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植市场前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种植市场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种植市场前景

农业种植市场前景范文1

为努力实现职工持续增收、农场持续增效目标,牡丹江管理局积极探索质量效益型农业发展路径,通过“转方式、调结构、稳产能、提品质、强基础、促营销”,在尊重市场和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实行“增减”模式,今年计划种植水稻424.2万亩,同比增长2.4%;种植大豆30万亩,同比下降46.3%;种植经济作物37.01万亩,同比增长26%。

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调结构势在必行。这个管理局通过增减作物种植面积,把调结构“增”的目标盯在市场行情好的水稻上。今年,这个管理局依托兴凯湖灌区扩能改造配套项目建设,新增旱改水面积10万亩;置换地下水灌溉37万亩,地表水灌溉比例达58.6%,较以往提高18%。好地得种好品种,好品种还得适应市场。牡丹江管理局的农业、商务、粮食以及工业等部门及时分析市场形势,选择了一批市场前景好的作物品种。今年,管理局将种植优质水稻30万亩,同比增长110%;示范种植有机水稻1.6万亩、有机大豆1000亩、红小豆1000亩、特色大豆2000亩。

调结构在于优,并不在于统。在调结构过程中,牡丹江管理局既尊重市场规律又尊重自然规律,在只适合种植玉米的地块上重点推广了早熟、优质和脱水快的品种,并严格控制、压缩熟期偏晚、脱水慢的品种。

只要对老百姓有益的事,管理局党委便会铆足干劲。今年,这个管理局积极依托龙头企业加快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依托兴垦粮贸有限公司种植红小豆15万亩,同比增长16%;依托农垦卉菊海林甜菊糖有限公司种植甜叶菊3万亩,同比增长25%;依托农副产品营销公司和集贸市场种植白瓜子10万亩,同比增长76%;依托各类经纪人种植元葱6000亩,同比增长10%;依托围城优势种植瓜菜2万亩,同比增长15%;依托新友谊豆蛋白食品有限公司种植特色大豆(黑豆、双青豆)5万亩,同比增长15.7%。

牡丹江管理局在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过程中,注重依托优势、挖掘潜力、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优势,大力发展林业经济。在管理局森林、林木、林地所有权和生态功能作用不变的前提下,加大森林经营权市场化出租转让力度,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挖掘潜力,促进质量效益型畜牧业健康发展。大力推广农牧融合发展模式,盘活各类养殖资源。盘活存量,提质增效,重点抓好粮食加工企业达产和升级改造工作,努力使粮食加工综合达产率达到49.2%。拓展增量,用活用好用足周边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政策,着力引进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投资力度大、衍生能力强、税收贡献多、生态环保型项目人驻园区,重点抓好八五五农场60万吨蒸汽压片玉米粕饲料、八五0农场玉米综合精深加工、八五七农场5000吨大米面条等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引导龙头企业与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社会资本通过建立长期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组建多种形式的经营联合体11家(新增5家),经营规模达到30万亩,奶牛8700头。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争取并制订扶持政策,大力发展餐饮、物流、家政、旅游、电商等现代服务业,有效拉动了就业和创业,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农业种植市场前景范文2

虽然迭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重点产业不突出,特色化布局不明显。二是未发挥规模优势,市场竞争力弱。三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条短。在生产中由于缺乏营销型企业,导致农产品滞销,影响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当地尚未形成加工企业的龙头企业,产业链条短,产品加工增值水平低,使产品价值难以得到充分体现。总结多年来迭部县农业及其产业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借鉴省内外农业产业发展较快地区的成功经验,解读国家和省、州对农业产业化的政策导向,面向“十二五”计划,着眼于农民增收,协调全县农牧互补战略的实施,结合迭部县实际情况,根据农业产业化建设的规律性要求,本着突出重点抓特色、抓优势、抓亮点的原则,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提升青稞、蚕豆产业发展优势,优化油菜产业的农业重点产业建设意见。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重点产业的“带”、“片”

重点产业建设规模的总体目标:到“十二五”末,青稞产业基地面积达到1 300 hm2,总产达到0.40万t;蚕豆产业基地面积达到2 000 hm2,总产达到0.65万t;油菜产业基地面积达到400 hm2,总产达到0.12万t。

