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研究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命教育研究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命教育研究现状

生命教育研究现状范文1

关键词:地方高校;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1-0217-02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我国当前和未来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大学生已经成为了其中的主力军,对生态文明建设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也关系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成功与否。地方高校是我国培养大学生的主要场所,在地方高校中必须要加强生态文明教育,使大学生了解和掌握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性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式方法,这样才能确保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基于此,本文对地方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概念、内容和现状进行了探讨。

一、地方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

生态文明教育是指针对全社会展开的向生态文明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是以人与自然和谐为出发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培养全体公民生态文明意识,使受教育者能正确认识和处理人-自然-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形成健康的生产生活消费行为,同时培养一批具有综合决策能力、领导管理能力和掌握各种先进科学技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专业人才的教育活动[1]。对于大学生来讲,接受生态文明教育非常重要,这关系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好坏。在高校就开展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和能力非常重要。因此,在高校非常有必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已经逐步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在各类高校中,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作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每年要为地方培养和输出大批的人才。地方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开展刻不容缓。地方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是指教育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综合素养为目标,结合当地或本区域的生态特色,把生态文明教育的基本内容,如生态科学基础知识、生态环境现状、生态文明观等传播给大学生,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生态价值观和良好的生态文明行为习惯,提高大学生对当前生态环境的整体认识水平和分析解决生态问题的能力的教育活动。其具备理论基础的整体性、教育管理内容的全面性、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以及与地方结合的区域性等特点。结合这一概念,其包含内容如下。

1.生态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教育。生态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教育是大学生所要掌握的基础内容,也是大学生学习和培养生态文明教育后续几大内容的基础。这一内容核心包括生态学基本知识的教育,以及生物间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的互生规律、物质循环转化与再生规律、物质输入输出的动态平衡规律、生物环境间相互适应与补偿的协同进化规律、环境资源的有效极限规律等生态学基本规律的普及。

2.生态环境现状教育。生态环境现状教育能让学生了解当前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激发学生保护生态环境、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地方、区域、国家乃至全球生态环境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形势,地方、区域及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生态环境挑战,大学生及社会民众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压力等。

2.生态文明观教育。生态文明观是由多个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观念构成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可以用来指导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因此,它也是地方高校教育的重点,具体包括生态价值观教育、生态经济观教育、生态政治观教育以及生态科技观教育四大方面。

4.生态法制教育。生态法制教育可以起到约束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和生态文明意识的作用,使大学生懂法,并在法律的制约下更好地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因此,法制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主要内容是让大学生了解当前国际和国内有关生态环境方面的条约、法律、规范等,比如:《世界自然保护大纲》、《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环境保护法》、《城市绿化条例》等。

5.生态文明行为能力培养。地方高校应该引导大学生将所学到的各种生态文明知识和思想观念落实在行动中,使大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保护环境、改善环境质量、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其内容包括教导学生一系列提高践行生态文明能力的知识技能与工具,发动学生积极开展绿色环保实践活动等。

二、地方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在国家、教育部、教育厅的高度重视下,地方高校均纷纷加强了对生态文明教育相关课程和内容的设置和投入,包括:在思想政治课中给学生灌输相关知识;开设多门与生态文明相关的公选课程,包括《遗传学》、《生物学》、《普通生态学》、《地球科学导论》、《环境与健康》、《人与环境》、《环境危机与环境保护》、《环境工程导论》等,供学生选修;邀请生态文明方面的专家和教师来校举办讲座宣讲;组织各类生态文明实践教育活动等。可以说,地方高校在这一方面已经进行了许多尝试,获得一些成效。但这还远远不够,对于一个完整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体系来说,还存在众多问题和不足。

1.重视度不够。地方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没有专门的规划和统一的安排,教育内容零散混乱不成体系,受教育的学生数量也相当稀少,其深度、广度和重视度还远远不够。这是由于首先,在我国,地方高校知名度与教育和科研密切相关,这导致地方高校管理层往往只重视本校的传统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忽视与知名度无关的其他教育和活动,这其中就包括生态文明教育。其次,教育部下达的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方案中,未将生态文明教育方面的内容纳入考核体系中,而且也未将生态学课程列为公共基础必修课。因此,大多数地方高校都对生态文明教育不太重视,没有动力也不愿意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花大力气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即使部分高校开设相关课程或开展相关活动,也可能只是为了迎合当前的政策,并未将生态文明教育落到实处。

