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病房优质护理服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生儿病房优质护理服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生儿病房优质护理服务

新生儿病房优质护理服务范文1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护理;效果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新生儿窒息的治疗与护理工作已经越来越受到家长和学者的广泛关注。新生儿窒息作为临床中较多见的新生儿疾病,具体指的是胎儿在娩出之后的 1min 内,只存在心跳没有呼吸或者是没有出现规律性呼吸的缺氧情况,是造成新生儿围产期死亡的主要病症之一[1]。该病直接影响了新生儿的正常活动,对新生儿的生命造成了很大的折磨,还会给其家长造成严重的生活和经济负担。已有临床研究表明,在新生儿窒息的早期,如果给予正确的、合理的治疗措施和护理干预不仅可以使得新生儿窒息对各组织脏器的刺激降到最低,并且有可能将损伤逐步恢复到正常 [2]。因此,提高新生儿窒息的护理质量,并对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进行规范和提高是极为重要的,我们对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期间在我院通过改进后的护理方法其进行新生儿窒息护理的100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旨在探讨新生儿窒息的护理与干预的方法和措施,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新生儿护理服务的1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在这100例新生儿中,男性新生儿41名,女性新生儿59名,年胎龄 33-43 周,其中 42 周 的患儿为48例;经阴道分娩的患儿为 44例,经剖宫产分娩的患儿为 124例。所有新生儿在年龄、性别和生活环境方面均没有明显差异,且所有新生儿家属均自愿参与本研究。

1.2 研究方法 在对100位患儿依据新生儿窒息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的同时,还要进行优化的护理服务进行护理。首先,新生儿出生后将其放置在 30-32℃的远红外线辐射保暖台上,在整个复苏过程中必须保暖,擦干羊水、血迹,减少体表蒸发散热,可减少氧的消耗,有利于患儿缺氧窒息的复苏。保持室温 26-28℃,相对湿度 55%-65%,病情稳定后置于暖箱中保暖或热水袋保暖,严密监测皮肤温度。其次,护理人员通过科学的方法对患儿家属进行治疗前的心理调整,同时让患儿家属了解实施治疗的安全和可靠性;要保持病房、楼道以及该楼层其它地方的干净整洁;病房中可适当摆放鲜花和绿色植物等,注意病房内卫生。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对患儿的生命体征做到时刻监控。同时,如果室内温度达不到,可以考虑用暖水袋给孩子保温,但千万注意安全。婴儿体温应保持在 36-37℃,上、下午各测体温 1 次,如最高体温或最低体温相差 1℃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体温的稳定。再次,保持病房内,尤其是病床的卫生、整洁,要对床单、被罩做到一天一换。要对待患儿及其家属像家人一样,耐心地与患儿家属进行谈话、聊天等交流工作,耐心解答向家属解答患儿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患儿家属解除压力。

1.3 神经系统评价方法 采用目前比较常用的是52项神经运动检查方法(AlnilTison,AT)及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该方法主要包括:头围、清醒和睡眠的一般形式、显著的斜视、持续的眼球震颤、视觉追踪、听眨眼反应、面肌麻痹、自然活动、异常运动、方窗、双手的摆动、头项侧面转动、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等52项。其中,4-7 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经SPSS12.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量(χ±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通过结果我们发现,100例新生儿窒息病患中复苏成功的有 98例,治愈率达到 98.0%,死亡 2例,见表1。

3 讨 论

近年来,提高医院新生儿窒息护理工作的质量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医疗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并得到了广泛研究。医院新生儿窒息护理工作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医院新生儿窒息疾病预防与治疗工作的成败[3]。当今,提高医院新生儿窒息护理工作水平,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已经成为国内众多学者广泛关心和讨论的焦点问题之一。目前,在新生儿窒息的护理工作中融入优质护理服务已经成为国内众多学者广泛关心和讨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李艳红等人通过对3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进行应用改进后的优质护理服务后发现,通过在新生儿窒息护理中融入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护理工作中大力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新生儿窒息的护理质量和家属满意度,增强了临床疗效。这种护理方法的改进与实践可以有效改善新生儿窒息患儿在医院内的护理质量,使得患儿的复苏率明显提高,并使得护患关系得到了很好的改善。陈丽英等人通过对医院新生儿窒息优质护理管理的临床应用进行回顾性分析后发现,在医院新生儿窒息护理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管理程对于保证新生儿的健康安全,提高新生儿家属在护理中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面起到的作用是积极的。通过我们的研究结果可以发现,100例新生儿窒息病患中复苏成功的有 98例,治愈率达到 98.0%,死亡 2例。这一结果也与国内相关报道结果类似,进一步证明了在新生儿窒息的护理工作中开展优质护理管理在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是明显的,对保证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葛永梅,曾德会,辛红菊,等.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河北医药,2009,31(11):1402-1403.

