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学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学重要性

生物学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科 实验课 探究性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7-0141-01

探究实验不是简单告诉学生实验的结果,而是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引导学生的探究规程。如何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成为当前生物教师教学的重要课题,它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生物学的教学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一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搜集相关信息的能力

原有的生物学实验几乎都是前人经典实验的再现,只是简单的机械操作,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探究性实验中,学生通过书本、上网等方式查找相关资料,不仅能寻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同时也了解到相关的生物学知识,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培养了学生主动搜集、处理、应用知识的能力。

如:(2002年上海卷)某生物学兴趣小组开展“不同浓度香烟浸入液对水蚤的影响”的课题研究。他们已将香烟和蒸馏水按照1∶1的重量比浸泡24h,过滤后的滤液作为原液。如果你是其中一员,请回答:(1)写出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2)做该实验时必备的实验器材;(3)采用何种测定指标来确定香烟浸出液对水蚤有无影响。

本题涉及的是一个探究性学习的开放式课题。简要分析如下:(1)首先根据实验目的、原理以及检测方法来确定实验步骤;(2)有了实验步骤,就不难写出实验需要的器材;(3)如何测定香烟浸出液对水蚤的影响?首先需要确定测量的指标,而这种指标必须是可度量的。活动强度、代谢强度、水蚤体积的变化等都缺少可度量性,必须将其转化为可检测性。实验结果的可度量性,是考虑实验设计时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对于水蚤而言,每分钟心跳的次数、单位时间内死亡的数量等都是可度量的。学生为了完成这一课题研究,需要了解水蚤这种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需要掌握显微镜的操作方法,需要知道香烟浸出液可能含有的化学物质及其对生物体可能造成的影响等。现实教学中,这样的课题要求学生必须去搜集以上相关信息资料,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拓展了相关生物学知识。

二 通过探究性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性学习立足于现实生活,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和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稳定性的教学过程中,小生态瓶的制作这一实验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实验中,学生首先要对欲模拟的生态系统进行调查,然后从中挑选较为典型的合适的部分来构建自己的小生态瓶,最后制作出来的小生态瓶也能成为书桌上摆设的“工艺品”。通过该实验,学生经历了从课堂到大自然、从理论学习到自己的劳动成果的认知过程,这无疑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应用于探究性实验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生物学现象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的求知欲望。多媒体的应用能造成对视觉和听觉等多种感官的刺激,从而增强了教学的表演性、观赏性和趣味性,使课堂教学互动活泼。如:在“动物的繁殖行为”教学中,雌雄两性的识别,占有繁殖的空间、求偶、、孵卵以及对后代的抚育等资料进行视频展播,可以生动地展示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的自然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三 通过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传统的生物实验课中,教师传授时注重的是实验步骤操作,强调的是唯一正确的实验结果;学生要做的只是简单的重复操作,实验过程索然无味,提不起学生的观察兴趣。而探究性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好方法。

探究性实验过程中,教师起的是引导作用。他告诉学生观察和实验目的,指导学生按一定的科学方法去观察、实验,使学生的实验过程有的放矢;他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局部到整体,对生物学问题进行比较分析;他在实验中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认真总结,拓展与其相关的生物学问题。探究性实验不是死记课本上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知识,而是引出一连串相关问题来拓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如:根尖结构的观察实验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黄豆根的外形,比较主根、侧根有何区别,想一想根毛的作用是什么,观察根尖由上而下的内部结构有何变化等。因此,探究性实验不是简单的重复式验证,而是去观察、思考、发现、实践,如果学生不去亲身体验,是不能体会到科学发现的真谛与乐趣。

四 通过探究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物学重要性范文2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从当前的教育情况来分析,教育基本上都是顺应着时代,且在时代的推动下不断前进,而实验教学是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自然也不例外。实验是培养学生价值观与情感态度的方法,同时也考察了学生的实验基础理论与实验技能,也是高考命题的主要原则—将知识立意改变为技能立意。在当前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生物实验高考内容与形式也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且也更加重视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历年高考题来分析,实验部分是学生的薄弱点,且也决定着学生分数的高低[2]。可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强化实验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掌握知识,且更加轻松的学习抽象的生物知识。在此背景下,教师要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树立全面的质量观念,这也就更能突显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的策略

