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学的作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学的作用范文1
【关键词】生物 直观教学 意义 培养素质
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形象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不仅应当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而且应当贯穿在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全部认识过程中。在新课程标准推行的同时,我们中学生物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搞清探究式教学的模式,结合形象直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一、形象直观教学的重要意义
在教学中以亲身实践或以具体事物、现象以及事物、现象的逼真描绘来激起学生的感性认识,获得生物的表象,从而促进对知识比较全面、比较深刻的掌握和理解的教学过程,称为直观教学。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在可能范围内,一切事物都应尽量地放到感官的跟前。”他认为“按直观原则进行教学应当尽可能观察事物,如果不能直接观察实物,可以利用模型或图片代替。”可见形象直观教学对于完成中学生物学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直观教学是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手段。为了使学生获及较全面、正确而牢固的生物学知识,不能只从抽象概念和定义出发,更不能抽象地讲授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必须通过各种直观手段使学生获及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再上升到理性阶段,形成各种概念和原理。同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学生可以感知传统直观教学中无法表现的事物和现象,如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等。
2.直观教学是使学生加快学习速度,提高学习效率的手段。据有关研究表明,人们从语言形式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而同时运用视觉、听觉则可接受知识的65%,在生物学教学中正确地组织和运用最合适的直观教学手段和方法,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走近路,走直路,起到“百闻不如一见”的作用。
3.直观教学是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组织以学生为主体学习活动的手段。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针对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基础,正确地组织直观教学,能很好地“抓住”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挤掉”分心的因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各种学习活动去获得知识和技能,这样就把教师的活动目的转化为学生的活动目的,把教师所施加的影响构成学生活动的手段和对象,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如生物学教学中的实验教学。
4.直观教学是发展学生智能的有力手段。在中学生物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观察,学生可以获及大量的感性材料,为进一步思维打下基础,进而掌握规律性知识。生物教学中,通过正确的直观手段,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和分析能力。
5.直观教学是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手段之一。教师有意识以生物进化和生态学的观点为指导,组织有关的直观教学,能使学生在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中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从而使学生在认识生物体和生物界的同时,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打下基础。结合教学把学生带到大自然考察或调查,到植物园、动物园和有关的展览会参观学习,组织学生亲自参加植树造林等活动,让他们亲自看到生物的千姿百态,了解我国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在生物科学上的成就,具体明确我国在环境保护和保护生物资源方面跟世界上先进国家的差距等,都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责任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二、在直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技素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已成为共识,同时也要认清科技素质的培养是个长期、艰苦的过程。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加强直观教学,不仅是生物学教学的需要,而且是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科技素质的有效手段。
1.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探索世界的起点,观察力强的人容易获得全面、准确的感性认识,是理性思维发明、创造的基础。生物学教学中,直观教学是最常用、最突出的教学方法,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直观教学以其形象性、生动性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眼观、耳闻、鼻嗅、手摸,是培养学生观察力的重要手段。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时,教师一定要告诉学生观察什么、解决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训练学生进行有意知觉,在观察中思考,变被动观察为主动观察,提高学生的独立观察能力。
生物学的作用范文2
关键词:生物科学史
学习兴趣
探究能力
创造能力
高中生物新的课程标准的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如何恰当地利用生物科学史,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和对学生科学素养及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展现科学史内在的价值。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积极的情感态度,是生物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这也是科学素养中所追求的重要目标。通过讲述科学家开展科学研究的生动事例,以学生的好奇心理所激起的兴趣为切入点,学生急于探索知识的心情,使学生由初级的“有趣”上升为乐于探索的“乐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酶的概念”前,先介绍酶的发现过程,学生不仅被科学家在实验中的巧妙设计所吸引,并且使酶的概念的提出水到渠成,而且有助于对酶概念的理解。又如:在“光合作用的发现”中,分别介绍了几位科学家不同的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获得了科学家具备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价值观的教育
任何科学上的重大发现都是科学家在“勇于存疑,敢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指导下取得的。科学史的介绍可以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感染,有效地培养学生不媚权威,勇于挑战传统的科学精神。一项科学发明,科学发现有时需要几十年乃至几代人的艰辛努力,例如:通过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学生了解到,科学家们用了200多年的时间,才对光合作用的生理过程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发现的艰难,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
