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命教育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命教育方案

生命教育方案范文1

一、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呵护生命安全

现在有很多家长,只关心孩子的成绩、名次,有时和孩子几天都见不着面,即使见着面了,跟孩子说几句关心的话,也是句句不离学习,基本上都是“最近学习怎样?”“最近考试怎么样?”“你的成绩怎么总是上不去?”“你的分数怎么比王阿姨家女儿少了3分?”等等,鲜有家长问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如何?学校最近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班级最近组织了哪些活动?……换句话说,家长没有关心孩子现在是不是“安全”,不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生活得怎样,孩子在家和学校是否有安全感!试问,与孩子长此以往地进行这种单一式沟通,他(她)的心理能健康吗?能“安全”吗?笔者和所带班级的家长交流时,基本不谈成绩、分数的话题。笔者总是引导家长去关注孩子在的内心想法,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关心孩子在哪些地方需要帮助。时常告诉家长,在教育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离不开家长的教育、关心和支持。从上学前的启蒙阶段到孩子找到工作的漫长过程中,家长始终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可以说能影响孩子的一生。要让家长自觉地意识到,改变现有的教育观念刻不容缓。笔者一直坚持利用家访、电话、家校路路通信息网等平台和手段,经常性地与家长沟通、交流,引导广大家长多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引导家长要以表扬、鼓励孩子为主,合理的批评教育为辅,正视孩子存在的不足,联合“学生、老师、家长”三方面的力量,想方设法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突破口,帮助其提高,坚决反对一上来就打骂或是歧视的教育方式,提倡家长作新时代的好家长、理性家长。假如一个家长坚持做到这些,他们孩子试论安全教育促进生命成长的方法与途径杨小兵(渤海大学教体学院,辽宁锦州121000)的心理肯定会健康,不会出现偏激、抑郁甚至轻生的想法。例如:今年3月,一个11岁的杭州女孩跳楼自杀了。据校长介绍,女孩连续好几天没有写作业,当天上午班主任就把家长叫到了学校。教师跟家长说明情况后,让家长把孩子领回家,先把作业补齐了,双方交谈都很正常,没有严厉的批评,也没有说过分的话。妈妈在回家路上批评了她。回到家,女孩就跳楼了。暂且不考虑其中细节,就谈孩子的心理状况。她能从7楼跳下,需要多大的勇气。足见她对这个社会完全失去了信心。假如她还能想到爸爸、妈妈无微不至的关爱呵护,想到家庭的温暖、教师的关爱、同学友谊……这些让她割舍不下、不能离去的留念,又怎会想到去跳楼!

二、安全教育需努力提高教师的安全意识,培育生命安全

可以说,现在的教师,尤其是一些年轻教师比较浮躁。表现在:平时缺少和学生家长的沟通,缺少和学生的谈心和教育,缺少自我反省,对教育的实质认识有失偏颇,尤其是安全教育意识淡薄。分管领导要注重对班主任的引导,以个别交谈、班主任例会、集体辅导等形式,引导班主任关注家长、学生的思想、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辅导。其一,班主任要利用晨会、周三自习、班队会等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辅导。要想使常规教育教学能够稳步推进,关键要看是否安全。一个学生意外受伤了,会产生很多麻烦的事情。比如,一个女生牙齿意外摔断了。班主任必须通知家长到校,带孩子去就医,查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向家长和学校领导说明。因为牙齿摔坏了,学生一段时间内不能正常就餐,需要家长每天送饭,影响家长、教师、学校的正常工作。后续的工作还有孩子牙齿修补、经济费用的补偿等。虽说这是意外事故,但也可提前预防,平时的安全教育就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要规定好时间,利用好安全教育平台等,教育学生在校要遵守规章制度,不能追逐打闹,走路、跑步时要把手拿出来,不能玩危险的游戏,不能在空间狭小的走廊、厕所等场地追逐打闹……这些看似平常的教育和提醒,因为教师的时常叮嘱,会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假如学校的教师能提高安全意识,学生的安全意识就会随之提高了,他们在潜移默化中会认识到在校园里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学生安全了,校园就会有序,教育教学秩序也就正常了。营造一个以安全为主要话题的教育氛围对于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非常重要。其二,坚持利用好家访、电话、短信平台、QQ群、微信等渠道,发挥其作用,把家长联合起来,与学校共同教育孩子,比家长单独教育要容易得多。构建一个群策群力的教育网络,会事半功倍。教师有时对家长的教育方法持怀疑态度,甚至不耐烦。其实家长中不乏高学历、高智商者,他们的方法也会启发教师的教育。其三,教师要学会“借力、省力”,要让学生喜欢班级,喜欢自己的课。有些教师认为将零碎的时间都用来上主课,给学生布置很多作业,经常与学生谈成绩、分数和排名,学生的成绩就会突飞猛进。其实往往事与愿违。试想一下,如果学生的行为习惯好,愿意为班级做事,喜欢上课,作业总是高质量地完成,这样学生的成绩怎能不好?班主任要搭建一个宽松、和谐的班级平台,发挥班主任的优势作用,让充满正能量的班风、学风悄然形成,时刻让学生感觉到在这个班级里学习是“安全”的,快乐的。假如教师明白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基础,那么学生也一定会安全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三、安全教育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升华生命安全