新生儿病房优质护理服务范文2

关键词:新生儿;优质护理;高胆红素

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水平要求的提高,护理模式也在发生改变,临床护理朝着人性化和优质化发展。优质护理是护理模式的一种,是为患者开展个性化和多方位整体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更舒适和更满意护理服务,提高临床护理质量[1]。本分析了新生儿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新生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把60例新生儿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男婴16例,女婴14例;出生孕周38~40w,平均孕周(38.2±0.5)w;有18例产妇为顺产,12例产妇为剖宫产;观察组男婴17例,女婴13例;出生孕周38~40w,平均孕周(38.5±0.4)w;有19例产妇为顺产,11例产妇为剖宫产;两组新生儿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应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观察新生儿各项生命指标变化等。观察组新生儿应用优质护理,对新生儿进行个性化的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角色转换护理 护理人员帮助孕妇迎接新生命,孕妇实现向母亲这一角色转换,帮助孕产妇建立成功生产的信心。护理人员指导产妇掌握自身和新生儿各项变化,护理人员要了解产妇产前情况和新生儿基础信息,例如:掌握新生儿出生体重、哭声及体重、脐带等情况。护理人员为产妇讲解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2]。

1.2.2新生儿护理 ①大小便护理:检查新生儿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护理人员对新生儿进行饮食护理,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观察新生儿大小便情况。也可以以手掌对新生儿小腹进行按摩,能促进新生儿肠胃的蠕动,同时,护理人员注意观察新生儿的排便次数、排便时间、大小便颜色等情况;②护理:护理人员要为新生儿不断进行的变换,舒适可以利于新生儿神经行为发展,以柔软床单包裹新生儿,使新生儿双手可以与面部触及,增强新生儿的安全感,对新生儿头部位置更换,以侧卧和平卧交替变换。再观察新生儿脐带是否有渗血或异味,应用开放式脐部护理,暴露脐部残端。观察脐带周围皮肤颜色、黄疸变化、新生儿精神状态等;③高胆红素护理:护理人员要及早为新生儿进行胆红素的检测,为新生儿检测1次/d,在新生儿额头、脸颊、前胸等处进行采样,检测平均值,一旦发现高胆红素就要及时为新生儿抽血送生化室检验确诊;④母乳喂养护理:母乳喂养为新生儿营养来源,要求纯母乳到生后6个月,6个月以后再以母乳配合定量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可以促进新生儿成长发育,使新生儿营养更为全面[3]。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新生儿护理满意度与高胆红素发生率。产妇出院时发放本院自拟调查问卷,调查护理满意度,发放60份,实际回收60份,回收率100%[4]。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χ2检验计数资料,以P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新生儿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7%,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3.3%,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2.2比较两组新生儿高胆红素发生情况 观察组发生高胆红素2例,占6.67%,对照组发生高胆红素8例,占26.7%,χ2=4.3200,P=0.03,观察组高胆红素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3 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是护理人员对产妇和家属传播新生儿护理知识和健康教育的护理服务,护理人员指导产妇观察新生儿各项体征变化,指导产妇掌握护理方法,在新生儿身体情况允许情况下,指导产妇与新生儿进行抚摸、亲吻等亲子互动,促进新生儿与父母的情感。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高胆红素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总之,优质护理是以新生儿为中心开展服务,缓解产妇负情绪,尊重与关怀产妇,对产妇进行人性化护理,观察新生儿各项生命指标,使产妇感受到护理人员的重视。同时,护理人员为产妇进行健康指导,解除产妇忧虑,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吕永芳,韩玉丽,刘静.对新生儿进行全程优质护理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0):110.

[2]熊小云,陈丽莲,黄颖穗,等.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开放式脐部护理措施在新生儿中的应用及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7):1449-1451.

[3]龚义侠,贾峥嵘,张媚,等.基层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产妇及新生儿护理效果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4):1682-1684.

