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死亡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青少年死亡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青少年死亡教育

青少年死亡教育范文1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道德道德教育途径

1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凸显

互联网在给人类带来幸福、享乐、希翼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忧愁、痛苦、危机和失望;在给人们带来物质饮食、信息丰富、交往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情感危机、道德滑坡、人性异化等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网络环境中人的生存面临种种尴尬和矛盾。网络正撞击着人类苦苦营造的传统伦理壁垒。对涉世不深的中小学生的冲击尤其严重。由于他们正处在青春前期或青春期,思想活跃,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而辨别能力较差,容易被“绚丽多彩”的网络世界所迷惑。大体说来,青少年受网络影响导致的问题主要有道德情感冷漠化;学习方向迷失化;失犯现象严重化。

2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的形成原因

造成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既有学校教育自身的原因,又有家庭和社会网络环境的原因,也有青少年自身的原因。

2.1学校对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存在的误区

面对网络给青少年道德教育带来的诸多难题,许多老师对学生上网采取的不是主动出击、科学引导的做法,而是采取消极防范,盲目禁止的做法。在观念上,片面强调网络的弊端,排斥网络对青少年道德教育有利的一面。一部分教师以“上网荒废学业,日益使人学坏”为由竭力阻止学生“触网”。

2.2家庭原因

不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教育中缺失亲情的抚慰与关心,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得不到父母及时有效地纠正,从而导致孩子缺少安全感而变得压抑、孤僻等。孩子体会不到家的温暖,找不到归宿感,这是问题儿童、不良少年产生的主要原因。

3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途径

虚拟的网络世界诱惑着少男少女,“沉溺网吧、厌学逃学、夜不归宿”,甚至欺诈、斗殴、抢劫等现象并不少见。青少年“触网”需要引导和帮助。只有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利用网络,才能让他们在健康的网络环境中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加强对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应有效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及青少年主体自我教育的合力作用,多管齐一下,有机协调,共同促进青少年道德人格的挺立与培塑。

3.1规范网络引导青少年健康发展

互联网作为网络时代影响青少年道德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要担负起净化社会环境的责任。

3.2学校道德教育: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主渠道

学校应转变观念,辩证地认识网络之于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作用,深入分析青少年迷恋上网的原因,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使用网络、驾驭网络的能力,构建适应网络时代需要的道德教育模式。学校教育要发挥对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就要探索适合网络特征和青少年心理特征的教育措施,以回应网络对既有道德教育的挑战。

转变现有德育工作者的观念,变单向教授为双向互动传授,利用网络实现师生共同学习,引一导学生辨别信息之良荞,增加思想免疫力。要把传统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把青少年带入网络图书馆、博物馆等神圣殿堂,让他们阅读有益的书刊,促进其道德和智力的全面发展;最后,要注重教师自身的道德人格培养,力求成为学生道德人格教育的楷模。

发挥网络资源共享优势,开辟学校虚拟德育阵地。利用网络媒体,改革学校德育主渠道的教育方法。将传统的灌输式德育转变为参与式或交互式德育。教师进行教育时,应将与受教者之间的关系置于平等地位,充分利用网络媒体,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促使青少年自觉践行网络道德规范。

强化青少年心理调试,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学校教育要结合网络时代的特点,针对日益凸显的青少年心理向题,进行心理素质的强化训练。要把青少年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结合起来,将现实的心理健康教育融人德育之中,改善其个性品质及心理素质,增强其适应能力。还要加强有意义的网上思想交流,开设网上咨询热线,利用媒体优势,及时了解青少年的思想状况,解决他们的现实问题。

3.3家庭教育:青少年网络道德教一育的重要补充

家庭承担着道德示范和道德启蒙教育的任务。父母作为孩子的教育者,其道德人格不仅反映了自身素质,而且通过家庭中的亲子互动及潜移默化的作用,直接影响孩子的道德人格培养。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家长,开发亲子互动的活动项目和各类家庭培训项目,发挥在促进儿童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引一导、示范和辐射作用,成为他们合格的第一任教师。

家长不要把孩子作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将孩子作为实现自己未酬理想的人。一味强调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表现为理想目标追求的短期庸俗性,急功进利,忽略了对孩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

3.4青少年的自我教育网络道德教育的根本点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人能进行自醒,面对自己的良心进行自白,这是精神生活的最高境界;只有那些在人类财富中找到自己榜样的人才有希望达到这个境界。”从某种意义上讲,网络道德教育的过程主要是一个道德内化的过程。网络道德教育要真正发挥作用,最终必须落实到青少年自身的道德发展和自我教育上来,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在网络道德教育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能动性。