校园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境,学生的健康心理,兴趣、爱好、交际能力等正在成长发展中,有趣的、有益身心的校园活动能促进学生良性的发展。尤其是生命安全教育类的活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安全意识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学校应以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感恩教育等主题月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例如:安全法制手抄报比赛、安全法制小故事征文演讲比赛、安全法制常识书面竞赛、安全法制童谣创作朗诵比赛、安全法制标语征集、安全法制书签制作比赛、安全法制教育格言铅笔字钢笔字书写比赛、安全法制主题讲座、健康心理“五个一”系列活动、分年级心理团体辅导活动、心理教师宣讲活动、观看安全法制心理专题电影、微电影写观后感活动、“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学校”系列活动、火灾或地震演练活动……举办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目的就是让学生从小知道安全法制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做事、积极面对社会的健康心理,让学生学会感恩,只有懂得感恩才会懂得珍惜。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真正学得轻松、过得愉快,安全度过每一天。

生命教育方案范文2

关键词:大学生;基础文明;调查分析;教育方案

健康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弘扬大学精神,有利于推动和谐校园建设,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和国家栋梁。因此,高等院校应加强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方案的新模式。

一、当前大学生基础文明现状调查及分析

(一)当前大学生基础文明现状调查。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在辽宁省锦州市辽宁医学院、辽宁工业大学、渤海大学3所大学中随机抽取600名学生进行:设计50道题, 内容涉及大学生基础文明礼仪、社会公德意识、纪律观念、生态文明、诚信意识五个方面,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

调查结果如下:

1、大学生基础文明礼仪调查。通过调查发现,有96%的学生能够意识到文明礼仪的重要性,这说明,大学生虽然在基础文明礼仪上有所欠缺,但他们还是希望改善自身基础文明状况,提高个人文明素养。

2、社会公德意识调查。通过调查发现,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有68%的学生的总体评价是“思想积极进步,学习能力较强,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差”,这表明,在社会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良好。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

3、纪律观念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成熟,社会责任感、自律意识、成才愿望增强。但在调查中发现心理问题引起的违纪现象增多。

4、生态文明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93%的被调查者了解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作用,86%的被调查者知晓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环境污染的危害性,被调查者也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多数大学生对于生态保护法规了解甚少。

5、诚信意识调查。通过调查发现,有94%的大学生赞成并努力践行“以诚实守信为荣,见利忘义为耻”的荣辱观;在谈到考试作弊的问题时,有54%的大学生表示反感,19%的大学生表示可以理解,18%的大学生认为作弊好过补考,9%的大学生坦白自己也曾作过弊;大学生对自身诚信意识进行评价,认为诚信意识一般的占52%,认为强和弱的分别占36%和12%

(二)当前大学生基础文明现状分析。当前大学生基础文明素质主流还是积极上进的,大多数学生思想比较进步、目标明确、态度端正、学习努力,道德水准和思想意识的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也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知行不一。思想认识水平较高,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注重个人文明素质的养成,造成现实中的受教育程度与基础文明修身程度明显不成正比。究其成因,大学生中基础文明修养问题的出现不是孤立的, 原因也不是单一的,它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存在,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不应该仅仅聚焦于学校教育本身,局限于德育的内容,应该放在整个社会大背景中,历史地、全面地去分析。

1、长期以来, 我们虽然十分重视思想道德建设, 但往往是对传统文化重批判、轻继承, 对思想教育重政治、轻伦理, 在道德建设中重说教、轻实践, 加之法制教育观念淡薄, 使得“情大于法”、“知行分离”的现象时有发生, 从而导致了青年学生文明修养、道德自律缺乏来自道德规范的约束力。

2、当今世界, 广播、电视、电影、计算机互联网络等传媒技术飞速发展, 资讯交流日趋频繁, 信息共享与日俱增,西方文化无时无刻不对大学生的基础文明起着诱导和催化作用。。

3、社会生活视野的扩大、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生活竞争的加剧、多元化价值观的冲击,使青年学生心理失衡、焦虑加剧, 他们急需宣泄。滞后的心理健康教育, 较低的心理成熟度, 使大学生文明修养、道德自律的形成缺乏来自健全人格的基础保证。