2认清优势,增强建设重点产业的信心

2.1青稞产业

青稞产品是藏族群众的传统食粮、酿酒原料和重要的旅游餐饮食品。青稞是高海拔地区的优势作物,也是迭部县的主要作物,迭部县在州内是青稞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州的青稞主产区之一。青稞是迭部县三大作物(小麦、青稞、蚕豆)之一,全县常年播种面积在1 300 hm2左右,占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30%,总产0.3万t,占全县粮食总产的33%。迭部县发展青稞产业的重要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迭部县具有种植青稞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扩大青稞种植面积,良种良法配套发展青稞产业,不但能够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而且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是正确处理迭部县粮食生产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二是有利于发展畜牧业。要发展畜牧业,首先要有优质的饲料和饲草来源。在迭部县种植青稞,可为发展畜牧业提供充足、优质的饲料和牧草,是推进“农牧互补”战略的重要举措。三是增加粮食产量。在实际生产中,迭部县青稞种植出现了较大面积的高产典型。因此,在生产中,可以通过引进、推广优良品种,良种良法配套生产等措施,提高青稞的总体产量。四是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稳定青稞价格,提高农民收入。随着青稞保健功能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州内建立了青稞酒厂,州外加大了对青稞保健系列产品的开发,青稞在市场上的销售状况良好。随着“农牧互补”战略的实施对种植青稞的副产品秸秆的需求量日益增加。随着需求的增加,青稞和副产品的市场价格将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因此,发展青稞产业前景良好。

2.2豆类产业

从种植条件来看,迭部县种植豆类自然资源优势明显。蚕豆、豌豆是迭部县传统种植作物,种植历史悠久,播种面积一直稳定在1 600 hm2以上,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33%。县内蚕豆、豌豆产区气候冷凉湿润,6—7月气温与开花结荚期所需气温相吻合,有利于有效花荚的形成和干物质的积累,所产豆类籽粒饱满,商品性状好,易于出售增收,群众种植积极性较高。从产业结构调整来看,迭部县在种植豆类作物的过程中取得了以下成效:一是近年来各乡稳定和扩大豆类的播种面积。二是引进、筛选出适宜迭部县大部分豆类区种植的临蚕系蚕豆品种和定豌系豌豆品种。在生产中由于采用先进栽培技术,已出现了一批优质、高产、稳产典型。通过示范引导,豆类已成为群众进行结构调整的重要选择作物。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看,豆类属用养地作物,其根瘤菌具有固定气态氮的功能,能够有效熟化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保持土壤的永续利用。从农牧互补战略方面看,豆类是粮饲兼用作物,和青稞一样,在广大农牧区做强豆类产业,也可以为畜牧业提供充足、优质的精饲料和牧草。从产业发展方面看,种植豆类一是具有相对稳定且可以不断扩大的种植面积。二是科技部门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已总结出一整套便于操作,能够获得优质、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措施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从产品市场前景看,作为我国传统的出口农产品,甘肃省蚕豆、豌豆市场销路一直通畅,价格走俏。近年来,迭部县群众大量销售或用蚕豆串换大米、面粉,豆类商品率逐年提高。

2.3油菜产业

油菜是迭部县的主要油料作物,种植面积正在逐年增加,但分布零散;杂交种面积虽小,但均表现高产,扩大前景看好;近年来,逐渐改革耕作制度,引进和推广“双低” 油菜品种,总结了能够在迭部县获得高产的配套耕作技术,获得了较高产量,提升了油菜品质。从种植情况看,油菜是迭部县种植的唯一大宗油料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330 hm2左右,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6.7%,占油料作物的98%。从经济结构调整看,种植油菜能取得比小麦好的经济效益。迭部县白龙江畔还将改种冬播油菜作为小麦条锈病综合治理的根本性措施大力推广,从而也优化了当地的种植结构。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油菜茬口是典型的“油茬”,是种植其他作物的最佳茬口。油菜的副产品油渣是上等的有机肥料,通过熟化能够有效的熟化土壤,提高地力。从产品市场前景看,菜籽油是当地群众惯于食用的主要食用植物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食用油品质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种植油菜的市场前景良好。一方面,作为主要食用植物油县内城乡年销费量达1 200 t,需油菜籽4 000 t,而目前年产仅750 t,缺口达3 250 t。另一方面,周边地区的需求量也很大。从发展基础看,迭部县发展油菜产业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州内筛选出的甘南3号、甘南4号等新品种,正在生产中推广。二是省外许多甘蓝型杂交双低油菜品种可供引进推广,在白菜型油菜品种育种方面也有一定的突破。三是通过近几年的示范推广,全县杂交油菜品种种植面积已达到80 hm2。四是已总结出适期早播、合理密植等一套能获得高产的先进栽培技术。

