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教育德育生命教育心理教育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它应当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理解生命,丰富心灵,坚定信念。在新的形势下政治课除了传授知识之外,还要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生命价值。作为教育者,我们也应努力追求一种充满生命体验、感悟生命意义的教学新境界。
一、生命教育:现代教育不可遗漏的一环
生命教育就是指在个体生命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地进行生存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升华,最终使其生命质量充分展现的活动过程,其宗旨是珍惜生命,注重生命质量,凸现生命价值。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人的生活空间,然而现实教育却不知不觉偏离了正确的发展轨道,遮蔽了塑造人心灵的真谛:对纯粹知识的追求、对实用技术的向往。其结果是使本来应当促进学生生命完善和人性丰富的教育,变成了压抑学生个性、禁锢学生精神世界的机械训练。教育界在近几年提出了以人为本”、“尊重生命”全新的教育理念,针对中学生生命意识的缺失现象,在学校中开展生命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生命教育的内涵和外延急需拓宽。生命教育不能再仅仅局限于青少年,而应该成为全民教育、全社会教育。
请关注几则案例:
《华西都市报》11月12日报道:今年刚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大学生王豪,4个月找不到工作,觉得对不起父母,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于11月6日在四川老家自杀身亡。
“敬爱的父母:您们好!我十分感谢12年来对我的养育,可是学习压力太大了,我只有一死,因为作业太多。”一名年仅12岁的女学生恬恬在留下这样一份遗书后,自缢身亡。
什么让孩子不想活?有专家分析,造成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渐突出,中小学生自杀事件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学习负担重、独生子女和单亲家庭及感情问题。
从这些中小学生自杀事件折射出一个问题——独生子女教育真令人担忧。问题发生在孩子身上,根子却在家庭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首先是家庭教育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太高,制订的目标不切实际。如果孩子在学习上,没有达到家长的要求,就轻则喝斥,重则打骂,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
第二,家长过度娇惯孩子。这是造成孩子任性、自私、依赖性的主要根源。家庭对孩子的溺爱,使孩子情感脆弱,承受能力差,这种孩子特别容易两极分化,或过度以自我为中心,或过度自卑。在生活中遇到一点现实打击,就会以自杀、自残、报复等过激行为进行自我否定。
第三,家长与孩子缺乏交流。一些家长总是居高临下,孩子有心里话从不敢向家长诉说,家长也无从知晓孩子心里想什么,需求什么;
第四,家长对孩子缺乏赏识。看见的只是孩子的缺点,对孩子的话语常带讥讽,使孩子丧失自信心;
第五,家长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产品,孩子既不敢怒又不敢言,个性压抑心理产生畸变。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父母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作为家长,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转变只重智育,忽视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观念;以身作则,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重视对孩子精神生活的引导;一定要抽出时间来陪陪孩子,耐心地倾听孩子诉说,帮助孩子分析原因,试着化解内心的压力。父母要培养孩子树立自强的意识。作为家长,应该从感情上,心理上尊重孩子,学会赏识孩子,使他们拥有自信,明确自己的责任。
二、学校教育是孩子教育重要的实施者,也应引起反思
一是学校、教师应转变育人观念,因材施教。并建立合理的评价方法。要正确看待每一个孩子。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不能把分数看得过重,我们培养孩子的不仅仅是成才,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适应社会、如何生活、如何做人。
二是要加快学校心理教师的培养。目前许多学校大都无心理教师,有些学校虽然设有心理咨询室,也只是迫于形势,装点一下门面。近年来青少年自杀现象一直呈上升趋势,且低龄化问题严重。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命教育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所以学校不但要配备心理教师,还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系统。构建专门渠道与非专门渠道有机的结合。专门渠道就是要开展心理教育专业课,实施心理辅导、开展心理咨询;非专门渠道就是在各科教学中、在德育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三是加强对学生生命的教育。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由于学生缺乏对生命的正确认识,造成一些学生对生命漠视;所以在中小学要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生命教育应首先致力于人与自己的教育: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找到真我,而且要帮助他们发展潜能,实现自我。
四是加强责任心的教育。生命来之不易且只有一次,应当尊重生命、关爱生命。让孩子们懂得生命不只属于自己,更属于家庭、社会。培养学生不仅要成为学习的主人,还要成为教育的主人、生活的主人。成长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有责任感的人。
五是加强挫折教育。教育给了学生认识自己生命的知识、能力,教育营造了尊重生命的氛围,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明确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会经历许多困难和失败。不能一遇到困难和失败就悲观失望。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自尊和自信,教育孩子要“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以自然地心态应对竞争,参与生活。
六是要进行人与自然环境的教育。让学生尊重生命的多样性及大自然的规律,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以宏观的视野去认识人类存在的意义,关心人类面临的危机,共创人类美好的未来。
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范文2
