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方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方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方向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方向范文1

关键词: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管理;要点;创新策略

一、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1.交通运输业促进经济水平的提升

经济发达的城市,交通运输结构相对完善,体系建设速度也快,交通运输网涵盖城市的细微角落。完善交通运输结构建设体系,增强其规范化程度,能够助推经济的高速发展,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突破交通运输的局限性,完善整个市场建设体系。因此,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效率相互促进,必须引起行业内的高度重视,为经济进步奠定基础。

2.运输系统促进区域整体化发展

就公路运输而言,如果运输不便捷,地理位置较偏,资源的运输就会受到一定限制,影响区域的整体化进程。只有保障交通运输系统的完整性,才能解决区域内资源流通难的问题,利用科学技术,或者采取招商引资的方式,提高运输效率,发挥媒介的有效作用,实现区域整体化发展。

3.交通运输发展对社会稳定十分有利

由于经济高速发展,居民的生活环境日新月异,较之以往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改善,人们的需求也逐步增加。因此,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加强交通建设,能够有效解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为人们的出行、生活、学习等提供了较大程度的便利,保障社会的稳定运行。

二、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创新的现实意义

1.优化内部资源配置

对于交通运输行业来讲,市场中的资源多种多样,在海量的信息中整合出最佳资源,构建信息化环境,将经济管理与资源分配相结合,提升交通运输行业的综合竞争力。同时,加强行业经济管理,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发资源,挖掘资源的内在价值,发挥深层次的潜力,增强资源分配的科学性与可靠性。

2.建立并完善经营管理综合制度

交通运输的运行管理机制涵盖较多内容,优化经济管理,能够调整并完善经济管理机制。组织好经济管理,优化内部结构,更新交通运输行业的运行制度,才能获得较好的综合效益。良好的经济管理可以给企业运行机制的建设提供有效的参考,带动企业机制改革与持续发展。

3.实现交通运输发展的有序性

交通运输业的前进,需要在宏观层面对行业各项因素进行协调,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为经济提升奠定基础。在市场结构变动的形势下,管理部门应立足于现实,优化市场管理环境,把握各项因素,助推行业健康稳步发展。

三、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管理存在的问题

1.未能正确认知市场化资源配置

现有的一些交通运输业即便逐步消化市场现有的资源,然而具体的投入比较分散,对应的预算工作开展不够深入,且企业资源管理制度尚未完善,制约企业整体产出效率,造成企业资金的浪费。

2.人员职能划分不明确

交通运输涉及较多的环节,对于多样性的内容,财务工作者需要对会计账目进行整理,增强其科学性与严密性。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负责者,对经济管理思想认知不够,职责分配不明确,决策管理不科学,加上财务职工的安排不合理,出现了职工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影响了交通经济管理。

3.财务预算缺乏全面性

如何有效配置行业资金,是交通经济管理的核心,加强经济管理决策,是一项必要工作。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财务预算机制缺乏,或者相关内容不充足,增加了财务成本,不利于交通运输业的快速转型,更不利于其创新发展。

4.资金管理不到位

经济管理成效是重点内容,对现有资源进行强化管理,分配与使用现有资金,是需要重点对待的。在分配与使用资金的时候,由于负债率较高,预算管理的体系化建设不足,措施严重欠缺资金管理,引发了一系列的经济问题,阻碍了交通运输业的进步。

四、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管理创新策略

1.细化责任,重视内部管理

在发展交通运输的时候,必须将内部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對责任进行细致划分,找出当前行业内的重点,把握服务产业类型,分配并优化资源,提升内部综合管理质量,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创新经济管理方案,明确现阶段下经济管理思想,与管理机制相互结合,优化管理模式,对交通运输资源进行整合,使经济管理能够更加规范稳步地推行,为行业发展提供助力。一方面,需要明确经济管理内核,对其价值进行把握,结合行业现状,确定出管理要点的新方向,净化交通运输市场环境,将多样性的内容进行细致划分,分配管理职责,做好自身岗位职权范围的任务,基于战略管理视角,深化经济管理细则。另一方面,需要提升职工素质,聘请财会职工,加强岗位职责培训,协调发展每个环节,明确各个步骤的业务,最终为交通运输业的经济发展奠基。

2.加强预算管理,注重科学决策

创设全面预算机制,基于利益共享原则,对交通运输业的资金流量和资产负债内容进行分析,将个体利益与综合效益相融合,提供决策和战略上的依据。设置科学的全面预算管理目标,将流量表与负债表相结合,表现出现阶段的运行状况,使预算导向价值得到有效发挥。搜集市场信息,了解资源使用情况,对资金成本进行控制,调整收入和产出比例,使运行资金得到有效节约,对现有市场环境进行评估,为后期的经济奠基。重视企业对现金的管理,将此作为关键点,对资金管理机制进行设置,把握资金的具体流向,对预算编制机制进行改革,将发展计划与核算结构相联系,综合归纳月度和季度的资金收支现象,实现资金的有效回收。

