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技术特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纳米技术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纳米技术特点

纳米技术特点范文1

【关键词】纳米技术;精细化工;催化剂;添加剂

0.引言

纳米技术是指使用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的技术,纳米材料是指尺寸处于1-100nm的微小粒子组成的材料,这样的微小粒子既不是微观的原子簇,也不是宏观物体,是出于微观与宏观之间的介观系统,这种材料往往因为其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体积效应以及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具有传统物质所不具备的特殊性质。纳米材料通常具有很高的特殊催化性,在冶金、涂料、精细化工等工业领域应用非常广泛。本文对纳米技术在精细化工领域的应用方法及特点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为纳米技术在精细化工领域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有效的支撑。

1.纳米技术在精细化工中的应用

1.1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简介

纳米材料的制备通常包括机械法、物理法和化学法。机械法是指机械粉碎法和机械合金化法,其制作方法简单、成本低,但颗粒不均匀,纯度低;物理法是指溶液蒸发法和蒸发冷凝法,其制作方法较为复杂、成本较高,但粒度可控、纯度很高、结晶组织好;化学法则是通过化学反应制备纳米材料,其粒度可控、纯度很高,而且其成本不是很高、操作相对简单,常用的有水热法、沉淀法、溶胶-凝结法、化学气相反应法、微乳液法、有机配合前驱体法以及超重力沉淀法等。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很多,而且正在不断的被发现,越来越多的制备更细颗粒、更好分散性的方法出现,为纳米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支撑。

1.2纳米技术在催化方面的应用探讨

大量研究表明,纳米催化剂的稳定性好,催化效率高,如:在乙炔加氢反应中,加入纳米的Pb/TiO2作为催化剂,可以是乙炔的转化率达到100%,并且使乙炔的选择性达到80%以上;在液态加氢法制备2-氨基-4,6二氯苯酚时,采用纳米Ni-B/SiO2作为催化剂,其催化效果明显比其他Ni催化剂好得多,转化率达到了100%,选择性达到了98%。在化学电源领域,纳米材料具有很好的电化学活性,作为电极能很好的减轻电池重量,如:纳米二氧化锰作为锂电池正极可以做成高能电池;纳米的银粉、镍粉和二氧化镍混合烧结体作为光化学电池的电极,效果远超过其它材料;碳管纳米材料的奇异电学性能已经广泛应用于场发射元件、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等。

另外,纳米材料的光催化特点被广泛应用与环境保护领域,如:(1)污水处理,硫化物或金属氧化物的纳米材料是半导体材料,其特殊的电子结构可以通过氧化或还原反应降解并矿化H2O、CO2、无机离子以及某些毒性较小的有机物等,其特点是分解完全,没有二次污染、成本低、操作简单,常见的纳米催化剂材料有二氧化镍、三氧化铝、氧化锌等,尤其是二氧化镍对染料废水、农药废水的处理效果极好。

(2)空气污染处理,纳米催化材料对空气中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处理效果极好,在汽车尾气处理方面应用广泛,比传统的贵金属和稀土催化剂的效果好得多,尤其是贵金属催化剂,价格昂贵。易失活,纳米光催化剂成本低、稳定性好,活性高,能有效的提高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碳化氢等物质的转化效率;另外,纳米材料还用于陶瓷制品的除臭抗菌以及分解有机物等作用,也用于汽车或建筑玻璃的自洁等。

1.3纳米技术在添加剂领域的应用

纳米技术在添加剂领域的作用也非常广泛,通常是纳米材料加入到其它物质中,改变其它物质的性质,达到普通物质所达不到的效果,常用的有:

(1)化妆品添加剂。将纳米材料氧化锌、二氧化镍、氧化铁作为添加剂可以提高化妆品的药物利用率、增强抗菌作用,减轻对皮肤的刺激,而且自身无毒无味、化学稳定、热稳定,是目前化妆品领域的研究热点。

(2)黏合剂、剂和密封胶。纳米二氧化硅作为添加剂,可以有效提高黏合剂等黏结效果、剂的效果和密封胶的密封效果。

(3)涂料。将纳米材料加入到涂料中,可以有效的改善传统涂料的性能,并使涂料具有新的功能,如纳米氧化锌添加剂可以使涂料具有吸收红外线、屏蔽紫外线、杀菌防霉等效果,纳米二氧化硅可以增加涂料的耐磨性、抗氧化性等。除此之外,纳米材料还可增加橡胶的力学性能、硫化活性,改变塑料综合力学性能、纤维的分散性、有机玻璃的冲击韧性等。

另外,纳米技术在医药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可以提高药效的吸收,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还能有效的丰富制药技术,提高药物的效果。

2.结论

纳米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技术,纳米材料具有一般材料所不具备的特性,在精细化工领域已经取得了广泛应用,也为人类解决环境保护、能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有效的新途径。目前纳米技术的推广使用还受纳米材料制备、纳米改性技术工业化等限制,但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和影响,纳米技术在精细化工领域必然得到广泛的使用。 [科]

【参考文献】

[1]陈建锋,邹海魁,刘润静,等.超重力反应沉淀法合成纳米材料及其应用[J].现代化工,2001,21(9):9-12.

纳米技术特点范文2

【摘要】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针对国际经济发展、纳米科技发展出现的新趋势和自身的需求,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简称“纳米中心”)积极与多国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在纳米科学技术领域开展了多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其中,在与巴西的国际科技合作过程中,纳米中心探索出新的合作模式、合作管理形式、合作内容及成果等。

关键词 国际科技合作;纳米中心(NERCN);巴西;纳米技术

Exploration of NERCN for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example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ith Brazil

CHEN Jun-chenYIN Gui-linHE Dan-nong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Nanotechnology, Shanghai 200241, China)

【Abstract】With the strong support of government,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new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economy, nanotechnology and own demand,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Nanotechnology (NERCN) carries out a wide range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with many foreign universities,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companies in the field of 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 Among them, NERCN explores new cooperation mode, cooperative management form, cooperative content and results in the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ith Brazil.

