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特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时代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时代的特点

网络时代的特点范文1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 特点 防范对策

当前对计算机系统安全构成威胁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网络计算机病毒。据美国国家计算机安全协会统计,全世界每天都在产生五到七种的计算机病毒。现如今,在计算机上流行的病毒已超过五万多种,而计算机病毒给全球带来的损失更是多于两万亿美元。因此,计算机病毒的特点的研究,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技方案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一个课题。

1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是能够通过某种途径潜藏在计算机程序或介质里,会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计算机病毒与常规的计算机程序不同,它虽然是一个小程序,但却具备以下几项特点。

1.1 程序性

计算机病毒和其他合法程序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它是一段可执行程序。但是它与其他合法程序不同,它不具有完整和独立的特性,它必须寄生在其他可执行的程序上。正因如此,它拥有一切程序所享有的权力。病毒可以在用户未知和未经授权的情况下,隐藏在正常的程序中,在用户调用正常程序时窃取系统的控制权。

1.2 传染性

病毒的基本特征是其传染性。计算机病毒会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使其病毒程序代码进入计算机并进行执行,一旦获得成功,它便在其中寻找符合传染条件的程序或者介质,确定后插入自身代码,实现从已被感染的计算机到未被感染计算机的扩散,从而进行自我繁衍。

1.3 潜伏性

不是所有的计算机病毒进入系统后都会马上产生作用。一个制作精良的计算机病毒程序常常选择先悄无声息地藏匿于合法的文件之中,而在其进入系统后的几天几个月甚至是几年后才对其进行传染。

1.4 可触发性

病毒实施感染或者攻击有时是因为某个代码或者数值的出现而发作。

1.5 主动攻击性

病毒是主动的对系统产生攻击的。无论计算机系统采取如何严密的安保措施都不会彻底完全地阻止病毒对系统的攻击,而这种安保措施也只能被称作是一种预防病毒的手段。

1.6 针对性

不同的计算机和不同的操作系统都对应着不同的计算机病毒。有针对Apple公司的Macintosh的病毒,也有针对IBM公司的PC机上DOS操作系统的病毒。

1.7 不可预见性

病毒的种类极其丰富,代码也千差万别,更何况病毒的制备技术也越发精良,所以病毒永远要先反病毒软件一步。

2 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对策

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对策我们主要从工作站、服务器和用户防范意识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2.1 工作站方面

如果说计算机网络是一座城堡的话,那么工作站就正如这座城堡的大门。而守好这座大门对防治病毒入侵正是至关重要的。工作站防范病毒的方法有很多种。首先是软件防治。软件防治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反病毒软件对工作站的病毒感染情况进行检测。然姐防治虽然可以提高防治能力,但是人为的去启动防治软件不仅对工作人员来说是一种负担,也有可能造成检测到的时候病毒已经发作的情况。再者是给工作站安插防病毒卡的方法。防病毒卡虽说可以解决软件防治所达不到的实时监测的问题,但是就防病毒卡的升级情况来说,很是复杂。这从实际的角度出发,对工作站的工作速度显然会产生不小的影响。最后是将防病毒芯片安装在网络接口卡上的方法。它不仅能同步实现工作站的存取控制,还可以很好地达到病毒防护的效果,甚至它还能够更有力的对工作站和服务器进行保护。但是,这种方法同样会引起软件升级的不便,对工作速度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2.2 服务器方面

毫无疑问,网络服务器是计算机网络这座城堡中的中心支柱。网络服务器瘫痪标志着网络的瘫痪。一旦网络服务器瘫痪,那么对整个网络系统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和不可预计的。现今,使用防止病毒可装载模块(NLM)是绝大多数服务器采用的防治病毒的方法,它能够实时的扫描检测病毒。有时会将其与在服务器上插防毒卡的方法相结合,从而使服务器不被病毒攻击,达到防治病毒传播扩散的目的。

