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造成的危害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碳排放造成的危害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碳排放造成的危害范文1

(一)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

目前,我国每年使用的化肥量大约是5460万吨,占世界化肥的施用总量的30%,为发达国家化肥安全施用量上限的2倍;农药的使用量达到140多万吨,每亩农田使用近两斤农药,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这些农药中99%进入到了生态系统,成为长期难以解决的祸患。化肥和农药的超量使用,不仅造成了土壤、大气和水体的严重污染,还造成了农作物农药残留超标、激素类超标和重金属污染等,直接威胁到食品的安全性。近期出现的大米镉超标以及毒生姜、毒豇豆事件就是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的恶果。有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已达2000万公顷,约占到全国总耕地面积的1/6。在这样的土地上生产出的农产品,其安全状况可想而知。

(二)食品包装的安全性问题

由于食品的特殊性质,食品包装可以被看作是食品本身的组成部分。食品包装影响到食品安全的问题主要是食品包装本身不合格和食品的过度包装问题。食品包装是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屏障。但是对我国食品包装检验的结果却显示,食品包装本身的安全问题非常严重。如塑料包装袋的甲苯二甲苯溶液残留物超标、PVC保鲜膜中氯乙烯单体残留量超标、锡制罐内涂层使用双酚A等;还有的生产者为了增加包装物的视觉效果,在包装物中添加铅、砷、汞、铬等重金属。这就使得原本保护食品安全的屏障变成了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祸端。

(三)食品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废弃物回流问题

这一类问题,以人们所熟知的“地沟油”为代表,还包括如废弃餐盒的重复使用、废弃包装纸经漂白剂浸泡后回流市场等。其中,“地沟油”的危害尤其深远。据估计,每年约有300万吨的地沟油回流到我们的餐桌,从路边的小吃摊、火锅店,到一些高档餐馆、大型食品加工企业,甚至是知名的保健品生产企业都被曝使用“地沟油”。地沟油所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首先,地沟油在不法加工过程中被大量添加工业制剂,如双氧水等,会对人体造成直接危害;其次,地沟油的原始加工方式,如蒸煮、去杂等会造成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第三,地沟油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三废”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目前地沟油的加工主要集中于一些个体加工点,以小作坊为主。这些小作坊加工方式原始,对于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三废”没有任何治理措施,任由它们直接排入大气、土壤和水源,严重污染环境。对于地沟油加工作坊的报道,无一不包含着“恶臭”、“污水”、“垃圾”等字样。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地沟油成为了严重的社会公害。

上述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也为今后我国食品产业的发展以及农产品和食品的对外贸易埋下了隐患。2012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较上一年仅增长4.3%,比2011年同期增速回落21.7个百分点,而造成这一情况的根本原因就是食品安全问题。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国家相关部门采取了许多政策,加强立法、提高处罚力度、加强舆论的监督作用……但是食品安全问题依然不容乐观。更为严重的是,随着低碳经济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以碳排放为主要指标的环境指标成为我国食品安全的新“门槛”。ISO/TC207/SC7(ISO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温室气体管理和相关活动分技术委员会)自2008年4月开始制定的产品碳足迹国际标准ISO14067(《产品碳足迹———量化与信息交流的要求和指南》)将于2014年4月正式公布,届时,能否获得低碳认证将成为我国商品走出国门的决定性因素,形势之严峻不言而喻。

二、低碳经济对食品安全的推动作用

目前,国外的许多厂商,包括英国的特易购、百事可乐以及其它世界著名的食品公司已经为其食品饮料标上了“碳足迹”标签。沃尔玛、IBM、宜家等也都开始要求其供应商在为其提供的产品上加贴碳标签。仅沃尔玛的这一要求,就至少会影响到五千余家中国的供货商。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低碳经济的要求,又给我国食品安全水平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一)低碳经济的发展可以减少我国食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

2011年,我国化肥总产量达6217.2万吨,化肥的生产量和施用量分别占世界的20%和30%,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化肥生产国和消费国。而这些化肥的生产每年就会消耗我国约1.7亿万吨标准煤,占到国家能源总消耗量的6%左右;更为严重的是,据中国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显示,食品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的施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占到食品生产过程全部碳排放的25%,减少食物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使用,是使得我国食品生产符合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的重要措施。再者,我国化肥的生产每年约消耗近1亿吨的高品位磷矿石和72%的硫资源,而磷矿石早已被列入我国的短缺资源,如果不控制诸如化肥农药的生产,对于本来就处于自然资源相对短缺的我国来说是雪上加霜。