【Key words】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Nanotechnology (NERCN);Brazil; Nanotechnology

国际科技合作是指在世界范围内,寻求最有优势的生产要素和最先进的科技成果与本国的优势重新组合与配置,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1]。随着全球科技创新和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国际科技合作已成为提升创新效益和效率的关键领域,各国都试图通过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来充分利用全球最优质的创新资源,通过不断参与国际科技创新活动减少成本、增强创新的能力[2]。近年来,欧美等发达经济国家以自身需求和国家利益为导向,以吸收高新技术和人才以及开拓国际技术市场为目的,在政府层面上与国外具有优势技术水平和科技资源的国家或地区签署了大量双边或多边科技协议,在这些协议指导下开展的对外科技合作数量不断增长。据初步统计,美国仅联邦政府各主要职能部门就与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近900个科技外交方面的协议及谅解备忘录等[3]。

1我国开展的国际科技合作

随着科技发展步伐的加快,我国科技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高,国际专利授权量与日俱增,部分专利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大量我国自主研发的科技产品具备相当雄厚的实力,迈入国际市场已是大势所趋。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方面,我们要继续吸收以美国、欧洲、日本等为代表的科技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市场中的先进科技,引进高水平科技成果,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以提升自身竞争力;另一方面,我们也应与以巴西、印度、非洲等为代表的经济、科技水平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展开深入的国际科技合作,通过科技援助等手段提高其科技水平。因此,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建立科技合作也是这些经济、科技水平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发展自身的内在需要。

鉴于国际科技合作对经济发展尤其是科技进步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我国政府通过以建立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等形式与包括欧美、俄罗斯、日本以及巴西等国家开展了一系列的国际科技合作。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国际科技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从能源、环境、材料等科技创新合作领域发展到经贸合作领域。技术转移在国际科技合作中所占比重越来愈大,技术的输入输出成为国际合作的主要内容,国际科技合作方式也趋于灵活、多元化。

基于我国目前科技合作的发展现状,合作模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依合作渠道可分为“中外型”、“中中外型”和“中外外型”;依合作目的可分为“R&D型”、“二次开发型”、“技术辐射型”和“产品产业化型”等;依合作内容可分为“互访交流型”、“引进核心技术或产品型”、“引进设备型”、“引进核心部件型”和“引进材料型”等;依合作组织可分为“民间合作型”、“政府间合作型”和“混合型”等;依科技实力可分为“强-强合作型”、“强-弱合作型”和“弱-弱合作型”等;依合作参与方数目可分为“双边合作型”和“多边合作型”等[4-5]。

上述任何类型的国际科技合作都离不开“政府主导型”和“自由发展型”的分类。“政府主导型模式”是指在社会发展领域、政府投资的重点项目等方面,由政府整合资源、发挥主导作用、组织和协同相关主体协同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发挥了政府在根据科技发展趋势和我国科技发展需要规划国际科技合作战略等方面的优势。“自由发展型模式”主要是指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中介等主体为主,由主体根据自身组织的发展目标和战略来自主开展各类国际科技合作,凸显了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主体发挥自身市场或技术优势[6-8]。然而,如何将政府主导型与自由发展型两种国际科技合作模式相结合,从而使各自优势都得到彰显,无疑是国际科技合作模式的探索和发展。

2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开展的国际科技合作

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简称“纳米中心”)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成立,是国家在布局发展纳米科技与产业方面专门设立的从事纳米技术及应用研究的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自建立以来,纳米中心一直致力于推动我国纳米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2007年,科技部国际合作司批准“纳米技术与产业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在纳米中心设立,为中心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针对国际经济发展、纳米科技发展出现的新趋势和自身的需求,纳米中心积极与多国(包括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法国、日本、韩国、丹麦、荷兰、巴西、智利等)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在纳米科学技术领域开展了多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承担了10余项国家及地方国际合作科研项目。此外,纳米中心积极与国外知名企业建立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关系,以引进国外先进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和高科技产业化运作模式,积极推进中心的纳米技术与产品输出,并与国外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为中心拥有的纳米技术占领国际市场奠定了良好基础。

目前,纳米中心在国际合作方面形成了多样化格局,已在人员互访、签约全面合作框架协议、研究项目合作、建立联合工作组、人才合国际科技合作是指在世界范围内,寻求最有优势的生产要素和最先进的科技成果与本国的优势重新组合与配置,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1]。随着全球科技创新和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国际科技合作已成为提升创新效益和效率的关键领域,各国都试图通过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来充分利用全球最优质的创新资源,通过不断参与国际科技创新活动减少成本、增强创新的能力[2]。近年来,欧美等发达经济国家以自身需求和国家利益为导向,以吸收高新技术和人才以及开拓国际技术市场为目的,在政府层面上与国外具有优势技术水平和科技资源的国家或地区签署了大量双边或多边科技协议,在这些协议指导下开展的对外科技合作数量不断增长。据初步统计,美国仅联邦政府各主要职能部门就与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近900个科技外交方面的协议及谅解备忘录等[3]。

1我国开展的国际科技合作

随着科技发展步伐的加快,我国科技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高,国际专利授权量与日俱增,部分专利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大量我国自主研发的科技产品具备相当雄厚的实力,迈入国际市场已是大势所趋。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方面,我们要继续吸收以美国、欧洲、日本等为代表的科技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市场中的先进科技,引进高水平科技成果,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以提升自身竞争力;另一方面,我们也应与以巴西、印度、非洲等为代表的经济、科技水平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展开深入的国际科技合作,通过科技援助等手段提高其科技水平。因此,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建立科技合作也是这些经济、科技水平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发展自身的内在需要。

鉴于国际科技合作对经济发展尤其是科技进步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我国政府通过以建立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等形式与包括欧美、俄罗斯、日本以及巴西等国家开展了一系列的国际科技合作。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国际科技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从能源、环境、材料等科技创新合作领域发展到经贸合作领域。技术转移在国际科技合作中所占比重越来愈大,技术的输入输出成为国际合作的主要内容,国际科技合作方式也趋于灵活、多元化。

基于我国目前科技合作的发展现状,合作模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依合作渠道可分为“中外型”、“中中外型”和“中外外型”;依合作目的可分为“R&D型”、“二次开发型”、“技术辐射型”和“产品产业化型”等;依合作内容可分为“互访交流型”、“引进核心技术或产品型”、“引进设备型”、“引进核心部件型”和“引进材料型”等;依合作组织可分为“民间合作型”、“政府间合作型”和“混合型”等;依科技实力可分为“强-强合作型”、“强-弱合作型”和“弱-弱合作型”等;依合作参与方数目可分为“双边合作型”和“多边合作型”等[4-5]。

上述任何类型的国际科技合作都离不开“政府主导型”和“自由发展型”的分类。“政府主导型模式”是指在社会发展领域、政府投资的重点项目等方面,由政府整合资源、发挥主导作用、组织和协同相关主体协同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发挥了政府在根据科技发展趋势和我国科技发展需要规划国际科技合作战略等方面的优势。“自由发展型模式”主要是指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中介等主体为主,由主体根据自身组织的发展目标和战略来自主开展各类国际科技合作,凸显了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主体发挥自身市场或技术优势[6-8]。然而,如何将政府主导型与自由发展型两种国际科技合作模式相结合,从而使各自优势都得到彰显,无疑是国际科技合作模式的探索和发展。