4、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未能切实有效的承担起学生基础文明教育的责任。

大学生基础文明缺失问题与基础教育中长期只注重应试教育有着重要关系。在现行的升学考试制度下,分数几乎是学生的唯一追求,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相比,多数教师、家长更看重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输入。当代青年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重越来越多,他们从小缺少与人“分享”的情感体验,加上家长的过分溺爱,学校过分重视分数,无形中使学生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缺乏社会公德心,缺少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养成了不会照顾自己、得过且过的懒散作风。

二、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加强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内容,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为要求,以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教育和集体主义为原则为核心,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自尊自爱,文明修身,诚实守信、创建和谐校园,争做文明大学生”为重点,以开展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系列活动为载体,以树立优良校风学风,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教育和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道德观,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自觉遵守校规校纪,营造文明守纪、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

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革创新相结合。

三、构建健康的基础文明教育体系的对策及方法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构建基础文明教育体系。

(二)注重体系建设,营造良好文明环境。

(三)推进体系载体建设,搭建基础文明教育体系建设平台。

(四)开展基础文明教育体系交流,促进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四、加强大学生基础文明建设,构建文明教育体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坚持常抓不懈

(二)坚持齐抓共管

(三)坚持普遍要求与专项治理相结合

(四)坚持学生自我教育与加强领导相结合

生命教育方案范文3

当今世界,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灾难的发生总是让人猝不及防;不少花季少年因对灾害产生原因、拯救意识的淡薄、防护知识的缺乏,面对突如其来火灾事故不能够正确脱险逃生而葬身火海;因此,在学生中倡导“防灾减灾、生命至上”是现实的需要;持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科技中心消防科普教育学生“以知识守护生命、因平安成就幸福”为专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并创设空间资源、场地资源、器材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等,使学生在活动中能够机智应对火灾突发和火场逃生的正确策略,从而提升学生抵御自然灾害的心理素质和生存自护的实践能力。

【活动内容】

《以知识守护生命、因平安成就幸福》这一主题,是依据活动方案得目标和学生年龄特点而设计,从学生生活亲历出发、根据认知规律,把大主题分解成四个活动过程:

活动一:《揭题调查汇报展示》

1、分组限时《益智游戏》竞赛(出示题版)

A、请连线“属于同一类别使用范围的安全标识图”。

B、被连线的图片,使用范围都与什么有关?

“人前人后露一点”打一字谜:()。

C、谈谈你对“火”的认识?【(附图组):(1)钻木取火蠕动微光的传说;(2)燃气炉中活泼跳动的火苗;(3)听到火海中人类的悲鸣】

2、点击问号

A、观察一组数据:(2005-2011年)火灾数据统计表(注意红色字体),给你最深刻的感受是?对“火”的哪些方面,你产生了探究兴趣?

B、探究、调查问题的途径方法多(配方法导航图):如,人群采访、机构考察、浏览网络、问卷调查等……

3、交流汇报

A、之前经过采访、考察、问卷等调查途径,对你感兴趣的探究问题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请谈谈你的收获——

例如:你是怎么来看待生活中杜绝和减少火灾的发生?或是发生火灾时,逃生与减少伤亡损失的更好策略?

B、(依据已有经验)预设逃生方案(附记录表)

活动二:《案例剖析形成策略》

1. 情景创设(提出问题、引出试验)

为什么 “预设逃生方案” 要保持低姿行走或匍匐爬行?受火势威胁时,为什么又要当机立断地披上浸湿的衣物呢?

操作室

实验:烧不坏的手帕

实验器材:酒精灯、火柴、量杯、盘子、手帕2块、镊子、实验台。

实验原理:水的比热容大;水吸热,蒸发又吸收大量的热,达不到手帕燃点。

(1)做一做 (配实验图)

1)点燃酒精灯;

2)用镊子分别钳住一条干的手帕和一条70%含量的酒精、30%是水的手帕;

3)同时放置酒精灯上方点燃;

4)观察两条手帕燃烧的现象,结果怎么样?

(2)试分析

1)“手帕” 燃烧过程中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烟是怎么形成的?热辐射是怎样产生的?

2)请解释燃烧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附:燃烧吸热、释放出热量现象图)

2. 交流、汇报(附:信息小链接)

(1)师生共同研讨:(70%是酒精,30%是水)酒精燃烧时,手帕上的一部分水受热蒸发,带走了手帕中的一部分热量,另外一部分水仍然留在手帕上,保护着手帕!只要水不干,手帕就不会被烧到;天下没有烧不坏的手帕,是酒精中30%的水分跟它保了险……

(2)修改逃生预案

活动三:《实践演练应用策略》

1、试分析(配图)

(1)观察图,高楼失火至几楼?

(2)高层楼房建筑失火,火势初起怎么办?