3.根据法律制度,强化合同管理

法律制度的建设随着国民经济发展不断健全,在完善法律的过程中,可以为交通运输的创新提供制度支持。对法律内容进行细化,深入挖掘制度内的相关细则,在整个法制体系下,为交通运输业的创新提供思路,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实现法制体系的健全与完善。只有强化法律意识,树立有法可依的理念,才能畅通交易环节各渠道,丰富交易产品的种类,对交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确定,实现双方合法权益的有效维护。在法制环境中,强化合同管理,对合同中的内容进行细化,找出存在的漏洞,进一步完善和弥补,设置最基础的交通运输业务,丰富交通运输的责任意识,约束和规范自我行为,创新管理交通运输经济,注入更加强大的动力。

4.创新改革发展模式

重視网络沟通平台的构建,将信息化资源管理放在重要位置,为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提供思路,有效处理期间可能出现的各项新问题。构建信息化网络体系,对信息流进行细化,加大行业和外部的信息交流,提高使用效率,加强交通运输的信息管理,健全内部和外部信息沟通的模式,突破现有的困境,增强交通运输业与其他行业的交流,促进各项资源和信息的有效流动。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提供更加多样的经济信息,从外在保障交通运输,注入更加强大的动力,逐步落实交通经济管理的阶段性和全局性目标,将交通运输与市场经济相互衔接,为交通运输的发展提供正确方向。

五、交通运输业经济管理的发展方向

1.强化绿色环保理念

需要树立环保理念,将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指导思想,逐步向经济发展层面延伸,对公路经济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同时,有了先进思维的支撑,经济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彰显新时代的市场思想,形成服务至上的完整化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更大程度的便利,进一步满足群众的精神和物质需求,实现高效优质的服务。重视生态文明的建设,选择充足优质的能源,缓解资源不足的状况。

2.注重顶层设计与战略规划

树立服务交通运输服务质量的引导目标,对交通运输的现有组成形式进行优化,增加枢纽通道,强化信息建设,对各地区的经济与资源进行配置,实现有效协调。同时,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与现代城市发展理念相适应,对顶层方案进行系统化设计,分阶段完成行业战略规划目标,起到良好的借鉴性与参考性作用。

3.加强信息调整,注重发展新业务

在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过程中,应创设平台,凸显平台的作用,整理交通信息,将互联网、物流和交通进行整合,实现一体化管理,制定信息战略规划,引进新业态,不断完善新业态,形成更加完善的体系。在调整信息的过程中,应完善审理体系,增强其真实性,发挥网络技术的作用,对发展途径进行创新,充分关注新业态,扩大行业发展的领域,稳步推行交通运输业。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方向范文2

关键词:金融服务;交通运输业;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8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92(2013)03-0061-03

一、朔州市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

(一)基础设施建设加强

首先,表现在公路建设上。截至2011年末,全年新增公路通车里程207公里,公路通车里程达到9785公里,同比增长2.4%,比2006年末增长93.6%。按国土面积计算,公路密度为92.1公里/百平方公里,按入口计算,公路密度为57.06公里/万人。其次是客货运周转量稳步提高。2011年末,全市公路运输货运量累计达到1935万吨,货运周转量达到366411万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5.9%和5.3%:公路客运量达到3074万人,客运周转量达到122107万人公里,同比分别增长2.7%和4.2%。2012年9月末,全市累计完成公路客运量2783万人,同比增长8.4%:客运周转量为101281万人公里,同比增长10.5%:公路货物周转量为294230万吨公里,同比增长11.4%。第三是民用机动车保有量增加,公共交通得到发展。2011年末。全市民用车拥有量已达到128897辆,比上年增加16736辆,增长14.9%。其中民用汽车88237辆,占比最大,达到68.5%。朔州市区范围内共有公交企业5家。运营车辆202部,公交线路15条,线路里程180公里,市、县两级城市公交体系初步建立,满足了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

(二)以煤炭运输业为主的现代物流体系初步形成

凭借比较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朔州市现代物流业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全市规划建成了20多个较大的煤炭物流中心和30家年发运能力达300万吨以上的煤炭运销企业。2011年全市煤炭外销发运能力达到了2亿吨,全年向省外运输煤炭1.1亿吨(含洗精煤),比上年增长9.1%,带动全市完成工业销售产值1139.84亿元,同比增长43.68%,产销率达98.09%。