2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开展的国际科技合作

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简称“纳米中心”)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成立,是国家在布局发展纳米科技与产业方面专门设立的从事纳米技术及应用研究的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自建立以来,纳米中心一直致力于推动我国纳米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2007年,科技部国际合作司批准“纳米技术与产业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在纳米中心设立,为中心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针对国际经济发展、纳米科技发展出现的新趋势和自身的需求,纳米中心积极与多国(包括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法国、日本、韩国、丹麦、荷兰、巴西、智利等)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在纳米科学技术领域开展了多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承担了10余项国家及地方国际合作科研项目。此外,纳米中心积极与国外知名企业建立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关系,以引进国外先进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和高科技产业化运作模式,积极推进中心的纳米技术与产品输出,并与国外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为中心拥有的纳米技术占领国际市场奠定了良好基础。

目前,纳米中心在国际合作方面形成了多样化格局,已在人员互访、签约全面合作框架协议、研究项目合作、建立联合工作组、人才合作、技术输出等方面,全方位展开了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对外交流工作的层次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合作伙伴不断增多。

3纳米中心与巴西开展的国际科技合作

我国纳米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大批成果,在诸多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近年来,巴西政府非常重视纳米技术的发展,巴西科技部已经制定了较为系统的纳米技术创新发展战略和部署,建立了由各部委共同组成的纳米技术联合委员会,总体负责国家纳米技术发展规划和管理;确立了纳米材料、纳米器件与系统、纳米生物技术等主要的发展方向;倡导整合资源,联合了国内几十家相关实验室,建立了巴西“国家纳米技术联合实验室体系”,集合了国内一批科研机构推进纳米技术发展,部分技术成果已经在工业界获得了应用。因此,在巴西有关国家纳米技术发展战略的引导下,纳米技术必将会支撑巴西在新世纪科技与产业的发展。

巴西的纳米技术具有自身的特点,但在整体规模、全面性和应用开发方面与我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巴西对我国领先领域的纳米技术仍有巨大需求。近年来,中国与巴西两国的双边合作领域不断拓展,政治互信逐步加深,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与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合作。

纳米中心作为国家在发展纳米技术研究方面的布局单位,多年来十分重视纳米技术的应用研究,在已签署的合作协议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资源,积极与巴西开展多方面的合作,以行动落实双方政府签约的合作内容,为推进我国纳米技术与产业的发展,以及中巴的合作和友谊多做贡献。

(1)合作模式创新:政府主导与自由发展相结合

2009年,中巴政府签署了《科技与创新合作工作计划书》。在此基础之上,为推动两国在纳米技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2011年4月,中国科技部与巴西科技部在北京签署了《关于建立中国巴西纳米技术研究和创新中心的谅解备忘录》。同年6月,中巴政府签署了《中国政府与巴西政府十年合作规划》,纳米技术合作被列为了该框架战略合作协议的重点合作领域之一,纳米中心作为中方的管理机构之一和中国科学院一起与巴西相关单位共同参与建设“中国-巴西纳米技术联合研究中心”。

在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为了推动中国与巴西在纳米技术及产业化方面的交流,纳米中心与巴西相关科研机构积极对接,与巴西能源与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CNPEM)、巴西纳米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LNNano),于2012年在上海召开了“纳米科技发展中巴双边会议”,探讨纳米技术应用研究合作内容,并签署了《纳米技术开发与推广合作协议》,开启了中巴纳米技术合作的大门。

自2012年9月纳米中心与巴西相关机构签订合作协议以来,为进一步落实双边合作协议,纳米中心与巴西开展了多层次的频繁交流。纳米中心与巴西科技部、巴西纳米技术国家实验室和中方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在巴西坎皮纳斯联合举办了“2014中巴纳米技术发展论坛”;参加了由巴西圣卡塔琳娜大学和巴西CERTTI基金会组织的“巴西第二届纳米技术研究与产业化论坛”;并派代表团对巴西进行了多次访问,与巴西纳米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巴西能源与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纳米实验室、国家同步辐射光源实验室等)、巴西能源与核研究所、巴西坎皮纳斯大学、巴西圣保罗大学、巴西圣卡塔琳娜大学等多个从事纳米技术研究的主要科研机构进行了交流,对巴西开展纳米技术研究的情况进行了全面了解,并与更多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同时,巴西相关机构代表也应纳米中心的邀请来中国进行了访问,对中心将纳米技术应用于环境治理、能源、传感、医疗等方面的成果留下了深刻印象,为双方开展进一步的交流与合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中巴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人员互访及长期沟通,中巴双方聚焦了合作点,开展了项目联合研究,同时建立了长期的交流机制。

(2)合作管理形式创新:统筹规划、个性化管理

中国与巴西具有不同的国情,故纳米中心与巴西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跨国合作也要依两国具体情况而定。中巴双方会对每次合作进行充分的沟通及协商,先统筹规划拟定符合双方发展的“共赢”方针,再结合各自的情况进行适合的个性化管理,最大程度发挥纳米中心在纳米应用研究领域的优势,帮助巴西在纳米科技方面取得进步。同时,纳米中心积极进行人员交流,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巴方培养青年科技人员。

(3)合作内容及成果创新: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纳米中心与巴西纳米技术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根据巴西市场的需求,合作开发具有针对性的纳米技术产品,推动纳米技术成果在巴西开展推广应用。

纳米中心与巴西国家纳米实验室联合承担了《纳米功能材料产业化关键技术联合开发与推广应用》项目,并于2013年与巴西某纳米技术公司签订了《纳米技术与产品推广合作协议》等,为中心的技术和产品出口巴西奠定了基础。之后,纳米中心代表团远赴巴西,与巴方高层举行了多次会谈,在技术研发及产品销售方面等进行了深入沟通,针对巴西市场特点,在多种纳米功能材料的应用方面开展系列合作,进行联合开发及推广。

目前,纳米中心与巴西有关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在纳米技术领域已开展了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在多个方面均取得了大幅进展:(1)进行了频繁的人员互访,并形成了长期交流机制;(2)在纳米功能材料领域开展了多项科技项目技术合作;(3)与纳米技术企业在纳米产品方面开展了合作,进行产品输出;(4)积极进行人员交流,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巴方培养青年科技人员。

4结论与展望

纳米中心在国际合作方面形成了多样化格局,已在人员互访、签约全面合作框架协议、研究项目合作、建立联合工作组、人才合作、技术输出等方面,全方位展开了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对外交流工作的层次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合作伙伴不断增多。

纳米中心与巴西相关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已取得了一系列初步成果,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纳米中心将在已签署的各项合作协议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整合资源,不断深入、拓展与巴西在纳米技术领域的合作,为中巴合作夯实基础,为中巴友谊多做贡献:(1)继续坚持中巴双方频繁交流,将目前开展的双边互访及“双边论坛”制度化,发展成为长期性的定期双边交流活动,建立长期稳定的中巴纳米技术合作交流平台;(2)切实落实双方的项目合作,通过与巴西科研机构开展长期稳定的纳米技术联合研究,为巴方合作单位提供长期的技术支持;(3)通过与巴西企业联合开展针对性的应用技术及产品开发,实现我国纳米技术及产品在巴西的大规模推广和应用;(4)建立和完善双方人才交流机制,为双方培养纳米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菊.中欧科技合作的现状与前景[J].中国科技论坛,2003,1:141-144.

