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生长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作物生长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作物生长管理

农作物生长管理范文1

关键词: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管理原则

一、农作物栽培管理原则

(一)把农作物的生理机制作为基础

现如今,导致农作物超高产难以实现的根本原因在于“源”和“库”的比例缺乏协调一致性。相较于“源”的增长速率,“库”的增长速率相对比较低。通常“库”是农作物种植管理技能中限定高产乃至超产的紧张因素。如果长期处于高产的有利条件,势必会造成功劳指数下降。因此,要想农作物实现超高产的目标,就要对农作物的生理机制进行深入探究,并在把握农作物光合作用规律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栽培计划。

(二)不断发展农作物栽培技术

近年来,国家一直提倡生态文明建设,所以在农作物种植中,也要提倡栽培环保农作物。现代化的农作物种植管理技能要求种植无公害产品,这要求不断发展农作物栽培技术,适应新时期绿色风致消耗的要求,从而让农作物的生长朝着定向种植调控的方向生长。

(三)以规范化的栽培管理技术作

为栽培指导现如今,农作物种植管理技能逐渐变得更加尺度化,应用的必要性也日趋加深。在经济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目前已经在实行供种的统一化、按种植技能办事的制度。因此,对于我国而言,就需要考虑如何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订定范例尺度的农作物种植管理技能,以提高我国农作物的产量。

二、培养材料的选择

(一)种子的选择

在农作物栽培中出现病虫害的原因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种植或移栽了带菌或者带病的无性繁殖质料。因此,在正式播种前要严格按照化学或者物理的播种原理对播种质量加以适当处理,从而避免病虫害的发生。

(二)播种区的选择

首先应从需要培植的植株中进行挑选,尽可能选择不存在病虫害的植株,还可以创建无病种苗田,选择没有病菌的无病区进行播种,也可以选择断绝区作为播种区。而对偶然种子或者无性繁殖质料,如果仍然采取物理或者化学的办法解决携带病原物的问题是不恰当的,通常只需对无菌种子和无病繁殖质料进行保留。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减轻和避免病虫害的发生。

(三)贮藏环境的选择

对于农作物而言,很多病虫害除了可以发生在作物的生长阶段外,还可以进一步蔓延到作物贮藏阶段,比如甘薯黑斑病,这类病害到了作物的贮藏时期仍具有生长活性,不仅在当年给种植农户造成重大损失,而且还会使得来年病害有加重趋势。因此,要意识到作物贮藏的重要性,为作物选择合适的贮藏环境。

三、轮作

如果长期在一片土壤上种植同一种农作物,会给土壤中病原物营造一个适宜生长的环境,结果导致病害越来越严重。所以,提倡采用轮作式农作物生产方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从作物生产实际出发,尽可能降低病害对作物造成的不利影响。一方面,要考虑轮作的时间长短,往往可以根据病原物在土壤中的存活时间来确定,应当在不影响生产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轻病害的影响,因此往往采取较短年限的轮作方式;另一方面,要考虑选择何种轮作作物,关键在于如何避开原病原物的寄主作物,避免病害加重。

四、整地

播种前整地有利于种子尽快萌发,通过整地能够使田面更加平整,无土块,上虚下实,这样能够保证播种深度的一致性,使出苗整齐均匀,也有利于作物生长。同时,在低湿地进行播种时还要专门做畦或垄,有利于改善田间的通气性。而在风沙地区,要在土壤表层留下较大土块,这样能够降低风蚀所造成的影响。在我国北部地区进行种植时,考虑到气候寒冷、无霜期短的因素,可以通过垄作的方式来提高地温;同时,在坡耕地上进行耕作时,水土和肥料流失比较严重,因此可以采取等高耕作和与做沟垄的种植方式。