3.有利于学生领会生物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把教材中科学家的经典实验设计成学生课堂上能够完成的探究型的课题,让学生沿着科学家的探索思路,领悟科学家的思维过程,让这些知识成为学生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让学生了解科学家是怎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领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讲到温特实验前,我首先提问:达尔文所做的实验得出的结论可靠吗?学生回答:不可靠,只是推测。这种推测应如何通过实验来验证呢?有的学生提出可以用仪器来测,有的学生提出可以用化学显色反应的方法,这时我提醒学生:在当时的条件下,这些方法可操作吗?如果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是否有什么材料可以收集它呢?这时我引入了温特实验。在温特实验中,琼脂的作用是什么?如何知道琼脂是否吸附了尖端产生的物质?在达尔文实验的基础上,学生经过讨论,认为应该设计一个对照实验:分别把接触过尖端的琼脂小块和未接触过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上,并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教师把温特实验转变为学生的探究性实验,使学生领会了生物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即: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实验验证;并且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
在生物课堂中,以科学史的经典实验作为探究的问题情境,这样通过鼓励学生用各种方法进行实验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和质疑心,使学生由被动接受为主动索取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如:在温特实验中,把附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上,胚芽鞘能生长,说明胚芽鞘的生长部位在胚芽鞘的尖端下部。这时,有的学生提出疑问:这样并没有排除尖端不生长。这时我顺势提出问题:有没有直观的方法可以看出胚芽鞘的生长部位在尖端下部,而不是在尖端?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提出建议:在胚芽鞘上均匀涂上颜色或画竖线等。实验方法确定后,我鼓励他们对可能的结果进行推测。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学生初步学会探究的一般过程,并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
5.有利于学生适应高考综合能力测试的要求
高考综合能力测试的特点是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运用基本知识,技能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对学生知识迁移,多层次多角度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考查。把教材中科学家的经典实验设计成学生课堂上能够完成的探究型的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能够适应高考综合能力测试做好准备。
6.有利于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科学家的经典实验中涉及的知识,除了生物知识外,还有物理,化学等知识,所以在教学中光有生物学专业知识常常不能满足研究的需要,还需化学,地理,物理等相关知识。这就需要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生物专业素养,构建多元化知识结构。教师在处理教材中科学史部分时,要使学生真正体验探究过程,教师自己首先要进行理论学习,在备课上下功夫,在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改进,不断提高。
生物学的作用范文3
良好的教学板书,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教学板书一般表现为板书、板演、板画三种形式。如今生物高考试卷。越发强调学生的各种能力,如:实验设计能力、知识整合能力、文字阅读与描述能力。而所有这些能力都可以通过教师的板书让学生得以培养,如在多次考试中都考到了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这一实验,要求学生连接实验装置。如果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仅通过多媒体将装置图展示一遍,相信在学生的脑海里不可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若教师在黑板上边讲边板画装置图,并且要求学生上黑板连接装置图。我想学生在这个知识点上将有不错的得分率。
至于在试卷中要求学生对大段文字进行处理并进行知识整合的能力,也可以通过板书进行培养。其中一种很好的方式就是教师进行板画。用图表的形式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甚至进行比较。此种方法有以下一些优点。
一、微型包容效应
板书图表教学是一种微型化的教学。它突出的特点是改变了教学信息传导方式,由口头讲述的内容变为直观图表展示。形成一种新的信息传导。一节课的重点内容可浓缩在一张表中,容量大,密度高,有综合性和总体性。一张小小的图表,将一节篇幅较长、难度较大的内容化繁为简,而且使之条理化、清晰化、简括化。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自行设计表格,列清楚比较对象和比较项目,然后再对表格进行内容填充。这样一来既培养了学生设计表格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知识的整理归纳能力,同时在知识对比的基础上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而这两种能力是高考别强调的。同时,板书图表教学还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科学性,线条图像使学生识别比语言描述更快,可加快识别速度,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生物新教材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模型构建。模型包括物理模型、数学模型、概念模型、构建模型。若借助板书和板画,就很容易让学生理解掌握。教师在讲述前提条件的时候。板画数学模型对于学生在一些关键点上的理解至关重要,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学生只有跟着老师一起说一起写才能理解到位。
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效应
心理学告诉我们,散乱的知识不仅不便于迁移,而且不便于记忆;而条理化的知识既便于迁移,又便于记忆。生物学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提高综合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路。结构是教材思路的再现,所以,抓结构就是抓住了教学的重点。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带领学生一起板书鲜明直观的概念图。准确无误地勾画出教材的整体结构内容,就能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从教材的结构中得到某种启发。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板画教材内容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思路,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有着积极意义。
三、省时高能效应
在现实教学过程中,经常听到有的教师抱怨课上时间不够,而事实上课上时间足够,问题出在教师并没有采取一定的方式对各种零散的知识进行归纳并直观地呈献给学生,造成课堂上讲了很多,但没有系统明了的知识网络。其实,教师可以通过板书和板画,简化教学过程,无论是建立各种模型,还是画各种图表图像。都能节约大量的时间,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脉络一目了然。把省下的时间用在练习上。做到讲有重点,练有专时,讲练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克服以“讲”代“练”的弊端。同时。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隐为明。引导学生以较少的时间领会较多的内容。如要准确理解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各种成分的数量变化,就必须借助板画,将各个时期染色体数量和DNA分子的含量在坐标系中表示出来,从而连接出曲线,重温了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方法,这样就可使学生较快地弄清染色体及其DNA分子在有丝分裂周期中的变化规律,从而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客观效果。
