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环境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环境现状

网络环境现状范文1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网络;现状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6-0205-02

1 基于网络环境的反思性教学的基本特征

(1)反思资源的丰富性、多样性、先进性。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中心的现代信息技术革命,为教师教学反思提供了大量的可以借鉴类比的资源。它跨越时空的局限,使教师不论城乡远近,都能分享到对教学的不同干支和不同做法,引发反思的意识,内化自己的行为。

基于网络实施反思性教学的策略之一就是开展同伴交流。通过网络这样一个平台,教师可以快捷地获取到国内外最新的教学理念,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将这些获取的信息资源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2)开展反思活动的交互性、时效性。

网上互动反思突破了时空限制,实现了教师个体的自主交流、教师群体的合作探究和交互学习。教师将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想法在网络平台上开放出来。教师的同行或专家可以对其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并且给予适时的评论。这些评论会及时的反馈给教师,教师可以通过他人的评价来完善自己的理论研究或实践研究,进一步促进自己的教学教育工作。

(3)共享性。

网络的最大优势就在于信息共享,互联网上存在着大量的教学资源,可为网络中的所有用户共享。对于教师来说,网络的共享性一方面使他们能够最大限度地占有教学信息,有利于开阔他们的视野;另一方面,有利于他们正确地理解和整合教学信息。利用网络环境开展反思最大的特点也是它的共享性,因为资源可以共享,自己通过教学实践总结的经验可以共享,这样一来,网上的学习资源更加的丰富了,来自网上的对自己的评价更全面了。这些都有利于教师开展进一步的反思活动。网络环境因其独有的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先进性、共享性的特点,为反思性教学的实施注入了新鲜血液,为反思性教学的有效开展搭建了一个更广阔的舞台。

2 基于网络环境的反思性教学研究现状

2.1 网络环境下的教师反思性教学的内容目前主要有

(1)对知识结构进行反思。教师对网络环境下自己的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进行反思。

(2)对教学能力进行反思。教师对教学设计、课堂的组织与管理、学生的学习活动、言语和非言语的沟通、学习行为的评价、教学效果等网络环境下教学实践进行反思。

(3)对教师自身进行反思。教师要对网络环境下的自我满意度、自我价值感、教师职业意识、自我职业发展进行反思。

目前,关于网络环境下反思性教学的研究,涉及到过程方面暂时还无,笔者认为,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师反思性教学的过程可以遵循一般研究问题的过程,笔者将它分为四个步骤。

2.2 网络环境下教师反思性教学的过程是

(1)确定问题,收集资料。教师从教学实践中选择、提取需要进行反思的具体问题,并从课程内容、教学实践、学生学习等各方面收集与具体问题有关的资料。

(2)分析资料,表征问题。教师分析所收集的资料,形成对问题的表征,以认识、理解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自我提问并在自己已有的知识中搜寻与当前问题相关的信息,也可以通过与同事商讨或阅读书籍来获取相关信息。

(3)建立假设。教师在以上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建立假设,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或方案,来解释情境和指导行动,并对行动的短期和长期效果加以考虑。

(4)实施行动,进入新一轮循环。教师开始实施制定的行动计划,当这种行动再一次被教师进行观察和分析时,教师的反思性学习就开始进入了新一轮循环。

笔者认为,该过程与一般的反思性教学的不同之处在于:①确定问题阶段,教师所能获取的信息资源更加的丰富。②分析资料阶段,教师分析资料时可以借助的同伴力量更多更广泛更专业。③建立假设阶段,教师借助网络环境开展的教学工作,使得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地提高。④实施行动后,进入新一轮循环前,教师通过书写教育blog可以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同时blog的传播及及时点评为教师的新一轮实践提供了参考意见。

3 基于网络环境的反思性教学的方法分析

3.1 反思性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1)通过教师自我评价。

具体的方法可以是写反思日记: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要求教师写下自己的经验,并与其指导教师共同分析。也可以是对一阶段教育、教学工作的总结和分析,它既包括自己的工作总结与体会,也包括对教学工作甚至自身教育理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积极寻求解决的对策。反思日记没有固定的写作内容和风格,最好形成具有个人风格和特色的反思日记。

(2)通过学生的反馈。

学生的课堂反映、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都是教师反思自己教学的宝贵资料,有助于教师调节教学的进度,照顾学生的差异。同时,教师还要真诚地邀请学生来评判自己的教学,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感受和体验,记下他们对教学的建议和要求。认真思考这些反馈信息,将使教师的教学实践不断走向合理化。具体的方法可以是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言行神态、思维状态来了解学生一阶段的学习成绩变化;以座谈和讨论的形式来对教师一阶段的教学效果开展讨论,从中获取有价值的反馈信息:以bbs不记名的形式让学生对教师某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难度、教学效果给予及时反馈。

(3)通过开展同伴交流。

集体的教学智慧是教师反思教学能力提高的捷径,教师需主动地、积极地追求专业发展,保持开放的心态,随时准备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更新教育理念和专业知识与技能。以此为目的,打破相互隔离,寻求同伴的合作与帮助。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和改进需要同事间的帮助。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时,如果仅限于自身,则难以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邀请同事、教研人员和专家等帮助自己剖析自己的教学,并与他们进行讨论,这样可以为教师反思个人的教学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线索。具体方法可以是通过同事教学小组观察课堂教学实况,或者通过录像进行微格教学技术分析与诊断等。

