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发展的主要原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交通发展的主要原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交通发展的主要原因

交通发展的主要原因范文1

关键词:交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Malmquist指数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交通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经过十几年交通基础设施的大发展,甘肃省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从不协调逐步转向协调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中甘肃省已初步形成了以省会兰州为中心,以2149公里的铁路和12140公里的国省道及高速公路为骨架,以中心场(站)为枢纽,以93498公里的县乡村公路为网络,辅之以2200公里的民用航空线路、873公里内河通航航道和数千公里管道组成的多层次综合运输网络体系。

未来伴随着甘肃省经济的持续增长,交通行业还有一段时期的快速发展空间。因此,交通行业发展质量对于甘肃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具有重要含义。

2研究方法和模型

全要素生产率是生产率研究中的重要对象。本研究利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定义TFP,并采用非参数的DEA方法进行计算。根据 Fare 等人(1989,1992,1994)的研究,Malmquist生产力指数可以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变化两部分,在规模报酬可变条件下,其中技术效率变化又可以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据此,可表示为

其中,第一项表示纯技术效率变化,第二项为规模效率变化,第三项为技术水平变化,且第一项和第二项的乘积是技术效率变化。当M>1 时,TFP进步;当M

3指标选取和预处理

由于数据可得性的限制,本研究搜集的包括2000―2011年间共12个年份的铁路、公路水路和民航四个部门上述投入和产出指标的相关统计数据,并选取了资本存量K和从业人员数L作为投入指标。而由于旅客周转量和货物周转量等指标不一定是可比的,本研究将其折算为一个标准产出指标――“综合周转量”(绿荷和货物周转量相加),作为交通产出指标。

4实证研究的结果和分析

运用DEAP软件计算了2000―2011年甘肃省交通行业生产率的Malmquist指数及其分解。对甘肃省交通行业TFP(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变动趋势做出如下具体分析:

2000―2011年间甘肃省的交通运输行业TFP波动较大,这主要与技术效率变化波动大有关;技术效率变化起伏较大,且技术效率的变化与TFP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近几年又有所下降,技术效率的增长幅度有限;技术进步变动与技术效率变动相比较为平稳,总体呈现稳定的增长,年平均贡献率达9.2%,表明技术进步是甘肃省交通行业TFP增长的主要动力;研究时间范围内有一半时期纯技术效率指数小于1,平均每年纯技术效率贡献率为0.3%,这影响甘肃省交通行业技术效率和TFP增长缓慢的一个原因;除2003―2005年、2008―2010年外,甘肃省交通行业的规模效率变动基本小于1,年平均贡献率为0.7%,是造成技术效率整体的增长缓慢另一原因。

综上,从2000―2011年的均值来看,甘肃省交通行业的全要素增长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对其分解揭示出,技术进步是推动交通行业生产率提升的主要动力。而对效率变动的进一步分解表明,无论是纯技术效率还是规模效率,增长均较为缓慢,表明它们对交通行业生产率的贡献较低。

5结论与建议

本文采用DEA―Malmquist指标分析法,以甘肃省为例,对2000―2011年交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甘肃省交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为10.2%,其中技术效率平均增长率为1%,其中纯技术效率平均增长率为0.3%,规模效率平均增长率为0.7%,而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改善的贡献达9.2%。因此,技术进步是甘肃省交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得以改善的主要动力,而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较低是造成甘肃交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偏低的主要原因

总体来看,甘肃省交通行业的发展质量得到改进。但必须看到,交通行业的TFP增长主要依靠技术进步,而技术进步是由迅速激增的高资本投入带来的。这种高资本投入、低资本收益及低资源配置效率的发展模式,将使TFP增长难以持续,并且还伴随着能源高消耗和污染高排放的问题。表明甘肃省交通行业的发展模式需要转型,需要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进各方面的创新,包括理念创新、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创新。

参考文献:

[1] 余思勤、蒋迪娜、卢剑超.我国交通运输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2004(6).

[2] 郑京海、胡鞍钢.中国改革时期省际生产率增长变化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2005(4).

