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优化策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数学教学优化策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数学教学优化策略

初中数学教学优化策略范文1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 对策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基于这样一个新课标的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的基本理念,数学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名学生,使他们都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必需的数学,都能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目前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实施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后,所有的小学毕业生都无条件就近升入初中,学生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普遍感觉数学课的进度比较快、要求比较高,根本原因是中小学教材知识结构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初中数学扩大了数域,引入负数后,扩大为有理数域;其次,由小学具体的数到用字母表示数,由“具体”到“抽象”;最后,初中开始有了比较系统的几何知识,由“数”到“形”。而这些过渡只在短短的几周内就要做到思维的转化,一部分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难免出现思维转化难的现象。例如,小学用了六年时间认识非负有理数,而到了初一最多用一月的时间就把数域扩大到了有理数域,并要完成一系列的混合运算。对于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对基本概念、法则、定理理解不清,常混淆各种概念,长时间内不易改正。如对负数的定义是“带负号的数是负数”,许多学生常把“a”理解为正数,“-a”理解为负数。又如“中心对称”及“中心对称图形”,学生常分不清哪个是探讨两图形之间的关系,哪个是图形本身的特殊对称形式。加之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习惯、学习思维方法等方面的差异,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特别严重。

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对策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现行的初中数学教材文字精炼,层次分明,图文并茂,集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有利于学生超前预习。因此,我们在课前或上课开始时,就应该要求学生阅读课文,首先是插图、章首语以及内容,然后再尝试、操作、思考、交流,动手动脑,学数学、做数学。在阅读前给学生设计一些自学题,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多角度、全方位、主体化地思考。如: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节,可以先让学生课前将一个三角形图片剪一剪、拼一拼,并合理想象推理,再相互交流做法,最后得出结论,以便更深入地理解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学习“相似三角形”时,让学生与学过的“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进行对比,找出异同点。如“相似三角形”判定方法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AS、ASA、AAS、SSS有些类似,但也有所区别,可以让学生通过预习,进行比较、类比后得出。学生进行预习,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树立了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信心。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热爱数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生活产生心理上的爱好,是克服困难、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力。新教材编排上版式新颖,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为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极大的帮助。如学习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的“数学与我们同行”和“走进图形世界”,从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件出发,开辟了初中数学教学的一片新天地,避开了教学难点,使中小学知识的过渡变得自然、平和,消除了学生对初中数学的畏难心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兴趣。这是新版教材本身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的优势所在。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作为课程教学的执行者,我们应该加以强化。在平时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题例,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数学在生活实际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我国科学家在数学领域中的卓越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要挖掘绚丽多彩而又深蓄的几何图形和代数公式的数学美,给学生以美好的精神的享受,培养学生对数学科学的热爱。

3.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来。

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核心问题,是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环节,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处于疲倦状态下的头脑,是很难有效的吸取知识的。”因此,教学一开始我们就要吊起学生的胃口。在每节新授课导入时,教师可根据学习内容,选取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或故事,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正题”上来。如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课的导入过程中,可提出“和尚分包子”的问题:庙里有100个和尚,要分100个包子,大和尚一个人分三个,小和尚三个人分一个,问有多少个大和尚,多少个小和尚?学生对此情境感觉有趣、好奇,注意力马上集中,有的思考,有的动笔计算,再把握时机把问题引到课题“二元一次方程组”上来。

(2)尝试应用新知,促进学生持续参与学习过程。课堂内让学生对自己的发现有所应用而高兴,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并巩固新知。如在学习“一次函数及图像”基础知识后,可以做这样的练习:“一个家庭出去旅游,甲旅行社说:如果父亲买全票,其余人可享受半票优惠。乙旅行社说:家庭旅行算集体票,可按原票的2/3优惠。这两家旅行社的票价都是一样的,试就家庭不同的孩子数,分别计算两家旅行社的收费(建立表达式),并讨论两家旅行社哪家更优惠,并用坐标图表示出来。”经过认真思考讨论学生会感到学有所用、学有所得,学生就会更想学。

初中数学教学优化策略范文2

关键词:新时期 初中数学 优化策略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而传统的初中数学教科书向来以枯燥和乏味令学生望而生畏,新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进行了新的定位,体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理念。新时期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优化课堂教学,重新认识和确立自己的角色,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强调尊重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教师要从课堂活动的主体、主角、主宰转变为组织者、引领者、合作者。在教学方式上,激励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注重学生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初中数学课堂成了探索和体验知识的场所,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数学实践的舞台。笔者结合多年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主要探讨新时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的策略。