新生儿病房优质护理服务范文3

【关键词】 PDCA循环法;新生儿科病房;护理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189-01

新生儿科是临床高风险科室,为无陪护病房,护理工作繁琐细致、责任重、难度大、风险高[1],如何进行一种有效、安全、优质的护理管理模式一直是我们护理管理人员关注的焦点。自2010年7月以来,我们将PDCA循环应用于新生儿病房护理质量管理中,实施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新生儿科(NICU除外)共有床位56张,护理人员23人,主管护师及以上6人,护师8人,本科及以上学历15人,专科8人,床护比为1:0.4。开展PDCA循环法质量管理前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84%。

1.2实施方法

1.2.1 P阶段―全科动员,统一思想 在开展PDCA循环法前科室安排合理而足够的人员配置,新增护理人员4人,召开全科护理人员动员大会,让每一个护理人员都了解其目的及实施方案,做到人人知晓,人人参与,达到全员重视的目的。

1.2.2 D阶段―调整步骤,重点突出,体现专科特点 ①制订本科室护理工作年度、季度和月计划、周安排、日重点和质量标准等具体目标;②健全并更新科室制度:调整各班职责内容、制定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程序、认真履行告知宣教义务、严格交接班制度;③成立新生儿护理质量监控小组,认真检查并执行晨间护理常规、沐浴常规、喂奶常规、光疗常规、高危儿护理常规及微量输液泵、血糖监测仪等仪器的护理操作常规,特别是对重、危新生儿的护理要求观察、管理到位,护士须给予重点监护;④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加强医院感染监测,防止交叉感染;⑤注重安全管理,新生儿病房实行24 h封闭式管理,除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外,还必须严格核对腕带标识,做到万无一失,科内规定每周四下午为探视日,家属可通过探视走道探视患儿1次;⑥加强设备管理,每台设备责任人明确,建立设备登记和维修登记本,定时检修,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及时维修,确保设备的安全使用;⑦重视宣教和沟通,我科每周集体对患儿健康宣教和婴儿护理知识指导进行讲解,解答家长疑问,了解家长需求,对家属提出意见和建议整合上报,并作出回答,以增进了与家长的沟通;⑧对于新生儿的护理文件书,因新生儿会随时发生各种变化,护理人员的必须严格观察,详细记录新生儿的病情变化,避免遗漏、错写等情况[2]。⑨强化专科护理学习,提高专科技能及护理观察能力,安排科室,每月举行一次护理新技术,新业务小讲课,有计划地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与考核,如新生儿复苏知识技能培训与考核、新生儿疾病观察与护理技能的培训与考核等,每季度进行一次专科护理理论考试,每年进行“三基”和“专科”知识考试两次、操作考试两次。从而让护理工作有章可循,护理质量管理层层相叠,环环相扣,责任到个人,职责分明。

1.2.3 C阶段― 三级质控,亦查亦修 科室实行逐级护理质量监控制度。由质控组长、护理小组长组成一级质量组负责对护理核心制度、等级护理、护理文件书写和健康教育质量,每日进行分段检查;二级质控由护士长和护理小组长组成负责对人员仪表、无菌操作、技术操作、规章制度进行检查[3],对科室现存和潜在质量问题进行质量讲评,让全体护理人员吸取经验教训。三级检查为科室与科室之间的的护理大查房,每月护理大查护理质量一次,每季全面检查考评一次,使护理质量控制专项检查与全面检查相结合。并将质量控制的内容以简明的要求,通过发放满意度问卷调查表的形式向家属作不定期的调查,让患儿家属真实地反映对护理工作的意见。

1.2.4 A阶段―及时总结,奖惩并举 在实施过程中,护士长每日督查、科室质控小组成员对每次检查的护理工作质量结果和存在问题及时进行总结,点评,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限期整改,并将效率和效益与奖金、工资挂钩、将工作业绩记入档案中作为晋升、提拔、进修的主要依据,或通过召开工休座谈会对病人家属提出表扬的护士给予奖励,每季度将考核第一名的评为季度服务之星、二星护士,由医院进行表彰,并张贴相片在专栏上向患者和社会公示。

