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慧课堂开展的困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慧课堂开展的困难范文1
1小学数学中应用智慧教学的重要性
1.1有利于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运用智慧教学,必然对小学数学教师素质提出高要求。一方面,教师要对于全体学生的学习水平有着全方位角度的观察及了解,才能针对学生的特性来有效设计教学内容,使得学生的学习可以随着教学的开展而提升;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智慧贯穿于小学数学智慧课堂之中。教师的执教能力、教学综合能力、课堂调控能力、教材内容分析能力、自我反思能力,都会影响到智慧教学在课堂的成效。教师要根据智慧教学中学生的表现做水平方面的评估,使得教学目标可以随学生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及应对,使得学生在智慧教学中真正学有所得。
智慧教学不仅仅体现教师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也是通过教师的教学经验而沉淀的智慧实践,体现的是教师教育素质的综合表现。具体可体现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合理开展教学内容,恰当运用教学技能及辅助教学手段,促进课堂师生的互动交流;第二阶段,教师可以运用智慧去机智应对课堂教学的突发状况,使得教学目标可以良好达成预期效果;第三阶段,教师可以运用自身魅力,使得教学课堂因教学智慧而精彩,使得学生愿意在课堂中自主探索、自主感悟。
1.2帮助小学生认识数学规律
小学生阶段正是脑力发展的起初阶段,对于抽象知识较为接受困难,理解能力也需要从旁引导。而数学是属于有规律、逻辑性强的学科,如果想引导学生学好数学,利于日后数学思维的拓展及学业的长远发展,应用智慧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就具有现实性的教学意义。智慧教学可以方便教师根据学生自有基础水平来设计教学内容,可以使得深奥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教学,调动小学数学课堂氛围,提升课堂间的师生互动,增强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从而促使学生从教学中摸索出数学规律,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成效。
2小学数学课堂中智慧教学的实施策略
2.1合理设计教学目标
运用智慧教学可以更好地达成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成效。教学设计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节奏掌控,关系到学生能否在教学中真正学有所得,关系到学生思维及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因此合理设计教学目标显得至关重要。即使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营造多角度的思想空间,促使学生随着教师所引导的问题去探索、去争论、去思考,但问题的探究方向都不会偏离教学内容,都要围绕教学的重难点来进行开展。教学目标的合理设计才能促使学生思想探索的方向不偏离,使得学生积极参与问题思考活动,增强对教学问题的求知,使得小学数学课堂智慧教学得以运用,学生可以从中受到教学启发并得到学习的满足。设计教学目标包含教师对材料组织设计、教师对教学重难点的内容选择、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教师对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调控管理等等方面。
2.2采用问题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避免机械式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问题式教学模式引导课堂。首先,教师要避免集体询问,多鼓励学生进行独立询问。由于小学生基础水平参差不齐,集体询问无法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要对全体学生的基础水平有所了解,将学生分为一般基础、良好基础、优异基础阶段,鼓励每个阶段的学生针对教学目标思考,鼓励一般、基础、优异阶段的某个学生来逐步提问,使得每个阶段的学生思想可以达到同步,使得全体学生可以跟随教学问题来探索。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提问来了解学生对数学教学的认知水平,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及留白时间。
其次,要避免琐碎性问题,要针对合理地提问。问题式教学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合理性,才能引导学生分清问题主次,并围绕教学重难点来思索问题,教师适当给予学生问题留白时间与空间,使得学生可以发挥主观思维能动性,提升学生数学思维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问题的积极思考。比如在加法数学的教学中,“78+56+22=?”教师不需要提问太多,只需要引导学生注意加数的规律,鼓励学生运用不同方法来运算,探讨快速运算的方案。这样学生思考的能力得以提升,并自主调动思维去探索问题,增强学生数学方面的思维及创新意识,利于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发展。
2.3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教学可以将书本知识与动手实践结合开展,一方面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对书本理论知识增强认知及记忆能力,另一方面书本理论知识是对实践活动的指导,通过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形象的活动,从而促使学生数学思维得到培养与锻炼。比如在梯形面积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裁剪梯形,通过切割、平移,最终拼凑常见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教师的引导,使得学生对于问题积极思考,探索问题,提升教学兴趣,而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就可以观察到梯形上底、下底、高与切割平移后的长方形之间的联系,从而在教师引导下,将梯形面积公式推导出来,达成教学目标。智慧教学使得学生成为教学主体,教师仅仅起到从旁引导的角色,通过学生自主探索求知,使得深奥的数学转变为趣味化教学,使得学生对数学教学提升兴趣,提升学生智力发展。
智慧课堂开展的困难范文2