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的主体。学科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教师的重要任务。所谓素质教育就是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开发人的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特征的教育。因此,要实现素质教育,则必须在学科中实施优化教学法。如何实施优化教学法,本人浅谈一些具体的做法和体会。
1.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创造愉快的课堂气氛
心理学的研究和实践证明: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望,那么,他会对学生的一举一动都看着顺眼,就可能不知不觉地给予肯定,赞扬和鼓励学生。使学生在得到愉快的鼓励后,激起对教师的更真诚的依赖和尊敬,产生上进的信心与决心。如此良性循环会产生教学所期望的效果。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自尊心特别强,对外界的反应十分敏感,其行为往往受到他人期待的影响。又由于英语课是一门实践课,师生的接触频繁,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眼里总是带有褒贬奖惩的因素。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处处尊重学生,及时发现他们的积极因素,并加以肯定和鼓励。这样,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尊敬,从而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
同时教师在上课时应态度和蔼,自然可亲,富有激情,就像是和学生谈心一样,以此创造出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变苦学为活学,同时还要不断鼓舞学生,坚持以鼓励为主,对成绩好的学生进行鼓励要留有余地,成绩较差的学生要给予较多的关注,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回答力所能及的问题的机会,以此来保持他们学好英语的信心,从而提高学习成绩。我认为尊重学生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必须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思维、学会选择、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具有终身的学习能力、发展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一改只顾"教"而不顾"学"的做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尤其是探讨关于"学"的方法,促成"教学过程"向"学教过程"的转变,使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可能。
2.1首先应大力提倡并实行"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真正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当做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教学重点应放在培养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库,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为主体,注重学习水平层次和个性差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学习活动至关重要英语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按照教材体系和学生认识水平,使学生养成如下几方面的学习习惯:语音为首的听说习惯、按时预习新课习惯、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习惯、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活动习惯、听说读写齐头并进习惯、及时复习所学知识习惯等。
英语学习中的"难记易忘"现象是师生双方都极为头痛的事情语音、词汇、语言点的记忆积累,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经过"初次识记――遗忘――再识记一再遗忘――最后巩固记忆"的记忆过程来完成。教师就须站在学习者的立场耐心地向学生"导"之以"法",帮助学生找到最佳记忆诀窍如:从点到块记忆法、愉快白信记忆法、瞬间强化记忆法、集中注意专注记忆法、比较归纳记忆法、找最佳时刻加强记忆法、运用遗忘周期反复记忆法等、这样,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充满了自信,怀着成功感,激发了浓厚的热情,消除了英语学习中的畏怯心理。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怀
正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心理才能根据这些来制定和调整教学方案!有些学生不想学英语,在课堂上会开小差或者干脆睡觉,听课不积极,觉得听英语课的过程就像在听天书一样,即使再怎么努力听也都无济于事,因此而又更加讨厌英语课。有一些学生,他们的口语不好,因而不想开口读英语,或者一开口读就会被取笑,这让他们很有挫败感。还有一些学生,他们的学习信心不足,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他们会害怕犯错误而干脆放弃思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好好考虑过这些问题,在学生成绩下降或者无法提高时有没有从自身角度反思,是否一昧地责骂学生,处罚学生做更多的作业?其实,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理解和鼓励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为什么?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太多的难题,还是偏科了?教师在平时应该多友善地和学生交流谈心,将学生看做自己的孩子,对学生好,让他们在对自己喜爱的情况下愿意听自己的课;平时教师不宜布置太过多的作业,学生最怕作业负担了,有些学生面对老师铺天盖地的作业,也只是为了完成而完成,抱以埋怨的心态。所以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这个心理,在布置作业时尽量按学生喜欢的方式来。教师在教学时,是否经常用英语教学呢?是否注意培养学生开口说英语的能力?要让学生敢说,爱说,教师就该多给学生创造开口说英语的机会。课堂上可以采用英语对话交流,可以进行英语演讲等等。多给学生练听力,让他们注意纠正自己的发音!教师对表现好的学生要多加以表扬,让他们感受的学习英语成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对于成绩在慢慢提高,不断进步的学生,教师要多加以指导,让他们有更多更快的进步!还有,教师不宜轻易给学生贴上差生的标签,学生学不好,教师自己有一定的责任!教师要多给予他们关心和鼓励,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从不同角度指导他们进步。总的来说,教师要多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进步!
