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的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创新创业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创新创业的意义

创新创业的意义范文1

国家十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提出,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创新创业教育来说,意义是深刻的,其实际内涵也是丰富的。创新创业教育包含了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两部分,两者互为依托,互为关系,创新是一个国家民族振兴的根本,是国家走向独立自主的强有力支撑;创业则能有效地反映出国家教育体制下新一代年轻人的精神风貌和品格特征,是一个国家活力的体现。国家强大与否,在于新一代是否具备卓越的创新创业能力和高尚的品格情操。而目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相对于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培养目标来看,还有着很艰巨的路要走,这是由目前高职艺术设计教育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所决定的。我国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诸多实际问题,有着较大的提升和完善空间,如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认识和目标定位不明确、体系尚不完善;人文素养与技术型高职教学之间的矛盾;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艺术设计人才与当代大学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问题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去研究、去思考。笔者就塑造创新创业型艺术设计人才为切入点,围绕新时期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中对知识、能力、结构、素质等所需要思考的问题,来对高职艺术设计教育谈几点思考。

调整人才培养模式,转变观念,兼收并蓄

艺术设计是实用艺术的一个分类,是生活中对功能、形式、美感的再创造,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艺术设计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已有近三十年时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艺术设计教育也经历着一场变革,一场关于时代人才本质培养的变革。传统的艺术设计教育,在学科分类上、培养任务上、实践教学上,更加侧重于对社会特有行业人才的培养,关注与学科人才本身。然而,在现阶段应该以培养具有较强创新性和创业能力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中心,明确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向导,把培养学生的创新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放到同样重要的位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

目的。

观念决定行动,行动决定发展,目前,在德国、澳大利亚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对职业教育有着先进理念和全面的认识,而大陆的高职院校,在教学理念和教学实施上,还有众多的不足,我们应该抱着虚心的态度学习,积极走出去,勇敢引进来。笔者所在的大学,通过与台湾龙华科技大学进行合作办学,将学校老师派到台湾去学习他们的优秀教学理念,并合作开办“文化创意龙华班”加强教学思路的沟通融合,借鉴其在教学上的先进经验和方法,将台湾地区的优秀技职教育理念引领到我们的课堂当中,以带动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提升全人教育理念,实现培养对象品质提高

现如今,有众多的高职院校在教学中,一味地强调职业教育的技术性,而缺失了作为创造主体中的人的素质培养,采用学科和职业为导向,培养学生单一的学科知识,从而导致了知识结构被割裂,学科之间被孤立,这必将造成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失衡和不足,培养出来的人容易产生片面性,思维方式缺乏系统性,很难谈得上所谓的创新创业,这也就背离了艺术设计教育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所应担负的责任和义务。正如中科院院士杨叔子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先进技术,一打就垮。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优秀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不打自垮。”要认识到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它是通识教育、能力培养、综合素质的高度统一。而作为人才培养第一战线的高校来说,艺术设计专业是集知识、技能、实用于一体的教育,正如德国包豪斯设计艺术学院所倡导的“技术与艺术相结合”,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是“知识与技术并重,理论与实践同步”的教育体系,我们不能单纯地把高职教育简单理解成为技术教育,缺少知识文化的技术,终归是走不远的。我们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应关注到学生“一专多能”的社会培养需求,在强调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更不可忽略综合素养的提高,才能为创新营造条件,为创业奠定基础。

台湾技职教育所倡导的全人教育,鼓励跨学科互动及知识整合式的通识教育,对我们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来说,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爱因斯坦曾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因专业教育可以使人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全人教育强调学科间的整合学习,并明确了没有任何一种科目、议题或因素可单独解决当今世界发展的相关课题。只有透过学科之间的互动、影响和渗透,超越学科间的各种限制,才能开拓新知识学习与研究问题的视野,真正将世界还原为一个整体。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作为培养具有较强创新性和创业能力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平台,倡导全人教育将有着积极的意义,有助于学生整体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转变学生学习观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从目前高职艺术类学生专业结构特点来看,由于“艺考热”带来大量“集训”学生进入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习的局面,全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呈现一幅欣欣向荣的姿态,从表面上看,这对推动国家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是有利的,但这一现象背后,却也隐藏着众多的实际教育问题,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快餐式”考生不在少数,这样一类型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后,往往对专业感到迷茫,或发现自己专长根本不在所选专业上;或根本就没把自己所学的专业当成未来的发展方向,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里,从而形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强,实践能力薄弱,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不高,与教育要求相距甚远。

面对教育中所出现的“怪”现象,调整教学思路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明白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重点,应该是培养高素质、融知识与技能为一体的创新创业复合型实践人才,并培养学生对美的创造力、鉴赏力和组织能力,并运用于生活。强调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目的,制定相应的教学管理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标准评估体系,保证创新、创业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要形成精通一个专业,兼通两三个专业,构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既专又博的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在教学中采用创新式课堂教学,让学生以团队进行学习,教师通过“项目化教学”设置相关综合课题、竞赛,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通过团队合作,来发挥大家的不同优势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专业特长,为将来的工作就业奠定专业知识和品质基础,从而达到培养目的。在团队式教学中,可以保证学生最大可能地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发挥自己的长处,并能够在学习上建立信心,这将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保证教学资源和教学效果最大化。

强化“软硬件”建设,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可行性

创新创业型艺术设计教育,离不开“软硬件”的建设。由于目前我国各地区、各高校的发展不平衡,存在着软硬件条件上的差别,从而也带来了学校间在创新创业教育上的差别。相对来说,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的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要做的更加深入一些,各方面条件也更加成熟。然而实行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期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必不可少、不可不行的方向,也是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必然。加强软硬件建设,也便成为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必然要求和条件。