2效果评价

自2010年7月新生儿病房开始应用PDCA循环进行护理质量管理后,科室护理各项护理质量标准合格率不断上升,不仅建立了市重点、省重点专科,护理质量在创“三甲”、“质量管理年”、“百姓放心医院”中各等项检查评议中达到优秀水平。我科PDCA实施前后各类护理质控指标比较见附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经过统计学X2检验分析,2010年与2009年的护理总的质量合格率及家属满意度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X2=18.7,P

3 讨论

综合上述,应用PDCA循环进行护理质量管理,不仅调动护士的积极性,提高新生儿护理工作质量,促进了护士长的管理工作,而且PDCA循环管理使护士增强了护士的自律性和操作的规范性,护理人员整体的素质也不断增强,家属满意度也随之提升。在新生儿科病房,新生儿病情变化快、家属对护理要求的期望值高,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必须有严格的制度管理和培养不断增强的专业素质,不断总结,不断反思,持续改进、持续进步才能做到万无一失,才能为患儿提供优质的护理,取得家属的信任。

参考文献

[1] 汪秀华,宋立弟,刘恋.新生儿病区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1,04 :195.

新生儿病房优质护理服务范文4

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患者为中心,加强基础护理,护理责任,全面落实和深化护理专业的内涵,提高医疗的整体水平。“以患者为中心”是指护理人员的思维和医疗行为,无处不为患者的利益,将患者的所有活动摆在首位,紧紧围绕患者的需求,控制服务成本,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措施需要方便,工作过程应该简化,为患者提供“高效,优质,低耗,安全,满意”的医疗服务。满足患者的生活的基本需求,让患者有安全感,让患者的身体舒适,用帮助来平衡患者的心理,获得患者的家庭和社会的协调和支持,以高品质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患者和社会的满意度,是优质护理服务的主要内涵。当新生儿黄疸时,高品质的护理服务可增强疗效,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关键词】

黄疸;新生儿;优质护理

出生后28天内出现的黄疸称为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导致血液中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可引起患儿严重的中毒性脑病如神经系统后遗症。新生儿黄疸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其中病理性黄疸对患儿的身体健康等影响尤为严重[1]。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对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新生儿黄疸是在儿科的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原因为胆红素产生太多,肝功能异常,胆汁引流障碍,胆红素代谢紊乱可使游离胆红素浓度升高,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影响正常新生儿的生长发育[2]。因为新生儿血脑屏障未成熟,大脑中的高胆红素浓度引起胆红素脑病,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严重损害[3],甚至威胁生命安全,因此,新生儿黄疸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代丹丹[4]研究认为,用全面优质的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患者给予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康复时间短,能够有效控制治疗后遗症。

1新生儿黄疸症状特点

1.1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2周内消退,早产儿可持续3周左右消退。

1.2出生24小时内即出现黄疸,或15天后黄疸仍不消退者,或退而复现等均应考虑为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过重出现手足心发黄,新生儿精神差、拒奶、体温升高、尿液深黄色,大便呈灰白色,更为严重者可出现高热、抽搐等现象。

1.3道梗阻可出现黄疸,肝脏疾病新生儿黄疸一定要到医院诊断并给予及时治疗。特别是核黄疸发生时,会损坏神经系统,也称为胆红素脑病,死亡率非常高,及时治疗生存下来也会有智力低下,如视听障碍、手足抽搐等后遗症。

1.4黄疸期密切观察、及早采取干预手段是治疗的最好办法,临床上多使用口服“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或中药“茵栀黄”在配合照射蓝光治疗,定期使用黄疸测试仪监测黄疸的情况都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1.5每天新生儿体内合成的胆红素超过成年人的2倍,这时其肝、肾脏器还未发育充足、排泄和胆红素吸收能力低下,加大了黄疸发生的风险[5]。黄疸发生高风险因素还包括新生儿合并酸中毒、缺氧、脱水、饥饿及胎便延迟排[6]。严重的新生儿黄疸会严重影响患儿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非常重要[7]。

2优质护理方法

优质护理包括开展健康教育、增加喂养次数、改善外部环境、密切观察病情、新生儿抚触按摩等方法。

2.1健康相关教育对患儿家长开展健康知识教育,向其宣教相关的知识并解答问题,同时对蓝光临床照射治疗原理与治疗成效简单介绍,使之明白蓝光照射治疗流程与治疗过程当中需注意的事项[8]。

2.1.1护理人员要以一对一的形式向患儿家属讲解黄疸疾病的相关知识与注意事项,包括患儿皮肤、臀部的护理和应急的相关护理方法,对母乳和代乳品的喂养方法,关于黄疸知识的讲解,让患儿家属对黄疸疾病有所了解[9]。