2.教育理念和教育形式不够完善。首先,地方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缺乏系统科学的教育理念。这一问题的存在主要在于本身在我国就还未建设这样一个完整的体系,而且生态文明教育也才刚刚兴起,相关研究不多且不够深入。同时,作为一门涉及到多门学科和多种理论知识的交叉性学科,与其相配套的教材仍处于空白,使得地方高校也无合适的教材进行讲授。不仅如此,不少地方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还比较粗浅,不够深入全面。其次,在教育形式上重理论轻实践。我国生态文明教育起步很晚,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成功的案例不多,大多数地方高校在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时,均不约而同地选择传统简单的理论教学方式和单一僵化的填鸭式教育方式,忽视学生对生态的情感体验和判断,缺少与之相关联的实践活动。即使有少数地方高校开展了与之相关的实践活动,但也缺乏有效的宣传、组织和延续性。而地方高校对生态文明教育的不重视和少投入也导致实践教育活动的难以开展,影响了活动的持续性。另一方面,地方高校大学生也更习惯于这种传统的理论教育方式,没有积极主动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行动。

3.地方高校大学生生态意识淡薄滞后,生态文明素质不高。受当前国家和地区日益严峻生态环境的影响,地方高校大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增强,对生态文明的相关科学知识有一定的涉猎,但尚集中在当前比较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上,停留在比较粗浅片面的感性认识阶段。大部分学生尚未认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认为生态文明知识与自身专业和将来就业无任何关联,不愿意花费时间接受生态文明教育。而地方高校对生态文明教育的不重视和不作为又进一步恶化了这一问题,使得大学生生态意识越发淡薄滞后。据现有的调查数据显示,有近一半的学生并不知道环境保护是国家的基本国策之一[2]。不仅如此,受当今社会崇尚物欲、金钱、奢华、过度消费等观念以及经济利益至上价值观的负面影响,在父母溺爱中长大的许多大学生比较崇尚“享乐主义”、“消费主义”、“人本主义”,价值观存在偏差,缺乏环境责任感,生态文明素质较低。这也致使校园内生态文明实践活动无法顺利开展,学生对实践活动兴趣不高。

4.生态文明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由于我国生态文明教育才刚刚起步,大多数教师没有接受过专业而系统的生态文明方面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对这方面的知识和理论知之甚少;不仅如此,作为一个交叉性较强的学科,生态文明研究学科归属尚不明朗,许多关于生态文明的研究成果不受重视,不少教师迫于职称晋级的压力,仍然专注于其原本所擅长的传统研究领域,未对生态文明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这导致了当前地方高校生态文明师资力量非常薄弱,大部分教师在课堂讲授涉及到生态文明领域时,不能对具体内容进行深入的剖析,只能照本宣科,甚至回避掉这部分内容。

三、小结

地方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地方高校大学生良好的生态道德价值观念和生态行为能力,确保学生能够较为全面的发展,也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区域及我国竞争力的全面提升。因此,我国地方生态文明建设还需要在认真领会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教育内涵的基础上,深刻认识自身现状、总结自身长处和优势、充分认识自身不足和缺陷,不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建设,争取在校内早日实现良好的生态文明教育。

参考文献:

生命教育研究现状范文2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 生命教育 实施现状 体系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因其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服务地方与社会的旨向,导致其与研究型大学相比更重知识传授、技能训练而轻人文关怀、更重市场就业需要而轻学生全面成长。本研究通过调查分析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生命教育的实施现状,探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施生命教育的体系构建,旨在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珍惜、热爱生命,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健全人格。

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施生命教育的现状分析

本研究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师与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开展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其中有效回收问卷162份,包括女生87人,男生75人。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对生命教育的理解,学校是否开展过生命教育,开展生命教育的形式与内容,开展生命教育的成效等问题。通过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访谈记录进行编码整理与分析,我们发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施生命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如下: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理解比较狭窄

生命教育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生命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教育,使学生认识生命、保护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它的内涵是很丰富的,一切与学生生命、生存相关的部分都应包括在内。通过对162份开放式问卷的调查结果进行编码归类,我们发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为学生开设的生命教育内容更为狭隘(表1),把心理健康、生理卫生、日常安全、灾难救护简单地看作生命教育的内容。

(二)生命教育实施形式比较单一

由于对生命教育的内涵理解和实施内容比较狭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实施生命教育的形式上还比较单一。从开放式调查的结果分析(表2),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并未单独、正式的开展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实施大部分也是穿插于其它教育内容中,比如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讲授与宣讲等活动,可想而知,其内容是比较浅层的,涵盖面也是比较少的。

(三)生命教育的过程监控比较簿弱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一般未建立完善的实施生命教育的过程监控体系,监控力度比较薄弱。从调查结果分析,80%的研究对象表示没有听说过学校有专门监控、监督生命教育实施的组织机构。针对生命教育监控的职责归属,89%的研究对象认为学工系统(主要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保卫处(主要是防火、防电、防盗等)负责生命教育。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确保生命教育的顺利实施,如何确保生命教育实施的成效,这些问题在缺乏完善的监控体系背景下难以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

(四)生命教育的实施成效不尽如人意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生命教育的实施成效不能令人满意的。学生不尊重生命、不珍惜生命等事件常有发生,比如不尊重、伤害他人生命,虐待、杀害动物,自我伤害或自杀。此外,不懂基本的生存常识,不懂社会生存的基本法则也不在少数。据用人单位反映,有些毕业生心理调适能力较差,无法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而影响工作成效。这些都表明生命教育的实施成效不够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生命教育的实施还有待于提升。

