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意义范文1
【关键词】初中生;道德与法制;法制意识;对策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施行,初中生法制意识建设被摆在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无论老师和家长都开始关注对初中生法制意识的培养。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校在知识学科方面投入较大精力,但是针对学生的道德和法制教学仍旧停滞不前。根据新课标的道德与法制教材的编写内容要求,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实现学生能够懂法、守法和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初中属于人生观与价值选择、道德意识等个人品质正在形成的阶段,在这个时期如果不能对初中生的道德和法制教育加以很好的引导,则容易出现性格孤僻、自私、意志力薄弱,不能以法律来要求自己等问题,轻则影响初中生个人的学习生活,不加以控制可能会触发更严重的后果。因此,对学生进行道德和法律教育,培养出一批具有法律意识的有为青年。
一、初中道德和法制教育研究现状
虽然目前国家已经加大了对道德与法制教育教学的力度,但处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初中生的道德和法制教育也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不加以重视和解决,会影响教育改革的目标与成效。本次研究针对温州市某初中的学生与家长进行了调查,累计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68份,主要调查内容为道德与法制课中法制教育研究对学生的影响程度与接纳程度。
根据调查问卷分析,有86名同学对学校目前的道德与法制课不满意,112名同学表示道德与法制课的进行与否对自己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只有70名同学对教学的内容和方式表示满意并受益匪浅;只有89名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在接受学校的道德教育课之后有不同以前表现,而另外的家长则认为自己的孩子进步不明显或者根本没有进步。根据进一步的调查,目前的道德与法制课中的教育研究主要存在着以下两个问题。
(一)教师对法制意识教学停留在表面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教师们对于道德与法制课的教学尤其在法制意识教育方面普遍存在着两种极端现象,一方面,有的老师仍然采用以往教学方式来进行法制教育。例如:放放视频,看看课件,对学生进行法制意识教育停留在表面。这就会导致学生对法律意识培养重视程度不够高,没有很好摆正学习法律的态度;另一方面,有的老师只是单纯对法律知识进行简单介绍,没有深入去讲解拥有法制意识对学生自己的帮助。并且,这些教师讲解内容晦涩难懂,导致学生对学习法律、培养自己的法制意识没有落到实处,影响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造成初中生法制意识得不到很好建立。
(二)法制意识教学素材缺乏没有很好切合实际
目前大部分学校采用的都是的《道德与法制》教材,作者在对初中的《道德与法制》教材进行梳理之后发现,教材所展示的内容都是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介绍,而没有结合具体的案例来体现法制意识的重要性。例如:在教材中,篇幅少,只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对于什么时候用、怎样去运用缺乏讲解,因此,需要教师收集整理素材。在课本当中,教材没有给学生提供相应建立法制意识的步骤和对策,让学生缺乏正确的思想引导,导致很多学生特别渴望树立法制意识,但是苦于没有正确指导,法制意识一直都没有得到很好建立。
二、加强法制意识培养的对策
(一)创新新型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法制意识的认识
单一的教学模式必然会被学生和社会淘汰,法制意识的培养作为道德教育上重要的一部分,必然要采用多元的教学方式,不能将教学禁锢在教室内、课本上。在实际的道德与法制课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展示自己的创新水平,给学生发挥主动性的机会,尽一切可能的为他们寻求实践的可能性。如在学习《与法同行》一单元时,就可以由学校负责联系当地的法律部门,为专业的法律人员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深化培育法制意识,强化课本上的教学内容。在《在集体中成长》时,就可以利用诸如拔河比赛、运动会等活动,加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沟通。
(二)丰富教材中法制意识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道德与法制》的教材虽然内容和形式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但教师可以针对实际情况来丰富法制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具体法制意识对学生的帮助,在生活中怎样去运用学到的法律。并能够采用学生喜欢的、可以接受的方式传达给他们。在课堂上,可以加入辩论会、情景剧、集体活动等等学生喜欢的教学形式,传达正确的法制意识,鼓励学生按照法制教学内容来要求自己,促进他们成为一名具备法制意识的好学生。
(三)注重在生活中运用法制意识
道德和法制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初中生形成良好的法制意识,懂得在生活中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所以,道德和法制教育最终落脚点,应该体现在社会行为而不是口头甚至是考试。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树立法制意识,把法律思维运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生活中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受到侵害时要选择拿起法律来捍卫。切不可采用暴力行为,通过武力方式来解决问题。例如:当自己购买到伪劣产品,要及时跟工商局、消费者协会联系,通过法律来保障自己合法权利。同时,学生在享受到自己法律权益时,也要注意不去损害他人合法权益,避免给他人带来损失。
初中生正处于人格培养的重要时期,这个时候能否培养一个正确、健全的道德r值观对学生以后的成长至关重要,这也是课程改革对《道德与法制》教学内容提出的新的要求。教师需要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通过初中生喜欢的多种多样的授课方式,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并最终教育学生将法律意识践行到社会中。
作者简介:曾晓(1985.5-),女,籍贯(精确到市):浙江省温州市,职称:中学二级,学历:本科,研究方向:道德与法治,历史与社会教育。
