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安全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信息安全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信息安全概念

网络信息安全概念范文1

从受益的广大用户来讲,越发凸显的安全需求日被满足,也不断涌现更加宽泛和深层的需求;对于国内众多的从业者来说,越发大胆地揣摩和应对各种用户需求,并逐步洞悉信息安全之道。

从信息安全的概念演变谈起。早期,“通信保密”阶段(Communication Security)以通信内容保密为主;中期,“信息安全”阶段(Information Security)以信息自身的静态防护为主。近期,“信息保障”阶段(Information Assurance),则强调动态的、纵深的、生命周期的、全信息系统资产的信息安全。

当前业界所指的“信息安全”即“信息保障”,其内涵就是“保障数据及其服务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真实性、可控性而抵制各类威胁所提供的一种能力”。

承多年厚积

从近几年的信息安全态势看来,国家对信息安全的从战略层上的关注应该算是两年前27号文。其中,突出强调到以下几点战略思想:一是,坚持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方针;二是,全面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三是,重点保障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四是,创建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五是,立足国情、以我为主、管理与技术并重、统筹规划、突出重点。

析要害精髓

分析国家信息安全保障工作要点(27号文),可以得到一些重要的启示:首先,实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需要深刻解析风险与成本的依存关系,解决资源的优化配置,做出准确的安全风险评估;其次是,基于密码技术的网络信任体系建设,其中涉及到密码管理体制、身份认证、授权管理和责任认定的概念;第三,要建设信息安全的监控体系,即提高对网络攻击、病毒入侵、网络失/窃密及有害信息的防范能力;第四,要重视信息安全的应急处理工作;第五,要推动信息安全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发展,倡导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强化可控重视产业的引导和市场调节,做好信息安全产品的测评认证、推动政府的采购和服务的提供;第六,加快信息安全法制与标准建设,打击网络犯罪,加强信息安全立法和相应的标准体系。

从信息安全到信息对抗,是信息安全发展的基本趋势,这种对抗具有高新技术性、严重不对称性、超常规性和快速变化性四个要素。构造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目标,就是要增强信息网络的信息安全防护能力、隐患发现能力、网络应急反应能力、信息对抗能力和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循纵深防御

网络信息安全机制发展经过了几个阶段。网络信息安全技术起源于互联网,经历了内联网(Internet)和外联网(Extranet)的安全技术需求,进入到面向应用对象(如EG、EC、EB等)的全面安全需求。

对于纵深型防御技术的关键点,业界正在达成共识:认真做好信息安全域的科学划分,网络信息安全域的科学划分,才能采取更合理地边界控制。值得注意的是,四者及四者之间有部分交叉,但在逻辑上各自独立。

边界逻辑隔离设施主要有防火墙、安全网关、地址转换、应用、VLAN、可信接入等;而网络物理隔离则有四级要考虑:一是物理级,包括电磁辐射和物理域等,如屏蔽室、屏蔽线,干扰器及物理区域防护等都可实现一台机器内外共用,而内部是严格的物理隔离;二是,终端级(双网机),可以采用双盘型或双区型实现;三是,传输信道级可采用专用物理信道,或在公用信道上以端对端加密方式建立的安全隧道;四是,在网络级,如正在研制的网闸或网泵等技术,但现在该技术尚未完全过关,所以当前保密局认定的物理隔离还是物理切断。

网络信息安全概念范文2

摘要:本文根据高校的具体情况,对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教学体系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一个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教学体系的参考方案。

关键词: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教学体系;信息安全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网络与信息安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目前大多数高校的网络与信息安全课程偏重于理论教学,相应的实验教学环节滞后。建设一个满足网络与信息安全专业教学要求的实验教学体系,对信息安全专业的建设和培养合格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2我国网络与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的模式分析

我国现有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还主要是以授课为主,或者利用一些简单工具进行演示。这样的教学模式存在以下问题:

(1) 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不太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

(2) 实验内容单一而且彼此相对独立。网络与信息安全是一个整体概念,必须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体安全意识,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具有综合的安全技能。

(3) 不强调实验环境的真实性。现实的信息系统环境不允许专业技术人员出现失误,真实的实验环境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3建立符合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教学新体系

