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等职业教育数学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等职业教育数学教学范文1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才培养战略计划的实施,传统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当下形势和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改革创新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势在必行。笔者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一名数学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改革创新中等职业教育数学教学模式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编制科学的符合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特点的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载体,教材内容编制科学合理,这对保证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做到中等职业教育数学教材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中等职业教育数学教材内容与普通教育数学教材内容应有机联系。客观地讲,两者虽有联系但也有区别。初中数学注重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的运用,同时更加重视解题技巧的使用,如:配方法等在中学数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也就是说初中阶段更加接近数学的核心,即研究数学的主要思想与方法。从内容上来说,初中数学开始就进行了数的扩展,数扩展到有理数、实数等。对于图形,初中数学要求的是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严格的推理证明。显而易见,初中数学更加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包括计算能力、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等。而中等职业教育数学教材内容则强调数学知识在各种专业中的运用,应用多于理论,内容少而精是它的突出特点。
中等职业教育数学教材在内容编制上既不能完全照搬普通教育数学教材的内容,但又不能完全按照传统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内容来考虑,否则学生不但不能适应甚至会产生恐惧心理,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坚持中等职业教育数学教学内容与普通教育数学教学内容的有机联系是十分必要的。为此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整合教材内容,应体现少而精的原则,根据学生数学基础状况,简化教学内容,使教材内容和学生接受的水平相一致,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安排内容。二是内容要体现中等职业教育特色。学校培养的对象是具有较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教材内容必须体现学有所用,如果是学非所用或用有非学,学生将会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不但收不到好的学习效果,而且也失去了中等职业数学教学的意义。因此在教材内容要重点讲解与其他学科联系较紧密的知识,比如立体几何和三角函数的知识对学生制图很有用处,要多讲并反复练习;重点讲解对学生后续的学习有帮助的知识,让学生通过示例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锻炼各种思维,使学生切实感到学有所用。
二、优化数学课程体系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目标是实用性的应用人才,数学教学的内容只能选择贴近培养目标的需求和专业课程的需要,强调必须和够用为度的原则,这样才能体现出与普通教育数学教学的不同特点,因此优化中等职业数学教学课程体系尤为重要,具体方法如下:
1.整合课堂教学内容
将各类数字知识整合成专业数学,将各类数学知识渗透融入专业中,这样就克服了以往传统的为教而教的不足,从而增加了学生对学习数学的认知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消除数学难学的消极情绪。教学内容中应减少枯燥的理论推导,加大信息量,引进不同专业的科技成果,克服教材教学内容的局限性,力求把相关的专业模型引到数学课程中来,拉近数学与专业的距离,增强应用性。
2.实施分类教学
客观地讲,中等职业学生普遍数学基础差、底子薄,究其原因是他们在初中阶段未能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为了使这部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数学程度有所提高,达到中等职业教育对数学知识的要求,必须做到因材施教,深入细致地做好数学课程的教学设计,以往那种“满堂灌”、“一鞭赶”的传统授课方式必须改正,实践证明实施分类教学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所谓分类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需求的不同,按照不同的基础与层次划分组成教学班级,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从而使教学内容各有侧重。它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变班级授课为专业不同、培养目标与文化基础水平不同而设置新的学生群体的教学模式。实施分类教学,关键是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即A和B的分类教学。A类教学内容,基本上定位于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大纲,注重实用知识的侧重点和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教学中力求增加课堂实用性和应用性,并增加针对性较强的练习和作业,达到循序渐进的效果。B类教学内容,在注意降低教学难度的同时,应制定适合自身的内容范围的课程大纲,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教学中以应知应会为原则,注重实践能力与动脑能力的训练培养,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适当的数学基础。