参考文献:
[1]刘新初.浅谈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的情感教育[J].2016,12.
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意义范文2
一、遵循儿童逻辑,建立规则认知
认识规则是培养规则意识的前提和条件,让受教育者形成规则意识,这是所有教育的基点。《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要求很明确,以基础性的行为规则和法律常识为主,侧重法治意识。对于刚接触小学生日常行为规则的一年级学生来说,规则意识的培育重点首先应该是建立正确的儿童观,在此基础上引导儿童形成对规则的认识和发展。
例如在执教《上学的一天》第二课时,笔者以本校学生上学路上每天会看到的交通标志入手,让学生说一说,这些标志都告诉了我们什么?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这些标志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有些家长并不能做到遵守规则,比如看到禁止停车标志仍然停车、随意闯红灯、进入学校区域不减速慢行等等。接着,笔者又安排了一个讨论环节:“这样做对不对?”我们以学生的问题引出主题,列举在上学途中儿童最容易遇到的问题,如:“过马路的时候,遇红灯但没有车,妈??一定要拉着我过马路,对不对?为什么?”让儿童展开讨论,判断是非。最后归纳出过马路要注意的事项。由学生自己碰到的生活问题入手引出话题,开展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明确规则。学生在已有的交通安全规则的经验上,进一步形成正确的规则认知,认识到遵守交通规则可以让我们的上学之路更安全。在教学中,笔者呈现的是儿童亲历的生活场景,这些场景是来源于生活的,而且是需要在生活中寻找解决方法的。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遵循儿童逻辑,建立规则认知。
二、注重价值引领,深化规则认同
我们在规则意识教育中,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正确的价值导向引领学生牢固树立规则意识、诚信观念等核心价值观,懂得尊崇公序良俗。《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指出,法治教育必须与道德教育相结合,注重以法治精神和法律规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良法善治传导正确的价值导向。规则意识的培养不靠一朝一夕,也没有整齐划一的手段,我们在课堂上努力通过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让他们认同规则,并在此基础上使孩子的个性和社会性相得益彰,和谐发展。
以《欢欢喜喜过新年》的教学为例,了解当地春节的一些风俗习惯是学生很感兴趣的内容。除了吃年夜饭、外出拜年收红包,还有很多其他的庆祝活动。教材中呈现了“中华好传统”:长者立,不可坐;长者来,起身迎;长者与物,双手奉接。春节拜年的传统文明礼仪是本节课的重要内容,虽然拜年方式与时俱进,现在有微信、电话、视频、聚餐等拜年方式,但是拜年礼仪的重要性和作用不能忽视,特别是现在的孩子在家个个都是宝,过度的溺爱,导致有些孩子外出时在长辈面前不懂礼貌。基于此,笔者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些小组活动,表演各种拜年方式,来强化拜年礼仪,课堂展示的时候重点评价一般礼貌用语的使用,向他人道祝福,说吉利话等。
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一项很有特色的庆祝活动。人们在每年春节、元宵要燃放烟花爆竹,如果自家有喜事,如建房开业、婚嫁等都喜欢用这样的庆祝方式。但是新教材第54页的“法治墙”上明确写着:燃放烟花爆竹,要遵守当地的法规。我们的学生原来已有的生活经验是:过年了可以放烟花喽!在他们的心目中放爆竹代表喜庆,特别是男孩子最喜欢放小鞭炮了。但是事实上这一项有特色的娱乐活动在逐年减少,所以在课堂上笔者用漫画的形式呈现,县城区对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然后抛出问题:我们的家人是否遵守当地的法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和家长一起遵守今年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同时发放学校少总部发出的倡议书。
三、注重实践参与,促进规则养成
有效的学校德育强调体验重于知识,践行重于言说,过程重于结果,隐性重于显性。规则与法制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不仅要求教师要从儿童生活出发,使儿童在体验中感受规则和法治,而且要让儿童加以应用,知行统一,才能真正促进儿童法制意识的养成。作为一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利用活动可以更好地为他们提供实践的机会。
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意义范文3
云南省禄丰县猫街初级中学 韩云刚
【摘要】《道德与法治》是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是以初中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和法治素养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良好品德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普遍实施,以及课改的推进与发展,广大授教《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作为一线教学的实施者、实践者、组织者,对如何利用好新教材、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如何上好《道德与法治》课等问题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惑。笔者就如何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进行小议,希望对上《道德与法治》课的广大同仁有所帮助,同时,若有不当之处,也请广大同仁批评指正。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新课改、课堂教学、运用策略
