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兽医体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猪场兽医体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猪场兽医体系

猪场兽医体系范文1

关键词:小规模猪场;防疫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81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6-0261-2

1 猪场防疫的重要性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养猪事业有了很大的进步。猪的生产性能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还是无论是各阶段猪的成活率、饲料报酬、瘦肉率还是母猪年提供出栏猪头数都有明显提高。随之而来的却是疾病的困扰,由于饲养密度的加大、营养的限制、引种的频繁、防疫体系的缺失等使得许多规模化养殖场疾病由单一病原转变为多因子协同作用,给养猪事业造成很大的损失,严重影响养猪生产事业的发展,甚至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所以,必须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保障生产的正常进行。所以“防疫是生产的第一生命线”。但是,猪场综合防疫体系的建立和实施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很大的误区。

2 防疫主要存在的问题

2.1 消毒工作不规范

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等其它原因,在对消毒液的配制过程中忽视消毒剂的浓度、温度、酸碱度、作用时间等影响因素,消毒剂不现配现用,影响清毒效果。猪场工作人员在消毒过程中,往往有些工作人员出现走捷径的现象,如消毒速度过快、喷洒不均匀、不采取喷雾的方式等。这样,不管是日常的环境消毒还是带猪消毒都容易留有死角,并没有起不到消毒的作用。一个猪场消毒应尽可能在固定的2-3小时间范围内完成。所以在对猪场的消毒过程中,各车间应同时进行同时结束。否则,病原菌就有可能扩散或传播,给猪场的安全生产构成严重的威胁。

2.2 免疫不科学

操作方法不当由于猪场的监督力度不够或技术人员责任性不强,不根据本区域疫病流行特点合理制订免疫程序。也没有按标准的操作方法进行免疫注射。在操作中往往出现类似情况:没有按说明进行严格的稀释或在稀释过程中受消毒液污染;针头大小、长度不合适;疫苗没有防日晒、高温等。在免疫时间的选择上,稀释后没有2小时内用完;注射时图简单方便并没有对猪只做好皮肤消毒,注射深度也没保证,注射位置仅仅凭自己的经验,接种剂量也是凭感觉,疫苗流出后没有立即用沾有消毒液的棉球擦拭、消毒。甚至出现不是一猪一个针头,有时还会漏针的情况出现;病猪、瘦弱猪也同步免疫等情况,势必导致免疫失败结果的出现。

2.3 疫病检测不及时

小规模养猪条件下,应进行经常性的疫病检测工作,以便对疫病情况、免疫质量、疫病净化水平进行监控,同时也为本场的防疫工作提供客观依据。尤其本地区、本季节爆发和流行严重的传染病更应该加强检测,以便做出及时对应措施。同时,对场内使用的疫苗、消毒剂的质量也要进行检测,以保证确实有效。如不能及时的做好以上工作,就不可能准确和深入的了解猪场疾病的流行和发展趋势,就不可能及时的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从而影响猪群健康的生长发育。

2.4 防疫措施不完善

传统的养猪防疫都是“重治轻防”的思想,形成有病才医,没病则万事大吉的心理。养猪防疫似乎不仅是兽医工作,而且是季节性的工程。小规模化猪场的防疫是全方位的、常年的。除常规的消毒、免疫、治疗外,还需要加强管理,保证营养平衡,优化场区和畜舍环境。猪场内的诸多因素都和防疫效果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树立“以防为主”的观念,小规模猪场形成的防疫配套体系

3 小规模猪场应对猪群免疫力低的对策

3.1 建立完整彻底的消毒体系建立完整彻底的消毒体系

生猪卫生消毒不但能杀灭猪舍环境中的病菌,而且对病毒也具有一定的杀灭作用。对控制生猪疾病是很重要的环节。消毒药水的使用和选择一定考虑其理化性质,依据消毒目的合理配比,注意配伍禁忌,定期更换,交替使用(一月换一次)。养殖户务必高度重视,应经常对猪舍和环境进行坚持常规、紧急、终末消毒相结合,建立完善的消毒制度,从物品、环境、器械、病料、粪便等多方面入手,务求建立彻底的消毒制度并监督消毒体系科学合理实施,以有效地减少猪群感染疫病的机会。

3.2 规范科学免疫的操作小规模猪场防病的重点是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为此,猪场要根据本地区疫病流行情况、母源抗体、季节和猪群健康等因素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疫苗品种宜少而精一些能通过管理、生物安全、常规药物保健来控制的细菌性疾病可不注射,对一些危害大、药物难以控制、疫苗效果好的病毒性疾病应重点注射;同时注意疫苗的选择、保管和使用,注射时使用一次性针头做好疫苗注射的保护性工作。同时要做好接种免疫记录,如接种时间、疫苗种类、批号、剂量、生产日期、生产单位等。

3.3 建立科学疫病监测体系

猪场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免疫监测,猪场的兽医人员应经常对猪群进行检查,尤其是对种猪要加强监测。通过监测检查,发现情况异常的,及时进行处理并有针对性地调整全场饲养制度和免疫预防措施。这个工作是今后猪场工作的重点。实验室检测是疫病防治的有效手段,通过准确的疫病剖检诊断出结果,为防疫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采取措施防止疫情。所以作为一个小规模化猪场,实验室的检测系统是必须建立的。要充分利用实验室检测武器,来正确指导药物的合理有效使用、特定病原检测和监测以便于疾病的净化。猪场的兽医人员应经常对猪群进行检查,观察猪群的运动、休息、采食、饮水和粪便等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对非正常死亡的猪体要及时进行病理剖检,根据剖检结果作出初步诊断,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疫情进一步扩大; 对未能确诊的病猪,应采集病料,进一步进行实验室诊断,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4 营养合适配搭

从营养出发,猪场要为猪群提供适宜的、足够的、平衡的日粮。最适营养日粮的要求是:各营养要素足够及它们之间平衡,能通过免疫营养的调控使猪群的自身免疫力得到提高,而不是完全依靠药物来“保驾护航”,因此要求确保配合的饲料原料(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优良。

3.5 做好药物方面保健

选择抗菌药物时应选择对免疫力影响小的,最好同时添加免疫增强剂―佳免或倍加康(多种维生素、寡糖、黄芪多糖等)。使用的关键时期是:母猪产仔前后、哺乳仔猪、仔猪培育阶段、育肥阶段几个重要阶段。同事控制药物保健使用时间和剂量,一般采用脉冲式,治疗剂量使用5天左右。

4 结语

猪场兽医体系范文2

荣昌是农业部确定的中国畜牧科技论坛定点举办地、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核心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县、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项目区。境内有西南大学荣昌校区、重庆市畜牧科学院等国内一流畜牧兽医教学、科研机构。荣昌以“三大体系、三大基地”建设为重点,全力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逐步形成了集“资源、科教、人才、产业、市场、平台”六位一体的发展格局和产业优势,铸就了荣昌畜牧的辉煌。2014年,全区畜牧产业集群规模100.5亿元,存栏母猪10万头,肉猪出栏87.2万头,肉类总产8.3万吨。