新的形势要求我们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设计出一批更适合学生教学要求的、不同层次的实验项目。整个实验教学体系以提高实践能力、增强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为目标,以加深基础知识、增强综合应用知识能力、提高创新研究能力为主线进行构建。实验内容从基础验证实验、综合设计实验和研究创新实验三个层次进行设计。

3.1信息安全实验

通过信息安全系列实验,使学生深入理解信息安全的概念,增强计算机系统安全意识,掌握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的一些基本技术的使用方法,其中最主要的是防火墙数据包过滤功能和NAT功能的配置。

(1) MD5算法实现与应用。

(2) 数字证书发放。通过服务器网络中的CA证书服务器,为各个实验小组中的成员在线或离线发放数字证书。让学生掌握公钥密码体制中公钥和私钥生成、公钥的安全传送、私钥的存放、数字证书的申请和存放等技术,加深对基于PKI的数字证书技术整体框架的理解。

(3) 基于数字证书的身份认证。各小组的成员以发放的数字证书为凭证,访问服务器网络中的网络服务。服务器在提供网络服务之前,要先通过小组成员的数字证书进行身份认证,只有合法的用户才能获得相关的服务。

(4) 防火墙的设置与测试。设置防火墙,熟悉防火墙的功能。通过配置自己网络中安装的“清网”防火墙和Linux防火墙来访问、攻击服务器网络中的网络应用服务器。通过配置防火墙过滤规则和攻击用PC机上的各种攻击工具,理解防火墙在网络中的地位、作用和工作机理、熟悉防火墙的各种配置手段。

3.2网络安全实验

通过网络安全系列实验,使学生深化理解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概念,及网络安全协议的标准与技术。增强计算机网络安全意识,掌握网络安全协议的内容与理论,具备一定网络安全保护能力。

(1) PGP实现电子邮件安全。PGP可保证邮件的机密性、完整性以及不可抵赖性等。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用PGP进行加密和数字签名的方法。

(2) 用SSL安全协议实现WEB服务器的安全性。掌握如何用SSL安全协议在Internet与Intranet服务器和客户端间进行安全传送数据,通过WEB服务器和浏览器来保证用户与WEB站点安全交流。

(3) 虚拟专网(VPN)实验。通过组建VPN以掌握相关协议的具体应用。这些技术包括VPN 技术及其配置、数字证书发放的实验、通过数字证书进行身份认证的实验、入侵检测实验、病毒防治实验、网络扫描实验等。

(4) 网络攻防实验。通过网络攻防实验,使学生掌握木马攻击与防范、DOS攻击与防范、漏洞扫描、明文嗅探、网页木马、洪泛攻击、文件型病毒攻击与防范的方法。

3.3网络与信息安全创新实验

创新提高型实验要求学生综合应用多门课程的知识,针对某个有创意的想法,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设计和实现工作,帮助学生提高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创新提高型实验内容来源于教师的科研项目、学生的自主科研选题、社会实践活动和企事业应用需求,实验内容是不断变化的。例如反弹式木马的设计与实现、数字水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敏感信息过滤系统设计、病毒扫描引擎设计与实现、IPv6环境下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研究等。实验室给高年级学生及研究生进行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创新实验提供相应的环境。

4结束语

网络与信息安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建设一个满足信息安全专业教学要求的实验教学体系是培养合格的信息安全人才的关键之一。本文探讨了网络与信息安全人才的培养模式,给出了一个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教学体系的参考方案,对高校网络与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龚方红,汤正华,蒋必彪. 试论工程教育中的本科实验教学改革[J]. 中国高教研究,2006,(4):86-87.

[2] 钱素平. 构建实验教学体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5,19(4):121-124.

网络信息安全概念范文3

关键词:网络;安全;分析

一、网络应用服务安全相关概念

虽然当前全社会关注网络与信息安全,但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相关概念、范围却缺乏共识。当前常用的概念与说法有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与信息安全、信息系统安全、网络应用服务、网络业务等。不同的部门对上述概念基于各自的立场与利益做出了不同的解释,导致当前概念与范围相对混乱。本文采用如下定义。

信息安全:狭义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主要研究加密和认证等算法。狭义信息安全还可能包括意识形态相关的内容安全。广义信息安全通常是指信息在采集、加工、传递、存储和应用等过程中的完整性、机密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认性以及相关意识形态的内容安全。

