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基础知识点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工基础知识点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工基础知识点总结

电工基础知识点总结范文1

【关键词】电工强电 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TM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032-02

电工强电的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对于职业技工的电工强电教学应看重学生的接受度,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实现对于电工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下面,我们主要谈论一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如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单一性模式不同,它具备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的教学特点。对于电工强电来说,需要学生对于强电的知识进行充分理解后才能达有效记忆。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老师口头讲述为主,缺少画面的刺激,理论讲述过于枯燥,使学生对于强电内容的学习缺乏兴趣。因此,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例如在讲述电工强电中与电路有关的内容时,老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有关电路的动态过程的图片和视频,将这一抽象化的理论形象化,有利于帮助同学们在今后的做题过程中进行画面联想。动感的视频和色彩多样的图画会激发学生的视听感官,在短时间内集中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沉浸在学习中,从而有助于其之后学习的进行。

2、构建实践课堂

由于电工强电的知识中有许多知识是与实际操作有关的,所以实践性课堂是既可以满足教学目标设定又可以激发学习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实践性课堂有助于帮助学生动手能力的增强,使学生在自主实践、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找到学习电工基础的兴趣点,沉浸在自我解决问题,自主完成实验的学习乐趣之中。老师在教授“单相交流电源板的安装 ”的相关内容时,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掌握单相交流电源的简单配电方式,在实践中自行总结布线原则和规律。通过构建实践课堂,学生们可以发现自己在动手实践能力上的突出能力或者不足,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发挥自己的实践能力或者对于自己的动手能力进行提升,从而主动学习,发自主观意愿进行知识的学习,从而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1、建立趣味性课堂

电工强电知识中有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在进行理论性知识性讲解时,很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打造出趣味性的课堂氛围。但是,没有趣味性的课堂必然是枯燥的,不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也必然会削弱课堂教学效率。所以,老师要适时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赋予课堂教学趣味性的特征,避免单调性课堂讲述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削弱。在学习电工强电的理论知识时,老师可以设置与强电知识记忆有关的小游戏,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参与“记忆通关”,通关考察的内容主要为“暗线敷设必须配管。当管线长度超过15m或有两个直角弯时,应增设拉线盒”、“电源线及插座与电视线及插座的水平间距不应小于500mm”等从事强电工作必须熟记的内容。然后根据学生表现选出获胜者颁发相应奖品。通过趣味性课堂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在短时间内集结全班同学的注意力到电工强电的相关知识点上,充满趣味性游戏的过程还可以使学生能够主动进行学习,并且乐在其中,完全没有平时学习的压力感。

2、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讲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个知识点进行全方位的讲解,包括与其相关的知识点以及由此知识点衍生出的其他内容,使学生能够对于此知识点达到全方位的掌握,增强了学习深度,实现了高效的课堂教学。电工强电的各个知识点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因此,在进行新课讲述之前,老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回忆起之前学过的与本课有关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在新课的学习中有相关基础知识作为支撑,在进行学习时能够较快进入状态并能够对所学知识熟练掌握。情景教学也有助于老师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避免了在新课进行过程中由于学生基础知识背景薄弱而影响新课教授进程的状况,提高了整体的课堂教学效果。

结语

上文所述只是笔者依据自身教学经验而进行的相关探讨,并不敢说在教学过程中一定会起到如虎添翼的绝佳教学效果,因为不同老师对于同一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着重点是不同的,面对的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学习能力也是具有不可名状的差异的,所以,教学效率也会呈现出不同的表现。老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手法,依据学生的不同需要选择能够满足学生学习要求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军. 现阶段《电工基础》教学问题试分析[J]. 品牌(下半月). 2014(12)

电工基础知识点总结范文2

关键词:电工基础 理实一体化 教学模式 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c)-0159-02

所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共同应用到教学中,形成统一的整体,进而增强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电工基础》课程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既要具备高度的电工基础知识,也要学会实际操作,以体现其实用性的特点。目前,传统的《电工基础》教学模式还存在很多不足,必须予以优化和升级,提倡理实一体化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迎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1 《电工基础》课程概述

《电工基础》是高职高专电工专业的基础课程,其中涉及了电路、电阻、磁路等内容,是高中物理知识的升级版[1]。该教材的学习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其中理论知识很强,知识点过于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且该课程的课时相对较少,导致该课程成为电工专业课程中的难点,成绩一直不理想。