(3)火已蔓延高层房间无法控制时,应急的措施?

活动一红色营房探秘(逃生)

器材准备: 火焰灯、防烟面具、防火毯、逃生绳、手电筒、灭火器。

分场景(布置场地)

(一)危险性:室内易燃易爆物品随时泄漏、爆燃或二次爆炸;房屋倒塌或燃烧释放大量有毒气体,容易造成缺氧、中毒伤亡。(配场景图)

(二)复杂性:通道内部烟雾大、温度高、视线差、地段复杂、易造成火势迅速蔓延,逃生人群拥挤,易造踩踏。(配场景图)

(三)楼层高,火势凶猛。(配场景图)

(四)火灾事发的时段。(配场景图)

实践演练(分组进行)

2、交流、汇报(附:信息小链接)

(1)火已蔓延至三楼房间,火势初起,要迅速灭火,同时呼救、报警。

(2)A、火已蔓延无法控制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湿衣裹身,身体贴地,快速向楼下有序撤离。B、当大火封门无法逃离时,应关紧迎火门窗,用湿毛巾、湿布堵塞门缝,用湿被单或湿被封门,防止烟火侵入。 C、若火源在室内,离开房间时,应关上房门,将火焰、浓烟控制在一定的空间内。D、出不来,上阳台。无法逃离时,应尽量在阳台、窗户等易被发现的地方等待救援。E、结绳索,把命保。利用应急逃生绳,通过窗口、阳台、下水管道滑下逃生,也可临时用布匹、床单、地毯、窗帘等结成绳索逃生,系牢以免中途断开。

知识小链接:现代的教学楼由于楼层逐渐增高,结构越来越复杂,学生密度大,加上课桌、课椅等可燃物较多,发生火灾时,逃离比较困难,一旦楼房着火,你会采取哪些方法逃生呢?(配插图)

交流、汇报——设计《学校火灾逃生预案》

活动四:《持续引领提升策略》

1、(以卡通小孩对话形式出现)A、你知道报警的重要性吗?B、请描述正确的报警程序。(附:信息小链接)

报警语速和精确度直接影响出警的迅速程度关系到灭火的时间。

创编报警童谣(附插图)

参读《火场逃生要诀》,创编逃生童谣(附插图)

2、完善逃生方案

瞭望窗:

同学们,“火”是一把双刃剑,不要让灿烂的生命在烈火中化为灰烬,别让人间的悲剧重演,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警惕和预防火灾的发生吧

1、当人在深陷灾难的情况下,怎样突破生存的极限呢?(配图)

2、假如世上没有火,人类的生活将会怎么样?(配图如下)

A、火是人类生存的需要(刀耕火种,是火最原始用途);B、是人类生活的需要(生火熟食,是火最广泛用途);C、是人类生产的需要(钻木取火,诞生工业文明)。

评价、总结

环节一:成长足迹(填写《消防基地纪念手册》)

我的收获:

还记得我们都进行了哪些活动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过程中,你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这次活动,你认为自己做的结果怎么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最大的收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说你的心里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命教育方案范文4

一、明确一个观点―教育让生命更坚强

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点化和润泽生命是教育之核,是教育之本。教育之于生命,仿佛黑夜里亮起一盏明灯,照亮了生命的方向,宛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护佑着生命的成长。

当今社会,学生自残、轻生事件越来越多。究其原因,学业压力、考试排名、感情受挫、家长期望、沉迷网络……学生健康成长的路在何方?

活着就好,是对生命的尊重;莫负生命,是对生命的升华。我们只有抓住教育中的每一个契机,把美好、珍惜、敬畏、奋斗等汇聚为坚强之源,才能对生命进行最好的润泽。我们坚信,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联合行动中,我们一定会看到,教育让生命更坚强,坚强让生命更怒放。

二、确立一个重点―德育的原点是心育

自2007年以来,学校一直发展心理健康教育。2008年开辟了青春港湾,成立了心晴社团。多年来,以青爱小屋为平台开展的活动日趋丰富多彩,学校以团体辅导、讲座、校园广播、微信公众平台、QQ群线上线下等为载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2014年学校成为全国第二批青爱工程项目实验学校。

三、寻找一个突破―校园救护护航青春

学校配备了6套插入式担架和6套楼梯移动担架,一套AED心肺复苏仪,分布于各相关楼道。现在已形成了集逃生、担架搬移、消防灭火、校园急救于一体的培训和演练体系。通过万事兴公司和急救中心的多次培训,以体育教师和综治队为核心的周庄中学救护队基本掌握了多项急救知识基本掌握,急救本领日趋熟练。根据周庄中学生命教育方案,学校将在国际减灾日和国际消防日等重大教育日开展急救培训和演练,让全校师生掌握必要的急救技能并向社会倡议和辐射。