交通发展的主要原因范文2

一、出行首选火车形式宁愿自助

据调查,如自费外出旅行,就火车和飞机在价格、时间和舒适程度几项综合考虑,66.9%和居民更愿意乘火车,24.5%的居民则更愿意选择坐飞机,表明火车是目前大多数居民外出旅游首选的交通工具。同时,对随团和自助两种假日旅游形式,38.5%的居民更愿意个人自助旅游,主要原因是个人自助旅游自由,包括可以自由选择交通工具、乘车路线和景点等,同时也比较节省,并可免去一些不必要的麻烦。16.2%的居民更愿意选择随团旅游,主要原因是随团旅游安全省心,氛围热闹,可结交新朋友。此外,36.9%的居民表示要视情况而定。

二、多数居民肯定假日旅游方式及其对旅游业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对年“”以来较长假期旅游的休闲和消费方式,64.3%居民表示认可,而23.2%的居民不认可。具体到居民在约一周假期中相对集中的旅游的最大好处,分别有41.1%和26.1%的居民认为是带动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因为它除可以较有力地直接推动旅游产业,还可以拉动与旅游业相关的交通、商业等经济领域的发展。同时在目前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它也是促进消费需求增长的有效途径。此外,分别有29%和21%的居民认为假日旅游的最大好处是放松个人身心和增长见闻。因为在竞争日趋激烈和经济、科技、信息迅速发展的条件下,利用较长的假期进行旅游,可以较有效地得到休息和各种见闻,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旅游环境和旅游管理

交通发展的主要原因范文3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freeway construction has a rapid development, but the traffic accident is constantly increasing. According to the author's a decade of experience in freeway management, this paper sums up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laws of freeway traffic accidents, deeply analyzes the reasons, to discuss with all pepole.

关键词: 公路;交通安全;因素;事故

0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高速公路建设也在突飞猛进,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每年都以20%的速度递增,截止2010年3月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经达到6.5万公里,列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吉林省交通建设也在奋起直追,目前高速公路也已通车1813公里。随着高速公路的增加,交通安全事故也逐年递增。做为一名高速公路管理者,我们有责任认真总结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特点和规律,深入分析影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主要原因,提高交通安全管理水平,有效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已成为管理上的紧迫课题。如何做好交通安全工作,根据本人在高速公路管理工作十多年的经历,现与大家共同探讨。高速公路发生交通安全问题,都与道路、人、车的因素和气候因素有关。

1道路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道路因素主要包括:道路设计、道路质量、道路施工、道路绿化等。

1.1 道路设计道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①直线与曲线长度的比例不合理。高速公路直线的最大长度和最小长度应有所限制,直线与曲线的长度设置应合理,否则容易形成驾驶单调感,对驾驶员起到催眠作用,引发交通事故。②纵坡及纵坡长度不合规范。坡度大、坡长小的坡段事故率相对较高。③弯道超高不合理。特别是在高速公路入口的匝道路段,弯道超高设置不够或出现弯道反超高等情况容易引起车辆侧翻等事故。④路面设计中影响安全方面主要有:路面强度、路面稳定性、路面平整度、路面抗滑性能等。

1.2 道路质量影响行车安全主要有:①路面坑槽、断板严重影响路面平整度,容易造成高速行驶车辆方向把握不准而引发事故。②路基沉降形成的路面积水现象是行驶车辆的一大事故隐患。③“桥头跳车”现象也严重影响行车安全。

1.3 道路施工高速公路道路养护施工作业不规范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方面。①施工标志不规范。设置区域太小、过近,施工标志不全,陈旧不清晰等。②施工材料乱堆放,占道情况严重,特别是夜间行车,造成车辆撞上施工材料引发事故。③施工现场管理不严。表现为施工人员不着标志服,施工车辆随意掉头、逆行。

1.4 道路绿化道路绿化对交通安全的影响有:①有效的道路绿化可以遮蔽道路线形中一些影响驾驶行为的不良景象,使驾驶员,行车视野集中,设计不合理容易使驾驶员产生视线涣散,思想不集中,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②道路绿化的欠缺,减少了道路的线性特征,影响道路的连续性。③还直接影响了降低噪音和夜间行车防眩作用,对车辆高速行驶产生一定事故隐患。