[2]王葆青.以国际新兴理念思考我国的国际科技合作[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29(2):185-191.

[3]陈宏宇.发达国家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经验及启示[J].科技成果纵横,2009,5:27-28.

[4]刘秋生,赵广凤,彭立明.国际科技合作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2):38-40.

[5]阳国亮,吕伟斌,程启原.泛北部湾国际科技合作及其模式选择[J].学术论坛,2009,7:97-101.

[6]袁军鹏,薛澜.主导与协同:中国国际科技合作的模式和特征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28(11):5-9.

[7]魏达志.我国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总体状况与发展趋势——兼论沪杭甬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启示及借鉴[J].科技管理研究,2005,25(5):1-4.

纳米技术特点范文3

关键词:纳米技术;机电工程;应用;摩擦性能;纳米材料

中图分类号:TP271+.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本文对纳米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科技发展是非常重大的突破,当前它已经运用在社会各个领域,纳米技术在机电工程中的运用更是成为其核心。表现在很多方面,本文从实例出发,展现纳米技术在机电领域的运用。

1.纳米技术介绍

所谓的纳米技术就是借用单一的分子、原则制造物质的一种科学技术,纳米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了将很多现代的先进科学技术,作为基础科学技术,并且成为了现代科学和现代技术进行组合的重要产物之一,其中,现代科学主要包括分子生物学、介观物理、量子力学和混沌物理,现代技术主要包括核分析技术、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纳米技术一定会引发起一系列的全新的科学技术,比如纳米机械学、纳米材科学以及纳米电子学等等。

纳米技术也被称为毫微技术,是对结构尺寸在0.1 nm-100nm范围之内材料的应用和性质的研究,从始至今的相关研究来看,人们将纳米技术分为了二种概念,第一种纳米技术的概念就是指分子纳米技术,这一概念将组合分子机器实用化了,因此,我们可以对所有这类的分子进行任意的组合,并且可以将任何种类分子结构进行制造,但是、这一种概念上的纳米技术仍然没有取得很大的发展;第二种概念将纳米技术看成了微加工技术的极限,第,种概念主要是从生物角度提出的,纳米生物技术中所包含的重要内容已经延伸到了细胞生物计算机开发和DNA分子计算机领域中。

2微型纳米轴承

当前形势下,纳米技术不仅仅是单一的一门新型技术或者学科,纳米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了各类学科之中,其中,在机电工程中进行纳米技术的应用,已经对机电工程技术的变革产生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纳米技术在机电方面应用甚至是微观机械技术的产生已经成为了我们这个世纪进行研究的、核心的技术,许多国家都在纳米技术方面展开了越来越多甚至越来越深的研究,在机械工程方面,纳米技术在机电工程中应用主要存在微型轴承力面。传统的轴承的体积比较大,其摩擦力也仅仅能够靠来进行减少,但是,仍然不能够将摩擦力进行避免,美国科学家对其行了研究,并且研制出来一种没有摩擦的微型纳米轴承,微型纳米轴承主要包括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微型,微型纳米轴承的直径仅仅为一根头发半径的万分之一,其应用到机电系统微型的轴承只有1nm,为微型机械的千分之一。

第二,摩擦力极小如果轴承的体积很小,那么,套在一起,管子之间摩擦力就会将微型轴承弱点暴露出来,在其产生的摩擦力很大的时候,会导致微型轴承无法使用。通常制造的微型机械轴承与这种纳米轴承相比较,摩擦力仅仅是其最小值千分之一。

3 纳米技术马达

新一代的纳米技术马达是由美国一家公司生产,这种微型马达的体积只有一般电磁马达体积的二十分之一,它的长度比火柴杆还短很多,但是尽然能够负载四千克的重量,它的寿命却可以达到100多万次。这种马达主要是通过运用纳米技术制造智能材料来取代传统的铜线圈以及磁铁,所有它比传统的马达要更加的轻、噪音很低,成本也更加的低,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静音的马达。当前这种微型马达在机械中运用的并不是很不多,主要用于汽车的电动车窗,这项研究同时也已经在深圳进行研发和生产。

4纳米磁性液体在旋转轴中的应用

通常情况下,静态密封都是采用金属、塑料或者像胶等等材料制作而成的O型环,将其作为密封的兀件。在旋转的条件下,动态密封一直没有对其问题进行解决,动态密封不能够在高真空、高速的条件进行动态的密封。纳米技术在很大程度上都对磁性液体在旋转轴中的进行起到了促进作用。我国的南京大学也已经成功的进行了硅油、二脂基、烷基以及水基等多种类型磁性液体的制成,电子计算机硬盘处也已经普遍的采用了磁性液体防尘密封,此外。磁性液体也对新型剂的制造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机电工程中应用纳米技术的例子举不胜举,以上新兴技术的产生。我们能够很容易的看出纳米技术对机电工程的不断发展起到了深刻的影响。与此同时,与系统的机电工程相比较,由于纳米技术的各种优势才能够使得机电工程产生了显著的效果。

4.1纳米磁性液体在旋转轴中应用之尺寸效应

在纳米技术领域中,最为显著的效果之一是将旋转轴中的传统尺寸竿位进行了缩小,将其毫米单位转化成了纳米,而纳米也就相当于一米的十亿分之一,将纳米技术应用到机电工程中,可以将机械的体积大大降低,最终促使微型机械这种新型的机械的形成和产生.这种产生并不是传统的机械单纯的在尺度上产生了微小的变化,而通常指的就是可以进行成批制作的微传感器、微能源、微驱动器、集合微结构、信号、控制电路等等处置装置为一体的微型机电系统。大部分都是将纳米技术成果进行了运用,因此,它们已经远远的超过了传统机电的范畴和概念,而是基于现代的科学技术之上,并且作为整个的纳米科技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及用崭新的技术线路和思维方式指导之下的重要产物。

4.2纳米磁性液体在旋转轴中应用

纳米技术使原材料形成了更加微小的形态,其功能更加强大,不仅仅能够对传统材料进行一定的改良,同样能够使新材料源源不断的产出。磁性液体密封的技术更加证明了磁性液体能够被磁场控制这一特性,将纳米单位液体置于磁场之内,最终达到密封效果。与此同时。在运用材料中,我们能够将微量元素融入到基础的材料之中,以便能够达到更好效果。