2.3 用户防范意识方面

简单的依靠技术手段不可能绝对杜绝和防治计算机网络病毒的扩散。必须将技术手段与用户的安全防范意识相结合,才能从根本上保护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第一,绝不打开来历不明的邮件或其附件,即使文件看上去只是常用的图片格式文件。因为Windows允许用户在对文件命名的时候多加一个后缀,而许多电子邮件程序通常只会显示其第一个后缀。所以为了预防病毒通过这种渠道进行传播,绝不要打开来历不明的邮件才是上策。第二,在使用计算机需要插入光盘、软盘等其他介质时,务必对它们进行安全扫描。第三,有些病毒是警惕欺骗性的病毒。它常常会以邮件的方式,以警告的口吻要求收到者将这封邮件发送给所有认识的人。这很可能是欺骗性的病毒,给用户提供的建议是访问防治病毒软件的网站去核实是否真是。第四,建议用户使用防火墙来保护个人隐私不被窃取。在用户使用互联网,尤其是宽带的时候,如果没有对系统设置有效的保护措施,那么就极有可能会被那些不速之客窃取隐私,个人的家庭情况、银行卡密码等都可能被盗取。第五,使用局域网的用户,往往设有完全访问权限的共享会带来病毒的进入,还有可能会已经中病毒的机器不断的进行访问,导致网络堵塞。

当今社会网络计算机病毒越来越难以分辨,对网络系统造成的危害也有越来越严重。如何有效的加以防治仍是一个久攻不克的难题,而如何从根源上对其进行遏制更是难上加难。在其种类日益增长的如今,对其特点的研究与基础性的防治根本达不到对其进行控制的效果,就其防治和根治问题,我们仍需要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徐扬.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及预防措施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5):63-63.

[2]徐.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及预防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9):129-129.

网络时代的特点范文2

>> 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与属性 青少年社会化的新特点 网络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及对策 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新情况对策探讨 网络亚文化视域中的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 青少年参与网络政治意识形态现状研究 网络时代新闻评论主体的新特点 论国外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的监管及启示 国外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的管理模式及其启示 刍议大数据背景下企业会计数据的新特点 大数据时代政治网络营销的反思以及政治本质的认识 福柯与大数据时代的政治 大数据时代 网络科学的挑战 大数据时代网络营销的特点、影响及对策 网络时代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对策 青少年网络公民参与的德育启示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大数据时代的分析 大数据时代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大数据时代网络学习环境的数据融合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美]伊恩・艾瑞斯.大数据思维与决策[M].宫相真,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25.

[3][美]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斯・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2-3.

网络时代的特点范文3

>> 在网络时代背景下谈大学生读书 网络时代大学生信息能力提升方略 网络时代大学生国防意识的培养 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浅议 网络时代大学生阅读方式的嬗变 网络时代大学生政治行为研究 网络时代大学生创新教育思考 网络时代大学生德育探讨 网络时代大学生的阅读现状 网络时代大学生阅读特点及其对策 网络时代大学生的道德问题 网络时代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途径 网络时代大学生忠诚教育的探讨 大学生网络时代消费报告 网络时代大学生法制意识教育探究 浅议网络时代的大学生信仰教育 网络时代青年大学生道德能力培养 网络时代的大学生生活形态 网络时代大学生的教育管理 网络时代大学生阅读习惯的变迁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09-01-12.

[2]钱汉东.倡导全民阅读不必排斥网络阅读[N].文汇报(第五版),2009-04-23.

[3]罗映纯,李玉国.从博客看浅阅读[J].阅读与写作,2009,(4):33.

[4]王桂平.“全民阅读”的拓展与公共图书馆的导读使命[J].图书馆杂志,2010.1.上海.《图书馆杂志》编辑部.

[5]金元浦.阅读的欣悦(大学生文化读本,读书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6]曹廷华.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9,(11).