三、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笔者认为多数学生之所以认为数学难学,除了因为数学学科的特点、学生的素质和基础差之外,还与单调的教学模式有关。有的老师为完成教学任务一味地讲授知识、例行公事,造成教学效果不好,这是学生认为数学难学的重要原因,必须予以改进。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握好四点:一是上课时要注意知识的难度,要由浅入深,使学生们不但听得懂,而且愿意听,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多让学生参与,多鼓励学生,通过一些难易适度的题,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功的体验,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三是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使教学内容形象化。比如在讲授统计的知识时就可以指导学生利用EXCELL软件去完成一些任务。四是做好“三个结合”,开展多种形势的辅助教学。
一是课堂上讲与课下个别辅导相结合,避免数学基础差、接受能力弱的学生出现放任自流的不良倾向。
二是基础好与基础差的学生相结合,充分发挥数学基础好的学生辅导的作用,帮助基础差的学生,做到互帮互学、共同进步。
三是课堂教学与课外辅教学相结合,可采取请进来或走出去的办法,通过往届生的亲身讲解和学生参加工作实践的亲身感受,进一步认识学好数学与做好工作的关系,增强学习数学的自觉性。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对于职业学校学生而言,要多应用激励性评价。进行激励评价时,教师应注意激励评价的过程性,对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取得的结果都予以肯定和表扬,使他们感觉到成功和进步。另外,在进行激励评价时,要注意运用“无错原则”来评价学生,给学生一些掌声或安慰的话语,尽量避免指责和谩骂。
同时教师还要根据每个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在每个学生原有的数学基础上制定“最近发展区”,搭建合理的发展空间,把握好知识的梯度和深度,找准起点,多设台阶,做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让学生感觉到步步有进步,处处有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中等职业教育数学教学范文2
关键词:数学;职业教育
英国自然科学家、哲学家罗杰说:数学是科学的大门钥匙,忽视数学必将伤害所有的知识。由此可见,数学对于不同时期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或者社会中人是多么的重要。职业中专的学生入学起点低、基础差。特别是数学这门学科,学生基础更差。面对这样的学生,作为教师,自然会考虑怎么样才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从而教好他们。在此,本人结合从事中职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体会。
1.正确认知数学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甚至是现在,一个认识偏见已经根深蒂固扎根于中职学生的心中,即:只要在自己的专业方面懂得理论,会操作就是合格的学生了,对于课本中的基本公式、运算和例题会套用就可以了,实在不会也无所谓,因为我们培养的是普通劳动者,而普通劳动者不需要过多的文化课。本来他们的基础很差,尤其数学是中职生薄弱的学科。这样,数学等文化课随时会被冲掉,教师只能压缩教学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面对21世纪给各级人才需求所带来的挑战和竞争,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应该如何对待数学。
1.1数学内涵丰富,应用广泛
在日常生活、生产实际中,时常从数学的角度提出、分析并解决问题。如在考察生产情况是否正常时,应用一种概率统计的观念。当代计算机的发展又给数学的应用提供了一种实现的可能,数学内容,思想方法乃至数学语言、符号广泛地渗入到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因此当前有这样一种提法:“高新技术的基础是应用科学,而应用科学的基础是数学。”
1.2数学是提高思维能力的有力手段
当前各种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竞争,而人才竞争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思维能力的竞争,思维科学正在迅猛发展。数学的学习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活动,是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数学在锻炼思维、提高思维水平方面发挥着突出的作用。
1.3数学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毅力、信心、态度,创新精神等个性的品质起着突出的作用
通过这些认识,我们更加明确了应该如何教好数学。数学教学不仅仅是背背公式,套套题型,而应该是一种方法的教学和过程的教学,在教学中要渗入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诸多方面的信息,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走出校门做好准备。