2人的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人对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主要是针对驾驶员、乘车人、进入高速公路的行人。

2.1 驾驶员的因素由于高速公路全封闭、全立交,路况良好,车辆行驶时不需要驾驶员采取太多措施,导致驾驶员警惕性下降,据了解高速公路交通事故80%以上都是由车辆驾驶员的原因引起的。①驾驶员缺乏高速公路行驶经验。高速行驶时驾驶员动态视力明显下降,有效视野变窄,对必要的信息可能发现过迟或根本发现不了,导致行驶中观察,判断失误的可能性增大,或对突发性危险惊慌失措,处理措施不当造成失误,这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②超速行驶引发事故。高速公路限速最高时速为120公里,部分驾驶员认为高速公路路况好、视线好,盲目超速行驶,极易发生事故。③低速行驶引发事故。高速公路实行分向式行车能够确保车辆高速行驶。而低速行车造成的流动障碍,特别是夜间或其它恶劣气候下,更易发生追尾事故。④疲劳驾驶引发事故。高速公路平坦舒适,长时间行车极易导致生理和心理疲劳,一些驾驶员为经济利益所驱动,昼夜连续赶路,导致疲劳过度,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⑤违法停车引发事故。有的驾驶员在高速公路随意停车进行修理,车后不放任何警示标志,有的随意停车换驾驶员、解手、问路、检查车等,特别是夜间,极易导致交通事故发生。⑥未保持车距引发事故。道路安全法规定,车时速在100公里时,车与前车间距必须保持100米以上,但是,许多驾驶员对保持车距必要性认识不够,还存在着普通公路上的跟车习惯,如遇突况,会出现连环追尾事故。⑦违章逆行、掉头、倒车引发事故。在高速公路上,逆行、掉头、倒车是比较常见的违章,极易发生事故。有的驾驶员盲目起车,强行超车以及从右侧紧急停车带超车等,都可能引发交通事故。⑧长期占用超车道引发事故。超车道是车辆借道超车的专用车道,许多司机特别是货车司机长时间,长距离占用超车道,阻碍了后面要超车的车辆,使后面车辆在车阵中左冲右插,容易发生交通事故。⑨还有的驾驶员在高速公路行驶时,与人闲谈、抽烟、打手机等,注意力不集中的行为也容易引发事故。 转贴于

2.2 乘车人因素①在机动车驾驶室以外的车厢违章载人。②个别旅客闯入高速公路等候长途客车。③客车超员并在高速公路上随意上下旅客。

2.3 行人因素①周边群众贪图方便,擅自进入高速公路行走,随意横穿高速公路。还有一些无行为能力人和流浪人口任意进入高速公路。②高速公路养路工、施工人员未按规定穿反光衣,随意走动,也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3车辆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高速公路行驶的车辆要求车况良好,但还存在有些不符合交通法规规定的车上路,有的驾驶员在上高速公路前忽略了对车辆的检查,所以发生事故较多。

交通发展的主要原因范文4

中图分类号:U41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4(a)-0000-00

我国的公路路面的两种主要类型就是沥青混凝土路面与水泥混凝土路面,而沥青混凝土路面占的比例正在逐年的增加,据统计,在1990年,沥青混凝土路面占的比例是70%;2000年,沥青混凝土路面占的比例达到到80%;2004年的时候,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比例已经增长到90%了。由此可见,沥青混凝土是我国公路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实际使用中,沥青混凝土路面经常在早期就出现破坏现象,这给道路的使用带来了不变,也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我国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的破坏类型有以下几种:

(1)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松散、坑洞现象;

(2)路面出现网裂、唧浆;

(3)路面出现横向裂缝导致路面唧浆;

(4)路面出现车辙、泛油、稳定性遭到破坏;

(5)路面的沥青出现剥落现象;

(6)路面出现滑移破坏。

上述六种就是我国沥青混凝土路面目前比较常见的早期破坏类型,这些破坏严重影响了交通事业的发展,缩短了道路的使用寿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所以解决这些问题迫在眉睫。我们解决一个问题,首先就要弄清它的原因,所以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破损原因分析是非常有意义的,这样我们才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避免路面受到破坏。接下来,笔者就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加以分析。