3.5社会教育: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社会环境

营造社会文明环境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道德人格的重要条件。

青少年死亡教育范文2

【关键词】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功效;方法

近年来,互联网在我国发展的速度可以说是相当迅猛。截至2009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已达3.38亿,青少年网民达1.75亿,占总体网民数的51.8%,半年增幅5%。并且这一比例还在逐年增长。这就决定了在互联网世界中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因此,本文将在遵循人性化、人文化、法制化的前提下,探讨提高互联网世界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功效的几种方法,以引导广大青少年在互联网的冲浪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的判断、理性的行为。

1.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面对新时代互联网络的严峻挑战,必须建设一支具有全新教育理念、熟知教育规律、具备综合教育素质的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提高认识,增强主动性。在互联网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许多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无法启及的优势,是大势所趋,更具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及时更新观念,主动进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培养信息素养,增强教育能力。互联网络是同高科技紧密相联的,没有一定的计算机科学知识和水平,是无法在互联网络上与上网青少年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这就要求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学习高新科技知识,熟悉网络、掌握网络,提高信息素养,具有较强的网上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创造信息的能力,更敏锐的认知能力,进而促进工作的高效率、高质量。

掌握教育规律,增强科学性。互联网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掌握网上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以及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年龄特征、个体差异,并实现二者的结合,使互联网世界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更贴近青少年,更具人性化,从而更具科学性。

更新教育观念,增强人文精神培养。互联网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更新教育理念,既要看到互联网为人文精神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野,又要看到它使人文精神弱化,在教育过程中努力促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协调统一,培养理性、成熟、富有创新性的人文精神。

知法教法,增强法律意识。互联网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较为熟悉地掌握“网法”、“网纪”,才能更好地在网上以法育人,逐步形成网民的网上法律意识和自觉的网上行为。

2.加强网络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主流文化

网络文化是一种全新的文化体系。它具有多元性、开放性的特点,是一种多种价值形态并存的文化。在网络时代,网络信息技术使文化的传播跨越了地理和时间的障碍,全球多元文化可以在这里碰撞、交流、相互吸收、相互融合而趋于一体化,日益发展为“环球文化”。然而在“环球文化”形成过程中,中华民族自身文化的连续性会受到威胁,因为不论在网络文化的数量上,还是在技术控制上我们都处在弱势地位。因此,我们应建立一种有更多主动权的网络主流文化。这不仅是网络健康发展的需要,青少年网民的心声,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网上空间。

网络主流文化实质上和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价值体系是一致的,但又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所以我们可以结合社会的主流文化,在网络上宣传时事政治、开展学术交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多种方式来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主流文化。建设一批群众喜闻乐见、有科技内涵和竞争优势的网站。提高聊天室整体设计中的策划水平,设置的聊天主题要注意政治化、人性化与科学化的结合,使网站的建设同推进两个文明建设的目标相一致,同网络中青少年的多样性需求相一致,其势必会提高网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

3.建设一批有影响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

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是要实现思想政治理论真正入脑,入脑之前应该入眼,入眼之前应该入网,入网即点击登陆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因此,我们应通过知识的力量吸引青少年的头脑思维,吸引他们主动点击思想政治教育网站。

首先,在网页的制作上要精心设计,增强视觉吸引。不妨请网页制作名家指点,在颜色的对比、图片的选择、字体的使用、图片、文字出现的方式上等方面都要有所考究。既要保持思想政治工作的严肃性,又要融入网络时代的现代气息;既要简洁,又要美观,给人一种赏心耀目、轻松愉快的感觉。

其次,在内容结构上要注重点面结合,与时俱进,增强内容吸引。所谓面,是指网上提供信息的全面性,信息的广度。所谓点,是指要有开拓性,强化基本点、把握重点、突破热点、诠释疑点,在动态中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才能增加它的吸引力。好的网站不仅日日求变,而且时时翻新,永保新鲜。从而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能够与时俱进,提高它的时效性。

再次,在活动设计上要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设计各种活动吸引访问者,提升点击率。组织活动时应充分利用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激发网上青少年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内在动机。青少年具有好奇心、好胜心较强。因而制作新奇的、带有游戏性和娱乐性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网页会吸引青少年的无意注意,增加网上的点击率和停留时间及上网欲望。此外,经常推出适宜的竞争性活动,也将促进网站人气指数的攀升。从而达到促进青少年积极、主动、持久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4.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净化网络环境,为青少年拓展网络发展空间