2.如何发挥数学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2.1增强科研意识、提高教学效率
2.1.1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师,出路在科研。面对新的情况和现实,教师不能只靠拼体力、时间来达到分数的一点点提高,而应站在更高的角度考虑教学,结合不同专业特c,在教材的基础上与老师们一起制定新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理念,在教学中不断提高科研质量努力达到教学工作成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科学的方法的研究过程。
2.1.2经常参加市区组织的教研活动,通过与老师们的交流使我们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运算能力差,学习习惯差等等不良现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我觉得更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同时,走出校门到兄弟学校去听课,可以借鉴到他人的很多经验。为今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探索出适合职专学生特点的教学规律,做好
铺垫。
2.2树立创新意识、探索教学模式
2.2.1转变学生观,教学面向所有的学生,并促进每一个个体的发展,注意个体的差异,进行层次教学,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并在教学中给学生以思考的机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学生将知识内化的过程,这个内化要使学生在一种平等、民主、合作的氛围下进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老师给学生提问题,而且可以学生给老师提问题,学生给学生提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2.2不断的创造新的教学、学习氛围,从新课的引入到新课的进行,从教学手段的使用到教学方法的选择。如由折纸的厚度引入指数函数;在讲新课如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时我们设计一定的情景,请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并得出结论;利用多媒体讲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立体几何的异面直线关系,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变化,讲练结合、讨论式、启发式、问题解决式、“引、讲、导、练”,跟据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做到心中有数。
2.2.3细心呵护每位学生、耐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1)众所周知,人的智商大部分没有太大区别,学习不好的原因主要是非智力因素起了重大作用。学生参与教学的状况也是极不如人意的,上课不听讲,不自己做练习,常此以往,就使得学生的学习很难进步。这就是职校生的共性,因此,我们要想办法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在兴趣上培养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用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引入教学内容,如彩票与概率,战争与数学等等,学生发现身边许多东西都与数学有关,因此产生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们还将数学与专业知识联系起来,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
中等职业教育数学教学范文3
关键词:职业教育 学习习惯 师生互动
随着高等学校持续不断扩招,中学生更多地选择上普通高中然后报考大学,同时由于人口出生率下降,报考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相对减少。由于中等职业学校肩负着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劳动者就业的历史使命,注定职业学校必须实行无门槛招生。这就使得一批行为习惯差、学习动机偏弱、知识基础不牢的学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使中等职业学校不自觉地变成了“差生”教育。不少学生进入职业学校的动机就不单纯,怀着到学校混文凭的学生不在少数,社会上各种不良现象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影响着他们,使得他们对人生、对前途丧失信心、感到迷茫。由于没有升学压力,以及目前中等职业学生就业率高,使得他们无心向学,学习上毫无动力。虽然学校采取了对必须掌握的知识要求一降再降,教师采用了各种吸引他们的教学手段,可是仍然不能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紧迫感,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巩固,上课提问一问三不知,作业抄袭,练习册不做。课堂上纪律涣散,随意讲话、起哄等不良现象屡屡出现,严重影响着教师教学的正常实施。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由于没有学习压力,课后不巩固的现象普遍存在,在课堂教学中常产生晕轮效应——表面上觉得会,其实不全会或全不会;表面上懂,其实不全懂或全不懂,很多隐性的基础性的知识和能力在不经意间被学习者遗落或抛弃了。教师通过提问、质疑、学生板演等互动形式可以暴露学生这种“教师一讲就会,自己一做就错的”晕轮效应,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在实处。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教育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当我们总把“可持续发展”挂在嘴边时,对究竟怎么才能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考虑不多。“一个人不仅能学,而且还愿意学”是实现个体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也是数学教育的根本。教学规范要求教学备课中要备两头——备教材、备学生。事实上,备学生我们不可能每一节课去调查学生已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常常根据自身的学习经验和教学经验来备课,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更多是根据过去的经验来揣测。