2 《电工基础》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教学方式过于落后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重视对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众科目都面临着改革的困境。《电工基础》课程依旧保持着传统的教师灌输理论知识的教学模式,学生的积极性大大受挫,对原有的教学方法已经产生厌烦感,且该课程的内容都具抽象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电工基础》课程面临的重要挑战。

2.2 学生缺乏实践机会

学生缺乏课堂实践机会,课堂的参与度不高,会很大程度上制约学生对电工知识的吸收,不能亲力亲为,对正弦交流电、三相交流以及非正弦交流电的区别及原理就不能深度领悟,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不够说服力。由于《电工基础》课程的内容趋于理论性,学生在理解上存在难度,缺乏实践性,导致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低下,制约着未来学生的职业发展[2]。

2.3 教学条件相对落后

高职高专大都是民办院校,投入的资本相对较少,经常会出现资金短缺的现象,这也导致教学条件相对落后,教学设施短缺的现象。《电工基础》课程的开展需要足够的教学资源,而这些民办院校很难满足这一要求,缺乏实践基地,制约着知识的学习,也是亟待解决的一项问题。

2.4 教师能力存在问题

《电工基础》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既要具备理论知识,也要具备足够的实践操作能力,将理论与实践集合在一个教师身上,有利于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有机整合。但是,目前《电工基础》课程教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是由两个教师负责,这样对知识点的整合就会存在问题,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3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

3.1 化抽象为具体操作

化抽象的理论知识为具体的实践操作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主要优势和特点[3]。电工基础理论内容的枯燥性很难被学生接受,化抽象的内容为具体的实践操作,帮助学生将所学习的电工理论知识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加以验证,可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该课程中设计的内容很多,围绕着“电路”这个主题,通过对电路等的实践操作,有助于学生掌握操作的流程和原理,进而上升为对理论知识的认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2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也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的实现了对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团结协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顺应素质教育要求的重要体现。在此过程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会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具有积极作用,是学生日后步入社会的一笔宝贵的财富。高职高专院校以职业教学为主,而职业教学要体现其实用性,用加强学生的模拟实验和实践操作,对高职教育的发展具有很高的价值意义。

4 《电工基础》课程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有效策略

4.1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为教学开展提供基础

在《电工基础》课程中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是必然选择,可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开展提供教学基础[4]。传统课程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部分是采用两个教师负责,对知识点的整合性和统一性不足,不能直接从知识型向技术型进行转化。针对这一现象,应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在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互相转化方面进行优化和提升,对电路中涉及的各个知识点都要建立联系,更利于教学的开展。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对学生实践性的认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电工实践机会,以增强对电工理论知识的诠释,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开展的重要条件。

4.2 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加大专业实践操作力度

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应具备电路实验室,可对其中涉及的电路实验进行演示性操作,让学生参与其中,从中体会生活的奥妙。教学实践基地不仅仅要满足实践操作,还要融入理论知识教学,真正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不再划分理论教学区和实践教学区,二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进而形成统一的整体,可更大程度上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在教学实践基地的实验室中,应具备实训桌、空气开关、电源、插座、电流表、电压表、电流互感器等部件,为电工基础课程教学的开展创造实验条件[5]。例如,在学习三相电路时,对三相交流电路的概念进行学习,教师应带领着学生们一起对三相交流电路的原理以及特点进行实践性讲解,能让在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了解三相交流电路、变压器以及三角形连接等知识,通过实践操作,会对相关知识了解的更为透彻,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3 提倡小组合作教学,增强学生的实践与合作能力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应提倡选用小组合作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的实践方式更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彼此的情感和集体荣誉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团结意识、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将学生平均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的电工基础知识相当,小组成员呈现多元化和层次化,来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更具价值和意义[6]。例如,我们以低压配电电路的安装为例,每个小组一个集训桌,并提供所需的空气开关、电流互感器、导线、电源等构件,让学生们在安装低压配电电路时,对每个装置的构造、原理和功能都要予以了解,然后让每个小组进行电路连接,连接完毕后,教师检查小组的连接情况并让代表予以解释说明,其余的小组对该小组的实验操作进行评价。

4.4 提倡任务驱动教学,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中,可采取任务驱动教学的形式,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任务,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任务的实施,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电工基础》课程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只有学生自己进行自主探究,才能从中体会电路各元件、各种电流等的原理,让学生自己去挖掘,可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在任务驱动教学中,有别于小组合作教学,教师应积极发挥其引导作用,是对学生完成整个任务的过程考察,而不仅仅局限于对小组讨论部分的关注,小组合作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我们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电路”为教学实例,教师先向学生讲述正反转控制电路的操作要点和需注意的问题,然后将学生平均分成不同的小组,布置本节课的任务,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检查每个小组对正反转控制电路连接的成果,进行小组评价,教师再予以评价,并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与归纳,从中评比出最为优秀的小组,并予以一定的奖励,对表现欠缺的小组予以鼓励,最终教学完成。