按照农业部“两个确保”目标和重庆市兽医工作“三项制度”要求,荣昌秉承“人与动物,同一个健康”理念,在建立动物疫病防控和卫生监督协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双河街道是国家现代畜牧科技产业园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所在地,幅员面积88.5平方公里,总人口6.5万人,辖区内有8个涉农村(社区),畜禽养殖户7100余户,标准化规模畜禽养殖场6个,常年存栏生猪4.5万多头,能繁母猪9700余头,农民人均畜牧年收入4300元。

双河街道畜牧兽医站(动监分所)是县畜牧兽医局直属的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负责辖区内畜牧产业发展、畜牧技术推广与普及、动物疫病防控和卫生监督、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工作。现有在岗职工24人,其中本科学历3人,大专学历10人;高级兽医师2人,兽医师12人;执业兽医3人,助理执业兽医2人;官方兽医7人。站办公楼于2010年10月投资120万元,按照重庆市“六有”标准和荣昌县“统一风格、统一功能、统一制度”要求建成,占地面积1238平方米,建筑面积388平方米。

全站工作实行了信息化管理,在动物防疫检疫、畜牧兽医服务、生猪交易监管等工作方面使用了4个电子平台,即重庆市动物卫生监督指挥调度平台、重庆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物资管理系统、国家级重庆(荣昌)生猪交易平台、畜牧兽医服务110平台。为顺应畜牧兽医工作新形势、我们严格执行“三项制度”,科学防疫,科学检疫,精细监管,严格考核,辖区内多年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未发生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中心兽医实验室建于2009年,占地面积310m2,是一个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P2生物安全实验室,2011年6月12日顺利通过市农委考核并取得合格证书。主要负责全区动物疫病监测诊断、疫情报告、疫情分析评估、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

现有专职技术人员6人,研究生1人,本科3人,专科2人。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3名。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达到100%,专业技术力量较强。

兽医实验室建有完整的《质量手册》、《生物安全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等一系列管理体系文件,保证了各种实验活动有序开展。本兽医实验室以“人与动物同一个健康”为目标,为动物疫病防控和监督执法提供技术支撑。内设档案室、接样室、PCR室、电泳室、血清室、细菌室等13个功能室。功能分区恰当,布局合理、内部设施和内部环境符合生物安全要求。拥有PCR仪、凝胶电泳成像与分析系统、酶标仪、自动洗板机、高压灭菌锅、生物安全柜、超纯水仪、培养箱等仪器设备65台(套),所有使用的仪器设备建有完备的档案资料。根据重庆市兽医工作“三项制度”要求,落实“以监促防、以检计酬”工作机制,为产地检疫提供科学依据。由区局成立的专业采血队全年对112个散养监测单元、56个动物饲养场的畜禽进行4次采血抽检,每次每个兽医责任片随机采集畜禽血清各30份、动物饲养场不少于30份,冷藏保存送至接样室,接样人员对采血队所采集的畜禽血清样品进行盲样编号,然后经带紫外线灯杀菌的传递窗进入样品保存室,由检测人员进行禽流感、口蹄疫、猪瘟等规定病种的检测,实验结束后立即将检测结果返至接样人员并在一周内出具检测报告和风险评估报告,整个流程实现了血清的采集和检测的分离,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确保做到了实验结果的公平、公正。

对检测结果中免疫抗体水平不达标的样本通报给区动物卫生监督所,由区动监所下达《监督意见书》并及时召开动物疫情分析评估会,镇街兽医站站长、责任片兽医认真查找原因,作出书面解释。针对散养免疫抗体不达标的由镇街兽医站督促对该包片责任区域内动物实施补免,规模场由挂牌兽医督促对该场内动物实施补免,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加强一次自主免疫,21天后再随机采样监测。

为进一步加强动物调运监管,防治动物疫病跨区域传播,从2009年开始,通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市范围内实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管理的通告》,以及《重庆市动物防疫条例》和新修订《重庆市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管理办法》的相继出台,将流通环节动物调运监管措施在地方法规和政府规章中进行了固定和细化,重点对活畜禽调运采取准入管理手段,通过事前备案、指定道口检查和隔离观察措施,前移监管关口,堵疫作用十分明显。一是明确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和管理;二是对输入重庆市的非乳用和非种用动物以及动物产品,市内跨区县运输的非屠宰动物严格实行调运前的备案管理;三是入市动物及动物产品须经指定道口检查站检查,方可进入;四是调运非屠宰动物到达目的地后,须隔离观察合格后方可销售或混群饲养。2011年1月至2015年5月,全市指定道口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共检查车辆20.95万车次,动物产品54.53万吨,家畜1594.23万头,家畜1699.88万吨,共拦截处置市外动物疫情59次。2009年,重庆市政府通告,设置了40个指定道口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2011年,根据交通网络变化的需要,重庆市政府将40个检查站优化调整为35个。2013年,重庆市政府将35个检查站调整为31个。重庆市政府先后投入1500多万元支持指定道口检查站的建设及设备配置,近几年每年为检查站提供300万元工作经费及300万元新建检查站建设经费。

成渝高速公路桑家坡检查站,是重庆市的31个指定道口检查站之一,始建于2003年,2011年投资30多万元进行标准化改造,配备站长1名,官方兽医7名。2003年至今,累计检查进入重庆市运载动物车辆6.4万车次,生猪150万头,牛2.7万头,家禽及禽苗6400万羽,猪肉等动物产品5.2万吨。

桑家坡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严格执行重庆市动物调运监管制度,严把事前备案、事中准入、事后监督“三大关口”,即调运前必须向输入地动监机构申请办理调运备案手续,调运中必须经市政府制定的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检查准入,到达后必须查验动物调运备案手续、检疫证明和检查站签章,再饲养动物必须经隔离观察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通过这项制度,严堵了外疫传入,起到了动物疫病防控的重要屏障作用。

(一)防疫总体情况

公司自身生物安全制度非常严格,在区动监所、区疫控中心和双河畜牧兽医站的监管下,于2014年7月取得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高丰猪场严格遵守引种检疫流程,先后分4批累积引进种猪2000头,经45天隔离观察、抽检口蹄疫O型、猪瘟、蓝耳病,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后投入生产;做到了免疫程序向主管部门报备,上报自主免疫数据并定期委托检测;病死猪按规程无害化处理后运往有机肥厂生产有机肥;主动申报产地检疫,提供监(检)测报告,猪只经检疫合格后出场。

(二)防疫制度建设与实施

高丰猪场建设规划全部严格按照标准的现代规模养猪场条件防疫要求设计的,在取得《动物条件防疫合格证》后,高丰猪场才开始投入生产使用,使用中的各个环节全部严格参照猪场的防疫要求按流程进行防疫消毒:猪场防疫制度、档案建设、器械高温消毒、人员消毒通道、空中喷雾消毒、车辆进场消毒、喷雾消毒。

(三)自主免疫程序

高丰猪场针对仔猪、后备种猪、生产种猪分别制定了不同的免疫程序,在免疫程序的实施中,同时做免疫准备、免疫记录统计、兽医免疫注射、免疫瓶盒焚烧。从免疫前准备后到免疫后处理都是十分谨慎、严格。

(四)委托区动物疫病控制中心检测

公司与区动物疫病控制中心签订了检测协议,猪场兽医会定期抽血送检,检测合格的继续放心生产,检测不合格的,会参照“中国动物卫生监督-监督意见书”要求整改猪场防疫方案,经过补免后再次抽血送检直到检测合格。