网络安全:狭义的网络安全通常是指网络自身的安全。如果网络与业务捆绑,例如电话网,则还包括业务的安全。狭义的网络安全通常不提供高层业务,只提供点到点传送业务的网络。广义的网络安全除包括狭义网络安全内容外还包括网络上的信息安全以及有害信息控制。广义的网络安全通常用在提供高层业务的网络。

网络与信息安全:对于基础电信网,例如光纤网、传输网、支撑网、信令网以及同步网而言,网络安全仅仅包括网络自身安全以及网络服务安全。网络和信息安全主要强调除网络自身安全以及服务提供安全外,还包括网络上的信息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以及相关内容安全的有害信息控制。网络与信息安全范围等同与广义的网络安全。

网络应用服务:在网络上利用软/硬件平台满足特定信息传递和处理需求的行为。信息在软/硬件平台上处理,通过网络在平台与信息接收者/发送者之间传递。一些商务模式完善的网络应用服务已成为电信业务。

网络应用服务安全:包括网络与应用平台的安全,由网络应用平台提供的服务能够合法有效受控开展,还包括网络应用的信息存储、传递加工处理能完整、机密且可用,信息内容涉及内容安全时能及时有效采取相应措施。

二、网络应用服务安全分层

网络应用服务安全可以分为如下四层。

网络与应用平台安全:主要包括网络的可靠性与生存行与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网络的可靠性与生存行依靠环境安全、物理安全、节点安全、链路安全、拓扑安全、系统安全等方面来保障。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可以参照计算机系统安全进行。

应用服务提供安全:主要包括应用服务的可用性与可控性。服务可控性依靠服务接入安全以及服务防否认、服务防攻击、国家对应用服务的管制等方面来保障。服务可用性与承载业务网络可靠性以及维护能力等相关。

信息加工和传递安全:主要包括信息在网络传输和信息系统存储时完整性、机密性和不可否认性。信息完整性可以依靠报文鉴别机制,例如哈希算法等来保障,信息机密性可以依靠加密机制以及密钥分发等来保障,信息不可否认性可以依靠数字签名等技术来保障。

信息内容安全:主要指通过网络应用服务所传递的信息内容不涉及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或商业秘密,侵犯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公民合法权益,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三、网络应用服务的分类

网络应用服务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一些典型的分类方法如下文所述。

按照技术特征分类,点到点业务与点到多点业务;按照电信业务分类,基础电信业务和增值电信业务;按照是否经营分类,经营性网络应用服务与非经营性网络应用服务;按照所传递加工的信息分类,自主保护、指导保护、监督保护、强制保护与专控保护五级;按照服务涉及的范围分类,公众类网络应用服务与非公众类网络应用服务。

各个分类方式从不同角度将网络应用服务进行了分类。本文采用公众类网络应用服务与非公众类网络应用服务的分类方法。

公众信息类网络应用是在公众网络范围内信息发送者不指定信息接收者情况下的网络应用。信息发送者将信息发送到应用平台上,信息接收者主动决定是否通过网络接收信息的网络应用,信息发送者在一定范围内以广播或组播的方式不指定信息接收者强行推送信息。公众信息类网络应用通常涉及网络媒体,主要包括有BBS、网络聊天室、WWW服务、IPTV、具有聊天室功能的网络游戏等应用。

非公众信息类网络应用是公众网络范围内信息发送者指定信息接收者的网络应用以及非公众网络范围内的网络应用。非公众信息类网络应用类型中,公众网络上一般是点到点的信息传播的网络应用,主要有普通QQ应用、普通MSN应用、普通Email、PC2PC的VoIP、电子商务等应用。

四、实体划分与典型应用服务分析

网络应用服务安全分析中涉及到如下几个实体:信息发送者,通过网络发送信息的实体,可以是ICP或者发送信息的个人;平台提供者,网络应用的提供者,通信的双方(多方)通过应用平台交互信息;通道提供者,为信息发送者、信息接收着、平台提供者提供接入网络的手段以及网络层面的互通;信息接收者,网络接收信息的实体;设备制造商,为信息发送者、信息接收者、平台提供者、通道提供者提供软硬件设备;业务监管者,监管网络应用的安全,主要包括业务安全以及内容安全。

