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命教育的理解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生命教育的理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生命教育的理解

对生命教育的理解范文1

【关键词】生命教育;关爱生命;探索研究

作者简介:张柏森(1985-),男,辽宁营口人,小学高级教师,中科院心理所理学硕士,主要从事学校管理与课程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281-02

2004年共中央国务院了关于改善未成人思想建设的意见,使我们中小学开始关注生命教育。小学是生命教育的基础阶段,在小学时形成的生命观会直接影响学生以后的成长与发展,也会关系以后学校生命教育的顺利实施。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关注生命教育掀起新一轮热潮,学校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更要注重学生的生命教育。目前我国小学的生命教育相对落后,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本文将深入研究小学生命教育的开展与实施。

1小学开展关爱生命教育的紧迫性

生命教育是由美国的杰·唐纳·华特士在1968年首次提出的,他认为生命教育就是通过教育使人们意识生命的可贵,使人们珍爱生命,使人们尊重他人的生命,从而更好地实现生命的价值。他倡导教育者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生命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当生命教育提出后,被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广泛研究。小学是受教育的开始,加强小学的生命教育关系着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1.1提高小学生对生命的热爱:人是教育的对象,教育终究是为人服务的,简言之,教育就是使关爱生命的教育,是关怀人的成长与价值的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还不成熟,对生命的认识还很浅薄,甚至会存在一些误区。我国很多小学还意识不到生命的重要性,加强对小学生的教育,就能有效地提高他们对生命的认识,使他们更懂得珍爱生命,尊重他人,增强他们生活的信心,提升他们生活的责任感。通过生命教育使小学生开拓视野,增长认识,提高他们对生命更深层次的理解。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深刻地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力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力发展的一切作为”。生命的重要性使小学开展生命教育显得至关重要。小学生对生命的意义不太懂,通过小学生的生命教育,可以使他们提高对生命意义的认识,从而提升生活品质。

1.2提高小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由于我国小学生命教育的不足,家长对孩子生命教育的缺失,导致我国小学生不珍惜生命现象越来越多。在我国当前的青少年中,由于不珍爱生命,不懂得尊重他人,意外伤害、自杀率不断提升,甚至现在小学生的暴力倾向增强。据教育部、公安部、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的权威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每年约有1.6 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1]。由于中小学生对生命的认识不足,生存技能不强,导致意外死亡已经成为危及他们生命的因素。

处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一些腐朽思想和有害信息严重影响小学生的思想。由于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容易受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加之目前小学生的生活条件优越,他们在家里有求必应,抗挫能力低,容易想不开,容易受他人误导。小学的生命教育不足,导致小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存在偏差,面对这种现状,加强小学生的生命教育势在必行。

2小学开展关爱生命教育的现状

随着小学教育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关爱生命教育在很多小学已经开始实施,很多地方通过政府的相关文件对小学生命教育进行了规定,要求小学加强对小学生命的教育。在我国大部分小学都有生命教育的相关内容,一些小学的生命教育开展得很好,使生命教育纳入学校的教育体系,定期地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不断丰富生命教育的内容。然而在一些地区,由于学校对生命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生命教育只是偶尔开展,生命教育没有形成常态化,导致小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很片面。甚至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生命教育还远远没有普及,很多小学根本没有开设生命教育的课程,生命教育在这些学校只是空白。

我国一些小学对生命教育的认识不够,生命教育的开展效果不理想,对生命教育中的内容也把握不好。在大多小学开展生命教育通常是告诉小学生生命如何可贵,要如何珍惜生命,如何尊重他人,却很少涉及死亡教育。生死是人类的自然规律,是人类不可改变的生长轨迹,但是在很多小学的生命教育中却存在重“生”轻“死”的现象。由于缺少相关的教育,使小学生无法意识到生与死的变化,无法从另一个角度感受生命的可贵。

3小学开展关爱生命教育的对策

社会在不断发展,使生命教育的意义不断丰富,小学生命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小学阶段是生命教育的基础阶段,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认为小学开展生命教育需从意识、内容、老师三方面努力。

3.1增强生命教育的意识:只有学校意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才会注重小学生命教育。目前我国大部分小学都意识到生命教育重要性,但是在实施中却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很多学校一个学期只开展一两次生命教育活动,一些学校从来没有生命教育活动。由于生命教育意识的欠缺,导致生命教育作用无法发挥。小学的生命教育是学生生命教育的起点,做好小学生的生命教育关系他们一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我国小学一定要意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积极开展生命教育活动,使生命教育活动定期化与常态化,提高小学生对生命教育的认识。其次小学要加强老师对生命教育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作用,提高生命教育的质量。最后学校要通过各种宣传,通过具体的案例,使小学生增强对生命的认识,使他们懂得关爱生命,关爱他人。

3.2丰富生命教育的内容:要使小学生命教育有效果,一定要丰富与完善小学生命教育的内定。小学要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全方位提升小学生对生命的认识。

(1)认识生命,珍爱生命

在小学的生命教育中,首先要使小学生认识生命,知道人类生长的自然规律,会经过诞生、成长、成熟、衰老、死去。只有他们意识到生命的可贵,才会更宽容地对待他人,更快乐地生活与珍爱生命。在生活有不如意时,会更好地调整情绪,以一种珍惜的态度更好地应对生活。