(五)无害化处理

猪场发现病死猪后,向双河街道畜牧兽医站申报,兽医现场确认后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理过后的有机肥用于公司配套的果蔬园区。公司针对粪污还田处理,特意流转了5000亩土地,种植蛋白桑、蓝莓、猕猴桃、葡萄、蔬菜等各种高档经济作物,其中大部分种植蛋白桑;这样猪场构成“猪-桑-饲料”循环。这样既对粪污进行环保处理,又给产业链提高了经济效益。

(六)防疫监管流程

经区动监所、疫控中心、双河街道畜牧兽医站现场评定后,将猪场卫生评价风险等级划分为A级,官方兽医定期对猪场疫苗、兽药、防疫、检疫情况进行监管,并出具巡查记录表。区动监所不定期对高丰猪场进行检查,并出具不定期监督检查表。

(七)检疫监管情况——引种

公司有引种计划,自身做好隔离观察圈舍的准备工作,然后向区动监所申报,跨省引种,需要市动监所审批,审核批准后,公司与PIC公司签订引种合同,通过桑家坡检查进入,工作人员对猪只情况、建议证明进行核实后,进行45d的隔离,隔离期满后,抽血检测,结果合格后方投入生产。

(八)检疫监管情况——出猪

公司将断奶仔猪交予农户饲养之前,向双河街道畜牧兽医站申报,双河站派人现场检查耳标佩戴情况,猪群体况,开具检疫证明后,公司方可出猪。

大厅分6个部分共18张展板展示,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一是建立防检协作新机制为顺利推进“产地检疫中查验监(检)测或风险评估报告”制度,荣昌组建了7人专业采样队,按照随机、专业的采样原则,全年分4次对辖区112个散养监测单元、规模化养殖场采集血样1.7万余份,区动物疫控中心按照采检分离、盲样编号的流程对样品进行血清学、病原学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出具《检测报告》或《风险评估报告》。对免疫抗体不合格的散养监测单元或规模养殖场由动物卫生监督所下达《监督意见书》,区畜牧兽医局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约谈,帮助查找原因,责令限时补免、作出整改报告,补免21d后二次采血测抗,直到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农业部要求。官方兽医在产地检疫环节中查验《检测报告》或《风险评估报告》后,出具产地检疫证明,更好的发挥实验室技术支撑作用,使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由传统的“程序化”向“科学化”推进,动物疫病防控和卫生监督机构良好协作机制优势更加凸显。

二是构建基层考核新办法

依据重庆兽医工作“三项制度”,荣昌积极推行“以监促防、以检计酬、网格管理、采检分离、采血补偿、风险评估、分片出证、不达标问责”的兽医工作考核机制,建立行政管理、技术支撑、执法监督三大体系,共同促进动物防疫工作,达到“以监促防”;通过对镇街畜牧兽医站完成工作任务情况的检查考核和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抗体水平检测,用定性定量的考评结果,计算职工奖励性绩效工资,并将监督检查结果作为基层畜牧兽医站年终考核、评先评优、防控经费划拨的重要依据,实现了“以检计酬”。进一步调动了基层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强化了防检人员的责任意识。

三是建立畜牧兽医服务110新制度

荣昌在构建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和创新服务方式上进行了探索,把现代科技手段融入服务监督中,建立畜牧兽医服务“110制度”,实行限时承诺服务,将“防疫阉割、人工授精、检疫申报、动物诊疗、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保险理赔”等6项工作,由各镇街畜牧兽医站统一受理、统一安排、统一督促,区局和服务对象监督各站限时完成。对受理的任务实行“四专三色”管理。

畜牧兽医服务“110制度”,从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规范服务行为、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入手,打造“新思维、心服务”的特色服务品牌,树立了畜牧兽医新形象,解决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四是构建无害化处理新机制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化服务”的原则,荣昌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出“镇街收储、集中处理、保险联动”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模式。在全区21个镇街修建收储点,2个无害化处理中心。

积极推行“户申报、站受理、镇街集中、公司处理、区局监督、保险理赔、财政补助”七步法的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确保“四不一处理”落到实处。

猪场兽医体系范文3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果菜产业有机肥源建设和农村能源建设,按照大户带动、小户覆盖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行“畜、沼、果(菜)”一体化的生态养殖模式,突出抓好标准化规模养猪大户建设和良种猪繁育体系建设,积极创办畜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养殖业合作经济组织,推动养猪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逐步实现我县养猪产业牧、工、商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生产格局。

二、奋斗目标

到2009年底,全县生猪饲养量达到13万头,养猪业产值达到18200万元;到2010年底,全县生猪饲养量达到**万头,养猪业产值达到21000万元;到20**年底,全县生猪饲养量达到30万头,养猪业产值达到42000万元,平均每亩果园1头猪;到20**年,全县生猪饲养量达到60万头,养猪业产值达到84000万元,实现平均每亩果园2头猪的奋斗目标。

三、实施措施

(一)切实抓好良种猪繁育体系建设,努力提高全县生猪良种化程度。

从2009年起到20**年底,三年时间内,全县累计发展存栏基础母猪600头以上规模的良种猪繁育场6个,存栏基础母猪100头以上规模的良种猪繁育场30个,存栏基础母猪50头以上规模的良种猪繁育场(户)60个;规模以上良种猪繁育场(大户)二元母猪存栏达到1.6万头以上,年生产优质三元杂交仔猪32万头以上,基本解决全县生猪生产猪源不足和品种混杂、老化问题。

(二)狠抓规模养殖大户建设,推动养猪业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按照大户带动,小户覆盖的工作思路,重点扶持发展一批规模大、标准高、效益好、示范带动作用强的育肥猪养殖大户。到20**年底,全县累计发展1000头以上规模养猪场**个,500头以上规模养猪场60个,100头以上规模养猪大户390个。规模养猪场及养猪大户年出栏生猪达到14万头以上。通过扶持发展大户,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提高全县农户养猪覆盖率和生猪生产整体水平。

(三)大力推行集中繁育、分户饲养、联户经营模式,全面提升生猪生产的专业化、社会化水平。

进一步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力扶持建设一批规模大、水平高的良种猪繁育企业和育肥猪养殖基地。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以良种猪繁育企业为龙头,以育肥猪养殖基地为依托,积极组建养猪协会或养猪合作社。合作社内部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对社员实行统一供种、统一供料、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产品销售的合作经营机制。合作社对社员按低于市场价格的标准供应仔猪,按正常市场价格收购育肥猪,并与省内外屠宰加工企业签定购销合同,实行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充分调动养猪户的积极性,推动全县养猪生产快速发展。

(四)全面落实优惠政策,加大对养猪业的扶持力度。

1、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能繁母猪补贴和保险政策。一是严格执行能繁母猪补贴政策,县畜牧、财政部门要积极配合,认真做好补贴款的管理和发放工作,确保做到专款专用。二是认真落实能繁母猪保险规定,鼓励母猪养殖场(户)积极参保投保,提高养猪户抗御自然灾害和疫病风险的能力。