互联网世界与现实世界一样需要法律的规范与管理。因此,国家应建立一套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互联网社会中网民们的权利与自由,以及必须遵守“网纪”、“网法”的义务。自1994年以来,虽然我国政府已经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有关的法规、部门规章或条例,对于规范人们的网络行为,防止有害信息危害社会起到了较大的作用,但还不全面,还需进一步的修改与完善。

加强对网络信息传播者实施依法监控和约束。一方面,我们要在培养青少年自觉、自律上下功夫;一方面要建立网络监察机制,成立网络监察部门,对公共网吧进行安全合格检查,严格控制不良信息的接收和传播,坚决取缔毒害青少年的不良网站,从根本上堵住不文明信息源的源头,净化网络环境。

青少年死亡教育范文3

【关键词】生命教育;缺失;尊重

引言

通过对当前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研究,发现有关心理失常引发的事例很多,这就为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大学生或者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大都是因为中小学时期接受了不良的教育,在面对生活、学习中出现的挫折、失败时,往往采用过激的手段解决问题,有的甚至放弃自己的生命。由此可见,青少年知之甚少的正是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内容是有关生命的教育,帮助青少年珍视自己的生命,同时尊重别人的生命。

一、生命教育的缺失表现

青少年在生命教育方面的缺失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不珍惜生命

这主要体现在当前大多数青少年没有感受到生命的珍贵,不珍惜生命,动不动就把死挂在嘴边上,自杀成为青少年死亡的第一原因。生命是最珍贵的,无论你有多大的学问、多高的社会地位,都最后都要面对死亡的问题。据有关统计显示,21.89%的中学生有轻生的想法;青少年与他人发生争执时,就会意气用事,拳打脚踢,造成许多学生受伤事件,这在校园里屡见不鲜。青少年不重视生命这一社会现象折射出的正是学校的教育问题,缺乏对中小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容。

2.缺乏感恩的心

作为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感恩是一种对生活、对他人的态度,如果人际交往过程中缺少了感恩,就会变得冷淡。如果孩子在缺少感恩的家庭中长大,就会从小不知道尊重别人,不懂得感恩,许多青少年仅仅是因为与老师或者家长作对,而选择自杀。相关研究表明,有些学校虽然开设了感恩这样的课程,但是效果不是很好。有一则新闻报道了某学校组织学生给家长下跪的镜头,有些学生看了之后,认为难道这样就是对父母的感恩吗?当前,教育的根本问题缺失,导致不知应该开设什么样的课程来让学生之间养成互相关心、互相尊重的习惯。

3.死亡教育研究的不足

死亡也是生命的一部分,是自然规律中无法回避的。所以,死亡教育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能够直接实现生命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只有真正的面对死亡,才能够更加深刻的思考生命的真谛。一味的回避和禁忌死亡的做法是不对的,是不尊重生命的规律,不利于人们对生命进行深层次的认知。国外发达国家早已普及死亡教育,我国港台地区也在大力发展死亡教育。所以,为了能够有效的杜绝当代社会自杀、杀人等问题,必须要展开相应的死亡教育。

二、促进当代的中小学生生命教育的主要措施

1.实施生命化的教育

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我们的教师工作者应该不断培养自己的生命情怀,从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进行生命化的教学方式。有些教师缺乏生命教育情怀,生命观也不健全,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整个课堂没有以学生为本,甚至在教学过程中侮辱学生,不尊重学生的人格,深深地伤害了学生的心灵。例如,学生暑假回来,教师检查他们的作业完成情况,其中有个学生没有完成作业,竞拿刀指向自己的老师,当时震惊了所有人,那么事后仔细一想,是什么导致了这个学生做出这么过激的行为,经过调查发现,主要是由于教师师生关系处理不当造成的。这次事件提醒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培养自身的生命情怀,这样才能用自己的情怀感染学生,让他们深刻意识到尊重的重要性,生命对于自己和家人多么重要,应该珍惜。