(2)尊重生命

交流是人的一种基本需求,在学校,小学生要与不同的人沟通。由于每个小学生的认知不同,在交流中会存在差异,通过对他们进行生命教育,会使他们更容易理解个体生命的价值,从而学会理解、支持与包容他人,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与其他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

(3)保护环境与自然

生命教育不仅要关爱人,更要保护环境与自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环境与自然的破坏日益加剧,环境与人类是相依相存的,小学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可以使他们意识到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重要性[2]。通过生命教育使小学生明白不能为了一己私利而损害环境与自然,要与环境、自然和谐相处,要有保护环境的责任。

(4)升华生命

因为死亡才让短暂的人生更要活出意义,所以小学的生命教育有死亡教育,使小学生意识到生命升华的重要性。小学的生命教育要使学生确立自己的人生信仰,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自己的人生。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但生命的宽度却是无限的,小学的生命教育要使小学生通过自我学习,不断拓展生命的宽度,创造生命的价值。

3.3提升教师的素养:小学的生命教育主要是通过老师进行传播的,老师的素质与意识关系着教学成果。因此,学校要加强对老师的培训,使老师意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当老师意识到对小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才会更用心地关爱小学生,不体罚学生,用心感动学生,用爱温暖学生[3]。小学老师只有不断加强学习,用知识提升自己,才能更深入理解生命的意义。当小学老师对生命教育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他们才会更宽容,更有爱心地对待学生,才会通过行动实现小学生命教育的教育学目标。

生命教育是关于对生命认知的教育,是通过教育使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提高学生对生命的认识,提高他们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生命教育是贯穿人一生,是一种终生教育。小学是生命教育的起点,小学的生命教育具有重要作用,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未来对生命的认识,影响学生一生的生命认知。因此,本文建议小学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老师方面,不断加强小学生命教育,提升小学生命教育质量,使小学生在教育中更好的体验和感悟生命的意义,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璇.生命教育:中小学生的必修课[J].成才之路.2011(16)

[2]付进,钟振乾.中小学生命教育的目标和途径[J]. 继续教育研究.2008(09)

[3]侯虹霞. 关注生命教育——为中小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J].山西教育.2008(09)

[4]徐锋.向往美好:青少年生命教育的核心内容[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6)

对生命教育的理解范文2

【关键词】高中语文;生命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高中语文教育的核心在于育人,教给学生成长的道理,而不是局限于学习能力的提升。生命是一个深刻的话题,而学生的生命意识对于其学习和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高中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都已趋于成

熟,而生命意识是当前中学生所欠缺的精神。因此通过语文教育这一平台,加强生命教育的渗透,使学生在语文的学习当中领悟到生命的内涵。

一、语文教育和生命教育的紧密联系

(一)生命教育的重要载体

生命教育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样,生命意识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在高中教育当中,应该将生命教育深入的渗透其中,让学生在学习当中感悟生命的美好。在高中教育的学科当中,语文是生命教育的重要载体。透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从中体会人文精神和生命意识,能够将生命文化更加直观的展示出来,让学生生命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教会学生尊重生命和热爱生命。相比于数理化等学科,语文学科更能体现出人文性,更好地进行情感表达,做到生命意识的有效融合。在生命活动当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正是通过语言文字作为载体而进行表达,思想、意识、情感都是通过利用语文这一工具来体现的。因此,在语文教学当中,更容易进行生命教育,利用富含感情的语言来表达生命真谛,让学生体会到“生如夏花之绚烂”的内涵[1]。

(二)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

在高中教育教学当中,数学、物理、历史等学科有着不同的作用和价值,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利用丰富的知识资源,为学生提供参考和指引。对于生命教育而言,语文学科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语文教学当中有着丰富的生命教育的资源。在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当中,感悟生命美好、表达热爱生命的作品不胜枚举。海伦·凯勒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在经受人生苦难之后,凭借强烈的生命意识以及对生命的热爱,努力奋斗,终究实现了生命的价值。杰克·伦敦作品《热爱生命》,描述了作者自身的真实经历,在旷野中求生,与狼进行搏斗,充分表达出热爱生命的思想,让读者从中感悟生命的价值。透过这类文章的学习,学生的生命意识会得到有效的提升,从中感悟到生命的可贵,以名人为榜样,学习他们看待生命的态度,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以达到生命教育的目的[2]。

二、生命教育在语文教育当中的有效渗透

(一)阅读学习

在语文教材以及课外读物当中,有着大量的生命教学素材和资源。生命教育在语文教育当中的有效渗透,需要从教学当中入手。而阅读教学无疑是语文教学当中的重要内容,同样也是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对一些表达对生命的敬畏、热爱等作品的阅读学习,认真的审视和解读作品,体会到其中的内涵。生命教育不能直接教会学生热爱生命,而是需要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和感悟,才能有效提升生命意识,认识到生命的价值,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做到珍视生命,能够直面逆境,积极、乐观的面对挫折和困难,而不被吓倒。尊重生命,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热爱生命,充满自信,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通过阅读学习,从名篇佳作当中去感悟和体味生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生命的内涵[3]。