1路面坑洞、松散现象原因分析

路面出现松散、坑洞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水进入了路面内部并且滞留在,因为水不能及时的排出,所以在汽车高速行驶的作用下,使公路像水压机一样每次都产生特别强大的冲击水压力以及泵吸作用,导致沥青从碎石的表面脱落下来,于是路面形成松散,且在汽车车轮的带动下产生坑洞。

由上述说明可以看出,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松散、坑洞的主要原因就是内部进水,而进水主要由以下因素造成:

(1)在施工的过程中,密级配混凝土面层因为局部离析而导致空隙率过大,所以渗水。

(2)因为路面面层的配比不合理导致路面透水并且滞留。例如:ACⅡ结构就特别容易使水透进路面中并且滞留。

(3) 半刚性基层由于温缩原因发生横向反射出现裂缝导致路面渗水。

(4)由于路面本身温缩产生裂缝导致路面渗水。

(5)道路中央的分隔带没有做好防水以及排水措施,导致水从中央分隔带流入路面中。

(6)路基中的毛细水进入到路面中,特别是开挖地段没有设置盲沟以及基层排水结构的区域。

通过大量的工程实例表明:如果有自由水进入到沥青混凝土路面中并且滞留,无论是什么类型的沥青混凝土,在大量汽车行驶的作用下,都会出现沥青剥落现象以及水破坏。一旦水滞留在路面的中面层或者下面层,水破坏就会更加严重。

2路面唧浆、网裂原因分析

路面内部透水是导致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网裂和唧浆的主要原因,在两层式或者三层式的道路中,水透过路面并且滞留在基层顶面,在大量汽车快速行驶的作用下,自由水会产生非常大的压力并且冲刷着基层沥青混合料表层的细料,形成灰白色浆液,形成的浆液在行车作用下压唧到道路表面就会形成唧浆,时间久了,路面就出现网裂,如果基层强度较低,路面很快就会形成坑洞。

3路面横向裂缝原因分析

导致路面出现横向裂缝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半刚性基层由于反射产生裂缝。

(2)路面由于温度变化而出现裂缝。

(3)地基或者填土路堤由于纵向发生不均匀沉陷而出现裂缝。因为路面出现横向裂缝,雨水就会渗透路面直接流入半刚性基层内,在大量汽车快速行驶的作用下,自由水会产生特别大的压力并且冲刷着基层沥青混合料表面的细料,进而形成灰白色浆,再被唧到道路表面形成唧浆。

沥青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它的温度收缩系数一般在25*10-6到40*10-6之间,所以在比较寒冷的地区,一方面是由于冬季突然大幅度的降温而导致沥青混凝土路面产生低温收缩出现裂缝;另一方面是由于气温的变化导致沥青面层出现温度应力,在温度应力的反复作用下,使沥青路表面产生温度疲劳出现裂缝。

4路面车辙、泛油、失稳原因分析

导致路面出现车辙的因素比较复杂,其外部因素主要表现为交通渠化、交通荷载以及道路所处区域的自然环境温度变化;内部原因主要是沥青的品种和质量以及沥青混合料的综合性能等,它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内摩擦力、粘结力、温度稳定性。其中粘结力由沥青混合料的流变性能决定,同时还受到粉胶比、沥青用量、沥青和矿料的粘附性等因素的影响;内摩擦力由集料性能和矿料级配决定。我国现行的规范中,对于沥青混合料的配比设计方法没有针对矿料级配设计的具体要求,这也是道路在使用早期出现车辙损坏的一个重要原因。由此可见,合理的沥青混合料配比设计是避免出现车辙的一个主要技术手段。

在道路早期的泛油现象仅发生在轮迹带上,根据研究发现,新泛油现象主要有两种:

(1)由小发展到大的点状的油斑。这种泛油在初期是在某段轮迹带上出现一些轻度小块油斑,然后小块油斑慢慢增多并且增大,等到严重的时候,油斑的大小、面积以及爆发密度就会进一步扩大,最后各块油斑联通成片。