五、播种期

在我国,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播种期往往不同。首先,播种期往往直接影响病原物数量和种类,比如早播的小麦秋苗,由于播种前期温度比较高,容易出现叶锈病菌,导致冬麦出现比较严重的叶锈病;其次,播种期往往会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比如水稻如果早播就会导致烂秧;最后,播种期选择的适当与否还会影响寄主作物及作物病原物的数量。因此,有必要在选择作物播种期时权衡再三,既要避免播种期选择带来的不利影响,又要尽可能降低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六、水肥管理

水肥管理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农作物能否正常生长。所以,要在摸清农作物实际长势后,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为了给作物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可以根据田间土样测试的结果,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肥料,通过促进作物生长来降低作物发生病害的可能性。以小麦为例,通过适当增加氨态氮肥的施用量就可以达到降低小麦发生全蚀病的可能性,而如果施用硝态氮肥,则很有可能导致小麦发生全蚀病。对于水稻,通过适当控制氮肥的施用量就可以大大降低水稻发生稻白叶枯病及稻瘟病的可能性,如果氮肥施用过少,反而会导致稻胡麻斑病的发生。同时,需要注意肥料的施用时期和方法,如果基肥施用量、施用时间控制不够到位,有可能造成后期氮肥过多,这会导致稻瘟病进一步加重。不仅如此,作物病虫害还会受到田间水分的影响,当作物水量不足时,比如小麦,就会出现田间叶斑病。同时在水分过于充足时,在田间温度的作用下,往往会使得小麦出现赤霉病,马铃薯出现晚疫病。

参考文献:

[1]孙连波.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创新与发展[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4):32.

[2]申智,王方青.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16):43.

农作物生长管理范文2

[关键词] 农作物 高产 栽培技术 建议

[中图分类号] S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9-0191-01

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在不断的提升,随着作物种类的多元化,也给栽培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越来越严重,土地沙化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不断降低,而且农民的收成受到很大影响,威胁到国家粮食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加快对土地和环境的改善,努力提高农业生产条件,确保土地生产能力的提升,从而进一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1 实现农作物高产的途径

1.1 改善环境,提高作物光合作用

在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环境因素对其影响较大。提高农作物的光照时间,从而确保光合作用延长。利用间种、套种及立体种植等来提高复种的指数,确保农作物收获面积的增加。可以对农作物的生育期进行延长,对其进行补充人工光照。利用合理密植及改变株型等来增加农作物的光合面积,利用通风透光及增施各种肥料等来增强农作物的光合效率。

1.2 改良遗传因素

在农作物栽培过程中,其是否高产与种子的好坏具有直接的关系。因此,需要确保农作物种子的优越性,选用具有较好抗逆性、稳产及具有较强抗病虫害的种子品种,通过育种来对株型进行改良,确保农作物光能利用率的提高,使其具有较为适宜的成熟期。在育种过程中,可以通过将多种育种方式进行有效配合,综合运用各种育种方法,确保育种水平的提升。

1.3 提高栽培技术

土壤耕作、施肥及病虫害防治可有效地提高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利用土壤耕作技术可以有效的为农作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的耕层结构结构,确保土壤具有较为适宜的孔隙比例,能够对土壤中的水分分布进行有效的调节,协调土壤中的肥力问题,并做好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杂草清除及表土的疏松工作,确保土壤的高产性。在对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农作物进行施肥时,需要根据气候、土壤、生产条件及产量等多方面的因素选择适宜的肥料,做好肥料用量配合比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使肥效能够得到有效地发挥,从而实现农作物的高产和优质。

1.4 其他措施

目前在农作物生长发展过程中可以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其可以适当的延长农作物的成熟期,灌浆期,使其完成养分的累积和转移。有利于农作物的增产目标的实现。

利用地膜覆盖,可以有效地提高地温,有效的保持土壤的水分,不仅能够对土壤物理性能进行改善,而且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土壤中的养分,对降低土壤盐渍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对农作物进行灌溉,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土壤的温度,而且还会对温度的变化起到较好的缓和作用。