4.培养学习英语的氛围,让学生主动学习英语
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范文3
1.需树立正确的学前艺术教育理念
在生命语境下的学前艺术教育具体实践活动中,儿童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各个学科就成为儿童学习的主要内容,艺术教育也是其中之一,但是那些涉及到儿童情感与精神等的艺术学科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日益下降,特别是艺术思维模式日益不受重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对其以后的健康发展也较为不利,所以,在生命语境下,学前教师必须要树立正确的艺术教育理念,科学合理的运用生命教育理念开展学前技术教育,充分发挥生命教育的效率和价值。
2.生命语境下充分利用其哲学根基
生命教育的基础是深厚的哲学根基,根据人的生命特征,从儿童的生命出发,采用恰当的系统性教育,激发其生命意识,拓展精神世界,挖掘生命的潜能,提高生命质量,关注儿童生命的整体性,健全人格,不仅关注自身的生命,还尊重他人的生命,提高生命的价值。在生命语境下的学前艺术教育,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以追求生命为本体,尊重生命价值与人格尊严为前提,以人的整体性与可持续发展为教育目标,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探索生命的存在。以哲学的角度来看,对生命的意义已经死亡进行解读,对生命存在的合理性确立依据,对教育过程中忽视生命的误区进行纠正,从而构建生命教育的理念。
3.充分发挥生命教育的多层次意义
生命教育是对生命多层次认识的教育,包括认识生命的本质、理解生命的意义和提升生命的价值等。生命语境下的学前艺术教育目的不仅仅是帮助学生真爱生命,更加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主动的创造生命价值,生命教育不仅局限于儿童关注自身的命运,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热爱和尊重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的重点在于关注人的生命,以及人的生命的价值所在,要学生认识生命、理解生命、热爱生命、保护生活和尊重生命等,包括珍惜人类共同的生活环境。在生命语境下的学前艺术教育活动中,生命是教育的追求与价值,应该对其多层次方面充分发挥生命教育的价值。
4.重视德育教育范围中的生命教育
目前,根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生命教育的研究属于德育研究范围,德育的研究而往往以生命为主题,所以在生命语境下的学前艺术教育中,需要重视德育范围中的生命教育。在学前艺术教育过程中,各级学校领导和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从而提升生命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的生命教育中心,强调人的重要性,特别是人的生命的重要性,从而充分体现生命教育的意义。
二、总结
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生命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以人为本”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支柱力量,开展生命教育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保障。生命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属于不容忽视的课题之一。
1 生命教育的基本含义与主要特征
生命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与新理念,为了更好的将生命教育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得以发展,就必须要让学生了解其含义及特征:
1.1 生命教育的基本含义
生命教育的本质就是对教育者进行关于生老病死的教育,从而让受教育者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并且掌握相应的生存技能等等,因此从教育层面上生命教育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受教育者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会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1.2 生命教育的主要特征
1.2.1 主体性与体验性。生命教育就是让教育者感受生命存在的价值,因此首先要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忽视身体主体的教育属于空谈教育,同时情感是生命的载体,因此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形式就是让受教育者进行情感体验,让大学生处于情感中去触底自己的心灵。
1.2.2 审美性与感动性。人都是具有审美追求的,审美追求一直贯穿于生命的整个过程,人的审美享受也就是对生命的享受,因此生命教育的审美性就是让受教育者感受生命的美好与价值;感动性就是针对生命的延续而言的,感动会激发人的审美情感,进而激发人对生命的向往,可以说,有感动就会引起审美,感动是审美的开始,促使生命朝着健康的方向成长。
1.2.3 整体性与开放性。生命属于一个过程,每个人的生命特质都不相同,因此我们要学会尊重每一个受教育者的生命特质,让他们学会包容与宽恕,将个体的生命置于社会发展的整个生命体系中,以此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开放性是生命的重要特质之一,人与人之间是相互交流与交叉的,因此生命教育必须要与社会、自然环境以及其他生命相结合开展,在开放中寻找个体生命的完整。