(4)通过教育科学研究。

教师的学习与反思是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展开的,通过理论学习,通过教育教学研究,再结合自身的实践,寻找理论和实践的异同,指导教学实践。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融合了教学活动、教师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师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教育研究活动,实实在在解决自身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专业化水平得以不断地提高。

3.2 基于网络环境的反思性教学的方法

(1)利用网络平台书写教育叙事开展自我反思。

教育叙事是一种研究方法。教师在叙事中反思;在反思中深化对问题或事件的认识。在反思中提升原有的经验,在反思中修正行动计划,在反思中探寻事件或行为背后所隐含的意义、理念和思想,继而上升到理论高度。可以说,反思是教育叙事的关键,离开了反思,叙事研究就会变成为叙事而叙事,就会失去它的目的和意义。离开了反思,也就无法达成教师专业成长之目的。

笔者所提倡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育叙事就是撰写教学blog:教师在一天或一阶段的教学工作结束后,教师写下自己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总结与分析,它既包括自己的工作总结与体会,也包括对教学工作甚至自身教育理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积极寻求解决的对策。

Blog特别适合老师们结合自己的工作撰写教育叙事研究故事。教育叙事研究与Blog相结合,是一种天赋的完美结合。一个是教师的所思所想,一个是全球化的数字化的交流环境,二者融为一体,为每一个普通教师的发展掀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撰写blog的过程就是教师作为个体自我反思进步的过程。教师调动自己的判断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知识的意义在过程中建构。撰写教学blog还是一种学习、成才方法。一方面通过学习自己的教育叙事记录、成果,可以促使教师自身的成长,不犯或者少犯错误,少走弯路,迅速成熟起来,缩短教师个体的成刁‘周期。另一方面,个体的局部经验、教育个案事件经验等,提供给其他教师共享,从他人的叙述中找寻有利于自己教育教学的经验以资借鉴,可以促使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最终还是有利于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2)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群策群论。

打破相互隔离,寻求同伴的合作和帮助,是教师开展反思活动的重要策略。教师利用网络环境,例如校园网或区域性的教育网或全国性的教育网,教师上传自己的教学心得、体会。与同行们共同研究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和方案实施的效果。这样讨论的内容一旦记载下来,经过长期积累,形式宝贵的教学经验参考材料。这种方法体现了社会建构主义的观点(Williams and Burden,2000),即反思不一定是纯个人的行为,它还可以是与他人在一起共同进行、共同建构的。做一个有成效的教师,不但应该向内看、向内反思,还要向外看。我们应该了解其他教师的教学观点,并审视自己的教学观念标准和价值观,从而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建构出大家认同的教师类型。同一学校的教师、不同学校的教师均可以通过网络协作,使得反思更加深入。

笔者所提倡的基于网络开展的群策群论的方式主要是BBS。教学Blog是以个人为主线,偏向于个人交互,强调的是个人在撰写过程中的自我反思的过程。。而BBS能够实现与他人的交互讨论,可以就某一教师的研讨课为课例开展讨论,或以教育教学对教师的新需求为内容开展专题学习或讨论等。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

网络环境现状范文2

    大学生正处于思想观念形成、心理亚成熟阶段、多种情绪调控的完善阶段,在完善自身内外素质的过程中一定会受到网络环境的重复影响。对于高校的大学生来说,网络舆情对其成长的影响有双重性,利的方面在于网络能够提供更多信息和机遇,弊的方面在于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非同小可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如何适应网络环境下发展创新这一新课题,如何顺应新时期网络时代环境,积极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任务。

    2 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当互联网这种新兴事物逐步走入大学生的生活中并且成为其生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时,大学生上网已不单单是为了满足学习的需要,更是为了满足全面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兴趣、爱好与计划,随时上网进行学习或娱乐。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各种信息更加公开化、透明化,社会大众对于国家政策和制度的评价、看法都会公开的呈现在网络上。通过网络舆情,大学生能够关注当下的社会问题,了解最新的政治动态,收集感兴趣的信息。网络舆情会对大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包括可以引领大学生的政治方向、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坚定大学生对政府支持信任的决心,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规范及民族自豪感等产生深远影响。在正确的政治思想指导下,进行自我提升,更加认可现有政治体制,进而引领其正确的政治方向,使当代大学生可以坚定理想信念,承担起社会赋予的使命,勇于开拓新时代交给大学生的社会创新发展任务。

    同时,网络舆情的互动平台使大学生在互动交流的实际过程中培养独立思维和锻炼沟通人际交往。因为网络舆情的表达方式和参与形式符合当代大学生关心时政,希望可以充分参与到国家和社会的建设中,发挥自己能力,体现个人价值,从而被社会所尊重和理解的心理,以及大学生拥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先进意识,喜欢追求新鲜事物的思想。大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就某个阶段热议的社会事件和政治制度,自由的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借助网络平台对民众关心的社会性热点事件进行个体评论。网络舆情的参与互动形式会使大学生的民主意识得到不断强化,从而增强了大学生主人翁意识。