2 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

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标准化栽培、精量播种与育苗移栽技术;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提高科学施肥水平;采用小畦沟灌、间歇水流灌溉、膜侧灌溉、微灌节水灌溉技术;修筑梯田、深层耙压、节水播种、合理轮作、应用化学抗旱制剂等旱地农作技术;农用塑料覆盖栽培和玻璃温室栽培等保护地栽培技术;农作物规范化和模拟技术;轻简栽培技术;间套复种制度的改进与发展;中低产地区综合增产技术体系等。每一技术都与农作物的产量息息相关。把握栽培过程中的每一关键细节,掌握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需水需肥规律,合理使用每一项技术,确保利用栽培技术达到增产的目的。

3 实现农作物高产的建议和措施

3.1 明确影响农作物高产的主要因素,并制定相应补救对策

为了改变片面的追求高产,而加大化学肥料的用量,导致土壤不断恶化的状况。需要对土杂肥的施加给予充分的重视。同时,还要利用深翻改土来实现对土壤团粒结构的改善,确保土壤肥力的增强。另外,还要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的预防工作,实现对病害的发生和蔓延的有效控制,利用轮作倒茬、清除病残体、秋耕冬灌、选择抗病能力强品种及利用化学控制病害等多种防治措施来对病虫害起到有效地预防作用。在实际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往往是多种措施结合一起应用,这样才能确保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3.2 转变农作物栽培观念,“四轻四重”须转变

要加快栽培观念的转变,通过科学栽培来加强管理,确保实现农作物高产的目标。在农作物栽培过程中需要以增施有机物作为基础,对施肥过程中采取科学的配方进行施加,确保土壤肥力的提高,实现高交、稳产的目的。在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做好预防工作,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通过新技术与常规技术的有效结合,从而增强农业生产管理水平,通之深耕、细耙及精细整地、除草等来强化对农作物栽培期间的管理工作,确保实现农作物的高产高效。

3.3 注重经验总结,提高农作物优质高产

通过不断的对以往的栽培经验进行总结能够发现许多可以实现农作物增产、防病的重要措施。例如利用高锰酸钾对马铃薯进行施加,可以有效地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同时还能够有效地防治病虫害的发生。在红薯块根膨大期,分别用500倍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和200倍的米醋溶液进行叶面背部喷洒2次,可使产量大大提高。经验证明,用肥力高、生物磷钾、生物钾、地得力等菌肥土施或加杀虫剂拌种,可有效防治地下虫害及各类病害,并减少化肥用量,实现增产的目标。

农作物生长管理范文3

系统在节水喷灌方面,基于三菱FX2NPLC采用智能化多模式喷灌技术,通过人机界面设置作物不同生长时期需水量曲线,土壤湿度传感器测定的土壤湿度输入到数据采集模块,PLC读取AD值,与设置的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时期的需水量对比,采用具有专家思想的分段控制算法和优化PID算法,达到适时、按需精确灌溉的目的。在参数设置方面,系统可同时采用触摸屏和上位机组态界面进行人机监控,根据作物生长周期,设置不同的参数,并显示参数曲线。针对各种农作物的温、湿度要求的不同,采用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对空气温湿度进行采集,控制通风风扇,对空气的温湿度进行控制。

1.1优化PID控制

在对土壤湿度进行控制方面,使用优化后的PID算法,将当前值与设定值进行比对,计算出偏差值,系统设计的优化PID控制算法软件实现流程图。由于土壤湿度值范围比较复杂,所以系统采用优化的PID算法来控制湿度值,采用PID算法和模糊算法相结合的思想,模糊算法的特点是调节速度快,鲁棒性好,实现的是粗略控制,当采集湿度值与设定湿度值偏差较小的时候,利用PID算法对偏差值进行精确的微调控制,当偏差值较大,产生超调的时候,系统采用模糊算法使偏差值迅速达到偏差可调范围内,这样对PID算法进行优化就能使系统快速精确的达到偏差最小,给农作物及时增减喷洒量,精确控制农作物土壤湿度环境。

