展势必会产生安全风险,因此加强计算机的风险有利于公司的安全。随着国家培养出的人才不断壮大,相信在不就的将来,这些问题将会被解决,网络会计的潜质会很好的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赵秀云.网络会计-信息时代会计发展新领域[J].四川会计,1999(5),

网络时代的发展范文4

论文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电视媒体凭借其传递信息量大、传输质量高、视听效果好等优势占据了我国教育领域主流传播媒体的位置,高校电视台也随之兴起。但近年来随着快速、便捷、信息量大、双向互动、直观形象的网络多媒体传播技术的迅速崛起和广泛普及,教育电视尤其是高校电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网络时代高校电视的生存与发展成为高校教育电视工作者亟待研究和面对的问题。

1 网络时代的高校电视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电视媒体实现了媒介自身功能的扩展,由大众传播媒介的舆论宣传工具扩展到了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远程教育等领域。高校电视台在解决我国当时教育资源短缺,尤其是教师资源短缺问题,以及为我国的社会文化普及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大规模传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从而,我国形成了规模庞大的远程电视教育传输与收视网络,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提高民族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日新月异,网络传播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传播方式得到了蓬勃发展。它的兴起与繁荣使传播环境发生了巨变,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传播模式的格局,由此对高校电视台的生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给其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在新传播环境下,电视技术与计算机网络的整合发展将是高校电视台未来的发展趋势。计算机网络和电视媒介的融合以及高校电视传输的网络化,并没有构成高校电视的发展危机,而是高校电视在网络时展的拓展和延伸。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传统电视制作与传播提供了更先进、更广阔的表现手段,使高校电视的传播功能更为强大和快捷。借助信息网络技术,实现网络与教育电视的相互交流和相互渗透,拓展高校电视制作与传播的领域,改进、扩展和丰富高校电视的传播功能,使高校电视的参与性更加广泛,使高校电视资源更好地实现共享,使高校电视节目更加人性化、互动化,使其更好地满足受众对教育信息多样化、多元化的需求。作为高校传统传播主力的闭路电视,在网络传媒的挑战和推动下,实现了与网络传媒的整合,必将会呈现出全新的传播态势和强大的生命力。

2 网络化传播对高校电视发展的促进作用

高校电视与网络传播一体化整合发展,充分利用网络传播的优势,可以克服传统电视传播的诸多缺陷。换句话说,网络化传播对高校电视的发展有深层次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1) 网络化传播增强了高校电视的传播时效

校园闭路电视传播由于按传统线性流程播出,最大的缺点就是稍纵即逝。这对于生活工作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来说,存在诸多不便。而电视和网络一体化整合使节目内容既可同步实况播出,也可异步传播。另一方面,传统电视节目内容的更新往往受制于节目板块进程的整体安排,很难突破。而网络中的电视节目内容则可以超越线性流程而随时进行更新,并与用户见面,从而大大加强了信息传播的时效性。

2) 网络化传播提高了高校电视的收视率

传统的高校闭路电视节目由于按线性流程播出,用户只能根据节目时间表和节目预告查寻节目内容信息,收视率较低。而电视传播和网络传播一体化整合后,通过强大的网络搜索功能,用户所需的节目信息迅速呈现在电脑屏幕上,极大地加强了接收节目的确定性和针对性,提高了接收信息的效率。

3) 网络化传播增强了高校电视传播的双向互动

传统的传播方式,基本上属于单向和被动的传播方式,用户只能通过直接或间接对电视机或收音机进行控制来体现微弱的主动性,通过电话、信件体现微弱的双向互动性。而电视传播与网络传播的一体化整合,使电视发展到由点到点的双向交互式的传播水平,充分体现出人的主动性和传播的双向互动性。由用户根据自己的时间、地点、兴趣主动搜索,选择节目的内容,控制节目的播放,有效地克服了传统校园闭路电视线性传播所导致的受众的被动状态。