四、美学效应
我们经常说以教师的规范性带动学生的规范性,以教师的严谨性带动学生的严谨性。所以,在板书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规范、严谨。除此之外,板书的结构美是教学中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之一,精心设计富于美感的板书图表,对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激发求知兴趣,启迪创新意识,具有不可低估的效应。教者若只注意板书图表的科学性、规范性,而不注意板书图表的形象性、艺术性,就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很显然,美感十分强烈的板书设计,对强化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总之,板书图表只是生物学课堂教学结构诸因素中的一个方面,并不妨碍其他教学方法的运用,如能数法结合运用更会相得益彰。
板书不仅对学生能力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而且它还影响到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课堂教学板书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态度。设计巧妙的板书,往往是教师对教材进行了深入钻研的结果。这种严肃认真的钻研态度,对学生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生物学的作用范文4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
课堂教学心理气氛指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情感状态的综合表现。它是教师和学生集体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一种心理环境,它影响着课堂上师生的思想和行为、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实践证明,消极、冷漠、沉闷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背离了学生的心理特点,造成师生间的不融洽,同学间的不友好,学生往往会产生不满意、烦闷、厌恶、恐惧和紧张等消极的态度和体验。相反,积极、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课堂心理气氛则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特点,师生、同学之间关系和谐,学生就会产生满意、愉快、互谅互助的态度和体验,在这种积极的态度和体验的支配下,学生就能充分发挥其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和开拓性。因此,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在教学中我们可采取如下策略来形成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场所,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否,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教学效率的高低有直接的影响。师生关系融洽,气氛活跃,学生就越主动。但是,生物教师所教的班级较多,往往是上课时来,下课时走,平时和学生交往的机会比较少,师生间缺乏情感上的交流。因此,我们就要充分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去关心学生,把每一个学生都看作是值得尊重的人,以平等的身份去和学生做心灵上的朋友,形成师生间的良好关系。
2、使教学富有情趣。热烈的情绪与浓厚的兴趣既是产生良好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原因,也是衡量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基础。生物界是一个纷繁复杂,多姿多彩而又充满神奇和奥秘的世界。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提高教学技能,并利用多媒体技术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
3、教学的内容要难易适度。根据《全日制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的规定,高中生物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生物学思想,树立起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从这一教学目的看,对教学的难度和深度要求都不是很高,而且目前生物学科已不再是高考学科,没有应付高考的任务,这样,教师就有了很大的自。因此,在教学安排上,我们应使教学内容难易适度,内容适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积极的努力取得学习上的成功,当学生有了成功体验后,他们就会有一种内心的幸福和喜悦,产生强烈的理智感,有利于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形成。
二、构建主体参与的教学模式
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形成后,学生就会产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心向。此时,我们应始终把自己定位在学生自我发展的引路人和指导者这一角色上,采取多种策略使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体验到包括感知、思考、概括、记忆、运用等诸环节在内的学习---认知的全过程,做到自我设计、自我发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可采取如下教学程序。
1.学生自学。由于高中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认知能力,加之现行高中生物教材的浅显易懂特点,在每一专题的教学前,我们可先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自学提纲,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如在讲"生物的遗传"一节时,我们可向学生提出以下几个具体问题作为自学提纲:①什么是遗传?其途径是什么?②遗传的物质基础是什么?③为什么亲代性状能传给子代等。
2.师生展开讨论。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可就该课题的重点、难点内容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如在上述一节的教学中,可让学生讨论下面两个问题:①为什么同样是受精卵细胞,有的发育为雌性,有的发育为雄性?②为什么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总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3.启发引导,形成结论。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围绕教学主题,对大多数学生难以理解和认识的共性问题进行启发,帮助学生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实现学习上的迁移。如在讲完前述一节课后,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减数分裂等知识,来合理解释同父同母的兄弟姐妹间存在的性状差异。最后,在启发的基础上,引导全体学生对重、难点内容形成科学的结论。
4.适当练习。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任何一门学科教学的最终目的都在于提高学生的相应素质和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因此,在教学的最后,我们要布置具有典型性的练习,指导学生独立地将所学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实际,使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在运用中得到巩固和发展,以形成学生新的技能,促进学生能力和智力的发展。如"生物的遗传"一节学完后,我们可向学生布置以下练习:一个地区的男女出生的比例为什么总是大约为1:1?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是什么?