1.加强新型“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师资是保证教学的首要条件,在以往的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中,对教学有着明确的定位,讲求实践性,加强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倡教师要与企业接轨,走向企业,走向社会,将社会中的实际案例带到课堂中来,成了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必然要求。然而,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教师仅仅走向社会,还是不够的,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将带来社会经济文化的差别,高校教师在走向社会的同时,更要走出国门、走进世界一些优秀的高职院校,走向他们的课堂,学习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教学经验,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这将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和学校的发展,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必须自己有一桶水,甚至是一池水,一池有着源源不断水源的活水,这样才能给学生以足够的知识教育,才能满足新型“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才能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要求。

高职艺术教育应走向“国际化”,在倡导“走出去”的同时,也应该积极地“引进来”,聘请境外优秀的教授学者,担任学校的创业导师、客座教授,这将对提升学校的创新创业氛围和创新创业的开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学校教师的教学交流,提供了多渠道、多方位、多角度开展的可能。

2.改变传统教师考评机制,促进教师教育活力,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保障。教师评价机制会很大程度地引导教师的工作方向,传统的教师考评机制,针对教师从事科研、等能力来作为教师职称提升和奖励的标准,然而,作为高职院校而言,教学定位不同于本科,那么在教师考评体制上,应该也随着教学定位而改变,在考评中,应关注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注重与产业的结合力和成果转化能力为主,改变对教师以单一发论文、评奖、做科研等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以实践指导及转化能力为主,科研、为辅的考评机制,注重教师自身综合能力提高,转化考评导向才能更好地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才能更有效地引导教师的积极性和方向性。

3.实施“工作室”制教学,提升岗位贴近度,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手段。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增强学生融入社会,融入岗位的真实性和贴近度,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可以在学校中实行工作室制教学,通过在硬件建设上的提升,引导在职教师将社会上实际项目带到学校来开展,教师以工作室为平台,再结合教学课题的实施,让学生参与不同环节的设计。而学生则以团队式与教师结对子,融入到工作室中担当项目中的不同工作角色。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度,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便建立社会实践经验,从而更有利于学生对未来工作环节的了解,让学生有效地与工作岗位相结合,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运用工作室这个实践教育平台,实现实践育人。同时学校可以设立创业基金,用于鼓励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创业活动顾问,为学生创新创业创设优质的软硬件环境。学校则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在宏观的层面上,对工作室制教学做监管,促进工作室教学的有效开展和落实。

4. 倡导课堂教学应以“育人为先、技术为后”,提升学生综合创业品质。大学作为培养新时代社会有用人才的场所,在传授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将是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加强专业综合能力教育之时,应强调课堂教学 “育人为先、技术为后”,注重全人教育的理念实施,提倡学生品质素养的全面提升。

改进课程结构,落实创新创业教育的操作平台

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落实,离不开有效的学习,理念要“落地”,课程的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学生的学习实践中,课堂教师的授课,仅仅是学生成才的一方面,高职院校应该大力发动社团的机动性和灵活性,作为课堂教学之外的创新创业学习补充,提升学生对自我能力的认识,完善学生全方位素质的培养。

1.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加强创新创业教学导入机制。在三年的高职教学中,应该在一年级的基础阶段、二年级的专业阶段、三年级的实践阶段中皆打入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业模式的训练,将“创业教育与创新活动结合、与就业指导活动结合、与校园文化活动结合”,采取“项目管理”的办法,开展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活动,让创新创业成为学生学习中的一个习惯,形成常态化。再通过教师在组织教学时,把握时事热点,将每年最新的案例亮点呈现在课堂中,催生学生学习创新方法论的意识。另外再通过案例式教学,强调学生的创业模拟真实性,便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课外社团活动中,注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在各个高校中,社团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社团为学生参与社会,融入社会,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窗口。相较课堂教学,在社团中,学生的自主性更强,更加能体现时代学生的个性风貌,通过在社团活动中,注入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让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常态,再由有经验的老师来担任社团指导老师,通过从宏观的角度来指导学生、给学生以建议,这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为将来走上社会,自我创业,带来极大的好处。

完善评价考核机制,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

在传统的考核机制中,基本上反应的是学生单方面专业能力,不能有效地反映出学生综合能力情况,同时,对学生的发展,也是缺少有效的指导性。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可以通过对学生创新意识、创业实践能力,情商表现等综合素质的考量,对学生给出客观的评价,从而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体现,并通过建立网络综合评价平台,提高考核评价的直接效果,使得学生能够更直接、更全面地了解自己所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所在,并得到改进意见。通过这样的平台,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并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努力点,而老师则是可以通过这样的平台,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而为“因材施教”建立了平台基础,这将对指导学生学习和努力方向,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针对性,有着极大的帮助和推动作用。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教育现阶段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实现国家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创新创业教育意识的提升,这就需要全社会联动,来提高运行效率,对于我国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来说,由于传统教育观念、实践条件以及教育政策的原因,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各项政策和实践机制都不完善,还有着很长的路需要走,但我们坚信,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人们在教育上的认识,也会随着不断提升,教育工作者和管理层在教育理念上,也将不断深化,这将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前进,从而,推动国家向着繁荣富强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薛川.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 [J]. 职教论坛・2012 (11):61-65.

[2] 马萍萍. 新形势下对艺术设计人才创新与创业教育实践的探索[J].黑龙江文艺界2009(03):04-05.

[3] 孙以栋.厚德健行,创新创业一基于工作室制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J].装饰,2009(02):104.

[4] 余继平. 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1(18):223-224.