2 生命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
生命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生命教育占据着重要的作用:一是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需要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而生命教育就是在培养学生基本生存能力的基础上,对学生的人生价值观进行教育,以此提升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有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当前大学生面临的各种诱惑比较多,尤其是一些极端思想导致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比较集中,几乎每年都会发生高校学生自杀等问题,而开展生命教育可以让学生对生命产生敬畏,从而及时帮助大学生消除不健康的心理问题,丰富大学生情感;三是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和谐意识。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国家的基础要求,也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生命教育的本质就是创造一种和谐的关系,因此通过生命教育有助于让大学生形成一种和谐的意识观念;四是有助于塑造大学生理想人格。开展生命教育让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得以升华,从而实现塑造大学生理想人格的目标。
3 高校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
3.1 建构高校生命教育理念,提升高校教师生命情怀
针对当前高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高校要加强对生命教育理念的认识:首先教师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改变以往以当下生活教育为主的理念,强化对生活的关注教育;其次高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在职培训,增强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尤其是培养教师的生命情怀,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生命情怀;最后教师要将生命教育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生命教育不能脱离教学工作,而是要融入到整个教学体系中,以此实现生命教育的本质要求。
3.2 营造高校生命情感氛围,形成主体间性校园环境
生命情感是生命人生的基础素质,因此高校要积极营造生命情感氛围,形成主体间性校园环境:首先高校要开展生命教育的实践氛围,通过举办相关文体活动,让学生感受生命的价值,懂得尊重生命、爱护生命。比如高校可以利用各种节日开展各种主题的文化活动,以此将生命价值融入到学生的头脑中;其次高校也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生命情感是人与人之间生存上的关联,因此高校也要鼓励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以及教师与教师之间多交流、多沟通,树立生命平等、尊重他人的氛围,就如同德国哲学家胡塞所言,主体间是我与他人之间生存上的联系;最后高校要积极为生命情感氛围的形成提供各种便利的条件,促进该情感的形成。
3.3 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解决生命教育现实矛盾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该具体化与针对化,在开展生命教育的过程中要克服以往的采取空虚理论教学的模式,而是应该采取生动、形象的案例等使学生了解生命的真谛本质,并且为学生创设一种生命体验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到自由和探索的精神。
3.4 细化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开展生命教育实践活动
过去我们一直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目标,而忽视对个体生命的关注,这样对于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高校大学生而言不切合实际,因此高校要细化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将生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细化要对学生的个体生命关注,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将生命教育目标细化需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阶段而定,注重生命教育的实践性,如同思想政治教育,生命教育的本质在于提高学生对生命的价值认同,因此生命教育必须要依托各种活动载体,丰富生命教育的内涵。为此高校要立足于当前的教育发展阶段,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生活实践中融知、情、意、行为一体,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达到生命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40.