从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基于《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编写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开始进入教学实践。2016年9月,笔者参加了《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2017年9月至今,参与了州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多次研修活动。通过学习、研修,提高了认识,并得到很大启发,再经过这三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我们广大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对如何上好《道德与法治》课这一课题作一些反思、思考、总结。笔者现把自己的一些肤浅的心得、教学经验与广大同仁分享、探讨,以促进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教学。那么,什么样的道德与法治课才是一节好课呢?笔者认为,有趣的、自然的、简洁的、朴实的、和谐的一节道德与法治课,就是一节好课。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也不例外。学生的学习兴趣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高,学习效率也高,成绩自然不差。那么,如何激发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兴趣呢?教师的人格魅力、诙谐的语言、情感丰富、表情丰富;有趣的故事情节;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巧思答辩;表演、歌唱;多媒体展示;知识点分化、简单化、趣味化等都是提升学习兴趣的好方法。以上这些方法可适当穿插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二、巧构一节自然的课。所谓自然的课,笔者认为是这样的课:新课导入自然,不突兀;知识点上下衔接自然、过渡自然;学生获取新知水到渠成、知识自然生成等。
1、导入自然。在新授课中,导入部分须受到重视。导入做得好,能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较容易进入学习状态。要做到自然导入,语言要精炼、设问要简洁、朴实、贴近生活,时间控制在2—3分钟。导入的方式方法有很多,如复习导入、设问导入、视频导入、情景导入等。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四课第一框《尊重他人》时,设问“刚才我们起立时师生相互问好体现了什么”(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学生对老师的尊重),从而很自然地引入新课。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时候,导入部分,教师的巧问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探究。
2、知识点之间上下衔接自然。我们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践中,基本上一个课时就上一个框题,而一个框题下可能会有几个知识点。如何做好知识点之间上下自然衔接,是我们道德与法治授课教师应掌握的技能。我们研究教材不难发现,专家在编写教材时,基本上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路来编排教学内容的。所以,我们教师也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来设问,做到知识点之间的自然衔接。例如,在讲授《尊重他人》这一框时,认识了“什么是尊重”这一知识点后,课设问“我们为什么要尊重他人”,从而很自然过渡到下一个知识点“为什么要尊重他人”。
综上所述,要巧构一节很自然的课,教师的巧思设问很重要。并且,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学生回答,教师循循善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能水到渠成,同时也容易使学生达到新知识的生成。
三、设计一节简洁的课。简洁,在这里指的是学习目标简洁、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过程简洁。在目前《道德与法治》课的评价制度(在中考中及格分以上以10分计入中考总分)的大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的周课时不足、偏少、学校不重视、学生不重视、家长不重视是普遍现象。导致我们《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教学任务重、成绩难出。所以,怎样向40分钟的课堂要质量、要效率,是我们每个《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迫切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而设计一节简洁的课就可以很好解决这一问题。
1、适当运用好教材中的课程资源。现目前,一课时40分钟,在这40分钟当中,需要完成新授导入、目标展示、自主预习、自主学习探究、课堂小结、知识巩固等过程环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课前精心备课、设计,方能完成。在这一过程中就涉及到怎样利用教材中的课程资源问题。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单元导语、课题导语、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拓展空间、阅读感悟、方法与技能等备课资源,怎样有效利用这些课程资源、用多少、怎样用,是我们《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在备课、课堂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的因素。笔者认为,这些课程资源在一节课中没必要全部用到,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我们可以选择性的使用2—4个,特别是小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一节课中设计2—3个就足够了,多了就完成不了教学内容。
2、学习目标、教学过程尽量做到简洁。在课堂教学中,简洁可使学生清楚明白的知道这节课要学什么、要做什么、怎样去学、怎样去做;简洁可使教师对课堂易于把控、可操作性强。一方面,学习目标要简洁。我们在课堂设计时,学习目标尽量简洁、具体,情感价值观等目标可省略。另一方面,教学过程要简洁。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思路清晰,把握好教学节奏,完成教学内容。
四、打造一节朴实的课。朴实,就是在教学中踏踏实实、朴实无华、不花里胡哨,知识点能落实、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落实、学生的情感能受到感染和升华。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朴实,我们要有对知识点的把控能力,对知识点做到细分细化、化难为易,让学生轻松获取知识;通过故事情节、设置情景体验,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的情感受到感染和升华,形成初步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五、营造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和谐的学习氛围,能让学生放轻心情、快乐学习,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1、师生关系和谐。民主、平等、和谐是新型的师生关系。尊重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的进步和表现、诙谐的语言、面带笑容、彰显教师的人格魅力等都是拉近师生距离、营造和谐师生关系的有效手段。亲其师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营造和谐课堂氛围的关键。
