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阅读教学技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阅读教学技能范文1
一、质疑思考,以读代讲。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千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在阅读中质疑解疑,学会理解字词、悟化情感、联系生活。比如,从题目就开始质疑,激发读书兴趣。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从比喻句、拟人句质疑,引导学生从文本的疑难处质疑。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读,给学生读的机会,教师引导设计读的层次,读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善于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的方法,培养语感。课堂上,以教师的读代替支离破碎地讲解、分析文本,而是给学生充分思考、质疑的空间。然后以学生的读来代替被动地学习,突出朗读和默读的作用。“教师点拨,让学生认真读;教师导一导,让学生自己去读。”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让学生有自觉主动阅读的兴趣,保证个性化、创造性的阅读。通过学生朗朗的读书声,感受学生对文本的感悟。
小学生喜欢模仿教师的动作、表情甚至说话的语气。教师的范读能激发学生的模仿兴致,同时加强理解文本。低年级段教师要示范读全文,抓住兴趣导入学习文本,学习读书;中年级段教师要师范读全文或者1--3个自然段,学生能抓住文本精髓概括全文,激发读书兴趣;高年级段要示范读一个自然段,抓住主线总结提升文本。同时准确提出读书的梯度,第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第二,读懂全文;第三,读出自己的感情;第四,读出作者的感情。有字到词,有词到句,有句到段。以读促悟,以悟促读,读悟结合,学思结合。
激发朗读兴趣,“以读代讲”是师生共同体验朗读能力的表现,也是获得提高的过程。是通过自己劳动所得,感受会更深,记忆也更牢固。从而才能完成语文学习上的意义建构,实现语言的发展和精神的成长。
二、启发想象,读出画面。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者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朗读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和时间,想象可以帮助学生感受文章的真正内涵。比如运用音乐来启发学生的想象空间,配乐朗读。
创设出和学生心理诉求相对应的朗读环节,使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
比如在讲授《二泉映月》时,通过音乐启发想象。精读指导第一、二自然段时,我这样引导:听老师配乐读,你明白了什么?从哪些字词中听出来的?听老师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配上阿炳的《二泉映月》曲,学生通过想象当时阿炳生存、生活的现状,学生沉醉在二泉映月的幽静、哀伤、悠远的意境中。把学生的思维拉回到阿炳饱经风霜的苦难人生历程中,以及他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和热爱。读第五、六学自然段时,配以旋律优美悦耳,情深意浓,动人心弦的《二泉映月》,学生通过欣赏想象,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音乐审美能力。同时,领略到此曲的在国际乐坛上的盛誉。“人类没有想象,如同鸟儿失去了翅膀”的程度。在配乐朗读课文时留给学生一片想象的天空,读出意境和画面。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应注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留给学生一片想象的空间,在文字间找寻立体的生活画面,描绘出文本带来的个人情感体验。
三、情境渲染,读出真情。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和引导,如停顿、轻重、快慢、儿化、语气等等。这都需要教师语言创景启发引导。
比如低年级学生对童话、故事比较喜爱。在朗读前,可以对他们讲一些主持人、播音员的练习朗读走上领奖讲台的故事,激发他们对朗读产生兴趣。此外教师的评价语也可以创景激励学生。课堂中,每个学生读后,教师都要用生动的语言来鼓励学生。比如,在讲授《燕子》一课中,我评价学生:“多柔的柳枝啊,从你的读书声中,我感受到了。”等诸如此类的评价语,也是制造了一个语境,通过评价语向学生透漏了修辞以及文章所蕴含的情感。
一节好的语文课是书声朗朗,有声有色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做到真正地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在朗读中理解,在朗读中升华,有种超脱现实的思维灵光。
四、画面熏陶,读出美感。
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文字的组合都是有生命的,从文本读出画面,同时也可以利用画面(视频),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朗读情绪,促进对文本的理解感悟。
在讲授《花瓣飘香》第二课时的时候时,充分利用文中插图,学会读出文本梗概。透过画面,精读抓段落,抓句子,抓词语。学会读书的方法和美读的技巧。
在讲授《大作家的小老师》时配以孔子拜师的视频画面,学生在画面想象中加深了对文本中萧伯纳语言的理解,感受到他的心理变化。从而拓展提升文本内涵,加强对第五自然段的朗读指导,总结、升华、解开文本的主题。
阅读教学技能范文2
在经过几年的教学观摩、实践和反思后,我认为:不同阅读活动阶段,必须采用不同阅读理解模式以求实现不同的阅读教学目标。下面以牛津7B Unit 4单元阅读课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探析。