(二)作文训练

在语文教育当中,除了阅读之外,写作同样是生命教育有效渗透的途径。教师围绕生命问题向学生布置习作任务,让学生自主进行思考,在作文当中表达出自己对于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既锻炼了学生的作文水平和自主思考的能力,同时对生命意识也会有所提升。联系生活日常,从生活实践当中挖掘生命教育的素材。生命题材的作文可以是学生对于生活的感悟、对于未来的畅想等等,开拓学生的思维,给予学生作文的空间,让学生自由表达。通过对学生的作文内容,对学生的心态、想法以及生命意识进行了解,以更好的予以引导。让习作贴近生活,学生通过对自然生物的观察,记录相关生物的生命状态,包括绿色植物和家中动物,从生活中体会生命的意义,使生命教育更加浅显易懂,便于理解。

(三)社会实践

除了阅读和写作之外,参与社会实践同样是生命教育的方式,作为语文教育课外拓展。观看与生命相关的影视作品、纪录片,作为一种特殊的素材进行生命教育。参观医院,对生老病死有着更加直观的感受,从中对生命会有更深的感悟。饲养动植物,在悉心照料的过程当中,了解生命的成长过程,联系自身,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4]。

三、结论

充满人文性的高中语文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载体。作为生命教育的重要载体,以语言文字作为工具,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更加具体、生动的对生命的价值进行阐述,加深学生的理解,从中体会生命的美好,提升自身的生命意识。充分实现生命教育在语文教育当中的有效渗透,通过阅读学习、作文训练以及社会实践,让学生从中理解生命的珍贵和美好,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玲,朱小会.唱响生命之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8).

[2]陶然.高中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的融合探究[J].才智,2009(16).

[3]侯红梅.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1(33).

对生命教育的理解范文3

1.1生命关怀的定义。

生命关怀是对人类和人的生存情况和生存价值最深层的关心与热爱,它是以生命中实际的需要为起点,为生命创造出自由和自然的状态,帮助生命领悟和体验生命的价值所在,以便于更好地实现生命的全面发展与协调。个体的生命关怀其实质上是关怀个体生命的自然生命与精神生命。不同个体的生命是不同的、独特的,并通过各种经历、感受展示出来,从而使生命呈现出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

1.2生命关怀的重要性。

在当今小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融入生命关怀的理念,不仅是对小学生个体生命的关怀,还是对小学生个体的生命价值和人生价值观的引导与提高。加强对小学生的生命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是当今教育界必须直接面对的一个新问题。

2.小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

2.1对生命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学校是对小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场所,生命教育工作的实施主要是根据学校的教育方式展开的,因此,学校应该支持和帮助生命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然而在当前生命教育工作的进行过程中,许多学校并没有将生命教育列入日程,开设的专门性的生命教育课程比较少,缺乏对生命教育的认识与理解,对生命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2.2缺少生命教育人才。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不少学校缺乏生命教育的教师,一些学校从事生命教育的教师并不是主要负责生命教育工作的,他们几乎没有参加过生命教育培训就担任这一教育工作,对生命关怀等的认识与理解也仅仅来自书本,缺乏实际意义,甚至有些教师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与书本理论相违背,给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最终不利于小学生生命教育工作的进行,效率明显降低。

2.3家庭环境的影响。

如今的小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无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父母都给予了过多的爱,但是父母没有在付出爱的同时教导小学生如何关心他人,使得不少学生对父母、对他人、对生命无情与漠视。还有一些家长忽视了家庭暴力的影响,认为打孩子是天经地义的,影响了孩子的正常生活,形成暴力倾向,从而出现了校园暴力事件等,这些都不利于孩子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2.4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判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而在社会中,存在着很多东西约束了小学生生命教育的发展。例如网络文化和游戏的存在。目前网络上充斥着不良文化或暴力文化,小学生在无意中接触后就会无意识地进行模仿,错误地理解各种不良行为;最为严重的是网络游戏的侵害,大部分游戏都有着血腥的内容,不少小学生沉溺于这些游戏中,也习惯了这些暴力游戏,对于血腥的画面没有感觉,长此以往,在他们看来,生命的价值就变得无足轻重,回到现实生活中,虐待残杀动物不足为奇,同学间打架斗殴更是常事。

3.小学生生命教育工作的改进措施

3.1学校应加强对生命教育工作的重视。

学校应当高度重视小学生生命教育教学工作。首先是改革教学内容,将生命教育融入各科目中,让小学生通过观察各种各样的生命现象认识了解生命,同时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自我保护,珍惜和热爱生命。其次是重视师资队伍的培训,对于从事生命教育工作的教师不但要加大数量,还要加强质量培训,让教师能够以活跃的方式将自己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传达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引下自己领悟生命的价值所在,形成生命意识。最后,学校可以通过举办讲座、组织各种实践活动等,鼓励小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为小学生们提供真实的活动场景,增强对生命活动与现象的体验,形成正确的生命态度,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生存知识。

3.2教师应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

生命教育不是简单空泛的说教,它渗透在教师的每个动作中,每天的生活里。在小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伟大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小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教导学生关怀生命。在一次上课中,同学们围着一只惊慌措施的飞蛾,在他们眼里这只是一只虫子,因此主张踩死虫子并没有什么,然而,我用扫帚帮助飞蛾逃离了这困境,解救了它。从这件小事我们可以知道,从事生命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自身必须有正确的生命意识和态度,在日常生活中,将生命关怀融入生活中,从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榜样,教育学生学会关怀生命,珍惜生命。