3落实措施,加快促进重点产业的发展

3.1加大政府调控力度,整合资源向重点产业集中

一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二是要研究市场,抓住市场规律,做好重点产业建设的引导和协调工作。三是要加大政府资金扶持。四是上下联动,密切配合[1-2]。

3.2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农业科技创新是产业建设的动力之源。当前,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就是要重点开发和推广优质、高产、低耗的新品种,针对新品种做好新技术、新材料的组装配套,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一是要探索农业科研和推广的新机制、新方法,推进科研和推广体制改革,鼓励各级农业科研推广部门和技术人员积极投身于重点产业建设第一线。二是建立和完善全县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理顺管理体制,为科技人员开展工作创造条件,激发其创业的积极性。三是加强对农民群众的科技培训,建立技术普及与培训提高并重的推广模式。四是结合项目建设,加大青稞新品种的引进选育力度,加快青稞育种更新步伐,提高良种应用率。强化青稞、油菜和豆类良种引进推广,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3-4]。

3.3加强重点产业示范园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示范园是农业科技推广和农民培训的重要载体和手段,有利于各项新技术、新品种的组装配套和产销链接。县、乡有关部门要围绕重点产业,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稳步推进的原则,以运行管理体制创新为核心,分层次、分产业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设施完善的示范园区,使其成为产业建设的窗口和展示新技术的基地[5]。

4参考文献

[1] 强小林,顿珠次仁,次珍,等.青稞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农业科技,2011,33(1):1-3.

[2] 吴昆仑,迟德钊.青海青稞产业发展及技术需求[J].农业科技,2011,33(1):4-9.

[3] 康军科,王可珍,张华.宝鸡市豆类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J].大豆通报,2007(5):43-44.

农业种植市场前景范文3

1油茶栽培种植概述

从全球油茶栽培种植角度讲,世界上油茶种类繁多,约有200种。在油茶栽培种植领域,我国居于领先地位。从性质上讲,油茶属于山茶的一种,油茶最早产于中国,并一直以来得到广泛分布[1]。油茶本身种植历史相当悠久,而且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按照油茶花色的不同,主要包括黄色、红色以及白色等不同种类。同一种油茶花色,根据茶类存在的差异性,可以对其予以细分,如按照果实大小,主要包括小果、中果和大果不同种类。普通油茶从外观上讲,一般白色较为常见,中果型较为普遍。

2油茶高产栽培技术与经济效益的提高

2.1油茶高产栽培技术

2.1.1选地。在油茶选地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海拔及土壤等方面影响。土壤选取过程中,要让土壤始终具备一定排水性特征,土壤保水性也要充分保障。pH值需保障,一般对于油茶种植以微酸性为宜[2]。高腐殖质特性土壤实际选取过程中,需注意控制好土壤深度及厚度,这样才能充分促进油茶良好生长。此外,油茶种植尽量注意避风及向阳。2.1.2整地。为保障土壤具备良好结构,应进行土壤深翻工作,这样才能使土壤通气,并能起到较好的保水效果,使油茶实现快速成长。土壤深度应提前确定好,通常油茶种植以30cm为宜,并注意对石块及杂草清除工作。为保障深度整地顺利实现,需对平缓坡地进行选取,这样才能顺利开展机械深翻。从原理角度分析,油茶栽培种植过程中,待垦土地通常十分适合。一旦土地坡度出现过大情况,通过穴垦等方式方法能顺利解决。除此之外,油茶种植栽培阶段,肥料应力求实现充足。

