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三数学教学方法及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三数学教学方法及措施范文1
随着中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跟我的同事们经常在探讨这样一个问题,怎样合理地利用教学的原则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来呢?下面,本人将试着结合实际教学例子谈谈我的一些认识。
一、优化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
教师在上课前应认真地钻研教材,探究教材中每个知识点的潜在功能,建立一个充分地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充满活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说:“教育工作如果不能引起各方面的兴趣,讲授教材就易进入睡眠状态。”的确,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我们通过加工教材,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精心组织好每
一节课,学生才会乐学。
多数学生认为,数学是抽象的,但抽象并不等于枯燥无味。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严谨合理,统一和谐,学生才能自然清晰地接受新知识,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二、坚持“双基”教学,注意适当拓展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考试的重点,是学生继续学习和发展的基础的基础,学生只有扎实掌握基础的知识和技能,才有能力发展。我们在讲解课本知识的同时,适当地进行引申、拓展,并引导学生在解题后进行反思,注意总结数学规律和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师要与时俱进
新大纲强调数学教学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和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 数学课上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要教给他们思维的方法,开发他们大脑中未被开发的脑细胞,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不断充实自己。一是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形式。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需要教师组织大量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二是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语言、素材。三是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掌握数学技术。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只靠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是无法完成的。有许多图片、图像需要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许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需要用电脑演示。在教学中我们会经常遇到用较多的语言说明一些概念、算理、公式等现象,而且它们往往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活化这些现象,而且特别直观、形象,从而不需要教师多言语学生就可以
自己感悟数学知识。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素材。从某种角度讲,数学上的每一次重大的发展和突破都是技术(当然包括科学)有大的发展与进步的前奏,而事实是数学的发展往往超前于重大技术的发现。
四、重视信息及时反馈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数学作业本必须及时上交,目的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认真落实订正,将反馈与矫正落到实处,做到当天的问题当天了解、当天解决,也就是说反馈要适时,矫正要到位。 另外,我们还应注意反馈信息是否真实,矫正的方法是否得力,因为反馈的信息虚假或不真实,我们就发现不了问题,就不能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也就不会采取及时、正确的矫正措施。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反馈矫正的及时性。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上课集中精力,勤于思考,积极动口、动手。可利用提问或板演等多种方式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一般我们把提问、解答、讲评、改错紧密地结合为一体,注意辅导其学习方法,并针对其学习上的缺漏予以辅导纠正,作业及时批改,当天问题当天解决,及时做好信息反馈。 做好月考及模拟考试中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知识缺漏情况的统计及分析,进行针对性的评讲,要求学生做好纠错记录,准备专门的纠错本,便于学生记住易错的题型。针对性地进行跟踪训练及检查,同时不要把讲评和改错拖得太长,最好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及时反馈在当日为好。
2、注意反馈矫正的准确性。在教学中我们必须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积极热情地帮助他们答疑解难,使他们体会到老师的关心,尝到因积极与老师配合、真实地提供信息而学习进步的甜头,从而主动与老师配合,及时矫正作业及考试中的问题。
五、关注后进生
对于后进生,给他们制定的目标不要太高,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这样他们才会尝到成功的喜悦。只要他们取得一点点成绩就要适时表扬,让他们觉得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觉得自己还是很有希望的。用爱心温暖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爱。要想他们成功就要在课后多花时间帮助他们。多给他们讲一些非常简单的知识,让他们一点一点地进步。除此之外,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说话要和声细语,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讲课时不管多生气,多着急,都要忍住,要耐心讲解。永远记住: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六、开展竞赛活动
竞赛可以使参赛者加足马力,铆着劲儿去争、去夺,加快速度、提高效率。争强好胜是青少年的天性,我在教学中经常开展多种多样的竞赛活动,通过这些竞赛活动让后进生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在多种尝试中寻求到自己的“对应点”,一旦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表现突出,而被别人尊重,便产生了上进心,以这种上进心为契机,从而达到进步的目的。但将竞赛法运用于后进生的转化一定要巧妙灵活。 争强好胜本来是青少年的天性,后进生也“爱面子”,如果觉得自己没有取胜的机会,便会自动退出竞赛,这就达不到激励其意志的目的了。要对症下药,针对他们的优点展开各式各样的活动。
参考文献:
[1] 杨麦秀:《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中学数学教学》,2011(03).