(一)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新课程已经明确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且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严格按照新课程改革来进行。一方面,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要充分认识当前教育存在的不足,并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也能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教师在转变自身教学认知的基础上,还要优化实验教学的理念,同时要创新实验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高效地开展实验教学活动。例如,在教学“检测生物组中的有机物”这部分的内容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首先由鸡蛋、馒头等材料引入到本节课的话题中:“鸡蛋、馒头含有哪些有机物?能不能自主设计实验操作验证。”这时,学生开始动手操作实验验证,整个课堂上教师只是简单地给学生进行解释并给学生说明原理,核心部分全交给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突显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二)实验教学趋于生活化

实验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实验感兴趣,那么也会主动参与到生物实验中,且实验学习的效率也更高。因此,为了能达到实验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可结合生活实际促使教学趋于生活化,将抽象的实验知识变成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3]。由此可见,在实际的教学中,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并从生活中发现生物,这对于促进学生利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压的现实意义。以教学“细胞呼吸”相关的内容为例,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过呼吸系统方面的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完成呼吸系统的模拟装置,这个过程也是帮助学生回忆人体呼吸的过程。在此之后,学生也基本了解了细胞呼吸与人体呼吸的联系,之后我给学生播放生活中常见的酿酒以及蒸馒头的视频,巧妙的引入了酵母菌与其呼吸类型的装置设计以及实验结论,从而使学生能牢固掌握这部分的知识点。

(三)重视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意识,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有效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可见,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4]。在教学“检验细胞质的DNA与RNA”时,教师就可以运用分组合作的方法。在课堂上,我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组四人,各个小组中的成员分工合作,比如,一位学生负责总结实验结果,一位学生负责观察显微镜,一位学生负责制作涂片,一位学生负责染色。在此基础上,学生围绕教师给的问题进行讨论,之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结论:DNA集中分布在细胞核内,RNA集中分布在细胞质当中。可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的效率也更高,且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生物博士论文参考文献】

[1]陈欣.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与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6(7):122.

[2]侯国锐.高中生物实验有效教学策略行动研究探索[J].理科考试研究,2015(9):封3.

[3]卞存维.浅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3(8):50.

生物学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中学生物;生物教学;环境教育;环保

2009年12月召开的哥本哈根联合国会议签订了关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相关行动新协议。而联合国会议的前身是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地球峰会,那次峰会的目的同样使协调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需要采取的相关行动计划。生物科学是21世纪的领先学科之一,当今世界在人类物质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出现了一系列如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生态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矿产资源开采不合理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都与生物科学有着最直接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势在必行,这也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培养最广泛环保意识的重要手段与途径。下面笔者就如何在中学生物学中进行环境教育谈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结合相应的生物课堂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生物课堂教学必不可少要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生物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课堂教学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各项教育最主要的途径和手段。在中学的各类学科中,生物课程无疑是一门与环境保护相关内容联系比较密切的学科。所以,生物老师应该充分利用生物课堂教学这一重要渠道,认真贯彻落实相关课程的标准与教学要求,仔细专研并充分发掘创新教学内容,在平时的备课与教学经验中找出与环境教育内容相结合的知识点,结合一系列的生物基础知识与相关技能有计划有目的地环境教育内容讲解。比如在讲到植物的光合作用时,可以对植物光合作用后产生的一系列环境变化与植物对气候调节、净化空气、消声降噪、防风固沙等方面的作用,结合不同地区的气候现象、城市空气污染、土地荒漠化等问题,将“退耕还林”与“退耕还牧”引导进学生的意识之中。在环境只是的渗透过程中,要注意三点:一是要把握住知识结合点,适时将内容延伸拓宽,而并不是一味按图索骥的牵强附会;二是要按教学内容与课程要求把握好环境教育渗透进生物课程的“分量”,也就是要把握好环境教育内容在生物教学内容中的比重和渗透程度,避免因过分强调环境教育而出现教学内容或教学重点本末倒置的现象;三是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而出现教学内容时要注意方法的灵活应用,提倡进行启发式教育,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自觉意识,而不是教师强制性灌输,学生被动式接受。