1.2专家分段控制

用户也可以选择分段控制的方法来控制喷洒量,分段控制是利用湿度差值的不同情况的不同对待,系统把湿度差值分成一个个段,在不同的段里给定不同的给水频率,系统设定当采集的湿度值与设定湿度值之差小于20%的时候,系统设定关闭水泵,当它们之差大于70%时,系统设定最大喷洒量。其余湿度段设定不同的频率,系统对不同分段的给定喷洒频率的不同,有效地确保了植物在缺水严重的情况下的快速及时的补水,在水流量过大时,及时停止,变量喷洒,按需喷洒,在保证作物最佳生长环境的同时减少了水资源和电能的浪费,分段控制流程

2系统监控管理

由于系统需要设定不同农作物的不同的模式,依据在不同模式下对采集来的湿度值进行监控,与适宜作物生长的设定湿度值进行对比,并把结果返回给主控制器,系统采用触摸屏对喷灌系统进行现场监控,同时设计上位机监控界面进行集中监控管理。这样,采用监控管理模块就可以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并实时的了解农作物生长的环境情况。监控管理模块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界面:登录主界面,农作物的模式选择界面,分为耐涝模式、湿度适中模式、喜旱模式,在不同模式下又细化了常见农作物的参考模式;在进入某一模式后,画面中有实时历史趋势曲线、报表、报警等选项,方便用户进行查询;在界面中有此模式下可以进行PID控制和分段控制两种模式,选择不同控制模式后,用户可以选择农作物处于何种生长时期,不同生长时期对于湿度的要求也不同,系统给定了在此模式下的参考设定湿度值,用户也可以自己设定湿度值;设定好这些参数后,监控系统就开始智能化执行监控,按照规定的生长周期天数进行自动依次生长时期设定,在特定生长时期内根据农作物所需湿度进行监控,如果湿度不适宜,就相应反馈给主控制器,对设备进行调整。这样,用户进行远程监控就可以很好的管理农业生产。

3结语

农作物生长管理范文4

【关键词】气象条件;气象灾害;农业生产;水利建设

0 前言

一般气象条件,就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满足作物正常生长需要的一些气象条件,主要包括光照、温度、水分、风等气象因素,这些条件充足,作物就能很好的生长,开花结实,取得丰产丰收。而气象灾害主要是指由暴雨,干旱,高温以及霜冻等多种多样的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灾害。由于近年来气候的不断变化,我国大部分地区也开始频繁出现各种自然灾害天气,并且发生的种类具有多样性,影响的范围比较广,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的危害。在这些气象灾害之中,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要数干旱和雨涝,这两种自然灾害不仅发生的频率较高,而且造成的危害也是十分严重的。同样气象灾害也会对水利工程设施造成安全风险隐患。本文将对这些内容做出简单分析。

1 气象条件对农业的影响

1.1 风对农业的影响

作物生长发育的生态因子中,风是很重要的一个,因为风能起到使空气流动,达到调节作物内外各层次温度和湿度的效果,使各层次的温湿度达到平衡状态,避免过高或过低,使作物的生长环境趋于良好,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另外在风能力作用下农作物的花粉或者种子能向远处传播,受粉和繁殖才能得以进行。

1.2 光照、温度对农业影响

光照的作用主要是为作物进行光合作用提供能量,作物叶片中的叶绿体在吸收光能后,合成叶绿素,进行物质积累,促使作物生长]万物生长靠太阳,光照是作物生长的重要条件,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光照增强,光合作用就加强,但也有个限度,过强反而会破坏作物机体,影响生长,光照太弱,农作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生长就无法进行。一般作物在强光下,株高降低、节间缩短、叶色浓绿、籽粒饱满、根系发达;弱光下作物节间较长、株高增加、根系发育不良、抗性降低。大多数农作物在适合的温度下,才会达到最佳的生长状态,超出这个温度范围,作物的生长发育就会无法进行,可见,光照和温度对农业有着密切的关系。