教学缺失是指教师的教学行为在教学的进度、数量、强度、方法等方面的不到位,使得课堂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过度教学指当绝大多数学生已经理解了相关学习内容时,教师仍然简单地重复着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或者由于教学方法单一、死板,学生不能够适应单一、死板的教学方法。
教学缺失和过度教学都影响了课堂高效的实现,因为当一个教师无法准确把握教学的进度、强度、数量等,尤其教师缺乏教学机智、先进的理念、有效的策略时都会造成教学的缺失和过度教学。要实现课堂高效,应该讲究以下策略:
一 “眼高手低”——善谋定,科学发展求高效
常言道:“谋定而后动。”教学首先要谋定,教师如何谋定?就是要做到“眼高手低”。所谓“眼高”就是教师要站在通盘研读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的高度审视教材,科学、准确地把握教学的进度、强度、数量等,不要局限于某一章节、某一课,忽略局部在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尤其合理、科学地确立教学进度,对实现课堂高效至关重要。“手低”就是教师在教学准备和教学中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和能力的基础之上确立教学方向和策略,才有了实现课堂高效的基础。
科学发展观对于教学也显得十分重要,因为我们的实际情况是容易培养出聪明的孩子,不容易培养出智慧的学生。一个智慧的学生是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人,而聪明的学生缺少或者少有这些智慧型学生的特点。对比两者我们发现培养出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型学生是教育教学的未来方向和目标,坚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就是培养智慧型学生,有了智慧的学生定能实现课堂高效。
二 “顾此失彼”——抓重点,破解疑难抓关键
教学失败的原因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没有抓住重点。我们在研究课堂教学时发现教师往往为了求全、面面俱到,结果造成课堂教学重点不突出、难点没有突破、关键没有抓住,课堂效率低下。为了克服这一状况,教师要做到顾此失彼。所谓顾此失彼就是教师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知识点和技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开展教学,决不可为了一些细枝末叶弱化重点和难点。因此,“顾此失彼”即抓住重点、难点、关键,并努力加以解决;弱化或者暂时放弃某些方面。笔者在教学中总结出了教师顾此失彼的“三讲三不讲”:“三讲”是教师对学习目标要讲明;目标导学要讲清;普遍疑难和易混淆易错的问题要讲透。“三不讲”是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能解决的问题不讲;学生没有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前的问题不讲;不是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不讲。记住:有得就有失,才有高效。
三 “左顾右盼”——知学情,心细如发抓问题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教学中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很多教师很难理解这一理念,往往在教学中很难操作。其实,实现这一理念的有效方法就是善于了解学情、及时掌握学生的问题。因为我们要克服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弊端,就是要克服教师不顾学情而滔滔不绝地讲授,应该放低视线,观察学生的反应,细心关注学生板演、争论、发言等活动从中寻找学生的学习困难、错误、问题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情,不断调整思路,改进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实现课堂高效。
四 教师专业求发展,科学素养需提高
做人需要智慧,教学更需要智慧。教学的智慧无非就是有效的、丰富而又灵活的教学策略。我们往往在探讨有效教学策略时,认准单一的或者有限的方法,其实,对于需要智慧的教学活动来说,丰富而又灵活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期望教师智慧幽默、教法灵活的原因是:(1)学生在单一教学方法上容易倦怠;(2)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同。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就会给学习方法与教学方法不匹配的学生造成不良影响。许多学生的厌学并不完全是学生的主观努力不够造成的,并且很少有教师会认为学生厌学是与自己的教法不相适应造成的。要让教师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并不困难,但要让教师实现多种教学方法间的自由转换,对教师的教学智慧就构成了极大的挑战。从教学缺失到有效教学,最终的决定因素是教学智慧。从过度教学到有效教学的决定因素,仍然是教学智慧在起作用。这就意味着,对有效教学的追求必须指向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科学素养的提高。
五 师生协同效果佳,树立标兵引路人
课堂教学的高效,既需要教师的努力,又需要学生的参与,但更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协同合作。就像齿轮一样,尽管需要每个轮子都尽力转动,但要向外输出动力,就必须要求轮子与轮子之间协同转动。如果轮子之间各顾各地转动,往往是内耗动力而不是外输动力,协同作战才能取得胜利。
要让课堂发挥最大的效益,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与投入,但在教师与学生投入有限的情况下,相互照顾到对方的进度,将过量的教学进度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接受度,或者将过量的学习接受度用于促进教师的教学进度,才是最
佳的选择。当教师一味地加快教学进度而不顾学生的学习接受度,或者学生只管个人的学习接受度而不顺应教师的教学进度,都很难实现课堂效益最大化。
智慧课堂开展的困难范文3
1呆子
老师将自己看作是一个呆子,从他自身的角度,已经把自己的身份降低,他不再把自己当做一个无所不能的权威者,不再是一个即使没有理也可以强词夺理的蛮横者,不再是高高在上听不到下面声音的皇帝了.甚至于,他变成了一个示弱者、一个处境困难者、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一个呆子.他把动手的权力、思考的权力、组织合作的权力都以无奈的形式交还给了学生,学生必须接受,因为没有他们希望的权威者来帮助他们,他们才能真的成为课堂的主人.