三、提倡学生间的合作学习
生物学的作用范文5
联系方式:胡小勇(曲岸),huxiaoy@hotmail.com;QQ:472275060
教学设计概述
1.总体设计思路
美国科普作家雷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一书中,描述了人类可能将面临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寂静世界,引起了全世界对野生动物的关注。本生物学科教学设计案例(八年级)正是讲述动物在生态平衡、物质循环、人类生活等方面的作用,安排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两节内容,以加深学生对“生物圈是一个统一整体”的认识和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本教学设计要求学生通过分组调查、收集资料和分析概括,总结出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经验中对动物的作用有很多感性认识,并在七年级上册教材中学习了有关生态系统等的基础知识,对于动物在生态系统、食物链中的地位,以及物质和能量在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流动等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生态平衡、物质循环、生物反应器、仿生等这些比较抽象的概念难于理解,所以必须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和多媒体展示来辅助教学。
2.总体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能够举例说明动物在自然界以及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目标:调查、收集和分析事实材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密切关系;辩证地看待动物在生物圈的作用;培养爱护动物的情感。
3.教学准备
(1)必要文档:“学生调查表.doc”、“学生活动评价表.doc”、“学习任务及要求.doc”。
(2)根据学生兴趣和学习状况,分配学习小组和学习任务。
(3)课前指导学生制定调查计划、实地考察、查找资料,并将调查结果制作成PPT汇报课件。
(4)下载相关教学视频、课件,制作成专题教学演示文稿,作为信息技术支持。
4.教学框架(图1)
课时1: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能够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作用;能够举例说明动物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作用;能够举例说明动物在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方面的作用;认同动物在生物圈中的地位;辩证地认识动物与人类的益害关系。
重点: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难点:动物在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教学环境:有多媒体平台的教室或生物实验室。
教学过程
教学引入:
1.“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描述了怎样的自然景象呢?《寂静的春天》一书中又描述了怎样的自然世界呢?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呢?
2.明确本节课学习的主题: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问题1:动物在生态平衡中有什么作用呢?
学习活动:
(1)资料分析:课本中的三则资料。
资料1:为什么有关专家发出了要保护麻雀的呼吁?
资料2:野兔数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资料3:为什么消除蝗灾需要20万只青蛙、2万只麻雀和5000条蛇呢?
(2)四人分组讨论:a.通过以上资料分析,你认为人类能否随意灭杀某种动物?为什么?b.你认为在自然界生态系统中,各种动物的数量能不能无限增长?为什么?(引导学生用食物链说明)c.你从上述资料中得到哪些启示?
(3)解释概念:什么叫生态平衡?(运用天平模型和课件说明)
(4)师生小结: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活动效果: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引导学生分析课本中的资料,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培养了学生阅读和分析资料的能力。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针对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教师采取了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研讨学习,有助于促进学生对生态平衡概念的理解和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作用的认识,促进学生从同学的不同观点和方法中得到启迪,并促进学生相互之间情感的和谐发展。
问题2:图2中的非生物、各种动植物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学习活动:
(1)分析阳光、植物、动物、分解者之间的关系(展示PPT演示文稿)。
植物利用什么制造有机物?
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怎样变成二氧化碳和水返回无机环境中的?
假如没有动物,这一过程会受到影响吗?