4.3纳米磁性液体在旋转轴中应用之材料摩擦性能

纳米技术摩擦性能已经成为了其最为显著的特性之一,在机电工程领域中,各种轴承都会产生摩擦,存在着摩擦性能,但是,自从纳米材料出现了以后,各类机械的尺寸和结构都变小了,对于零件过小,其摩擦力就变得尤其重要,如果其摩擦力相对来说比较大,那么就会造成零件的磨损。进而,纳米技术也就对这问题进行了克服,现在已经出现的纳米材料几乎处于无摩擦状态。

4.4纳米技术在机械行业中的发展前景

(1)汽车工业以及机械的滑配原件,例如:滑轨、轴承上应用的纳米陶瓷镀膜能产生磨擦界面,这样可以大大地减低磨损并且能够提高负载。

(2) 塑胶流道的低粘应用,例如:拉丝模、套筒以及热胶道,这样可有效地减少积料碳化的产生概率。

(3)包封短射、射出成型时发生的粘模 、镜面雾化以及拖痕均具有重要的改善,特别是在和顶针上所展现出来的干式,这样更是任何金属都不能表现出来的优异性。

(4)橡胶、IC 封装胶和发泡塑料,因为其具有极高的粘着性, 所以必须借助大量的脱模剂来协助脱模, 这样纳米陶瓷的荷叶效应就可大大地减少脱模剂的使用和模具清理时间。

(5)纳米陶瓷的低沾粘、低摩擦特性能够使塑胶在模具内的流动性大大提升, 尤其是高精度模具,例如:塑胶镜片、薄光板、汽车聚光灯罩等一些模具应用后对产品的使用均有显著的改善。

纳米技术特点范文4

【关键词】纳米材料;纳米技术;应用

有人曾经预测在21世纪纳米技术将成为超过网络技术和基因技术的“决定性技术”,由此纳米材料将成为最有前途的材料。世界各国相继投入巨资进行研究,美国从2000年启动了国家纳米计划,国际纳米结构材料会议自1992年以来每两年召开一次,与纳米技术有关的国际期刊也很多。

一、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

纳米材料高度的弥散性和大量的界面为原子提供了短程扩散途径,导致了高扩散率,它对蠕变,超塑性有显著影响,并使有限固溶体的固溶性增强、烧结温度降低、化学活性增大、耐腐蚀性增强。因此纳米材料所表现的力、热、声、光、电磁等性质,往往不同于该物质在粗晶状态时表现出的性质。与传统晶体材料相比,纳米材料具有高强度——硬度、高扩散性、高塑性——韧性、低密度、低弹性模量、高电阻、高比热、高热膨胀系数、低热导率、强软磁性能。这些特殊性能使纳米材料可广泛地用于高力学性能环境、光热吸收、非线性光学、磁记录、特殊导体、分子筛、超微复合材料、催化剂、热交换材料、敏感元件、烧结助剂、剂等领域。

(一)力学性质

高韧、高硬、高强是结构材料开发应用的经典主题。具有纳米结构的材料强度与粒径成反比。纳米材料的位错密度很低,位错滑移和增殖符合Frank-Reed模型,其临界位错圈的直径比纳米晶粒粒径还要大,增殖后位错塞积的平均间距一般比晶粒大,所以纳迷材料中位错滑移和增殖不会发生,这就是纳米晶强化效应。金属陶瓷作为刀具材料已有50多年历史,由于金属陶瓷的混合烧结和晶粒粗大的原因其力学强度一直难以有大的提高。应用纳米技术制成超细或纳米晶粒材料时,其韧性、强度、硬度大幅提高,使其在难以加工材料刀具等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使用纳米技术制成的陶瓷、纤维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天、航海、石油钻探等恶劣环境下使用。

(二)磁学性质

当代计算机硬盘系统的磁记录密度超过1.55Gb/cm2,在这情况下,感应法读出磁头和普通坡莫合金磁电阻磁头的磁致电阻效应为3%,已不能满足需要,而纳米多层膜系统的巨磁电阻效应高达50%,可以用于信息存储的磁电阻读出磁头,具有相当高的灵敏度和低噪音。目前巨磁电阻效应的读出磁头可将磁盘的记录密度提高到1.71Gb/cm2。同时纳米巨磁电阻材料的磁电阻与外磁场间存在近似线性的关系,所以也可以用作新型的磁传感材料。高分子复合纳米材料对可见光具有良好的透射率,对可见光的吸收系数比传统粗晶材料低得多,而且对红外波段的吸收系数至少比传统粗晶材料低3个数量级,磁性比FeBO3和FeF3透明体至少高1个数量级,从而在光磁系统、光磁材料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三)电学性质

由于晶界面上原子体积分数增大,纳米材料的电阻高于同类粗晶材料,甚至发生尺寸诱导金属——绝缘体转变(SIMIT)。利用纳米粒子的隧道量子效应和库仑堵塞效应制成的纳米电子器件具有超高速、超容量、超微型低能耗的特点,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全面取代目前的常规半导体器件。2001年用碳纳米管制成的纳米晶体管,表现出很好的晶体三极管放大特性。并根据低温下碳纳米管的三极管放大特性,成功研制出了室温下的单电子晶体管。随着单电子晶体管研究的深入进展,已经成功研制出由碳纳米管组成的逻辑电路。

(四)热学性质

纳米材料的比热和热膨胀系数都大于同类粗晶材料和非晶体材料的值,这是由于界面原子排列较为混乱、原子密度低、界面原子耦合作用变弱的结果。因此在储热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的机械耦合性能应用方面有其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Cr-Cr2O3颗粒膜对太阳光有强烈的吸收作用,从而有效地将太阳光能转换为热能。

(五)光学性质

纳米粒子的粒径远小于光波波长。与入射光有交互作用,光透性可以通过控制粒径和气孔率而加以精确控制,在光感应和光过滤中应用广泛。由于量子尺寸效应,纳米半导体微粒的吸收光谱一般存在蓝移现象,其光吸收率很大,所以可应用于红外线感测器材料。

(六)生物医药材料应用

纳米粒子比红血细胞(6~9nm)小得多,可以在血液中自由运动,如果利用纳米粒子研制成机器人,注入人体血管内,就可以对人体进行全身健康检查和治疗,疏通脑血管中的血栓,清除心脏动脉脂肪沉积物等,还可吞噬病毒,杀死癌细胞。在医药方面,可在纳米材料的尺寸上直接利用原子、分子的排布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药品纳米材料粒子将使药物在人体内的输运更加方便。