但呆子不呆,他才是真正的智者.他的示弱是为了换来学生的示强,他的“呆”是为了榨出学生的“智”.他其实在课堂以外备足了课,他清楚他的教学内容有哪些,知道如何引导学生实现思维的建构,他也明白他应在何处显示出他的呆、呆到何种程度、呆的形式怎样能让学生感到自然可以接收.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他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已经会了哪些、哪些是学生自己看书就能会的、哪些是需要经过同学间的合作才能理解的、哪些是老师一个点拨就可以与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挂上钩的、哪些是即使老师讲了学生也不能理解的……所有的这些他都了然于心,他的课堂形式是灵活的、有生命活力的,他会根据课堂上学生的不同随时灵活的变换教学形式.他越是呆得可爱,呆得智慧,学生就越活跃、越兴奋,越能激发他们自己的潜能,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有效的课堂.
2精灵
与呆子相比,精灵是可爱的,是有无限创意、无限希望的,是灵动的,又似乎是有一定魔法的.动画片中,当主人翁遇到问题、困难而无所适从时,往往都是精灵的一个有创意的点子使一切豁然开朗.学生其实就是一群精灵,他们有无限的精力、活力,他们的思维形式灵活多变,他们有数不清的让人意想不到的问题,他们有个性,他们有些怪异,他们有那么多创意的点子.总之,他们是真正可以算上精灵的人.学习的主人是他们,他们的大脑完全可以消化课堂的内容,甚至进一步丰富、创造新的内容.
现在的学生为什么懒?因为父母全给操办了,他们想勤快也无事可做;学习上不愿动脑又是为何?老师将答案都给出了,答题的模式都有了,一切解决问题的思路都理顺了,学[HJ1.3mm]生只是一个背诵的工具,没有任何的创意和趣味性,他们能喜欢吗?要想让学生动起来、灵活起来,就应该把他们当成精灵来看待.动画片中,精灵一般情况下不出现,只有在需要他们解决问题时,他们才会出现,他们的智慧、魔法才会发生奇迹.所以,教师在学生面前当做一个呆子,一个遇到了重重困难、一筹莫展的人,将困难、问题、任务交给学生,相信他们一定会在课堂上创造一个精灵的奇迹.
3玩
精灵当然是喜欢玩的,学生对于玩也是情有独钟,就是成年人对于游戏不也乐此不彼吗?
(1)在玩中,人的精神得以释放,人在放松状态下才会发挥潜能,而很多玩的游戏中都有一定的升级、闯关等激励措施,在这种难度等级的划分中,已经将学生的思维难度划分成递进的形式,这样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需要.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欢玩的,他们在天性使然的状态下学习才会更主动更积极.
(2)玩是需要规则的,需要合作的,这些也是学生在走入社会时所必备的.将学习以玩的形式呈现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事先下足功夫:研究所教授的学科特点、教学目标适合哪种玩的形式、学生实际适合于哪种玩的状态,……这些功夫不做足,就会出现课堂上乱糟糟,学生兴奋过头而丢掉了应掌握的东西,产生低效甚至无效的课堂,究其原因一定在教师事先的设计和课堂的组织上.
中国的学生是很不会玩的,究其原因是中国的教师不会玩,中国的成人不会玩.有的老师说:不敢让学生玩,怕他们玩疯了,使课堂变得无序无效.原因应该是中国的教师不会智慧的玩、没有能力玩,也就是没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没有高水平的把控课堂的能力.所以,他们采用了最保险最禁锢的课堂形式,其实他们也充满了对高效、生命活力课堂的渴望.