几个典型的网络应用服务分析如下所述。

普通WWW浏览应用:WWW服务器构成的服务平台。WWW页面的拥有人为信息发送者,WWW页面的请求者为信息接收者,ISP为通道提供者。公网上的WWW应用是一种典型的公众信息类网络应用服务,是信息发送者无法指定信息接收者的媒体类网络应用。在WWW应用中网络与平台安全由通道提供者ISP与WWW服务器拥有人负责;WWW服务提供安全主要体现在主管部门对服务平台的监管;信息传递安全由ISP或者信息发送者与信息接收者端到端负责,信息存储处理安全由WWW服务器拥有人负责;信息内容安全由平台提供者与信息发送者负责,主管部门监管,法定授权部门查处。

电话业务:电话网作为服务平台以及通道提供者。主叫方作为信息发送者,被叫方作为信息接收者。电话业务的信息接收者(被叫方)由信息者(主叫方)通过电话号码指定,这是一种典型的非公众信息类网络应用服务。在电话业务中,网络与平台安全由电话业务提供者负责;服务提供安全通过认证等方式提供,监管由主管部门负责,信息传递安全由电话业务提供者负责;信息内容安全由信息发送者负责,法定授权部门查处。

DNS服务:由DNS服务器以及客户机构成的服务平台,该服务平台分层架构。DNS服务器的拥着者为平台提供者,根域名服务器由ICANN拥有维护,各级域名服务器由相应组织拥有维护。DNS域名服务器信息者为DNS拥有人,DNS服务信息接收者为域名解析的请求者。公网上的DNS服务通常由通道提供者ISP提供。DNS信息接收者无法指定,因此也是一种古拙类网络应用服务。DNS服务中网络与服务平台安全由ISP与DNS服务器拥有人负责;DNS服务不涉及业务提供安全;信息传递安全由ISP负责;信息存储安全由ICANN负责;DNS服务不涉及信息内容安全。

BBS应用:由Telnet/WWW协议服务器端、BBS服务器端以及主机构成服务平台。BBS服务器的拥有者为平台提供者。BBS发帖人为信息者,访问BBS阅读的人为信息接收者。BBS服务的信息发送者一般无法指定信息接收者,因此BBS应用通常也有媒体功能,是一种公众类网络应用服务。在BBS应用中网络与平台安全由通道提供者ISP与BBS服务器拥有人负责;BBS服务提供安全主要体现在主管部门对服务平台的监管;信息传递安全由ISP或者信息发送者与信息接收者端到端负责;信息存储处理安全由WWW服务器拥有人负责;信息内容安全由平台提供者与信息发送者负责,主管部门监管,法定授权部门查处。

Mail应用:由SMTP服务器端、POP3服务器端以及主机构成的服务平台。Mail服务器的拥有者为设备提供者。邮件发送者为信息者,邮件接收者为信息接收者。邮件服务的信息接收者通过邮件地址指定,是一种典型的非公众信息类网络应用服务。在邮件服务中,平台安全由邮件服务提供者负责;服务提供安全通过认证等方式提供,监管由主管部门负责;信息传递安全由ISP或者端到端保障;信息内容安全由信息发送者负责,法定授权部门查处。

MSN应用:由MSN服务器端以及主机(群)构成的服务平台。MSN服务器的拥有者为平台提供者。发信息的人为信息发送者。聊天看到信息的人是信息接收者。聊天双方既是信息者也是信息接收者。ISP为通道提供者。MSN应用的信息接收者由信息者指定,是一种典型的非公众信息类网络应用服务。在MSN应用中,网络与平台安全由MSN业务提供者负责;服务提供安全通过认证等方式提供;信息内容安全由信息发送者负责,法定授权部门查处。

网络信息安全概念范文4

关键词: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发展前景

互联网不仅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也使得网络与信息安全受到了多方面的威胁,所以发展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十分重要。而且我们不仅要充分认识到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的重要性,也要注重分析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光明又不乏曲折的发展前景,促进各安全软件开发商认清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软件开发方向,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高安全软件的开发水平。网络与信息安全,是指计算机系统运转正常,不受到攻击、破坏,数据不被窃取、泄漏,网络服务正常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社会的信息化,互联网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网络和信息安全越来越重要,它关系到了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