(三)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力度增强

2011年末,朔州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了311.0亿元,同比增长10.5%,增幅分别高于全省、全国1.9和2.1个百分点,直接拉动经济增长3.9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6.4%。全市交通运输业增加值达到92.3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总量的29.7%,占GDP的10.8%。“十一五”时期以来,朔州市以交通运输业为代表的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38.9%,平均拉动经济增长6.2个百分点。

(四)服务业投资增长强劲,投资占比逐年提升

朔州市服务业投资逐年大幅增长,2011年达到161.8亿元。同比增长42.1%。增幅同比提高41.7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占投资总额的34.1%,同比提升2.0个百分点;交通运输行业投资达到43.28亿元,同比增长39%。2012年9月末,交通运输业投资项目38个,完成投资65.9亿元,增长69.5%,增幅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52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增长3.4个百分点。

二、朔州市交通运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综合运输网络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

尽管朔州全市综合运输网络初具规模,但交通设施数量仍显不足、技术水平较低,公路运煤通道建设滞后,还不能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总体布局仍存在缺陷,公路和铁路多以南北走向为主,从而产生了过境运输不便捷和相互干扰等问题,且日趋严重,特别是陕西神木经忻州、朔州到河北和京津,内蒙准格尔经朔州、大同到京津的运煤车辆,交通拥堵时有发生。

(二)快速交通体系建设正在起步,服务水平较低

近年来,朔州市建制村通水泥(油)路逐年增加,造成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每万人拥有公里数这些指标较高。但主要以四级及以下公路为多,在总里程中占比达73.1%,二级及以上公路只占13.4%,运输分担率极低,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全市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交通运输需求,起不到对国省道干线公路的分流作用。而且朔州市的高速公路建设主要为在建项目和待建项目,区内尚未成网,高速铁路工程尚未开工建设,阻碍了交通发展、特别是城际旅客运输的发展。

(三)交通建设布局与城市建设及城镇化建设缺乏协调

目前,朔州城市建设过程中没有足够考虑交通体系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市区到各县城和各县城之间基本靠公路客运车辆运营,且票价没有下降,公益化程度不够,居民出行成本高,阻碍了县域经济发展。此外,各种新建的交通站场和线路在布局上缺乏相互协调,没有和城市公交紧密结合起来,未能起到枢纽作用。

(四)信息化工作还不能满通跨越式发展要求,存在较多薄弱环节和制约因素

首先,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对加快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工作的意识不强、重视不够。其次,受经费制约。对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第三,缺乏有效的用人机制,信息化所需的专业人才缺乏。

(五)交通运输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是发展速度仍相对缓慢。建市以来服务业发展增速没有一年超过GDP的增长速度。2011年虽有所接近。但仍差0.54个百分点。二是初级化、粗放化特征十分明显。除政府扶持发展的煤炭物流中心外,全市煤炭运输营运车辆性能差,运输效率不高,组织化、集约化程度低。分散经营的现象严重。三是内部结构不尽合理。交通运输传统服务业大而不强,引领服务业发展方向和趋势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四是交通运输业的支持政策和手段不足,影响交通运输业的长远发展。

三、交通运输业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度分析

(一)交通运输业是推动服务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朔州市第一产业发展比较缓慢,对财政收入的贡献较少,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煤电工业,但存在的困难和不确定因素较多,要实现转型发展,构建多元化支柱产业体系非常紧迫。在煤炭供应充足、服务业发展潜力巨大情况下,发展交通运输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有利于调整服务业内部结构,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是实现地区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的重要渠道。

(二)交通运输业是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迫切要求

发展交通运输业准入门槛低,是最适宜全民创业的大众产业、百姓经济。朔州建市以来,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1.2倍,财政总收入增长55.7倍,但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增长6.7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仅增长6.64倍,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增长差距较大。关键是领域最为宽泛、惠及面最为宽广、与百姓最为贴近、增收最为直接的服务业发展滞后,造成居民增收渠道狭窄。以发展大型煤炭物流基地为基础,带动民间资本广泛投入,发展交通运输业,是推动就业、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的迫切需要,也是适应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客观要求。

(三)“十二五”时期,朔州煤炭运输业发展步入良好发展机遇期

根据“十二五”规划建设目标,朔州全市将重点建设铁路、公路在内的六大网路、三大体系和两大枢纽,投资规模约为330亿元。而且在朔州市“一市两县”转型综改试验区和“四化一体”东部新区建设深入推进的微观环境下,集煤炭运输、加工、配煤、销售一体的煤炭物流业、交通运输业必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成为经济转型跨越的强力支撑。

四、金融支持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

(一)交通运输业贷款在全市各项贷款中占比偏小,导致交通运输业对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撑作用较弱