2、同学之间关系和谐。和谐的同学关系是打造团结向上班集体的基础。在课堂上,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相互交流、合作探究、推选发言人等,促进同学之间的情感思想交流,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同时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团队意识。和谐的同学关系使课堂学习效率高效。
在氛围和谐的课堂上,学生在发言、答辩、自我展示等过程中,认识了自我、提高了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同学之间的情感思想交流,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在前面,笔者从五个方面探讨了如何上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笔者是从怎样的道德与法治课才是一节好课来阐释这一问题。笔者的观点是,一节有趣的、自然的、简洁的、朴实的、氛围和谐的道德与法治课,就是一节好课。限于笔者的学识、教学经验,分析不够深入、语言不够精炼是难免的。在这里只是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望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有所帮助、有所启示。
参考资料:
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意义范文4
[关键词]医学生物 学法 记忆方法
[作者简介]郭建荣(1968- ),女,河北廊坊人,廊坊卫生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生物学。(河北 廊坊 06500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5-0102-02
医学生物学是职业卫生学校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学生只有学好了医学生物学才能学好其他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作为卫生职业学校的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医学生物学知识,还要教给学生怎样学习这些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如何在医学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习与记忆方法指导?本文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初步的探索。
一、医学生物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法与记忆方法指导的必要性
医学生物学是医学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医学的发展是以生物学为基础的,许多疑难病症需要用生物学的理论去解释,学生只有掌握了医学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适应以后学习的需要。学生能否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有效的记忆方法是学好医学生物学的关键。通过对廊坊卫生职业学院一些学生调查了解发现,学生基础差,底子薄,水平参差不齐,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缺乏独立性、自觉性,多数学生对医学生物学学法和记忆方法缺乏认识。面对如此现状,就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培养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医学生物学的方法和有效的记忆方法。
二、医学生物学教学中学法与记忆方法指导的措施
1.依据教学大纲,挖掘教材内容,进行学法与记忆方法指导。教师要依据教学大纲,钻研教材,分析教材,抓住重点、难点,以教材为中心进行学法与记忆方法指导。备课时就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分析、加工、处理。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学习方法和记忆方法。在上课时用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表达教学内容,重要的教学内容要带领学生看书,要求学生在书上画下来,仔细体会,加深记忆。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如联想记忆,把学的知识与熟悉的知识结合起来记忆,可以提高记忆力。教师要根据学法与记忆方法指导的需要和医学生物学特点,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内容,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加强思维、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学生的学习记忆效果明显提高。
2.利用插图和板图,进行学法与记忆方法的指导。医学生物学教材中插图比较多,利用插图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教师要带领学生理解插图内容,培养学生的看图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内容。教材中的插图有多种类型,有的图是帮助理解教材内容的,有的图是有助于记忆的。例如,通过带领学生看配子发生图解,一步一步地解释图解内容,要求学生重点掌握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和配子发生的过程,比较和卵子形成过程的异同。
