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旅游建设规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农村旅游建设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农村旅游建设规划

新农村旅游建设规划范文1

关键词:探索研究;新农村;城镇规划;规划理论;

随着新农村规划体系的形成,不仅改善了农村的生产和生活,而且还加强了城镇化进程。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以规划为龙头,以稳步推进城镇化为依托,优化产业结构,努力使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只有加快城镇发展、提高城镇的经济集聚能力,才能更好、更快地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从而也有利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1和平县规划特色简介

1.1现状城镇特色

和平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 和平县辖17个镇,239个村(居)委会,总面积2310平方公里,人口近50万。和平,是一个山好水好人好区位更好的宜居之城,也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古老之城,更是一个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新兴创业之城。今天的和平,生态和工业并驾齐驱,古色和亮丽交相辉映。今天的和平,经济发展驶上快车道,社会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和平县地理位置独特,南邻珠三角、北靠江西省赣州地区,辐射内陆;交通便利,粤赣高速公路、京九铁路纵贯全县;生态环境优美,客家风情浓郁,红、古、绿三色交相辉映,王阳明文化积淀深厚,生态旅游、红色旅游、文化旅游开发潜力极大。全县温泉资源丰富,水量大、水温高、水质好。全县共有露天泉点40多处,泉眼达200多个,其中较大的温泉有11处,水温大都在45℃-95℃之间,含偏硅酸、氡等多种对人体有益成份,极具开发价值。

1.2规划基本思路

本次规划的基本思路由“背景研究――指导思想――技术措施――规划目标最终目的”五个方面贯穿而成。背景研究从“宏观发展条件”和“自身发展需要”两个方面着手。规划的指导思想主要包括“以县域副中心城镇为目标、以历史文化名镇为特色、以生态名镇为保障”三个方面,其中:以县域副中心为目标,采用“小城镇、大战略”指导思想,以历史文化名镇为特色,采用“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原则,挖掘并塑造历史文化名镇特色,带动旅游产业发展;以生态名镇为保障,采用“尊重并利用”的方针,梳理城镇肌理与生态环境要素,打造生态名镇基本框架。

本次规划除了运用常规的规划技术措施外,重点突出旅游发展规划、名镇保护规划、城市设计思维三方面的内容。从而实现“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文化发达、资源节约、生态持续、特色明显、设施齐全、生活便利、环境优美”的规划目标。最终达到“指导城镇经济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目的。

2小城镇和新农村现行规划理论

2.1小城镇总体规划的理论框架

我国地域广阔,民俗差异、经济差别大,使小城镇规划的理论也注入了区域观点、动态观点和个性特色,加上小城镇形成的历史时段较短,使得规划工作开展相对较晚。目前的理论研究将小城镇规划体系划分为“2个阶段、3个层次”,如图1所示。

小城镇总体规划的内容层次按照新的《镇规划标准》可分为发展规划、建设规划、管理规划。主要内容包括:小城镇历史演变规律和发展机制分析;小城镇在上层次区域的地位分析;区域村镇体系规划;小城镇社会经济现状存在问题的解决及发展战略目标;确定城镇性质、规模,并进行城镇人口与用地规模论证,进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规划;进行用地综合评价,确定建设用地发展方向;确定城镇结构形态与功能,确定各类用地的综合布局安排;制定容量控制规划或控制性规划图则;制定对外交通及城镇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综合协调城镇给水、排水、供电、通信、燃气、热力、环卫等基础设施的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综合协调城镇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游憩等社会服务设施的发展目标;确定城镇园林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提出人防、消防、防洪等综合防灾目标及总体布局;综合协调小城镇镇区与规划区的各项建设和用地布局,确保居民“菜篮子工程”所需的蔬菜等副食的供应;根据需要与可能,提出历史文物保护与风景名胜利用措施,编制旅游规划;提出旧城改造措施、城镇远景规划与近期建设规划以及项目建设时序等;提出创建城镇特色的规划措施;制定鼓励和吸引农民进城的措施、经营城镇的原则意见、城镇管治的原则设想等;进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提出实施规划的步骤、方法、措施的建议。

