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意义的理解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命意义的理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命意义的理解

生命意义的理解范文1

1.化妆要视时间场合而定。在工作时间、工作场合只能允许工作妆(淡妆)。浓妆只有晚上才可以用。外出旅游或参加运动时,不要化浓妆,否则在自然光下会显得很不自然。

2.不要非议他人的化妆。由于文化、肤色等差异,以及个人审美观的不同,每个人化的妆不可能是一样的。切不可对他人的化妆品头论足。

3.不要在他人面前化妆。化完妆是美的,但化妆的过程则实在不雅观。

4.不要借用他人的化妆品。这不仅不卫生,也不礼貌。

5.吊唁、丧礼场合不可化浓妆,也不宜抹口红。

发型要与服饰相协调

与礼服相配:女士在比较庄重的场合,穿礼服时,可将头发挽在颈后,显得端庄、高雅;

与连衣裙相配:如果穿V字领连衣裙,就可将头发盘起,如果穿外露较多的连衣裙,可选择披肩发或束发;

与西装相配:因西装给人以端庄整洁的感觉,发型也要梳得端庄、大方,不要过于蓬松。

不得在公共场合修剪指甲

社交活动中,人与人之间需要握手。手是仪容的重要部位。一双清洁没有污垢的手,是交往时的最低要求。要经常修剪指甲,指甲的长度不应超过手指指尖。修指甲时,指甲沟附近的“暴皮”要同时剪去,不能以牙齿啃指甲。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在任何公共场合修剪指甲,都是不文明、不雅观的举止。

体毛必须修整

鼻毛不能过长。过长的鼻毛非常有碍观瞻。可以用小剪刀剪短,不要用手拔,特别是当着其他人的面。腋毛在视觉中不美观也不雅观。白领男士和女士应有意识地不穿暴露腋毛的服饰。女士在社交活动中穿着使腋窝外现的服装,必须先剃去腋毛,以免有损整体形象。在社交和公务场合,男士不得穿短裤,不得挽起长裤的裤管。女士在穿裙装和薄型丝袜时,如露出腿毛,应先将其剃掉。

生命意义的理解范文2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传承人 【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识码】A

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厚重的文化积淀,凝聚了中华传统文化因子,呈现出了文化的多元性。当下,面对全球化、工业化以及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应审时度势,全面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提高文化事业发展水平。

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代传承的价值解读

保持文化的多元性,提高文化软实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群众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创造演绎出来的,是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蕴含着文化的精义,是文明的结晶。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传承,不仅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也能维护文化的多元性,促进文化发展。此外,全面做好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能提升文化软实力。文化中蕴含重要力量,尤其是具有独到的艺术造诣、思维模式及情感表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出社会、艺术、文学以及科技等方面的价值,是维系民族情感,提高民族凝聚力的纽带,也是实现文化发展创新的源泉,彰显了文化软实力。

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多样,不仅有民间美术、戏曲、民间传说,也有节日风俗、传统杂技等,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使人民群众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当下,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不仅能更好保护传统的精神文化,使其更为丰富;也能够结合时代需要,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产品,满足广大群众化精神文化消费的需求,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产业。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难点

传承人的匮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最大难点是传承人缺乏。由于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效益不佳,学艺过程中充满艰辛,很难在短期内取得实效,再加上学艺也需要个人禀赋等方面的综合因素,以及传承人并未受到社会的认可及社会地位不高,使得非遗项目难以找到合适的传承人。此外,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独门绝技,传承人作为非遗项目核心,如果缺少传承人,就会出现后继乏人的情况,传承陷入尴尬。

文化遗产生存环境堪忧。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人们的生活条件有了明显变化,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遭受到较大冲击。特别是人们的生活理念、方式的变化,传统的民风民俗难以被年轻人所认可,传统的信息资源、文化符号渐渐被扭曲,出现了变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土壤渐渐受到了破坏。实际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依靠独特的土壤才能生存,这无疑加剧了其消失的进程。

重视申报开发,缺少保护管理。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还存在重视申报开发,缺少保护管理的困境。有的地方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功之后,保护措施不到位,出现了超负荷利用,甚至是破坏性开发。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看成是金字招牌,专注于挖掘其含金量,缺少保护与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代传承的原则

一是系统性原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要与当地的经济、科技、文化与政治等实际紧密结合,系统性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特殊技艺,突出其经济价值,加快推进当地特色经济的发展水平。与此同时,也要深入探讨曲艺、舞蹈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所蕴含的精神价值,推动道德体系的建构。还要考虑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其不仅是文化整体,也呈现出多种文化形态,虽然在内涵、形式及功能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别,但都是民族情感的衍生品,具备一致性,是民族文化的共同体,是相互联系的。

二是可持续原则。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最终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考虑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涉及到的领域多,并有着较广泛的覆盖面,内容相对来讲,也较为庞杂,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一定要摈弃急功近利的错误理念,开展科学规划,逐步实施,做到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的结合。特别是对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展可行性研究,逐步推进,长期坚持,确定合理的规划,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永续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代传承的举措

首先,全面做好非遗项目传承人的保护及培养工作。一方面,做好非遗项目传承人的保护工作。一是构建完善的经济保障模式。非遗项目文化传承人确定后,需要解决其生活方面的问题,对其进行一定的生活补助是非常有必要的。非遗项目所在地要设立非遗传承人资助方面专项资金,给予其必要的生活补贴,不仅体现政府对非遗保护的重视,也能确保非遗传承工作能顺利进行。与此同时,在全面掌握传承人现状后,对各级名录的传承人加以认定与命名,特别是对那些有突出贡献的传承人,应给予额外的资金补贴,确保资金及时到位。二是还要给予荣誉称号,让其成为文化市场领域的“带头人”,以此来更好地传承技艺。