板图在学法与记忆方法的指导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板图简便易行,是老师随着讲述内容,用不同颜色的笔,一笔一笔地把图画在黑板上,逐步展现给学生。板图避免了所有的图像同时出现,给学生以层次清晰的感觉。板图合理使用,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记忆效果,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果。板图与教师的讲述是同时进行的,教学内容得到了强化,补充了教学语言表达的不足,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所学的知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3.优化课堂结构,进行学法与记忆方法的指导。课堂教学是教师进行学法与记忆方法指导的主阵地。教师要进行学法与记忆方法的指导,必须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结构来保证,学法与记忆方法指导的课堂结构,既要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必须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参与教学活动。采取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给学生设疑,引导学生解疑,使学生在领悟、理解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学习,用有效的记忆方法去掌握所学的知识。这样的课堂结构学生的学习很轻松,记忆也很深刻。
4.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学法与记忆方法的指导。理论联系实际可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医学生物学知识去分析和解释一些实际生活和医学问题。学习遗传基本规律后,让学生做关于人类遗传性状和遗传病的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作出科学分析和解释。应用遗传的基本规律分析人类正常性状的遗传和各种遗传病遗传特点。介绍临床上常见的遗传病的临床症状、遗传特点、发病风险的估计。讲述如何进行遗传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如何进行遗传咨询以及优生学的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可以增强记忆效果。
5.构建和谐课堂气氛,进行学法与记忆方法的指导。学法与记忆方法指导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情感、学习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密切相关。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影响学法与记忆方法指导效果。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对感兴趣的内容愿意学,而且学得好。教学内容生动形象、新颖,学生就容易记住。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是积极的,记忆是有效的。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改变讲课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要启发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记忆能力的提高。
情感是影响学法与记忆方法指导的一个重要因素。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而且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关系到学法与记忆方法指导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入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变消极学习为积极学习。教师具有渊博的生物学知识、良好的人格魅力、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规范的教学语言、教师真诚地关心、爱护、尊敬学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适时地进行学法与记忆方法指导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学法与记忆方法指导的保障。课堂气氛是教学精神环境,课堂气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师教学主导性和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对教学任务的完成、学法与记忆方法指导有重要影响。和谐的课堂气氛使教师和学生心情愉快,教师能够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讲授教学内容,学生聚精会神地听课,开动思维,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法与记忆方法的指导和教学任务的完成。
三、学法与记忆方法指导的注意事项
1.注意把学法与记忆方法指导和教法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教师首先要掌握丰富的医学生物学知识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有效的记忆方法。学生必须应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有效的记忆方法才能学好医学生物学。学法与记忆方法要和教学方法相适应,学法与记忆方法指导要融于教学方法之中。
2.注意把学法与记忆方法指导应用于实践。学习方法和记忆方法是一种学习技能,在给学生讲解一些学法与记忆方法理论的同时,还要把学习方法和记忆方法的指导应用于教学实践。医学生物学知识抽象,需要理解的内容多。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是行不通的,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加强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这样学生的记忆效果明显提高。事实证明,理解是提高记忆的前提,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越高,记忆效果就越好,理解得越深,就越有利于知识的记忆。
3.注意学法与记忆方法指导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学法与记忆方法指导对象是学生,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记忆能力有强有弱。既要注意对所有学生进行普遍性指导,又要因人而异,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个别的指导;在进行学法与记忆方法指导时,既有适合所有教学内容的一般方法的指导,又有对不同章节、不同内容的具体方法指导。
总之,在医学生物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法与记忆方法指导,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可以使学生牢固掌握和应用医学生物学知识。学生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和记忆方法,会终身受益的。
[参考文献]
[1]侯仁珠.略谈生物教学过程中如何开展学习方法[J].学园,2010(5).
