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命的看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生命的看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生命的看法范文1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研究初期,我采用问卷和个别交流的形式了解了学生的生命现状及对生命教育的看法。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在我们这样一所偏远的农村初中,学生各方面的压力远远不如城里学生的情况下,竟然也有27%的学生认为活着没有意义,9%的学生一闪而过自杀的念头,还有相当多的学生不珍惜他人的生命。我和同组的老师们分析后,觉得有以下这些因素:

1. 社会不良影响。当今社会,人口的大流动,传媒的发达,正在使人们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深刻变化,成人道德水准的普遍下降,无时不在影响着学生。孩子们出现的人格缺失、心理失衡、情感荒漠等现象越来越让人揪心。

2. 学校教育片面。应试教育“以分为本”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学生体会不到求知的乐趣、人生的快乐,感受不到生命的价值,教师顾不上对学生健康情感的培养。这些,都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对自己缺乏信心,对他人缺乏爱心,对社会缺乏责任心。

3. 家庭引导失当。初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滞后于生理发展的时期,他们有烦恼时想跟亲人诉说,当心理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时,他们就有可能造成心理扭曲,甚至酿造悲剧。

另外,从学生们对生命教育的需求的调查可以看出,39%的学生还是希望开设生命教育课,52%的学生有心理问题时会采取多种途径向语文老师倾诉。这样的调查结果让我们都觉得,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需义不容辞地承担生命教育的重要任务,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优势,采取些有效策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

1. 归纳、整理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生命教育内容的资料,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要紧紧抓住这些生命教育的题材,以语文课堂为主阵地,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引领他们关注生存状态,理解生命的意义,关心生命的价值,提高生命的质量。

整理中我发现,初中语文教材(人教版)作品中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教育资源,归纳起来有三类与生命教育相关的内容:第一类,是直接写对生命看法的作品,通过阅读此类文章能够领悟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如,七年级的《爸爸的花儿落了》、八年级的《再塑生命》、九年级的《谈生命》等。第二类是对社会、对他人及自我生命体验的作品,这类文章可以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如,七年级的《行道树》、八年级的《海燕》、九年级的《致女儿的信》等。第三类是对自然及他类生命关注的作品,这类作品可以让学生感受从自然生物旺盛顽强的生命力中获取生命力量,认识生命的意义。如,七年级的《斑羚飞渡》、八年级的《敬畏自然》、九年级的《那树》等。

通过对教材的整理,在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之后,针对梳理好的与生命教育有关的“联系点”进行必要的分类,合理的统筹规划,作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依据,制定阶段性的教学计划,做到方向明确,目标清楚,有针对性、有计划性、有目的性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之中开展生命教育活动。

关于生命的看法范文2

关键词:生命存在 课程 学生

课程要为生命对事物的洞察、感悟和把握提供机会与空间,使课程成为关于生命的存在,不再是苍白的他人意识的“强加”。不要让生命游离于课程之外,个体生命在课程中得以彰显并愈发形成更为强烈的个体存在特性,最终使课程本身演变为生命存在的形式,使生命蕴于课程之中,使课程闪烁生命之光。面对生命存在的课程需要光,那么生命之光何来,是师生彼此敞开心扉,回归生活,呼唤已经黯然失色的生命存在意识,围绕着生命令人惊讶的创造性,重拾其正在消逝的未知的可能性,寻求生命经验与智慧的攀升。具体的我们要树立三种观念:

(一)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认识生命发展的真谛与蕴藏的巨大潜能,成全并回应生命的存在、促进其发展。生命存在的价值是课程诉求与魅力实现的承担与前提,正视课程中存在的生命个体的价值与潜能,是课程得以展开与实现的基点与前提。“不好好了解自身,外在的知识就会成为肤浅的无意义的东西。”认识并把握生命存在所蕴藏的巨大潜能、凸显生命的灵动,滋养生命不断地实现自我的创造、升华与超越,使生命存在获得意义,也使课程本身由无关生命的被动、灌输性活动转化为一种关于生命的价值性活动。这要求教师要解读生命存在的内涵、倾听生命存在的律动、发现生命存在的寓意,充分地挖掘课程中个体生命蕴藏的巨大价值、给予生命内在的天赋、本心发展的时间与空间、找回生命自主的色彩、唤醒生命发展的动力。

