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碳排放的主要途径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减少碳排放的主要途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减少碳排放的主要途径

减少碳排放的主要途径范文1

摘 要:河北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碳排放量,低碳发展已经成为河北省发展的趋势。当代大学生是时代的先驱者,应该从自身做起减少排放。本文结合碳足迹的理论,探索河北省在校大学生的低碳生活,并提出在校大学生碳排放的减排对策。

关键词 :碳足迹 河北省 在校大学生 低碳

本文为2013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民生调研专项成果(项目号:201301267)。

引言

随着温室效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严重,人们越来越重视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发展将成为我国发展的趋势。尤其是河北省作为工业大省和能耗大省,碳排放量非常大,低碳发展也成为河北省亟待解决的问题。当代大学生是时代的先驱者,有理想、有文化,他们有责任和有义务担任起减少社会碳排放量的使命。河北省环境污染严重,碳排放量大,河北省的在校大学生更应该为之做出贡献,从自身做起,减少生活和学习中的碳排放量,并引导整个社会低碳生活。本文以碳足迹为理论支撑,对河北省在校大学生低碳生活进行探,并提出相应的减排对策和建议。

1、碳足迹的概念及研究现状

1.1 碳足迹概念。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是指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碳是指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如石油、煤炭、木材等。碳耗用的越多,产生的CO2就越多,碳足迹就越大,反之碳足迹就越小。

1.2 碳足迹研究现状。碳足迹是从生命周期的视角分析碳排放的整个过程,深度分析碳排放的本质过程,进而从源头上制定科学合理的碳减排计划。国外对碳足迹的研究主要包括其概念内涵的研究、计算方法的研究和实例计算的研究等,研究范围从国家层面、企业层面、产品层面和个人层面进行研究,包括的行业有工业、交通、建筑、供水和医疗等,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国内的碳足迹研究尚处于萌芽阶段,研究成果不成熟,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2、河北省在校大学生碳足迹行为

河北省在校大学生碳足迹属于个人层面的碳足迹,用该从衣、食、住、行和用五个方面进行探讨。

2.1 衣。河北省在校大学生在“衣”方面的消耗主要是指对衣服的消耗和洗衣用品的消耗。在校大学生都是年轻人,追求美丽帅气,购满衣服的数量比较高。一件衣服的排碳量为6.4kg,就在校大学生购买衣服的数量来看,会产生不少碳排放。同时,衣服的增多,洗衣用品也会消耗的多,就洗衣粉来说,1kg洗衣粉排碳0.72kg,也会产生大量碳排放量。因此,如果大学生能够适量减少对衣服的需求,将会适当减少碳排放量。

2.2 食。河北省在校大学生在“食”方面的消耗主要是对肉类、粮食、和零食等食品的消耗。1kg肉类排碳1.4kg,1kg粮食排碳0.94kg,可以看出食素更有益于减少碳排放,不过要在保持营养均衡的情况下,提倡大家食素。在校大学生多为成年人,会有人有饮酒和吸烟的习惯,虽然情况较少,但是也有影响,如能控制,也能减少碳排放。

2.3 住。大学生一般都住校,“住”方面的消耗主要是能源消耗,指其在集体生活中所产生的能耗。主要包括电消耗、天然气消耗、煤炭消耗,同时生活垃圾的处理也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在用电方面,主要是宿舍、教师和实验室等用电,因为是集体用电,分摊到每个人身上的用电量很小。天然气和煤炭的消耗主要是食堂和浴室的消耗,以及冬天供暖时的消耗。这些能源的消耗都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同时,每个学生会产生许多生活垃圾,这些垃圾大多通过卫生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导致大量甲烷和CO2产生。因此,在校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应该养成节约用电、用水,和减少垃圾的产生。

2.4 行。在交通方面,在校大学生大多是无车一族,最普遍的交通耗能是火车和公交车,坐飞机的人数也不多。也有部分同学出行会选择打车。如果在校大学生平时出门的时候多采用不行或自行车的方式,减少公交和打车的次数,将会适量减少碳排放。