一、 阅读准备阶段(Preparation for Reading) ——采用自上而下模式,侧重培养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近10余年来,建构主义者提出并强调支架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教师引导着教学的进行,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使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简言之,是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把管理调控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在支架式教学中,教师作为文化的代表引导着教学,使学生掌握和内化那些能使其从事更高认知活动的技能。
支架式教学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 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
(2) 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
(3) 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即先由教师启发引导(例如演示或介绍理解类似概念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
(4) 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
(5) 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
此阶段也就是上面所提到的为学生搭建脚手架的过程。在此阶段中,要为学生阅读课好预备和热身的作用。因此,要准备一些与本单元中心话题相关的内容,以次来引起学生对于课文材料的兴趣。在选择上,可选择与学生生活相关或是学生比较熟悉和关心的话题,也可基于单元整体的设计,将每个单元的warming-up和pre-reading做为热身材料。以7B Unit 4 Reading the Ghost in the Park为例,由于此单元的中心话题为Amazing Things,因此在第一部分准备阶段可以先向学生提问:Do you know amazing things?以世界上奇妙的事把学生带到中心话题:神奇。再列举一些近期学生所关心的奇妙的事情,要求学生列举出更多的类似问题。然后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呈现,列举出5个与鬼有关的问题,为后面的Reading做铺垫。此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达到语言学习的交际目的,也可以使学生了解到对“鬼”话题的争议,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 阅读理解及训练阶段(Reading Comprehension and Practice)——采用交互作用模式,侧重培养阅读理解综合能力
本阶段的目的是使学生弄清课文的篇章结构,理解课文的内容和相关信息,并结合实际进行思想教育,同时学习一些新的语言内容。
1)在初中牛津英语教材Reading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在英语阅读中的快速阅读技能培养,通常在阅读前给出阅读后要解决的问题,再安排学生默读后回答。学生带着引导性问题阅读,目的很明确,在快速阅读中寻求所需要的重要信息。这第一遍阅读又称“准备性阅读”(Preview Reading),旨在了解全文大体信息。教师可以安排成限时快速阅读,再补充一些快捷问题(Quick Questions)或正误判断题(True or False)让学生抢答,训练阅读速度。
2)通过第一遍阅读初步了解文章大概意思后,教师可利用问题讨论,进行全文信息的梳理。此过程应从语篇整体入手,首先培养学生主体思维的发展。让学生了解文章的主旨和大意,基本做到能自己概括文章中心思想;接着再引导学生围绕全文的语义中心摸清贯穿全文的脉络线索,感受部分与整体的联系,领悟文义的推进与发展。这样就使学生能够水到渠成地给全文划分段落,并准确地概括出段意。教师在修改与确认学生对全文篇章信息理解的同时,可以图表的形式将课文、段落大意(General Ideas)板书或投影出来,并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总结提纲,提炼关键词句(Key Words)等等。 转贴于
3)学生在初步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要进行第二遍阅读,此番阅读是精读(Intensive Reading),目的在于解决文中一些细节性问题,理解关键词句及学习重要语言点等。在第二遍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强合理监控,对阅读方法与策略积极指导,并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转换手法将文字形式的阅读文章转换成较直观的形式,例如列简表,绘时间线(Timeline),作阅读笔记,重新排序等等。总的宗旨是使学生理出一条清晰的文章脉络后,带着任务阅读,在较短的时间内提取最多的信息量。
在阅读中难免会出现生词,我们要尽可能做到在语篇和特定的语境中讲授语言,使学生通过话题、上下文去推测其意并领悟其真正内涵。用释义(Paraphrase)这种教学方法刺激了学生去思考,促进了对语言知识重、难点的理解与把握,而且活学活用,充分激发了学生潜能,发展了学生智力,符合“素质教育”思想,是值得提倡的。
另外,如果教师能密切结合课文,将必要的词汇、句型和语法有机、有序地串讲,并带入到交际环境中一气呵成,再适量地补充有情景的意义性操练,那么会大大提高阅读课教学的质量。
三、 阅读巩固阶段(Reading Consolidation) 采用自下而上模式,侧重培养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自下而上模式是指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从最小的单位——字母和单词(从底或下层)识别开始,逐步弄懂(在顶或上层)较大的语言单位——短语、分句、句子和语篇的意义。按照这个模式去理解阅读过程,教师在教授阅读课时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解决语言上的障碍,即弄清词、短语和句子的意义。
