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抓好阅读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抓好阅读教学范文1
语文课程新大纲明确提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这方面来说,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是培养学生独立地、自觉地阅读的能力。阅读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证明,一个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弱、阅读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对新知识的接受强度的大小。其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阅读课中,教师可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由字、词、句到段到篇;由浅入深,从能回答问题到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能思考“是什么”一类浅层问题,再到能思考“为什么”一类深层问题;由理解课文内容到掌握中心思想再到了解写作特点;由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逐步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条理性和精确性,最后做到举一反三。培养自学能力,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此,既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当然要重视学法研究与培养。学法主要靠在学习中领悟,而不是靠灌输。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读书的方法,是可取的,这样学生得到的学法更牢固、更灵活,用来指导今后的阅读实践。我认为:抓好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我们应该从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自主阅读能力、感悟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抓好。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爱阅读
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何愁语文知识不丰富,语文阅读能力不提高?
阅读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要在阅读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下工夫。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已知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产生猜想。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读读课题,猜一猜课文会怎么写?当学生带着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行阅读活动时,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阅读兴趣,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将学生阅读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这样,学生就会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浓厚阅读兴趣。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二、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让学生会阅读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理解语言,不仅要理解语言表达的具体内容,还要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感情,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是极为重要的。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对作品进行感悟。如《草原》一课教学中,教师课前可播放赞美草原的歌曲,播放描绘草原景色的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激发学习课文的兴趣。教师引导学生细读第一部分时,抓住景物品词句,先读出感受再读出情感,从而体会作者老舍先生是如何触景生情的,然后把作者感悟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感悟。后面描写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时,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这样,通过引导学生感悟作品,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
三、培养自主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会阅读
教学中,经常遇到学生提出一些好奇、新颖的问题,有时这些问题老师都无从回答,当问及这些问题的来由时,往往听到的回答是从某某书上看到的,某某杂志上知道的。这些都是课外阅读起到的作用,也是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阅读量的明显差异导致他们之间知识面参差不齐的主要原因之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善于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阅读教学中,在调动学生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质疑,带着问题深入理解分析,交流反馈,汇报总结。如可以通过课外时间培养自主阅读能力,利用午读引导学生看一些课外书,鼓励学生通过文章题目或开头进行发问,再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在学生阅读完后,要求学生跟同学讲讲文章的主要内容,再说说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这样学生才能真正阅读文章,不为“看书而看书”。
四、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让学生学用阅读
如何抓好阅读教学范文2
【关键词】现代语文;阅读教学;偏向;纠正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在高考语文试卷中,现代文阅读部分占有很大的比例。所以,现代文阅读愈来愈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很多学校在现代文阅读教学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提高了现代文阅读的教学质量和学生阅读现代文的能力。但是也有一些学校由于教学指导思想不端正,目的不明确,教师为应试而教,学生为应试而学,致使现代文阅读教学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下列三种偏向:
其一,轻视中学语文课本中现代文的学习和复习。高考对教学有着直接的影响。由于近年来高考语文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材料很少直接选自课本,因此有些教师认为把教学和复习现代文的时间放在课本上作用不大,不如把课本上的现代文抓紧讲完,多搜集些现代文阅读方面的复习资料让学生练习,或许还能在高考时碰上一两道题。在这种思想支配下,有些学校高二就把高三的课程赶完了,余下的时间大都是撇开课本教材,让学生做大量课外练习。
其二,忽视现代文阅读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方法的指导。有些教师认为,近几年来高考语文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试题涉及面广、综合性强、难度大、题型灵活多样,指导学生学习现代文必须把着重点放在这些方面才能收到明显的效果。为此,有的教师在进行现代文阅读教学时,不是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去推敲词句,品味语言,分析理解立意谋篇和表达的方法,而是想方设法搜集或设计一些综合性强的、高难度的题目让学生练习。由于忽视了阅读知识的教学和阅读方法的指导,致使学生既没有学会如何分析解答高难度的现代文阅读题,又把原来在初中阶段就掌握了的诸如怎样抓住关键词语理解文章内容、如何划分段落层次、归纳主题思想等最基本的分析文章的方法给荒疏了。
其三,缺乏精心选择有针对性的练习。要提高学生分析解答现代文阅读解题的能力,必须多练,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如果不加选择地搞题海战术,那就失去了多练习的意义。而现在有些学校的做法正是这样,教师对来自四面八方满天飞的现代文阅读训练材料往往不经过认真筛选就印发给学生做。结果是这一类练习题做了不少,时间也耗费了不少,学生仍旧昏昏然。主要是这些练习题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有些习题设计得不科学、不合理,甚至存在错误,所以学生难以从中摸索出分析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规律和方法,阅读能力更是难以提高。
笔者认为,上述三种偏向是现代文阅读教学指导思想不端正的突出表现,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势必会对现代文阅读教学产生更加不良的影响。因此必须尽快予以纠正,以促进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和老师该如何做呢?