另一方面,加强非遗项目传承人的培养工作。要着眼于非遗项目发展的未来,科学合理制定传承人培养制度。政府不仅要提升传统师徒制培养模式下传承人的工资待遇,同时,也要给予那些自愿加入到非遗项目传承中的人必要的生活补助,搭建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非遗传承人积极参与非遗项目展示平台,提升非遗项目收益水平,进而激发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非遗项目传承中来,扩大非遗传承项目传承队伍,培养大量的专门人才,提升管理效能。再者,政府也要制定相关的政策,为那些新参与进来的传承人提供政策保障,让其无后顾之忧,更好融入到非遗项目的钻研中,提高非遗项目的传承水平。

其次,创建非遗项目文化生态区。非遗项目本身有着自己的文化生态,在建设文化生态区的过程中,要将原生性保护置于首位,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特别是依附于农耕文明的非遗项目,其所依靠的社会经济基础在逐渐消解,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以活态保护为主,静态保护为辅的方式,落实好非遗项目的保护,打造非遗项目保护的生态博物馆,为实现静态保护提供更好指导。另外,还要不断壮大保护主体,需要是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动因,非遗项目从不同角度、层面满足大众的生活、生产及精神需要。善于利用非遗项目充分满足人们日常需要,也能收获较好的经济效益。

最后,激发非遗项目的生命力,提升开发与保护档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悠久的历史,源自民间,有较重的乡土气息。但是随着社会的变迁,文化多元化的日益深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及文化土壤出现了诸多新变。但是,考虑到非遗项目的主体是民间,要实现非遗项目的传承,必须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更加注重非遗项目在民众生活中的生命力与具体功能。因此,需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必要的创新变革,实现与时俱进。要善于取其精华,重点发展,适当引入新的形式与题材,将传统的艺术文化和当代思想、科技手段相融合,让具有传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当代文化实现相融共生,演绎符合当代人审美、娱乐需要的非遗项目作品。同时,也要积极实行适当的产业化运作。要将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产业,激发其潜在的价值,开创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代传承的新局面。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参考文献】

①徐辉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法律保护机制探讨》,《理论导刊》,2008年第1期。

生命意义的理解范文3

40万元医疗费愁煞妹妹

2012年6月,命运的黑漩涡再一次向魏琼姐妹涌来。

这天,刚下课的魏琼突然接到姐姐魏瑞红的电话:“妹……”姐姐只叫了一声妹,就已经泣不成声。在姐姐断断续续的叙述中,魏琼才得知,姐姐得了颅底凹陷症并引发脊髓空洞。颅底凹陷症是脑骨组织的畸形病变,很可怕,而脊髓空洞又加重了此病的凶险性。由于姐姐是脆骨症患者,医生说这病没法治,只能在家等着瘫痪,直到死。魏琼的心一紧。

面对泣不成声的姐姐,魏琼还是强忍平静,“无论病情会怎样,你想哭就哭,但人一定不能垮下去,该治疗就治疗,既使不能治疗也要回家好好休养。”挂断电话后,魏琼久久不能平静,和姐姐一路走来的一幕幕浮现在她的眼前——

姐妹俩出生在邯郸市广平县。姐姐魏瑞红刚出生不久,便被查出得了脆骨病,这是一种由基因缺陷导致的极易骨折的罕见疾病,不能站立行走,甚至连打哈欠、微笑这样细微的举动,都会引起骨折。为救治女儿,父母夫妇四处奔走求医,但都没起色。绝望中,父母决定再生一个孩子,他们百年之后,女儿好有人照顾。妹妹魏琼就是带着这个使命来到的。后来为了双保险,父母又生了一个孩子,也是女儿。

从小到大,母亲教魏琼最多的,就是让着姐姐,陪姐姐说话,陪姐姐玩耍,如何照顾姐姐……

9岁那年,见大妹妹魏琼上小学了,魏瑞红成天念叨:“我也要读书!”魏琼也帮姐姐在母亲面前求情。母亲的心瞬间如针刺:女儿想活出尊严,她怎忍心不成全。这年9月,广平县庙坊村小学接纳了魏瑞红。魏瑞红成绩名列前茅。

一晃姐妹俩上到了五年级,李水玲因为工作变动,无法再继续抱着女儿魏瑞红上学。为不让姐姐辍学,魏琼主动接过了妈妈手中的接力棒,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每天来回6趟抱着姐姐上学,抱着姐姐时她总是小心翼翼的,深怕有任何闪失。

她深知姐姐上学机会来之不易,为了让姐姐的病好起来,考虑到家里没钱,她试图用自己的办法医治姐姐的病。听说按摩可以增强骨质从而预防骨折,她便借来一本按摩书,学着给姐姐按摩,并试着舒展她的双腿和双手。每天三遍,每遍两个小时。

疼痛,尖叫,眼泪。姐姐的痛苦就是妹妹的痛苦。每次按摩,魏琼都会比姐姐流下更多的眼泪。在妹妹的精心呵护下,姐姐骨折的次数少了,同时也可以借助小矮凳独自行走,双手还能洗一些小件的衣物。

当姐妹俩均以高分考入县城的同一所重点高中时,因魏瑞红是脆骨病患者,校方不能接纳她入学。获此消息,魏琼一次次在校长面前恳求,给姐姐一次上学的机会,然而无济于事。

不能上学,魏瑞红每天只能倚在门框上看太阳东升西落,胡思乱想。突然一个可怕的念头从她脑海中闪过,她不想活了,于是偷偷地写了一封诀别信藏在枕头下。这时,刚巧被放学回家的妹妹魏琼撞见,她哭着说:“姐,你怎么能做这样的傻事啊!”魏瑞红痛哭失声,“我是个废人,除了吃和睡,什么都做不了”。魏琼抱着姐姐:“你还有我啊,我生来就是陪你的,你咋样我就咋样。”魏瑞红泪流满面:“妹,你要去念书,考大学,我活着没用了。”

魏琼将一叠厚厚的课本放在姐姐的柜子上,“姐,这是我特地为你借的文学书,你写作那么好,可以试着给报刊投稿啊。以后,我要带着你的梦考大学。”她的一席话,打开了魏瑞红的死结:自己还有用啊!自己可以写作,还可以当妹妹考大学的精神支柱啊。