4) 网络化传播扩展了高校电视的传播容量

高校传统闭路电视的信息容量只能局限在有限的时间段内,信息流量变得非常有限。而电视传播和网络传播的一体化整合突破了传统电视传媒线性播出的流程,使所有信息都可以同时呈现在网上,从而大大增加了电视播出的信息容量。

5) 网络化传播扩大了高校电视的传播区域。

原来的闭路电视节目的覆盖范围受制于闭路电视网的范围,覆盖区域一般较小。而电视传播与网络传播一体化整合后,电视节目不仅可在高校校园内传播,而且通过互联网络,任何电视节目均可迅速实现全球性传播。

3 制约高校电视和网络传播一体化的因素

虽然,网络化传播对高校电视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辨证的看到,在高校乃至现有的传播环境和网络环境下,电视传播与网络传播的整合发展仍然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 转贴于

1) 校园主干网络虽然采用光导纤维,但接收终端的网线仍然采用普通双绞线,使传输效率大打折扣。这种干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网络条件与数字时代的信息流通要求极不相称。而对高校来说,由于校园网络拥挤所导致的网速缓慢、视频传输不畅等因素,制约了网络电视节目的质量,从而影响了部分师生上网观看电视的积极性。

2) 高校闭路电视系统和校园网络受制于资金、设备、人员等方面的因素,存在设备老化、制作流程复杂导致内容更新缓慢等问题。

4 高校电视与网络传播一体化对高校电视提出的新要求

1) 对高校电视从业人员提出的新要求

应对激烈的电视媒体业的挑战,高校电视与网络传播一体化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从业人员有文理并重、终身学习、与时俱进的观念和敬业爱岗、诚实守信的职业操守。在高校电视这个团队中,需要更多复合性人才,他们应是既会编导,又懂摄像,还能够后期制作,是一专多能的多面手,这样才能满足网络时代高校电视发展的需要。

2) 对高校电视的技术含量提出的新要求

网络时代的电视节目后期制作很大程度上采用非线性编辑系统,在电脑平台上运作,集平面视觉设计、三维制作于一体。一个节目已经不是简单地靠单一的软件就能实现,需要多种软件甚至是不同的技术平台来实现,不仅涉及计算机技术,而且还有多媒体制作技术以及网络技术。

3) 对高校电视节目的内容提出的新要求

高校电视的定位是“教育”,因此注定了其节目内容要以其教育内涵建设为主体,它是赢得更多学习者的关键,是其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网络时代,高校电视应大力提高节目内容的质量,从节目的知识结构组织、表现形式、教学内容的设计等多方面打造精品课程,逐渐消除“课堂搬家”的现象。在节目的宽容度上也要向多元化发展,服务层次应尽量满足高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需求,发挥高校电视的教育张力。

4) 对高校电视的管理与工作理念提出的新要求

统筹规划,走信息资源联合开发、资源共享的道路,不再由高校某一部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信息资料构成的,而是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按照高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内在规律,确立目标和任务,按各自不同的特点形成若干分工协作、优势互补,最终形成集约的管理模式。

在崭新的管理模式下,我们还应看到,任何一种传播方式只有充分发挥个体优势,才能经受得起新型传播方式的冲击和挑战。报纸、图书和杂志等印刷媒体无论在广播、电视盛行的时代,还是在当今的网络时代,始终经久不衰,正是因为电子书籍无法替代纸张印刷品的诸多传播优势。同样,电视和网络传媒一体化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个体优势,才能在今后发展的进程中开创出更广阔的生命空间。

5 结论

网络时代高校电视既面临着发展的机遇,也存在挑战。网络媒介的多领域渗透,将更好地拓展未来高校电视的发展空间。高校电视与网络化传播的互融,将是高校电视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不仅带动了教育电视制作与传播模式的变革,我们更应借助于信息网络技术,实现网络与教育电视的相互交流和相互渗透,拓展教育电视制作与传播的领域,以期改进、扩展和丰富教育电视的传播功能,充分挖掘高校电视节目的教育内涵,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电视在网络时代取得更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网络时代的发展范文5