一、教师要转变角色观念,营造师生民主化教学关系

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新课标强凋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参与者和引导者,学生才真正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和主导。由“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变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进行的数学实践活动,是共同提高的过程。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数学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和学生平等交流、尊重学生人格,允许学生在探究知识中出错,敞开胸怀和学生真诚交流、共同体验、相互促进,使课堂教学在浓郁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师生融为一体,互为补充,共同发展,注重学生的学,达成师生情感上的共鸣,建立一种平等、和谐、合作的教学关系。

二、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以传授者的身份出现,通堂课由教师不停地说教,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和观念,数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脱节,课堂教学气氛严肃而沉闷。新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这就体现了数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要求学生学以致用,以人为本的数学教学目标,强调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如生活中有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他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笔者在教学 “轴对称与中心对称”时,首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物体形状,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是轴心对称图形,然后让同学说说这些图形给人什么样的感觉,看谁想得又快又多又准确,同学们挖空心思地想,激烈地互相评议,这时整个课堂氛围便活跃起来。有个同学居然说“还是轴对称好看,因为我们的脸是对称的,不对称就不好看。”这下把课堂学习气氛推到了,几乎全班同学对参与进来,同学们自己几乎把对称图形的特点和性质全部总结和概括了出来:轴对称图形或轴对称的物体给人以端庄、大方、稳重、气派的感觉;中心对称的图形或物体给人以旋转、跳跃、运动、活拨的印象。在这堂数学课的教学中同学们同时得到了美的享受,增加了美学方面的知识,提高了审美的情趣。整堂课和学生一起交流,激发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和对美的追求以及在轻松、愉快、平等、和谐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三、教师要勇于鼓励创新,使数学知识趣味化

兴趣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学生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可组织各种各样的数学趣味活动,发挥学生的不同特长,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体会数学带给他们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新课程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学生在经验兴趣上探索知识,需要老师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发展的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发创新思维大有好处,如笔者在教学列代数式和列一元或二元方程时,让学生收集各行业的有关数据,编制不同的应用题。自编、自列、自解,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兴趣和创新能力。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学生受知识、经验等的限制,难免在创新过程中出错,作为教师应正确对待,因为学习是通过反复思考招致错误的缘由,并逐渐消除错误的过程。因此,当学生在学习上出现错误时,教师要巧妙引导,并发动学生相互帮助,共同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新理念,注意角色转变,相信学生,认真组织、积极参与,常有创新,引导得法,学智能的火花就会熊熊燃烧,生生不息,课堂教学活动一定会充满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四、教师要善用数学知识,使教育目标多元化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而素质教育并不只语文课或思想品德课等文科学科的任务。数学新课程设计改变过去抽象、严肃而枯燥的模式,而呈现出丰富、活拨多样、贴近实际生活的内容,数学课堂同样是思想品德教育以及素质教育最好的场所。在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数学家的故事、典故,既可以使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学习前辈们的刻苦钻研与创新精神。其中的小故事、思考题的设计能发学生深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因为好奇,学生有了创新的愿望,就会努力去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这种欲望就是求知行为在孩子心灵中点燃的思维的火花,是最可贵的创新性心理品质之一。

总之,新时期要有效的推动素质教育,需要数学教师在观念上不断更新,在实践上不断强化和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利用一切机会和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有效的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教学优化策略范文3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一、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因和动力,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现在的初中生都是有个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先决条件。

新课改教材的设计中为学生提供大量观察、实验、活动的机会,使学生经历个人亲身探索、发现、总结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自由开放的课堂氛围,改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改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主动去发现数学问题,积极学习数学知识,探求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并在亲身实践中体验数学存在的价值。在教学中允许学生讲解自己的不同观点,对同一个问题,每一个学生的观点都是受尊重的。使学生保持愉快而积极的心境,自主明确学习目标,大胆猜想,积极地验证自己的见解,寻求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学生也要参与到评价过程,在评价别人和被别人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得到了好奇心上的满足,也锻炼了自己。

二、正确运用语言和表情

生动的语言、幽默的语句、抑扬顿挫的声音,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手段。初中阶段的学生上课自主注意的时间一般在二十分钟左右,差生把注意力主动放在教师讲授的知识上面的时间不过超五分钟。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察言观色,利用教学中的语音、语速、语调、节奏、停顿等变化,提醒和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准确清晰、生动活泼、风趣幽默、形象、富有情趣和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可以使讲课言语既传神又传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教师的讲、学生的学进入相长的境界。