二、结合课内外实践活动,对学生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环境教育

1.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课外环保等兴趣小组活动

生物老师在课后可让学生参加学校生物园的建设,并组织成立环保兴趣小组等实践组织或小团体,一方面让学生培植各类植物与饲养小动物,经常进行一些生物小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与探索兴趣,巩固并开拓课堂知识;另一方面在实践过程当中,教师应注意进行适时的引导,将活动的某些内容与环境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引导讲解。比如当学生在观察池塘中鱼的生活方式以及研究鱼的生理构造时,可以适当穿插某些生活环保问题,如王池塘随意倾倒垃圾会对鱼的生活方式产生什么影响、会对鱼的生理特征产生何种危害等。这样一来,以生活实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二来开拓丰富了学生的视野,三来也刺激了学生环保意识的觉醒。这种以实例方式来进行环境教育的方式以其强烈强烈真实的现实冲击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环保的危机感和责任感,为他们以后形成良好的环境素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社会环保实践活动

实践性教学也是环境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教师可组织带领学生参观市区动物园、植物园或带学生到乡村田野去感受大自然为课堂背景,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观去聆听、触摸、嗅闻感受大自然,积极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对大自然进行探索,逐渐培养学生与大自然的感情,提高他们自觉改善与保护自然环境的责任感。另外教师也可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深入到当地的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区及环境污染区等进行实地考察探访。通过不同地方的不同环境景象相比,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人与大自然中气候、空气。水土等式密切相关的,破坏环境就等于自毁美好家园,从而提高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3.利用环保节假日或环保法规,定期开展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动

每年的环保节日并不匮乏,比如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人口日、世界土地日、中国植树节、中国爱鸟周等相关节日。我国已颁布的相关环保法则包括《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森林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利法》等。学校可组织学生定期学校这些节日和相关法律。不定期举行相关主题的环保知识讲座,组织学生进行环保主题演讲或征文比赛;还可利用主题黑板报与宣传栏进行全校宣传展[等方式普及与提高学生的环保参与意识。

三、结语

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功德常识,公民环保意识的自觉培养提高时遏制当今世界环境日益恶化形式的需要。在中学生物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将环境保护与相关生态知识有机结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环保活动,培养学生自觉环保的意识。从青少年开始抓起,广泛树立“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观念,让学生树立环保信念,自觉养成环保的习惯,让“关爱地球、珍爱生命”成为全社会共同执行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胡朝霞,刘学山,黄树军.浅谈生物教学中的环境教育[J].环境教育,2002.

[2]贺莉萍.浅谈中学生物教学中的环境教育[J].2006.

[3]王淑芳.浅谈生物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必要性[J].学周刊,2010.

生物学重要性范文4

引言

生物是一门综合性与实验性非常强的学科,它包含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基因学、人体学与遗传学等内容,重点与难点都比较多。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老师在课上讲,让学生们在课下死记硬背,那么教学质量与效率肯定是非常低的。即使让学生记住理论知识,也未必能使学生们理解内涵,这与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是背道而驰的。在生物课程上开展实验课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方法,开展实验教学,有助于解开生命的奥秘,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生物课程,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等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初中生物开展教学实验课是非常重要的[1]。

1.初中生物教学开展实验课程的重要意义

1.1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对于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

生物课程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相对枯燥的,因为生物课本都是些静态的缺少生机的图片,也没有优美的文字吸引学生,所以单纯讲述课本的理论知识,不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采用实验教学的方式,可以降低生物的枯燥感,并且能慢慢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例如,讲解动物细胞结构的时候,老师首先讲授理论知识,紧接着教会学生们使用显微镜、制作细胞标本、涂片与装片等,学生们对亲手操作实验兴趣度比较高,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在快乐中潜移默化地掌握理论知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2]。

1.2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生物的理解能力

生物理论知识是比较笼统的,有的知识点超出了学生们的理解能力,如果强硬地让学生们记住,那么其效果是不好的。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们直观地剖析重点与难点,从而降低学生们的理解难度,降低学生们的心理负担[3],这样不但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而且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生物课程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植物花的结构”时,可以借助采摘的桃花动手尝试。在放大镜下,能更好地理解桃花雌蕊、雄蕊的形状和组成,同时将花的各个结构与概念相对应,从而将书本上静态的枯燥的知识活化,更好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理解记忆。