3.3学生应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小学生作为生命教育的主要参与者和接受者,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在学校时,应当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尊敬师长,和同学和平相处,团结友爱,切记不可和同学打架斗殴等;在家里,应当尊老爱幼,听长辈的话,如遇到父母吵架等情况,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劝阻他们,努力维持和睦的家庭;在社会上,尽可能地避免和不良分子接触,不受社会坏风气的影响,不沉溺于网络游戏。总之,小学生应当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避免不良事物的干扰,做德育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孩子,树立远大理想,不断进步。

4.结语

生命教育帮助了我们超越了自我的生命,提高了自我的精神境界,实现了生命价值。加强对小学生的生命教育工作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从事生命教育的相关工作者应当尊重生命,使每个生命都能够全面发展,将生命教育融入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意识和态度,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使得小学生在竞争激烈的大社会舞台上能够勇敢向前进,实现远大的人生抱负。

参考文献:

对生命教育的理解范文4

一、生命教育的提出与发展

生命教育的含义,最初是由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提出来的,20世纪60年代后期,他在加州创办了一所名为“阿南达村”的学校,从此开始传授生命教育的思想。在生命教育首次提出之后,世界各国对其给予了广泛关注并且获得了较为迅速的发展。1979年,澳大利亚建立了第一个“生命教育中心”,明确了生命教育的具体概念川。经过长达几十年的研究与实践,生命教育在西方许多发达国家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同时也取得了较大成就。

自20世纪末,我国港台地区就开始了对生命教育这一内容的研究,相关部门也投入不少的精力来促进其全面发展。比如在台湾,2000年专门设立了“学校生命教育专案小组”,还成立了专门的‘教育部’生命教育推动委员会”,并且将2001年作为生命教育纪念年,有针对性地实行相关的计划。随着生命教育的不断延伸,香港特别行政区也于21世纪初成立了相关机构,从广大社区以及中小学校园为切入点不断扩大范围,使之成为生命教育的中流砒柱。可以说,自从步入21世纪之后,我国港台地区的生命教育已进入了成熟的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陆就大范围地开始推行素质教育,提倡以人为本,相互尊重、包容、关怀、信任,这也可以说是实施生命教育的开始。最具代表性的事件是2004年辽宁省将“生命教育工程”补充到中小学的正常课程中。一年以后,《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就正式出台。而后,天津成立了用于生命教育研究的专门机构。第一个生命实训基地则落户成都,这都是生命教育的重大事件川。由此可以看出,生命教育正在逐步兴起。然而,我国高校还没有将生命教育纳入正式的学校教育当中,这就使得大学生的生命教育缺乏统一的教育和规划。因此生命教育在我国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离真正推行和实施还有一定的距离。

二、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价值取向

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现代大学不单单只是进行知识的传播以及技能的传授。生命教育课程的设置对于大学生来说意义重大,这不仅是学校的职责所在,更是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需要。

(一)强调生命的木体价值,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尊重生命

马克思强调,整个人类历史延续的首要基础是有生命力特征的独立人的存在。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生命的存在是最基本的、第一位的;人类社会发展最根本的原因是生命物不断的更新换代;无论有多少财富,人的生命都是最珍贵的。所以,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在正确处理人的生命与其他生命体的关系时,其价值取向应强调人的生命具有优先性,将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并要崇尚、敬畏、尊重与关心它,不能在遇到不顺或者困难的时候就想到了结生命。在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应依据人的生命特征,注重遵循生命教育的规律,让学生对生命的过程能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且让他们能够看到生命的巨大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学生在理性认知中确立生命意识,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使其成为充满生命活力、具有健全人格和鲜明个性的生命体。

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个论点出发,由于人存在于社会之中,除了要将人与社会其他方面的关系处理好之外,还要使人与自然达到平衡。这就充分说明,人类在尊重人的生命的同时还要尊重自然界的一切生命。因此,现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价值在于,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生命观,并对生命抱有敬畏之心,尊重一切生命正当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同时能将这种生命至上的道德理念贯穿于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处理的过程中去。只有这样,生命教育才能够将大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以及创造性尽可能地发挥出来。

(二)强调生命教育的实践体验,引导学生关爱生命,欣赏生命

关于生命,马克思说:“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生命教育其实就是一种生活教育的课程,从一个人生命诞生开始,它便是一个必须要面对的重要课题。从生命实践体验的角度来看,生命教育强调重视生命教育的生活化,注重通过实践对生命关爱情怀的培养。实践是高校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要起源,大学生生命教育应源于实践,用于实践。所以,大学阶段的生命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开展多种形式的生命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融知、情、意、行为一体,在生命体验中切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三)强调生命教育的终极关怀,探索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依据系统论的观念,生命教育可以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进行。它由关怀人类的基础需求延伸至人类的最终需求,是由浅入深,逐渐推进至深层的一个过程。人的生命除了本身和价值统一体之外,更要通过自己对现有目标追逐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己,做到理想和情感的统一。列宁曾经明确提出,人的情感与追求真理是相互依存的。结合目前的学校教育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生命关怀教育需要引导学生在体味个体生命价值意义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理解他人,做到与他人沟通时能够换位思考;在与社会、自然相处时,需要培养自身关爱生命的能力,提高对生命实际意义与价值的理解,继而使自身的历史使命感以及社会责任感得到提升,从而领悟到应该为实现生命价值的终极目标而奋斗。

