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科学研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校体育科学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校体育科学研究

学校体育科学研究范文1

自2008年起,锡山区开展了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完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促进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为目的的“三品课堂” 建设(即品位课堂、品质课堂、品牌课堂),并把它作为一项长期稳步推进的系统工程,至今,经历了区域设计、校本实施、学科推进三个相对独立又彼此融合的阶段。在学科推进中,笔者就本区小学体育学科“课堂教学品质” 的理解和相关层面的现状进行梳理和研究,以期为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品质”提供帮助。

一、“课堂教学品质”的理解

1、“三品课堂”建设作为一个课堂教学发展的顶层设计,我认为它包含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方面,对教师而言是课堂教学专业自主发展的路径,是人文精神观照下,教师生涯发展设计与经营的蓝图,体现了对教师个性和生命的关怀。另一方面,对学生而言,“三品课堂”建设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而且能帮助学生确证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与理想。因此“三品课堂”中“品位”、“品质”、“品牌”应该是如下一个关系。

“品位” — “品质” —“品牌”,构成塔形关系,品位在塔底,品质在中间,品牌在塔尖,在“品位”与“品质”之间,“品质”与“品牌” 之间又有相对模糊的交叉区域。

2、“品质课堂”对于教师而言,从课堂上体现出来的特性,具有典型性和非典型性。所谓“非典型性”就是 “典型教师”(成功的教师或者说是一些名师、能手教师、新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的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个性特点或特质。而“典型性”那就是“典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的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共性特点。因此,如何来理清“典型教师”的典型性和非典型性特征,而这些特征又是基于“品位课堂”标准(即是从“品位课堂”标准上提升出来的)对于推进“课堂教学品质”就显得非常重要。

麦克伊万在《培养造就优秀教师》中所说,教育既是科学又是艺术。科学:一种能够通过培训来教授的技能或技术。艺术:一种无法教授的天赋才能。所以真的要理清就显得教条。

对于学生而言,简而言之就是学业质量的提升,主要体现在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上。

因此,对于提升小学体育 “课堂教学品质”进行的调查研究,我从两个层面着手展开。一是教师层面: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材的二次开发、教学生成与生成教学等视角。二是学生层面:基于学生技能的掌握和身体素质的情况。

二、现状与问题

(一)“课堂教学品质” 在教师层面的现状与问题

1、教学目标的制定还有追求大而全现象,缺乏反馈

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只知道教学目标的的全面性、完整性、具体性、可操作性,却不知道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完整性、具体性往往与可操作性相矛盾,会导致精心设计的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具体表现为对三维教学目标中主要目标的确定、次要目标筛选缺乏理性,不能很好理解“运动技能、身体健康”是教学目标的基础,“运动参与”是达成前一目标的保障,“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培养体现在“运动技能与身体健康”目标的培养过程中的真正含义。与此同时,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教师不知道什么是教学反馈,把教学反馈和课堂练习混为一谈;不能区分教学反馈的目的和手段;还有的教学反馈和教学目标结合不紧;教学反馈没有起到激励作用;教学中缺乏即时反馈等。

2、教材的二次开发能力有待提高,要抓住教材和教学内容的本质和核心内容

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教师对课程内容、教学内容、教材内容的概念不够清晰,并且它们与课程目标之间的关系也不够明确,往往把教学内容等同于教材内容,缺乏结合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来筛选教学内容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学内容和重点、 难点的把握上,结合学科知识特点抓住本质的能力有待提高;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学情分析还有待加强。如:做学情分析与教材教学内容的要求结合不够;对每个学生的情况作具体的知识、 能力、 情感态度的分析不透彻。

3、能关注教学生成,缺乏生成教育意识

教学生成主要表现为课堂偶发的问题或见解的表达,是课堂教学中一种生成性的特征。然而当教学生成有效发生后如何利用,即如何开展生成教学(或者说境遇教学),教师缺乏观照和研究。

4、教学方法手段的设计脱离教学过程

教学是教与学统一的活动。 教学方法是教与学统一的方法。教学方法既包括教的活动方式,也包括教师指导的学习方式。 而实际上,很多教师只是简单宣布自己准备怎么教, 没有考虑学生应该怎么学。 教的法子也没有根据学的法子来进行。