(二)低碳经济的发展可以减少食品生产和消费中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目前世界上食品添加剂,如人工合成色素、人工香料的生产主要以石油化工产品、煤化工产品等为原料,其产品品种已有5000多种,常用的产品约400多种。而化工产业则是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而且食品添加剂中的柠檬酸、苯甲酸钠等部分产品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液难以分解,对环境会造成长期的污染。因此,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可以促使我们尽量减少以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的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转而重点发展天然香料的研制和开发。这不仅能够减少食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也使得人工合成添加剂对人体的危害降至最低,提高我国食品安全的水平。我国是天然香料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中亟待开发的就有约200种,天然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开发具有广阔的前景。

(三)低碳经济的发展可以解决我国食品过度包装的症结

影响食品安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过度包装问题,2011年,有关专家对我国主要城市的月饼包装进行了抽检,发现40.26%的月饼包装空隙率超过了国家规定,包装材料的重量是月饼重量的1.5倍以上,而其中95%以上的包装材料是非必需的。据研究显示,食品包装占我国商品包装总量的70%,覆盖了纸、塑料(无纺布)、玻璃、金属四大包装,它们均可从其能源与资源消耗中寻找碳排放的“碳足迹”。2011年我国包装工业总产值达到1.3万亿元人民币,产值位居全球第二,占当年我国GDP的2.67%。而每1公斤的包装将会增加3.5公斤的碳排放量。加之目前国内大多数包装企业的设备相应陈旧、能耗较大,使得能源成本占到加工费的比例高达20%到30%,不仅如此,食品包装中所添加工业原料的溶出和挥发还造成了食品的污染。

三、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水平的相应对策

(一)发展新型的低碳农业

在食品加工中,大部分原料都来自于农业,现代化的农业在给我们带来丰衣足食的同时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仅以氮肥为例,2011年我国使用的氮肥量近3000万吨,而每吨氮肥从生产、运输到农田施用总共会排放12.85吨二氧化碳,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8%左右。与生态环境恶化相伴,食品安全形势也十分严重。土壤板结、化肥矿物固化、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设施农业土壤亚硝酸盐含量超标严重,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向动物和人体富集。因此,要改变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首先应该从食品的源头入手,改变传统的农耕模式,发展新型的低碳农业,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以减少食品生产中所出现问题的隐患。

(二)在行业中培养示范企业

自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起,低碳经济的概念正式进入我国已经有数年,但是对于低碳经济的理解,还基本上处于初级阶段。甚至是一些专业人士对于低碳经济的理解也并不全面,更谈不到低碳经济知识的普及了。对于低碳经济理解的现状,不可避免地造成我们在提出对策和执行规则方面的欠缺。因此,要想以低碳经济的措施提高我国食品安全的水平,首先应该在行业中培养示范企业,充实他们的专业知识,调动他们的创新精神,鼓励他们的发明创造,对他们进行政策的倾斜,使他们成为低碳经济和食品安全共同发展的试验地和辐射源。为其他企业制定标准,成为其他企业的指导者。从而避免各行其是,无章可循的问题。

(三)引导消费者改变消费习惯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越来越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推向极致。一个面包的生产需要上百道工序、火腿的加工需要八十多道工序、果冻的加工则需要煮胶———过滤———调配(添加添加剂)———充填封口———杀菌———冷却———烘干———包装等工序……加工程序的繁复,使得食品的口味越来越具有独特性,满足了人们日益提高的要求;包装的精细,使得食品的档次显得越来越高贵,满足了人们的视觉和心理要求。而据中科院的一项调查则表明,在食物生命周期过程中,食物的加工过程碳排放最大,超过50%,合理减少食物加工过程中碳排放将是减少食物消费碳排放的重要途径之一。更为严重的是,繁复加工不仅增加了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而且食品的危险性也在悄悄增加。研究表明,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加热、蒸发、提纯等工序在提升食品口味的同时,也使得食品原料中原本存在的有害元素的浓度提高,更有甚者,有些原本无毒无害的物质,也会在高温的条件下合成有毒物质。因此,要想降低食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首先要从人们的消费观念出发,回归传统的饮食习惯,没有了市场的需求,食品生产过程中的繁杂自然也会简化。简化了生产过程中的程序,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流程中的碳排放,还能够减少食品受到污染的机会,提高食品的安全系数,达到双赢的效果。