三、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路径选择

(一)在教育体制中重塑生命教育的理念

把生命作为教育之本的理念,具有本体论的意义。近代知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的生活中,它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现代大学教育必须重塑生命教育理念,关注大学生当今的生活习惯他们的自身成长过程和生活品质,强化他们的生命意识,培养他们对生命意义的认知,加强他们对生命的珍惜,做到敬畏生命、热爱生命。作为学校和教育部门,需要在帮助大学生大学期间追求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要找到自身合理的生存生活方式,从而使大学生健康地成长和发展。

(二)在校园文化中营造生命教育的氛围

真正的生命教育,是能够触及心灵、感染灵魂、产生心灵洗礼的教育。营造生命教育的氛围需要通过渗透的方式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人格的陶冶。校园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它以大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内容,包含着鲜明的精神特征,具有凝聚、导向和育人的功能。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而言具有导向作用,它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所以,将生命教育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之中,构建以生命关怀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有利于营造高校生命情感氛围,培育和丰富学生的生命情感体验,帮助大学生产生积极的生命情感,从而体会和领悟到生命的美好以及生命存在的意义。

在校园文化中营造生命教育的氛围,一方面,要积极运用各种手段来对生命教育予以宣传。最好能够由学校的相关部门来专门负责,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传媒和宣传教育阵地,多层面、多角度地进行生命教育的宣传,让学生随时置身于生命教育的氛围之中,充分了解生命教育。另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有价值的校园文化活动,并依托这些具有正能量的学术、艺术、体育以及娱乐活动,给大学生创造一个展现自我与沟通交流的平台,以此来填补生命教育课内教学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他们的归属与交往的需求。同时,在活动参与中,学生可以感受到生活的情趣,体验到生命的关怀,培育丰富的生命情感。除此之外,可以利用网络,建立生命教育网站,通过师生在线交流,让学生充分地感知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这样,便可以有效地构建大学生生命关怀的精神家园。

(三)在教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

从当前现状来看,国内大多数院校基本没有开设或者涉及有关生命教育问题的课程,不管是显性课程还是隐性课程。这势必会造成大学生严重缺少一种从生命本体出发探索生命价值的意识与能力。

在教育内容上,围绕个体生命的成长,生命教育主要包含4个方面:一是生命意识教育。它能够让大学生充分地了解认识生命、生命的本质、生命的发展规律和成长条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大学生意识到人的生命的特殊性与重要性,促使其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品味生命的美好。二是生命价值观教育。生命价值观的引导,可以让学生学会欣赏生命,理解人的生命与动物生命的不同,倡导大学生努力追求有价值、有意义的生活。三是生命责任意识教育。这一方面的教育,要帮助大学生树立对于生命的责任意识,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激发自身生命的热情,让生命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四是挫折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挫折教育是要让学生懂得苦难也是生命的一部分,正确认识生命的发展要保持心理和情绪健康,培养挫折承受力,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在教学环节上,可以开设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生命教育课程,让学生通过接受系统的生命教育获得较为完善的生命知识;还可以在公共课以及专业课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有针对性地强化生命教育的渗透。

(四)在实践活动中强化生命教育的体验

由于大学生内心渴望接触社会,愿意参加实践活动。在进行生命教育中就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相关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获得相关知识,领悟生命的美好。例如:多次举行到动植物园参观的活动,这样,就能够使大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生命之奇、动物之趣以及自然之美,进而,充分促使他们对生命产生关怀的情感。通过组织学生到婴儿诞生地和手术室甚至太平间,详细了解和掌握生命的整个过程,使学生能够深刻领悟生命的重要性和生命存在的意义。此外,还可以举行社会公益调查活动,如到贫困地区去支教,了解贫困地区孩子的需求。这样,充分地让大学生懂得生活的艰辛,促使其更加珍爱自己的生命和生活。同时,让其明白生命的责任,体验与感受生命的意义和乐趣。可以组织大学生到一些德育教育基地(如革命烈士陵园、博物馆、纪念馆以及伟人故居等)去参观学习,让他们感知生命的重要性,懂得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监狱以及戒毒所的参观考察,能够让他们从心底产生法律的观念,培养自身的防范意识以及尊重生命的观念川。总而言之,生命教育可以凭借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感受到教育与启迪,从而提升对生命的理解与认识。

(五)在理论研究中升华生命教育的价值

对生命教育的理解范文5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生命教育仅局限或停留于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教育阶段,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的心理压力,纠正了一些偏差行为,但很多时候是充当“消防队”的角色,治标不治本,离真正解决大学生对生命的认识、理解和尊重还有较大距离。而生命教育则是从本质上对大学生加以引导,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从根本上解决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

二、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认识生命的教育生命教育要引导大学生直面人的生命,认识生命的产生、发展、消亡等特征,体会生命是人类实现一切价值的前提。其中,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中最明确、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但我国传统教育一直回避死亡,致使大学生这方面的认识缺失。生命教育要对大学生开展死亡教育,只有让他们充分认识到生命的有限,才会更加珍爱生命、关注健康、热爱生活。

(二)珍惜生命的教育人的生命是其他价值创造和实现的基础。生命教育要对大学生进行生存能力教育,帮助学生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使他们能有效保护自己,防止可能的伤害。此外,还要引导大学生认识到,任何伤害自己和他人生命的行为都是对人的生命的亵渎和践踏,使他们认识到生命的宝贵,从而更加珍惜生命。