二、纳米技术现状

目前在欧美日上已有多家厂商相继将纳米粉末和纳米元件产业化,我国也在国际环境影响下创立了一(下转第37页)(上接第26页)些影响不大的纳米材料开发公司。美国2001年通过了“国家纳米技术启动计划(NationalTechnologyInitiative)”,年度拨款已达到5亿美圆以上。美国科技战略的重点已由过去的国家通信基础构想转向国家纳米技术计划。布什总统上台后,制定了新的发展纳米技术的战略规划目标:到2010年在全国培养80万名纳米技术人才,纳米技术创造的GDP要达到万亿美圆以上,并由此提供200万个就业岗位。2003年,在美国政府支持下,英特尔、蕙普、IBM及康柏4家公司正式成立研究中心,在硅谷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条纳米芯生产线。许多大学也相继建立了一系列纳米技术研究中心。在商业上,纳米技术已经被用于陶瓷、金属、聚合物的纳米粒子、纳米结构合金、着色剂与化妆品、电子元件等的制备。

目前美国在纳米合成、纳米装置精密加工、纳米生物技术、纳米基础理论等多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欧洲在涂层和新仪器应用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早在“尤里卡计划”中就将纳米技术研究纳入其中,现在又将纳米技术列入欧盟2002——2006科研框架计划。日本在纳米设备和强化纳米结构领域处于世界先进地位。日本政府把纳米技术列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4大重点领域,加大预算投入,制定了宏伟而严密的“纳米技术发展计划”。日本的各个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界也纷纷以各种方式投入到纳米技术开发大潮中来。

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将纳米材料科学列入国家“863计划”、和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投资上亿元用于有关纳米材料和技术的研究项目。但我国的纳米技术水平与欧美等国的差距很大。目前我国有50多个大学20多家研究机构和300多所企业从事纳米研究,已经建立了10多条纳米技术生产线,以纳米技术注册的公司100多个,主要生产超细纳米粉末、生物化学纳米粉末等初级产品。

三、前景展望

经过几十年对纳米技术的研究探索,现在科学家已经能够在实验室操纵单个原子,纳米技术有了飞跃式的发展。纳米技术的应用研究正在半导体芯片、癌症诊断、光学新材料和生物分子追踪4大领域高速发展。可以预测:不久的将来纳米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平面显示用发光纳米粒子与纳米复合物、纳米光子晶体将应运而生;用于集成电路的单电子晶体管、记忆及逻辑元件、分子化学组装计算机将投入应用;分子、原子簇的控制和自组装、量子逻辑器件、分子电子器件、纳米机器人、集成生物化学传感器等将被研究制造出来。

纳米技术目前从整体上看虽然仍然处于实验研究和小规模生产阶段,但从历史的角度看:上世纪70年代重视微米科技的国家如今都已成为发达国家。当今重视发展纳米技术的国家很可能在21世纪成为先进国家。纳米技术对我们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难得的机遇。必须加倍重视纳米技术和纳米基础理论的研究,为我国在21世纪实现经济腾飞奠定坚实的基础。整个人类社会将因纳米技术的发展和商业化而产生根本性的变革。

纳米技术特点范文5

关键词: 纳米技术意义展望

一、纳米技术的内涵

纳米技术是一门在0.1―100nm空间尺度内操纵原子和分子,对材料进行加工、制造具有特定性能的产品,或对物质进行研究、掌握其原子和分子的规律和特征的高新技术学科,被认为是“今后十年最可能使人类发生巨大变化的十项技术”之一。

纳米技术包含下列四个主要方面:(1)纳米材料。当物质到纳米尺度以后,即0.1―100nm这个范围空间,物质的性能就会发生突变,出现特殊性能。这种既具不同于原来组成的原子、分子,又不同于宏观的物质的特殊性能构成的材料,即为纳米材料。(2)纳米动力学。主要是微机械和微电机,或总称为微型电动机械系统,用于有传动机械的微型传感器和执行器、光纤通讯系统,特种电子设备、医疗和诊断仪器等。用的是一种类似于集成电器设计和制造的新工艺,特点是部件很小,刻蚀的深度往往要求数十至数百μm,而宽度误差很小。(3)纳米生物学和纳米药物学。如在云母表面用纳米微粒度的胶体金固定dna的粒子,dna的精细结构,等等。纳米生物学发展到一定技术时,可以用纳米材料制成具有识别能力的纳米生物细胞,并可以吸收癌细胞的生物医药,注入人体内,用于定向杀癌细胞。(4)纳米电子学。包括基于量子效应的纳米电子器件,纳米结构的光/电性质,纳米电子材料的表征,以及原子操纵和原子组装,等等。当前电子技术的趋势要求器件和系统更小、更快、更冷。更快,是指响应速度要快。更冷,是指单个器件的功耗要小。但是更小并非没有限度,纳米技术是建设者的最后疆界,它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二、研发纳米技术的重要意义

在充满生机的21世纪,信息、生物技术、能源、环境、先进制造技术和国防的高速发展必然对材料提出新的需求,元件的小型化、智能化、高集成、高密度存储和超快传输等对材料的尺寸要求越来越小;航空航天、新型军事装备及先进制造技术等对材料性能要求越来越高。新材料的创新,以及在此基础上诱发的新技术、新产品的创新是未来10年对社会发展、经济振兴、国力增强最有影响力的战略研究领域,纳米材料将是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材料之一。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是当今新材料研究领域中最富有活力、对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影响的研究对象,也是纳米科技中最为活跃、最接近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例如,存储密度达到每平方英寸400G的磁性纳米棒阵列的量子磁盘,成本低廉、发光频段可调的高效纳米阵列激光器,价格低廉。高能量转化的纳米结构太阳能电池和热电转化元件,用作轨道炮道轨的耐烧蚀高强高韧纳米复合材料等的问世,充分显示了它在国民经济新型支柱产业和高技术领域应用的巨大潜力。正像美国科学家估计的“这种人们肉眼看不见的极微小的物质很可能给予各个领域带来一场革命”。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的应用将对调整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布局、设计新产品、形成新的产业及改造传统产业注入高科技含量提供新的机遇。

研究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的重要科学意义在于它开辟了人们认识自然的新层次,是知识创新的源泉。由于纳米结构单元的尺度(0.1―100nrn)与物质中的许多特征长度,如电子的德布洛意波长、超导相干长度、隧穿势垒厚度、铁磁性临界尺寸相当,因而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的物理、化学特性既不同于微观的原子、分子,又不同于宏观物体,从而把人们探索自然、创造知识的能力延伸到介于宏观和微观物体之间的中间领域。在纳米领域发现新现象,认识新规律,提出新概念,建立新理论,为构筑纳米材料科学体系新框架奠定基础,也将极大丰富纳米物理和纳米化学等新领域的研究内涵。世纪之交高韧性纳米陶瓷、超强纳米金属等仍然是纳米材料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纳米结构设计,异质、异相和不同性质的纳米基元(零维纳米微粒、一维纳米管、纳米棒和纳米丝)的组合。纳米尺度基元的表面修饰改性等形成了当今纳米材料研究新热点,人们可以有更多的自由度按自己的的意愿合成具有特殊性能的新材料。利用新物性、新原理、新方法设计纳米结构原理性器件及纳米复合传统材料改性正孕育着新的突破。