    积极的正面舆情在网络上的传播能够将大学生对国家的情感和对社会的责任完全体现出来。学生利用网络言论自由的特性发表爱国舆情,表达对祖国的深情厚谊,感恩这发展富裕的时代,期盼富强统一的明天。在武大的“和服照”事件中,大学生发出了“勿忘国耻”的呐喊,在地震泥石流灾害面前、国际运动盛会举办等这些考验国人团结与否的社会性事件中都留下了大学生积极参与的身影。大学生关注舆情、关心时事、与时俱进、敏感于社会问题,关注触及国家的每一个神经,网络舆情可以深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意识。大学生通过对网络舆情的参与,对社会热门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用自己积极的行动来呼吁整个社会对对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等行为准则的认可,唤醒社会大众的社会责任感。

    网络的广泛应用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网络环境中,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浏览信息,这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的学习欲,学生们不再满足于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的在网络中搜索自己感兴趣的各种信息。网络条件下大学生具备了多种方式的学习渠道,有团体远程教学、体验式学习、互动式学习等,这就和传统的教学方式、学习途径有了根本的区别,大学生能够利用网络这个载体与更多的受教育者一起讨论,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从更多的思想交流中获得启发,形成发散性的创新思维,适应新时代环境下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提升学习能力。

    3 研究网络舆情对大学生影响的必要性

    随着网络运用的普及化、成熟化,网络己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但是,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提前认识到,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包括网络的影响也是如此。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有句形容,“科学和工具无异。如何用好这个工具,创造财富服务人民还是极力搞破坏深受其害,人民大众说了算,工具是次要的。

    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影响日益显着,在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带来诸多问题。研究网络舆情对大学生影响的必要性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大学生对网络环境的“免疫力”不强。大学生的生活阅历浅薄,政治分辨能力相对较差,对社会的认知和判断能力不成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因此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客观环境的影响。外界环境是否和谐健康,对大学生心智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决定了大学生能否形成正确认知、树立正确观念。如果客观环境提供了大学生塑造良好的心智发展环境,那么大学生就容易想成正确的政治态度和意识,拥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反之,其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取向的形成将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扰,从而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这种舆情环境非常复杂,内容繁杂多样,包罗万象,集有益信息和有害信息、真实信息和虚假信息于一体,大学生的心智发展尚不能正确的区分这些信息,因此很容易在不良信息的影响下,产生片面、主观、偏激的观点和行为。

网络环境现状范文3

 

1.引言

 

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环境日益成为当前重要的一种商务活动环境。作为电子商务的主要形式,网络购物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C2C、B2C、O2O等形式的网购模式不断兴起。

 

据CNNIC于2014年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3.02亿人 [1]。此外,根据艾瑞咨询的中国网络购物市场数据,2013年网络购物交易规模达到1.85万亿元,同比增长42.0%[2]。但在此背景下,网购过程中客户个人信息遭泄露和不法侵害的案件数量也随之增加,据《2013年中国网民信息安全状况研究报告》[3],网购发生安全问题的网民数达 2010.6万人,其中遇到欺诈信息居于首位,占75.0%,个人信息遭泄露占42.9%,账号密码被盗占23.8%。网购时发生这些安全事件,不仅给消费者造成损失,也影响了网络购物行业的健康发展。

 

而对于网购安全防范措施,虽然92.1%的人会选择密码保护或修改密码,但仅有86.5%的人会仔细验证卖家信誉,85.4%的人不去不知名的网站上购买货物,83.1%的人申请账号验证,可见部分受安全困扰的网民防范措施做得不太到位。因此,对电子商务环境中网购个人信息安全现状进行研究,探讨减少消费者网购安全问题的主要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2.网络购物中威胁个人信息的渠道分析

 

2.1 用户登录及注册过程

 

在进行网购之前,所有的用户都需要先进行相关个人信息的注册,方可登录进行网购活动,在这个过程当中,商家能够轻易获取每个用户的个人信息。因此,对于消费者来说,向网站提供自己的个人信息具有一定的隐患。通常对于这些个人数据的深度挖掘和二次加工的初衷是为了了解消费者的特征和需求,以便提供更主动的推介服务。但网站无法完全保证消费者这些个人信息的安全,更无法预估这些信息流入不法分子手中所产生的危害,甚至可能造成消费者身份被盗用。

 

2.2 网页浏览过程

 

用户在每次访问图像或网面相关的内容时,会相应在网络服务器日志上面留下相关记录。在这个过程中还会产生Cookie文件,它会自动标识某个用户经常可能会使用到的账号及浏览器组合。运用 Cookie 软件对用户相关操作进行一系列跟踪,商家就可以获取用户经常购买的商品、浏览的相关网页、消费金额与次数等,属于Cookie跟踪。此外,在浏览过程中,访问的网站可能嵌入了第三方网站的跟踪代码,当用户打开这个网站时,这段嵌入的代码会向第三方网站发送信息跟踪用户的上网行为,属于跨站跟踪[5]。 Cookie跟踪和跨站跟踪都增加了网购过程中个人信息风险。

 

2.3 填写订单过程

 