4一个呆子带着一群精灵玩
“带着”说明精灵的玩是需要引导的,要将精灵的潜能、魔法调动起来,是需要这个有足够智慧和能力的呆子引导的,而这个呆子,明晰带领精灵所前往的方向,知道到达目标的路线,甚至清楚在路途中精灵们可能遇到的挫折和困难,但这个呆子明确自己的角色,只是一个引导者、陪伴者,他不会随意地帮助他们,只是让精灵们时刻知道自己要前进的方向,时刻象一颗指明星,甚至是一只萤火虫,让他们知道呆子时刻在,让他们感到安全,让他们一直能看到方向和希望,不会让他们轻言放弃,还有,他和精灵们是一个整体……
智慧课堂开展的困难范文4
【摘要】:针对农村小学校本教研的实际情况,破除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假、大、空”现象,让教师结合教学实际,主动参与课题研究工作,以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小问题、小困难、小疑惑为课题,在短时间内组织教师通过自我观察、内省、反思、探究和行为跟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加以改进,创生出有价值的的经验。学校坚持以“小课题研究”为载体,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实现了小课题研究让教师教研智慧激情飞扬;让校本教研形式精彩纷呈;让学校内涵发展魅力无限。
【关键词】:小课题研究 教师智慧 教研形式 学校内涵发展
广丰县作为首批全国校本教研基地县之一,始终秉承“幸福教育、人文教研”的理念,确立了“教、学、研、修”一体化的校本教研思想,以广大教师“学习研究,实践交流,反思提升”为主线,不断深化了“教学型、学习型、研究型”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推陈出新,形成了全县学校各具特色的常态校本教研文化。
作为一所完小分散、教研力量相对薄弱的农村小学,为切实提升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强化学校教研组的建设,我们立足校情,坚持以“小课题研究”为载体,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小课题研究让教师教研智慧激情飞扬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小课题研究就是以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小问题、小困难、小疑惑为课题,以教研组为单位,在短时间内组织教师通过自我观察、内省、反思、探究和行为跟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加以改进,创生出有价值的的经验。它不需要教师有过高的专业研究能力与理论水平,不需要花费过多的时间与精力,具有明显的教研优势:它聚焦个体、着眼微观、周期较短、倾向大众。
为扎实开展“小课题”研究工作,我校成立了小课题研究领导小组、指导小组和评审小组。树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反思即成果”的理念,以教研组为单位,创建了富有我校特色的小课题研究工作流程:“针对小现象,确立小课题,开发小策略,解决小问题,汇集小故事,积累小经验”。从选题开始,我们推行了教师六张小卡片活动,(即教学问题卡、教学反思卡、教学金点子卡、教研课题卡、教育案例卡、课堂意见卡);让教师随时随地发现和收集问题,鼓励教师建立自己的问题集,再汇集成学校教研组的“问题资源库”。坚持“想做,可做,能做”的原则,实行“问题认领”“课题招标”制度,教研组为每位教师建立了课题研究档案,印发了《小课题研究手册》。定期召开专题培训会、经验交流会、成果展示会,组织小课题研究咨询日活动。
小课题研究实现了教师人人有课题,个个搞研究,时时体会到了教研成功的喜悦,教师们在交流中升华了教育思想,在反思中提升了教育智慧,教师的教研情怀在这里尽情放飞,教研智慧在这里激情飞扬。
小课题研究让校本教研形式精彩纷呈
各教研组在开展小课题研究中,与学校常态校本教研活动进行了有机结合与渗透,让校本教研更富有实效,形式也更加丰富多彩。
我们将“小课题”与“课例研究”进行有机结合,“课例研究”成为“小课题”的平台,“小课题”成为“课例研究”的主题。我们注重优秀课例的打造,通过同课异构、教学观摩等活动,将各类学科各种优秀课型制成录相课例,供全体教师分析研讨、学习借鉴。实行“微格教学”研究,“寻找教学遗憾”,引发教师思考。实施了常态课例研究活动,由教研组进行课前集体备课、课中示范执教、课后集体反思、总结研究成果、微型教学讲座等五个环节活动。正是小课题研究的深入,不断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品质和效益,努力构建出了高效的理想课堂、智慧课堂。