从那以后,魏瑞红的日子有了亮色,她尝试着给报刊投稿,而妹妹则常常省吃俭用给姐姐买书,和姐姐一起探讨写作。随着文章陆续发表,许多读者和听众给魏瑞红写信、打电话,切磋文学、倾诉烦恼、寻求帮助,在不知不觉中,家里的电话成了热线电话。

看着电话旁忙得不亦乐乎的姐姐,魏琼感到很欣慰。魏琼师范毕业后,分配到县城任教。这时,魏瑞红决定自考北京大学心理学专业,但由于是脆骨病患者,行动十分不便,需要别人替她到石家庄听课,然后回来传授给她。为圆姐姐的心理学梦,魏琼放弃了令人羡慕的稳定工作,决定参加专升本考试,考到石家庄去。妹妹的决定让姐姐的心暖暖的,但又泛起深深的忧虑和愧疚。“姐,别考虑太多,到哪里都能实现梦想,别为我担心。”“好妹妹啊!”魏瑞红想了所有想说的话,只吐出这一句。

此后,魏琼拼了命地学习,两个月下来瘦了十几斤最终被河北师范大学录取。喜讯传来,姐妹俩高兴得眼泪哗哗。

随后,这一路走来格外顺利,魏瑞红先后获得了国家三级和二级心理咨询师,出版了自传体小说《玻璃女孩水晶心》并产生很大反响,同时进入北京瓷娃娃关怀协会工作。魏琼从河北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了天津的一所大学担任心理学教师,工作第二年便组建了一个幸福家庭。

然而,好景不长,厄运再一次降临。2012年6月,魏瑞红被确诊为颅底凹陷症并引发脊髓空洞。医生告诉她,至今国内尚不具备针对脆骨病患者治疗此病的医疗水平,劝她回家好好躺着。

病情发展得很快,不到一个月,病痛就从魏瑞红的右手小指向上蔓延到无名指、整个手掌、手臂……魏琼感到治疗姐姐的病刻不容缓,她四处打听,得知意大利可能具备治疗姐姐这种病的医疗技术,于是在病友帮助下,与意大利米兰莱尼亚诺医院取得联系。

10月,从意大利传来好消息——米兰著名的脊柱外科专家泰利医生愿意为魏瑞红手术治疗,但包括手术、康复、食宿、交通等需要大约40万元。40万元!对于魏瑞红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她先前闪现出一丝生的光亮又黯淡下来。

40万!魏琼也惊呆了。震惊之余,她平静地对姐姐说:“我生来就是为了救姐姐的,付出我的全部我也要救你。”闻听此言,魏瑞红百感交集,泪如泉涌。

带着姐姐生命突围

可到哪儿去筹这40万呢?魏琼一筹莫展。这么多年来,因为供自己姐妹三个上学,给常年生病的妈妈看病,再加上姐姐平时的治疗,家中已没有什么积蓄。现如今小妹才刚开始翻开人生的一页,父母均已年迈,她心底顿时涌起一股强烈的责任感:我就是这个家的顶梁柱啊,不能哭呀!

第二天,魏琼给自己的大学同学、朋友打电话,述说了自己目前的困境,大家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还帮她想办法、出主意。

看到妹妹为了自己四处求援,魏瑞红责备妹妹,“你是大学老师,面子老贵了,不要因为我丢掉了尊严。”魏琼却说,“如果我的尊严能换回你一条命,我宁愿将尊严粘在鞋底下。”

为了筹钱给姐姐治病,虽然工作繁重,每天都要忙到晚上七点才下班,但魏琼还是找了两份兼职,为了省钱,晚上一下班她就骑自行车到学生家里给学生上课,九点钟从学生家里出来后又接着到餐馆洗盘子,天天就这样连轴转,常常忙到深夜十二点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里,这样一天下来虽说能挣上150元钱,但原本瘦弱的她更瘦了。魏瑞红不忍心妹妹这样为自己拼命,劝她不要太累,而魏琼却说,“只要能治好姐姐的病,这点累又算得了什么呢?”

魏琼这边马不停蹄地为姐姐筹款,才筹到3万余元,离40万元还很遥远。而这时,魏瑞红的病情却在迅速恶化。医生告诉魏瑞红,她的病痛部位已经从右手臂蔓延到颈部和右侧前后胸,空洞面积增大,已经压迫延髓和脊髓,非常容易瘫痪,甚至可能会影响呼吸,需要尽快手术。魏琼一如既往地安慰姐姐,“这三十年的苦我们都捱过来了,眼下的只是一个小坎,只要我们有信心,就一定能跨过去。”妹妹的一席话,让姐姐吃了一颗定心丸。

就在姐姐的病情不断恶化之时,江西的一个妈妈打来电话向魏琼哭诉,她的女儿也是脆骨症患者,几年前也是得了颅底凹陷症并引发脊髓空洞,时常夜里疼醒哭泣,2012年的一天夜里,因为压迫延髓导致呼吸不畅,就再也没有醒来。为了不让悲剧在魏琼姐姐身上重演,她汇来3000元钱,叮嘱魏琼筹够钱就赶紧让姐姐去治疗!好心人的一席话,让魏琼感到,姐姐的病情一刻也不能耽搁,她必须与死神赛跑。

正当筹钱举步维艰时,魏瑞红告诉妹妹魏琼,她想用自己未来生命里4000小时的心理咨询服务费用预支,40万元分为4000个100元,爱心人按“100元1小时爱心券”的方式认领。爱心券在治疗康复后兑现,并长期给爱心认领者反馈工作情况。魏琼觉得这个主意非常好,并表示愿意和姐姐一同兑现这个爱心承诺。

主意已定,魏琼和同学一起加班加点筹备“瑞红姐姐淘宝网店”上线工作,从整理淘宝上放的图片,到装修网店……事无巨细,每天忙到很晚但仍不愿睡下。

“瑞红姐姐淘宝网店”正式上线了。大家知道了魏瑞红目前的遭遇,纷纷认领魏瑞红未来生命里的心理咨询时间。当全国各地的爱心向姐姐魏瑞红涌来时,妹妹魏琼除了工作时间外,无时无刻都在淘宝上回复爱心人的问题,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