(四)开辟国际贸易新市场

低碳经济的发展不仅给我国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我国的对外贸易提供了新的市场。2011年6月22日荷兰皇家航空公司宣布,2011年9月起,从阿姆斯特丹飞往巴黎的飞机,将使用从“地沟油”中提炼出来的生物煤油,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并显示航空界的低碳决心。同年11月荷兰航空到中国采购样品,提出从山东青岛带走20吨“地沟油”样品进行试验。如果可以使用,将每年从中国采购12万吨“地沟油”。2012年6月荷兰航空的“废弃油”航班开始执飞洲际航线。在我国谈之色变的“地沟油”,却可能成为国际贸易的新商品。因此,低碳经济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压力,还有扩张进贸易领域的机遇。因此,我们应该转变观念,从“碳”的角度重新审视市场,利用国际交易渠道,变压力为契机,开辟新的国际市场。

四、总结

碳排放造成的危害范文2

当国际社会正放眼于如何解决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过度排放时,一群黑色的颗粒也开始在我们的家园“捣蛋”。

最近几个月,我国许多城市都遭遇了罕见的连续雾霾天气,PM2.5持续爆表。而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成员中就有黑碳(black carbon),这一陌生词语随着公众对雾霾天气的关注,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线。黑碳除了能引起雾霾天气和慢性咳嗽外,还是推动全球变暖的第二大“罪魁祸首”。

黑碳的“身世”

黑碳,又称作烟炱和煤烟,是含碳物质(主要是石油、煤、木炭、树木、柴草、塑料垃圾、动物粪便等)不完全燃烧和氧化形成的产物。它在大气中停留的时间比较短,大概只有几周时间。生活在北方的人们应该对冬日里烟囱中冒出的滚滚黑烟不会感到陌生。这些黑烟实际上是煤未充分燃烧时产生的微小碳颗粒,随着燃烧加热的空气飘上了天空。除了煤和柴油等矿物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黑碳,柴火、秸秆等生物燃料燃烧也都会释放出黑碳,火山爆发,森林大火冒出的黑烟中也有它的身影,它是PM2.5中数量最多、危害最大的污染物。

从2004年的一份资料可以看到,按地理区域划分,中国的黑碳排放贡献量最大,约占全球总排放量的1/5;而按燃料种类,生物质燃烧的排放量最大,占全部燃烧的60%。

“世界屋脊”陷入黑碳的“包围”

黑碳对环境的破坏能力不可小视,它们通常“游走”于距离地面2~5公里的高空中,并不断加热着大气,连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也没能逃脱它的侵害。但要近距离观察这种加热效应并不容易,因为降雪会将黑碳从云端带入人间,沉积于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

中国科学院的专家曾在青藏高原对不同气候区多条冰川表面雪样或雪坑样进行采集,获得了时间跨度不同的7支冰芯。专家通过对冰芯深浅不一的冰层成分的分析以及结合大气环流的规律对黑碳来源进行了追踪,最终还原了近60年来黑碳含量的时空曲线——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的黑碳排放对青藏高原西北部冰川的融化有相当“贡献”;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来自南亚的黑碳在青藏高原东南部大量“集结”,以几倍于过去的力道“侵蚀”着冰川。

“虽然我们尚无法断言黑碳的融雪作用到底有多强,但国际同行的现场观测实验证明,随着黑碳的沉降累积,原本反光的白雪会‘吃’进更多阳光。”而且让参与此次冰样采集的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徐柏青不安的是,黑碳的“破坏力”会随着冰雪消融而不断增强,当冰川表层的新鲜降雪流失殆尽,黑碳会顺势溜入下一层积雪,继续“搞破坏”。

而从青藏高原冰川雪坑及表面雪样品分析结果看,青藏高原雪冰中黑碳的平均含量已高于北极地区。现在,青藏高原的消融季节来得早,持续时间也较长。“黑碳在冬季大量附在冰雪上,加快吸热,使冰雪在三四月份就开始消融,而这并不是农牧业需水时期,造成本就紧张的冰雪水资源大量浪费。”徐柏青说。由于喜马拉雅冰川是长江、恒河、印度河等亚洲主要河流的水源,冰川融化将使中国、印度和许多南亚国家的供水受到严重影响。