四、形成一套体系―生命教育方案

学校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制订了周庄中学生命教育方案,将十大生命教育内容列入学生教育的必修课。每学年制定的生命教育行动计划,知识培训不少于8课时,体验活动不少于4课时。

十大生命教育内容包括:①初一新生军训。②青春期教育。③禁毒教育。④青爱工程、防艾教育。⑤防灾逃生演练。⑥防溺水教育。⑦交通安全教育。⑧应急救援教育。⑨网络安全教育。⑩亲子社会实践。今后,学校将把十大生命教育有关内容融入正在开发的班会课程体系,让班会课程更加丰满、更具生命力。

五、上好一门课程―生命与环境

根据学校生命教育方案,学校今年开发了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生命与环境”。此课程被纳入到学校班会课程体系中,做到有本可依。同时,学校通过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防艾教育、环境教育等,让学生更好地规划生命,进一步尊重生命和升华生命。另外,学校在国家课程中也渗透了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如生物学科中的生理知识教育,语文课中的生命价值教育,政治课中的自信、自强、自省等信心教育,体育课中的运动损伤自救及急救教育等。学校在课堂改革中提出了打造“阳光生态课堂”的计划。用源于生活的真情,呼唤“原生态”的课,让学生学生活的知识;用学会生存的追求,创新“生成态”的课,让学生学生存的技能;用感悟生命的境界,演绎“生命态”的课,让学生学生命的意义。课堂已成为我校生命教育的主阵地。

六、共圆一个梦想―坚强让生命更怒放

学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是:立(立长志,志在千里)、勤(勤学业,勤能补拙)、诚(诚为人,不诚无物)、济(济大事,各济所长)、达(达目标,成人达己)。初中三年要让学生达到如下境界:

生命教育方案范文5

关键词:生命教育;内涵:综述

收稿日期:2007―12―20

作者简介:苏海针(1979―),女,汉族,山东省滨州人,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及德育理论研究。

生命教育在上世纪的最后几年至今,一度占据教育理论的中心位置。但是无论生命教育也好,life education也好,education for life也罢,其核心都离不开“生命”和“教育”两个概念,而且不同视角的分析只是相对的,没有绝对清晰的界限。

一、实施地域的不同

生命教育的思想源远流长,因各国文化社会背景之不同而有不同的实施取向。在此暂且只探讨明确以“生命教育”概念为其旗号的相关现状。

(一)西方国家

第一位倡导education for life的是美国的J. Donald Walters,他于1968年在美国加州创建阿南达学校(Ananda Schools),开始倡导和践行生命教育。不过,education for life实施范围仅限于其倡导者在美国和意大利所创建的阿南达学校。

通常认为,最早的life education概念是1974年由澳大利亚的Rev.Ted Noffs牧师针对青少年吸毒且许多青少年死于吸毒这一问题而提出。1979年,新南威尔士州(New South Wales)成立了旨在“预防药物滥用、暴力与艾滋病”的生命教育中心(Life Education Centre,简称LEC)。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即引起世界各国教育界的普遍关注,目前LEC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机构。

总的来看,国内外生命教育在内涵、范围、宗旨与推动单位方面均不相同。西方国家的生命教育推动单位并非官方或正规学校,着重于关注反吸毒、预防艾滋病、远离犯罪和贫穷等话题,将生理与心理卫生教育、生死教育、安全教育作为其主要内涵;而国内生命教育则是以匡正社会风气、提升全民生活品质与社会价值重建为目标,主题已远远超出澳大利亚、美国等地关注的范畴。

(二)我国港台地区

香港于1995年起推展LEAP(The Life Education Activity Programme),其内容延续了LEC的宗旨。1996年,香港天水围十八乡乡事委员会公益中学首先在校内进行“生命教育课程”的,内涵开始扩大。三年后,香港“天主教教育委员会”又推出“爱与生命教育系列”,建议学校把婚姻的意义、家庭生活的真谛、贞洁的德行、性教育、人际关系和生命的意义这些内容融入有关科目。如今,香港的生命教育是大都从宗教的角度开展,内容涉及宗教教育、德育、伦理、公民教育等二十几个科目。

1997年,鉴于校园频繁的自杀及杀人事件,台湾前教育厅厅长陈英豪认为必须在校园实行生命教育,此系岛内“生命教育”一词的正式提出。此种生命教育认为应从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着手,帮助青少年从小探索与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热爱并发展每个人独特的生命,并将自己的生命与天、地、人之间建立美好的共融共在关系,其内涵属于广义的生命教育,范围很广。如今,台湾在教育当局和全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支持下持续进行了近10年的生命教育,取得了较大成效。