2、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对养猪业的资金扶持力度。从2009年起到20**年,县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和小额扶贫贷款捆绑使用,对养猪户实行全额贷款贴息,由县信用联社及县农行每年配套安排1000万元贴息贷款,专门用于扶持良种猪繁育场(户)、规模养猪场(大户)和养殖小区建设。具体办法是:建成存栏基础母猪600头以上规模的良种猪繁育场安排贴息贷款100万元,存栏基础母猪100头以上规模的良种猪繁育场(户)安排贴息贷款20万元,存栏基础母猪50头以上规模的良种猪繁育场(户)安排贴息贷款5万元;建成年出栏1000头以上育肥猪的规模养猪场安排贴息贷款20万元,年出栏500头以上育肥猪的规模养猪场(大户)安排贴息贷款10万元,用200万元贴息贷款扶持发展年出栏100头以上规模养猪大户。县畜牧、财政、信用联社、农行及各乡镇要密切配合,各负其责,认真组织实施良种猪繁育场(大户)和规模养猪场(大户)的规划设计、技术指导及贷款发放工作,确保做到专款专用。

3、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妥善解决规模养殖场(大户)及养殖小区建设用地。各乡镇及县政府相关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畜牧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对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要统一纳入乡(镇)土地使用总体规划,所占用的土地按农业用地对待。

(五)加强饲料加工营销体系建设,保证饲料充足供应。

一是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抓好饲料基地建设。二是积极鼓励、引导、扶持个体工商户兴办饲料营销企业,保证各种配合饲料的充足供应;三是采取政府补贴和群众自筹相结合的办法,为养猪大户购置和配备必要的饲草饲料加工机具,提高农副产品加工利用率;四是采取招商引资的方式,鼓励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兴办饲料加工企业,为我县大力发展养猪产业奠定坚实基础。

(六)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综合服务功能。

按照强化县级、充实乡级、完善村级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县乡村三级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县畜牧部门要在全面落实畜牧兽医体制改革政策,健全机构,完善机制的基础上,切实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相关设备设施,提高工作效能;要加快乡镇兽医站建设工作,到20**年达到每个乡镇一个畜牧兽医站的目标。同时要严格按照省、市有关规定配齐人员,并配备必要的设备设施,全面提高乡镇兽医站的综合服务功能;要切实加强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按照每个行政村一名动物防疫员的标准,全县配备241名村级动物防疫员,并配备必要的技术设备,确保养猪业的快速发展。

(七)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严格考核奖罚。

1、加强领导,明确任务。各乡镇要按照县上的统一安排部署,明确任务,理清思路,高度重视养猪产业的发展。要结合本地实际,统筹安排,科学规划,明确重点,突出发展特色,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各项具体任务的落实。

猪场兽医体系范文4

生猪业是**市畜牧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产值已占到畜牧业总产值的 52%,是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生猪生产在保障市场供给,平抑市场物价,促进地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市生猪生产正处于重要转型的关键时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如何抓好生猪产业,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成为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1、当前生猪生产的主要特点

1.1 母猪存栏量增长,生猪生产呈现恢复性发展态势。20xx年七月以来由于生猪养殖效益较好,同时我市认真落实国家能繁母猪补贴、人工授精良种补贴、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奖励、政策性生猪养殖保险等扶持生猪生产的政策,推动了全市生猪生产的恢复性发展。 20xx年上半年能繁母猪存栏达到 7812头,比 20xx年上半年增加 386头(增长 5.2%),生猪生产能力逐步得到恢复,预计 20xx年底仔猪生产可望达到供求平衡,仔猪价格趋于合理。

1.2 规模化程度逐步提高,生猪规模化养殖发展势头较好。近年来我市生猪规模养殖有一定发展,特别是去年以来生猪规模养殖效益较好 ,带动了一定社会资本发展规模养猪,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得到了一定提高。 20xx年我市年出栏 20头以上的适度规模养猪户达到 16781户(其中年出栏 50头以上 1197户、年出栏 100头以上 164户、年出栏 500头以上 35户、年出栏 3000头以上3户), 20xx年末适度规模户存栏生猪16.74万头,同比增长 132.1%;适度规模户出栏生猪 18.12头,同比增长 136.5%。

1.3 生猪品种改良逐渐推进,优质肉猪比重增加。优质肉猪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近两年来我市抓住时机指导农户和规模养殖场(户)淘汰老弱劣质母猪,选留优质二杂母猪,推广以外三元“洋三杂”为主的生猪品改,提高优质肉猪比例。至今年6月末全市存栏纯外种母猪达到1315头,良种公猪存栏63头,有人工授精站 12个,全市洋二杂母猪存栏达到 6908头,比去年同期增长 23.16%,出栏洋三杂肉猪 15.75万头 ,比去年同期增长 26.8%,洋三杂面达到 25%,比去年同期增长了 4个百分点,生猪品改工作得到稳步推进。

1.4 生猪产量快速上升,畜牧业产值大幅度提高。近2年来,由于国家对畜牧业的大量投入,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激励一大批有志之士投身养殖行业,从事生猪产业发展。在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生猪出栏头数逐渐增多,农民的养猪效益明显提高,畜牧产值快速增长,在短时间内缓解了供不应求、猪肉紧张的社会矛盾。

2、生猪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生猪疫病防控形势严峻,疫病风险增大。一是猪病种类多,防控难度大。近几年来,我国猪病呈高发态势,疫病种类增多,并由单一性病种感染转变成多病种混合感染,动物疫病防控已从季节性转变为常年性,防控难度加大。二是猪只交易流动性大,外疫传入风险增大。**市肉类加工企业较多,从重庆、云贵等地外购生猪量大,猪只交易流动频繁,对我市动物疫病防控形成重大威胁。三是部分规模养猪场业主防疫意识淡薄。近年来跨行业进入的新建规模猪场业主防疫意识不强,特别是20xx年以来由于养猪效益高,有的规模养殖业主为了快速达到饲养规模,跨区域、长距离大量引种,给我市动物疫病防控带来隐患。四是防疫设施条件和防疫队伍素质还不适应当前防疫工作需要。近年来 我市动物疫病防控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检疫诊断设施设备落后,疫病防控基础脆弱,乡镇机构改革年初才刚落实,村级动物防疫员体系未建立起来,乡镇兽医防疫工作量多难度较大,总之,防疫设施条件和基层畜牧兽医队伍素质还不完全适应新的疫病防控形势的需要。

2.2 投资融资体系不完善,投入严重不足。生猪生产需要较大的投入,长期以来政府、社会和金融对生猪业的投入偏少,已严重影响到了我市生猪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猪肉的市场供应。一是政府投入不足。 20xx年以前国家对畜牧生产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长期以来对畜牧经济特别是生猪生产投入很少, 20xx年由于猪肉市场供应偏紧,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生猪生产的政策加大了对生猪生产的投入,但我市属于生猪生产小县市,达不到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规模,能得到国家投入的资金很少,市财政财力有限,对生猪生产投入不够。二是金融支持力度不大。小额农贷额度偏低,贷款程序或手续复杂,同时因信贷担保与反担保机制未建立等诸多体制机制的制约,难以对发展生猪生产特别是发展规模养猪提供信贷支持。三是养殖户自身投入不足。由于前几年生猪价格受市场行情影响较大,目前价格又走向低潮,养殖效益低甚至亏本,养殖户自身积累不足,再生产性投入不多。