2.2新农村规划的理论框架

新农村规划是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落实以人为本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新要求,在认识上和理论研究上都还没有形成个完整的理论框架,现有的一些理论也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形成的。新农村规划理论框架如图2所示,从理论体系上大致可划分为村庄建设规划和村庄整治规划2个层次。①村庄建设规划。依据乡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确定村庄的建设规模和建设用地界限,统筹安排村民建房以及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为村庄居民提供切合当地特点、与规划期内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居环境。②村庄整治规划。依据村庄建设规划,确定村庄具体整治项目,制定具体实施方案。重点解决饮水、行路、用电、垃圾、污水等问题,并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和古树名木、古村落、古民宅等历史文化遗迹,带动村庄整体环境建设,改变村容村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3小城镇和新农村规划理论存在的问题

3.1小城镇规划理论存在问题

目前小城镇规划理论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对小城镇发展战略问题研究不够深。针对小城镇特色、现存问题以及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规模、创造特色、实施规划等一系列发展战略问题没有很好地研究。以至于规划几年一修编,设计做出来了,问题却未解决,导致规划前后一个样,对小城镇的发展没有实质性的指导作用。②跟上层规划缺少联系,又无法指导下层规划。一方面由于指导小城镇总体规划的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再加上一些规划单位的编制成果也较粗糙,使得小城镇在编制总体规划时无法把上层规划作为依据,造成做出的规划在区域内部缺少有机的联系。另一方面由于管理水平和专业认识上存在局限性,使得大多数小城镇总体规划偏重于集镇建设规划,而对镇域镇村体系规划重视不够,无法指导村庄的规划建设,从而制约了各自然村落的发展。③总体规划缺乏弹性和特色。多数规划编制单位在编制规划时对影响小城镇发展的不确定因素考虑较少,使得规划成果缺乏灵活性,规划设计在落实时成为城镇建设的机械地施工蓝图,阻碍了小城镇的发展。再加上目前普遍存在“千镇一面”的现象,使得小城镇更无法找准位置,不仅丧失了已有的特色,而且规划后在产业上也没能形成新的特色,在区域内未形成影响力,无法带动村庄的发展。

3.2新农村规划理论存在问题

虽然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概念,可真正将新农村建设纳人国家计划应该是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总体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以后。由于起步时间较晚,加上我国地域、历史文化、民族差异较大,到目前虽然对新农村规划理论做了一些研究,但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来指导新农村的建设发展。其现有规划理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对新农村规划理论体系研究较少。很多地方对新农村从认识水平到规划技术上都存在一定误解,将新农村规划简单地认为是多建几栋房、多修几条路、多建几个工厂等,所以作出的规划图纸在实践中落实起来难度较大,也无法扭转现有村庄的实际面貌。

②现有新农村规划理论根本无法指导各具特色的农村的规划建设。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各地差异较大,对新农村的理解和要求也各不相同,要想让各个地域的人都能接受新农村,至少在规划理论上要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不能拘泥于一种或几种常规模式。

③多数地方将新农村规划理论与小城镇规划理论混同起来。农村有其自身的特点,按小城镇的要求搞农村规划建设,不仅浪费成本、实施难度较大,最后还会搞得不城不乡,不利于改善农村的生产和生活。

④多数新农村规划缺少与上层次规划的衔接。新农村规划涉及到农村的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任何固步自封的做法都是不正确的,要充分分析村庄在整个区域内的地位和优势,跳出“新农村规划来做新农村规划”的思维,真正引导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真正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质量。

4协调小城镇和新农村的发展

4.1摆正新农村和小城镇规划的顺序

“城乡建设,规划先行”已成为所有理论工作者和管理工作者的共识,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和小城镇规划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城乡健康发展的有利保障。要防止规划工作、管理工作中搞一刀切,更要防止形式主义的作法,同时也要改变以往把新农村规划与小城镇规划混同的做法。从规划理论上理清新农村和小城镇的实施顺序,将以“发展规划”为主的观念转变到以“结构规划”为重的思路上来;将“由上而下”的规划顺序转变为“自下而上”的规划顺序;将就村论村、就城论城的观念转变到整体分析、统一规划的理念上来。