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施生命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实施生命教育时存在的问题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拟从学校层面、社会层面、学生层面加以分析。

(一)学校人才培养重应用而缺乏生命关怀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是我国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国际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下,由一批优秀专科学校改建而成,一般由两所或多所高校合并组建而成,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在这种背景下,教育谋求的更多是“何以为生”的本领,放弃了“为何而生”的思考,忽略了教育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人生的责任。这类学校在制定培养目标的时候重在“应用型人才”所需的动手能力、实用技能培养,忽视生命教育等非实用性、直接性目标;在开设课程、开展实践时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一致,重专业性、技能性、实用性与职业性,忽视生命教育等所具有的人文性、关怀性与普世性;在加强教学督导与巡教制度建设时大力开展各种实习、见习检查的同时,较少重视学生的心理现状与精神现状,较少对生命教育的实施开展监控。

(二)学生价值追求重功利而忽略生命意义

经过高考的残酷筛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招收的学生(一般为二本或三本学生,含专科生)单从分数上来看不是一流的,学生来源背景多元化。但学生大学学习的目的非常明确,即找到好的工作过好的生活。为了更好地就业,学生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上,放在各种过级证书的考取上,放在各类获奖证书的获取上,对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含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世界观教育)、入学教育、周末教育、消防知识培训等内容并不重视,认为这些内容对其今后的就业与发展并无实际的用处,在实际行动上经常缺课、逃课,或者在讲授这些内容的课堂上自行学习其它不相关书籍。对于学校开展的心理咨询、心理辅导、性教育等活动,部分学生由于害羞、胆怯、担心被人嘲笑等原因弃之不理。对于学校组织开展的环境保护、自救演练等主题活动,部门学生认为浪费时间甚或认为做秀而拒不参加。

(三)社会人力需求重资源获得而轻视生命尊严

现在的大学早已脱离“象牙塔”的称谓,打出与世界接轨,服务社会的口号,这无疑是社会的一种进步。对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来讲,更是以服务社会、服务地方为办学宗旨,以社会的发展为风向标,以社会所需人才为培养旨向。但现代社会在极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如过于追求效益和经济利益,以实用主义至上等,没有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生命教育的实施提供良好的氛围。对于家庭来讲,多数父母未能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把孩子送进大学就是为了找到好工作,以后有钱过好生活,对于学校是否开展生命教育,开展的成效如何,一般也是漠不关心的。甚至有些父母错误地认为学校开展生命教育是一种浪费时间、浪费金钱的不当行为。

三、构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生命教育的实施体系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学校与学生的特点决定了生命教育的实施具有复杂性与系统性,学校领导与老师应首先高度重视生命教育的实施,正确理解生命教育的内涵,切实认识生命教育实施的意义,构建实施生命教育的完整体系。

(一)拟定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施生命教育的目标

生命教育的目标应由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几个方面组成,三类目标之间是层次递进的关系。

1.知识目标。知识目标主要指掌握基本的内容(含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包括认识并了解生命教育的含义、实施生命教育的意义、生命教育所包含的内容;熟悉爱护自己生命、救护他人生命的简便方法;知道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原则等。

2.情感目标。情感目标既是对知识目标的理解加深,也是能力目标达成的有效前提,主要包括在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生命、珍爱生命继而欣赏生命。

3.能力目标。通过生命教育的实施,最终使学生具备维护自己和他人生命安全的能力,并能够加以履行。

(二)选择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施生命教育的内容

生命教育的发展始于西方,从其最初发展来看,不论是美国还是澳大利亚、英国,其生命教育的内容都主要包括对“药物滥用、暴力与艾滋病”的防治。后经不断发展,生命教育的内容又有不断的增加。针对我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自身发展的生命教育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1.生命常识教育。主要介绍个体生命起源、发展与衰老、死亡的整个过程,让学生对生命有一个清晰的、完整的认识,继而通过对每个个体独一无二的“生命”的感悟让他们重视生命。

2.生命安全教育。主要介绍危害生命的各种要素,包括自然灾害、人为伤害、心理疾病等。如地震、泥石流、火灾、洪涝灾害、心理抑郁、自杀、暴力倾向、不良性关系、滥用药物等。通过对生命安全教育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生命的脆弱与不堪一击,继而珍惜生命,勇于面对学习与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增加抗挫折能力。

3.生存能力教育。影响生命安全的要素很多,通过生存能力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生存技能技巧,如防范自然灾害的紧急避难措施,精神压力较大时的心理自我调适知识与能力,社会冲突时的自我保护等。

4.生命价值教育。通过生命价值教育的学习,使学生在认识到自我生命价值的同时,理解他人(含动植物)的生命价值,不伤害他人(含动植物),建立起和谐的自然关系、良好的社会关系,使生命更富有意义。主要包括环境教育、生态教育、社会教育、法制教育等内容。