(2)学习任务:把图3中各种非生物、生物之间的关系用箭头连起来。
(3)学生解释:有机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
(4)师生小结:动物能促进生物系统的物质循环。
活动效果: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采用动脑思考与动手练习结合的方式,通过学案让学生理清动物、植物、分解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动手画、课件展示,帮助学生认识动物在吃与被吃的关系中,生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从一种生物流向另一种生物的。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物质循环的概念,掌握动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较好地解决了本课的难点。
问题3:动物对植物会产生什么作用呢?
学习活动:
(1)观看录像,分析课本四幅图中动物与植物相互依存的关系。
(2)四人小组交流,汇报交流结果。
(3)思考:动物数量过多的时候,对植物有什么影响呢?如何看待动物在植物中的作用呢?
(4)学生小结: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花粉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动物数量过多会对植物造成灾害,如蝗灾。
(5)教师总结巩固。
(6)布置练习,提出思考:你认为动物在自然界中还有哪些作用?
活动效果:通过视频,吸引学生的眼球,了解动物对植物在传粉、繁殖方面的作用。这个内容比较简单。录像的展现,会引起学生回忆生活中看到的一些现象和各媒体上看到的有关传粉和传播种子的知识。在小组交流时,学生能够讲出很多这方面的知识。这个环节的小组交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课时2: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目标:调查了解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了解生物反应器及其优点;了解仿生在实际生活、社会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在调查中培养学生的提问、交际、书写能力,特别是提问技巧;使学生
认识动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并养成爱护动物、保护动物、好好学习生物学知识的良好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物科学,让学生树立将来在生物反应器、仿生学方面有所建树的远大志向。
重点: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和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
难点:什么是生物反应器。
教学环境:带多媒体的教室或生物实验教室。
教学过程
导入:上节课布置了几项调查任务,现在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调查结果,互相交流体会,总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完成手中的“调查活动评价表”(表1),给汇报的同学以及自己一个恰当的评价。
问题1:动物在人类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学习活动:
(1)用PPT演示文稿由组员合作汇报调查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的结果。
第1组:食用动物的营养价值。
第2组:动物在医疗保健药品中的作用。
第3组:商场里面的动物制品(PPT截图如图4)。
(2)生生互动:学生对汇报组提出问题,并作出评价(培养学生认真聆听、敢于提出问题和作出合理评价的能力)。调查活动评价表如表1所示。
(3)教师提问:a.听完前面几位同学的汇报以后,有哪一位同学能给我们总结一下动物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作用呢?b.除了上面列举的例子以外,动物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还有哪些作用呢?
(4)教师总结:动物为人们提供了衣、食、行、用等所需物品,但我们不能滥杀动物,要保护野生动物,合理利用动物资源,实现与动物的和谐相处。
活动效果:第1组的汇报展示非常有条理性,表达很流利。最难得的是通过这个调查活动,他们提出了几个问题:“我们每天吃那么多的动物食品,怎么考虑其安全性呢?怎样去开发动物产品呢?食用多少动物食品才是合理的呢?怎样才能可以持续发展呢?”第2组的同学调查非常仔细,汇报时组员配合得很好,列举了很多常见的动物药品,提出了“虽然动物药品有很好的疗效,但我们不能滥杀野生动物,应当保护动物和动物的家园,人类才能更好地生存”。第3组汇报时表达流利,介绍了一个很重要的数据:“我国动物制品国际贸易量中,活体的鸟类有200万到500万只……”并提出:“当我们享用丰富的动物制品时也要想想怎样去保护动物,为此,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这个环节是学生课前调查活动成果的展现。学生以小组形式制作了演示文稿汇报调查的结果,虽然每个组的展示只有几分钟的时间,但是充分体现出学生课前准备的情况和组员之间的合作情况。学生在汇报的同时,其他小组也要认真聆听,并对汇报的小组作出质疑和评价,这样的处理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使学生学会客观评价别人的成果,培养了学生的批判与反思思维。教师最后的点评,补充了学生的评价,使整个汇报活动更加完整,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
问题2:在现代生物科学研究中,动物还有什么作用呢? (根据学生回答,决定先讲生物反应器还是仿生)
学习活动1:
(1)观看录像,分析生物反应器。
(2)思考:a.平常我们所需要的药物是在工厂里面的一个个车间生产出来的,那么我们可不可以把动物本身当作这个生产车间,生产我们所需的某种物质呢?b.这种生物技术叫什么呢?
(3)回答解释:什么是生物反应器和生物反应器?