4.2 从规划理论体系上完善新农村和小城镇的关系

小城镇由于规模小,发展不稳定,必须加强区域分析与研究才能正确把握其发展方向。以往的小城镇总体规划虽然强调做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深度,而实际操作当中对规划的范围多是围绕抒镇建设用地一块展开讨论,对于区域内的村庄基本情况了解和把握不够,使得镇域村镇体系规划成为摆设,无任何科学性和实用性。区域内一旦引进企业或某个产业进行调整,都会使整个规划修改过甚至要重新做过,规划根本无法指导和促进乡村的发展,有时反而会成为制约城镇发展的教条主义。为此,必须将新农村规划纳人小城镇规划当中,并且要“自下而上”逐级汇总,分析把握好自身的优势,整合资源、合理布局,留出空间为新农村和小城镇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其理论体系和操作步骤如图3所示。

5结束语

新农村旅游建设规划范文2

立足我区农村实际,以发展避灾、节水、高效、设施农业为主要方向,不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

一是立足城郊优势,适应市场需求,大力发展绿色、有机蔬菜种植业。按照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原则,以香岛、绿丰苑、绿丰达等企业为龙头,通过整合政府、企业、农户各方资金,共投资3000多万元,在讨思浩、古路板、野马图等村新建温室大棚350栋,新增蔬菜保护地320亩,新增蔬菜产量3100吨。其中,香岛生态农庄投资1500万元,完善了基础设施;绿丰苑农业产业化示范园,100亩蔬菜基地和17个蔬菜品种通过了国家有机农产品质量体系认证。全区蔬菜种植业初步形成了规模化、标准化的良好发展格局。

二、生态建设稳步推进,经济林开发初见成效

三、农业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道路建设成效显著

00多万元,完成了哈拉更集中供水工程、奎素截伏流工程、面铺窑水库除险加固主体工程三个重点水利建设项目,实施了庄子村、面铺窑村等一批人畜饮水改造工程;启动了投资700多万元的野马图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全区农田水利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农村的人畜安全饮水问题基本解决,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旅游业开发力度不断加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按照加快大青山“一带三线”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对全区旅游业发展规划进行了重新修订,编制了保合少旅游集镇和盘龙山旅游景区规划。加快了旅游项目建设进度,巨华葡萄酒庄园酒厂开工建设;奥淳原生态酒庄园酒厂峻工投产,并新建了酒道馆;投入200余万元,启动了面铺窑农家乐旅游项目,建成农家四合院6套;尚水居画院主体工程基本完工;蒙锡玏马术俱乐部完成了项目规划和征地工作。华盛休闲体检中心等旅游项目正在加紧办理相关手续。**区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增加了配套设施。小井沟生态园、绿野山村被市旅游局评为“呼和浩特市农家乐旅游点”。成功举办首届**区冰雪旅游节暨冰雪趣味运动会。旅游业从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的步伐明显加快,对全区经济发展的带动力和影响力开始逐步显现。

五、各项惠农政策全面落实,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全区发放粮食种植补贴50万元、农业生产资料综合直补349万元、农机补贴8.3万元。扎实开展扶贫工作,修订了《**区2009—2012年扶贫规划》;实施了生盖营、恼包、大窑、面铺窑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和野马图、甲兰板产业扶贫项目;争取到了扶贫贴息贷款等新的扶贫项目;加大了社会扶贫力度,筹集资金410万元,切实帮助贫困村解决了一些生产生活实际问题,涌现出了以区委组织部为代表的一批社会扶贫先进集体,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新农村旅游建设规划范文3

一、新农村示范项目的目的和原则

充分利用国家“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政策,通过开展许家台乡新农村建设,破解当前城镇建设发展中面临的土地制约难题,探索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和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加快城乡一体发展的有效途径,为全县乃至全市实施迁村并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路子、积累经验。

许家台乡新农村项目的基本思路是:以村为单位整体实行“以地换房”,农户按“拆一还一加优惠”办法实行“以宅基地换房”。所置换出土地用于商品住宅区开发建设,收益用于平衡农民还迁住宅建设投入;对原村庄占地进行复耕,用于周转用地指标的占补平衡。

在实际操作中把握以下原则:一是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二是群众自愿,政府批准。三是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以全乡总体规划为依据,各村有计划稳步推进。四是政策扶持,市场运作。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通过制定相关优惠扶持政策,引导和推动新农村项目建设健康开展。