[5] 刘宗红.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实践的探究: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校中厂”模式考察感悟[J]. 艺术科技,2013(07):288-289

[6] 周惠林. 关于“工作室制”艺术设计创新人才的培养[J]. 艺术设计研究2012(S01):126-128.

[7] 徐亮. 包豪斯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启示[J]. 价值工程. 2010(03)

[8] 陈宏武,陈鑫. 全人教育视角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J]. 教育与职业. 2013(11)

创新创业的意义范文2

发达国家十分注重发展创意产业

创意产业是指依托强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基础和版权保护措施,将无形的创意,通过软件及电子信息技术转化为拥有版权、具有实用价值的文化消费产品,是现代版权贸易的高端文化产业。21世纪是高新文化与高新思维和高新技术结缘的世纪,创意产业正是这一高端相融的产物,是顺应世界“休闲时代”前卫要求的知识性产业,因而也倍受知识产权的保护。国际知识产权联盟将创意产业分为四大类:一是数码影音版权产业。包括录音产业(如唱片、磁带、CD碟片等)、影视产业(如影碟、影带、图书碟等)、动漫产业(动画、漫画)、版权软件产业(如数据处理、商用软件、交互式游戏软件、动漫画软件、广告软件等);二是旅游服务与休闲文化服务;三是数码影音硬件产业;四是与版权产业关联的高新技术配套产业。

创意产业的精髓是文化的创意和创造力与高新技术创新的超强融合。它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以无形的文化创意和数字技术内容替代传统的物质资源。在生产过程中,除了人的智力资源和软件技能外,其产品几乎不消耗物质资源,具有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适合高智力人才就业的优势。创意产业拥有广阔的消费市场,任何一项物质产品的生产,总有消费饱和的时候,然而人们对创意产业生产的文化产品,就像吃饭一样,每天都要进行文化消费,始终没有产能饱和的时候。尽管创意产业有极其巨大的消费市场潜力和高额利润空间,但如果没有当今高新技术和高智力人才的支撑,就不可能使创意产业会成为全球最能创造财富、最能创造就业机会、能源资源消耗最节约的新兴产业。

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与文化产业相结合,是近年来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动力。美国政府早在1959年就开始研究创意产业,把创意产业分为核心版权产业、部分、边缘和交叉创意产业四大类。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美国创意产业在1992年已达到3250亿美元,到2003年达到了12680亿美元。2006年美国商品和服务对外贸易逆差高达7636亿美元,创下近五年历史新高,然而创意产业却实现顺差1200亿美元,是美国对外贸易创造顺差的主流力量。美国的创意产业基本与新经济条件下的高新技术产业同步发展,属于知识经济同时代的产物。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由于信息技术与集成电路和软件的超前发展,为创意产业的兴起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而创意产业的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发展过程,又为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集成创新和设计研发智能化提供了超前发展的动力和空间。美国的硅谷既是微电子和光电子的世界级科技型高新区,又是国际创意产业软件服务外包的集中产地,其数码影音、动漫画、娱乐软件产出占有重要地位。

倚重高新区兴建国家创意产业基地

2006年,我国动漫产业收入超过45亿元,产出达3万分钟以上,是2000年的3倍,对通信业务收入、创意产业和IT等产业的直接拉动度为14%。2007年一季度创意产业总产出已超过2004年的全年产出。国务院10部委《关于推动我国动漫创意产业发展的苦干意见》指出,要建设国家动漫产业基地,促进动漫“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力争在5至10年内使我国动漫创意产业跻身世界动漫大国和强国行列。国家对高端文化产业的超前安排,为高新区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国家发展创意产业的布局上讲,创意产业与高新区的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链高度关联,高新技术的内生近缘性极强,而且产业的体制和机制都是“官办民助“,是国家科技与商务和文化等主管部门联席推动的重点产业。以高新区为依托建设国家创意产业基地,有利于国家和地方政府以最好最少的投入,对高新区和文化产业的存量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在加快创意产业基地建设上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从高新区新阶段的转型安排上看,“效力压力”不足是难点,投入产出效率和优质高新技术资源聚集效率与世界创新型国家高新区的平均水平相比,差距悬殊:

一是人均和单位占地面积的投入产出经济附加值(EVA)很低。二是人均占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授权量极少。高新区要抓住创意产业高增值、高技术和高成长的特点,从中深入培育一批知识文化服务业,使之成为高新区“二次创业”的推动器。

国家高新区“十一五”发展规划已明确提出,要在国家战略中承担起更加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就必须有一部分高新区率先建成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围绕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发展的特征和目标,借鉴一流园区的成功发展经验,结合中国高新区发展阶段的具体状况,选择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深圳、西安、武汉东湖、成都高新区作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试点和示范园,并逐步增加试点数量,充分利用具有产业基础良好、机制体制灵活等优势,从产业集群式发展、企业内生式成长和机制创新式突破等三个层面不断探索园区发展的路径和模式,提升园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力争在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过程中,有2-3个以上的园区脱颖而成为真正在国际上拥有较大影响力的世界一流高科持园区。要求试点园区要积极培育新业态,抢占全球产业制高点。鼓励创意创新创业,推进建设文化创意、生物工程、金融信息服务、高新机电产品、光电子等各具自主创新特点的专业园区。通过发展创意产业,营造文化产业强大、彰显人文科技新时代的园区文化理念和精神。2005年5月,中关村高新区率先创建北京中关村创意产业园,经过两年的探索运行取得初步成效。高新区要发展创意产业,关键取决于自身的软实力、硬设施与创意产业市场潜力和长远发展规划。