1.3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

现在的初中生动手能力普遍偏弱,“高分低能”的现象比较严重,掌握理论知识却不能灵活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生物实验,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在亲自操作实验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对动手操作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亲自动手探索未知事物的习惯。

1.4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与观察能力

实施生物实验课程,可以引发与启迪学生们思考。例如,草履虫为什么能够趋利避害呢?它能趋向培养液而不是盐水,是因为它有应激性,所以它才能把好的与坏的区分开来。因此,生物实验有利于学生们形成发散思维。再者草履虫非常微小,只有借助显微镜细致地观察才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4]。

2.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2.1实验教学必须紧密联系课程

实验教学要与课程紧密联系起来,如果生物课程与教学内容无关,对教学质量与培养学生们学习生物课程的兴趣就只能适得其反。所以,老师在设计生物实验课程教学时,要严格备课,强化生物实验教学的实际效果[5]。

2.2实验教学目的要明确

实验教学的目标要明确,方法要适当。例如,在人体细胞实验的过程中,其教学目标有,让学生掌握物镜、目镜、载玻片等调整方法,使学生学会涂片、装片,使学生知道细胞核、细胞膜、细胞液等知识内涵与各自的功能与作用等。通过明确的目标,才能让学生们知道要学些什么,要做些什么,并能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

2.3实验演示可视度高,易于学生们观察。

在生物老师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实验器材要求可视度高,以便学生们观察。如果学生们没有观察到实验的详细过程,那么该生物实验课程无疑是失败的。实验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实验过程要放慢,如果学生看不清或者没有弄明白,实验就要重做,直到学生明白为止。例如,演示“观察叶片结构”实验中的徒手切片,可以通过投影仪放大,老师边操作边讲解,学生们就能更好地观察实验方法和其中要注意的细节处,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2.4实验教学力求简便,易于学生们理解。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不要太复杂,力求简便易懂,强化实验的实际效果。因为初中生知识水平与理解能力还比较有限,所以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设计实验,以便学生们吸收与消化所学的知识。例如,在“观察动物细胞”实验中,只要轻轻地用牙签刮下口腔内侧壁,然后把牙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涂抹几下,盖上盖玻片,就制成临时装片了。

2.5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启发学生们思考。

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演示实验,这样的效果是不佳的。要多多与学生们交流,可以采取问答方式,也可以采用互动方式,交流有助于提高学生们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加深学生对实验的印象与了解。例如,在介绍草履虫的实验时,我会问草履虫细胞内的细胞质是流动的还是静止的?为什么会不停流动呢?通过问题的形式,让学生们思考,并得出细胞质流动有利于其进行物质交换的知识点。

2.6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生物教学。

在开展生物实验教学课程中一定要考虑学生们的心理特点与承受的能力选择教学内容,一些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开展青蛙或者鱼类的解剖实验,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只能适得其反,因为初中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开展动物的解剖实验,已经超出了学生们所能够承受的心理能力。如果选择动物活体实验,就只能选择低等的生物作为标本,而不能选择脊椎动物。

3.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目标

3.1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观察能力。

在生物实验课堂上,老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机械地演示实验,如果只是演示则教学效果是非常低的,只有在演示过程中不断地与学生们进行互动交流,才能引发学生们思考生命的奥秘与自然的奥秘,提高学生们的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例如,在细胞实验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对细胞进行形象的比喻,方便学生们理解,同时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世界上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而不只是让学生们死记硬背理论知识。

3.2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老师在讲台上演示、学生在下面听讲的模式作用是非常有限的,还要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现在初中生的动手能力都比较弱,要按部就班地引导学生们动手,在开展学生动手实验以前,要对学生们进行必要的培训,以免损毁器材。例如,做细胞实验时,要使学生们掌握安装显微镜,调整目镜、物镜与涂抹玻片等。

3.3逐步培养学生将课堂知识联系实践的能力。

生物实验教学在室内实验非常重要,在室外实验也同样重要,因此,有必要将生物实验课堂转移到室外。例如,学习生物的根系,老师吩咐学生们每人拔出一根杂草,分别要学生们指出根尖、根冠等,可以将教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之中,帮助学生们吸收与消化笼统的理论的知识。

4.结语

初中生物实验课程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依然以教授理论知识为主,而忽视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使教学实际效果受到很大的限制。积极开展初中生物实验课程可以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有助于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多地树立实验教学的意识,并且注意教学方法,这对提高我国生物教学的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林仁雄.初中生物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1).