变身灰霾与棕色云

加速冰川融化,仅仅是黑碳效应的“冰山一角”。实际上,黑碳更像是一个“两面派”:一边“加热”大气,一边也为地面“遮光”。因为在数千米的高空,黑碳能够与它的气溶胶“同伙”——硫酸盐、硝酸盐、有机碳、沙尘等相互交织,组成厚重的大气棕色云。

棕色云内部,不同的颗粒物扮演着截然不同的角色——它们有的吸收阳光,有的则将阳光反射回大气。黑碳虽然能够吸收阳光,起到增温的效果,但是与之相反的是,硫酸盐等颗粒物能够将大部分阳光反射回大地,这样一来棕色云就像一把阳伞,能够起到为地球降温的效果。

在为地球降温的同时,棕色云也正在使地球变暗,减少了太阳辐射到达地球表面的量。这样一来,棕色云就不单只是影响地球温度,还能间接“掌控”大气中的水循环,增大区域之间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概率。因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水汽蒸发量下降,降水云就会减少,干旱也就会随着而来。

灰霾同样是由黑碳变身而来,它跟棕色云的区别只在于在大气中所处高度的不同。灰霾通过大气的提升作用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经过风力吹动,将不同地区或城市上空的灰霾连成片,就形成了棕色云。与棕色云相比,灰霾位置更低,更接近人体活动的范围,对人体的直接危害更大,它不仅直接刺激人体的呼吸系统,还妨碍人们的正常活动,是能见度降低,严重影响交通运行。2012年冬季我国中北部持续的灰霾天气就让人们吃尽了苦头,感受到了灰霾的厉害。

二号“气候杀手”浮出水面

提起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各种温室气体,尤其是罪魁祸首二氧化碳。从温室气体对全球升温贡献的百分比来说,二氧化碳占约55%无疑是最大的,因而二氧化碳当仁不让地被列为头号温室气体,而甲烷以约15%曾位列第二。人们一直认为,在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中,在大气中存在时间长的温室气体,起效应最值得关注,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存留期很长,可达200年。

到目前为止,国际上的各种减排努力,似乎也都是针对二氧化碳的。在1997年于日本京都通过的《京都议定书》中,也指出要对六种温室气体进行削减: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及六氟化硫(SF6)。

2013年1月,一项历时四年的国际研究发现,黑碳对气候变暖同样具有较强的影响,其致暖效应被认为是每平方米1.1瓦,大约是头号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三分之二,跃居甲烷之前,超出先前估计的两倍。显然,我们以前大大低估了黑碳排放对于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作用。这个研究同时也发现,黑碳是导致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如美国北部、加拿大、欧洲北部和亚洲北部迅速升温的一个重要原因,它的影响还可延伸至更远的南方,包括导致亚洲季风降雨模式的变化。

终于 ,黑碳,这个“气候杀手”浮出水面。

我们的思索

国际社会的研究结果和近期我国北方绵延数日的灰霾天气,都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审视这些大气中的短寿命污染物——黑碳。

黑碳来势汹汹,但是我们能够通过哪种途径遏制它呢?

碳排放造成的危害范文3

关键词:柴油机 有害排放物 排放控制

柴油机具有高热效率、大功率等特点,有着良好的经济性和可靠性,在工程机械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压路机、挖掘机、推土机、大型卡车等都是以柴油机作为动力。虽然柴油机有着很多优点,但是其所排放的尾气中有害物质成分较多,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对柴油及排放的尾气进行控制和净化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柴油机的有害排放物及其危害

柴油机的有害排放物主要有CO、NOx、HC、SOx和PM(碳烟颗粒)它们分别以气、液、固相的形式存在。气相排放物包括CO、NOx、和气态碳氢;液相排放物有SOx和液态碳氢;固相排放物是微小的球状碳粒,其表面吸附有一些HC以及SOx。

CO是不完全燃烧的产物,是无色、无臭的有害气体,被吸入人体后,能以比氧强210倍的亲和力同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阻碍向心、脑等器官输送氧气,使人发生 恶心、头晕、疲劳等症状,严重时会窒息死亡。一氧化碳也会使人慢性中毒,只要表现为中枢神经受损、记忆力减退等。