4.5 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平台

为了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实践平台,更好的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高职应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利用长远的眼光看待《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但是,校企合作还面临着瓶颈的问题,认为从高职院校中获取的利润相对较小,不会对其构成吸引力。企业应端正态度,不可拿利益来衡量教育事业,应形成高度的责任感,且高职院校的优质人才会直接留在企业中,为企业积累了丰富的人才资源,有利于企业未来的发展与进步。通过让学生在企业实地进行实践操作,教师或企业的专业辅导人员予以辅导,能深度了解其理论知识的内涵,不仅仅局限于对书本内容的解读,可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多种问题进行总结,为学生日后的工作提供经验基础,提高学生《电工基础》课程的专业水平,实现了教学模式的优化和创新。

5 结语

总之,将理实一体化应用于《电工基础》的课程教学中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观,既提高了学生的电工理论知识,也实现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并通过实践操作对理论知识予以诠释,使其更具说服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使用,是教育的一大进步,改变了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的现状,将重心倾注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提高了课堂的高效性,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玉蓉.关于电工基础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探讨[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2(6):195-196,194.

[2] 成凤敏.电工电子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6):224.

[3] 曾鹏,门延会,胡蓉.高职《电工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3(12):231-232.

[4] 李珍.高职电工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114-116.

电工基础知识点总结范文3

【关键词】电工基础;课堂;教学手段;现实因素;自信;认可;沟通

《电工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理论基础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电子电工专业必备的电工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一般电工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后续电类专业理论及技能课程学习打好基础,是职高电子电工专业学生的专业入门课程,更是职高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兴趣的起点。能否学好本门课程,是整个专业学习的前提和关键。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只注重于灌输概念和公式,并要求学生反复的利用公式理论去解决作业练习等抽象的问题,让课堂教学陷入枯燥,单调的境界。特别是对于初中科学成绩并不理想的的职高学生,枯燥的概念、单纯公式的认知和应用,让学生在勉强支撑几节课后,就产生了厌烦和逃避的心理,也对自己的专业产生了畏难的想法。其后果更是让以后的专业课程如电子技术等专业理论的课程教学难度大大增加。所以,如何让学生学好电工基础,如何让电工基础的课堂教学活起来,就成了我们专业课教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要让电工基础的课堂教学“活”起来,必须从教与学两方面来着手。教与学是相辅相承的,在现代教学的理念中,教师的作用在于通过外在的指导,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而学生则作为内因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主动活动,实现教学内容的内化。所以我们从教与学的两方面来来探讨和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从教的角度而言,教师要改善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的进行教学创新和改革。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和关键,你的课堂设计直接决定了45分钟内学生接触的知识点,学习方法,认知方式,甚至是学生对这门课的情感。在大量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尝试从四方面来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做到质和量的改变,调节课堂的气氛,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1 合理调整知识点的结构,优化知识点布局

电工基础的教材一直未有较大的变化,里面的知识点也是既定的,但是对于职业高中的学生而言,并不是每个知识点都是必须的,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要求,前提是消化了,学生吸收了,才是能转化为有用的知识。第一章的库仑定律,我尝试了两种知识点的教学结构。一种是按照教材,完整的讲述库仑定律,并用公式进行计算分析,学生陷入了公式的识记和计算中,数学基础较差还不能进行数据的代入计算;另一种是只讲述电荷之间存在的库仑力,库仑定律只是带过,更是没有进行公式的应用计算,学生没有计算的压力,只是好奇电荷间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兴趣高涨。两种教学结构的后果更是在下一堂电流的教学中有了明显的对比。用第一种教学结构的学生,对电流这个简单而有趣的概念没有太大的兴趣,只是把注意力放在了电流定律的公式上,觉得这个公式比库仑定律的要简单,好记,而那些数学很差的学生,开始了目光的游离,开始对我的课堂失去兴趣。用第二种教学结构的就完全不一样,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在好奇的听我讲述电流跟水流的区别,热烈的讨论电流中的电荷怎样在运行,丝毫没有受到库仑定律复杂公式的打击。对比两种知识点结构的课堂效果和后续影响,很显然,库仑定律复杂的公式把学生的兴趣给打倒了,但事实上这个公式在后面的学习中基本是没有任何的作用。作为任课教师,在确保后面知识点学习的基础上,完全可以调整知识点的结构,优化知识结构,让课堂保持着学生想进入的氛围。