高新区二次创业的着力点

据相关统计分析,全世界2005年的创意经济总产值高达2.9万亿美元,预计这一数字到2010年将增加至4.1万亿美元。近几年来,我国国内大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武汉、杭州、青岛及其高新园区,都围绕着各具特色的创意产业制定了相应的发展规划,并成为高新园区二次创业高端选择,在创意产业发展政策意义被上升到足够的高度之后,高新园区应该如何打造其创业的着力点,其作用是相当重要的。

1.着力提高园区创意产业运营能力

设施管理是指围绕高新区内一定空间的产业和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以提高客户对象工作效率为目的、引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新型工作手段的硬件环境建设与管理服务。尽管创意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之间的园区发展模式高度关联,但仍有它自身的管理规律。要把高新区的设施管理创新与创意产业的专项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按照“企业单点管理、产业关联管理、园区系统管理”的科学定位,在不增加或少增加硬件设施的前提下,提升园区对创意产业运营的能力。一是集势。将高新区的发挥优势和创新优势与创意产业和新型媒体的借用优势进行有机整合,形成具有时代前沿的全新集成优势。二是集约。国家明确提出对土地开发空间实行积极、重点、限制、禁止开发的四类调控政策,国家级高新区原有的土地开发空间已十分有限。因此发展创意产业要与高新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挂钩,要坚持园区占用土地“零增长或负增长”的集约化设施管理方针。通过淘汰和清理非高成长、高增值、强辐射的中低产业,向空中、地下扩展作业面积,从园区产业集效率上提升投资密度、建筑密度、自主知识产权含量和土地产出的附加值率。三是集群。主要包括创意产业和动漫企业的集群。加快工业设计、动漫游戏研发设计、软件设计、建筑与规划设计、新闻出版创新、广播电影电视及音像制作、广告与咨询策划、文化创作等领域的发展,构建高新区以组建创意设计企业集群为主体的产业链。

2.着力打造高新区创意产业链

从文化产业创新上讲,创意和创造作品就是创造差异,有差异才能有市场。高新区的差异化,一是企业集群一地或在同行比较中有了技术、质量和价格的差异化程度评价标尺,为园区企业带来竞争与合作的压力,需要通过企业要素聚集的差异竞争与互补和集成,形成园区经济内在差异化优势;二是针对其它高新区的竞争优势,将自身差异优势与引进园区外的差异优势,进行整合、集成和再造,创造出新的园区经济外在差异优势。持续维持园区经济的内在与外在和谐相融的差异化优势,是高新区竞争制胜的根本所在。新拓展的创意产业是高新区的新族,务必在起步阶段就要运用差异化的理念、紧密结合高新区自身实际和基础,充分吸取高新区已往电子信息产业雷同率高达85%以上的教训,正视区域差异,因地因园区制宜,构筑园区差异创意产业链。“创意”环节差异化是创意产业链差异化的核心,而动漫画表现形式的差异化是重点。建立各俱特色、创意度高的优秀原创生产和民族民间的动漫素材软件、公共技术服务体系,全力推进高新区创意产品差异化、民族化和国际化的进程。对高新区的创意产品出口和动漫软件服务外包,应统一享受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同等优惠税政策。

创新创业的意义范文3

关键词 医学生 创新创业 能力 培养 影响因素

Abstrac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medicos have a strong abilit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is very important. However, there are many disadvantage factors in the process of train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In this paper, it is analyzing from two aspects of themselves and external factors, and summarizing the main influence factors of medico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To help find out th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 feasibly improve medico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careers.

Keywords medico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training; influence factors

0 引言

大学生承载着祖国的希望,如今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仍难以快速有效地解决,当面对社会的剧烈竞争下,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不仅仅取决于学历的高低,更要靠自身创新创业的能力。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医学生更是如此。医学是一项人类与疾病作斗争,以战胜疾病、增进健康的科学,因为医学上各种疾病的变幻莫测,治疗对象的个体差异,使得医学成为了一项非常深奥的科学。身为医学生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和创新思维。科研创新能力对医学生的学术研究、科研探索等方面有重要的影响,可使其在工作上突显优势。①近年来随着医学毕业生逐年大增,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找到专业对口薪酬合适的工作对部分医学毕业生来说是件难事,因此自主创业不失为一个好出路。只有了解影响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因素,并对症下药,才能真正提高医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促进医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

1 自身影响因素

1.1 创新创业意识不强

很多人都认为学医是一个好出路,医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发展专业技能上投入了非常多的精力,觉得在毕业后只有在医疗机构工作才不负众望,才对得起辛苦付出的几年学医生活,父母也希望孩子毕业后可以进入医疗机构上班,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安安稳稳过日子,因此医学生自身的创业意识不高。在校园课余时间比较少,学习氛围浓厚,很少有人把较多的时间用来做科研创新项目,而且做科研创新项目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金,因此他们也很少有做科研创新项目的想法,即使有这样的想法,也找不到足够的人组成团队,或者因为团队里各个人的看法不同,就放弃科研创新项目。在种种思想压力下,医学生只好放弃将时间和精力投入于创新创业,而去专攻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上,认为学习成绩好才是最重要的,他们没有认识到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对个人的重要性,少有创新创业的意向。创新创业意识支配着该学生对创新创业活动的态度及行为,②若其意R不强,创新创业能力则难以得到发展。

1.2 缺乏社会经验和社会关系

医学生的课程繁多,学习任务艰巨,所以他们大多只关注于专业课程的学习,课余时间更多的是用于预习和复习专业课程,课外活动参与度不高,与外界交流甚少。这种紧抓学习不松懈的精神固然值得学习,但会产生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缺乏社会经验和社会关系。一个创新创业项目的开展需要各方面的准备,比如需要有团队的支持、学校的支持、资源充足、资金到位等,在开展过程中也会遇上很多困难,在社会经验和社会关系不足的情况下,种种创新创业的想法往往只能纸上谈兵,难以得到实践,也无法解决在开展过程中的难题。