消费者在确认自己购物车的总额和商品后,需要填写相关的订货单,如送货信息、联系方式等。通过这些填写的信息,送货者以及商家能清楚地了解消费者的某些个人资料,因而会导致个人信息出现泄露的可能。除此之外,订单中所包含的商品信息,也可间接折射出消费者的购物倾向与消费能力等。

 

2.4 网络支付过程

 

网络支付当中存在的安全威胁大致包括交易劫持木马、钓鱼网站以及盗号木马三大类。其中,钓鱼网站通过仿冒真实网站的URL地址以及页面内容,骗取用户银行或信用卡账号、密码等私人资料较为猖獗,已经成为互联网安全的主要危害之一。据《2013-2014中国互联网安全研究报告》 [4],2013年钓鱼网站持续快速增长,每天新增钓鱼网站突破6400个,平均每天有接近600万网民访问不同类型的钓鱼网站,严重危害消费者网络购物的个人信息安全。

 

3.网购过程中个人信息受侵的主要形式

 

3.1 个人信息的非法收集

 

网购过程中,信息的非法收集主要包括:第一,运用Cookie软件和嵌入第三方网站的跟踪代码对消费者网络操作进行跟踪;第二,利用网络黑客对他人系统进行非法侵入,运用非授权登录模式,对他人的系统进行恶意攻击,以获取到个人隐私并可篡改个人信息;第三,运用免费奖品或电子邮件的服务形式,对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进行非法搜集,在为消费者提供免费服务与商品的时候,一般也会要求网购者提供相关个人信息,这些信息就很容易地被商家获取了。

 

3.2 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非法开发及利用

 

对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进行一定的分析,是商家开展经营、服务与生产的基础。他们会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建立起综合数据库,透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得到消费者一些不为人知的信息,从中获取对自身经营有利的信息。前文已提到,消费者在网购当中提供的各类个人信息,商家就会根据自自己搜集到的信息,对消费者所需信息进行分析,进而得到消费者其它商品所需,然后就会对其进行相关邮件的发送。别的商家也会同样发送这类邮件,则是由购买商品商家同这些商家之间存在一定的合作关系所决定的[6]。

 

网购环境当中,当前对信息进行二次开发规范还是一件比较棘手的事情,如果商家的行为会为消费者带来相服务,那么这种二次开发是受到消费者所青睐的。与此相反,如果二次开发是直接用来牟取利益,进而致使消费者个人信息得到泄漏增添生活干扰之时,那么这类二次开发理应受到相关临管。因此,明白分析出消费者个人所需,但不进行随意传播是商家的理应承担的职责所在。

 

4.电子商务环境下提高网购个人信息安全的主要措施

 

一般来说,电子商务中个人信息的保护应当从参与者与监管者的身份特征中加以规范和明确。政府和立法部门是保护交易打击违法行为的裁判员,需要不断通过出台行政法规、呼吁加强立法、加强行业自律、规范业务流程等形式保障网购过程的个人信息安全。本文从消费者、电商网站、政府和立法部门三方提出电子商务环境下提高网购个人信息安全的主要措施。

 

4.1 消费者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消费者个人首先要加强自身信息保护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网络安全购物习惯。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运用网络技术。一般而言,消费者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来强化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及控制水平。比如有效利用浏览和匿名注册手段,对于 Cookie 的禁用与删除,在进行个人信息传输时运用加密技术,在个人计算机上安装防火墙等。这些措施虽不能达到 100%的保护,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防止个人信息的泄露。

 

选择安全的上网方式。通过安全的网络环境上网,设置足够的安全等级,访问正确的官方网站,不安装来历不明的软件和插件,及时清理电脑中的木马和病毒。同时,加强密码保护,建议消费者每两个月改一次密码,采取字母、数字和符号组合的形式,减小被破解的难度并提高密码安全性。

 

利用手机进行二次确权。手机作为一个便携式移动终端,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开展各种数据业务往来。在网络购物的支付环节,通过手机进行二次确权,用下发二维码或者短信等形式就能够确认网络购物参与者的真实身份,有效保证账户安全。

 

提高防范意识。减少非必要的网上注册行为,定期对一些历史记录及缓存进行清除,聊天中不要暴露更多的个人隐私,网购完成后注意对存有个人信息的包裹单、发货单等单据进行销毁或妥善保管,可以防止个人信息的泄露和觊觎。

 

4.2 电子商务网站建立安全管理体系

 

电商网站对保护用户注册信息和个人隐私信息的安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现实情况是大多数网站对注册用户的相关信息没有承担起有效保护的责任。另外,电子商务企业应通过加强自律,对敏感岗位监控管理,提高保护信息安全的技术手段等方法切实保护消费者的信息安全。

 

对企业中涉及客户信息的敏感岗位进行监控和管理,防止利益驱动下操作人员的监守自盗行为,杜绝客户信息从网商内部被盗取、倒卖甚至直接损害客户利益的行为。

 

加强技术手段保护信息安全水平。个人信息的保护与反保护本质上是技术层面的交锋,犯罪分子之所以能通过跟踪Cookies、种植木马和病毒、入侵网站数据库等手段获取客户信息,无疑暴露出了网站对于这部分环节的监控不足。网站应及时更新技术防范水平,堵塞程序漏洞和泄露渠道。

 