二、项目基本情况

许家台乡,地处蓟县西北部山区,是盘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一部分。全乡共辖15个行政村,总人口10036人,3087户,村庄占地面积2873.9亩。按照规划建设方案,新镇区位于许家台乡瀑水村附近,涉及拆迁全乡15个行政村,新农村项目总用地面积2700亩,人口规模1XX人。许家台乡新镇区可利用建设用地面积702亩,需要新增建设用地1998亩。按照土地整理复耕规划,拟复耕的13个村庄占地总面积2171.9亩。具体运作上,首批启动小米庄村、歇人场村、花甲石村三个村,一期建设规划建设用地面积627.5亩。

三、挂钩周转指标规模

本着尽可能避让基本农田原则,并从新农村项目建设实际可行的角度,按照农民住宅建设与产业功能区同步启动的思路,根据许家台乡总体规划,确定一期建设用地周转指标规模627.5亩,用于农民还迁住宅建设。

四、组织管理

建立政府推动、各村申报的操作机制,以乡政府为工作主体,村抓具体落实,形成乡村联动、统筹推进的格局。

1、乡成立新农村项目领导小组。乡党委书记卢旺任组长,乡政府乡长陈恩勇任副组长,党委副书记、政府副乡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和推动新农村项目建设的运行,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许家台乡新农村建设规划、土地整理复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拆迁补偿安置办法等,制定项目具体实施方案并负责组织实施。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2、各村在项目领导小组指导下成立村一级工作小组。负责组织群众履行民主程序提出新农村建设申请,并落实还迁、拆迁、土地复耕和维护稳定等工作。

3、以自愿为原则,由村民向村民委员会提出将现有宅基地交回集体统一规划使用,换取新镇区内住房的申请。

五、工程进度安排

1、XX年3月底前完成新农村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并完成招商,启动新镇区一期农民住宅建设和相关配套建设。

广州恒大集团盘山国际会议旅游度假中心项目坐落在我县官庄镇和许家台乡境内,县政府与其签定的合作协议中规定,广州恒大集团负责一期农民住宅工程建设和相关配套建设。

2、2011年月底前完成新镇区一期农民住宅和相关配套,12月底前完成还迁。

在还迁工作中,以村为单位整体实行“以地换房”,农户按“拆一还一加优惠”办法实行“以宅基地换房”。

3、2011年12月底前完成村庄拆迁及土地复耕工作。

农民迁入新村后原住宅由各户自行拆除,乡政府负责将原村庄旧址恢复为耕地。

六、实施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乡成立新农村项目专项领导小组,村一级也成立相应专门工作机构,完成全乡新农村项目的建设规划调整等前期工作。

2、严格周转指标管理,强化监督落实。由县政府出台关于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的决定,县人大审议通过支持开展试点建设的决议,制定周转用地指标“总量控制、封闭运行、定期考核、到期归还”的具体管理办法,按照新农村项目建设规划和实施进度计划,加强监督落实,不能按期则相应扣减建设用地指标。

3、依法民主操作,尊重群众意愿。遵照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规定,已完成前期情况调查,全乡15个村新农村建设同意率达到91.9%。对新农村建设申请、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办法、还迁方案等,严格履行民主决策程序,征得村民同意。由村民委员会与村民逐户完成房屋置换协议签订,协议纳入对原住房实施拆迁和土地复耕的条件,取得农户拆房退地的法定承诺,同时签订与村庄占地整体置换新建农民住宅的协议,保证按计划还迁、拆迁。

新农村旅游建设规划范文4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包含的内容丰富。本论文所研究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建设规划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子系统,是新农村建设一项必不可少的任务.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建设缺乏规划指导,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农村建设,因此科学合理的农村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编制农村布局规划和新型社区建设,也就成为了新农村建设的首要问题。因此,农村规划的研究也就成为了热门热点问题。本研究是根据新形势下农村的发展局势,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建设规划进行了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增长,城乡差距越来越大,政府对农村的诸多问题越来越重视,对农村科研经费的投入不断增多,激发了更多学者对农村发展规划的理论研究,农村发展规划方面的著作也越来越多,农村发展规划的理论体系也逐渐完善。