由此看来,阅读课教学既是一门阅读课,也是一门语言课。随着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深化,教师必须提高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阅读理解的问题,说到底就是语言方面的问题。所以,通过阅读,可以学习语言知识,通过学习语言知识,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阅读能力与语言学习,两者相辅相成、密切关系;另外,中学英语大纲规定,在英语教学中要努力使基础知识转化为言语技能,并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此,在完成读课文两遍之后采用自下而上模式深化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必然要求。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
1. 归纳知识。可引导学生按语言单位来分类归纳;也可按段落顺序或情节内容来归纳排列。
2. 深化知识。可介绍一词多义、词与词区别、长句分析和逻辑纽带等拓展性知识。
3. 运用知识。口头上可采用命题发言、口述大意、复述课文、话题讨论等交际练习形式;笔头上可采用改写、缩写、书面表达等。
实践证明,把阅读课教学活动分成三个阶段,不同阅读活动阶段采用不同阅读理论模式以实现阅读课教学的最终目的这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恰当的。这种做法有以下主要特点:1. 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训练。2. 它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3. 它有利于学生逐步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阅读教学技能范文3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阅读 整合
1.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整合的必然趋势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文图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让学生由“好读”变成“会读”。在教学中,老师明明教了许多阅读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但事实证明,学生不能很好地利用这样的方法,仅仅只是关注文章的内容,而忽视了了解文章的中心,写作的方法,写作的顺序,以及文章思想感情的提炼。这就导致了,阅读始终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难点。
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课程的整合打破原有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学生、文字对话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进入语文阅读课堂中之后,我们可以发现,一堂课中会更多的出现图画、音乐、视频、相关文字……材料,课堂的容量飞速扩大。在课堂上老师、学生、各种教育素材相互碰撞,激励出更多的思维的火花。
“教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教。” 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有效地改变传统的教学为结构,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诸多便利。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2.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整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信息技术与随文识字教学、理解词义教学、质疑教学、课内词语句子的积累教学、勾画重点词句、批注教学、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教学等整合。例如:随文识字是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让孩子在课文中学习生字,通过语言环境的学习了解生字的字音、字形、字义。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将老师和孩子手中的“小书”变为“大书”,并且可以通过预先的设置将这些生字突出出来,这样孩子在看老师出示的“大书”的过程中就可以留意到这些需要教学的生字。在以前老师往往只有花很多的时间将重点句段抄写在黑板上,再进行勾画。如果课文比较长,就只有通过讲述告诉学生,这样的效果往往是优生都找到半天了,学困生还在满头大汗的大海捞针。信息技术的使用,老师不仅仅可以把全部课文展示出来,而且还可以将如何勾画、书写的过程展示给孩子。这样就连学困生也可以通过“依样画葫芦”来慢慢养成这样的阅读能力。所以在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中使用信息技术可以帮助老师和学生更加自然、轻松的学习生字。在以后的随文识字教学中老师更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指导学生学习生字的读音、字形、字义。
3.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能提高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当学生面对不懂的东西,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并知道到哪里、用什么方法去寻求答案,养成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意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可以提高小学生的信息知识。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在课堂内外的实际操作与探究,学生可逐步掌握信息科学技术的相关知识,并更好地理解与应用它。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也可以提高小学生的信息能力。让学生有效地利用各种信息工具去搜集、获取、传递、加工、处理有价值的信息,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为今后的生存发展打下基础。
4.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整合的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趋势,展望。