2.3 生猪规模养殖发展不快,规模化程度不高。随着农民大量外出务工、劳动力价格上涨,生猪养殖比较效 益较低,加上养殖风险大等原因,散养户不断下降已呈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也给生猪生产的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提供了机遇。近年来,我市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提高,但规模养殖发展仍然不足, 20xx年规模化程度仅为 26.8%,20xx年虽然有所增加,生猪养殖特别是纯农业乡镇仍然以散养为主,但散养户下降幅度较大,近郊及工业乡镇无猪户已达 75%,远郊乡镇也达到了 40%左右,我市生猪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2.4 生猪产业组织化程度低,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 要应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引导千家万户分散农户进入现代畜牧业,需要不断提高组织化程度,促进生猪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经营的一体化,服务的社会化,不断提高养殖农户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 由于我市生猪产业协会或农村畜牧专合组织培育发展不足,已建立的组织作用发挥有限,没有把养猪户有效的组织起来进行组织化生产,实现与市场的有效连接。对龙头加工企业的指导、监管不够,生猪加工龙头企业自身实力不强,带动力弱,未建立自身原料生产基地,与养殖户还是买卖关系,未形成紧密的利益分享与联结机制,全市生猪业组织化程度不高,产业化经营水平低,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能力差,竞争力不强。

2.5 畜牧科技推广体系作用发挥有限,科技贡献率不高。一是畜牧兽医队伍结构有待优化,素质有待提高。乡镇畜牧兽医站仅有 2/3的人员基本具备从业人员素质,另有 1/3多属退伍安置和退休顶替人员,对畜牧兽医技术基本不了解,村级动物防疫体系有待完善,县(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存在知识老化,需要进行继续教育以更新知识,提高服务水平。同时基层工作经费严重不足,乡镇兽医技术人员待遇不高,工作量大,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强。二是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管理模式有待理顺。 20xx年应抓住基层体制改革的契机,把兽医体制改革完全落到实处,尽快完善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在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聘任工作中,要严格实行考试考核制度,坚持“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录用一批懂兽医技术的优秀人才充实基层力量,加强畜牧队伍建设。三是新形势下科技推广的机制和体制有待创新。基层站畜牧兽医人员主要从事检疫、防疫、消毒等日常管理工作,基本没有科技推广经费,科技推广工作乏力,内动力不强。四是业主科学养猪水平低。从事生猪养殖业的从业人员对良种推广使用、现代科学养猪技术、标准化生产技术、动物防疫技术、污染控制技术等缺乏应有的了解和掌握,科学养猪技能或水平低下,效益不高。

2.6 政府宏观调控力度不够,养殖户的利益保护不力。近两年来,随着国家在生猪养殖方面投入的增加,一些生猪大县养殖场(户)受到政府扶持,得到一定利益。政府的激励发展势必导致生猪总量的急剧增长,从市场经济规律来讲,供大于求必然引起生猪价格下跌,而**由于畜禽总量偏低,没有享受到相应的优惠政策,生猪发展只能靠自身努力,生猪市场价格下跌同样会波及到**市的养殖农户,加上饲料价格高昂,已给养殖场(户)造成了巨大亏损,养殖场(户)利益受到极大损害。加上屠宰加工环节与养殖环节脱节,屠宰环节低收高卖,牟取暴利,出现严重利益分配不均,政府对养殖场(户)没有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致使养殖场(户)丧失了养殖热情。

3、生猪生产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现代畜牧业为主线,以农民持续增收和确保猪肉市场有效供给为核心,我市生猪生产要突出解决好疫病防控、规模养殖、产业化经营和科技推广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努力推进生猪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1 大胆探索,创新动物疫病防控机制,搭建防控平台,切实抓好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化解疫病风险。一是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新的《动物防疫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工作的领导,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疫情监测网络,并把动物防疫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将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各级各部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高度重视动物防疫工作,牢固树立成败在防疫,抓防疫就是抓发展的意识,抓动物防疫就是抓公共卫生的意识,加强领导,准确把握严峻的疫情形势,强化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二是强化考核,加强防控。建议市政府要把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并奖惩兑现。各乡镇要高度重视动防工作,按照“政府保密度、畜牧部门保质量”的要求,毫不松懈地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二型链球菌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综合防控工作。既要重视突发疫情的控制,又要重视平常时期的预防;既要着力于做好季节性的集中免疫,更要着力于建设防控工作的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免疫和疫情监测工作,完善应急机制,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三是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市政府应落实好防控经费,做好疫苗、消毒药、防护服等动物疫病防控物资贮备、调运和分发,要加强以冷链体系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解决落实好防疫人员的劳务费,改善工作条件和工作待遇。加强对基层畜牧兽医人员和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培训、教育和管理,增强责任心和事业心,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四是大胆探索创新动物疫病防控机制,搭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平台。畜牧系统应具备健全的动物疫病防控网络,但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缺乏工作的内在动力,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有限,又缺乏迅速提高能力的经费和手段;而国内一些大的饲料兽药企业为培育占领市场,组建了强有力的营销队伍开展营销,并开展以猪病防控为重点的产品售后服务,稳定生猪生产,提高养猪效益,以稳定其销售市场。这些企业管理规范、其售后服务好,队伍知识更新快,且公司的生存发展建立在生猪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养猪有钱可赚的基础上,与我们畜牧系统的工作目标具有同向性。如何将两支队伍有效的整合,在基层生产一线搭建一个工作平台,创新动物疫病防控机制,很有必要进行探索和尝试。我们建议选择 1— 2个有实力的饲料兽药企业在两个乡镇进行探索试点,建立以乡镇畜牧兽医站为依托,以养殖大户和生猪专业合作组织为基础,以基层站畜牧兽医人员、村级动物防疫员、诊疗服务人员及饲料兽药企业营销推广人员为骨干的新型猪业专合组织,整合两个网络的优势资源,形成一种以利益联结为纽带,市场化运作的集饲料兽药营销、养殖技术推广、动物疫病防控为一体的互利双赢的新型合作模式,搭建科技推广和防疫平台,共同抓好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和科技推广工作,推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并改变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管理模式,由新组建的上述机构统一管理村级动物防疫员和阉割、诊疗及从事饲料、兽药经营、技术服务的人员。依托畜牧系统和饲料兽药企业双方的力量定期不定期地对其进行培训,提高技能,年终对村级动物防疫员进行考核确定来年的续聘或解聘,其工作补贴由政府核算拨付给合作组织再由该组织经考核后发放给村防疫员(或片区防疫员)。