[2]刘胜刚.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与实验教学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1(01).

[3]徐世英.初中生物比较法教学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1(08).

生物学重要性范文5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学校的课堂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地位有了空前的提升,教师的角色也在悄然变化,显得预习的重要性,“活动单导学”模式的课堂,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得以最大限度的提升,教室的角色俨然成了配角,这更是突显了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一、课前预习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实际上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对即将所学知识进行的自学。在学校教师能教给学生的只是最基本的、最起码的知识。大量的新知识还需要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的去探索,去自学。因此,学生从小就培养自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预习正是过渡到自学的必要步骤。记得有位名人也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确实,对孩子来说,读书,不仅仅是学会一些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最强的学习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需要老师的指导。在课前,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活动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主要途径。综观国内外各种学习理论,无不强调“预习”这一环节。在新课标教学中,预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去获得新知识的活动。例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就可以运用老师平时教给的方法或者运用工具书等去理解。扫清阅读障碍后再根据老师教给的分段方法理清文章脉络。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方法就可以得到充分的运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长此以往,学生的自学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二、课前预习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预习使学生提前对本课的知识有个宏观的了解,通过事先查读、摸索和选择生物学习方法,独立地获取了一些知识。通过预习,学生首先可以大体了解课堂上的内容,明了哪些知识不易理解,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再进一步思考和分析出其难易程度、知识结构,从而选择生物学习的方法、途径等。在整个预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有效的训练和培养。这种授之以“渔”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今后的生物学习中抓到更多的“鱼”。

三、课前预习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45分钟的课堂,学生要自始至终保持注意力是很难做到的,能保持35分钟就不错了。如果课前不预习,那么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往往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主体作用很难充分发挥。而学生预习后带着问题投入新课的学习,课堂学习时就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就能更出色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老师在上课时也就不需花很多时间去逐字逐句地分析,可通过学生质疑问题,有针对性讲解,这样既省时又省力,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有坚实的基础。

四、课前预习有利于学生提高听课效率

学生在预习新课文时,会有不懂的内容,这属于正常现象。课本中看不懂的地方,往往就是教材的重点、难点,或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弄懂这些不明白的地方,恰好是学习深入的关键所在。预习时可以把这些看不懂的地方记下来,上课时特别注意听老师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这样,听课的目的非常明确,态度积极,注意力也容易集中,听课效果肯定会好。传统教育观念往往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动的、权威的地位,学生则是被动的、从属的。这样的教学模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新课标目标下的教学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活动单导学”模式的课堂更是强调学生的主体。课前预习作为新课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使学生较好地改变自己的认知前提条件,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比较容易,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也会随之调动起来。

生物学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中药学科研训练创新能力

[基金项目]:广东药学院校级教学改革一般项目(编号:GYJGYB201216)

普通高等院校的本科教学已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既能提高专业知识与技能,又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是现代高等教育者亟需破解的一个难题。科学知识日新月异,只有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才能切实提高自身素质,满足社会需要。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高等学校的普遍做法是通过实践教学及科研项目培训。国家教育部已把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培养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并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须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要“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1]。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我院中药学、中药制药学等专业必修课程,同时也是一门综合性课程,课程融合高等化学、分析化学、药剂学、生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实践性强。为达到中医药行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广东药学院制定的课程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生物药剂学、药物动力学的相关理论及概念,掌握药物剂型设计和临床给药方案设计的能力及新药研究的基本知识,并要求熟练进行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过程的相关实验操作技能,培养良好的科研实验作风。笔者结合多年来《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教学实际,对教学过程中本科生创新能力的训练与培养,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有效的尝试。

1.加强课堂教学,活跃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目前仍然是高等教育的主要模式,通过教师的讲解、提问反馈和学生的听讲,实施教学计划。课堂教学具有教学效率高、秩序好的优势,但也存在以教定学、以教材为本、学法单一、评价单纯的问题[2]。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形式,采用实物、图片、动画等工具,引入案例教学,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3]。如详细介绍翻转肠囊法用于预测药物的吸收;微透析技术用于活体组织取样;人工神经网络建立药物的体内外相关性等。在讲授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通过介绍新技术和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拓科研视野。