1987年,世界上第一家网络报纸——美国的《圣何塞信使报》创办,从而开创了网络媒体的新纪元,网络新闻的发展也由此开启。1994年4月,中国全面接入互联网,1995年1月,《神州学人》杂志成为中国第一家网上媒体。从那时以来,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突飞猛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4.85亿,2011年年底将超过5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6.2%。近5亿网民的背后,新的网络信息传播正在普及,新的网络商业模式正在诞生,网络媒体正给传统媒体带来巨大挑战。

网络新闻业务,自其诞生之初,就注定是传统新闻业务的一种延伸,也可以算作是传统新闻的附庸,可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它不仅不断吸取传统新闻业务养分,同时也在逐渐拓展自己的内涵,而且其中有些发展是革命性的,甚至有可能对整个媒体的新闻业务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这么多年来,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网络新闻已渐渐冲破传统新闻的边界,在视、听、感等方面给予受众全新的体验。而本文由收集整理实际上,电视和网络的优势和劣势是互补的;电视具有强大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也含有丰富的内容和较为稳定的观众群,可是两者之间缺乏互动;而网络的即时、快捷、互动、多媒体、非线性、容量巨大、无时空限制、天然落地等特性, 但权威性不足,且缺乏原创性。网络新闻传播的崭新模式令网络新闻充分发挥了“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

面对越来越多的电视媒体开始利用网络新闻的现实状况,怎样更好地实现网络新闻的电视传播变成了摆在电视新闻人面前的一个新课题。依据业界的经验与思考,以下几个方面需要重点注意:

首先,要准确定位。做好“把关人”,电视媒体工作者必须做好“把关人”的角色。“把关人”概念最早是库尔特?卢提在进行群体中信息流通渠道的研究时提出的,他是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网络世界纷繁复杂,充满了大量的不真实信息,因此新闻的编辑者必须要坚守把关人的责任与义务,必须本着对受众负责的原则来做新闻。

其次,是要改变文风,需要以人为本的表达方式。当前,新闻战线正在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活动,电视新闻作为主流媒体,其工作承载着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责任,因此必须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日前,安徽卫视《超级新闻场》、安徽科教频道《法治时空》所采用的网络新闻播报选择了多点触摸主播系统。该系统具体体现在:

1、媒体文件自由操作(如可以通过双手选择、放大、缩小、旋转视频和图片)。

2、混媒体操作(可以同时操作视频,图片和图标,并且自由切换)。

3、不仅可以对视频文件进行放大,旋转,切换,播放等操作外,还可以通过长按视频,实现快速对视频进行截图。

4、对视频与图片进行批注,在视频和图片上都可以实现批注功能。

三、提升职业素养 提高舆论引导水平

目前,网络舆论盛行,各类信息种类繁多,面对这一事实,要做一档优秀的电视新闻栏目实在无法对其视而不见,因此必须要借助电视传媒的特点做出适当应对,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吸引注意力并提高节目的传播水平及增强舆论引导能力。这也是坚持党的新闻事业宗旨、履行新闻工作者使命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落实“三贴近”要求、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及感染力的重要途径。传统媒体怎样注重与实现对网络舆情的表述与引导,这注定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巨大任务。

以往的传播通常都是事后的滞后传播或是单

网络时代的发展范文6

关键词: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网络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7-31369-01

Network times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Libraries

HUA Jie

(Jinling Library,JiangSu, Nanjing 210018,China)

Abstract:Library network era gradually shaken, we face the impact from the library, the Library's response, the library needs its own future restructuring in the next three aspects of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libraries.