上述一些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整合,对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方法,不过是挂一漏万。但是从我的初浅尝试和感受中不难看出,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在不断尝试通过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让课堂中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的效率得到更多的提高。让学生在课堂中不仅学习到知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而借助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整合我们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5.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养。
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的广泛应用,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作为课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不仅要具备普通教学的基本素质,还必须不断地学习,树立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克服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和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具备计算机技术、视频技术、音频技术、通讯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会运用多媒体网络化教育环境下进行多媒体网络教学,全方位地加强自身适应信息生存环境的能力。而这一适应过程,势必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使得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获得了生机,其效果是传统教育技术难以比拟的。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整合有多种途径和方法,不拘一格,还需要我们在未来的工作中不断地探究和总结。
参考文献:
[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 谢幼如 《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阅读教学技能范文4
关键词:有效阅读 五步阅读法 悟读 赏读
很多老师的课堂上,语文阅读教学使得语文这一充满情趣的科目成了游离于学生需求之外的"自作多情"。阅读是什么?阅读本该是个体面对文本自我感悟为主的思维过程,教师怎可越俎代庖,好为人师?一切都应从学生需求出发,学生的求知需求、自我发展需求就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这些需求并非时刻显性地表现在外,面对具体的文本,这些需求是不自觉的,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以文本为媒介激发他们处于不自觉状态的需求;从学生的发展来讲,需求不能总是停留在低层次,教师又应引导学生的思维往纵深发展,深化学生需求;文本或说教育的终极关怀是健全人格,因此,教师应将阅读教学收束于学生人格的重构,升华学生需求。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抱住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从字词到段意到中心的肢解式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课堂教学中低效或不讲成效的现象大量存在,一般性教学中重复机械性的、强行填鸭式的现象随堂可见,公开课中表演型的、虚假的演戏愈演愈烈。二是对语文课改理解出现偏差。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师接受了比较前沿的阅读教学信息,并将之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如阅读感悟、探究性阅读、个性化阅读等等,但由于缺乏深入的实践研究,指导不够到位,不乏有流于形式的现象,看着热闹,却没有实效。教学中出现了过分夸大自主而导致课堂教学无序、过分夸大过程忽略结果而导致课堂教学无效、过分夸大学生作用轻视教师作用而导致教学不得法、过分夸大情感目标轻视知识技能目标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等问题。
二、高中语文走有效阅读教学的必然性
面对这些低效的课堂教学现状,对照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我们迫切希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促进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创新精神以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教师需要在课题研究中提升理论和实践能力;基础薄弱的学生,也更需要有更为快捷有效地有效阅读方法指导。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在高中语文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新课标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分解为几个方面的能力目标: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相比,分类更具语文学科的规范性,要求也更具体,指向也更明确。这给我们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研究切入点和新的实践操作平台。更重要的是,这些能力目标的达成都离不开一个核心的概念,就是阅读。阅读是贯穿提升语文素养整个过程的活动。而当下高耗低效的阅读教学显然与新课标的要求存在着明显的脱节。因此,寻找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是新课改背景下我们必然的选择。