(二)扭转学生的功利主义倾向的思维方式。接受学习是传统的课程规定的学生的基本学习方式,它是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之上的,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之中,人就会逐渐习惯于接受、依赖和顺从,逐渐失去主宰自己的精神信念,并在无意中养成一种依附性的人格状态。面向生命的课程的实现首先要使学生摆脱对教师与教科书的盲目崇拜与依附状态,打破学生对课程幻想式的功利主义期待,扭转学生在把课程看做在考试中取胜的工具。改变被动的课程学习观、封闭的课程内容观、呆板的课程组织观。学生工具主义价值观的转变与面向生命的课程的实现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学生认识到自身生命存在的潜能与课程的价值是课程主体生命化转向的基础与前提。课程对生命存在性的观照与回应应首先树立与培养学生确立一种自我主宰、热情奔放的自由状态,善于怀疑、勇于批评、敢于否定、乐于创造的生活态度。

(三)确立学习共同体,形成平等、开放、自由的不断交流与互动的关系。实现课程的生命主题的转向要处理好课程中每位生命个体——师生、生生的关系问题。首先,教师与学生们不再是相互对立、泾渭分明的矛盾体,也不再是压迫与权威的两极,而是协作学习的交互主体。课程中反对任何形式的知识霸权和语言垄断,反对任何形式的思想宰制与规训,鼓励奇思妙想,允许质疑与批判,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平等地享有表达自己意见或看法的权利与机会,体验到独立思考与自由探究的乐趣。同时,教师不再是课堂上真理的垄断者、傲慢的批判者、孤独的布道者,而是学生的合作者、课程的参与者、互动的引导者,并应不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积极探究,并鼓励不同观点的争鸣与交锋。

关于生命的看法范文3

有人说人生如梦。用梦形容的人生一定是美好的。因为人类刻意去做的梦一定色彩斑斓,但梦却是虚幻而不真实的,梦是生命里的一种精彩,是生命的另一种延续。如梦人生的过程一定很美,美得让人留恋。然而梦却不一定都是美的,也有噩梦的时候,梦终究是会醒的,醒了的时候却很苦,苦得发涩,苦得让人流泪。所以如梦的人生让人无法预知,无法理解。在不解和难懂里体味失意,体味苍凉。

有人说人生如路。这个比喻也很对,但天底下根本就没有路,走的人多了才有了路。人生如路,需要自己去走出精彩。但不是每一个人都会有精彩。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让日月见证,这是一种真正的自我活法,我一直想这么去做。然而这种做法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

既然路是走出来的,那么路就应该蜿蜒曲折,坎坎坷坷。每当回首身后的蜿蜒与曲折时都会有一种感慨,一个蜿蜒就是一次关于生命的洗礼,一个转折就是一次关于生命的诠释。洗礼中我面容憔悴,诠释里我两手空空。说自己两手空空不是很正确,这是一种极端的认识或是看法。

有人说人生如茶。如果人生真的如茶那样简单多好?一杯开水加几片茶叶,泡出来的就是茶水。茶叶在杯中慢慢下沉,热气不断从杯中飘出,粒状的茶叶渐渐沉于杯底而舒展开,这时便有茶香从杯中溢出,茶叶顺利地完成了自己一生的使命。

有人说人生如棋。这倒是一个最恰当的比喻!棋是智慧的较量,是心与心的搏斗。人生如棋时刻都在与命运和时光作着对弈。但一步走错将会步步出错,满盘皆输;一步得意,步步为营。看来人生如棋的确不假。然而当你历经千难万险好不容易把自己置身于对方阵营的时候,却不一定能抵挡住对手的攻击,同时稍不小心便会粉身碎骨亡于阵前。