2011年末朔州全市交通运输业贷款余额为16.34亿元,比年初增加2亿元。同比少增加4.05亿元,贷款余额占人民币各项贷款的6.52%。2012年9月末,交通运输业贷款余额为19.27亿元,较年初增加5.11亿元,增长36.09%,新增贷款仅占全市人民币新增贷款的4.98%,金融对交通运输业有信贷支持仍显不足。

(二)货运车辆购车贷款偏少,导致交通运输业对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服务能力有限

据调查,受历年货运车辆购车贷款不良贷款率高的影响,朔州市金融机构发放货运车辆购车贷款偏少,2011年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也仅发放46笔,金额只有850万元。2012年有所增加,也仅发放1050万元,直接影响了全市交通运输物流量和周围量的增加。

(三)自营物流现象严重,导致物流业对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本降低作用还未得到充分体现

交通运输物流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物流成本,而物流水平的高低主要看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但受传统观念影响,朔州市初步形成的大企业、大集团仍热衷于自己建车队、仓库,搞自营物流,不愿把物流业务交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影响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制约了金融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贷款拓展和结算服务手段作用的发挥。

(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不大,导致交通运输业融资需求满足率不高

目前,朔州市交通运输小型物流企业由于自身发展的限制。经济效益普遍不高。依靠自身的实力不足以提供担保,而担保连带责任重大,很少有单位或个人愿为交通运输物流企业提供担保。而且商业银行贷款抵押率较低。一般房产抵押率为60%,生产设备抵押率为50%左右,动产抵押率为20%-30%,而专用设备抵押率只有10%,而交通运输物流企业的资产主要由专用设备构成,贷款抵押率较低,融资额度有限,融资需求满足率不高。

五、金融支持交通运输业发展壮大的建议

(一)重点发展现代煤炭物流业

按照朔州“十二五”发展规划,应充分发挥朔州市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紧紧围绕煤电支柱产业,建立区域配送型物流枢纽:紧紧围绕物流枢纽城市的发展目标,大力促进物流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积极整合协调各种物流资源,加强物流标准化建设,力争2015年煤炭外销发运能力达到5亿吨。

(二)拓展多元投入渠道,弥补建设资金不足

交通运输业投资大、回收周期长。资金不足是制约发展速度的瓶颈。建议大力争取国家投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银行贷款投放力度,并适当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提高融资能力。逐步形成交通运输业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多渠道的机制。

(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进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

为使县域交通运输业得到有效的发展,地方政府应制定各类扶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切实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信贷政策,区别对待,因地制宜,支持煤炭运输业发展;同时,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积极给与信贷支持,填补配套资金缺口,缓解煤炭物流业发展中资金紧张的局面。

(四)积极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

政府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革进程,逐步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让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市场主体,最终形成国有主导、多方参与、有序竞争的市场格局。同时制定鼓励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的经济政策,将公共客运交通的发展纳入公共财政体系。统筹安排,重点扶持,逐步建立适合朔州市情的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发展道路。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方向范文3

关键词:交通运输 经济发展 关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不断增加,已经逐步发展成为社会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交通运输是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相互联系的纽带,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等各方面都需要交通运输来做保障,对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对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一、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现状及特性

(一)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现状

交通运输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之一,属于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尤其是人们进入全流通时代,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显著。随着经济全球化、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促使交通运输业得到了飞跃发展,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使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为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奠定了有利条件。

(二)交通运输的特性

1、交通运输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特性

众所周知,交通运输是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是实现整个社会发展的命脉。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交通运输不仅是市场机制作用于人类经济行为的物质前提,更是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倘若没有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交通运输,就无法形成一个合理的、稳健的市场经济运行环境。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来分析,交通运输起着支撑作用。这表现为:经济开发区的交通路线日益完善以及交通运输成本不断降低,加大了相互之间的经济交流。

2、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交通运输始终发挥着先导性作用

一般而言,交通运输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随着交通运输的日益完善,也推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一,随着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也加大了不同地区之间经济的相互联系;第二,健全的交通运输体系是保障我国经济发展与整个社会快速发展、共同进步的保障,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利支撑,同时也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根本需求。

二、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

一般而言,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既相互影响,又相互联系,研究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对交通运输业未来发展方向、发展目标作出规划,合理调整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程度,对于促进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交通运输属于基础性产业,一个国家交通运输的发展水平与这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的关系。具体来讲,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程度上推动了城市化进程,这样就加大了各城市之间的相互交流,从而对交通运输系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国家经济发展中,交通运输系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倘若没有健全的交通运输做支撑,社会经济的发展就不会长久。所以,交通运输的发展会直接关系到人才的流动、资源的配置、信息的传播,这样就会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对国家经济发展产生阻碍作用。此外,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具有反作用,这主要表现为国民经济在得到快速发展后,受国内外需求扩大的影响,运输需求也不断扩大,促使运输行业向着更高水平发展。