网络时代的特点范文4

1.1给具体的党建工作方式带来不利影响

从当前我国大部分的企业党建工作开展的方式来看,对于各种所需的文件资料还是靠纸质打印为主,对于信心公告的发放还是以人工为主,这会造成很大的人力资源浪费,并且效率也不是很高,在网络化的影响下,可以使资料的查阅、信息的传达以及会议的召开等以自动、远程的方式进行,极大的节省了时间投入,因而需要企业予以重视。另外,网络时代的到来也在侧面要求企业对传统的、单一的、枯燥的党建方式开展进行全面的创新优化,这样才是和时代的发展规律和潮流特点相一致的。

1.2对企业党建工作的理念产生变化

网络时代背景下,企业的党建工作理念会有很大的变化,从过去一教育者为主导的模式转变为党建双方同为主体的新的模式。传统的党建工作特点是党的组织和领导者处于一种主动的地位,对于党建活动的开展是由上级领导来决定的,对于普通的非党员性质的企业员工来说是处于被动的地位,仅仅只是接受者,很少有主动的发言权,更不用说是决定权了。但是,在网络化的背景下,借助于新的传播媒体,网络自身的优势特点可以充分的发挥,这也就决定了网络参与主体是平等的、互动的,对于企业的党建工作来讲就要根据这一规律和趋势,改变旧的模式,充分的尊重普通员工的主体,两者形成“双主体”的模式,确保双方平等的地位,对员工进行人文性关怀,让员工切实感受到自身的主体地位。

2网络时代背景下对企业党建工作开展带来的新的机遇

2.1极大的丰富了企业党建工作的资源和内容构成

从传统党建工作所呈现出的特点来看,也就是单一性、枯燥性、滞后性等,究其产生原因,就是党建管理者在开展工作时所掌握的资料信息并不充足,很多的信息了解较为滞后,这就使得党建工作不能满足基层党员的现实发展需求,也就不能进行形式多样的活动开展。在网络时代背景下,企业可以借助多种新媒体设备及时的、全面的获取大量的网络资源,并借鉴其他企业的优秀方式,来不断的丰富自身的工作形式,而且对于企业员工来说,还可以在网络技术的应用下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能够在交流中发现自身不足及时修正,从而可以为企业的党建工作开展的顺利进行做好事前准备。

2.2为党建工作的交流搭建新的平台

从网络化下的党建工作开展来看,在传统的企业党建工作中,党建工作的管理者在实质上是处于一种优势的地位,有一定的权威性,而企业员工则是被动弱势的地位,这对党建工作的实效性提高是不利的,新的党建工作的开展在改变了旧的工作方式和理念基础上,改变了双方的地位,使企业上下形成一种积极和谐的氛围。企业党建工作者可以利用网络媒体的优势,建立具有时代特点的、符合员工实际的工作交流平台,可以以一种平等亲和的身份与员工进行更为人性化的交流沟通,了解员工的实际状况,把握员工的思想动态,像网络论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样可以充分把握员工的心声,使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得到加强,同时也可以起到很好的监督监管作用。

2.3为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阵地

网络时代化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逐渐成为了实际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它的资源丰富性的特点在为企业党建工作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给其他消极的腐朽思想的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不利于党建工作的顺利稳定进行,因此,企业党建管理者需要把企业最先进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内容及时的进行传播,把它网络化作为新的工作阵地,引导企业员工积极树立正确科学的意识,形成正确的“三观”,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3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如何加强企业党建工作

3.1重视对企业基层党建工作队伍的塑造

企业要在网络时代下取得更好的党建效果,首要的前提就是有一支专门的党建队伍,这个队伍要具有素质高、管理经验丰富且熟练网络技术的特点,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网络优势。在此基础上,对网络所带来的挑战和基于机遇予以正视,并把握特点,然后深化对马列主义、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不断的塑造自己,提高政治素质。

3.2创新党建工作的方式

首先,要建立全面系统的党建知识信息库。这是进一步拓展党建工作方式的重要前提,不仅需要包括最先进的党建理论,还要有以往丰富的工作经验的结语信息。其次,建立新的信息交流传播工具。网络时代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信息传播的速度十分快速,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建立新的交流工作和方式,像微信群、博客论坛等新的网络交流平台,企业员工可以在这一平台下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对于党建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提高是非常有用的。