1.3 知识储备不足,缺乏自信

医学生课程专业性强,课时紧凑,平时课堂上的学习跟创新创业相关性甚少,课外也较少钻研与创新创业有关的内容,相关的知识储备量不足。③创新创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创新创业实践达到的高度。④创新创业实践不仅需要学生能够掌握专业知识并能合理思考和应用,还要有足够开阔的视野和广阔的知识面。一件事能够做成功首先要有满满的自信,而这自信来源于个人知识的储备程度。很多医学生因为自身知识面的局限性而胆怯,甚至是逃避,在这样的心理作用下,创新创业能力难以得到发展。

1.4 缺乏实践能力

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必然离不开实践,只有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发现不足,才能完善自己。而将创新创业想法真正付诸实践的时候,需要多元化的实践能力,如:扎实广泛的专业技能、科学的创新技能、团队合作技能、人际协调技能、人员管理技能、风险的防御技能等,⑤实践能力的匮乏必然影响创新创业项目的开展,若创新创业项目无法开展,想法得不到实践,势必影响个人能力的发挥。

2 外界影响因素

2.1 家庭方面的影响

(1)父母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应该做好孩子的榜样,用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水准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引导其正常、健康的成长。⑥若父母从小就善于从各方面培养孩子自主思考、发现和提出问题、大胆设想、勇于实践的能力,那么孩子的创新创业思维必定得到发展。若父母总是对孩子的想法进行干预,过多地给孩子灌输自己的思想,或者总是策划好一切让他们照着走,那么孩子就会形成思维定势,产生思想上的依赖,遇到问题懒得思考甚至不会思考,这将会对孩子产生极坏的影响。

(2)父母的传统观念尚未完全改变,他们喜欢追求平稳、安逸,在他们眼里好好学习,找稳定的工作才是最重要的,他们缺乏创新创业意识,有时甚至反对孩子创新创业,担心孩子在创新创业道路上受苦受累,客观上促使部分医学生缺乏创新创业的动力,阻碍其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⑦

(3)大部分医学生在校所需的费用都是由父母提供,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创新创业需要有一定的资金投入,而对于他们来说只有靠父母给予经济上的支持,当综合家庭经济状况等各方面条件来看时,他们宁愿选择舍弃创新创业的想法也不愿用父母的血汗钱来投资到一件未知结果是成是败的事情上。

2.2 学校教育的影响

(1)创新创业教育力度不够。高等院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的教育,更应加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可适当展开创新创业的课程和活动,以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创新创业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等,培养符合当代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⑧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非常注重专业性、系统性和规范性,强调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的应用,却忽视了知识的相互联系、交叉和融合,这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⑨学校开设的课程种类众多,虽然有部分课程与创新创业相关,但大多是以选修课的方式进行,教授课时较少,学分较低,难以得到学生的重视。而且医学院校大部分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基本没有创业的实践经验,不具备专业的创业理论和实践经验,教育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信息量少。⑩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只是泛泛而谈,没有注重学生是否汲取到相关知识,是否有不同的看法。学生也只是报着修满学分的心理去上课,没有过多的兴趣和思考。学校对创新创业的教育力度不足,没有引起学生重视,这是影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原因之一。

(2)教育体制不完善。首先,医学生专业课程多,在教学过程中以老师主讲为主,忽视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疏导。虽然现在很多高校都引用新的教学模式,如PBL、LBL等,但仍没能广泛地频繁地实施。新教育方式在实施前需做的准备工作较多,实施起来也相对复杂和困难,所以在实施过程中大多停留在形式上,没有从真正意义上使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得到提升。其次,在期末综合测评中,学科成绩的比重高而学生素质拓展、社会实践、科研创新等方面的比重相对低很多,在奖助学金的评定中学科成绩是最主要的参考标准。这样的评价体系对教师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的积极性都是一种极大的打击,严重影响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Z

(3)导师队伍小,学生缺乏引导。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需要老师的引导和纠正,使学生的想法逐步步入切实可行的轨道上,在实践的过程中更需要老师的指导,由此可知合适的导师对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如今本科生导师制在许多高校得到大力推行,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创新创业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本科生导师制已得到实践检验和认可,实践证明本科生导师制下的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明显比普通高校生强很多,可见导师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项目的开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在选导师时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担任导师的教师需具有足够的责任心、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等,不仅要有能力启发和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同时要有能力使学生的知识面横向拓宽,纵向加深。\在综合各方面来考虑之下,能够选为导师的教师占较少部分,导师队伍小,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因此很多学生在思想上和实践中缺乏导师的正确引导,其创新创业的思维和能力提升幅度不大。

2.3 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对医学生抱有很高的期望,导致医学生对在学习过程中看待自己能力高低与否会产生偏差,认为只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顺利毕业就能够到医疗机构上班。医学专业人才就业前景大,这给医学生勾画了一个美好的蓝图,使医学生缺乏就业的紧张感,缺乏创新创业意识和动力。随着社会的进步,它需要的是勇于创新,敢于创业的人才。现在社会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这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积极性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可是我们不难发现这些鼓励往往停留在口头上,没有给大学生创新创业带来实际的便利。我国在创新创业平台和实践基地的建设方面相对薄弱,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缺少实践的机会和资金的支持也是阻碍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一大因素。]若社会能够大量融资投入到这方面,这将是对学生创新创业的一种实际鼓励和巨大的帮助,有助于培养勇于创新创业的医疗人才。

3 结语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新形势下国家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是高校生综合素质的核心,是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只有认识到影响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注重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协同培养医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培养出符合新时展要求的优秀医学人才。

L鼙究翁馕阄鞲叩冉逃萄Ц母锕こ滔钅浚?014JGB198);右江民族医学院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专项课题立项项目(JGZZ2013-03);右江民族医学院2014年度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项目(右医教字[2014]39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中药化学学科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发[2012]32号);广西重点学科药物化学学科(下转第160页)(上接第34页)建设项目(桂教科研[2013]16号);2016年广西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自治区级创新创业民族医药教学团队(桂教高教[2015]93号、桂教高教[2016]6号)

*通讯作者:黄锁义

注释

① 李江滨,余勇珠,黄国滨,等.科研创新能力对本科医学生就业的影响[J].科技视界,2013(30):27-28.