Key word:Library;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Network

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正日益普及和广泛,笔者认为图书馆只要开展个性化服务,发挥计算机网络优势等方面做好工作,图书馆在信息时代就不仅不会衰落,而且还将成为一个虚实结合,即现代网络与传统文献的结合,功能更加齐全,人们更加需要,更喜欢的地方。

1 图书馆面临网络时代的冲击

图书馆和准数字图书馆商业公司既属于知识信息业,又属于信息服务业,是信息产业和文化,教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所以称为自由市场力量而不称作市场力量,是因为在我国现阶段,自由既意味着灵话,又意味着不规范。

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的杜会地位己经动摇。信息技术改变了社会的信息环境和企业的生产方式与生产能力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整合与销售的准数字图书馆商业公司方兴未艾。知识在生产方式中逐渐成为企业在资本市场中的价值主林。由于能力追化、工作茫然、思路混乱、经费紧张、意识陈旧和管理僵化,以及缺少重点、特色与自生能力。图书馆作为知识中心和信息枢纽的传统地位已受到准数字图书馆商业公司的有力挑战,图书馆若再不调整、改革文献信息收集挖掘、加工整合与管理服务的思路、方式方法和手段。不形成新的、有竞争力的核心优势。则在信息化、知识化的现代杜会中,读者和用户会逐步流失,会逐渐失去存在的意义、价值和必要。

2 图书馆应对网络时代冲击的措施

2.1 冲出误区

在新的社会信息环境和知识获取及使用环境下。对图书馆工作性质 服务对象 工作内容和手段.以及功能和宗旨在认识上的误区。阻碍了图书馆的发展进程。

我们都承认,在现阶段的信息环境和前场环境下。用户多元化多层次的文献精求与知识个性化需要、以及教育文化发展的产业化与知识资本的竞争化.对的确跟不上时展步伐的图书馆提出了严峻挑战。并造成图书馆的生存危机。可以这样讲,随着解放后国家政体的改变而出现的到现在半个世纪糊不变的图书馆“老面孔”在几十年经济转轨的历史发展阶段中,在逐场失去既有用户而又长期不开发或开发不了新用户的情形下。在信息技术和知识市场的推动下,走向衰亡并由“新面孔”的类似准数字图书馆商业公司的部门、机构取代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如果再不积极应对,花大力气扭转图书馆出现的颓势.就有可能出现我们图书馆人不愿看到的结果。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社会职能、公益属性和社会效益加市场、利润与竞争”应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主题与模式。

没有市场便没有竞争,由于图书馆所承担的社会职能及其制度化和知识消息的公共物品属性。以及对其社会效益的独特要求,我国从政策、法律、制度、机制等方面,按事业单位管理体制.通过行政手段,使其长期保持非市场性和非竞争性。

2.2 原有优势的利用与重组开发新的核心优势

图书馆是文献信息的集散地。图书馆学、情报学及文献档案学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构成了图书馆发展和存在的学科基础、社会基础;图书馆界众多的图书馆馆员.特别是能开展深层次咨询服务工作的学科馆员,是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宝贵人力资源;图书馆长期积累的丰富的、具有特色和优势的文献信息资源是社会各行各业所求知识的源泉。利用这些基础和能力,开发这些资源是必要和可行的。从中可以调整挖掘出能稳固图书馆生存地位,具有可持续发展与竞争能力的新的核心优势。

校注书籍、编撰使用工具书并提供使用帮助与相关报务早己有之;图书馆参考咨询,深层次服务及科技查新。二三次文献开发和情报工作是图书馆的强项。研究型图书馆,专业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能开展深层次咨询服务工作的学科馆员,根据本单位的特色学科、重点专业和资源特点.开展专题型特色全文数据库群的建设;公共馆可以结合地区、区域和社区特点,开展专题型特色全文数据库群的建设。服务本地的经济建设,科技发展,提供政策参考,在建设特色全文数据库群的同时。