(三)生命情感和责任教育生命教育必须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使他们意识到人活着不仅是延续生命,还应该承担家庭与社会责任,要对自己、亲人和社会负责。生命教育还应强调孝道和感恩教育,让大学生理解生命的来之不易,理解父母养育的艰辛,感谢他人的帮助,激发他们的生命热情,增强生命责任感。

(四)生命挫折教育生命教育必须让大学生认识到人生无法避免苦难,人一生中会遇到种种意想不到的境遇,多一份苦难、多一种体验,可使人生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有意义。在给予大学生必要的鼓励与心理支持的同时,还可适当创设一些挫折情境,引导大学生勇敢面对苦难,积极进取,努力把生命中的挫折与阻碍转化为成长的契机,把苦难变为人生的财富。

(五)生命价值教育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教育是生命教育的核心,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独立意识增强,对生命价值有着自己的标准。生命教育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生命的价值,使他们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并努力实现生命的价值。

三、大学生生命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

(一)开设公选课,将生命教育和其他知识教育有机结合开设生命教育公选课,使大学生全面认识生命,无疑是学校实施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可针对本校教学现状,开设生命科学公选课程,引入生命教育的理念,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来影响、感染大学生,让他们对生命产生深切感受,在传授生命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是具体的、独特的,从而树立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

(二)开设生命教育专题讲座,将常规教学和主题教育结合可以定期邀请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生物学和医学等方面的专家做生命教育专题讲座,将常规教育和生命主题教育相结合。同时,密切结合大学生成长的身心特点,积极开展有关生命健康、安全、法制、环保、爱情、家庭、社会、事业等生命教育活动,让学生获得多样的生命体验,对人生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开展多样的实践活动,将生命教育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大学生命教育的实践性极强,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堂、监狱等,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法制观念。组织大学生参观育婴室、手术室、殡仪馆等,了解生命的起源及孕育生命的艰辛,理解生命的可贵。鼓励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专业见习和实习,了解社会的人才需求,明确事业的奋斗目标。组织学生到敬老院、特殊学校、福利院等地做志愿者,获得关于生命价值的直观认识。

(四)利用校园资源,形成生命教育的网络高校要利用各种校园资源,营造珍爱生命、关注健康的校园环境。如,利用宣传栏、雕塑、文化广场等,渗透生命教育的内涵;利用各种纪念日,进行防治禽流感、爱绿护绿、预防艾滋、爱护水源等宣传活动;通过校园广播、校园网、飞信、QQ等提供传播、探讨生命知识的渠道;依托学生社团,开展文体比赛、生命知识竞赛、辩论会等活动,使学生重视和参与生命教育活动。

(五)利用社会资源,拓展生命教育的空间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实施,必需走出校园,将学校与家庭、社会紧密结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强化大学生对生命教育的理解,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可以利用家长、大学校友、合作单位、实习基地等资源,为学生认识生命、体验生命提供平台。此外,还应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利用报纸、电视以及网络等传媒,不断拓展生命教育的传播空间。

对生命教育的理解范文6

【关键词】幼儿生命教育;归因;应然取向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3)07/08-0006-04

【作者简介】石建伟(1986-),男,江苏宿迁人,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0级在读硕士;周神珍(1989-),女,江西九江人,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1级在读硕士;曾勇(1971-),男,湖北枣阳人,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博士;谢翌(1972-),男,江西永新人,江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

生命教育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最重要的教育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孩子用仁慈、恳切和同情的态度来对待一切有生命体的东西,因为这些东西身上体现着生命的伟大和美。”然而,学习的压力和攀比的心态已侵蚀到幼儿园这片原本纯洁、充满诗意的净土。幼儿生命教育是对幼儿童真的拯救,是对幼儿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导引。在此意义上,幼儿生命教育刻不容缓。

那么,幼儿阶段的生命教育现状是怎样的呢?应该如何实施幼儿生命教育呢?为此,我们采用“课程合作行动研究”的方式共同梳理有关幼儿生命教育的观念,探讨目前幼儿生命教育的现状与问题,以提升对生命教育的认识,为幼儿生命教育课程的研制提供思路。

一、现状:被窄化的幼儿生命教育

(一)“生”与“死”:颇受忌讳的话题

认识生命是尊重生命、提升生命价值的前提。在与成人和同伴的交往中,幼儿不可避免地表现出对诸如“我从哪里来”“死是怎么回事” 这类生命问题的好奇心。而受保守观念的束缚,父母无法坦诚地和孩子讨论人的出生问题。而对此类问题,幼儿园则一般会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让幼儿了解生命是如何诞生的,以此加深幼儿对生命的认识。

由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重生轻死,对死亡采取回避态度,成人会尽量避免让幼儿见证“死亡” 的场景,因此幼儿对死亡知之甚少。幼儿对动植物死亡的体验成为他们理解“生”与“死”的重要途径。在幼儿园,教师通常会以“小鸟死了,就是永远也见不到爸爸妈妈了”这样的方式,让幼儿对“死亡”产生移情体验。

(二)将“生命教育”等同于“安全教育”

通过对园长的访谈我们了解到,目前的幼儿园生命教育倾向于安全教育。针对幼儿的安全问题,幼儿园采取了诸多保护措施,但较少为孩子提供学习自我保护的机会。在各种现实压力下,幼儿园被迫将安全教育放在了首要地位,这显然是有失偏颇的。

生命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保护”,更不能是“过度保护”。生活中的挫折同样是个体成长中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把幼儿的生命教育简单归结到“安全教育”这一点上是非常狭隘的。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或所谓“安全问责制”,便违背教育规律,人为地把幼儿关进“温室”,不让他们接触生活中的“风雨”,这对幼儿的成长是不利的,也会削弱他们在生活中的抗挫能力。

二、归因:幼儿生命教育何以如此

在访谈中我们看到,目前的幼儿生命教育存在一种窄化的取向。生命教育应是对生命整体的理解和认识,而非仅仅对生命的保护。即使是保护,也不仅仅是来自他人的保护,而应该让幼儿学会自我保护。那出现生命教育窄化的原因何在呢?