关于生命的看法范文4

关键词 现代教育 回归 大学生 生命教育 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7.006

Concerns and Return of Education to Life

――On the Content of College Students' Life Education

TANG Zhanying[1], LIU Xing[2]

([1] School of Politic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Zunyi Normal College, Zunyi, Guizhou 563002;

[2] School of Primary Education, Zunyi Normal College, Zunyi, Guizhou 563002)

Abstract Changes in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the modern education system too much emphasis on teaching the integrity and employment-oriented, while ignoring the man as man this is really education, ignoring the educational attention due to life, resulting in education and life severely alienated. The presence of people, human life is the starting point of education, education on the most important function is to guide people to respect life, perfect life, search for life meaning and value. Therefore, the content of modern education should achieve the return that is concern for life, improve life education.

Key words modern education; return; college students; life education; content

泰戈尔说 :“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澜认为:“教育具有鲜明的生命性,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培养认识生命、体验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意识,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生存技能和提升生命质量,追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结合当前中国生命教育发展的实际,生命健康教育应该包括如下内容。

1 关注生命,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

大学生对生命的关注主要体现在对生命的理解、对自我身体的正确认识与理解,以激发自身的潜能,提升生命品质。具体内容包括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人的生命与生理构成的教育。包括生命起源、生命特征、生理发展等方面。第二个层次:生理卫生与健康方面的教育。包括包括生理健康的知识和保持身体健康的各种技能。如对大一新生进行性知识教育、了解避孕的方法,减少生理发展给学生带来的伤害;进行预防教育,让学生深刻认识的成瘾性、对个人、家庭和社会巨大危害性,了解如何拒绝、远离,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方面的知识。

通过这些内容的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生命,了解人类自身的生理构造及其发展特征,掌握保持生理健康的知识和技巧;深刻认识到人自身生命的基础性,生命对每一个人的唯一性的、不可替代的,生命一旦失去,不可再来。

2 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捍卫生命的尊严

课题组①调查中,当问到如何看待生死时,33%的人认为“死是自然规律,能坦然面对”,37.9%的学生认为要“珍惜生命,珍惜生活,活着多做点有价值的事”,但也有8.7%的人“很忌讳谈死亡”,6.3%的学生认为“活着是一种痛苦,死是一种解脱”。

当谈到是否有过自杀念头时,大多数学生还是乐观对待生命的,67.3%的学生回答“从来没有”,有25%的学生认为“偶尔有”,5.8%的回答“有个多次”。对于大学生自杀的看法,43.7%的学生认为是“藐视生命,对生命的不尊重”,“是自身怯弱,不敢面对现实的表现”,同时有27.1%的人认为“是对父母的不负责”并“坚决反对这种做法”,有9.9%的学生认为“可以理解,生活本身就无奈何不公平的”,也有4.2%的学生认为“感到害怕,自己在烦恼的时候也想到死”。

在对“见义勇为导致死亡的事件”的看法调查中,问到2009年长江大学学生在长江边发现两名少年落水,不会游泳的10多名学生手挽手组成“人梯”下水救人,两名落水少年得救,而陈及时、何东旭、方招3名年仅19岁的大学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一事件时。有69.2%的学生认为“要懂得保护自己,才能更好地救助他人”,说明当代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较强,并且有13.5%的人回答“我或许能做得到”,但也有13.8%的人认为这件事值得“佩服、可歌可泣,但我做不到”,1.4%的人认为“这不是我们学生的职责所在”。