2 添加现实因素,将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物件带入课堂

在学生看来,知识点是抽象的,是书本上的,跟现实没有任何的关系。我曾见到过这样的学生,在学了三年电子电工专业课后,他不知道家里的电灯开关跟课堂中的开关有什么关系。人的很多认知来自于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他们认为是有用的,而没在现实中遇到过的,他们始终都是抽象而不存在的。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更是如此,当一个学生在学了几节电工基础后,还没有跟生活中的任何电器产生联系,当家长要求学生换个白炽灯泡而学生茫然的的时候,那这门课程的课堂教学就无法再活起来了。

添加现实因素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布置些观察电器的课外作业,让学生带点演示实验的器材,自己动手来做做小试验,拆开电器来认识等等,效果都是非常明显的。让学生把书本的概念带入生活,依靠人的认知心理来带动课堂,把简单的符号跟各种形态的电器联系上,再把简单的电路原理图和真正的电路联系上,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学以至用的成就感,课堂的气氛就始终保持了活跃。现在的多媒体技术在职高教学应用非常广泛,这也是个非常好的途径,有些相关现实中的器材元件不方便带入教室,可以通过多媒体图片、视频等方式来带入课堂,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始终保持现实感,那就能真正的带动课堂的教学。

3 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爱上课堂

人会对同一个环境认知会产生厌倦心理,环境给个体传递的信息量由环境信息的强度、新奇性、复杂性来决定。强度是指感觉刺激的绝对量;新奇性是指个体对刺激的熟悉性。任何环境信息都要求更多的注意和认知活动参与,才能使得认知激活水平达到理想状态。所以当学生对于一天6节左右的时间所待的课堂环境会缺少认知的激情。如何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驱除这种不良状态,就要增加感觉刺激,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曾听过一堂课,内容是电阻的串联,教师对于两个电阻的串联电路采用了实物演示,整堂课气氛相当的活跃,学生的提问回答积极性相当的高,师生们在笑声中结束了课程,还意犹未尽。原因很简单:教师用的实物演示是两个学生,一个小个子代表小电阻,一个大个子代表大电阻,再加上诙谐幽默的语言和合理的知识点的关联,让学生在笑声中轻松的学到了串联电路的特点。这就是个非常成功的案例,有趣而生动的教学方法,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催化剂,让学生在课堂上灵活快乐的主动学习,效果是非常好的。

4 总结学生的收获,及时给予学生学习行为的认可

每堂课教师都会做课堂小结,总结一下一堂课下来学了那些知识点,但是我们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总结,忽视了学生到底有多少收获。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在趣味盈然,师生快乐合作的40分钟后,当教室里的气氛慢慢的平静下来,教师开始自己做课堂小结时,学生脸上的激情就开始减退,课堂回到了教学分离的状态。但是如果把课堂小结改作对学生的总结:“某某同学今天回答问题很积极,能告诉大家你今天学到了什么知识点吗?某某同学刚才的想法非常棒,能再跟大家说一遍吗?”这样的效果会完全不一样,被认可的同学会非常的自豪和骄傲,会有一种“我的课堂我做主”的感觉,那我们今天的这堂课,就是真正圆满的成功。

为什么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呢,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学生会对自己在一堂课中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行为认为是一种付出,会产生一种心理期待,期待老师在课堂上给予表扬和认可。在人的潜意识中,付出都会要求得到回报,如果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会让学生觉得没有相应的收获,从而降低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所以在课堂教学的最后5分钟,教师一定要总结学生的收获,给予学生主动学习行为的认可。

其次,从学的角度来分析,只有学生具备了良好的认知心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活动,才会将知识点、吸收和内化,才能让课堂真正的活起来。要调整好学生的状态,做为教师要做到以下两点。