(三)我国大陆地区

1922年陶行知先生在《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上发表《生活教育》一文,用英文把生活教育的观念和思想表述为“education for life,education of life, education by life”,即把“生活即教育”命题用“生活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来阐释。中文的“生命教育”一词在大陆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主要是将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等看作一种生命教育,尚未对生命教育本身展开研究。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由港台而来的生命教育才引起大陆学者的注意,并迅速形成一股研究热潮,所以我们如今所谓的生命教育内涵基本与港台地区保持一致。

鉴于我国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需要,生命教育已开始付诸实践。2004年12月,辽宁省启动了中小学生命教育工程,制定了《中小学生命教育专项工作方案》。2005年6月,上海市也正式出台了《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紧跟其后,湖南、湖北、黑龙江、山东等各省份开始出台各种生命教育的指导纲要性文件。官方政策的正式出台标志着“生命教育”这一现代教育理念开始大规模进入我国中小学校园。显然,政府的介入和推动对生命教育的深入推广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强大羽翼之下,生命教育实践也只是“星星之火”,远远达不到其在理论上的热闹程度。

二、分析生命层次的纬度不同

生命现象是世界上最最复杂的现象。对生命系统,我们只能作这样或那样的特征性的描述,而无法给生命下一个定义,因为没有任何特殊的物质、物体或力量可以和生命等同。因此,人类对生命现象的理解可以有多层次、多纬度的阐释,如此遂造成生命教育内涵的各具特色。台湾学者的观点就颇具代表性。

吴秀碧等很多学者根据身、心、灵三个层次,即把人的生命划分为物质生命、精神生命、灵性生命来认识生命现象,认为生命教育可从生理与身体层面、心理活动与行为层面以及信念与灵性活动等层面入手。① 也有的学者根据知、情、意、行四方面来阐释生命教育:认知层次指认识和了解身体及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熟悉与他人相处的法则以及知道爱惜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方法;实践层次指个体能够将认识真正加以履行,不轻视自己和别人,不做伤天害理的事,能为自己行为负责;情意层次即具有人文关怀和社会关怀,能够不断的自我省思,欣赏和热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② 学者郑崇珍则从生命的生存、发展、自我实现等从低到高的需要出发,认为生命教育的目标从低到高可描述为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增进学生发展生涯和促进学生自我实现。③ 而台湾更多的学者皆认同人的生命有人与自己、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天”四个向度,认为生命教育应以自身为出发点,逐渐向外拓展到他人、社会、环境,直到生命的终极关怀和关怀整个人类的命运、建立世界伦理的观念。最后一种认识角度在国内和国际学术界都比较普遍,基本能达成共识。

三、所涵盖的具体内容不同

生命就是人的生命,而人的一切又相当复杂,所以,有关生命的方方面面无不理所当然地被纳入生命教育内涵之中,诸如两性、死亡、生理健康、感恩、信仰、安全、防治、自杀防治、传染病预防、心理健康、生涯规划、交往技巧、等,几乎无所不包。在此,黄德祥教授的看法比较典型。他认为,生命教育落实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包含五个向度:宗教取向、生理健康取向、志业(生涯)取向、生活教育取向、死亡教育或生死学取向,并且认为美国的品格教育亦可视为生活教育的一部分。④所以,各学者口中的生命教育、各个国家和地区甚至不同的学校所实际实施的生命教育可能包含以上具体内容的几种,重点会落在不同的具体内容上面,生命教育所体现出来的面貌也就五彩纷呈、各有特色了。

四、外延不同

外延的不同是指生命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生命教育”等同于“教育”一词。国内很多学者认同,从教育发生学的观点来看,教育因生命而发生,生命是教育的原点,本真的教育是以生命为原点,关怀生命,提升生命质量的教育。如叶澜认为,教育就其本真意义来说,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⑤把整个教育等同于生命教育,这只是教育的理想状态,这种理解以其应然性而与现实存在的教育状态相区别。但从如此广义的内涵来看,人的一生虽然有限,但是牵涉的因素甚为广泛,其过程也至为复杂,举凡生存、生活、生计,乃至于身、心、群、灵等,都可包含在广义的生命教育之内。换言之,此种生命教育应该是指健全人格的教育。

尽管很多学者认同生命教育或全人教育就是教育的应然状态,但在实际实施中,生命教育往往作为现有教育体制的矫正和补充,也就是补充现实教育中应有但缺乏的东西,即专指教育或广义生命教育的一部分。因为,一再重复教育内容是没有意义的,况且,将现有教育体制和课程体系推倒重来是不现实的,只能是不断改革与进步,不断朝向教育的理想状态迈进。所以,大多数人所默认的生命教育并非指的全部教育,而是更关注教育中的人文精神、终极价值,也即人文教育。比如程红艳指出:“所谓生命教育,旨在唤起人们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全面恢复人类生命的本性,采用理想的教育推动人的发展,提升人类生命的本性,使教育成为生命本质觉醒和显现的过程,成为个人向‘人类’世界和自我不断开放的过程,从而改变教育的工具化和教育目标片面化的现象。”⑥从各种关于生命教育内涵的观点来看,明显可以发现其重点有所偏重:不突出生命的物质、生理方面的保健,更注重心理、精神方面的发展;不突出科学教育方面,更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不突出智育方面,更偏重德育、美育、群育等方面素质的培养;不突出人的认知方面,更偏重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发展。