第一,学校和教师应切实端正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指导思想,克服短期行为,真正把急功近利的应试教学转到全面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教学上来。要清醒地认识到,学生学习现代文是项系统工程,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唯有科学的多阅读多训练,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掌握方法,提高能力,才能得心应手地解决现代文阅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就高考而言,近几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试题总是有目的地形成较大的覆盖面,而且测试的内容十分具体,要求非常严格。概念模糊,知识不系统,记忆不牢固,头脑不灵活,都难以适应,因此不经过严格有序的训练,不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不行的。
第二,一定要抓好课本中现代文的学习。选入课本中的现代文大都是名家名作,不论是语言文字、篇章结构还是表现手法,都是学习的典范。而且每篇课文后编者精心设计了思考与练习题,从初中到高中,基本上形成了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的科学序列。因此抓好课本中的现代文学习,就可以使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掌握现代文阅读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稳步地提高阅读能力。综观近几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试题,虽然有的没有直接出自课本,但命题的依据还是源自于课本,所考查的知识点也没有超出中学统编教材的范围,所以学好课本中的现代文,对于学生解答高考语文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试题,提高应试成绩,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抓好阅读教学范文3
【关键词】新课程;有效阅读;能力;教学
纵观当今中考语文考题考纲方向的多样化和综合化,阅读理解方面要求学生阅读题不仅考查概括和分析能力,不仅仅考查学生是否看得懂?也要考查学生的心理体验和情感体验。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滚滚浪潮,肩负着传播祖国语言与文化的教育工作者,如何实现“听说读写”四大能力之一的“读”能彰显其独特的魅力呢?又该如何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阅读呢?
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应在课前胸有成竹的做好充分准备,制定好为学生“量体裁衣”式的学习目标
在讲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时,我结合初中学生思想和心理正出现叛逆心理,对自己的父母越来越不满意,认为自己长大了,可以“独自闯天涯”了,形成了所谓与父母之间的“代沟”的实际,在明确教学的知识目标为学习本文朴实自然的语言,能力目标为是学习本文借景抒情、饱含感情、充满哲理的写作方法的同时,特别注重情感目标是“感受文中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深厚感情”。文中紧扣“背影“这一主线索,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父子之间深深的血肉之情。同时,用饱含深情之声调朗诵出感人的片段,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感恩意识,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提高学生阅读的整体感知水平。如斯,就不是无藤之瓜,无缘之木了。
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殆。广开思路,多设路径,为学生组织设置好具有探索性和创新性的课堂阅读教学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指出:“阅读是读者个性化的行为,阅读的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阅读,才是真正意义的个性化阅读。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的讲授时,学生在预习成果交流时提出“为什么村中的群童会抢现在看来一文不值的茅草?” “长夜”仅指诗人笔下这凄风苦雨的秋夜吗?“归来倚杖自叹息”,诗人叹息的是什么?仅仅是叹息自己的茅屋被风吹,茅草被群童抢吗?等问题,经过教师的点拨,学生的讨论,他们如同“层层拨春笋”或“如春蚕抽丝”般得出答案。
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正确拓展学生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征途
课外阅读被教育家们称为“阅读的第二生命”。它不仅是课内阅读的补充,更是对课内阅读的强化和促进。
1.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荐读物。要给学生推荐那些思想内容健康、能鼓舞学生上进、语言文字规范堪为楷模的读物。在读的内容和形式,尽可能与课文有联系,使课内课外相互促进,同时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阅读水平。2、要广泛涉猎,广采博收,扩大知识面。《新课标》上列举的课外读物外,还给学生推荐了《史记》、《十月》《读书》、《名作欣赏》《读者》《意林》等杂志,效果很好。3、形式多样,力争做到内容活泼,形式新颖、及时督促,落实到位,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卡片、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都可用上。
总之,“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江河不拒溪流,故能成其深。”语文阅读教学不管方法如何变换,都应当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以学生为主体,以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为目标,注重实效,抓好课堂教学和课外引导,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而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开拓语文阅读视野,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与素质。