3.3建立健全党建工作的运行体制

网络时代背景下,对于企业的党建工作开展以及管理监督有了新的要求和标准,需要企业党建工作管理者不断的进行工作体制的创新,以适应发展要求。一方面,要对党建工作的相关制度进行完善强化,提高执行效果,重视监督的作用,对存在的不良现象进行及时的改正;另一方面,作为企业党建工作网络化开展的主体的员工角度来说,需要企业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其自身的网络素质进行规范,提高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和自控能力,必要时还需要组建一支专门的监督监管队伍,形成一个多层次的信息反馈体制,保证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4结语

网络时代的特点范文5

随着我国的科技发展越来越快,互联网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在此环境的影响之下,传统的图书馆也开始向网络化、信息化发展,图书资料管理从购买、收藏、分类、借阅、查询等各个方面都呈现出了新的特点,下面我将针对这些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在网络时代进行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与建设阐述一下我的看法,希望对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管理与建设有所帮助。[1]

一、网络时代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的特点

信息化的发展使得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管理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逐渐向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发展,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管理也具有鲜明的特点。

1.资料储存信息化

传统的图书馆的图书资料都属于馆藏型,在图书资料的购买、整理和储存方面消耗了极多的人力、物力资源,而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图书管理的所有程序都是在计算机上执行的。并且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图书资料信息再也不是以静态的形式存放在图书馆中,更多的是以网络数据的形式储存在网络中,图书馆的图书资料从购买到登记分类再到借阅查询,都是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的,大大的节省了人力物力,使图书管理变得更加高效。

2.资料信息动态化

网络时代下,资料的储存方式从以往的以纸质的形式存放在图书馆中转变为以数据信息的形式储存在网络中。传统的储存方式对空间的要求较大,并且在资料的整理、查阅等方面都需要消耗大量的?r间,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资料信息的完整性不能得到保障。而网络时代下的以数据信息形式存在的图书馆信息资料可以将大量的图书信息资料都整合到有个图书管理系统中,读者甚至可以足不出户就能依靠网络对图书信息资料进行查阅,这样做不仅能够节省图书信息资料的存放空间,大大节省图书信息资料查找的时间,使图书资料信息更加动态化,图书的资料的查阅效率得到明显的提高。

3.信息资料共享化

传统的图书管理中一份图书资料在同一时间段只能供一人阅读,其他的人想要阅读图书资料只能等到上一个人将图书归还,才能进行借阅,经常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而网络时代下的图书馆的图书资料全部以数据的形式储存在网络之中,在同一时间可以满足所有读者的阅读需求,所有的图书资料都可以同时被借阅和下载,所有的图书资料都具有共享性的特点。

4.图书管理开放化

网络时代下图书管理的的工作形式也都发生了变化,图书资料的采集加工、组织以及管理等方面都变得更加信息化开放化,在网络环境下,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的选择图书资料,图书资料所囊括的领域和范围也变得更加广阔,使读者多样化、开放化的阅读需求得到满足。

5.图书查阅信息化

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下对图书信息的查阅主要依靠书名在索引卡上查找书籍的摆放位置,然后找到该书籍进行阅读,如果不了解所需要的图书资料的名称很难进行查找[2]。而网络时代下的图书查找更加信息化,网络时代下图书管理资料库中不仅囊括了图书馆内的图书信息,还能在其中查找到相关的网络资料,对于图书资料的查找可以仅仅用图书资料的关键字、作者名、出版社甚至刊登时间在资料库中进行检索,都可以查阅到读者想要了解的资料信息。

6.读者信息需求多样化

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的图书管理模式发生变革,读者对书籍信息的阅读需求也更加的多样化。传统的纸质书籍借阅已经不能满足读者对信息阅读多样化的需求,网络时代下读者需要的使通过互联网数据库随时随地进行图书信息的查阅以及下载,并且不受任何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高效的进行书籍信息查阅。