1.3 水分对农业的影响

水分也是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都离不开水,一般农作物中水分含量要占体重的70%-90%。水分是农作物的重要组成,农作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养分的传输、吸收都必须在水的作用下才能完成。水分如果不足,作物因缺水而无法进行养分传输和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受到影响,水会如果过多,植株会徒长,根部会因水多缺氧而停止呼吸,无法吸收养分,导致作物枯萎或死亡。

光照、温度、水分、风等这些气象条件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其中的一个条件变化对其他条件都会产生影响,引起相应的变化,比如光照增强,温度就会升高,水分就会快速挥发,引起空气流动,会影响风的变化。

2 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

(1)气象灾害中的冰雹灾害属于自然天灾,对农作物的袭击程度相对其他自然灾害较大。冰雹突然从天而降的话,农作物的额叶子和根茎均会受到伤害,并且农作物受伤害的程度是随着冰雹的变化而变化的。

(2)气象灾害中的干旱主要由春旱与夏旱组成。春天是小麦开始返青、成长的季节,同时也是播种其他大春农作物并进行育苗的季节。春天的天气温暖多风且少雨,因此,造成大春农作物延迟播种和育苗的时间;夏天是小麦开始旺盛生长的时期,这个时期天气炎热,所以,水分蒸发就相对较快。

(3)气象灾害中的水灾对农作物造成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例如,以水稻举个例子。连续的降水量是田地里积满了水,由于缺乏阳光的照耀,水分不易被蒸发,因此,水稻在生长的中期不能够受到充分的光照资源,造成水稻生长的速度降低,直至最后出现茎叶旺盛,稻根枯黄的现象;如果暴雨突然降临,那水稻的茎叶将会受到严重的袭击,甚至出现水稻叶片被打破,茎叶被折断等现象。

(4)气象灾害中的霜冻灾害对农作物造成的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霜冻灾害极其容易的将农作物体内的水分进行冻结,使一些正处于发育期的农作物严重受害。

那么如何降低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呢?可实施以下措施:

(1)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加强对农田的管理

气象灾害本身就是一种自然现象,某种程度上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因此,只有采取措施尽量避免气象对农业生产的伤害扩大。

(2)建立气象灾害防御机制

针对气象灾害进行详细的研究与分析,制建立和完善气象灾害防御制度,要求各级政府加强对气象灾害的重视,并建立一定的防御设施,降低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的危害。

(3)树立气象灾害防护意识,增强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

在农村兴建气象防灾宣传和教育的管理机制,针对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的损害进行宣传,增强人们的自然灾害防护意识,尽一切可能的去降低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带来的灾害。

3 气象对水利工程的影响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影响其安全运行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其衍生灾害主要如下:

(1)局地突发性强降水的影响。一般水库坝址多选在峡谷、河谷等处,一旦出现局地突发性强降水,极易因泄洪不及时导致厂房淹没、设备毁坏以及溃坝、冲毁沟渠等危害。

(2)大范围洪涝灾害的影响。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出现极端大范围洪涝灾害时,水库库容极易陡增漫过排洪口,发生管涌、泄漏、水库决堤等危害,影响到水利设施的安全运行,威胁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强雷电、风雹灾害的影响。强雷电、风雹等灾害极易破坏水利设施的运行管理系统,如大坝监测系统、雨情测报系统、水库自动调度系统等,一旦遭受雷击将导致运行管理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影响水利设施的安全。

(4)滑坡、泥石流等衍生灾害的影响。对于山高坡陡的地区,强降水易引发山洪、滑坡、泥石流、山体崩塌等地质灾害,直接影响到水库、沟渠等水利基础设施的安全。

4 结束语

近年来给农作物造成最大危害的气象灾害频繁发生,因此,针对气象灾害的预测和防御,气象部门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和研究。诸如对气象灾害的防控技术要积极推广,对气象灾害检测系统要及时准确的建立等,尽量将气象灾害对农业影响降到最低或者避免。同样,只有对水利建设区域的气象条件进行综合了解,采取合理的对策来应对气象条件的影响,才能保证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农作物生长管理范文5