[2] 鲁彬:《注重主体性教学的一个案例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9(12).
初三数学教学方法及措施范文2
关键词:初三数学复习;不合作;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11-017-001
数学课堂不像语文课堂的阅读生动有趣,不像物化课堂的实验可以动手操作,不像历史课堂可以了解古今中外,不像地理课堂可以了解大自然的神奇,往往给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尤其是初三课堂,教师上课经常无人配合,自己上演独角戏。通过一年初三数学教学的反思总结,我对学生群体的这种“不合作”心态及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一、优等生的心态与对策
优等生思维活跃,回答踊跃,是带动课堂气氛的主力军,然而在课堂上常常埋头赶作业,这样往往是因为初三学习任务较重,作业较多,加上优等生对复习的知识掌握的较好,自认为老师针对全班的讲解已经搞懂,所以不配合老师。但他们最大的弱点就是骄傲自大,从而听不到老师的点评和一些方法、数学思想的总结。
对于这类学生,首先,老师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上课离不开老师的讲解,讲解是否生动、形象、准确、有趣,关键看老师的专业知识和语言艺术。优等生最佩服的莫过于老师知识渊博,对提问回答又快又准且方法多样化。一个让人佩服的老师,学生上课还不跟着你转吗?其次,因人施教,分层教学。学生之间存在水平差异,教师不能用—个标准来衡量所有学生,应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情况,对不同学生提不同要求。对优等生,上课可以故意提看似简单,又有一点难度的问题,让他回答不上,挫挫他的锐气,但不能伤害他的自尊心,使他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上课不再忙于其他事。
二、中等生的心态与对策
中等生是可以通过复习获得最大进步的群体,然而他们最大缺点就是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儿,自认为老师讲的都懂,所以老师讲解时要么认为会了不理老师,要么不动脑筋乱插嘴,往往是一听就会,一写就错。
对于这类学生,教师首先要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不足,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教师还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在未知事物的刺激下,更愿意提出问题和接受教师提问,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中等生自认为自己能够解决问题,所以对教师有针对性的提问更有探索欲。此外,教师应当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提高教学水平,从而带动这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后进生的心态与对策
后进生基础较差,不能将数学知识系统地联系到一起,甚至对各知识点都没掌握,在复习阶段就像听天书,上课感觉反正也听不懂,思想走神了,从而造成恶性循环。
对于这类学生,往往非智力因素占大多数,老师应给予更多关爱,而不是打击讽刺。课后多询问情况,多鼓励他们,上课设置一些简单问题给他们回答,在回答出来时大大表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觉得课堂上还是有他们能解决的问题的,或者由于老师对他们的特殊照顾而不好意思不与老师“合作”。
四、情绪抵触者的心态与对策
初中生在初三阶段大部分已经进入叛逆期,往往老师的—句话、一个眼神、—个动作都会引起某些学生的抵触,他们通常较为敏感,往往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甚至将抵触情绪带到课堂上,采取“不合作”态度。
初三数学教学方法及措施范文3
关键词 数学教学 中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近10年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社会主义技能型人才成为国家的一项国策,我国职业教育尤其是中职教育进入空前发展的阶段。然而,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都是经过普通高中筛选、被拒之门外的差生,成绩总体偏差,伴随他们的是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缺陷。他们与普通高中甚至重点高中的学生在各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数学和英语这两门课表现尤为突出,承担中职数学课教学的难度可想而知。国家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倡导中职教育改革、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的创新,课程设置不断变化,教材不断翻新,内容越来越简单。中职学校为顺应国家改革、学校生存发展的需要也不断进行专业调整和课程改革,对教材进行删减,力求简单易懂。作为重要一门基础课程的数学,难度不断降低,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推陈出新的同时,却让我们从事数学教学的教师是越来越不会教,学生是越来越不会学了。面对如此现状,中职数学教学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1中等职业数学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1.1学生数学基础总体比较差