2.2油茶栽培管理技术

2.2.1种植幼林。幼林种植过程中,除草是一大关键环节,同时也应注意到施肥等工序。在松土环节,还应注重加强对于幼苗的保护工作。在幼苗种植的第1年期间,应注意避免三伏天气状况下,开展幼苗松土等工作,这样才能使幼苗成活率大大提高。在幼苗定植完成后,还应注重加强抚育工作。通常需按照幼苗植株具体情况不同,科学进行抚育工作。在肥料选取方面,应将氮肥作为重点肥料,并配以相应数量复合肥,一般作为辅助肥料使用。与此同时,在油茶幼苗管理过程中,通过填埋等方式,还应添加适量农家肥料。按照档期天气状况不同,科学确定浇水量。2.2.2成林管理。成林管理过程中,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需加强整型修剪工作,二是应注意科学防治病虫害。整形修剪过程中,应着重加强枝条顶梢部位,这样才能促进后续栽培工作顺利进行。油茶主干修剪过程中,一般确定90cm。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应注重从炭疽病及烟煤病着手,炭疽病防治阶段,除需要对林地进行科学规划外,还应认真做好除草方面工作,并实现良好光照及通风,这样才能使油茶林湿度得到充分控制。

2.3油茶栽培种植经济效益

油茶本身不仅属于经济林,同时也属于生态林,特别是对于南方地区而言,大力开展油茶种植十分适合[3]。从种植成本角度考虑,油茶成本很低,而且市场前景一致受到人们看好,短期内就能实现良好的经济利润。油茶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用途就是能进行食品油制造,并且受到广大民众热烈欢迎,市场上供不应求,在价格方面也普遍一路飙升。从油茶产油量上讲,平均每700m2油茶,产油量能超过80kg,产值接近4000元。因此,油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随着油茶附属品呈现出一定增长,油茶市场前景将更加广阔。

3结语

农业种植市场前景范文4

关键词: 枣;攀西;发展前景

枣是鼠李科枣属植物,原产中国,是中国特有的经济果树。其果与桃、李、杏、栗一起被并称为“五果”,风味独特,营养价值高,用途广泛,既可鲜食,又可深加工成多种产品,是传统的重要滋补保健品和中药材。在我国,由于枣树抗旱耐瘠,适应性广,容易栽培,耐粗放管理,投产快,丰产稳产,结果年限长,因此被广为栽培。近年来,我国枣树业发展十分迅速,枣树正在成为我国果树发展中的一个新的热点[1,2]。

攀西地区地处金沙江和安宁河河谷流域,气候非常适合枣树的生长发育,且鲜枣产业适合攀西地区发展的高效益、短平快项目,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

1 攀西枣的主要表现

凉山州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与攀西地区大量种植枣的米易枣业公司合作对枣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总结出枣在攀西地区的主要表现如下:

1.1 早熟

由于攀西地区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枣的成熟期在6月下旬至8月中下旬,而国内的主产区山西、山东等地受气候的限制,枣的成熟期均在9月以后,成熟期早40~60天;就四川而言,比成都龙泉驿早15~20天。

1.2 优质

由于攀西地区的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枣果的糖分积累,因此鲜枣含糖分高,部分品种成熟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45%,比国内其它区域高2~5个百分点,品质优良,口感也很好。

1.3 投入回收快

在攀西地区,枣苗于春节前后定植,3月上旬即可萌芽,当年就可结果,单株重约2kg左右。3年可丰产,单株产量可达10~15kg,667m2产量2000~3000kg。

2 攀西枣业的发展前景

2.1 具有优越的生态环境条件

2.1.1 气候条件得天独厚。攀西地区金沙江和安宁河河谷流域,是我国西南资源“金三角”腹心地带,属南亚热带立体气候。光热资源十分丰富,年均气温较高,年温差小,昼夜温差大,日照时数长,光合效率高,全年平均气温14.1~22℃,日照时数在1400~2700小时之间,为四 川 盆 地 2 倍 以 上 , 太 阳 辐 射 年 总 量 120 ~ 150

kcal/cm2,比纬度相近或略低的贵阳、桂林、福州高20%左右,比四川盆地高50%;光合有效辐射为60~72kcal/cm2,极有利于鲜枣果树干物质和糖分积累。因此,枣果含糖量高,品质佳。

2.1.2 土地资源丰富。枣树的适应性和抗逆性极强,无论是在含盐量较大的海滨湿地,还是在干旱的丘陵瘠谷,都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3],具有耐旱、耐涝、耐瘠薄、耐盐碱的特性,是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非常理想的果树栽种树种。攀西地区耕地面积广,荒山、荒坡、旱坡地多,土壤以红壤、燥红壤、红色石灰土、紫色土、新冲积土等为主,pH值6~8.5,土层深厚,矿质营养丰富,是发展鲜枣产业适宜的土地资源。