2.生命教育应经受道德的考量

在进行生命教育的时候,必须要以人为本,教育学生们必须要尊重生命、真爱生命,从而思考生命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一旦两者之间出现了矛盾,自然生命和生命价值二者不可兼得的时候,应该如何去进行选择?一旦自身生命存在和他人生命保全发生冲突的时候,又如何去面对?生命教育不能仅是停留在自然生命上,必须要逐渐的将传统美德深化到自然生命中,不能一味的保全生命而消除传统美德。如果每个人都是为自身而活,那么在灾害面前,就会无人舍生取义,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又会是谁来保全我们的家园?所以,生命的可贵并不是单纯的唯一性和不可逆行性,而是不断的实现自我价值,创造出更多的崇高价值,生命最为重要的意义就是人性的光辉。生命本身不可能成为教育的最终标准,更不可能抛弃道德,所以,必须要不断的渗透道德教育,让学生们意识到道德在生命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3.学会赏识学生

教师应该给学生以关爱和激励,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不断给予肯定、赞赏、鼓励,欣赏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交往、合作、自信、勇气、创新乃至创造等精神。有些学生曾经这样跟老师说:“老师你的认真的态度使我们都不得不认真呢,谢谢你三年来交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处事的原则,你的目光总是充满真诚,你从不当众批评我们,总是激励我们,理解我们,赞赏我们……”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赏识学生还要求我们发扬宽容精神。宽容不仅是指知识上的宽容,更意味着对学生行为的宽容。知识的获得不可能一蹴而就,个体的成长也不可能一帆风顺,这就需要我们以宽容之心来保护和帮助学生,在等待中实现双方的共同成长。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根本是理想人格的培养。“教育不是制器,而是育人”。生命教育呼唤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让我们的教育在生命中熠熠生辉。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生命教育存在严重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大学生或者青少年不珍惜生命、不懂得感恩、缺乏挫折教育等等,本文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对生命教育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珍贵的,为了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应该从小培养他们的生命情怀,学会感恩,学会尊重他人,促进社会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青少年死亡教育范文4

【关键词】家庭教育 死亡教育 内容目标

针对目前日益严重的青少年自杀现象,越来越多的教育人士意识到我们忽视了对青少年进行死亡本质和意义的教育,这直接导致了青少年对于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茫然。针对这种情况,教育界关于进行“死亡教育”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但总的来说,我国的死亡教育仍未能够突出重围,获得认同。笔者认为,考虑到中国的具体国情和死亡教育本身的特点,我们要让死亡教育能够真正在中国取得进步和发展必须依靠家庭教育。

一、家庭教育和死亡教育的含义

家庭教育是指从人的各项能力的提高和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死亡教育是从英文的“death education”直译过来的。它是通过对人们进行与死亡相关问题的教育而促使人们深切省思生命的终极意义和价值,最终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生”而不在“死”,即由“死”观“生”。

二、在家庭教育中开展死亡教育的必要性

1.从死亡教育的内容出发

死亡教育的内容包括两个层面: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理论层面主要指对有关死亡问题的理解和掌握,实践层面主要指对死亡问题的态度和处理。显然,死亡教育是针对目前人们死亡品质底下而提出来的,它的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生命质量,故实践层面的教育内容是死亡教育的核心和关键。

和学校教育相比,一方面家庭教育有更多的时间、更广阔的场所将死亡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另一方面,家庭成员对待死亡的态度和有关死亡问题的处理将直接影响子女的死亡观。针对死亡教育的内容以实践层面为核心的特点,家庭教育相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在实践教育上有着天然的优势。

2.从死亡教育的目标出发

死亡教育的目标是分层次的,其中最低层次是了解有关死亡问题的理论知识,最高层次是能够透过死亡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校教育能够很好地达到最低层次,在认知上了解死亡知识,但要进一步达到情感,行为和价值层面则离不开家庭教育。另外,家庭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希望孩子过的快乐、幸福,而死亡教育的最高层次教育目标却是影响孩子过的快乐与否的直接原因。因此,死亡教育的目标与家庭教育的目标具有一致性。

3.从死亡教育的实施出发

死亡教育的内容决定了死亡教育的实施有两大特点:一是针对性强,即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其教育内容有所区别;二是持久性和终身性,即死亡教育应是终生教育的一部分。而这两大特点又恰恰是家庭教育的优势所在。

(1)家庭教育更具针对性。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在兴趣、习惯、气质、性格、能力上各有差异,家庭教育具有个别化的优势。一般来说,没有人比父母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家庭教育更容易因材施教,针对性强。

(2)家庭教育具有持久性和终身性。死亡教育的内容和目标决定了它也是终身教育的一部分。而家庭教育具有持久性和终身性,这与死亡教育的终身性特点是一致的,因此家庭教育在死亡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教育建议