纳米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被誉为21世纪最具有发展前景的技术,是对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一种关键性前沿技术。纳米技术在社会上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纳米技术不仅会推动新产品的开发,而且将为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作出不可估量的贡献。纳米技术将成为21世纪新型技术的发展新方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跨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三、对纳米技术未来发展的展望

纳米技术将从根本上改变未来制造的两种基本类型方式――连续制造和离散制造。连续制造是指批量物质或材料的生产,例如化学品或金属卷材。离散制造是指单个配件的生产,例如螺栓或元件(集成电路)或组装系统(计算机)。对于纳米尺度制造来说,原子、分子与团簇都是生产“原料”。因此,纳米尺度制造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与目前应用于大于100nm的微制造工艺与设备将会有很大不同。纳米制造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以下几个。

1.材料开发

了解和模拟纳米尺度物质合成、操控及监测的现象和工艺,这是开发新型纳米制造技术所需的;开发表征、监测、筛选、分离和控制纳米结构大小/形状/多分散性和表面或体积特征的方法。

2.制造纳米系统的材料操控与控制

分子、大分子、纳米颗粒及纳米尺度组件的定位、定向、分散、集群和导向自我组装,非共价键和信息内容是不可或缺的;纳米材料的包装和输运,如通过超声和纳米流化床;纳米自组装结构融入功能器件和系统。

3.与微观和宏观系统相结合

把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制备技术融入低本高效的优化生产制造中;制造技术的尺度放大、并行和集成能力,如平行探针或束阵列等方法。

4.制造工具

改造和控制表面组成/结构,以确保随后组装的稳定性和功能性;开发可支撑的、用户与环境友好、廉价而高产的制图技术;开发和运用纳米结构复制方法;纳米制造结构和性能的低本高效清除/修复/接缝技术,等等。

5.测量和标准工具

纳米颗粒与结构的化学和结构表征技术(除几何形状特征外);开发三维加工和非破坏性表面下探测技术;把在线传感与监测技术同制造方法融合在一起;远程制作和远程表征设备和仪器,等等。

参考文献:

纳米技术特点范文6

1.1原药纳米化后呈现新的药效或增强原有疗效中药被制成粒径0.1~100nm大小,其物理、化学、生物学特性可能发生深刻的变化,使活性增强和/或产生新的药效。如灵芝通过纳米级处理,可将孢子破壁,并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萃取出灵芝孢子的脂质活性物质,从而增强抗肿瘤的功效。

1.2改善难溶性药物的口服吸收

在表面活性剂、水等存在下,直接将药物粉碎成纳米混悬剂,增加了药物溶解度,适于口服、注射等途径给药,以提高生物利用度。

1.3增加药物对血脑屏障或生物膜的穿透性

纳米粒能够穿透大粒子难以进入的器官组织、血脑屏障及生物膜。如阿霉素α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NADM)可以改变阿霉素的体内分布特征,对肝、脾表现出明显的靶向性,而血、心、肺、肾中的药物分布则减少。

1.4靶向作用

徐碧辉教授等在研究中发现,一味普通的中药牛黄,加工到纳米级水平后,其理化性质和疗效会发生惊人的变化,甚至可以治疗某些疑难杂症,并具有极强的靶向作用。

1.5使药物达到缓释、控释

借助高分子纳米粒作载体等技术手段,可实现药物的缓释、控释。如雷公藤乙酸乙酯提取物固体纳米脂质粒有良好的缓释、控释功能。

2纳米中药的制备技术及其进展[3]

纳米中药的制备是研究纳米中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将纳米技术引入中药的研究,必须考虑中药组方的多样性、成分的复杂性,例如中药单味药可分为矿物质、植类药、动物药和菌物药等,中药的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又包括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等,因此,针对不同的药物,在进行纳米化时必须采用不同的技术路线。此外,还必需考虑中药的剂型。纳米中药与中药新制剂关系十分密切,如何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纳米中药新制剂的研究,将中药制成高效、速效、长效、剂量小、低毒、服用方便的现代化制剂,也是进行中药纳米化所必须考虑的问题。纳米中药是针对中药的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进行纳米技术加工处理,开发中药的新功效。聚合物纳米粒可作为药物纳米粒子和药物纳米载体。药物纳米载体系指溶解或分散有药物的各种纳米粒,药物纳米载体包括纳米脂质体、固体脂质纳米粒以及纳米囊和纳米球。而对于不同类型的纳米中药,有不同的制备方法。

2.1药物纳米粒子的制备

药物纳米粒子的制备是针对组成中药方剂的单味药的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进行纳米技术加工处理。在进行纳米中药粒子的加工时,必须考虑中药处方的多样性、中药成份的复杂性。

纳米超微化技术[4],是改进某些药物的难溶性或保护某些药物的特殊活性,适用于不宜工业化提取的某些中药。如矿物药、贵重药、有毒中药、有效成分易受湿热破坏的药物、有效成分不明的药物。目前比较常用的是超微粉碎技术。所谓超微粉碎是指利用机械或流体动力的途径将物质颗粒粉碎至粒径小于10μm的过程。根据破坏物质分子间内聚力的方式不同,目前的超微粉碎设备可分为机械粉碎机、气流粉碎机、超声波粉碎机。

机械粉碎法[5]是利用机械力的作用来实现粉碎目的。边可君等采用自主开发的温度可控(-30~-50℃)的惰性气氛高能球磨装置系统制备纳米石决明。将石决明置于配有深冷外套的惰性气氛球磨罐中,同时装入磨球,磨球与石决明粉比保持在15:1~5:1范围,控制高能球磨机的转速(200~400r/min)和时间(2~60h),获得了平均粒度不大于100nm的石决明粉末。

气流粉碎法[6]是以压缩空气或过热蒸汽通过喷嘴产生的超音速高湍流气流作用为颗粒的载体。颗粒与颗粒之间或颗粒与固定板之间发生冲击性挤压、摩擦和剪切等作用,从而达到粉碎的目的。与普通机械冲击式超微粉碎机相比,气流粉碎产品粉碎更细,粒度分布范围更窄。同时气体在喷嘴处膨胀降温,粉碎过程中不会产生很大的热量。所以粉碎温升很低。这一特性对于低融点和热敏性物料的超微粉碎特别重要。世界上首项将纳米技术应用于中药加工领域的纳米级中药微胶囊生产技术,是通过对植物生理活性成分和有效部位进行提取。并用超音速干燥技术制成纳米级包囊。利用这项技术生产出的甘草粉体和绞股蓝粉体。经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工程学院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药物化学研究室鉴定,均达到了纳米级。其中甘草微胶囊微粒平均粒径为19nm。这样的纳米粒可跨越血脑障碍,实现脑位靶向[6]。