因此,生命教育还要求大学生不仅能够正确地看待生死、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懂得敬畏生命、主动维护生命存在的权利,防止对生命任意践踏的现象发生。教育大学生要能够悦纳自我,尊重他人。主要教育内容包括三个层面:(1)生死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把对“生死”认识从生理正常现象提升到精神信念的高度,从而能更好地珍惜今天,活在当下。如开展“与哲学面对死亡”等方面的哲学知识教育。(2)珍惜、呵护生命的教育,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从维持自我生命存在方面看,大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自我保护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如防灾、防病、防骗、以及交通安全等方面的安全常识与紧急处理技能等;从生命间的关系看,还包括对生命敬畏与关爱、必要时对他人生命威胁的救助以及救助的技巧方面的知识。在人类这个生命之河中,每个人都是构成这个生命之河的小溪,小溪有水才能保证大河长流;同时,每条小溪又需要大河的不断补给才能得到拓展。只有保持人类生命之河和个人生命小溪之间的生态互动与良性循环,才能保证个人生命的幸福和人类的美好。

3 欣赏生命,体验生命,感受生命的美好

内容主要包括:挫折教育、幸福教育、感恩教育等方面。

首先,让学生认识到,任何人的成长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正确地面对挫折,能够锻炼人的意志,提高人内在的精神素养。正如孟子所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其次, 让学生学会分享幸福,学会感恩,懂得奉献。幸福是在自我劳动基础上,通过“自我活动并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的现实过程和愉悦的心理体验”,它与金钱、权力没有绝对的对等关系,要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败和极端个人主义。“这种幸福感不在于物质生活的享受,而在于责任的承担所带来的精神生命的升华”。第三,教育大学生树立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阳光的心态。一个人持有什么样心态将决定他看待问题的思想,而思想往往会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就感与幸福感。所以,生命教育中,教师应该向学生传递一种“正能量”,使他们能够正确面对失败与挫折,积极乐观地去拼搏、奋斗,实现人生价值,成就“幸福人生”。

4 体验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

生命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意义和作用,要靠人们个体自觉地、有意识地、有目的地去追求去创造,从而获得人类生命历程的升华。课题组在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判断的趋向性做调查时,36.4%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的价值判断趋向于“实用化和功利化”,只有10.9%的认为当代大学的价值判断趋向于“崇美尚真”。而谈到对人生的看法时,38.2%的学生认为“人对自己的一生要有全面的规划,要发挥自己的能力,让自己短暂的生命焕发出光彩”,而41.8%的学生认为“人只要实实在在地过好每一天就可以了,不要想得太多”,20%的学生认为“人生要懂得享受,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

再问到,2010年10月20日深夜,西安音乐学院大三的学生药家鑫驾车撞伤农村人张妙,因其抄车牌号,故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后被法院判处死刑。你如何看待药家鑫事件时,45.7%的学生认为这是由于“部分大学生缺乏法律意识和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以及“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缺失”,18.9%的认为是“家庭教育的缺陷”,17.3%的学生认为“药家鑫事件固然可悲,但社会大环境也得负一定的责任”,但同时也有18.1%的学生认为“这是一起无人性的杀人狂事件”。

而问到,你怎么看待汶川大地震时四川教师范美忠(被媒体称为“范跑跑”)危急时刻不管学生只顾自己逃命的行为的。42.9%的学生认为“不应该,因为他是教师,有社会职责和责任”,而37.5%的认为“情有可原,这是生命的本能”, 19.6%的认为“无可厚非,他有保护自己生命的权利”。

第一个层面,关于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教育,又包括两个方面,对生命存在本身的价值的教育以及处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关系的教育。“个体的人首先只有作为一个具体的生命存在才能够谈得上他的价值。人的生命存在本身即具有价值,每一个生命都应得到尊重和关爱,对人的生命的尊重是个人道德的基本义务。”爱惜自己也要爱惜他人,自己与他人是共在的。马克思认为,人类自从诞生以来就是一个群体的动物,“人首先是类存在物”。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不可能脱离他人而能像“人”一样地生活。“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自我价值的实现是社会价值为基础的,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是辩证统一的。因此,生命教育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生理、心理上的教育,或者自杀、伤人的教育,而应该是教育学生探索与升华生命的价值,教育他们超越物质化和功利化的价值追求,提高和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从而获得美好幸福的生活。