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范文5
高校的理论课作为意识形态领域宣传的主要途径,为当代大学生传播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在高校的教学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本文论述了高校理论课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在高校理论课教学中,只有对生命教育进行有机渗透,才能构建生命化的理论教育教学体系。
关键词:
;生命教育;重要性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应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所以教育应从尊重生命开始。轰动全国的复旦投毒案,主犯林森浩2015年12月11日,这个同学眼中的学霸,父母的骄傲。学术知识过人,人生必修课却惨遭挂科,最后甚至对他人的生命于不顾,触犯了法律,这样的悲剧之所以会发生在高校中较优秀的学子中,是值得我们每一位高校理论教师反思的,这是生命教育缺失的表现。我们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对其生命的尊重,对世界观的教育,高校的理论课在这其中要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理论课中为什么要融入生命教育
1.高校理论课中融入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近年来,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大高校校园内部,不断有自杀、暴力、残害动物、投毒等等案件出现,而且最近几年出现频率渐多,从马加爵到药家鑫,再到复旦投毒案的林森浩,为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生命教育在高校的重要性,成为高校理论课中不可忽略的环节,提醒我们要加强重视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培养其健全的人格。我们应把学生视为积极的、主动的生命载体,让他们学习知识、认识自己、了解社会的进化成长过程中,实实在在地、真真切切地感受健康,感悟生命,不能讳疾忌医,应居安惧危,让他们感受真实的世界、真实的社会和真实的生命。
2.大学阶段是进行生命教育的关键时期
步入大学的殿堂,年满十八周岁,都是成年人了,这个阶段的大学生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基本保持平衡。在认知方面,绝大部分大学生能正确处理好个人和他人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并对自己的未来有很好的规划,但也会有部分学生思想偏激,出现一些不良心理倾向,比如:自我意识过强,抗挫折力差,自控力弱,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存在攀比和叛逆等心理,导致高校种种漠视和践踏生命的行为屡屡发生。从大学生身心发展来看,他们已经具备了进行生命教育的物质条件,更有进行生命教育的必要性。为了这些未来的栋梁能更好的发挥作用,撑起我们伟大的中国梦,须将生命教育融入到高校理论课的教学中。
3.高校的理论课是进行生命教育不可或缺的学科教育
要实现人的生命的总体生成,需要借助各门学科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这其中,高校的理论课是基础性的又是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高校的理论课分为思想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为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渗透生命教育,把德育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悟、体验生命的意义,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健康的生命情感,提高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形成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这不仅是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也是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二、高校理论课中融入生命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首先,提高高校理论课教师自身的生命意识。生命教育的实现不是一朝一夕的,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是项长期、连续的过程。高校的理论课教师要融汇生命教育于本学科教学之中,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生命意识:自爱才能传递爱,只有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有真正的热爱,才能将对生命的理解和热爱通过讲授等形式传递给学生。捕捉生命教育的契合点,充分利用好马克思理论每一次课的课堂教学和实践课教学,将生命教育的观念融贯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在高校理论课教学中挖掘生命教育的内容。高校的理论课本身并没有那门科目或单独的章节是讲生命的,也没有专门讨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部分。但是,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教材的许多内容都是旨在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我们理论工作者应努力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作为教师要结合高校理论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挖掘理论课教学内容中的生命教育资源,引导学生感受生命意义,探索生命的真谛,使我们高校的理论课教学透射出生命的气息,尊重生命。这就需要我们改变传统教学环节中侧重知识,忽视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与锤炼。高校理论课的每本教材中都有关于生命教育的素材,抓住教材中蕴涵的生命教育资源并结合时事热点对学生进行教育,帮助大学生审视生命的意义。比如,在学习《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一章中第三节科学对待人生环境知识时,我给学生讲了十年前的马加爵因5角钱和同学发生口角而杀害同寝室友的案例,及两年前轰动全国的复旦投毒案,让学生在被案例吸引的同时,明白一个道理,珍惜同学情,合理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及个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自我身心的发展,遇事不要冲动,尊重自己的生命同时也尊重他人的生命,能够安然活着是多么幸福的事情,我们要学会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及遇到的每一个人。生命是独一无二的,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去轻视和践踏别人的生存权,让学生学会经营生命,通过思政课的教育让当代大学生真正认识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深刻涵义,懂得尊重生命。