中药纳米超微化技术既丰富了传统的炮制方法,又能为中药的生产和应用带来新的活力。纳米产品目前已成为中药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将这项技术应用于中药行业可以开发具有更好疗效、更优品种的纳米中药新产品。这将对中药行业的发展带来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2药物纳米载体的制备

药物纳米载体的制备主要是选择特殊的材料,它们应具备以下特征:性质稳定,不与药物产生化学反应,无毒,无刺激,生物相容性好,不影响人的正常生理活动,有适宜的药物释放速率,能与药物配伍,不影响药物的物理作用和含量测定;有一定的力学强度和可塑性(即易于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纳米粒,并能够完全包封药物或使药物较完全的进入到微球的骨架内);具有符合要求的黏度、亲水性、渗透性、溶解性等性质。这与所用药物的性质、给药方式有关[7]。近年来,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载体材料被认为是很有潜力的药物传递体系,因为它们性能多样,适应性广,且具有良好的药物控制性质,达到靶向部位的能力及经口服给药方式能够传递蛋白质、肽链、基因等药物的性能。常见的高分子材料有淀粉及其衍生物、明胶、海藻酸盐、蛋白类、聚酯类等。

对于纳米中药载体,目前常用的是纳米包复技术[8]。纳米包复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的技术在世界药学领域是最受关注的前沿技术之一。根据待包复的中药的性质不同,可选取不同的纳米包复技术,得到纳米中药。毛声俊等[9]采用3琥珀酸3O硬脂醇甘草次酸酯作为导向分子,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了甘草酸表面修饰脂质体,作为肝细胞主动靶向给药的载体。杨时成等[10]采用热分散技术将喜树碱制成poloxamer188包衣的固体脂质纳米粒混悬液。陈大兵等[11]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紫杉醇长循环固体脂质纳米粒,延长了药物在体内的滞留时间。

此外,还有乳化聚合法[12]、高压乳匀法[13]、聚合物分散法等。制备成纳米微粒载体系统的中药多为单一有效成分,如抗肝癌或肝炎药物:蓖麻毒蛋白、猪苓多糖、斑蝥素、羟喜树碱、黄芪多糖等;抗感染药:小檗碱等;消化道疾病药:硫酸氢黄连素等;抗肿瘤药:秋水仙碱、高三尖杉酯碱、泰素等;心血管疾病药:银杏叶有效成分等;其它还有鹤草酚、苦杏仁苷等。也有将多种中药成分复合后制备纳米微粒载体系统的,如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通便通胶囊,其主药成分为3种极性相似的火麻仁油、郁李仁油和莱菔子油的混合油。还有将中药复合西药后制备纳米微粒载体系统的,如多相脂质体1393,其主要成分为氟脲嘧啶、人参多糖和油酸等;中药复方“散结化瘀冲剂”浸膏和5氟脲嘧啶(5FU)相结合后制备的磁性微球制剂也属此列。总之,不同的制备技术和工艺适合不同种类纳米中药的制备。

3问题与展望

尽管目前纳米技术的研究进展一日千里,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将有可能使中药的现代化迈上一个台阶,但是,目前纳米中药的研究尚处于基础阶段,纳米中药的制备技术也很不成熟,有许多问题仍需进一步研究。纳米粒制备时,载体材料多为生物降解性的合成高分子,在体内降解较慢,连续给药会产生蓄积,且降解产物有一定的毒性。另外有毒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的应用都给纳米控释系统的产业化带来了较大的困难。美国Rice大学生物和环境纳米技术中心(CBEN)主任VickiColvin认为至少有两点需要引起重视:“一是纳米材料微小,它们有可能进入人体中那些大颗粒所不能到达的区域,如健康细胞。二是对比普通材料纳米量级性质会有所改变”。也就是很有可能在粒径减小到一定程度时,原本可视为无毒或毒性不强的纳米材料开始出现毒性或毒性明显加强,例如改变纳米材料表面的电荷性质,改变纳米材料所处的物理化学环境,相同的纳米材料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毒性,纳米材料在生物体内可能会出现特殊的代谢情况,并且可能会与某些特定部位的器官或者组织细胞进行作用进而使其带来某些特而且纳米化后中药有效成分和药效学的不确定性,将给药物质量的稳定可控留下隐患。另外纳米中药的范围应有所限制,当一种中药粉碎到了纳米级时,药效可能会发生改变,不能为获得纳米微粒而损坏了药物的有效成分。目前对中药的微观研究尚不深入,对其有效成分与非有效成分还认识不清,仓促对其纳米化处理有可能得不偿失。在目前这个时期,进行商品化的纳米中药生产为时尚早。而应该进行开发纳米中药的制备技术研究并建立一整套纳米药理、药效和毒理学的理论与系统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1]Kreuker.NanoparticlesandMicroparticlesforDrugandVaccine[J].JAant,1996,189(pt3):503.

[2]张志琨,崔作林.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44.

[3]魏红,李永国.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国外医学生物工程分册,1999,22(6):340344.

[4]朱振峰,杨菁.药物纳米控释系统的最新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2007,21(6):327327.

[5]SchofieldJP,CaskeyCT.NonviralApproachestoGeneTherapy[J].BrMerdBul,2005,51(10):56.

[6]YangS,ZhuJ,LuY,etal.BodyDistributionofCamptochecin,SolidIipidNanopartoclesafterOralAdministration[J].PharmRes,2005,16(5):751751.

[7]YangSC,LuLF,CaiY,etal.BodyDistributioninMiceofIntravenouslyinJectedCamptothecinSolidLipidNanoparticlesandTargetingEffect011brain[J].JControllledRelease,2006,59(2):299299.

[8]SuhH,JeongB,RathiR,etal.RegulationofSmoothMuscleCellProliferationUsingPaclitaxelLoadedPoly(ethyleneoxide)poly(1actide/glycol1de)nanospheres[J].JBiomedMaterRes,2007,42(2):331331.

[9]AllemannE,LerouxJC,GurnyR,etal.IilVitroExtentedreleasePropertiesofDrugloadPoly(DLlacticacid)NanoparticlesProducedbyaSaltingOUtProcedure[J].PharmRes,2007,10(12):1732.

[10]SchroderU,SabelBA.Nanoparticles.aDrugCarrierSystemtoPasstheBloodBrainBarrier.PermitCentralAnalgesicEffectsofi.v.DalarginInjections[J].BrainRes,2007,710(1):121121.

[11]孔令仪.中药创新研究与高新技术应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780780.

[12]杨时成,朱家壁.喜树碱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研究[J].药学学报,1999,34(2):146150.

[13]丁寅,袁红宇,郭立玮,等.负载士的宁纳米微粒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8(3):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