2.5 用。河北省在校大学生在“用”方面的消耗主要是指塑料袋的消耗,纸制品的消耗和一次性筷子的消耗。塑料袋的消耗不仅会产生碳排放,也会造成环境污染,影响生态环境。纸制品和一次性筷子的消耗不仅产生碳排放,在其生产过程中,消耗大量树木,减少了环境中的碳吸收途径,即减少碳吸收的同时增加了碳排放,必然会增加碳足迹。

3、减少河北省在校大学生碳足迹的对策建议

3.1 培养在校大学生低碳意识。当代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先驱,应该从自身做起,培养自身的低碳意识,承担起碳减排的责任。在校园中,可以利用学生社团或者公益讲座等方式进行低碳知识的宣传,让大学生了解当前河北省的环境形势,让他们都重视起减少碳排放的责任来,提倡大家从生活和学习的点点滴滴中减少碳足迹。

3.2 加强校园管理。学校应该加强校园管理,减少校园中的浪费现象。例如,在教室和宿舍有时会出现人走不断电的坏现象,学校应采取政策措施杜绝这种浪费现象。在教室可以增加管理员的管理,减少教室用电浪费的现象。在宿舍,一方面可以增加管理员的管理,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对浪费电能宿舍的惩罚,增加其节约意识。

3.3 节约资源。在减少碳足迹的工作过程中,节约资源是非常重要的途径之一。在校大学生应该从自身做起节约资源,杜绝浪费。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打印许多学习资料,应该采用双面打印,减少纸张的浪费,单面的可再用于打印或者做草稿纸。班级还可以组织废纸收集,卖给回收人员。生活中应该减少一次性塑料袋和一次性筷子的使用,养成逛超市自己带塑料袋的习惯和自备餐具的习惯。

4、结论

河北省作为能耗大省和人口大省,经济发展和生活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碳排放量,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先驱,应将低碳理念与自己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实现河北省的低碳目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本文主要根据碳足迹理论对河北省在校大学生的低碳生活进行探索,并提出相应的减排对策。

参考文献

[1]管婧崟, 吴晓玲, 杨玉婷, 等. 在杭大学生生态足迹研究报告[J]. 北方环境, 2011 (11): 204-208.

[2]程明, 高莹, 张诗琦, 等. 面向大学校园的碳足迹行为的分析研究[J]. 环境工程, 2013, 1.

[3]尚丹. 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 内蒙古民族大学, 2012.

减少碳排放的主要途径范文2

一、公路交通运输低碳化的背景

(一)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持续增长

权威机构研究表明,碳排放有三个主要来源,交通运输行业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汽车的排放量已经占到全部排放量的25%。国外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近10年来,在其他行业和领域的碳排放量得到有效遏制的情况下,交通运输领域的碳排放量仍然在持续增长,已经成为引起世界气候变化最主要的消极因素。

(二)我国政府承诺建设低碳国家

面对气候变化,和其他主要国家一样我国政府对此也十分关注。我国政府明确提出将采取严厉措施逐渐降低并减少碳排放,到2020年碳排放强度将比2005年降低40%―45%。针对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我国将通过“加快建设以低碳为特征的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等途径实现自己控制和减少碳排放的承诺。

(三)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严重

一是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情况令人担忧:据国际能源组织测算,2005年我国因石油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中,来自公路运输(非公交系统)行业的排放已占到21%。二是在能源使用效率方面我国运输车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以货运汽车为例,我国车辆百吨公里油耗比发达国家要高30%。三是基于城市化的需要,我国交通用能将持续增长,如不采取有效措施,碳排放压力还将持续增加。

二、实现公路交通运输低碳化的对策

公路交通运输低碳化,是相对于传统模式而言的一种能源消耗最少、效率最高、排放最低的交通发展模式,低碳交通运输最大的特点,是以最少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预定的运输服务目标。当前我国公路交通实现低碳化,面临着能源消耗数据不全面、碳排放数值统计不准确等诸多问题,实现交通运输低碳化必须从“碳足迹”和“碳预算”等基础工作做起。