3.2 大力发展生猪规模养殖,着力提高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通过大力发展生猪规模养殖,尽块弥补散养户下降的生猪数量,到 20xx年全市生猪出栏要稳定在 40万头左右,其中规模场出栏 24万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达到60%以上。一是科学规划布局。要按照“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种养结合、适度规模”的原则,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根据土地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搞好规划布局。建议市政府安排专项经费,组织专门人员对生猪养殖小区和规模养猪场(户)做好规划布局,并作为今后发展布点的依据,从而减少布点的盲目性,达到生产发展和环境保护两不误。二是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项目资金支持,认真落实好国家扶持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管好用好项目资金,并在市财政预算中安排生猪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年出栏200头以上的规模生猪养殖场。积极支持鼓励饲料兽药企业、肉食品加工企业和其他农产品加工企业、种植大户等企业发展生猪规模养殖,延伸产业链,推动全市生猪产业规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三是加强金融支持力度,切实解决养殖户贷款难问题。金融部门要简化贷款手续和程序,提高小额农贷信用额度(由现在的 2万元提高到 10万元以上)。创新抵押担保方式,试行生猪保单质押、种猪活体抵押、圈舍等固定资产评估抵押等方式发放信贷。政府要尽快组建政策性担保公司,设立信贷担保专用账户,对发展规模养猪实施专项信贷担保。同时通过猪业专合组织(协会)、龙头企业等,建立以担保、反担保、联保以及风险金为主要内容的信贷风险控制体系,降低信用风险,加强和改进对发展生猪生产的金融服务,切实解决规模养殖户贷款难问题。四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保险机制。要抓住国家政策性生猪养殖保险试点的良好机遇,切实加强能繁母猪养殖政策性保险工作,尽快开展育肥猪政策性保险,有效降低生猪养殖特别是生猪规模养殖场的自然和疫病风险。五是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要按照统一的规划布局方案,政府要整合政策资源,配套相关项目切实抓好规模养殖用水、用电、交通、土地利用、沼气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规模养殖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六是加强培训,提高科学养猪水平。 大力开展以对规模养猪场业主为主的养殖技术培训,对年出栏 2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实行畜牧兽医技术人员驻场联系制度,推进标准化健康养殖,提高业主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使之成为养殖和管理能手。

3.3 提高组织化程度,加快产业化经营。一是政府在产业化经营中要加大作为。要创造宽松的环境,给予专项工作经费,从项目上给予倾斜,大力扶持发展猪业协会和猪业专合组织,并积极指导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要发挥协调服务和监管作用,在龙头企业的审批和管理上,从严审查和考核,实行淘汰制。要指导龙头加工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发展产品精深加工,创立畜产品品牌,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要建立和完善龙头企业与养殖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发挥带动作用。要求并帮助龙头企业建立自身加工原料基地,实行订单和受控生产,要体现优质优价,使养殖户分享到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建立起龙头企业和养殖户、养殖基地紧密联结、互利双赢的利益联结机制,切实发挥带动作用。 三是积极培育和发展畜牧业协会、猪业协会(专合组织)和经纪人,并发挥作用,做好生猪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市畜牧局已于 20xx年成立了畜牧猪业协会,该协会旨在做好行业引导、指导作用,建立猪业信息收集、分析和制度,加强对生猪生产的预测预警,及时市场信息,指导养殖户合理安排生产和销售;结合基层猪业专合组织做好科技培训推广;协调组织好规模养猪场大宗饲料原料的供给;积极探索参与组建信贷担保机构,达到降低养猪风险、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的目的。各乡镇也要建立猪业协会(专合组织实体),通过专合组织实施饲料、仔畜配送、畜牧科技推广和信贷担保、反担保,促进生猪生产良性互动发展。积极扶持培育生猪业经纪能人,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在生猪流通中的作用,推动生猪生产的大发展。

3.4 加强科技成果推广,提高科技贡献率。一是加强畜牧科技培训。建议市政府要加大对科技培训经费的投入,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对乡镇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和村级防疫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每年举办 4—5期畜牧兽医技术培训,提高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特别是村级动物防疫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通过畜牧业协会和猪业专合组织每年举办 4期以上养殖技术培训,提高养殖场(户)业主的法律法规意识和养殖技术水平,增加养殖效益。二是加快推进生猪品改。近年来我市生猪品改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推进,但生猪品种仍然较差,特别是散养户仍以太湖、荣昌、内江猪和土二杂为主,外三元杂交面与周边地区差距较大,需要加快生猪品改步伐,建立和完善以纯外种猪场、二杂制种场和商品场或商品生产基地的“三级良繁体系”。我们将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生猪扩繁场建设项目,扶持华禹种猪场、晶顺种猪场和红源种猪场等多个外二杂母猪种猪场的建设,规范生产设施和条件、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优质外二杂母猪的制种和供种能力。对引进优质外二杂母猪的规模场给予适当引种补贴,建立一批设施良好、管理规范的存栏外二杂母猪 30头以上年出栏 500头以上的规模商品猪场,实行自繁自养,同时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全市建立 10个优质肉猪生产基地,发展户养 5头以上外二杂母猪的适度规模养猪户 1000户,到 20xx年全市出栏优质外三杂肉猪 45万头,外三杂面达到 60%,切实提高猪肉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养猪效益。三是加强现代养猪技术的推广。开展现代养猪综合配套技术试验示范和集成推广,重点推广提高母猪繁殖能力、仔猪早期断奶与保育、猪病综合防控、规模养猪、标准化生产与环境控制与保护等综合配套技术,切实提高我市生猪生产科技水平。

猪场兽医体系范文5

20xx年12月,市科技局组织我市畜牧兽医专家对月河流域现代和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带畜牧课题组承担的《绿色三元杂交瘦肉型猪生产配套技术研究》进行了评审验收。与会专家认为该项目通过对##市绿色畜产品产地生态环境评价、商品猪三元杂交组合模式的筛选、无公害绿色饲料配方设计、绿色猪饲养管理规范的制定、绿色猪疾病控制程序建立以及猪场卫生与污染综合防治等技术的研究,并将其组装配套,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是一项惠泽##千家万户人民群众的科技成果。市委、市政府决定把畜牧产业作为我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重点,我们认为,发展畜牧业应该重点发展三元杂交瘦肉型猪。

一、发展三元杂交猪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大力推广无公害三元杂交瘦肉型猪生产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客观需要。随着我国畜产品总量的基本解决和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型向小康型的转变,人们对畜产品的需求出现了多样化、优质化、健康化的趋势,特别是畜产品的卫生和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级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瘦肉精、兽药残留、微生物污染已经成为影响畜产食品消费的三大障碍。20xx年7月,国务院下发《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决定由农业部等有关部门通过健全体系、完善制度等措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全过程监管,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主要农产品的无公害生产,解决“餐桌污染”,保证消费安全,使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指标达到发达国家的中等水平。其重点就是从产地和市场两环节入手,通过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来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市场准入制度鼓励和引导安全无公害、绿色的畜产品进入市场,把无证、无标、未经检验的畜产品拒之门外。重点扶持规范化、集约化、规模化的大型企业的市场份额。通过在进入市场环节实施食品标准准入,经营者协议准入,在市场交易环节实施动态监管,对不合格食品或违法经营者实施市场退出机制,对食品及其经营者在流通领域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实施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是大势所趋,是各地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需要,是倡导绿色安全消费的需要。建立优质无公害生猪生产基地,是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畜牧业的必然要求。

2、##具有生产AA级绿色畜产品的良好生态环境条件。##地处北亚热带,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光热及生物资源丰富,水、空气、土壤受污染程度轻,有生产绿色无公害畜产品良好的产地环境。20xx年,月河流域现代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带畜牧课题组科技人员通过对##大气环境、水环境及土壤环境的监测分析,各项主要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AA级绿色畜产品环境质量标准。