(三)“课堂教学品质”在学生层面

实体思维指导下的学生学业质量(考业)的检测是当前常用的手段和方法。而关系思维指导下的意义生成领域的评估监测,缺少成熟有效的模式。为此,三维目标的检测不能全方位实施,只能按照课程三级管理模式的要求,根据无锡市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对学生所学的规定内容进行监测,其中包括基本技能和基本身体素质。

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初中需要体育中考,而且正值考试季节;小学阶段体育教师还有非体育学科的兼职教师的因素,因此,只是针对小学专职体育教师所教学生进行检测。根据抽测结果(见附表1、2),说明学生掌握地方课程规定内容的技能情况较好,身体素质情况制止了下滑,出现的拐点。然而,由于有以下三个因素:抽测;避开了支撑跳跃和单双杠项目;避开了非体育专业的兼职教师,因此局限性很大。今后还需要在评价体系的全面性、系统性方面深入研究,进行综合改革。要切实落实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要进一步促进学校间应有场地器材的均衡发展,使每一所学校的体育基本设施满足教学的需要。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兼职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

三、主要对策

策略之一: 嵌入式学习

每天大课间活动、上课、课外活动、训练等等工作,使得体育教师的工作量都很大,白天静下心来进行教学研究、学习的时间几乎没有,一般都要占用晚上或休息日。而面对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接踵而至的问题,只能是凭着经验,忙于应付。为此,借鉴计算机嵌入式系统和嵌入式培训的经验,体育教师须将学习“嵌入”到日常的教学和工作中,通过阅读书刊、网络学习、互助学习、团队学习、观摩学习、培训学习等形式,在学习中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解决间题,这样就能使自身在专业上得到较快的发展。

策略之二: 建设健康的组织文化

学校和体育教研组的文化是影响体育教师成长的环境和气候,对体育教师行为起着规范的作用。

学校的组织管理文化它具有导向性、规范性和约束性。如:什么事该做,做什么事是受鼓励的;哪些话可以说,它是受欢迎的。它能促使体育教师选择和趋向与之相符合的行为方式。

体育教研组文化是体育教师在常规的教研组活动中进行思考和行动的方式。在专业发展上,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与同事的互动而接受他人的影响,从而带动自身的不断发展。

因此, 良好的学校和体育教研组的文化,可使体育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相互合作、共同发展, 营造出“学习化”、“专业化”的体育群体,形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力量。

策略之三: 进行学生研究

“备学生”是提升“课堂教学品质”的基础。从“主导”与“主体”关系看,学生是体育教学的对象和主体,“学生发展需要”是体育教师重点关注的内容。因此,体育教师不能凭个人的主观感觉和经验推断学生发展需要,要从学生发展需求的立场出发,否则会造成主观认识与客观现实的差距,影响教育教学活动品质。体育教师要研究所教学生的特点、兴趣、爱好、知识基础、运动基础、认识上的困惑等实际状况和需求等,来设置学生能够达成的教学目标;与此同时,要把学生的爱好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体育教师的个人特点密联系起来,备课备到每一个细节,这样就能更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策略之四: 反思性自我诊断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认真的自我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体育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是专业化水平提高的主要途径和重要体现,也是自身专业发展与提升的需要。只有注重实践能力的积淀,才能够提炼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并使之转化成为习惯,进而融人工作方式与研究方式。经常性的教学反思,可以诊断出自己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不足,能使问题得到比较彻底、有效的解决,使自己形成相应的专业知识,最终推动专业发展。

因此,从有意识的积累,而后习惯性的反思,进而理性的实践,这一的执着追求过程,是普通体育教师到特级体育教师;是“品位课堂”到“品质课堂”再到“品牌课堂”的成长发展过程。

策略之五: 尊重体育教师的专业自主权

“课堂教学品质”从“非典型性”发展来看,一方面体育教师在教学上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而且形成的过程是从模糊逐渐清晰。如:有的善于教学科研、有的善于训练、有的某项专业技术特别好,有的善于上课与学生沟通。另一方面,个人特征的形成是一个以自身的经验和智慧为专业资源,,在日常的专业实践中学习、探究,形成自己的实践智慧的过程。