(1)教师做好与学生的心理沟通:教师做为课堂的主导,要让学生配合自己的教学思路,必须要先做好跟学生心理沟通。人对陌生的事物会产生本能的排斥,但如果引导者是熟悉而信任的,那这种排斥感就会明显降低,甚至于出现“爱屋及乌”的现象。当师生沟通后有了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才敢于向老师提问,才敢于向老师陈述观点,而老师的鼓励和赞扬往往又是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和增加自信心的动力。作为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师生关系与学生个性,创造思维发展之间的联系,为学生创造力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同时也减少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师生矛盾。如何做好与学生的心理沟通,我认为还需要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①给予学生平等。职高学生虽然学习基础差,自控力差,但他们思维比较敏捷,接受新事物能力强,自尊心更是强烈。如果能在教学中始终坚持师生都是主人翁的意识,平等相处,让学生感觉到自己不仅是“教育的主体”,更是“积极和创造性”的权利主体。所以,当学生提出一些有背于课本或教师观念的问题,教师必须运用教学机智,合理耐心地给他们解释答复,不能因教学进度,课堂纪律无视他们的提问与行为。

例如我在讲授《电阻的混联》这一节内容时,要求学生分组画出自己认为是混联的电路,学生画出了各种希奇古怪的电路。我让他们先自行分析修改,板书到黑板,我再根据回答的情况及时鼓励、纠正、表扬,很快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同学们围绕混联电路的分析开动脑筋,从电路的结构,电路的化简等方面总结出电路的分析方法,同学们在这种课堂氛围中思维活跃,态度积极,不但很好地接受了课本知识,而且在课本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的提出了一些新思路,让学习的主人翁精神发扬光大,课堂气氛更是活跃异常。

②给予学生信任。职高学生进校成绩较差,行为差,但他们更需要老师的信任。课堂教学中老师对学生的信任是最基本的尊重,当学生会产生失误时,不要压制和嘲讽,以循循善诱的教学态度保持学生创造性的幼苗。对于学生可能的过失给予心理上的谅解,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学习任务。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就会在教学中以信任和积极期待的教学态度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欣赏者、激发者和培养者,更是成为学生信任的对象。

(2)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在现代教育学观念中,称学生为“内化性主体”,即指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内因,是学习的主体,因而学习完全是自己的事,自己的责任,固然需要帮助,但最根本的还得要自己的主观努力。这就要求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积极主动地感知、想像、思考,操作,以真正消化知识,实现知识的内化。课堂的教学过程更是学生要求作为主体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的,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其身心必然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很多教师在准备课堂教学的器材时,都会花费很大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准备的教具在学生看上一眼后,就会对太专业的元件产生陌生感和距离感,下课后老师收了教具,更不会进一步的去了解。例如《全电路的三种状态》讲授中,我们运用了演示实验,但器材都是老师从实验室里拿来的。演示是也是摆放在讲台上,一堂课下来,课堂气氛冷淡,教学效果也没有达到预计。为什么呢?因为整个实验的主角都是教师,学生只是配角,被动的在接受知识。换一种方式,让学生自己从家里带来实验相关的器材,如白炽灯、开关、导线等,让学生分组实验,总结分析,教师做出相应的引导和辅导。对比之下我们会发现,在这个课堂中,学生就是实验的创造者和实施者,提供器材的学生,制作电路的学生,协助的学生,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整个教学活动都是他们在为自己做,在让自己学,自己就是课堂的主人,那样自信心得到不断的累积,学习兴趣更是有了极大的激发。

综上所述,要从教与学的两方面来着手进,行改变电工基础课堂教学的单调和枯燥性,让电工基础的课堂教学活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让学生更多的知识,为今后的专业课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也能让教师寻找到教学的乐趣和成就感,增进师生间的感情。

参考文献

[1] 刘志平.《电工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2] 林格.《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清华大学出版社.

电工基础知识点总结范文4

关键词: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改革;任务驱动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技工院校机电类专业基础课程,安排在中级工阶段进行。一直以来,由于技工院校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习惯较差,学习兴趣不高,给《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传统授课带来了很大困难。随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以“一体化”教学思想为主导的教学改革的不断开展,因地制宜地对《电子技术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程的改革也势在必行。我校机械设备维修、电气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最先完成的主要是核心课程建立与改革,而作为基础课程,还未被系统地完成课改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尝试以任务为载体,将《电子技术基础》的各相关知识点,结合中级工阶段其他专业课程对专业基础知识的要求,对本课程进行梳理设计,尝试开展课程改革。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较传统教学的优势

以往《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授课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也结合个别小实验课程,知识的习得主要以教师讲,学生在座位上安静地听,这样的单方向的传递为主,由于知识的抽象性较强,看不到,摸不着,很多学生听着听着就去见了周公。虽然偶尔有实验,但或因为趣味性差,或因为基础知识没掌握,不知实验到底是在做什么,为了什么而做,使得实验也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形式上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室的指导下完成某项任务,按照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的实施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是主体,通过教学任务的设计,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项目实施当中。整个过程,知识的传递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完成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