2.2 符合市场需要,具有销售的有利时机

枣为我国的特有果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枣生产国和枣产品唯一的出口国,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仍将保持此重要地位。近年来,凭借鲜食枣具有的 “ 营养、安全、适口”三大优势,我国的鲜枣需求量基本上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市场价格居高不下;尤其在我国加入WTO后,随着枣果在国际市场上的开发,需求量大幅度增加。

然而,我国枣树主要分布在北方,南方枣业基本上尚未形成规模,四川的枣业发展也仅仅是起步阶段。攀西地区具有枣树生长的优越生态环境,在攀西地区的金沙江、安宁河谷流域,鲜枣成熟期在6月下旬至8月中下旬,市场上少有鲜枣销售,鲜枣售价为梨枣8~10元/kg、金丝4号12~16元/kg、冬枣16~20元/kg,市场供不应求,经济效益十分看好,具有巨大的市场优势。

2.3 符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生态林建设的需要

2.3.1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随着21世纪的到来,目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是,大力发展畜牧业,加强果菜业,稳定粮食生产,而在果品中则强调要大力发展特色果品和小杂果。在西南地区种植枣树,作为一种适应性强、栽培管理容易、效益高、市场前景好的特色果树,不仅符合国家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而且深受群众欢迎。

2.3.2 促进农民致富和财政增收。攀西地区土地资源丰富,大多地处山区,发展鲜枣产业不仅能够将本区域的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农村脱贫,农民增收起到重要作用;还有利于促进枣农积极学习先进的农业知识和田间栽培、管理技术,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为社会创收;同时有利于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富余人员的就业机会,减轻城市和社会的压力,带动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增进与外界的联系与沟通,促进地区经济的良性发展。

2.3.3 适于长期间作,提高土地利用率。由于枣树在各种树种中萌芽最晚,落叶最早,加之根稀叶疏,因此,在攀西地区,枣树可与多种经济作物间作,如早熟茄子等,不但能提高农田大气相对湿度和土壤含水量,而且能减少水分蒸发,改善农田小气候,使水、肥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实现枣蔬双丰收,提高土地和空间利用率,同时兼顾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被国内外公认为农林复合经营的一个典范。

2.3.4 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攀西地区地处安宁河谷流域,是生态林建设的重点区域。枣树根系广疏,枝叶稀少,抗旱耐瘠,在此地区发展枣业,既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减少泥沙的流失,也可兼获枣果经济之利,在生态林建设中不失为一种极为理想的树种。

(收稿:2012-05-22)

参考文献:

[1]王学君,王治平,张雁珍.论红枣在河套地区的发展前景.内蒙古林业,2005.2

[2]甘霖,夏树让.世界枣业概况及西南枣业发展前景.中国果菜,2006年5期:5-6

[3]冀国立.大枣发展前景分析与论证.烟台果树,2002~2(总78):7-8

[4]彭士琪.中国枣业的生产现状和发展前景.瓜果天地:4-7

农业种植市场前景范文5

1、除草剂

炔草酸系列除草剂共有2个,分别为炔草酸和炔草酯。该类除草剂由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开发,现已过专利保护期。这是一种苯氧羧酯类手性含氟型高效低毒除草剂。主要通过抑制植物体内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活性达到效果,炔草酸作为小麦田禾本科杂草的苗后茎叶处理剂,是防治看麦娘、野燕麦的首选产品,对其它恶性禾本科杂草(如稗草、黑麦草等)也具有很好的防效,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氟草烟系列共有3个,它们分别是氟草烟、氟草烟-丁氧基丙酯、氟草烟1-甲基庚基酯,该类除草剂是由陶氏益农公司开发的一种内吸传导型苗后除草剂,现已过专利保护期,它具有内吸传导作用,苗后使用,敏感作物出现典型激素类除草剂的反应,可用于麦类、玉米、果园、牧场、林地、草坪等地,防除多种阔叶杂草,如猪殃殃、田旋花、荠菜、繁缕、卷茎草、马齿苋等。