科学合理的农村规划对新农村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农村发展规划提出了长远的发展目标:从实际出发制定了村庄建设和人居环境治理的指导性目录;合理的农村居民点与用地布局,节约了村庄建设用地,为农民提供了经济安全适用、节地节能节材的住宅设计图样,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合理的农村规划,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在饮水、行路、用电和燃料等方面的困难,加强了村庄安全建设,防止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对村庄的危害,以及农村消防.因地制宜的农村规划还可以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科学的农村规划统筹考虑了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农民教育、农村管理等内容,使农村人居环境与农村经济同步发展,农民素质与良好社会风气同步提高,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本文从规划专业角度和建筑角度,立足于村庄建设规划模式和设计做法,以期对新农村建设规划提供理论指导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形势下促进村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部署,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改变我国村庄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径,是系统解决问题的综合性措施,村庄整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惠及千家万户的德政工程,是立足于现实条件缩小城乡差别、促进村庄建设必由之路。加强村庄整治工作,有利于提升村庄人居环境和改善村庄生产条件、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焕发村庄社会活力。

农村规划,又称为农村发展规划,本文沿用朱朝枝对农村规划的定义,即农村发展规划是各地区根据其当前经济、社会、技术、自然等状况和未来可能发展的趋势而制定的具有综合性、长期性的一种计划形式,是在特定的农村区域范围内进行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的总体部署,有效地开发利用农村区域的资源,合理调整区域内的农、林、牧、副、渔的构成比例以及发展与农村生产有关的工、商、运、建、服等产业,使各产业之间的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建设的构成比例、

规模、速度以及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协调发展。

巩义市位于中原腹地,总面积1041平方公里,区位优势明显,现辖15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2个园区管委会,292个行政村。2010年底,巩义市域户籍总人口为808239人。2010年巩义市中心城区总计人口35万人,其中城区26万人,四组团约9万人。1992年以来综合经济实力连续18年位居河南省首位,连续九届跻身全国百强县,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名列全国第39位;2010年确立为河南10个省直管试点县市之一,是河南省人居环境范例市、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市、全国信息化试点城市、国家级卫生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巩义农村的窑洞也很有特色。了解了巩义的大致情况后,可以对农民的生活条件有个大致了解,建房的时候可以做到心里有数。

巩义地形地貌属于丘陵地区,整体地形由南向北逐渐降低,矿产资源丰富,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水资源较少,主要补给为大气降水和外来过境水。2010年巩义市农村居民用地面积10967.27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0.52%。农村人口51.15万人,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195.3平方米,远高于国家村镇规划人均150平方米的最高标准。农村居民点用地存在较大挖掘潜力与整合空间。

农村一般宅基面积大,以一层二层为多,巩义农村多丘陵,老住宅以窑洞居多,周边环境优美,伊洛河自南向北穿插而过,新建住宅多为砖混结构,平顶居多,建造时多保留原来窑洞,两面靠土墙,客厅和窑洞直连,卧室也和窑洞直连,窑洞冬暖夏凉,和客厅、卧室互通后,可以省去装空调的费用。出于安全卫生考虑,窑洞一般都会采用水泥地面,墙面和屋顶采用石灰抹面,由于窑洞夏季湿气很重,批墙的时候需要注意防水,有条件的话可以在窑洞顶部建一个通风口,来保证湿气可以及时不间断的散出去,能大大改善窑洞的居住环境,由于靠墙房间没有日照,是暗间,在建造时应该比别的房间防水等级高一个级别。

农村住宅除了主体建筑外,一般包括一个庭院,用外墙包围,由于农村习惯,卫生间一般不设置在主体建筑内,设置在庭院内,和外墙紧靠。现在农村生活条件改善,很多家庭拥有了私家车,大门由原来的高窄门楼改为西式柱式的居多,以使车能停放在庭院内。

由于农村生活习惯,喜欢串门,且大都爱面子,所以房子建造时往往会把门面和大门建造的很大气,而且户型安排上,客厅都会要求设计的很大,层高也会很高。

由于农村日照充足,而且都是单家独院,所以安装太阳能很方便,排水设计时注意预留孔洞。农村蚊虫较多,入户门处需设置高一台阶的走廊,门窗纱窗密封性要好,来阻止蚊虫的进入。

庭院最好硬化地面,少种树,以免滋生蚊虫,也干净卫生。尺寸上最好能留够停车位置。可以适当种上一两棵树,以枣树,苹果树,核桃树,葡萄树等树冠大的树为宜,夏天可以有较大的绿荫面积,还可以收获果实,给住宅也增添了生趣。