针对部分完小凭借自身的力量难以开展有效教研的现状。在“小课题研究”中,我们实行教学协作片内校际合作交流制度。打破了校际壁垒,打破了学科界限,合作共研,交互引领。逐步完善农村联片共享教研机制,充分发挥了中心教研组的辐射带动作用。
小课题研究成果的展示也不再只是结题报告、研究论文的单一形式,网络博客凸显研究过程。研究手册记实研究踪迹。我校每年将教师在小课题研究中撰写的教育叙事、教育随笔、等,编缉成六大文集已成为一笔宝贵的财富,为我们的校本教研注入无限的生命活力。
小课题研究让学校内涵发展魅力无限
小课题研究的成果直接推动了学校内涵特色的发展。
正如语文教研组开展 “课前三分钟文化素养教育”研究后,目前全镇所有班级推广了此项成果,即每个班根据学生基础与爱好,选定古诗诵读、格言警名、歌曲颂唱等内容,利用每节课前预备铃响后三分钟时间进行活动,充分发挥这三分钟的教育、积累、内化作用,如古诗诵读班级,每天选一首古诗,每节课前三分钟进行诵读理解,一个星期就可以记忆五首古诗,一个学期20周可掌握100首,小学六年将有1200首古诗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长此以往必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小课题研究不断取得创新成效的同时,也推进了学习化校园的构建,教师自发地参与到各种学习中去,许多教师上网查资料,开设网上博客,进行网上创作。更多教师用阅读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学校的读书节、读书交流会等活动,提升了教师精神追求和品质。“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学习成为风气,让研究成为品质,让创新成为精神。”已成为全体校园人的共同追求,校园处处凸显书香气息,教师沉浸与书海的身影已成为学校一道独有的魅力风景线。
小课题研究全面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推进了学校教研组活动制度化、常态化,现在各教研组每周推行一个教研话题的活动,采取闲聊式自由研讨,引发教师思考,反思教学行为,这个新举措拓展了教研的时空限制,具有更强的实效性,形成了学校特有的教研文化,引领教师幸福成长。
智慧课堂开展的困难范文5
一、联系生活,发展语言智慧
鉴于拼音符号抽象枯燥的特点,教师如果不为刚刚进校的一年级孩子在头脑中建起一座抽象符号与具体事物之间的桥梁,那么,拼音将有可能成为孩子学习上第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这对于保护他们刚刚萌发的学习兴趣与信心是极为不利的。所以,我认为应让拼音教学生活化,即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提炼出对拼音符号的认同、理解。语言来源于生活,在拼音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地为儿童创设一种语言环境,最常用的手段就是用带调音节组词或者说一两句简单的话,赋予音节以意义。例如,在教ai这个音节时,我请一个孩子上台来和老师站在一块比身高,然后让学生把观察到的用一两句话说出来。孩子们有的说:胡老师高,xx小朋友矮。有的说:胡老师比xx高,xx比胡老师矮。甚至有一个孩子还用这样两句非常精彩的话来概括出他所要表达的意思:老师是a,我是i,高高矮矮在一起。由此可见,当音节仅仅作为符号单独存在时,它对学生是没有意义的,而没有意义的识记又是非常困难的。可一旦把音节放在具体的环境中,让它与生活密切地联系起来,就不仅能引起儿童的注意和学习兴趣,更关键的是在强化音节教学的同时,又能够发展孩子的语言智慧。
另外,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也能极大地激活孩子的语言智慧,使其得到充分的发展。例如,在教zhi这个整体认读音节时,我请孩子们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告诉大家这个音节不能分开拼,只能整体认读。因为在教zi时,我就是采用故事的形式来带领他们学习的,因此,孩子们的兴趣很高,各种各样有趣的故事被他们编了出来。有一个孩子这样讲道:zh是妈妈,i是孩子,有一天妈妈带着孩子上街,可孩子不听话,到处乱跑,走丢了。最后在警察叔叔的帮助下,才找到了妈妈,小i哭着对妈妈说,妈妈,我再也不离开你了,我要永远和你在一起。听了这样充满童趣的故事,我惊异于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精彩的语言表达力。作为孩子,天生就喜欢听故事、讲故事,那么在我们低段教学中,何不利用这个特点作为我们设计教学环节的组织策略和依据,来促进学生语育智慧的发展和提高呢?