② 范春,陈旭东,王莲.医学类本科生创业意识影响因素现状调查[J].高教探索,2014(4):173-176.

③ 冯修猛,周雪,李雪梅,等.现阶段医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医学信息,2010(8):1993-1994.

④ 赵燕.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创新研究[J].学校建党与思想教育,2014(6):63-64.

⑤ 徐善玉.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因素以及对策探究[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3(1):172-173.

⑥ 曾庆森,冯勤辉,王文裕.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影响及作用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26(11):236-238.

⑦ 许倩,方晓东,周峰,等.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因素分析[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3(35):82-83.

⑧ 张小勇,范璐,王英,等.创新创业训练活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影响的调查研究[J].中医教育,2015.34(4):51-54.

⑨ 吴柯.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2(10):15.

⑩ 杜晓莉.医学院校大学生创业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5):865-867.

Z 卢艳军,季英鹏.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分析[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5(3):14-17.

[ 黄锁义,李容,潘乔丹,等.本科生导师制下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1(2):22-24.

\ 张忠民.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3):25.

创新创业的意义范文4

关键词: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课程改革;计算机专业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3022802

0 引言

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另一方面大学生“睡课堂”现象层出不穷,二者相互胶着促使教育不断深化改革以适应人才培养的新目标。随着就业压力的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上了创业之路。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计划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本科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逐渐掌握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创新实践的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湖北省于2013年启动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提出不仅要重视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科研能力,而且也应将创新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并提供平台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我校申请的“校园行――音乐播放器”项目被立项为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该项目以Visual Studio 2008为开发平台,选用C#作为开发语言进行Windows窗体应用程序的开发。通过项目实践,组员对计算机专业课程中的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实战中学习前沿的软件开发技术,整合所学课程知识、查找网络资源、选取开发工具,无一不在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切实体会到大学生创新性计划训练项目对于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积极意义。

1 计算机类课程改革面临的问题

计算机类专业课程对实践性要求很高,不仅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程序开发能力,还要具备软件项目的整体管理理念和团队合作精神。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完成验证性实验为辅。通过调研发现,高校中95%的实践类课程其理论和实践比例低于1:1,实践环节严重不足,加之计算机专业课程被分散到在大学四年中,课程之间相对独立分散,不利于整合性学习,学生开发能力不强,创新能力不足更谈不上团队合作。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1.1 传统教学方式与现有人才培养目标不适应

高校普遍采用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在绝大多数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课内实验阶段,学生多完成验证型实验,以C语言为例,验证型实验同设计型、拓展型实验比例为8:1,教学目标并未以自主分析和创新为核心对整个课程进行有效掌控。绝大多数学生并未真正参与完整项目实践。

1.2 教学时长和项目不匹配

一周4课时为国内高校普遍采用的教学形式,在学习了一定的基础知识(通常1-4周)后,转为一周2课时理论加2课时课内实验的形式。对于计算机专业课程而言,实践的紧密性与知识的不连贯性之间的矛盾容易让学生产生不知所措的倦怠情绪,学生不能有效地深入知识体系。一周2次课的时间间隔,使得在下一次上课时不得不重新对上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回顾。课时短、间隔长导致无法用项目背景去引导教学过程,使得学生在学习时因知识的零散和抽象感到迷茫,因知识的不连贯和脱节而感到浮躁。

1.3 专业课程分散难以整合为开发能力

由于在大学里计算机专业知识体系被分散到四年的课程中进行学习,课程在结构上较为松散。如我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为:大一开设计算机导论和C语言程序设计,大二开设Java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Web应用系统设计,大三开设Hibernate、Struts、Spring框架技术、编译原理、软件工程,信息安全,大四主要为选修课。由于在基础课程阶段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导致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一旦涉及技术上的问题就感到困难和排斥,不能进行深入的自主式学习,学习的驱动性不强。

1.4 目标不明创新意识匮乏

通过调研发现,大多数学生在入校选取专业时具有盲目性,并不明确自身的就业规划方向,因此缺少学习目标和动力,惰性在三本院校表现得尤为明显,学生创新意识淡薄。良好的创新环境氛围的缺失,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基于应用型大学对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鼓励学生多参加课外实践锻炼,在实际开发过程中不断地自主探索新技术,通过实践掌握系统开发的完整知识体系。

2 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在计算机课程建设中的必要性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将“创业”提到一个新高度,要求各地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健全创业成果和学分转化教学管理制度,允许大学生休学创业。政策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非常大。创业的前提是具备创新意识,但是由于高校缺少创新训练环节,学生缺乏实际创业环境与经验,所以毕业后很难在短期内实现自己的创业理想。因此在校内提前进行创新创业人才孵化是非常有必要的。湖北省从2013年起每年开展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项目逐步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能力,创新创业项目不仅可以督促学生学习、掌握和灵活应用理论知识,还能培养团队合作能力、交际能力。与此同时,各高校也意识到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如加大校级学生科研、教研项目扶持的力度,设立素质学分,支持并鼓励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建设校内人才孵化基地;加强校企合作等。