参考文献:
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范文6
一、生命教育的提出与发展
生命教育的含义,最初是由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提出来的,20世纪60年代后期,他在加州创办了一所名为“阿南达村”的学校,从此开始传授生命教育的思想。在生命教育首次提出之后,世界各国对其给予了广泛关注并且获得了较为迅速的发展。1979年,澳大利亚建立了第一个“生命教育中心”,明确了生命教育的具体概念川。经过长达几十年的研究与实践,生命教育在西方许多发达国家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同时也取得了较大成就。
自20世纪末,我国港台地区就开始了对生命教育这一内容的研究,相关部门也投入不少的精力来促进其全面发展。比如在台湾,2000年专门设立了“学校生命教育专案小组”,还成立了专门的‘教育部’生命教育推动委员会”,并且将2001年作为生命教育纪念年,有针对性地实行相关的计划。随着生命教育的不断延伸,香港特别行政区也于21世纪初成立了相关机构,从广大社区以及中小学校园为切入点不断扩大范围,使之成为生命教育的中流砒柱。可以说,自从步入21世纪之后,我国港台地区的生命教育已进入了成熟的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陆就大范围地开始推行素质教育,提倡以人为本,相互尊重、包容、关怀、信任,这也可以说是实施生命教育的开始。最具代表性的事件是2004年辽宁省将“生命教育工程”补充到中小学的正常课程中。一年以后,《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就正式出台。而后,天津成立了用于生命教育研究的专门机构。第一个生命实训基地则落户成都,这都是生命教育的重大事件川。由此可以看出,生命教育正在逐步兴起。然而,我国高校还没有将生命教育纳入正式的学校教育当中,这就使得大学生的生命教育缺乏统一的教育和规划。因此生命教育在我国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离真正推行和实施还有一定的距离。
二、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价值取向
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现代大学不单单只是进行知识的传播以及技能的传授。生命教育课程的设置对于大学生来说意义重大,这不仅是学校的职责所在,更是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需要。
(一)强调生命的木体价值,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尊重生命
马克思强调,整个人类历史延续的首要基础是有生命力特征的独立人的存在。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生命的存在是最基本的、第一位的;人类社会发展最根本的原因是生命物不断的更新换代;无论有多少财富,人的生命都是最珍贵的。所以,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在正确处理人的生命与其他生命体的关系时,其价值取向应强调人的生命具有优先性,将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并要崇尚、敬畏、尊重与关心它,不能在遇到不顺或者困难的时候就想到了结生命。在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应依据人的生命特征,注重遵循生命教育的规律,让学生对生命的过程能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且让他们能够看到生命的巨大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学生在理性认知中确立生命意识,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使其成为充满生命活力、具有健全人格和鲜明个性的生命体。
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个论点出发,由于人存在于社会之中,除了要将人与社会其他方面的关系处理好之外,还要使人与自然达到平衡。这就充分说明,人类在尊重人的生命的同时还要尊重自然界的一切生命。因此,现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价值在于,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生命观,并对生命抱有敬畏之心,尊重一切生命正当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同时能将这种生命至上的道德理念贯穿于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处理的过程中去。只有这样,生命教育才能够将大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以及创造性尽可能地发挥出来。
(二)强调生命教育的实践体验,引导学生关爱生命,欣赏生命
关于生命,马克思说:“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生命教育其实就是一种生活教育的课程,从一个人生命诞生开始,它便是一个必须要面对的重要课题。从生命实践体验的角度来看,生命教育强调重视生命教育的生活化,注重通过实践对生命关爱情怀的培养。实践是高校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要起源,大学生生命教育应源于实践,用于实践。所以,大学阶段的生命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开展多种形式的生命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融知、情、意、行为一体,在生命体验中切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三)强调生命教育的终极关怀,探索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依据系统论的观念,生命教育可以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进行。它由关怀人类的基础需求延伸至人类的最终需求,是由浅入深,逐渐推进至深层的一个过程。人的生命除了本身和价值统一体之外,更要通过自己对现有目标追逐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己,做到理想和情感的统一。列宁曾经明确提出,人的情感与追求真理是相互依存的。结合目前的学校教育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生命关怀教育需要引导学生在体味个体生命价值意义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理解他人,做到与他人沟通时能够换位思考;在与社会、自然相处时,需要培养自身关爱生命的能力,提高对生命实际意义与价值的理解,继而使自身的历史使命感以及社会责任感得到提升,从而领悟到应该为实现生命价值的终极目标而奋斗。