2.1.2皮肤护理。黄疸患儿受黄疸湿热相加的影响,会产生剧烈的皮肤瘙痒感。指导产妇时刻保持新生儿皮肤的干净清洁,防止新生儿不自主的将皮肤抓破。

2.1.3指导患儿家属采用正确的喂养方式,以保证患儿肠道内部能够创建正常的菌群,维持正常的肠蠕动,提高排便功能,降低胆红素的肝肠循环作用。帮助产妇正确掌握新生儿的进食规律,指导产妇在新生儿感觉饥饿啼哭之前进行哺乳,使新生儿自行建立内循环肠道菌群系统。掌握新生儿的排便规律,母乳喂养多为3~4次/d[10]。

2.1.4脐部护理。指导产妇每天坚持使用低浓度的碘伏或安尔碘对新生儿的脐部进行擦拭消毒。

2.1.5喂药护理。指导产妇在为新生儿喂药时,保持新生儿的头部略高于身体,向左侧稍微偏斜,避免新生儿出现反流现象,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皮肤颜色变化。

2.1.6指导患儿家属密切观察患儿黄疸的发病时间、病程进展、大便颜色,观察有无出现发热、皮肤感染、脐带感染等其他症状[11]。

2.1.7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儿家属的交流沟通,缓解其紧张、焦虑、恐惧等方面的负面情绪和心理压力。

2.1.8护理过程中要适当增强患儿的体质,每天都坚持游泳和抚触,并利用蓝光照射15min。

2.1.9及时记录患儿的信息资料,并妥善安排好出院跟踪随访工作。在社区的产后访视中,很多新生儿健康问题都是因为护理和喂养不当造成的,所以社区医生在产后访视中对新生儿的健康问题进行指导,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

2.2外环境的准备护理人员对病房卫生应密切关注,保持病房内的清洁,保证通风良好,室内的温度应在25℃左右,空气湿度保持在55%~65%。蓝光照射治疗温箱的温度在31℃左右,温箱要有软棉布覆盖,并将新生患儿头部放置于温箱的一侧,目的是防止在婴儿活动的过程中受伤.在将患儿放入温箱中治疗前,要修剪患儿的指甲并给患儿带小型手套,防止患儿抓伤自己的皮肤。

2.2.1加强患儿的补水护理。在促进排尿降低胆红素的前提下,护理人员应每天观察患儿排便次数,如果小便次数小于6次每日,要及时报告医生同时采取补液等治疗措施。

2.2.2合理喂养。新生儿应提倡母乳喂养,可加速粪便排泄,有利于降低血胆红素浓度。除严重的母乳性黄疸外,应按照患儿需要尽早给予母乳喂养,一般每4小时1次。当患儿黄疸严重躯干和四肢出现时,需采用人工喂养停止母乳喂养,为避免因喂食过多加重胃肠道负担,配置奶粉时需严格按照规定,否则会对患儿机体营养状态造成影响。喂养次数的增加:每隔4小时对患儿进行一次喂奶,喂奶时需注意应选取右侧卧位,此可使得奶水充盈于奶瓶的瓶颈部位,对空气有封闭作用,能够避免其进入婴儿胃中,当喂奶结束时,选择正确舒适的侧卧放置患儿,防止发生患儿溢奶窒息的情况。发现患儿有呕吐现象时,应及时告知医生配合检查,并进行清理,维持温箱内的环境卫生。

2.2.3抚触按摩。对患儿腹部进行抚触按摩治疗。按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在脐痂未脱落前不要按摩该区域,有助于胃肠活动,可刺激患儿胎粪排出;也可以由专业护理人员协助患儿使用新生儿特制游泳圈在确定水质清洁、水温在37℃的温水中进行游泳练习。游泳练习可促进新生儿的胃肠道蠕动使食欲增强。在将患儿放于蓝光治疗温箱中,可轻轻抚摸患儿的头部,此方法可使婴儿很快自然入睡,给予患儿安全感[13]。当患儿平静下来,需对患儿采取正确的放置于箱内,在患儿背部与腹部进行环形抚摩,可对皮肤神经进行有效的刺激,从而兴奋脊髓神经,使中枢的兴奋性增加,促进胃肠的蠕动,促进排便[14],同时还能促进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增进婴儿食欲,使其摄奶量增加,使患儿肠道内的有益菌群增长加速,促进尿胆原的生成,降低非结合胆红素的含量。在给患儿抚摸的同时,播放婴儿催眠曲,如此能够有效全面地改善患儿的睡眠质量。