对客户信息使用方向的明确告知。大多数网商在用户注册时都会签订所谓“服务协议”等名目的格式化合同,该协议以客户勾选“我同意”作为同意网商使用包括个人信息在内的多种行为的授权。客户个人面对此类格式合同几乎无任何谈判能力,绝大多数任由网站使用其个人信息。网站应加强自律,在客户注册之后如需调取使用客户信息,应第二次明确告知,获取客户二次授权时方可使用。表面上增加了程序、限制了网商权限,但是个人信息保护意识渐强的今天,这也不失为获得客户好感、提高客户忠诚度的明智之举。

 

4.3 政府和立法部门应及时介入

 

由于电子商务在我国兴起较晚,针对此体系相关的立法还存在较大空缺,而网购平台特殊的性质,又增加了处理问题的难度。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建立健全相关网购立法就显得刻不容缓。比如《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就将消费者的个人隐私纳为其保护的范围[7],从而有效防止商家将个人信息用于商业活动,起到进一步保护信息安全的作用。总的来说,建全网购立法可以有效促进网络购物良性发展,更好地对消费者个人的信息资料进行保护,但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仍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5.总结

 

随着网络步伐的不断加快、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网络公司以及网民素质的双重增长,相关的服务形式也在不断提升与完善过程当中,可以说,我国电子商务的市场潜力是非常巨大的。与此同时,我国电子交易认证体系、网络诚信、现代物流与在线支付也在不断的完善与建立当中,这些因素都为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性的保障。

 

因此,对于拥有如此巨大份额的电子商务平台来说,在消费者、电子商务网站、政府及立法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网络购物过程当中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也必将可以得到妥善解决,电子商务也会更加健康地继续发展。

网络环境现状范文4

关键词:网络语言;大学生;语言素质;缺憾;对策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始终是高等教育的题中之义。其中,语言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因此不能忽视大学生语言素质即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语言素质,是一个开放的、多维的综合系统,是人的认知、情感等方面的综合体现,表现在学习、交际、创造与自身发展等方面显示出来的言语活动的质量,是一个人语言素养和能力的体现[1]。

然而随着网络语言逐渐进入日常语言交际系统,其在标新立异、反映社会热点现象的同时也不断冲击着传统的语言规范。大学生作为使用网络语言的主流群体,其语言素质在网络语言环境下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因此,考察网络语言对大学生语言素质的影响并探讨如何有效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语言素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关于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有广狭两种理解。广义的理解是指在网络交际领域中使用的各种语言形式,包括:与互联网有关的专业术语和特别用语;网民在聊天室和网络论坛上的交际用语。狭义的理解主要指后者[2]。由于网民在网络交际中使用的语言形式和内容具有灵活性和不规范性,关于网络语言的争议主要在此。由此,本文所指的网络语言为狭义的理解。

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自2006年第一次官方公布网络语言使用状况起,网络语言每年都被列为重要的选题之一。此外,《报告(2009)》显示,我国语言环境已经有了较大的变化――网络热词不断丰富着民众的语言生活。整体来看,网络语言因构词灵活、词义丰富、俏皮幽默而深受广大网民青睐。具体来说,其表现出数字化、字母化和符号化的形式特点,和新词新意、语法超出常规、错别字严重与事件性强的内容特点[3]。网络语言正是以独特的形式和内容,影响着人们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网络语言环境下大学生语言素质现状分析

(一)专项调查

1.中文专业学生调查

曾有学者对某高校中文系二年级两个班的94位学生进行了调查[4],结果不容乐观:(1)语言规范意识缺失,如要求从40个词语中选出规范写法,结果每人每词错误率达19.6%;(2)基础知识环节薄弱,如在20个常用成语中每词有一个错字,没有一人完全改正确;(3)表达能力差,如在500字的自我介绍中有58%的学生出现语句不通或错别字的问题。

2.非中文专业学生调查

笔者选定本校某非中文专业一年级8个班的340名同学,对其必修课程《大学语文与经典阅读》的课堂情况(口头表达)和作文情况(书面表达)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语言表达中存在诸多问题:

(1)口头表达:课堂发言或朗读课文不自信、声音小,磕磕绊绊;不认识常用字;分词断句能力较差;对文章中心思想把握不准确、精彩语句关注度不够等。

(2)书面表达:语言口语化、网络化;随意使用英文单词;字迹潦草,且错别字较多(如:把“心仪”写成“心怡”,“烦琐”写成“烦锁”);语言组织能力较差;无题目、通篇不分段、乱用标点符号等。

(二)现状分析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到7.10亿。其中,大学生群体占比为20.4%,目前已成为使用网络语言的主流群体。网络语言之所以在大学生群体中广为流行,原因有二:其鲜明特征能彰显大学生的个性;其折射的社会百态能满足大学生的情感诉求[5]。因此,网络语言虽然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并使其进行自由的情感表达,但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降低了大学生对汉语言文字内涵的感悟能力及语言的规范使用能力。

目前大学生的语言素质普遍偏低,中文和非中文专业学生都存在诸多语言缺憾,其语言能力均亟待提高。多数大学生的日常交际深受网络语言的影响,语言交际缺少语法和语义规范的约束,词汇匮乏,词不达意,内容隐晦,表达能力逐渐下降。