引言

现阶段,严重的沙漠化进程在日益地影响着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使越来越多的地区受到了风沙和干旱的侵扰,尤其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沙漠化使土地的含水量不断减少,沙化土地造成农业生产效率迅速降低,农民每年都在减收,长此以往,国家的农业和粮食安全也受到了越来越严重的威胁。为改善这种不利情况,必须要从土地和环境下手,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增加农作物产量;

1.农作物高产的途径

1.1改善环境.提高作物光合作用的生产潜力

环境因素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光照。要延长光合时间.如间作、套种、立体种植等提高复种指数,增加作物的收获面积:延长生育期,如要求前期早生快发、后期叶片不早衰,补充人工光照等;增加光合面积,如合理密植,改变株型;增强光合效率,如通过通风透光、增施有机肥、深施碳酸氢铵肥料等途径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减低光呼吸等。

1.2改良遗传因素

为保证农作物高产,首先必须保证种子的优越性。所以培育抗逆稳产、抗病虫的育种技术显得十分重要。同时通过育种改良株型、提高群体的光能利用率和使作物的成熟期更加适宜.也将成为增加复种和进一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条件。育种途径与方法以常规为主、多种方法互相配合,综合运用,使育种水平进一步提高。如单倍体技术与诱发变异结合.可提高隐性突变体的出现频率:组织培养与远缘杂交、多倍体育种结合.可更快地筛选出有用材料。

1.3提高栽培技术

如土壤耕作技术、施肥技术和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创造良好的耕层结构和适度的孔隙比例:调节土壤水分存在状况:协调土壤肥力各因素问的矛盾:清除杂草和疏松表土:形成高产土壤。根据不同的气候特点、土壤类型、生产条件及产量水平,按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肥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肥料品种.确定适宜的本文由收集整理用量和配合比例.并采用科学的施肥方法,合理施肥,是充分发挥肥效,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农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重要途径。

1.4其他措施

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处理,可使一些作物成熟期延长。成熟期的适当延长,对养分的累积和转移是有利的。以玉米为例,据研究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使玉米成熟期从35天延长到50至75天.而玉米的灌浆期每延长一天,能增产3% 左右。再如一些栽培措施:松土与镇压,垄作、地膜覆盖、秸秆覆盖、灌水都对土温和气温有影响。对于温度的影响可以通过松土与镇压来解决.这样即可以增温也可以降温:垄作在温暖季节可以提供土壤的表面温度.有利于种子的发芽与幼苗的生长;地膜覆盖具有协调土壤温度、保持水分、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土壤养分、减轻土壤盐渍化的作用:秸秆覆盖可以有效平抑低温的变化、降低低温的日振幅、缓和昼夜温差的作用:灌水除直接影响温度的高低之外.还可以缓和温度的变化。

2.农作物高产常见栽培技术

如农作物实行标准化栽培.精量播种与育苗移栽技术: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提高科学施肥水平:采用小畦沟灌、间歇水流灌溉、膜侧灌溉、微灌节水灌溉技术;修筑梯田、深层耙压、节水播种、合理轮作、应用化学抗旱制剂等旱地农作技术:农用塑料覆盖栽培和玻璃温室栽培等保护地栽培技术;农作物规范化和模拟技术;轻简栽培技术;间套复种制度的改进与发展:中低产地区综合增产技术体系等。每一技术都与农作物的产量息息相关.把握栽培过程中的每一关键细节.掌握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需水需肥规律,合理使用每一项技术.确保利用栽培技术达到增产的目的。