学生们普遍反映药物动力学难学难懂,我们采取回顾《高等数学》基本理论和利用教学软件,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讲解单室模型时,结合积分知识,让学生自己推导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积(AUC),运用极值理论,推导血管外给药达峰时(tmax)、达峰浓度(Cmax),结合excel软件,进行残数法计算药动学参数的演示。

2.强化实验教学,侧重创新性思考

传统的实验教学以验证性试验为主,主要通过既定的实验方法和内容验证相关理论。这种模式目前仍然是实验教学的主体,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及操作能力,但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缺乏对学生自主研究及创新能力的培养[4,5]。针对中药学专业的教学实际,共开设3个实验(共18学时),其中2个验证性实验,1个综合性实验。

2.1 以基本技能训练为本

我院针对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开设片剂溶出度测定及尿药法测定生物利用度试验。片剂溶出度测定实验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溶出仪,进行累积溶出百分率-时间的数据处理,熟练运用威布尔分布等模型拟合,分析药物的溶出模型及相关参数的计算;尿药法测定生物利用度试验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尿药法测定药动学参数,熟悉数据的处理。通过实验教学,一方面教会学生正确使用相关分析检测仪器设备,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正确使用excel和SPSS等软件,进行模型拟合、参数求算等。

2.2 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抓手

我院在第七学期开设《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已有高等数学、药剂学、分析化学等学科理论和实践基础,为加强学科间知识的整合和渗透,给学生提供一个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训练机会,我们开设扑热息痛血管外给药药动学参数测定的综合性实验,将家兔给药、血样采集、血液样品药物浓度测定、残数法计算双指数方程参数等实验操作项目整合,使学生初步了解新药研究中药动学研究流程,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尤其是实验过程中,强调不能单纯跟从实验辅导教材或实验指导,要多思考、多总结。

3.鼓励参与科研训练,提高科研能力

广东省教育厅于2010年9月启动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建设。本课程组老师主动联系,指导品学兼优且对中医药科研具有浓厚兴趣的学生,选择课题、查阅文献、撰写标书,鼓励他们积极申报,并通过申报使学生们受到了科研前期工作的训练。课题立项后,指导老师负责监督和指导科研小组研究计划的落实,定期组织实验研讨,讨论实验进程中存在的问题,重点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组共有6项课题获得立项资助。针对《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时数少(共54学时)、缺乏实践机会的不足,我们主动联系对这门课程有浓厚兴趣或有志于考研的同学,利用暑假或寒假的学习闲暇时间,结合教师自己的科研课题,对他们进行较为系统的科研训练。随着同学们研究能力的提高,一些科研项目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学生已发表8篇科研论文,并在广东省挑战杯论文比赛中屡获佳绩。

4.加强毕业带教管理,切实提升科研素质

毕业专题实习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我院规范毕业实习管理,规定毕业实习阶段,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独立的课题,由老师进行单独辅导。我院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在第七学期期中,即进入毕业实习阶段。首先,本课程组教师结合课题研究情况,提出一个思路,学生通过全面检阅文献和实验条件,设计初步的实验方案,并开始预实验。在第七学期期末前进行立题,并撰写开题报告,由指导老师审阅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通过指导老师的指导、同学老师之间的交流和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第八学期首月,进行实习中期检查,跟踪实验进展。最后,整理实验资料,撰写毕业论文。通过毕业专题的系统训练,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系统培养科研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6]。

通过“课堂-实验室-实习地点”的科研训练地点转换,同学们的综合科研素质、科研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加强了对整个新药研究过程的了解。2012年11月,我们在2009级中药学专业2个班级、中药学中药制药方向2个班级,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18份,实际收回212份,有效问卷212份。同学们普遍对教学中侧重科研能力培养持肯定态度(占92.4%),希望教学过程结合授课教师科研心得(占64.6%),通过学习课程后,有78.8%感到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基本掌握新药研究中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研究流程。总之,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培养不能一蹴而就,我们将进一步结合广东药学院课程教学改革,在《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切实加强中药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国教育报. 2010年7月30日.

[2]刘德胜,代现平,陈向明,等.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7):700-702

[3]时军,周毅生,沈雪梅,等.启发式教学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0,14(12):1524-1525

[4]王锐利,张淑秋,张丽锋.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9(1):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