(三)探寻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施生命教育的途径

以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由于技能训练、专业知识等的束缚,生命教育一般处于隐性的、从属的地位,要有效实施生命教育,就必须找准其实施生命教育的途径,以完成生命教育实施的三大目标。

1.开设生命教育课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可以参照台湾等地区的作法,开设《生命教育概论》、《生命教育学》等课程,以课堂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学习生命教育内容。

2.开展生命教育的专题讲座。在开设专门课程的同时,还应经常诚邀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技能人士开展专题讲座。讲座的内容应广泛,主要参照生命教育的内容来开展。

3.学科渗透。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来讲,学科教学仍然是学校中教育活动的主要形态,因此,在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也是一条不错的途径。教师应把生命教育的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系统地融入到学科教学中,在进行学科教学的同时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生命教育。比如课堂举例、课外作业、实习见习等都可多考虑与生命教育的各项内容相结合。

4.加强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中,学生轻生、自杀、虐待动物、破坏环境等现象时有发生,学生心理负担过重,心理压力过大。这些还需要继续加大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建立心理咨询中心与机构,全面开展学生心理普查工作,针对有需要的学生进行个别心理咨询与团体心理辅导治疗。避免学生以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

5.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主题实践活动是基于一个主题的实践型教学活动,注重学生的直接参与及生活体验。我们可以把生命教育涉及到的各个内容分成不同的主题实践活动,如消防培训、紧急疏散演练、环境宣传、性教育等等主题。

(四)健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施生命教育的保障机制

在制定了目标、明确了内容、找到了实施途径的基础上,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还应健全生命教育的实施保障机制,才能有效开展。首先,学校在制定总的教育发展目标时应把生命教育纳入其中,这为具体的实施找到有据可源;其次,学校要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保障生命教育的开展,如生命教育课程时数的规定、课程考核方式的规定、教师任教资格的规定等等;第三,学校应制订完善的监督机构,组织相应的督查小组检查生命教育的实施情况;第四,学校应提供相应的经费支撑便于开展生命教育,如生命教育的理论研究,主题实践活动、专题讲座等。第五,学校要让学生明确生命教育的意义,使其配合学校开展的关于生命教育的各项活动;第六,学校要建立合理的合作机构,积极寻求与社会、家庭的合作机制,共同推进生命教育的顺利实施。

构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生命教育的实施体系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提升其生命教育的实施成效更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们应不断努力,探寻最佳的实施方案,方能真正实现生命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参考文献:

生命教育研究现状范文3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命教育;实践与研究

生命教育的思想从1986年开始,由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首先倡导并实践,迄今已有40余年的历史,生命教育一经提出,即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在此期间华特士还编著了《生命教育:与孩子一同迎向人生挑战》,对生命教育的思想、目的、过程、任务和课程内容等作出了全面阐述。

一、生命教育的渗透方式

教育是一种面对生命,提升生命价值的事业。生物学是实施生命教育的显性课程,在渗透生命教育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在21世纪这个信息化、社会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浮躁的社会风气深深地影响着生命成长和发展的正常轨迹,那么,生命到底是什么?对它的认识人们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生命似乎永远是一个无法解开的斯芬克斯之谜。许多国家地区在实施生命教育时都采用学科渗透的方式,那么渗透方式又有哪些好处呢?例如,渗透式使生命教育成为日常教学的一部分,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领悟到生命的精髓;在与生命教育有关的各科目中讲授生命教育知识,还可以调动全校教工参与和关注生命教育。

渗透人文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应该深挖教材资料,找准人文教育切入点,教师应发挥自身表率作用,展现自身的人文素养来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同时,必须注重生物学与人文学科知识的衔接。我们的中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面对激烈的竞争,不仅要求他们可以良好地驾驭科学文化知识,更应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以此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形式和环境,在《学会生存》中认为,“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就是一个对教育基本目的的广义的界说”。

二、生命教育所要解决的问题及研究内容

从世界范围看,人类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以技术革命为基础的对自然所造成的“全球环境问题”,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人类总是在施展主体力量改造自然,从而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危害,工业社会和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与此同时,由于对自然资源的超额采伐,对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生物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的发展意义,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因此,提出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教育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有:

(1)在生物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生命意识,通过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和开展培养学生生命意识的课外相关活动,使学生认识生命的伟大与神圣。

(2)探讨在生物教学中进行生命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关爱人的生命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理想思路之一,实施生命教育有助于解决当今人类的种种生存危机,有助于端正教育思想,科学施教,使教育走向健全与高效。教育是世间充满生机与希望的一种事业,它承载了人类最美好的愿望,引领着受教育者走向美好生活。生命教育的内涵,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广义的界定,认为所有与青少年生命有关的教育都可以称之为生命教育。从这个角度讲,素质教育也可称为生命教育;一类是狭义的界定,认为那些针对青少年生命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是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的研究内容有以下几点:

(1)初中生生命意识现状调查;

(2)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

(3)引导学生开展关于增强生命意识的研究性学习;

(4)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性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

生命教育研究的意义就在于能为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提供可行的方法、促进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如何开展生命教育的实验研究,探索出生命教育的有效实施途径与方法,为生命教育体系的建构与完善提供一些好的实践方法案例,生命教育概念是我们每个人应该了解和认识的,生命教育的内涵是宽泛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这对我们把握生命教育的概念起到了一定的参考价值。每个人的初中阶段是个体生命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各方面都会发生剧烈变化,初中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人生观、世界观开始形成,青少年阶段的核心任务是建立自我确认,排除自我迷茫,而他们自己也渴望更多地了解外部世界,所以需要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所以在初中生的教育过程中需要有良好的引导,否则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偏差、人际关系协调能力不强等问题,将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生命教育倡导有科学理性的人文理想,给予科学实践以人文关怀,生命有关的所有人文内容都应作为科学理性的依据,这样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科学理性地对待生命。

参考文献:

[1]刘欢.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与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生命教育研究现状范文4

关键词 生命教育 卫生职业学校 德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Measures for Moral Education of Combination Life

Education with Hygiene Vocational Education

ZHANG Ling

(Changzhou Hygiene Vocational School, Changzhou, Jiangsu 213002)

AbstractLife education, as an advanced education philosophy and model, should be carried out with moral education among hygiene vocational schools. This essay mainly talks about the involution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life education in hygiene vocational schools, as well as the ways to combine the life education with other moral education so a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ygiene vocational students both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Key wordslife education; hygiene vocational school; moral education

传统的学校德育主要是“思想品德教育”和“政治理论教育”,普遍存在着生硬简单和脱离实际的问题。现代道德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将人的完整生命纳入道德教育的范畴。将生命教育融入学校德育工作,积极促进每个学生完整人格的发展,实现道德生命的回归,这样才能体现德育的时代性。尤其是卫生类职业学校,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医疗卫生单位工作,服务对象是一些需要恢复健康的病患,工作与每个病患的生命密切相关,因此,更应将生命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贯彻“学校教育,德育为首;德育工作,生命为重”的理念。

1 生命教育内涵

生命教育,不少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解释。中山大学李萍教授认为生命教育是一种以寻求人的生命本体为基础,以尊重人的生命尊严和价值为前提,以人的生命的整体性、和谐性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河南大学刘济良教授认为生命教育就是指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价值、人的生命、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对终极信仰的追求,养成学生的关爱情怀,使他们学会过现代文明生活。通过分析专家的见解,结合本人多年来的经验,笔者认为生命教育就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生命及其存在价值,并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失落与痛苦,教会学生认识生命、敬畏生命、珍爱生命,从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守护好自己以及他人的生命。

2 卫生职业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现状

2.1 生命教育实践步履艰难

生命教育是我国近十年来教育理论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但理论界的“繁荣”并没有给生命教育的实践带来实质性的进展。当前我国生命教育的实践如“星星之火”,远远达不到其理论上的热闹程度。从全国范围来看,只有上海、山东、江苏、福建等省将生命教育纳入了中小学正式课程,其他省市的生命教育实践并没有本质上的突破,①而职业学校的生命教育实践活动更是相当贫乏。

2.2 生命教育课程体系不全

卫生职业学校许多专业开设生物学、人体解剖组织学、生理学、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等课程,这些课程属于生命科学的范畴,但向学生传授和培训的主要是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开设的伦理学、心理学和哲学等课程,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等教育,但主要是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对学生实施正统的思想教育。在卫生职业学校教育中,除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技能和政治经济学教育之外,还应进行人性本身的或人与人之间的、人与环境之间的、人与其它生物之间的和谐、环保、共存共荣方面的教育,简称“生命教育”。在现有的教育教学课程体系中,没有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缺乏“生命教育”教材,甚至专题的“生命教育”班会或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很少开展。

2.3 生命教育内容缺乏整理

生命教育的内容在现实生活中也得到不少体现,有很多生动的教育案例。然而,当人们缺乏认识,没有将其当作一门知识科学深入研究的时候,这些内容和案例是散在、孤立、不系统的,更谈不上从理论上、知识体系上系统地加以整理和归纳。这种现状易被社会上出现的众多极端现象所改变。因此,人们重新提出“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保护生命”的倡议。同时开发专门的社会学课程如《生命学》或《生死学》等。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和学者已经开展相关研究,但尚处于初创阶段,系统、成熟的课程教材尚未见到,更缺乏成熟的理论知识体系。

3 将生命教育融入卫生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途径

3.1 重视队伍建设,实现生命教育全员参与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生命教育有效实施的保证。要使生命教育融入学校德育工作,必须造就一支德才兼备、勇于奉献的德育工作队伍。而德育工作队伍至少包含领导、德育教师、班主任三个层面。学校要将生命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任务,形成全校上下齐抓共管德育工作的氛围。通过领导重视,全体教职员工思想统一,让生命教育工作落实到位,实现将生命教育有效地融入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