(一)发挥科技创新的基础作用

科技创新是实现低碳化的根本途径,交通运输领域低碳化也必须以科技创新为基础,比较来看我国在这方面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例如,目前使用沥青铺设路面是我国交通道路建设最常用和最主要的方法,但现在常用的沥青在使用过程需要加热到160℃―180℃,部分沥青甚至需要加热到190℃以上才可以使用。使用这种沥青进行施工,不仅会耗费过多的能源加大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还会伴随大量的烟尘和有毒气体。我国科研人员通过多年摸索开发出一种温拌沥青。使用这种沥青铺设路面,不需要耗费过多的加热燃料,同时可以降低施工温度,在保持热拌沥青的性能的同时实现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是一种典型的低耗高效低碳铺路技术。是名副其实的高节能、低排放的低碳铺路技术,是路面铺筑技术的重大创新。

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用于道路交通建设的沥青混合料数量巨大,其用量随着交通建设事业的发展也出现不断增长的趋势。根据发达国家道路交通建设的历史经验,沥青的使用量与一个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增长速度呈正相关。按照这个理论,我国沥青混合料的用量未来很可能大幅增长,甚至可能出现跳跃式增长。目前我国每年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用量约为3亿吨,排放二氧化碳540万吨。如果我国在交通道路建设中能广泛采用温拌沥青施工方法,则每年可节省大量燃油,并在更大程度上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二)加强对重点领域碳排放的监测

公路交通运输方面的碳排放源主要有两个,一是各类运输车辆在路面行进时消耗燃料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是在道路交通建设和道路养护时熔化沥青消耗燃料产生的温室气体。根据数据统计,车辆行驶时因燃油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种车辆的数量增速较快,车辆排放已经成为公路交通领域最大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源,并且将会随着车辆数量的增加在更高的程度上加大二氧化碳的排放。基于此,当前必须尽快开展对汽车碳排放的监测工作,通过互联网建立起全国性的汽车碳排放网络监控体系,为交通运输领域控制和降低碳排放做好基础工作。

(三)制定科学合理的减排目标

减少碳排放的主要途径范文3

1.1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我国处于工业化的阶段,想要减少碳的排放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其能源的利用效率,并且我国提高能源效率的空间较大。我国主要是建筑物以及交通运输和工业这三者碳的排放量较大,尤其是工业所排放的碳量。我国属于发展中的国家,拥有较为先进技术的同时也拥有落后的技术。在建筑方面需要效仿欧洲国家,建筑零排放的建筑物,从而减少碳的排放量。同时不断提升工业的能源,将落后的产能迅速的淘汰,同时,将排放量降到最低。在交通方面可以通过修建高速铁路,尽量减少飞机的班次,可以在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减少碳的排放量。

1.2调整我国产业结构

发展低碳经济的有效途径就是调整产业结构,并发展低碳的产业,将其高碳像低碳转变,使其成为升级我国产业结构的主要方向。应该将重点放在知识密集以及技术密集的产业,例如信息以及现代服务的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我们必须要减少制造环节所产生的能耗和物耗以及污染。优化产业的结构,提高高碳产业市场准入的标准,并积极的发展低碳产业,这对于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3大力推广低碳技术

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将低碳技术作为其发展的支撑,从而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低碳经济。目前,我国还需要进行不断的自主创新并且积极的研究开发以及推广并应用捕获以及封存碳的技术,以及能源的再生利用技术,恢复生态以及替代资源化技术等,使其先进技术中节能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并且促进清洁的生产与循环利用,进一步使能源的附加值以及使用效率提高,在保障其能源供应处于安全的同时对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行控制。特别是,对于太阳能以及风能和生物能源等已经成熟了的低碳技术要大力的推行,并倡导将其应用到节能型建筑物以及环保型的农业这些领域中去。

1.4建立完善的碳交易市场

温室气体排放权的交易体系可以简称为碳交易,碳交易运行的机制有两种,分别是配额以及项目的交易。也就是通过项目合作的这种形式,买方需要向卖方提供资金或者是技术方面的支持,从而使温室气体的减排额度减少。碳交易市场的建立属于系统工程,我国应该尽快建立一套发展全国统一的与其碳市场相关的法律规范体系,使其目前的排放交易所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提高省市对于碳交易的管理以及认知的能力,并且还需要积极的构建以及供给碳交易信息的平台。

1.5加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

想要发展低碳经济必须要加强国家和国家的合作。在发展低碳经济以及自然生态保护大气环境等较多领域开展国际性的环保合作项目。同时建立新的环境保护合作机制,为大力推进国际组织以及政府机构参与到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合作提供法律依据。积极建设环保产业,并且在产业的规划上面将新型的能源以及环保材料与设备技术的研发作为发展的重点,吸引各个国家环保企业的注入,从而为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以及技术和人才方面的支持。