如何抓好阅读教学范文4
【关 键 词】 写作;阅读材料;教学;表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称“课标”)对习作教学提出了这样的建议:“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可是从部分孩子的反馈来看,习作就像一座大山似的压在他们心头。每次老师只要提及习作,他们就头疼不已。即使自己有写作材料,却不知从何入手,才能把它变成一段又一段绘声绘色的语言文字,使之既能再现当时的情境,又能传递自己的真实情感。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对习作的兴趣,使他们在面对习作时充满信心,不再谈习作而色变?如何才能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引导孩子们在说真话、实话,表达真情实感的同时,灵活地运用语言文字,把自己的习作写得有声有色?如何才能把“课标”对习作教学提出的建议落实到实处?我个人认为,我们可以在自己的教学中开展“读写结合”,把它当作习作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
其实,习作教学不是单一的,教师不应只抓住习作教学这个“点”来指导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写作技巧,而且还应抓好阅读教学这块阵地,把教材中的一些典型性课文与习作教学紧密地联系起来,作为习作范例,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如何构段、如何遣词造句、如何把事件写具体等,指导学生把文本中有利于提高自身表达方法、技巧的范例进行迁移,最后内化成自己的写作方法、技巧。
怎样才能借阅读教学这一平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观察方法,训练“抓住特点”
“课标”第二、三学段分别对习作教学提出了这样的目标:“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体感受,积累习作素材。”从这两个学段目标来看,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随心所欲,注意力分散,有时甚至“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小学生缺乏精细的辨别能力,往往满足或停留于大致的、笼统的、轮廓的观察,以致遗漏重要的细节。如何观察生活呢?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去学习、借鉴。如我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中第三单元中的习作看图写话时,把这篇习作的指导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学会有序地观察,并初步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而这篇习作练习就可以和本册书中二单元中的《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萨的天空》这几篇写景的课文进行整合。因此在教学这几篇课文时,为了给这篇习作做铺垫,我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在阅读教学中感受作者的观察顺序,以及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看到的景色写具体的。在进行这篇看图写话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回顾这三篇课文,归纳总结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运用的修辞方法。之后,我们总结出了以下三点表达方法:
①从远到近、从上到下、从整体到部分,层层认真观察的方法。
②学习在观察中抓住事物特点的方法。
③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突出描写的事物。
在学生归纳出这些观察方法后,我因势利导,首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观察顺序去观察图案,想一想自己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然后,结合习作中提出给图上色这一要求,引导学生运用我们归纳的第二个表达方法――在观察中抓住事物特点的方法,去思考自己要写的事物有什么特点;最后,在前两个步骤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一想可以运用哪种恰当的修辞方法,突出描写的事物。在这次读写结合中,孩子们做到了写前会观察,观察有顺序;能抓住事物特点,并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来描写事物。在这次习作中,没有一个孩子眉头不展,他们都能根据提示写出自己满意的习作。
二、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领学习段方式,训练“言之有序”
学生的习作有时会表现出叙述上杂乱无章,没有顺序。教师则可以利用阅读教学来改善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在习作中做到言之有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段式结构,掌握组句成段的规律,引导学生入门悟道。如《我的伯父鲁迅》《哪吒闹海》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的;《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艾滋病小斗士》中的第一段引领全文;《黄果树瀑布》中采用了联想的手法;《庐山的云雾》《泉城》选择了总分总的构段方法;《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长城和运河》采用了反复;《莫高窟》中过渡段的使用,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苏教版中选择的教材在写作方面各有各的特点,因此在阅读课中,教师可以利用构段方式特别明显的课文,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引导学生去感受作者如何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言之有序”地写出来。