(一)家庭缺乏对幼儿生命教育的正确认识

今日的中国家庭尤其是以独生子女为主的家庭,普遍存在溺爱孩子的现象。家长通常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的观念强加给孩子,而很少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感受。孩子大多处于被保护的状态,几乎没有选择的机会,接受的都是经过父母过滤并且是父母认为有益的东西。其实,回避疼痛和快乐成长并非是一回事,而只有经过疼痛后才能体会到不痛的快乐。父母剥夺了给孩子受挫的机会,这些在温室培育的生命,其生命能有几分活力、几丝韧性?

独生子女的个人成长背景、父母落后的教育观念以及教师不科学的教育理念等成为幼儿生命教育窄化的重要因素。在这一背景下,“保护”成了教育的关键词。生命教育的内容应该从幼儿的成长来考虑,安全教育其实只是生命教育中的一条教育“底线”,生命教育的内容应当更加丰富和多元化。

(二)现实社会忽略对幼儿生命教育的关注

由于受强大的科学主义取向的影响,现实生活处处被科学知识所包围,孩子失去了自我理解和想象的机会,没有了浪漫的幻想,丧失了原本的童真,生命活力慢慢萎缩。在有些幼儿园甚至还存在一些扼杀孩子个性的教育方式,这些都是与“生命教育”背道而驰的。

生命教育内涵的窄化,还受到现代科技传媒文化虚无性、去文化性的影响。柏格森认为生命是一种绵延。生命不只是实体性的东西,更是一段活泼、自由、充满创造性和可能性的绵延。存在的过程是一种时间的过程,而本质则是对静止不动的事物的一种逻辑判断,它应在这过程结束之后出现。因此,生命的空间不能靠冰冷的知识来充斥填塞,生命是在自由的状态下展开自己的过程。现代科技传媒文化所展现的是物质性、数量化、可重复性的生命,这样的生命观被抽空了精神的文化内涵,只是一个空洞的生命符号,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此外,受强大的传统文化束缚和现实压力的驱使,幼儿园仅关注了生命的安全而忽略了真实生命的丰富与多元。教师在教育中不能充分发挥主动作用,无法按照自己的教育理念去教育幼儿,无力投入过多的精力考虑教育艺术、关注儿童生命体验等问题,而把工作重心放在生命安全上。此外,当前的幼儿教育还存在小学化现象,小学的课程被提前到幼儿园来施教。受现存教育体制考试导向的影响,大多数家长认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点,幼儿园也开始将幼儿学业的考核标准小学化。家长只求功利目标的达成,而忽略了孩子相对隐性的良好品质的培养,在某种程度上急功近利,只重视结果,不注重过程。在家长看来,更多关注孩子所谓显性、可见的 “素质”,重视孩子知识的获得与技能的习得,这从客观上给幼儿生命教育的实施带来了困难。

三、应然取向:解放儿童,关注整体

生命教育是一个系统的整体。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应从教育目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方面进行关注。从具体内容来看,幼儿的生命教育需要促进幼儿对“生”之灵动的体验,为幼儿提供认识与体悟人的诞生、成长与发展的机会,关注对自然起源和演变的探究。幼儿生命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幼儿学会珍爱、保护自己的生命,同时尊重和珍爱大自然和其他生命体。无论是哪个阶段的生命教育,都应该关注生命的三维,即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幼儿生命教育也应从幼儿的生命意识、生命品质和生命态度三方面展开。

(一)幼儿生命教育的目的

生命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幸福、完整的生命个体。教育的目标是生命教育的内在主线,生命教育应该解决培养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普遍意义上的教育目标是要培养“成功”的人,而衡量“成功”的标准是对社会贡献的大小。由此衍生的生命教育的标准和目标在于培养受教育者的良好品行、同情心和被人尊重。人们所谓的成功往往是利他的,侧重于个人对他人与社会的贡献,忽视个人自身的感受――幸福。正是这样的观念导致人们衡量人生意义与价值的尺度走向片面、单一,因为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几乎就是如此平面,如同动漫、小人书中的人物,不是好的就是坏的,不是宇宙英雄奥特曼,就是破坏地球的怪兽……原本丰富多彩的人生、缤纷绚丽的自然被简化成黑白乏味的零星片断,厚重的生命由此愈来愈单薄,本真的个我(尤其是自我价值所在)愈来愈模糊,蕴含着知、情、意、行的完整生命逐渐被肢解,乃至外化、物化、异化,直至走向反生命。而幼儿生命教育的愿景应在于培养快乐的个体,而不是培养社会的工具。