三、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近几十年以来,我国一直都非常重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不断加大投入,交通运输业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状态,而且我们不难发展交通运输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相互吻合,这也是交通运输发展和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的关系。也就是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要想得到健康、持续发展,就需要有一个高效、安全、完善的交通运输系统做保障。这主要是因为高效、安全且完善的交通运输系统,能够加强各地区间的相互联系,而且能够弥补这个地区地理位置不佳的状况,从而实现各个地区经济的共同发展。

交通运输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动脉,倘若交通运输不能够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那么不但不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反而还会阻碍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发展的状况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高效、安全且完善的交通运输系统,缩短了不同经济圈及工业区之间的距离,能够逐步形成统一的市场竞争机制,为企业的发展创造出了优越环境。与此同时,便捷的交通对人才的交流、知识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不仅利于拓宽人们的视野,而且利于生产资料的优化配置,加大了不同地区的经济交流,从而促进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加快交通运输发展的对策

综上所述,我们得知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如何更好地促进交通运输的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重视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力量,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以及工业化进程的重要物质基础。纵观工业化国家发展的规律来分析,我们得知在工业化发展的初级阶段以及中级阶段,交通运输的发展速度是应该高于经济的发展速度,然而发展到工业化的后期,交通运输的发展速度既有高于经济的发展速度,也有低于经济发展速度,在实现了工业化之后,就可以让交通运输的速度稍微低于经济的发展速度。如今,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初级阶段,就应该充分认识到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加大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并将此作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据有关统计表明,我国每年投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约为3000亿元,约占全国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百分之二十以上。

(二)切实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促进交通运输体系的不断创新

众所周知,交通运输行业包含很多种运输方式,而且不同的管理体制和不同运输方式的改革所具备的内外部环境都不相同。加快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严格遵守政企分开、权责一致以及精简高效的原则,坚持改革的市场取向,敢于打破行业之间的垄断,对市场经济进行规范,最大限度地发挥运输资源配置的作用,以便建立起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现代化交通运输管理体制。

(三)促进交通运输体系结构的调整

随着国家对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交通运输需求及交通模式,特别是现代物流的兴起和发展,对我国交通运输业产生了更大的影响。据中国物流信息统计表明,在2012年上半年我国物流达到了83.6亿元,同比增长10%,可以支撑国内经济7%到8%的增长水平,社会物流总费用为4.1万亿元,由于现代物流即第三方物流还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存在较大的市场潜力。简而言之,现代物流就是指原材料、产成品,从出发点到最终点所包含的一系列相关信息的有效流动的整个过程,有机的将运输、仓储、加工、整理、配送和信息等方面结合在一起,融入了当前最先进的供应链技术,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物品生产和流通之间的时间,尽可能地降低物料成本,切实提高自身竞争力。

总而言之,交通运输的发展不仅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对政治、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影响日益显著,对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及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今,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快速增长期,交通运输要想与经济发展相一致,首先就应该为经济发展起到先行官的作用。若我们只重视社会经济的发展,忽视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久而久之,就会制约经济的发展。因此,重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从而就需要加大对交通运输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优化交通运输结构,逐步降低社会经济系统中的物流成本,这样才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最终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石京,黄谦,吴照章.我国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交互关系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0(06)

[2]王译.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关于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02)

[3]王庆云.优化结构把握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J].综合运输,2009(05)

[4]刁长河.浅谈交通运输对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宏观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09(07)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方向范文4

关键词:交通运输科技,循环经济,基础设施,运输工具,交通系统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提升经济效益,构筑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所谓循环经济,是指在资源投入、产品生产、消费直至废弃的全过程中,依靠生态手段,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发展水平的经济模式,是一种高效利用资源并最大化保护环境的发展手段。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在交通运输业内,以交通资源的集约用、持久用、替代用为重点,在基础设施建设、运输生产、运输装备等重点领域大力发展交通运输循环经济,达到“高效、低耗、低排放、低污染、低财政负担”的效果,以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对于交通运输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现代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首先是交通运输科技的发展。科技已经成为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研究交通运输科技循环经济,是保障交通运输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目前,尚未见到有关交通运输科技领域如何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研究,同时,在“十一五”初期,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正迫切探寻交通运输科技领域循环经济的发展途径。因此,本文针对交通运输科技领域,研究并提出其较为完整的发展管理模式,对于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进行循环经济发展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交通运输科技循环经济的内涵。通常,交通运输问题可以理解为交通基础设施、交通运输装备、交通运输系统管理三者的关系问题,因此,本文定义交通运输科技循环经济的概念如下:在交通基础设施、交通运输装备、交通运输管理与服务等领域,以综合利用交通运输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及循环再生为手段,提高交通设施建设养护、交通运输装备升级优化、交通运输系统管理服务等业务环节的水平,从科学技术角度保障支持绿色交通模式发展,同时促进、保障交通运输行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其中,交通运输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及循环再生手段,是循环经济3R原则(Reduce,Reuse,Recycle)在交通运输科技领域的集中体现,也是发展交通运输科技循环经济的关键。交通运输资源减量化就是通过对交通资源的集约使用、持久使用,减少资源浪费,并全面提高交通资源的利用时限。实现减量化的关键在于减少资源使用量可以达到同样或者更好的效果;提高基础设施的质量和耐久性、延长使用寿命。交通运输资源再利用指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增加产品或部件的复用率,延长资源的使用期。实现再利用的关键是增强产品服务的组合性与模块化,增强复用能力。