1.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现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共享逐渐在全球得到了实现,与此同时网络与信息安全也受到了更多的威胁。互联网的本质就是通过计算机的联接实现信息共享,这种开放性的本性使得互联网在构设之初就忽略了信息的安全性因素。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进步,信息共享化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电子化商务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的隐私信息的安全性在互联网上需要得到保障,这与互联网的本性相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计算机病毒也逐渐成为网络和信息安全的重要威胁。计算机病毒常常具有隐蔽性、潜伏性,而且还会随着信息共享而传染给其他的计算机,破坏性十分强大,会造成信息泄露、损坏,甚至导致网络堵塞等社会性危害。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在程序编制上都存在漏洞,这些漏洞是黑客攻击计算机的入手点。黑客攻击计算机,窃取、泄露用户信息或造成其他破坏,给用户带来经济和精神上的损失。就我国来说,在网络与信息的安全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而且网络处罚条例也没有得到有效实施。

2.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的重要性

2.1互联网技术在经济领域快速发展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的网民人数早已成为世界第一,而且人们对于网络的应用,越来越集中于商业性应用。电子商务近年来发展迅速,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创造了巨大的其经济产值,并且电子商务还会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建设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十分重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逐渐应用到了我国各个领域,国家安全事物和人们生活与之息息相关。所以,网络与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关系着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引起了国家和人们的广泛关注。

2.2网络发展的需要

由于计算机病毒层出不穷而且具有传染性,很多用户的电脑都遭受过病毒的攻击,遭受到了或大或小的损失。此外,一些公司不注重客户信息的保护,出现了信息泄露事故,造成了很多不良影响。这些问题,都促使用户对个人信息的安全越来越重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未来会走向多样化,但是基于互联网的开放性特征,信息共享程度增加的同时网络与信息安全所受到的威胁也会加大,所以网络信息的安全技术会一直被互联网需要。

3.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前景

基于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重要性和互联网发展的需要,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前景会是一片光明,但是其发展过程也会存在一些曲折。

3.1市场需求逐渐增加

安全类软件的市场发展迅速,其销售数量和销售额逐渐增长,已经成为软件市场的重要卖点之一,并且市场上安全软件的需求还在稳步上升。例如在用户的移动设备方面,大量的垃圾信息和隐藏在应用软件里的病毒等都让用户们逐渐意识到安全软件的重要性。近年来,移动客户对于安全软件的需求骤增,移动运营商们也加大了对于移动设备安全软件的开发。

3.2用户范围广

随着互联网技术应用的普及,网络信息的安全保护不止普通网络用户需要,企业和国家的各个部门也都需要。所以网络信息安全软件的使用者很广泛,并且还有大量的潜在用户。现在,中小企业对于网络信息安全软件的需求很受重视,各软件开发商都在努力争取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有很多种,例如防火墙技术、虚拟加密网络技术、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技术等,软件开发商所开发的软件除了上述技术对应的软件外,还有杀毒软件、系统安全性检测软件等。不同的软件投资力度、收益率、市场需求均不同,导致软件市场存在多样性的竞争。因此,软件开发商们应该综合考虑自身资金、对口技术等实际因素,选择适合的软件开发方向,做好发展规划。

3.3软件市场逐渐形成

在软件市场上,虽然软件开发商越来越多,但是大企业对市场的垄断越来越强。一方面,由于大企业资金雄厚,对软件的开发投资力度大,并且软件技术具有垄断性,所以在软件开发水平上大企业越来越领先。另一方面,小企业的运行策略不成熟,影响力不足。安全软件市场上大企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现阶段可以促进我国安全软件的投资力度和开发水平,但也要防止大企业形成较强的市场垄断。虽然我国在网络信息安全软件的研发方面发展很快,进步也很大,但总体水平仍落后与发达国家。网络安全技术水平和软件的用户满意度都有待提高,所以,我国的软件开发商们要多多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增加合作机会,互帮互助,提高国产软件在本土的市场占有率。

4.结束语

当今是一个网络的时代,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是现在也是未来都要面临的问题,因此只有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才能保证网络以及信息的安全。

参考文献:

网络信息安全概念范文5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信息安全;云计算

1、前言

近年来,我国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信息产业在促进经济发展、调整经济结构、改造传统产业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各类计算机犯罪及“黑客”攻击网络事件屡有发生,手段也越来越高技术化,从而对各国的、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了威胁。计算机互联网络涉及社会经济生活各个领域,并直接与世界相联,可以说是国家的一个政治“关口”,一条经济“命脉”。网络与信息安全已上升为一个事关国家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有序运行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局性问题。