三、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路径选择
(一)在教育体制中重塑生命教育的理念
把生命作为教育之本的理念,具有本体论的意义。近代知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的生活中,它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现代大学教育必须重塑生命教育理念,关注大学生当今的生活习惯他们的自身成长过程和生活品质,强化他们的生命意识,培养他们对生命意义的认知,加强他们对生命的珍惜,做到敬畏生命、热爱生命。作为学校和教育部门,需要在帮助大学生大学期间追求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要找到自身合理的生存生活方式,从而使大学生健康地成长和发展。
(二)在校园文化中营造生命教育的氛围
真正的生命教育,是能够触及心灵、感染灵魂、产生心灵洗礼的教育。营造生命教育的氛围需要通过渗透的方式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人格的陶冶。校园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它以大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内容,包含着鲜明的精神特征,具有凝聚、导向和育人的功能。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而言具有导向作用,它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所以,将生命教育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之中,构建以生命关怀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有利于营造高校生命情感氛围,培育和丰富学生的生命情感体验,帮助大学生产生积极的生命情感,从而体会和领悟到生命的美好以及生命存在的意义。
在校园文化中营造生命教育的氛围,一方面,要积极运用各种手段来对生命教育予以宣传。最好能够由学校的相关部门来专门负责,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传媒和宣传教育阵地,多层面、多角度地进行生命教育的宣传,让学生随时置身于生命教育的氛围之中,充分了解生命教育。另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有价值的校园文化活动,并依托这些具有正能量的学术、艺术、体育以及娱乐活动,给大学生创造一个展现自我与沟通交流的平台,以此来填补生命教育课内教学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他们的归属与交往的需求。同时,在活动参与中,学生可以感受到生活的情趣,体验到生命的关怀,培育丰富的生命情感。除此之外,可以利用网络,建立生命教育网站,通过师生在线交流,让学生充分地感知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这样,便可以有效地构建大学生生命关怀的精神家园。
(三)在教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
从当前现状来看,国内大多数院校基本没有开设或者涉及有关生命教育问题的课程,不管是显性课程还是隐性课程。这势必会造成大学生严重缺少一种从生命本体出发探索生命价值的意识与能力。
在教育内容上,围绕个体生命的成长,生命教育主要包含4个方面:一是生命意识教育。它能够让大学生充分地了解认识生命、生命的本质、生命的发展规律和成长条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大学生意识到人的生命的特殊性与重要性,促使其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品味生命的美好。二是生命价值观教育。生命价值观的引导,可以让学生学会欣赏生命,理解人的生命与动物生命的不同,倡导大学生努力追求有价值、有意义的生活。三是生命责任意识教育。这一方面的教育,要帮助大学生树立对于生命的责任意识,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激发自身生命的热情,让生命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四是挫折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挫折教育是要让学生懂得苦难也是生命的一部分,正确认识生命的发展要保持心理和情绪健康,培养挫折承受力,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在教学环节上,可以开设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生命教育课程,让学生通过接受系统的生命教育获得较为完善的生命知识;还可以在公共课以及专业课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有针对性地强化生命教育的渗透。
(四)在实践活动中强化生命教育的体验
由于大学生内心渴望接触社会,愿意参加实践活动。在进行生命教育中就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相关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获得相关知识,领悟生命的美好。例如:多次举行到动植物园参观的活动,这样,就能够使大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生命之奇、动物之趣以及自然之美,进而,充分促使他们对生命产生关怀的情感。通过组织学生到婴儿诞生地和手术室甚至太平间,详细了解和掌握生命的整个过程,使学生能够深刻领悟生命的重要性和生命存在的意义。此外,还可以举行社会公益调查活动,如到贫困地区去支教,了解贫困地区孩子的需求。这样,充分地让大学生懂得生活的艰辛,促使其更加珍爱自己的生命和生活。同时,让其明白生命的责任,体验与感受生命的意义和乐趣。可以组织大学生到一些德育教育基地(如革命烈士陵园、博物馆、纪念馆以及伟人故居等)去参观学习,让他们感知生命的重要性,懂得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监狱以及戒毒所的参观考察,能够让他们从心底产生法律的观念,培养自身的防范意识以及尊重生命的观念川。总而言之,生命教育可以凭借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感受到教育与启迪,从而提升对生命的理解与认识。
(五)在理论研究中升华生命教育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