交通运输资源的循环再生主要是指交通产品完成使用功能后能够重新变成交通资源,不仅减少最终处理量,而且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变废为宝的技术能力是循环再生的关键。通常情况下,3R原则在交通运输科技循环经济中的优先顺序是“减量化-再利用-循环再生”,但这不是绝对的,综合运用3R原则才是交通资源利用的最优方式。对于交通运输科技的三个方面而言,各采用不同的原则和方式。对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而言,减量化应该是主导原则;对于交通运输工具而言,应该主要采用再利用和循环再生的组合原则,而对于交通运输系统管理与服务而言,交通运输资源的再利用才是首选原则。

二、交通运输科技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问题。基于上述发展思路,发展交通运输科技循环经济,应重点研究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2.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养护的资源减量化。

①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合理规划、优化布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交通基础设施,强化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枢纽衔接和集疏运配套,优化运输资源配置,进一步完善公路网络,优先发展城市、城际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完善城乡间公交体系;加强国土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②优化交通基础设施结构。主要着眼于提高高等级公路的比重,增加对土地资源利用的集约效益,通过推动运输装备的大型化和专业化,鼓励发展多轴重型专用车辆,推广标准化运输、甩挂运输、封闭运输,可起到调整运力结构的作用,实现钢材、能源等资源的减量化。

③建设优质耐久工程,持久使用交通资源。提高设计标准,强化工程质量管理,贯彻全寿命成本设计理念,提高工程质量和耐久性;研发和推广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如大力发展钢纤维混凝土和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结构、滑模摊铺施工工艺以及快速养护技术等,积极推广应用高强度混凝土、耐腐蚀钢材等高性能材料,以提高工程耐久性。

④重视工程养护特别是预防性养护。深化公路养护体制改革,深入开展治理超载超限运输,建立治超长效机制,加强公路路面早期破损的基础性研究;加大科研投入,进行联合攻关,专门研发路面修复和养护技术。

⑤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材料替代。在路面材料类型的比选中,因地制宜、尽量采用易于再生利用的沥青路面;研究和推广公路工程中木材替代的措施。开展废旧路面材料、废弃轮胎、废钢材、工业废料等的综合利用,推进道路沥青、水泥混凝土、钢材等废旧建材的循环再生。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方向范文5

【关键词】高速公路;交通运输业;带动性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它能把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各个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世界上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都是以建立安全、高效、完备的运输体系为前提的。

一,高速公路改善了交通运输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对运输需求越来越大,铁路运输日趋紧张,运力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客货运输的需要,到80年代初,铁路车皮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甚至出现靠拉关系、批条子获得车皮牟利的“权力寻租”现象。高速公路彻底改变了以往公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所具有的短途、零散、中转的附属地位,依托高速公路的汽车客货运输,既有长途、快速、直达的特点,又有机动、灵活等优势,为旅客提供了舒适、安全、快速、直达的最佳中短途旅行方式,这是高速公路客货运输能够迅速取代铁路主导地位的主要原因。高速公路的出现,极大地改善了综合运输结构:

1,高速公路实现了快速运输,促进了运输结构的合理变化和调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出行质量更加重视,旅行速度成为人们选择出行方式的重要因素。高速公路改变了普通公路车速慢、舒适程度低、安全性差的缺陷,以全新的快速运营方式迅速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高速公路、铁路、民航的竞争,使旅客和货主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这种既有竞争又有协作、优势互补的运作方式,大大改善了以往比较单一的运输结构。高速公路吸引了大量中短途旅客和货物运输,减轻了铁路的压力,使铁路部门能够将空出的线路能力转向承担中长途客货运输,这就实现了公路与铁路的合理分工,形成了能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的综合运输布局。

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私人拥有轿车比例逐渐增加,高速公路也为自驾车出行提供了最好的道路和服务。高速公路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出行方式,而且也极大地促进了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2,高速公路降低了运物成本