二、如何在网络时代进行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与建设

网络时代下,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管理也逐渐向信息化发展,如何顺应时展对图书资料进行管理与建设是图书管理者们面对的新的问题,下面我就如何在网络时代进行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与建设阐述我的观点,希望对图书管理者有所帮助。

1.重视图书资料网络化建设

在网络时代下,图书馆的图书信息管理想要顺应时展,就一定要重视图书资料网络化的建设。有关部门的领导一定要充分的意识到图书资料网络化建设的重要性,改变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加强图书资料网络化的建设,成立专门的图书资料网络化建设部门对图书资料进行网络化的制度和体系的建设。重视图书资料网络化建设是网络时代下进行图书馆图书资料的管理与建设的基础任务。

2.提高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图书资料管理人员是图书资料管理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高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图书资料的管理与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图书馆应加强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定期的组织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想要在网络时代下进行图书资料管理与建设,图书资料管理人员首先需要对计算机、图书资料数据库、网络知识和相关的知识能够熟练地操作与运用,还要能够远程登录检索其他图书馆的目录,及时的对本馆内的图书资料进行更新和增添,也要懂得常用的联机专题数据库和光盘数据库的检索语言与结构,了解各种检索系统与搜索引擎[3]。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还要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因为很多专业图书资料以及检索工具都是英文的,如果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英文水平较低,很难准确的使用英文检索工具查找图书资源,也就不能准确的为英文资源进行阅读、分类和归纳,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网络时代下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与建设。

3.加强图书资料网络安全

传统的图书资料安全管理无非就是对资料做好防潮、防虫以及防火管理,定期的对图书资料进行核对和修补。网络时代下的图书资料安全管理尽管不用再进行这些琐碎的养护,但是网络的开放性使得图书资源的安全性很难保障。因此在日常的工作中。图书资料管理人员一定要注重对图书资料的网络安全进行维护,防止黑客、病毒侵入图书资料数据内,在软件选择上要选装安全指数较高的系统软件,定期的对图书资料数据库进行安全检查,通过用户名密码登录以及安装防火墙等安全技术对黑客和木马进行有效的拦截,加强网络图书资源库的网络安全,保障网络图书资料数据的安全和完整。

网络时代的特点范文6

一、网络时代亲子文化冲突的表现

不可否认,由于先天的代际差异,传统社会中的亲子两代之间也存在着文化冲突。但在剧烈的社会与文化转型时期,亲子之间的文化冲突有着某些有别于传统的特别之处。以下三方面的描述,力图抓住网络时代亲子文化冲突表现的重要方面。

第一,亲代深受传统文化影响与子代浸染多元文化的冲突。在网络时代,亲代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与子代习得的多元文化很容易发生冲突。在一定意义上,网络的发展与普及带给人类社会的不仅仅是技术的革命,更是观念上的革命。美国社会学家、来来学家阿夫道·托夫勒认为,进入网络时代,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成了新价值观念时代,例如健康价值观、时间价值观、知识成长价值观、情绪价值观、财富价值观等。因而,生活在网络时代的年老一代和年轻一代都在经历着思维的创新、价值观念的转化。相对而言,亲代成长于社会相对封闭、稳定的环境,承继了社会传统文化;而子代成长于社会日益开放、瞬息变化的转型时期和网络时代,更易接纳有别于传统文化的其他多元文化。与过去相比,亲子在文化价值方面存在着更大的鸿沟,也更容易发生文化冲突。