我国教育格局近年来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九年义务教育逐步落实,为节约教育资源,取消义务教育留级制度,人们的教育需求得到满足。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几乎全部来自初中毕业和初中分流生,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升入高中无望才选择上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他们普遍存在着文化基础知识水平偏低的问题,特别是数学学科,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文化科目中考分数加起来都不足百分。这些文化基础知识“先天不足”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到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是为了“混张文凭”好找工作的思想,他们对数学课由听不懂到听不进直到很反感,提起数学课就“头疼”。
1.2国家狠抓教育层次完成的任务而忽视质量
国家每年在教育方面投入的资金是相当充足的,各级政府在教育上的投入也是相当大,反观教育教学质量,中职学校学生的质量是在逐年下降,其他级次的学生也如此:总体质量在逐年下滑,两级分化越来越严重。小学阶段该掌握的知识一知半解,初中毕业了还不会解一元一次方程,还不会画数轴表示数,中职毕业了,对教学内容一无所知,很多学生还可以混一个专科毕业证,文凭与知识完全不对等。而用人单位在对待文凭时,各级各类学校的专科毕业证享受同等待遇,学生对待读书产生这样的认识:再差都可以混到专科毕业证,学习成绩好与坏无所谓。导致的结果是差生厌学,不太好的不学,只剩下好的在学。两级分化越来越严重,好的越来越好,差的一年比一年差。
1.3学校在教育教学上对差生未能尽到责任
差生无论在哪个阶段都受到歧视,小学阶段老师讨厌,初中阶段任课教师避之三舍,上课提问只会光顾成绩好的,为追求升学率,到初三就把成绩差的赶走,还美其名曰:分流。来到中职学校后,在就业导向思想指引下,各中等职业学校积极推行“2+1”模式,即两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第三年到企业顶岗生产实习。
在校两年当中,专业实训与职业资格认证培训所占的比重也在增加;对文化基础课程,除传统的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和体育外,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公关和礼仪等也都是必修课程。就数学课而言,每周三节,课时又少,内容又多,教师忙于赶教学任务,只顾教,忽视学,学生也无法学会,造成教与学严重脱节,即使中职学校的教师很尽力,也不可能把本班所有学生都照顾到。我们在叹息的同时只能说:我们已经尽力了。
1.4家庭和社会没有对学校教育充分的重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无论是什么人,在什么企业,挣到钞票就是能人,社会是这样认识的。家长作为社会的一员,在对待子女读书上大部分没有尽心尽力,过于溺爱,管教不严,即使读不好也极早地为子女铺好路,子女离开学校那天总可以找到他做的事情,即使不做事家长都可以满足自己的任何要求,学生养成惰性的依赖心理,读不读书无所谓,反正将来有依靠。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源是现在独生子女多,父母过于溺爱;离婚家庭多,给孩子心理上产生阴影;外出务工的农村家庭无法照管子女,委托上一辈看管又管不住。如此等等原因,造成现阶段出现大量的差生,来到中职学校又难管又难教,特别是数学之类的课程,以前没学懂的,现在无法学,教师也无法教。
2实施中职数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意见
2.1有针对性地开展中职数学
中职数学区别于初中数学,不再需要很强的系统性,勿须深入理解,勿须考虑数学进一步深造和研究;它有很强的工具性,适合于某种专业的课程需要和相应职业最基本需求。所以,作为中职数学的使命,一定是服务于对应专业的专业课程和职业岗位,数学教学就应该服务专业课程,针对不同专业有选择性地开展数学教学,以“够用为度”为原则,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有目标、有方向,带着希望进课堂,这样的教学才是师生互动的,才是我们数学教师所希望的。
由于数学课时的限制,可以把一部分内容放到顶岗实习期间来学习。这部分内容在专业课程中并不急需,但在以后从事该职业时是必要的。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可以采取自学方式,不懂的由实习带队教师或工人师傅辅导,只要学生清楚哪些知识在什么场合下用到,以及学习的方法即可。