3、把##建设成无公害杂交瘦肉型猪生产基地有便捷的交通。西康、襄渝、阳安铁路在我市交汇,随着西安到重庆、##到武汉铁路复线建设以及西康高速公路的建设。##融入了西安的“半日经济区”。两市在加强中医药研发合作,做大医药产业;搞好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共同打造旅游线路;开辟农产品绿色通道,确保人民吃上“放心肉”、“放心菜”有了实质的合作。我市的生猪生产不再是以饲料粮自给自足的生产条件,而是融入全省、全国的畜牧业大环境中,充分发挥我市的自然环境及人力优势,扬长避短。大力发展规模养猪,把我市建设成无公害优质猪肉生产基地。

二、生猪三元杂交技术引进示范获得成功

20xx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月河流域启动现代高效农业科技示范项目。项目实施4年来,该区域无公害三元杂交瘦肉型猪生产示范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大批集约化、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养猪场和养猪大户纷纷建立;三元杂交猪的繁育体系、无公害生猪饲养管理和无公害兽医防治体系初步形成。三元杂交模式的筛选和无公害饲料的研发已基本完成。到目前,共引进长白、杜洛克、大约克等国外瘦肉型种猪930多头,建立良种繁育场4个,建设科技示范点20个,累计繁育种猪4800头,生产三元杂交瘦肉型商品猪32万头。占该区域生猪生产量的37.7。在生产技术的试验示范方面,先后完成了绿色畜产品产地环境评价、三元杂产观众型猪杂交模式的选择、绿色无公害饲料配方筛选、无公害生猪饲养管理规程和无公害生猪兽医卫生防疫制度的制定。通过试验、示范和技术推广,月河流域的养猪规模和养猪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其中三元杂交猪的瘦肉率已达到62.4;三元杂交商品猪90公斤出栏时间缩短到142.6天;三元杂交肥育猪每公斤增重的饲料消耗已降到2.86公斤。为全市大力推广生猪三元杂交技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示范点建设成效显著。20xx年以来,畜牧课题组共建示范点12个。在示范的建设上,按照“稳定数量、提高质量、抓精品示范点”的基本思路。对石泉万头猪场、汉阴望山梁种猪场、汉滨恒桥良种猪场、汉阴浦溪三堰村等示范点,为月河流域畜牧科技重点示范点。这些示范点的建设,一方面为三 元杂交猪繁育系体系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示范点的建设为三元杂交猪生产技术的推广和普及起到了推动作用。

2、三元杂交猪示范基地建设起步良好。目前,石泉、汉阴、汉滨区分别建设三元杂交猪示范基地一个。石泉池河镇成为月河流域畜牧科技重点示范带最大的三元杂交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其中石泉农科园万头猪场每年向该基地提供三元杂交仔猪8000多头,发展养猪大户50多户。汉阴县三堰村发展养猪大户98户,年出栏三元杂交瘦肉型商品猪1500多头,每头三元杂交瘦肉型商品猪新增纯收入246元,比一般商品猪多收入126元。以此计算,仅在月河流域推广三元杂交瘦肉型猪每年群众多增收384万元,四年累计增收1536万元。

3、试验示范工作有了新的突破。几年来,先后进行了无公害饲料配方的筛选、三元杂交猪最佳杂交组合的试验、三元杂交猪的肥育及优良屠宰试验等20多个试验研究。取得省级科研成果一项,市级科研成果三项。特别是三元杂交猪最佳杂交组合的试验、无公害饲料添加剂的试验及猪种的引进,为##市畜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4、科技推广与服务初见成效。几年来,科技推广与服以规范饲养技术为核心,围绕三元杂交猪的生产,先后制定了“绿色猪饲养管理规范”、“饲料与饲料添加剂使用规范”、“疫病防治与兽药使用规范”、“养猪场卫生与环境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在示范点、示范基地大力推广。共印刷技术手册5000余册,技术资料20xx0多份,举办各种技术培训250场次,受训人数15000多人,深入养殖户现场解决问题240多场次。

5、产业化建设取得重要成绩。经过几年的努力,发展养猪协会3个,以“公司 农户”为基本模式的畜牧产业化正式形成。目前,以石泉农科园万头猪场为核心,众多农户参与的“养猪合作社”,以汉滨区恒桥良种猪场为龙头的“大户带一般农户”的发展模式已经形成。这些龙头企业为农户提前、产中及产后服务。农户按照要求组织生产,这种形式有效地解决了农户的技术问题、产品销售问题。如石泉农科园万头猪场与40多家农户形成养猪合作社,猪场为农户提供猪苗、饲养技术、饲料、防疫及产品销售服务(即五统一),农户按公司要求组织生产,对于“合作社”产生的利润农户参与第二次分配,这样充分调动了农户参与合作社发展养猪的积极性。

三、选准发展三元杂交猪的着力点

1、完善三元杂交猪良种繁育体系。全市以月河流域为中心,建立完善三元杂交猪良种繁育体系。一是各县区要以企业为龙头,建立和完善三元杂交瘦肉型良种猪繁育推广中心。全市引进杜洛克、长白、大约克等原种猪800头,其中母猪600头,年供种能力达到8000头以上。二是各县区以养猪企业为核心,以存栏100—200头基础母猪为一个单元,建立二元杂交母猪扩繁网。全市每年向社会提供“三元杂交母猪”10万头。三是以养殖专业户为基础,大力发展规模养殖,使三元杂交商品仔猪的年生产量达到200万头以上。

2、培育三元杂交猪饲养大户和专业村。重点发展一批年出栏量100—1000头的养猪大户和出栏5000头以上商品猪的养猪专业村。到20xx年,通过集约化生产的瘦肉型商品猪达到瘦肉型猪出栏总量的80以上,在养殖小区和专业化的养猪场,实行“六统一”的标准化饲养方式,即“统一品种、统一用料、统一用药、统一防疫、统一管理和统一销售”,使分散的家庭养殖向集约化、规模化养殖转变,从而有效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

3、大力扶持和发展肉食品加工企业。以##市东方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为核心,联合市内外屠宰加工企业,组建大型肉食品加工龙头企业集团,引进现代化的冷鲜肉加工技术和设备。以冷鲜分割肉加工为主打造产品品牌,大力发展以冷鲜肉分割配送为核心的营销体系,创建无公害的猪肉品牌,用品牌抢占西安、重庆、武汉等大中城市的市场(特别是大型超市)。

4、全面推广生猪标准化生产。标准化生产是现代养猪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推广生猪标准化生产,有利于提高肉食品的卫生质量,保障消费者食用安全。生猪标准化生产,就是对生猪生产的全过程进行规范、约束。按标准要求建场、饲养、防疫、用药、排污等,规范各环节操作。以有效的控制猪产品的卫生质量,确保食用安全。

5、建立健全无公害畜产品管理和监督体系。无公害兽医卫生防治体系要贯彻“以防为主”的原则,要重视法规建设,严于监督管理,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范围、使用品种、使用剂量及使用时间。同时,要制定和落实生猪免疫程序,指导养猪企业搞好猪场废弃物的无害化利用。无公害畜产品管理和监测网络建设要成立专门的机构,配备专人和专用设备,负责全市无公害畜产品的产地认定,产品认证与监督管理工作。并且要以饲料、兽药和生态环境检测入手,充实仪器设备,完善检测手段,提高检测能力,尽快形成网络。