继 续 教 育 研 究2008年第3期

当然,最狭义和最核心的生命教育是直接与“生命”、“生存”、“生活”、“死亡”等词密切相关的内容,也就是指死亡教育。

五、名实不同

名实之分即是生命教育理念与生命教育具体实施、实然状态的差别。有学者甚至认为公元前六世纪到三世纪间,希腊哲人普遍对生命、宇宙及人的关怀,还有我国春秋时期孔子所实施的“有教无类”、提倡“启发”的私塾教育都属生命教育之列。

虽然并未冠以生命教育之名,其实,就广义的生命教育内涵而言,国外有关安全教育、宗教教育、健康教育、道德教育、公民教育等诸多范畴都与生命教育水融,甚至被生命教育概念纳入囊中。比如英国的彼得•麦克非尔创立的体谅道德教育学派、诺丁斯的关心学派及目前主要在宗教教育中开展的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教育都对生命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国内近10年来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围绕着促进人的生命发展这一主题展开的,如“情感教育”、“情境教育”、“愉快学习”、“自主创新”、“交往学习”、“主体教育”、“和谐教育”、“体验教育”等素质教育的理论模式。虽然未冠以生命教育之名,其实莫不从关照人的生命意识出发,何尝不是一种生命教育呢?自然,国内不少学校也打出了实施“生命教育”的旗号,究其实他们实施的是否是真正的生命教育,是否真正与生命有关,这显然是两码事。

六、与死亡教育的关系不同

生命与死亡唇齿相依,生命教育与死亡教育紧密联系。诸多生命教育概念有时涵盖死亡教育,有时与死亡教育、生死教育通用,有时又把死亡教育排除在外。

让我们先从生命教育的渊源谈起。生命教育的研究源于人们对死亡的思考,美国早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死亡学(Thanatology)的研究,60年代开始在高校有计划、有系统地推广死亡教育,后来扩展到西方其他国家。“死亡学”与“死亡教育”引入台湾可溯源到上世纪70年代,却因国人避讳谈死的禁忌,直到1993年傅伟勋的专著《死亡的尊严与生命的尊严》提出“生死学”一词,国人才逐渐接受。此后“生死学”一时蔚为显学,“死亡教育”也就转为“生死教育”。到了1997年,前教育厅厅长陈英豪正式提出中文“生命教育”一词,用“生命教育”代替“生死教育”更具有积极正面的意味,因此迅速被社会所接受。

其实“生死教育”与“生命教育”的内涵差异不大。张淑美就曾指出:“善生才能福终,死亡不啻是生命的导师;教导死亡,实乃教育生命,‘死亡教育’,正是‘生命教育’。”确实如此,死亡教育名为谈死,实乃通过教育让孩子从小形成正确的生老病死的观念,从而能以正确的态度和顽强的意志保护生命并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因而,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的一种实践方式,也可以视为生命教育狭义上的解释。台湾大学里的生命教育就采取狭义的定义,以生死取向居多。

七、从教育学的角度进行区分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可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把握。从宏观上说,生命教育是教育的同义词,不是一种单独形式的存在,它是一种教育思想,并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教育意识渗透于教育的方方面面,渗透于各科教学和活动之中,它涵盖教育的方方面面,并一针见血地直指教育的本来意义,强调人的价值,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强调人的整体发展和个体的多样性,注重个体独特的经验;从中观上说,生命教育单指生命教育课程,意指教育的内容方面,这种课程以师生的共同发展和共同的生命成长为宗旨;从微观上说,生命教育是一种教学策略与方法,这种策略与方法以“体验”为核心以达到教与学的目的。

最后,笔者想引用孙效智先生对生命教育内涵这个令人困扰的问题提出的三项足以供参考的原则,于我们拨云见日颇有助益:(一)定义问题。基本上定义没有对错可言,我们不能说哪种生命教育的定义是正确的,哪种是错误的。任何人可以根据他自己的理念或理想来赋予生命教育某些内容。(二)共识与开放原则。定义适不适当或社会是否接受需要社会整体通过共识过程去讨论,生命教育的内涵不应以一种封闭而独断的方式来决定,而应该透过开放的交流对话来确定并丰富它的内涵。(三)周延原则。生命教育它所包含的范围应笼罩人生整体及其全部历程,因此,生命教育的定义在内涵上应力求深度与广度上的周延,避免各种片面与狭隘。

注释:

①吴秀碧.生命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案[M].台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6.22.