2.2根据学生实际选读专业
学校教育教学应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市场需求来展开。中职学校的专业有的注重理论,有的注重操作实践,有的又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一些理论性很强又很难学的专业,学生在入学选择专业时,过分差的学生尽量不选读,最好去选择那些理论性不强,注重动手能力的专业,这对于今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会有好处。即使是同一专业,也可以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考虑分层教学、分专业板块教学等措施,实施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
2.3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单从知识来看,数学枯燥乏味。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一张嘴”的教学方式,教师讲起来难受,学生学起来痛苦。其实数学不乏趣味性,教师可以以启发式、探究式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同时尽可能以实例导入学习内容,以情境增强数学的应用性,并辅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不言而喻。因此,教师尽可能结合本地、本校及专业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发生动有趣、切合学习内容的实例。同时,多运用多媒体教学和实物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教师备课时应该主动地寻求与专业相关的数学问题,用与专业相关的实际问题背景作为数学教学的背景。这就要求我们在文化课教学中,经常接触专业学科中的问题,了解专业技能中需要的专业知识,熟悉专业问题解决中应用到的数学知识。这种形式,改变了传统数学教学的枯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锤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4建立多梯度的评价体系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是必不可少的。考核方式合理有助于教与学互相促进。考核的方式不能单一,仅仅从学生的分数成绩来评价不适宜,因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积累的结果,不能简单地加以量化。评价考核中,要多梯度多标准,各专业有不同的考核目标,同一班级也要有不同的层次要求。学生无论在哪方面取得进步我们都认为是职业教育的成功。
2.5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教学质量加强监管
国家倡导让尽可能多的人充分享受教育资源,提高国民素质,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都是为了提高各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巨额支出换来的却是严重的两级分化,这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但事实摆在我们面前。根据调查,在曲靖各县市的一些乡镇中学,有的初一入学每班招收人数超过60人,但到毕业时也就是30-40人,中考的升学率还是很高,有没有人问问学校;其他人到哪里去了?
每一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教书育人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光荣使命,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们,不可以随便赶走一个学生,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受教育的权利,每堂课都关注到每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只有这样,更高层次的教学才容易开展,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才不是空话。
在此,建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拟定一些措施,对大讲浮夸的管理者,不认真履职的教育工作者,专搞虚假的人员采取制裁措施,停职、问责、通报批评、待岗等等都会取得一定效果
2.6家庭对子女尽到教育的责任
在中国,无论城市还是农村,绝大部分家庭条件都比较优越,物质条件都很优越,但父母忙于生计,有管理不到位的,有管理方法不当的,造成了子女在年少时要什么就有什么,逐渐就养成了子女是家中的土皇帝,其他人都是为自己服务的扭曲意识。到了十五六岁,家长无奈,书读不成也管不了了就把子女送到中职学校,目的是找人托管,学多少无指望,只要不惹事就万幸了。像这种类型的学生我们怎么能把他们一一教好?