三、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含义
"阅读教学策略"是指运用语文教学的一定手段,遵循阅读的一定规律,教师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对阅读的要求意识,掌握和运用恰当的策略来完成阅读任务,从而形成监控策略运用的能力。如果说,阅读兴趣关注的是"想不想读"的问题、阅读方法关注的是"怎样读"的问题,那么,阅读策略关注的就是"为达到阅读目的、应当采取何种阅读方法、按怎样的步骤来读"的问题。它的理想状态是:学生拿到读物,能够自觉确定阅读目标、灵活调用阅读方法、有效监控维持阅读过程、最后能够对阅读效果作出客观评价;最终养成自觉运用策略进行有效阅读的习惯。"有效阅读教学策略"重点在于有效性的教学阅读策略研究。这个有效性,绝不同于阅读的功利性,这个有效性不仅是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还是阅读审美,以及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延伸。
四、我校"五步阅读法"具体内容
第一步:初读,了解相关资料。包括作者、背景、注释、文体等。以知识识记、积累为重点,有社会、历史知识、文体知识。
第二步:通读,梳理文章思路。内容方面,涉及对象(人物主次及关系)、 事件、 特征(对象的性格或品质)、主旨(对象特征所体现的普遍意义或作者写作的意图)。能力要求:准确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事件的概述能力(人物+行为+结果);由形象到抽象的思维能力;由个别到一般、特殊到普遍的逻辑思维能力。形式方面,涉及段落、层次及关系。知识要求:懂得关键词、中心句;了解层次结构的几种关系(总分、并列、连贯、对照)。能力要求:准确把握关键词、中心句的能力;概括语意的能力;分析层次结构关系的能力。
第三步:解读,理解重要词句的意义或作用。有表层义、语境义及作用分析。知识要求:词语积累,语法知识。能力要求:能分析词语或句子对文章主旨、对象、特征、结构、表达效果等的作用。
第四步:赏读,鉴赏评价文章的内容与艺术手法。知识要求,识记常见写作手法的定义及其作用。能力要求,能判断文章内容的积极或消极意义,能指出文章的写作特点及其效果。
第五步:悟读,由文章生发见解和感想。包括感受、见解、模仿与创造。知识要求:社会与生活积累,阅读积累。能力要求:联想能力,创造能力,迁移能力,表达能力。
五步阅读法,清晰地呈现了阅读由表及里,由整体到局部的阅读流程,知识点和阅读的能力点分解到各个步骤,一目了然,阅读任务的指向性明确具体,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避免阅读的盲目性和低效性。
五、教师在"五步阅读法"课堂的作用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阅读的过程就是体验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的阅读体验更有效,能力提升也更明显。整个阅读过程是学生的过程,根据五步阅读的不同层次,教师参与的程度和发挥的作用不同。初读,立足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搜索、整理和识记。通读主要给方法,然后放手学生去操练。解读、赏读,教师不仅要给方法,还需要有指导与点拨。悟读,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可以给以点评。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如同学开车一样,教师是教练,可以给方法,给方向,但不能越俎代庖。不亲自开车,永远学不会开车。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情感、审美的熏陶是心灵感受、体悟的内在过程,教师更无法替代。
参考文献:
[1]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阅读教学技能范文5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培养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42-0040-03
【作者简介】陈文娴,南京外国语学校(南京,210008)教师。
一、 引言
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因此高中学生通过英语阅读,不仅仅要扩大词汇量,学习语法句型,学会遣词造句发展语言能力,也不仅仅学会使用skimming, scanning,实现浅层的阅读理解,更要学会运用阅读策略,实现深层理解,并通过阅读的训练,发展英语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包括预测、概括、推理、判断等,支配一切智力活动。英语思维能力就是根据已有的英语语言知识,合理运用思维规律,解决听说读写中的新问题的能力。(宗兆宏,2014)
笔者以一节高中英语阅读课为例,探讨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多种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层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学生思维品质,使学生成为更加成熟、理性、智慧的主动学习者。
二、 在一节高中英语阅读课中对培养思维能力的探索
本节英语教学材料为《新概念英语》第三册第45课,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本文共500多单词,文章长,词汇量较大,文章中有些句式结构比较复杂,这些都给学生的理解造成难度。笔者在设计读前、读中及读后教学活动时,遵循认知规律,依照布鲁姆提出的认知维度六个层次――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重视设计任务由浅入深,通过对阅读从浅层到深层的理解,促进学生的思维由低阶到高阶的发展。
( 一 ) 设计阅读前预测活动,激发思维的敏捷性和准确性
首先笔者通过三个主问题(PPT展示)给学生设计了读前讨论预测任务。
T: The Nanjing quadruplet sisters have received wide press coverage ever since their birth, is it a good thing for them?Why or why not?