高速公路缩短了运输的时间,减少了燃料的消耗,降低了运输车辆的机械磨损,延长了车辆的使用寿命,从而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虽然高速公路需要缴纳车辆过路费用,但对于多数车辆而言,通行高速公路所获得的级差效益大于所缴纳的车辆通行费。对于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来说,能源的节省、效率的提高、安全的保障使社会资源得到更为有效的利用,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按目前我国公路运输成本和汽车耗油水平计算,长度为100公里的高速公路如果年运量达1500万吨,每年可节省运费7500万元,节约汽柴油2100吨,如果高速公路运输向大型化、集装箱化发展,还可以增加效益。同时,由于高速公路的交通事故大为减少,也可以导致运输成本的降低。

此外,高速公路具有长距离、远辐射、“点对点”的运输优势,能够实现各种运输方式在较高水平上的紧密对接,从而有利于综合运输大通道的形成。

二,商速公路优化了全国公路运物业结构

高速公路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公路运输业零星、散乱的格局,优化了全国公路运输业的结构,促进了公路运输业向现代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1,高速公路带动了沿线地区路网水平的提高

高速公路一般是本地区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沿线地区公路网络的主骨架,是国道主干线的一部分。高速公路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通过连接线与一般公路连通,加之高速公路要经过主要城市、重要港口和机场等节点,这就使高速公路在沿线地区路网建设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距离高速公路越近的地区,修建路网的积极性就越高,公路运输业就越发达。高速公路改善了路网结构,提高了路网的通行能力和标准,为交通运输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

2,高速公路给公路客货运输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和方式

高速公路的出现使汽车运输能够向豪华型、大吨位、集装箱化发展。道路条件的改善对汽车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公路运输日趋多样化、专业化和现代化,一些新的理念也逐渐进入公路运输业,加快了公路运输现代化的步伐。高速公路客运是与一般公路客运在技术、经济、运营组织与管理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本质区别的新型旅客运输方式,虽然发展历史不长,但已迅速表现出运行速度快、安全性能好、舒适程度高、方便条件多的优势。高速公路客运突破传统公路客运的范畴,是现代化的公路客运服务形式,代表了未来我国公路客运的发展方向,成为道路客运新的经济增长点。高速公路客运利用现代化的道路设施,使用技术先进、结构合理的高速车辆,采用科学的组织管理手段,向社会提供安全、快捷、舒适的服务,具有高速度、高密度、高质量、高技术、高运量、高投入、高效益的特点。依托一流的车辆、一流的场站、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高速公路客运能充分满足广大旅客出行的需要,通过现代化、高水平的服务,不断吸引不同层次、不同目的的出行者,成为铁路、民航客运名符其实的竞争对手。

3,高速公路加快了全国公路运输大市场的形成和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在培育全国公路运输大市场方面做了许多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由于种种原因,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各地区之间断头路比较多,公路路况差,道路运输服务设施落后,存在乱设卡、乱收费、乱罚款等现象。高速公路的出现使上述问题得到了较大的改观,随着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的路网建设,各地区断头路明显减少甚至消失,道路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公路“三乱”现象得到遏制。公路运输行业以高速公路客货运输的全面推广为契机,在全国开展优质服务,充分体现了公路运输快速、灵活、优质、高效、舒适的特性,赢得了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高速公路的出现使公路运输半径迅速扩大,由原来的300公里提高到800公路,部分客运班次和一些附加值较高的货运班次运输半径达2000公里左右,这就使原来比较分散的地区性公路运输市场变成联网成片的全国性运输大市场,形成了以“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为主,逐步延伸和贯通的全国性物流中心和公路运输市场,一个以高速公路为载体,以现代化公路运输主枢纽场站等基础设施为依托,以先进的运输工具为手段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性道路运输大市场正在逐渐形成和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方向范文6

【关键词】交通运输;客运;货运;发展;趋势

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交通运输业的突飞猛进,在众多运输方式中,公路运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货运量与客运量都远远超过其他交通运输方式,随着市场主体不断多元化,公路运输的经营单位和服务方式也逐渐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首先,服务方式越来越多样化,随着市场经济制度不断完善,交通运输业的竞争更加激烈,为了维持市场竞争力,运输经营者不断的扩展服务范围和方式,尽量做到从客户需求的角度出发,以便民为服务宗旨。

其次,经营方式“单车化”仍将是市场主流经营方式,作为公路运输系统最基础的构成单位,采用单车经营方式在我国交通运输市场是一种重要的运输责任形式,但是这种经营方式是一种运输生产力水平较低的体现。

1.客运发展趋势

1.1客运需求总量的快速增长

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我国客运需求将会加快增长速度,特别是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促进旅游业等发展型消费的不断增长,客运需求总量也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除了城市化的推进,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之外,由于各种技术的发展、确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等方面的转变对客运需求的增长起着强劲的推动作用。十二五期间,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我国客运量将会保持年均6%的增长速度,客运周转量的年均增长率也与客运总量增长率相当。