肢体语言及表情是提高学生注意力和有效调控课堂教学状态的重要途径之一。一个眼神的对视,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微微的摇头,一个赞许的表情都能给予学生警告、信心、提醒和鼓励。一个手势,一个动作会让某些上课走神、注意力差的学生回到你讲的知识上来。因此,肢体语言以及表情的准确运用,可以使课堂教学达到有效利用每一分钟的目的。

三、注重课堂教学情感投资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质,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教师要善于把握、挖掘教材本身所蕴的情感因素,用数学学科本身所具有的魅力来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从数学学科应用的广泛性入手,把枯燥无味的数字、符号、公式、法则图形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是从普通的人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产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情感。

此外,心理的沟通会使学生普遍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初中学生是感性的,往往都是喜欢哪一个教师,才喜欢这个教师教的这门课。不管是什么班、什么学科,仔细观察你大致都会看到,班主任教的课,学生在该课目上的成绩大多都会优于其它课。这并不是由于班主任教课投入的时间多,而是班主任与他们朝夕相处,沟通较多,学生喜欢班主任上的课。因此,教师在课内、课外,应注意情感的投入,对后进生要多激励、多问候,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温心、爱心和诚心。

四、实施主体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所谓“主体教育”,就是给学生自主判断、自主选择和自主承担的机会。过去的课堂是老师控制学生学什么,什么时间学,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这种过度控制压抑了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过程中的美好体验。这也正是新课改给我教师提出的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原则。

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的人格是不完善的,一个自我实现的人总是不会固守不变的东西得过且过。不管你是接受学习还是探究学习,也不管是个体学习还是合作学习,都要体现创新精神。所以接受学习也完全可以是自主学习,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高度的情感投入,有明确的目标追求,不断的反思和检视自我,能清晰的认识到自己要完成的学习任务,积极地寻找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这些内存动力的支持去达成目标的实现,这样的学习就是非常有效的,因而是高品质的自主学习。

五、结合现实生活,重视实际操作

初中数学教学不但要求学生要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等能力,让学生明白用数学处理问题的长处,并引导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课堂教学中,既要注重实际操作,又要求结合现实生活,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带进课堂,尝试着使用数学方法解决。

在初中数学教材中也不难发现和现实生活联系的内容,如小标题“能追上小明吗”、“生日相同的概率”等。所以,教学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优化课堂内容,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大有裨益。如教学“太阳光与影子”时,联系建筑方面的问题,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等,都要考虑太阳光照射长短问题;教学“三视图”时,教学生利用三视图解决有关零件的的设计问题。这些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学习之后感到真正的学有所用,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

六、及时作出课堂教学总结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探究学习过程营造民主、宽松的思辨氛围,在精彩处不惜赞美之词。在学生感到困惑的部分,教师要耐心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反思,关键问题指导学生识别、理解,并及时归纳总结,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此外教师还要特别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回顾,探究学习的收获,体验自主探究是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体验观察比较、质疑问难、猜测验证等是学习数学很有效的方法策略,体验运用由自己来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乐趣,并把这种体验延伸至课外。

总之,在新课改的引导下,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必须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和观念,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设计出有活力的、有特色的数学课。

参考文献:

[1]徐启军.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微探[J]. 2012(08).

[2]张志辉.新课改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J].2010(02).

初中数学教学优化策略范文4

一、教导学生审清题意,全面分析

毋庸置疑,审题是解题的关键,更是首要环节,所谓“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正是这个道理,如果学生在开始的阶段就被人落下,那么又如何能跟上集体前进的脚步,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久而久之,初中生在学习例题解析的过程中体验不到成功的快乐,就容易产生厌学、弃学的思想,因此,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身为教师的我们就应当积极引导他们明辨题意,理解题目中包含的已知条件有什么、最终需要达到的结果是什么,以及已知条件和未知结果之间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也就是说,要让学生拥有将题目语言转变为自己语言的能力.其次,还要深入、全面地分析题目中暗含的必要条件,这一点是学生不容易看出来的,如果在分析中忽略了隐含的条件,那么势必会导致遗漏的现象,从而影响真正的求解结果,因此,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例如,在求解方程2a+n1n+3=5时,已知本题的解为正数,进而求解n的取值范围,许多学生一看到本题是方程,便想也不想就动笔求解,从而得出“最终”的结果n>-3.75,但是这真的是最终的结果吗?答案是错误的,因为,学生忽略了分数的一个最基本的性质,那就是分母不能为0,也就是说n+3≠0,所以,最终的结果还应当包涵n≠-3,这便是学生在审题时未能审清,没有全面分析题意的后果,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多举例一些这样的题目,以此勉励学生看清问题,如此,方能为得到最终的正确结果奠基.