NOx是空气中的和在燃烧室的高温高压环境下反应生成的,主要是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其毒性强,对人体和植物生长均有不利影响,氮氧化物也是形成酸雨和光化学烟雾的只要物质之一。

HC只要是未然燃料和窜漏的油,HC中含有的多环芳烃有巨大的致癌作用,且某些烃类可刺激人的眼睛及呼吸器官,造成呼吸困难。

SOx来源于燃料以及窜漏的油中含有的S,它与空气中的水反应生成硫酸,可使土壤及水变为酸性,损害树木及农作物的枝叶,过高浓度会影响呼吸并可使呼吸及心血管疾病患者加重病情。

PM是柴油机排放物中主要的污染物之一,细小的碳烟颗粒可进入肺的最深部位,并沉积较长时间,可能引起危害。还可加重呼吸系统病症(哮喘,支气管炎),降低肺功能及免疫力,导致肺组织器质性病变与泡状巨噬细胞损伤。

2.排放控制技术

减少较少柴油机燃烧时有害成分生成技术主要是改善油气混合物,防止局部过量空气系数超过0.9(这有利于NO)和低于0.6(这有利于碳烟的生成)。降低微粒的排放和改善燃烧过程是一致的,使柴油机达到混合均匀、燃烧充分、工作柔和、启动可靠、排放减少的要求。

2.1采用新的燃烧方式

传统的柴油机燃烧分为预混合燃烧和扩散燃烧两个部分。主要燃烧时处的扩散燃烧,火焰温度高,极易产生NOx,采用稀薄的均匀混合气可解决这一问题。美国西南研究院提出的均匀充量压缩燃烧系统(HCCI)和日本ACE研究所的预混稀薄燃烧过程(PREDIC)等均是采用这种思路。采用预混稀薄燃烧方式减少或消除了扩散燃烧,稀混合气可降低燃烧温度,可大幅度降低NOx,比一般柴油机降低98%;由于气缸内混合气均匀,无局部过浓混合气,可使PM排放比一般柴油机降低27%,预混稀薄燃烧方式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离实用还有一定距离,但是前景非常可观。

2.2 改善燃料品质

燃油中氮的含量及柴油的十六烷值对排放有重要影响。燃料中的氮的氧化作用可使NOx附加的排放达5%~15%。柴油的十六烷值,着火和燃烧较容易,滞燃期短,则HC、CO及NOx的排放都下降。但由于十六烷值高,燃烧化学稳定性差,容易生成碳烟。在柴油中加入添加剂能够有效地降低碳烟。

燃油添加剂实际上是一种助燃剂,它能够促进燃烧过程中碳分子的氧化。目前使用的消烟剂中以含锰的化合物最为有效,可以大大降低碳烟的生成。

2.3 废气再循环

废气再循环(EGR)是控制柴油机排气污染的一种有效措施。废气再循环可以使柴油机预混合燃烧峰值降低,滞燃期缩短,氧浓度下降,火焰温度下降,因而能有效降低NOx排放。但同时,由于废气再循环使燃烧持续时间增加,导致碳烟排放增加,因此需要对废气再循环进行控制。当柴油机在低转速、小负荷、气缸内燃烧温度比较低的情况下,停止废气再循环,以防止生成HC,CO和碳烟。当柴油机在高转速、大负荷、气缸内燃烧温度比较高的情况下,进行废气再循环,以抑制NOx的生成。另外,还应根据柴油机的工况改变废气再循环率,达到在所有工况下都获得最低的排放。

2.4 燃油乳化技术

燃油乳化技术可以降低柴油机的排放。试验表明。燃油掺水后,由于水具有比较高的比热容和汽化热,其升温和汽化需要一定的热量,是火焰温度降低,从而抑制了NOx的生成。由于水蒸气在气缸内参与一定程度的热分解,使气缸内瞬时的氧原子浓度相对增加,从而也增加了CO再氧化的机会,使CO排放降低。另外,由于乳化油具有快燃特性,使燃油能实现完全燃烧,从而显著地降低了HC的生成。乳化油还能够有效地减少碳烟的排放。这是因为碳烟主要是在扩散火焰中形成的,而乳化油正好使预混合比例增加,扩散燃烧比例下降,这就减少了碳烟形成的机会。另外,气缸内瞬时氧浓度的增加,也有利于对已形成的碳烟氧化。