当前不少学生数学基础之差有些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如运算中出现1/2+1/3=2/5错误,不知道4/2等多少,我们还按照过去的经验设想进行教学,学生如何听懂,怎么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有所获,在知识和能力上达到提高呢?另外,不同班级的学生基础究竟怎样?能力究竟如何?水平相差多大?只有通过教学互动,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未来学家艾文·托夫勒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那些不会读写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不愿丢弃既有知识、不愿再学习的人。”数学教育的目的并不是把数学各领域的片段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感觉。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活动都将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真正的学习需要精力、激情和热切的愿望,教学也只有切实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学生才能做到学有所获,学生通过思考才能够理解数学的真谛,才能真正做到“乐学”。
长期以来我们倡导素质教育,但素质教育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推广不是十分理想,绝大部分学校仍然是应试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习惯差”、“行为习惯差”、“基础知识差”不是一天两天所形成的,也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笔者长期观察一名学生从小学优秀生到中学毕业时变成“差生”的形成过程。如初一数学教师向学生传授负数加减乘除运算时,有这样一道题,(-3)2=(-3)×(-3)=9,学生由于书写马虎,也可能教师强调不够,写成了(-3)2=(-3-3)=9,。教师在批改作业时未能及时订正,短期内学生对负数的平方尚有清醒认识,时间一长,他就会写成(-3)2=(-3-3)=-6,而且产生错误的根源在哪里,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久而久之,他认为正确的解法都是错误的,使他的成绩越来越差,使得他再也享受不到成功的乐趣,失去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俗话说“解铃还需系铃人”,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师生互动,对学生过去的错误一一纠正,使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对当前学习内容易混淆的概念、产生的错误加以点拨,学生就会有成功的喜悦,对数学也不再畏惧,必然会产生学习的兴趣,从而爱上数学、钻研数学。
中等职业教育数学教学范文4
论文摘要:教学理念转变是教学创新的前提、在学生的美术素质培养方面,我整理了一些摸索出的经验,我初浅的总结为 “四力、一心”的教育培养方法: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践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和自信心。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美教”、“音教”的美育理念,认为艺术美不仅可以使受教育者获得精神愉悦,而且可以快乐地学习知识,提高道德修养。中等职业教育中的美术教学更应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通过有效的教育,开阔学生的文化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力、陶冶高尚的情操、健全人格、发展个性,促使其全面发展,使他们在最终走上社会岗位的时候能够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做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并由此得出结论、规律,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这是因为学生在这个感知过程中,还有一定的无疑性、情绪性,知觉的选择性还较差,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事物时,应该从下面几点出发,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整体观察,认识三维空间。绘画是在平面的图纸上表现物体的三维空间,初学绘画的人对物体的高度、宽度比较敏感,对物体的深度却不太在意,在他们头脑中没有体积观念,因此指导学生立体观察,通过对物体全方位的观察、分析,加之对透视学的学习实践,学生就会逐步克服平时养成的平面意识,认识三维空间,形成体积观念。
2.理论联系实际,认识表现规律。在观察物体时,必须把感觉与理论结合贯穿起来,才能抓住规律。例如学生在学习素描时只会背"三大面、五调子"是不够的,必须指导他们在实际中去发现,去寻找这个规律,才能体会出理论的实际意义。