第二个层面,生命责任感与使命感的教育。他要求人类超越人类个体的自然生命,超越人人外在的功利,实现人的精神生命的提升,使个体生命从追求个人价值上升到以实现社会价值为终极目标。如在我国当下社会价值体系下,就是要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奋斗。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2FD Y031)阶段成果

注释

① 课题调查组,指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课题《论大学生生命教育缺失》课题调查组,下同。调研报告已公开发表。见唐占应.基于“三维角度”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状况的调查[J].西江月,2014(12):65-67.

参考文献

[1] 叶澜,郑金洲,卜玉华.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36.

[2] 康雯.高校生命教育的缺失与回归.中国电力教育,2009(150):34.

关于生命的看法范文5

关键词:体育基础教育;生命教育;策略

我国中、小学生的安全问题日益严重,从2000年全国中小学的学生非正常死亡人数14400人,到2003年15100余名中小学生死于安全事故,我国中小学生因溺水、交通事故、建筑物倒塌、食物中毒、治安事故等死亡的,平均每天有50多人,触目惊心的数字敲响了生命、安全教育警钟。“珍惜生命”这个严肃而现实的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

一、生命教育的概念

有关生命教育概念的理解,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削川认为:所谓生命教育就是对自由生命和幸福生活的追求。青少年生命观、价值观还不稳定,在这个时候对他们进行生命教育,有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生命观。蔡巍然认为,生命教育是对青少年生命知识传授的过程,同时也是青少年正确认识自己和改变自己的过程,这对培养青少年人格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

二、体育基础教育中进行生命教育的策略

1.生命化地组织体育教学内容

体育教育是针对人的、针对生命的,因而,其教学内容也应从完善、提升人为根本,借以某些异化的目的而设定相应的体育教学内容只会迷失学生生命发展的方向。我们应该更多地从学生生命的角度来组织和选择相应的体育教学内容,将价值主体由原有的功利性目的向学生自身进行转化,彻底贯彻“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体验快乐的体育学习是成就生命化体育教学内容的前提,因而要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其次,要让体育教学内容与生命教育紧密联系。

2.生命化地选择体育教学方法

方法是调节和引导教学的重要手段,体育教学方法是否能够合理运用,直接关联着体育教学的成功与否。体育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取决于体育教学目的的,考虑当前体育教学是面对天真无邪的青少年,是具有生命活力的青少年,是年轻的生命。所以,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也要以生命为核心,基于生命,发展生命,促进生命。

当前,面向生命的教育是教育的本质理论,源自于教育的根源,体育教师有必要对生命教育理念进行充分的学习和研究,积极有效地在体育教学中实施,从而达成对学生生命的完整教育,积极培养其独特个性,放飞其应有的自由。

关于生命的看法范文6

关键词: 多元化 高职生 价值观教育 对策 建议

1.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生价值观现状

当前高职生面临着丰富多样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受到方方面面的诱惑,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同样给他们带来了许多困扰。在高职生思考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过程中,逐渐对某种价值产生了十分强烈的感情和欲望,促使其在外界的“引导”下自发行动。现如今高职生逐渐形成自己的生命价值观、自然价值观、婚姻价值观、事业价值观、金钱价值观和世界价值观。本文将对某些方面进行简单描述。