2保护大气环境的措施

大气环境的破环,是导致全球变暖以及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要注意大气环境方面的保护。

2.1首先在工业布局方面要合理,大气状况对于人们特别重要,因此应该均匀的分布工业生产,不能将工业生产集中到局部或者是少数的大城市中。这样,单位面积所排放的污染物较少,有利于自然的净化。特别是,在选择厂址方面也应该选择符合其性质的地方,例如,应该将产生有害气体的厂址选在居民区下风向。

2.2改进燃料结构及方式,能源结构不合理,使其能源利用率较差,从而导致我国大气污染更加严重。因此,必须要改善我国能源的结构,并且加大石油以及天然气的比重,不断发展新的能源,并且还可以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例如区域供热,使煤气化得以实现。

2.3提升人们环境保护的意识,采取植树造林的方法,绿化我们生活的环境,由于绿色的植物可以将大气中氧气更新,从而使空气的成分得到调节,达到净化大气的目的。因此,大面积的进行植树造林可以对温室效应进行调节,增加生物链中的含碳量,使其大量的碳无法进行转换,进而不能进入大气中去。(好像是不太通)同时还需要根据气候变化培育出适合该气候的新农作物,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3结语

减少碳排放的主要途径范文4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一个重要的温室气体来源,同时又受到气候变化的严重影响。据估计,2015年我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将比1994年增加48%。畜牧业CH,排放和农田N,O排放是主要的贡献因素,其分别比1994年增加73%和53%。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气候变化对农业的不利影响,是当今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重要命题。此外,农业作为具有自我调节机制的生物系统,也应为温室气体减排和固碳增汇作出贡献。

实践业已证明,发展循环农业是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循环农业通过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优化设计与管理,实现了农业系统光热等自然资源和可再生资源的高效利用,最大程度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是农业应对节能减排和促进低碳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四种低碳循环农业模式

目前,各地农村也涌现出诸多循环农业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归纳起来可分为以下四种模式。

资源节约型复合生态系统的生产模式。该模式立足于适量投入、立体种养、高效利用、固碳减排。以稻田复合种养生态农业模式为例,通过稻田养鸭能显著减少甲烷排放,降低增温潜势,其减缓综合温室效应的潜力是常规淹水稻田的1.6倍左右。

环境友好型循环利用系统的生产模式。该模式立足于优化环节、合理循环、减少废弃、防控污染。以秸秆资源化循环利用模式为例。该模式以循环农业的理论为指导,以南方特色食用菌产业为核心,通过循环利用秸秆资源、充分利用废弃物,形成多途径开发模式。其有效链接可实现每亩栽培草生菌可增产增收100元,同时减少稻草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通过产业链延伸效益,生产茵渣有机肥每吨利润60元。农作物栽培中菌渣有机肥替代化肥量30%,减少了化肥投入。

固碳增汇型优化调控系统的生产模式。该模式立足于农林复合、农牧配套、合理调控、促碳中和。以林下经济模式为例,林下发展草菇,原料成本低,可以循环利用,种草菇后的培养基废料可做林地肥料,促进林木生长和增加森林碳汇。

生态文明型统筹协调系统的生产模式。该模式立足于发挥功能、优势互补、统筹集成、和谐发展。以绿色家园建设为例,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促进农业增效增收。已有研究表明,建造一个8立方米的沼气池,每年可节柴2000千克以上,相当于3.5亩薪炭林或6亩林地的年产林木蓄积累。截~2008年底,全国农村户用沼气已累计发展到3050万户,年产沼气113亿立方米。

发展现代循环农业,要树立新的消费观。从事现代循环农业的区域主要在广大乡村,而从事现代循环农业的人员主要是广大农民,他们既是生产者,又是人口众多的消费者,为此要提倡绿色消费,也就是物质的适度消费、层次消费。这无疑是一种与自然生态相平衡的、节约型的低消耗物质资料、产品、劳务和注重保健、环保的消费模式。

减少碳排放的主要途径范文5

关键词:碳税;经济低碳化;政策选择

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我国的碳税途径研究和经济低碳化下的碳税政策选择——基于国际碳税征收经验