因此,就需要尊重体育教师的专业自主权,专业与自主是互为一体、不可分割的,自主需以专业为基础,而专业必须通过自主来实现。体育教师是否拥有相当程度的专业自主权,可以说是体育教师专业个性化发展的关键,也是形成“品质课堂”进而造就“品牌课堂”的基础。

四、几点思考

1、学校领导要通过教育评价、提供专业成长平台等为体育教师发展提供支撑力(外环境)

制定切实有效的教师教育评价、绩效考核等制度,是加强体育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保障。

学校要在加强师德建设的同时,为教师制定近期及远期培训、进修计划,并按计划为体育教师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不断提高广大体育教师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

为体育教师订阅专业类期刊、杂志等书籍;开放网络研讨平台,鼓励参与专业QQ群、专业论坛等,尽可能多的为体育教师提供便利条件,鼓励体育教师进行科学研究,提高科研能力。

要合理配置学校体育教师的年龄、性别结构,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不断提高青年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

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计算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切实保障体育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体育教师的待遇和地位,以增强其工作积极性。

2、体育教师要有专业发展的生命质量意识(内驱力)

绩效考核背景以及教师职称评聘等政策,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但是,面对课堂这个被誉为的“安全场”、“对话场”、“训练场”或者说是在师生共同的“生命场”,体育教师应该要有一定的境界。

黑格尔说,人“首先作为自然物而存在,其次他还为自己而存在,观照自己,思考自己,只有通过这种自为的存在,人才是心灵。”

体育教师应该将体育教学视为生命的一部分;视为生命与生命的交往与沟通的过程;视为彰显人的生命价值意义的过程。只有认识到这些,才能将切实提高专业素质成为自己生命的必须,来最终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生命的共生、共存和共同成长。

3、高度关注教师表现性素养的提高(提升方法、路径)

提高“课堂教学品质”的研究中,需要体育教师切实提高表现性素养,因为它更是体育教师的一项基本专业素养。体育教师的表现性素养是指体育教师在体育教育表现的认知行力和行为力方面所具备得素质或修养。它包括体育教师对体育教育表现的认知,又包括体育教师对于体育教育表现的实践操作。

参考文献:

[1] 曾素林,靖国平. 教师的表现性素养探析.教育学术月刊,2011.5

[2] 马玉琪. 教学生成与生成教学. 上海教育科研,2012.10

学校体育科学研究范文2

【关键词】体育双语教学;现状;可行性;研究

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人们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而在双语院校开展体育的双语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的能力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外语类院校教学以外语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最终培养学生的外语特长,满足学生的口语交际欲望,并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本文以南京外国语学院当前的体育双语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对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条件和可行性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为外语类院校体育双语教学的实施和发展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一、外语类院校体育双语教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体育双语教学现状

(1)外语类院校概况。当前,南京外国语学院正在积极地进行体育双语教学的推广,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受到了家长及学生的广泛关注,学生可自行选择包括双语教学在内的选修课程,而学院则定期派老师去国外进修,这都是外语类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重要手段。

(2)外语类学生的教学状况。据相关调查显示,外语类院校的教学模式以小班化教学为主,且有很多的课程专门聘请外教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很好的拓展学生的外语知识面,提高学生对外语的认识。

(3)教师教学的能力。教师的英语水平是开展体育双语教学的关键,他直接影响到双语教学的成效,通过对南京外国语学院进行调查后发现,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且英语水平过四级的体育教师占所有教师的比例达到80%,这将是开展体育双语教学的重要保证,另外体育双语教学不只是外语的教学,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时还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来弥补英语口语的不足。

(4)体育双语教材的选择。体育双语教学的开展除了需要体育教师的指导外,还需对应的教材来传达教学内容和精神,这也是教学目标具体话的体现。

2.教学实验探究

在南京外国语学院初一年级中挑选10个学生条件类似的班级作为实验对象,其中5个班作为实验组进行体育双语教学,另外5个班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教学,并保证其他的课程安排相同,经过一个月后对两个组的教学成效进行分析,其结果显示,七成的学生表示能够听懂并喜欢这种新的授课模式,有一半的学生认为这种授课模式具有良好的学习氛围,百分之十的学生表示听不懂授课内容,对这种模式还不太容易接受,另外还有百分之九十的学生希望授课的词汇能够提前下发,百分之七的学生不建议采用该教学模式进行授课。