2.2.4院外护理。交代家属患儿应多休息,运动适量,避免疲劳过度。加强家长的出院健康教育工作,增强出院治疗依从性。做到饮食合理,按医生规定复诊。优质的护理明显提高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提高了患儿的满意度及护理工作质量,是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的儿科护理。蓝光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用于治疗新生儿黄疸,护理部结合护理临床实践经验,发现照射灯管与患儿的距离、患儿体温和辐射区域大小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将重点加强对疾病的细节治疗护理干预,以提高治疗效果。为了减轻黄疸症状应避免脱水的发生,随时测量并记录体温变化记录小便次数尿量,充分评估患儿体液量。患儿的饮食干预,加速胆红素在胃肠道内的排泄,使黄疸症状减轻。通过抚触来增强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刺激胃分泌激素和胰岛素的释放,加强胃肠道吸收和蠕动,促进大便排出,使胆红素在胃肠道的重吸收减少,从而降低黄疸指数[15]。护理干预以患儿为中心,进行个性化,人性化护理和人文关怀,加强患儿的抚触护理,让患儿有亲切和信任感。采用个性化的指导,加强了护士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明显改善了基础护理,提高家庭满意度,与鞠燕等[16]研究相似。

综上所述,采用合理的护理方式可有效缓解患儿的不良反应,提高治疗的效果优质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治疗的效果,患儿退黄时间明显缩短,提高基础护理合格率和家属满意度,避免发展为病理性黄疸,优质护理明显改善新生儿黄疸的疗效。

参考文献

[1]刘雨燕.新生儿黄疸观察与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7):140.

[2]ScraffordCG,MullanyLC,KatzJ,etal.IncidenceofandriskfactorsforneonataljaundiceamongnewbornsinsouthernNepal[J].TropMedIntHealth,2013,18(11):1317-1328.

[3]徐春玲.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措施[J].中国医药科学,2013,13(3):90.

[4]代丹丹.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护理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4):77-78.

[5]杨红炬.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预防效果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2012,7(22):83-84.

[6]周淑艳.新生儿黄疸的早期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4):124.

[7]暨惠萍.48例新生儿黄疸的综合护理观察[J].医药前沿,2014,12(7):247-248.

[8]李巧珍.优质护理在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36):4832-4833.

[9]刘初凤.早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7):86-87.

[10]王海玲.健康教育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10):144-145.

[11]边文玲,薛情杰,牛慧军.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时发热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1):95-96.

[12]杨燕.社区产后访视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上海预防医学,2013,25(11):646-649.

[13]宇春英,邹冬梅,李建平.早期抚触护理在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4,2(2):3420-3422.

[14]王玉红.抚触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期干预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2):78.

[15]张雅玲.综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3):94-95.