三、大学生语言素质培养的对策

基于以上分析,大学生语言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势在必行。现结合笔者所在学校大学生语言素质培养的具体情况,从三个方面提出对策:

(一)营造规范的汉语言使用环境

规范的汉语言使用环境,是培养大学生语言素质的客观条件保障。以学校获评“河南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为契机,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省语委相关文件精神,加强组织领导,扩大宣传力度,组织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化活动,营造规范的汉语使用环境。

(二)开设语言类公共课程,加强对大学生语言使用的教育和引导

大学生网络语言的传播地点主要以学校为主[6],所以学校可以借助开展必要的语言教育来引导大学生使用规范的网络语言。如:设置《大学语文与经典阅读》、《基础写作》、《职业汉语》、《普通话训练与演讲》、《书法鉴赏》、《诗词鉴赏》、《口语表达》等语言类公共课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真正将《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标点符号用法》、《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等落实到位,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语言观和汉字观。再如:引导大学生辩证地对待网络语言,学会甄别、利用有内涵、有价值的网络语言,抛弃那些不文雅、必将被淘汰的网络语言,通过规范网络语言的使用,使其成为汉语学习和使用的有益辅助工具。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搭建大学生语言素质培养的活动平台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活动,营造“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大学生语言素质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平台。如:举办语言文字专题学术报告;开展主题演讲、辩论和诗歌朗诵比赛以及三笔字比赛、“书写规范字,学好应用文”课堂竞赛等;有效开展“推普周”活动,加大普通话推广力度;举办大学生读书节、全民读书月、书香校园、读书沙龙等特色活动。

随着网络的日新月异,网络语言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事物。当前网络语言环境下大学生语言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既存在机遇也面临挑战,所以语言素质的培养工作更应该积极引导,加强规范,常抓不懈。

参考文献:

[1]郭骏.大学生语言素质的现状分析与培养对策[N].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1(4):50―53.

[2]施春宏.网络语言的语言价值和语言学价值[J].语言文字应用,2010(3):70―80.

[3][6]于丽.当代网络语言特点及其对大学生影响与规范[N].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106―107.

网络环境现状范文5

【关键词】网络环境;会计信息系统;安全;问题

一、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安全现状

(一)通过网络技术实行联机操作

会计信息系统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或是Intranet技术来处理企业中各项事务,还能共享各种资源、通信的质量不断的提高、快速的处理各项业务。网络或是Intranet技术使得企业的各项信息决策有了更高的技术支持,满足了管理决策型企业的各种需要。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大的数据处理平台,能对各项数据进行处理,不管是关系数据库还是像图形、声音这种非结构化的数据,使得企业的信息资源更加的丰富。网络是开放性的、能进行共享,在使用的时候也更为方便,进行维护的时候也能更加方便。Internet/Intranet使得企业的信息系统在集成化方便更具有技术保障,例如使用CP/IP协议能够让不同的计算机系统进行资源共享和各项系统的链接;还能利用各种传输技术让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数据进行交互。

(二)档案保存采用磁介质等载体

利用网络信息系统进行电子商务贸易,能将所有的资金凭证使用数据记录的方式刻录在磁盘或者是光盘上进行保存,用光盘或是磁盘记录稻菔瓜低衬芗拥谋憷。第一,磁类载体能存储的东西比较多,管理员还能对其进行容量升级,增大其内存。第二,磁介质使得管理人员对档案进行管理和使用的时候更加方便,通过系统搜索,能快速找到想要的会计凭证。

(三)采用集中数据处理功能

会计信息系统在这个大的网络环境当中,是一个数据高度集成的网络系统。它借助计算机技术和各种网络技术,集中的进行业务工作,使得信息逐渐一体化。对各项数据进行统一的处理,有效的完成了资源的优势共享,增加业务效率。企业在拥有会计信息系统之后,所有底层的账务都会向上汇聚,交易会向下层延展。所有的营业账务都会汇集到总部的财务系统中,不需要进行账簿记录,也不再需要上交财务报表,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各部门的作用,提升各部门的工作效率。集中的进行数据能够实时的对数据进行管理,随时能处理数据,业务部门被授权后就能生成需要的报表,还能更好的监督财务,精准的知道企业目前的经营情况,减少经营的风险。

(四)建立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

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和以前的信息系统在内部控制这方面的最终目标是一样的,但是进行数据处理的方式不同,实施的步骤也不同,会导致利用网络来完成数据处理的信息系统出现了新的特点,新特点为以下几点。

1.控制形式程序化

科技的向前发展,促使自动控制方式在企业中盛行。自动化控制,实际上是说其内部控制的方式和某一些措施都是设计员先编写好代码,再进行程序设计。

2.控制内容数据化

系统中的各种凭证,只需要在系统中输入数据,就能自动产生相应的凭证。会计的账本和财务的各项报表都是利用数据录入来进行运算而后生成的,输入的最原始的数据就是会计的原始数据。传统的系统当中,企业中的会计控制主要就是数据,更为精准的说就是原始数据。