收录日期:2013年1月31日

一、引言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国际上普遍开始注意环境对经济的反作用力并着力采取环境政策来改善环境状况。环境经济学家认为,既然市场机制是分配社会资源的最有效途径,那么只有将环境政策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把污染环境的成本加以经济的约束,那么才能形成有效的环境资源配置,促进节能减排。基于这种经济思想,环境税作为一种经济手段,被国际普遍接纳并用于各种环境污染下的环境保护。

环境税的概念最早出现于1920年英国经济学家庇古的《福利经济学》一书中,强调存在环境负外部效应下政府采取的征税环保措施。目前,学术界对环境税并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概念,但从其根本目的广义地来看,只要具有环境保护、消除不利环境因素的税收或补贴政策,都属于环境税范畴。随着不同时期的环境问题和保护治理目的的不同,环境税的主要表现形式也呈现不同。从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以全球气候变暖为特征的“温室效应”成为新一轮的环境挑战,因而针对二氧化碳排放所征收的碳税成为新时期最主要的环境税之一。

二、国际上的碳税征收经验

从1990年开始,以丹麦、芬兰、荷兰、瑞典和挪威等为代表的一些北欧国家陆续开征碳税,并在此领域取得一定经验,从而为其他国家考虑征收碳税提供了操作上的借鉴。

(一)丹麦。早在20世纪七十年代,丹麦就开始了针对家庭和非增值税纳税企业的能源消费税征收。为了将200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持在1990年的水平,刺激能源节约和替代消费,丹麦于1992年将其碳税的征收范围扩大到除了石油、天然气等以外的所有二氧化碳排放中去。后又经过对碳税收入的合理利用,不仅逐步提高了碳税税率,还促使更多的家庭和企业加入到自愿减排的计划中来。

(二)芬兰。1990年芬兰为了在九十年代末实现碳排放0增长而正式引入二氧化碳税收,并以含碳量为税基对矿物燃料征税。在之后的实践中,芬兰逐步调整税率和征税范围,根据二氧化碳排放不同对不同燃料分项分税率征收,实现了一定碳税减排的目标。

(三)荷兰。荷兰在20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实施环境税,但真正开征碳税始于1992年。其二氧化碳税的征收范围包括任何使用能源的行业,包括家庭和小型能源的消费者,但一些大型天然气消费者在征收碳税的基础上可豁免一定能源税。通过税收调整和自愿减排协议,芬兰在能源替代使用上取得一定成效。

(四)瑞典。瑞典的二氧化碳税是作为能源税的部分补充和替代于1991年引入的。为了维持其二氧化碳排放水平,瑞典决定对私人家庭和各产业消费的含碳燃料征收一定碳税,但出于企业竞争和技术革新的考虑,对部分工业企业实行部分的税收减免或全部豁免。鉴于国际经济竞争的压力,随后瑞典又适当地对工业碳税税率实行一定下调,对私人家庭税率实行上调,对工业部门减免力度也进一步加大。

(五)挪威。挪威维持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计划也是始于1991年,但最初的征收范围仅限于汽油、天然气和矿物油,直到1992年才又扩展到煤炭类燃料。挪威的碳税征收更为细致,不仅在含碳燃料类别上有较多种征收税率,在不同行业或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也都有不同的征收标准。

除了上述国家,德国、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等也在国内能源消费的基础上相继开征碳税,不仅在二氧化碳减排上取得一定成效,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和促进了企业环保技术革新和新能源替代使用。Nakata和Lamont(2001)基于偏均衡模型对存在碳税情况下的日本能源体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碳税除了有降低碳排放作用外还使得日本能源利用结构由煤炭向天然气转移。Wissema和Dellinke(2007)也对碳税在爱尔兰二氧化碳减排中起到的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经CGE模型量化的指标数据表明,与同一价格的单一能源税相比,碳税导致碳排放更大程度地降低。此外,美国和部分欧盟国家甚至考虑是否要对来自没有强制减排国家的进口品实施碳关税压力。在这种情形下,国际二氧化碳减排趋势下的碳税改革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三、我国的碳税途径研究