新生儿病房优质护理服务范文5

【关键词】 新生儿;全程优质护理;方法;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208-01

所谓优质护理是指以患者为中心,对基础护理进行强化,对护理责任制进行全面落实,并对护理专业内涵进行深化,以此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的护理模式[1]。在我国医疗改革不断深入以及护理模式日趋更新的形势下,新生儿护理当中已经开始广泛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基于此,为了探讨新生儿实施全程优质护理的方式和效果,本文特以我院在2011年8月到2013年8月接生的新生儿78例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回顾分析,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我院在2011年8月到2013年8月接生的新生儿78例,新生儿孕周在38到42周之间,平均孕周为36.8周,男42例,女36例,其中46例产妇为剖宫产,32例产妇为正常分娩,依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将新生儿分成分析组与比较组两组,每组39例。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新生儿性别、孕周以及产妇分娩方式)没有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式 比较组:给予常规护理以及进行一般的知识宣教;分析组给予全程优质护理,具体如下:(1)帮助产妇做好即将当上母亲的心理准备,因为许多初产妇都普遍缺乏有关护理新生儿的知识,不能真正把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内心比较恐惧,负担过重,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对新生儿母亲做好心理干预,多与其进行沟通。(2)要确保室内有一个适宜的温度与湿度。一般来说,室内的温度与湿度分别为保持20-24℃和55%-66%为最佳。(3)观察新生儿的大小便。由于新生儿在出生的24小时之内有着较少的喂奶量以及活动量,因此在喂食时要少量多餐,相关护士要主动更换新生儿的,以加快肠蠕动和大小便的排除速度。(4)护理好脐带。护理人员要在24小时之内对脐带的渗血情况、脐周异味情况和脐轮皮肤的变化情况等进行观察,若上述情况均出现要迅速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对脐带绷带进行更换,并对脐带重新结扎。在洗澡当中要护理好脐带,消毒方式沿着顺时针利用75%酒精棉进行[2],以把脐带和脐轮间的分泌物给消除掉。(5)要检测新生儿的胆红素。要早期监测新生儿的胆红素,这样可以达到早期预防的目的。监测开始时间要在新生儿出生之后到第二天7点30分进行,每天运用JD-2型经皮胆红素测定仪对同一部位进行监测,每一次对额头以及前胸部两个部位进行采样,以两次所测平均值为准。在测定当中操作人员要把新生儿的双眼用手遮住,这样可以防止红外线刺激新生儿双眼。如果读数增高则表示可能出现高胆红素血症,这时对静脉血进行抽取并送至生化室进行检验[3]。(6)新生儿。让新生儿保持一个舒适的可以让其进行自我安抚,能够发展新生儿的神经行为。在对新生儿进行安置当中要做好两点:其一,保证新生儿的卧具柔软和舒适,让新生儿能感到安全感,此外在包裹婴儿时要让其手能摸到面部。其二,新生儿的头部要放置软枕,这样可以防止出现新生儿双侧头部平坦的情况,要对其头部位置进行定期更换,最好是平侧卧交替进行。(7)喂养要合理。要重视母乳喂养,因为母乳喂养能够使新生儿NEC(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得到降低。但是,只给予母乳喂养不能与新生儿生长发育的需求相满足,还应该给予一些微量元素、热能以及维生素等,要给予有吸吮能力的新生儿1:3比例的少量配方早产奶粉[4],剂量为5ml-10ml,每次从新生儿大便情况以及饥饿程度出发来对奶粉浓度进行调整,每次喂养以适量为宜,产妇要早期实施母婴接触,要让新生儿及早吸吮,这样能够提高的泌乳量。(8)进行亲子关怀。护理人员要鼓励产妇多进行母婴互动,如注视、抚摸、拥抱以及亲吻等。护士要对亲子间亲密的重要性进行了解,并通过各种方式加强母婴之间的亲密关系。例如多鼓励母亲更换尿垫,待身体好转之后,适当进行母子之间的亲密接触,如怀抱婴儿和进行母乳喂养等,这些都可以把母婴之间的情感表达表现出来。(9)做好母婴床旁护理工作。这项工作就是在床旁洗浴、抚触新生儿,并进行脐带护理和筛查婴儿听力等,洗浴的时间要在每天早上9点开始,并与抚触相结合,要抚摩新生儿的全身,这样可以加快血液循环的速度,以此使皮肤代谢与胃肠道蠕动功能得到增强,使新生儿体格的生长发育得到加快,并能够减少肝肠循环,加快胆红素的排泄速度,以此缩短黄疸的消退时间[5]。要护理好新生儿脐带,防止出现炎症。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模式既能够让母婴进行近距离接触,让母亲掌握护理新生儿的技能,又能够对产妇及家属猜疑护理有效性的心理进行消除,以此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

2 结果

经相应护理,在护理满意度上,分析组有38例患者信任护理人员,占97.4%,有36例母亲参与到护理当中(92.3%),主动告知的有37例(94.9%),进行知识宣教的有37例(94.9%),39例患者对护理结果满意(100%);比较组有34例患者信任护理人员(87.2%),有30例母亲参与到护理中(76.9%),主动告知的有31例(79.5%),进行知识宣教的有33例(84.6%),34例患者对护理结果满意(87.2%)。分析组均明显高于比较组(P