[2]潘善芳.重视高中生物学法指导[J].中学教学参考,2011(20).
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意义范文5
从2008年起,国家教育部提倡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其中,高校针对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了职业认知、自我认知和职业生涯规划等教学内容的学习,大一学生能否从这门课程中获益对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和职业规划有重要影响。因此,高校如何开设好大学一年级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高校开设大学一年级职业规划课程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
随着全国各个高校逐步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许多高校已普遍认识到这门课程教育的重要性。刚入校的大一学生由于在高中阶段学习任务重、家长老师管得严,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步入大学后并不能够有效管理自己,更不知道如何度过一个充实有意义的大学生活。而让大一学生参与到职业发展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学习职业分类、自我认识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大一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和就业观,能有效促使大一学生理性规划大学生涯和自身未来的发展。
第二,有利于推动高校实现高质量的就业工作
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近几年,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许多毕业生在毕业时仍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某些高校就业率虽然高,但是学生的就业质量却不高。究其原因,很多大学毕业生不清楚自己需要找什么类型的职业,缺乏自我认识和就业技能,不具备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因此,这就有了要将《职业发展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纳入高校大学一年级教学计划的必要性,可以使大学一年级学生对职业和就业知识进行了解,提早培养职业兴趣和就业技能,在毕业前能够顺利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这对推动高校实现高质量就业工作有重要意义。
三、大学一年级职业规划课程的教学现状
第一,大学一年级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
高校大学生对《职业发展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的重视程度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据调查,多所高校的大一学生认为这门课程没有什么用处,课堂理论知识的讲授比较乏味,学不到有用的专业知识、技能或经验;课程结课不用采取考试方式,考核容易通过等。这就造成学生忽视这门课理论教育的重要性,甚至有些学生将专业课的作业带到课堂上,教学效果不佳。
第二,承担本门课程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有限
《职业发展教育与就业指导》作为高校大一学生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一般由各学院辅导员承担教学任务。由于高校辅导员日常事务性工作繁重,又大多采取独立备课,专业化水平有限,授课内容大多是照本宣科地教学,或者是自己搜集整理的一些材料,很少采取启发式教学和体验式教学,往往存在无趣、不专业、与现实脱节的现象,长时间下来,这门课程的教学便达不到原有教育目的,失去课程开设的意义。
第三,高校对本门课的课程安排不够合理
自《职业发展教育与就业指导》课被纳入高校教学计划以来,诸多学者出版了大批教材专著。但高校选用的教材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特点,教材内容与当代社会、经济和学校专业、行业发展的结合度也不够。另外,在大学一年级的课时安排上,往往采取每章节2学时理论教学和2学时的讨论课教学,没有及时的实践教学安排,导致教师的教学过程较难设计,理论教学效果差,讨论课学生兴趣高,课后接触内容不多,出现学习不连贯、不系统、不应用,课程大多流于形式。
三、提升大学一年级职业规划课程教学效果的途径
第一,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创新课程教学方式
在高校中,教师是教育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职业规划课程的教学效果。首先,高校应当专门设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研室,建立和培养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定期对老师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其次,任课教师应具有良好的理论水平和技能水平,根据所教授的学生特点和专业情况,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例如,可以使用启发式教学,在课堂中增加设置不同的职业和就业情景的模拟、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可以使用体验性教学,在课堂外带领学生到就业单位参观、学习和工作等,使学生在课内、课外获得知识、提升能力,为自己的大学生涯和职业规划打下基础。
第二,拓展丰富教材内容,合理安排课程设置
叶圣陶曾说过:“教材只不过是个例子。”所以,任课教师需要从“教教材”的思想逐渐转变为“用教材教”的理念,除了学校选定的教材外,还要多参考一些权威的教材,将纸质教材、电子教材、电教片、网络教材和实物有机地融为一体,扩大教学内容信息量,根据校情、学情的分析,导入切合一年级学生的案例、就业信息和情景模拟等,以合理的拓展来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全面,更具应用性;另外,高校应根据各学院专业情况来设置课时数,总学时安排不应低于教育部建议的要求,应采取小班授课,教师可以自行合理地设计课程的理论、讨论和实践教学课时,以满足刚进校的大学一年级学生的求知需求,以及学习的系统性和连贯性,真正体现为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本门课程的目的。