总之,中职数学教学必须转变观念,由知识型向能力型和应用型转化,“以能力为本位”,学生只有看到数学能够应用到专业以及实际中去,才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提高数学素养。所以中职数学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且任重道远。而我们教师,也在不断的探索,正视中职数学教学的客观实际、结合所教专业的特点,在实际教学中认真、细心地引导培养,必然会有收获,要改变目前中等职业数学课教学所面临的尴尬局面,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不能急功近利,只有稳步推进教学改革,才能发挥数学课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初三数学教学方法及措施范文4
关键词:断点;初高中;教学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0-203-01
很多初中生在步入高中阶段后回来向笔者反映,在数学学习方面跟不上节奏、进不了状态,尤其是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表现的更加明显。他们逐渐陷入数学神秘莫测的幻觉,产生畏惧感,动摇了信心,甚至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根据笔者初中、高中两个阶段的教学经历和经验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上,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谈在教学中的两点认识。
一、基础知识、思想方法的“断点”衔接
随着高中的学习慢慢深入,大量的作业也铺天盖地地来了,同时所牵扯到的方法和知识一下子多了起来,初中刚毕业的学生很容易被吓倒,原来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和学习热情被扼杀。由于初中全面推行新课程标准数学教材实验,而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相对滞后,造成了初高中数学内容上存在过渡问题,其中主要的问题在于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不衔接,出现“断点”。 因此初中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材在高一数学教学补充以下内容及思想方法:
1、数和式
(1)立方和(差)公式、平方和(差)公式。在必修1单调性的证明时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和(差)的立方公式,它是二项定理的最佳接洽点,也即是二项定理最直接的推广。
(2)十字相乘法和分组分解法。尤其是十字相乘法,它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快的方法,同时也就是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最快的方法。涉及“分组分解法因式分解”.初中课标、教材中已不作要求。
(3)二次根式:适当补充相当的运算。如整体运算等。
2、方程
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高次方程、分式方程和无理方程。这部分初中教材删除了。同时也就删除了用换元法解分式方程和无理方程中的平方关系和倒数关系;删除了换元法;删除了解方程的基本思想方法:降次;分式转整式;无理转有理的重要思想方法。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补齐公式只需三五分钟,但它同时也缺乏整体运算的思想方法,缺设而不求的思想,而这些思想方法在高二的解析几何:直线和二次曲线的关系中应用极大。当然也就缺少机会强调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使用条件。
3、函数
二次函数所学内容有:定义,平移,基本性质,应用最值解答实际问题。应补充三个二次的关系和二次函数在给定区间上的最值。当然拓展到 “含参”在给定区间的分类讨论――“定轴动区间”和“动轴定区间”;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以及二次函数的其他性质,相应的可安排在函数性质学习完后,插到指数函数前学习。
4、证明
现行教材中“证明”的内涵与以前有所差别:现行初中数学教材中 “证明”是一个局部的公理化体系,它是从4条“基本事实”出发,证明40条左右的结论,除此之外的知识一般不在“证明”部分涉及。即使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性质有的初中课标教材也不把它作为证明的依据,涉及的内容仅仅局限于“相交线与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而高中数学教材中,凡是学过的知识几乎都可以作为“证明”的依据.
初三学生数学计算能力、逻辑推理的能力、思维的深刻性和思维的严谨性等都较差。但他们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探究与发现、合作与交流等多方面很优秀。因此,在初中教学中,要着力提高学生计算、推理等方面的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而在高一教学中则要充分应用其优点,适时、适当补其知识和能力的不足。
二、教法和学法“断点”的衔接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互动。初中毕业生一开始总觉得课堂简单,要求有挑战性问题、作业马虎、课堂乱喊爱表现,此类男生居多;对数学有畏惧心理,不是很自信,此类主要是女生;不预习,不及时复习当天的知识就开始盲目地做题;有的学生不能很快地适应高中的教学模式,更多的是不能适应高中的老师;有的学生认为老师不够亲切太严厉,说话声音小,板书有点小,语速太快……这些习惯上的“断点”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对高中学习进步会有很大的影响。
对此,首先要让学生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明确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端正学习的态度。要把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指导要以培养学习能力为七点,狠抓学习基本环节,不要要求学生干什么、而是引导他们怎么干。具体措施有三:一是寓方法指导于知识讲解、作业讲评、试卷分析等教学活动之中,这种形式贴近学生学习实际,易被学生接受;二是举办系列讲座,介绍学习方法;三是要求学生写数学学习日记,及时总结反思。要求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调节自身学法,以尽快适应高中数学教学。其次,教师也要根据学生实际随时调节教学方法。在高一,教师可适当降低要求,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老师要先给学生搭个梯子,做个示范走一遍,再扶着他们慢慢自己摸索,直到学生能够自己不断的向高处攀登。不能开始就“撒手”,让学生摔得很惨。
很多老师把高中的学生出现的问题推到初中的数学教育,我们应该明白一点,高中的教育更多的是提高拨优的教育不再是“义务基础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势必要淘汰掉一部分。说起来有点残酷,但这就是事实。新课改强调要注重学生的基础,注意螺旋式地上升。如何“引导学生做好过渡阶段的学习”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课题,作为老师也要多多找找自己的原因。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07.