3.对比观察,协调画面。在绘画中,从观察认识到画面表现处处都存在着对比,如长短对比,角度对比,方圆对比,冷暖、色相、明度对比等,因此认识物体的多种对比关系,在作画时重视指导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具有整体观察画面的能力,提高学生作画水平。
二、培养学生课堂的独立思维
有许多老师可能会觉得:美术课是要让学生多多模仿某个作品或者写实,做出几幅自己的画,课堂教学可以顺利进行就可以了。其实,高质量的美术课程并非如此,培养学生独立的创造性的思维也是本课的十分重要的部分。目前我国新课程标准为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给学生一些自己选择的权利;给学生一个自由想像的空间;给学生一个自己去找答案的问题。事实上,学生只有今天敢于质疑、敢于批判,明天才能善于创新、善于超越。
1.在写生课中培养学生课堂的独立思维
美术课程中,要让学生创造独立的艺术作品并不容易。因为,他们完成的个人作品大部分是临摹其他人的,学生会在课程中习惯模仿他人的思维模式。因此,当给出新的课题让学生独立自我创作时,学生会有“画不出来”和“太难”的先入为主的感觉,所以还是打算照抄课本。这种情况是十分常见的,原因之一就是课堂上老师让学生长期模仿,缺乏想象力的训练,所以,如果学生离开书本,离开学校,离开老师将会成为一个墨守成规人。所以,我在教学中,让同学们自己去想办法表现,然后把每个人的作品一一摆出来让大家评价优点和问题所在,用启发式和类比式让学生自己找到答案。通过这种方式让每个学生的脑筋动起来,而且有利于塑造每个人不同的风格,避免千人一面。鼓励学生用多种手法表现事物,表现内心的情感。在写生中引导学生自己创作,用减法方式,减去不入画的部分;用加法方式补充构图,使意境更完美充实;用夸张变形手法,加强艺术感染力。这样就产生了非常好的独立创造的效果,全班几十人的个人作品,丰富多彩,富有个性。
2.鼓励学生自己的创造性的思维。
创造是十分需要独立的勇气的,也需要课堂教师的气氛烘托。在学生的课题作品创造活动中,有不少学生担心自己的作品太过特殊,让同学们起哄,也担心老师的不认可。因此,在课堂上提倡学生要有创造意识的同时,就要求老师多多赞扬不墨守成规的学生,尤其在评判作业时,要多多优评有独到之处的作品。并非最干净的作业就是最好的作业,成功的作业。在学习变体美术字时,在进行了一些知识铺垫后,我用“电、歪、球”等字做引子,叫学生自己创造变体美术字然后上黑板演示,其他同学评议。大家本来还有些不好意思,我叫了几位胆子较大的学生上台,给予积极评价然后指出不足让其他同学发表看法上台修改。课堂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同学们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其中不乏杰出之作。通过这次教学,非常好的拓宽了同学们的思路,让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展锻炼。
三、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
总书记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美术教育尤其责无旁贷,因为美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
新形势下中职美术教学学习的目的,是通过美术的学习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通过学习个体即学生本人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来体验美术活动和乐趣。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出现的情况却十分尴尬。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兴趣浓厚的学生,那是没法说,但对于不爱好者来说,强迫他学习自然达不到效果,培养其学习兴趣成了教学的关键。
四、改进评分标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美术教育和其它学科不同,它张扬的是个性,从这个意义上说,美术教育应该是最不强调一律性的教育,美术课程是最不追求标准答案的课程。而是学生在学习中的状态是否主动积极,是否有情感体验,是否有思维、创新。基于这种思想同时为了进一步培养和鼓励学生的自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在评分标准上加以改进,用纵向比较法而不是横向比较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即不是看谁画得最好,而是看谁在每幅作品上跟前幅相比进步更大。以学期初的第一幅作业为基础分60分,后面每一幅若进步加相应分数,有滥竽充数的倒退现象减相应分数,满分100分。让每个同学自己和自己比,避免了传统的横向比较不考虑天赋差异而带来的不公平性。同时我把学生的每一幅作品都贴在教室墙上,每人一列,从第一张到最后一张考试作业,让学生纵向看到自己的成长,树立信心;横向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树立目标。在每个学期初就告诉学生要在期末公开办教学汇报展,作为无形中的鞭策,激励学生都争取每幅作品做到最好,尽可能高质量的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五、结语
总之,美术教育不仅仅是传统认为的艺术技法的教育,而且是一个开发智慧的复杂系统工程。艺术不仅能表达感情,使人的创造性冲动得以最大施展,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洞察力、理解力、表现力、交流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让所有的学生能学习的更好,还需要我们大家共同为之努力奋斗。以上提出的几点只是我从教以来的一点粗浅的认识,还望各位业界前辈批评指导。
参考文献:
中等职业教育数学教学范文5
关键词:中职学生 数学学习 教学方法