二、色彩记忆,发展视觉空间智慧
低段儿童对记忆材料是以视觉加工为主,即主要是以看来进行记忆。所有的孩子都喜欢生动直观的图画和鲜明的色彩,强烈的视觉刺激除了能够引起视神经中枢的兴奋外,还能在他们的心灵黑板上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学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常设计这样的环节,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给声母和整体认读音节涂色,给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涂色,给字母和音节涂色等等,使抽象的拼音符号变成一个个美丽的彩色记号,让学生在填色过程中不仅受到美的熏陶,记住了这些抽象符号在形状上的细微区别,而且发展了视觉空间智慧。有个孩子就曾拿着自制的拼音卡片对我说:我以前者分不清声母z、c、s和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可现在我一看见卡片上的颜色,我就知道它叫什么了,因为我把声母全部涂成了红色,把整体认读音节涂成了蓝色。受到这个孩子一番话的启发,我黑板上的拼音角也利用了不同颜色的粉笔来书写;红色代表声母,黄色代表整体认读音节,白色代表韵母。这种符合儿童认知特点的教学设计我想可能比老师直接把知识灌输给他们要深刻得多。
三、儿歌串连,发展音乐智慧
儿歌是一种将所学内容本身转化为音乐智慧的最便捷、最直观的形式,而这种形式对于爱说爱唱的一年级孩子来说,尤为喜欢。在拼音教学中,无论是教字母的发音,还是规范字母的形式,我都运用了大量的儿歌,有的是传统的儿歌。例如。圆圆脸蛋羊角辫,张大嘴巴aaa;太阳出来红彤彤,公鸡一叫ooo;清清池塘一只鹅,水中倒影eee。有的是我为了教学需要,自编的儿歌。例如在教ei这个复韵母时,我就编了这样一首儿歌:小兔飞飞,爱喝咖啡。e前i后,喝了一杯。像这样的儿歌还有很多。例如,在教ing这个后鼻韵母时,我问他们怎么记住这个韵母的发音,有个孩子站起来说,她要用儿歌来记:天上一颗星,树上一只鹰,墙上一颗钉,地上一块冰。由此可见,通过儿歌,学生不仅可以记住拼音字母的音、形,而且还创设了一种充满韵律的课堂节奏,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说唱,在流动的节奏感中发展了音乐智慧。
智慧课堂开展的困难范文6
一、建构智慧的校园观念文化引领人
观念是行动的指南,学校文化的核心是观念文化。学校观念文化的建构和形成往往需要很长时间的讨论和酝酿。我们思考如何让很有潜力的丹城二小通过有策略的经营,一步一个脚印,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转变局面,凸显办学成效,实现滚动发展。学校积极组织领导班子、家委会、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等认真分析学校办学优势与现状,并针对现在学校教育的困惑,关注人的发展,关注智慧的培育。于是,我们便提出“智慧文化”,并广而告之,家喻户晓。
二小的“智慧文化”以“追求智慧”为学校精神,“追求智慧”是学校文化的一种取向,是学校教育的一种使命,是二小人共同享有的思维方式,是二小人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所崇尚的最完美的行为方式。围绕“追求智慧”的核心理念,我们提出“不能把生源看成是教育的主要问题,二小的孩子,生活要有阳光,谈吐要有涵养,举止要有礼仪,心中要有智慧”的教育理念,提出二小人要有四个“智慧意识”:要有“创新意识”,在观念创新上先人一步,在策略创新上胜人一筹,在实践创新上快人一拍,打造“智慧二小”特质;要有“服务意识”,提供优质的教育和服务,做好服务文章,创造最佳的教育经营环境;要有“绩效意识”,重视绩效评价与绩效管理,把绩效作为奖励人和重用人的重要依据;要有“精致意识”,即要有精心专心的工作态度、标新立异的工作策略、精细周密的工作安排、完美无缺的工作成效。
另外,根据“追求智慧”核心理念,我们确定以“精致·智慧·雅行”为办学目标,以“尚德求真”为校训,以“促进教师的智慧发展,为教师发展服务;促进学生的智慧生长,为学生发展服务”为管理宗旨,承诺“用专业的心做专业的事”,把“自律·自信·自强”作为每个二小人的行动……逐步形成“智慧文化”的语言符号系统。
学校文化的构建取得了可喜的收获:建构了学校智慧文化,明确了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赢得了家长们、多所兄弟学校和上级领导对我校“智慧文化”的认同,引领全校师生和家长进入新环境、新氛围,在探讨和实践过程中,大家得到了各自一定的发展,学校的群体价值目标得以形成。
二、建构智慧的“四有”班子团队文化服务人
建设一支特色鲜明、目标一致、团结和谐、敬业高效的管理团队,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学校的办学水平与办学质量。要提高学校管理工作成效,必须建立一支优秀的管理团队。