T: Do you think the press nowadays are powerful?What influence may media exert on people?
T: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on book? What can you tell from the parents’ facial expressions?Do they enjoy the limelight?
笔者先从学生熟悉的“南京四小凤”谈起,谈媒体报道对“四小凤”的生活会有什么影响,是好事还是坏事,从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即通过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来考虑媒体对“四小凤”生活带来的影响;接着运用“头脑风暴”让学生对新闻媒体报道威力和各种影响的讨论,引导学生激发原有图式,从各个方面谈对媒体印象,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辩证性思维;接下来对课文图片的讨论重点落在一家人的表情上,正接受采访的五胞胎的父母看起来并不高兴,为什么呢?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并预测文本内容。读前设计的讨论预测环节,通过对标题、课文图片及相关主题的讨论,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和流畅性,同时培养对文本内容的预测能力,并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接下来的深层的阅读和思考。
( 二 ) 设计阅读中活动,加强语篇分析,提高思维的严密性和逻辑性
1. 设计略读活动,掌握篇章结构。
首先让学生通过略读掌握文章结构和段落大意。本文共有三段,第一段阐述作者对于媒体威力的看法,第二、三段作者举了一个例子来论证作者的观点。第一段议论点明作者观点,第二、三段记叙为主,支持作者观点。
笔者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分清题材、体裁、观点、事实、论据;让学生找出文章总体陈述,即一般在开篇,本文第一段开篇第一、二句为总体陈述:In democratic countries any efforts to restrict the freedom of the press are rightly condemned. However, this freedom can easily be abused.进而把握本文作者观点即中心思想:批判媒体的过度报道。再让学生找出每段主题句( topic sentence), 一般为每段第一句,并注意段落之间的发展。第二段的第一句“The story of a poor family that acquired fame and fortune overnight, dramatically illustrates the power of the press.”承上启下,引出第二、三段的例子来论证第一段的观点。通过对文章结构、段落大意、段落结构的把握,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帮助学生从宏观上认识事物并学会有逻辑地组织论述。
2. 设计寻读活动,掌握文章的细节。
读第一段时设计通过填空练习帮助学生学会找到细节中的关键词,学会抓住作者的核心观点。对第二、三段则重点引导学生分析对比五胞胎诞生前后这个家庭的变化,以及产生变化的深层次原因。对议论文要从论点、论据和论证方面来分析,记叙文要分析时间、地点、任务、事情经过等要素。(张淳,2014)引导学生完成设置的多种阅读任务,并通过分析、对比、细节判断等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进一步发展学生比较和分析的能力。
3.设计深层次问题,深化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1)帮助学生意识到除了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还要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如第一段中表示逻辑关系的提示词有:however, though, not only...but, 用来表示转折、递进等关系。
2)英语阅读理解中常常需要学生明确认识词语的语义成分,正确分析和认识词汇的语义成分,从而准确理解和辨别文本的内涵和外延意义。( 芦雪瑾,2012)第一段第五句话是个难点:“Acting on the contention that facts are sacred, reporters can cause untold suffering to individuals by publishing details about their private lives.”从语法上分析,Acting on ...是分词作原因状语,contention引导了同位语从句,内容即“ the facts are sacred”。媒体记者报道的原因是他们认为事实至上。如此重点分析文章结构语意都比较复杂的句子,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理解分析能力的基础上更好理解文章。
3) 通过课后几道阅读理解题的讨论,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文章,同时训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课后阅读理解第二道选择题原题如下:
News editors and reporters wanted to publish the story because____.