3.农作物高产的注意事项

3.1明确影响农作物高产的主要因素,并制定相应补救对策。

近年来.由于多数农户对土杂肥、绿肥重视不够,为取得高产,逐年加大化学肥料用量,导致土壤酸化、毒化、板结严重,作物长势不良、枯萎、黄萎、病毒交替发生,籽粒批劣、产量低下。为改变这种现状,应重施土杂肥.深翻改土.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强土壤肥力。对于病虫害.实践证明,要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即轮作倒茬、清除病残体、秋耕冬灌、选抗病一代品种、使用土壤杀菌剂、发病前预防、发病后化学除治等多项措施,才能收到预期的防治效果.仅仅单纯依靠化学农药控制病害,是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3.2转变农作物栽培观念.“四轻四重”须转变

严禁“轻管理、重种子,轻有机肥、重化肥,轻综防、重除治,轻常规技术、重新技术”,要正确转变农作物栽培观念,科学栽培,加强管理,才能充分发挥其高产的特性。以增施有机肥为基础,实行配方施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土壤肥力.把农田种成海绵田.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农作物保护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在农业生产管理上,新技术与常规技术相互配合,相辅相成。深耕、细耙、精细整地、适时中耕、除草等适时管理达到高产目的的不要措施。

3.3注重经验总结.提高农作物优质高产

注重经验总结,如马铃薯施高锰酸钾既增产又防病。在红薯块根膨大期.分别用500倍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和200倍的米醋溶液进行叶面背部喷洒2次,可使产量大大提高;经验证明,用肥力高、生物磷钾、生物钾、地得力等菌肥土施或加杀虫剂拌种.可有效防治地下虫害及各类病害,并可减少化肥用量l,3及以上.增产20%~40%以上.取事半功倍之奇效。花生喷亚硫酸氢钠结果多、果实重;萝i-施硼肥不空心等技术总结可使农作物稳步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3.4其他注意事项

注重种植基地适宜的选择;合理轮作,制定合理的种植制度;采取合理的土壤耕作方法;选用高抗品种:认真做好选种、浸种和消毒工作;确定作物的播种期,适时播种;根据作物的种类、品种、株型、最适叶面积系数、种植季节、水肥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种植密度和种植规格.建立一个从苗期到成熟期的合理群体结构.使田间通风透光及田间湿度总处于最佳状况.创造一个有利于作物生长的环境。加强田间管理,及早进行间苗、补苗和定苗,合理施肥、灌溉;适时中耕、松土、除草: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事项

农作物生长管理范文6

1.农作物高产的途径

1.1改善环境.提高作物光合作用的生产潜力

环境因素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光照。要延长光合时间.如间作、套种、立体种植等提高复种指数,增加作物的收获面积:延长生育期,如要求前期早生快发、后期叶片不早衰,补充人工光照等;增加光合面积,如合理密植,改变株型;增强光合效率,如通过通风透光、增施有机肥、深施碳酸氢铵肥料等途径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减低光呼吸等。

1.2改良遗传因素

为保证农作物高产,首先必须保证种子的优越性。所以培育抗逆稳产、抗病虫的育种技术显得十分重要。同时通过育种改良株型、提高群体的光能利用率和使作物的成熟期更加适宜.也将成为增加复种和进一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条件。育种途径与方法以常规为主、多种方法互相配合,综合运用,使育种水平进一步提高。如单倍体技术与诱发变异结合.可提高隐性突变体的出现频率:组织培养与远缘杂交、多倍体育种结合.可更快地筛选出有用材料。

1.3提高栽培技术

如土壤耕作技术、施肥技术和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创造良好的耕层结构和适度的孔隙比例:调节土壤水分存在状况:协调土壤肥力各因素问的矛盾:清除杂草和疏松表土:形成高产土壤。根据不同的气候特点、土壤类型、生产条件及产量水平,按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肥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肥料品种.确定适宜的用量和配合比例.并采用科学的施肥方法,合理施肥,是充分发挥肥效,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农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重要途径。