坚持学校的智慧发展要有韧劲、谋划学校的智慧发展要有思路、推动学校的智慧发展要有激情、实现学校的智慧发展要有大气。二小智慧型管理者团队有“四有”,即“有韧劲”,面对种种矛盾与困难,敢于挑战,敢于负责任;“有思路”,有发展的谋略,有开展工作的具体思路,能独立、主动组织开展工作;“有激情”,在工作上求实、求真、求深,动真情、出实招、求实效。工作有热情,“有大气”,接纳不足,用人所长;能团结人、赏识人;讲正气讲原则,有傲骨无傲气,放下身架提高身价;能顾大局识大体,不计较个人得失。
另外,还要求团队的特征体现出七个深度:第一,深度解读。善于读学生、读教师、读自我,要读出类型、读出亮点、读出困难和障碍、读出发展。善于以实践者的眼光读理论和以研究者的眼光来读实践。善于把学校管理的战略放在“文化战略”的高度考虑。第二,深度思考。深度思考的核心是从每个人的长远发展和整体发展出发,体现对每个人的具体的思考,需要有整体与局部的结合,远近结合的思考,要有对策性思考。第三,深度转化。化理念为行为、化思想为制度、化知识为德性、化知识为智慧。第四,深度合作。通过“深度会谈”来表达自己真实感受,在内心创造沉静的聆听环境,以自己和他人都能理解的方式表达意见和给予不同的人发表意见的空间,促使学校管理者之间彼此了解,建立一种信任合作与团结和谐的关系。第五,深度评价。懂得科学、合理评价师生,把评价变为促进人的发展的真正动力。全程式评价,弹性化评价。第六,学会创新。不仅仅是个别管理者的某一个观点、思路、策略的创新,而且是形成新的管理风格和新的管理文化。第七,深度发展。形成每个管理者的个人风格,实现研究型管理者团队的目标。
管理就是沟通、服务和引领。二小管理者更能在过程上注重精妙的管理细节,牢牢抓住一些关键节点,把看似平凡的事做优,把看似简单的事做精。虔诚和执著地在一个个教育细节中实践教育理想和智慧,“做一名称职的教育服务者”,精致管理成了二小管理者的实践哲学!
三、建构智慧的浓郁环境文化熏陶人
校园是师生学习、生活和休闲的文化场。我们围绕“追求智慧”的核心文化,按照学生需要和未来社会发展趋势,对校园的功能进行了整体设计,“以怡人的环境陶冶身心,激发灵感”,充分利用校园内的每一面墙壁、每一处空间、每一处布景,让全校师生置身在智慧的校园中,感受着浓浓的文化特色。
具体通过“一广场”“一石”“三梯”“三角”“五廊”“多条路”“多标语和名言警句”体现这一理念,建构智慧之园。一进校门,迎面是“智慧广场”,广场的正前方有一个十分耀眼的高大牌楼,牌楼的正中间书写着学校办学目标———“精致·智慧·雅行”,绿底衬着白色的字,很有气质。牌楼的后面竖立一块“铭志石”,无声地教育着路过的师生。“三梯”,分别是教育楼东面的“崇德梯”、中间的“谦爱梯”、西面的“致诚梯”。沿着楼道一路上去,拐角处张贴着醒目的名言警句。如,沿崇德梯上去,有陶行知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韩婴的“虽有良玉,不刻镂不成器;虽有美质,不学则不成君子”,伽利略的“生命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马卡连柯的“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等,让上下楼的师生感受其中的真谛。为了更好地营造校园内静心读书的氛围,学校智慧地利用三个教学大楼角落布置成无人管理的“温馨小书吧”“雅行小书苑”“爱心小书房”供学生在课外休闲时看书,提倡“不看书不坐凳、坐上凳必看书”,检测与考验二小每位学生的雅行。“五廊”,分别打造五个楼层不同内涵的文化长廊:一楼是孝雅文化廊,二楼是书香文化廊,三楼是剪纸文化廊,四楼是艺术文化廊,五楼是数字文化廊。“五廊”主题新颖,特色鲜明,部分作品来自学生,所以,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路,是方便人行走的通道,是规范人行为的准则,路在我校还是一种文化。我们围绕“智慧文化”给多条路起了名字,如,那条通向食堂的小路为“思源路”,路边挂上“路名片”。“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学生走在“思源路”上,时刻牢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把“节约”“勤奋”的优良传统铭记在心。多标语。运动场、建筑周边的花坛里有“美是文明,美是智慧,美是奉献”“草为德者绿,花为善者红”……这些标语星星点点散布在学校的角角落落,它们是向全校学生征集来的,征集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求知、求真的兴趣,也发扬了学生主人翁的精神。
“处处留心皆学问,处处精心皆可为文化”。有文化的校园,自然成了学生生命的乐园、书香的校园、智慧的学园。
四、建构智慧的校本研修文化发展人