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位居世界首位,在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上的国际承诺使我国在二氧化碳减排上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压力,因此碳税改革也是我国环境政策实施的重点研究方向。事实上,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关注到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并在治理环境污染(尤其是二氧化碳减排)方面坚持不懈地努力着。实践中,除了采取社会公益宣传和自主激励措施外,我国还从行政命令的角度制定了有关碳排放约束措施。2009年正式出台的燃油税既是我国积极致力于二氧化碳减排的一方表现,也是我国碳税改革过程中的一个过渡。

基于国际经验,学术界对我国碳税改革也有较多的研究和探索。贺菊煌等(2002)对碳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进行了探究,通过CGE模型对我国1997年投入产出表分析,他们认为碳税的征收将对我国GDP没有较大影响,只是会造成煤炭等燃料价格上涨,能耗下降,进而促使产业结构有所调整,劳动力也由高能耗工业向低能耗工业及第三产业转移。林柏强和何晓萍(2008)估计了我国油气资源的耗减成本,并据此分析对油气开采业征收资源税产生的经济效应。研究表明,20%以下的资源税征收在宏观层面上对我国经济影响不大。王金南等(2009)也研究了碳税的二氧化碳减排效果,研究得出低税率的碳税方案不仅能大大减缓二氧化碳碳排放增长,而且很小程度上影响我国经济的结论。姚昕和刘希颖(2010)探究了我国最优碳税征收路径,结果表明,碳税征收在节能减排、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可再生能源开发使用等方面有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有效手段之一。

根据上述研究可知,碳税的开征虽对我国经济有一定影响,但影响并不大,且碳税的环境效应却是可观的。所以,未来我国碳税改革具有较大的可操作性。但是,国际经验和我国实证研究均表明,碳税的实施必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征收对象到税基税率都必须符合国家经济实际发展情况和社会经济特征,由窄到宽,由低到高,逐渐推进,而操之过急或准备不足只会适得其反。由于一国的碳税体系不仅会直接影响产业、能源政策的调整,还会影响一国消费、财税和金融体系,所以选择正确的碳税途径显得尤为重要。

四、我国经济低碳化的碳税政策选择

碳税是实现二氧化碳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的有效手段,因此确立我国合理碳税途径,实现经济低碳化,政策实施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可确定碳税的开征主要涉及家庭、产业、能源、国家财税和经济等几个方面因素,从这几个主体出发,可总结出我国开征碳税、实现低碳经济的宏观政策选择。

(一)家庭碳税政策。家庭的二氧化碳排放是碳税征收范围之一,因此合理实施家庭税收政策是碳税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家庭燃气等消费虽是维持家庭正常生活的必要消费,但征收一定合理碳税不仅能够引导家庭节能减排,也能起到引导家庭低碳消费的理念。因此,制定家庭碳税政策主要以引导为目的,从而在社会范围内倡导低碳消费风尚,进而引导企业的低碳化生产。

(二)产业碳税政策。工业产业是我国碳税征收的重点对象。目前,我国的工业多以高消耗、高污染为主,因此针对我国工业产业制定合理碳税是实现我国碳减排目标的最直接手段。产业碳税政策应以征收为主、奖励为辅,不同产业区别对待,实现“谁排碳,谁交税,多排碳,多交税”的政策体系;同时,针对重点产业实施税收减免用于低碳排能源替代使用研究。除此之外,通过碳税的征收可提高高碳排产业的进入门槛,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二氧化碳减排的市场调控机制。

(三)能源碳税政策。针对能源的碳税政策是以能源消费品种确定碳税税基和税率的政策,对高碳排的能源消费实行高税率,低碳排的能源消费实行低税率。这样不仅能够从能源替代使用的角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使我国经济的碳因素减少,而且能积极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减少碳排放的主要途径范文6

国人误读的“低碳饮食”

在国内有人误将前些年在美国流行的阿特金斯低碳水化合物饮食(lowcarbohydrate diet)翻译为我们现在推崇的低碳饮食(low carbon diet),一些媒体在宣传低碳饮食时,迄今仍使用阿特金斯的概念,认为低碳饮食就是尽量选择碳水化合物较少的膳食。

阿特金斯低碳水化合物饮食主要被当作一种减肥膳食,也就是以摄取高蛋白质类食物,如牛肉、猪肉等为主的饮食减肥法。这种减肥膳食有明显的副作用,如导致口臭,容易腹泻等,更重要的是增加了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危险。