二、理清课程横向与纵向知识脉络

实施课程改革的前提时熟练掌握本门课程的横向知识脉络,明确对知识点的要求程度。《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包含七章内容:半导体二极管、半导体三极管及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直流稳压电源、门电路及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及时序逻辑电路、晶闸管及其应用电路。还要了解本课程知识点对应在本专业的纵向要求。即了解整个课程体系中后续课程对该课程的要求,这样项目设计才能有针对性。对于七章课程内容,出熟练掌握各知识要点外,可以按了解、理解、掌握等几个层次将知识点归类,以表格的形式,为以项目为载体的课程改革做准备。

三、广泛调研需求,设计教学任务

这一课程任务的设计也许依赖于广泛的调研与研讨。由于是中级工一年级阶段的专业基础课程,要求的难度不高,因此,该调研应以本专业毕业生职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掌握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为目标开展。设计的任务能够把学生引入电子技术知识之门,打开他们的兴趣之窗为后续高年级的课程学习打下基础。以此为目的,设计调研表,开展系列访谈。(1)开展毕业生的调研与访谈,了解学生工作中体会到的在技校初级学习阶段的需求。(2)开展中级工二年级阶段学生调研与访谈,了解学生学习该课程时的兴趣点,知识难点。(3)开展高级工阶段学生调研与访谈,了解哪些中级工阶段知识的对高级工阶段的学习最重要,哪些是难点。将学生反映的问题收集整理,作为任务设计时的重点。

四、依托大赛,以赛促学

学生兴趣的激发需要应用各种手段,其中职业技能竞赛在高技能人才培养、选拔和激励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委每年都有针对中学生开展的电子技术大赛,劳动部也会开展相关内容的职业技能大赛。深入了解大赛的竞赛内容,将相关知识融入课堂教学,如电子技能大赛中寻轨器的焊接等,均可作为课题进行设计开发,融入相关知识点,使学生能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是参加大赛成为学生有一个短期的努力目标,促进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

五、任务设计举例

以第一章半导体二极管为例设计学习任务如下:具体课堂实施设计如下:学习活动1:认识二极管。

能力目标:(1)能通过观察了解二极管的结构;(2)能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制作二极管的材料、结构、型号和分类。知识目标:(1)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基本知识;(2)了解二极管的结构、分类和型号。组织方式:小组学习。学习手段:下发任务书和学材。学习步骤:分析任务,了解任务要求,查看任务资料;查阅资料。了解二极管的相关知识,符号;完成任务书。可展示的结果书面成果:任务书。学习活动2:拼插二极管电路。能力目标:能设计简单电路;能正确拼插电路;能通过分析得到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知识目标:理解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掌握二极管两个极的判别区分。组织方式:小组学习。学习手段:下发任务书,下发学材电子百拼世界。

学习步骤:(1)分析任务制定计划,了解任务要求,查看任务资料;(2)制定计划;(3)查阅资料,了解二极管的相关知识、符号;(4)连接百拼电路,理解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5)检查发现问题。书面成果:任务书。实物成果:电路。学习活动3:制作个性闪光标志。能力目标:能设计简单电路;能正确连接电路;能保证电路安全。知识目标:理解二极管的参数;掌握用万用表完成二极管正负极的识别、好坏的判别。组织方式:小组学习。学习手段:下发任务书,下发学材二极管、导电胶带、电池盒、电池等。

学习步骤:(1)分析任务,了解任务要求,查看任务资料,了解二极管的参数;(2)制定计划;(3)设计标志,计算出要用到的二极管数目,电池的电动势要求;(4)万用表检测二极管的正负极与好坏;(5)连接电路;(6)检查电路,通电;(7)总结。书面成果:任务书。实物成果:标志电路。学习活动4:总结评价。能力目标:能总结任务过程,语言通顺、突出重点;能客观评价自己与他人表现。组织方式:小组学习。学习手段:总结展示。

学习步骤:(1)展示每个小组设计的标志,是否发光;(2)总结评价;(3)教师点评。

六、实施效果与反思

通过在新一级机电类专业班级中进行该课程改革实践发现,学生的学习活动参与率较之前的传统教学有了显著提高,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愿意探究相关知识,在任务的完成中获得了成就感,看到他们脸上的满足的笑容,教师也深深地感受到了教与学之中的满足感。但是,实践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学习任务的设计是否具有实用性,如何能够更多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等问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辜东莲,陈彩凤,赵志群.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荟萃[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电工基础知识点总结范文5