很快,魏琼为姐姐共筹集到了26万余元,再加上爱心人士和公益机构的15万元,40万元已经筹齐了。与此同时,在魏琼的多方奔走下,姐妹俩赴意大利的护照和签证也办妥了。

68个昼夜亲情无敌,姐妹重扬生命之帆

医疗费、护照和签证都已办妥,魏琼的身体却因为劳累过度,累垮了,右腿因膝关节积水滑膜炎疼痛难当,根本无法站立。

眼看赴意大利治疗的日期一天天临近,魏琼急在心里,为了能赶在去意大利前让腿可以走动,她特意找到知名老中医,开了一大堆的中草药,药苦,而且每次得喝上两大碗。魏琼小时候曾得过胃病,对中草药特别不适应,不要说喝了,就是一闻到中草药也反胃。但为了姐姐,她一仰脖喝下两大碗,肚里顿时翻江倒海般,尽管如此她还是坚持每天喝,她觉得和姐姐做手术比起来,这点苦不算啥。

纵使魏琼拼了命想让右腿好起来,但事与愿违。距离赴意大利治疗的时间只有6天了。为保险起见,魏琼只得安排小妹陪姐姐去意大利。电话里她边说边抹眼泪,“姐,在你最需要我的时候我却不能陪在你身边。”魏瑞红忙劝她:“你就在家好好养病,小妹能照顾好我,我们都要好好的。”很快,小妹去意大利的护照及签证陆续下来。

2013年3月的一天,魏瑞红启程前往意大利。一大早,妹妹魏琼将热气腾腾的饺子端到桌上,按当地风俗,出门吃饺,平安归来。出发时,细心的魏琼对着清单反反复复地帮姐姐检查,是否所有东西都备齐,还一遍遍地叮嘱小妹别落了什么东西。

在去机场的路上,魏瑞红的手机突然响起,是魏琼发来的信息:“姐,不管手术成功与否,你都要头朝上活着。”魏瑞红顿时泪如雨下。

手术的前夜,主刀的泰利医生将手术责任书放在魏瑞红面前,对她说,“你现在的病情已经十分严重,再不治疗的话过两年就要瘫痪,也有可能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因为呼吸的问题而随时有生命危险。如果做手术的话,有可能因为呼吸或者大脑出血而发生意外。无论亲人、朋友为你做了什么,此时,生命由你自己做主。”魏瑞红盯着天花板想了几秒,这时妹妹魏琼对她说的那句话“要头朝上而活着”浮现在脑海,她镇定地对医生说,“我签字,我不再犹豫,不管手术成功与否,我愿意为自己的生命做主。”

手术持续了8个多小时,医生帮魏瑞红将压迫神经的骨头去除了,在她的颅底和第六根颈椎之间植入了2根钛合金进行支撑,由此成功解除了颅底凹陷症带来的生命危险。

从姐姐推进手术室到苏醒的那段时间里,魏琼没合一下眼,一直在为姐姐担心着,为她祈祷、加油——

“姐,你进了手术室,我的心都被你带走了,你要好好的。姐,你还没做新娘呢!你要健健康康地回家来。”

“姐,春天来了,咱家的梨树又该授粉了,家人都等着你回来呢!姐,你是最坚强的!我们分分秒秒为你祈祷,手术顺利,瑞红平安!”

“时间,已经八个小时了,分分秒秒,家人的心都被揪着,姐,你要挺住!我们相信你会好好的!”

“姐,你还在监护室里,还很虚弱,我知道你还不能回复我的短信,所以我说你听着,我们一起陪你度过难熬的日子。小时候的你最怕窝在家里,总是挪着也要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小时候的你最怕孤单,你哭着喊着想尽办法争取上学的权利,你用你最大的努力学习,再学习……”

魏瑞红手术后醒来,小妹马上给二姐魏琼发来条平安短信。为不让妹妹担心,重症监护室里的魏瑞红顾不上自己还未恢复正常意识,急于给妹妹打电话。她告诉妹妹手术很成功,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回国相聚了。听到姐姐的声音,魏琼激动得热泪盈眶。

手术的一个月后,泰利医生帮魏瑞红把伤口不愈合处的坏死组织全部刮掉,露出头盖骨,然后在鲜血淋漓中,他把四周用针缝合在一起。为了怕损伤脑组织,手术自始至终未使用麻药。魏瑞红痛得直喊叫。

生命意义的理解范文4

关键词:绚烂易逝的美,李轻松,《冰凉桃花》

 

冰 凉桃 花

李轻松(2007年)

一种流逝啊! 一颗微暗的心

一个精美的漩涡在行走

被风卷起的花瓣,瞬间散向无边

春天里总有一种冰凉的开放

一种彻骨的冷。鸟儿的骨头带一丝

倦意

一声哀鸣,落花无声

春天的桃园总有人在葬花

春天的街头总有人在歌唱

使我想起一些遗忘的事物

像那些美丽的桃花在我的唇边

可是我却无法摘下 、无法说出

梦游般的声音被折射在水上

不能逃避。一团桃花的哀愁

像罩在我命运上的钟声

我追赶着它的脚步,却总是在远方

一些腐烂的银斑正闪出光芒

一些陈年的桃子,正透出悲剧的红来

一辆时光的马车带着爱情走远

我回想起一些词语 :流水、风声

和消逝

我回忆起桃花的凉

那些看不见的伤痛,转瞬变得刺骨

我说 :明年的桃林将不再是这片桃林

这片桃林将变成鸟的羽毛

在我的头顶纷纷掠过

古往今来,有关桃花的诗词不胜枚举。《诗经》中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诗句,写了桃花的灿烂美丽和生机勃勃,给人一种火热、亮丽的感觉。唐代吴融有“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的诗句,浓烈香艳的桃花如火如荼,千枝万枝竞相开放,呈现出的是一幅繁华热闹的图景。桃花盛开时本来是炫丽灿烂、火热明艳的,但在这首诗中,李轻松却在桃花的前面冠以“冰凉”二字,形成了一种语言的张力,这也是作者诗歌的一大特色,她的诗歌中总是充满了悖论,她总是运用一种充满了张力的语言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感受。