(2)由于压实不足或者集料质量较差,在汽车轮载的反复作用下,路面集料发生位移,在汽车高速行驶的过程中路面再度压密,挤压沥青上泛,导致泛油。

在发生车辙的路段一般都伴随泛油的现象,因此,二者的产生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一样的。由此可见,研究一种能够适应新情况的沥青混合料配比设计方法是解决早期泛油和车辙的有效途径。

2路面沥青剥落原因分析

路面沥青剥落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1)路面受到柴油或者机油的污染。

(2)矿料和沥青之间的粘附性等级由沥青及矿料本身的性质决定,如果粘附性不能达到要求,在拌和的时候就要添加抗剥落剂,并且用试验的方法最终确定抗剥落剂的种类以及用量。

(3)路面在冻融或者水循环的作用下,因为车轮荷载的作用,水在进入路面空隙中之后不断产生真空负压抽吸和冲击水压力,并且反复循环,最终渗入沥青和矿料的界面上,导致沥青粘附性大大降低并且逐渐失去粘结力,于是沥青膜从石料的表面脱落下来。

6路面的滑移破坏原因分析

路面的结构层就像一个三合板一样,所以不能按照三个独立的层次进行分析。一旦三合板脱胶了,三合板就变成了三层独立的板,就会发生滑移。而沥青混凝土路面和三合板的原理类似,如果面层间脱离,路面就会发生滑移遭到破坏。

造成路面面层层间脱离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路面面层层间没有设置粘层油。

(2)施工的时候是在雨天进行,或者沥青混凝土路面下层还没有充分晒干就进行上层施工。

(2)在喷洒粘层油之前没有把污染彻底清扫干净。

(4)喷洒粘层油之后因为管理不到位导致出现新的污染。

7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交通事业也在不断的进步,交通作为一个基础行业、经济发展的载体,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国家的综合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我国公路以沥青混凝土路面为主,所以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破坏类型的分析是非常有意义的,只有明确破坏产生的原因,才能从本质上防止,进而保证公路质量,使其最大限度的为经济发展而服务。

参考文献

[1]沙庆林,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现象及预防,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年.

[2]《公路柔性路面设计规范》JTJ014-86,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6年.

[3]《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14-97,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年.

[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实施手册》JTG F40-2004,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

[5]汤雪英,浅谈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破坏的类型及原因,内蒙古煤炭经济,2010年01期.

[6]王春玲,浅谈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早期破坏,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9期.

交通发展的主要原因范文5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预防治理

引言:由于沥青路面具有造价低、噪声小、行车舒适、施工快捷、维修方便等优越性,因而沥青路面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随着交通量迅速增加,沥青路面在铺筑使用后会产生各种各样裂缝,导致路表水的浸入,裂缝两侧的路面结构层和土路基的含水量增大,致使路基和路面强度降低。特别在冬季和春季,在雨、雪水渗入,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裂缝状态的路面病害越发严重。因此,为了提高路面质量,减少路面病害,必须加强对沥青路面早期裂缝的认识及防治工作。

1 沥青典型病害形式

1)横向裂缝:即与路面中线近于垂直的裂缝。裂缝起初大多出现在路面两侧的硬路肩,逐渐发展而贯通全路幅。贯通裂缝沿路面大致呈均匀分布。横向裂缝通常不是由于荷载作用引起的,而是由于低温收缩或半刚性基层收缩产生的。冬季低温冻缩是诱发横向裂缝的重要因素。

2)纵向裂缝:即与路面中线大致平行的裂缝。大多出现在半填半挖路基或路面加宽处。其原因是由于压实度不够,高填方路段路基土滑移,路基或基层出现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纵向裂缝。混合料摊铺时纵向施工搭接质量不好,也会出现纵向裂缝。

3)网状裂缝:即相互交错的疲劳裂缝,形成一系列多边形小块组成的网状开裂。龟裂的初始形态是沿轮迹带出现单条或多条平行的纵缝,而后,在纵缝间出现横向和斜向连接缝,形成缝网。