3.2 加大科研力度,引领生命教育科学发展

生命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或理念,目前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原因是人们对生命教育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科学的认识,对生命教育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和低层次上,没有把握其本质。要对生命教育形成理性的认识,弄清生命教育的本质和精神内涵,首先就要理清、探究生命教育自身所包含的哲学理念,以“理念”统摄全局,引领理论与实践的方向。因此,在生命教育实施之前,必须要加大对生命教育方向的研究力度,为生命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技术理论支撑,引领生命教育工作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进而形成卫生职业学校特有的“生命教育”实践模式。

3.3 开展实践活动,搭建生命教育的有效平台

实践是实施生命教育的有效载体。生命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在现实生活中主要不是通过语言或理论进行教育,通过实践活动中的行为举止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人格的陶冶。因而生命教育要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存感受,培养生命情感。因此,必须把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作为生命教育工作的有效平台。

3.4 实现教学渗透突出生命教育课堂优势

卫生职业学校所设专业都与医学相关,课程设置中绝大部分是与生命科学密切相关的,这是卫生职业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优势。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结合专业课程,深挖教学内容,充实“生命教育”的内容,在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相关主题,寓生命教育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得到人性、人生、生命、伦理、心理、哲理的熏陶与渲染,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情感和生命意味,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人生观,为专业教育注入源头活水。

3.5 设置生命教育课程,健全生命教育体系

设置生命教育课程是学校实施生命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目前,对我国某些地区职业院校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对生命教育有较强的需求。目前,国内虽然有了部分《生命教育》教材,但主要是中小学适用教材,适合职业教育尤其是卫生职业教育的教材匮乏。因此,从事卫生职业教育的管理人员、教师必须多方位、多角度对生命教育进行探索,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生命教育》课程,弥补和健全卫生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编写适合卫生职业学校学生特点的《生命教育》校本教材,让学生在《生命教育》的学习过程中,与教师、同学分享生命教育的理念,以此,使卫生职业教育更具生命力。

生命教育研究现状范文5

论文关键词:轻生,生命教育,生命意识

随着工业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享受科学技术带来的物资成果的同时,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身处这样一个时代中的大学生,刚从应试教育中脱胎出来的,一旦被抛入一个自主学习、生活环境中,会有一部分学生陷入无所适从的困惑之中。根据对大学生缺乏生命意识这一现状的了解,社会环境的导向、学校教育的缺乏和家庭教育的忽视对大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导致一部分大学生产生缺乏目标和追求、成长压力大、心理问题增多、人际关系处理不善等问题。本文以河北工业大学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为基础,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量为200。本次调查采取问卷方式,共发放问卷215份,收回有效问卷200份。对四个年级学生随机编号,采取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大小为200,并由本小组成员拨打电话于被访同学预约,并监督被访同学填写问卷。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如下文。

一、大学生对轻生者的态度

35.5%的大学生认为,我们应该珍惜生命,同时加强防范,重视对大学生的生命意识的教育;而33%的大学生认为,自杀行为是一种行为极端的做法,是不可取的;19%的大学生认为自杀是一种很傻和很愚蠢的事情,是一种逃避责任和消极悲观的做法;然而还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表示对此理解和赞成。

占总体84.5%和79%的大学生认为人际关系差以及生活压力大事造成大学生轻生的主要原因;52%的大学生认为轻生者自杀的主要原因为缺乏正确的人生观,50%的大学生认为生活和就业压力大为大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由于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导致轻生者在面对巨大的生活和就业压力时,无法认清自己的价值以及在社会上的地位,无法正确处理人际交往问题,很容易产生自己“自己是毫无用处的”这样的想法,尤其当他们的某些行为没有得到认可的时候,更加坚定了他们这样的想法;另有38.5%和30.5%的大学生分别认为感情受到挫折和个人心理承受能力差是导致大学生轻生的主要原因。

二、开展生命教育的需求

1生命教育现状

调查显示,45.5%的大学生接受过生命教育,但是开展的课程比较少,所得到的知识不够全面,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22%的大学生没有接受过专门的生命教育,只是在其他课程中略有涉及;16%的大学生完全没有接受过生命教育;仅有16.5%的大学生比较系统的接受过生命教育。由此可见,高校生命教育开展情况令人担忧,大部分学生想接受但没有明确的途径指引他们。

2现有生命教育所取得效果

高校现有生命教育课程收效不大。38%的大学生认为现有生命教育课程见效甚微,没有达到应有目标;20%的大学生表示根本没有起到作用;32.5%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命教育课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没有达到期望的水准;仅有9.5%的大学生认为现有生命教育课程能够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状态。