2、计算机病毒发展情况分析

2011年,中国新增计算机病毒、木马数量呈爆炸式增长,总数量已突破千万。病毒制造的模块化、专业化以及病毒“运营”模式的互联网化成为计算机病毒发展的三大显著特征。同时,病毒制造者的“逐利性”依旧没有改变,网页挂马、漏洞攻击成为黑客获利的主要渠道。新增计算机病毒、木马数量呈几何级增长,据金山公司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金山毒霸共截获新增病毒、木马1589万个。

3、3G云计算时代“云安全”的概念

紧随云计算、云存储之后,“云安全”应运而生。云安全技术是P2P技术、网格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分布式计算技术混合发展、自然演化的结果。云安全是我国企业创造的概念,在国际云计算领域独树一帜。“云安全(Cloud Security)”计划是网络时代信息安全的最新体现,它融合了并行处理、网格计算、未知病毒行为判断等新兴技术和概念,通过网状的大量客户端对网络中软件行为的异常监测,获取互联网中木马、恶意程序的最新信息,推送到Server端进行自动分析和处理,再把病毒和木马的解决方案分发到每一个客户端如图1所示。

4、建立安全的防治体系

病毒、木马进入新经济时代后,肯定是无孔不入,网络的提速让病毒更加的泛滥。因此在2012年,我们可以预估vista系统,windows 7系统的病毒将可能成为病毒作者的新宠。当我们的智能手机进入3G时代后,手机平台的病毒/木马活动会上升。软件漏洞的无法避免,在新平台上的漏洞也会成为病毒/木马最主要的传播手段。

在病毒制作门槛的逐步降低,病毒、木马数量的迅猛增长,反病毒厂商与病毒之间的对抗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传统“获取样本->特征码分析->更新部署”的杀毒软件运营模式,已无法满足日益变化及增长的安全威胁。

病毒直接对电信系统的网络、操作系统、用户、应用程序、数据安全受到威胁。体现在企业商业信息安全、互联网站信息安全、个人隐私类信息安全、网络欺骗类、网友见面人身安全、无线局域网(蓝牙)、手机病毒、手机窍听等,所以必须建立电信系统工程网络安全的防治体系如下图2所示。

4.1提升电信网络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

“云安全”的概念来源于“云计算”,“云安全”是“云计算”技术在信息安全领域的应用。更简单的讲,“云安全”是指防毒安全厂商利用客户端搜集病毒样本,然后找到处理方式分发给用户,这样整个互联网就成了一个大的保障用户电脑安全的杀毒软件。它融合了并行处理,网格计算,未知病毒行为判断等技术和概念,是网络时代信息安全的最新体现。

(1) 云安全核心技术之一:智能网页脚本行为判断技术。

智能网页脚本行为判断技术主要分为:溢出攻击防御技术:

溢出攻击防御技术,可以准确的判断溢出代码,并通过溢出代码的典型特征进行判断。

恶意行为的监控技术:恶意行为监控技术,会在染毒脚本运行调用系统函数的功能执行之前将其发现。

智能启发监控扫描技术:智能启发扫描监控技术,可以将病毒代码剥离出来,使之变成明码,从而利用较少的资源达到明码杀毒的目的。

(2)云安全核心技术之二:本机程序行为判断技术

作为云安全架构的另一大核心技术,本机程序行为判断技术将一系列已经定义好的恶意行为进行规范,并且根据规范监视进入用户电脑的程序做了什么,进而根据规范判定这个行为是好是坏。

4.2落实网络信息安全防范措施

(1)网络安全措施

网络层安全性的核心问题是网络能否得到控制,即:是不是任何一个 IP地址的用户都能进入网络。通过网络通道对网络系统进行访问时,每一个用户都会有一个独立的IP地址,这个IP地址能够大致表明用户的来源地址和来源系统。目标站点通过对来源IP分析,能够初步判断来自这一IP的数据是否安全,是否会对本网络系统造成危害,以及来自这一IP的用户是否有权使用本网络的数据。我们设计系统能够自动记录那些曾经造成过危害的IP地址,使得它们的数据免于遭受第二次危害。