4)车辙:即路面表面沿轮迹的纵向凹陷。车辙严重是高速公路病害不同于一般公路的一个显著特点。沥青路面上的车辙,除了影响行车舒适性外,还对交通安全有直接影响。

5)波浪:即路面表面有规律的纵向起伏。产生波浪的主要原因是,路面材料组成设计不合理和施工质量差,使路面材料不足以抵抗车轮水平力的作用。

6)松散:即集料和沥青逐渐脱开并散失。松散可出现在整个路面表面,但由于行车的作用,一般轮迹带处比较严重。产生松散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混合料中沥青含量偏低。沥青与集料粘附性差,或是由于沥青的老化,水的浸入也是产生松散的主要原因。

7)坑槽:即路面上出现的坑洞,是龟裂、松散等其他损坏进一步发展的结果。由于表面水从这些损坏处浸入,停留在基层表面上,在车载反复作用下冲刷基层的细料并逐渐形成灰浆,使沥青面层与基层脱开,灰浆被车载挤压,通过面层裂缝或面层混合料中的空隙挤到表面,使沥青面层产生网裂,一些碎裂的小块面层或基层材料被车轮带走,而逐步形成坑洞,并不断的扩大。

8)沉陷:即路面表面的局部不均匀凹陷。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路基土压实度不够,导致路面在横向和纵向产生不均匀沉陷和严重的纵向开裂,同时由于路基压实度差导致路基强度显著降低和路面承载能力不足而产生路面早期损坏现象。

9)泛油:即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在天气炎热时向上迁移到路面表面,而在冷天时又不存在逆过程,因而沥青积聚在路面表面,形成一层有光泽的沥青膜。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过多,混合料空隙率过小,沥青的高温稳定性差,是产生泛油的主要原因。

10)磨光:即路面在行车作用下集料棱角被磨成圆滑或平滑状。路面表面纹理丧失,路面抗滑能力下降。路面磨光,是由于路面抗滑层集料组成设计和采用集料抗磨性能差所造成。

2 病害产生原因分析

2.1 设计原因

1)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或厚度不足,路面强度无法满足行车要求或者对路面设计年限内交通量年均增长率估计偏小,致使路面强度不足,满足不了交通量的迅速增长和汽车载重明显增大的需要,以致沥青路面产生裂缝。

2)地下管道设计深度不够,导致基层压实不平引起沥青路面的横向裂缝。

2.2 材料因素

1)沥青混合材料过细,其结合料过少(即油石比过低);炒制过火。

2)沥青混合料中集料级配不佳,石料偏少。

3)沥青材料配合比不正确。

4)沥青原材料低温延性差或沥青混合料粘结力低,造成路面早期裂缝。

2.3 气候因素

冬季气温下降,沥青面层或半刚性基层低温收缩易产生收缩裂缝或干缩裂缝,这种裂缝在路面重复荷载作用下使沥青路面表面形成横向反射裂缝。

2.4 施工因素

1)路基或基层结构强度不足,路基局部下沉路面掰裂。

2)半刚性基层在铺建时随着混合料水分的减少产生干缩应力,形成干缩裂缝。

3)基层混合料的离析或碾压不密实及机械组合不合理,造成基层上部细粒料上浮,形成强度较弱的薄层,在行车荷载作用下,易产生龟状裂缝。

4)半刚性基层保养不当直接影响干缩裂缝的产生。产生这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是:a.水泥的安定性不稳定,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水灰比过大,降低了表面强度,施工完毕一 经使用磨损易起砂。b.在施工过程中,收抹压光时间过早或过迟,人为在混凝土表面洒干水泥或水,养护不及时或路面未达到足够的强度就施加各种荷载等引起表皮开裂或脱皮。c.砂、石、水泥计量错误或加水量不准、混凝土搅拌时间短,灰料拌和不均匀,石子集中振不出水泥浆。d.未按操作规程浇筑混凝土,下料高度不当,漏振或振捣不密实,混凝土中的气泡未及时排除。e.模板拼装不严密,表面清理不干净,不牢固,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或局部漏刷。