3期望生命教育开设课程

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大学生期望开设的课程集中在用电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以及消防安全教育上,该部分大学生分别占到了被调查者的64%、61.5%和57.5%;其他,比较集中在逃生教育、生理卫生教育以及突发性伤害教育上,分别占到了50.5%、48%和40.5%;而期望开展心理教育的相对较少,只占到了被调查者的24%。

三、结论与建议

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家庭、学校、社会应当三位一体,三管齐下,共同加强学生的生命教育,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

家庭是进行生命教育的第一站,父母应加强对孩子的生命意识教育和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要注重培养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尊重生命,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关键场所,学生踏入社会前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学校里得到,因此,学校应加强生命意识教育,系统开始生命教育课程,使他们了解生命,真正的认识生命、热爱生命、呵护生命,从而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社会的关注可以让生命教育的效果更显著,同时也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发展。人生价值是在社会中实现的,社会对其的密切关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接受生命教育的效果。加强社会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关注,理解大学生的心理需要,对有需要的给予支持,使他们明确个人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洁,大学生轻生的原因分析,兴义民族师范学报,2010年8月。

2.肖海兵,大学生轻生现象及预防研究,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5月。

3.陈浩李娟,大学生轻生原因分析及干预对策,科技信息基础理论研讨,2011年

生命教育研究现状范文6

关键词:中职学生 生命意识 现状 建议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一旦错过,不能重来。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过: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力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主张生命力发展的一切作为。[1]生命是教育的原点,也是教育的终点。中职生是否具有明确的生命意识和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不仅关系到他自身的命运,也关系到家庭和国家的和谐与未来。但是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背景下,受当前社会分工和市场经济功利主义的影响,中等职业教育尤其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人的个体生命意识。目前绝大数学生生命意识的淡薄,学校在生命教育方面还是有一定的缺失。本调查研究目的在于掌握当前中职学生生命意识现状的第一手资料,根据调查结果为我校生命教育的实施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

本调查采用了直接的实地调查和间接的资料搜集整理相结合的方法,同时结合有关案例进行分析研究。

一、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本次调查选取了我校三个年级部四大专业学生随机发放问卷,调查三类问题:一类调查学生的生命本体意识状况,调查学生对生命本身的认识,大多数是中职生常见的与生命有关的问题,如对自杀的态度,对自己的认识;第二类是对于生命价值的意识问题,如能否做到不浪费生命、对自己的未来的思考等;第三类是关于生命教育的问题,如对生命的认识的来源、学校提供的生命教育是否能够满足自己的要求等。本次调查涉及不同类型、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的学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比性,调查的情况比较客观地反映出中职生的生命价值观现状。

(一)对生命的认识和感知

调查学生对生命本身的认识和态度,具体体现在学生能否认识自我、尊重生命,即是否既能善待自己,又能关爱和尊重其他生命存在。

1.对自我的认知评价方面。从调查中显示,当问到“你如何看待自己?”有21.5%的认为自己很棒,但高达74.3%的学生认为自己一般,也有3.4%的学生觉得自己很差,这说明中职学生对自我认知评价普遍较低,导致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上没有动力。在调查“与他人(父母、同学、朋友)相处时?”有50.3%的学生认为:“尊重他人的想法,先人后己。”有2.2%的学生回答:“一切以自己的想法和需要出发,从不考虑他人。”44%的学生认为:“意识到他人的需要,但还是以自己需要为先,尽量满足他人。”也有1.8%的学生认为:“他人的想法和需要往往和我对立,无需考虑”。从这一调查可以了解到重视自我需要的中职学生占有一定比例,忽视他人的需求。

2.对生命存在的认识。学生对生命本身的认识和态度,具体体现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衡量生命意识的标准主要看其能否尊重生命,能否既善待自己,又关爱他人的生命。对生命存在的认识,多数学生都能够意识到实现自身价值的前提在于生命的存在。因此,在比例分别高达84.1%和76.5%,不仅超过选择财富、学习、等选项,也超过友情(53.4%)、爱情(52.2%)、事业(62%)等。由此可见,绝大多数中职生都能认识到一旦生命不存在,其他的任何东西都没有任何意义。在问及能否和别人自在的谈论生死问题时,有81.7%的学生选择可以,有5.2%的学生选择完全不可以,其他的学生表示自己可以和别人谈论生死,但是还有障碍。有66%的人不认为死亡能够解决一切烦恼。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还是能够形成正确的死亡观,但是由于我国教育谈生不谈死,导致一部分学生对死亡比较忌讳。实际上,对死亡的认识不当一样会导致极端毁灭生命情况的出现。

3.对自杀的认识。在问及是否曾经有过自杀的念头的时,有31.2%的学生选择有过,并且有18.7%的学生表示不只一次有这样的念头。但是在问及是否有自杀行为时,超过94%的学生选择没有。中职生的独立自主性正接受巨大的挑战。由此可见,虽然当中职生们面临困难的时候,部分学生容易产生极端想法,但大多数中职生能够比较正确地看待自杀行为,他们尊重生命,并对家庭和社会有较强的责任感。但是,在中职生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自杀危机,并且由于中职生群体的示范性,一旦有学生自杀,造成非常大的社会影响,必须加以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二)对生命的价值与人生价值的意识