3.控制技术现代化

计算机技术的水平越来越高,而系统的内部控制技术也在逐步完善,最后转变成现代化技术是一定的。根据上面所说的,为了使企业的信息安全,就必须对会计的原始数据进行保护,进而避免财务的舞弊行为和利用财务进行犯罪的情况发生,阻挡病毒入侵系统以及减少黑客的系统入侵。因此,实现控制技术的现代化实际上就是促使数据保护的相关技术实现现代化。而数据保护技术的内容分别为对数据进行加密以及对数据进行认证。

二、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安全问题

(一)财务信息被窃取的可能性很大

财务信息与企业自身的盈利亏损有直接的关系,能够很直观的看出其经营的优势,企业中的各项与机密相关的信息更是不能被窃取,信息不能丢失或损坏。在网络发达的时代,计算机机房保护信息安全的模式已经不再安全,许多财务信息在开放性的网络环境下被传送出去,而网络当中,信息有着极容易被人截获,被人篡改信息的内容,泄露信息中的内容等安全隐患。信息的真实性和信息的完整性不能被保证。

(二)网络信息系统容易遭受病毒入侵或是被黑客入侵

网络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许多资源都能通过网络来进行共享,这也给了一些恶意进行访问的人机会。第一,黑客是网络最大的威胁,美国国防部的网站就曾被黑客更改致使内容大变,中国的163网站因受到黑客的攻击而全面崩溃,再到克林度的信用卡信息备泄露,都不满了黑客行动的轨迹。第二,计算机病毒的日益兴旺也使得网络系统有越来越多的威胁,最开始是简单的木马程序,而现在则是CIH等之类技术水平较高的病毒不断的威胁中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制造病毒的人的科技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制造的病毒破坏程度在不断的变大,手段日益凶狠。第三,网络软件自身存在的BUG,设计系统时遗留的后门程序,通信的线路存在不稳定等之类的因素也使得网络系统面临着越来越来的安全隐患。

(三)企业内部控制面临着失效的风险

以前的信息系统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对各项业务进行权限授予,明确业务人员的职责,业务活动的正确性还有其是否合法。而在网络时代,网络系统具有处理和储存信息的功能,当中的业务数量很多,并且是无序进行存储的。而且信息系统当中的各种数据资源具有共享功能,财务信息十分广泛,各项信息的冲击速度非常的快,这使得传统会计系统中的一些职责和任务分工、各个环节相互进行牵制的控制失去了作用。之前用账簿来进行账务核实,进而纠正错误也不存在了,光介质、电介质、磁介质和纸质介质是完全不一样的,纸质介质不能毫不留痕迹的对数据进行更改或者是删除数据,而那三种介质则可以。

(四)会计档案在系统中可能不能进行保存

要进行网络财务行为,需要有相应能够进行操作的财务软件,而如今的财务软件都是在以前的软件基础之上进行改良的产物,这些软件的兼容性不高,以前的软件中存储的数据格式各有不同,数据接口也大不相同,各数据库也经常会进行加密,这些因素都导致旧的财务软件中的数据信息不能从原来的财务软件中直接导入到网络财务系统当中,更不能读取很多年前的会计档案,所以现有的网络财务系统并不能搜索到以前的财务信息,这促使会计档案有可能会失效。

(五)企业中有网络会计专业能力的人才紧缺

要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又要精通网络各项技术的人才十分难得。使用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对相关工作人员有着很高的要求,要能很快的发现系统的问题,并告知技术人员,这样才能及时的解决系统问题。如果系统中的工作人员不熟悉计算机的知识,或是知道的不多,进行程序操作的时候不按规矩来进行,网络防范的意识浅薄,就会出现大问题。

参考文献:

[1]Beckers K.Support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loud-Specific ISMS According to ISO 27001 Using the Cloud System Analysis Pattern[M].Pattern and Security Requirements.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2015:299-392

[2]Tan J J,Poslad S.Dynamic security reconfiguration for the semantic web[J].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2004,17(7):783-797

[3]刘润龙.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安全研究[J].中国商贸,2015,08:152-154

网络环境现状范文6

关键词: 图书馆 文献保障体系 信息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图书馆正经历着有史以来的一次最大的变革。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理论为传统图书馆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及各种大型应用数据库的出现,使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构成发生了变化,传统出版物在图书馆资源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受到巨大冲击。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图书馆工作方式的扩展对文献资源建设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任何一个图书馆都不可能完整地收藏各种信息,因此需要建立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对宏观文献资源进行协调与共享。为此,如何在网络环境下提高一次文献保障率,加强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已成为图书馆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结合自己从事多年的图书馆工作,就此谈些体会和看法,希望引起同行的共鸣。

一、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文献信息保障体系的建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献资源的建设,二是文献信息网的建设。有学者认为,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可以减少文献购置费;书刊不必买复本,印刷型文献可以不买或少买。我们认为,图书馆网络化资源共享可以提高文献保障率,为满足读者阅读需求提供条件,但不是说图书馆就不要丰富馆藏。检索数据库的繁荣和网络的发展,使广大用户提高了检索效率,但作为文献检索的最终目标,应是一次文献的索得和利用,而目前使用的数据库或光盘减缩却大部分属于书目数据库,用户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寻找原始文献。有的一次文献已是根本无法找到,由此使得现代文献检索手段的高效被低效的一次文献索取所抵消,检索文献线索容易,索取原始文献难成为图书馆文献保障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所以,现阶段,尤其是中小型图书馆,加强丰富的一次文献资源建设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地区性、行业性合作建立和健全了图书馆文献保障体系,从而加快了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实现,使图书馆为用户提供足够的文献成为可能。