由于死亡教育在中国起步较晚,在实践中并没有多少成功的经验,尤其是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开展死亡教育更是没有多少实践经验。下面仅从思想、能力和实践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观点。

1.在思想上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少有家长主动在家庭教育中开展死亡教育。与家长的认识恰恰相反,有资料显示青少年一方面渴望获得死亡知识,一方面又缺乏相应的死亡教育。张淑美也认为青少年的死亡认知已很成熟,达到力量精神和宗教的层次,但死亡态度以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居多,需要父母和师长的关怀与辅导。

2.在能力上要加强自身的修养和学习,提高家长自身的“死亡品质”

我国目前青少年整体“死亡品质”低下除了受传统文化和社会的影响外,与家长本身的“死亡品质”不高也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我们提倡家长除了在思想上要重视死亡教育外,在能力上也要加强自身修养和学习,提高自身的“死亡品质”。

(1)加强在生活实践中进行自我教育。所谓自我教育就是自己教育自己,亦即用自己的生命活动来塑造,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为了提高自己的“死亡品质”,家长可以加强在生活实践中进行死亡知识的学习,同时,家长死亡品质的提高也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体现出来。

(2)通过学校活动、社区活动、网络等多种渠道主动学习。现在很多学校和社区都认识到家庭教育对死亡教育的影响,开展了各种形式的针对家长的死亡教育活动,家长应该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另外,网络也是家长们进行死亡知识学习的主要渠道。

(3)积极营造“学习型家庭”,让家庭成员相互学习。所谓“学习型家庭”,是指在家庭中有浓厚的学习氛围,家庭成员都能自觉地学习,学习成为家庭生活的重要活动。在家庭教育中开展死亡教育,家长不仅是教育者,同时也是受教育者。家长应该虚心向孩子学习。亲子之间通过双向互动,分享交流达到共同成长目标。

3.在实践中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教育原则

家庭教育中开展死亡教育应具有几个很重要的特殊原则,即道德性原则、体验性原则、自由性原则、审美性原则。现一并依次分析如下。

(1)道德性原则。在一定意义上,死亡教育就是一种道德教育。死亡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由“死”观“生”,即通过启发受教育者对死亡问题的思考来让他们关注,热爱生命。这里的生命既包括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也包括一切有生命的东西。这就涉及到人的道德问题。据此,家庭里的死亡教育必须以提高孩子关爱生命的道德水平为基本原则。

(2)体验性原则。死亡教育的高级目标是达到情感层次。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一种体验。因此,就主要倾向说,情感教育是体验教育。所谓死亡教育的体验性,就是要让受教育者在情感上而不是在认识上感受到死亡的意义,体味到生命的价值。

(3)自由性原则。死亡问题的开放性特点决定了在家庭中开展死亡教育时必须尊重孩子的心灵自由。即让他们自由思想,自由创造,自由发泄情感,自由表达意志,以保证孩子获得健康的自由发展。

(4)审美性原则。即通过死亡教育让孩子懂得生命至高无上的美的价值,特别要悦纳自己,善待自己,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也尊重他人和其他形态的生命。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今后的人生挫折中享受到属于自己生命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吴淑芳.从家庭教育谈素质教育的实施.现代教育科学,2005,3 .

[2]孟宪武.人类死亡学论纲.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429.

青少年死亡教育范文5

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关于《青年安全意识影响因素研究》的调研显示,经常参加安全教育方面的培训或演练的青年只有9.5%,70.2%的青年只是偶尔参加,20.3%的青年从来没参加过相关培训和演练;父母经常对自己进行安全教育的只有25.2%,60.9%的青年父母只是偶尔对其孩子进行安全教育,13.9%的青年从未接受过父母的安全教育。

近日,在上海的“跑步圣地”浦东世纪公园内,团上海市委联合市应急办、市公安局、浦东新区等一起,联合各类应急安全救护青年自组织,举办了“奔跑吧,安全君”上海青年应急安全主题城市定向赛和青少年安全体验营活动。

在世纪公园的湖滨大道边,上海青春在线青少年公共服务中心、浦东新区红十字会等联合15家青年社会组织搭起了一个个帐篷,每一个帐篷,都会定时向游人开放应急安全体验项目,比如心肺复苏、AED自动体外除颤仪使用、车辆破窗体验、火场烟雾逃生体验、酒驾模拟体验、身外防卫训练等,44种体验活动吸引了大量游人带着孩子一起参加。据主办方统计,全天共提供应急安全项目体验、专业咨询等直接服务10625人次,安全知识宣讲、现场教学等间接服务近2.4万人次。