第三,完善课程考核方式,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课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考核方式比较容易,造成一些学生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认为本门课程容易通过而不够重视,无法真正考核到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情况。对此,高校应完善本门课程的考核方式,要求任课教师多渠道地探索,从到课情况、回答问题、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实践能力、结课论文(或考试)等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增加平时成绩的考核分值比重。通过增加考核的难度,提高大学一年级学生对于本门课程的重视性、积极性、参与性和互动性,从而引导和启发大学一年级学生尽早做好大学生涯和职业规划,更好地实现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四、结论
《职业发展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程要真正地成为大学一年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指导大学一年级学生大学期间的专业学习,提升职业规划意识和就业竞争力,就有必要对高校的师资力量、教学方式、课程设置和考核方式等进行创新、改革,由灌输课堂向对话课堂转变,由封闭课堂向开放课堂转变,由知识课堂向能力课堂转变,昀终实现本门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柳桂娥,邱冠文.高校职业规划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1.50-53
[2]尤卫玲.增强职业规划课程教学实效性路径探析[J].考索.探微.2015.5.244
[3]余海蔚.创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J].教育观察.2015.2.72-73
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意义范文6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法制教育
高校辅导员是联系学生与学校的桥梁和纽带,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他们始终工作在高校学生管理的第一线,他们与学生接触最多、交流广泛,对学生的影响也最直接,对学生品德健康、人格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高校辅导员法制教育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到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实施,高校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一、加强高校辅导员法制教育的意义
1、加强高校辅导员法制教育,是依法治校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逐步实现与世界经济一体化,法律的作用更加突出。我国已经把“依法治国”作为一个基本的治国方略写进了宪法。高校法制建设,成为现代化社会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内在需要,也是现代社会民主法制建设在教育领域中的必然趋势。“依法治校”是时代和国家对高等学校提出的新要求。高等学校更应该自觉落实依法治国的方略,实行依法治理。加强对高校辅导员的法制教育,提高高校辅导员的法制素养,才能够有效提高高校自身的管理效能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2、加强高校辅导员法制教育,是高校辅导员工作角色的需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和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学生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办学形式多样化,招生数量不断扩大,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工作日益艰巨。做好辅导员工作,提高辅导员法律素养,加强高校辅导员法制教育,是辅导员工作角色的需要。首先,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需要服务学生,向学生提供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的法律咨询与法律帮助。当代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因为应试教育而忽略了法制教育和法律素质的培养,普遍法律意识淡薄,如何遵纪守法,如何正确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需要高校辅导员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和法律宣传。其次,高校辅导员需要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认真执行学校有关规定,严格办事程序,规范学生管理,不偏袒、不纵容学生。如在学生奖优评先、推优入党等工作中,要严格遵守学校的规定程序,依规办事,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其三,正确处理在学生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高校辅导员在日常工作、学生管理和行使职权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到一些问题和纠纷,如处理违法乱纪的学生,处理学生意外伤亡等,需要辅导员具有良好的法律素养,合理合法地解决。