1.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探索。在与访谈对象的交流中发现,中职生们对生命价值有一定的思索,有超过73%的学生表示自己会勇敢面对人生难题;有76%的学生表示人生是自己选择的结果;有68%的学生表示经常会想到自己的未来;但也有高达79%的学生认为人生无常。很明显,学生们在不断追求思索生命的意义,但由于学生们的生活阅历所限,在遇到一些意外情况时,很容易使他们陷入到矛盾之中。这种矛盾性也体现在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上,43%的学生表示自己很了解生命的意义,57%的学生表示自己不了解生命的意义或者不确定自己是否了解。

2.追求生命的价值。调查表明中职生们对生命的价值有一定的思索,但是在是否认真地去追求或为追求生命价值作好准备方面体现出一定的滞后性。虽然有47%的学生将就业列为目前最困扰自己的问题,但是在问及是否做过职业生涯规划时,虽然超过90%的学生认识到了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但是认真规划的不多,按照自己规划的去做的就更少。可见,部分中职生知行脱节,缺少对生命价值的主动追求。反映在课外时间上,有高达54.7%的学生选择了网上娱乐。在访谈中,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表示包过夜,有三到四成的学生几乎每个星期至少有一次包夜行为(包夜是指学生一整夜都泡在网吧上网玩游戏、聊天、看电影等)。

(三)对生命教育的认识

1.调查发现学生认识生命的途径呈现多样化趋势,选择老师的有35.2%,选择同学或朋友的有44.6%,选择长辈亲戚的有31.9%,选择父母的有70.8%,选择书籍的有28.6%,还有4.8%的学生选择其他。当亲友死亡,父母离异,重考等重大的生命挫折出现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需要引导。与此相对应,超过70%的学生认为上学以前的学校对他们的生命教育或辅导很有限;超过80%的学生认为现在的学校要加强学生的生命教育与辅导。这说明学生们在遇到生命问题时获得正确的解决方法的途径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2.对生命教育课程的看法。在对生命教育课程开设情况调查时发现:认为“很有必要在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的学生占69%,认为“没有必要”的占9%,回答“无所谓”的占22%。认为目前就读学校生命教育情况“好与比较好”的学生占总数的15.4%,认为“不好”的学生占47.4%,认为“不清楚”的学生占37.2%。对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的愿望,“非常想和比较想”的学生占74.3%,“不太想和不想”的学生占25.7%。学校校生命教育的主要途径呈现多样化趋势(多选题),主张“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的学生占55.9$,主张开设“思想政治教育”的占38.3%,主张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占75.9%,主张“各科教学的渗透”的占37.4%。有66%的学生对国外的生命教育不了解,“了解一点”的只占28,7%,认为“没有必要了解”的占5.3%。

3.学校对生命教育的宣传和执行力度还不够。当问及“你知道什么是生命教育吗?”这一问题时,有20.3%的学生回答“知道”,47.6%的学生回答“不知道”。“你校进行过生命教育宣传吗?”有22.4%的学生选择“经常有”,32.6%的学生选择“没有”,有52%的学生回答“偶尔有”。从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各中职学校宣传和实施生命教育的力度还不够,需加强生命教育的宣传和实施。

(四)结论

(1)从总体上看,中职生对生命现象的认识比较淡薄,尊重生命存在,但是部分学生对死亡和自杀等的认识存在偏差,影响学生对生命认识的因素呈多元化。

(2)中职生们对探索和实现生命价值有着强烈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各类因素的影响,知大于行,对实现自我的生命价值探索缺乏主动性。网络对于学生实现生命价值有着强烈的影响。

(3)学生认识生命的来源及影响学生解决生命问题的因素多样化,学生们对于问题的解决有着强烈的要求,但是方法和途径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二、建议

1.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生命教育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有关部门、部分省市就印发了相关文件,对中小学实施生命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指导意见,很多学校也正在实施生命教育。但从笔者调查的中职学校来看,情形不容乐观,很多中职学校没有自己的生命教育实施计划,也就更谈不上实施。所以教育主管部门要根据文件精神对各学校进行指导和监督,切实加强各学校的生命教育实施力度。

2.发挥班主任的作用,提高教师的生命意识素养。班主任自身的生命观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的看法。既要重视班主任自身的生命教育,也要有目的地把班主任培养成生命教育老师,在日常的管理中能够变不自觉的生命教育为有意识的生命教育。

3.中职学校要努力构建合力育人的社会环境。学校虽是教育的主要场所,但学生的教育还要靠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更多的是学生家长的配合。与相关部门定期召开学生教育联席会议,加大对网络游戏的监管力度。科学引导他们合理地使用和娱乐而不是沉溺其中;关注网络成瘾者的身心健康,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争取早日从网络游戏回归到现实生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