第二,亲代知识结构单一陈旧与子代新生知识多样速变的冲突。在网络时代,亲代已经相对成型的知识体系,也容易与子代成长过程中学习的文化知识发生冲突。在网络时代之前,知识的变化和更新相对缓慢,知识体系之中蕴含的文化价值也比较单一稳定。亲代大多成长在这样的社会与文化知识背景之下,学到相应的知识和习得相应的文化,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固化。而子代的知识体系则还处在成长过程之中,他们对网络时代新鲜事物的感知和接受能力比亲代强。在这个过程中,子代迅速地接触、认同网络时代新产生的知识与价值是不足为奇的,而这些知识与价值,并不见得都可以与家长习惯的知识与价值很好地和谐相处。当亲代单一陈旧的知识结构与子代多样新生的知识发生碰撞的时候,如果亲子双方都缺乏足够的理智和正确的处理方法,那么这种形态的亲子文化冲突就会显现出来。

第三,亲代习惯权威专断管理与子代要求民主平等参与的冲突。在传统文化氛围相对浓厚的社会中成长的家长,习惯于权威、专断的管理,在他们的眼中,孩子永远都只是自己的附属品,残留着“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的封建传统观念,他们不愿意或不善于让孩子取得和自己的平等地位,不懂得尊重孩子的权利和人格。而他们的孩子生活在社会与文化的转型期,在学校、在社会广泛接受的是民主、平等、尊重、理解等一些现代观念,他们渴望父母尊重自己的兴趣和选择、与父母平等相处、拥有家庭建设的话语权和参与权。面对家长的权威和强权,孩子们不会自觉地、无条件地服从。这样一来,权威专断的亲代和要求民主平等的子代之间的文化冲突就会显现出来。由于网络时代的到来,孩子观念的更新、知识的获取、眼界的开阔程度大大超过以往,他们比以往的孩子更要求民主、平等,比以往的孩子更不能忍受父母权威专断的管理,因而两者的文化冲突较之以往大大凸现。

二、网络时代亲子文化冲突的特点

网络时代的亲子文化冲突,几乎包含以往亲子文化冲突的所有形式,还发展出一些新的冲突形式,使得亲子文化冲突更为多样、激烈、多变。这使得亲子文化冲突的具体原因和最终结果以及影响更加难以预料,呈现出一种扑朔迷离的景象。

第一,表现多样。在网络时代出现之前,亲子之间的文化冲突已经逐渐呈现多样化的趋向。网络时代的到来,更是加强了这种状态。在网络时代,亲子之间的文化冲突不仅包括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化与儿童文化的冲突,也包括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还呈现信息文化与农业文化的冲突、信息文化与工业文化的冲突、现实文化与虚拟文化的冲突,等等。其中,亲子文化冲突中包含的信息文化与农业文化、工业文化的冲突,现实文化与虚拟文化的冲突,是网络时代社会背景下新鲜出炉的亲子文化冲突型式。

第二,因果复杂。网络时代的亲子文化冲突,不仅与外在社会与文化转型所带来的多元与混乱并存的文化格局有关,也与亲子间在某些方面不断加剧的代沟有密切关系,甚至学校中传递的文化价值和青少年群体亚文化在其中也发生着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亲子文化冲突的发生,正是亲子知识、观念的差距和相互理解、沟通的困难达到一定程度的反映。因此,亲子文化冲突的发生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和谐的亲子关系。并有可能加剧孩子的对抗情绪和叛逆行为,最终导致家庭教育的失败。尽管如此,网络时代亲子文化冲突所具有的进步意义仍是其主要方面。具体来说,其积极作用至少有三个方面:首先,促进亲子双方认识各自和对方的文化;其次,推动亲子关系的改善;最后,提高家庭教育的有效性和品味。

第三,影响深远。亲子间在文化层面上的交往、接触过程中产生的矛盾与冲突,假如得不到正确的认识和采取得当的处理方法,那么很有可能造成亲子代沟的进一步扩大,进而造成家长代表的传统文化很难为青少年接受,使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也因为文化冲突而出现断裂。亲子文化冲突的发生,也可能造成家长更加难以认同青少年在网络时代形成的文化价值,进而使得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更为困难。这样,网络时代的亲子文化冲突对亲子双方的生活与学习都有长远的影响。从另一方面来看,网络时代亲子文化冲突的发生,也对家庭文化中原有的秩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强烈的冲击,使那些传统的、不合理的家庭文化显露其不合时宜的一面,并且有可能打破传统家庭文化“一统家庭”的局面。所谓“不破则不立”,传统家庭文化的危机和失势,为新式家庭文化的形成提供了空间。如此,亲子文化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催化新型家庭文化产生的作用。