二、文献信息资源保障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观念障碍。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图书馆的“地区保护”观念仍然强于“资源共享”观念,大型图书馆由于馆藏资源及技术力量雄厚,在网络环境下,担心自己的文献资源会被过度利用;小型图书馆馆藏资源较少,各自为政,传统的“小而全、大而全”的观念根深蒂固,一些部门担心自己失去对图书馆及其资源的控制。图书馆中部分工作人员担心网络化后文献资源共享会使自己的工作岗位被极少数的网络信息导航员所取代而忧心忡忡。

2.技术障碍。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迅猛,计算机硬件设备更新换代较快,软件配置的智能化、多功能效用越来越显著。但由于经费有限,软件升级跟不上网络发展的步伐。因此,图书馆网络服务功能还难以全面实现,我国信息资源数字化技术还不成熟,图书馆文献资源网络化、数字化建设进程缓慢。由于我国图书馆传统的印刷型文献信息占主导地位,要将馆藏文献资源全部数字化,任务非常繁重而艰巨,预计至少要花费十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而现有的数字化技术难以适应数字资源转化速度快、准确率高、存贮空间小、传递速度快,既能实现全文检索,又有显示原始版式、成本低等制作要求。

3.资源障碍。

一方面,由于现实馆藏资源建设总体上水平不高,文献收藏的完备程度和保障率偏低,外文文献收藏总量明显不足,而且呈现出逐年削减的趋势,其他书刊重复收藏情况严重,入藏文献品种逐年减少,文献资源建设呈现下滑态势。由于用户在因特网上查询的文献资料多数是外文,这就给用户使用上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我国上网的图书馆不少,然而上网图书馆制作的网页内容简单,有的只是空心的网页,大多数图书馆上网的文献资源只是书目数据库,只有少数图书馆引进国外的一些期刊全文数据库,还有部分图书馆心存侥幸,仅设有一个空心的主页,其目的是利用其他馆已建好的文献资源,缺乏共同合作的诚意。另一方面,由于图书馆文献资料数字化技术还不够成熟,文献资料数据库在各个上网图书馆难以形成规模。

4.价格障碍。

在网络环境下,要使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实现全球化共享,必须依靠通信技术的强有力的支持,但是昂贵的电信资费给许多用户带来了经济困难,很多用户为了节省信息咨询开支,宁愿通过传统的馆藏服务方式来满足查询文献资料的需求,因传统的馆藏服务是无偿的,而网上查询获取文献信息资源多是有偿服务。因此,网上电子文献信息传递服务的价格如何定位,势必会影响到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发展。

三、加强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对策

1.合理调整馆藏结构,注重网上资源建设。

图书馆的工作重点是为广大读者提供信息资源保障。由于知识的“爆炸”,近年来图书、期刊价格上涨的幅度远远超过政府对图书馆经费投入的增加幅度,按照图书馆传统的文献资源建设的标准,图书馆所能拥有的资源规模和飞速增长的信息总量之间的反差越来越大。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对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应树立多种媒体互补的理念,形成印刷型、光盘型、网络型三种信息资源并存的合理馆藏布局。

2.加强馆员队伍建设,提高文献保障服务能力。

搞好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人才是关键。没有合格的队伍一切都无从谈起,现今人们对文献信息的需求越来越高,文献信息在图书馆服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随之增强,从而加大了文献资源建设的工作难度。为此,迫切需要采取措施,加强馆员队伍建设,其一,针对文献信息人员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在职人员的培训,其培训方式可分为开展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鼓励在职攻读相关的学位和课程,召开学术会议,开展学术研讨活动,等等。其二,应实行严格的信息人员考核制度和资格认证制度,保证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

3.建立文献获取运作机制,最大限度满足读者对文献需求。

文献资源共享可为满足读者的文献资源需求提供广阔的天地。但其又有局限性,读者不能在第一时间获取所需的文献。如果这个问题不能解决,文献资源共享将很难实现,为读者提供文献保障也将成为空话。为此,图书馆必须建设快捷的文献获取运作方式,为读者远程获取文献资源提供方便。首先,在图书馆建立文献资源共享业务,成立专门的工作组。工作组成员必须熟练掌握协作馆、共享联盟及有业务联系图书馆的馆藏状况,当读者提出文献需求时,能在第一时间内判断出这些文献的收藏地点、文献类型等,便于高效率地进行运作。其次,建立文献获取的运作方式,如馆际互借、文献复印、复制、传递、传送等具体办法,并制定相关的规范,确保快速、准确地获取和递送读者需要的文献。最后,建立高水平的网络传递平台,通过快捷的网络资源使共享变得更加简单。

参考文献:

[1]孙风梅.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浅议[J].图书馆论坛,2006,(3).

[2]吕凤霞.网络环境下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J].图书馆建设,2002,(2).

[3]孙正东.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现状分析与思考[J].情报资料工作,2002,(2).

[4]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cn,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