2.5 提高喷油压力和减少喷孔直径

提高喷油压力和减少喷孔直径可以使燃油的喷雾颗粒进一步细化,以增大燃油和空气接触的表面积,加速燃油和空气的混合,明显地降低颗粒PM中碳的排放。高压喷射会导致NOx的增加,如采用推迟喷油时间和EGR等方法,以达到控制颗粒PM和NOx排放的目的。高压喷射系统需要和燃烧室良好匹配,以避免过多的燃油喷射到气缸的冷表面上,减少HC和颗粒PM中有机可溶物SOF排放;高压喷射技术对喷油系统提出了十分苛刻的要求。要求整个系统有极高的强度、刚度和密封性。此种措施也需要和其他改进方法相结合才能达到更好地效果。

提高喷油压力可以有效地降低柴油机的颗粒排放;减少燃油平均滴径,促进混合气形成;降低发动机最大压力升高率、降低燃烧噪声。

3总结

随着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的出台,目前大部分的柴油机仍需要更好地发展排放控制技术,尽可能减少有害排放物的排放,同时最大限度兼顾到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这将是柴油机排放控制技术发展的趋势。

碳排放造成的危害范文4

1997年,为了降低温室气体对大气造成的污染,《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达成了一致的协议,签订了《京都议定书》,该协议将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它拥有商品的一般属性,可以在贸易中进行交易。《京都议定书》确立了清洁发展机制(CDM)等三种灵活机制,协议明确规定了发达国家应该承担的减排的义务。由于协议没有规定发展中国家也要承担减排义务,企业可以将碳减排量(CERs)“销售”给发达国家获得收益,同时这也带来了很多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

由于发展中国家不能直接出售配额,企业必须要通过碳基金等公司的运作才能进入国际市场,从转让碳减排权获得利润。目前最大的碳排放权的卖家是世界银行。CDM机制项目下的碳排放权是与传统的商品不同,它是虚拟的,它有严格的交易规则,复杂的开发程序,比较长的合同期限,另外甚至会与境外的客户签订合同,由此可以看出,只有专业的机构才能开发和执行这类项目。我国的企业参与CDM 项目一般需要通过与国际碳基金合作。《京都议定书》中明确规定,国际碳基金在与我国企业进行合作时,必须给我国带来新的低碳技术。目前,国际碳基金主要通过两种操作方式与我国的企业进行合作:一是可再生能源项目等,向我国实施节能项目的企业直接购买碳减排量;另一种是投资高能效项目,对于一些对社会污染危害比较严重的企业,国家碳基金对其进行节能减排,由此获得的碳减排收益根据合同的规定进行分配。

二、碳排放权的会计确认

对于碳排放权的本质和特征的理解存在4种观点:碳排放权可以视为存货、无形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捐赠资产。从从配额年度分配与交付的角度出发,碳排放权可以作为一种存货,但它与存货的有关定义、特征并不相符,同时碳排放权的信用本质与存货的实体价值不一致。从碳排放权的配额分配角度出发,碳排放权可以作为无形资产,但是它与一般的无形资产如商标权、经营权等无形资产在交付义务特征方面存在比较大的差别。从计量报告的角度出发,一般情况下,资产与负债必须要相互匹配,对于碳排放资产与负债而言,它们并不相匹配,所以将其作为无形资产也存在争议。从碳交易的角度出发,碳排放权与金融工具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它既可以进行现货交易,同时又能进行远期、期货、期权交易等,我们把碳排放权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然而,碳排放权期货、期权交易的目的是为了降低交易过程中的价格风险以及减排的成本,而碳排放权的实质是为了实现碳减排的目的。碳排放权与持有者两者之前不存在特殊的权益关系。从免费分配碳排放权的角度出发,将碳排放权划分为一种捐赠资产,然而其本质是一种义务和责任,所以它与捐赠资产的相关定义与特征不一致。综上所述,将碳排放权确认为以上四种资产都具有其合理性,但是同时也有矛盾的这些。这些地方阻碍着整个碳排放权的会计确认以及其会计准则制定的进程。根据我国会计准则对资产的定义,资产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由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并且与该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和该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碳排放权与资产的定义相符合,我们根据碳排放权的交易情况来判断,它是为了实现交易而持有的配额。因此,我们需要设立一个新的会计科目进行核算碳排放资产,这个科目的名称为“碳排放权”,简单明了。同时,我们还需要在碳排放权下面设立子科目,比如配额以及核证减排量等二级会计科目。通过设立碳排放权这个科目,对企业核定碳排放权交易成本与收益有很大的好处。