(二)幼儿生命教育的内容

生命教育应该是对一个生命整体的教育。没有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形态便失去了基础;没有精神生命,个体如同行尸走肉;没有社会生命,个体终将孤独乃至枯萎。因而,完整的生命教育包括生死观教育、安全教育、生命品质教育和快乐教育等。

幼儿生命教育和成人生命教育大体趋于一致,只是两者的侧重点和方式有所不同。幼儿生命教育重在生活规范教育和快乐教育,并由此逐步引入生死观教育。就整体而言,笔者认为当前幼儿生命教育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生死观教育

与各年龄段的生命教育一样,幼儿园需要通过活动来唤醒孩子们的生命意识和生命情感,其核心是生死观教育。在幼儿期应培养幼儿良好的生命意识、正确的生命态度,让他们用仁慈、恳切、同情的态度对待一切生命;引导幼儿关爱生命、欣赏生命,产生对生命敬畏与生命珍惜的情感体验。只有建立了这样的意识和情感,孩子才会既尊重自己的生命,也关爱他人的生命,甚至把一切看作有生命的存在,激发他们主动保护生命的使命感。同时,生命教育中也应该讨论一些关于死亡的问题,并尽量使用恰当的方式应答。

2. 品德与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期是交往品质形成的关键期,生命教育应关注生命品质的教育,涉及到精神层面有关自信心、同情心、分享、诚信等问题。人从出生伊始就会遭遇到许多挫折,但现在很多家长都期盼着能把孩子一直放在“保温箱”里,希望他们不受一点挫折,导致现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都较低。应当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重视其心理教育,加强他们心理承受能力。卢梭主张自然教育,提倡尊重自然,顺应孩子天性。快乐是孩子天性中的一部分,童年应当是人一生中最无忧的时光,教育首先要使孩子体会到生命中的快乐,才能谈得上培养他们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

3. 安全教育

幼儿园把工作重心放在安全问题上并无不妥,因为生存是生命活动的基础,生命保护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幼儿是弱势群体,对危险毫无知觉,但安全教育不等同于保护教育,更不能成为最终和唯一的生命教育。在生命教育的理念中应将保护分为两种,一是让个体接触危险的保护,另一种是避免个体接触危险的保护。对幼儿来说,适当地体验危险是需要的。然而,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中,成人出于对生命的担忧,对幼儿实施的更多是替代性保护,缺乏直接体验危险、化解危险的应急能力培养,长此以往,幼儿容易形成依赖的性格,这是不利于他们成长的。为此,教师应在幼儿生命教育中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清晰地教给幼儿遇到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时的应急措施。

(三)幼儿生命教育的实施

1. 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生命教育

在幼儿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教育的方式与技巧。有人主张利用童话式的比喻或游戏,有人主张使用真实的情境体验,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需要将艺术性与科学性二者巧妙结合,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生命。教育需要艺术,生命教育更需要艺术化的智慧。在生命教育中处理人文理性(艺术)与工具理性(科技)之间的冲突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教师在表述科学概念时应具有艺术性,应在幼儿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艺术的语言,教育方式的运用也应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具体的教育情景,让孩子在情景中理解生命的生与死,体会生活的艰辛与幸福。因此,幼儿生命教育应回归儿童,回归童真、童趣,回归自然。现存的幼儿生命教育往往倾向于让幼儿从动植物的生死历程中了解生命,这使得幼儿常常无法区分自然生命和人类生命。生命教育应让幼儿从认识自然生命过渡到认知人类生命,从关爱自然生命转变关爱人类生命,让幼儿体验动植物之生命与人之生命的差异,从而了解人类生命的意义及其与宇宙生命之间的联系。幼儿通常在观察到动物死亡后的第一反应是:它们不能见到“父母”了,这是因为对于幼儿来说父母是最亲密的。我们可以很好地捕捉这一契机,帮助幼儿将对动物死亡的认识过渡到对人类死亡的体认,进而学会珍惜亲情,珍视自我和他人的生命。

2. 重视生命教育中榜样的作用

在幼儿生命教育中,“他人”的榜样示范是非常重要的。榜样的作用是在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触动中自然发生的。如今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大多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认为“被爱”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因此,需要在生命教育中引入“他者”的视角,让幼儿学会关爱他人。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是由内向外的,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电视上曾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妈妈给自己的妈妈打水洗脚,这个画面被儿子看到了,他就学着妈妈的样子,也给妈妈打水洗脚,由此可见,家长的身教比言传更能够影响幼儿,从而潜移默化地融入到他的生活中。

3. 多方力量推进生命教育的实施

幼儿生命教育不仅仅是幼儿园和教师的工作,它需要来自家长和社会多方的关注,以大家的合力共同推动整个社会生命共同体的发展和相互融通。教师、家长和社会作为幼儿的“重要的他人”是幼儿生命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因此,幼儿园可以建立幼儿家长学校,向家长介绍生命教育的教育理念,提高家长参与生命教育的积极性,与家长一起推动幼儿生命教育;开展针对教师的生命教育,丰富教师的生命教育知识,激发教师的教育智慧;借助社会力量,创造机会让健康幼儿与特殊幼儿接触,培养他们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意识。

【参考文献】

[1] 文雪.论生命与教育[J].教育导刊,2002,(5):10.

[2] 王炜. 正视幼儿生命教育[J]. 教育导刊,2005,(7):1.

[3] 廖小龙,赵俏华.走进挫折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04,(4):24.

[4] 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208-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