用于解决网络层安全性问题的产品主要有防火墙产品和VPN(虚拟专用网)。防火墙的主要目的在于判断来源IP,将危害或未经授权的IP数据拒之于系统之外,而只让安全的IP数据通过。一般来说,公司的内部网络若与公众Internet相连,则应该在二者之间设置防火墙产品,以防止公司内部数据的外泄。VPN主要解决的是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问题,如果公司在地域上跨度较大,使用专网、专线过于昂贵,则可以考虑使用VPN。其主要目的在于保证公司内部的关键数据能够安全地借助公共网络进行频繁的交换。

(2)操作系统安全措施

在系统安全性问题中,主要防范的问题有两个:一是病毒对于网络的威胁;二是黑客对网络的破坏和侵入。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已经由过去的软盘、光盘等存储介质变成了网络,多数病毒不仅能够直接感染网络上的计算机,也能够在网络上对自身进行复制。电子邮件、文件传输以及网络页面中的恶意Java小程序和ActiveX控件,甚至文档文件都能够携带对网络和系统有破坏作用的病毒,网络防病毒工具必须能够针对网络中可能的病毒入口进行防护。

(3)用户安全措施

对于用户的安全性问题,主要防范的问题是:是否只允许那些真正被授权的用户使用系统中资源和数据。

首先要做的是对用户进行分组管理,并且这种分组管理应该是针对安全性问题。应该根据不同的安全级别将用户分成若干等级,每一等级的用户只能访问到与其等级相对应的系统资源和数据。其次应该考虑的是强有力的身份认证,其目的是确保用户的密码不被他人猜测到。

(4)应用程序安全措施

在这一系统中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是:是否只有合法的用户才能对特定的数据进行合法的操作。这涉及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应用程序对数据的合法权限;二是应用程序对用户的合法权限。

(5)数据安全措施

数据的安全性所要关注的问题是:机密数据是否还处于机密状态。在数据的存取过程中,机密的数据即使处于安全的空间,也要对其进行加密处理,以保证万一数据失窃,偷窃者(如网络黑客)也读不懂其中的数据内容。这是一种比较被动的安全手段,但往往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6)良好的操作习惯

注意无线网使用包括手机的蓝牙、邮件收发完毕要关闭、网吧上网离开时重启计算机,下载后和安装软件前一定要杀毒、经常升级杀毒软件的病毒库、不需要安装太多的杀毒软件,重要文档不要放在系统盘中,而且要备份好。建立Ghost镜像、系统必须设置密码、需要较长时间离开电脑时锁定电脑,或拔掉网线。确保启用网络防火墙、一定要小心使用移动存储设备、不要随便接收文件,使用安全的浏览器、隐私文件要加密等防备人为病毒入侵。

5、计算机病毒防治控制的法律实现

要求在立法上对职责、义务、法律责任分配作出强制性规定。

(1)政府职责:对互联网络安全负有责任(Everyone is responsible),网络安全保障不单是政府独立完成的事务,需要互联网用户的积极参与。

(2)企业义务:对企业、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网络信息安全风险控制提出了要求,这也反映在ISO/IEC17799、ISO/IEC27001等国际标准中。

(3)公众义务:公众教育是防治的基本,法律责任是风险控制的最终保障。按照木桶效应,网络信息安全由最低层次的保障程度决定的,即使个人和小型企业遭到病毒入侵,也会积累成对基础设施的重大威胁。

(4)病毒制作、传播者责任承担:将风险责任(病毒事故的损失风险)负由病毒制作和传播者承担,增大行为人违法成本,要求承担损失风险,弱化网络空间的安全风险是防治立法的最终落结。

(5)成立风险控制的机构设置,设立信息安全委员会和安全专员或安全经理。

(6)计算机病毒防治立法:加强我国关于计算机病毒防治的立法,《刑法》第286条、《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9条、《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第23条、《电信条例》第58条执行落实。

网络信息安全概念范文6

【关键词】网络信息安全;防火墙;数据加密;内部网

新余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检测中心(以下简称:新钢检测中心)是获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的实验室,检测工作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可为社会提供冶金产品原燃料,中间产品,铁、钢、材产品的理化检测及环境监测等检测(监测)服务。其公正性措施中声明:“客户可对新钢检测中心的检测服务提出任何保密的要求”,而新钢检测中心各种检测工作信息均需通过计算机内部网进行沟通。作者等身为新钢检测中心计算机内部网的管理员,如何确保本检测中心计算机内部网信息安全也就成为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