二、精选代表性例题,重点讲解

在初中例题讲解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能盲目地给学生制订例题解析任务,一定要注意挖掘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否则,一旦让学生陷入“题海战术”,那么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数学是一门考查人的思维能力而不是记忆能力的科目,它强调的是锻炼人的反应能力,让人的思想保持在活跃的状态,从而从容地解决各种实践问题.

比如,初中数学中的全等三角形问题可以说是一个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许多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往往在解析全等三角形问题中会出现推理困难的局面,可以有效解决这一困境的方式之一就是绘图分析法,也就是说在原图的基础上绘制出相应的辅助线,这种方法在解析全等三角形的过程中时常用到,初中生应当具有这样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精选教材上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进行重点讲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解析能力.

三、总结解题经验,科学归纳整理

在学生解题的过程中,无论是成功地解答出来,还是以失败告终,都会拥有一定的解题经验,这种经验是一种无形的财富,它可以帮助学生在今后的解题过程中少走很多弯路,并且对于一些成功解题的例题,还可以有解题捷径可循,因此,教师要教导学生积极总结解题中发现的数学思想和解题方法,将繁杂的解答过程最大限度地简化,如此,不仅易于学生理解,更便于教师审阅,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某些数学知识的概念、定理的理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从学生的错题入手,教导学生制订出错题册,在错题册中科学归纳和整理自己曾经做错的题目,比如,将计算题中的方程求解放在一起进行分析,总结为何会屡屡出现求解出错的问题,是因为审题不清还是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如此找出问题的本质,才好“对症”施药,从而有效提高初中生例题解析能力.

四、关注学生例题和习题整合,教给学生正确学习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优化策略范文5

摘要:实践新课标,创新教学理念,使美术教学焕发灵动,荡尽陈腐之气,开辟新天地,实施美术教学优化方法是美术教学成败和美术教育目的落实之关键。探讨、实施教学优化策略尤为重要。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优化;实施策略

美术教育是人类重要的文化教育活动,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术教育,顺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审美情趣、认知能力、意志品质等。初中开展美术教育,是以美术教育为手段,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美术知识和培养必要的技能,发扬和传播美术文化,以美术教学为媒介,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发展智力和创造力。因此,探讨美术教学优化策略事关重要。

一、培养兴趣策略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美术教学中应该把这种思想贯穿起来。不能一味强调专业技术的提高而忽视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学生上课如果是在一种单一、枯燥的氛围中进行的,成绩可想而知。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我表现,培养其美术兴趣。

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或是学生绘画作品或是鉴赏参与活动,教师要对学生优点加以表扬,指出巧妙之处,这样可以进一步刺激学生的绘画欲望,学生在某一领域就会掌握一定的技巧,同时在拥有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锻炼了审美能力。面对教师的指点,学生学习饶有兴趣,满足了他们表现的欲望,表达了他们独特的艺术感受,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作力很有奇效。学生在愉悦自己、满足自己、表现自己的同时逐步健全了人格,在技能、技巧上也得到相应的提高。如鉴赏课,教师拿一张写意牡丹作品,让学生分析感受。等学生蓄积了很强的绘画欲望后,再让他们动手去画,通过适时点拨,自然水到渠成。生活中美的东西积累的过程,也是知识积累的过程,在教学之余,引导学生搞一些收藏,如精美图片、书法作品等,这些东西收藏成册,就是一种资料,也是一种爱好。收藏的过程,本身就能练就学生的审美能力, 坚持下去,既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兴趣,陶冶了情操。

二、教学导入策略

课堂导人策略是一门科学,也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无论采用哪种策略,导入的方法都要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和教学实际,紧扣教学目的,坚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则。对此,要不断进行教学理论学习和教学反思,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总结和完善。

1.联系生活导入。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更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以《体验印刷的乐趣》一课为例,教师出示奥运会吉祥物“迎迎”的图片和一件白色汗衫。问:“除了绘画,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把图案装饰到衣服上?”学生思考后回答“印”。然后,请一位学生上前用老师提供的工具(丝网版)在汗衫上印制2008年吉祥物“迎迎”。这样,就很自然地导人本节课内容:“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版画的世界,学习吹塑纸版画的制作。”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创设情境导入。

对初中学生而言,形象直观的材料,比长篇大论更容易接受。多媒体技术形象直观,图、文、声、影并茂,信息量丰富,对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器官具有强大的“冲击”作用,可以充分提高课堂导人的效率和成功率。在美术欣赏、造型表现、设计运用等各个领域的课堂导人环节中,就可以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具有明确导向性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我要学”的意愿。