5)混凝土面层产生的裂缝主要有:干缩裂缝和施工缝留置不当引起的裂缝。可以采取以下施工措施:a.严格控制水灰比,掌握好面层的抹压光时间,严禁在混凝土表面洒干水泥或水。b.保证施工现场有一定的水泥存量,以确保水泥安定性的稳定。c.模板面清理干净,脱模剂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必须按操作规程浇筑,严防漏振,并应振至气泡排除为止。d.严格控制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砂率不能过大,控制砂石含泥量,混凝土振捣密实,及时对板面进行抹压。e.选用水化热小和收缩性小的水泥,尽量选择温度较低的时间浇筑混凝土,避免炎热天气浇筑大面积混凝土,按规范规定正确留置施工缝。 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覆盖草帘、草袋,避免暴晒,定期洒水,保持湿润。

2.5 超载因素

1)由于超载车辆引起累计轴次的增大,从而引起设计弯沉值减小。

2)由于超载造成正常设计的路面基层或底基层抗拉强度不足,使其提前在层底产生拉裂。

3)由于超载,加之车辆的振动冲击作用,可将路面压坏,即一次性破坏作用。4)由于超载,车辆在上下坡、刹车时将加速沥青路面层的剪切破坏。

3结束语:

影响沥青路面破坏的因素很多, 也很复杂, 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在实际工作中, 应根据其成因从路面设计、原材料进场到具体施工, 有针对性地采取一系列预防和改善措施。同时必须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从管理部门、设计部门到施工部门, 层层重视、层层控制、层层落实。只有这样, 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沥青路面破损现象的发生, 使城市道路建设质量全面提高, 更上新台阶。

交通发展的主要原因范文6

[关键词]人性化 城市道路 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8-0351-01

近年来随着公路交通的迅猛发展,交通事故已经成为除疾病以外人类非正常死亡的主要因素,我国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超过10万,公路安全问题深受社会及公众的关注,人性化设计以安全为出发点,通过优化设计为出行车辆提供安全保障,其作用在高速公路建设中日益凸显,为有效减少交通事故发生、降低交通事故损失、避免人员伤害,有必要在公路设计中融入人性化设计理念。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起点晚,经验少,虽然在以往的公路建设时期, 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建设单位在各方面对高速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都做了不少努力,在局部领域也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1 高速公路的概念

高速公路属于高等级公路。中国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高速公路指“能适应年平均昼夜小客车交通量为25000辆以上、专供汽车分道高速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公路”。各国尽管对高速公路的命名不同,但都是专指有4车道以上、两向分隔行驶、完全控制出入口、全部采用立体交叉的公路。此外,有不少国家对部分控制出入口、非全部采用立体交叉的直达干线也称为高速公路。

一般来说,高速公路能适应120公里/小时或者更高的速度,路面有4个以上车道的宽度。中间设置分隔带,采用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高级路面,设有齐全的标志、标线、信号及照明装置;禁止行人和非机动车在路上行走,与其他线路采用立体交叉、行人跨线桥或地道通过。从定义可以看出,一般来讲高速公路应符合下列4个条件:(1)只供汽车高速行驶;(2)设有多车道、中央分隔带,将往返交通完全隔开;(3)设有立体交叉口;(4)全线封闭,出入口控制,只准汽车在规定的一些立体交叉口进出公路。

2 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

交通事故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与驾驶员操作有关,还与车辆的行驶性能及车辆行驶环境有关,英国、日本、德国等国通过对交通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几乎所有国家交通事故的官方统计都表明,引起交通事故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机动车驾驶人失误,其在各种事故中的原因中所占比例高达80%~90%,在我国所占比例达到95%以上,而以道路、车辆、环境等因素为主要原因引发的交通事故不足10%,说明了驾驶人的行为过错、行为不当是造成事故的最主要原因。

3 高速公路人性化设计理念

3.1 人性化设计理念

人性化设计是就是要求设计师在进行相关设计的过程中,第一出发点就要从人的角度出发,并且在某些工程细微环节,将人各个方面的主观因素考虑到其中,充分的体现出人性化,不仅要对于公路本身的舒适性、安全性、和谐统一性加以重视,还必须要保障人们出行的便利性。安全实际上就是人性化设计公路设计的核心,而细节上的处理和设计,便是确保人性化设计得以实现的手段,最大限度的减少交通安全事故,便是人性化设计的根本目的。因此, 只有针对事故发生的可能原因、过程、结果等方面有着紧密的认识,深入的了解,才能够真正的在设计过程中将大量的理念予以应用。而从交通事故的分析结果来看,导致交通事故出现的人为因素占了绝大部分,这其中的超速、车辆失控、疲劳驾驶等方面所引发的事故尤为严重。