屋顶由于常年暴晒在外,应加强防水等级,防止开裂,并添加保温层,由于农村晒粮食和太阳能摆放需要,屋顶多设计成平顶,不过为了美观,可以添加坡屋檐,以红色为多。

外墙面有条件建议贴瓷片,美观而且不容易脏。涂料容易掉色并且不耐雨水冲刷。建房的时候对排水管不够重视,往往采用材料不好的排水管,而现在农村道路村村通,基本都实现了路道硬化,所以经常会在农村发现农村拿个大铁锤,把好好的道路都破坏了,只是因为排水管漏了,所以在农村住宅设计的时候,注意买一些质量很好的。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内容丰富、涉及面大而又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性的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作为中国历史进程中重大历史任务之一,应充分认识到其复杂性和长期性。现阶段新农村建设正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需不断关注实施过程中凸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规划方式与政策措施的调整完善。科学的农村建设规划将是推动新农村建设大业的最有力动力源,必将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大业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新农村旅游建设规划范文5

一、基本情况

随着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六安市目前已经开始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的条件。与此同时,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为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发挥城市带动农村的作用提供了支持。2010年,六安市委、市政府提出以工业化理念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做出了全面启动土地整治整村推进工作,抓好新农村示范点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在全市范围内选择和确定了22个市级新农村示范点,结合土地整治、新社区建设、村庄环境整治等工程,通过一年多的建设,各地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掀起了土地整治整村推进的新一轮新农村建设。

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以下几个方面有利条件:一是国家高度关注“三农”,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近年来,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不断加大农惠农政策力度,特别是“十二五”期间,支持“三农”的力度会更大,财力支持会更多。中央和各级政府将在扩大内需、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等方面,给“三农”以更大支持。尤其是2011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将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推进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六安市是农业大市,随着支农力度不断加大,惠农政策越来越多,新农村建设面临重大机遇。二是“三农”工作取得重大成就,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市作为粮食主产区,肩负着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通过大力实施粮食“双百亿”工程,粮食生产连续实现七连增。全市粮食总产由“十五”末的67亿斤增加到“十一五”末的91.8亿斤。霍邱县自2005年连续六年荣获全国十大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寿县第五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在粮食生产得到加强的同时,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全市拥有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59家,市级龙头企业192家。全市亿元以上龙头企业已达65家,农产品加工年产值277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幅超过20%。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由全省第二方阵跨进第一方阵。三是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加大新农村建设成为可能。经过多年的建设,六安经济基础进一步夯实。“十一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和人均水平实现翻一番,分别达到676.1亿元和1.1万元,财政收入由18.7亿元增至68.6亿元,农业总产值由158.3亿元增至281.1亿元。城乡建设步伐加快,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0.5亿元,增长38.1%。累计投入民生工程财政资金95亿元,惠及650万城乡居民。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4508元、4714元,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市和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资成为可能。

二、初步成效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全市22个新农村示范点编制了总体建设规划,通过领导帮扶和部门协调,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近3亿元,争取金融部门贷款资金支持2.82亿元,新建农民集中居住区30多处,规划建设总面积136.5万平方米,已建成搬迁农户2000多户,配套开展了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当地农村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加快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深入推进新农村示范点建设,以土地整治为抓手,有效解决了工业化、城镇化“缺地”,新农村建设“缺钱”,耕地保护“缺动力”等问题,在当前既可以拉动内需,又能够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还促成了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的良好局面,一举多得。金安区城北乡东城村凭借莅临城郊的地理区位优势,在开展示范点建设中,将新农村建设规划与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充分融合,2011年计划开工建设新居1000户,占地约114亩,以多层住宅为主,设计配套有商业门面、幼儿园、老年活动中心、社会服务中心,享有与城市社区同等的公共资源和社会化服务。寿县安丰镇梧桐村将康居点工程以及道路、供水、绿化、通讯等配套设施建设纳入了安丰镇集镇化建设总盘,确定原村庄农户集中搬迁安置到2个集镇规划居住区,由六安市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进行整体开发,有力促进了当地农民生活方式转换和身份转型。

二是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民增收。通过土地整治,实现耕地集中连片,基础设施配套,全程机械化作业,为企业和大户开展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使一家一户从繁重的劳作中解脱出来,通过务工或从事乡村旅游等二三产业经营,带动了农民增收。舒城县柏林乡大墩村土地整治项目,将项目区整治后的1.3万亩耕地整体流转给柏林庄苑,农民通过收取土地流转租金、到企业务工等途径,每年户均可增收5000多元。