随着初中毕业生相对减少,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成绩普遍较差,尤其是数学成绩,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差。究其原因主要有:中职学校的生源不足,学生素质普遍不高,尤其是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作为要动脑子的数学就更是突出了。这一方面影响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也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学习,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就成了有效提升学生数学成绩的重点。下面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从六个方面阐述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阐述如下:
一、对学生进行数学史的教育,有利于增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回顾我国历史上数学家对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是不乏其人的:像古代的祖冲之的圆周率,秦九韶的大衍求一术以及刘徽的割圆术、杨辉三角等都对世界数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代的华罗庚、苏步青、陈景润等知名数学家,曾影响了整整几代数学人。因此,在教学中,要把这些伟人的数学业绩引进到课堂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为繁荣我国的数学事业,推广我国的数学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注重生活实例,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提高
生活中处处是数学,数学知识就蕴藏在我们的生活中。教师要善于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并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开展数学实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数学实验课注重教学过程,是一种学生的主动参与。我们在教学中进行数学试验,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动手操作,获得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定理、结论等的感性认识,并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过程。
四、开展启发式教学应从教学案例出发
教学案例价值对目前的数学教育教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数学教学案例的设计,我们可以从学生的知识层面出发,结合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两者之间的联系。这样把案例、生活、数学知识三者结合起来,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还可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以“银行存款单利、复利计算”教学设计为例:课前教师布置任务,将学生分成5个小组,让学生自己调查一下定期存款按单利、复利计算的不同之处(上网搜寻或到银行咨询),然后假定给每组学生1万元,存期10年,通过每个人调查结果和小组综合评估,最终得出以不同的利率不同计算方式的存款。
师:课前老师让你们调查了银行存款的单利、复利计息方式,请哪位同学来解释一下?
生:单利的计算仅在原有本金上计算利息,对本金所产生的利息不再计算利息。其公式为:利息=本金×利率×存款年限。以符号I代表利息,p代表本金,n代表存款时间,i代表利率,S代表本利和,则有S=p(1+ni)这个公式。
复利的计算是对本金及其产生的利息一并计算,也就是利上有利。复利计算的特点是:把上期末的本利和作为下一期的本金,在计算时每一期本金的数额是不同的。复利的计算公式是:S=p(1+i)n。
师:说得很好,可见这位同学准备得很充分。下面请每个小组把你们存款的方法拿出来。
生1:每年存1万元,每年单利为7%,在第10年年末的利息额是多少?
生2:每年存1万元,复利为7%,存10年那么它的复利终值是多少?
生3:假设每年存1万元,每年复利为3%,存10年后连本带利能得多少钱?
……
师:很好,第一位同学已经把单利、复利的计算方法说过了,下面我们来算一算生1、生2单利、复利两种计算方法哪种获利高?(通过计算S=p(1+ni)=1×(1+10×7%)=1.7万元;S=p(1+i)n=1×(1+7%)10≈1.97万元)
师:有人问爱因斯坦,“世界上什么东西威力最大?原子弹吗?”“不”,爱因斯坦的回答是:“复利”。
师:最后大家来做练习,银行向企业发放一笔货款,额度为100万元,期限为3年,年利率为4%,试用单利和复利两种方式计算银行应得的本利和。
五、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巩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实际,给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成功的机会,进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成功和愉快总是联系在一起的,特别是中职学生,由于他们数学功底薄弱,部分学生存在自卑心理,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地关怀并给予鼓励,从初中学习数学的阴影中解脱出来,重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总之,中职学校数学教师要不断更新数学教学理念,经常学习、积极实践,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从学生实际和教材的内容出发,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采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激发中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喻平.数学教育心理学[M].桂林: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2] 刘德恩.职业学习理论初探[J].理论学习,2005(3).