3.实物展示导入。

将实物带到课堂上进行展示,以其形象性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具体的实物形象直观,教师通过实物的展示,可即刻将学生吸引到具体的教学情境当中来。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学导人的策略非常丰富, 导人新课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对比导人、谈话导人、提问导人等等。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每一节课的课堂导人,都不应拘泥于一种策略,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状态,灵活掌握。

三、鉴赏参与策略

学生通过美术鉴赏课的学习,不仅能欣赏到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同时也能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并获得审美享受。而面对同一件艺术作品,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心理活动与评价。因为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思想,并且由于学生的经历、知识面、个性情感等因素的差异,每个人对作品的理解也不同。在教学活动中,对美术作品的评述应首先是学生自主进行的活动,教师教学中应充分引导学生这种主观参与意识,让学生观察,启发学生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还有些什么?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其次是让学生在作品的色彩、构图、材质肌理、线条等美术技巧上有目的地观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还给学生一个开放的欣赏表达空间,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一件美术作品包含了多层次的信息,对美术作品的评价不像数理化试题那样,有固定的答案,从一定程度上讲,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是对作品的再创造,是建立在欣赏者的水平上和作品的信息进行交流。虽然学生的艺术修养与审美经验还不够,他们的阐述也可能只是一件作品的表象,但要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作品欣赏中来,加深对美术作品的体验和印象。这是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所必须的。

四、教法探索策略

美术教学中若能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设计构思巧妙独到,充分做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势利导,就能成就个性化的成功的美术课。 如,八年级泥塑课,为了让学生能尽快领悟创作泥塑的要领,在课堂导入的7、8分钟时间里,有的教师请同学分组推举代表上台表演生活中熟悉的人物动态,并让在座的学生猜猜看表演的是什么。生动有趣的场景激发了学生们主动探究、自觉参与的热情,使学生很快就能抓住人物的动态特点进行表现。其中有一组学生抓住清洁工专注清扫街道时弯腰用力打扫的动态特征,将人物表现得活灵活现。教师概括性总结:“抓住对象在生活中最生动、最富表现力的神情动态特征,只有强调特征才能塑造出富有激情、富有内在活力的雕塑作品”。这样在巧妙的教学设计中原本是难点的创作法则在学生活动过程中逐步内化了。在教师充分的引导下,学生充满创意和灵气的火花时时闪现在课堂上。

五、勇于尝试策略

实践证明:美术教学不能停滞在一张嘴、一支笔的传统方式中,教师必须积极钻研教材,勇于尝试新教法,不断将美术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之余深挖教材,认真备课,锐意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多准备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教具,以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要有意识降低作业的难度,把该掌握的内容学深,学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有规律可循、有原则可依,切勿好高骛远、劳而无功。再次,教师要多接触有关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理论,要敢于突破、善于尝试,不断探索初中美术教研、教改中的新课题。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教学优化策略范文6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教堂 思维瓶颈 高中生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087-02

高中数学新课标中强调的“有效教学”,就是提醒教育者在实施教学时,要注重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学习态度,引导他们从“学”到“好学”再到“乐学”,感受到学习数学之快乐,从而爱上数学,让学习成为一种自发行为。如何让学生能够在一种快乐情绪的支配下,完成一系列的自主合作、竞相探究的学习活动?笔者认为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线教育者要勇于打破传统教与学的观念藩蓠,通过教学观念、教学形式等多方面的优化,激发兴趣,调动情绪,引发思考,让学生真正企及通识的境界,寻找到自身不一样的潜能。本文结合高中数学教学实践,对此进行了深入探析。

3 优化学习方法,突破思维瓶颈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帮助学生突破思维瓶颈的重要举措,在实践中,教师可采用两种形式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一是强化教学资源的利用。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很多一线教师在实践中发现教学资源不仅能够替代自己在课堂上的地位,更发挥了学生与知识之间的媒介作用。因此,让教学资源也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对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二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长期以来,“孤军奋战”是很多学生学习的真实写照。学生羞于向同学请教学习经验,导致他们在学习中过度依赖教师和教材,局限了他们的思路。因此,将学生们组成数个小组,定期更换小组成员,可让学生广泛吸取学习经验,听取其他同学对问题的见解,让他们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从而突破思维瓶颈。

4 结语

总之,学习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本技能,而学习能力的形成有赖于缜密的思维,以及对数学定义、概念的准确把握和灵活运用。以此为出发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重点进行数学定义的渗透,同时辅以大量的习题练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突破思维瓶颈,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