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其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教育,为学习专业课和实际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它在整个维修电工专业的教学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能学好此课程的学生并不多,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其原因有三:一是教材重理论、轻实践;二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三是现在的职技校学生厌学心理普遍,自主学习能力差。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操作型、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笔者从以下五个方面谈谈自己在电子技术基础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和想法。

一、教材处理

维修电工中级工考证对电子技术基础的要求分为两部分:一是读电子线路图的理论要求为单管放大电路的分析、计算;反馈的概念、类型、原理;振荡电路的概念、类型、原理;功放电路的类型、原理;稳压电路原理;晶闸管、单结晶体管的结构与参数;单相可控整流电路。技能要求为能识别各种电子元器件的符号;能分析简单电路图的结构、分析工作原理;能绘制简单的波形图,等等。二是电子线路的安装调试与排故的理论要求为RC阻容放大电路、晶体管稳压电路、RC桥式振荡电路等的结构与原理;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结构与原理;各种简单电子线路的调试方法;单相可控整流电路的原理、调试方法;故障现象的分析与排除故障的方法。技能要求为晶闸管、单结晶体管的识别与测试;各种简单电子线路的安装与调试;电子线路中简单故障的排除。

根据维修电工中级工考证对电子技术基础的要求,本着理论知识够用,重在培养实际能力的原则,笔者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大胆整合,对各种器件和集成电路内部构造及原理方面的内容进行删减,把重点放在如何使用元件上。对于各种公式不做推导,简化计算。为此,笔者将电子技术基础教材整合为晶体管模块、放大电路模块、RC桥式振荡电路模块、电源电路模块、功放电路模块、晶闸管电路模块六个模块进行教学。

二、教室教学

教室教学是传统教学方式,电子技术基础中的二极管基础知识、三极管基础知识、负反馈基础知识、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基础知识、整流基础知识、集成稳压器基础知识、晶闸管基础知识的最佳教学方式就是教室教学。为了提高教室教学的有效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应尽可能多样化,根据具体知识点和学生的基础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类比教学法、演示教学法、提问教学法、总结教学法等。比如在讲解PN结知识点时,就适宜采用Flas教学法(自由电子用黑色圆圈表示,空穴用红色圆圈表示,黑色圆圈和红色圆圈像小蝌蚪游动,相遇时消失形成PN结);比如讲解二极管管脚判别知识点时,就适宜采用演示教学方法(教师一边讲解判别方法,一边用万用表演示);比如讲解整流电路时,就适宜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例如:市电提供的电压通常是220伏的交流电,而充电器的输出电压基本上是3~5伏的直流电,这是怎样实现的呢?首先要从高电压得到低电压,必须用到的电路就是变压器电路,经过变压之后的电仍是交流电,要想得到直流,就需要用到整流电路。

三、PROTEUS仿真教学

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分析电路工作过程和元件参数对电路的影响,学生往往很难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如果采用PROTEUS仿真教学会取得不错的效果。PROTEUS仿真软件提供了各种丰富的分立元件,各元器件选择范围广,可随时调整和修改元器件参数,不会像实际操作那样多次地把元件焊下而损坏器件和印刷电路板,可分析各元件参数对电路的作用与影响,使电路调试变得快捷方便,非常接近实际操作的效果。PROTEUS仿真软件还提供了各种丰富的调试测量工具,如各种电压表、电流表、示波器等,可测量电路中的各点电压、电流,波形等。

例如在讲解静态工作点知识点时,笔者用PROTEUS仿真软件画出单管放大电路,不加直流电压(没有静态工作点),在输入端加入低频交流小信号,用示波器观察输出端(没有波形输出);加入直流电压,用示波器观察输出端(有放大的波形输出)。通过对比,学生立即明白了静态工作点的作用。并且改变基极电阻,学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输出波形从截止失真不失真饱和失真变化,从而进一步理解元件参数变化对电路的影响。