三、碳排放权的计量

碳排放权的计量问题主要体现在计量属性上。而计量属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历史成本计量属性

历史成本是指获得该资产付出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我们对购置或者形成的碳排放权进行初始计量。由于碳排放交易都是在公平、双方都认可的情况下进行交易,所以企业购买的碳排放权的价格都是客观公平的。但是碳排放权计量仅仅用历史成本来计量是远远不够的。在市场价格波动频率比较高的时候,在不同的时间点取得的碳排放成本是存在很大差异的,如果我们单纯地只是用历史成本对碳排放成本进行计量,我们的资产负债表将失去可比性。

(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在公平交易的市场交易中,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的金额计量。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存在差异,他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时态性。但是两者也不是完全对立的,有时候公允价值也可以是历史成本,但是有时它可能是现时成本,即双方都认可的现时市场价格。在最初的交易中,交易成本一般是指现时的价格,但是在财务报告日,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就会存在差异,我们需要通过当天的市场价格重新进行计量。由此可以看出,公允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要优于历史成本,它更能体现出经济实质。对于发展中国家,企业没有减排的压力,所以当碳排放权的价值高于历史成本时,一般情况下企业都会抛售。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在进行决策的实质是处理碳排放权的机会成本,即碳排放权的公允价值。

在碳减排量的初始阶段,我国短时间不会形成大规模的交易市场,因此,我们在对碳减排量计量时一般还是采用历史成本。并且,我们将碳减排量划分为存货,对其用历史成本进行计量。

碳排放造成的危害范文5

但是,我们如何才能得知自己买来的衣服是不是个巨大的二氧化碳排放源?而什么样的购衣、穿衣标准才算是低碳生活呢?现在,四步穿衣攻略教“低碳族”“碳”为衣止。

第一步:“钱”、“碳”排放两头省

很多年轻人不断地添购最新款、最时尚的衣服,但真正对于穿着有实用性的衣服却没几件,大多是躺在衣箱里,或挂在衣橱中。其实,每一件衣服从原材料种植到被遗弃在垃圾箱,它的一生都与二氧化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平均少买一件衣服所节约的能源,相当于减少约5.7千克二氧化碳的排放。如果全国有2500万人每年少买一件衣服,效果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4万吨。低碳族倡导“低碳生活”,减少衣服购买可谓上乘之选,既省钱,也降低碳排放。

第二步:面料、颜色、图案的选用

但是也不能总不添加新的衣服,在需要添加进行选购时,低碳族则需要在面料、颜色、图案等几个方面共同关注。

相比之下,棉、麻等天然织物不像化学纤维那样由石油等原料人工合成,因此消耗的能源和产生的污染物要相对较少。大麻纤维制成的布料比棉布更环保。墨尔本大学的研究表明,大麻布料对生态的影响比棉布少50%。此外,用竹纤维和亚麻做的布料也比棉布在生产过程中更节省水和农药。同样,有一些人造纤维,如人造丝,聚乳酸纤维也具有更加环保的特性。建议低碳族多选用此类面料。此外,皮革源自动物毛皮,是通过对动物的无情伤害得到的,致力于环境改善的低碳族当然不应选购此类面料。而且,在皮革的加工过程中,更使用了包括甲醛、煤焦油、染料和氰化物在内的有毒物质。为了增加柔软和耐水性,皮革要经过鞣制。多数皮革使用硫酸铬等铬盐鞣制,产生含铬的废料。除此之外,皮革的生产过程中消耗大量的水和能源,经过鞣制后不能被生物降解,对环境也有极大的危害。建议不选。

色彩不一的各类款式衣服为各类人群带来不一样神采,而多数衣服的颜色都经由化学染色剂进行染色。最好选择白色、浅色、无印花、小图案的衣服。这种类型的衣服较少使用各种化学添加剂进行处理,不仅更环保,对人体也更健康。

第三步:延长衣物使用寿命

减少衣服的购买之后,平时的穿衣就要注重保养。怎么才能将旧衣服穿出新风格?怎样才能延长衣服的使用寿命?