1.4其他措施

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处理,可使一些作物成熟期延长。成熟期的适当延长,对养分的累积和转移是有利的。以玉米为例,据研究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使玉米成熟期从35天延长到50至75天.而玉米的灌浆期每延长一天,能增产3% 左右。再如一些栽培措施:松土与镇压,垄作、地膜覆盖、秸秆覆盖、灌水都对土温和气温有影响。对于温度的影响可以通过松土与镇压来解决.这样即可以增温也可以降温:垄作在温暖季节可以提供土壤的表面温度.有利于种子的发芽与幼苗的生长;地膜覆盖具有协调土壤温度、保持水分、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土壤养分、减轻土壤盐渍化的作用:秸秆覆盖可以有效平抑低温的变化、降低低温的日振幅、缓和昼夜温差的作用:灌水除直接影响温度的高低之外.还可以缓和温度的变化。

2.农作物高产常见栽培技术

如农作物实行标准化栽培.精量播种与育苗移栽技术: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提高科学施肥水平:采用小畦沟灌、间歇水流灌溉、膜侧灌溉、微灌节水灌溉技术;修筑梯田、深层耙压、节水播种、合理轮作、应用化学抗旱制剂等旱地农作技术:农用塑料覆盖栽培和玻璃温室栽培等保护地栽培技术;农作物规范化和模拟技术;轻简栽培技术;间套复种制度的改进与发展:中低产地区综合增产技术体系等。每一技术都与农作物的产量息息相关.把握栽培过程中的每一关键细节.掌握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需水需肥规律,合理使用每一项技术.确保利用栽培技术达到增产的目的。

3.农作物高产的注意事项

3.1明确影响农作物高产的主要因素,并制定相应补救对策。

近年来.由于多数农户对土杂肥、绿肥重视不够,为取得高产,逐年加大化学肥料用量,导致土壤酸化、毒化、板结严重,作物长势不良、枯萎、黄萎、病毒交替发生,籽粒批劣、产量低下。为改变这种现状,应重施土杂肥.深翻改土.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强土壤肥力。对于病虫害.实践证明,要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即轮作倒茬、清除病残体、秋耕冬灌、选抗病一代品种、使用土壤杀菌剂、发病前预防、发病后化学除治等多项措施,才能收到预期的防治效果.仅仅单纯依靠化学农药控制病害,是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3.2转变农作物栽培观念.“四轻四重”须转变

严禁“轻管理、重种子,轻有机肥、重化肥,轻综防、重除治,轻常规技术、重新技术”,要正确转变农作物栽培观念,科学栽培,加强管理,才能充分发挥其高产的特性。以增施有机肥为基础,实行配方施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土壤肥力.把农田种成海绵田.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农作物保护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在农业生产管理上,新技术与常规技术相互配合,相辅相成。深耕、细耙、精细整地、适时中耕、除草等适时管理达到高产目的的不要措施。

3.3注重经验总结.提高农作物优质高产

注重经验总结,如马铃薯施高锰酸钾既增产又防病。在红薯块根膨大期.分别用500倍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和200倍的米醋溶液进行叶面背部喷洒2次,可使产量大大提高;经验证明,用肥力高、生物磷钾、生物钾、地得力等菌肥土施或加杀虫剂拌种.可有效防治地下虫害及各类病害,并可减少化肥用量l,3及以上.增产20%~40%以上.取事半功倍之奇效。花生喷亚硫酸氢钠结果多、果实重;萝I-施硼肥不空心等技术总结可使农作物稳步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3.4其他注意事项

注重种植基地适宜的选择;合理轮作,制定合理的种植制度;采取合理的土壤耕作方法;选用高抗品种:认真做好选种、浸种和消毒工作;确定作物的播种期,适时播种;根据作物的种类、品种、株型、最适叶面积系数、种植季节、水肥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种植密度和种植规格.建立一个从苗期到成熟期的合理群体结构.使田间通风透光及田间湿度总处于最佳状况.创造一个有利于作物生长的环境。加强田间管理,及早进行间苗、补苗和定苗,合理施肥、灌溉;适时中耕、松土、除草: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