3 讨论

对新生儿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模式,既使新生儿的生存质量得到了提高,又使新生儿的死亡率得到了降低,其护理质量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产生了直接影响,是医院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本研究通过对新生儿进行全程护理与宣教,增加了护理的透明度,使母亲对护理新生儿知识的了解度得到了增加,并创建了优质的宣教平台;使广大初产妇体会到了做母亲的感受,也护理人员增强了自身的责任感,同时在全程护理当中贯穿护理安全和细节,使得护理模式更加充满个性化以及人性化,不仅使新生儿护理当中的风险得到了降低,而且还有效改善了医患关系,使医患矛盾的产生率降到了最低[6]。从本研究可以看出,在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参与度、主动告知度、知识宣教以及满意度上,实施全程优质护理的分析组均显著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比较组(P

总之,通过全程优质护理模式来护理新生儿,能够使并发症的发生率得到降低,使新生儿的生存质量得到提高,不仅使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得到增强,而且还提升了产妇的满意度与信任度。

参考文献

[1] 廖训菊.母婴同室产科病房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与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18):3721-3721.

[2]王红莲,宋乐.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疾病筛查依从性的影响[J].临床医药实践,2013,22(07):547-549.

[3]沈克军,林平.优质护理对婴幼儿雾化吸入治疗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13,28(07):47-48.

[4]王春凤.优质护理模式对于提升儿科护理质量的意义[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05):1199-1200.

[5]王颖,李秀云,旺辉等.“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病房的运作与成效[J].

新生儿病房优质护理服务范文6

 

关键词:儿科患者、安全问题、护理对策

 

 

如何安全的护理儿科患者,已成为儿科护理工作关注和努力的方向,防范护理事故是儿科的一项系统工程,我们科根据患儿小,表答能力差,缺乏自理能力,针对患儿存在的安全问题,并对护理风险提出相应的对策:

 1 常见的安全的问题

 1.1 窒息:喂养时不当,人工喂养的橡胶孔较大易呛奶.溢奶。食物及呕吐物误入气管易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1.2 意外伤害:小儿好动,好奇心强,对周围事物充满兴趣,但无主动防范意识,易坠床,烫伤,触电,误服药物或将一些小型食物,如花生.瓜子.葡萄干等,塞入鼻或误入气管等造成意外伤害。

 1.3 医院感染:由于小儿免疫功能缺陷,血脑屏障功能不全,尤其是低体重新生儿,早产儿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常见的感染有:

1.3.1 皮肤感染;

1.3.2 脐部感染;

1.3.3 口腔感染;

1.3.4 肺部感染等感染后常发展迅速,病死率较高。

 1.4 医务人员的因素:医护人员的责任心不够,人力资源缺乏,技术水平低,工作不够熟练对危重病人抢救不到位,服务不到位等。

 1.5 护理管理因素:管理的意识淡薄、疏忽大意,各项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对职责、制度、常规工作的督促检查不到位,对新护士及科室业务技能培训考核抓的不紧。

 2 护理对策:

2.1 创造安全舒适的医疗环境,严格控制交叉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针对院内感染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到日提醒,调,月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留后患。让每位护士掌握无菌操作原则和消毒隔离制度,坚决做到一次性物品不反复使用,对不能一次使用的物品如氧气表,雾化吸入,吸引器等装置,均做严格消毒处理。病房定期用紫外线消毒,出院病人终末消毒。对住院患儿每日专人进行晨晚间护理,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确保患儿无褥疮发生。

2.2 强化病房设备管理,新生儿病房的暖箱,蓝光,电源等定期维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幼儿及儿童病床加床档,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并保持地面干燥清洁。危险地段有警示提醒。

 

2.3 因儿科具有病情变化快的特点,随时会有急诊的患儿及新生儿需要抢救,因此抢救物品及药品除了做到定人保管.定量储存.定位放置.定时清点,及时检查、及时维修、及时补充外还要做到严格班班交接,人人掌握四定三及时的要求。

  2.4 儿科护士长应针对护士对专科操作技术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来对护士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如新生儿头皮静脉穿刺法、留置针静脉的穿刺法、新生儿ABC复苏术、更换尿布法、喂药法、脐部护理。暖箱的使用、蓝光疗法、气管插管的护理等都应熟练掌握,加强儿科新护士业务技能训练,做到每人精通业务,是防范护理差错事故的重要保证。

 

2.5 降低新生儿院内感染。对于早产儿,低体重儿,长时间住院的新生儿及有并发症和存在侵入性操作等危险因素的患儿,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重点在于加强对新生儿的护理,如皮肤护理,脐部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对留置针加强护理,暖箱每日擦拭一次每周消毒一次。鼓励母乳喂养,提高患儿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