(4)教师小结:现在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动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要的某些物质,这就是“生物反应器”。人类通过对某种动物(如牛、羊)的遗传基因进行改造,使这些动物的可以生产和分泌出人们所需要的某些物质,这就是“生物反应器”。
活动效果:了解生物反应器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它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抽象陌生的。教师通过视频展示了人们利用生物反应器生产产品的全程,让学生有了直观感性的认识,从而更加容易理解生物反应器。多媒体的运用对突破本课的难点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习活动2:
(1)资料分析(两则课本资料),并讨论:a.分析资料,如何填写学习练习表(表2)呢?b.利用生物反应器来生产人类所需的物质有哪些好处。c.利用生物反应器只能生产药品吗?还可以生产哪些物质?
(2)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结果。
(3)教师补充介绍其他的生物反应器:蚯蚓生物反应器。
活动效果:在观看完生物反应器的基础上分析课本资料,及时巩固学生对生物反应器的认识,并培养了学生分析信息、获取信息的能力。小组讨论的形式也促进了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有利于学生相互学习和良好情感的培养。
学习活动3:
(1)学生汇报查找到有关仿生方面的资料。
(2)老师提问:a.什么叫仿生?b.还有其他关于仿生的例子吗?
(3)教师展示所要准备的一些仿生实例。
(4)教师小结:生物科学是21世纪的领先科学,生物反应器和仿生学的应用,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进行仿生学的研究需要广泛的知识,如动物学、物理学、生理学、数学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需要有工程设计、制造和美工等技能。这就需要你们认真学好各门功课,打好基础,多动手动脑,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生物科学光辉灿烂的明天就等着你们去创造了。
活动效果: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利用电脑、书籍等媒质收集有关仿生的资料,并让学生来讲解这些仿生知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问题3:大家还需要知道,有些动物对人类是有害的,请举些例子。
学习活动:
(1)学生举例交流动物的危害,如传播疾病、危害农作物等。
(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和生物反应器、仿生学在现代科学技术上的应用。
生物学的作用范文6
关键词:生物实验教学;素质教育;科学素质;探究精神
中学生物实验教学是指以实验课为内容,以学生实践操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式。它主要包括课堂实验教学、课外实践活动两个方面的内容,是全面落实《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重要环节,是加强实践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中学生物教学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物实验教学主要包括课堂实验教学和课外实验活动两大部分。由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四个基本要素组成。其丰富的内容,符合现代中学生的生理、心理成长的规律,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如在《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该实验教学时,可以从以下几个部分指导学生进行实验。①组织学生进行理论学习。②实验操作。③实验操作完后要进行实验讨论。以此开动学生的脑筋,拓宽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1.综合素质主要是指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的综合
如实践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整体活动能力的表现。生物实验教学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动手、观察的平台,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渠道,对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具有很大作用。
高中生物新课程中,各类实验多达46个,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课外实验教学,能打破课堂教学中的条条框框,不受课堂教学中的时空约束,完全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同时,课外实验活动也为学生提供了科学实践的机会。整个课外实验教学活动都可以由学生自己或一个小组成员自主完成,包括课题的选择,课题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以及实验结束后的论文的写作等各个方面。如《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等实验,可以让学生根据该实验所学的知识,在课外开展。所有实验活动都让学生自己去做,如培养液的配制、消毒、灭菌、接种、酵母菌的培养,调查地点的选择,调查的王展等操作过程都由学生自己去完成,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作用。
2.生物实验教学活动对培养学生科学态度,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也有积极的作用。
每个生物实验教学活动都有一定的目的。其中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是其基本目的之一。而掌握实验活动的基本技能是完成实验的基础。
为了使学生尽快地掌握使用显微镜的技能,可让学生学习初中生物“显微镜使用”该章内容,然后集中训练。整个实验教学过程可这样设置,由教师先讲清本实验的目的,接着简述显微镜发明和发展简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对照实物和挂图讲述显微镜的组成。边讲边做。教师先认真演示一遍,让学生认真地观察,再由学生亲自操作,由教师观看,或分组让学生自己观察,指出不正确之处。分组操作时,可用观察材料进行。如用写有“9”字的玻璃片,由学生进行反复操作实验。这样通过学习和实践,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基本掌握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中学生物实验教学是全面落实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重要环节,是加强实践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对推动生物课的教学改革,适应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科学的工作态度及科学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植义.教学思想录・中学生物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2]王允庆,孙宏安.生物教学基本功[M].沈阳: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