6、搞好饲养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无公害三元杂交瘦肉型生猪生产其关键技术是提高猪肉的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延伸产业链。围绕关键技术要研究和推广一批先进、实用并进行配套集成,形成简便易行的标准化成套实用技术。目前,在我市已经成熟,且急需推广的实用技术有:①三元杂交瘦肉型猪生产技术。②生猪无公害饲养管理技术。③无公害饲料生产技术。④无公害兽医卫生防治技术。⑤养猪场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

7、整合资源,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加强农、科、教结合,产、学、研联姻。以生产、加工利益的联结为核心,调动加工销售企业,技术推广部门及生产者的积极性。加快产、供、销、加工与技术推广一体化的进程,大力推进“公司 农户(场)”的经营模式,采取有效组织形式,协调和引导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通过契约、股份合作等方式结成利益共同体。通过生猪产业化的经营机制的创新,稳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把养猪业提高到一个新层次。

8、制定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投入。优惠政策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和保证。在制定养猪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下,一方面要积极完善已有的政策,如土地使用政策。另一方面,根据养猪业发展的需要,制定出台新的养猪业发展扶持政策。一是建立市、县两级养猪业发展专项基金,主要用于良种建设、防疫网络体系建设以及无公害畜产品的监测体系建设。二是加大信贷资金投入力度。三是制定出台奖励政策,从畜产品企业上缴所得税中,每年拿出10返还该企业,市县区每年拿出一定资金用于对养猪企业农户和乡镇发展养猪业的奖励。四是制定出台科技人员激励政策按照身份不变、工资待遇不变、正常晋级不变,创收归自己的原则,大力支持和鼓励畜牧科技人员,积极投身到养猪生产的第一线,开展技术承包,科技服务,创办、领办养猪实体和龙头企业,发挥科技人员应有的作用。

9、加强领导,整体推进。市上要加强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安排和协调资金、计划和人员。特别是要组织畜牧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畜牧科技推广单位和龙头企业的科技人员合力攻关,搞好无公害生猪饲养关键技术的引进与消化吸收,自主创新与技术开发,组装配套与试验,技术示范和推广,技术培训等方面的工作。组织肉食品加工企业、研究单位技术推广单位开展协作,建立提升畜产品竞争能力的示范区,形成示范区内关键技术攻关点,组装技术示范片,成套技术推广面相结合的梯度推进的实施层次。

四、几点建议

从目前养猪业发展的趋势看,建立无公害生猪生产基地是实施国家食品准入制度,适应市场需要的必然选择。同时,我市具有建立无公害优质生猪生产基地的环境条件和养殖条件。因此建议:

1、把建立“##市200万头无公害三元杂交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建设”列入市级重点建设项目,进行论证、立项,并对外招商。

2、成立相应的机构,具体负责本项目的实施。

3、组织有关部门尽快完成我市无公害畜产品产地环境认定申报工作,尽早取得省上的认定,并积极做好产品认证的前期准备工作。

4、出台我市发展无公害三元杂交瘦肉型猪的实施意见,制定养猪业发展规划。

5、整合资源,突出重点,优先把月河流域建成我市生猪三元杂交商品基地。

(作者分别系##市科学技术局局长;干部)

猪场兽医体系范文6

1.提前做好环境控制和相关设备物质的准备 养猪场户应提前做好猪舍和门窗的整修,准备和检修保温增温相关设备。遇气候大变、气温较低适时关闭门窗,有必要时开启保温增温设备,遇天气晴好、气温较高时,除开启门窗外,标准化猪舍适时开启风扇或风机通风换气。一般从10月中下旬开始,养猪场户就应准备和检修好保温增温设施和控制湿度的相关物资,如保温伞、生石灰、木屑等,以便随时开启保温增温设备。

2.加强猪群饲养管理降低或避免应激因素 根据猪群各阶段营养需要合理配合日粮,供给营养全面且均衡的饲料。进行合理的分群,减少不同日龄猪群混群饲养;保持猪舍内干燥、清洁、卫生,猪舍、用具及环境定期消毒,注意猪保温和通风换气;实行全进全出饲养方式,至少做到产房和保育两个阶段全进全出,减少或避免母子间呼吸道疾病感染机会;减少转栏和混群次数以减应激因素。

3.坚持自繁自养防范隐性感染猪带入病原菌 坚持自繁自养是防止猪呼吸道综合征隐性感染猪带入病原菌的关键性措施。养猪场户确实需要引种时,则应到无疫区的种猪场引种选购,并严格按程序进行免疫,种猪引进后应隔离观察饲养1个月以上,方可进场饲养,建立兽医卫生消毒制度。

4.提前做好猪群免疫预防病原性猪呼吸道综合征 病原性因素引起猪呼吸道综合征目前尚无良好的治疗药物,采用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对猪群隐性携带强毒的淘汰,做好消毒工作等是预防的重要措施。养猪场户应合理免疫,适时给猪群免疫接种猪伪狂犬病、猪蓝耳病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萎缩性鼻炎、猪肺疫、猪副伤寒、副猪嗜血杆菌病、猪链球菌弱毒菌或灭活苗、猪霉形体灭活疫苗和猪肺炎霉形体兔化弱毒苗,以控制病原性因素引起猪呼吸道综合征。猪圆环病毒病、猪流行性感冒、猪附红细胞体病目前尚无疫苗可用,应加强猪群的隔离消毒,同时应注意猪群的保温防寒,搞好猪舍内的清洁卫生,注意消灭蚊蝇和吸血昆虫。

5.正确诊断并提出针对性强的应对措施 依据生猪疫病流行的特点、症状观察,病理检验和实验室检查的结果来综合判定,并特别注重兽医实验室病原的分离、鉴定、检测、监测,才能做出最后确诊,提出针对性强的防控措施。

6.全方位推进生物安全体系 养猪场户应建立严格的消毒、隔离和防疫制度,以降低和消除病原微生物对养猪场户所形成的危害,建立起防制猪呼吸道综合征病原入侵的多层屏障,使猪群生长发育处于最佳状态。

7.建立科学、合理的预防性用药方案 养猪场户一般可选用一定剂量的抗菌素药物组合,在母猪产仔前后、哺乳仔猪、保育猪、育肥猪4个阶段,以及猪群转群时使用,以预防外源性和内源性细菌继发感染。推荐预防用药方案如下:

后备母猪,每吨饲料中加入地米考星粉200~400克,于配种前20天左右给予饲喂,连续饲喂14天;或按每吨饲料中加入10%氟苯尼考100克,于配种前20天左右给予饲喂,连续饲喂14天,同时并配合每吨饮水中加入阿莫西林粉150克,连续饮用14天。其种公猪的药物预防可参照后备母猪。

妊娠母猪,每吨饲料中拌入80%支原净100克,强力霉素120克,阿莫西林160克,于产前、产后各饲喂7天;对分娩前后14~20天的母猪也可选用泰磺安、氟罗预混剂拌料。

育肥猪(2月龄以上),每吨饲料中拌入10%氟苯尼考120克,支原净100克,连续饲喂7天;或每吨饲料中拌入北里霉素300克、磺胺二甲嘧啶600克、甲氧苄氨嘧啶200克,连续饲喂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