2.1 创新创业项目的建设内容

我院承担了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多项项目。以“校园行――音乐播放器”项目为例,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有力的促进了项目组成员对计算机相关课程的深入学习实践,激发了学生对前沿技术探究的兴趣。本项目具有四个优点:无弹窗无后门,安全性高;内置校园广播和网络电台;独有的一键进入夜间模式和轻松休闲的动感娱乐游戏。从选题、可行性论证、资料收集、软件开发、运行测试,项目组成员全面感受了创业流程,将以前所学的分散的知识有机融合到实际项目中,打破了课程之间的桎梏,在实际应用中对所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全面整合。对目前主流音乐播放器所采用的技术进行充分的调研并撰写技术文档,拟定项目实施计划,完成需求分析、软件设计和编码,设计测试用例及小范围地用户体验调查。系统采用MVC设计模式,对于视图层(View)进行界面的统一设计,控制层(Controller)进行统一管理,根据用户操作发送的命令请求一层一层的进行判断选择,最后调用模型层(Model)提供的接口响应用户的具体操作。

2.2 项目依托的计算机相关课程知识

C语言、C#、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编程语言类课程,数据结构、离散数学等算法类课程,数据库系统概论、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编译原理等系统原理课程,及软件工程、专业英语等基础课程的学习均为项目实践提供知识基础。安装Microsoft Office Visio、Power Designer等建模工具,展开分析设计、绘图等。项目组成员以项目为依托进行自发性探索学习,对计算机相关课程进行了整合实践,将原本分散的课程知识汇聚到一起,不仅巩固原有知识,而且对各课程知识之间的联系有了一定的掌控力。

3 探索计算机专业建设改革思路

德国教育宣言曾经说过: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人们适应传统的世界,不是着眼于实用性的知识和技能,而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力,以便使他们在目前无法预料的种种未来局势中,自我做出有意义的选择。计算机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自主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为以后创业积累经验。改革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3.1 课程模式调整

扩大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比例,可采用目前流行的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放到课外,通过慕课、微课、网络课堂等形式让学生自学,而将项目引入课内进行讨论,学生在实践时产生疑问,以疑问带动讨论,激发学习兴趣。翻转课堂时间以4个课时为宜。

3.2 鼓励大学生科研立项

高校应多鼓励在校大学生参与校内,省级,国家级科研项目、创新创业项目的申报,校内申报条件可适当放宽,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大一新生跨年级、跨专业进行联合项目的申报。

3.3 建立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基地

校内建设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基地,引入企业支持,迎合市场需求,找准切入点,实现项目推出的产品市场化,以产品保障项目进一步完善。在大三阶段可挑选部分学生率先进入基地,参与企业级项目的实践。

3.4 建设计算机专业课程圈

由于计算机专业的课程群体系庞大,不利于对低年级学生开展创新意识的培养,所以提出课程圈的概念,即针对每个年级设立不同课程圈,相关课程组成

圈,圈圈环绕形成整个计算机课程群。图1表示课程圈详图。圈与圈之间用课程设计相连,课程设计采用企业工程师和专职教师联合授课的形式。大一学生可围绕C或者Java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完成不带界面的简单项目,如运动会计分系统、校园歌手大赛系统、银行系统等;大二可进行Web项目实战,如教师工资系统、物业管理系统等;大三下学期部分学生可进入企业扶持的校园孵化基地;大四争取所有学生进入孵化基地锻炼。

图1 课程圈

4 结语

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项目实践,需综合运用已学过的课程知识,在团队协作和沟通中相互促进。既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创新创业项目实践训练的角度,为今后的计算机建设改革提供了思路,对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胡桂兰,覃志东,董国胜,陈捷.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对软件工程课程的积极意义[J].计算机教育,2012,(12):5659.

[2]曹剑辉,周合兵,罗一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8):195198.

[3]陈洋,闫达远,明道福.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的实践与思考[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9396.

创新创业的意义范文5

[关键词]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 体验行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4 ― 0138 ― 02

一、新形式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分析

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面临的严峻考验之一,就是一毕业就面临失业。高校扩招、全球金融危机等带来的就业压力日益严峻。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应对这一难题。针对我们学校近年来开展高校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及自身课题指导的情况,我对此有一点思考。

我们可以看到,当今世界, 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正在日益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新的科学技术把人类带入了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不仅使知识成为发展经济的主要要素,而且带来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的各种变革。这些,都为大学生创业带来了契机。

显然,我国现在广泛地开展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各大高校通过一系列的创业教育,不仅把很多大学生变成作为高素质专业人才的求职者,更是逐渐变成工作岗位的创造者,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但是,我国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尤其在我们西部地区,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我们在此方面的重视程度及经验上有所欠缺,高校教师对此的理解欠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创业的理解。因此我认为,要充分发挥创新创业教育的作用,高校教师首先得对此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在高校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才能真正做到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也才能真正做到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紧密结合,从而实现从只注重知识传授到重视素质和能力培养的转变,最终能够实现以创业促就业。

除此,我们也应该看到,虽然庞大的生源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但与此同时,这些优质的生源也为社会提供了优质的人力资源。我们应该利用好这些资源,转压力为动力。而对于如何利用好这些优质资源,我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就是最有效、最积极的方式之一。

首先,我们要认清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重要性。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够激发青年人的创新精神,可以促进科技成果的直接转化,促进经济发展。其最终结果是创造社会财富,带动经济和社会的迁移。大学生创业既能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同时也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一个重要途径。

接着,应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体系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的志向。通过加强对学生的就业观念的教育,使他们了解到当前的就业形势,鼓励大学生去自主创新创业。使他们明白,他们不仅能是劳动者也能是创业者,这样不仅能使他们自身解决就业,还能拉动就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起到倍增效应。要让大家了解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以及政府出台的有关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激发同学们的创业志向。