1、网络信息安全的概念与知识要点

1.1网络信息安全涉及到的技术领域及其概念

网络信息安全主要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1.2网络信息安全的知识要点

网络信息安全的知识要点大致包括:网络信息安全的脆弱性、网络安全的主要技术、常见网络攻击方法及对策、网络安全建设等方面。

2、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什么说当前网络安全问题严重?这些安全问题是怎么产生的呢?综合技术和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笔者就互联网的开放性、局域网自身的脆弱性、攻击的普遍性和管理的困难性四个方面结合新钢检测中心内部网络的实际情况进行如下讨论。

2.1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网络,TCP/IP是通用的协议

计算机系统可以通过各种媒体接入进来,如果不加限制,世界各地均可以访问。

2.2互联网的自身的安全缺陷是导致互联网脆弱性的根本原因

网络的脆弱性体现在设计、实现、维护的各个环节。设计阶段,由于最初的互联网只是用于少数可信的用户群体,因此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安全威胁,互联网和所连接的计算机系统在实现阶段也留下了大量的安全漏洞。互联网和软件系统维护阶段的安全漏洞也是安全攻击的重要目标。尽管系统提供了某些安全机制,但是由于管理员或者用户的技术水平限制等因素,这些安全机制并没有发挥有效作用。

2.3互联网威胁的普遍性是安全问题的另一个方面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攻击网络的手段也越来越简单、越来越普遍。目前攻击工具的功能却越来越强,而对攻击者的知识水平要求却越来越低,因此攻击者也更为普遍。

2.4管理方面的困难性也是互联网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

由于企业内部的对网络传输的需求越来越高,受业务发展迅速、人员流动频繁、技术更新快等因素的影响,安全管理也非常复杂,经常出现人力投入不足、安全措施不到位等现象。

3、网络安全的主要技术

3.1防火墙技术

3.1.1防火墙技术的概念。“防火墙”就是一个把互联网与内部网(通常指局域网或城域网)隔开的屏障。

3.1.2防火墙的技术实现。①防火墙的技术实现通常是基于所谓“包过滤”技术,而进行包过滤的标准通常就是根据安全策略制定的。在防火墙产品中,包过滤的标准一般是靠网络管理员在防火墙设备的访问控制清单中设定;②防火墙还可以利用服务器软件实现。早期的防火墙主要起屏蔽主机和加强访问控制的作用,现在的防火墙则逐渐集成了信息安全技术中的最新研究成果,一般都具有加密、解密和压缩、解压等功能,这些技术增加了信息在互联网上的安全性。

3.1.3防火墙的特性。防火墙具有以下特性:①所有从内到外和从外到内的数据包都要经过防火墙;②只有安全策略允许的数据包才能通过防火墙;③防火墙本身应具有预防侵入的功能,防火墙主要用来保护安全网络免受来自不安全的侵入。

3.1.4防火墙的使用。个体网络安全有特别要求,需要和Internet联网的企业网、公司网,才建议使用防火墙。

3.2数据加密技术

3.2.1数据加密技术的含义。所谓数据加密技术就是使用数字方法来重新组织数据,使得除了合法受者外,任何其他人想要恢复原先的“消息”变得非常困难。

3.2.2常用的数据加密技术。目前最常用的加密技术有对称加密技术和非对称加密技术。对称加密技术是指同时运用一个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非对称加密技术就是加密和解密所用的密钥不一样,它有一对密钥,分别称为“公钥”和“私钥”,这两个密钥必须配对使用,也就是说用公钥加密的文件必须用相应人的私钥才能解密,反之亦然。

3.2.3数据加密技术的发展现状。在网络传输中,加密技术是一种效率高而又灵活的安全手段,已不断地在企业网络管理中得到推广。

3.3访问控制

3.3.1身份验证。身份验证是一致性验证的一种,验证是建立一致性证明的一种手段。身份验证主要包括验证依据、验证系统和安全要求。

3.3.2存取控制。存取控制规定何种主体对何种客体具有何种操作权力。主要包括人员限制、数据标识、权限控制、类型控制和风险分析。存取控制也是最早采用的安全技术之一。

4、常见网络攻击方法及对策

4.1网络攻击的常见方法

①口令入侵:是指使用某些合法用户的帐号和口令登录到目的主机,然后实施攻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