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中的第18课《莫高窟》。这课在构段上有显著的特点,既有总分,又有独体的过渡,既有引领短文的中心句,又有细节的描写。在阅读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感受作者在表达有序方面的特色,结合教学中“给这篇课文写段落提纲”这一课时目标,与习作练习相联系,引导学生结合学校举行的才艺表演,仿照《莫高窟》一课的构段和过渡,把自己的所见所感有序地表达出来。全班62位学生,在这次小作文中分别采用了总分、分总等构段方法,有的写了自己的所见、有的写了自己的所感、还有的同学把两个方面都涵盖在了自己的习作之中。采用“总分”的同学有的抓住“精彩绝伦”一词,分别从唱歌、跳舞、演奏三个方面写;运用了过渡段的同学,有的在自己的习作中写出了“这次才艺表演不仅右精彩的舞蹈表演,还有扣人心弦的小提琴独奏。”而运用“分总”的同学有的则在篇末针对这次才艺表演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并给自己提出了要求。从每位学生的习作中,我欣喜地发现,他们不仅做到了言之有序,同时还能完成“课标”中对习作的目标“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
三、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领学习段方式,训练“言之有序”
苏教版中选择的教材多数文质兼美、情文并茂,很多课文里面在细节方面的描写各有特色,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文本,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怎样运用描写的手法,做到“言之有物”。如《变色龙》一课中,作者对变色龙模样的描写――从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的顺序,为读者描写了一只栩栩如生的变色龙;如《最后的姿势》一课中,通过环境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塑造了一位恪尽职守、关爱学生的教师――谭千秋;而在《安塞腰鼓》一课中,作者以“好一个安塞腰鼓”为全文的线索,抓住场面描写把安塞腰鼓的气势展现得淋漓尽致……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细节描写入手,抓有特点的课文,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习作写得“言之有物”。
总之,围绕“课标”中提出的“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教师可以借阅读教学这个平台,抓住典型性材料,引导学生们在这个环节中自己感悟表达的方法、构段的结构、写作的技巧,让阅读与习作相互辅助,齐头并进,就能提高学生习作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二超. 开展有效阅读提高写作能力[J]. 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4(3).
如何抓好阅读教学范文5
关键词:语文教学 阅读能力 培养 阅读
多年来人们一致认为:“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本工具”,明确指出语文的性质是“工具性”,这充分说明了学好语文的重要性。人们在自然活动中,如果能够准确、熟练地运用语文这个基础工具,必须具有较强的语文能力,而一个人的语文能力则主要体现在阅读能力和表现能力两个方面。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所面对的重要问题。我根据多年的实践和对阅读的理解,阅读能力可分为三种不同层次的能力,即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这三种能力由浅入深,有低层到高层,形成一个完整的能力系统。因此,一个人只有提高阅读能力,才能准确理解、吸纳语文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来武装自己,形成独特的意识和个性,才能更好的表达自己富于个性的思想感情。从这一点来说,作为语文教师就得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鉴于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正确掌握、熟练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已成为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必须认真钻研的一大课题。
一、广开渠道,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所说的“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讲的就是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学生只要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阅读的自觉性。现在有一部分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甚至讨厌,究其原因,一是认识不到位,不懂的阅读的重要性;二是对阅读抱有神秘感,面对文章感到无从下手;三是畏难,觉得自己读也读不懂,与其白费精力,不如得过且过。这些心理障碍不克服,就不会有良好的阅读兴趣,就不能调动阅读的积极性,自然的就不能很好的提高阅读能力。
二、加强训练,交给阅读方法
围绕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教学中应着力抓好“读、思、问、写”四个环节的训练,力求让学生通过练来掌握学法,形成阅读技能。
(一)“读”的训练。所谓“教学千法读为本”,这里的“读”是朗读。
文章不厌百回读。声情并茂的朗读,能打破课堂沉闷的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产生更高的激情投入到更深的阅读活动中,有利于理解文章的内容。
(二)“思”的训练。思即是在默读中思索,面对学习的文章,通过思维活动,理解、概括归纳文章的内容和主旨,辨析关键词、句、段的妙用,理清材料的取舍和布局条理,领会作者的写作技巧、语言风格等。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点明了“学”和“思”的辩证关系,说明了学习中“思”的重要性。
讲是练的基础,应精悍简练;练是讲的继续,要触类旁通。精讲巧练的核心是启发,“启”是前提,“发”是结果,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探究出答案。因为学生是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教学时教师应抓住一两个有代表性的问题讲深入讲透彻,剖析出语文的重点、精髓,使学生领悟通透,能举一反三。