李轻松有过一段在卫校学习的经历,这段经历对李轻松的精神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卫校解剖、尸体、骨头等使得她感到非常恐惧,作者在首师大的一次讲座中说到:“因为它把我以前建立起来的美学观念,对人的认识文学艺术论文文学艺术论文,对生死的概念,一切的一切全部都打碎。”“这个对我的影响,就是对我美学观念的一个冲破的东西,完全颠覆的,我一直非常迷恋的就是刀尖上的爱,非常对峙,完全不搭界的东西,极端化的,它们组合在一起,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所以我努力找到两个极端的东西,不仅是对立,还有它们的融合,它们相互的依存。”“我非常忌讳死的东西。但恰恰是死的东西,死亡的感觉带给我创作的源泉是源源不断的。”⑴所以在李轻松的诗歌里常常存在着一种悖论,比如她写到春天就一定会写到灰,或者灰色的意象;写到热烈就一定会写到冰凉,写到开放就一定会写到凋零论文范文。这样我们就初步了解了为什么灿烂美丽的桃花在作者看来却是冰凉的。

第一节:一种流逝啊!一颗微暗的心/一个精美的漩涡在行走/被风卷起的花瓣,瞬间散向无边“流逝”指时光的流逝,“漩涡”的形状让我们想到年轮,也用来指代时间,所以“行走”再一次强调了时光的流逝。“被风卷起的花瓣,瞬间散向无边”随着时间的流逝,春残花落,红颜老死,瞬时间灰飞烟灭。第一节点明了主题,花开是美丽的、绚烂的,但这种热烈的美却是短暂的,随着时间的流逝,终将零落成泥碾作尘,花是美丽的,但美中透露的却是冰凉是毁灭,是一种破碎的美。这种“破碎美学”也是诗人的一贯主张。李轻松从卫校毕业后又进入了精神病院工作,她恐惧那些扭曲、残缺的灵魂,但同时又迷恋着癫狂者的思维方式,在这两段特殊的经历上,诗人建构起了自己独特的“破碎美学”主张。她说:“过早地洞察生死的秘密,使我以极端对立的美学构建,颠覆了以往我早已确立的美学观念,形成了属于我自己的破碎美学,从黑暗向光明、从残酷向美、从死向生、从残肢断臂向灿烂辉煌,亦或反过来寻找,这些组合酷似‘与刀’,暗合了东方诡异的美学。”⑵“破碎美学”是李轻松对当代诗坛的独特贡献,她让我们在生活的破碎中看到了美。

第二节:春天里总有一种冰凉的开放/一种彻骨的冷。鸟儿的骨头带一丝/倦意/一声哀鸣,落花无声 春天本来是百花盛开的季节,我们可以联想到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本来春天是热闹的文学艺术论文文学艺术论文,但作者却说是一种冰凉的开放,这种悖论式的语言照应作者悖论式的题目“冰凉桃花”,起到切题的效果。“一种彻骨的冷。鸟儿的骨头带一丝倦意”,春天本来是鸟语花香的季节,但是由于花在冰凉的开放,所以鸟作为一种信使,它感觉到了花的冷,“杜鹃啼血正黄昏”鸟便失去了往日的轻盈,带有了一丝倦意。又一重悖论。“一声哀鸣,落花无声”不管花开的时候多么热烈,多么香艳,但短暂的灿烂过后,都要在鸟的声声哀鸣中片片凋零,无声无息。这一句可以说是对前面作者提出“冰凉开放”的解释。霍俊明曾以“悖论修辞”界说李轻松的创作,它既指向语言,更指向其思维的运作方式。李轻松说过:“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悖论,我们身在其中,被其逼迫也被其解救。至少我一直被这个悖论所左右。”⑶“我觉得这样一种强大的悖论在我的人生,在我的诗歌里面是非常普遍的。比如我写到春天,我肯定会写到灰,我写到火焰,那我也要写到火焰燃烧到鼎盛时期和灰烬差不远了。”⑷所以,在这种悖论的指引下,绚烂的桃花可以是冰凉的,轻快的鸟儿也可以是疲倦的。

第三节:春天的桃园总有人在葬花/春天的街头总有人在歌唱/使我想起一些遗忘的事物 “春天的桃园总有人在葬花/春天的街头总有人在歌唱”很自然地使我们想起黛玉葬花和她吟唱的《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葬花人从凋谢的花看到了自己的命运,灿烂的背后是瞬间,鲜艳的背后是悲凉,绽放的蓓蕾中却孕育着零落的无奈与哀伤,“春残花落”象征“红颜老死”,生命原来是如此脆弱。“一些遗忘的事物”可以是看到花开时的浓烈所遗忘的花落时的悲凉,也可以是古来女子如花般的命运论文范文。在李轻松的笔下,桃花美地触目惊心,又开得冰凉彻骨,“香气与血构成了桃花的凉气”(《杜撰桃花》)她把桃花写得惊人地美,但美丽的背后却是有朝一日冰凉的凋残,是最终的毁灭,是破碎的惋惜,这是她对桃花的真实抒写,也是对生命的真实感受。