3、加强高校辅导员法制教育,有利于学生法治意识的形成。辅导员在学校与大学生直接接触,他们的法律素质、法律意识,直接影响到每个学生。提高高校辅导员法制水平,有利于大学生法制意识的形成和健全。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展定型的关键时期,对事物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同时,又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而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辅导员具有良好的法律素质,有益于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健康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教育学生正确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作为辅导员,一方面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另一方面要以身作责,身体力行,作学生的表率。辅导员恪守法规、遵纪守法的行为和态度、品德作风能够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对学生心灵产生的教育力量是任何教科书、奖惩制度都不能替代的。
二、加强辅导员法制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提高高校辅导员法律素养,加强辅导员法制教育,不是一句空话,需要踏踏实实,学校、老师共同努力,从宣传、管理体制、理论学习等多方面着手,落实在实处。
1、加大法制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依法治校,观念必须先行。加强对广大教师教育法制知识的宣传,加大普法力度,认真开展多种形式的集中宣传和专项宣传活动,如开讲座、办报刊、出宣传栏、网络宣传、定期组织辅导员进行法庭旁听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形成全校学法、知法、懂法、用法的深厚氛围,使广大教师在加强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法律意识,培养依法执教的法制观念,更好地担负起管理学生、教育学生的职责。
2、构建并完善合理的管理体系,依法治校。随着高等学校依法制教的逐步发展,高校应当进一步构建并完善合理的学生管理体系,使辅导员的学生教育和学生管理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如辅导员应如何管理学生,承担哪些责任;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突发事件如何处理等。同时,健全辅导员监督制度,制定辅导员工作评估检查的具体标准,定期检查,使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使学生工作规范高效,实现科学决策、依法管理、依法治校。
3、建立健全学校的用人机制与制度。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将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是推行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的一个重要方面。高校在选拔、聘用高校辅导员时,要更加注重对法制素养、法律意识的考察,定期对辅导员师德、法制素养、业务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查,及时辞退那些师德修养差,法律观念淡薄,业务能力低下的人员。
4、加强法制学习。辅导员应注重自身法律素养的提高,树立法治的思维,加强法制学习,学习相关法律知识,用法律武装自己的头脑。以思想观为指导,学习法律的基本知识,学习宪法、民法、刑法,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学校制定的行政制度和条例。利用各种机会,采取多种手段与措施,进行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地了解与学习。把学习与守法、用法结合起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辅导员的原则。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时刻以法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在守法用法的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法制能力与素养。
5、加强辅导员在岗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法制水平。对辅导员进行法制教育和培训是加强队伍法制建设的重要环节。因此,学校要重视和加强对辅导员法制素养的培训,为辅导员提供法制学习的机会。如通过岗前培训、定期轮训、脱产进修等多种形式,使辅导员不仅能够熟悉和了解高等教育规律和大学生成长规律,而且具备比较系统的法律科学知识和较高的法律素养,不断提高法制水平。
要使辅导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取得成效,关键是要提高针对性。一方面高校应该制定系统的教育培训计划,并根据辅导员的具体情况实施“量体裁衣”式的教育培训工作。另一方面教育培训的方式和内容也要根据具体工作的需要精心设计。培训不能只限于读一些文件、听几场报告,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受培训者既懂得应该怎么做,也知道具体该如何做。为了提高受培训者的积极性,增强教育培训的效果,学校还应对教育培训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记录每一个辅导员接受培训的实际表现和成绩,并以此作为辅导员工作考核和进一步培训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张玉格.加强教师法制观念,维护学生合法权益[J].新课程研究,2008(6).
[2]徐万彬等.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思路探索[J].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