上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准数字图书馆商业公司难以比拟和超越的竞争优势。们的优势仅在数字图书馆研发技术 研发人员和一般知识库的开发与商业运作上。第三,它们不会把资金运作在建设周期长、见效慢、社会效益好的投资上.这是商业公司的赢利本质决定的。最后,图书馆自建的这些全文数据库具有特色性、专题性、数字图书馆技术与人工智能完美结合性、高质量性和用户针对性。图书馆若能打破思维和体制壁垒,理顺机制。从人财物上多方集力量,将深层次咨询服务工作进行准用场化运作。既能扭转图书馆的颓势,又能在服务社会行业的同时切实提高为本地区、本部门服务的水平与质量。

2.3 图书馆服务的创新

面对社会的信息需求。图书馆的服务已经开始走出图书馆,面向社会,面向需求,上门服务。在做好阵地服务的同时,工作人员主动与用户联系,了解需求.采用新的服务方式,主动为读者服务。如金陵图书馆在南京清江花苑小区开设清江分馆,了解信息需求,编辑专题剪报,提供信息服务。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还有清华大学图书馆.聘用专业人员为学科馆员.提高信息资源建设和信息服务质量。

现代图书馆应以用户为中心,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摆脱传统的服务方式。摒弃单个、重复、被动、琐碎的手工服务把服务模式从“单纯服务型”转变为“服务经营型’.把服务推向市场.开展信息的深加工。如代查、代检票、代翻译、代办手续、代复制、联机检索、光盘检索、联机目录查询、网上专题信息服务等。提供信息资源的范围和载体更广泛。图书馆从文献资料的收藏者和提供者,转变为信息产品的生产者开发者和提供者。例如:金陵图书馆实行的集体借书证借阅方式.国家图书馆为政府机关厚而大学送信息上门等

网络环境为图书馆的服务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良好机会,图书馆应抓住这个机会,对信息资源的收集、加工、整理、服务赋予新的内容和方式。图书馆的整体组织、人员安排、业务流程都要不断适应网络环境的要求。传统的服务方式可以利用网络环境来发挥新的效益。例如:图书馆的查询、外借预约、相际互借等服务,可以通过网络功能实现。同时利用网络的技术优势,拓宽服务领域。例如:信息的收集就不仅仅是采访部门的事,参考咨询人员要参与信息资源的收集,原来意义的图书馆分工被打破。图书馆服务工作和信息服务人员将越来越重要,“网上信息冲浪员“网上信息标引员”“网上信息导航员”将会成为新型的图书馆服务人员。

3 图书馆应当实现自身转型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必须从传统意义的图书馆向现代化图书馆转型。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对图书馆在21世纪的生存和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信息社会的图书馆,占据了最为广泛丰富的信息源,因而最有可能在未来“信息高速公路”上扮演“信息数据源”的作用。到时候,各种书籍、报纸、期刊论文都将向数字图书馆集中。一方面作为文献保存,另一方面通过网络传递给读者。现代图书资料用户已不在把图书馆单纯地视为收藏书籍资料的场所,更希望图书馆成为快捷、准确查找所需信息的中继站,图书资料传递的网络化是大势所趋。

信息高速公路将引起社会的变革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它的出现也将对作为信息资料收藏服务部门的图书馆产生巨大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1,馆藏结构发生变化,出版物减少或不在发行,代之以电子形式存储的资料。2,图书馆服务和阅览环境的改变,用户可以不到图书馆,而是通过网络向图书馆发出申请获取资料信息。3,图书馆不再仅仅充当一个收藏家,而更是一个信息加工者和生产者,它可以将有用的信息加工成复合式数字文本。

信息高速公路为图书馆和用户架起一座桥梁。社会的信息化和信息的社会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趋势和潮流。在新的形势下,高效率的信息传递与服务将成为图书馆的主要功能,图书馆将有更大的能力和更多的机会从事有偿咨询和服务。所以图书馆的自身转型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宿世明. 图书馆生存的边界条件与重生 [J].现代情报,2006,(8).

[2]唐文华,胡亚平.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生存空间及核心竞争力[J].现代企业教育,20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