磺草胺系列共有4个,它们分别是氯酯磺草胺酸、氯酯磺草胺、双氯磺草胺、双氟磺草胺。该类除草剂是由陶氏益农公司开发的三唑嘧啶磺酰胺除草剂,经杂草叶、根吸收,累积在生长点,抑制乙酰乳酸合成酶,阻止支链氨基酸缬氨酸、亮氨酸、异壳氨酸的生物合成,从而导致植物细胞停止分裂和生产。

氯酯磺草胺用于大豆田茎叶喷雾,对春大豆田阔叶杂草鸭跖草、红蓼、豚草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苦菜、苣荬菜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双氯磺草胺1998年上市,主要用于大豆、花生田苗前,种植前土壤处理,具有防除阔叶杂草效果好、用量低,对农作物安全等特点,其应用技术已成为农药企业研究的重点,潜在应用市场广阔;双氟磺草胺2000年上市,为苗后茎叶处理防除小麦田阔叶杂草的广谱除草剂。

其它的一氟杂环类除草剂还有氟啶草以及Indaziflam。Indaziflam是由拜耳作物科学公司开发的烷基嗪类除草剂,于2010年上市。它通过抑制纤维素的合成来达到除草的效果,主要作用于多年生作物,如果树、草坪、工业种植园和森林地区等,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2、杀菌剂

杀菌剂共有2个,分别为氟嘧菌酯和氟唑菌胺(Penflufen)。氟嘧菌酯是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研发的内吸性茎叶处理用杀菌剂。它是线粒体呼吸抑制剂,通过在细胞色素b和C1间电子转移来抑制线粒体的呼吸,应用适期广。可用于茎叶处理,适宜于禾合类作物,马铃薯、蔬菜、咖啡等农作物,对几乎所有真菌纲病害如锈病、颖枯病、网斑病、白粉病、霜霉病等均有很好的活性。氟嘧菌酯应用适期广,对几年所有的真菌纳病害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应引起研发人员的关注和开发,早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的氟嘧菌酯在2009年的销售额为1.46亿欧元,2010年销售额为1.4亿欧元。Penflafen是拜耳作物公司开发的种子处理用杀菌剂,预计将于2012~2013年上市。

3、杀虫剂

Flufenerim是一种嘧啶类杀虫剂,主要用于蔬菜和马铃薯等农作物,对白粉虱、桃蚜、棉铃虫等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其市场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农业种植市场前景范文6

以除草药肥为代表的药肥具有节省人工的优点。药肥产品逐渐被农民和合作社接受,规模种植户认为节约人工成本,增效明显。药肥广阔的市场前景备受期待。目前国内已经出现了多种拥有稳定需求发展较好的药肥产品。

水稻除草药肥先声夺人

从市场销售情况来看,目前以水稻除草药肥为主。实际上,农业生产中早已存在着这种组合方式的雏形――尿素拌土壤处理类除草剂,混匀后撒施。广西有企业首开国内除草药肥生产和推广的先河。

2006至2009年这段时间,是这种药肥发展的“黄金时期”,市场一下子涌现出几十个产品,而且销量成倍增加。究其原因,主要是丰厚的利润使众多企业趋之若鹜。当前市场上已有几十种药肥产品进入市场。当前比较好的水稻除草药肥年销售量高达2万吨。

杀地下害虫药肥前景广阔

近两年,杀地下害虫药肥发展速度较快。现在主要是河南、广东有企业在生产小麦专用的杀地下害虫药肥。2010年河南企业将相关产品首次推入市场。其销量当年只有700多吨,2011年销售了2000多吨, 2012年的销售量翻番,达到5400吨,2013年的销量仍然持续增长,达到7800吨,从目前的销售状况看,2014年预计销售在16000吨左右。

业内认为这类药肥可以推广到更多的作物上,开发出其它大宗作物甚至经济作物专用的杀其它作物地下害虫药肥。如此看来,此类产品前景广阔。

防土传病害药肥亟待开发

土传病害在当前农业生产中是个大问题。造成土传病害的原因有三个:一是连作。由于连续种植一类作物,使某些病菌连年繁殖,在土壤中大量积累,形成病土,年年发病。二是施肥不当。大量施用化肥尤其氮肥而不使用有机肥会刺激土传病菌中的镰刀菌、轮枝菌和丝核菌生长,从而加重了土传病害的发生。三是线虫侵害。土壤线虫与病害有密切关系。土壤线虫可造成植物根系的伤口,导致病菌侵染而使病害加重。