三、网络时代亲子文化冲突的成因

网络时代亲子文化冲突是如何形成的?它的根源在什么地方,其根源又是如何发生作用而形成网络时代亲子文化冲突的?在这里,拟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一点简单的分析。

第一,生物人与社会人或文化人的矛盾。网络时代的亲子文化冲突尽管有着明显的时代痕迹,但归根结底源于人成长过程中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矛盾。我们知道,从孩童到成人是一个人生理上成长的过程,也是文化上成熟的过程。而要把一个纯粹生物意义上的人转变成融入社会的一分子,这个转变工作的起始步骤就开始于家庭。但是,当我们的孩子来到这个家庭的时候,孩子碰着的不是一个为他方便而设下的世界,而是一个为成人们方便所布置下的园地。他闯进来,并没有带着创立新秩序的力量,可是又没有个服从旧秩序的心愿。因而,在个体社会化和文化化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不少被强迫养成成人所要求的习惯的时候,难免有许多不自由的经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与承担社会文化传承的家长就会产生无可避免的矛盾,最终导致亲子文化冲突的产生。

第二,西方理性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网络时代所拥有的技术条件,无疑为中西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支持。尽管西方理性文化有着弊端,但其强调对个性的尊重,提倡个体自由和个体意识,为个体的独立和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而,基于西方工业文明的理性文化,在很多方面更能满足青少年的心理需要,更容易被青少年所接受。这对网络时代亲子文化冲突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然而,中国传统文化缺乏独立意识,压抑个性。而以传统文化为自己生活准则的年长一辈,虽然在网络时代感受到了不同以往的文化准则,但一般还是会一如既往地用过去形成的价值观来衡量现在的文化。因为“人们既然接受了赖以生活的价值体系,就不可能同时在其生活的另一部分按照相反的价值体系来思考和行动,否则就势必陷于混乱和不便。他们将力求更加和谐一致。他们为自己准备了种种共同的理由和共同的动机。”这样,对于接受西方理性文化的青少年来说,容易对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年长一辈产生抵触情绪和反抗行为。

第三,社会与文化的变迁与转型。网络时代是一个社会与文化急剧变迁的时代,社会与文化的转型则会加剧亲子文化冲突。我们都知道亲子之间存在着天然的文化差异,这种难以消解的文化差异的存在,使得即便在文化缓慢发展的传统社会,亲子之间文化上的融洽相处仍然存在不少困难,更何况这样的社会基础在网络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不难发现,民主、自由、平等、宽容等观念,已经渗入网络时代青少年的亚文化中,并借助发达的媒介不断地、大范围地发生着影响,从而影响年轻一代对父辈的态度。不过,受传统文化影响较多的父辈,却在很多时候强调“长幼有序”等尊卑观念。这多多少少给网络时代年轻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带来一些困扰。如此的社会现实,必然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亲子关系,甚至加剧了亲子之间的隔膜。在这种情况下,假如长辈坚持用社会赋予的权力把孩子培养成符合旧有标准的人,孩子又接受了一套与旧的文化格格不入的网络时代新价值,那么亲子文化冲突的发生也就不难理解了。

四、网络时代亲子文化冲突的应对

面对网络时代的亲子文化冲突,作为家长和家庭教育指导者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呢?亲子之间的相互尊重、宽容和理解是不可缺少的。除此之外,家长还要引导孩子的文化,并以适当的方式来整合亲子双方的文化,形成新的家庭文化。