有思路才有出路,有项目才有内涵,有目标才有发展。学校与学校之间管理内涵上的最大区别,是否能引领全体教师以教育智慧实现智慧教育。面对“校本”创新空间越来越狭窄、“校本”创新意识越来越软化的教育管理现状,我校在严格规范办学行为与狠抓教学常规管理的同时,着力深思和解决好“拓展、营造宽松的‘校本’发展空间,增强‘校本’创新意识”这一大问题,营造独特又平实的校本研修文化。
学校以校园“智慧网”为平台,整合空间,引领教师走向学习。建网就是建校。我校“智慧网”集交流、合作、共享为一体,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可充分发挥其互动功能,真正实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便捷作用。我们将师德学习、师训任务、校本研教等有关项目扎根于“智慧网”,丰富网络研修形式与内涵;开展“教育教学案例网上大辩论”与“教学热点、难点大讨论”活动,增强教师团队合作意识,激发教书育人新思维;开辟教育教学理论导读栏目,教师积极参与阅读点评、撰写网上读后感;开展“讲述校园典型故事”与“夸夸身边的人”网上有奖征集活动,学习身边榜样,分享感人事迹;引进“网络师徒帮带”模式,邀请校内外学科专家,组建学校导师团,帮助青年教师点拨创新教学思路,解决教学疑难问题;建立“智慧网”应用与参与考核评价奖励制度,营造人人参与网络研修的氛围。
学校以专业发展专用本为阵地,整合常规,引领教师走向反思。反思,意味着用研究的方式对待日常工作;多样化,意味着更加追求个性与特色。我们关注教师教书育人工作的反思,要求教师做有效性的实事,追求智慧教育,编制《丹城二小任课教师专业发展专用本》,整合工作程序与资源,拓展教师自我成长空间。教学常规工作落实坚持“少而精”的原则,要求任课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与“专用本使用”同步,并侧重于教学实践中的反思与积累,在“量”的要求基础上,更关注每位任课教师“质”的检查与评估,要求教导处的“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与“专用本使用”同步,重视专用本使用的过程性把握,把使用情况的阶段性检查与考评体现在整个过程中,及时提供检查与考评的反馈意见与建议,帮助教师认识自我,寻找问题,分析原因,及时纠正不足并更好地发展自我。最后,我们在《专用本》的使用中及时吸取意见与建议,不断修改完善并积累经验,使之成为教学常规管理、教师专业成长记录与教师年度工作绩效评价的多功能专用本,改进教师工作方式、学校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整体效能。
五、建构智慧的节日活动文化培育人
工作的过程应该是研究的过程,用研究来促进教师发展、促进学生成长、促进学校提升。学校立足校本,全面启动三大发展性课题的探索与研究,分别是“举孝道雅行,育二小少年”的“孝雅教育”实践与研究、“拓展性读写结合导学活动”的“书香校园”建设活动实施和“多元化课堂教学智慧实践与积累”的“同课异构主题校本研教活动”研究,给学校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为促成智慧文化的形成,研究过程中,学校依托一年的四个节日来营造智慧的活动文化,让全体师生以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9月的“读书节”让师生互动,建立学习共同体,以此推动学校拓展性读写活动的不断深入,培养一批勤读、善思、能辩、会写的小能人,享受书香生活,塑造智慧人生;家校联动,以3月份的“行孝节”为平台,开展“走好路、排好队、吃好饭、上好课”行为规范教育月活动,开展“孝雅之星”激励性评价等活动,更多地体现对学生发展的关怀,鼓励更多的学生更好地自我完善,构建学校“孝雅教育”践行、检测网络,共同推动“孝道雅行”活动的深入开展,有效破解德育工作中常见的“家校分离,知行不一,整合不力”难题,营造浓厚的孝雅氛围,形成厚实的孝雅文化;6月份开展“体艺节”,本着“展示特长、放大亮点、开发潜能”的活动宗旨,有序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走进体育和艺术世界,通过体育、艺术实践、展示活动,开发体艺强项,培养体艺小能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12月份开展的“科研节”敲响二小教科研活动的最强音,多渠道搭建教师专业发展锻造、展示平台,营造学校教科研文化。智慧的系列节日活动有效提升了全体师生整体素质。
二小全体教职工脚踏实地的在三大课题的引领下努力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更有情趣更有内涵,自觉地在科学的理念引导下开展更有效的工作,突显教书育人的创造性劳动特点,用专业的心做专业的事。课题研究强化了教师追求智慧的意识,引领他们形成追求智慧的思维方式和教育品质,教师逐渐能去思考“怎样让学生生成智慧”“怎样培养智慧学生”等问题,这种品质的形成是常态教育活动无法实现的,唯有真正的研究才能达到如此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