②张振成.生命教育的本质与实施[J].上海教育科研,2002(10).

③郑崇珍.生命教育的目标与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02(2).

④黄德祥.小学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实施.生命教育全球资讯网life.省略.

生命教育方案范文6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转型时期,社会节奏不断加快,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中学生正处在汲取知识的黄金阶段,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片面追求升学率,学校和家长往往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肆意地对其机械地填充,毫不在乎学生的感受。另一方面,忽视教育学生对人生意义、价值和尊严的思考,使学生失去人生路标,生命存在的价值、生活的意义呈现为空白。生命教育是关于人的生活、生命与人生问题的教育,其目的是帮助受教育者认识生命的意义、价值,正确看待生与死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就已经提出用“生命教育”来整合教育的理念。美国、英国、法国等欧美国家最早开展生命教育活动,随后,亚洲的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也将生命教育纳入了本国的教育体系,从20世纪90年代末起,我国上海、辽宁等地区相继进行了生命教育的实践。

一、生命教育是中学德育的重要目标

1995年2月,我国《中学德育大纲》目标中要求,学校德育要培养学生形成自尊自爱、积极进取、坚毅勇敢、不怕困难的良好意志品质和性格。生命教育的目标在于,宣扬珍爱生命的信息,培养尊重生命和爱惜生命的态度,与自己、他人和环境建立一个互相尊重、能沟通和负责任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探索生命的意义,从而实现富有活力、积极丰盛的人生。其终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乐观面对人生的挑战。由此可见,生命教育与中学德育的目标是一脉相承的。

中学阶段是人生的一个特殊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够成熟,存在着独立性与依赖性、渴望交往与自卑闭锁、理想与现实等矛盾,加之家庭贫困、就业困难等问题的客观存在,尤其是作为独生子女的中学生,遇到困难挫折,极易爆发冲突并走极端,酿成无法补救的生命缺失。学校要将生命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目标,把关爱生命、实现人的生命价值作为德育的价值取向。生命教育,自然成为中学德育的使命工作。

二、生命教育是学校发展的良好举措

著名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过:“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发展的一切作为。”积极开展生命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德育的日常工作和学科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有利于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地发展。

充分保障学生生命安全,营造学生快乐健康成长的浓厚氛围,构建生命教育的良好环境,学校责无旁贷。怎样创设生命教育的资源与环境呢?学校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建立完善的生命教育校园保障机制。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完善学校校警、校园保安、行政值周、值日班主任、值周教师、生活指导教师等日常值日活动,构建全天候关注学生生命健康安全的保障机制;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学校心理教师的培养,完善学校心理咨询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心理辅导,在德育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学生生命健康安全的心理干预机制。

二是开发与整合生命教育教学资源。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制订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指导各学科课堂教学来渗透珍爱生命等教育内容,组织开办“珍爱生命”、“面对挫折”、“感恩父母”等主题班会评比活动,进行相关的校本教研活动,丰富学校的德育内容;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学习借鉴全国各地的先进经验、各种媒体资源,结合学校实际,收集、整理生命教育的活动方案、多媒体课件,形成生命教育的校本资源,开展相关的课题研究,提升学校的教育科研水平。

三是构建生命教育安全的校园环境。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投入资金,建设供学生学习体验的生命教育专用教室,随时加强学校校园水电气、设施设备、道路建筑等方面的安全检查,杜绝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邀请司法机构民警到校做法制教育、交通安全教育等方面的专题报告会,举办安全教育、拒绝教育、生命健康教育等一系列的生命教育手抄报、黑板报比赛,悬挂张贴安全常识、警示标语,开展地震、火灾等应急演练活动,净化学校环境,强化师生安全意识,提高临危应变能力。

通过校园环境创设、综合资源配备、校本课程开发、系列活动实施、科研课题导入,既能优化学校的育人环境,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又有助于打造学校特色,增强团队凝聚力,推动学校整体发展,塑造学校品牌形象。

三、生命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条件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着祖国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兴衰存亡。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他们开展生命教育,能够使其树立起生命意识,让他们关爱生命、珍惜生命,培养他们的幸福感,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生命教育是一种旨在帮助孩子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生命教育的内容涉及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生命与关怀等,适时开展生命教育,能够帮助青少年从小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形成健全的人格,掌握一定的学习能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生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一代新人,通过一系列有效的生命教育,达成生命教育的“深化学生人生价值观与理想”、“培养学生尊重生命与关怀他人”、“发展学生多元智慧潜能”等三个目标,从而让学生活着、活好、活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