三是推动了农村产业经济发展。全面开展土地整治整村推进工作,实行区域功能定位和产业集中布局,可以促使当地依托资源优势,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和“一村一品”主导产业,培育和壮大地方产业经济,并能够吸引一些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创办生产基地,开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实行村企对接合作开发等,发挥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如舒城县幸福村通过大面积土地整治,由市级龙头企业幸福农工商总公司将农户的承包田集中承包租赁,走规模经营、企业化管理的路子,目前已建立2000多亩的蔬菜花卉、稻田养虾、中药材旱作及油麦种植四大特色产业区,村里成立了“幸福稻田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主导产品香米注册了“幸福村”牌商标,被国家认证为“绿色食品”。金安区双河镇九十铺村结合土地整治整村推进工作,在村内建设了2平方公里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积聚6家龙头企业入驻,使周边农户生产的农产品更加畅销,并形成了“公司+农户+经纪人+市场”的农业发展模式,解决了5000多个就业岗位。

四是美化了乡村环境面貌。开展示范点重大项目工程建设,投入大量资金对村庄和沟、渠、路、桥、塘、堰坝等基础设施进行集中规划和整修治理,最终实现村容村貌整齐美观,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人居环境优美的新农村。金寨县茅坪村利用示范点建设资金支持,大力实施乡村清洁工程,营建了500米绿化带,在群众居住集中的村民组修建了六纵三横的循环水泥路,建成了一个集休闲、观光、娱乐、健身于一体的“茅坪村古柳农民休闲广场”,改造宜居式住房180户。霍山县永康桥村家家户户加工豆腐,以前废水随意排放,周边环境条件很差,2010年该村经统一规划,将村民集中搬迁安置在四个居民点,配套建设了污水处理工程、垃圾中转站,并对农户引导支持进行豆腐―猪―沼―菜综合循环利用,实现变废为宝,减少了污水排放,成为当地人居环境优美的新村庄。

三、存在问题

新农村建设是对农村传统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将推动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和大发展,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精神生活条件,提高了生活质量。但也要充分认识到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和系统性,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农村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各类矛盾日益增多,在新农村建设实践和推进过程中,必将遇到各种困难与问题。从当前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反映出来的和可预见的问题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科学性、前瞻性不强,难以相当长的时期统领引导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是今后新农村建设的蓝本,必须一揽子统筹安排农田整治、新居民点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以及农业产业功能区发展定位,并做好衔接与配套。但有的新农村规划只单一片面进行新居民点建设规划,规划标准不高,今后实施随意性很大。

2.新居民点建设普遍推开,盲目冒进搞突击,实施过程中有脱离实际现象。要解决一部分干部思想认识问题,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搞房屋建设,而是一项系统工程,一定要尊重农民意愿,尊重经济规律,同时要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各地情况差别很大,新农村建设不可能是一个模式,要因地制宜努力建设类型多样、特色鲜明、风貌各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让群众满意。

3.农民群众的文化教育薄弱,与新农村建设要求还不相适应。新农村建设对农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将产生巨大影响,土地流转和实行农业机械化,将形成大批农村“相对过剩人口”,农民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增多,文化和发展教育越来越重要。当前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诸如赌博、迷信活动等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必须加强文化道德教育。

4.土地流转和房屋拆迁中侵害农民利益现象还时有发生。维护农民利益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农民的理解、支持和参与是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否则就不会长久甚至无法实施。当前,新农村建设在土地流转和房屋拆迁中侵害农民利益现象还时有发生,伤害了农民的感情和积极性,必须高度重视。好事要办好,就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坚持“依法规范、群众参与”的原则,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才能推进新农村建设。

四、几点建议

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及我市的新农村示范点建设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稳步推进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切实起到示范引领带动作用。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没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没有全社会的支持,没有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也不可能取得成功。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真正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配合、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二要搞好宣传,让全社会关注农村,为共同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氛围。三是要争取项目资金整合投入。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要研究具体政策和措施,不能停留在口头上。目前支农资金项目虽多,但十分分散,使用效益不高,必须加大资金整合力度,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要多渠道、多形式向上争取,积极申报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小农水、农村能源、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补助、财政扶贫、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等重点支农项目,加以整合,集中对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投入。只有这样,新农村示范点建设才能取得成功,才能切实起到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2.高标准编制总体规划,以规划为统领进行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既要因地制宜,又要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统筹性,对农田整治、新居民点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以及农业产业功能区一并规划,一步到位,分布实施。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对待规划编制工作,规划一旦制订,就具有严肃性和权威性,一定要按照规划目标建设,不得随意更改规划。要防止不切实际的大拆大建,特别要防止“形象工程”。