真正的低碳饮食,就是要求人们在选择食物时从生产、运输、保存、烹饪等环节进行评价,尽量选用耗用能量少的食物和加工方法,从而减少碳,特别是二氧化碳向环境的排放。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应减少肉类、蛋类等动物性食物的摄入比例,而保证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为主的膳食结构。

高碳饮食,破坏环境

食物链与碳排放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种群之间,靠以食物为中心的摄食关系而建立起来的一种链索式单向联系,称为食物链。选用的食物越是靠近低端,就越能减少能量的消耗。人类处于食物链的顶端,可以任意选择。大量的科学研究证实,人类摄入动物性食物越多,能量浪费越大,排出的二氧化碳也越多。

动物饲养过程中的碳排放联合国粮农组织2006年的报告指出,饲养牲畜是造成气候变暖的原因之一。就像汽车燃料会排放废气一般,牲畜通过它们正常的代谢过程(呼吸、放屁和排便),也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甲烷等。它们每年产生数以亿吨的粪便,再加上饲料生产、机械化屠宰、肉食的包装、运输与冷藏等生产过程都是排放温室气体的重要途径。世界粮农组织的报告表明,肉类生产每年排放的温室气体,约为全球排放总量的18%,仅次于能源生产所占的比例(21%)。依照碳排放量计算,低碳至高碳肉类的排列次序依次为鱼、鸡、猪、牛及羊。

食物在加工、运输、烹饪过程中的碳排放除了肉类以外,所有食物的生产、加工、运输、保藏、烹调过程都会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所以低碳饮食还主张尽量吃本地食品,减少进口食品,这是因为食物在冷藏和长途运输过程中都产生着对环境的破坏因素。烹饪方法的不同也导致碳排放量的巨大差别。在中国,许多人喜爱食用火锅食品,在长达1~2小时的进餐时间内,一直燃烧木炭、酒精、燃气或用电炉、电磁炉等,不但耗能还造成大量的碳排放,这些都会影响到大气环境质量。

低碳饮食,健康自己

近20年我国城乡居民的主食消费呈明显下降趋势,2002年城乡居民谷类食物摄入比1982年和1992年分别下降21%和10%。而肥胖和糖尿病发病最高的大城市,居民谷类食物摄入量最少,提供能量只占总能量的41%。

低碳饮食提倡植物性食物。植物性食物中含有多种植物化学物质,后者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如抗氧化作用、调节免疫力、抑制肿瘤、抗感染、降低胆固醇、延缓衰老等。在众多植物性食物中,主要包括谷类食物和蔬菜水果。

谷类食物是中国传统膳食的主体,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也是最经济的能源食物。坚持谷类为主,就是为了保持我国膳食的良好传统,避免高能量、高脂肪和低碳水化合物膳食的弊端。

新鲜蔬菜和水果已被公认为是最佳的防癌食物。另外,增加蔬菜水果摄入的同时降低脂肪摄入,可有效降低血压,在群体水平上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富含蔬菜水果的膳食还可降低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

健康链接:

低碳饮食的十大建议

1.素食为主营养学界并不推荐全素膳食,而是提倡以谷类和蔬菜水果为主,适量进食动物性食品。

2.避免浪费食物浪费所消耗的能量和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是惊人的。如果每人少浪费500克粮食,可节能约180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470克。全国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61.2万吨。

3.就地取材尽量食用当地或临近地区的食材,以减少长途运输过程中消耗的油料和碳排放量。

4.时令新鲜尽量选用当季的,新鲜的食物,少食用反季节食物,以减少因冷冻、保鲜消耗的能量和碳排放量。

5.食不过量避免暴饮暴食,既可预防肥胖病,又减少排碳量。

6.粗细搭配经常吃一些粗粮、杂粮和全谷类食物。食物过度加工一方面耗费能源,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另一方面造成营养素的损失。

7.节能烹饪选择节能的炉具、锅具和简单的烹饪方法,如凉拌、白灼、快炒等。减少那些需要长时间、高温的烹饪方式,如油炸、火锅等。

8.限量饮酒酒的生产、加工、运输等过程中消耗大量能量,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过量饮酒还可诱发多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