专家认为,药肥是解决以上问题较好办法,防土传病害药肥可以通过农药(以低毒的生物农药为主)预防有害病菌和线虫的危害,通过合理配合氮、磷、钾、钙等无机肥料和有机肥料,达到较好的效果。

缓释药肥颗粒需求较大

缓释药肥颗粒产品针对不同作物的需求,将缓/控释肥料和缓/控释农药通过一定比例混合使用,开发出专用的缓/控释药肥,在不同作物上增产效果明显,能实现种、肥、药同播。

中国农大胡树文教授开发的缓释药肥颗粒在高河乡大蒜田示范试验中已经取得成功,可增产11%~20%。市场上还有用于甘蔗杀蚜虫、蓟马的缓释药肥产品在推广。

各方观点:

尽管当前药肥发展还有些客观阻碍,但药肥产品中的先行企业还是突破重重限制,在现有的产品管理体系中为自己的药肥产品争得了一席之地。随着药肥产品逐渐被农民接受,其广阔的市场前景也越来越受农药、化肥企业的期许。目前在市场上表现成熟的药肥产品并不多,但正规企业推出产品的生产工艺、产品性能与使用效果都比较好。

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撒成金,其肥料和杀虫剂的加工过程很有特色,不是将二者简单地混在一起造粒,也不是在复混颗粒上喷洒杀虫剂(因为肥料和杀虫剂所适应的酸碱度不同,简单地混在一起会使二者降解而不稳定),而是采用微胶囊技术,先将杀虫剂包裹于微胶囊内,再把含有杀虫剂的微胶囊与磷、钾肥混合,最后包膜在尿素的形成药肥颗粒。这样的加工工艺,达到微囊壁将杀虫剂和肥料隔离开来,使药、肥都能稳定不降解。一次施用,既能满足作物对氮、磷、钾肥料的需要,同时又能杀死蝼蛄、蛴螬、金龟子等地下害虫。专家认为,它可以弥补其它形式地下杀虫剂的不足。把它做底肥施用,在土壤中能够分布均匀且广泛,因此既能杀死作物种子或根系附近的害虫,又能杀死作物行与行之间的害虫;既能杀死土壤上层的害虫,又能杀死土壤深层害虫,杀虫较为彻底,既不影响作物出苗,又能够大大减少害虫对下茬作物的危害。

宁夏大荣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推出的氰氨化钙产品是真正的药肥合一产品,并不是药与肥的掺混。一个药肥结合的思路,使一种几乎被遗忘的肥料重焕生机。其生产工艺技术是将传统的敞开式沉降炉生产设备变为大型全密封回转炉,并对工艺、配方进行了优化和改进。氰氨化钙不仅保留了其原有的肥效,同时还增加了农药成分。专家认为,这是一种低毒无残留农药,具有杀虫杀菌除草提高地温调节土壤里酸碱成份,同时又是一种氮素肥效长的绿色肥料,长施此肥,能加速残留在土壤里的植物根茎杆腐热转化成有机物质,同时抑制硝化反应。实际对比试验结果证明,用氰氨化钙加工制成的药肥在防治黄瓜根腐病、黄瓜细菌性死棵子、茄子茎腐病、辣椒青枯病、番茄根线虫等方面均有显著效果。

广西乐土农用化学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金稻龙,是水稻除草药肥。该产品进入广东市场以来,很受农资经销商和广大农户的欢迎。他们对这种集除草和施肥两大功能于一身的新型产品非常感兴趣,农民认为,这样的产品可以省工省力,还有增产增收的效果。另外,湖南农大海特农化有限公司、广东省惠州市中迅化工有限公司、湖南省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也都推出了具有特色的药肥产品。

建议:企业呼吁标准缺失发展受阻

对于新兴的药肥产品,登记和监管的缺失是客观存在,也是药肥发展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目前中国药肥产品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均注册为企业标准。并且由于农药、化肥由两个部门分别登记、分别监管,让药肥这个特殊产品处境尴尬。药肥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产品,不具备相当技术和设备的企业,无法生产有质量保障的产品。

目前,药肥符合农业发展现状和农村劳动力稀缺的刚性需求,是未来农药发展方向,是农资企业的一片蓝海。然而现实中国内药肥产品缺少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部分药肥产品有效成分含量较低。加上市场管理交叉,很难对产品进行分类和检测,给假劣产品以一定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