3.加强农民群众的文化教育,提高文化素质,更新思想观念。新农村建设要两手抓两促进,在提高物质生活的同时,提高精神生活,为农民全面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新居民点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中要建设农家书屋、农民课堂和健身场地等公共文化场所,多开展 “送文化下乡”即农民技能培训活动。同时,加强对农村学校的教育管理,提高乡村教师的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使农村的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地学到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质,这必将对未来农村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4.切实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维护农民利益。首先要保证农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在土地整治、土地流转、旧房拆迁、新居民点建设等方面都要实行公告公示,征求农民的意见。凡涉及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房屋拆迁等农民财产权益,都必须征得农民的同意。其次,要合理确定拆迁补偿标准,不与农民争利,让农民在拆旧换新中不增加过重负担。

5.依法规范农民建房秩序,引导农民建设向中心村集中。当前,农民违法建房问题比较突出,随意性很大,引起新的违法和浪费。很多不符合规划违法建设的房屋在新农村建设中将会被拆除,造成很大的浪费,社会付出的成本代价会更大。要充分认识管好农民建房的现实意义,管好农民建房,就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就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农民权益,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要管住管好农民建房必须实行属地管理,乡镇政府负总责,各有关部门各行其职,建立共同责任机制。要发挥新农村建设规划统领引导作用,及时引导农民建设向中心村集中。

新农村旅游建设规划范文6

(1)确立“强村富民”的理念,对于受中心城市辐射影响强的城市郊区农村,需在城市化进程中定位和引领乡村转型,强化城乡经济融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2)新农村建设要吸取“冒进式”城镇化发展带来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的教训,确立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的理念,以土地整理与统筹城乡用地为重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农村社区。(3)新农村建设应确立城乡整体规划和平等发展理念,把农村发展同当地丰富的农业资源、独特乡村文化的开发和保护相结合,重视建设多功能高效现代农业园区,壮大农村特色经济和生态文化产业。

2.适应乡村转型发展的新农村建设模式

2.1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区域主导模式

首先,按照城镇化进程及效应,突出新农村建设的区域性,如近郊区、远郊及城镇周边区、传统农区和山区农村等;其次,凸现农村生产发展的主导性,如都市型农村经济、生态循环经济、现代农业基地、企业群体集聚等;再次,明确农村发展的制约性,如水土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污染、科教文化落后等条件。

2.2完善新农村建设的操作主体模式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政府的作用是理念倡导、规划引导与示范引路。农民是建设的主体,但须有积极性和组织性。提高农民勤劳、自立与合作的精神伦理也十分重要。因此,在促进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进程中,要充分体现农民自主择业和创业的主体性,优先扶助农村创业性职业农民及其专业协作组织。

2.3推广新农村建设的典型实践模式

新农村建设首要标准是生产发展。对区位与资源条件相似的农村,要实现农业资源由农户分散式利用转向股份合作制和产业化经营,促使“生计农业”向“市场农业”转型发展;对专业市场活跃的农村,需拓展与其他经济的联系,推进农村特色产业的规模化与社会化;对经济先发地区的农村,推行区域优化开发和城村“一元化”建设,推进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

3.适应乡村转型发展的新农村建设策略

3.1遵循城市化和农村发展阶段性与地区差异性,是新农村建设规划与决策的科学基础

统筹城乡发展,关键是要解决区域密集型的中心城区和分散化的农村城镇两极失衡的问题,发展壮大城镇化体系的中间层面。为此,应扎实推进以新城和中心城镇为核心、以新农村与新社区建设为支撑的农村城镇化建设策略。

3.2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与提升农村生产力相结合,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任务

适应城镇化快速发展特点,新农村建设要创新促进城乡要素流动、产业联动、经济互动的长效机制,推进“三整合一提升”的战略,即空间整合,逐步推行迁村并点;组织整合,建设中心村和农村社区;产业整合,发展现代农业与股份制企业,着力提升农村生产力及其创新发展能力。

3.3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民文明化,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现实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