第四节:像那些美丽的桃花在我的唇边∕可是我却无法摘下、无法说出∕梦游般的声音被折射在水上 那些美丽就在唇边,可是诗人却无法说出,因为诗人震惊于它的美丽,更震惊于它的瞬间,所以无法说出。既然在现实世界中无法说出文学艺术论文文学艺术论文,那么诗人便借助幻想、借助梦境去言说。上一节诗人已经提到“想起一些遗忘的事物”,那么想起了什么呢?“梦游般的声音被折射到水上”思维自然也随着声音被折射到水上“桃花流水杳然去;油壁香车不再逢”这是徐兰修于西湖“慕才亭”上悼念苏小小的楹联。一代名妓苏小小风华绝代、才情卓绝,但最终也难以逃脱被阮郁抛弃的命运,“男女之情,薄似云烟,短似朝露”年仅19岁的她便在满腔悲愤中香消玉殒。花似人,人终非花,人的生命有时比花还要脆弱,风来了,花开了,风去了,花谢了。在凄冷的风雨中,在迷蒙的尘世里,花落人亡,沉寂无声,留下的只是耐人寻味的叹息。在这里,桃花象征着如花开般美丽热烈的爱情,也象征着女子如花般的命运,极其美丽却又极易流逝。正如诗人在《远山的事情》中写到“花的飞行注定要在某个时刻成为花的遗骸”。

第五节:不能逃避。一团桃花的哀愁∕像罩在我命运上的钟声∕我追赶着它的脚步,却总是在远方紧接着上一节,如果桃花象征着女子的命运,那么它便是一种冰凉的宿命,永远都无处逃遁。在《桃花为什么这样红》中诗人写到“红色是我的宿命”女子的命运是如桃花般的血色,是一曲凄冷的悲剧。如果桃花象征着爱情,那么我努力去追赶它,但它“却总是在远方”,可望而不可及,很美好但永远都不可把握,只能任其在短暂的灿烂后最终流逝。在诗人的早期诗作《桃花三月》中她这样写到“……一些风在桃林中一闪而过春天是短暂的事情∕一个女人的面庞一闪而过 美是瞬间的事情”春天是短暂的,美是瞬间的,面对这一切,我们永远都无能为力。“人面桃花”是最美丽的,也是最短暂的,这是人类永远无法避免的悲剧。美好曼妙的青春与花相似,容易飘逝,花易落,人命短,炫目的美丽与转瞬的毁灭,这种快速的转换与情感的落差产生了不可思议的悲剧效果,让人有一种揪心般的痛。

第六节:这一节,诗人由想象回到了现实,回到现实之后她看到的是什么呢?——一些腐烂的银斑正闪出光芒∕一些陈年的桃子,正透出悲剧的红来∕一辆时光的马车带着爱情走远“腐烂”的斑点本是灰暗的,但作者却说它“闪出光芒”,而且还是银色的光芒。在这里,作者把两种既不可能的现象放在一起,这种充满张力的语言又构成了一种悖论。“桃子”是桃树的果实文学艺术论文文学艺术论文,看起来它的命运要比零落的桃花好一点,因为它已经结了果,但是作者却说它“透出悲剧的红来”,为什么有了结果反而是一种悲剧呢?因为“一辆时光的马车带着爱情走远”,虽然有了结果,却丢了爱情,那种生命中最美最幸福的体验——爱情早已随着时光的流逝渐行渐远渐至无穷。没有了爱情的果实只能渐渐腐烂。这一节与第一节相照应,第一节的流逝还只停留在时光的层面,这一节又有了更深一层的意思,时光的流逝导致了爱情的流逝,美丽的青春年华带着美好的爱情一同流逝,只留下一堆腐烂的果实。既是对主题的进一步解释,又是对主题的进一步深化。桃花象征了生命中一切美好的东西:时光、青春、爱情……它们是美丽绚烂的,但同时又是短暂易逝的,转瞬间时光流逝、青春难再、爱情远去,炫目的美丽与转瞬的毁灭造成了巨大的情感落差,产生了一种不可名状的悲剧效果。

第七节:我回想起一些词语:流水、风声∕和消逝∕我回忆起桃花的凉∕那些看不见的伤痛,转瞬变得刺骨 既然现实中的果实是一种“悲剧的红”,是一种没有爱情的腐烂,那么作者想要寻找业已走远的爱情就只能借助想象,“回想”、“回忆”表明诗人的思绪再一次远离现实,回到想象。而记忆中却只有“流水”、“风声”、“消逝”、“桃花的凉”,只有任凭美丽流逝而无可奈何的痛,所以那些曾经隐藏在诗人内心深处的伤痛和叹息又一次被诗人提起,“转瞬间变得刺骨”论文范文。“流水”、“风声”、“消逝”、“桃花的凉”这些意象都在前面的几节出现过,在这一节随着作者的回忆再次出现,既是对前面的回顾和总结,又是作者情感的进一步深入,由前面的“一颗微暗的心”,“一种彻骨的冷”直到本节的彻骨之痛,作者的情感更进一层。

进入新世纪以来,李轻松的作品风格有了明显的转变,它不在是撕心裂肺、刀光剑影、玉石俱焚式的,而是渐渐趋向于宁静、舒缓。不在是一剑封喉、时光飞溅的破碎与消亡,而是“希望能够在平静之中看到我的幽野心空,能够从我隐秘的地方看到更广阔的世界”⑸ 诗人“到了40岁这样的年龄,不能在像以前一样刀刀见血了。应该像茶一样能够沉到水底,她的清香、她的底蕴才能够释放出来”。⑹所以在这首诗的结尾,诗人不再是一味的写凋零与灰暗,而是写到了依稀可见的希望。第八节:我说:明年的桃林将不再是这片桃林∕这片桃林将变成鸟的羽毛∕在我的头顶纷纷掠过 “不再”二字表明了诗人认为的未来应该与现在有所不同,这片桃林不会永远都在这种冰凉的开放中年复一年地持续,那么,它会怎样呢?化作鸟羽,掠过我头顶的天空,是去追寻流逝的时光,是去寻找已逝的爱情,还是去追赶命运的钟声……作者没有明确说明文学艺术论文文学艺术论文,而是设置了一个开放型的结尾,留给了读者一大片自由想象的空间。在这里,我们依稀看到了一种希望,对整篇诗歌的色调有一种提亮的作用,这也是作者近年来不断对地探索生命的意义、不断地追问生命意义的结果。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桃花既是一种绚丽的美,是生命的激情,是青春的美丽,是爱情的热烈;但又是一种“人面桃花”的悲剧美, 表现生命的凋残,青春的消逝,爱情的不在。桃花是灿烂的,可它的生命却如此短暂。生命也是如此,最美好的东西却最容易在瞬间失去。李轻松在过许多诗歌中都写到了桃花,如《杜撰桃花》、《桃花三月》、《一场发烧》、《桃花为什么这样红》等,她说:“很久以来,我对桃花陷入一种不可名状的迷恋之中。我觉得世上再也没有一种东西可以像桃花那样,把所有的美与凋谢、灿烂与飘零、瞬间与永恒、甚至青春与死亡、与羞耻表达地那样淋漓尽致”⑺(辽河文学倾吧《与李轻松一起舞蹈》)所以在她的诗歌中,她把桃花写得惊人的美,但美中透露的却是冰凉,是毁灭,是一种无奈的破碎与凋零。但作者又没有把这种冰凉的格调一以贯之,在诗歌的最后,她又给了我们一丝依稀可见的光明,给了我们一丝希望,一份对来年的期待之情,这里,凝结着诗人对生命的思索与体悟。