3.2 人性化设计理念的应用

(1)震动带的应用

依据相关的调查研究结果来看,驾驶员的疲劳驾驶现象,也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而为了能够促使驾驶员的精力更好的集中,减少疲劳,可以在高速公路上设置震动带,如此以来,便能够起到提升驾驶员警惕的效果。震动带主要是通过道路上的凹凸不平,使得车辆形式颠簸,让驾驶员感受到明显的震动,达到提神的效果。震动带根据其功能主要分为减速震动带及警示震动带两种,减速震动带通常设置在下坡路段小半径平曲线前部或连续下坡路段,沿道路横向布置,俗称减速路面,通过设置震动带使车辆产生颠簸,强制驾驶员减速,其目的在于告诫驾驶员前方属于特殊路段,需采取减速措施,该震动带的设置需与配套的预告标志配合使用。

(2)宽容路侧设计的优化

宽容路侧设计是以路侧净区设计为基础对公路设计进行优化,路侧净区设计包括路侧净区内的边坡坡度、净区内排水设施和交通工程设施设计等方面内容,其目的在于容许过错车辆一定程度上驶离路面,并为驶离车辆提供一个安全返回的空间。为此,需对路侧净区内的相关组成部分予以人性化设计,比如:边沟采用盖板边沟或浅蝶形边沟、填方路基采用缓坡设计、土路肩采用圆弧形设计等等,这些细节的设计,都能够有效减少或避免过错车辆的翻车,避免更大交通事故的发生。

(3)避险车道的设置

受到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动,我国公路事业迎来了建设,高速公路建设数量、施工规模持续增加,使得高速公路逐渐出现于山地、丘陵地带。在这些复杂地区建设高速公路,由于地形、地质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和施工成本的制约,常常会出现一些大纵坡、陡坡的现象,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那么车辆在这些纵坡上行驶的时候,必然会受到汽车重力、速度的影响从而产生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故。在这个时候,设置避险车道十分关键,一般由避险车道引道、标志标线、制动路床、服务道路、路侧护栏、端部抗撞设施及施救设施七部分组成,其作用一方面可以使失控车辆从主线车流中顺利分流,避免对主线行驶车辆造成干扰, 危及第三方安全;另一方面,可以使失控车辆平稳停车,最大限度保障驾驶员安全,减轻失控车辆的损失。

(4)降温池的设置

车辆本身是通过车轮与地面的摩擦产生动力的,那么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轮胎也就必然会出现发热现象,如果说轮胎长时间的行驶并且无法及时的对于轮胎进行降温处理,那么就极有可能会出现制动失效;轮胎自爆的情况出现,极大的威胁到了车辆自身的行驶安全以及驾驶安全,这类现象实际上在货车以及栽重车之上属于一种极为常见的现象。而为了能够切实有效的避免这类情况出现,有相当一部分高速公路都设置了服务区、停车区,以及降温池等方面的措施来使得轮胎发热问题得以环节。但就目前来说,降温池的设计实际上没有明确规定,导致设计不一。而以人性化理念作为出发点,要达到有效的降温目的,那么就应当要保证降温池的长度至少在40米、高度为0.7米,前后位置的过渡段则应当设置为20米,其宽度应当要保持在容纳一辆载重车为标准,至少不低于4.5米的宽度。

4 总结

宽容理念是公路设计的一种指导思想,是人性化设计的一部分,避险车道、降温池、震动带及宽容路侧的应用仅仅是该理念设计的一部分,在实际应用中还有很多类似的细节设计,比如紧急停车带的设置、可变情报板的设置等等,它要求我们灵活掌握规范及标准,从细节出发,对潜在的危险提前给予预防,将事故发生消灭在萌芽状态,以人为本进行公路设计。

参考文献

[1] 李尽华,张永军等.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公路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7(08).

[2] 杨东丽.浅谈公路建设及可持续发展[J].科技资讯,20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