初三数学教学方法及措施范文5
关键词: 衔接;数学教学;方法;初中数学;高中数学
在几年教学中,我发现“数学难学”是高中学生普遍反映的问题。一些在初中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甚至在中考中数学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经过高中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数学成绩却呈下降趋势。这也是数学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其实,初高中数学相比,在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式、思维层次,以及学习方法上都发生了突变,如何衔接初高中数学教学,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以我的教学经验谈谈我的看法。
一、分清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一)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
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确实,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以及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
(二)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
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即使是思维非常灵活的平面几何问题,也对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高一新生一定要能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最后还需逐步形成辩证型思维。
(三)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又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
二、做好三个方面衔接:
(一)教材内容衔接
初高中教材内容相比,高中数学的内容更多、更深、更广、更抽象,尤其在高一上学期的第一章中抽象概念及性质多,知识密集,理论性强,同时,高中数学更多地注意论证的严密性和叙述的完整性,整体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因此在高中教学中,要求教师利用好初中知识,由浅入深过渡到高中内容。
1、利用旧知识,衔接新内容。高中教师要熟悉初中数学教材和课程标准对初中的数学概念和知识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高中数学新授课就可以从复习初中内容的基础上引入新内容。高一数学的每一节内容都是在初中基础发展而来的,故在引入新知识、新概念时,注意旧知识的复习,用学生已熟悉的知识进行铺垫和引入。如在讲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时,要先复习初三学过的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进而提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概念而引入坐标定义法。
2、利用旧知识,挖掘加深新知识。
如平面几何中,两条直线不平行就相交,到立体几何中就不一定是相交,也有可能异面。其实,有不少结论在平面几何中成立的,但到了立体几何中就不一定成立了。如果能一步一步挖掘、深入,不仅可使学生巩固初中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能逐步得以接受、理解新知识。
(二)教学方法衔接
初中学生思维主要停留在形象思维或者是较低级的经验型抽象思维阶段;而高中属于理论型抽象思维,是思维活动的成熟时期,并开始向辩论思维过渡。因此在高中数学中要求学生通过观察、类比、归纳、分析、综合来建立严密的数学概念,掌握数学知识。所以在教学方法上必须要有较好的衔接。
1、应根据学生思维发展阶段的特点组织教学,促进思维过渡。例如,在初中着重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推理的训练,通过数形结合和解题思路的探索活动,来发展学生思维的预见性、反省性和独创性,以达到为理论型抽象思维的发展做准备、打基础的目的。至于高中数学教学,则要进一步注意理论观点对数学思维活动的指导作用,注意从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发展并丰富数学观念系统在高中解析几何教学中,则应把发展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当作重要的教学目的。所以在衔接阶段,要使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思维发展阶段相适应。过难、过急是不行的,过易、过慢也是不行的,要设计好教学程序,使教学既要符合学生思维结构所具有的水平,又要有一定强度和适当难度。
2、注意加强化归思想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联想转化能力。把一个复杂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熟知的问题加以解决,这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这种方法在数学中应用十分广泛。我们知道,立体几何研究的虽是空间图形,但它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平面几何问题来解决。比如空中平行的转化策略:证明线线平行 线面平行 面面平行;空间中垂直的转化策略:证明线线垂直线面垂直 线线垂直。另外,空间中的角、距离及几何体都分别有一些转化策略。
3、重视知识归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助于思维由单维向多维发展,形成网络。在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好各章节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归纳、整理,真正做到“由薄到厚”又“由厚到薄”。在复习中要找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图表,以便理清概念,使其系统化,便于记忆及掌握运用。同时对所学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方法也应进行分类总结,找出其共性与个性,区别与联系,形成学生的解题思考方法。
(三)学习方法的衔接