第一,尊重。在网络时代,要想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减少破坏性的亲子文化冲突。整合亲子间存在较大差异的一些文化,家长就必须尊重孩子的个性,尊重孩子的基本心理需要。父母应该尽量做到信赖孩子,放弃独断的管教方式,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文化,并让孩子也学会尊重别人,做到亲子双方都能保持独立的人格,使家庭成为独立人格的养成场所。有人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父母放弃自己的权威,“低下头”来尊重孩子的意见,会不会影响子女对双亲的尊敬。实际上,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当孩子个性的积极一面得到家长充分的尊重之后,他们也会更加理解尊重的含义,也将会自觉地尊敬长辈而不是被动地屈从长辈。

第二,宽容。无论是亲子文化冲突发生之前还是亲子文化冲突发生之后,家长宽容孩子不合常规甚至是错误的言行常常是一种明智的做法。这是因为亲子文化冲突的发生,与孩子敌对情绪的积累有着重要的关系。而在家庭中,孩子敌对情绪的产生和积累,往往源自于自己的言行受到了过多的限制。因而,要合理地处理亲子文化冲突,宽容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是必不可少的。家长们要清楚:孩子们如有正当的理由(如人格受到侮辱、自尊心受到打击)表现出愤怒的情绪,即使不愿赞赏,至少也要做到容忍。即使没有正当的理由,孩子们发绪,也是常见的现象。

第三,理解。家长们在面对亲子文化冲突时,除了能尊重、宽容孩子外,还要站在孩子的立场来理解他们的痛痒。家长要想与孩子拥有更多的共同语言,需要尽可能地接触、走进他们的生活世界,能够做到从孩子的眼光来看世界、认识世界,并且尽可能多地与孩子共同活动。例如,家长要明白:基础教育阶段的孩子作为尽得新时代恩惠的一代,较之以往的同龄人,有着显著不同的特点。他们自我意识显明、自主性强,见识广、眼界开阔,言行务实,对外界的变化反应敏捷;当然,他们也存在缺点,如缺乏坚韧、浮躁等。他们容易形成新型的人生价值观,个体本位、多元取向、重实际、重物质,在他们身上,价值观的新取向体现得十分明显。又如,处在网络时代的家长至少还要认识网络,多学习网络知识、多实践网络操作,才能更好地理解网络对孩子的重要性,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应对亲子之间的文化冲突。

第四,整合。在处理网络时代亲子文化冲突时,一方面亲子双方要尊重各自存在差异的文化,不让某一方完全放弃自己的文化立场而屈从于另一方;另一方面也要将亲子文化中各自合理的成分以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整合在一起,成为亲子双方共同遵守的文化规则,并以此来规范亲子双方的思想和行为。这是因为网络时代的社会文化趋于多样,与年长的亲代相比,年轻人对习俗改变的弹性较大。在现代文化的了解和接受上,年轻一代甚至可以成为年长一辈的“老师”,也即网络时代的文化有很大一部分是年老的向年轻人学习的“后喻文化”。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父母们不应老是用自己年轻时的标准,对孩子的价值和行为加以评价,而是要明白自己对新异事物的感受力不如年轻人的事实。而且,家长在对待孩子身上表现出的不同于自己的文化时,“需要从内到外都做到搁置己见,把持住自己,并予以自省”。也即,家长要设法悬置看问题、做事情的文化偏见,并在这个基础上,努力将自己的文化与孩子的价值相整合,形成一种为亲子双方都能接受的文化。当然,整合所成的新型家庭文化“并非仅是其所有的部分的总和,而是那些部分的独特的排列和内在关系所产生的一种新实体”。

注释:

[1]郭玉锦,王欢。网络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292-293.

[2]。生育制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40-141.

[3]R·本尼迪克特。菊与刀[M].吕万和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0.8-9.

[4]韦政通。中国文化与现代生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77.

[5]黄书光,王伦信,袁文辉。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文化使命[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82.

[6]戴维·伯姆。论对话[M].李·尼科编,王松涛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