关于生命价值观。大部分高职生认为生命的价值在于自己能够学到多少东西,能够取得多少成就,在不断地摸索中丰富自己的人生。在自己拥有能力的基础上,不断为社会作出贡献,将自己融入社会中。同时还有一部分高职生认为生命的价值在于是否得到了家人、朋友及社会的认可。大部分学生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生命态度,认真积极地看待生命,然而也存在小部分学生有藐视生命的行为。关于自然价值观。现如今高职生很少能够得到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随着科技发展,对“人定胜天”的看法有了潜移默化的支持。尽管大部分学生存在保护环境意识,但是很浅显。关于婚姻价值观。现如今大多数学生能够保持良好的婚姻价值观,想法都是积极的、向上的、健康的。但是随着多元文化的深入,一些学生产生了许多困惑,在婚姻价值观方面表现得很茫然。尤其涉及“非婚同居”这样的话题时,产生“时代变迁了,传统礼节太繁琐”等想法。同时在择偶方面,对物质生活的要求逐渐增强。事业价值观方面。绝大多数高职生关于就业、择业、敬业的态度趋向是积极的。很多高职生有着很强的事业心,能够较早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然而现在高职生的就业多偏向于得到更高的经济收入和更好的福利待遇,存在一定的轻劳动重索取倾向。一部分学生甚至存在家庭社会背景关系差,未来就业就不好的消极态度。关于金钱价值观。现如今一部分学生的金钱价值观很模糊,对于获取金钱的手段及金钱与人尊严的关系的看法存在一定的误解,一定比例的高职学生存在“拜金主义”。关于世界价值观。大部分学生能够为国考虑,关注国内外形势,能够积极主动地为国家发展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正确处理好国家和社会同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希望未来多奉献、多索取。期待世界能够和谐发展。

2.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生价值观特点

根据上述现状可以总结出如下当代高职生的价值观特点。第一,价值观主体由社会本位向个体本位发展。第二,价值观目标由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第三,价值意识由外部灌输向自我体悟转变。第四,价值取向由唯美主义向功利主义转变。第五,价值行为由知行一致向知行矛盾转变,第六,价值评价表现出多重性和宽容性。

由此我们可以分析高职生价值主体由社会本位向个体本位发展,有个人本位主义膨胀的趋势;价值目标趋向于现实主义,价值取向由唯美主义向功利实用转变,往往被繁杂世事遮蔽理想追求;价值观念趋向于世俗化、实惠化,价值评价表现出多重性和宽容性,往往导致价值认同失衡、价值标准错位、价值行为失误等问题,给高职生价值观教育带来很大的困难和挑战。因此,针对高职生价值观现状与特点,加强高职院校价值观教育,需要高职生明确价值观教育理念、目标与方法,从而提高价值观教育实效。

3.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生价值观教育对策与建议

3.1增强高职生价值观教育的合理性,更新教育理念

正确的教育理念是引导高职生实现价值观的基础。我们首先需要确立“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价值观教育理念。掌握好高职生价值观教育的系统科学性,并将这种思想深入到教学思想范围中。正确的教育理念是实现教育目标、获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基本前提和保证。因此,在当前高职价值观教育中,教育工作者更应全面了解当前国际国内形势,顺应时代要求,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转变自身教育理念,以适应当前教育形势,为高职生价值观教育把握好前进方向。

3.2强化高职生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明确教育目标

高职学生教育的针对性、明确性强,有助于促进高职生价值观的发展。明确教育目标的趋向性,逐步构建起富有层次的高职生教育目标,使其能够充分明确人生中的“真”、“善”、“美”。设定高职生价值观教育正确明确的目标,从根本上决定着教育效果。如果目标不正确,将导致价值观教育方向性错误;如果目标不明确,将导致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不强。因此,推进高职生价值观教育必须确立科学目标。

3.3增强高职生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创新教育方法

高职生在年龄上已经是成年人,有思想、有主见、有个性,教育者习惯使用的传递、灌输、教训、限制、规定、惩戒等方法和手段对他们来说显得非常枯燥,不受欢迎是肯定的,效果微乎其微甚至是负面的。结合高职生价值观教育实际,我们应更多地使用认同、渗透、交流、体验等方法加强高职生价值观教育。

4.结语

随着多元化不断渗透,高职生的思想意识不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些不正确的思想方式、行为方式是值得大家关注的。在日常价值观思想教育过程中,我们同样应明确教育理念,设定教育目标,创新教育方法,促使高职生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