(三)“问”的训练。问,就是提出疑问,或口头设置问题,或书面设计测试题。
思源于疑,疑在于问。问得恰当、科学、合理,会激发兴趣,开启智慧。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可见问的作用很大。
(四)“写”的训练。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读懂了课文的内容,教师的教学任务只完成了一半。如果学生只会把老师讲的、同学说的死记硬背下来,而不能融会贯通、触类旁通,那可以说阅读教学没有达到目标。因此,如何让学生把在语文课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才是语文教学的目的所在,意义所在,也是语文教师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为了实现“课外的问题答案课内找”的衔接,一定要抓好“写”的训练。所谓“写”,既是把上述几个环节的内容重点,进行整理归纳,付诸笔端,形成文字,把抽象的、易忘的内容固定化、长效化。
通过写的训练,只要牢记了各知识点的内容,就会形成一种解题技能,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可以逐步提高了。
三、科学评价,形成阅读习惯
阅读能力是学好知识的基本功,培养阅读能力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要在不断的阅读教学中来实现。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还必须养成新闻记者的习惯,时常对阅读能力进行操练,这样能不断提高,以致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
科学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知识水平、阅历各异,在阅读训练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错误,教师在评估时就得认真对待。评估时,须遵循这几个原则:1、真情原则。要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答案的正确与否。2、民主原则。当发现学生的答案有失偏颇时,不宜图省事直接给出答案,而应耐心、细致的引导他们分析原则,在师生的民主讨论中让学生发现思维的错误,认同正确的答案。3、鼓励原则。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对此,教师要一分为二看待,不能一棍子打死,以致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和自尊心。要善于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诸如某生用词巧妙,某生思维活跃等,让他们在惋惜自己不足的同时,又能以新的激情投入到新的学习中。4、开放性原则。当学生得出言之成理的不同答案时,教师要指导学生经常性地运用学到的阅读知识,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范围,养成阅读习惯,在经常的课内外阅读中操练阅读能力,使他们的阅读能力越来越强。
如何抓好阅读教学范文6
一、注重从说到写的过程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在口头表达上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这个契机,适时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因为口语是局面语言的先导和基础,抓好了“口语”表达,写话就会很自然地过渡得好。当然,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说话的形式必须多样,更重要的是如何与写作联系好。例如:《记一件有意义的事》这一习作题目,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说如何审题、布局谋篇等,教师的指导方法可在学生发言完后作补充性的小结。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让学生对习作要求了解得更清楚。平时,还应注重听说课的训练,可让学生进行口述作文,也可让学生复述故事,听的人把故事梗概写下来。
二、抓好“读”“写”结合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学会怎样观察事物、遣词造句呢?其实,只要注意了读写结合,作文时这些方法就会信手拈来,有些写作技巧,虽然在阅读教学中教给了学生,但不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会在以后的习作训练中水到渠成地使用上。例如:教《鸬鹚》一文,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在体会作者用词精妙的同时,学会运用词语造句,利用作者写捕鱼前、捕鱼时、捕鱼后的顺序学会构思的方法等。
三、从“仿写”入手
任何一名学生的习作,他都会有一个从模仿到独立的过程,就像初学书法者描红、临摹一样。刚开始进行习作训练,我们应尽量鼓励和肯定模仿成功的同学,使他们树立信心。但又不可让学生一味地模仿下去,要抓好由“扶”到“放”的过程。特别是学生能把课文中的某一个词恰当地用在习作中,我就认为这是成功之笔。习作训练之初千万不可操之过急,用过高的要求去束缚孩子们的兴趣。当然,抄袭别人的文章是不行的。
四、通过阅读学会片断描写
在我们的习作训练中,有许多单项的训练内容,如描写一个人的外貌;写一次对话;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观察一种事物、写一个片段等。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就必须紧紧抓住这些内容来进行。例如:记人的文章,我们可以学习作者如何来描写不同身份的人的外貌,抓住特点去写。记事的文章,可学习作者如何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来体现事件的前因后果等。在平时的练笔中,我就会注意加强学生写片断的训练。虽然内容少,但对学生写作文时的帮助很多。
五、加强“从准备到修改”的训练
当前学校所进行的作文教学,对学生写作的各个方面、环节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间接地也对我们旧的方法提出了挑战。现在,我们的学生习作时,审题、构思、布局、选材、修改等一系列环节都必须在一节课内完成,这也改变了学生的习作态度,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写作效率。在教学中,我教给学生利用“三点跳视法”(看开头、中间、结尾)、“语感检查法”(看语病、措词)对初稿进行修改的训练,效果不错,而且也让学生养成了仔细、认真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