参考文献:

⑴、⑷:李轻松:《在首都师范大学的讲座(一)》blog.sina.com.cn/lqs1964

⑵:霍俊明:《爱上打铁这门手艺——李轻松访谈录(一)》blog.sina.com.cn/lqs1964

⑶:霍俊明:《悖论修辞与减速写作——李轻松诗歌论》blog.sina.com.cn/lqs1964

⑸:李轻松:《在首都师范大学的讲座(二)》blog.sina.com.cn/lqs1964

⑹:李轻松:《每一首诗都是一条命》诗潮,2007年第六期。

⑺:李轻松等:《与李轻松一起舞蹈》辽河文学倾吧,2005年第二期。

生命意义的理解范文5

你院关于未经结婚登记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一方死亡后另一方有无继承其遗产权利的案情报告收悉。经研究认为,在本案中,不能承认刘美珍与栾庆吉为事实婚姻。

至于栾庆杰死亡后遗留的财产,可按财产纠纷处理。

附: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未经结婚登记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一方死亡后另一方有无继承其遗产权利的案情报告原告人:刘美珍,女,28岁,辽宁省盖县九寨村农民。

被告人:栾焕章,男,58岁,住址同上,系工人。

栾焕章之子栾庆吉与刘美珍于1983年12月,未履行结婚登记,即举行结婚仪式后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15天后,栾庆吉、刘美珍与其父母分居另过。1985年7月7日栾庆吉在帮助沙宪洲家打井时,不慎触电死亡。沙家付给栾家补偿费3500元,经镇司法助理调解,栾庆吉之父栾焕章得2600元、刘美珍得900元。栾秋吉共同生活期间的财有:

一、刘美珍的个人财物29件,价值232元;

二、栾庆吉的遗产9件,价值395元;

三、刘、栾同居期间的共同财产35件价值一千零四十四元四角。

另外,刘、栾“婚后”居住的房屋两间半是栾庆吉父母给他们的。

栾庆吉死后,刘美珍诉讼到法院,要求分割共同财产和继承栾的遗产,栾的父母栾焕章、沙素梅不同意刘的请求。

盖县人民法院按继承纠纷立案,于1986年11月17日审理认为刘、栾虽未登记结婚,已共同生活近2年,属于事实婚姻,在法律上享有夫妻间的一切权利。刘不但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共同财产享有分割权,而且对其夫栾庆吉的遗产有继承权。栾焕章、沙素梅不准刘美珍继承是无理的。故依法判决:

(一)刘美珍的个人财产归其个人所有;

(二)共同财产7件,归刘美珍所有;

(三)共同财产28件和栾庆吉的个人遗产归栾焕章所有。

宣判后,栾焕章、沙素梅不服,以刘美珍与栾庆吉未办结婚登记手续,不是合法婚姻关系,不能以配偶的身份取得遗产继承权为由,提起上诉。

营口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并经审判委员会讨论,有两种意见:

一、认为刘美珍与栾庆吉系自由恋爱,虽未办结婚登记手续,但事实上举行了结婚仪式,共同生活近二年,俩人感情较好,为群众所公认,除未登记外,其它都符合婚姻法规定的结婚条件,属事实婚姻,国家对事实婚姻是采取有条件的承认的,所以刘美珍应以配偶的身份取得继承权。

二、认为刘美珍与栾庆吉未履行结婚登记手续,即同居是违法的。婚姻登记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和婚姻法的其它规定一样都是社会主义法制的组成部分,不登记就是违背国家法律,因此,不能确立其合法的夫妻关系,不能以配偶的身份取得合法继承权。

省法院合议庭经过评议亦有两种意见:

生命意义的理解范文6

关键词:解读;青少年;自杀;生命意义

历史长河,从屈原投河到富士康员工跳楼,从尼采自诩太阳到日本战犯剖腹,个体追求死亡(自杀)似乎对于活着的人来说是一个永远解不开的谜团。涂尔干曾在《自杀论》中阐述道:“人们把任何由死者自己完成并知道会产生这种结果的某种积极或消极的行动直接或间接地引起的死亡叫做自杀。自杀未遂也是这种意义上的行动,但在引起死亡之前就被制止了。”现如今,热点似乎从讨论自杀的概念转向发现自杀的规律和诱因,以期得出自杀可控的可能性。于是乎,从自杀现象的概念出发,看到的是死亡结果在个体身上的自我感知以及行为追求。实际上,无论任何因素的分析还是模型的建立都不足以包含所有群体,不足以解释个体死亡那一瞬间的心理状态,这对青少年而言尤甚。正如事有两面,有死就必有生,既然无法全面的诠释死亡,那就对生的意义进行合理的概括,于是生命意义教育应运而生,表现出人们对死亡的一种理性和想象的抗争。

一、对“生”与“死”的意义理解

生命意义的理性是相对于死亡的不理性而言。生命意义教育中包含了对“活”的意义理解,这在企图自杀或者自杀未遂的个体身上是无法看到的,是个体将“死”的意义追求赋予了“生”。