再如,讲解电容滤波知识点时,笔者用PROTEUS仿真软件画出桥式整流电路,用示波器观察整流输出波形;加上滤波电容,再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通过对比,学生马上就明白了电容的作用。改变电容大小,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学生就能够加深对此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PROTEUS仿真软件是一个很好的实用工具,使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进行演示,深入浅出地分析各种电路的特性,讲解各种元件参数改变对电路的影响。从而学生上课容易听懂,加强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了学习兴趣,为电子实训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四、实验室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意书本既有知识的理论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学探索能力等。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加强实验、理论够用策略,充分发挥电子实验室的功能,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通过实验来掌握理论知识,在实验中巩固理论、用理论指导实验,从而达到较好掌握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目的。在教学中,笔者安排了单管放大电路、多级放大电路、反馈电路、功放电路、RC桥式振荡电路、稳压电路、晶闸管触发电路、晶闸管调光电路在实验室中进行。例如在讲解单管放大电路时,笔者先让学生在实验室自己动手连接一个共发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然后用万用表测出静态工作点的电压,并记录下来,再用示波器观察输入、输出波形,并记录下来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有了这样的感性认识之后,笔者再结合放大原理,分析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学生便很容易听懂并理解放大原理,掌握知识要点。

五、评价方式

学生学得好不好,传统的教学评价往往采用期末考试这一种形式。然而,这种狭隘的考试评价法只是考查学生死记硬背课堂笔记和书本内容的能力,考试的结果只是造就了一批高分低能者。一个好的教学评价体系应该能够体现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和技能,并能暴露出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的问题,从而改进学习。

对此,笔者在教学中从理论知识的考查、实践能力的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考核的四种方式及其各自所占的比例如下:口头提问(10%)、书面作业(10%)、课堂练习(10%)、实验(30%)、期末考试(40%)。

六、结束语

从学生的实训和考证情况来看,本文所提倡的教学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该课程今后的教学中还应积极思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探索培养学生能力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廖芳.电子技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 第4版[Ml.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电工基础知识点总结范文6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 应用与发展 基本理论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32-02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理论是中等职业教育电气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它研究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理论和应用的技术基础课程。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在现实生活的运用中也十分广泛,与我们的生活也是密不可分的。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具有基础性、先进性和应用性[1]。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如何针对该科的特点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渗透考试大纲,掌握学习重点

考试大纲是老师教学生的一个总要的参考,也是学生进行复习的标准。在《电工电子学》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背记的知识点很多,重点难点的标记也很明显。所以学生要吃透大纲的内容,有重点的选择记忆。在学习的时候按照相应的理论要求进行学习,做到很好的掌握学习的度。能够轻松的掌握该门课程。

二、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

中等职业教育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他们的基础相对于比较薄弱,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相对于来说比较差,所以如果老师这时候只是片面的追求深入的学习,那么对于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件好事,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所以学生在中等职业教育的学习过程中,一般是以能过了考试为主,老师可以在他们能很好的掌握基础的知识之后,然后进行适当的拔高。让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和成就感,能把基础知识学好,然后在记住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践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毕竟电工电子的学科也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学生要想练好实践,那么基础知识就要打扎实。对于基础的学习,除了上面提到的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进行讲课,还有的就是可以在课堂巧妙的创设问题和,对学生额问题进行重点讲解。让学生的思维能够活跃起来,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那么如何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激发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能够达到学习的兴奋的状态,让学生们的求知欲得到满足。作为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问,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去设置课程需要的解决的问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的智力。所以在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提出课堂上的可以实行的教学目标,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的学习,自觉的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学习来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对于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要加以总结并进行适当的加以点拨。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除了老师在教学设计上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进行设计课堂目标以外,还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来电工电子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枯燥乏味,对于学生的理解,不仅需要老师在课堂上的提问教学,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化静为动,借助现代辅助教学手段,穿射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让电工电子学科中的概念和有关规律能够以生动的画面展现到学生的面前,这样抽象难懂文字就容易理解很多,同时也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完善的思维逻辑能力[2]。

四、重实验,多实训,勤练习

电子电工技术是一门实用性比较强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理论指导,所以在这门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听、看、做、记等方面的能力。更有助于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在教学设计上,老师要注重加强设计实践性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在分析的基础上创新的能力。所以在课堂上,老师要多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打破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在老师的安排下,安排学生直接在实验室或下到工厂的车间进行参观,让学生在直观上能有个大概的认识,在有条件的基础上,让学生从操作见到的零部件开始,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开放实验室或者是实训车间,让学生能够勤加练习,加强动手能力和熟练程度。在学生动手操作的时候,老师应该给予学生实时的指导,让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知道自己的错误之处,该怎么改进,以后注意那一块儿。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巩固自己的基础理论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之,教师在电工电子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好教学方案,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结合现代多媒体的教学,活跃教学课堂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望。集合学科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多一点思考,提高学生的信心,多给学生锻炼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