体验过后,有的人开始向志愿者询问哪里可以买到应急救援包,有的人和志愿者讨论20层以上高楼需要购买多长的绳索,还有的人现场就向志愿者请教各种打结方法。

记者了解到,此次活动是团上海市委落实上海市青少年发展“十三五”规划八个重点项目之――“上海青少年应急安全支持计划”的重要举措,这也是按照上海青少年“十三五”规划方案启动的第一项重要活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上海青少年“十三五”规划本身,就是各界青少年代表自己参与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制定的活动规划。

调研中,有关“您认为当前影响青年安全意识的因素是什么”的问题回答中,很多青年对当前的应急安全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培训内容更全面,培训能够定期举办,以及希望了解到更多参与培训的渠道。48.8%的人建议以实战演练形式开展安全教育,还有21.7%的人建议以观看纪录片的形式学习安全知识,只有14.6%的青年建议以知识讲座的形式开展安全教育。

在世纪公园开展的这一场青少年安全体验营活动,是团上海市委遵循青年需求、按照青年意愿“量身定制”的一次活动。

“从活动地点的选择到活动内容的制定,几乎全部是按照我们所掌握的青年需求来安排的。”上海市青少年服务保护办主任周建军说。

记者注意到,上海市政协会上,多次有政协委员在提案中呼吁,要进一步关注青少年应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安全自护知识的知晓度,就我观察,在上海的家庭并不高。”上海厚天减灾救援公益促进中心理事长严晓接触过很多上海的中小学校,并应邀为一些学校普及应急安全知识,这一次,他的团队也带着各种应急救援设备来到了青少年安全体验营活动现场,“教育部门对大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覆盖面很广,也很深入。但我们很少有机会向家庭和青年白领直接传授应急知识,这次机会很难得”。

严晓介绍,针对上海高楼多、河流多的情况,厚天中心为上海家庭量身定制了一系列基本逃生技能展示。记者注意到,厚天的帐篷前,人头攒动,很多家长带着孩子一起体验如何从高楼逃生、如何利用随身物品和自然条件救起溺水的小孩。

据了解,目前,全国97%的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发生在校外,而在校外安全事故中,交通意外、溺水是导致中小学生死亡的“罪魁祸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结果显示,儿童意外伤害最常发生的地点是家中,所占比例为43.2%,家长对孩子安全教育所投入的精力极为有限。

青少年死亡教育范文6

关键词:体育基础教育;生命教育;策略

我国中、小学生的安全问题日益严重,从2000年全国中小学的学生非正常死亡人数14400人,到2003年15100余名中小学生死于安全事故,我国中小学生因溺水、交通事故、建筑物倒塌、食物中毒、治安事故等死亡的,平均每天有50多人,触目惊心的数字敲响了生命、安全教育警钟。“珍惜生命”这个严肃而现实的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

一、生命教育的概念

有关生命教育概念的理解,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削川认为:所谓生命教育就是对自由生命和幸福生活的追求。青少年生命观、价值观还不稳定,在这个时候对他们进行生命教育,有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生命观。蔡巍然认为,生命教育是对青少年生命知识传授的过程,同时也是青少年正确认识自己和改变自己的过程,这对培养青少年人格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

二、体育基础教育中进行生命教育的策略

1.生命化地组织体育教学内容

体育教育是针对人的、针对生命的,因而,其教学内容也应从完善、提升人为根本,借以某些异化的目的而设定相应的体育教学内容只会迷失学生生命发展的方向。我们应该更多地从学生生命的角度来组织和选择相应的体育教学内容,将价值主体由原有的功利性目的向学生自身进行转化,彻底贯彻“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体验快乐的体育学习是成就生命化体育教学内容的前提,因而要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其次,要让体育教学内容与生命教育紧密联系。

2.生命化地选择体育教学方法

方法是调节和引导教学的重要手段,体育教学方法是否能够合理运用,直接关联着体育教学的成功与否。体育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取决于体育教学目的的,考虑当前体育教学是面对天真无邪的青少年,是具有生命活力的青少年,是年轻的生命。所以,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也要以生命为核心,基于生命,发展生命,促进生命。

当前,面向生命的教育是教育的本质理论,源自于教育的根源,体育教师有必要对生命教育理念进行充分的学习和研究,积极有效地在体育教学中实施,从而达成对学生生命的完整教育,积极培养其独特个性,放飞其应有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