A. they always defend the freedom of the Press
B. they know that stories about people sell a lot of newspaper
C. they wanted to change the lives of these poor people
D. they believed it was the right thing to do
不少学生选B,理由是根据原文第三句“Stories about people often attract far more public attention than political events.”在这里学生没有分清文中的事实和观点,并且犯了一个逻辑上的演绎推理错误。首先文中的这句话是事实,并不是作者的观点。其次,学生使用演绎假设推理根据自己的判断从普遍推出特殊的情况,但并没有注意题目和文章内容的一致性,推理中假设条件的错误,导致了结论的偏差。通过第一段开头第一句及“Acting on ...”这句话可以推出答案为D。
由此可见,清晰的逻辑思维并不是一个不可思议的过程,也不由遗传天赋决定, 而是可以学会的一个组织和处理信息的过程。阅读教学中需训练学生如何获取有用信息,并准确判断出原文与题目判断是否一致。(习海宇,李玉英, 2010) 而笔者运用这两道阅读理解问题,促进学生深层地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同时与作者思想产生互动,可见真正的阅读不仅仅在于对阅读信息的获取和处理,更在于和作者真正产生思想的交流和互动。这几道题的讨论促进了学生逻辑推理判断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设计阅读后活动,鼓励评判和鉴别,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 设计小组讨论活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Discuss in groups:
1) Does the writer think the parents were lucky or unlucky to gain prosperity in this way?What do you think?2) What are the functions of the press?What role should the press play in our society?How could avoid the abuse of the press?
笔者在学生充分理解文章之后,设计了以上几个小组讨论的问题。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公平地看待事物的两个方面,科学理性地对待论据,对我们即将接受的观点做法进行合理、成熟的思考。这些问题引发学生进一步深刻辩证全面地思考,找到与作者相同和不同的方面、有冲突的方面,促使学生在小组交际讨论中进一步发展质疑、探索、比较、联系、分析、评价能力,促进认知及思维的进一步发展,培养学生质疑、思辨的能力,促使学生更加成熟地思考问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2. 设计情境角色扮演活动,培养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The family did become rich because of this. Did the advantages outweigh the disadvantages?The family were much disturbed by the press, so they decided to change the situation in a family meeting. Role-play their family meeting in groups of four. What solutions can you come up with?
笔者请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来讨论解决家庭面临的两难问题。不同的成员有不同的立场和观点,鼓励学生根据全面辩证的思想多方位多角度地考虑问题,在家庭会议中探讨决定接下来家庭的选择。同时鼓励学生在语言输出中尝试运用本节课所学习的语言知识,发展综合使用英语的能力,在角色扮演的活动中尝试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设计课后写作任务,以读促写,继续促进发展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独创性和创新性
Homework: Writing
Suppose you are a friend of the family, please write a letter to the family to give your suggestions.
对本课的语言学习,文章深层次的理解和讨论都为本次写作作业提供了素材;同时笔者注意帮助学生学会从整体上构建自己的文章,有逻辑地组织自己的段落及句子。课后家庭作业的任务设计帮助学生以读促写,综合运用语言,实现语言输出,提高了写作能力,并促进多种思维在写作中进一步发展。
三、 结束语
英语阅读是学生获得英语阅读技能,发展和完善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语言教学应该不只是教授词汇和语法等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来交流思想,用语言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张淳,2014)本文探索了如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通过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层理解文章,与作者进行思想交流和互动对话,并且深层发掘文章内涵,发展思维和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在设计阅读教学活动时要注意问题应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封闭到开放,由一维到多维,逐步深化,不断追问。
通过本次阅读活动设计的探索,笔者进一步认识到,英语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策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思维方法,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享受英语阅读的乐趣,同时成为主动的智慧的学习者。
【参考文献】
[1]张淳.培养思维品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核心价值[J].江苏教育:中学教学,2014(06).