3.体育双语教学的发展趋势

尽管我国的双语教学相对国际而言起步较晚,但是具有较快的发展速度,而且双语教学的规模也比较大,涉及众多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双语教学模式理念已经普遍的被人们所接受,但是受教师的水平差异和各地经济差距的影响,双语教学就目前来讲还难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二、在外国语院校实施双语教学的意义

实行双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致力于学生综合素养和社会竞争力的培养。体育的双语教学就是在进行体育课程时,用英语代替母语来作为教学语言,并加入肢体语言等体育要素来构建外语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这种特有的学习氛围内进行外语的学习,实现外语与体育的双重教学。

三、外语类院校体育双语教学的实施

1.师资力量及学生素质

外语类院校的师资力量作为开展体育双语教学的关键因素,它将影响着双语教学的成败,因此外语类学院不断的招募高学历且英语水平高的体育老师来担任体育双语教学的授课老师。

2.科学选择教材

体育双语教学的教材由于承载着双语教学的主要思想,在选择双语教材时要考虑到体育教学的基本内容,另外优秀的体育双语教材还应当方便学生阅读。

3.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体育的双语教学当中,教学方式作为双语模式的重要推行手段需要各位重视,当学生具有较高的理解能力时,可增加英语的使用比例。

4.考核评价

通过对体育双语教学进行考核和评价能够直观的反应双语教学的成果,并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作为体育双语教学计划的依据,从而为体育双语教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四、结论

体育双语教学作为一种双语教学的全新尝试,对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应当从学校到教师、从教师到学生进行全面的综合培养,以促进体育双语教学科学、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玉蕊,张庆春.体育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实施对策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9(02)

[2]吴鹭江.再论体育院校双语教学[J].体育科学研究.2008(04)

[3]杜娟.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双语教学的意义[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03)

作者简介:

学校体育科学研究范文3

关键词:英语;分层教学;新课改

一、概念诠释

分层次教学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知识、智力、能力等各个方面的优势得到充分发展,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个性化基础教育模式。分层次教学包括差异分层、异步分层、分类分层、班内分层等多种理论,这些理论的研究实践有利于教师提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从而加速各层次学生的发展;也有利于学生间的合作与竞争,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把兴国重任系于科教,素质教育成为国内教育者们探索新方向的时代,分层次教学模式也就更被国内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实践者们所重视。

二、分层教学理论产生的背景及研究现状

分层次教学模式有着漫长的演变历史、丰富的变化形态,以及更趋个性化和科学化的理论及实践现状。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和德国就开始普遍采用能力分班(组)分层教学形式,此后,如文纳特制、道尔顿制等个别化分层教学形式亦纷纷出现。从20世纪60、70年代至今,国外对分层教学思想传播十分广泛,并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个别化分层教学,近些年已经成为西方教育改革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个别化分层教学包括个别规定教学、个别指导教育、按需学习计划、非指导性教学等,其中“掌握学习”是目前美国小学最常用的一种分层教学方法之一。除西方之外,日韩也在分层教学实践上有所建树,如1996年,韩国提出实现教育个性化的主张,以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采取不同标准的教育课程。国内关于分层教学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其中孔子就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的教育家。他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然而内分层教学的实践却晚于西方,其实践是20世纪初,西方分层教学法经由日本以及其他途径传入后开始的,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民国初期的学业成绩分组实验;20世纪20年代初的弹性编组实验;20世纪30年代末期标准多样化的分组实验;1977年恢复大学招生考试后的能力分班;1991年由上海教育科学研究所“初中学习困难学生教育的研究”课题组提出的分层递进教学主张。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几乎国内所有省份都有分层教学实验学校及研究课题组,分层教学的实验与研究,对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绩,成为我国小学改革的重要模式。但目前,分层教学在我国还需要运用相关理论从方法和策略的角度做更深入的研究,寻找有效的对策,避免机械的、为了分层而分层的做法。分层教学的理念,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的原则,以便提高学生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服务社会。