通过混搭、新旧服装搭配等方式,可以提高服装的再利用率,来延长服装的使用寿命。同时搭配出新的时尚感,成为引人注目的焦点。例如,男士可减少领带、领结的使用,并使领部敞开,既保持本身的清爽,又节省深色面料的使用。

一件衣服的碳排放主要来自于其使用过程中的洗涤、烘干、熨烫等环节。其洗涤过程不仅耗费大量的水和电,而且洗涤剂和干洗溶剂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平均用手洗代替一次洗衣机的使用,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0.26千克;而全国所有的洗衣机每月少用一次,则一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5万吨。 建议低碳族多用手洗,既可延长衣物使用寿命,又在清洗过程中降低了碳排放。

研究表明,一件衣服60%的“能量”在清洗和晾干过程中释放。需要注意的是,洗衣时用温水,而不要用热水;衣服洗净后,挂在晾衣绳上自然晾干,不要放进烘干机里。这样,总共可减少9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第四步:淘汰衣服的低碳式处理

碳排放造成的危害范文6

冰箱门少开快关

冰箱有“电老虎”之称。其实,要想从它的用电量上“剥掉一层皮”,还是有一些简单办法的:使用冰箱时最好减少开门次数,开门动作要快。

如果每次开门1秒钟,将增加碳排放2.68克。每天开10次门,每次15秒,一天碳排放402克。每天少开5次冰箱门,一个家庭每天减排201克。有统计显示,仅在上海一地,只是随手将超市中的冰柜门关上这样的小动作,就可令一年减排4.5万吨二氧化碳。

洗澡水低一度

无论哪种热水器,洗澡水温每降低一度,每人每次淋浴可相应减排二氧化碳35克。按照每个人洗澡约20分钟算,可节水170升,相应减排二氧化碳8.1千克。淋浴时最好用大喷头的花洒,或换一个可以调节水流大小及水柱形状的喷头,这样在洗澡时可以随时控制流量,达到节水目的。如果用浴缸洗澡,只需放1/3或1/4的水就足够了,否则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多粗粮,免加工

五谷为养,多吃粗粮。我国的传统膳食结构就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养生之道也要求人们“五谷为养,五菜为充”,要节制饮食,清淡为主。按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天进食250~400克谷类、薯类及杂豆,就是既安全又营养的选择。而这个建议也与低碳饮食不谋而合。一亩耕地用来种植大豆,可获得60千克蛋白质,可满足一个人85天的蛋白质需要;如果用来种粮食配成饲料养猪后再食用猪肉,仅能产蛋白质12千克,满足一个人17天的需要。因此,用全谷替代一部分精米白面,无疑会大大减少自然环境的负担。而且,粗粮未经精细加工,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是精米白面的3~5倍,对预防糖尿病、高血脂更有好处。

少精细,减能耗

多选完整食物,少选加工食物。完整食物,即少加工、少人工添加物、无化学肥料、无农药、天然形态的天然食物,例如吃一个苹果,而不是一杯苹果汁;吃一个马铃薯,而不是一包薯片。摄取完整无害的食物,可获取直接而大量的营养成分,又减少了加工、包装和储藏过程中的巨大能耗,不仅收获健康,还能低碳环保。精细加工、制作繁琐的高加工食物,给地球带来的污染,给环保造成的危害,更是不可计数。

精细加工意味着更多的食品添加剂,这些物质的碳排放量远远高于天然食物。少买瓶装水、袋泡茶、各式饮料。一瓶550毫升的瓶装水的产生伴随着44克二氧化碳的排放。生产相同质量的瓶装饮用水、桶装饮用水及普通白开水的能耗比为1500:500:1,也就是说生产瓶装水、桶装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普通白开水的1500倍和500倍。

旅行时床单别老换

选择目的地住宿时,多考虑小规模酒店或青年旅馆,虽然它们仅提供最基本的设施,但意味着能够消耗更少的能源。一次性洗浴用品、每天的床单换洗与房间的清洁都会造成污染,增加碳排放。因此最好不要使用一次性用品,如果连续住宿几天,可以要求不要更换床单被罩和毛巾。离开房间的时候手动关掉灯和空调等电器。

行李少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