1.2客运需求结构的显著变化

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在需求总量增长的同时,需求结构也将发生重大改变。首先,旅游类等消费性客运需求的比重将显著提高,从近年来的旅游客运需求增长情况可以看出,国内旅游人数的增长率高于同期客运量的增长率,人们的收入和生活品质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升级,各类消费性客运需求也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次,随着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对于出行的时间、速度越来愈重视,因此快速客运方式的需求量也将不断攀升,更加追求速、节约时间、舒适与安全。近年来高铁、高速公路等快速客运方式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强,正是快速客运需求量增长的体现;城市化建设的深入,将推动城市群客运需求的快速增长,以城市群为经济发展中心,不断的带来人口的集聚,人们更多的向城市趋近,因此必然催生城市群客运需求的比重不断上升趋势;最后,随着经济水平的增长,私人机动化交通需求也在不断攀升,这已经是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因此客运需求的政策制定必然要根据这一特点来制定。

2.货运发展趋势

2.1货运需求总量稳步增长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货运的强度也在续下降,目前推动货运需求增长的因素主要如下:第一,我国仍然不是发达的工业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仍然有很多不足,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加快工业化建设仍是首要目标,在十二五期间货物运输需求量的增长仍然需要依靠工业化进程来推动;第二,城市化加快建设步伐,国家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各种配套材料如钢筋、水泥、化工等产业将迅速发展,因此对于原材料的需求量也将加大,货运需求总量也将不断提升;第三,由生产型社会向消费性社会转型,许多地区已经进入了大额消费阶段,对于许多重型工业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加大,如汽车、住房等,这些需求将会带动相关货运需求的增长;对于地区经济发展较弱的,其货运需求量也较少,特别是东南地区和东北地区远高于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货运需求量,随着国家对中西部地区开发的政策倾斜,区域协调发展将会促使东西部货物交流更加频繁,并且人口的转移也将带动产业转移,生产地和消费地之间也将影响货运需求量的增长;我国中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较为丰富,而东部地区的制造业较为发达,自然资源对于制造业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但是两者在地理位置相互隔绝,将决定大量自然要素从中西部向东部地区运输的形式长期存在,十二五期间,东部制造业仍将对国家经济起到支柱性产业的作用,因此在工业化的推动下,货运需求的增长将会保持较为稳定的趋势。

2.2货运需求结构的变化

首先,货物运输的物种结构将产生变化,大宗散货的比例将显著下降,而集装箱货物、一般性消费品等货物的比重将显著提高,并且随着物流和网购的不断发展,对于小件产品的运输需求将不断增长。由于我国将持续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因此大量生产力要素和生产材料将在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之间调运,大宗货物的运输主体地位将不会改变,大宗货物的运输需求仍将是比例最高的,但是随着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大宗货物的需求量将会显著降低。其次,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货运需求结构将会逐渐向着以适箱货物集装箱为主体的方向发展,我国在以消费带动内需的政策下,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因此消费品的运输需求不断增长,再加上许多高附加值产品的需求,这些产品的运输需求比重将会显著提高。

3.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发展趋势

3.1交通运输网络总规模的稳步扩张

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将进入关键时期,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交通运输网络将是我国交通运输发展主要趋势,根据我国各地区经济条件以及地理特点,满足地方产业发展、城市化建设等要求,建设满足客运、货运需求的交通运输网络。

3.2中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网络的扩张

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的交通运输网络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但是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不足,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仍然落后,特别是高速公路网的建设,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的建设情况。未来十年,将会继续加大中西部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之间的交通联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依托城市群,增强区域对周边城市的辐射作用,通过以点带面,大力建设核心城市与外部的交通运输通道,扩大城市群之间的交通运输网络。

3.3加快能源运输通道的建设

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因此对于能源运输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我国正处于能源通道建设的初期,目前,国家已批准“十二五”期新建蒙西至华中地区煤运通道,新的“北煤南运”大通道建设正式启动。我国能源运输能力需进一步提高,进口能源通道和国内能源通道仍处于加快建设时期,成为推动我国交通运输网络规模扩张的重要推手。

4.结语

交通运输发展水平是国家发达程度的一个重要体现,对于国家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交通运输向着综合系统方向发展是必然的趋势,利用先进的科技技术,推动交通运输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建设。 [科]

【参考文献】

[1]张英杰,孟桐.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12).

[2]陈佳娟,王云鹏,纪寿文.运输管理信息系统中车辆配载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4(12).

[3]申强,施先亮.中铁快运行包里程查询系统的分析与设计[A].中国铁道学会物资管理委员会物资管理与营销暨物资流通系统理论学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