而“生”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死却是静态的终点,以至于个体无法感受到“生”之短暂,却安然于“死”之永恒。这种不理性的意义丧失,同样是个体自我驾驭的脱缰。之所以说“生”是想象,而“死”是现实,是因为对个体而言,“生”的意义丧失将人作为社会动物特有属性中心理认知的丰富性、幸福感和美感摒弃,而个体从社会活动中体验到的是不断的压抑和痛苦,正是“死”将这些负面的意义符号终结。正如弗洛伊德所诠释的“死本能”,追求死亡的本能与生存的本能都毫无疑问地指向了“意义”。人究竟为什么而活?马克思借用劳动和社会的发展阐释了人“物化”向“人化”的过程转化,这一过程是不断扬弃的过程。从另一个角度是人不断的自我更新、自我再认识,从而向“终极关怀”迈进的过程。也许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过程将永远没有终点,这也是人之所以称之为“造物主”的原因。

二、青少年自杀现象对生命意义教育的启示

对于青少年而言,现阶段科学理性不断膨胀的意识形态下,外物的条件发展已经超出了个体所需达到的基本需求,即个体不断地靠近“物化”的终端,而在“人化”的荆棘之途刚刚起步。以至于经常会听到“活着有什么意思?”,“我到底是谁?”诸如此类的自问。

从青少年自杀的现象以及干预措施的理论、实践中,不难透视出青少年生命意义的内隐、冲动、空洞的根源表征。内隐是青少年的生命意识的认知表达形式,透过外物而表达出来,受外物的社会属性影响犹大。如网络、媒体以及同伴关系通过情绪等心理表征作用均表达了青少年对生命的隐含传达,而现阶段的科学技术过于理性,将本应该在社会活动中表达出的生命意义感抹杀在快速、高效、便捷的功能中(这些功能本该在“人化”活动中表现),无外乎常说“科学是把双刃剑”。冲动是青少年生命意义的情感体验方式。缺乏深刻、持久的积极情感体验而坐享其成“物化”的成果,造成了个体对“生”的陌生、疏远以及舍得。生的体验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比不上痛苦,这种痛苦来源于“不均衡”的压力、内在认知结构的失调,所以痛苦体验极容易感染个体,引发强烈的极端负面情绪。空洞是对青少年生命意义的内容表达。个体不知道何为人生的意义,或者说个体对生命意义本身内涵的理解仅限于作为人的“生存”而非“发展”。马克思已经对人的生命意义做了最终的诠释,意为“人生的幸福和自身的完美”,幸福与完美是有机统一的辩证体,更加突出在个人的所需所得中将个人风险人类和社会,以取得社会价值的创造,不断地实现人在社会中的终极自由。

三、青少年生命意义教育的措施

也许从自杀中看到了青少年在“生”与“死”追求力量上的不平等。因此,加强青少年生命意义的教育就格外的重要。从自杀现象的根源,结合中国文化,有必要探讨如何实现青少年在生命旅途中的自我扬弃和自我完善,达到从意识教育层面预防自杀,促进个体成长的目的。

1.激发“生命意义感”的情绪体验

青少年生命意义教育的核心在于激发个体对“生”的意义的现实体验,体验到生命的动态连续性、变化性以及感受到这种持续发展过程中带给个体作为高级社会动物的存在感,即人的价值感,且在人的价值证明中获取积极的情绪体验。现阶段社会的变迁,中西方文化融合下,青少年在人之意义感受上无所适从,在满足了低级需要后,本我的力量不在向更高层次挣扎,而现实的框架束缚了思维的进一步拓展和开发,这是对教育失败的严厉批评。青少年沦为知识的灌输对象,陷入自我认知的囹圄中,对世间万物的理解不带任何的情感色彩。在教育当中,注重挖掘体现“人”文的美感和丰富性,让青少年感受“生”之意义。积极的情绪体验可以通过感恩教育,物质细节感受,生命力量来展现;也可以通过身体力行的实践来达到身心统一的情绪理解。

2.充实“生命意义感”的认知内容

生命意义感包含了对人类历史文化的不断学习和创新,在加强青少年生命意义感的认知内容学习上,多注重自我意义的发现和建构。即外物的变化对自身的影响,以及在人物互动过程中,个体意识有无建构,有何理解,有何感受。不再是冷冰冰的接受,存储,而是转化为对意识的内省思考。认知内容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表现就是个体的职业选择与职业认同问题,反映到哲学上就是个体的“劳动”问题。劳动是充实“生命意义感”最为重要的认知内容,是个体表现社会主体性的根源和依据。尤其是创造性的劳动实践,通过完善生命意义的整合,是实现劳动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纽带。而在青少年的年龄阶层,作为步入社会劳动的伊始阶段,解读和认同自身与劳动的关系成了生命意义感的重要内容组成,如:我的工作在我的人生中是什么意义?对我有何成长帮助?等等。

3.转化“生命意义感”的价值取向

转化青少年生命意义感的价值取向,生命意义的价值感首先要从广度上转化,即更多地从个体的责任意识向社会责任意识转化。实现个人满足的同时,不断将自己包容到社会和全人类的满足中去,实现个体和集体的交互与融合。其次从深度上转化,从人类的生存意识转化为人类的发展和追求永恒的意识。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终极关怀”的另辟蹊径。最后从整体上转化,即将与自身相关的各类社会意义赋予整体的概念,将生命意义感系统化、抽象化。

总而言之,个体的自杀是社会不愿意看到的。这一现象从意义方面带来了启示,也许运用科学手段去研究这一现象本身就违背了生命意义存在的初衷。正如罗杰斯所倡导的“人文关怀”一样,对于这种个体追求死亡的现象,不可能完全的消灭,但是有理由去在有生之年为之付诸抗争的实践,何尝又不是生命意义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埃米尔·迪尔凯姆.自杀论[M].冯韵文译:商务印书馆,1996.

[2]维克多·弗兰克尔,活出生命的意义[M].吕娜译:华夏出版社,2010.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