三、分层教学理论的应用及实践研究简述

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本杰明・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理论中提出:“教师应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帮助,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理想的、适合自己个性需要的教学,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目前我国的课堂教学基本采用的是全体统一班级授课,这种授课方式有其有利的一面,也有明显的不足。它强调统一,齐步走,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这种“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无疑阻碍了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学生来源、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兴趣爱好等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如果运用传统的体育组织方法进行教学,很难解决一些学生“吃不饱”而另一些学生却“吃不了”的问题。因此,在当前以班级授课制为主体的教学组织形式下,为了弥补班级授课制的不足,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实施面向全体、分层施教、分类推进的差异化教学思路。但是这种教学思路具体操作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进一步开展差异化教学的研究,探索出实施差异化教学的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迫在眉睫。

鉴于此,我建议我校应参考国内外分层教学的理论及实践成果,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开展“差异分层”教学法的研究实验。该实验的对象为我校全体小学生,以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让不同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为总体目标,以突出素质教育的特性为依托,此课题划分为三个子目标:即基础阶段――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爱好,初步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发音、单词等;提高阶段――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在基础层次上有所提高,如:填词、造句等;特长形成阶段――开发不同学生的潜能,形成学生英语特长,如:诗歌朗诵、情景对话等。

参考文献:

学校体育科学研究范文4

关键词:体育院校;思政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7—0215—02

自2005年国家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意见以来,研究性教学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和内容,体育院校作为教学对象、内容都较为独特的专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研究性教学具有重大意义。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教学的特征

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教学,就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密切联系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以问题为切入点,着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获取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在体验、内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从这个层面来看,研究性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既是一种教学理念,又是一种教学方法,同时,也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较之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它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注重探索式的教学过程。从“研究”二字的字面释义可以看出,研究性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充分发挥教学客体的自觉意识和主观能动性,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带着问题,有目的,有方向地去思考、分析、归纳,最终形成自己的见解,既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主动内化为自身的思想意识,在研究与学习相结合的过程中,自发地完成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塑造。当然,探索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依然十分重要,探索问题的提出,探索过程的掌控以及探索结果的提炼升华,都必须由教师介入引导,只不过与传统的教学过程相比,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更密切,互动更频繁,教学内容也更形象生动。

二是内容丰富的教学素材。研究性教学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在目前的教学活动中,已经拥有的教学素材就有以下几个大类:一是问题类素材。可以利用所学内容对社会热点问题等进行研究探索,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活动类素材。可以通过讨论辩论,以及参观实学等活动形式来丰富课堂内容。参与活动的过程本身就是锻炼思维,锤炼思想的过程。三是实践类素材。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学生的学习范围由课堂走向社会,带着问题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完成对理论观点,思想道德知识的自主探究,从而获得思想改造、道德提升、思维发展。

三是无限拓展的教学目的。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研究性教学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完成自我塑造与升华,因此,学习的过程并不会随着课程的结束而最终结束,它将给学生的学习活动注入一种创新的思维和全新的学习思辩能力,有的结果甚至将伴随终生。

二、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

长期以来,受培养模式和培养方向以及就业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体育院校中的主阵地作用不明显,从事该方向教学的教职员工的主阵地意识亦不强烈,往往在实践中无意识地向专业课让位,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一直难以提升。

一是教师的教与研脱节。按照研究性教学的标准来开展教学活动,不仅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改革创新,同样,教学的评估机制也需要进一步改进,然而,在当前的大部分体育院校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唯课时和唯成果评估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师参与研究性教学的积极性,从根本上阻碍了研究性教学的发展。唯学时制,使教师的活动和教学任务牢牢限制在课堂之上,课堂之外的教学活动无法纳入课时范围,且无法得到相应的保障服务,教师缺乏将课堂内容向课外拓展的积极性。对教学教学活动的评估除了规定的课时限制外,科研活动的完成量以“科研积点”计算,科研积点的内容以课题或论文为介质,按照级别赋予不同的积分数值,不论这种科研活动与从事的教学活动关系如何,都能按照既定的标准得到相应的积分,往往使教师忽略教学内容、效果,甚至忽略教学对象,片面追求课时和积分。