另外,我们应当有针对性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这要求我们要能清楚了解大学生的创业需求现状。有侧重点、分层面的进行教育,这样效果会更好。比如根据现在一些调查数据显示,在大学生群体中,愿意接受创业教育系统培训的约有30%,具有较强烈创业意愿的约有10%等等,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是要把每一个毕业生都变成自主创业者,更多的我们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所以,我们如果能有针对性的,有侧重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势必事半功倍。

除此之外的关键环节,我们要放在着手去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让大学生掌握创业的基本技能和知识,具备创业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创业的大学生要具有一定的战略眼光、自信机敏的处事态度、吃苦耐劳的良好素质、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以及良好的商业品德等。而创业的基本能力包括三个方面:1专业能力2方法能力3社会能力。其中专业能力是创业的前提能力。创业者要重视创业过程中知识积累的专业技术方面的经验和职业技能的训练,对于书本上介绍过的知识和经验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予以提高、拓宽。方法能力是创业的基础能力。包括信息的接受和处理能力、捕捉市场机遇的能力、分析与决策能力、联想迁移和创造能、申办企业的能力、确定企业布局的能力、发现和使用人才的能力、理财能力、控制和调节能力等。社会能力是创业的核心能力。创业型人才需要的社会能力包括:人际交往能力、谈判能力、企业形象策划能力 、合作能力、自我约束能力、以及适应变化和承受挫折的能力等。

如果说创业教育是大学生创业的必修课,那么创业实践就是大学生创业的实战场。我们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具“实际效果”的平台,从而增强创新创教育的实效性。也就是要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体验行为”,比如通过比赛,社团活动、创业策划、科技竞赛等让学生真正参加到创新创业活动中去,从而使学生明白自己的定位,规划未来,特别是对那些有创新创业潜力和动机的学生进行重点的引导和帮助,创造更好的条件。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创新创业的意义范文6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策略

在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当中,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已经成为重要的部分和重点环节,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水平,不仅仅关系到教育改革的最终成果,也关系着国家发展的驱动力强弱。创新是发展的核心动力,而实践则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创新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既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教育的根本理念,只有以实践教学为引导,才能建立起科学的“双创”教育体系,才能激发当代大学生的“双创”激情,才能实现高校人才教育的根本目标。

一、实践教学的意义分析

在理论意义之外,高校坚持以实践教学为引领的“双创”教育策略,还有着典型的现实意义。首先,是提升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的需要,在这一教学理念的引导之下,各类社会实践和教学资源逐步向高校集中,大学生有了更多的现实实践平台和实践基地,这可以幫助他们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从而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并提升其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目标性[1]。其次,对于高校而言,坚持实践教学在“双创”教育中的引领地位,不只可以在实践教学开展中不断发现当前教育体系中的问题,并以此倒逼改革的实现;还可以在毕业生素质能力提升的同时,得到更多的社会认可,从而保证自己的办学水准和未来可持续发展。

二、“双创”背景下我国高校实践教学中的普遍不足

(一)实践教学体系设置不够合理

在我国,实践教学理念的提出时间不长,一切探索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受到理论、思维、资金、市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实践教学与“双创”教育目标的关联还不够紧密,定位也不够明确。此外,实践教学与其他教学内容脱节、孤立等现象也普遍存在,这种缺乏长远规划的表现,自然导致人才培养模式不够完善,实践教学在“双创”人才培养中的效果不佳[2]。

(二)实践基地服务能力不高

虽然很多高校已经开始重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也积极开辟了一些实践教育基地,但是,由于创新创业课程设计的落后以及实践活动与社会需求的不一致,很多实践活动表现出了明显的随意性和限制性,而实践基地的服务能力也并没有被充分发挥出来,这就导致以实践为引领的创新创业教育雷声大、雨点小,形式大于效果。

(三)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不足

教师的能力决定着实践教学的成果,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然而,目前国内高校的创新创业教师大多是一毕业就投入教学工作,他们根本就没有创业的实践经验,因此也不能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尽管近年来我国高校正在努力通过校外招聘、企业家挂职等方式引进实践教学人才,但是这与教学需求之间仍旧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三、以实践教学为引导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策略研究

(一)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合理安排实践内容

在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当中,高校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综合考量社会需求、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学体系进行调整和完善。要科学设置实践教学内容,按照学生年级、能力和专业不同,多层次、针对性地设计实践教学内容;要控制好实践教学节奏,建立起完善的实践教学计划,以引导学生进行理论学习为基础,通过实践环节的合理安排与规划,逐步过渡到一些实践场所开展实践学习。在实践学习开展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地遵从基础技能实践、专业技能实践、技能运用实践三个步骤,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检验自己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促进学生竞争意识以及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二)科学检验教学成果,完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制度

当前高校“双创”实践教育中的紧迫感不足,主要是由于缺乏有效的考核评价制度,为此,高校应以此为入手点,不断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和实践教学责任制度,通过更加科学有效的综合性评判,切实发现实践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改正,由此既可提升实践教学成果,又可以充分调动起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积极性[3]。

(三)创新实践教学方式,坚持校内校外相结合

在校内,应在坚持理论教学的同时,为实践教学创设良好的环境,比如,开设开放性实验室、模拟实训室等,使学生可以随时参与到实践活动当中;又如,可以以创新创业实践大赛为契机,培养校园良好的“双创”氛围,使更多的学生对创新创业产生情感共鸣。在校外,要以市场为发展导向,大力培育校外实践基地,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积极开展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交流沟通,以此促进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水平的快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