初中学习的知识,大多是本源性知识、派生性知识,因此初中学习基本采用“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的方法;而高中学习基本采用“已知理性认识——新的理性认识——实践”的方法。
1、重视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好的学习习惯有勤学好问习惯、上课专心听讲习惯、作笔记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规范工整的习惯等。只有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度过这个衔接阶段。
初三数学教学方法及措施范文6
初中教师重视直观、形象地教学。课改后的课堂教学模式为“情境—问题—探究—反思—提高”。重视问题情境创设,从实际情景引入数学知识,更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过程和切身体验。而中职数学教材内涵丰富,知识多且杂,课时少,进度快,知识信息广泛,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也不可能像初中那样通过反复强调来排难释疑。而教学模式又以“复习—引入—讲授—巩固—作业”为主,学生在听课时就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维。初中数学教材每课时安排内容较少,因此教学进度一般较慢,对重点内容及疑难问题教师均有较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反复练习、答疑、解惑;而中职数学教材每课时内容通常较多,所以教学进度一般较快,即使是重点内容,教师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反复强调,这对习惯了初中较慢教学进度的中职新生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使大部分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或基础知识有缺陷的学生常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初中数学教材中习题类型较少,且较单一,教师一般有时间在课堂上讲授各类习题的解法,为学生示范,供学生模仿,考试时学生只要记住概念、公式、定理和法则及教师示范的例题类型,一般均能取得好的成绩。而中职数学教材中,不但习题类型多,而且较灵活,并与专业结合加大了题型难度,习题类型复杂多变,更加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
1.1心理状态与身心变化的差异
刚踏入中职学校的学生一般在15岁左右,在生理上正处于青春期,而在心理上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与初中生相比,多数中职生表现为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课内讨论气氛不够热烈,有时点名回答问题也不够爽快,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障碍,表现在学生课堂上启而不发,呼而不应。学生初三第二学期为迎接中考紧张了一学期,中考结束后整个身心松弛下来,紧接着两个多月的假期,一般学生都不会看书,使知识遗忘较多。步入中职学校后,不少学生在新鲜感过后,认为学习无关紧要,不必用心,到考试前再看书也不迟。这种突击取胜的侥幸心理,使其松懈情绪得以蔓延。不少学生在初中的学习习惯就不好,到中职学校后更影响其他人,从而造成了恶性循环,严重地影响了数学学习。
1.2学习方法方面的差异
初中教学课时多,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课堂上练习得多。而中职数学课时少,教师讲得多,课堂上练习得少,学生自学时间多,学生要自己复习和学习,这往往使很多学生不能适应。初中学生习惯跟着教师转,不善于独立思考和钻研数学问题,缺乏归纳总结的能力。而中职学生学习要善于触类旁通,归纳探索规律,然而刚步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往往沿用初中的学习方法,因此不能较快地适应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学。
1.3思维能力方面的差异
初中数学较直观形象,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不高,而在中职学校,许多数学内容都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例如:集合、数列等内容的学习就是如此。由于刚入学的中职新生思维能力还很弱,其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障碍。在初中,学生见到的几何图形是平面图形,而进入中职后,由于缺乏空间想象能力,且学生已习惯于利用平面图形解决问题,因此,他们往往把立体图形当做平面图形来处理,这种思维上的“负迁移”作用,极大地影响了其立体几何知识的正确理解和掌握。
2加强初中、中职数学教学衔接的具体措施
2.1加强初中数学与中职数学教学内容的衔接
中职数学的课程设置是在初中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作为教师,需要关注到这种衔接,要充分了解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哪些内容,要求做到什么程度,哪些内容到中职阶段还要继续学习等。比如对于“统计”、“概率”等知识,学生对此并不陌生,如果教师不了解这些情况,把它们当做新知识来讲解,就会使学生觉得乏味,这肯定不利于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中职数学新知识的引入自然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在引入新知识、新概念时,应加强学生对旧知识的复习,用学生已熟悉的知识进行铺垫和引入。例如:初中学生所学习角的概念知识是0°~180°范围内的,但实际中也有720°和-350°的角。为此,在中职数学中将把角的概念推广到任意角,可表示正角、零角、负角在内的所有大小的角。中职数学教学中必须采用“低起点,小步子”的指导思想,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恰当进行铺垫,以减缓数学难度的坡度。分解教学过程,分散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上,通过努力,理解和掌握知识。教学中涉及新的概念、定理,都要结合初中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注重学生对旧知识的复习,而且更应该讲清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再适当渗透转化和类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实现由未知向已知的转化。中职数学教材内容容量大,一学期必须完成集合、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三角函数、数列、排列与组合、概率初步等教学内容,课时量少,单位时间内接受的知识信息量与初中数学相比增加了许多,从而使辅助练习的课时数相应地减少了。