二是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较综合院校的学生来讲,体育院校的生源理论基础较薄弱,学习能力跟综合院校的学生比有一定的差距,这种先天不足在一定程序上影响着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重视,而在整个学习环境上,不可否认也存在着重专业课轻公共课程的现象。特别是随着当前本科毕业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受各种考证热、过级热的冲击,各种功利思想,实用主义大行其道,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不断淡化,再加上学校的发展往往也在一定程度上与就业率挂钩,这就更加导致教学过程和学习对象都本着实用主义的思想参与学习活动,从根本上消弱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影响力,研究性教学的发展与壮大更是举步维艰。

三是教学对象研究水平的不对称。体育学院的学生,由于其文化水平的差异和从事专业的不同,客观导致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教学的认同较之一般的本科院校有一定的差异,而按照现行的教学大纲,他们的教学内容与一般本科院校并无差别或差别不大,这就导致学生的理论水平、学习内容、研究层次与教师的教学要求存在一定的不对等。在实践中,往往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针对体院学生理论基础较差的特点,主观上放弃对研究性教学的实践,在学业评估上只注重考核结果而忽视学习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只限于固有知识点的死记硬背而不思考创新与研究;在考核形式上,则更偏重于试卷问答,这种教与学水平的不对称往往导致教学过程重归传统。

学校体育科学研究范文5

【关键词】大课间体育活动模式 学生 学生体质健康 策略研究

1.研究目的

1.1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1.2对我校现有的“体育大课间活动”项目进行科学的筛选和设计。

1.3对我校“体育大课间活动”场地与器材的要求与合理利用。

1.4对我校“体育大课间活动”安全措施的制定与可行性分析。

1.5研究制定适合我校“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新模式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收集研究国内外有关国家体育教学文化生活的文献资料,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提高。

2.2问卷调查法: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和其他任课教师进行调查:现阶段体育大课间活动对学生造成的一些消极和积极影响,同时了解学生所喜欢的活动项目,为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做好准备。

2.3数理分析法:对前面的调查案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从不同角度分析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从中找出解决的方法,制定和实施新的体育大课间活动方案。

2.4对比实验法:以本校实验前后的情况进行对比,对学生阶段测试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对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主要因素进行深入剖析,查找原因,不断反思与校正,不断优化活动实施目标与方案,不断提高实践活动的效益,进一步改进和优化体育大课间活动方案,撰写阶段研究报告。

2.5经验总结法:在实践与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积累材料,总结有效措施,找出有效提高农村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方法。

3.结果与分析

3.1 国家政策是充分利用大课间活动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健康发展的前提保障

国家教育司杨贵仁司长在开幕式上发表了《认真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讲话,再次重申中小学生每天大课间体育活动方案,并要求全国各地都要认真地贯彻落实。中国学校体育研究会理事长宋尽贤也强调指出:落实中小学每天大课间体育活动是我们今后一个相当长时间内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3.2丰富的物质、和谐的社会人文环境,是推动大课间活动模式的开展、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健康发展的坚强后盾“以人为本”是社会和谐发展的理念,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就是秉承这种理念。让学生经常参加各项体育锻炼,不仅能使同学们身体健康、体魄强壮,具有更强的意志和上进心;还能使同学们养成遵守规则的意识,具有开阔的视野,富有合作精神和创造力,为他们将来成为祖国栋梁奠定基础。

3.3浓烈的体育运动氛围是利用大课间活动模式,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健康发展的动力

首先,秉着理论先于实践的原则,华侨初级中学根据自身学校自身的办学特点和特色,成立了以体育科组的全体老师为成员的专门研究小组,探索适合学校开展的大课间活动模式和活动的内容等。

其次,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大胆创新。不拘泥于传统的课间操模式,引用诸多时尚的,深受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如篮球、毽球、竹竿舞、打跳舞、功夫扇、拳操、活力健身操、踏板车、轮滑、滑板车等项目。

3.4家庭观念的更新,家长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增强,也从侧面为大课间活动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健康发展和提升起到了带动作用。

3.5教师素质的提升是充分利用大课间活动促进学生体能素质健康发展的关键性基础

4.结论与建议

从政策的大力支持、社会人文环境和物质环境的良好、学校浓郁的体育锻炼氛围、家庭观念的积极影响、教师素质的与时俱进、学生需求的与日俱增这几个方面的具体论述,更完备地说明了充分利用大课间活动促进学生体能素质健康的实践是能取得成功的。基于已有的现实基础,再结合研究目的利用大课间活动促进学生体能素质健康,为大课间活动开展更加顺利,仍有许多问题尚需深入探究。提出以下建议:

4.1 更深入的分析国家政策,更坚决地把政策内容落实到实处。

4.2 加大宣传力度,形成更大的社会影响力,使社会大环境更利于大课间活动的开展。

4.3 进一步强化学校体育锻炼氛围,构建完善的学校大课间活动的管理机制和管理体系。

4.4 加大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让参与体育锻炼的思想更深入家庭观念中。

4.5 持续不断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并且可以开发以大课间活动为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

4.6 始终以学生的需求为基点,使越来越多地学生从大课间活动中获得他们所想要的。

【参考文献】

[1]季钢,侯令忠,《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中学实施中的问题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2]周传尧,影响《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的因素分析[A],体质研究与健康促进论文集[C],2006年

[3]杨军,主编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 [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3月

[4]肖明,主编《哲学原理》[M] 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11月第二版

[5]张厚粲,主编《心理学》[M]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2年2月第一版

[6]毛振明 、杜晓红 、于素梅 《体育与健康》[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学校体育科学研究范文6

体育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教学方针的不可以缺少的重要学科之一。随着新课程不断的发展,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起来。体育教学的有效修性主要通过是体育课后教学质量的反馈、身体素质提升、心理健康以及运动机能等方面提高成为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最终体现。而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者主要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就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进行了论述,现总结如下:

一、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保证小学体育教学顺利开展

教学目标的制定体现出了教学行为准则和要求,对整个教学过程来说,具有指导和导向的作用。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效地的教学活动在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和把握,因此,在课前教学计划制定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精心的准备,合理的制定和学生切身实际相适合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这个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减少教学过程中随意性和盲目性,从而切实提高教学的方向性和针对性。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做好课前导入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设计一些精彩的内容,在教学之前是通过合理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例如在教学之前可以进行动手锻炼,让学生练习之后,在进入到课堂教学,这样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在进行一些跑、跳、攀、爬等综合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这些语言形象化,用具体的事物举例导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将学生逐渐引入到实际的教学情景中,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将游戏融入到教学环节中

对于小学体育教学来说,游戏体育教学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涉及到很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以及生动活泼的内容,在教学过程最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级和年龄特点,灵活融入进游戏教学,在实践活动中,营造一个良好的竞争氛围,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准备运动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小游戏从而达到体育热身的目的,从而全面保证学生能够积极的投入体育活动中。例如,在练习球类运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多球,拍球作为竞争的游戏,让学生进行热身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这种充满了欢声笑语的活动能够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开心的学习,同时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

3.举办班级体育竞赛活动

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和好胜心是他们这个时期的特点。这个时期的学生争强好胜,渴望得到教师的鼓励,渴望得到成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十分喜欢具有竞争性质的活动。而体育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对抗性和竞争性,十分符合这个时期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和不同班级的学生,制定不同形式的体育竞赛活动,通过这种竞赛活动的开展对学生有着很强的激励作用,能够切实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和兴趣,从而保证小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运动中。

三、优化教学内容,建立师生活动的良性关系

1.师生互动,调节情感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转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思想束缚,及时的更新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敞开心扉的进行交流和沟通,尤其是对于在体育练习过程中积极性不高,学习程度较差的学生,更应该加强交流和关心,在学习和生活中多多帮助学生,让学生逐渐的信任你喜欢你,从而转变为尊敬你,这样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喜欢你的课程,消除学生学习体育的消极心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与学生成为良师益友,教学全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用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全面尊重就学生的自尊心,提升学生学习体育的自信心,保证学生都能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2.良好的师生互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的推动力。不管任何一个学科的学习,在当学生对某一个学科产生兴趣之后,就会促进学生对该学科学习产生巨大的驱动力,这个驱动力就会促进学生去积极的探索。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体育技能的教学应该融入到有趣的活动中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各种设备和教材,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和学习环境,让学生自觉的将学习到体育运动技能运用到体育锻炼中。例如,在耐力长跑训练过程中,训练的方式比较枯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不太喜欢。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阶段性的练习,通过教师指令做各种动作,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不在那么的枯燥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