[2]宗兆宏.合理运用思维规律 积极创新教学策略[J].江苏教育:中学教学,2014(06).
[3]芦雪瑾.通过英语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2(03).
阅读教学技能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阅读;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作为一项重要技能,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沟通能力以及表达能力,促使学生与他人和谐的相处,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必须从小抓起,特别是在小学语文个性阅读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策略,加强学生口语交际的锻炼,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口语交际技能,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利用情境对话方式,加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在小学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材中有许多寓言故事,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故事内容,为学生编排对话,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并进行模拟对话练习,在对话过程中,一方面能够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增强学生语言的运用能能力。
例如,学习《三个小伙伴》这一课时,教师首先与学生进行谈话,引导学生进行口语表达,教师问学生:“小朋友们都有自己的小伙伴,你能说说与小伙伴们都发生过哪些故事吗?”教师选出几名学生,让他上台讲述自己和小伙伴发生的故事。学生讲述之后,教师表扬学生讲述的很棒,然后教师又说:“这是你们和自己的小伙伴发生的故事,那么今天我们看看文中三个小伙伴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导入今天的新课,在讲解新课过程中,教师让学生独立进行阅读,学生阅读之后,教师问学生:“文中三个小伙伴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通过让学生讲述故事,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接着教师再对文章内容进行具体讲解。完成课文内容学习后,教师为学生分组,让学生分别扮演维佳、郭良、米沙以及罗晨,并进行对话练习,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完成练习后,教师让学生说一说感悟,你觉得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以此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利用讨论辩论方式,加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转变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阅读教学的主体,教师主要起到主导作用,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多发言,可以采用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其他同学可以参与讨论,以此深化和修正观点,提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并达到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学会聆听》这一课时,教师为学生进行分组,为学生设计以下讨论的问题:你能从优美的音乐旋律中听到什么内容?文中的“我”是怎样聆听到的?聆听到了什么?并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与组内同学讨论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在阅读之后,教师让每小组选择一名代表上台表述自己的观点,该小组学生表述之后,其他学生可以进行质疑,该小组学生可以与之进行辩论,各个小组表述完自己的观点后,教师没有立即说出正确答案,而是开始与学生共同细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完成整篇文章学习后,教师再次提出了问题,通过对本文内容的学习,你对“学会聆听”有什么新的见解,再次让学生进行讨论。通过学习之后,学生对文章内容都有不同的看法,而且各个小组所提出的观点基本相同,这样通过讨论辩论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阅读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利用创编故事方式,加强学生的口语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所以好奇心较强,想象力非常丰富,有较强的表现欲,所以在小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这一特点,采用创编故事的方式,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并满足学生的想要表现的愿望,让学生能表达自己的观点,以此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例如,在学习《采蘑菇》这一课时,首先教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进行课文的阅读,了解课文的大意。通过阅读,找出自己不会的字,教师为其讲解。其次让学生进行细读,并让学生能够正确的、流利地朗读课文,并通过看图,让学生说说图画中所讲的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再次教师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灰兔和白兔,并进行对话练习,让学生充分体会灰兔的心理活动,加强文章最后一句:“只因你放弃了那不起眼的一两朵蘑菇,最终便失去了满满一篮子蘑菇!”的理解,最后教师又提出问题:“通过这件事,灰兔以后会怎么做?”让学生进行创编故事,可以采用文字、画画以及图文结合等多种方式。完成创编之后,让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对于比较优秀的创编故事,教师给予了表扬,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也锻炼的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总之,口语交际能力作为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通过情境对话、讨论辩论以及故事创编等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小学阅读个性阅读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