2.2加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的衔接
初中数学相对简单,只要套用一定的解题步骤和方法就可以解决问题;而中职数学的思维方法更多地向理论层面跃进,解题过程更加复杂,需要学生多角度全方位思考。初中学生思维偏向于形象思维和机械记忆,进入中职以后,意义识记是最主要的学习和记忆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意义识记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意义识记的方法,教师应在平时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归纳,形成比较有序、完整的知识结构,促使学生在“轻松学习”的实践中发展意义识记的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把知识和方法作为一种思维过程呈现给学生,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与能力的培养。例如:在中职数学中,关于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的探讨,需要运用二次函数的图像与轴的位置关系。关于函数解析性质的研究和理解,需要借助于二次函数图像的直观性质。借助于数学工具创新学习和研究的方法,对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很大影响。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问题的分析和解题思路的探索,加强知识间的建立及其相互转化,培养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2.3加强学法指导,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中职数学教学要把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中职数学的重要因素。重点培养学生养成以下良好的学习习惯。
2.3.1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方法有很多种,最主要的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意识到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良好的书写习惯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3.2养成良好的记笔记习惯学生在上课时把教师讲的概念、公式和解题技巧记下来,把听过或看过的重要信息清晰地保存下来,有利于减轻复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2.3.3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针对刚入中职学校的学生“遇到难题不是动脑子思考,而是希望教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除了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外,还要求学生遇到问题先思考,不能解决再问教师和同学。
2.3.4养成及时复习巩固的习惯要求学生抓好学习的4个环节,即“听课、复习、作业、巩固”,特别是课后应先整理笔记,结合笔记及时复习,通过做作业的形式对知识进行加深巩固。
2.3.5养成认真制订计划,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要求学生每天利用晚自习做数学练习题。
2.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因此,教师要着力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无论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方面,还是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都需要具有较高数学素养的人才。教师在教学中,通过阐明数学在工、农业生产、军事、医学、生活等方面的巨大作用,来引导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难度过小或难度过高的知识,学生都不会感兴趣,只有对学习那些“半生不熟”、“似会非会”的知识,学生才会感兴趣,并迫切希望掌握它。教师应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注意创设适度的问题情境,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时应多举实例,以增强教材的趣味性、直观性;多用教具演示,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逐步增强空间想像能力;加强定义、概念之间的类比,逐步提高学生对教材理解的深刻性;对易混淆的概念(定理)应对比学习;对公式、定理各字母的含义、适用范围、特例等作为补充说明来帮助学习。这些学习方法必须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由学生亲身实践后,才能成为学生自身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对于知识的结构性、整体性和问题的归类方法的选用,教师要为学生做好充分引导工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让学生参与,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思考,给学生讨论发言的机会,再辅以适时点拨,让学生多感受、多体验,使学生想学、能学、会学。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取上,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对中职数学学习的兴趣是中职数学教学的落脚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通过生动的语言挖掘和揭示数学的美,让学生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以保持学习兴趣的持久性。
2.5不断学习,提高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