中等职业教育数学教学范文6
【关键词】中职学生;职业生涯;教育
Analysi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in career education
Li Xiaohong
【Abstract】Economic crisis led to the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faced by students, in grade school students bear the brunt of the school how to guide students to their careers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how to guide the students to change their ideas in order to expand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in vocational schools are the issues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Key words】in the level of students; career; Education
职业生涯教育的前身是就业指导,我国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职业生涯的教育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近几年每年都有大量应届中职毕业生不能就业,说明在学校活动中专业化的职业生涯教育与指导的缺乏。开展中职生职业生涯教育,对于充分开发利用中职生这种优势人力资源,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于职业生涯教育,目前还没有权威的界定,但业界普遍认为职业生涯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个体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发展个体综合职业能力,促进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活动,是以引导个体进行并落实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的综合性教育活动。
但是,近年来,在中职教育内部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下,盲目放开管理,无限制补充低水准生源,导致中职教育结构不合理现象更为严重,造成大量的无效教育,从而使得职业教育发展更为艰难。市场经济条件下、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量和专业结构应与一定经济发展水平下的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所决定的劳动力资源配置结构相适应,并不是高水平人才资源越多越好。目前“高才低就”现象就是教育资源无效配置的一种表现。一方面我国缺乏熟练的技术工人,企业中经过中等职业技术培训工人的比例很低;另一方面却又出现中职生就业普通困难的现象。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等职业教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很多受职业教育培训的人所具备的技能并不是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技能。教育具有间接性、滞后性和长期性特点,现在的专业、课程设置、招生效量要适应的是三、四年后的市场需求。而很少有学校或教育机构对市场需求进行详细调查、分析和预测。
更为严重的是,中等职业教育管理各自为政,缺乏一个权威的协调机构,使得各学校之间专业设置交叉重复,招生恶性竞争。特别是近年来,在利益驱动下,各校一窝蜂地开办经济类课程、计算机专业等热门学科,导致低层次人才重复培养,从而制约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可见对职业生涯的教育认识不足是一个重要原因。其次,就业指导较多沿袭传统,还只停留在就业这个具体问题指导的层面上,距离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生涯教育还有相当一段距离。就业指导以就业推荐、就业派遣、外联企业、举办招聘会等传统形式为主,就业辅导课程和咨询仅作为“点缀”,并未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培训和个体咨询。并未有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来规范。
专业人员配备和相应软环境配套不足。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不具备相应的专门从事职业生涯教育的专业人员,大多数是由任课老师兼职。相应的软环境的要求,大部分中职也无法满足。
职业生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个体职业生涯的发展,活动之前要制订有详细的活动方案或计划,并紧紧围绕最终目的而规划、组织和实施,但由于职业生涯教育的体系正处于探索实践阶段,各职校开展的情况参差不齐。绝大部分是选修课,甚至只是几次讲座的水平,并没有系统地设置课程体系。更重要的是,几乎大部分职校目前更多关注的是毕业生,而较少能从低年级就开始进行职业生涯的引导和教育。
1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
1.1 专业课程设置紧密结合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来实施:
专业课程设置包括开设时间、先后顺序、课时的安排都要以学生岗位能力的形成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学习一般是先学基础课,然后学专业课程,在一年级时大部分时间为基础课,二年级才开设相关的部分专业课,到学完相关的核心专业课程时,学生也就要毕业实习了。在这一学习期间,学生对于实战性的实习存在时间上的不足,而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的是培养技能型人才。根据这一情况,调整课程,使课程的开设更为合理,使学生能达到有充分实践、实训时间的目的。
1.2 课程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岗位能力为中心开展:
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方式,学生岗位能力的形成也是在课堂学习中积累成的,所以任课教师对所授课程与学生岗位能力的形成,要充分了解并做好课堂设计。通过探索,我们专业基本形成了以单项训练、项目综合实训、课程答辩、课外实习的模式,在模式中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单项训练是老师通过理论的讲授,辅助以单个知识点进行实训。单项训练是知识能力形成的基础,项目实训是通过各单项目的学习后以一个综合的实训来把单项训练中的点串联起来,进行综合的考虑和设计,用来作为项目实训(即实战项目),所以学生在项目实训中能充分培养今后从事本岗位的专业能力。课程答辩是每门课程完成后,学生对自己的项目实训的设计进行课程答辩,说明自己的创意、进行设计的整个过程。这个环节也是我们的专业老师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一个检验,对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综合的了解和评价,同时也是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课外实习是课程授完后,教师提出要求,由老师推荐或学生自己联系与课程相关的公司或单位进行课外实习,这种实习主要是针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的一个转化过程。
1.3 以岗位需求为依据,拓展岗位能力培养: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根本落脚点,是如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毕业生,从另一角度来讲也就是如何通过教学更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这一能力的培养是人才方案的主线。因此,推行顶岗实习,培养学生岗位综合能力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顶岗实习是对学生就业能力的直接训练,是课堂教学综合实践中的一种体现,也是如何使学生从学生角色转变为公司职员的能力培养,跨越学习与社会实践的鸿沟,是学生职业能力综合训练最为有效的方法。
2 要解决好这一问题还要从思想上管理上下功夫
2.1 应提升职业生涯教育在职校学生工作中的地位,加大对职业生涯教育的专业人员、软硬件配置的投入。建议组建“学生职业发展中心”,职能包含职业辅导与咨询,职业信息收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社团,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及辅导等,功能替代之前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和心理咨询中心,为学生发展提供帮助。提倡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使之切实做到就业率、就业质量与就业服务的同步提高。
2.2 将职业生涯教育纳入职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之中,列入教学计划,使职业生涯教育工作日常化。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从低年级到毕业班,分阶段在学生中开展有针对性、系统性、连续性的职业生涯教育,。对学生着重制定“自我认识、树立目标”及“增强素质、制定计划”,以及“树立信心、抓住机会”和“知己知彼、人才匹配”的分类教育目标。除理论课程外,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和素质拓展计划,全方位、分级开展各类校内活动。
2.3 适当借助校外资源,弥补校内职业指导人员数量、质量上的不足。可邀请各行业、企业HR人士(人力资源管理专员)从行业的角度分析对职业生涯教育的理解;利用专业机构/专业人士的优势,考虑合理的学校和社会的资源置换,给予指导教师和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充分开发校友资源,提供学生生涯访谈或求职机会;开辟校外有经验人士全职进入学校,现身说法。
2.4 引导学生自发建立职业生涯教育规划的专业社团,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促进”为主,指导教师辅导为辅。鼓励毕业学生协助指导低年级学生,实现“传帮带”。
2.5 鼓励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充分利用闲时、寒暑假接触岗位,在与社会的接触中坚定职业生涯教育的必要性,增强竞争意识。有意识开设“第三学期”,实际参与社会岗位锻炼,更可作为选择职业方向的参考依据。
2.6 条件允许的,可以有选择地参加校外专业机构的相关活动,例如就业训练营、校友职业沙龙、机构的职业工作坊等。可考虑选择一些资质合格,属公益性质或费用较低的专业机构活动参加,强化个人职业生涯教育效果。
3 要大力倡导各个方面的支持
3.1 中职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是一个全社会要共同关注的问题,社会相关机构或相关人士的责任不可推卸。目前社会资源比较零散,缺乏有效整合。建议人事主管部门应尽快对社会资源进行筛选整合,形成职校、学生及家长、社会相关合格机构共同构建的服务网络。
3.2 积极参加社会相关机构开设的专业培训。
3.3 倡议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调整资源,主导建立“职业生涯中心”,针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设置相关课程,按照“不以当前盈利”,重在“建立长期的品牌”为思路,待学生成为职业人后再挖掘相应的商业价值。
3.4 人力资源行政部门应对职校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生涯教育多给予指导,并联络各社会机构共同参与其中,为学生的各种社会性实践多提供指导、帮助和支持。
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施还需要整合职业技术学校、专业机构、社会单位多方面的力量和资源,提高“个体的自我认识”是学校需要关注的,介绍“职业世界”是专业机构需要关注的,而社会单位侧重介绍不同岗位需要的能力,并提供一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职业生涯教育的主题性综合实践活动,了解社会变迁趋势,体会职业工作意义,认识职业素质要求和有关职业发展的个人兴趣及潜能,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就业创业的思想准备,提高升学与就业选择的主动意识和科学态度,为未来的专业知识技能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 陈军、董丁戈.职业生涯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当代青年研究,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